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1吴桐
【课标要求 】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课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农业的主要因素。
2.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产生的影响。
3.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例分析法,指出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并分类。
2.图的研读,探究自然因素如何影响农业区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影响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分析,树立地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念以及分析事物抓主要矛盾的观念
【教材分析】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节由前后紧密联系的两部分组成。首先,介绍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学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奠定基础;并最后能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区位因素。
【学情分析】
根据初中的地理学科的学习对农业生产活动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未深入地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对农业生产进行分析。区位的概念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学生对于布局可能有所理解,但对于区位却并不熟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解区位的含义,理解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人类对自然因素可以进行改造,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经济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人类改造自然发展农业,要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培养学生分析案例及读图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
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选择。
(2)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2)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教学方法:读图法,问题探究法与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景观。景观图片的差异,为学生创设问情景“为什么有农业的地域差异?”由此导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展示:农业的定义
农业: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
过渡:我们通过图片来直观的了解一下农业,展示:五幅图片
介绍农业的定义:种植业、林业、渔业、副业以及牧业就是我们广义上说的农业,它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林,有广义就有狭义,而狭义上的农业指的是种植业。
师:从对农业概念的了解我们知道,农业的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那么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究竟有哪些因素会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如何影响得呢?
师:那么在探究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概念,何谓农业区位?
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的含义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师:我们知道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将这些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称为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区位因素后,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因时因地制宜。
转承: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8~50,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农业区位的?
问:通过阅读和生活经历,我们知道有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农业的区位? 生:(气候、土壤、地形、市场、交通、政策、农业技术等)师:很好,我们可以将这些因素分为哪几类? 生: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师:很好,那我们接下就具体来看看,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 展示案例1:请学生阅读材料后分析,材料中体现了哪一种因素对海南香蕉农业区位的发展?
学生:(气候)(加以引导)展示案例2:
问:为什么永兴荔枝与其他地方相比具有特殊微妙之处?(土壤)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土壤的肥沃程度也会影响产量,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合种茶。
师:在材料中还能找出影响永兴荔枝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地形)过渡: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展示课件:中国牧区和商品粮基地与地形的关系图 学生分析地形对农业的影响,教师总结:平原地区,图层深厚,易于灌溉,便于耕耘,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形崎岖,不易耕作,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
巩固练习
过渡:以上这些因素是属于自然因素,那么社会因素又是如何来影响我们的农业区位呢?
展示材料1: 师:下列材料反应出何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市场)
展示材料2乐东县各镇出台2011年促进农民增收措施 师:下列材料反应出何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政策)展示材料3:荔枝的变化
师:下列材料反应出何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交通、保鲜技术)生:交通运输条件。
师:对的,荔枝的生产对交通运输要求是相当高的。现在北方及中西部地区吃到的新鲜荔枝,是怎么运过去的?
生:航空运输。
师:现在除了改变运输方式来保证荔枝新鲜,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在买荔枝的时候,会看到包装箱里还有冰块,这是干什么用的呢?
生:保鲜。
师:是的,除了交通条件外,还要有保鲜技术的保证。展示良种图
科技: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影响农业,如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化
师:以上这些材料体现的是社会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这些因素是不断变化还是一成不变的?
(不断变化)很好,我们知道相对于社会环境来说自然环境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环境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它是不断变化的。
板书设计:
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一、农业
1、概念
2、分类
二、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农业区位
2、农业区位实质
3、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农业技术等
第二篇: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反思
反思一: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反思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看待农业问题,明确自然、交通、技术、社会、政策等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
1.该节课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设想,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上课过程中,能够关注每一位学生,设计的问题,力求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面向全体。
2.教师在明确课标要求基础上,做到精讲多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把握课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合理选择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充满兴趣,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内容。贴近生活,重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恰当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探究,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提出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能力,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有效地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
4.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得当,充分体现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5.时间安排略有瑕疵,反馈部分完成不彻底。
反思二: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反思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是第三章第一节内容,也是本章重点内容,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计划用三课时,第一课时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通过教学过程反映出学生对于我国各地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形成的农业类型了解不多,所以在举例说明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过程中出现些困难,通过适当引导能很快理解这部分内容。例如我国的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新疆绿洲农业等,通过提示当地的降水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学生很快说出影响因素是水源。而对于市场、交通、政策、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实例学生能很快举出,而且气氛很活跃。第二课时进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教学时,学生对教材中给出的6中农业地域类型的景观照片特别感兴趣,我正好由此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比较这6幅景观图的差别从而看出农业生产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再分析每一种农业阶段的典型农业地域类型。对于原始迁移农业的内容学生基本自主可以完成,对于传统旱作谷物农业学生也很好理解,因为我们这个地区就属于这种,即使学生没有太多种地的常识,但提起相关内容他并不陌生。而对于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学生则不能很清楚的理解,因此在这里补充了澳大利亚的气候和地形知识以及东水西调工程,同时对于现代混合农业的土地利用方式做了简单补充,这样学生顺利的理解了这种生产方式的优点。
反思三: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反思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农业区位。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看待农业问题,明确自然、交通、技术、社会、政策等因素只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般条件。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还有深刻的原因,即这种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每个地区除满足区内需要外,还能为区外提供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才形成的。由此可见,农业地域类型是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体现。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时要注意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可适当补充一些学生熟悉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分布和生产特色,从而深刻领会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的重要性。本节课重点了解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类型。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一个勤看、多想、多联系的习惯,充分利用实例来说明问题,并能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当地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做到热爱家乡、保护环境。
反思四: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内容,案例的选取,非常重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只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素材,多联系身边的农业生产,就会使这些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就能很轻松的理解并掌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善于自主探究问题,从而最终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用于解决其他的地理问题。
第三篇:3.1《农业区位因素和地域类型》教案
3.1农业区位因素和地域类型(一)[教学目的]: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3、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重点难点]:
1、农业生产的自然与社会因素
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3、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分析]:
根据初中的地理学科的学习对农业生产活动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未深入地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对农业生产进行分析。区位的概念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学生对于布局可能有所理解,但对于区位却并不熟悉。[讲授过程]:
一、水稻种植业
1、分布: 读图5.10 东亚(中,日,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阅读第二小段,分析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发展水稻生产的优势条件)
2、区位因素:
气候:雨热同期
自然 地形:平坦
水源:充足
劳动力资源丰富——精耕细作(劳动密集型)
社会 人均耕地少,水稻单产高——缓解人口压力
饮食文化习惯
国家政策鼓励
3、亚洲水稻种植的特点:(1)小农经营
家庭为单位,图5.11——多块土地 原因:人多地少
(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原因:精耕细作——单产高 耕地规模小——自给(3)机械化水平低(除日本)图5.11畜力与人力(4)水利工程量大
原因:灌溉是基础——政府投资水利工程建设(5)科技水平低:凭传统经验生产 措施:加大科技投入
4、分布国家:了解,美国:旱地直播技术
二、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
2、牲畜差异:
美、阿——牧牛 新、澳、南非——牧羊
3、案例分析:阿根廷 潘帕斯草原上的大牧场牧牛业(1)区位因素: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有优良天然草场——畜牧业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大牧场 距海港近——促进商品经营 海上冷冻船发明 ——供应欧洲(2)发展措施: 培育良种牛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铁路的修建)开辟水源 种植饲料
三、商品谷物农业
1、主要作物:小麦、玉米
2、基本特征:(1)生产规模大(2)机械化程度高
3、分布:
世界——美、加、阿、澳、俄、乌克兰 ——家庭农场
中国——东北与西北 ——国营农场
4、案例分析: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美国(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中国(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1)分布: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小麦带与玉米带分布 南:冬小麦;北:春小麦:中:玉米带(2)区位因素
优势的自然条件 ——地势、土壤、水源、气候
便利的交通运输 ——五大湖、密西西比河运、发达的铁路与公路 地广人稀 ——进行大规模生产
高度发达的工业 ——为农业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 先进的科技 ——为农业提供最新科技成果
四、混合农业
世界主要混合农业:谷物生产+牲畜饲养
1、主要分布地区
世界——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中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2、案例分析: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 分布:东南与西南
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 优点(优势区位)
(1)农场是一个良性生态系统(麦田+休耕地+放牧地)图5.18 土地交替种小麦、休耕和放牧可以充分保持土壤的肥力(2)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生产活动:表5.2(秋——播种小麦;冬:剪羊毛;春——收小麦)(3)可根据市场需求,以灵活选择生产
5.19 处于大分水岭西侧,气流下沉,降水稀少(雨影区)灌溉成为限制性条件(注意不是水源)解决措施:东水西调,西电东输
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对地理景观的影响: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 10%是农田,21%是牧场
2、对资源的影响:对资源的态度
例:对森林的态度:障碍变成了资源(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等)
3、对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的破坏与对环境的污染 土壤盐渍化的成因:
第四篇: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案
学校:嘉应学院 年级及班级:071班 授课教师:李剑雄
授课时间:第周星期
第节
上课题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2 必修,2004年6月第1版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P4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识各个地理环境因素的作用及其联系,以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教学重点 :
农业区位各因素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
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 教学工具:
教学课时:2课时(这里只写农业区位因素的教案,农业地域类型为下一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1分钟)
同学们,上课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城市化的内容,那我问一下同学们,在城市化过程中,我们人类是不断追求怎样的自然环境呢?环境与我们日常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有什么联系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48~49页带着这里问题阅读这些内容)
二、引入新课(3分钟)
在学习这内容之前,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0页,同学们认真阅读探索内容,试试能从杜能的农业区位模型图得到什么信息的、会有什么影响呢以及为什么会这样呢?——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不同。
三、讲授新课
【板书】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类型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一、农业
1农业生产的概念
人类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的活动。对象:动植物 2农业的分类:(1)按生产对象分:农、林、牧、副、渔;(2)按投入的多少分:粗放(一般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和密集(生产资料或劳动力密集,技术和资金密集)农业;(3)按产品的用途分:自给(产品大多数甚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商品(是以销售产品为目的进行农业生产的,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农业
提问:那从上述的内容来看,可以得出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如果不会,就加于引导,用下面的特点的表现来提示引导同学们)
归纳:特点:(1)地域性:a不同生物生长发育要求自然条件不同;b各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有很大的差别
(2)季节性和周期性:a动植物生长发育有自身规律,并受自然因素影响;b气候等自然条件随季节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
简述:由这特点可见,农业生产并不不仅是一个过程,而且它与周围紧密相连,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什么叫农业区位呢?是不是也将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因素的影响呢?
二、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农业区位的概念
是指某种事物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3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自然条件:
A气候:最重要的因素,表现在:a热量和光照(决定因素),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最为密切;b水分,过干、干旱不适宜搞农业生产。B 水源:植物生长主要来自土壤,土壤水主要来自降水和灌溉。
C土壤: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不同位置的土地,有不同的利用价值;土地本身的肥沃程度的不同,其生产力也不同,对农业影响较大。
D地形: 影响农业布局,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18°的宜发展牧业或林业 举例:珠三角地区的基塘农业(地形平坦)、华北地区的台田农业(地形比较陡)提问:那同学们思考,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什么,怎么影响? 学生回答: 归纳:
(2)社会经济条件:
A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举例:市场掀起一股潮流如服装,由于产品的热卖,各大厂家为了获得更多、更大的利润,将对该产品的类型进行大量生产,其他的就缩小规模,减少生产量。
B交通运输:随着不断远离市场,运费就不断增加,对便利的交通要求也越来越高。举例:尤其是比较容易腐烂变质的产品,如乳畜产品、水产品、园艺业等对更需要方便快捷的运输条件。
C政策:是调整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D技术: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a优良品种的培育b机械化工作c使用化肥等)增加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E劳动力:(a数量b素质)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 此外,地价以及可用资金等影响着农业区位
讲述: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变化比较快,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一因素的改变将会导致其他区位因素的改变,所以,我们要对区位选择是要注意区位因素的变化规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阅读:
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回过头来,刚才杜能提出农业区位模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存不存在这样的情况,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p52的图3-1-3,并想一下为什么?
归纳:作为城市用地,进行工业生产或农业生产比进行农业生产获取的利润高,市区的农业用地容易被征收为工业、商业用地,作为城市用地导致农民不敢、不愿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劳务,所以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而城市边缘地区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的可能性越小,农民敢于投入生产,所以经营就越集约。这也叫“辛克莱模式”,跟建立在理想条件下的杜能理论截然不同,总结新课:
对固定板书进行整体、简单的回顾,强调内容的重难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复习巩固:
用一些题目让同学们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达到课堂目标: 分析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 ①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②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③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①—热量 ②—光照 ③—地形
分析影响下列现象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
①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②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的高级酒店。()答案:①冷藏保鲜技术 ②运输条件
布置作业
复习本课内容,充分预习下节课内容,并运用本课内容对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实例进行分析,下堂课叫同学回答。附:板书设计 固定板书: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一农业
1概念: 对象:„„ 2 特点:地域性:„„
季节性与周期性:„„
二、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农业区位的概念
2影响因素: 自然条件: 气候:„„
水源:„„
土壤:„„ 地形:„„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
交通:„„
政策:„„
技术:„„
劳动力:„„
地价与可用资金:„„
第五篇: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潘忠惠
一、新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课标解读:知道农业的含义及其特点,能说出农业区位的含义;能够根据材料分析出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举例说明农业区位的变化;能够利用区位知识,对自然因素进行利用和改造。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Ⅱ所阐述的主题是“如何走人地协调发展的道路”,从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三个层面进行论述。本章“区域产业活动”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产业活动联系着人类社会和环境,产业活动中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三个方面是人类最主要的产业活动,也是教材中研究的重点。
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城市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对区位分析有了一定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在初中具备一定的区域地理基本知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分析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能够充分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化对农业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知识去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六、教学难点
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
七、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 【暖课】
播放视频“安禄山进贡荔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杜牧的《过华清宫》,结合刚才的视频我们知道,杨贵妃是广州蒲州人,喜爱吃荔枝,而安禄山为了讨好杨贵妃截了从蜀地运来的荔枝。为什么要这么老远的从蜀地运荔枝过来,而不直接在长安种植荔枝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农业的区位因素。
【展示并板书】农业区位因素 【新课教学】
在学习农业区位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农业。就同学们生活中的理解,并结合刚才的视频,说一下什么是农业,农业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回答
(课件展示农业的概念和特点,归纳讲述):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可以看出农业作用的对象就是植物或者动物。广义的农业指农、林、牧、副、渔,而狭义的农业就是指种植业。农业具有地域性的特征,所以我们要因地制宜,同时,它还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征,还要因时制宜,不违农时。
(课件展示)以下谚语或诗句体现了农业的什么特点?
1、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承转)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同时又是历史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农业的地域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间的相互关系。自然和环境将如何影响农业生产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课件展示)农业区位的定义
(讲述)农业区位其实质是农业生产选在什么地方和受什么因素影响的问题。比如说青稞主要种植在青藏高原,因为青稞比较耐寒,而青藏高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区有灌溉水源,土壤较肥沃。
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将它分为三大类: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以及科学技术因素,那么他们是如何影响农业区位的呢?请同学们分小组结合材料及图片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
(课件展示)材料“海南和河南的农作物差异”以及“新疆的瓜果”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后分析,海南和河南农作物差异的原因(热量和水分),以及新疆瓜果很甜的原因。
(补充小结)耕作制度也就我们说的熟制,主要和热量相关,其次是降水。海南靠近热带,为一年三熟,河南位于华北地区,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结论:农业生产要综合考虑的气候因素包括光照、热量、降水、温差等。(课件展示)图片展示“我国的四大牧场及九大商品粮基地”,请分析为什么我国的牧场都位于西部地区,而九大商品粮基地都位于东部地区?
我国的大型商品粮基地大多集中在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和珠三角等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西部地区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本来就缺少大型连片的平原和谷底,加上自然条件(降水和水源不足、干旱严重)相对恶劣,经济欠发达,科技水平、农业生产技术(难以机械化和规模化、良种化)和交通水平落后,粮食生产的稳定性不高,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大多只能自给自足,粮食商品率很低。
(补充小结)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和牧业,丘陵可开辟梯田
(课件展示)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江南丘陵的土壤呈现酸性,适合茶树的种植。
(课件展示)材料一:兴义下午屯刘某的几亩土地原来种小麦,现在改种蔬菜。材料二:美国人爱喝咖啡,咖啡在美国的需求量且距美国较近,集中生产比较有利。这些国家为了满足美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便纷纷扩大了咖啡的生产,南美成为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基地。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当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其价格就会上升,导致更多的农户进行生产。。。(课件展示)在兴义大润发超市,能买到海南的香蕉、福建的柚子、台湾的芒果。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的保险、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大。
(课件展示)材料一:经历过太空遨游的农作物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后,不仅植株明显增高增粗,果型增大,产量比原来增长而且品质也大为提高。
材料二: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业,需要投入较多劳力精耕细作。而美国的农场,却主要由机械从事农业活动。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的生产效率,降低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但同时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根据主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归纳表及我国“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分析一下水稻、小麦、哈密瓜、青稞、荔枝、苹果与图中的①②③④⑤⑥如何对应?
(承转)可见我们要根据当地的自然区位对农业进行合理的布局。区位因素是变化的,我们不能死背教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学生活动)以前我们北方一到冬季,每家每户都要购买几百斤甚至几千斤大白菜存在家里,现在再也没有这种现象了,为什么?(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大鹏农业的发展,有“反季节蔬菜”,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南方蔬菜可以及时运到北方,冷藏技术的不断发展。(小结)
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
2、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承转)人类要对有利的区位进行利用,对不利的区位进行改造
(课件展示)“我国一些农作物区位扩展情况表”我们要扩展农作物区位,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达到?我们又要如何对不利因素进行改造呢?
(活动)在下列农业生产活动后的括号内,填出怎样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1)江南丘陵茶园的喷灌。()(2)塑料大棚栽种蔬菜。()(3)云贵高原修筑梯田。()(4)南方低山丘陵区红壤施用熟石灰。()(课堂探究)兴义花卉产业发展可研报告
(课件展示)初步规划兴义种植百合、玫瑰等鲜花约6万亩到8万亩,同时建设12—18个精品高档出口盆花生产工厂,打破黔西南外贸生产零的记录,建成继昆明后,全国第二家全天候花卉生产区域。
兴义花卉产业发展依据了哪些那些农业区位?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结论展现关键词
气候、交通、政策、劳动力(总结)欣赏音乐“荔枝红”
【集体备课一件摘录】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