第一篇:四年级美术教案
公共标志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生活标志,理解它的造型特点、色彩和所表达的含义。能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设计和制作。
2.培养学生的创作设计能力。
3.欣赏不同类型的生活标志,了解标志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知道生活标志用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活动,养成自觉使用标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标志的图案造型要生动、简单、寓意明确、色彩醒目。教学方法:
讲解法、欣赏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引入新课
出示奥运会标志,引导学生欣赏。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这个图形有什么意义呢? 引入课题,公共标志
三、讲授新课 1.标志的分类
师: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标志的资料,按名称、特征、意义及作用进行分类:天气标志、安全标志、生活标志、交通标志、体育标志、包装标志等。(课件出示)
那么标志是什么呢?。(标志是由形象的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它以自己独特的图形语言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图形代表语言。)2.标志用途:警示、识别、引导、提示。3.小组讨论我们的学校都需要什么样的标志?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根据自己的设计、构思,选择合适的制作方法进行设计制作生活标志。
五、小结
组织交流。把设计制作好的标志进行展示,明确标志的含义。教学反思:
我爱海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奇异的海洋生物,初步认识海洋生物的形状、花纹和色彩等。
2.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来表现海洋生物,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海洋生物,表现海洋生物,感受海底世界的美妙。教学难点:
表现海洋生物的同时能针对海洋生物的某个特征着重描绘。教学准备:
教师:《海底总动员》、《海底风光》视频插曲、课件图片。学生:橡皮泥、剪纸、水粉、布贴、纸沙泥、废旧材料、吹塑纸等所需工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交流
教师播放《海底总动员》的精彩片段,学生欣赏。交流:
同学们,刚才这个动画片你们看过吗?知道叫什么名字吗?在影片中你看到了哪些海洋生物呢?(小丑鱼、)
在远古时期,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被海洋覆盖。后来陆地逐渐扩大。现在,海洋面积仍占地球面积的71%,差不多3/4的地球表面仍然是海洋。海洋最深处可达11公里,超过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因海洋不同深度的光照不同,生物种群也不一样,所以海洋生物千奇百怪。今天我们就一起到神秘的海底世界去认识一下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吧。(板书课题:我爱海洋)
二、新授
1.欣赏图片(播放课件):
师:大家都知道“美人鱼”的传说吧,其实海洋里有种生物常被人认作“美人鱼”,这就是儒艮,它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般在隐蔽条件良好的海草区底部生活,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认作“美人鱼”,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
师:这是残忍好斗的章鱼,它虽然叫鱼,但并不是鱼类,而是软体动物,它有八条长的腕足,腕足内侧有很多吸盘,有的体内有墨囊。它力大无比、足智多谋,不少海洋动物都怕它。
师:看,喷云吐雾的乌贼,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征吗?(它还叫墨斗鱼,属于无脊椎软体动物。在海洋生物中,乌贼的游泳速度最快。它随身携带装满“墨汁”的墨囊,遇到险情时,便将墨汁射出“烟幕弹”,乘机逃之夭夭)
师:还有凶猛无比的鲨鱼,号称“海中狼”、“海中霸王”。鲨鱼虽然凶猛,面目可憎,但全身都是宝,是重要的经济鱼类。
师:瞧,这是艳丽无比的珊瑚,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
聪明无比的海豚也来了,它可是鲸类王国中最大的家族。师:其他的生物就不一一介绍了,大家欣赏一下。2.讨论探究
师:同学们,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它哺育着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那你们还见到过哪些更神奇的海洋生物呢?你最喜欢哪些海洋生物,为什么呢?大家互相谈谈自己对海洋世界的感受和海底生物特点的认识。
3.欣赏探究
师:看来同学们认识的海洋生物真的很多哦,下面大家一起来欣赏小朋友自己设计的海洋生物。你们觉得他们设计的作品怎么样呢?(形状、花纹、色彩)
4.学生设计,教师指导(多媒体课件播放)
师:欣赏了小朋友的作品,我看大家都有点迫不及待了,下面我们就利用自己所带的材料,找自己的好伙伴,将喜欢的海洋生物或者想象中的海洋生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出来。组长注意分工!我们来看哪组同学的构思最巧妙、作品与众不同哦。
5.作业展示和评价
师:把做好的作业展示,并分组说说构思、设计意图。其他学生进行品评,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和评价一幅作品,可以从构图、造型、色彩、装饰花纹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6.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堂课你们用各种表现形式设计了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海底世界美丽富饶,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我们在感受它美的同时更有责任去保护它,那怎么去保护呢?这个问题留到课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三、小结 教学反思:
水墨画鱼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范例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中国山水画的形式美感,了解写意水墨画鱼的基本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实物展示,观察鱼的外形及特点,再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尝试运用中锋、侧锋、点厾(du)等国画技法表现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水墨表现鱼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鱼的外型特点,并且尝试运用写意技法中的中锋、侧锋和点厾(du)表现鱼的方法。
教学难点:鱼形态的把握、用墨方法,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及画面的布局。
教具准备:毛笔、墨、国画颜料、调色盘、笔洗、毡子。教学过程:
《水墨画鱼》这节课我以感受、观察、总结、表现为主线进行教学活动的展开。
一、教学导入
出示几幅水墨鱼的作品来感受水墨画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课题《水墨画鱼》。
二、新授环节
(1)出示范例作品,学生直观的观察真实鱼的外形及特点。(2)几种鱼的表现的方法 A圆圈法
B点状法(横点、竖点、圆点)C勾线法
(3)讲解并示范绘画技法。
师:水份掌握时时注意。用中号笔,本醮少许谈墨,笔尖醮一点浓墨,侧锋或中锋从下往上,分节向上运笔,越上越细。用小号笔勾分支。然后根据自己喜欢的鱼形式点出鱼。
三、艺术实践
艺术实践环节与上一环节紧密相关,鼓励学生使用各种方法画鱼,在学生绘画过程中进行辅导。
四、作品展示
本环节学生创作的作品以画展的方式进行作业展示,并以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式进行作品评价。在画展中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并且陈述理由,教师适时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总结性评价,并组织大家评出最受欢迎的小画家。通过评价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感情升华
同学们喜欢鱼吗?教师相机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法》相关法律法规。
教学反思:
巧用空瓶子
教学目标:
1.认识新材料瓦楞纸材质的特性。使学生了解可以应用各种各样的凹凸媒材,发现凹凸的美感并进行艺术创造。
2.了解凹凸材的基本制作方法。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各种各样的凹凸材质,通过对身边材料的搜集、整理和组织,进行综合材料的造型。
3.尝试利用材质的特点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瓦楞纸的纸材的特点,进行艺术创作。教学难点:
纸材肌理与创作构思的巧妙组合。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引导学生观察瓦楞纸,说说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纸。2.引导学生撕开瓦楞纸表面的纸片,讨论:这种纸和平常用的纸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纸还有什么用途?
二、体验、探究
1.技法体验(可让学生自己尝试,教师总结。提醒安全问题)剪:用剪刀剪出需要的形状。
刻:用美工刀的刀尖沿着所需图形的边线切割。撕:撕掉切割过的图形的表面纸片,让纹路显现出来。贴:可以使平面的图形增加立体感,使层次更丰富。2.欣赏书中作品,分析制作技法。
3.思考讨论:怎样巧妙利用瓦楞纸的纹路组合画面。4.师生共同总结制作技法。小结:粘贴时,后贴上的瓦楞纸表面的纹路方向和底层不同,图案才会明显。
三、创作实践
学生可分小组也可个人完成一件有凹凸美感的作品。
四、赏析评价
1.学生介绍本小组作品或创作作品采用了哪些制作技法,有什么独特之处。
2.学生向同学推荐一件自己喜欢的作品(在同学作品中选出),说说喜欢的理由或提一句建议。(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学会肯定自己,欣赏他人。)
五、小结 教学反思:
家乡的桥
教学目的:
1.欣赏各种桥梁多姿多彩的造型,了解桥梁文化。2.大致了解桥梁的基本结构,并能完成桥梁的绘画作品。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重点:绘画创作自己设计的新桥。难点:表现造型新颖的桥。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适应课堂环境。
二、导入阶段:
今天你们上学时路过什么桥?你认为我们这个地区哪座桥对你印象深刻?
三、发展阶段:
1.教师展示各种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认识桥梁。2.教师简要讲解桥的知识。3.介绍课本中的桥梁。
南浦大桥、灞陵桥、佤族藤索桥。
4.请学生谈谈对桥的认识,并说说柳州的桥。
四、强化阶段:
1.教师出示范画,介绍创作构思,讲解绘画步骤。(1)构思,想想画哪种类型的桥。(2)定位,画出桥身的铅笔稿。
(3)添加,画出桥的护栏、桥塔、桥索、引桥等。(4)添加人物、汽车、河流、船舶、树木等。(5)勾画涂色,整理完成。2.教师边讲解边在黑板上作示范。
五、实践阶段: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六、评价阶段:
学生展示,教师表扬构思巧妙、独具特色的作品。
教学反思:
教师节的礼物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不同材料制作工艺品的基本方法,感受不同材质所具的美。2.通过对作品制作过程的体验探索,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尊师重教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用各种材料制作一件小工艺品作为教师节的礼物。教学难点:
材料的合理运用及作品的制作。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教师节的资料(文字或图片),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色卡纸、碎布、彩泥、石头、剪刀、胶水、彩色笔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教师节由来,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
2.引导学生以尊敬教师为主题,回忆教师和你之间的美好故事,有什么事情最让你难忘?
二、欣赏、发现、探究 1.教师出示各种卡纸、布、石头等材料制作的简洁、富有形式美感、色彩明快的小工艺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分组选择小组喜欢的作品,探究归纳制作方法。(教师给予点拨、解释)
3.师生共同归纳出基本方法。纸:折、剪、卷、贴等方法; 彩泥:搓、捏、刻、卷等方法; 布:剪、缝、卷等方法;
石头:粘、画、组合等方法①技法体验(可让学生自己尝试,教师总结。提醒安全问题)
三、材料的联想与使用
1.学生仔细看教师范作和课本上的学生作品并思考:这些作品使用了哪些材料?都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
四、实践创作
学生分小组设计制作一件教师节礼物,教师对制作方法和色彩搭配进行指导。
五、展示作品
1.师生一同将作品放在讲台展示桌上,庆祝教师节。2.下课后将作品送给自己要感谢的教师。
六、小结 教学反思:
用窗帘装饰窗口
教学目的。
1.学习窗帘的设计和制作,初步掌握简单的室内设计知识、锻炼手和脑的协调能力。
2.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初步的室内装饰能力,使学生领悟设计与应用的实际内涵。
3.激发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的愿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画一幅家乡美丽景色的风景画;为风景画设计制作一个有窗帘的窗口。
教学难点:风景画创作,窗帘式样的设计、制作。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组织课堂。
二、新授。
1.开场语:今天我们学习《有窗帘的窗口》,这一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绘画,第二部分为制作窗帘。2.请学生看看窗外景色,指名作简要描述。
3.记忆,联想,你喜欢什么样的景色。生答:有山有水、有花有草、小桥流水、田园风光
4.展示窗帘的条纹,简述条纹的规律。
三、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结,提出下一节需要的工具。色卡纸、瓦纸、剪刀、胶水
第2课时
一、教师拉动教室窗帘,导入本课学习。
二、展示教师示范作品,引导学生认识窗帘的实际用途。
三、观察分析,了解窗帘的设计制作原理。
四、指导学生选择窗帘布的色彩。
五、讲解制作步骤: 1.折好完成的布帘。2.按一定宽度作正反折叠。3.在瓦纸上粘帖幔,再帖上图片。4.粘帖窗帘。
六、学生四人一组,各自分工,制作窗帘,教师巡视指导。
七、展示学生作业,学生相互评赏。
八、教师小结。教学反思:
画古塔
教学重点:
为自己家乡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教学难点:
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教师用具:塔的挂图、课件
学生用具:大小不等的纸盒、多个纸杯、形状怪异的瓶子、卡纸、蜡光纸、双面胶、剪刀、橡皮泥、其它装饰物品。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带来了几张照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埃及的胡夫金字塔、云南大理三塔、济宁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法国巴黎铁塔、山东济南九顶塔)生:(学生看到图片非常得惊讶,听到老师的介绍觉得更加有点不可思议)师:这些塔它们不仅历史悠久,造型特点突出,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塔,我们家乡有层层叠叠、高耸入云的塔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找一下我们家乡的塔。板书课题:家乡的塔(课件)
二、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两张照片,你们认识他们吗?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这是东宝山上的塔。
师:你能说说它们和刚才你看到的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课件)(相同点:都是塔,都分层。不同点:造型不同,建筑材料不同)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古塔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黑板挂图)如果学生知道的话可以先点学生回答。
塔的最顶端叫塔刹,中间一部分是塔身,下面叫塔基。师:知道了古塔的结构,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东山宝塔和文峰塔的历史及建筑特点。
(课件)东山宝塔它耸立在荆门城区中部的东宝山主峰太平顶上。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天台山国清寺高僧智者禅师主持构筑。宝塔建成后,使当时名为长林县的荆门古城显得神采奕奕,所以民间流传有“立了东山塔,长林生头角”的谚语。东山宝塔通高33.3米,底部周长30.6米,七层飞檐,八棱翘角,隔面设窗,攒尖式塔顶。自底层有螺旋状青石阶梯上塔顶。古塔形态稳健,气势轩昂,七八十里外可遥望,领略它的壮丽、巍峨。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峰塔它位于龙泉公园内,建于清代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塔身用青条石实心构筑,通高20米,底部周长18米,五层八面,层层出檐,隔面设窗。塔底有8尊托塔金刚,其造型英武威严。横额刻有“文笔鸣凤”四字,意在希望荆门因之而文运亨通。)(课件)这是文峰塔的局部观察,塔顶飞檐、窗、塔底8尊托塔金刚。东山宝塔和文峰塔的造型特点基本相似,而区别就是东山宝塔是空心的,可以从里登上塔顶,文峰塔是实心的,不能进入塔内。
三、学生制作
欣赏了家乡的古塔,你现在有何感想?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为自己家乡再设计一座什么样的塔呢?
四、小结(课件)希望课后同学门多留意观察身边美好事物,爱家乡,保护古迹,珍惜人类历史文化遗产。
教学反思:
陶 罐
教学目标 :
1.掌握基本的立体彩绘技巧。通过欣赏和尝试,使学生感受彩绘艺术独特魅力。
2.学习多途径获得相关知识的能力。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图案的设计,色彩的搭配以及彩绘技巧。教学难点:
对陶瓷艺术的理解与欣赏。教学过程 :
一、介绍彩陶艺术的有关知识 揭示课题:彩陶的艺术美与科学美
彩陶的定义:指一种在质地细腻的器物上绘有红、黑、白等颜色图案的陶器。
产生的时间: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多年)黄河流域一带 划时代意义:是造型艺术的出发点和人类自觉审美意识到来的标志,人类由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二、欣赏彩陶,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彩陶的艺术美
造型美:千姿百态、样式多样。罐、盆、瓶、壶、碗、钵、三足器等,以简洁、自然、浑厚的造型,体现出健康、饱满的美感。色彩美:红、白、黑编织出单纯、朴素的美感 纹饰美: 1.内容丰富:有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等 手法多样:有线描型、平涂型、综合型,体现了“抽象美” 2.形式法则:体现了重复与多样、虚与实、节奏与韵律之美 彩陶的科学美
3.巧妙的造型:腹部膨大,增大容量,体现了实用性;陶罐有肩、小口、长颈便于运水、储水;陶盆无肩、无颈、大口便于饮食、炊食;三足器设计更稳定、坚实,便于烧火
4.颜料的发明:使用赭石作红色,赤矿铁和氧化锰作黑色,瓷土作白色
5.合理的装饰部位:多在腹部以上,便于席地而坐,从俯视角度去观赏它,体现了尽善尽美的追求
三、作业:
用一句话来概括彩陶之美。
四、小结:
彩陶的艺术美与科学美的完美结合。教学反思:
点出来的画
教学目标:
1.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色彩使用效果。
2.培养逐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能力及口头发表能力,通过游戏活动初步认识常用色彩及形状。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点彩画的特点,掌握基本的色彩知识并运用到创作中。2.用红、黄、蓝的小点创作一幅作品。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知:
教师出示“集体大树”的范图,介绍这棵大树不同色彩代表我们的班集体构成。
二、探究实践 :
1.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如色彩单纯它不是一棵完整好看的树,只有我们每位同学都来到这里,成为它的一员,这棵树色彩丰富。就像修拉的这幅作品一样,我们都是一些不起眼的点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2.教师出示关于画树和风景的色彩名画,教师展示其中一扶修拉的,提出问题:如何制作出这种色彩效果,远看如何?
3.教师总结并演示实验结果:近处是点彩,远处成一体。4.学生模仿大师作品实践。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以不同的笔触、不同的画材组织画面。
三、展示评价,教师主导相互评价。1.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体会。
2.进行开放式的交流、评价活动。表扬大胆创新的学生,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材料应用奖。教学反思:
水中的倒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了解对印的方法,运用对印的方法表现美丽的倒影。
2.能力目标:掌握简单的对印技巧,提高动手能力。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
用对印的方法表现湖边美丽的倒影。教学难点: 对印方法的掌握。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欣赏一些有倒影的风景图片。2学生说说美丽的倒影
二、欣赏画家作品,学习对印的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画家作品,如课本上的《红色的浮筒》。2.学生分组讨论表现倒影有什么方法(教师提示学生思考除了绘画以外的方法)。
3.每组由一名学生说说讨论的结果。
4.教师示范表现倒影的对印方法:在对折的画纸上半部分用水彩画景物,折起对印,画一点印一下,直至纸的上下部都有你想要的图形。
5.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让学生了解除山水外,建筑人物都可以入画)
6.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进行评价
1.小组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2.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表意见,评比“最佳合作奖和最佳创意奖”。
四、课后延伸
把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简单装裱,挂在家里或送给亲朋好友。教学反思:
家 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六面体三维空间结构知识,感受家具的造型美。2.能力目标:学会收集家具资料、分析家具的基本结构,掌握简单的家具制作方法。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美术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产生表现美好生活的愿望。教学重点:
了解家具的结构,设计和制作家具。教学难点:
家具的制作以及家具的有机组合。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家具的资料(文字或图片),以下组为单位准备彩色纸、纸盒、彩色笔、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引导:教师出示几个大小不一的纸盒,引导学生猜一猜老师会把纸盒设计成什么物体。
教师用剪刀等工具把纸盒快速制作成桌子、椅子、沙发等,由此引出课题——家具。
二、交流、欣赏、发现
1.交流:学生介绍自己家里的家具。教师归纳家具名称。2.欣赏:教师出示图片展示现代家具,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功能等方面进行欣赏。展示一些造型别致的家具图片时,提示学生:随着家居装饰的不断升级,家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具从过去单一的实用性转化为实用与艺术相结合。
3.探索发现:教师准备一组用纸折或纸盒组合的家具,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欣赏后拆开再组合,并在小组中讨论研究交流:家具大多是什么形状的?可以运用什么方法制作家具?
教师小结:家具基本是长方体的,经过添加、组合制作完成。方法:制作基本形,后进行添加、组合、装饰,也可以直接用折纸的方法制作家具,适当根据造型进行切割、剪裁。
三、奇思妙想制作家具
1.学生畅谈未来的家具是怎样的,假设自己是设计师将会怎样设计。2.学生相互交流想法,在交谈中得到启发。
3.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带材料进行联想,看看那些材料是可以制作什么家具。
四、实践制作
1.学生小组讨论选择制作哪个房间(餐厅、客厅、书房、卧室等)的家具、家具的具体制作方法及小组成员的分工安排。
2.学生分组制作家具。教师巡堂指导,指导学生设计家具时应注意美观且功能实用,注意造型与色彩的搭配。教学反思:
小导游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欣赏祖国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光,学会用各种材料制作旅游帽和小旗子。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小主人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合适的材料制作旅游帽和小旗子。教学难点:
帽子造型的制作、创新和课堂活动的有序组织。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简单介绍自己家乡,从地理位臵、风景、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描叙。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欣赏
1.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的形式欣赏、讨论课前收集的有关祖国、家乡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光的照片,个别学生做小组汇报:介绍家乡特色。
2.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摄影图片,介绍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光。
三、探究与制作
1.同桌讨论或自由组成合作小组讨论、探究旅游帽、小旗子的制作和装饰方法(旅游帽的部件和材料)。
2.学生合作学习制作旅游帽、小旗子 A、准备一根小棒用细彩纸缠绕用白乳粘好
B、将彩色纸裁成几何形状粘贴在细棒上完成旗子的基本形状 C、用彩绘或剪贴的方式装饰旗子,添加文字或图案
四、教师组织学生玩“小导游”的游戏
五、课堂小结
学生谈本课学习的感想和收获。教学反思
冬日的景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色彩基本知识,认识冬日色彩的美丽和冬节气候的常识,培养学生扑捉自然景物特征的能力。
2.能力目标:学习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发生在冬天里的故事,表现在冬天里的雪景、雨景或刮大风的景象。
3.情感目标: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知识,掌握表现技法,表现冬日的景色。教学过程:
一、引导发展阶段
1.说。启发学生回忆冬天的景象
教师提问:你喜欢冬天吗?冬天有什么景象?冬天的气候是怎样的?冬天里你们都做什么事情?在户外做什么游戏?冬天的色彩与夏天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2.看。教师播放有关冬日景色的录象或展示有关图片、画册,加深学生对冬天的认识。
3.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活动(教师参于集中),师生一同议一议冬日里发生另人愉快的情景。
二、实践体验阶段
1.教师简述冬天里为什么会出现寒冷的天气,为什么会有风、雪等自然现象。
2.认识大自然在冬节常见的色彩(教师讲授色彩的冷暖知识,并让学生说哪些颜色给你寒冷的感觉,让学生感受冷色调与冬日的联系)。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图片和美术作品,讲述雪花的表现技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摸索表现技法。4.学生用弹拨法表现雪花:用一支笔敲打蘸有白色颜料的画笔,使画笔头上的白色颜料溅到有色纸上形成雪花效果。
5.学生用棉棒蘸色表现雪花:用棉棒蘸白色颜料,点在有色卡纸上形成雪花效果。
6.教师讲叙作业要求和作画步骤: a、构思。想一想要表现什么。b、构图把构思用铅笔画出草图。
c、画正稿。草图定型后,用铅笔认真的勾画画面。d、上色。用颜色在正搞上色。
e、表现雪景。选用合适的技法表现冬日里的景色。f、整理完成。作品完成之前,作一次整体的修饰和补漏。
三、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业,进行师生互动评价。
四、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欢乐的民族节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和
睦相处,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2.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习俗,以及少数民族服饰等,并能进行有创意的绘画。
3.感受民族文化,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少数民族节日及其文化习俗,用绘画形式创作一副表现少数民族节日热闹情景的作品。
教学难点:
画面构图和人物动态的把握。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播放有关少数民族节日的录象片或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兴趣。2.学生谈谈观后感(提示学生从场面、色彩、服饰、有关典故和传说
3.教师作小结,引出课题。
二、深入探索
1.欣赏课本中图片,探讨以下问题: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名称?你对课本中哪副图片最感兴趣,为什么?课本上提到的这几个少数民族节日你了解吗?
2.教师把收集到的其他少数民族节日的图片,资料展示给学生看,并分组讨论: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你能说说吗?各民族的节日非常热闹,你觉得什么地方吸引你? 3.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让学生简述画面表现的内容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或建议。
三、出示作业要求,学生绘画
1.出示作业要求:构图饱满,主题人物突出。2.学生绘画,教师巡堂指导。
四、作品展示评价 教学反思:
邮票上的图画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邮票图案,了解邮票的发展历史、组成部分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根据邮票的基本要素和设计要领设计一枚邮票。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实践,体验邮票的美,发展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设计一张图案简洁、主题突出、色彩鲜艳的精美的邮票。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手法创作邮票。教学准备:
教师:邮票范例、创作材料等。
学生:卡纸、油画棒、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趣味引题: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薄薄一张纸,四边细牙齿,两地朋友要谈心,必须请他当差使。
2.过去是“一封家书抵万金”,居住在两地的人们通过通信来传递信息。一封信寄往国外,当地的人们看到信就知道是从哪个国家寄来的,为什么?
3.邮票是一个国家的名片。现在通讯发达,寄信的人少了,但是,人们还是喜欢邮票,为什么呢?
4.对了,因为邮票有收藏价值又设计得很精美,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精美的邮票”。
二、新授:
1.师:请大家仔细观察,邮票和一般的画有什么不同?(出示邮票范例)
学生观察、欣赏邮票的特点。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并板书:邮票上有面值、发行时间、发行地区标记、边上有整齐的齿孔,它们和中间的图案一同构成了邮票的基本要素。
3.邮票有哪几种?它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设计邮票要注意什么?请同学们自学书本上的内容寻找有关的答案,交流欣赏感受或收获。
4.结合教材上的特种邮票图例,体会邮票设计的要领:主题突出,色彩明快,富于装饰性。
5.教师示范设计邮票的步骤方法:确定外形、主题图案、发行国家、面值、齿孔。
6.提出作业要求:“图案造型生动,形象饱满,做到:主题突出、运用对比色使色彩明快,邮票的各个要素要安排合理,做到富于装饰性。
三、学生设计邮票,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及时指出学生在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对设计精巧、新颖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展示;发现基本要素安排上有遗漏的地方及时提醒。
四、展示交流:
1.学生主动将设计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请作者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为什么设计它?
2.全班学生说说喜欢谁设计的邮票?为什么?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教师总结、拓展:
大家设计的邮票很精美,内容也很丰富,色彩很鲜艳。今天设计的是长方形的邮票,而实际上邮票的外形还有其他形状,同学们要多关注,课后,我们可以用学到的知识设计更多更美的邮票。
教学反思:
元宵灯谜会
教学目标:
1.体验利用纸材进行立体造型,感受美术学科与语文、音乐、社会学科的内在联系,感受创造美的乐趣。
2.体验运用纸立体造型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花灯,提高动手制作能力,促进设计意识的形成。.策划、组织、开展灯谜活动,提高综合素质,感悟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4.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的情感和学习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设计制作花灯。2.策划元宵灯谜会。3.布臵灯谜会会场。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用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春节、元宵节的情景。2.欣赏课本上元宵灯会图片,师生一起谈一谈、忆一忆元宵灯会的场景和快乐时光。
3.点明课题,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知
1.教师讲授设计花灯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a、构思。构想设计花灯的造型如鱼形灯、花形灯等。b、实施设计。把构思用铅笔画到纸上。c、制作大形。选择材料制作花灯的大体形状。d、装饰。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装饰花灯。
2、教师示范制作一个花灯作品。
三、学生设计制作
1.教师讲述制作要求,布臵学生作业。
2.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创作活动,教师巡堂辅导。
四、集体策划灯谜会活动
1.教师起主导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2.分小组讨论:在进行活动时应做的一些准备工作?
3.师生小结讨论结果,并制定一份策划书,其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或方式,需准备的工作,灯谜会布臵方案,会场人员分工等。
五、准备灯谜会
1.书写谜语(从花灯外形的大小来考虑剪裁制作谜语牌)2.张贴谜语 3.布臵会场。4.猜谜语活动。5.对本课进行评价。教学反思
第二篇:四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 大地与江海的乐章
1、小桥、流水、森林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认识欣赏自然界小桥、流水、森林的美景,学会欣赏大师的风景画。
2、智能:比较三者的不同的美感。
3、操作:能够用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4、情感:热爱大自然,培养爱好环境的良好意识。教学重点:
小桥、流水、森林的美丽景色带来的感受。教学难点:
对绘画表现自然美景的感受。作业要求:
用词汇表达感受,并画一幅风景画。教学用具:
欣赏图片、课本、绘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小桥、流水、森林》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小桥、流水、森林的美丽景色。
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
2、教师播放音乐,欣赏三幅作品。
A国画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画面看不见青蛙,为何不把作品名称改为其他?
假如你来改这幅作品,你如何修改?
B油画 列维坦(俄罗斯)――《深渊》
C油画 希施金(俄罗斯)――《松林的早晨》
用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如抒情、欢快、轻松、舒缓、祥和、宁静、流动、甜美……
3、教师演示线条的情感表现特征:
三、布置作业:
各人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中,画一幅风景画。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现自我。
2、高山、大海、江河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认识欣赏自然界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学会欣赏评价大师的作品。
2、操作:能够用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情感:热爱大自然,培养爱好环境的良好意识。教学重点:
感受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理解欣赏大师作品。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画家作品中体现的雄壮美。作业要求:
临摹或画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可以画出你的联想与感受。
教学用具:
图片、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高山、大海、江河》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高山、大海、江河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雄壮的气势。
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与前课的有什么不同?
2、教师播放激昂的音乐,欣赏课本中四幅作品。
A国画 关山月――《秋山关外月》
B油画 杜键――《黄河激流》
C国画 吴冠中――《香雪》
D浮世绘 葛 饰北斋――《神奈川冲浪》
用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如粗犷、有力、雄伟、壮丽、激动人心、振奋、强烈、激越、震撼……
3、教师演示大海印象:
用水粉颜料,水粉笔有节奏、笔触的表现大海汹涌澎湃的样子。
三、布置作业:
临摹或画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可以画出你的联想与感受。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评价。
第二单元 学习的好朋友
3、从不同角度画物体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角度细心观察后进行写生,使学生能够线条画出物体的大体形状和特征。具有基本的透视规律。
2、使学生初步接触“整体—局部”的绘画原则,并养成细致观察和认真表现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文具的形状比例。
不同角度物体的形象特征。教学难点:
掌握用线条表现不同角度物体的大体形状和特征。作业要求:
选一个你喜欢的文具,从不同角度画出它的形象。
教学用具:
写生用的小文具、范画、文具样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从不同角度画物体》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8-9页上图的文具,用几何图形分析它们的结构、外形特征、色彩和装饰纹样,对比写生作品,分析写生的技巧:
抓住对象外形特征,大胆地用线条描画,用色要鲜明,表现出立体感。
2、教师取出一两件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的文具,让学生认真仔细地按照“整体—局部”的原则进行观察,提问关于写生对象的基本形组合结构等问题。
3、教师演示作画步骤:
用线条先画出外形——刻画细部。
4、讲述细致观察与表现某些具有重要的特征的部位。
三、布置作业:
各人自选一两件比较美观的文具,布置在自己的桌上,并根据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后进行写生。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随时提示:仔细观察,认真表现,指出画法上的不妥之处。
五、小结学生对观察与表现,整体与局部,一般描写与细致描写的掌握情况。
4、我的书包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与发现:发现写生、设计书包的乐趣,发现书包上学习的好伙伴。
2、实践与创造:写生、设计理想中的书包,初步学习写生的方法。
3、欣赏与评论:欣赏、对比不同类型的作品。教学重点:
掌握书包的形状、结构和外表特征。教学难点:
表现书包的立体感。设计有创意的书包。教学用具:
画纸、铅笔、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书包实物、书包线描定性写生范画 作业要求:
1、画一幅书包的写生画。
2、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一个好看实用的书包。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引导
1、学生把纸盒与书包作比较。①相同点:都与长方形相似。(立体感受)
不同点:书包有盖子、扣子、拉链、口袋、背带等结构。②欣赏书本上的写生作品。
二、感受与认知
1、教师拿出一个立方体方盒向学生提问:“这个盒子的形状和书包的形状相同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盒子的形状在绘画中叫“立体体”或“六面体”。书包是由多个平面方形(六面体)组成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书包的组合结构,即各种大小、宽窄的方形组合成。什么是整体?什么是外形?什么叫局部?这些专业术语要向学生讲解清楚,绘画时先画大形,再画小的部分。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边讲边画,按课本所示图例说明: 示范写生步骤。
①先画一个矩形,画得大些。
②观察书包上有什么?还有呢?盖子、口袋、背带…… ③画线时行笔缓慢而稳重,线条果断。
2、设计书包:(绘画设计与手工制作设计都可以)新颖特别
A、示范制作纸书包的步骤 ①剪出纸盒的顶部。
②剪出书包的盖子(连着扣子、口袋、背带等形状,并进行美化。③制作纸书包时,书包盖子、口袋、背带等剪贴部份要先量一量。④粘贴。
3、小组讨论交流作品的构思。
4、学生自由选择写生或制作书包。学生自由想象。
三、作业展评
1、作品展示:
作品分立体和平面两组。
2、学生区别立体与平面作品的不同特点。
5、趣味纸笔插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立体构成的常识。
2、智能:开拓审美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3、操作:有创造性地合作完成简单的笔筒的制作。
4、情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
笔筒的设计、制作方法及步骤。教学难点:
立体构成的思维方法。教学用具:
教师:笔筒成品两个,纸立体构范例一张,供学生使用的色卡若干张,剪刀、美工纸、胶水。
学生:剪刀、裁纸刀、胶水、尺子、彩笔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以趣激学。
1、出示一张图画纸。
问题:谁能让这张纸站立起来?
(折、卷、揉......)
2、形成立体构成意识
纸------平面
经变形的纸形-----立体
立体就是我们站在野外,可以看见前面的景色,可以用手摸到左边的树,见到右边的小河,抬头看见天,转身见到一片田野。
3、学生用小低片尝试折卷,使纸变立体,教师出示范例。
4.引入课题:
这张纸卷成一个筒,它能做什么用?
今天,我们学习用卡纸来制作笔架和笔筒。(板书)
(三)调动参与,启迪创新。
1、纸笔筒的外形有几种?(出示几种外形)
2、纸笔筒的第一种做法(笔筒与图样分开)
①、在制好的圆柱体或圆锥体上,画出或贴上图样。
②、将另制的图样镶插进去。
3、纸笔筒的第二种做法:(笔筒与图样合一)
①、如何让图样从平面的纸中跳出来?
②、教师示范:切折法。
③、学生在小纸片上尝试不同的切折法,体验形成有趣的立体变化。④、将这种方法运用于制作笔筒中。4、纸笔筒的第三种做法:(插接的方法)
①、在纸上画出四面的形状,标示需插接的地方,用尺子画出。②、剪出图形,剪开标示的直线处。③、插接造型。
5、制作中的注意点:
①、选择制作方法,确定纸的大小、形状。
②、画纸样,注意图样要留出3cm左右,不切割。③、留出粘贴处,粘贴要牢靠。
④、插接方法要注意插接处的剪切方法。6、设色涂色问题:
笔筒装饰方法,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图案并设色。设色方法有两种:
其一是以两种复色的色彩配置,要讲究明度的差别,形成淡雅的色彩美;
其二是涂上对比强烈的原色、间色,形成鲜艳活泼的美。如以寿终正寝条装饰,则要注意线的疏密粗细排列的形式美,不宜变化太多,多了会显得杂乱。
可以采用剪切图案装饰。
7、欣赏教材范例。
(四)、鼓励创新,操作体验。
设计、制作一个纸笔筒,不得与课本雷同,除有困难的同学可参考课本。
(五)、作品展示,评议总结
作业完成后,由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选出各组的2-3个佳作,集中一起由教师评介并小结课堂作业情况。
6、自己做镇纸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镇纸的作用和制作的方式。
2、智能:开拓审美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3、操作:有创造性地合作完成各式镇纸的制作。
4、情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
镇纸的特点。
材料的运用。教学难点:
镇纸装饰的恰当运用。作业要求:
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好看又别致的镇纸。
教学用具:
鹅卵石、小花布、树杈、剪刀、颜料、白乳胶,针线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玉兔镇纸》-南宋
介绍:镇纸是写字、画画时用来压纸的重物,是传统的文房用品。几块又好看又别致的镇纸能使你的小书桌增添不少情趣。
二、课堂发展:
1、尝试·探索:
哪些材料可以作镇纸?用什么方法(彩绘、粘贴、缝制等)加工能产生独特的美感?
2、示范演示:(选用一种方法演示)
a选择鹅卵石,观察它的外形,进行创作构思;
b画一条鱼,勾出头、身、尾,涂上颜色;
c剪一些色彩鲜艳的小图形;
d贴在镇纸鱼身上。
三、独立创作,自由选择。
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好看又别致的镇纸。
四、展示评价。
第三篇:四年级美术教案
四年级美术教案 第1课 聚聚散散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的现象。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第2课 小圆点的魅力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教学准备:
预习: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收集圆的物品,观察寻找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圆的图案。
教具: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一个圆圈,问同学,有什么感觉,然后在这个圆圈上再套几个圆圈,有没有不同的感觉。(产生动感)
结论:同一圆点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发展阶段:
1、交流各自预先观察的结果,说说圆的种类有哪些(有圆的面,圆圈),在生活中圆是如何运用的。
2、欣赏教材上的图。(1)三张有各有一个小圆点的图,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圆点在中间的图给人稳定的感觉,圆点在上面的给人下落感,圆点在下面的给人安全感。
(2)很多的小圆点并在一起会产生线的感觉(3)小圆点从小到大的排列会产生移动感。
3、欣赏教师带来的平面构成,说说是否喜欢这样的图,为什么,它是由什么样的圆来构成画面的。
4、教师提高大小不一样的圆面和圆圈,请学生自己来摆一摆,看谁摆出画面更好看。
5、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讨论要准备该如何组成画面。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
1、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完成一张作业,可以是用多种材料进行拼帖,也可以用画的。
2、允许根据画面的需要,加入少量的线条。
四、展示评价
1、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业最有创意。
2、给作业不够想理的小组提出建议。
第3课 黑与白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学具: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第4课 主体与背景
课型: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
环境(建筑)——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课件1)
2、讲授新课
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B、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D、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 :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完成整幅图。(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3、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
5、作业展示、评价
第5课 冰 川 与 晚 霞
课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种颜色逐渐加黑或加白,就会产生色彩渐变效果,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美。
2.试用一种颜色,以加黑或加白的方式,在一个简单的造型中,画出渐变效果。3.也可选择同类色进行色彩渐变练习。
教学重点:做色彩明度推移学习。
教学难点:明度深浅对比的变化层次。让学生初步掌握调色的方法和技能 及掌握涂色的方法。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用具:范画,电脑演示文稿、文字说明等
学生用具:16开图画纸,水彩颜料、毛笔、调色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脑演示一组图片,提出问题:图中色彩有什么变化?欣赏图片并思考问题 启发学习动机,初步认识明度和推移效果。得出结果:色彩由深到浅,由浅到深。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明度推移》
2、反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
3、展出示学习目标。听讲,记忆,表述目标主要内容。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按照明度推移的方法完成一幅作品。知道什么是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明度。
4、组织讨论
5、电视演示推移的过程。观看录像,课本参考,小组讨论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概念以及推移过程。
直观演示
1、提问:如何绘制《明度推移》?
6、解决学生预习中遇到的困难。
三、本课的作业要求,根据什么内容画?注意什么?画面怎么样?
4、绘画重点是调色的方法。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方法。提出预习当中的疑问
按照明度推移完成作业,注意调色的方法,画面干净整洁。解决本课难点:逐渐加白色变浅,逐渐加黑色变深。启发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1、展示教师作品
2、比较学生作品
四、展示作品
1、组织学生讨论
2、归纳小结
3、欣赏电视中的作品 评析作品 反馈本课所学知识,肯定成绩,培养成功。
第11课
那一刻的我
课型:造型·表现
命题画创作
本课的要点 是让学生表现运动中的人物,进行命题画创作。教学目标
1.学习运动中人物连续动作的画法。
2.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创作一幅“那一刻的我”的作品。
学习要求
· 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跑步、跳远、掷铁饼等动作,或者表现连续的动作。
教学实施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运动中的人物图像,并讲解人物在运动时的一些主要特点。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等形式来演示运动中的人物特点。创作前,还可组织学生根据“那一刻的我”的命题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创作时,可鼓励学生用各种形式和方法来表现,如:蜡笔画、白描、吹塑纸版画等。
教学评价建议
· 小组交流中,能否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能否在作品中表现出运动中的人物。· 作品是否有创意。
第12课:愉快的春游
课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本节课以记忆画的形式表现春游中有意义的情景。
2、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创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1、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一个春游的场面。
2、巩固已学的取景构图知识。教学难点:春游中有意义情景的构思与表现。教 具:录象机、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学 具:水彩笔、春游的照片。课 时:一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
一、利用录象进行情景导入。请学生观察录象中的景物及人物的动态。(放录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想一下,你在录象中看到了哪些地方的景色?谈创作思路。画野餐时引导学生将重点放在人物吃饭的动态上,并强调在环境描绘上要突出春的特点。开阔思维还可以如何表现野餐?
活动二:《游乐园》
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谈游乐场里游乐的细节,如打秋千、坐滑梯、坐转盘等 活动三:扩展学生思路,如何在画面中体现“春” 字?如何体现“游”字的快乐?(学生讨论发言)小结: 画中色彩以“绿”
色调为主,加以适当的鲜花、小鸟、绿树作点缀,使画面呈现出春天绿色的勃勃生机。
小结:将人物的动态表现出来如野餐时的“吃、喝、坐、笑”可以使画面非常的生动形象;
游乐场里的“跑、跳、玩”等能很好的表现同学们在游乐场里的愉快心情,力求构图合理,主题鲜明。活动四:讲解作画步骤(1)构思,想一想你准备以什么为主题来表现春游,注意主题鲜明。(2)起稿,将主题物画大,居画面的中心,尽量突出主题。(3)着色,注意表现春天的特征。
活动五:讲评优秀作业。表扬构图合理,色彩到位,主题突出的学生作业。我们通过春游感受祖国的秀美,生活的幸福。我们是不是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呢?你打算怎样做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学评价:
学生将春游中的愉快经历和对大自然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构图合理,主次分明。
第13课 哪些是相同的
课型:(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绘制)
本课的要点 是让学生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表现相同与不相同的图形。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尝试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来表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2.体会相同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美感。
学习要求
·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表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
·大家来辨一辨、认一认。
教学实施建议
制作作品,可以先画一个图形,再反复剪出或印出几个相同的图形,把其中一个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或者将其中一个画成不同的图形,然后贴在底板上做好。
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来进行创作。作品完成后,可组织学生互相来辨一辨、认一认。拓展
·可利用各种废弃材料来做立体的图形。
教学评价建议
·能否在作品中体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
·能否积极参与班级的自评或互评的活动。
第14课 千变万化的帽子
课型:设计.应用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能从审美、实用的角度出发,设计、加饰、制作出一顶新 颖、漂亮的帽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进一步了解生活需要美,美需要人们去创造的道理。
3、用学生自己的方式,去展示一顶帽子的美感,实践如何和帽子搭配、如何去展示它,以增加生活经验。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去完美的体现一顶帽子的美感。教学准备:
教师:展示空间、音乐、课件
学生:帽子、剪刀、加饰材料(彩纸等)、双面胶
自己制作的帽子及修补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表演帽子魔术。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帽子。帽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二、展开教学
1、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帽子,给帽子分分类别,可以从材料上、用途上进行分类。(学生讨论分析)
2、用途上分类的讨论结果: a、夏天可以遮凉、冬天可以保暖; b、装饰,使更美、漂亮;
c、代表身份地位(如警帽、军帽、博士帽、皇上带的帽子等); d、少数民族习俗;
e、企业形象(统一的制服、统一的标志、还有统一的帽子); f、安全; g、以及其他。
(注:其中有很多用途是复合的,如皮帽即可保暖又可装饰)
3、小组合作。选取小组长、总设计师、确定加饰主题、创意理念。
4、小组进行加工处理。(教师巡回指导、查看)
5、小组间进行交流、探讨。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
1、讨论如何进行展示,更能最佳表现出这顶帽子的美感、内涵。
2、学生展示准备(展示形式不限)
3、学生进行展示并及时予以合理的评价。(学生评价)
四、小结
你对帽子有什么新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
以帽子为主体,展开各种形式的认识交流。
第15课 漂来漂去的小岛
课型:(造型·表现)(绘制)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利用白色泡沫板制作小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制作能力。教学目标
1.学习用白色泡沫板材料制作作品,体验白色泡沫板材料的特性。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学习要求
·用白色泡沫板做小岛,然后在纸上画人物、建筑物等,剪下粘贴在小岛上。
·做完的作业,可放在水里漂浮。教学实施建议
课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准备一些泡沫板等材料。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对小岛的印象。课堂的组织形式,可以由学生单人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教师应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形状、风格的小岛。材料也可以多样化,以利于激发学生创作愿望。完成的作品,可放在水里进行展示、评比。教学评价建议
·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
·能否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风格的小岛。
·整个教学活动中,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第16课 迷宫
课型:(设计·应用、造型·表现)(设计制作)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利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教学目标
1.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制作一立体的迷宫。2.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学习要求
·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教学实施建议 课前应要求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的硬纸盒。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创造。制作方法,教材上有几个图例,可以供学生参考、学习。基本的做法是:用硬纸片剪制成各种长短不一的长条,采用粘贴的方法,制作成一个纸立体迷宫。课堂的组织形式,可以由学生单人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作一立体迷宫。教学评价建议
·是否会利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
·作品能否体现独特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第17课 电脑美术
课型:(设计·应用)(电脑绘画)
本课的要点是在电脑上,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绘制有趣的装饰画。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学习要求 ·用笔刷工具进行电脑绘画练习。教学实施建议
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利用笔刷工具创作的电脑装饰绘画作品,以利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演示复习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演示笔刷工具的选取,改变它的线条粗细、色块形状等具体操作方法,并展示改变后的效果,便于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在作业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进行创意和绘制。作业完成后,应让学生通过教室网络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教学评价建议
·能否积极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能否掌握笔刷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否改变笔刷工具的线条粗细、色块形状等设置,结合学过的其他方法,创作有趣的造型和场景,并进行画面的艺术处理。
第18课 会游的玩具
课型:设计·应用
(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一个会游的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一种游动的原理设计并制作会游的玩具。难点:巧用游动的原理设计会游的玩具,并进行造型美的修饰 教学准备: 师:“会游的玩具”的范作、游动原理的课件或范图 生:包装纸盒、三合板、旧TK板、彩色纸、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初步感知游动物体的原理及其工艺。
课前让学生了解游动物体的原理,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的交流和讨论。
1、组长汇报:该组讨论探究游动物体的原理的制作报告。
2、师对学生汇报的结果进行小结。
3、欣赏图片:多方位感知会游的玩具的造型特点。
二、利用游动的原理制作会游的玩具。
1、让学生说说游动的物体游动的原理及其造型特点。
2、师出示范例—会游的玩具
3、师小结会游的玩具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a、制作玩具的模型 b、安装游动的设备
c、进行造型的修饰,注意颜色的搭配。
4、生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游动的原理来制作玩具。
5、让学生利用游动的原理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出玩具。
三、提升对会游的玩具装饰性的认知。A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B将作品进行再装饰(小组内互提意见进行修改)。C学生展示、评议作品。D教师小结,及时指出问题。E拓展:“游一游”比赛游戏
第四篇:美术教案四年级
小学美术第八册《植物写生》教案与课后反思
作者:王晓挺 时间:2012-04-29 22:16:13 课题:植物写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植物写生,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能力和用线描表达真实对象的造型绘画技能。
2)观察感受植物的美和植物的生长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
1)正确的观察方法和使用线条表达对象的能力。
2)植物的结构和叶支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精致到位的用线描绘和写生对象的取舍画面艺术处理。
教学准备:一盆植物,课件--真实植物欣赏图片和与本课写生相近似的植物优秀线描写生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程
1)简单介绍植物的作用和与人类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
2)引入课题,板书---植物写生
二)欣赏图片
1)欣赏不同类别的植物图片
2)提问学生对指定图片的植物之特征或生长规律等进行发言表诉 3)教师适时表扬肯定或由其他同学进行更正补充
4)教师引导完成欣赏环节与教师小结,从中让学生感受植物美等和了解不同植物的体貌特征
三)出示写生植物,讲解与示范
1)学生观察欣赏所摆的写生植物,形成第一感受
2)略讲写生含义(概念),提问题:如何写生?
3)写生要领讲解:
A)如何正确观察写生植物?---整体与局部,枝叶特征,生长特点,结构与细节,穿插与阴阳向背等
B)教师在讲解同时安排若干个同学发言促使学生加强对所欲写生植物的感性认识
C)教师现场进行线描写生示范,学生观察:教师示范图为---表现“构图”的大体作画;重点突出“局部详细描绘范例“的原则
D)小结(观察,表现,取舍,构图,确定用线方法等问题)板书写生步骤 出示相关植物线描写生优秀作品。
四)学生写生作业 1)提出要求和目标与期待
2)学生写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发现问题或值推崇的可适时提出与展示
4)时常用赞赏言语和态度反馈学生,创设调动良好学习情绪和氛围
五)展示作品和评价与总结
1)提名表扬赞赏优秀作者和展示其优秀作业,引导欣赏学习其长处
2)展示中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或期待
3)进行全课最后总结
课后反思:本课程属于写生练习,由于我都是教中高年段,对低年纪课程不太了解,但或想中年级阶段之前此类课程学生应该接触或比较少,所以特别对写生概念和写生步骤进行明示。个人感觉在规定的教材里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授课方式和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只要能良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有效,都值得提倡,美术教学中我想有时应该避免过于依赖既定教案的局限,只要胜保目标,对学情学况随时可以加于利用或疏导,有的放矢,于较宽广的视野和精致相结合的态度往往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或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效,是为课后反思,希望能抛砖引玉,共同探讨和接受指导斧正,本期国培面临结束,虽然工作较忙,但是国培给予魅力和学习机会,感谢”国培“感谢各位专家和指导老师与各位同仁,希望大家能给予批评指导,谢谢!
一、《放学了》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的内容。是“造型 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回忆使学生了解我们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能力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物动态的画法及要领,将记忆中自己喜欢的课余活动的美好瞬间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活动的欢快气氛和热闹场面。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我们的美好生活,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放学后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生活场面,从而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难点:人物在活动时的不同姿态,画面人物之间的关系及构图。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人体模型、有关课间活动的录象、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放一段课余生活的录象,提出问题: 师:这段录象反映的是什么内容?
师:孩子们,你们放学后都做什么?会开展哪些有意思的活动?
2、出示课题《放学了》
设计意图:通过录象使学生回忆放学后有意思的各种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1、解决选材问题。
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谈话,解决问题。
师:这是一副命题创作画,你认为画面应当主要体现什么? 生:画面应以表现人物的各种活动为主。
师:你准备选择怎样的内容才能表现出“放学了”这一主题? 生:选用有意义的、有趣的活动来表现。师:你认为最令你难忘的、有趣的场面有哪些? 生:最有意思的活动一定是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设计意图:经过讨论解决画面的选材问题。启发学生表现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2、解决人物动态。提出问题:
师:定了自己要表现的主要内容后,下一个问题该考虑什么了? 生:怎么表现这个活动,才能表现出欢乐、热闹的场面。师:你认为难点是什么? 生:难点是人物的动态。(板书)
课件演示:直立的人和动态的人图片对比。师:人在活动时身体的哪些部位产生了动态的变化?
小组利用活动人模型摆出各种动态的规律。汇报:运动时关节发生了变化,躯干产生了变化……
板书:四肢、躯干、头部
设计意图:根据观察、探究、学生分组合作解决绘画的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请学生画出一个人物动态。学生对所画动态进行评价。设计意图:指出其作品的优缺点,解决绘画中的主要问题,进一步突破难点,体会学习方法。
3、解决画面构图。
师:怎样表现放学后大家活动得热闹、有趣,画面的构图也很重要。
提供三组人物构图的活动教具,请学生通过拼摆完成构图。学生分组联系组织画面,并说出自己的思考。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构图,解决构图中人物疏密关系。
4、看课文,欣赏学生范作。师:书中的作品给你什么启发?
师:其他学生的美术作品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
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交流经验。通过讨论来完善自己将要绘制的作业的构思。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评述解决构图问题。
5、投影
补充介绍在构图和选材上有新意的作品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学生绘画。作业提示:1.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3.也可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辅导中教师随时发现有新意的创作,随时提出表现,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五)、小结
组织交流,学生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领略绘画创作的喜悦。
六、反思
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这课《放学了》中,我尽量启发学生从多维角度谈自己的爱好,避免出现作业内容单一的问题。引导学生多看课本上的图片,多让学生欣赏好的作品,开拓学生眼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充分讨论活动的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表现各种人物动态,解决画面构图问题。我让学生利用人体结构模型探究人体运动规律.
第五篇:四年级美术教案
第10课时
四季的色彩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应会:认识该课中介绍的四位画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作品进行初步分析,并写出短文,以表达对画而的认识与感受。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难点: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课前准备
l、教师设计《四季的色彩》课件,音像结合,图文并茂。
2、学生搜集在不同季节拍摄的照片或相关资料,并和家人聊一聊对不同季节的感受。教学过程: 导入
1请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四季图片)
2问题:
(I)你看到了什么?
(2)听到了什么?
(3)又想到了什么?(请学生回答)
3自学:打开书第2页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试着用“这是季,是 的季节。”来形容它。
4全班交流:你对最喜欢的季节有哪些美好的记忆或感受?
5出示课题:四季的色彩
新授
I、欣赏。
(I)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画。
(2)问题:说说四幅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分组活动。
(1)要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
(2)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反馈
l反馈。(以小组形式)
(1)《早春之路》(日本画)东山魁夷(日本)
①画面体现了什么绘画风格?(写实性、装饰性)
②画家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表现春天?
③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④你还想了解什么?
(2)《夏》列维坦(俄国)
①画家运用了怎样的笔触来表现画面?(细碎、完整)
小知识:笔触是画家在再现或表现自然和生活时运用的各种笔痕。
②画面主要使用了哪些颜色?
④用短文表达欣赏这幅作品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3)《金秋》(中国画)林风眠
①画面用色有什么特点?(淡雅、浓重)
②树林在阳光照耀下呈现什么色彩’
③给你带来哪些秋天的感受?试用短文表达。(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4)《冬猎》(油画)勃鲁盖尔(尼德兰)
①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风景、人物、动物、植物)说一说。
②观察作品的色彩,你有哪些体会?
③你能感受到哪些冬天特有的美丽?用一篇短文表达出来。(请参考书上第3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拓展
教师总结:虽然冬季将一切事物归于沉寂,但是却预示着春天的来l晦。四季的色彩是丰富的,有无限象征意义,四季的更替又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们之间是互相孕育、不断积累、循环往复的。
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学会运用艺术的服光和美术的语言来观察、表达艺术作品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感受。
第11课时生活中的暖色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暖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应会:能画一幅以暖色为主的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暖色知识,体验暖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
难点:以暖色为主的画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
(三)学习材料
教师:色卡、暖色为主的图片、教学课件《生活中的暖色》、学生优秀作业、绘画用具…?
学生:暖色为主的图片、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布置课前准备内容:
1、准备2~3张以暖色为主的图片。
2、你认为暖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3、你喜欢冷色还是暖色?为什么?
组织教学
出示色卡,将暖色与冷色分开。
学生选择区分冷色与暖色。
认识暖色,了解暖色特点:对比中产生冷暖。
播放教学课件《生活中的暖色》。
你发现生活中、自然界中哪有暖色?
什么场合使用暖色? 研究活动
组织学生研究活动:
1、分析自已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
2、暧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3、介绍一幅画的名称、也.彩以及给你的感受。
小组活动:
分析自己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
暖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自己的感受。
艺术实践
分析名家名作《红色的房间》表现方法,谈谈给你的感受。
仿照马蒂斯《红色的房间》,选用与其不同的暖色改画一幅作晶。
第12课时 快乐的人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可以应用于线造型的各种各样的媒材,发现线材的美感并进行艺术创造。
应会:了解线材的基本制作方法。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各种各样的线材,通过对身边线材的搜集、整理和组织,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
难点: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
(三)学习材料
各类线材,如不同颜色的铝线、铜线等,质地较硬的线材如粗铁丝不适合学生使用;辅助材料及工具,如大号螺丝、圆锥形瓶子等,尖嘴钳子。
教学活动: 激情引趣
让学生听一段节奏轻松欢快的音乐,伴着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歌舞表演。
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是不是觉得浑身都想动起来?
这样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觉得什么样的动作最能表现这段音乐?
小组探究
演示课件:
雕塑家族的新成员——动感雕塑。小组研究:
表演并体会:当你活动时,主要是哪里在动?
欣赏书上名家作品:
它欢乐的动作和真实的人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为什么?
动感雕塑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哪里?
研究教材
分析、研究材中学生作品:
你喜欢哪—件?为什么?
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
你打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
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如何用线材表现快乐的动感?
你觉得哪里的造型是难点?和同学交流一下。
提出作业要求:
个人独立创作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有快乐动态的人物雕塑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