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直线、射线、线段》磨课计划
磨课计划
课例名称:
直线、射线、线段(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目标任务:
1.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而“磨课”则是这三维一体的综合体现。执教者对于磨课过程中其他教师所提出的中肯的教材分析、精彩的教学设计去粗取精加以采用,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美。我们课程资源开发团队将在课例打磨过程中,通过个体实践反思和经验分享等形式提高团队成员对课程的深入理解,增强其校本化设计与实施能力,在团队共同学习和研究中实现个体和团队共同成长。
2.我们通过研究专题《怎样帮助学生有效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一主题的确立与实施,让教师掌握如何帮助学生有效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流程,同时让教师明白,要想上好一节课,对新理念的把握要准确,对教材的研读要深入,对学情的了解要透彻,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才能得以提升,教学智慧才能得以发展。
3.引导教师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通过教师对《直线、射线、线段》最终设计,让老师明白磨课的过程,也是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的过程。
研究问题:
确定研究的问题,主要着眼于以下的思考:
一、我们知道,学生作为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了解与学生学习内容相关联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活动经验在哪里?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如今数学学习课堂缺的不是活泼有余的教学情境,不是热热闹闹的教学气氛,而是能激活学生经验的教学情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找到一个活生生的“生活原型”,实现所要学的数学知识和学生已有经验的有机整合。
二、教师忽视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经验主要被解题经验所替代,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单一和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一般不关心什么是基本活动经验,怎样去落实活动经验的教学,只能是通过大量的巩固、变式及提高练习,提高解题技能。教师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无法真正将其作为数学教学关注的目标,自然无从积累有价值的活动经验。基于以上归因分析,我们确定研究专题为:怎样帮助学生有效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具体的课例研究问题为:1.怎样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过程中,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实现所要学的数学知识和学生已有经验的有机整合。2.如何借助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经历经验的形成、验证、完善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说明事项:
1.关于研究问题。经研究,大家一致认为,当前面临着突出问题:一是在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时往往只关注学生己经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而忽视了知识之外学生还具有哪些相关的生活体验,从而不能很好实现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实现生活体验和数学学习“有效对接”。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拉近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对现实问题的刻画与量化,让学生建立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二是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当前的学生对见解、经验的个性化思维的形成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不足,我们要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经历经验的形成、验证、完善的过程,逐步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意会、感悟、积累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本经验,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创新能力。
2.关于课例主讲人。在首次召开的课程资源建设专题会上,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分别介绍了各自对课程资源建设的认识。孙红霞老师认为,教师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的认识不够到位,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不足,设计较多的探究活动影响教学进程。团队成员们认为,孙老师遇到的问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提议让孙老师来尝试讲一节课,倘若她能够在省专家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将自己的理想真正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实践行为,那么这样的课程资源将更具说服力。
3.关于课例打磨。课例≠范例,一个好课例≠一堂好课。因此,在整个课例打磨过程中,执教教师没有通常意义上讲“示范课”和参评“优质课”那样的压力,而试图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课例。期望老师们跟进课例打磨过程,解决预期的研究问题,并从中体会问题解决路径与方法的选择与优化过程,学会以“课例打磨”为载体的群组研修方式。
4.关于网络资源建设。在资源建设方面,大家达成了较一致的认识:①从磨课计划做起,严格按要求和时间进度高质量完成网络资源建设任务;②力求真实再现课例打磨过程,把每一次教案修改过程都原原本本呈现在平台上,让学员们了解真实的课例打磨过程和团队成员成长过程;③重视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汇集个体和团队智慧,群策群力,打造精品资源,推进个体和群体共同成长。
第二篇:直线、线段、射线观课报告
《直线、射线和线段》观课报告
在本次研修活动中,听取了盛文晓老师的《直线、射线和线段》这一节课,盛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设计能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开放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盛老师以激光笔射出的光束引入,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总结,把对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基本知识的学习转化成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首先重视运用多媒体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在这节课教学中,对直线、射线无限延伸的这一特征以及射线在生活中的例子(如汽车的车灯、手电筒的光),采用多媒体来演示其特性,借助这样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这样弥补了传统教学难以讲清的不足,使学生突破现实的局限,能在脑中展开发散思维,既建立了空间观念,提高了空间想象的能力,又从中渗透了“无限”的思想。
其次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用小组讨论后填表的形式对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加以归纳整理,突出了三种线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对线段、射线、直线等概念的理解。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强调亲历亲为
即让学生亲自实践和真实体验。作为概念教学课,盛老师能充分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如,经过一点能画多少条射线和直线,经过两点能画多少条直线?让学生亲自画了,体验了,就能得出准确答案,那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认识就自然而然地建立了。通过操作,对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理解的更加深刻。还有最后让学生
通过今天所学的知识创作一副图画,这里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更让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发挥和培养。四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有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本课教学的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一种数学化的符号,具有较高的抽象性。由于学生在二年级时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并对线段与直线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对于三线的教学从线段---射线---直线,这样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进而通过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突破教学重难点,而对于角的教学,则是在过一点画射线的基础上直接引出角的概念,符合对问题研究的线索,这样对教材的处理、设计衔接比较自然,学生学习不感到吃力。
盛老师在这节课中充分重视了,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但就这节课的细节我也提出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有待大家一起探讨:本节课的操作的空间需要拓展。
我认为这节课还缺少一个学生自己动手度量长度的练习。在比较出射线、直线和线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时,学生画这三种线后,教师不妨提问,哪种线可以度量它的长度,这时,学生肯定能回答上,师再接着追问:“为什么线段可以度量,而直线射线不能呢?”学生回答“因为直线射线是无限长的。”同时教师带领学生量量看,发现射线有个端点能对准0刻度线,却找不到另一端点看刻度;而直线连对准0刻度线的端点都没有,于是更加深刻理解射线和直线无限长,不能度量。
第三篇:线段、射线、直线教案
线段、射线、直线教案
一、教学内容:课本38-39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与直线,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及表示方法。
2、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提炼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 归纳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学准备
三角板、绳、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一张模特图片,学生观察服装,发现他们的衣服都是条纹的,引出今天学习有关线的知识。图片引入,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带动学习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线段
①实例引入,教师将绳子用力拉直,让学生观察绳子的形状。并出示图片展示弓箭的弦。
提问:拉紧的线和绷紧的弦,都可以看作什么?(课件演示:线段)②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画线段。教师动态演示画法。③观察特征
提问:线段有什么特点?如果我们想知道这根线,这根弦有多长,你有办法吗? 学生回答后,板书:线段有两个端点,是直的,可以测量长度。④用字母表示线段。两个端点用大写字母AB表示,记作线段AB。⑤学生举例:提问:在我们的教室里,你能找到线段吗?指一指。(注意要指出线段的2个端点)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使学生对于抽象的“线段”的认识建立在具体的生活模型基础上,有助于学生认识图形特征,形成表象,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认识射线。
①谈话:注意看,老师现在将线段右边的这个端点去掉,让它向右边延长,再延长,无限延长。
②提问:现在的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板书:射线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③学生尝试画一条射线。展台展示,集体订正。
④介绍射线的表示方法。如射线AB。注意:端点处的字母标在前面。⑤学生举例,形成表象
提问:想一想,射线的特点与生活中哪些现象类似呢? 学生:手电筒的光束,汽车车灯的光束,探照灯的光束等。【设计意图】从线段到射线的变化,学生自然地感受到两种图形的不同,激发了学生认识“射线”的兴趣。生活中类似“射线”现象的呈现,有助于学生认识射线的特点。3.认识直线。
①谈话:注意看,老师要将这条线段两边的端点都去掉,使这个图形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②提问:现在的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 学生回答后,板书: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④介绍直线的表示方法。如直线AB或直线l。
4、小组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认识直线,延续了前面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线段”的认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通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观察描述、特点归纳,逐步完成对图形的认知建构。此外,三种图形认知的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体验,有助于学生在进行图形比较时的归纳提炼,有助于学生感悟不同图形的特点,认识图形的性质。
5、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①请你从A点出发画一条射线。
②交流校对,补充提问:能从A点出发再画一条射线吗?还能画吗? ③引发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归纳: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④过一点O,能画直线吗?能画几条? ⑤经过两点A、B,能画直线吗?能画几条? ⑥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归纳: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6、小游戏:我来说,你来比。
三、巩固练习: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线段?
2、图中共有几条射线?
3、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课本练习七 第1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教学中给予了学生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感。直线、射线都是 能够无限延长的,让学生闭上眼,让脑海中的射线向一端延长、延长、再延 长,让脑海中的直线也向两端无限延长,使学生对射线和直线的理解并不仅 仅停留在自己看到的表象上,而是向更加广阔的二维空间发展,进一步感知 射线和直线,加深对它们的理解。但在教学中,线段用时时间较长,导致后面的练习比较仓促。
线段、射线、直线教案
文化路小学 张盼盼
第四篇:直线、射线、线段教案
直线、射线、线段
【教学目标】
1、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
2、利用丰富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3、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重点难点】
重点:线段大小比较,线段的性质是重点。
难点:线段上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示方法及运用是难点。【教具准备】
棉线、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多媒体演示十字路口:为什么有些人要过马路到对面,但又没走人行横道呢?
2、讨论第131页思考题:
学生分组讨论:从A地到B地有四条道路,如果要你选择,你走哪条路?为什么?
在小组活动中,让他们猜一猜,动动手,再说一说.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除它们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地到B地的最短道路? 为什么?
小组交流后得到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结合图形提示:此时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
3、做一做:
测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之间的距离.(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意图:人人都有几何直觉.创设问题情景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让学生感受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事实.
“做一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为了进一步巩固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意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中培养学生动手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活动
1、教师给出任务:比较两位同学的身高。
2、学生讨论、实践、交流方法,师生总结评价。
设计意图:体会线段比较的意义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在发现诸多结论后,注重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三、想一想
教师在黑板上任意画两条线段AB, CD.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请学生把自己的方法进行演示、说明)
1、用度量的方法比较;
2、放到同一直线上比较.
教师给出表示方法.
四、试一试 教科书第131页练习
五、折一折
让学生将一条绳子对折,使绳子的端点重合,说说你的感受.
在一张透明的纸上画一条线段,折叠纸片,使线段的端点重合,折痕与线段的交点就是线段的中点.
引导学生看第130页书,你能找到线段的中点吗?三等分点?四等分点?
画一画.教师给出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在实际背景中感受中点的含义。六 勇攀高峰
尝试完成教科书133页习题4.2第7题。
七、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八、布置作业
1、必做题:
教科书133页习题4.2第8、9、10题.
2、备选题:(1)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5,1,那么线段AB的长是 个单位长度,线段AB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
(2)已知线段AC和BC在一条直线上,如果AC =5.6 cm,BC=2.4 cm,求线段AC和BC的中点之间的距离. 【设计思想】
探索是人类思维中最活跃、最生动、最富有魅力的活动,探索的结果往往导致问题解决和新的发现无论是布鲁纳主张的发现法,还是玻利亚倡导的数学启发法,其精髓都是重在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发现为此,在线段大小比较的教学中,像布鲁纳所倡导的,不是把学习材料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给出一些提示性的线索爬教材内容组织成一定的尝试层次,通过问题启发、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等方式,让学生自己通过积极主动地探索活动来学习知识、掌握策略、提高学生实践、探索能力.教师把抽象的线段性质及线段大小比较方法的研究转化为具体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在教学情景中进行实验,主动地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借助于多媒体演示、实物等,学生凭借几何直觉对所要讨论的间题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在自己动手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发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在动手探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曲线大小比较的方法也有了初步体验,这就为线段大小比较的学习铺平道路.设计的数学活动:比较两位同学的身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体验抽象的线段大小比较,使学生成为探究知识的主体,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发现各种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
第五篇:线段、直线和射线教案
《线段、射线和直线》教案
——前进路小学 常佳欢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39页。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实际情景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线段的探索,引出对直线和射线特征的探索过程,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和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建立初步几何空间观念,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难点:体会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过指定的点按要求画射线、直线。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拿出准备好的一根线,用双手捏住线的两头,拉直。师:这条线可以看成我们学过的哪个图形? 生:线段。二.新课讲解
(一)创设情境,学习直线和射线 1.学习线段
师:线段都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汇报说出线段的特征。
教师请学生上黑板画一条线段,课件出示线段并在端点处做上记号,标出A、B两点。
师:你们在生活中找得到线段吗?举例说明并指出各条线段的端点。
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线段的例子。2.认识射线
教师出示将激光灯的光线射到墙壁上的图片
师:墙壁上的亮点与光源之间的光线可以近似的看成什么?为什么?
生:线段。因为激光灯光源与墙上的光点可以近似看成线段的两个端点,两个端点间的光线可以近似看成是线段。师:假设墙壁不存在,光线会怎样? 生:会延长。
师:如果激光灯的能量足够大,并且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没有损耗,那么光线还会继续延长吗? 生:会延长。
师:可以再延长吗?你还能找到这束光线的另一个端点吗?
师: 你能说出这条线和线段有什么不同? 学生用语言描述光线的特点。
课件出示射线的定义: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的线就是射线。
师:你能画出一条射线吗?
学生动手画并展示: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射线,有的射线画的长,有的短,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是否都是射线。教师介绍射线的表示方法并总结总结:射线可以用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点来表示,如射线EF。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射线的例子。3.认识直线
课件演示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
师:你能说出这条线和线段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直线定义: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叫直线。
师:你能画出一条直线吗?
学生试着画直线并展示,师将学生所画的直线变换位置,请同学们思考它们是否还是直线。师:你准备如何表示这条直线?
总结:直线可以像线段一样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例如直线CD或 直线l.4.比较线段、直线和射线
根据三线特征,小组讨论,请学生总结出三线的区别与联系
(二)画射线、直线,感悟极限思想
(1)过一点画线,分别能画出多少条直线、射线? 学生动手画,汇报展示
教师总结:1.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2)过两点画线,分别能画出多少条直线、射线? 学生动手画,汇报展示
教师进一步总结:1.经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2.经过两点可以画两条射线。
三.巩固练习选取教材上部分练习四.我的收获
谈话: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