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分层教学设计之 - 副本(大全)
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分层教学设计之
——习题作业设计
一、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分层教学设计之——习题、作业设计就是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尊重个性差异设计习题、作业,检验与检查学习目标达成的效果,从而使学生达到统一的目标要求。
二、几种设计方式初探:
(一)递进式设计方式,就是根据某个核心知识考点,采取由低到高的不同要求,循序渐进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核心考点:证明线面平行 典型设计
1.(2014课标卷Ⅱ)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E为PD的中点.证明:PB∥平面AEC;
设计意图:通过找三角形中位线证线线平行,得到线面平行,加深对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的理解,掌握线面平行的本质属性。
2.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B⊥BC,AA1=AC=2,BC=1,E,F分别是A1C1,BC的中点.求证:C1F∥平面ABE
设计意图:通过构造平行四边形证线线平行,进一步理解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3.如图,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D∥BC,AB=AD=AC=3,PA=BC=4,M为线段AD上一点,AM=2MD,N为PC的中点.证明MN∥平面PAB
设计意图:通过构造平行四边形,证线线平行,从而得到线面平行,或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构造面面平行,得到线面平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同时,体现一题多解的数学思想,发散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如图,四棱锥P-ABCD中,AD∥BC,AB=BC=12AD,E,F,H分别为线段AD,PC,CD的中
点,AC与BE交于O点,G是线段OF上一点.求证:GH∥平面PAD;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利用面面平行,证明线面平行
5.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D是棱CC1的中点,问在棱AB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DE∥平面AB1C1?若存在,请确定点E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设计意图:把线面平行与存在性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线面平行的实质。
整体设计意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线面平行的方法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作业中。
(二)分解式设计方式:就是将某类典型题采取分解的方式,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学生逐个解决,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核心考点:讨论含参函数的单调区间 典型设计 已知函数fx12ax2(a21)xalnxaR 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分解式设计
已知函数fx1ax2(a221)xalnx,分别在下列条件下,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1)a=1(2)a>1(3)a>0(4)a<-1(5)a<0(6)a∈R 设计意图:讨论含参函数的单调区间比较难,通过分解成几个小问题,使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含参函数的单调区间问题。
(三)分层式设计方式:就是对某个核心知识考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作业、使学生达到不同层次的要求.核心考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典型设计:
x2y2(2017课标全国Ⅰ,20)已知椭圆C:a2b21(ab0),四点
P1(1,1),P2(0,1),P3(1,32),P34(1,2)中恰有三点在椭圆上.(1)求C的方程;
(2)设直线l不经过P2点且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若直线P2A与直线P2B的斜率的和为-1,证明:l为定点
第2问采取分层设计
①设直线l不经过P2点且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若直线P2A与直线P2B的斜率之和为-1,求直线l的方程并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②设直线l不经过P2点且与椭圆C相交于A(x1,y1)B(x2,y2)两点,当直线l的斜率存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m(m1),用k,m表示x1x2,x1x2和△;
③当斜率存在时,若直线P2A与直线P2B的斜率之和为-1,得出k与m的关系并用m表示k(或用k表示m);
④利用△>0,求出m范围(或求出k的范围);
⑤将③得出的m与k关系代入直线l方程ykxm,并得出定点。
设计意图:第(2)问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难度较大,为了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分可得,所以将大目标分层为5个小目标,尽量多完成小目标,优等生可逐步突破完成大目标。
第二篇: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思考
对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思考
禹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侯丙锋
今年是我们河南省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的第四年,也是我们河南省实施新高考的第二年,我也在探索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实现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怎样应对新高考的挑战中走过了三年多的路程,下面就结合我自己的体会就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历史教学问题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第一,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领会课标精神
在过去的“大纲”教学时代,教学大纲对教学知识点作了详尽的要求,对教学顺序也作了严格的规定,教、学、考均以教材为依据,大家只要按教材顺序把内容讲深讲透,教学任务就完成了。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而且,现在的情况是“一标多本”,仅我们省就有四种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教材版本不同,教材内容也有区别,但高考试题是一样的,况且新课标全国卷全国今年有14个省份使用,其他省份也有很多版本的教材,那么高考试题只能依据《新课程标准》来命制,因此,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应成为高中历史教师当前的日常性工作,认真领会新课标精神。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中最大的亮点和特色就是过程与方法这一点,强调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并且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第二,要依据《新课程标准》来组织实施教学,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而新课标的理念在2011年的高考中已经有所体现,尤其是过程与方法这一方面,例如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的第41题,就强调运用多种方法多角度论证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因此,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来组织实施,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科教学的三维目标,这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的教学目标集中体现了“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例如,新版高一历史教材进行复习时就可以以专题形式重新整合了教材,淡化处理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理论和概念,精选内容,删减一些偏、难、繁、旧的知识,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条理线索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建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地配合他们的学习,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设计“阅读与思考”栏目,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倡导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要求的把握和选择。活动课的安排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这种课型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特征,即在历史学习中,学生通过形 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强化学生不断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观念,使学习历史的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体现在课堂教学理念中,教师应作为一名学习者和参与者,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尽快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加强学习和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以适应新课程需要。
(二)要实现课堂的转变,课堂教学过程要实现由教师教的课堂向学生学的课堂转变,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快乐学习,让学生参与和体验学习的过程,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创设多种有效的活动,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具体表现为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多种有效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主要有探究:多数以问题趋动为主,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思考性、挑战性,在教师引导下就某一历史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活跃思维、深化认识、发展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的过程中,一般是在教学难点、疑点处设计讨论,给学生三至五分钟交流时间,然后再让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再加以点评。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是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比较散漫,不得要领。往往给人的感觉是流于形式。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感受到在讨论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有梯度,有思考性的问题。讨论题要具有启发性,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其思维有一定的自由度。问题一般涉及三类:一为史实性问题,学生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表述。二为解释性问题,根据教材可以基本解释清楚。三为评价性问题,学生要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通过研读补充材料,经过思考得出结论(每一学生的结论可能是不一样的)。这一类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如何评价洋务运动”、“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等。互动:突出表现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合作:小组分工,通力合作,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欣赏:倾听或观赏与本课有关的影视作品、音乐和图片。展示和展讲:通过角色扮演,再造历史场景,感受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交流:交流各自学习的心得体会和感受,以及方法和技巧,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第三,要适当采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教材中语焉不详的地方,课堂上单纯的说教,很难让学生真正的深入理解,突破难点。网络中大量的图片、视频短片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只要认真地加以收集、整理,恰当地运用,就可以变枯燥的历史“一言堂”为生动的历史“大观园”。如在讲《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课时,红军长征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难点问题,课本上对本部分叙述简略;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上的资源,搜出了历史地图,采用路线方向的移动、区域颜色闪烁、图片、视频短片的插入等演示方式,使死地图变活。学生积极认真的参与其中,兴趣很高。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好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动态的文字,动感的画面以及优美的音乐,生动的解说,一幅幅历史画面生动地呈现在眼前,可以很容易地将学生带入到历史的氛围当中。对于现代的高中生来讲,用老一套的方法讲述他们熟悉的东西,学生肯定觉得枯燥无味,而多媒体网络教学恰恰克服了这一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 性,达到了课堂改革的目的。另外,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解决时间紧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使用视频、丰富多彩的画面去调动学习主动性,并且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第四,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适应新课程的必然选择,新课程新课程的实施对历史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历史教师使用的教材具有开放性,并且要求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充分展现主动性,要求历史课堂具有生活化倾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虽然少了一些传统的羁绊,但只有对自己的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才能增长历史教学智慧、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即使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因为过去的许多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正在受到新课程的挑战。我们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在不断变化,使得原来自认为很出彩的教学设计变得不合时宜。特别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他们各有自己的历史知识结构、历史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他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也是动态的,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很难准确预料的。教学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如班风、学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后的教学反思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你保持可持续性教学效应,并弥补历史课堂上留下的遗憾。
总之,历史新课程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是学习潜能的开发者,课程改革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探索者。换而言之,就是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者中的首席”,而不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
河南省禹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侯丙锋
邮箱
504734064@qq.com
电话
***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兰西县长岗乡第一中学 周文会
摘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落到实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充分发展才能的目的,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关键词:分层教学 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落到实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吋,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是使每个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日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其能力所能达到的知识,让其体验成功的喜侻。而因材施教,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种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充分发展才能的目的,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首先对学生分层,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对于全班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说,完全能够通过自学掌握新知识;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老帅适当的指点或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也能顺利掌握新知识,最多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存在一定困难,这部分学生,我们暂且称之为“学困生”。通过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应的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重新排座位。考虑到C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编座位时首先让C组同学坐在中间,与A组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学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组学生,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在各层成员名单上,采取“隐性分层”的方法,不指名道姓地点出,哪些学生是差生,哪些学生是优生,这样就避免了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师生情分。然后,我在信息技术为背景的教学环境下,从数学课件分层设计、辅导分层和检测分层等三个方面探究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一.数学课件分层设计
1.分层复习题:设计预习自学题目时设置中、易两类,中等题目由B类学生回答,简单的题目由C类学生回答,A类学生负辅导或监督或鼓励B、C两类学生的学习。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进行分层:根分层教学目标,我们对学生实施了分层提问,依据学生智力水平的不同,让学生解决自己能解决或是可能解决的问题,依据学生智能发展情况,学习风格的不同,让学生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在知识、能力及多元智能发展情况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异步教学,使尖子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学困生”“吃得了”,达到群体教学和分层个别教学的和谐统一。在这方面,我们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反馈及时、评价及时”的优势,把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如根据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的不同,执教者把同一知识点设计成A、B、C三个不同的学习方案,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A方案适合学学困生,在这个方案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很多的帮助提示,可以引导着学生学习:B方案适合中等生,通过电脑引导学生尝试、讨论、发现、总结;C方案适合学优生,让学生主动探索,引导反,总结学习方法:对于空间想象能力强的同学充分利用想象、图片、色彩来教学,引导学生的想象活动,鼓励学生用画图、制表等形式描绘出数学知识树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的理解。3.巩固练习分层
练习分层就是当堂练习的设计和课外作业的设计应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情况。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在练习的编排上努力突出层次性,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让学生自由选题练习:学优生可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拓展题,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等生可成适量的巩固练习题,“学困生”可完成一定数量的基础题,加强基本功训练,注重双基教学,并鼓励低层次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尝试向更高层次习冲刺,逐步减小练习的差异,每节课设计的练习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第一层次基础练习,全班统一要求,重点辅导“学困生”。变式练习或简单的综合练习题,要求B类和A类学生掌握,这类题重点指导B类学生,也鼓励C类学生尝试去做,作为他们的附加题;第三层次提高题,具有思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求A类学生多思考、多练习,也鼓励B类学生做一做,作为他们的附加题,运用信息技术対学生进行变式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手段。运用课件进行演示可以更快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4.分层总结评价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我们力争通过这种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以教帅、家长、信息.技术工具评价为辅的,多层次、立体式的评价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部能学有所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5.布置作业:
针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布置三类难度不同的题目,要求各层次学生必须完成对应层次的作业。布置作业主要以基础题和综合题为主,若有时间在黑板出题、思考考题作为附加题,主要让A类学生选,也鼓励B、C层学生做更高层次的题目,但要保正教学质量。二.辅导分层
课堂教学中,班级人数多,“学困生”也多,课堂教学吋间有限,教师根本无暇一一顾及,问题往往因不能及时解决而积少成多。于是让优生当老师的“助教”协助老师辅导“学困生”。主要方法是让“学困生”和优生双向选择“助教”,数学课上,“助教”和“学困生”同坐一桌,一般情况下,由“助教”完成学习任务后负责检查、并辅导其“学困生”的课堂练习,让“学困生”说解题思路。为了增强“助教”的责任感,体现其“助教”的价值,开学初要给“学困生”定指标,学期结束时,如达到指标,“助教”和“学困生”共同受奖励。这个教学活动的开展,给优生搭建了发展长处,展示才能的平台,后进生也从中受益,不仅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而且从小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对于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出现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我们要实施分层辅导。分层辅导的目的之一是查缺补漏,完成教学目标:二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其智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分层辅导的方法很多,可以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个别辅导,可以是学生间的互相辅导,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等网络手段对学生实施辅导。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灵活选择辅导的方式。三.检测分层
1.同期达标是“分层式”教学的最终结果。虽然看起来不同层面的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同,但都朝着相同的目标共同前进。在对学生检测时,也采用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不同层次学生的得分。具体方法为:有A、B、C三种层次的测试题,分别给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去做,分别是优等生做A组,中等生做B组,后进生做C组。这样学生所做的习题有难易之分,但分数上就没有太大的区別了,并且保护了“学困生”的自尊心,增强了自信心,促进了优等生的上进心。最后,分层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几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能进行分层分类教学,必须从教学内容、课型情况以及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选择。2.在小组合作探究时,优生与“学困生”的配合不一定默契,需要老师指导他们进行帮助,同时明确小组分工。
3.对于思考题,有些优生不愿意做,老师要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总之,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具有富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教学环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对课件、辅导、及测试等环节的分层,对学生实施分层指导,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潜能,激发学生优势智能发展的同时促使其他弱势智能得到协调发展,从而让每一个孩子能在其原由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即分层提高,问题解決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学困生辅导计划
化隆一中 李建文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总有这样的感受,上课时当大部分学生完成规定的任务时,始终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完成任务,甚至有个别学生每一小步都跟不上节奏。而且当他们碰到问题时,不懂得该如何求助。结果一节课下来,收效甚微。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对于这些学生,我们该如何去教学?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必须揭开“学困生”这个“结”。怎样认识“学困生”?我们该用什么方法让“学困生”一同前行呢?本文就从信息技术“学困生”的成因作深入探究,并提出转化“学困生”的一些有效性策略。
一、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学困生”的认识
信息技术“学困生”是指一个智力水平正常,又没有感官障碍,但其信息技术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学生。
扫描一:“学困生”自身不良心理的主要表现
(1)消极心理。学困生由于信息技术基础较差,动手能力弱,经常遇到学业上的失败,导致对自己失望,索性不努力学习,得过且过,消极应付,缺乏学习主动性。
(2)从众心理。学困生由于平时长期受同学帮助,甚至同学的包办代替,使其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满足固有的思维模式,缺乏独立动手动脑思考的意识。
(3)焦虑心理。学困生由于成绩较差,常担心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因此人变得胆小孤僻,在学习中不敢去设想、去探索、去克服困难。
(4)自卑心理。学困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上不去,由此形成严重的心理压力,上课思想不能集中,影响正常学习。另外,教师不恰当的提高教学要求,超过了学困生心理承受能力,使其对学习悲观失望。
(5)厌学心理。学困生学习动力不足,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使之感到信息技术知识的枯燥,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讨厌学习。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性策略
策略一: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
尊重学生人格是热爱学生的重要表现之一。叶澜教授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别人无法替代的价值,而且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的头脑中要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好生、差生的概念,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个性迥异的生命。作为教师,要承认差异、关注差异。正是有了这些差异,才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也更多了创造和创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的生命价值,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其原动力不仅仅是法的规范,更源自教师对其职业的认同和对学生的爱。其实,这种爱也会有反馈、有回报。记得,在学习《电子邮件》一课时,主要是收发电子邮件,在我收到的学生邮件中,有的同学说:“天气越来越凉了,你要注意保暖,我们小组为你挑选了几款漂亮的秋装,老师你喜欢吗?”有的同学说:“国庆节放假我们去旅游吧,你看我们地方都选好了。”字里行间都透露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爱。总之,唤起学困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习信心,建立情感合作的基石,鼓励学困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其前提是尊重、信任、热爱每一个学困生,与他们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互动。
策略二:实施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在班级制授课条件下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它着眼于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这一策略的正确实施,势必有利于新课标中“关注全体学生”教育理念的落实。“更
新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关注学习中的“学困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的确定都要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出发,特别要考虑到“学困生”的实际。对于“学困生”,教学目标不要太高,容量也要相应减少。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允许学生选择,让“学困生”乐于学且学得会。
如用Frontpage制作网页:课前根据学生基础把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层次,从高到底依次为A、B、C层。课堂中除了分层辅导外,还设计和布置了分层练习。
1)在网页中加入文字并作相应的修饰; 2)图片、水平线的插入并作相应的修饰; 3)文件、图片超链接的设置; 4)表格线的设置;
以上练习题并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完成,而是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学困生(C层)要求完成第1—5题,完成后可继续完成下面的题;B层要求完成第1—9题;A层要求完成第1—12题。对于学困生来说,老师布置了1—5题,这些任务主要涉及基本网页制作的操作,操作相对简单但任务又比较完整,学生只要完成这些操作,就能制作出一个相对实用的网页,保障全体学生能体会初步的成就感。通过分层实践,不但照顾了全体学生,而且给学困生发展也提供了空间,让他们也能体会到完成任务的喜悦。
策略三:利用情境教学,让课堂充满乐趣
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强调一个“乐”字,突出一个“玩”字。玩是孩子的天性,学困生尤甚。利用计算机游戏和网络对孩子的强大吸引力,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轻松的气氛中感知信息技术的魅力。组织电脑绘画比赛,使不爱动手的“女困生”也愿积极参加,感受电脑的乐趣;组织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游戏比赛,使爱玩电脑游戏的“男困生”在玩中得到好成绩,培养自信。又如设计任务时多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学生往往会在一节课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从上课到下课还一直流连忘返本节课的知识。我还记得八年级下《能工巧匠》一节课,这节课要求学生能利用ACDSEE软件处理图片。我利用学生午休时间,每组五个人为集体,拍集体照。课堂中我要求学生先自学书本内容,然后通过闯关游戏来检验学生的自学情况。第一关:把自己从集体照中裁剪出来;第二关:调节自己的照片(亮度、曝光度、色彩等);第三关:给自己的照片取名;第四关:给自己的照片添加艺术效果。本课一直围绕着学生们自己的照片进行教学设计,每位同学为了让自己更漂亮,都非常认真的学习,同时课堂中从始到终笑声四溢,学困生们当然也乐在其中,谁不想自己漂亮呢!记得下课后,有个学困生过来跟我说:老师,看看我的照片,我自己处理的。这是他第一次独立完成的一个作品。作为教师,有什么比学生的进步更能感到高兴的呢。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要学得认真、玩要玩得开心,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分析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困难及“学困生”形成的原因,用自己的最大努力,正视差异,注重过程,深入心灵,全力去开发“学困生”精神世界的宝藏,找准促其进步的突破口,因势导利,相信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将会更加和谐有趣有效,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必将会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满园春色。
第五篇:2016-08-027新高考下物理“分层教学”的运用策略
新高考下 “分层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唐柏忠
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中学
浙江 宁波 余姚
315400 摘要:新一轮高考改革不再分文理科,偏文、偏理学生在同一班级上课,如何既不挫伤物理爱好者的积极性,同时消除偏文科学生对物理的恐惧感。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也就是分层教学。首先确立分层目标,学校根据学生基础进行分班、分层,然后学生根据兴趣、意愿进行选课分层(包括选考、学考分类,以及各类物理选修课),物理教师再结合物理学科教学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
关键词:分层教学 新高考 策略 备课 选修课 评价 因材施教 1 “分层教学”的现实需求
2014年,新一轮的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在浙江、上海率先试行。新高考的最大特点是不再分文理科,学生自主选择三门科目作为选考科目。作为七门选考科目之一的物理,由于其重视科学方法、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并与工农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等原因受到许多高校和学生的青睐。但也正是物理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使不少学生害怕物理,不敢选物理。新高考下文理不分,偏文、偏理学生在同一班级上课,学生基础相差更大,相对其它学科物理更加会产生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了”的现象,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既不挫伤物理爱好者的积极性,同时消除偏文科学生对物理的恐惧感,对我们一线物理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也就是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进步、发展。分层教学,就是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求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以下是我们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多年教学实践得出的一些“分层教学”的运用策略。2 “分层教学”运用策略
基于新高考,结合学校、学生实际,从全方位、多层面进行分层教学。我们研究的策略为,首先从学校层面,学校根据学生基础进行分班、分层,然后学生
根据兴趣、意愿进行选课分层(包括选考、学考分类,以及各类物理选修课),我们物理教师再结合物理学科教学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如图所示:
2.1 首先,确立分层教学的分层目标 2.1.1 学生分层
进行分层教学,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分层教学中的分层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学校、教师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让学生明白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根据学生的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智力情况等因素,一般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可分为:A 组(自主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组(发展层),是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的学生;C组(提高层),是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浙江省普通高中考试标准》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对学生分层,作为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风,要敢于承认工作中的不足,在学生中树立
威信,要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注意信息反馈,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2.1.2 选课分层
浙江省新高考是基于新一轮课程改革,这轮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推行走班制、开设各类选修课,这为我们进行学生分层选课创造了外部条件。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我们进行分类、分层选课。分类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对学习物理有浓厚兴趣的,并有意向从事物理相关专业的,这类学生就把物理选为选考科目。另一类对学习物理不是很有兴趣的,或者学习物理觉得有一定难度,这类学生把物理选为学考科目。对于物理感兴趣的同学,我们利用形式多样的物理选修课,供各类需求、各个层次的学生挑选,以达到学生最大限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我们的选修课涵盖四大类选修课:有知识拓展类的《物理竞赛辅导》、《物理趣味实验》、《DIS物理实验》、《物理学史》;有兴趣爱好类的《物理与生活》、《物理与交通》、《“桥”中物理》、《物理与现代武器》、《天文望远镜》;职业技术类的有《无线电技术》、《摄影技巧》;综合实践类的有《野外探险常识》、《物理中的STS》等等。2.2 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2.2.1 备课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三个层次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可结合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上都要分为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设计教法。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基础的内容。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都要以学困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同时也要激发优等生学生的求知欲。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学困生能回答,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问题,让优等生回答,增加他们的成就感。
2.2.3 授课分层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像复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另一方面课堂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主攻基本目标,又有兼顾优、后进生的环节,分解层次目标。即使是在共性指导阶段也要把握课堂提问的层次,让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讲课分层进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对优等生,我们应时刻想到如何拓宽和加深问题的难度;对普通学生则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度增加和加深知识,做到稳步推进。这样能满足各层次学生评价的需要,能激励各层次学生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应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内容,还要传授方法、习惯,激发兴趣、意志等。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都要因人而异。普通学生能基本掌握学习的内容,但缺乏钻研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对他们重在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优生要指导他们横向拓宽,夯实基础,要鼓励他们创新,纵向加深。2.2.3 作业分层
物理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一定作业和练习的必要性。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作业的设计应具有选择性,设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我们要从作业的设计、学生的分组到分层批改讲评和评价,无一不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特别在新高考下,作业一定要兼顾学考和选考,处理好学困生“吃不消”、尖子生“吃不饱”的尴尬局面,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共同发展。课堂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一般布置基础题,对学困生进行强化训练,基本达到大纲的要求;对优等生则以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练习,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2.2.4 辅导分层
个别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加强个别化辅导就是为了普遍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我们将制定三年辅导计划,安排有针对性的辅导。对于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们采用物理兴趣辅导小组,主要安排选考内容为主,并兼顾物理竞赛,同时也为学生“三位一体”做些准备,为学生在物理方面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针对物理“学困生”举办物理补缺班,通过补缺班的辅导,给那些学习物理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降低问题的切入点,梯度小一点,速度慢一点,使他们的学业得到发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2.5 评价分层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很重要,所以我们要重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及时的给予肯定及表扬。由于学生的习惯、智力、兴趣和性格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进行分层。对学生的评价分为:严格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赏识性评价。比如,对于学困生我们要用赏识评价法;中等生则是要求激励评价;对优等生的评价要严格要求,尽量做到精益求精。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表扬是人生路上的阳光,是促使青少年进步的兴奋剂,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阶梯。“分层教学”效果及启示 3.1 “分层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使不同水平的每位学生尽可能的同时得到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而且分层教学有利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化品质。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1.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
如,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物理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3.2 “分层教学”的启示
分层教学的目标、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评价等层次化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些表面上看不见的因素影响着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②层次分得过死,加深两极分化;③只重视部分优生,忽视全体学生;④学生层次分明.教师教法单一;⑤缺乏思想引导,学生心理负担过重;⑥教学分层与考查不配套。对于这些不利因素,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克服。此外,课后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家长密切配合,与班主任相互协调,教师的责任心、教态、语言、作风、人格等都会对分层次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有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普通高中物理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以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分层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讨与改进,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