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3、感受春天的美好及花儿和儿童的生机勃勃,体会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认真朗读,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的生机勃勃。
三、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入:
1、揭题,齐读课题。
2、复习。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个地方的景象吗?这两处地方又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板书:儿童 花儿
二、自主探究:
(一)1、学习第一部分——儿童。
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儿童的句子,边读边体会,作评注。
2、学生自主学习。
3、交流。
(1)“„„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一下子)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抓重点词句体会,指导朗读。
*练习仿照说一说。
(2)“„„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积累人多的成语。
(3)配乐读第3小节。
(二)学习第二部分――花儿。
冰心奶奶一路就随着这群可爱的小天使走进了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瞧――
1、观看录像。
2、说感受。
3、轻声读课文第5小节,圈画出描写花开得旺的词句,边读边体会。
4、交流,指导朗读。
5、看着这一切,冰心奶奶也发出了由衷的感叹,齐读第6小节。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吗?
(指导学生结全已理解的生字词,联系第5小节边读边体会这句话,集体交流。)
(三)探究儿童和花儿的关系。
1、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文中有句话把花儿和儿童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是哪句?
2、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再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小组里交流体会。
3、指导朗读。
4、补充阅读。
三、质疑:
课文学到这,还有哪些不懂的句子吗?小组交流。
四、点题结束:
1、同学们,当再有人问我们,春天在哪里?让我们大声告诉他,当你春游的时候,齐读第9小节。
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会找到春天!
2、齐唱《春天在哪里》。让我们把冰心奶奶的话牢记在心间,跟着这群小伙伴一起去赶春吧。
第二篇:《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丹阳市折柳中心小学 郑夕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至9自然段。
2.体会本课比喻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3.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会找到春天,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4.通过读中感悟、想象阅读、探究体验等方法感受春光无限、儿童的活泼生机和冰心对儿童的喜爱。
情感目标:
5.感悟课文的语言,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感受冰心奶奶对充满活力的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教学重难点:
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诗“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齐读,猜诗意。
2.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他们以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在她62岁那一年也出去找春天,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板书课题)
3.学生读课题质疑:为什么寻找春天要“只拣儿童多处行”?
二、默读目标,明确要求。
1.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默读。
2.抽学生叙述,明确本节课要求。
三、品词析句,探究体验。
(一)学习1——4自然段,品读 “儿童多”。
1.明确问题: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呀?引导学生探究:让我们一起跟着冰心奶奶到“儿童多处”走一走,看一看。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反映儿童多的语句画下来。
3.学生根据课文中找到的词句交流,随机出示,教师指导朗读。
(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一边跑,一边会喊些什么?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2)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3)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4)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5)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6)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座无隙地、东一堆、西一堆、无数、坐满、一群一群、喷发、撞个满怀”等词句体会朗读。
4.小组内再读读这些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评价。
学生畅谈体会。
生1:儿童多处春光特别美;
生2:儿童多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生3:冰心奶奶特别爱儿童。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体会。
(二)学习5——6自然段,感悟春光美。
1.儿童多处春光如此让人心醉!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春的美丽?快来读读课文,把描写春天的句子画出来。课件出示: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2.体会读。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说说你的体会,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把你的体会读出来与大家分享。
3.想象读。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
课件:展现海棠树图,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指导策略:读得让听得同学眼睛一亮。其他同学要静静地听,在头脑中想象一下,他哪儿读得让你眼睛一亮。抓住海棠的花多,注意海棠花的色彩,读出海棠花生命力的旺盛。
小结: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呢?课件出示: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浪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齐读)
(三)交流探究体验,感悟花儿和儿童的特点。
1.看着眼前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沐浴着迷人的春光,想想冰心奶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出示海棠儿童图)这才是冰心奶奶眼里的春天,要寻找的春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冰心奶奶的心声。(出示第8自然段)
2.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感悟花和儿童相通之处:生命力都很旺盛,让人都感到快乐。
(四)回顾全文、解决问题。
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个问题现在你解决了吗?
指名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灿烂,儿童和春天的生物一样充满朝气、生机勃勃;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因为冰心奶奶喜爱儿童。所以冰心奶奶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光。)
引读最后一段。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进行句式变换。(指导读出双重否定句的语气)。
四、总结延伸、拓展阅读。
1.这一节课,我们跟着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了烂漫的春天,读一个人的作品就是与作者在进行心灵的交流,我相信现在大家已经对冰心奶奶有了了解,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2.阅读文章《冰心会见佤族小画家张可》,交流阅读感受:(1)哪些地方体现出冰心奶奶对张可的喜爱之情?(2)冰心奶奶给张可的题词,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愿望?
3.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多处花儿旺,儿童多处春光好,我们都不虚此行!
五、达标检测,反馈评价。
六、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儿童(天使)
最美的春光
花 儿
第三篇:《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3、感受春天的美好及花儿和儿童的生机勃勃,体会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认真朗读,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的生机勃勃。
三、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入:
1、揭题,齐读课题。
2、复习。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个地方的景象吗?这两处地方又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板书:儿童 花儿
3、揭标。作者是怎样具体写这两方面的内容的?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主要内容。
二、自主探究:
(一)1、学习第一部分——儿童。
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儿童的句子,边读边体会,作评注。
2、学生自主学习。
3、交流。
(1)“„„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一下子)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抓重点词句体会,指导朗读。
*练习仿照说一说。
(2)“„„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积累人多的成语。
(3)配乐读第3小节。
(二)学习第二部分――花儿。
冰心奶奶一路就随着这群可爱的小天使走进了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瞧――
1、观看录像。
2、说感受。
3、轻声读课文第5小节,圈画出描写花开得旺的词句,边读边体会。
4、交流,指导朗读。
5、看着这一切,冰心奶奶也发出了由衷的感叹,齐读第6小节。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吗?
(指导学生结全已理解的生字词,联系第5小节边读边体会这句话,集体交流。)
(三)探究儿童和花儿的关系。
1、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文中有句话把花儿和儿童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是哪句?
2、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再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小组里交流体会。
3、指导朗读。
4、补充阅读。
三、质疑:
课文学到这,还有哪些不懂的句子吗?小组交流。
四、点题结束:
1、同学们,当再有人问我们,春天在哪里?让我们大声告诉他,当你春游的时候,齐读第9小节。
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会找到春天!
2、齐唱《春天在哪里》。让我们把冰心奶奶的话牢记在心间,跟着这群小伙伴一起去赶春吧。
第四篇:《只拣儿童多处行》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课时目标:
1、联系具体语言材料体会本课比喻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2、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教学进程:
一、学习第二段 教师范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思考:
1、这一段与第一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出示句子: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学生畅谈体会。
四、学习第三第四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学生交流。
4、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指名读第7自然段。分角色读。
6、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
9、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10、完成课后练习5(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学生讨论交流。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
2、默写词语。板书设计:
22、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 玉澜堂(花儿—儿童)
第五篇:《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
焦溪中心小学 牟文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五至九小节。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和儿童的生机勃勃,体会冰心老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及所寄托的希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冰心奶奶的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冰心奶奶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时,见到很多孩子。她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随着儿童,她来到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看到了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学生答后,板书: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2、冰心奶奶要到颐和园去,怎样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的?(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复习第一个问题,体现从整体入手。第二个问题也很重要,与结尾呼应。前面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她确定的一个意见;后面则是实践的证明。)
二、讲读第二段。
过渡:冰心奶奶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去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她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这个过渡性的问题,提示了这堂课学习的目标。)
1、讲读第3自然段。
(1)自读,思考:在知春亭畔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
(2)交流。(很多孩子;谈笑、休息、游玩。)
(3)大屏幕出示第3自然段,引读。
(师引)“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生读)“座无隙地!女孩子„„”(师引)“也有些孩子——(生读)大概是„„”(师引)“湖面”——(生读)“无数坐满儿童„„”
(这样引读,主要是提示学生注意领悟这段话之间的内在联系。)
2、引读第4自然段。
(师引)既然知春亭畔座无隙地——(生读)“我们就沿着„„”(师引)没想到,在转弯的地方——(生读)“总和„„”(师引)“知春亭和园门口”——(生读)“大概是„„”
(这段话是一个过渡,引读一带而过。老师的两处“引”,提示了“地点”。)
3、讲读第5、6自然段。
过渡:迎着儿童的涌流,冰心奶奶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她看到了什么?
(1)听录音朗读第5自然段。
交流,品读。这几棵海棠开得怎么样?(开得多而密:开满了、密密层层、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开得旺,生机勃勃:喷、飞泉。春天不可抵挡的力量。)
多媒体播放海棠花。
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2)范读第6自然段。提问:看着这些海棠花,冰心奶奶忍不住赞叹。她赞叹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话,用了两个感叹号。怎样读,才能表达冰心奶奶发自肺腑的赞叹之情呢?
(3)小结。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奶奶在玉澜堂,果然看到了开得旺的海棠花,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感悟到春天的力量!
(讲读这两个自然段,采用了由部分到整体的教学思路,很清楚。读的形式选择得也比较恰当。)
4、讲读第7、8自然段。
过渡:冰心奶奶正在赞叹春光和春天的力量的时候,孩子们围聚过来了。冰心奶奶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交谈的情景是怎样的?
(1)自读第7自然段。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冰心的慈爱,女孩的忸怩,男孩的爽朗。)
过渡:看着开得正旺的海棠,看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冰心奶奶又想了些什么呢?
(1)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
(2)交流,并进一步讨论:花儿和儿童有哪些共同点?(需要人培育;活泼、生命力旺盛;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风采;给别人带来欢乐。)
学生答后,板书:儿童活泼、花儿旺盛。
学生自由选择朗读方式,朗读7、8两段。
(虽然思路和上面是相同的,但形式有一点儿变化。)
三、讲读第三段。
过渡:冰心奶奶在游览颐和园前,确定游览的思想:游人不知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那么,她游览了颐和园后,她的感受怎么样?她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1、指名读。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一定会找到春天的;儿童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儿童多处春光肯定美丽;儿童充满了生机,本身就像充满希望与力量的春天。)
四、总结。
同学们,冰心奶奶在这篇文章中,详细而又真实地记录了她在游览颐和园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想。不仅赞美了春光,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和殷切的希望。
同学们,你们是人间最美好的春光,你们才是祖国的春天。让我们一起高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5至9自然段。
2、读一些冰心的文章,进一步了解冰心“儿童就是一切”的爱的哲学,体会她对儿童诚挚的爱。
(简评:徐伟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