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落花生教案及反思
《落花生》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段。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理解课文中深刻含义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的写法写一写身边的事物。
二、过程与方法
1、自学生字新词,并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懂得做人的道理。
3、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写身边的食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2.掌握详略得当的写法。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猜猜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
2、(出示花生的图片)说说花生的作用。
3、思考:为什么叫落花生呢?
学生根据课下搜集的资料: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教师展示花生生长示意图辅助理解
4、介绍作者:本文的作者是许地山,课后资料袋有有关于他的介绍,谁能给大家读一读。
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他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花生品格的人。针对这个资料袋,你有什么问题?
落花生不仅是农作物的名字也是本篇作者的笔名,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留着这个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5、板书:15.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 3.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5、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并划分文章段落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我们和母亲种花生、收花生。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好准备。第三部分(第三到十五自然段):主要写了我们和父亲边吃花生边议花生。
6、你能说说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吗?(认识详略)详写:议花生 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
(三)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1、略学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指名读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3)、抓住对“居然”理解(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练习用“居然”造句。)(4)、指导朗读(读出惊喜)。
2、学习“尝花生、议花生”
过渡:母亲为了庆祝收获,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在收获节上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1)、分角色朗读课文,(2)、三个人分别说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姐姐说它味美; 哥哥说可以榨油; “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3)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4)父亲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呢?指名读父亲的话。(5)、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 默读第10自然段,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花生
桃、石榴、苹果
位置 外表 印象(6)、所以,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父亲希望我们学习花生什么?(再读读父亲说的话,引出“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7)、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也像这花生一样,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举例子(清洁工、送报员、)(8)、作者明白父亲的希望吗?从哪一个句子可以看出,引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理解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并指导朗读[肯定]。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9)、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对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齐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作者为什么以落花生为笔名,文章为什么要用“落花生”做题目?(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父亲的教导,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按照父亲的“像花生那样”踏踏实实、不求虚荣地去做人。因为父亲的话是由花生引出的,又用花生的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一样做人,所以用这个题目。)2.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五)、总结写法,课外拓展
1、从种花生到收花生,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父亲谈话的教学中,学习详写和略写。
2、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只是根据各自的生长特点将果实挂在枝头,由此,体会到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可贵的品质。学习这种是借助花生讲明道理的写法叫“借物喻人。
(六)、小练笔
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结合生活实际,你从身边的人和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写一写。
(七)、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详略得当
借物喻人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教学反思
《落花生》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学。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突出“议花生”这部分内容。我执教时侧重于引导学生对父亲与我的对话内容进行探讨,交流,感悟,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父亲笔下的苹果、桃子、石榴是怎样的?花生又是怎样的?启发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也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一类人具备着落花生的这种精神?
2、要求学生把重要的段落仔细品读,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里面蕴含很深的道理,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谈了对父亲那段话的理解,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很多道理要让学生在以后人生历程中慢慢体会,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前,我把背诵课文作为教学重点来抓。让他们把课文背下来,再慢慢在生活中体会。我相信对孩子的一生肯定有帮助。
3、抓好课后小练笔的落实。目的是让学生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表达方法,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去写作,一举两得,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学习中运用。在课前预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了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从而让学生知道花生名字的来历。这样更好地,以及更深刻的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篇文章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却很深刻,富有教强的教育意义。课上孩子们都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听讲,同时也能积极发言。只有个别孩子仍然思想“开小差”,不能控制自己,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不合理,本节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2.小组合作学习过少。下次上课我要有效进行小组合作,简单的内容可以不进行小组合作,这样也能节省时间。
3.朗读较少。因为时间不够,所以课堂上我让学生进行朗读的时间过少。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教师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第二篇:落花生教案及反思
《落花生》教案
昭乌达小学 曲广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字,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重点语句。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 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领悟到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谜语导语: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打一植物。
2、出示花生图片介绍,花生是我们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结合资料,谈一谈。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生字词,交流理解的词语。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及时反馈
1、出示文中词语,指名读。
2、指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提出质疑,梳理问题
1、提出自己不理解或有价值的问题。
2、梳理问题:
(1)我们和父亲在议花生时谈论了花生的哪些好处?花生还有什么好处?
(2)花生最可贵的又是什么?
五、品析词句,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都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
(1)小组汇报
(2)理解“居然”一词,会用“居然”造句。
六、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观察字形,说说在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书空。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巩固
1、听写: 品尝、吩咐、茅亭、榨油
2、同桌互批,及时改正。
二、精读感悟,突破重点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2、出示学习提示:
(1)我们和父亲在议花生时谈论了花生的哪些好处?花生最可贵的又是什么?
(2)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3、出示学习方法:
(1)画:围绕问题画相关语句。(2)批:抓关键词在相关语句上作批注。(3)读:把感受深的地方通过朗读展示出来。
4、小组汇报
(1)交流第10自然段抓重点词句,感悟花生的可贵品质。(2)指导背诵第10自然段。
(3)结合生活中事例来理解“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和“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在理解重点段后,分清文章主次,体会详略得当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三、拓展阅读
1、运用学习《落花生》的方法阅读《梅花赞》。
2、出示阅读提示:
(1)轻声读文,你从文章中都读懂了什么?
(2)这篇文章与《落花生》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3、教师小结
四、作业
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五、板书
15、落花生
种花生 对比 收花生 略 默默奉献 借物喻人 尝花生 不图虚名 详略得当 议花生 详
《落花生》教学反思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
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分清文章的主次。”读文时要抓住那些与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紧密联系的内容,多读多体会,还要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的理解,学到作者表达想想的方法。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来写,作者重点写了“议花生”这部分内容,根据当前语文改革,摒弃繁琐分析,深化阅读教学改革,我把前三部分内容简单处理,重点聚焦课文第10自然段(花生的可贵之处)和第12、13自然段(含义深刻的句子)。
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12、13自然段时,我把两句话放在一起处理,让学生练习生活实际来谈,并告诉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也是理解课文的好方法,但在课堂上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学生在理解12、13自然段时只谈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没有结合文中的两句话来谈,如果我再稍加引导结合文中的句子来谈效果会更好。
2、在副板书中不应该把“联系生活实际”和文章的写作手法写在一起,因为“联系生活实际“这是理解课文的方法不属于写作手法。
3、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太小,平时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培养还需加强。课堂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第三篇:落花生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落花生》课例分析
阜阳循环经济园学区中心校李士友本节课是我2013年11月6日在五(2)班上的一节公开课。《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为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既要求学生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又要求学生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文章详略的合理安排。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授课的。
1、课前预习,收集资料。在课前,我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了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从而让学生知道花生名字的来历。这样更好地,以及更深刻的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激情导趣,揭示课题。猜谜语是深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一开始的教学我安排猜谜语形成了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一开始就处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使教学过程事半功倍。
3、字词教学,检查预习。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运用工具书识字的能力,在字词教学中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识字的环境,让学生自主识字既是提高、巩固识字教学效率的必要手段。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识字重点的突破,为下文体会重点词句作好了铺垫。
4、以“读”为本,理解感悟。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极有教育意义。我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做到以读为本,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抓住课文中的“逼真”一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不仅看出画得“逼真”,而且读出作者描写得“逼真”。读图与读文紧密结合,在教学中,我抓住父亲所说的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以图引文,激发情感。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先看图,谈谈自己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生么?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接下来再让学生读课文,通过学生的初读,找出作者描写图画的句子,对照图画,再进行感情朗读,精读、品读,让学生再来看图自己介绍一下画中的内容。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又教给了学生习作的方法,同时了解作者联想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了课文、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另外,学生在默读、自由读、分角色读、朗读、诵读中,体验、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使教学目标得以落
实。
6、设置悬念,大胆质疑。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只有允许学生尽情表达,而且鼓励学生尽情表现,才能谈得上解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在教学中学生互相质疑提出问题:如: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呢?”还有我是女生做像苹果一样漂亮的人不好吗?等等,对这样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这样的课堂讨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敢于直言,个性得到发展。
7、联系实际,情感升华。由于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伟大体面的人。”体会这句话的内涵时,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我借助能用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由落花生的特点进而阐明做人的道理。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在讨论外表好看和不好看与有用和没有用的关系时,我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由于文章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在充分接触文本后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讨论: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怎样的人?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地做着奉献?通过联系实际,学生能认识到自己身边的,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的普通劳动者,就像落花生一样,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令人羡慕,他们的劳动成果也许并不引人注目,但他们切切实实在为大家服务,例如: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等等,他们是有用的,是值得我们敬重的。我们学习落花生,不仅不要看不起外表不美,但实际有用的人,而且自己也要甘愿像落花生那样,做普普通通的人,干实实在在的事,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别人带去更多的好处。
8、抓住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在材料的安排上很有特色。全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课文中却只用了“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收获”几个词一笔带过,而过花生节,只是一个晚上的事,但在课文中却占了很大的篇幅。那天晚上一家人边吃花生、便议论花生,但是文章一字未提用花生做成的食品味道怎样,他们又是怎样吃的,只是在文章最后提了一句“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好处?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后,提出一个问题:这几个部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选内容,学习体会,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并在无拘无束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而通过学生的发言,我知道多数学生喜欢读“议花生”这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的重点、难点之所在。
我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对文章的主次,详略有具体的感受,懂得文章主次,详略,是从中心思想的表达需要出发,进行裁减的。体会恰当安排详略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样,我就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9、读中品位,理解感悟。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极有教育意义。我在设计时作到以读为本,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生生配合读,分角色读,学生一齐读等),去体味文章的语言,去感受其中蕴涵的哲理,这样一遍一遍不同要求的读,以读代讲,让学生自主感悟,层层递进,深刻地感悟花生的可贵之处,深化了文本主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满意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10、借助课件,进行教学。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单靠讲解很难讲清楚花生的成长过程,除了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借助在网上查到的图片制成了课件可使学生一目了然。既尊重了学生的实际需要,也适合儿童发展的心理特点。课文的内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要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比较,进而体会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就有难度了。这一环节通过完成图示导读,让学生通过对比就很容易理解这一要点了,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使学习做到水到渠成。
11、体悟情感,课外延伸。《落花生》一文中,作者许地山之所以给自己取笔名为“落华生”,就是因为他喜欢‘落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并以此笔名来告诫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于是在教学行将结束,在学生理解了作者笔名‘落花生’的含义后,我让学生也为自己起个笔名并说说含义。学生又一次热情高涨,在为自己起笔名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他们的个性再一次得以充分的张扬。教学结束后,我布置学生课后读几篇许地山写的文章,再一次感受作者的“落花生情结”,这样就让学生的知识从课堂向课外延伸,让他们的思维有了一个更广阔空间。另外,我还设计了本文的写作方法的点拨。用“花生,我想对你说„„”作为开头写一段话,让学生说出心里话,把语文学习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12、不足之处:教学时我侧重于引导学生对父亲与我的对话内容进行探讨,交流,感悟,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个性展现不够,个别地方引导不够到位,如在联系实际谈谈那些人是具有花生品格的,学生谈得不够透切,怎样的人是只讲体面的人没有注意揭示,由于在分析句子等细节上浪费时间过多,导致本节课拖堂,今后,还要提高教学效果,讲求实效。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
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这样就会使语文教学真正有语文味。
第四篇:落花生反思
《落花生》教学反思
《落花生》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散文。作者通过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由平凡事物花生谈到人生道理。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突出“议花生”这部分内容。本节课上完了,值得高兴的地方很多,由于本班学生素质不是很好,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很多,所以平时上课时的气氛很沉,但由于本节课精心准备,感情铺垫好,所以孩子们上课的积极性很高,所有的孩子在本节课上都发了言,气氛很好。
从本节课,我真正的体会到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只有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说只有在学生心目中产生“想学习”的内在情感因素,才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应该是流淌着情感的。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翅膀的机会。这篇课文内容清晰易懂,语言精练又富有意蕴,还带有故事性质,学生读来比较容易形成自己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理解。于是,我让孩子们充分读文,采取他们喜欢的方式读,读到感触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研读“议花生”部分,让孩子们自主找出姐姐、哥哥、我对花生好处的理解的相关句子,然后找出描写花生“可贵之处”的句子。在理解中,孩子们都能深刻感受到花生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朴实好用的特质。引导其感悟对比的这种写法,并让孩子们根据图片,进行说话联系。极个别孩子提出:苹果、石榴、桃子是不是只是外表美丽,而没有实际用处呢?我表扬这些孩子爱动脑筋,同时要孩子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这样,在智慧的碰撞中,孩子们的思路被打开了,他们更加能够理解到内在美才是最重要的。若能外表美丽,内心更是美丽的话,那对我们而言,是很好的一个境界。重点领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学生自主交流自己的体会。抓住“体面”、“对别人有好处”,来谈谈什么样的人才是有实际用处的人?并通过结合生活中实际例子,交流有哪些事物是具有“落花生”一样的品格?如:邮递员、清洁工人、默默无闻的铅笔、橡皮擦„„同时一起交流: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学生们个个发言积极,表达他们学习这节课后的启发。最后,再次回顾全文,理清思路,找出详写和略写的部分,交流这样写的好处,进一步感悟详略得当,以此来突出中心。在小练笔的作业中,巩固这种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可以是一个人、一件物品,说说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受到哪些启发?
整个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形式多样。充分融入了听、说、读、写,不断地深入写法,也通过小练笔来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这样不断地进行学习反馈与效果检查。抓住文中重要的词语,关键的句子,品读赏析,在加强理解的同时,也提升了孩子们的阅读感悟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他们发言,进行交流评议,这样非常容易地摩擦出新的火花,新的理解。当然,回顾细节,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最主要的就是要及时地朗读,通过多种形式地读,来感悟文本。在个别处,学生反馈交流之后,若能及时地朗读,效果会更好,也能帮助学生有效地背读课文。同时,交流探讨花生品格的人时,过程牵扯繁杂,可以再组织得简单连贯些。
总之,教学内容只有被教师心灵化,然后才能在学生心中真正地活起来。
第五篇: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二)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精读法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出示谜语:
1.胖娃娃,没手脚,红尖嘴,一身毛,背上一道沟,肚里好味道。2.胖娃娃,最爱笑,笑红身子笑破嘴,笑得大嘴合不上,露出满嘴红玛瑙。3.红红脸,圆又圆,亲一口,脆又甜。
4.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由第4则谜语引出课题《落花生》
(二)基础知识积累
1.根据学生的预习,要求解释什么是落花生,落花生与花生有什么不同? 花生是一种草本植物,花是黄色。花垂落在地面,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也叫“落花生”。
2.作者介绍(需详细):许地山: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他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小的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造时,就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出示四组词:吩咐 石榴 尝尝 便宜 这四组词的共同特点是后一个字的读音是轻声,要让同学多读仔细记。
(三)精读课文
1.请学生再读一遍全文,看看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然后完成这个填空:(按课文顺序及例子填空)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重点讨论“议花生”这一部分。
2.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议花生”? 3——14自然段
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在议论什么,老师请一位同学把这部分来读一下,有哪位同学愿意?在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听,思考一下这部分到底在议论什么东西呀,有哪些句子是自己不理解的。
“父亲说:“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说?”,大家找一找姐姐是怎么说的,哥哥是怎么说的,“我”又是怎么说的?
答:姐姐:花生味美。哥哥:可以榨油。我: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花生有那么多的好处,那父亲又是怎样议论花生的?
答: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这是父亲对花生的议论,你们仔细找一找父亲是怎样评论桃子、石榴、苹果的?请同学来回答。父亲是这样评论桃子、石榴、苹果的。那你们觉得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品性?
答:爱慕之心、爱炫耀、高调„„ 那我们再看看他是怎样评论花生的?
答:“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通过这句话,我们又可以看出花生有哪些品性呢? 答: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图虚名„„ 刚才我们兄弟姐妹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父亲说的这一好处是极其重要的,但往往容易被人忽略。花生虽然没有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有惹人喜欢的外表,但它一样结出硕硕果实,把果实奉献给人类,它的这一品格是极其重要的、可贵的。那父亲通过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想告诉他的孩子什么呢?
我们接着往下看,父亲又说了什么?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花生的不好看是指——“它矮矮地长在地上”外在形象。很有用是指——指花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内在美。父亲对我们的期望,希望我们做一个具花生品格的人。我们的社会就需要这样的人,那他的孩子是否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呢?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他的儿女是怎么说的?
我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只讲体面:人不能一味追求体面,而更应该注 重自己对社会的贡献。有用的人:人要活得实在做对社会贡献、对别人帮助的人,不要做只讲究体面而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帮助及贡献的人。那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人是有用的人,哪些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那你们从今往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为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
答:有用的人如清洁工、警察、快递员、老师„„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如贪官污吏、现在社会上的啃老族„„
同学们仔细看文章末尾最后一段:“我们的谈话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
本文(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 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像花生一样品格的人? 答:袁隆平、杨振宁、江姐、詹天佑„„
(四)课后作业
有一种植物,叫仙人掌。它的生命力很顽强,生长在干燥少雨的地方,大部份都有粗大的茎干和尖细的刺。你知道仙人掌粗茎干和尖细的刺都有什么功能吗?把其他植物嫁接在仙人掌上,仙人掌还会无私地把自身的营养贡献出来。请你找出它的一个特点,仿照 《落花生》的写法,借物喻人,讲明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