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9. *马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3.揣摩体会对比描写及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4.理解并赏析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5.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提问:
@、哪种动物可以参加人类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马。@、中国旅游局将哪一件艺术作品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甘肃出土的东汉时代的雕塑作品“马踏飞燕”。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1986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武威市将铜奔马定为该城市城标。)@、国际标准的铁路轨距是1.435米,你知道这个数字从何而来?是古罗马两匹拉战车的马屁股的宽度,也就是说马屁股的宽度是国际标准铁路轨距的“祖先”。(展示图片“马踏飞燕”)
这三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却在告诉我们同一件事情:有一种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者,这种动物就是——马。如果说黄河文化是我们华夏族独有的文化,而马的文化却是世界性的文化的。让我们一起与马共舞。
2、展示有关马的配乐视频图片
3、收集的含有“马”的成语和诗句
含有马的成语,如:龙马精神、鞍前马后、心猿意马、悬崖勒马、人仰马翻、伯乐相马……
有关马的诗句,如:何当金络脑,快走踏金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导入课题《马》及作者
5、简介作者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从小爱好自然科学。1933年他26岁时进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总管。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1748年开始写作36卷巨册的《自然史》。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它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在整个《自然史》中,上帝是不存在的,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是《自然史》的一大贡献。布封的《自然史》中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艺术性的,是他对动物的描绘,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语言优美,又不乏艺术的形象的描绘。
二、有情朗读,整体感知:
1、课文描写了哪两种马?
明确: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野生的马。
2、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明确:①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②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3.怎样看待人类对马“高贵的征服”?(马受了哪些苦?)明确: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4、马原本(天然野生的马)是什么样的动物?有什么特点?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5、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圈点勾画文中集中体现作者这种态度的相关语句。明确:作者同情家马(被奴役的马),赞美野马(自由之马)。
(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重点理解:
a、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而“以丧失自由而开始” 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
“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 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b、如何理解“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这一切”是指马额上覆着妍丽的毛、编成细辫的项鬣、盖满身体的丝绸和棉毡等一切视马为玩物、无视马的天性的装饰物品.因为蹄铁只能有限地束缚马的身体,而“这一切”,却使马失去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之为马的天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所以是比蹄铁等身体上的束缚更为严重的。
c、“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也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
三、互动提升,体会作者感情
学习了课文中讲到的两种马,你喜欢哪种马?原因是什么?
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同情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四、拓展延伸
1、人类对马的驯化,如果给马带来了痛苦,那么请联系人类发展的历史谈谈人类该不该驯化动物?
2、我们身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究竟该怎样对待动物?
崇尚自由 善待生命 关爱动物 尊重自然
五、小结写作方法。
(1)多处运用对比描写,使文章更具有形象性、生动性
如:作者将人工驯养的马与天然野生的马进行了对比,抒发了对人工驯养的马的同情与对天然野生的马的赞美;作者还将马和其他七种动物对比,突出了野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在所有的动物中,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
(2)人格化的描写
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马,赞美马,在作者的笔下,马被赋予人格的魅力,如作者写马在战场上 “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作者说马“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这种驯服作者称之为“教育”。马在作者的笔下,具有了人一般的意志品质。
(3)语言优美,文笔流畅,词汇丰富
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课后习题
假如你是一只匹马,你愿意做一匹怎样的马?(50----100字)范文:
假如我是一匹马,我愿做一匹千里马,我希望可以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有点别的能力,比如听得懂人话,说得了人话,这虽然有点匪夷所思,但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作为弱势群体的马,我又有什么办法。人们不是常说“学好外语,行遍天下”吗?我也要做一匹特立独行,能力卓著,善于沟通的马。
第二篇:《马》教学设计3-教学教案
1、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重视精彩句段积累、仿写。
3、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积累优美词句,体会文章精彩之处。
2、赏析精彩句段,培养多角度思维的习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本,采用“预习——发现问题”的学习方法,将预习时的整体感受、精彩积累和提出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猜测回答写在本子上,供老师备课参考。
教师:在看过学生的预习本,了解学生的困惑和认识状况的前提下备课。准备投影、电脑及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
导入
法语中有“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的说法,它是从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引申而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就体现了“文如其人”的风格,让我们大声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感受人性化描写的艺术魅力。
朗读
1、自读
两人或四人一组,互相读、听找感觉。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进行指导。
小结
学生谈读的感受。教师总结朗读全过程。
积累、仿写、感悟
背诵你最喜欢的三句话,仿写其中的一句。
记住你最喜欢的一段,说说理由。
整体感知
1、全班分成六到八个组,交流预习时各自的整体感知,选择一名记录人,收集记录大家的发言情况,推荐一名代言人,总结本组研讨情况。
2、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在评价中小结,重点以学生的概括为结论,肯定学生的合作研究精神,重在形成结论的过程,不必过分强调结果。
3、出示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教参及专家们的整体把握分析,供学生参考,重点挖掘学生与众不同的思考和专家们不约而同的想法,使学生体验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道理,鼓励学生“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追求精神。
4、学生根据上述三方面,用自己的话整理笔记。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交流笔记。
投影或小黑板上供参考的内容:
一. 文体:既是科学小品,又是优美散文
二. 内容:用文学笔调,描绘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赞美自由之马,同情被奴役的马。
三. 艺术风格:人性化描写。
小结提示:结构划分时,学生倾向于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人类驯养的马的品质,第二部分(3-4)天然野生的马的品德,第三部分(5)通过对比介绍马的外貌特征。这种划分言之成理,不要否定。
局部探究: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
1、展示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肯定学生的预习劳动,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表扬优秀,鞭策落后。通过学习小组解决一般问题。
2、出示最集中的能体现《马》文重点难点的问题,问题和学生的名字一起展示在黑板上,供师生交流。
a学生甲:“给马戴项链”是不是“侮辱”?(疑难词句)
b学生乙:为什么用七种动物的丑来比马的美?它们真的丑吗?(写作方法)
c学生丙:人工与天然哪个更美?(现实困惑)
d养马人给马戴项链时,心里是什么感情?(不同见解)
e你也不喜欢七种动物吗?
f怎样解释现实化妆现象?(求异思维)
3、师生围绕上述问题自主、合作、探究。
5、小结学习情况,启发学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参与过程比结论更重要;智力是多元的,体验是独特的;探究是多彩的。
布置作业
围绕学生乙的问题:“为什么用七种动物的丑来比马的美?它们真的丑吗?”广泛收集资料,写篇关于马或你喜欢的一个小动物的小论文(要求使用比较法,题目自拟)
第三篇:29. *马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马的特点。2.品味文章语言之美,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3.体会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现实生活对课文进行更深入、更有创意的理解,树立善待动物,珍视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灵,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用亲切的感情、形象的语言、人格化的描写,给这些“朋友”画像,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十分感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了人性光彩的马儿吧。
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n)良 窥伺(kuī sì)相觑(qù)鬣毛(liè)剽悍(piāo hàn)驯(xù yìn)颚(è疮痍(chuāng yí)阔绰(chuò)庇荫(bì)骨 遒劲(qiú)犷(guǎng)野 畸(jī)形 给予(jǐ)驾驭(yù)羁勒(jī lè)勒(lēi)得变了形 2.解释下面词语。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都得到充分展示。益,更加。彰,明显。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有过之无不及:有超过的而没有达不到的。剽悍:勇猛,强健。羁绊:束缚,本文指马笼头。阔绰:豪华奢侈,排场大。庇荫:遮挡阳光的树木等。妒忌:对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窥伺:暗中观察情况。疮痍:创伤。遒劲:雄健有力。
3.作者链接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他从小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1753年他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用毕生精力经营一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册的《自然史》。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一)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回答: 1.文章描写了哪两类马?
【交流点拨】人工驯养的马、天然野生的马 2.两类马各自最突出的特点? 【交流点拨】人工驯养的马——驯良 天然野生的马——自由自在
3.两种马各有什么特性?请在文中找到依据。【交流点拨】人工驯养的马:
(1)无畏的精神,勇毅,慷慨以赴,兴奋鼓舞,精神抖擞,耀武扬威。(2)驯良、克制、屈从、舍己从人、迎合、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舍弃生命。天然野生的马:
(1)美质:动作的自由、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强壮、轻捷和遒劲”“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2)美德:“绝不凶猛”“豪迈而犷野”,“互相眷恋,依依不舍”“和平生活”“欲望既平凡又简单”“无需互相妒忌”。
(3)美貌:“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美”“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高贵姿态”“它的眼睛闪闪有光,并又目光十分坦率;它的耳朵也长得好,并且不大不小”“它的鬣毛正好衬着它的头,装饰着它的颈部,给予它一种强劲而豪迈的模样;它那下垂而茂盛的尾巴覆盖着、并且美观地装饰着它的身躯的末端。”
4.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旨。
【交流点拨】本文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二)深层探究
1.你认为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交流点拨】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与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
2.你怎样看待人类对马“高贵的征服”?
【交流点拨】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致使“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3.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 【交流点拨】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三)语言品析
1.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这句话?
【交流点拨】首先,教育一词是拟人化用法,指的是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料,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觅食;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文章用这一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刻同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2.这篇文章语言很美,请举例加以赏析。
【交流点拨】(1)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这个句子句式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韵律美。
(2)嘴巴被衔铁勒得变了形,腹侧留下一道道的疮痍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一道道、一条条”是叠词,读起来有韵律美。
(3)它听惯了兵器搏击的声音,喜爱它,追求它,以与主人同样的兴奋鼓舞起来;它也和主人共欢乐。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有修辞美,赋予马以人格的魅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马在战场上的冲腾蹿跃。
(4)它们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它们避免和人打照面;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天然马的豪迈与自由。
(四)手法探究
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交流点拨】(1)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2)作者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其他七种动物作比较。通过比较突出的描写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盛赞马的高贵姿态。
课堂小结
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被奴役之马的深切同情。
课后习题
1.在你看来,我们该不该驯化动物呢? 2.搜集整理与马有关的历史故事,如王亥驯马、赵高指鹿为马、田忌赛马。
板书
第四篇:马教学设计
29、马
布封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语句赏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马图书法,激趣引读
1、马图书法:
教师展示有关马的各种书法作品并播放有关家马、野马的生活画面,请学生欣赏。
①看了这些书法画面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②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更欣赏哪一种马,并陈述理由。
2、激趣引读:
教师: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灵,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用亲切的感情、形象的语言、人格化的描写,给这些“朋友”画像,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十分感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了人性光彩的马儿吧。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二、有情朗读,整体感知
1、有情朗读:
①全体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
②学生个别朗读比赛,其他同学适当加以朗读评价。
2、整体感知:
①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
②你能用简洁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吗?
(家马:“驯良”、野马:“自由奔放”)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1、合作探究:
①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②马原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③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讨论明确: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④“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讨论明确: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
2、赏读品味:
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
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
(可从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与同学一起分享你的赏读感受。)
四、揣摩体会,对比描写
1、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2、文章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看法。
3、请用对比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在班级交流。
五、体验拓展,互动释疑
1、体验拓展:
①你认为人工与天然究竟哪种更美?(可不局限于有关马的探讨。)
②在你看来,家马的驯良是天性的吗?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是如何看待“驯良”的。
③在你看来,我们该不该驯化动物呢?
④我们身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呢?
⑤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
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可各抒己见,可从不同的角度评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互动释疑: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2、拓展延伸:
①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段),并写好自己的感受。
②课外阅读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写动物的文章并作读书摘记。
③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描述一个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不少于300字。
板书:
家马:驯良——同情 作比较,野马:自由——欣赏 突出事物的特点
(武原镇中学 陆海峰)
第五篇:马教学设计
《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整体感知马的形象及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位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野马的赞美,反思人类应善待动物,珍视生命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一)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培养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
(二)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对马的人格化描写的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积累知识,激趣导入
1.用激情昂扬的语言赞马,强烈感染学生,引入文本学习。(多媒体课件显示《八骏图》)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谁来说说这幅画的名称?徐悲鸿以画马闻名于世。马,不仅是画家的宠儿,也是文人墨客的爱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法国作家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人性光彩的马吧!(板书:马 布封)
2.作者简介: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已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
2.两种马在作者布封的笔下各有千秋,请同学们再结合文中作者对马的生活描绘,论说你喜欢家马还是野马? 例:我喜欢家马,因为他驯良而勇毅,尽一切力量来为人服务,甚至于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我喜欢野马,因为他像典雅高贵的绅士,你看它们从不攻击其他动物,更不屑于和对方搏击,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自在。
3.那么作者对这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三)品词析句,合作探究
1.作者在写马的美貌时,又写了其他七种动物,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时什么?
2.文章语句优美用词准确,请你从文中找出你认为作者用的好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四人小组探究后,全班交流)例:我觉得“教育”用得好,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人类对马的驯养。
(四)小结交流,拓展延伸
有人说,马是人类高贵而真诚的朋友,但是人类是不是马的朋友呢?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究竟该怎样对待动物?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小组合作、讨论)
五、作业布置
(一)收集有关马的成语、典故。
(二)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
六、板书设计
马 布封
家马(人工改进)←───对比───→野马(美丽的天然)性
情
:
被
驯良
天然:美(自由)形
体
:
被
奴役
品德:美(和平)精弄
美(匀称)深深同情 神
:
被
玩
形貌:
←─────对比─────→由衷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