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与分析

时间:2019-05-12 19:2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与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与分析》。

第一篇:《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与分析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与分析

教材分析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的第二课。学生通过第一课的学习知道了判断物体沉浮的标准,也知道了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重量与体积没有关系,但根据经验,大部分学生仍然会觉得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物体的轻重与体积应该是有关系的。所以在上本课之前,学生对原有的沉浮认识(重的物体沉,轻的物体浮;大的物体浮,小的物体沉或者大的物体沉,小的物体浮)是充满疑惑的。所以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物体的沉浮究竟与物体的轻重和体积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本课也为第三课研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打下了理论基础,做好了铺垫。

本课有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利用前一节课的材料,分别按体积和轻重的顺序排列,并标出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况,希望学生意识到物体的轻重和体积可能都会影响物体的沉浮,所以当物体的轻重和体积都发生变化时,我们就无法解释物体的沉浮究竟和什么有关。第二部分首先让学生充分认识两组有结构的材料的特点:4个小球体积相同轻重不同,4个圆柱体轻重相同体积不同,再对这两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作出推测,接下来通过控制变量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轻重与体积是有关系的。这一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第三部分用小瓶子研究沉浮,这一活动既验证了前一个探究活动的结论,又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重量是怎样影响沉浮的。本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加深了对沉浮概念的理解。第四部分拓展与延伸是让学生用科学的结论解释潜水艇在水中的沉浮,把探究活动由课内引向课外,更加激起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系。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轻重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2、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教学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教学准备:(学生实验12组材料,教师1组材料)

学生实验:水槽,水,4个同体积不同轻重的小球,4个同轻重不同体积的圆柱体,带盖的空瓶,“潜水艇”,实验报告单。教师材料:萝卜、泡沫块、小石块、蜡烛、橡皮、带盖的空瓶、回形针、天平。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与它们的体积、轻重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的沉浮变化与它们的体积、轻重有没有关系呢?

二、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谈话:你认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的讨论结果可能会是这样的: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是不是空心的有关;与它的轻重有关;与它的大小有关„„

2、是大家说的这样的吗?(投影仪展示7种材料)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这7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标出它们是沉的还是浮的。看一看,我们能看出体积大小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吗?

4、再把它们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一排,标出它们是沉的还是浮的。看一看,我们能看出轻重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吗?

设计意图:这里的活动隐含着如何做观察记录和整理信息的教学意义。经过排列整理,学生们很快就会“发现”物体的沉浮好像与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但这又与学生们以往的经验不符,所以此时学生对于“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轻重是无关的”这样的结论,大多是充满矛盾的。而矛盾的产生,使学生更增添了探究的兴趣。

5、提问: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重的物体沉,轻的物体浮;大的物体浮,小的物体沉或者大的物体沉,小的物体浮。但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好像物体的沉浮和轻重与体积没有关系,为什么看不出这些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呢?是什么在影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可能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轻重都是有关的。其中本质的原因是物体的密度,但是这里还不适合出现密度这个概念,因此就用重量和体积这两个变量进行描述,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三、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1、怎样才能看出物体的轻重对沉浮的影响或物体的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科学家在研究中遇到这种情况时,也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设计意图:以介绍科学家常用的方法,出示变量控制的研究方法。从而顺利地引出控制一个因素(变量),研究另一个因素(变量)作用的活动。

2、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物体的沉浮?我们怎样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物体的轻重对沉浮的影响或物体的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

3、教师总结:研究物体的轻重对沉浮的影响时,物体的体积大小不变;研究物体的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时,物体的轻重不变。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在教师引导下,使方案逐步趋于完善。让学生明白怎样有效地控制变量,保证一个条件不同,另一个条件相同,从而保证实验的成功,有效突破重难点。

4、认识结构材料:(1)4个体积相同轻重不同的小球,用天平比较一下。(2)4个轻重相同体积不同的圆柱体,用天平比较一下。

5、把4个体积相同轻重不同的小球一齐放入水中,它们的沉浮状况是怎样的?先预测再放进水里观察。(学生实验)物体的沉浮和物体轻重有关系吗?有怎样的关系呢? 并在实验报告单上记录。

6、把4个轻重相同体积不同的圆柱体一齐放入水中,它们的沉浮状况是怎样的?先预测再放进水里观察。(学生实验)物体的沉浮和物体体积大小有关系吗?有怎样的关系呢? 并在实验报告单上记录。

设计意图:科学的预测能把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认识新知联系起来,能激发学生思维。预测准确,印证已有知识,发展新知识;预测错误,激发探究欲望,在反思中前进,因此,预测很重要。

5、从这两个实验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希望学生对前两个实验的发现进行总结,理解重量与体积对沉浮的影响。到此为止,学生对物体重量、体积与沉浮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向科学概念迈进了一步。如果再进一步,希望学生感受到“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很容易沉。”这样,学生科学概念的发展更加深人。

6、为什么我们一开始对7种材料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而当我们用这两组材料进行研究时,能够看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呢? 设计意图:问题的提出,意在提醒学生反思我们的研究过程,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理解变量控制实验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四、用小瓶子研究沉浮

1、找一个空瓶子,盖上盖子,放到水里观察瓶子的沉浮状况,往空瓶子里一次次加水,再观察瓶子的沉浮状况。(瓶子悬浮在水中,学生很难做到,不要求必须做到。)

2、从这个实验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重量是怎样影响沉浮的,从而加深对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这个概念的理解。

五、潜水艇的原理

1、多媒体展示潜水艇插图进行讨论:潜水艇是根据什么原理实现在水中自由沉浮的。

2、学生用“潜水艇”模型实验验证,体验潜水艇的沉浮现象。

3、提供自制简易潜水艇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在课外自己制作潜水艇

第1步:找个空的矿泉水瓶子...在瓶身侧面上钻个洞 第2步:找跟长点的细软管子

第3步:在瓶身另一个侧面也钻个洞(在刚才第1步的洞的对面),洞的大小要和管子的直径一样 第4步:将管子和瓶子侧面的洞连起来,并用蜡或胶水粘好,避免漏气

第5步:把连接好的瓶子放进水里,连管子的一面向上,另一个洞接触到水面。用管子吸气,“潜水艇”将下沉,吹气,“潜水艇”将上浮起来。

4、课外自己制作潜水艇,课后反思:

探究既是孩子们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形式。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更是科学课区别于其它学科一个显著特征。本课教学能完整地体现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一般过程,让学生亲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选择问题——>提出假说——>实施探究——>解释结论——>评价反思,使学生初步经历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归因研究的活动过程,整节课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本课教学重视学生认识的发展。在上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物体的沉浮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经过按从大到小、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一排7种物体并观察它们水中的沉浮情况的活动,学生很快发现发现物体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和体积大小并不是他们所想的“重的物体沉,轻的物体浮;大的物体浮,小的物体沉或者大的物体沉,小的物体浮”,这与常识不符,此时学生充满疑惑。学生经过思考,很快想到物体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和体积不是没有关系,而是可能与轻重和体积都有关。教师紧接着引出控制变量的方法。经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后学生知道了:在控制好变量的情况下,物体的沉浮确实与它的轻重和体积都有关。这节课,学生的认识经过了“发现—否定—再否定—再发现”这样一个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发展过程。

教材设计“用小瓶子研究沉浮”这个实验,学生可以通过活动直观地看到重量是怎样影响沉浮的。在这个环节之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验:找一个气球里面放一个小重物,不吹气,放进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是沉的。再一次一次往里面吹气,绑好口,放进水里,观察气球的沉浮状况,直至气球浮到水面。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体积是怎样影响沉浮的,从而加深对轻重相同,大的物体容易浮这个概念的理解。加上这个环节,就会使教学过程更加完整严谨,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潜水艇的原理。

第二篇:《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

九江市永修县外国语学校 魏艳梅

教学内容:

科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轻重和体积都有关系。

2、知道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轻重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3、知道改变物体的体积或轻重,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4、了解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过程与方法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教学难点:

1、知道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它们的沉浮与轻重、体积大小的关系。

2、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教学重点:

1、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改变物体的体积或轻重,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3、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教学准备:

师:浮沉子、托盘、毛巾、实验报告单若干、托盘天平(七个)、ppt。材料一:石块、蜡烛、橡皮、铁钉、塑料块、苹果、乒乓球(六套)材料二: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乒乓球(七套)材料三: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正方体(七套)材料四:自制气球自由沉浮装置 生:教科书和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可是学过气功的,想不想看看我的气功表演?

2、出示一个浮沉子,师演示。

3、其实老师根本不会气功,你们想知道气球能够自由沉浮的奥秘吗?

4、那么物体的沉浮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揭示课题《第2课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板书)

5、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

(二)观察多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老师这里有一组物体,看看是什么?(课件:石块、蜡烛、橡皮、铁钉、塑料块、苹果、乒乓球)

3.请从抽屉里拿出材料一,我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些物体,你们预测一下,这些物体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现在,把你们认为在水中会沉的物体放在托盘外,认为在水中会浮的物体放在托盘中。

放好了吗?现在要把你们预测的结果填写在记录单一中的预测一栏。在写之后,你们想想,怎样记录会比较简单方便? 好,现在开始填写。

4.哪一组来汇报预测结果?(老师根据回答在实验记录单上画箭头,用PPT展示)

5、你们的预测结果是否正确,现在就开始用实验验证吧!

6、哪组汇报一下实验结果(老师画箭头)其它小组的实验结果都一样吗?

(三)研究不同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是否有关。

1、从刚才的实验中,你们认为不同物体的沉浮和什么因素有关呢?小组讨论讨论交流交流。根据学生反馈相机板书轻重体积等。

2、你们赞同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

有的学生说赞同,有的学生说不赞同。(矛盾产生了。)

3、难道物体的沉浮和轻重和体积没有关系吗?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你们在分析物体的沉浮和什么因素有关时,只单一地考虑了一个因素,即物体的沉浮只和轻重有关,或是物体的沉浮只和体积大小有关。有没有想过或许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这两个因素都有关?遇到这种问题,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一种因素不变,改变另外一种因素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如果我们要研究轻重和沉浮的关系,就要控制哪一个因素保持不变呢?

生反馈,要研究轻重和沉浮的关系,就要控制体积大小保持不变。

(四)研究体积相同,轻重不同;轻重相同,体积不同两组物体的沉浮情况。

1、研究体积相同,轻重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

(1)请你们拿出材料二,观察三个乒乓球,你们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体积一样。

(2)我们怎样来比较它们的轻重呢?

怎样比较科学呢?请大家拿出托盘天平,我们用这个来比较一下这些小球的轻重。(师拿出托盘天平称重,一边展示一边说明首先看看你的托盘天平上的指针有没有指在零刻度线。再来比较1号乒乓球和2号乒乓球的轻重,我们发现1号乒乓球比较重。接着比较1号球和3号球的轻重,我们发现还是1号球比较重,所以1号球最重。最后来比较一下2号球和3号球的轻重,2号球比较重。所以1号球最重,2号球第二重,3号球最轻。)(3)幻灯出示:

相同体积,按重量从大到小排列: 1号乒乓球>2号乒乓球>3号乒乓球

(4)你们来预测一下,这三个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并把预测结果填写在实验结果记录单二中的预测一栏。写好了吗?大家开始实验。

(5)哪一组到讲台前来汇报实验结果(汇报要求:我们一组开始预测1号球是 的,2号球是 的,3号球是 的,实验结果是1号球是 的,2号球是 的,3号球是 的。与我们预测不一样(一样)。我们发现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物体的沉浮与轻重有关,重的容易,轻的容易。)(师在PPT上做记录后板书)(6)有没有不一样的实验结果?

2、研究轻重相同,体积不同两组物体的沉浮情况

(1)我们刚才为了研究物体的沉浮是否和它的轻重有关,用了一组体积相同,轻重不同的材料进行了实验。现在我们要研究物体的沉浮是否和它的体积有关,应该用一套怎样的材料来进行实验呢?(2)对,现在请拿出材料三,它们体积怎样? 生回答体积不一样。

(3)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它们的轻重(用托盘天平称重,师一边演示,一边说明:我们先来比较1号正方体和2号正方体之间的轻重,托盘天平指针摆动的幅度相同,说明他们的轻重相同。1号正方体和2号正方体一样重。我们再来比较2号正方体和3号正方体的轻重,如果它们也一样重,说明这三个正方体的重量是一样的。)(4)幻灯出示:

相同重量,按体积从小到大排列: 1号正方体<2号正方体<3号正方体

(5)请每个小组先填写好实验记录单三中的预测一栏,再进行实验操作。

(6)请一组汇报实验结果(汇报要求:我们一组开始预测1号正方体是 的,2号正方体是 的,3号正方体是 的,实验结果是1号正方体是 的,2号正方体是 的,3号正方体是 的。与我们预测不一样(一样)。我们发现在相同轻重的情况下,物体的沉浮与体积有关,大的容易,小的容易。)(师在PPT上做记录并板书。

(7)你们的实验结果相同吗?

3、现在你们知道了沉浮的规律吗?老师考考你们。幻灯出示,学生填空后齐读。

(五)在轻重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体积,从而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引入

(1)出示浮沉子,你们现在了解了沉浮原理,知道气球在水中能够自由沉浮的奥秘了吗?

(2)师再次演示浮沉子中的气球在水槽中自由地沉浮,提醒学生注意气球的大小。

(3)生反馈:在气球轻重相同的情况下,挤压矿泉水瓶,气球的体积变小,它就下沉。松开矿泉水瓶,气球的体积变大,它就上浮。(4)是在气球什么一定的情况下,改变了什么因素? 生反馈:在气球轻重一定的情况下,改变了它的体积。(5)你们真是能够学以致用。

2、改变自由沉浮装置中气球在水中的沉浮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气球,你们有办法让气球浮起来吗?(2)它的原理和浮沉子一样,也是在轻重不变的情况下,用改变体积的方法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3)生活中有符合这一条沉浮原理的例子吗?

生反馈,师讲述:鱼的体内有一个器官叫鱼鳔,当鱼鳔充满空气呈膨胀状态时,鱼的体积变大,鱼就上浮。当鱼鳔缩小时,鱼的体积变小,鱼就下沉。

(六)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物体的轻重,从而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人们应用沉浮原理,发明了潜水艇。大家看看,潜水艇是在什么一定的情况下,改变了什么。(2)介绍潜水艇

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就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3)潜水艇是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改变了轻重来实现在水中的自由沉浮。

4、如今潜水艇广泛应用在军事、科研和旅游观光等领域,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请大家欣赏造型各异,功能不一的潜水艇。

(七)上收实验报告单,验收实验器材,宣布下课。

板书设计

第2课 沉 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 ↓

体积 轻重 有关 体积相同,轻重不同,轻易↑,重易↓ 轻重相同,体积不同,大易↑,小易↓

第三篇: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与反思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与反思

2008-06-22 13:15:38| 分类: 教学设计与反思竞|举报|字号 订阅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与反思

双河口小学 陈江霞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轻重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过程与方法: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教学重点】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教学难点】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一:物体7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演示实验二:水槽(与实验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小组实验:一组体积相同,轻重不同的的小球。一组轻重相同,体积不同的长方体。实验报告单。

【教材处理】

本课活动内容较多,考虑到探究时间限制,故把制作潜水艇的活动略去,但本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是很有意义的,可作为课外科技活动落实。

【教学过程】

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请看图片: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观察出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教师演示实验。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板书:体积。指名学生答。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3、请看图片: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教师演示实验。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板书:轻重。

4、我们对两组实验进行比较时,第一次沉的物体第二次也沉,第一次浮的物体第二次也浮?看不出沉浮与体积和轻重有什么关系。

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

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

2、出示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

实验一:

(1)在同学们的桌上放着五个小球,请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板书:体积相同。轻重不同。

(2)实验:a出示实验要求。(1.猜测他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2.一个同学做实验,一个同学写实验记录.3。实验完后要汇报)

b:开始实验。c:小组交流。(3)学生汇报。

板书:重的物体易沉。实验二:

(1)在同学们的桌上有轻重相同,体积不同的五种物体,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板书:体积不同,轻重相同。

(2)实验:a出示实验要求。(1.猜测他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2.一个同学做实验,一个同学写实验记录。3.实验完后要汇报)

b:开始实验。

c:完成实验,小组交流汇报。板书:体积小的易沉。

5、师小结:采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研究得出,不同材料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提醒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认识到控制变量实验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三、用小瓶子继续研究:

1、老师手上有一个瓶子,你能用什么办法改变它在水中的沉浮?指名学生答。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我们就来研究。

2、演示实验(器材:水槽,小瓶子,红墨水)。

3、组织讨论: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改变的?。(改变了物体的轻重,物体的体积没有改变。)

过渡:生活中的那些现象是运用了这个工作原理?。指名学生思考答。

4、出示课件: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5.老师请大家一起去了解世界各国的潜水艇。出示课件欣赏 6.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那些现象和潜水艇一样运用了物体沉浮原理?引导学生认识鱼也是应用了这个沉浮原理,师讲解鱼是怎样上浮下潜的。7.建议有兴致的同学课外去制作简易潜水艇。板书设计: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体积 轻重 有关 体积相同 轻重不同 重易沉 体积不同 轻重相同 小易沉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准备了几份有结构材料的,让学生的认识经历“发现—否定—再否定—再发现”这样一个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过程。学会“控制一个因素,研究另一个因素”即“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建立“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的科学概念。

成功之处:本节课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顺利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理解了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也了解了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知道现实生活中鱼也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教学重难点就是用控制变量法去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了控制变量在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学生基本能够理解。教学准备方面:本节课所需的所有材料都由老师准备。学生方面:该班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较浓,上课积极发言,认真做实验,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得心应手,过程流畅。

不足之处:老师由于是初次上公开课,在教学中还欠缺许多的经验,不能灵活处理教材,对于课堂中把握不够。比如:在观赏潜水艇课件时,老师说:“现在让老师来操作一下,同学们下课以后也来试试:”老师可以这样处理:老师先来当驾驶员操作一下,同学们认真学,待会请大家也来当一次驾驶员。然后真的请学生去操作,这样课以活跃课堂气氛。关于“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那些现象运用了沉浮原理?”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不能立刻联系想到鱼,因而问题的设计是有一定的小麻烦。这个问题可以设计为:生活中那种动物和潜水艇一样用了上浮下潜的原理?

教学建议:建议科学学科每课都有相配套的实验器材。这样老师上起来要容易一点,不会为教具准备费心,把多余的时间用来钻研教材。把科学课上得更好。

第四篇:《沉浮与什么因素》教学反思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反思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反思1

今天是第二课了,要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搞明白沉浮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听起来像绕口令,其实在教材的一开始就把这两课的关系理清楚了:“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资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资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他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这段话不光总结了前面一课的主要内容,也提示了这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教材中的第一局部看起来似乎比较凌乱,实际上其中的一些问题的设计是要解开一个重要的实验思想:控制变量。为什么按轻重顺序排列的七种物体,却不能看出他们在水中沉浮的规律?外表上的按质量排序和其他一些隐含的变量,需要同学认真考虑才干分辨清楚。所以这一环节一定要引导同学细细考虑。同学的理解有很多,回答也多种多样。有的说“因为他们是不同的物体”,有的说“他们的形状不同”,有的说“他们虽然重量排序了,可是大小没排序”,还有的说“这些东西的质地不同”,也有的干脆说“不知道”……

在这个问题的考虑上,很少有小朋友和以前接触较多的对比实验联系起来。虽然对对比实验的操作已经比较熟练,可是当他们面对这个有两个变量同时影响结果的实验时,他们还是显得无所适从。因此,这局部的重点是要让同学想到“可能是物体的轻重和体积大小都在影响物体的沉浮。”

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接下来的两组实验就顺理成章了。一组是“体积相同,质量不同”,一组是“重量相同,体积不同”。我没找到和教材上一样的五个大小相同质量不同的球,而是在老的实验盒中找了一组体积形状一样的铁块、铝块、塑料块和木块。同样能说明问题,效果也不错。从这个实验中同学很容易知道了“体积相同的物体,重的物体容易沉;体积相同的.物体,轻的物体容易浮。”(小学教育吧 另外一组实验的资料更加难找。我想尽方法弄了两个质量差不多的物体,可是只有两个也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于是就干脆不用了。我举了一个例子“一两铁和一两棉花,哪个更重?”这个小儿科的问题,一下子被拆穿了,还引来他们鄙夷的目光:原来老师就是那么两下子啊!我又接着问:“一两铁和一两泡沫,哪个更重?”因为说把棉花放在水里,会有更加麻烦的事情出来,于是就改了个不吸水的泡沫。

“当然是一样重了!”他们还是很清醒地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一两铁和一两泡沫,哪个大,哪个小?“

毫不犹豫的回答:“铁小,泡沫大。”( “那么,一两铁和一两泡沫放在水里,哪个沉,哪个浮呢?”

“哈哈,当然是铁沉下去,泡沫浮起来了啦!”又是嫌简单了!

“那你们说,质量相同的物体,是大的容易沉呢,还是小的容易沉呢?”

话说到这里了,他们也明白了:“小的容易沉。”

这下,我期望的答案也出来了: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在最后一局部的实验中,因为我们以前曾经展示过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所以小朋友们也很容易理解。但是对实验过程的观察,我还是要求他们要细致认真。因为要瓶子沉下去,很简单,要浮上来也很容易,可是要让瓶子悬浮在水里,是需要操作时注意的,也需要认真的观察的。

在课堂的总结中,我问他们:“不同资料构成的物体,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纷纷说着,补充着:“跟物体的重量和体积大小都有关。”“重量相同,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体积相同,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反思2

教学内容:

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探究,了解怎样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方法。通过探究结果,总结出物体在水中沉浮规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讨论并运用多种方法,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能用语言表述整个过程,能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质疑,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物体在水中沉浮规律的探究,使学生获得关于物体沉浮和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能在观察研究活动中自己解决有关沉浮的一些问题,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解释物体在水中发生沉浮变化的原因,发展和保持学生探究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能在观察研究中自己有关沉浮的一些问题,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解释物体在水中发生沉浮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科学态度。

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的第二课。它由四部分组成: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三、用小瓶子研究沉浮;四、潜水艇的原理。本课教材编在《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一课之后,目的在于加深、巩固学生对物体沉浮和物体的轻重、大小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2、学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很常见的,也是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饮料瓶沉浮的活动与带橡皮泥的笔帽沉浮都是模仿潜水艇的沉浮,而且前者对学生来说不是很有挑战性,且本课内容较多,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将此部分活动略去。重点让学生去探究多种物体的沉浮的原因及改变沉浮的活动。

3、设计理念:“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和手脚,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教具和学具,并通过课前的魔术导入、课中的玩的活动、课后的探究等环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品味科学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小石块,泡沫塑料块,橡皮泥,干净的粗沙一包,带盖玻璃瓶,浮标,易拉罐,带盖小塑料瓶,吸管,橡皮筋,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将实验器材发放给学生并在小组选一组长和记录员。这样,有助于组织教学。

2、一上课就出示( 课件)潜水艇的游戏,让学生观察,然后提出问题“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现象?”(复习“沉浮的现象”,导入本课课题。)

3、出示课题(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操作演示,探究方法。

1、探究改变玻璃瓶在水中的沉浮方法。

教师演示:

①“这是一个盖紧的空瓶,把它放在水里观察沉浮现象。”

(学生观察,看到浮上来了)

②“这是一个同样大小的瓶子(瓶内装满沙子盖紧盖不让学生发现),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同学汇报,看到沉下了。)

③提问“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瓶子,在水中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呢?”

(前排的同学很容易发现,第二个瓶子里有东西。学生会说“第二个瓶子里有东西重,就沉下去,第一个瓶子轻就浮起来。”)

④“请你把‘沉’的瓶子取出来,检验你的回答是不是正确。”

(发现瓶里装满沙子)

⑤提出“大家想:有什么方法,把这个沉下去的瓶子让它浮上来?”(学生能想出:“把沙子倒掉”的方法。)

⑥为什么要这样做?

(减轻重量使物体“变”轻,上浮)

2、用不同方法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

(1)讲明实验要求——“在我们每组实验台上有一些物体,(出示:小石块,泡沫塑料块,橡皮泥,干净的粗沙一包,带盖玻璃瓶,浮标,易拉罐,带盖小塑料瓶,吸管,橡皮筋。)这些物体有的沉在水底,有的浮在水面,你们可以借鉴改变玻璃瓶的沉浮方法,使沉在水中物体浮上来;浮上来的要想方法让它沉下去;

(2)开展探究活动——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①布置活动:出示《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②提出小组活动规则(排好轮流操作次序,大家想方法,每次1-2人操作,互相合作)

③分组开展活动:(教师巡视,进行指导,在巡视中重点指导学生用沙子改变玻璃瓶和浮标的沉浮;用橡皮筋把重的物体与泡沫捆扎,增加物体的体积,就会浮起来。启示把橡皮泥的形状变成船形。)

④控制活动时间,适时转入研讨阶段

三、交流成果,形成结论。

1、整理活动资料:(填在缺项表格中)

(1)问题:“说一说我们怎样改变了物体沉浮?”

①学生说出具体的操作方法时,要提示:“这样做对××物体会有什么影响?”(增加或减少了物体的重量,体积大小)

②学生如果没有用沉浮关系说明现象时,要追问:“你根据什么要这样做?”

③适时针对“方法”把缺项(“增加减小物体的重量”“增加减少物体体积”)填充在表格中

(2)学生填写课本中的表格

2、研讨资料 解决问题

问题:

①“说一说,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②“说一说用什么方法改变潜水艇的沉浮?”

四、激发兴趣,创新思维。

探究活动——(我们来做一个“潜水艇”)

1、学生利用自带吸管和空易拉罐,分小组操作,然后学生在讲台上演示。

2、活动后研讨:易拉罐做成的“潜水艇”与真的潜水艇相比较,它们的沉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进水增加重量,下沉,排水减少重量上浮。)

五、探究小结,拓展延伸。

1、让我们学会做一个沉浮自如的“潜水艇”

2、介绍材料,讲解制作方法,要求(如课本内容及插图)

3、教师先演示,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也试一试。思考:挤压瓶子与“潜水艇”的下沉有什么关系?(挤沉,松浮)

六、作业

1、潜水艇自由沉浮的秘密是( ),把橡皮泥浮在水上的方法是( )。

A、改变自身大小来实现 B、改变自身重量来实现 C、改变水的浮力来实现

(本问题是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考核)

2、用两种以上的办法把沉在水中的橡皮泥浮上来。

(本问题是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考核)

3、怎样应用沉浮知识帮助农民伯伯选择优良饱满的稻种?

(本问题是对学生运用科学情感态度的考核)

4、课外做一个“沉浮自如的潜水艇”

板书设计: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材料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物体的重量

物体的体积

其他

玻璃瓶

浮标

橡皮泥

石头

泡沫塑料

教学反思:

本课是从观察身边常见的物体开始的,研究关于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引导学生在自行探究中解决沉浮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活动,并体验了物体沉浮的变化过程,学会了合作学习,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收集、记录和表述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兴趣盎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虽然有的小组探究活动并未十分成功,但他们没有气馁,继续尝试,这已让我感到欣慰。另外,作为教师在实验材料选取上应具有开放性,尽可能用身边容易获得并且效果明显的材料,大胆、反复尝试,力求沉浮现象明显,一目了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亲身参与,收集“证据”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学生亲历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经过研究性学习的进入问题情境、实践体验、表达交流等阶段,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制定计划,收集整理信息资料、进行表达与交流,实施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在整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进行着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结论或结果,开展探索性的学习,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过程中收集到“证据”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掌握浅显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利用“证据”,发现秘密。

首先利用生活中的“玻璃瓶子”的沉和浮现象进行导入。先请学生猜想用什么方法是瓶子沉下去,接着启发学生对猜想进行验证,从而引出了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一节课所要研究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问题上,自然而然的进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兴趣。通过教学导入发现问题,并从解决问题中发现《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的秘密。并提示学生做好观察记录。让学生把他们列举的共同点记录下来;认识实验变化,获得科学事实和科学数据就是“证据”,再让学生经历从观察收集“证据”到整理、分析事实材料、作出结论的过程,对照记录进行比较、反思,反复经历这样的过程,逐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层面发现科学现象。放入水中它会出现什么现象?捞出来再倒,这个小玻璃瓶就会浮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小玻璃瓶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玻璃瓶变轻了。)小玻璃瓶变轻它就浮了。所以我们说减轻物体的重量,物体就会由沉变浮。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以通过改变什么实现?改变玻璃瓶的重量。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发现证据,发现事实、发现数据,并用证据、事实、数据来说话,还启发学生发现减轻物体的重量,物体就会由沉变浮并能加以解释。

三、分析“证据”,寻找规律

在《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学中,在研究物体沉浮的原因时,学生领取材料,学习记录单,分小组进行实验,并按“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单”记录,许多学生他们还举出了玻璃瓶、浮标、铁石头钉、泡沫塑料、泡沫等物就认为重的物体会沉,轻的物体会浮,体积比较轻,在水中就会浮的例子。但经过同学的反驳,他们便发现他们原来的认识是片面的,所引用的实例(信息)是不全面的,所以结论也是不正确的。要想得到全面正确的结论,就要有全面充分和正确的信息资料来证明,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针对学生提出的设想教师启发学生在课后进行验证实验,启发学生学会评估,评估是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探究究竟得到了哪些启示,为什么探究的结果与事先的预测不一样,探究的设计和计划的进行过程是否有缺陷,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都需要学生去反思,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和评估,共同去研究本小组确定的探究问题,并由专人负责记录,大家提供相关的知识点,思考与讨论问题的答案,然后由组长或组长指定的学生向全班表达本组探究的结果或结论,将本组的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你要让学生先作出预测,还要把预测写出来,用预测推动学生发现,再启发学生观察,并提示学生做好观察记录。让学生把他们列举的共同点记录下来;认识实验变化,获得科学事实和科学数据就是“证据”,再让学生经历从观察收集“证据”到整理、分析事实材料、作出结论的过程,对照记录进行比较、反思,反复经历这样的过程,逐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层面发现科学规律。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反思3

今天是第二课了,要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搞明白沉浮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听起来像绕口令,其实在教材的一开始就把这两课的关系理清楚了:“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他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这段话不光总结了前面一课的主要内容,也提示了这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教材中的第一部分看起来似乎比较凌乱,实际上其中的一些问题的设计是要解开一个重要的实验思想:控制变量。为什么按轻重顺序排列的七种物体,却不能看出他们在水中沉浮的规律?表面上的按质量排序和其他一些隐含的变量,需要学生认真思考才能分辨清楚。所以这一环节一定要引导学生细细思考。学生的理解有很多,回答也多种多样。有的说“因为他们是不同的物体”,有的说“他们的形状不同”,有的说“他们虽然重量排序了,可是大小没排序”,还有的说“这些东西的质地不同”,也有的干脆说“不知道”……

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上,很少有孩子和以前接触较多的对比实验联系起来。虽然对对比实验的`操作已经比较熟练,可是当他们面对这个有两个变量同时影响结果的实验时,他们还是显得无所适从。因此,这部分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想到“可能是物体的轻重和体积大小都在影响物体的沉浮。”

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接下来的两组实验就顺理成章了。一组是“体积相同,质量不同”,一组是“重量相同,体积不同”。我没找到和教材上一样的五个大小相同质量不同的球,而是在老的实验盒中找了一组体积形状一样的铁块、铝块、塑料块和木块。同样能说明问题,效果也不错。从这个实验中学生很容易知道了“体积相同的物体,重的物体容易沉;体积相同的物体,轻的物体容易浮。”

另外一组实验的材料更加难找。我想尽办法弄了两个质量差不多的物体,可是只有两个也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于是就干脆不用了。我举了一个例子“一两铁和一两棉花,哪个更重?”这个小儿科的问题,一下子被戳穿了,还引来他们鄙夷的目光:原来老师就是那么两下子啊!我又接着问:“一两铁和一两泡沫,哪个更重?”因为说把棉花放在水里,会有更加麻烦的事情出来,于是就改了个不吸水的泡沫。

“当然是一样重了!”他们还是很清醒地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一两铁和一两泡沫,哪个大,哪个小?“

毫不犹豫的回答:“铁小,泡沫大。”

“那么,一两铁和一两泡沫放在水里,哪个沉,哪个浮呢?”

“哈哈,当然是铁沉下去,泡沫浮起来了啦!”又是嫌简单了!

“那你们说,质量相同的物体,是大的容易沉呢,还是小的容易沉呢?”

话说到这里了,他们也明白了:“小的容易沉。”

这下,我期望的答案也出来了: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在最后一部分的实验中,因为我们以前曾经展示过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所以孩子们也很容易理解。但是对实验过程的观察,我还是要求他们要细致认真。因为要瓶子沉下去,很简单,要浮上来也很容易,可是要让瓶子悬浮在水里,是需要操作时注意的,也需要认真的观察的。

在课堂的总结中,我问他们:“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纷纷说着,补充着:“跟物体的重量和体积大小都有关。”“重量相同,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体积相同,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反思4

成功之处:本节课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顺利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理解了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知道现实生活中鱼也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也了解了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教学重难点就是用控制变量法去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了控制变量在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学生基本能够理解。

教学准备方面:本节课所需的所有材料都由老师准备。

学生方面:该班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较浓,上课积极发言,认真做实验,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得心应手,过程流畅。

不足之处:老师由于是初次上公开课,在教学中还欠缺许多的经验,不能灵活处理教材,对于课堂中把握不够。

比如:在观赏潜水艇课件时,老师说:“现在让老师来操作一下,同学们下课以后也来试试:”老师可以这样处理:老师先来当驾驶员操作一下,同学们认真学,待会请大家也来当一次驾驶员。然后真的请学生去操作,这样课以活跃课堂气氛。关于“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那些现象运用了沉浮原理?”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不能立刻联系想到鱼,因而问题的设计是有一定的小麻烦。这个问题可以设计为:生活中那种动物和潜水艇一样用了上浮下潜的原理?

第五篇:《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顺利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理解了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反思。也了解了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知道现实生活中鱼也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教学反思《《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反思》。教学重难点就是用控制变量法去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了控制变量在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学生基本能够理解。教学准备方面:本节课所需的所有材料都由老师准备。学生方面:该班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较浓,上课积极发言,认真做实验,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得心应手,过程流畅。

不足之处:老师由于是初次上公开课,在教学中还欠缺许多的经验,不能灵活处理教材,对于课堂中把握不够。比如:在观赏潜水艇课件时,老师说:“现在让老师来操作一下,同学们下课以后也来试试:”老师可以这样处理:老师先来当驾驶员操作一下,同学们认真学,待会请大家也来当一次驾驶员。然后真的请学生去操作,这样课以活跃课堂气氛。关于“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那些现象运用了沉浮原理?”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不能立刻联系想到鱼,因而问题的设计是有一定的小麻烦。这个问题可以设计为:生活中那种动物和潜水艇一样用了上浮下潜的原理?

下载《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与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与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反思

    今天是第二课了,要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搞明白沉浮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听起来像绕口令,其实在教材的一开始就把这两课的关系理清楚了:“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反思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反思 篇一:《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反思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顺利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理......

    物体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五篇材料)

    五年级科学《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 下杨小学 张红梅 学习目标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认识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系。 2.不......

    定岗定编设计流程与因素分析

    定岗定编设计流程与因素分析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 合伙人 吕嵘 引子——发生在《红楼梦》宁国府里的定岗定编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红楼梦里有很多伏笔在内——“草蛇灰线......

    定编设计流程与因素分析(5篇)

    定编如何走向企业实际 定编设计流程与因素分析 定岗定编是企业岗位管理中的一项基本工作。 定岗:是指明确企业(组织)所需要的岗位;定编:是指明确企业(组织)需要多少适合企业发......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1吴桐 【课标要求 】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课标分析】 一、 知识与技能 1.......

    科学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与反思

    科学课教学设计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吴文来 教学内容: 三年级科学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的过程。 2、通过实验、观察、......

    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科学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