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集

时间:2019-05-12 19:3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集》。

第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集

师:在学习课文前,我们来看一段真实的历史记录。《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个故事发生在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山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数条公路被震断,电力设施受阻,桥梁坍塌,山崩地裂,几万顶房屋倒塌,几万人无家可归,成千上万人被埋在废墟底下。就在这片废墟中,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一起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有同学提到:“这对父与子为什么了不起?”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对父与子是不是了不起。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在读书时,哪些画面让你感动,想一想,为什么让你感动?

师:大家找到了感动的句子之后,用笔勾画了下来,还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这种学习习惯很好,我们都应拥有这样好的读书习惯,会让你受益终生的。

生:学生继续读书

师:如果你在某个地方,或哪个句子,还可以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父与子的了不起,然后可以出声的读一读,或者和你的小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交流后的感受会更深刻。

师:好,文中的哪个画面最让你感动?

生:文中让我感动的是“父亲冲向儿子的学校,看到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

师:告诉大家你为什么感动?

生:因为从“父亲冲向七岁儿子的学校”看出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紧接着想到的就是儿子。从“冲向”看出父亲很急切,只希望儿子能平安。可父亲到了,呈现在眼前的却是废墟,父亲当时太痛心了,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师:那让你觉得感动的地方在哪里呢?可以读出来。生读二三自然段

生:我说说让我感动的地方,父亲奋力地冲向学校,见到的却是废墟,让父亲痛心,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因为那是他的儿子啊!父亲接受不了这个打击,我为父亲失去儿子而痛心。

师:是呀!父亲此时天旋地转,怎能接受的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

生:“阿曼达,我的儿子!”

师:这个画面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生:父亲能从痛苦中坚定地站起来,这种决不放弃的精神很了不起的。让我很感动。

师:到底是什么让如此痛心的父亲坚定地站起身来?

生:是父亲常对儿子说的“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让他看到了希望,坚信儿子仍然活着,于是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师:读这段话,你会带着怎样的一种心情?

生:我是带着伤感的心情读!

师:好,我们就带着伤感的心情读。

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向那片废墟走去。”

师:(对另一个学生),请问,你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我是带着既痛心,又敬佩的心情读?

师:请你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因为前面是一种失去亲情的痛心,可光难过也没有用,于是就重新振作起来,坚定地站起身,想去挖儿子。

师:你就带着这种感受读,相信你会读得很好。

师:听了你的读,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悲痛欲决但由从新挺立的父亲。

师:是这句话,在支持着父亲。拿起书,一起读读父亲常对儿子说的这句话。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你们的眼神已经告诉我,父亲受到打击后的画面已经让你们受到感动。相信,父亲的还有许多画面让你感动,请接着谈。

生:我感动的是12自然段,父亲在不停地挖儿子的画面:“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你为什么感动?

生:因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从时间上看他一直在挖,是整整挖36小时,挖了这么长时间,我们一般人都做不到的。所以我感动。

生:我觉得父亲奋不顾身的精神让我感动。他不停地在那里挖,36小时都没停止过,眼睛满是血丝。为了救儿子,父亲付出了这么多,有谁读了不受感动呢?

师:是啊!整整36小时啊!不吃、不喝、不睡、不停地挖着。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样?

生:我会很累,而且不能坚持挖。

生:我可能想放弃。

师:然而父亲在这36小时里,只是做着一件事(示意学生读)。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你能想象父亲“破烂不堪”是什么样吗?

师:能把这“破烂不堪”的镜头读出来吗?(学生练读这两句话。)

师:同学们试想一下,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在这36小时应该做些什么?

生:应该吃饭、睡觉、休息之类的!

师:是啊!以你的生活体验,父亲应该吃饭、休息是吧?而父亲却一直在挖,你为此而感动。再比如──

生:再比如:“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说明父亲在挖的时候发生了很多危险。从“到处”这个词就能看出,父亲可能把手划破了,还可能挖到血淋淋的尸体。即使是手破了,衣服破了,但父亲还在坚持的挖,不停地挖,挖地多么艰难啊!父亲这种毅力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想给大家读读。

师:好,带上这份感动,用你的郎读,再现挖废墟的父亲。(生读)

师:体会的深刻,读的很动情,大家给他掌声。(学生鼓掌)

师:还有哪个画面让你感动?

生:第五自然段让我感动,别的父母哭喊后,便绝望的离开了。而这位父亲却在那里接着挖。

师:你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给大家读读。

生:学生读5自然段。

师:能说说你为什么把“再来”读得很重吗?(课件出示红色字)

生:因为他现在即使是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也没有人再来阻挡他,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有很多人来阻挡他呢!

师:现在没人“再来”阻挡他,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词“再来”,那你们找找看,曾经有那些人阻挡过他?(学生找)

师:曾经有那些人阻挡过他?谁来读读。

生:“消防队长挡住他,„„”

师:这位父亲问(教师示意学生接读)

师:曾经还有那些人阻挡过他?(指着另一名学生)

生:“警察走过来„„那上回家吧。”(示意学生齐读)

师: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学生接着读)

师:这么多人阻挡过他,为什么现在没有人来阻挡?

生:因为他不听别人的劝阻,别人劝他时,他总是重复一句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所以就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生:因为父亲现在可能都不知道别人在说什么,他只想企求有人来帮他。所以别人认为他精神失常了,不再阻挡他。

师:从哪看出他精神失常了?

生:从5自然段“两眼直直地”看出他精神失常了。

师:你真能干,注意到眼神了。父亲独特的眼神,那是精神失常人的眼神,谁来读出此时的这位父亲。

生:读“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他便埋头接着挖。”

师:他清醒着呢,他没有失常,但是这么一位清醒的人被人误解,如果是你,你现在的心情会怎样?

生:我会很失望很孤独。

生:我会很无助很苦闷的。

师:当我们感受到这位无助、孤独、没人理解的父亲。你再这两句话,你会更感动,有更深刻的感受。

生:自由读12自然段的前两句话。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设身处地的想象一下,(放音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父亲扒开满是玻璃碎片的泥土,搬掉裸露的水泥,挪走倒塌的柱子。睁开眼睛,说一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我眼中出现一位挖了很长时间,奋力拯救儿子的父亲。

生:我眼中出现一位36小时没有吃饭,体力都坚持不住,可他还在挖,挖着挖着,就晕过去了,醒了再接着挖。

生:我眼中出现一位顾不得休息,也不肯吃东西,很坚强的父亲。

生:我眼中出现一位意志坚定,决不放弃的父亲。

生:我眼中出现一位不顾一切,流了血,衣服破了,也不在乎,很有毅力的父亲。

师:对,父亲会抹掉眼角的泪花继续挖,父亲就是在挣扎中挖着,让我们通过朗读再现眼前的父亲。

生: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父亲不断地在痛苦中,疯狂地挖,他挖的哪是废墟啊!他挖的是饱含血泪的情,令人心痛的爱的啊──—

生:齐读12自然段。

师: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父亲这样做?

生:这是一种伟大的父爱力量在支撑着他。(教师板书:爱)

生:这是一种超长的力量,凭着他长对孩子说的那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这句最真挚朴实的话(教师示意学生读)

生:读句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指着刚才提问的同学)你提到“为什么说这对父与子是了不起的?”现在你认为这位父亲是不是了不起?

生:是。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描写父亲的几个自然段,是怎样把父亲的了不起写出来的。

生:学生浏览课文。(学生举手)

师:请你说。

生:课文是通过写父亲的一些语言还有心理活动,把父亲的了不起写出来了。

生:我给他补充,还有父亲的一些动作。

师:他俩结合起来的就具体了,课文就是通过写父亲的语言、外貌、外在表现、包括动作、神态,把父亲的内心世界驯化出来的,体现出父亲的了不起,这是这部分的主要表达特点。

师:我们再看看儿子阿曼达是不是也了不起,找一找,儿子的那些画面感动了你?

生:学生自由读13至23自然段。

师:儿子的哪些语段感动了你?

生:我觉得儿子对爸爸的信任,相信爸爸一定会来救他,这让我感动。

师:你从文中哪里看出他非常相信爸爸会来救他?请你读一读。

生:“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生:我觉得阿曼达七岁,比我们还要小,就能凭着父亲的这句话,安慰同学们,告诉大家不害怕这种精神很令我感动的。

生:(另一个同学站起来补充)我从“只要”“一定”看出他对父亲的非常的信任。

师:你抓住了这两个词语来谈的。对,我们读书就应该细细地品味语言文字,不要放过每一个词语。

师:从这段话中你有了怎样的感受?

生:儿子才只有七岁,但他能安慰大家,并坚定地告诉同学们,爸爸一定会来救我和大家的,一定不会抛弃我们不管的。儿子有信心,因为儿子也时刻记着爸爸对他说的话:“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真的见到了爸爸,儿子是多么兴奋呀!

师:大家带上坚定和兴奋的心情一起读(学生齐读16自然段)。

师:阿曼达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生:我从13自然段“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这句话有三个感叹号“!”,看出父亲是多么激动啊!

师:你注意到了标点,很有眼力。是呀!挖了38个小时啊,终于要见到儿子了。(教师范读)“是儿子的声音!„„”激动吗?

生:激动!

师:太激动了呀!38个小时的疲劳完全消失了!一起读(学生很有感情地朗读)

生:我从23自然段感受到阿曼达的了不起,他终于要见到了父亲,他却自己不出来,让同学出来,他有着保护同学的意识,对同学们很有责任感。

师:谈得多么深刻,来,给大家读读。(学生读23自然段)

生:老师,我觉得应该带着自豪的语气读,就能读得有感情。

师:对,把自己当成废墟底下的阿曼达,带上自豪的心情,你会读得更有味道,请你试试。(学生读23自然段)

师:有味道了,让我们一起把那种斩钉截铁的语气读出来?(齐读)

师:大家设想一下,刚才有个同学谈到,当时埋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也可能害怕,他害怕还是不害怕?请大家讨论一下,可以想象,可以用书上的语言来证明。(学生激烈的讨论)

生:我觉得他不害怕,他一直记得爸爸对他说的话,是爸爸的话在支撑着他,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所以他不害怕。

师:你的观点是不害怕,请你说。

生:我觉得也是不害怕。因为他的父亲可能经常给他讲如果发生一些危险时,不要着急,要想一想该怎么办,要学会镇定?

师:“镇定”这个词用得好,你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想象的。有同意害怕的吗?

生:(刚才发表意见,同意害怕的那个同学)我还是觉得他很害怕,他才7岁,就是大人,在发生地震也会害怕的。

师:同学们,让我们跟随记录片,再亲自看看1994年美国发生地震的一刹那。就在灾难发生的这一刻,忽然楼房晃动起来,身体也跟随着晃动,教学楼象山一样向我们压下来,把我们送进了漆黑的废墟底下,只听见四周是────

生:只听到同学们的残叫声,汇集成一片。

生:只听见爆炸声和楼房的倒塌声,很刺耳。

师:只看见──

生:只看见眼前一片漆黑,剩下什么也看不见。

生:慢慢的还能看见一些倒塌的瓦砾和断裂的石柱子。摸摸身上全是一些碎的石面儿和小石块。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我们已经感受到,废墟底下的阿曼达是那样的了不起!他在废墟底下整整煎熬地等待了38小时啊!在这38小时里他都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用你的心去写,用你的想象去写,把了不起的阿曼达用说手中的笔写出来。也像刚才我们领悟到的表达方法那样,通过写他在废墟里,在黑暗当中的语言、心理、神态、来表现阿曼达的了不起!

(学生写,教师一边巡视,一边请几位写得有代表性的同学。)

师:同学们,停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曼达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一起用心地去倾听他在想什么?他会说什么?

生:阿曼达在废墟底下心想:我一定要坚持住!爸爸一定会来救我的,爸爸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总会和我在一起的,他不会仍掉我不管的。爸爸我在等你!我相信,你一定会来救我的!

师:你写出了阿曼达的心理活动,而且在你的短文中,就用了三个“感叹号”,你不但读懂了,还学会了运用。

生:他对同学们说:“你们不用害怕,我爸爸是个很伟大爸爸,他答应过我,不论发生什么,总会和我在一起。爸爸一定会想办法救我们出去的。”

生:阿曼达在废墟底下等待着、盼望着,他相信爸爸不会离开他,如果爸爸真有危险,别人也会救咱们的,我总相信,我活着,爸爸也一定活着。

师:阿曼达就是凭着对父亲的信心,凭着他牢记牢记父亲说过的那句话(学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7岁的小阿曼达,在废墟底下顽强地等。一直等了三十八小时,几乎是39小时的生死离别啊!现在终于逃出死神的魔掌。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份感动,带着这份惊喜,把他们父子俩个,创造生命奇迹的那一幕,完整地展现给大家,我读父亲的话。你们读阿曼达的话。(师生对读13 ──23)

师: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话

师:你从哪体会到他们是非常幸福的呢?

生:因为父亲相信儿子,儿子相信父亲,他们心灵相同,终于团聚了。

生:父亲爱着儿子,儿子相信父亲。是爱,让他们幸福着。

师:苦肉终于团聚,父子心灵相通,是亲情让他们幸福,是信守承诺让他们幸福。爱让他们这样幸福,被爱让他们如此幸福。

生:再幸福地读一次: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师: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

生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七岁的阿曼达经历了这样的历程,他一定会更加勇敢,更加坚强,父子俩就是凭着这句话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生再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我们读到这里,回味这个故事的感人至深的一幕,父与子的形象一定在我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好好想一想,父亲的话语,父亲的一些动作,令你感动的哪一个。请找一找,一会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

生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生读: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生读: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

师:父亲的形象已经刻在我的心中,父亲的这种让人心痛地爱,我们深深地感动。让我们感动的地方还有很多地方,回去以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还有回去把字词默写一下。如果你们感兴趣的时候老师还有两本书推荐给大家。一本就是父与子另一本是感悟父爱。在我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想起了一本书《感悟父爱》,在序开头的有这样一句话很感人,很有哲理,请大家一起读读: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

【上课】 师:看大屏幕。

音乐起(地震、山崩地裂的声音——舒缓、深情)。

师:看完了地震画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六个词,谁会读。生:混乱血迹(xuě ji)。

师:打断一下,血迹(xuè ji)。生纠正后继续读词:瓦砾 废墟 爆炸 颤抖。

师:好,全班同学每个词语读一遍。生齐读。

师:读了这六个词语,回想你刚才看到的地震画面,你想说点什么?你可以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

生1:地震后,楼房成了一片废墟。生2:楼房颤抖着,瓦砾掉了下来。

生3:血迹四溅,混乱中,父母倒在地下。师:你真勇敢,让人看到了大地震的场面。

生4:在泥石流、地震洪水的同时发生中,每个人肯定都会想,每个人心中都会想自己最亲最爱的人,都想保护那个人,宁可牺牲自己。

师:说的很好。那么同学们,地震过后,不仅仅留下的是满地的废墟,更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伤痛。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洛杉矶大地震,一起去认识一对——

生齐接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师:都预习过了,对吗? 生齐:对。

师:谁来说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打开书看看。生1:我知道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使许多无辜的生命丧生。师:你知道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生2:我知道美国洛杉矶大地震发生在1994年。师:那是课文中。

生3:我知道洛杉矶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已受到了不同的伤害。师:你真聪明。

生4:我还知道在地震中有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师:预习的真透彻。同学们,在预习中,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有什么疑问? 师:想一想,有什么疑问的地方。生:这对父与子为什么了不起? 师边板书边重复刚才学生的问题。师:还有问题吗?

生:为什么在父亲问谁愿意帮助他的时候,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 师继续板书。

生:阿曼达是怎样在地下度过这38个小时的。师板书。

师:看,同学们都提出了一些问题,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请选择一个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这对父与子最关键的问题,选择这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通过阅读,去寻找答案。听清楚要求了吗? 生齐答:听清楚了。生翻书开始寻找答案。

师:你已经拿起笔,这是个很好的读书习惯,希望大家都向你学习。生继续阅读寻找答案。

师:老师走着看,发现同学有的露出了会心的笑容,相信你们一定能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你们谁先来?把你们的收获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来,这个带眼镜的女孩子,你先来。生:我解决的是父亲为什么了不起。

师:你从哪个地方感觉到父亲了不起?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生读:他顿时感到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的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那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生继续说:因为他从眼前的一片漆黑转到坚定的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师:哦,你关注到了父亲感情的变化。来,请把你的感情读出来,再读一次。生再读。

师:好,同学们,此时此刻,自己心爱的儿子阿曼达正被废墟压在下面,作为父亲的他,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生1:特别悲伤、特别绝望。生2:百感交集的心情。生3:特别难过。

生4:特别难过,想着儿子没有生还的希望了。

师:是啊,此时的他有着撕心裂肺的痛,所以才会有着那一声撕心裂肺的大喊,带着这样的痛来朗读这段的第一句话。生激情朗读这一句。(掌声响起)

师:来,全班同学一起试一试。全班齐读。

师:是什么让这个过度悲伤的父亲转而坚定地向废墟走去。生:是他对儿子说的那句话语。师:哪句话语?

生: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请同学找到这句话,把它勾下来。生勾画。

师:请大家一起读一读。生齐读。

师:这句有声的承诺,读得斩钉截铁一些。生再次齐读。师板书后说:一句承诺,让我们看到父亲由痛苦无助转而向废墟坚定地走去—— 师:继续谈,还从哪些地方看到父亲的了不起?

生: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的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就绝望的离开了„„他便埋头接着挖。

师:为什么你从这句看出了不起?

生:因为我从这句看出他要救儿子的坚定和勇气。师:还有其他同学有其他的答案吗?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我从这儿看出父亲不在乎身上的痛,已经被钢筋和瓦砾挂破了,他还是想着儿子,都已经忘记了自己身上痛。

师:说的非常好,你抓住了课文描写父亲外貌的语句,体会他不在乎自己的痛。那么同学们,快去读读这句话,你从这一系列的数字,又体会到什么呢? 生:从数字我体会到父亲正在挖那些瓦砾时候的艰难。生:父亲挖那些瓦砾时时间很漫长。师:他挖了多少小时啊? 生:他挖了36小时。师:多少小时? 生:38小时。

师: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8小时,而用一系列的数字来说明呢? 生:为了更好的突出时间的漫长。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出这时间的漫长。生齐读。

师:同学们,没人再来阻挡他。你从“再”字看出什么? 生:看出那些好心人来阻挡过他。

师:快速浏览课文,找找,哪些好心曾经来劝阻过他、阻挡过他? 生:有。有消防队长、警察。消防队长说:“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师:好,把这个机会让给别人。生::“你很难过,着我们理解。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警察师:还有谁来劝过他? 生:还有一些好心人劝阻过他。师:读一读劝阻的话。

生读: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师示读:太——晚了,没有希望了。生再读。

师:大家都在劝他,可是他没有听大家的劝阻,他依然没有停止挖掘,所以我们看到他挖了—— 生接读——36小时

师:他挖了——读课件上的话。

生接读——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师:到处都是血迹,能具体的说一说是父亲身上哪些地方? 生:头上、胳膊上和腿上,满身都是伤 师:还有呢?

生:背上。还有胸。脖子。上面都是伤。

师:大家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在这30多个小时里,父亲遇到了哪些危险,哪些困难,他是怎么挺过来的? 音乐响起,生想象。

师:睁开眼,谁能说说,你看到父亲遇到了怎样的危险吗?

生:我看到父亲遇到了大火,还遇到了大爆炸,但是父亲还是坚持挺过那些危险坚定救儿子。

师:此时你看到他什么样子(大概是这句)

生: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生继续交流父亲遇到的危险。生:我看到他正在找儿子的时候,有石头落下来,他受伤了,但是他还是不放弃。师:此时你看到他什么样子?

生: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继续交流。生:我看到他父亲差点被石块砸到手,差点被大水淹没,可是他坚持自己的信念,一定要找到儿子,因为他答应儿子不论发生什么,他总会跟儿子在一起。师:正像你所说的,他的心中一直都想着自己曾经对儿子的承诺。哪一句? 生齐读承诺那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同学们,正是这句承诺,一句对儿子普通的承诺,此时此刻,已经化作了什么?

生:化作了父亲救儿子的动力。生:化作了父亲寻子的坚定信念。

生:我看到化作了救儿子的信心和动力。

师:是啊!正是这种至死不渝的信念支撑着父亲在废墟上苦苦支撑了30多个小时,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信守诺言,在废墟上拼死救子的父亲的形象。

师:那同学们,大家想一想,作者是抓住了父亲的哪些描写来向我们塑造了一位高大的父亲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他的了不起? 生:他的神态。他的样子,外貌。生:心理描写。

生:描写了他的语言、心理活动还有他的动作。

师:说的非常好。作者就是抓住了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在废墟上信守诺言拼死救子的父亲形象,更被他了不起的行为所震撼所感动。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把目光从父亲转向7岁的阿曼达,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你能看出这是个了不起的孩子?

生: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师:你从这儿体会到?生:我从这儿体会到儿子非常信任父亲。师:因此,他此时做了个什么决定?生:让他的同学先出去。师:同学们,在废墟下,余震不断发生,这一让可能让出去的就是——生答:师:是什么让他作出决定?生:是父亲曾经对他的承诺。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师:一句承诺,就能让7岁的孩子懂得把生存的优先权让给同学们,确实了不起。还有吗? 生:“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我从这句看出,儿子非常有勇气,也鼓励同学们生存下来。也看出了儿子对父亲的信任。师:一句承诺,让相信自己的孩子鼓励同学们战胜恐惧。说的很好。那同学们想一想,7岁的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们蜷缩在那个黑暗的三角形角落里,他们会遇到哪些危险以及困难。同座讨论讨论。生讨论后交流。生1:他们会遇到余震摇下来的瓦砾,还有可能会砸到他们。或者是钢筋掉下来把他们刺伤。师:有生命危险,还有吗?生2:在38小时之类不喝水不吃饭。师:是不吃还是没有?生2:是没有师:没有什么?生2:没有水,没有饭,不能睡觉。师:是啊。有的只是干旱和饥饿,有的只是无边的黑暗和寂寞,还有吗?生3:他们还可能遇到地震、塌方、泥石流、爆炸、火灾。师:那7岁的孩子在遇到这些危险的时候,他们会有些什么样的正常反应?生4:他们会很害怕。生5:他们有些会很快的逃,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逃。师:是的,但是在这黑暗的角落里,能逃吗?生5:他就会想到他的父亲一定会来救他。生6:他们会想我们会不会死。师:是啊,这是一种非常可能有的恐惧。同学们,7岁的孩子,阿曼达和他的同学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当他们有这些正常的反应的时候,他们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动作、心理呢?现在请你学习作者抓住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等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想像一下,他们遇到这些危险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来动笔,找一个空白处,写下来。生动笔写。交流。生:他们会感到寂寞和无边的恐惧,缩在一起,不是对别人说一些鼓励的话。师:你关注到了同学们的行为,非常好。其他同学呢?

生:他们的外貌和阿曼达的父亲一样,也是双眼布满血丝,师纠正血xuè丝

生继续: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再次纠正血迹。师追问:他们会想些什么呢?

生:他们会想:有人会来救我们吗?阿曼达会对他们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继续交流。

生:阿曼达和他的同学们衣服破烂不堪,有的同学问阿曼达:“你的父亲真的会来救我们吗?”阿曼达坚定地回答:“一定会的。” 师:看到阿曼达—— 生接:这时同学们大哭起来,心里会想:我们什么时候会死呢?我们能逃出去吗?也许我的一生就在这一时刻终结了。但是阿曼达告诉大家:我们不会死的。只要我的父亲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师:你抓住了动作还抓住了语言,非常了不起。同学们,时间关系,下来咱们再交流,停笔,看大黑板。

师:一句承诺,让阿曼达和他的同学们战胜了恐惧,开始了充满信心的等待,师:同学们,一句承诺,让废墟上的父亲信守承诺拼死救子;一句承诺,让7岁的孩子在废墟下居然懂得鼓励同学们战胜困难,这句承诺就是—— 生接读——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学到这里,谁来说说,你认识了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生:勇敢、有信心活下去的、想救出自己的儿子不让他死去。生:我看到了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师:了不起的父与子。是啊!一句承诺,让他们成为了一对—— 生接——了不起的父与子。师:废墟上父亲因为一句承诺拼死救子,废墟下一句承诺让孩子懂得鼓励同学们战胜困难,从而让我们看到他们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师: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经过38小时又50分钟的艰难挖掘和等待,最终迎来这一幸福的时刻,来,带着你们各自的体会,读出这种生死离别后的重逢,带着这种体会,放声读这一句。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本单元训练主题是“父母之爱”。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的,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在读中感悟父爱的伟大和父子间的默契,受到爱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2.学生准备:认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地震中感人肺腑的故事。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父爱的伟大,受到爱的教育。

2.领悟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检查预习。

1.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二)顺学而导,感受父爱。

1.请潜心读书,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做批注。

2.学生汇报学习收获,点拨并指导朗读。

句段一: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学生谈读书体会。

(2)引导学生抓住“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读中体会父亲感情的变化。

句段二: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学生谈阅读体会。

(2)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点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①抓住写时间的词,体会时间的漫长,感悟句子的表达效果,并指导朗读。

②透过父亲的外貌描写,联系上下文,想象在漫长的挖掘过程中,父亲所经历的艰辛,体会父爱的伟大,并指导朗读。

③联系上下文,在读中体会“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亲带来的精神力量。

3.小结课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爱的写作方法。

(三)读写迁移,感悟信赖。

学生继续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1.学生读写阿曼达的句段,并谈体会。

2.引导学生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和他的同学是怎样度过这漫长的38小时,尝试着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写。

3.反馈交流。

(四)紧扣中心,品味幸福

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幸福”的含义。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总会在一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并联系实际,深入感悟父爱的伟大和父子之间的默契,受到爱的教育。

2.在读中进一步领悟和学习文章的多种表达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听写导入,再现画面。

(二)深入情景,品读感悟。

1.勾画出写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变化的句子,谈体会并指导朗读。

2.“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有什么好处?

3.课文除了运用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还用了哪些写法?

(三)角色写话,升华情感。

父亲经历了38小时艰辛的挖掘,儿子和伙伴们经历了38小时的漫长等待,父与子终于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面对此情此景,假如你是13个得救孩子中某一位孩子的父亲或母亲,或是曾经劝说过这位父亲的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你想对这对父子说些什么呢?请选择一种角色写一写。

(四)拓展延伸,以文激情。

1.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父母之爱的文章。

2.谈一谈你所感受到的父母之爱。

3.总结抒情,引发深思。

一、由“名言”引入

师:刚才大家说了许多的名人名言,在老师的心中还有一句话,虽然不是出自名人之口,但是却给了我力量,给了我勇气,催我奋进,这句话就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师板书)这就是我心中的名言,轻声地读读吧,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生:父亲对儿子说的。

师:看来大家都作了充分的预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板书课题。)

评析:从“名言”入手,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悟文章主题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生自由读文。)

师:浏览完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你能体会出这句话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吗?

生:父亲守信用。

师:这是你的体会,别人呢?

生:父亲说到做到,他爱自己的儿子。

三、研读体会“爱”

师:(师板书:爱)看来大家在读书的过程中已有所体会了,就是这份爱,也深深的触动着我的心,而且我每读一遍这种感受就尤为强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哪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心,用笔勾画出来,可以把你的体会写在书旁,也可以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交流学习,老师巡视。)

师:刚才大家有的动笔写,有的和同伴说,非常认真,谁来说说哪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心?

生:我觉得第三段最能触动我的心,因为他看到学校倒塌后,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父亲这时特别伤心。

师:是啊,此时父亲是多么伤心,那带着你的体会读读吧。

(生读第三段。)

(师导读“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生接:“阿曼达我的儿子。”体会父亲的心情。)

师:父亲伤心欲绝,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就是这句话,这句承诺,使父亲很快镇定下来,决定去救儿子。谁还想从其他地方说说哪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心?

生:从6、7、8这几段最能触动我的心。

师:为什么?

生:父亲不顾别人的阻挡,宁愿牺牲自己,还坚持救儿子,我觉得特别感动。

师:再读读这部分吧(示CAI),小组交流一下,相信有了同伴的帮助,你会有更深更多的体会。

(小组交流学习,师巡视。)

师:谁说说?

生:父亲一直在挖,因为他爱儿子。

生:他抱着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想法,说明他爱儿子。

师:是啊,面对人们的劝解,父亲一直执著的说„„

生:“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生:“儿子在等着我。”

师:因为他曾对儿子说过„„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让我们带着心中的体会在分角色读读这部分。

(指名分角色读,)

师:你觉得父亲此时的心情„„?

生:伤心。

师:再读读这句,能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父亲的心情吗?

(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感受到父亲心情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你是怎么读让大家感受到父亲的心情的?

生:读的时候慢一些,语气轻一点。

师:谁还想试着读读?

(生读。)

师:语速很慢,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是多么的悲伤啊。其他同学还有什么不同的读法?父亲心中难道只是悲伤吗?

还很着急,着急救出儿子。

师:你能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父亲焦急的心情吗?

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怎么读的?

生:读的时候快一些。

师:读的时候语速要快一些,你们也试试?

(生自由读。)

师:谁试试?

(指名读。)

师:焦急中也是对儿子的爱,不同的语速,不同的读法,代表你不同的体会,对,我们就应该这样读!无怨的关怀,无悔的关爱,父亲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救出儿子,这难道不能触动我们每个人的心吗?谁还想从其他地方谈?

生:我觉得第11自然段最能触动我的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父亲已经浑身是血迹了还坚持挖,多感人啊!

师:让我们看看此时此刻的父亲吧!(示:CAI)注意观察时要有顺序。(电子教鞭指头、身、手。)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父亲的头都破了。

生:我看到父亲身上都是血,而且衣服已经破烂不堪了。

师:眼睛„„

生:目光坚定。

师:如果把他们说的结合起来,就又全面又具体了,谁再说说?

生:父亲的头已经破了流出了鲜血,身上手上也被划出了斑斑血迹,衣服早已破烂不堪,可父亲的目光还是如此的坚定。

师:是啊,8小时过去了,他满脸灰尘,双手早已被磨破,可他还在挖着,因为他曾对儿子说过„„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12小时过去了,他更加疲惫了,可他人在坚持。

师:24小时过去了,他的双眼布满血丝,双手早以血肉模糊,可他没有停下来,因为他曾对儿子说过„„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36小时过去了,父亲仅凭着心中的信念支撑着他因为他曾对儿子说过„„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分分秒秒中都包含了对儿子的爱(示板书)让我们带着心中的体会再读这句话。

生: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师:多么可亲可敬的父亲啊!

(另一生读。)

师: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心中不变的信念,正是因为这种信念支撑着,到了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

生: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师:谁接着读?

生: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师:打断一下,想想,父亲挖了38小时,不吃不喝不睡,此时要见到儿子了,他的心情„„

生:激动。

师:是啊,太激动了,38个小时的疲劳完全消失了,再读读。

生: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师:喊了吗?

生:没有。

师:再试试!

生: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师:很好,情真意切。接着读。

生:“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师:注意这有个逗号,读时停顿短一些,读得快一些。我试试好吗?

(师范读,生试读。)

师:往下读。

生:“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师:多么坚定的语气啊!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小年纪的阿曼达竟如此的处世不惊,他多么了不起啊,你能再读读这句话吗?

生:读“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师:注意,读时声音要?

生:颤抖!

师:这时父亲心里?

生:特别激动。

生:紧张。

师:再试着读读。

(生读、师范读、生体会读。)

师:接着读。

生:读“不!”

师:语气要?

生:坚定。

师:对,要斩钉截铁。

生:读“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师:多么勇敢的儿子啊!他是多么先人后己啊!这伟大的父爱,让阿曼达产生了信赖,这伟大的父爱,是父与子之间的心连着心,这伟大的父爱是儿子坚信„„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了不起的父亲,才有了这了不起的儿子!让我们在读读这段对话来记住这了不起的父与子。

(指名读。)

师:正是这种爱,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这对父与子走过了巨大的灾难,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得紧紧的拥抱在了一起。

师:文章通过大量的对话描写,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对话中,我们体会到了父子之间的感情,窥探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我们的心都为之颤动,谁还想再读读这个故事?其他同学,让我们用心去回味这个感人的故事。

(生配乐朗读全文。)

师:看,同学们在静静地听着,你的读感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其实父母之爱天下皆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真实的故事。那是1999年的秋天,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两岁半的儿子小子灏到贵州旅游,他们兴致勃勃的登上了高空缆车,准备到山上去欣赏那如诗如画的美景,当缆车上升到100多米20层楼那么高时,突然发生了故障,一声巨响,缆车以飞快的速度下滑,重重地重重地摔在了山下的水泥平台上,当场死了14人,伤了22人;我想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为小子灏的命运担忧着,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一个年仅两岁的小孩子哪有自我保护能力啊,他肯定必死无疑,可是他却安然无恙,因为就在缆车下滑即将坠地的最后时刻,子灏的父母用双手举起了他,替他挡住了灾难,拦住了死神,就在这一瞬间,小子灏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可就在这一瞬间,疼爱他的爸爸妈妈却永远的离开了他。子灏的父母是伟大的,就在那紧急的最后一刻,他们放弃了自己求生的机会,用双手举起了子灏,给了他生的机会,给了他第二次的生命,他们所做的一切在我们的心中堪称是壮举,而这壮举只是出于一种父母的本能,只是源于父母对孩子的爱!昨天老师发给了大家几篇描写这种爱的文章,轻声的读读,看看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生自由读《母爱,超越生命的爱》、《坠落过程》。)

师:谁说说?

生:通过读《母爱,超越生命的爱》这篇文章,我知道了不仅我们的父母非常爱我们,动物的父母也非常爱自己的孩子!

生:我知道了父母可以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一切,甚至生命!

生:我知道了父母的爱无时无处不在!

师: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许没有惊天动地的爱,但父母给我们的爱如沙漠中的一眼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课下让我们完成一项实践活动,感受来自父母对我们的爱!

生自由读,示CAI:

1、记录一周父母为你所做的一切。

2、在你的生活中,在你所做的记录里,你一定感受到了爱,其实爱很简单,一个眼神,一次抚摸、一个微笑„„这都是亲情的流露,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写成一篇文章送给你的父母。

师: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完成这项实践活动,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二篇:《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设计理念: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父亲因为有爱,坚持了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爱,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个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自学本文中的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理解信念和父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最艰难的时候,它能激励人面对困难,战胜困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真实的历史记录(放录像)

1994年1月17日,在美国洛杉矶市的人们像往常一样井然有序地生活。突然间,山崩地裂一场灾难降临了,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内几万间房屋倒塌,几万人无家可归,30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成千上万人被埋废墟里。就在这片废墟中,一对父子创造了一段奇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哪个同学把这个故事的名字大声的告诉大家;谁再来深情地读一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课件出示)

2、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

“他们父子俩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板书:了不起)

1)谁能说说“了不起”是什么意思? 非常伟大,超过一般人,超出常人…… 2)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板书:父亲 儿子)

三、聚焦父亲,感受“爱”的了不起。

1、那就让我们先走进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在这部分当中,有许多关于父亲的描写,请仔细看一看,从那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可以做上批注。

开始吧。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儿看出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真好,同学们从这么多地方、从字里行间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我们一处处来看。先来看看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有很多人劝说父亲,可他就是不离开,也就是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出示课文片段)。

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 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1、恳求

2、急切

3、崩溃

父亲有点儿想不通,为什么警察和消防队长都不帮我救儿子。我能理解,你能理解吗?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 所以那些人都劝父亲离开。这些人劝阻咱们都能理解,父亲的坚持你能理解吗?

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那其实是父亲对儿子的一句——承诺。出示:“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这句话你们能理解吗?

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

当人们都来阻挡他,让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

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

所以,当有人劝他时,他是恳求地问——

消防队长劝他时,他急切地问——

警察来劝他时,他是崩溃地问——

一句承诺,三句重复简单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刚才同学们交流时还谈到第12自然段里,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也让他读到了父亲的了不起那我们就按照他说的,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出示句子)请全班男同学来读读这句。

(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①、1)用心地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特别是哪个字,哪个词深深地打动你的心?让你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说出自己的理由。

2)品味救的艰难,感悟父爱的伟大。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哪个数字深深地打动你的心吗?—— 36个小时

A、说体会:这位父亲居然能在36小时,这么长时间里不吃不喝的挖掘废墟,肯定是很疲惫,又累又饿。但他还能够坚持下去,实在了不起。

B、36个小时是多久?(两个白天一个黑夜,五十多节的语文课)带着各自的体会,自由练读,你会怎样读这时间的进程?为什么?

C、在漫长的36个小时里,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一直都在挖,你体会到了什么?(父亲的爱,坚定,疲惫不堪)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

同学们,这可是地震中的36个小时啊。也许会发生——也许会发生—— 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36小时。

时间就这样在推移,艰难的挖掘还在继续,父亲还是一无所获,也许他曾经挖出了其他遇难者的尸体,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 我来问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苦苦挖掘?

是信念。承诺。深深的爱。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师:36小时过后,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位父亲。女同学,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A、哪里有血迹?(身上、手上、脚上……到处都是)读好这个词

B、这血迹有可能是从哪里来的呢?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让父亲变得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呢?

C、是啊,就让我们记住这位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的形象。男同学,读。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全班,读。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5.12汶川大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言语。请同学们来看。

(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男儿有泪不轻弹,此刻,这个痛失女儿的男人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又是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进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这个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坍塌的天花板,护佑这个小生命甜甜的梦,却只是在临终前留下这样的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还未卜。

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宝贝说点什么呢?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写在书页的空白处。学生在音乐中写话。谢谢同学们深情的话语。你们的话,让我想起这样一首诗: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把我们环绕,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坚守承诺,坚持挖掘的,如山的——父爱。

下节课,再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位深爱儿子的、了不起的父亲,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下课。

第三篇: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衡水市阜城县漫河乡义和庄完全小学

赵卫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讲述的是在美国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来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读懂文本内容,只是学生们没有在地震发生后的人生体验,所以引导学生在特定环境下去深入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信任就尤为重要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父子间浓浓的深情,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理解父母的爱。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教学难点:

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含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认真备课,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字词,熟读课文,划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教学策略: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1、以读代讲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讲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去解决问题。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能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品析词句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品评之后的积累,就是消化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剥。

本课教学还辅以直观法,情境教学法等等。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

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在反复朗读进入文中情景。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使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这一道理。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读”是学懂本文的关键,也是学习一切文章的主要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2.师生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有一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七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1)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2)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1)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3)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2.全班讨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四、、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自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预设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

指名读,评议,齐读: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

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

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

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⑤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⑥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②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2.质疑:

①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②“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六、课后拓展,延续“亲情”

1.自由组成小组,在课后排演课本剧,然后找时间大家在一起演一演,评一评。2.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儿子被压 万分悲痛 决心救子 父亲救子 不顾劝阻 执著挖掘 父子重逢 心灵相印 欣喜相拥

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现父母之爱的。这篇文章主要通过语言、外貌、动作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形象的,在对人物语言环节的学习上,我重点通过读的形式进行的,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由揣摩,尽情发挥。为了深化学生心目中父亲的形象,我在学习父亲长时间挖掘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关注父亲的动作,还让学生想象父亲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在外貌上会出现什么变化。这样的想象为之后的拓展说话做好铺垫,打好基础。在最后拓展说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细节,合理想象,这样丰富了学生心目中的父亲的形象。最后让学生想象这位就是“你自己的父亲”,当年看到父亲为了救你而变成了这幅模样,会有什么感受?通过读的方式来体现自己的感受。整个过程通过想外貌、说外貌、读外貌这三个步骤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读中悟,悟中拓展,拓展中悟,悟中读。读与悟,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感受到了一个了不起的父亲,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些许遗憾:

1、教学语言热情有余温情不足。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教师的语言过于强势,教师高亢的热情压制了学生的热情。这样一来让整个课堂的氛围显的过于紧张。在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教师用温情循循善诱尊尊教导,作为新教师的我,似乎只是一味的忙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忘却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感受。只有温情的指导,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展示的机会,有更多属于自己的发现,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2、教学过程中引导不够灵活。教学过程中,我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读课题的这个环节的时候,一味的想让学生顺着我的思路,先重读“地震”二字,突出故事发生的背景。当学生第一次没有按照我的要求重读“地震”这两个字时,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让其他的学生再来尝试读,读到符合我的要求为止。现在想来,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因为每个学生对如何读都有自己的理解,当出现类似情况时可以相机进行教学,不必把教师的想法强加给学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积极地尝试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深入体会特定情景下人物的内心情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范文模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前交流:课前课件出示温情图片(父爱图)师深情:谁能说说,看到这些图片,你从中感受到什么?(预设:生1:我感受到了父子情深。生2:我感受到了父爱很伟大。)师:多聪明的孩子。好了,现在请大家用心,闭上眼睛,静静地沉浸在这亲情带来的甜蜜和幸福里。

2、导入课题:

师:回忆一下刚才亲情带来的甜蜜和幸福,再看大屏幕。(播放地震视频)师:看了地震画面,你想说点什么?(生自由交谈)师:说的很好。那么同学们,地震过后,不仅仅留下的是满地的废墟,更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伤痛。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洛杉矶大地震,一起去认识一对——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自由读文: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亲?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生汇报)

三、品词析句,读中悟情

1、质疑问难:师:想一想,为什么说这对父与子了不起?师板书(父

子)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通过阅读,去寻找答案。(生勾画)你们谁先来?把你们的收获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解决了什么问题?(汇报)(预设1生:)

(1)、我解决的是父亲为什么了不起。师:你从哪个地方感觉到父亲了不起?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2)生读:他顿时感到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的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那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3)、生继续说:因为他从眼前的一片漆黑转到坚定的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师:哦,你关注到了父亲感情的变化。来,请把你的感情读出来,再读一次。

(4)、好,同学们,此时此刻,自己心爱的儿子阿曼达正被废墟压在下面,作为父亲的他,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交流)是啊,此时的他有着撕心裂肺的痛,所以才会有着那一声撕心裂肺的大喊,带着这样的痛来朗读这段的第一句话。预设2:

1、是什么让这个过度悲伤的父亲转而坚定地向废墟走去。(生: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师:请大家一起读一读。师:这句有声的承诺,读得斩钉截铁一些(生再齐读)。一句承诺,让我们看到父亲由痛苦无助转而向废墟坚定地走去。

师: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当人们都来阻挡他,让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 ——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2、还从哪些地方看到父亲的了不起?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师:你从这一系列的数字,又体会到什么呢?(生)师: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8小时,而用一系列的数字来说明呢?

2、角色朗读:他挖了这么漫长的时间难道就没人来劝劝他吗?师:快速浏览课文,找找,哪些好心曾经来劝阻过他、阻挡过他?(汇报)(当他挖了8小时消防队长劝他说):“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生 2(这位父亲急切问):你是来帮我的吗?(当他挖了12小时)生3:警察说“你很难过,这我们理解。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生2(这位父亲崩溃问):你是来帮我的吗?

(当他挖了36小时)生读:太晚了,没有希望了。师示读:太——晚了,没有希望了。生再读。

师:大家都在劝他,可是他没有听大家的劝阻,他依然没有停止挖掘,因为支撑他的还是那句(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四)情动词法,补白入手。

1、请学生闭眼想象,在漫长的36小时里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父亲怎么会变得伤痕累累、憔悴不堪?他的伤可能在什么地方呢?在这漫长的36个小时里,阿曼达在漆黑的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生汇报,完成老师准备的写话练习。

2、作品展示

(生自读作品)

师总结正像你们所说的,即使遇到千难万险他的心中一直都想着自己曾经对儿子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一句承诺给了父亲无穷无尽的力量,这句承诺有让儿子在危机时刻做了怎样的选择,这样的选择可能让他面临怎样的危险?

(生汇报)“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总结:就这样,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凭着对彼此的深深信任,凭着永不言败的执著精神,谱写了一个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深情地读读故事的结尾。

(四)课外拓展

1、这个动人的故事是发生在美国的,他们幸免于难紧紧地幸福的拥抱在一起。我为你们带来下面这首小诗,他是发生在2008.5.12日汶川地震后一位母亲写给自己远去的孩子的,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完成。(课件出示《来生我们一起走》,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

第五篇:《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

藤县朝阳小学陈燕青

一、教案背景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六年制教材第九册课文。课文的大致内容是:1989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4位小朋友。

二、教材分析

全文共有二十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成千上万的人受到伤害。第2、3自然段写一位父亲到学校寻找儿子,看到教室变成废墟伤心不已。他想起自己常跟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便坚信儿子在废墟中等待自己,决定挖掘废墟,寻找儿子。第4至10自然段写他独自一人挖掘废墟。这里还描写了其他人的行为:学生家长绝望而去、救火队长和警察劝告阻拦、人们摇头叹息,从侧面表现了这位父亲坚强的意志,烘托了父亲爱子情深。第11至23自然段写父亲终于找到了儿子。这位父亲不停地挖掘,疲惫不堪,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挖掘了38小时。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父亲为救助儿子不惜一切,让人感受到了震撼人心的父爱,他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经过长时间的挖掘,他终于听到了儿子的声音,得知在儿子的鼓励下,与他一起的14个同学也安然无恙。在众人的帮助下,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了,儿子让别人先出去,他走在最后,因为他对父亲充满信赖,知道父亲一定会跟他在一起。这位儿子也“了不起”,在这种险恶的环境里,十分坚强,还鼓励同学不要害怕,并且先人后己。最后这对“了不起”的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父亲挖掘废墟、寻找儿子的经过是课文叙述的重点。

教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板书:地震]师: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学生谈论)

2、师: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请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3、揭示课题: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①自由读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地句子认识本课地生字和新词,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用“”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地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各同学的事情)

2、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深受感动?

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你看得真仔细,你的确体会到的。

(学生补充: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

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是什么是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

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四、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学习后,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讲。

3.引导学生回忆、交流生活中父亲所做的令自己最难忘的事。

4.将自己最想对父亲说的话写下来。

教学反思:

面对不同的课文,我们都应该寻找人文精神与语言训练的契合点。用综合性的语文练习促进学生的阅读,以训练促人文,以人文促积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这节课中,我引入“听话想象”:在教师的范读中,请学生闭眼想象,在漫长的36小时里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父亲怎么会变得伤痕累累、憔悴不堪?“想象写话”:漫长的30多个小时里,阿曼达在漆黑的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紧抠重点词、关键句,反复读,慢慢嚼,细细品,深深悟,用心写。让理性的语言伴随感性的形象深深扎根到学生精神世界中。尊重学生个性体验,做到情中有理,理中有情。在这以训练促人文,以人文促积淀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达到“文能逮意,情能胜物”的语言表达的佳境。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读”,通过反诘、引导联想等一系列方式,让学生感情读父亲努力拯救儿子的过程,让学生在情感得到激荡的同时品位语言、积累语言。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找”,找那些负

载着其他父亲爱子之心、悲痛之情的词句,让学生再对语言文字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中获得准确、细腻、深入的体验,以增强语感。

下载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汉滨区培新小学 吴忠英 【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感人......

    《地震中的父与子》点评

    润物无声,语香袅袅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点评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教研室 刘建梅 蔡俊生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范文模版)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盐亭县云溪小学于凤翔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抓重点词句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五上17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 螺洋街道中心小学罗筠雯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读通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能在文中划......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