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四年级 上美术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祖国在我心中(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升国旗的意义,能从某个角度或某部分形象的描绘对主题进行表现,烘托主题。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和探究人物的比例和探究人物的比例和神情动态的绘画表现。
3、了解黑板报的组成元素,学习黑板报版面设计方法。
4、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从某个角度或某部分形象的描绘对主题进行表现,烘托主题。难点:尝试和探究人物的比例和神情动态的画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作业本
四、教学课时: 共3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气氛渲染,激情导入:(播放升国旗的不同场景图片)
1、旗手舞动国旗,全班起立,齐唱国歌。
2、每当国旗升起,我们感受到了庄严与豪情,国家与我们此刻血脉交融。揭示课题。
二、游戏问答,了解常识:(课件出示所提问题 图片)
1、游戏问答,了解五星红旗。
(1)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什么吗?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2)你知道五星红旗中的五颗星星的寓意吗?
(3)你知道在国旗升起时,少先队员应该做什么吗?
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五颗五角星互相连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2、每当国旗升起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小结:每当国旗升起时,豪情满怀,心情澎湃,升旗仪式是庄严而又神圣的。
三、拓展思维,指导表现:(课件播放、展示)
1、旗帜是方向、是力量、是一种信仰,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想一想、说一说,会在哪些场合听到国歌奏响、看到国旗升起呢?
2、视频欣赏,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感受气氛,了解旗手、护旗手。
3、解决画面表现时的困难。
4、(1)人物动态:
a、播放不同场合下的升旗图片,认识不同场合下的不同旗手、护旗手。b、对比观察,了解在升旗时不同身份人物的姿态(少先队员行队礼、军人举起右手敬礼、行人行注目礼等),请一名同学表演关注升国旗时的姿态。(2)人物态度:局部人物图片欣赏,一般为严肃地、面带微笑地注视着国旗。(3)画面气氛烘托。
a、对比欣赏《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与其他摄影作品,说说画家为什么要这样出来呢?
小结:人物的位置、动态以及相关环境的位置分配,决定所需要表现出的气氛与情景。
b、选择运用什么色调来烘托气氛?一般可选择暖色调和丰富的色彩来烘托严肃、热烈、令人激动的气氛。(4)画法指导 画面中,国旗出现的位置、大小各不相同,请同学上台添画人物,教师指导反馈。
4、学生谈谈对记忆力画升旗的创作设想。尽量要求构思与众不同,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四、创作表现:(课件循环播放优秀学生作业)
1、活动:每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时,你有什么感受?请将当时的场景画下来。要求:画出升旗时色气氛。
2、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辅导学生绘画时出现的问题。
五、展示评价,拓展延伸:(课件出示中国的四大发明、名誉等图片)
1、师生共同评价,评一评谁的画气氛表现最好,能让人感受到升旗时那庄严、热烈的气氛。
2、展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一课 祖国在我心中(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升国旗的意义,能从某个角度或某部分形象的描绘对主题进行表现,烘托主题。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和探究人物的比例和探究人物的比例和神情动态的绘画表现。
3、了解黑板报的组成元素,学习黑板报版面设计方法。
4、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5、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黑板报的组成元素。难点:学习黑板报版面设计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作业本等。
四、教学课时: 共3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课件展示校园黑板报图片)
1、欣赏几张校园黑板报图片,了解黑板报用途。
小结:黑板报可以美化教室和校园,传递知识,体现班级和校园的精神面貌。
2、师:马上要迎来国庆节了,今天我们做一名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份国庆专刊黑板报效果图。
二、分析探讨,获取知识:(课件展示各种黑板报图片)
1、分心观察,了解黑板报的组成要素。
小结:黑板报由报头、标题、正文、插图等部分组成。
2、观察黑板报范作,认识报头。
报头是黑板报的核心,报头由标题字、单位名称、日期和一定的装饰纹样组成。字与画相辅相成,报头标题字应大而醒目、美观,突出板报主题,报头画面应结合板报标题和文章内容来画,色彩鲜艳。
3、学生尝试画一报头草图,教师进行指导。
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黑板报相关设计内容的要求。(1)黑板报正文设计和要求。
每个板块的标题文字比报头文字要小,字体、颜色应有变化,但大小要基本一致,版面正文书写要规范工整。
(2)黑板报插图图案的设计要求。
插图图案较小,一般用来补空,可设计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案烘托主题。(3)黑板报四周要留等宽的空白。
三、掌握方法,丰富创作:
1、黑板报板块设计(不同形式的板块设计图片欣赏)。每个板块边框形状各不相同,板块之间要相互适应。
2、巩固板块知识(出示几张板块搭配草图)。
找一找板块之间怎样搭配最合适,说说哪些板块之间搭配有问题。
3、师生合作,根据教师给出的主题——“庆祝国庆节”,从众多的报头、板块外形、插图选择合适的进行拼一拼,摆一摆,并安排好板块标题位置。
4、反馈评价拼摆好的板报。
小结:黑板报应主题鲜明,版面变化而统一,生动活泼。
5、优秀板报设计图欣赏。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一课 祖国在我心中(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升国旗的意义,能从某个角度或某部分形象的描绘对主题进行表现,烘托主题。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和探究人物的比例和探究人物的比例和神情动态的绘画表现。
3、了解黑板报的组成元素,学习黑板报版面设计方法。
4、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5、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黑板报的组成元素。难点:学习黑板报版面设计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白纸、黑板报书籍等。
四、教学课时: 共3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巩固上节课的内容。
二、设计表现:(播放优秀的黑板报图片)
1、作业要求:设计一期国庆专刊版面效果图。
2、学生创作表现。
3、教师巡视指导。
三、评价交流,评选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一个最佳方案参加班级的竞选,最终全班选一个最佳方案,共同完善后,分工实施。
四、拓展延伸:
欣赏手抄报、其他各类报纸,了解其他不同类型的群众性宣传工具。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二课 时间告诉我(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2、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想象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一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钟的历史和文化,认识不同的钟表。难点: 应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的钟表模型。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各种纸、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课时: 共3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观赏钟:(课件展示造型各异的钟表)
1、欣赏感受各种风格的钟表,聊一聊钟表的特征及每种风格的钟表给人的独特感受。
2、学生拿出从自己家带来的钟表,与同学们一起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
3、揭示课题。
二、了解钟:
通过观察自己带的钟表,引导学生认识钟的外形机构。
三、设计钟:
1、师生讨论表设计方法及要求,体现设计创意。从整个钟表外形的设计及指针、刻度和数字的设计等方面考虑。(课件展示各种材料制作的钟表)
2、赏析钟表,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钟表?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分出适合做钟面的材料、适合做刻度的材料、适合做指针的材料。
3、通过展示各种设计不够完美的钟表,使学生巩固钟表设计的特点与方法,避免学生制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如钟面太过复杂看不清指针、指针太过相似、时间不明确、钟表外形阻碍指针行走等。
4、自学纸手表的折法,师生共同探讨并给予指点。
四、创造钟:
2—3位同学为一组,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一只精美别致的钟表。也可折叠一只纸手表,设计添画完整。与同学一起玩一玩时间游戏。
五、评析钟: 开展“我的红星送给谁”的评价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相互看看同学们设计的钟表外形,相互提提改进意见,说一说你喜欢的设计,在自己最喜爱的钟表作品上贴上一个红星。最后,比比谁的红星最多。
六、知识迁移:(动画展示)
1、古代的人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时间的?
2、欣赏历史上最早的计时器(日晷、沙漏等)。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了解钟的历史文化。
3、课后通过上网或去图书馆找资料等方式了解更多的有关时间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二课 时间告诉我(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2、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想象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一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珍惜时间的意义。
难点:回忆想象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一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作业本等。
四、教学课时: 共3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游戏导入:(大钟模型实物)
“报时”小游戏:讲台上摆着一个大钟表模型,老师模拟电台播音员进行报时游戏(“滴、滴、滴,最后一响,北京时间8点整,同学们,第一节课时间到了。准备上课了。” “滴、滴、滴,最后一响……”),请学生上台根据老师的报时拨动指针,设置时间,其他学生在座位上用上节课制作的钟表一起拨动指针。
二、方法探索:(课件展示)
1、引导并学习“表现同一人物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活动”绘画方法。(1)师生互动:教师拨动大钟表指针,并报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学生们在座位上(可在座位旁)做动作表演这个时间自己在干什么。(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a.这组画各画了什么?这组画有什么联系?
b.你能将这三幅画按顺序排一排吗?为什么这样排?(按时间顺序)
(3)找错误,观看课件(不是同一主人公、主题不突出、场景没有细节、组合没有主次),并说说理由。(4)教师归纳并小结。
2、引导并学习“表现在相同时间里不同人物的不同活动”的方法。(1)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星期天早上,你在什么地方正在做什么? 分别说说家人都在忙着做些什么呢?
还有哪些人星期天的早上还在忙碌?他们都在做什么?马路上、早餐店、火车站、公园里……
(2)游戏表演:老师拨动大钟表报7点时,两名同学为一组,上台分别从纸盒里抽出一张纸条,扮演纸条上的不同角色(如工人、农民、医生等),表演在这个时间各自在做什么。(课件展示)
(3)认知由真实的生活情景转化为单张绘画作品,并有简单文字说明。(4)反馈检测:
请学生上台将混合摆放的画整理成两组画,说说这两组记忆画分别描绘了什么内容?你是按照什么标准整理的?
(5)小结:画面色彩和人物形象做到基本统一。
三、创作训练:(课件出示作画要求)
1、作业要求:以“时间过得真快”或“星期天早上他们在干什么”为题材画一组记忆画。
2、学生任选一种作画形式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二课 时间告诉我(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钟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时钟、手表。
2、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想象相同时刻不同的人物或一天中不同的时刻相同的人物所做的事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评议交流。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白纸等。
四、教学课时: 共3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上节课作业点评。
二、展示交流:
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四周的展示板上。与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画,并进行简短的评价。
三、拓展延伸:(课件出示名人珍惜时间的小故事)
1、听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谈谈感受。
2、课后自己制作一个作息时间表,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三课 周末日记(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从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里寻找素材,提炼绘画题材。认识儿童日记画的格式,文字与图形组合的构图形式。
2、认识人物的动态、表情、服装、道具、背景是让画面变得丰富的重要元素。
3、促进对事物表现的计划性、条理性和连续性,提升画面组织能力。
4、形成关注身边事物、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发展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画的形式来展示出日记的内容。难点:人物的刻画,物品事件的表现。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作业本等。
四、教学课时: 共3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连线导入:(课件出示四段文字、四幅绘画作品)
1、出示四段内容相近的文字、四幅看似相同的绘画作品,要求学生进行连线游 戏。
目的:让学生明白图文表达要准确。第一段文字:草地上有一高一矮两朵花。第二段文字:小花害羞地躲在大花的后面。第三段文字:大花低头安慰小花。第四段文字:两朵小花生气了。
2、板书课题:周末日记(学习活动一)
二、方法探讨:
以一段范文为例进行讲解:(课件出示)
出示一段日记:6月5日晴,早上爷爷来到院子里,顺便把鸟笼挂在了树上,爷爷坐在凳子上边扇扇子边听唧唧喳喳的鸟叫声。只要动物与人和睦,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第一步:找词语
找名词:爷爷、院子、树、笼子、鸟、扇子。找动词:挂、扇。
第二步:确定人物形象(课件出示三个完全不同的爷爷形象)
1、提出问题:要画几个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男、女、老、少)画面中的典型人物是谁?
生答:画面中的人物是爷爷。
2、怎样画爷爷这一老人形象?(课件出示人物动态)生答:胡须、皱纹、缺牙、稀疏的头发、驼背……
3、怎样使画面情节一目了然?
生答:将主要人物放在画面中心位置上。第三步:确定人物的服饰(课件出示着装)
人物的服饰:可根据文字提供的时间、季节、职业等来确定人物的服饰。生答:6月5日是夏季,爷爷应该穿短裤、短袖、背心、拖鞋。第四步:确定人物动态
人物动态:是跑、站、坐、跪、趴还是躺……
生答:人物动态是:坐。画人物坐在凳子上,手里拿着扇子扇风。第五步:背景、道具(课件出示树、鸟笼、笼中鸟)师:添画什么背景?什么道具?
生答:背景是院子、树。道具是笼子、扇子。在空白处补充一些与主要场景相关的细节,使画面看上去更加丰富。例如晴朗的天空、鸟发出的叫声…… 第六步:添加文字
根据画面的布局来确定文字在画面中的位置。
欣赏学生作品,分析文字的排版,横排或竖排都可以。(课件出示学生作品)欣赏学生作品,分析文字在画面中的位置。
出示一幅作品,让学生分析文字的排版、文字在画面中的位置。
三、创造表现:(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完成一篇周末生活日记。欣赏同龄孩子的作品。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遇到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当着全班及时点评。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三课 周末日记(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从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里寻找素材,提炼绘画题材。认识儿童日记画的格式,文字与图形组合的构图形式。
2、认识人物的动态、表情、服装、道具、背景是让画面变得丰富的重要元素。
3、促进对事物表现的计划性、条理性和连续性,提升画面组织能力。
4、形成关注身边事物、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发展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画日记的记叙性,用故事来说明日记。难点: 确定版面,人物刻画。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白纸等。
四、教学课时: 共3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尝试导入:(课件出示一个穿着短袖长裤,头上只有三根毛的男孩形象)
1、分组,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同一人物三个不同的角度(正面、侧面、背面)。
2、师点评学生的尝试作业,发现问题。小结:
1、人物的发型保持不变。
2、人物的着装保持不变。
3、人物动态可以有所变化。
3、板书课题:周末日记(学习活动二)
二、认识组画:(课件展示:以三毛的连环画作品为例进行讲解)师:这个男孩就是三毛,现在我们来欣赏一组三毛的连环画。
1、画中没有文字,要求学生为每幅图配上一句话。目的:认识图文组合。
2、出示一组(四张)打乱顺序的连坏画,要求学生重新排序。目的:认识事物的发展是有起因、经过和结果的。
3、欣赏三种不同的连环画版画。目的:认识组画的版面形式。
三、感悟文字:(课件出示两段文字)提供两段文字进行比较。
第一段:
1、星期六,妈妈带我去买衣服。
2、买哪一条裙子呢?
3、我觉得不喜欢。
4、后来我挑了一件自己很喜欢的。妈妈带着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第二段:
1、星期六,妈妈开车带我去买衣服。
2、服务员阿姨递给我一条裙子。
3、我在镜子前试了一下,觉得不喜欢。
4、后来我就自己挑了一件格子长裙,我终于买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提问一:哪段文字的操作性更强? 提问二:哪段文字更有意义?
提问三:圈出文字中能再现画面的词语。
四、方法探讨,绘画指导:
1、绘画步骤。(课件出示绘画步骤图)
(1)构思:可先想画面再出现文字,也可以先有文字再想画面。(2)确定排版。(3)画主角。(4)画场景。
2、引导认识组画不同画面的变化处理。(课件出示变化图)(1)故事可以在场景上有变化。(2)可以在时间上变化。(3)可以变化周围的人物。
3、出示同一故事,哪一个更精彩?(课件出示两组故事)(1)从文字上进行比较。
(2)从文字放置的位置进行比较。(3)背景的变化。(4)构图。
五、创造表现:(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1、作业要求:用画笔记录下故事发生的过程,要有起因、经过、结果。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遇到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及时点评引导。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三课 周末日记(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从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里寻找素材,提炼绘画题材。认识儿童日记画的格式,文字与图形组合的构图形式。
2、认识人物的动态、表情、服装、道具、背景是让画面变得丰富的重要元素。
3、促进对事物表现的计划性、条理性和连续性,提升画面组织能力。
4、形成关注身边事物、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发展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评价拓展。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作业本等。
四、教学课时: 共3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评价拓展:(学习活动一)(课件出示)
1、画了几个人?你能区分画中人物的性别和年龄吗?
2、人物有着怎样的动态和表情?人物刻画细致吗?
3、添画了什么背景?
4、图中的关键词是怎样转换成画面的?你能找出文字中的某些词语和画面相对应的地方吗?
5、文字放在画面的哪个地方?你认为合理吗? 欣赏画家创作手稿与作品。画日记画的好处
二、评价拓展:(学习活动二)(课件出示评价要点)
1、故事的主角是谁?你能找到吗?
2、画面是怎样排版的 ?
3、语言文字是否简洁清晰?
4、有无起因、经过、结果?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第四课 纸品乐陶陶(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一幅装饰画。
2、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3、能运用卷、折、压、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一件纸条工艺品。
4、能运用剪、切、刻、压、卷、贴等多种方法,制作一件纸筒剪刻造型工艺品。
5、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纸团、纸绳作品。难点:掌握纸团、纸绳制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皱纹纸、彩色卡纸等。
四、教学课时: 共3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欣赏导入,了解材料:(课件出示)
1、欣赏运用纸团、纸绳制作的作品。
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学生回答:这些作品是用皱纹纸、卫生纸制作的,用了搓、揉的等方法制成纸绳、纸团,再用纸绳、纸团拼摆、粘贴成画面。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纸品乐陶陶。
二、反馈交流,准备材料:
1、尝试练习.学生尝试将皱纹纸制作成纸绳或纸团。
2、师生交流解决制作问题:
(1)怎样使纸团的大小基本一致?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所用纸张面积大小一致,就能搓出大小基本一致的纸团。(2)怎样搓纸绳不易松散?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始终往一个方向搓动,纸绳不易松散。往顺逆两个方向搓动,纸绳容易松散。
3、教师规定时间,学生合作准备材料。
三、教师示范,讨论方法:
1、教师示范制作方法步骤。(课件出示制作步骤的文字,进行小结)
(1)构思画草图:内容可以是简单的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简洁鲜明。(2)涂胶:用胶水或胶棒均匀地涂在所画图形的线上。
(3)粘贴:将纸绳或纸团粘贴在所涂胶的部位,并将其轻压粘牢,示范时采用单线贴和团线贴法。
2、欣赏分析教材中范图,学习方法。(课件出示教材中范图)(1)教材第12页下图:小纸团既可以排成线,也可以连成片。
(2)教材第13页左下图:分析表现太阳的四种方法各有什么不同。
3、学生根据出示的草图讨论,什么地方可用纸团,什么地方可用纸绳。(课件出 示范图,让学生评鉴)
4、学生给两幅作品提出评价。(1)纸团排列松散,形象不突出。
(2)未注意纸团、纸绳与底纸的色彩搭配。
5、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创作的设想。
四、掌握技术,自主表现:
两人合用材料,各自用纸绳、纸团制作一幅粘贴画。(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五、相互评价,延伸拓展:(课件出示工艺作品欣赏)
1、学生自评,互评作业。
2、艺术作品欣赏。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四课 纸品乐陶陶(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一幅装饰画。
2、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3、能运用卷、折、压、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一件纸条工艺品。
4、能运用剪、切、刻、压、卷、贴等多种方法,制作一件纸筒剪刻造型工艺品。
5、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纸做出各种小零件,感受纸的特性。难点:利用各种方法来制作纸条。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彩色纸、彩色卡纸、剪刀、胶等。
四、教学课时: 共3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作品赏析,提供更多参考:(课件出示)
1、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欣赏。(抽象、具象作品,半立体、全立体作品)、2、体验感受厚纸条的性能特点。出示厚、薄两张纸条让学生用力拉扯或折制,并谈感受,教师总结厚纸条的性能特点:有弹性、易成形。
3、尝试探究纸条成形方法。
学生尝试将纸条折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二、体验感受,尝试探究:(课件出示)
1、零件制作小训练。
参照教材第14页图样,探究各种小零件的制作方法,折出各种小零件。
2、评析作业,了解纸条成形的多种方法:折、卷、压、扭等。
3、小组合作将尝试制作的纸条小零件进行组合拼摆。教师适当提供技术指导。
4、分组展示。
5、分析问题。
分享并思考在制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比如涂胶、卷纸时无法做得很精细。教师小结并顺势转入示范环节。
三、归纳制作,步骤和方法:(课件出示)
1、教师示范,小结纸条工艺品的制作步骤和方法。(1)将卡纸裁成等宽纸条。
(2)构思:要求将实物变形,运用概括、夸张、添加、想象等方法,使之变得适合于用纸条制作。(出示动、植物变形图辅助讲解)
(3)制作:运用卷、折、压、扭等方法进行想象创造,制作细节时借助牙签或镊子进行造型。学生仔细观察制作方法,解决小训练时遇到的疑惑。(4)粘贴组合成形。
粘贴时借助牙签或镊子进行固定。学生仔细观察粘贴方法,解决小训练时遇到的疑惑。
2、出示一朵花的草图及相关的纸条工艺品,让学生感受同一内容由于制作方法、组织形式不同,可产生很大变化。
四、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作业。老师巡回指导。
五、评析交流:
以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小结。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四课 纸品乐陶陶(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一幅装饰画。
2、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3、能运用卷、折、压、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一件纸条工艺品。
4、能运用剪、切、刻、压、卷、贴等多种方法,制作一件纸筒剪刻造型工艺品。
5、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剪、切、刻、压、卷、贴等多种方法。难点:制作出一个完整的纸制工艺品。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彩色纸、彩色卡纸、剪刀、双面胶等。
四、教学课时: 共3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示范导入,引发兴趣:(课件出示)
1、教师在较短时间内将纸筒剪刻成人物造型,重点技法演示时要适当慢点,确保清晰呈现。
2、学生讨论制作方法。
学生根据所见谈谈教师运用了哪些基本方法:卷、剪、压、折、贴等。
3、教师小结,揭示课题:纸品乐陶陶(学习活动三)纸筒剪刻造型。
二、尝试制作,学习方法:(课件出示)
1、学生看书自学,琢磨教材第15页上图中的纸筒的切口的位置、方向、长短的变化该如何制作。
2、学生尝试作业,选择教材第15页上图中的某个造型作为范本,设计制作。
3、尝试作业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评价。
4、归纳纸筒造型的主要步骤。
方法一:先卷筒,后剪切、推折成形。方法二:先切割,再卷筒、推折成形。
5、再次尝试作业,可选择教材第15页上图中其他造型作为范本,也可以在第一次尝试作业的基础上继续改造。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
三、欣赏感受,发散思维:(课件出示)
1、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2、教师出示纸筒剪刻的优秀作品与学生的尝试作业作比较,引导学生欣赏。(1)作品是否凹凸明显。
(2)作品是否体现了疏密关系。
3、以人物造型的作品为例,对比分析不同作品分别怎样表现人物各部位的,如头部、躯干、四肢等,分别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来表现。
四、创作表现,教师辅导:(课件出示)
1、学生动手设计制作纸筒剪刻造型作品。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有创意、制作巧妙的作品及时引导学生欣赏,相互促进、交流。
五、作业展评,体验成功:
1、展示作品。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摆至本组展示区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自由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互评作品。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并评选出本组最有创意的作品。
3、教师点评小结。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五课 草丛中(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分析草本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并能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
2、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能大胆想象添画,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表达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草的特征,并能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难点: 掌握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作业本。
四、教学课时: 共1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激趣:(播放轻柔的音乐)
1、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讲关于草丛中的故事。
二、观察(单棵草):
1、教师将草叶轻拂学生的脸颊,学生闭上眼睛猜猜是什么。
2、学生睁开双眼,分小组讨论观察草叶各部分的外形特点。叶面出现转折的草和叶面没有出现转折的草看上去有什么不同?
3、各组再派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小组观察的结果。
三、组拼(几颗草)
1、组合游戏。在大自然中草总是会长在一块儿的,那么,几颗草长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呢?引导学生根据平时观察到的几颗草长在一起的情形,将带来的几颗草组合在一起,注意组合出高低、穿插等变化。
2、教师小结:几颗草长在一起时,它们会有前后、高低、大小等各种变化,呈现出生动的自然效果。
四、添加:
1、思考在草丛中除了草以外,还会有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有蜻蜓、蝴蝶、蚱蜢、青蛙、小朋友、玩具等。
3、请一两位学生把小玩具或动物标本等放入草丛。
五、改画:
1、打开教材,看一看教材上小训练的三片草叶,将这三片草叶在小白纸上进行改画。
2、评析指导尝试作业。
(1)画有转折的草叶时,能同时看到正反两个面,叶面外轮廓线产生变化。(2)画多片草叶时,草叶之间出现了相互穿插、遮挡,要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后面被遮挡住的部分不用画线条。
六、欣赏:(课件播放学生线描作品)
1、欣赏教材上的画家作品。观察作品中每棵草的转折、穿插等不同姿态,以及画面上动静结合的生动效果。
2、出示其他有关草的优秀线描作品,感受用线的变化。
3、对照刚才自己改画的草,找出与这些作品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怎么改进会更好?
七、描绘:
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组合的场景进行观察描绘:(1)先画一棵草,注意强调草叶的转折变化。
(2)然后再画几颗草,强调要表现出草的穿插、遮挡、高低变化。
2、也可以画记忆和想象中的草丛。
(1)将动物、人物等适当地添画到草丛中,要画出前后遮挡关系,注意:草是主体,添加物不宜太多。
(2)思考:还要怎样画,画面才更加完善呢?
八、评析:
1、将学生作业都展示出来,学生离位互相欣赏、评论。
2、总结:今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草,并且用生动的线条描绘出了美丽的草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描绘出千变万化的事物。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六课 花儿朵朵(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花卉的结构和形态特征及纹理的构成,学习描绘花朵。
2、学习夸张、简化、添画等变化方法设计制作单独纹样。
3、认识二方连续纹样的基本骨式,以及二方连续纹样设计制作方法。
4、通过设计制作活动,基本形成观察能力、概括表现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
5、了解花卉图案设计基本原理和变化途径。感悟花卉图案的装饰美,感受用艺术表达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爱花之情和环保意识。综合探索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表现花朵。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作业本。
四、教学课时: 共4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速写引入图案:欣赏速写作品。提问:花卉的写生应该注意什么?
花瓣的外形、花瓣的纹理、花瓣的层数、花朵的整个外形。提问:图案与写生作品有什么不同?
写生是真实的表现,图案则抓住花的特征大胆夸张概括。
2、揭示课题。
图案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将这样的图案称为花卉纹样。
3、板书课题:花儿朵朵(花卉单独纹样设计)。
二、认识纹样: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纹样。请你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
2、比较有花卉装饰和无花卉装饰物品的不同点,感受花卉装饰对物品产生的美感。
3、比较向日葵、马蹄莲、灯笼花的摄影图片。要求学生从花瓣的外形、花瓣的纹理、花瓣的层数、花朵的外形等方面来区分。
三、变形要点:
1、出示三种方法对菊花进行纹样设计:(1)简化归纳方法;(2)美化夸张法;(3)添加法。
2、出示喇叭花的装饰图案。对比三种图案变化。提问:说一说喇叭花用了哪一种方法装饰?
3、出示三幅马蹄莲的图案与速写作品比较。提问:你发现三幅图片的共同点了吗? 外形:尊重原型,几何概括。
装饰:不破坏原有结构,合理运用装饰方法。
四、装饰方法:
1、以菊花为例,引导学习装饰方法。观察用面装饰的菊花纹样,能从中发现什 么特点?(黑白有序排列)
2、你能想到什么点呢?
生:圆点、方点、三角形点等。
小结:形状、大小、排列方式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点。
3、你能想到什么线呢?
形状、粗细、排列方式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线。
4、点线面三者有机结合。
五、创造表现:
1、作业要求:请选择一种花,运用夸张、简化、添画的方法进行花卉外形变形,再用点、线、面或点线面的综合的手法完成纹样装饰。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遇到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当着全班的面及时点评。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六课 花儿朵朵(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花卉的结构和形态特征及纹理的构成,学习描绘花朵。
2、学习夸张、简化、添画等变化方法设计制作单独纹样。
3、认识二方连续纹样的基本骨式,以及二方连续纹样设计制作方法。
4、通过设计制作活动,基本形成观察能力、概括表现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
5、了解花卉图案设计基本原理和变化途径。感悟花卉图案的装饰美,感受用艺术表达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评议展示。
三、教学准备: 课件、优秀作业等。
四、教学课时: 共4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巩固上节课的内容。
二、评价拓展:
1、你知道作品中画的是什么花?
2、点、线、面分别用在哪里?
3、运用了夸张、简化还是添画的方法来设计?
4、你觉得刚才同学们的作品哪张装饰画最吸引你呢?为你的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六课 花儿朵朵(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花卉的结构和形态特征及纹理的构成,学习描绘花朵。
2、学习夸张、简化、添画等变化方法设计制作单独纹样。
3、认识二方连续纹样的基本骨式,以及二方连续纹样设计制作方法。
4、通过设计制作活动,基本形成观察能力、概括表现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
5、了解花卉图案设计基本原理和变化途径。感悟花卉图案的装饰美,感受用艺术表达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爱花之情和环保意识。综合探索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表现花朵。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作业本。
四、教学课时: 共4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诱导发现,导入新课:
1、听音乐打节奏。
(1)同学们,悠扬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老师今天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音乐带来了,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请大家一边听,一边在心里跟着音乐打打节拍。(2)谁知道这段音乐是什么节拍吗?谁能打一打这段音乐的节拍?谁知道节拍的特点是什么?(重复、连续)。
2、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设计的小花,它们也听到了这段音乐,这不它们跟着音乐都跳起来了欢欢的舞蹈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感受归纳,形成概念:
1、观察二方连续图案。
2、认识二方连续图案。
(1)提问:小花的舞蹈和音乐的节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重复、连续)(2)小结:大家说的很对,像这样以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方向做有规律的连续重复排列而成的纹样,我们把它叫做二方连续纹样,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花边。(补充课题)
3、认识二方连续图案的骨式。
教师:请大家再仔细观察图片,看看同样的节拍,小花们跳的舞蹈又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小花们排列的方式不同,给我们的视觉效果也是不同,花边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
三、观察了解,掌握方法:
1、教师:正巧我有一件白色衣服,我觉得太素雅了,想给它加上一些花边,谁能帮我想想办法。
2、教师:猜猜花边是怎么制作的?
3、学生说步骤,教师和学生共同制作。(1)画模板
A、图案要画得饱满。
B、可以将要剪挖的地方用铅笔标记好。(2)剪、刻模板
A、较大的地方使用剪的方法。B、细小的地方使用刻的方法。(3)印制图案
A、注意从图案边缘往中间涂抹。同时使用几支不同颜色的笔涂抹,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B、还可以采用喷、洒等其他方法。
四、自主创作,实际运用:
1、教师:我的衣服漂亮了,可大家桌上还有一些小盘子、小花瓶。它们还是光秃秃的,让我们用刚刚学到的方法为它们加上漂亮的花边吧!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知道。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六课 花儿朵朵(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花卉的结构和形态特征及纹理的构成,学习描绘花朵。
2、学习夸张、简化、添画等变化方法设计制作单独纹样。
3、认识二方连续纹样的基本骨式,以及二方连续纹样设计制作方法。
4、通过设计制作活动,基本形成观察能力、概括表现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
5、了解花卉图案设计基本原理和变化途径。感悟花卉图案的装饰美,感受用艺术表达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评议展示。
三、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或油画棒、作业本。
四、教学课时: 共4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巩固上节课内容。
二、展示评价,拓展思维:
1、教师将作业展示区划分为五个区域。
(直立式、倾斜式、折线式、波浪式、其他)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根据花边的类型贴入对应的区域。
2、教师:找一找谁的作品贴错了地方。说一说哪幅作品最吸引你,为什么?
3、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各种题材的花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各种物品都能进行艺术创作。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七课 窗口(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窗”的常识以及文化内涵,学习描绘窗口和设计制作窗户的方法。
2、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并通过记忆或想象来创造性地绘画表现窗口,发展动手能力和绘画表现意识。
3、养成热爱生活、关注周围事物、追求创意的艺术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窗口。难点:发现窗口的美,从申提炼组织画面,使画面层次清楚。
三、教学准备:
课件、泡沫、KT板、剪刀、胶等。
四、教学课时: 共2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引入话题:(课件出示园林一角,点击出现花窗)
1、情境导入:我们一起去大观园里逛逛,看,这堵墙上少了点什么?——窗,是建筑的眼睛。
2、揭示课题:窗口。
二、欣赏窗户:(课件依次出示)
1、利于观赏外景的窗户:江南水乡的花形窗框如同给风景配上了别致的画框;简约的落地窗将室外景色尽收眼底。
2、注重纳光和自身装饰的窗:木雕窗漏下千丝万缕的光芒,射破屋内的阴沉;彩色玻璃窗让教堂弥漫着神圣的光彩;巴洛克式窗户典雅优美,风情独具。
三、方法探讨:
1、做一个造型别致的窗可不简单,我们有没有好的方法呢?出示范品,看这个窗户是怎么制作的?
2、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手艺人,用剪贴组合的方法来设计制作一个精美的窗户。
四、设计窗框:(课件出示)
1、窗框外形是简单还是复杂?
2、这些窗框都是什么形状的?老师示范剪出一个外形。
3、学生尝试设计:剪出简洁的窗框外形。要求:尽量剪得大一些;纹样相同的地方对折剪;时间1分钟,剪完收拾好桌面。
4、行间巡视,展示尝试作业,鼓励大胆和灵活运用对折剪。
五、设计窗棂:(课件出示)
1、方法探讨:观察复杂的窗棂有什么规律?上下左右对称怎么剪?对边对折剪。放射对称怎么剪?中心点为原点对折剪。
2、老师示范:从折边剪进去,注意留出较宽的窗框。
3、学生参与:这个部分设计一个什么样式的窗棂?请一位学生上台折,老师指导其剪出。
4、整体收拾,局部对折镂剪完毕。
5、比较反馈:哪个最像样?其他的有什么问题?窗框外形剪破、窗框留得太窄、镂空不到位。
6、学生尝试设计:运用对折剪的方法镂出窗棂。要求:保留较宽的窗框‘灵活运用对折剪的方法;时间5分钟,剪完压平,收拾好桌面。(课件提示)
7、反馈问题:行间指导,发现问题,归类解决。
六、取景配色:(课件出示)
1、对比欣赏:你更钟爱哪一款?喜欢它的什么?
2、琢磨交流:你想把怎样的美景镶嵌在窗口里?搭配什么样的颜色?创造怎样的气氛?
七、完善制作:(课件出示)
活动:发挥聪明才智做一个造型别致的窗户,并在后面衬托一张风景画或图片,还可创意性地进一步添加装饰。教师巡视指导。
八、评价拓展:(课件出示)
展评总结:展示作业,评选颁奖(小小鲁班奖章)谈谈感受与体会,还能用什么做窗户美化生活。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七课 窗口(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窗”的常识以及文化内涵,学习描绘窗口和设计制作窗户的方法。
2、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并通过记忆或想象来创造性地绘画表现窗口,发展动手能力和绘画表现意识。
3、养成热爱生活、关注周围事物、追求创意的艺术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窗口。难点:发现窗口的美,从申提炼组织画面,使画面层次清楚。
三、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本、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课时: 共2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欣赏感受,引发共鸣:(课件出示名家系列画作)
1、情境导入:窗,是一首小诗,清风拂面。窗,是一首歌,惬意抒怀。窗,是一幅画,照应心田。
2、欣赏画作:看看画家们怎样用窗口抒发情怀,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幅?有什么特色?
3、交流印象:说说你的感触。
4、揭示课题:窗口是心灵的写照,今天我们来画窗口。
二、艺术创想,构思立意:(课件出示)
1、艺术创想:我们来玩一个艺术布景的游戏,老师这儿有几个主题,可以用什么样的窗口来表达呢?画面需要些什么元素?请四人一个团队来当设计师,画出一张有主题的构思草图,也可以自创主题来构思。
主题文字:古老的窗口、旅程的窗口、我的窗口、节目的窗口…… 学生小组讨论画出草图,汇报构思,老师相机评价。
2、你想画什么样的窗口?表达什么?鼓励学生的想法,适时给予建议。
三、画法指导,步骤呈现:
1、空间层次:看看这个组的草图,有几个空间层次? 画的顺序是怎样的?近(窗口前的布置)—中(窗户的样式)—远(窗外的景色),注意近大远小。
2、角度:比较这两幅画角度有什么不同?重点突出什么?(课件出示两组学生作品)
从里面看窗外突出窗外,从外面看窗内突出窗内。
3、画法:比较这两幅画画法有什么不同?重点表现什么? 线描细致地刻画了窗户及装饰,色彩创造性地表现多个窗景。
4、细节处理:请学生上台添画三个细节。
老师这有一个平开窗,怎样表现窗扇推开的效果呢?斜斜的透视变形。还想画出风吹进来的感觉,怎样表现?流畅飘动的弧线表现窗帘。透过窗的棂阁,看见墙角种的一株梅树,怎样画出它的树干? 还可以补充什么?完善构图。
5、步骤呈现:看看这位同学是怎样完整地画出窗口。(课件出示步骤图)
四、自由创作,巡视指导:(课件出示作业要求,播放轻缓的音乐)
作业要求:通过回忆或想象,画出自己家或自己喜欢的窗口及景致,落款处给你的画取个名字。
五、展示交流,延伸拓展:
1、展评作业:说说你心中的最佳作品。
2、欣赏儿童诗《神奇的窗子》: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读?(课件出示《神奇的窗子》)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八课 色彩对“印”(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在纸上对印和玻璃上点画转印色彩画的方法,探索对印的多种美妙效果。
2、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所产生的奇妙效果,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3、形成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难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性使美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课件、颜料、画笔、玻璃、笔、洗具、作业本、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课时: 共2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欣赏探究:(课件出示图片)
1、导入:春天来了,大自然万物复苏,散发着勃勃生机,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的怀抱中看一看,玩一玩。大自然不但美丽,还蕴含着许多的秘密,你想知道吗?只要你仔细观察,积极动脑,你一定能发现有趣的奥秘:大自然中有动物、植物,它们生长得很有特点,我们一起来观察几样常见的东西:花、树叶、蝴蝶……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画家或教师、学生对印作品给学生欣赏,提问:这些画是怎样“画”出来的?这些画的奇妙之处在哪?
3、小结:这些画主要是用对印、折印的方法制作出来的。奇妙之处:对称、抽象、肌理。
4、导出课题:有趣的对印画,并板书。
二、实际操作:
1、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学生尝试第一次作业,画色彩和对印。
2、收集学生第一次作业。
三、反馈指导:
1、出示有关作业,请小作者和老师共同分析、示范、讲解制作方法和要领:(1)将画纸对折后展开。
(2)在折线的一侧点、滴、涂颜色,可随意,也可有形象目的。点涂的颜色不可繁杂、细碎,3~4种即可。
(3)将未点涂颜色的另一侧覆盖在涂色面上,用手轻压、推抹。
(4)揭开候干。揭开后如有未印上颜色的地方可再增补,重复折印局部,直到 满意。
(5)还可以根据揭开后的效果,自己稍加添画,联想命名。
2、欣赏各种对称图案,拓展学生思维,启发想象。根据不同的对称现象,对印画在折法上还可以有什么变化?根据不同的折法,你准备印什么?
四、自主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
(1)制作方法正确,对称关系明朗。(2)色彩较丰富,有纹理变化。(3)想象丰富,作品富于创造性。
2、学生再次练习,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五、欣赏感悟:
1、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2、作业展评,学生自由欣赏、交流后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称美,知道了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真诚地向大自然学习,看看我们身边的事物,你能找到许多不同的美,所以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八课 色彩对“印”(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在纸上对印和玻璃上点画转印色彩画的方法,探索对印的多种美妙效果。
2、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所产生的奇妙效果,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3、形成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难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性使美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课件、颜料、画笔、玻璃、笔、洗具、作业本、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课时: 共2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欣赏导入:(课件出示图片)
1、学生欣赏一组图片。(1)张家界风光,(2)一块奇石,(3)一块树根。
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山峰、石峰…… 教师再问:像什么?学生讨论:……
小结:对,像老人,像……从“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学们在已有的生活基础上去想象的结果,使人信服。美需要我们去发现、想象。在我们的绘画中,有时没有用往常的方法,也在不经意间发现和创造了美的形象。
二、讲授新课:(课件《春山》)
1、请同学们再看一张图片,听老师作简要介绍。这是在一块玻璃板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一张什么图画?学生讨论:……
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请看第8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树干挺拔,枝叶斑驳,湿雾缭绕、小鹿活泼,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这种运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机玻璃)抹印色彩,制造纹理为主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玻璃水彩”(板书课题)。
三、范式教学:
1、教师演示。
(1)在玻璃 涂色,稍浓。(2)点水渗化开来。(3)覆盖纸张,轻抹。
(4)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几次揭起、边拖边揭起、改变揭纸方向都会出现不同效果)。
(5)发现形象: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点染加工。如果无任何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
(6)向学生介绍几种方法:a、用剪刀背刮色;b、弹水;c、撒盐。
2、学生为老师演示的范作命题。
四、学生作业:(课件图片出示)提出作业要求:
1、请每位同学按教师提供的方法完成1—2张玻璃水彩作业。
2、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总结:
1、请自认作业成功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评价作业。
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评价他人作品。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九课 可爱的班集体(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儿童头像纸版画的制作方法,了解集体创作巨幅纸版画的方式和构图知识;学到一些制作装饰物、美化环境的知识与方法。
2、促进手脑并用,提高审美创造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增进师生感情和集体荣誉感,感受集体学习活动的愉悦和情趣,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风尚。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关注班集体的环境,美化和装饰教室。
难点:学会一些制作装饰物、美化环境的知识与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颜料、画笔、玻璃、笔、洗具、作业本、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课时: 共2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照片激趣:
1、谈话导入:出示几张班级的集体照,激起同学们美好的回忆。提问:“还记得这是在哪儿照的吗?说说谁的表情最可爱。”
2、小结:“瞧瞧我们的班集体,大家在集体生活中度过了很多开心、难忘的时光,今天我们还可以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制作一张大合照,来纪念我们可爱的班集体。”
3、导出课题:出示纸版画集体像,这些可爱的头像是怎样画出来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可爱的班集体(纸版画)。
二、探究纸版画:
1、动手尝试
师:回顾学过的与拓印有关的内容有哪些? 总结:拓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被拓印物体表面的凹凸不平。我们今天学习的纸版画也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而成的。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纸版拓印小实验。提出小训练要求:剪一些简单的小图形,粘贴后多次拓印,看看会产生什么效果?时间3分钟。
反馈小训练:强调滚涂油墨的技巧,滚涂要均匀。理解纸版画形成的原理:因为叠加的小图形边沿与底版产生了凹凸厚度,油墨不易滚涂到位,拓印后就形成了白色边缘,产生图像。
2、了解步骤 师:体验了纸版画形成的原理,那纸版头像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请根据课本第29页的提示来说说你的理解。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整理并板书纸版画制作步骤:剪制头像——粘贴底板——滚涂油墨——拓印版画。
(1)剪制头像 画底稿:出示两张纸版画底稿,一张简洁概括,一张细节过多。请学生说说哪张画稿比较适合制作纸版画。
剪底稿:用两张卡纸重叠在一起剪好头像外形。其中一张作为粘贴用的底板,另一张按画稿剪下五官和发型。
剪眼睛:出示三种不同的剪贴眼睛的方式,说说打算怎样表现自己的眼睛。(2)粘贴底版 把剪下的五官等牢牢贴在底纸上。(3)滚涂油墨 滚涂油墨要均匀适量。
(4)拓印版画 拓印时,可用木蘑菇或勺子等,在底版背面反复摩压,使印出的头像清晰,出现局部印不清晰的情况,可以补滚油墨后再印。小结:油墨要滚均匀。拓印纸与底版之间不随意移动。
三、学生作业:
1、出示作业要求:给自己做个头像底版,然后将各自的头像印到同一张底纸上,组成全班师生的纸版画“大合照”。集体拓印时请互相配合,有序进行。
2、欣赏一组纸版头像。
3、学生动手制作,教师个别指导。
4、自评、互评、师评作业。评价要点:谁的头像抓住了自己的表情特征?谁的头像最清晰具体?
四、总结拓展: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版画相关知识。
版画是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木板、石板、麻胶板、铜板、锌板等面板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瓷板画、纸版画、丝网版画等。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九课 可爱的班集体(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儿童头像纸版画的制作方法,了解集体创作巨幅纸版画的方式和构图知识;学到一些制作装饰物、美化环境的知识与方法。
2、促进手脑并用,提高审美创造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增进师生感情和集体荣誉感,感受集体学习活动的愉悦和情趣,培养团队精
神和协作风尚。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关注班集体的环境,美化和装饰教室。
难点:学会一些制作装饰物、美化环境的知识与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颜料、画笔、玻璃、笔、洗具、作业本、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课时: 共2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对比导入:
1、出示两张教室图片,一张是没有装饰的教室,一张有装饰的教室。师: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哪间教室更有节日氛围呢?
2、导出课题:可爱的班集体——布置节日教室。
二、探讨装饰方案:
1、引导讨论布置区域与分工。
(1)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哪些地方可以布置一下? 小结:可以布置的地方有窗户、吊扇、日光灯、黑板等。
(2)根据教室可布置的空间,将同学分为窗户组、吊扇组、日光灯组、黑板组,认领布置区域。
2、引导学习布置方法和方式。
(1)课件提供一些常见的装饰物:彩带、彩链、彩旗、窗花。请学生分组讨论这些饰物布置在什么地方合适?
(2)学生分组自学,介绍制作方法,教师制作答疑,了解彩条、彩链、彩旗、窗花等饰物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彩带制作:将纸条卷成纸筒后压扁,剪出二方连续花纹,展开后就是美丽的彩带了。
彩链制作:先将彩色纸裁成纸条,再将纸条贴成纸环,最后把纸环与纸环连成长长的纸链。
彩旗制作:将彩色纸修剪成不同形状的小旗子,在旗面贴些不同颜色的装饰物,最后用绳子把彩旗合起来。
窗花制作:多次对折剪(回顾以前学习过的内容)。根据学生介绍过程,师生共同进行现场制作演示。(3)你还会借助其他材料装饰教室吗? 如花伞、气球、皱纹纸等。
(4)你还会制作出不同的装饰物吗? 如拉花、门帘等。
3、布置方案设计。
(1)请小组集体讨论,并由小组长画好布置草图。
(2)由组长分工,根据每组负责的区域,画好装饰草图,安排每位同学具体制作任务。
三、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
1、分组合作,根据“六一”儿童节的主题,制作饰物,美化教室。
2、最终根据各组表现,评出最佳合作组、心灵手巧组、效率最高组、最美搭配组。
四、总结拓展:
看看咱们的教室,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变得焕然一新,五彩缤纷,多有节日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十课 乘风破浪(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收集船舶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2、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
3、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
4、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习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美术的传统媒材。难点: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三、教学准备:
课件、木板、刻刀、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课时: 共2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尝试作业:
1、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尝试用线条勾画一艘船。
2、尝试作业点评。
(1)了解船的外形结构。
(2)作业分析,船体近似倒梯形,甲板以上部分是各种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不同组合。
3、教师质疑:怎样画得更美,更具体,更有特色?带着这个问题开展我们今天的学习。
二、认识特点:(课件出示)
1、认识船的种类。
根据航行区域分为:水面船只、水下船只(潜艇、潜水器)、半潜船。根据航行区域分为:江轮、海轮。根据用途分为:军舰、民用船只。
根据用途分为:货运船、客船、军舰、特种船只(科考、挖泥、探测、施工、钻进、渔船等)。
2、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船的外形特点。
师生共同拿出收集的关于船的图片资料传观。
3、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船的外形特点。
三、教师示范:
1、教师选择一艘舰船模型进行示范描画。
2、质疑:
(1)绘画作品是否画得像船模型?(2)教师怎样刻画船的局部?
(3)船舱的表达采用的是平面形组合还是立体形组合?
3、教师选择学生尝试作业中的一幅进行改画,边改边交流。
4、师生共同探讨写实性绘画的特点。要求:表现出立体感,注意前后遮挡、形体穿插。
四、自主表现:
1、欣赏艺术家笔下的船。
2、提供作业方式:
(1)根据自己带的图片资料或模型画船。
(2)提供两幅船的大型摄影图片,让学生选择描画。
3、作业要求:将自己喜欢的船模型或摄影图片描画下来。抓住船的外形特征细致刻画。
4、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五、对比评析:
1、展示优秀作业。
2、学生将两次作业比较欣赏,谈感受。
3、欣赏大师的作品,再现真实的生活。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十课 乘风破浪(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收集船舶的图片、模型等资料,认识船的造型特点和结构、功能,了解船的历史与文化。
2、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结构和特点,描画出自己喜欢的船。
3、了解材料特点,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确操作技术,制作一艘木船。
4、养成细心观察、精心制作的习惯,培养不怕困难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美术的传统媒材。难点:掌握粘贴画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三、教学准备:
课件、木板、刻刀、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课时: 共2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欣赏激趣:(课件演示:做木船)
1、引导学生观察做木船的过程。
请仔细观察课件演示他们去干什么?用了哪些工具材料?
2、揭示课题:乘风破浪(学习活动二)——做木船。
二、感知材料: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说说其分别适合做船的什么部位。
2、教师小结:长的木头适合做船体,薄的木板适合做船的甲板和船舱,短小的木头可用来砌船舱等。
3、启发思考:在制作中木材不符合自己的构想要求,该怎么办?
4、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现场演示切割或修削板材、锯木头的方法,如制作甲板选择长方形木片,分别裁切两个或四个角就行了。
三、尝试体验:(课件出示范品,分别展示组拼时的堆叠、围合、插合等)
1、小组合作尝试用木头等材料组拼成一艘船。
2、在尝试制作中思考以下问题:
(1)船体制作成什么形可减小前进阻力?(2)怎样使船体更美观,更有特色?(3)用什么方法使你做的船变得更牢固?
四、讲授释疑:(课件演示各类船的图片)
1、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引导观察。
2、通过作业评析,了解组拼船体的方法:(1)下面大上面小,逐步向上搭建。(2)左右两边搭建,平衡感较好。
(3)组拼时注意大小木头的搭配,高低起伏的变化。
3、老师再次出示做好的木船范品与学生作业比较,解决工艺制作的技术问题和细节处理问题。
五、欣赏资料:
1、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船的图片资料,谈自己的构想。
2、根据图片中船的形体特征思考制作方式,先考虑船体基本形,再考虑其他细节的制作方式。
3、黏合方法演示。
六、学生制作:
1、作业要求:两人合作制作一艘自己喜欢的木船。要求:造型美观,富有创意。
2、渗透:安全意识、环保意识。
七、游戏拓展:(课件演示浅显的力学常识)
1、组内欣赏。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谈学习感受。
2、展示:将学生做的船放入水中漂浮、玩耍。
3、思考拓展: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船”不下沉?出示范品启示。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十一课 城市美容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亲身体验做环卫清洁劳动的情形,用记忆画形式表现劳动的身影和场景。
2、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及要领,有较好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人物绘画表现能力。
3、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生活态度,发现劳动美,树立敬重劳动者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记忆画形式表现劳动的身影和场景。难点: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及要领,有较好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人物绘画表现能力。
三、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本、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课时: 共2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情境导入,劳动教育:(课件出示)
1、视频画面播放环卫工扫地、擦洗、拖拉小车和倾倒垃圾的画面。定格典型有视觉冲击的画面,引导观察。
2、我们生活的城市需要洁净、美丽,它离不开特殊的劳动者——环卫工。
他们手拿扫帚,推着小车,在大街小巷扫地,擦洗公共设施。不论天寒烈日,他们任劳任怨,默默地工作。我们要敬重他们,爱戴他们。
3、欣赏教材上《温暖》(原名《清洁工人的怀念》)一画。对画面左下的题跋内容作解读。尊重劳动者,怀念周恩来总理。
4、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画记忆想象画:城市美容师。
二、讲授新课,研究方法:
1、环卫工劳动的日常姿态是怎样的?他们的劳动动作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1)扫地时身体向前倾、有些弯腰;(2)双手分开握着把较长的扫帚、迈着小步、稍扭动身体;(3)头戴帽子,雨天穿雨衣,他们衣服以橘红色为主色;(4)他们扫地时或左或右朝一边扫,像划船一样有规律、有节奏地不断重复;(5)清理、倾倒垃圾和推拉小车时的姿态和扫地又不同。
2、学生模仿扫大街、清理、倾倒垃圾的动作。
3、教师在黑板上徒手画出一些扫地的样子。(参见教材图例)
4、强调手握工具的细节。进行几分钟的小训练。(画握工具的手)
三、教材观摩,把握要点:(课件出示图片、动画)
1、引导观摩教材及另行收集的环卫工劳动的图片。同时关注衣服特点。
2、分析教材上扫地线描图例。引导学生关注大体动态,简要轮廓,头,胸,双腿的跨立、弯曲、扭动,重心的平衡,扫帚把杆与双手的吻合,手握把杆的指掌关系和遮挡。
3、学生的作品讲析。或站立扫地,或弯腰提物,或蹲下做擦洗,各有不同。正面侧面,腿的微跨、交叉或微弯都有体现。另一幅环卫工开洒水车的学生作品,作为现代化环卫劳动的场景欣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4、指读“学习活动一”,具体明确作业要求。
5、教师板书或出示作业要求:记忆想象,大胆下笔。先画出环卫工人扫地或清理垃圾的大致姿态,再添画五官和手的细节。画出手握的工具,添画环境背景。最后添涂色彩至完成。
四、尝试创作,个别指导:
1、学生作业。
2、出示更多表现环卫劳动的学生作业。注意风格、样式的差异和难易程度的不同,各有选择,给学生以启示和参照。
3、学生作业一段时间后,教师巡行,了解作业的阶段情况,作个别提示和指导。
4、画得流畅和较快的作业,作观摩展示表彰,激励其他同学。
五、作业评价,课堂总结:
1、展示 学生完成的作业。同学互评,教师简评。
2、教师课堂小结:今天,认真而详尽地知道了环卫工人是怎样工作的,他们的辛苦劳动,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我们大家不仅要画好他们,还要学习他们,爱护环境的洁净,热爱劳动。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十一课 城市美容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亲身体验做环卫清洁劳动的情形,用记忆画形式表现劳动的身影和场景。
2、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及要领,有较好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人物绘画表现能力。
3、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生活态度,发现劳动美,树立敬重劳动者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记忆画形式表现劳动的身影和场景。难点: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及要领,有较好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人物绘画表现能力。
三、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本、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课时: 共2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情境引入,思品教育:
1、播放视频画面,展示城市社区各行业各场景里人们劳动生活的情境。观看视频后教师讲课。
2、我们在语文课中学过《劳动最有滋味》一文,文学家老舍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劳动会使我们心思细腻”,“热爱劳动才会使任何工作都做得仔仔细细、妥妥帖帖。劳动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今天我们学习画记忆画:爱劳动(板书课题)
二、作品欣赏,讲授新课:(课件出示)
1、教师展示美术作品《夯歌》(油画,王文彬)、《拾穗者》(油画,米勒)、《挖山不止》(中国画,杨力舟)请学生欣赏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他们的劳动动作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2、教师小结:人在劳动时产生了有规律、有节奏的动态,劳动虽然辛苦,但劳动也有劳动的美。可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有关内容。
3、让学生叙述自己在家里、学校、社区做过一些什么劳动?心里的滋味如何?回忆自己劳动时还有谁参加?在什么地方?周围有些什么?(教师可适当板书学生说的内容)
三、研究体验,把握方法:
1、设问:人在劳动时身体各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体验:同桌互相模拟动态并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
2、教师用课件演示人体劳动时的动作变化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平衡关系,如头,胸,双腿的直立、弯曲、扭动,重心的平衡。
3、小结:任何人物动态都体现出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所发生的位置关系,都有身体的总的运动趋向,从而使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表现劳动时,抓住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能使所画人物保持平衡不会摔倒。
4、结合教材讲授。在学校做卫生或社区做义务劳动时,或站立扫地,或弯腰提物,或蹲下做擦洗,都是不同的姿势。(教师徒手在黑板上画出示例图并说明)
5、对比教材上的两幅蹲下做擦洗劳动的线描图,分析琢磨有何不同?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小结:就是多了很多细节。有什么用?有助于丰富姿态的表现。在表现劳动的时候别忘了人物的面部表情,从教材上的图片和学生作业可以看出,同学们干得多起劲,从而很好地表现了热爱劳动的心情。
四、学生作业,提示鼓励:
1、布置学生作业。用记忆画的方法,加之合理想象,画一幅为社区义务擦洗公共设施的画。
2、作业要求:回忆自己做擦洗设施的情景,姿态、表情、工具、环境都仔细画出来。注意恰当地安排画面人物,两三个最好。不必和记忆中的事物完全一样,可大胆设计,适当夸张人物动态的特征。提示学生借鉴在上堂课画环卫工人时的方式方法。
3、学生思考,记忆想象,专心创作。教师稍后做提示和鼓励。
五、作业评价,课堂总结:
1、展示学生阶段性作业效果,同学互评,教师简析。
2、教师课堂小结。课堂表现好,同学们思维活跃,作业效果不错。未完成的作业,课余继续。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十二课 一模不一样(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特异构成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尝试运用不同媒材与工具,运用不同的方法体验、创作一个特异形的作品。
2、能根据特异这一主题大胆创作一幅场景画,并能根据自己的意图和想法来设计作品,发展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升绘画表现能力。
3、感受设计与绘画造型活动的区别,体验特异的发现与创作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主要掌握基本形和构成形式的设计。
难点:如何启发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
三、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本、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课时: 共2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特异感知:(课件出示)
1、出示一张自然界中的重复现象和特异现象的图片,请同学们说说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分别带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
小结:重复现象带来和谐、整齐之美,特异现象打破规律的单调感,变化的部分成为视觉的焦点,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
2、说一说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特异的现象?——出示更多的自然界的特异现象的图片。
3、出示生活中经过设计的特异构成的物品,仔细观察这些画面,说说你又有什么感受?
小结:人们从自然界的特异现象中感受、发现美,从中归纳规律,创造了许多特异构成的作品,并把它运用到了生活中,方便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4、揭题:一模不一样。
二、探究方法:(课件出示图片)
1、寻找要素:
(1)根据特异构成作品,请学生观察并分析:特异构成由哪些要素构成? 总结:特异构成的组成要素——基本形和骨式。
2、认识基本形:
(1)根据四幅特异作品和基本形找出这四幅作品中相对应的基本形。(2)基本形的特点——简洁。(3)基本形的来源及分类。
3、了解骨式图:
(1)根据四幅特异作品和骨骼图找出这四幅作品中相对应的骨式图。
(2)如何用最快、最简单的方法制作出骨式图?——折纸,也可以用画的方法。
4、制作步骤:
(1)设计重复基本形。(2)设计骨式图。
(3)根据骨式图在相应的位置放置重复基本形。(4)设计特异基本形。
5、游戏解难:(1)小训练——为没有完成的特异作品设计一个特异基本形,并说说你的想法。(2)分析作品,解决难点:基本形可以是几何形、抽象形、具象形。要求:想法特别,有趣味性,与整个画面有联系。
(3)欣赏图片,感受大小、方向、颜色特异构成,及更多的有创意的作品。(4)小结:同学们应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图设计特异基本形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6、不同的制作方法:
出示不同媒材制作的特异作品,让学生感受并分析不同材料和方法产生的不同视觉效果。
三、自主表现:(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1、设计一个基本形,用画、剪贴、印章、镂空刷底等方式做一个特异形的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交流:
1、请学生上台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说明创作的意图。
2、学生互评,你最喜欢哪一个作品,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十二课 一模不一样(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特异构成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尝试运用不同媒材与工具,运用不同的方法体验、创作一个特异形的作品。
2、能根据特异这一主题大胆创作一幅场景画,并能根据自己的意图和想法来设计作品,发展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升绘画表现能力。
3、感受设计与绘画造型活动的区别,体验特异的发现与创作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特异这一主题大胆创作一幅场景画,并能根据自己的意图和想法来设计作品。
难点:设计与绘画造型活动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本、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课时: 共2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情境设置:(课件出示相关场景图片)
1、老师播放学校号鼓队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特异场景。
2、老师提问:请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活中还有这样存在特异现象的场景吗?
3、学生回答、交流:阅兵式、舞蹈表演、家里摆放的植物等。
4、把你所搜集的特异场景图片与大家分享。
二、提出问题,分析讨论:
1、画家作品(课件出示画家作品)(1)课件出示《胶东人家》、《神秘的路障》、《我们都是好孩子》、《照相本子》等几幅作品。
画家们也是根据生活所观察到的或有趣、或深刻的场景将它描绘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作品,并从以下几方面思考、讨论:(课件出示文字要求)a、画面运用了什么素材来表现? b、你认为画家像突出什么样的主题?
c、如果画面中只运用重复的表现手法,会是怎样的效果? d、画面运用特异手法产生了什么样的画面效果?(2)师生交流、小结。教师引导、强化画面中运用特异手法的意义及作用,围绕特异形态在画面中的位置、特异形态与重复形态的关系,以及大小、构图等问题展开分析。
2、小训练(课件出示小训练图片——舞蹈的人)
(1)位置的训练——以下图片里面有相同形态的小人,请你试着把这个不同形态的人物换到不同的位置试试,会有什么不同的视觉感受?(可以有前后遮挡关系,但不涉及透视关系)
(2)设计形态的训练——根据自己的意图想象、创作一个不同的形态,可以是不同大小、不同方向或者是不同形态……并跟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3)小结:我们可以寻找绘画、生活中的特异现象,也可以通过重复现象的场景改变、创作一幅特异的场景画。注意画面特异形态应与整个画面有关系。
3、欣赏、分析学生作品
三、自主表现:(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1、作业要求:发现、寻找、感受、记忆生活中特异现象的美,(如拔河比赛、舞蹈队、号鼓队、国庆阅兵等),并将它描画下来。
2、老师巡回指导。
四、交流评析:
1、自评: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下,与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并简短评价作品。
2、欣赏、互评作品。
五、拓展延伸:(课件出示图片)
欣赏、了解特异在海报、包装设计、绘画、舞蹈、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十三课 跟奶奶学手艺(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2、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难点:锻炼语言组织河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课件、彩色纸、剪刀等。
四、教学课时: 共1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欣赏导入:(课件演示)
1、沙龙式讨论交流:根据图片及资料,你知道剪花娘子是谁?作品给你什么感受?相比其他剪纸特别之处在哪里? 教师小结:库淑兰奶奶的剪纸作品以各色彩套贴形成绚丽丰富的效果。作品展示了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魅力。
2、揭示课题——跟奶奶学手艺。
二、学习方法:(课件演示图片)
1、欣赏中国民间剪纸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彩纸套贴剪纸的特别之处。想知道这些剪纸中的彩色套贴是怎么来制作的吗?
2、欣赏剪纸作品《狮子娃》,以图中的狮子为例,教师讲解演示彩纸套贴的制作过程:
(1)先用黑色纸剪出狮子图形。
(2)再用红、绿、蓝色拼接的纸剪出狮子的另一外形,并将边沿剪成锯齿状,注意此图形要比黑纸剪的外形稍大。
43(3)根据前面介绍的单个元件的制作方法逐一添加各种花纹,用胶水将它们逐层粘贴。
三、尝试探索:
1、小训练:用彩纸套贴的方法制作一朵多层的花。
2、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制作中的问题:(1)哪一朵花套贴得更好?
(2)在彩纸的色彩搭配上哪个更好? 教师小结:在彩纸套贴时选择合适的技法逐层依次粘贴,用色要注意作品的层次感,又要注意装饰用色规律。应从内容出发,大胆用色。
4、赏析库淑兰奶奶剪纸的各种纹饰及创作方法。(1)除了花,你还发现哪些纹饰? 教师小结:库淑兰奶奶使用的纹饰都是与陕北农村生活相关的事物形象,通常还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2)这些纹饰是怎样套贴制作的?(套色贴、排比贴、对叠贴、点缀贴、衬边的创作技法)
教师小结:多样的方法使套贴纹饰丰富而富有变化。
四、自主创作:(课件演示欣赏图片及作业要求)
1、优秀剪纸作品赏析,启发学生进行创作构思:“你想做个什么形象?”“用哪些纹饰装饰?”“套贴时先剪哪个部分?后剪哪个部分?”
2、作业要求:学用库淑兰奶奶套贴剪纸方法制作作品。
五、展示评价:
1、自评: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说说自己的创作经验。
2、互评:谁套贴的纹饰最绚丽?你最欣赏?
六、课后拓展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十四课 蝴蝶落我家(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了解生活中有许多美丽并且会飞的“花”,激发学生对生活美的事物的热爱。
2、通过研究、制作,了解蝴蝶的特点、色彩,学会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用各种方法来制作蝴蝶,掌握蝴蝶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课件、彩色纸、胶、剪刀等。
四、教学课时: 共1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喜欢花么?为什么?(由此引出花是美丽的)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美丽并且会飞的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教师参与引导学生。(有的是动物,有的是植物,还有的是能飞的事物。)小组派代表可用动作或语言描述,其他组员可予以补充,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及时予以鼓励、表扬。由此引出蝴蝶是会飞并且美丽的花 ,导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欣赏、观察:
1、出示蝴蝶图片欣赏,使学生感受蝴蝶的美。初步对蝴蝶有一个感受。
2、这么多美丽的蝴蝶,它们有哪几部分组成?——头、身子、翅膀、须。你最喜欢哪只?为什么?(由此引出蝴蝶的不同形状、花纹和色彩)着重引导学生注意蝴蝶的不同形状,了解它们的外形特点。
教师小结:每只蝴蝶都有不同的形状,它的花纹就是由点、线、三角形、椭圆形等基本形组成。它色彩鲜艳,在花丛中不易被察觉,所以你见到的蝴蝶都是七彩斑斓、五颜六色的。(板书课题)
3、谁发现蝴蝶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对称。
三、探究、绘制:
1、老师这有小朋友做的蝴蝶作品,请学生们研究一下是怎么做的,用了哪些颜色和基本形?(每组分发一幅不同的作品,有对印的方法作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学习,探索如何用对引的方法作的更好。教师巡回参与启发。以小组为单位说自己手中的作品是采用什么方法,怎样做的(可结合演示进行,教师可协助完成。)教师予以小结。
2、绘制: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点评:
请学生说自己喜欢的作品,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失败的原因在哪?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五、感受、飞舞:
放《儿童组曲》曲子,感受乐曲中的儿童扑蝶的情景,做一做扑蝶的动作。
六、朗诵导入:
由学生朗诵童谣《蝴蝶飞》(“蝴蝶飞,我不追,蝴蝶落,我不要。”)
将童谣所表现的情景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演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合演示。组织讨论,并将自己对童谣内容的理解和不同的想法以想象画的创作形式表现出 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七、欣赏图片:
1、欣赏各种蝴蝶图片,先是单张,后多幅同一画面,让学生对蝴蝶的不同形状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2、欣赏学生带的图片。感受蝴蝶的特点及美丽。
八、剪制蝴蝶:
1、请学生到黑板上画出蝴蝶的外形,师生共评。使学生注意到蝴蝶的不同形态,为下面的剪制作好准备。
2、复习:蝴蝶的外形特点——对称。
3、你怎样剪制对称的蝴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现对折的剪制方法)
4、学生尝试剪蝴蝶的外形,教师辅助,注意不同的形状。
5、每只蝴蝶都有美丽的花纹,怎么剪?(生答)教师演示。花纹不必有太多拘谨,随意剪制形状。空的地方不要太大,注意美观。
九、学生作业:学生用对剪的方法剪出蝴蝶,可采用各种自己喜欢的颜色,看谁做的蝴蝶最先飞到花丛中来。注意安全及卫生。
十、小结:
1、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及原因。
2、请大家认为制作好的学生说自己的制作经验。
3、除了这两种方法,你还能用别的方法,其他材料来制作花蝴蝶么?(启发学生,如:橡皮泥、树叶粘贴等。)
4、放《梁祝》,猜曲名,这首曲子使人联想到双蝶飞舞,让大家随着这首曲子运 用学过的动作模仿蝴蝶自由飞舞,教师参与。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十五课 这个地方有点怪(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联想、放大、添加组合等想象性绘画的表现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构想
画出一个奇怪的有趣世界。
2、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提高和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意识。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获得精神的愉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想象,发展孩子们的求异思维。难点:引导学生如何画出这个地方的“怪”。
三、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本、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课时: 共1课时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营造情境,激发兴趣:(课件出示)
1、播放《疯狂原始人》、《阿凡达》等电影片段。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冒险吗?请跟我来吧!一路上,你看到什么奇怪、有趣的景象?说说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揭示课题:这个地方有点怪呀!让我们用大胆的想象力创造一个充满奇幻、趣味的世界吧。
二、观察记忆,联想变化:(课件出示)
1、欣赏图片,发现特征
图片:花椰菜、音符、树叶、摩天轮等。
师:外形、颜色和纹理有什么特点?你马上就联想到了什么?
2、尝试训练,拓宽思维
(1)出示一组4片树叶图片。师:仔细观察这些树叶,你会联想到哪些奇怪的东西呢?
(2)学生选择一片树叶图形,在作业纸上直接添画。(3)师:说说你的想法,主要添画了哪些部分?
三、方法探究,灵活运用:(课件出示)
1、对比观察,整合形象。
(1)出示花椰菜——树、摩天轮——玩具风车两组图片。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又有什么不同? 生:两者外形有一定的相似度,大小却不一样。(2)学习放大和缩小的想象画表现方法。师:把花椰菜放大之后,就和树一样高了。瞧!一座花椰菜树林就呈现在眼前啦。把摩天轮变得和玩具风车一样小,小朋友轻轻吹一下,它就呼啦啦转起来了。
2、改变惯性,创造形象。
(1)动物们的小烦恼,我们来帮忙。
教师用讲故事的方式,串将动物们的苦恼。如大象庞大的身躯,行走缓慢,如果能有鸟儿的翅膀就如虎添翼等。
(2)欣赏绘本中的小猪撑起了长颈鹿等作品图片。
师:这只小猪可真是大力士呀,都把长颈鹿顶起来了,只有在奇怪的世界才能看到吧,真是大开眼界呀!
小结:改变事物的惯常状态,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有趣现象哦!
3、学生作业赏析。围绕“运用了怎样的手法?”、“你在这个有点怪的地方想做什么?会遇到了什么
怪事情?”进行赏析。
四、创造表现,评述交流: 作业指导,师生互评。
让学生相互交流作品中的奇思妙想。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1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笫 2课 花手帕
[分析]花手帕
一、教材分析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2课 花手帕
在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百花园中,花手帕有一朵艳丽的奇葩,它就是历史悠久的染色工艺——染缬。花手帕染缬,是唐代最为发达的一个印染品种,为了创造多种艺术特色,产生多种艺术效果,古代民间艺人发明了许多印染方法。花手帕从制作方法上古代印染工艺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绞缬(今称为扎染)、蜡缬(今称为蜡染)、夹缬(今已失传)。印染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本课的设计汲取了染缬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制一方花手帕。
本课花手帕将学习任务分为两个活动。
“活动一”的设置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材,凭借折叠构成的原理,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从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节奏,又色彩鲜艳、变化生动活泼,呈现四方连续纹样的一方纸手帕。教材中呈现了纸手帕的制作基本过程和方法:1.折。将方形生宣纸或皱纹纸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折叠,如田字格、米字格(主要的方法)、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2.造型设计。学生随意染制一两幅纸手帕后引导学生分析制作要领:色彩不宜过多,3—5种即可;角、边、中心等位置上的染色可决定图案的形成等。3.染制。染制分浸染和点染两种,还可运用撞水法,即用清水点已经染了色的地方,用水将色挤向四方,从而显出淡色斑痕„„4.干后打开,呈现作品。教材中呈现的几幅纸手帕作品,在折法、染法、色彩搭配等方面均有其独到之处,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2课 花手帕
“活动二”的设置即制作扎染作品。工场扎染比课堂要复杂得多,一般要经过染前处理一捆扎布料一浸水一染色一冲洗晾干一熨平完成等工艺程序,色料的配置需用专门的印染色料,并加入食盐等,使染色后不褪色。而教材中呈现的扎染只需要三个大的制作过程:1.把白布进行捆扎。2.将捆扎的白布放入色料中浸染。3.松开捆扎的绳线把染了色的布展开,就可以见到深色底浅白色的花纹,清新雅致,令人喜爱。扎染的图案,其花纹有着鲜明的特色,呈现出特有的艺术效果,由于扎结的外力作用,使得布料染色不匀,染出的色晕和肌理被看作扎染的“灵魂”.其自然而朦胧的美,含有抽象的成分,恰好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教材中提供了学生学习的范例,其中包含了多色扎染和单色扎染。多色扎染作为欣赏可向学生作介绍.重点在单色扎染的制作方法和步骤上,特别是扎的方法,如捆扎、夹扎、缝扎、包扎等手法的运用。
学习屋中对染缬工艺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并提供了一幅蜡染作品作为课题的延续和发展。有兴趣的学生和老师也可以在此做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
二、教学目标◆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思路本课目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要使用纸材和布料、水性颜料以及绳线等媒材进行实践操作,根据材料的特点,要能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加工制作,感受和理解印染工艺的美感、功用和社会人文价值。
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本课围绕一个“染”字,设计了两个相关的学习活动:一是运用纸材染手帕;一是运用布料染手帕。同是柒手帕,染料相同:水溶性染料,如彩色墨水、水粉或水彩颜料掺水稀释、书写用红或蓝墨水均可。材质不同,涉及到的染制程序、方法发生变化:纸材先折后染;布料先扎后染。教师在进行教学处理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活动,将学生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并保持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
和趣味性。
活动一的教学安排可考虑:欣赏感受——方法指导——观察分析——自主表现——评析交流。教师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导入课题,先出示一些课前制作好的花手帕,从欣赏角度直入课题,以花手帕绚丽的色彩、奇特的纹样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表现的欲望。然后教师对制作浸染纸手帕的方法步骤作总结,并当场示范。接下来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不同形式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浸染时要注意的事项(色不宜过多、过杂、过散;浸染要到位;折叠方式要有变化等)。
活动二的教学安排可考虑:尝试表现——方法指导——创作表现——评析交流。纸材染前可先折,布料染前可做怎样的处理呢?学生尝试将布料进行染前处理后,教师可选择一松一紧、扎法相同地进行染色实验,明了扎结松紧对纹样的影响,然后出示使用不同扎法染出的纹样,引导学生在扎法上做文章,以期染出各具特色的扎染手帕来。
两个活动的作业展评可采用悬挂式,建议采用互评和自评相结合,让学生积极地谈谈制作过程中的感受、体会与情绪。
四、教学选择
扎染花手帕的布料以棉布为佳,麻布、丝绸以及包装布、细帆布、人造棉等也可以选择。如果没有新的布料,将旧的浅色衣物裁剪后也可以染制花手帕。
本课中的两个活动设置建立在民间手工艺的基础之上,如果本地区有此类手工艺,教师可以将教材做进一步的教学处理,作为课程开发,形成地区特色。如根据蜡染的制作要领,将热蜡滴在浅色布料上,染制仿蜡染手帕等。
活动一的教学安排也可考虑先让学生分小组动手实践,师生共同就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协助者与组织者,帮助学生自主尝试、体验、探索,并引导学生总结动手制作的经验。教师还可以提供学生学习卡,记录学生小组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收获。
活动二的教学安排也可考虑课前让学生从书籍、网站等媒介中收集有关扎染的信息和资料,课堂中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走上讲台向同学介绍扎染的一些相关知识。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更自信、更积极。
五、教学建议
为了减少颜料的耗费,以及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合作学习。教师示范制作手帕时应当及时展开让学生看纹样的整体效果,在学生“啧啧”称奇的赞叹声中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但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教师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即可。同时也可教会学生同样的处理方式。
本课建议两课时完成,课前应督促学生准备好各种必备材料,还可以带好塑料袋或竹筷,教学中应注意整洁、卫生。
六、教学资料
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1.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2.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小。扎的方法与纹样对比欣赏:
1.将布呈长条形抓成一束,用棉线干手握处开始环绕,此时需紧密的绕紧,绕的宽度越大,染制完留白处越大,完成后,将纸头打结固定,即可施入染料中。
2.将布抓起一小角后,用绳线或橡皮筋捆绑,每一小角都会成为染后的一个小圈,数量、大小皆可自行选择。
3.在布的四角直接打结,不使用绳线,染制完成的图案有一种晕染的效果。
4.将布从中心抓起一小角后,用绳线或橡皮筋绑出一个个环结。捆绑的圈数越多,染好后的图案也会越丰富。
折叠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了田字格、米字格以外,还可以呈辐射状、扇形折叠,以及任意折、揉纸团等。
扎染纹样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运用,如:扎染服饰、扎染壁挂等。
[教案]何娟老师的教案
第2课花手帕(一)
教学程序
欣赏感量
l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甲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
3.板书课题:花手帕(一)纸手帕
方法指导
1.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小结板书:折纸,染纸)
2.折法启示:
①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
3.染法示范:
①教师示范: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
②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视频展示台
观察分析
1.欣赏纸手帕作品(优劣对比)。提问:你喜欢哪块纸手帕?
为什么?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CAI呈现纸手帕作品
教材
自主表现
I.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_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音乐
浮析交流
I.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
2.提问:
①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②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实物
尝试表现
1.欣赏上节课优秀作业,回顾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2.导人新课,提问引导思考:制作纸手帕染前要先折。那么,制作布手帕在染前,你准备将布料做怎样的处理?
3.学生讨论、尝试。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仿效民间艺人的手法,制作扎染手帕。
5.板书课题:花手帕(二)布手帕
实物
方法指导
1.观看短片,了解民间扎染的发展、制作过程、方法,以及民间扎染作品欣赏,画面配讲:①扎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之一,主要盛产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其制作方法是把布料用绳线捆扎后,再用染料煮染。凡是扎了的部分染料进不去,这样就保留了布料原有颜色的面貌而形成图案,因此叫扎染。
②在机器印染术出现之前,人们的服饰花纹、家居用品等就是用这种手工工艺制作而成,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扎染作坊,如湘西凤凰、云南大理、贵州等。
③扎染作品色彩朴实、自然、大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味。
2.教师模拟民间扎染作坊师傅的身份,示范、讲解课堂制作扎染花手帕的基本过程和方法:①捆扎布料。
②浸染布料。
③展开呈现。
录像
CAI呈现扎染作坊背景.
视频展示台:
观察分析
1.将扎法图示和染出的图案两两对比欣赏,从中明了制作扎染手帕的关键所在:扎的方法、位置、松紧等直接影响扎染纹样的样式,扎、染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先进行设计。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CAI呈现
教材
创作表现
1.学生动手制作扎染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
评析交流
1.将学生的扎染作品悬挂在教师课前牵扯的铁丝或绳线上,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提问:
①你是如何做出扎染手帕的?有小窍门吗?
②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③再给你一块白布,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成花手帕?
示范课
《花手帕》 四年级上册
呼家庄小学
第三篇:美术教案四年级上
1《识别公共标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识别公共标志》是河北美术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的第一课,属于“欣赏•设计”领域的美术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能通过标志的欣赏,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提高设计意识以及自己动手装饰美化生活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本科教材从生活出发,内容涉及从识别标志的涵义到研究、学习标志的用途、特点及设计标志的极思、取材等方面。
教材中,提供了用剪对称形和圆形组合造型的方法创造、设计标志,力求使学生作品更规范、更美观。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生活中也见到过一些标志,但有些学生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在鉴赏、动手、创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美术课堂上,我除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法外,还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作要求上,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全员参与,共同提高。
三、学习目标
1、识别生活中的标志,了解有关标志的文化,初步学习标志的极思、设计要领。
2、会用对称形或用圆点造型的方法设计学校需要的标志。
3、通过对标志的识别、欣赏、研究,启发学生设计、创作生活中、校园中需要的标志,培养学生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和健康向上的情感,提高形象表达力及创作欲望。
教学重点:识别标志,了解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难点:设计的标志易识别,简洁、美观。
四、设计思路
为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教学流程及策略设计如下: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是:情境创设——观察探究——启发点拨——交流合作——归纳拓展五步教学法。
情景创设:做一个猜猜看的游戏,各组选一个代表回答问题:这是什么标志?有什么涵义?你在哪里见到过。
观察探究:通过学生对已有标志的观察总结出标志的分类、标志的特点。启发点拨:
1、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思考标志的作用。
2、欣赏标志,研究它们的设计极思,以及造型方法。交流合作:
1、我们的校园中需要哪些标志?
2、为自己的校园设计一个或几个标志。
归纳拓展:欣赏在国际大赛中获奖的标志作品。
我在教学中主要设计以下教法:A、观察演示法:通过欣赏图片,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的意识,了解丰富的微观世界。b、讨论法: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适当采用感受及讨论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C、试验法:鼓励尝试多种的表现手法表现这一环节,为激活学生思维,发展想像力创造条件。
学法:a 自主体验:学生通过自己的欣赏,观察,讨论,游戏及动手绘画等方法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积枀性,b 激发情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标志的美妙,c团结协作:在绘画练习多展示图片,降底了学生的绘画难度!
本课中,学生从好奇感知——乐中体验——交流合作——大胆创作,都是通过自我的观察、体验、探究、合作而完成最后的作品的。
作业讲评:(1)让学生通过教学多媒体开展自评、互评与师评活动。(2)谈运用哪些奇思妙想与造型方式来完成作业?(3)通过标志的学习和创造你们有何收获?(用展牌展示学生作业)
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收集不同的标志。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A、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谁能告诉我们这是什么
标志?你在哪里见过它们?
B、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设计一些生活标志。(书写课题)
2、讲授新课:
根据刚才的游戏总结出标志的类别:公共标志——在公共场所见到的,对所有人都有一定提示作用的标志。
徽 标——代表某一行业或单位的标志。商 标——用于流通、买卖的商品的标志。出示一些儿童画或水粉画与标志对比,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出标志的特点:简单、醒目、美观、易识别
出示图片,引导讨论:标志有什么作用?(警示、引导、提示)欣赏标志,指出它们的造型方法和设计思路。讨论:我们的校园中需要什么样的标志? 你准备怎样去设计这些标志?
作业:为我们的学校设计一个或几个标志。作业展示。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标志,当你看到标志是,你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吗?
标志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那时候不叫标志叫图腾,你看这就是原始图腾,已经符合了标志的这些特点。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些在国际大赛中获奖的标志作品,设计师在设计时是非常注意含义和色彩的。
其实标志的知识很多,我们一节课讲不完,你可以用老师教你的方法去分析标志,争取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板书设计: 设计生活标志
一、类别; 公共标志 徽标 商标
二、特点: 简单 醒目 易识别 美观
三、作用: 警示 引导 提示
2、导向标牌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平时在生活和学习中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标牌,它们不仅传递着很多重要的信息,同时还美化着环境,美化着我们周边的生活。它们美观、醒目、可视性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本课就是以学生比较熟悉和学校比较实用的标牌为主题设置的一节设计应用领域的美术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标牌的含义和基本知识。2.能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标牌。
3.能够从标牌的设计制作中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师:首先老师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师:这一则公益广告中出现了哪些提倡文明的片段?
生:司机等人……
师: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忽略这些细节的文明行为举止,人们常常会用一种工具来提醒、警示大家,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吗?
生:标识,安全标识
(老师把“标识”两个自贴在黑板上)
师:标识有很多种类,它作为一种比文字更简单明了的图形设计,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起到提醒、警示作用。例如公交车上的“爱心座位”、“安全通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设计标识。(老师把题目补充完整)
二、认识标识种类
师:你看到过生活周围有哪些标识呢?
生:前方学校/禁止游泳……
师:我们来看看书中的几个标识,给他们分分类。
三、分析设计标识的三要素
师:看了这么多的标识,我们来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好的标识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呢?
生:色彩醒目,图案简洁、易懂……
师: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来验证一下大家的观点是否正确。(老师出示黑白标识和彩色标识两张图片,让学生比较)
师: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哪一张图片?为什么?
生:绿色的,因为对比强烈
师:所以我们可以验证第一个观点:好的标识颜色鲜艳。师: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哪几个颜色搭配来设计标识呢? 生:蓝白对比,红白对比,黄黑对比
(老师出示图片对比颜色搭配的图片)
师:对比较强烈的颜色放在一起特别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要考虑好颜色的搭配。现在大家可以找出自己想设计的2~3种颜色。师:那么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还要考虑哪些因素呢?(老师出示图片)师:同样表示一个意思,标识和一般的照片有什么区别?
生:标识简单,照片复杂……
师:对标识里的图案简单易懂,只用轮廓线概括事物的特征。这样我们又可以得出第二个设计要素:图案简洁易懂。
师:如果现在让你概括出汽车的轮廓,而且这个图案又是能让大家一下子就看明白的,你会怎样做呢?我们来邀请两位同学上台来试一下好吗?(学生上台活动,老师出示范作,小节点评)
师:我们再来观察这些标识外形上有怎样的特点?
生:圆形,三角形……
师:第三个设计要素我们就有了:几何外形
四、看看范画
师:这几张范画是选用了奥运的素材,同学们还可以扩展一下思维,想出更棒的设计创意来,从多角度思考,不要局限于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再来看看同龄人的作品。
五、学生作业,老师巡视指导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来当一回设计师,设计一个标识,看谁能得到“最佳设计师”的荣誉称号
六、学习评价
把学生作品放在黑板上,老师手中有四个“最佳设计师”的荣誉称号。
3.《撕纸拼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撕纸、粘贴等综合作图的方法。能力目标:借助学生对纸形有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体会想像的乐趣,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报纸、胶水。
学生准备:旧挂历、旧画报、彩色报纸、彩纸等;厚白纸、胶水或双面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绘画创作形式——撕纸画。撕纸画是一种选用各色彩纸,通过手撕、粘贴的办法而完成的画。撕纸画装饰性强,新颖别致,能表现出诸如剪纸、剪贴所不可及的独特风格。
2、欣赏展示:
课件展示—套精美手撕画样本,作品有:《骆驼和羊》、《渔舟》、《海底的花鱼》、《美丽的船》、《小刺猬一家》、《美丽的花》、《我的妈妈》、《花瓶》、《老屋》等。
请学生分析这些作品的表现手法、形式特征、极图规律、色彩搭配等。(手撕的纸边会形成一种毛茸茸的白边,显得粗糙,撕出的形象反而有一
种“拙味”,不象用剪刀剪出的那么规整,观察撕口的千变万化,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和感受不同的纸材的表面效果。)
师:这些画漂亮吗?对了,这些画都是利用五颜六色的彩纸、旧挂历纸等撕成的。它比用彩笔作画更加自由、随意,简便易行,且更加生动、自然,更能体现稚拙、率真的天性。只要你按着下面的方法去做,保你同样能撕出更加漂亮的撕纸画,我们一起动手试试吧!⑴色彩要求:主要用红、黄、蓝、绿、黑原色为基调,追求强烈、明快、鲜艳的效果。注意纸的色彩冷暖和深浅搭配,使人赏心悦目。
⑵示范撕直线和圆弧,学生练习。提醒大家沿着线条的外面撕,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撕出自然的形状,线条粗糙不要紧。通过撕扯纸张,形成自然断裂残缺,找出美感要素。
⑶确定画面主题并用铅笔起稿。
⑷根据设计好的极图,将一片片撕好的纸摆一摆、比一比,注意形象间的穿插和遮挡,找准合适的位置后逐一粘贴在白色底板上,成为一幅完整的图画。
六、作业点评
把学生作业集中在一起,进行作品展示,评选出优秀作品。请同学对他人的作品提意见。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了新的认识。让学生来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对作者进行鼓励。在评价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热爱美、创造美,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七、课堂延伸
鼓励学生用多种形象组合粘贴成撕纸画,贴在教室内或自己的房间内作为装饰,感知撕纸作品的特殊语言,随时感受到这些美的存在。
八、教学总结
通过撕纸这一“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增强了对形状和色彩的认识,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艺术感知能力。在体验中,产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通过撕纸,他们感觉到纸的厚、薄,或是嗅到纸张的香味,和听到撕纸发出的声音??从撕纸活动中产生并获得美感。所以,撕纸对学生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美的享受。
4《做个存钱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不同形式的存钱罐。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设计能力。
2、运用多种废弃材料制作造型美观丰富的存钱罐。
3、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明白勤俭节约积少成多的道理。教学法重、难点:
1,如何制作美观,大方独特的储存罐。2.造型设计要新颖有趣。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样礼物,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空玻璃瓶)投入硬币,那么现在呢?对,现在它就是一个存钱罐了。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制作存钱罐,让它做我们的小银行怎么样?
(二)质疑探求:
1、老师让学生出示各种自带的储钱罐进行观赏,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的达配和空间利用价值上思考。(1)没有空间的存钱罐行不行,(2)无色无装饰的、有色彩有装饰的存钱罐,你更喜欢那一个,为什么。
2、你们还见过那些奇特的存钱罐?(讲两个很有创意的存钱罐)
3、总结存钱罐的基本特点。
4、欣赏课本中的作品,探索制作方法与装饰方法。教师还可以拿一些同学们准备的制作材料,让学生说一说你制作的想法(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观赏课文中的各种形状的存钱罐。前后左右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喜欢的存钱罐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用了什么样的材料有是怎样装饰的。(小组探索交流自己的想法。)(2)小组讨论作中心发言,你打算制作什么样的储钱罐? 总结:同学们说的真好,其实一个普通的盒子经过大家的设计和装饰都可以成为一个实用的存钱罐,同时呢它也可以成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摆在家里装饰我们的生活。
(三)制作:
1.师布置作业要求:说了这么多同学们也都等急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带的材料特点大胆进行奇思巧想,制作一个设计巧妙造型色彩丰富的储钱罐。2。老师巡视指导,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看谁设计得与众不同,做到了奇思巧想。同时注意作品的色彩达配是否协调,利用空间是否合理,是否有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
(四)作品交流评析;
1。欣赏,全班将作品放在讲台上供大家欣赏。2。评析,互评、自评、师评。(请个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设计?其他生评(或其他同学评自己喜欢的作品,)
3。小结:巩固所学内容。
(五)拓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精美的存钱罐,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经常废弃的材料都是可以变废为宝的,这就需要同学们有一个敢于进行奇思巧想的大脑,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5《我和动物交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参观、查找资料、调查、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走近动物、了解各种动物为人类做出的贡献,知道保护野生动物的一些办法。
2.充分感受到动物的可爱,激起学生喜欢动物的情感,愿意和动物交朋友的情感。3.善待动物,懂得如何与动物相处,改正戏弄、虐待动物的行为。4.形成初步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
1、了解动物与人类在生活、生产中的密切关系,在探究动物生活习性的研究活动中增进对动物的情感,在生活中去热爱、保护动物。
2、懂得如何正确与动物相处,形成保护动物的意识,在生活中自觉爱护动物。【课前准备】:
1、同学们带自己喜欢的金鱼、乌龟等小动物。(可以用动物图片或者自己画画代替)
2、搜集动物资料,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或者它为人类做了什么事。
3、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
课前活动:播放动物集锦
活动一:猜谜认识动物朋友
1、猜动物谜语。
2、课件出示动物图片,让学生说出动物名称。
3、揭示课题并板书
活动二:夸夸我的好朋友
1、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用一两句话夸夸自己的动物朋友。
2、小组里互相交流。
3、趣味竞猜活动。指名模仿动物的叫声或动作,其余猜动物名称。
4、老师说出动物的名称,同学模仿它们的叫声或动作。
活动三:动物知识我知道
1、必答:每个小组看图选择一种动物并说出它能为人类做什么事?
2、抢答: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能为人类做什么事?
3、小结并板书:
(1)动物对人类生活“食”的方面做的贡献。
(2)动物对人类生活“衣”的方面做的贡献。
(3)动物在人类医疗保健上的作用。
(4)动物给科学家们带来许多灵感。(科技方面)
(5)动物给人类交通运输立下了汗马功劳。
4、拓展:播放动物对地震的预感。
5、总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觉得我们的动物朋友更加了不起了。既然动物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善待动物,爱护动物呢?
6大花鸡教学设计
课题:大花鸡
教材版本:冀教版美术教材第八册第十课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3、使学生体会到图案的装饰美
教学重点:学会用装饰图案的方法表现大花鸡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动物装饰变形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用基本型组合了一只小动物,你们看一看,它是谁?大屏幕播放动画(大公鸡)
大公鸡的外形由哪几部分组成啊?(学生回答)我们初步了解了鸡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装饰画的方法来表现大花鸡。出示课题:《大花鸡》
二、探究新知:
1、展示不同形态的鸡
因为鸡种类很多,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只形态不同的鸡,它们的颜色不同,有的尾巴向上翘,有的尾巴是向下的。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基本型组合来表现它们。
2、欣赏民间工艺品
因为鸡的外形漂亮,还有着美好的寓意,因此深受民间艺人的喜爱,创作出了多种鸡造型的艺术品,大家一起来欣赏,学生说出鸡造型的民间工艺品名称。为什么大家喜欢鸡的形象呢?谁知道?因为它有一个美好的寓意,来那么谁能说出鸡的寓意呢?(吉祥吉庆)另外在古代没有表,鸡还有一个什么功能?(报时)
在民间也出现了很多以鸡为题材的绘画作品。现在我们就来欣赏
3、出示第一幅图片(一只真实的鸡和一只装饰鸡进行对比),有哪些不同?色彩、外形等,用了哪些方法进行了装饰?(简化、夸张、添加、拟人、变形等方法)
出示第二幅图片:出示农民画《鸡探石榴》,图案丰富吗?这里面有我们熟悉的什么线?(折线、弧线、波浪线等)肚子的部位用一个单独纹样来表现。为什么?出示花边纹样图片,这都是我们熟悉的折线、弧线和单独纹样,是不是非常简单?细心的同学们看看旁边的纹样与这幅图有什么关系?找一找它们用在了哪里?
4、欣赏优秀的学生作品
这种装饰画不仅在民间受欢迎,很多同学也喜欢这种艺术形式,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几幅学生作品。这些作品重点装饰了鸡的哪些部位?我们还可以自己的喜好进行大胆的变化,比如鸡冠可以变成火苗状、花朵状,尾巴可以变成扇形或其它形状,翅膀的位置外形都可以改变。
5、出示纹样素材
(1)看看它们能用在什么地方?
(2)这里边的纹样还可以怎样组合、变形、装饰?(3)教师出示一幅再创造的图,引导学生了解其丰富变化
三、学生实践:
要求每位学生用装饰画的方法表现一只大花鸡,本节课完成一只大花鸡的外形及纹样装饰设计
可以画鸡的各种角度,并将其夸张变形 发挥想象力,在鸡的身上装饰漂亮的花纹 注意构图合理、大小适中
四、作业展评:
选两三幅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价
7吉祥纹样
显性目标:简单了解有关吉祥图案的文化及其发展,欣赏典型的吉祥图案,了解它们的造型特点及所表达的含义。能用剪纸的形式制作吉祥图案,并能应用单幅图案进行重组、创作具有吉祥寓意的新图案。
隐性目标:通过对吉祥图案的欣赏和创作,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吉祥图案的造型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与态度,以及形象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探究导入】
今天我想送给同学们一首好听的乐曲,请同学仔细聆听!(播放课件)谁能说一说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喜庆、热闹)听这首曲子我们好像走进了一个喜庆的世界,那么今天杨老师就带你走进一个喜庆、祥和的世界《吉祥图案》,共同去领略这种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出示“福寿双全”图案)这幅吉祥图案是老师要送给一位朋友的礼物,看看上面都有什么?(蝙蝠、桃、铜钱)你们能猜到这件礼物是要送给什么人的吗?(过生日的老人)能说出你的理由吗?
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中认为,桃代表长寿,而蝙蝠的蝠与幸福的福谐音,代表幸福、福气,铜钱的钱与全谐音,因此这三种形象在人们的巧妙安排下极成了这幅“福寿双全”。我送这件礼物要表达什么意思呢?(祝寿)这是一幅用来祝寿的吉祥图案。像这样带有祝福、吉祥、喜庆寓意的图案就是吉祥图案。
【新知赏析】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吉祥图案以它独特的装饰风格和造型语言流传于民间,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说吉祥图案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人们常用事物的谐音和象征的手法来表现吉祥图案,而且“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几幅吉祥图案,去感受它们是如何用事物的谐音和象征手法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的。
1、连年有余(图、词):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案的内容?你能找出图案中谐音的形象吗?(鱼—余,象征富贵、富裕,莲—连)这幅图案表达什么样的寓意呢?(寓意祈盼着年年都能幸福、富裕的美好愿望)这是一种祈福的吉祥图案。
2、四季平安(图、词):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案中的谐音和所表达的寓意?(瓶—平,象征平安。寓意着祈盼岁岁平安的愿望。)这也是祈福的吉祥图案。
3、喜上眉梢(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案的内容?(喜鹊、梅花)能给这幅图案起个名字吗?喜鹊停在梅梢上,喜鹊同喜,就是“喜上眉梢”,说一说它所表达的寓意?(预示喜事将近。)
4、五福捧寿(词):这是一幅吉祥图案的名字,你能猜到这幅图案是什么样子的吗?这是用来祝寿的吉祥图案。
5、三羊开泰(词):这个看看谁能想到这个图案是怎样的?(出示图案)在古代,祥也写成羊,所以羊也象征着吉祥,三羊开泰寓意着祈盼新年伊始能够兴旺发达。
6、同样的祝愿也可以用不同的图案来表现。如《龙凤呈祥》、《鸳鸯戏水》这些我们常见的图案都是祝福新婚美满幸福的。《松鹤延年》、《五福捧寿》都是祝寿的。
【实践体验】
欣赏了这么多寓意美好的吉祥图案,相信你们也向动手剪一剪。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图案,看看你知道这些图案上的虚线是什么意思吗?黑轮廓线呢?涂黑的地方呢?(教师演示)黑轮廓线是剪刀要剪的路线,虚线是表示沿虚线对折重叠去剪,涂黑的地方是要全部剪掉的。我们可以将涂黑部分对折,剪个小口,然后将剪子伸进去再剪。有些涂黑的部分是对称的,我们可以对折再重叠剪。
【创作评述】
同学们已经剪出这么多吉祥的形象,那你们能根据这些词语(双福拱寿、幸福平安、三羊开泰、长寿富余、平安有余)用这些组合出新的吉祥图案吗?你也可以和几个同学合作,用二、三个形象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吉祥图案,然后说一说它的寓意。(屏幕给出词语,找四个同学上前面创作)
【拓思升华】
今天我们所欣赏、了解的吉祥图案有限而有限,不过沧海一粟,但同学们去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这么多新颖独特、别具一格的吉祥图案,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希望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一瑰宝能在同学们的手中得到继承延续和创新发展,让中国这种宝贵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第四篇: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1、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2、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3、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
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1、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减负手段等)
1、合作的学习方式
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做小老师的兴趣及自学水平,也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发展;学生仍然按照上学期分好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合作与探究,合作作业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欣赏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如: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采访有经验的家长等。橡皮泥雕课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材料,进行合作练习。而造型表现课、游戏式活动方式的课业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集体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情感体验。
2、学科实践活动(每学期2次):
1、在《会走的玩具》一课学习完毕后,自己设计、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间会走的玩具并进行展览。
2、在《校徽设计》一课中,设计课后拓展作业为:为我们自己的学校设计一枚校徽。
3、创造性的培养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和切近自己生活的设计、制作能力。采取巧妙的设计提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将自己通过《变废为宝》一课学到的设计知识运用到为自己家的容器“穿上花衣裳”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的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四: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
内
容
第一周 《色彩的冷与暖》
第二周 《线条的动与静》
第三周 《美术的节奏》
第四周 《变一变》
《色彩的对比》
第六周 《快乐的回忆》
第七周 《登山游戏》
第八周 “国庆”假
第九周 《校徽设计》
第十周 《精美的邮票》
第十一周 《做年历》
第十二周 《星座的联想》
第十三周 《美丽的画盘》
第十四周 《我心中的未来》
第十五周 《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
第十六周 《欢聚游乐园》 第十七周 《纸带穿编1》
第十八周 《纸带穿编2》
第十九周 《电脑美术》
第二十周 《漫画与动漫欣赏》
第一课
色彩的冷与暖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教学重难点:
1、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性,并会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
2、了解产生冷暖对比的原因,认识冷暖色彩并会正确运用。教具学具:水粉颜色、毛笔、笔洗、调色盒、色相卡、色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请学生放置好学习水粉画的用具及美术书。
二、新授:
(一)导入
教师提问:(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
分别让生谈谈自己的感觉。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边板书“冷、暖”两种感觉。(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色彩有冷与暖。
(二)导入课题:“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种冷与暖的感觉,好不好?” 板书课题:色彩的冷与暖
三、讲授新课:
(一)结合作品,讲述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怎样产生的。
“色彩有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除了黑、白、灰属于无彩色外,其余的色彩属于有彩色。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感觉一下有彩色的冷与暖。我们知道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色彩的冷暖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1、看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
(1)冷色调画面《雪地》,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给人以冷的感觉。(2)暖色调的画面《日出》,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3)同时欣赏这两幅画面
启发提问:这两幅画面为什么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师根据回答情况小结:那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色调(色彩总倾向)。通过观察比较,我们体会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温度相同的室内,一个屋子涂成蓝色,另一个屋子涂成红色,两间屋子给人的感觉差别就很大。两间屋子给人温度差别可以达到三、四度,原因是蓝色能减慢人们的血液循环,给人感觉较冷;而红色刺激人们的神经,使血液循环加快,给人感觉较暖。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体会色彩的冷与暖。
回忆我们刚才作品里所见,再联想一下可以发现,在我们的周围生活里,什么事物常常给我们以冷和暖的感觉?看哪位同学想象的更丰富。
分别让生起来举例,如:太阳、火焰给人以暖的感觉;天空、大海给人以冷的感觉。师小结给予鼓励:看来大家平时是很注意观察事物的。只有经常去注意观察事物,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色彩中的冷与暖。究竟什么颜色属于冷色?什么颜色属于暖色呢?
(二)放映色轮,让生观察并谈谈对不同颜色的感觉,从色轮中区别冷暖。(1)在12个基本色相中,最亮的黄色和最暗的紫色是以色彩明度为基准划分的。提问:仔细观察,在冷暖对比中最暖的是什么色?(朱红色)最冷的是什么色?(蓝色)这两色是冷暖对比的中心轴。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色彩冷暖的规律。提问:谁能从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
将色相卡分成两部分摆放(冷、暖两个序列),并说出自己分的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偏红偏黄的色彩属于暖色,偏蓝偏绿的色彩属于冷色。因此在色环中红、橙、黄属于暖色,绿、紫、蓝属于冷色。(3)绘画中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如:黄和黄绿比?黄暖黄绿冷;黄绿与绿比?黄绿又显得暖,而绿则比黄绿冷。所以,色彩的冷暖决不是死记硬背才能记住的它需要相对比较去感觉。
(4)同样的一幅画面,用不同的冷暖色调表现时,给人的感觉是全然不同的。冷与暖不同的色彩感觉在绘画中当然是很重要的问题。一样的画面它们的冷暖色调是完全不同的。
(三)结合色相卡讲解色彩的补色对比。
在色彩中最富有明快强烈对比作用的是两个相互起补色关系的色彩,也就是三原色和三间色相对的三组色(显示色相卡),红绿、黄紫、蓝橙。在色彩中称它们为补色对比(板书)。补色对比在绘画中运用很多,如我国民间年画中具有这种典型特征。
四、作业要求:
(一)内容: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填涂一组同样的图形,看看它们的画面感觉有何不同,体会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用色彩冷暖涂色印样)
(二)要求:将这四幅图分别涂成冷的、暖的、暖色调中偏冷的和冷色调中偏暖的。涂色时应注意色彩的搭配。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六、讲评学生作业,课堂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第二课
线条的动与静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教学重难点:
1、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2、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师小结:板书——线条有粗、细、曲、直。
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平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
师小结:流动的河流展现的是曲线,有动感,而公路和地平线是静止的直线。
2、请同学回忆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静态和动态的线条,它们各是什么样子。师小结:平直与弯曲的线条会使人产生动与静的感觉。以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
3、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想一想,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4、教师结合《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1)暖色和曲、直线的配合,产生的视觉反映。暖 + 直 =温暖、平和 暖 + 曲 =热烈、欢快(2)冷色和曲、直线配合
冷 + 曲 = 宁静、幽远(如蜿蜒的河流)冷 + 直 = 单调、呆板
通过欣赏范图、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更好的应用线条。
四、作业布置: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并上色。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六、课堂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七、拓展: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请学生欣赏。
第三课
美术的节奏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观察、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
2、通过绘画或剪纸等方式表现美术的节奏感。教学重难点:
1、对美术节奏的理解。
2、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图形,表现美术的节奏。教具学具:彩纸、剪刀、双面胶、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感受节奏
1、听——音乐
2、看——两幅绘画作品
(1)绘画作品中建筑物上窗户、柱子的有规律的排列、园林别墅中花草的间隔栽培。(2)二方连续纹样作品中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的重复配置,冷暖色、明暗色的反复调和。
(二)新授:
1、通过听和看同学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和相同的感受?
(相同点:都能感受到节奏。不同点:听觉的节奏感较为强烈,绘画作品的节奏是一种形式感。)出示课题“美术的节奏”
2、生活中有发现的节奏吗?这些节奏美吗?为什么美?
3、节奏的运用和表现
(1)欣赏课本插图:《自然界中的节奏》、《美术作品中的节奏》
小组讨论:图中分别给你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的表现形式,为什么?
(2)师:生活中处处有节奏,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古今中外大师、画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材料,表达自已的情感,创作出了一幅幅优秀的带有节奏感的美术作品。
(3)师生通过投影仪用彩纸、瓶盖等材进行摆设体验不同的节奏感。请同学形容一下不同的节奏给人的感受。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课堂展评
五、小结:
第五篇: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窗外的景色》
教学目标:
1、利用彩笔或线性工具,表现自己窗口。
2、懂得用基本的画法,通过窗口景物表现美的窗口。
3、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与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窗口。
教学难点:发现窗口的美,从申提炼组织画面,使画面层次清楚。
学生用具:线性表现工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教师带学生游览我市美丽的风光。(播放课件)我们就来学习《窗外的景色》这一课。
二、新授
1.看窗
老师:通过窗口可以看到景色,给人们美的享受,那么生活中窗户:a.有哪些形状?b.有哪些部分组成?(投影展示2至3幅图片)。
学生:讨论回答。a.方形、方圆结合等。
b.窗框、窗页、窗帘等。(教师同时板书)。
2·忆窗
老师:请同学想想,刚才通过窗口a.看到了什么季节、时间的景物?b.还有描述哪些季节、时间的窗口?c.哪些物体上还有窗口?
学生:讨论回答:a.白天、春天。b.夏、秋、冬、夜晚、雨雪c.汽车、飞机、轮船等。
3,品窗
老师:
a.展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各种造型窗口图片。
b.展示欧式建筑申窗户图片二、三幅。
c.展示我国雅罗申标《到处是生活》、美国罗志威尔《出游》的美术作品。
学生讨论回答:
a.这几幅画表现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
b.您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4·画窗
老师:通过欣赏,我们可以发现:
a.有直接表现以窗户造型为主的。
b.有表现有人物、景物的窗口。(插播两类较为典型的作品各一幅,并同时板书)
学生讨论回答: a.自己想表现的窗口。b.如有近、中、远景应怎样表现?(学生回答时,教师示范)
三、作业要求
1·以线为主,创作一幅构思,构图妙巧且有新意的"窗□》作品。
2·画面饱满,注意近、中、远景的表现。
1·教师巡回辅导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帮助,特别是在近、中、远景有层次画面的处理上。
2·鼓励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间接体验,有目的,创造的想象。
教学设计:教师依据学生不同的作业特点,提出好的建议,不仅使作业更加完善,而且有助于美术技能的提高。
五、欣赏讲评作业
请学生自己选择本组二、三幅作业展示,共同赏评。
a.先请作者说说自己的想法。
b.再请学生评优劣或提修改建议(一句话)。
7教学设计:以8人小组为单位,创作时能促进学生交流和推选作业的方便。让学生一句话的点评,是学生再次接受欣赏教学,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
六、观察与思考
a.窗口有什么功能?
b.选择一幅打开窗户是一完整景物,关上窗户,窗档又把景物变成独立几幅小景的作品一幅。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你看后有什么的感受。
窗外的景色》说课稿
l 正确把握 说教材
本课是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第十二课,重在培养学生观察、记忆以及构思、造型用色等绘画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感受能力或丰富的想象。
本课的教学目标:
1、利用彩笔或线性工具,表现自己窗口。
2、懂得用基本的画法,通过窗口景物表现美的窗口。
3、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与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窗口。
教学难点:发现窗口的美,从申提炼组织画面,使画面层次清楚。
教具准备:录像、图片、儿童优秀美术作品。学生用具:线性表现工具、水彩笔。
教学安排:一课时
l 有机渗透 说教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主要采取观察欣赏、演示、探究性学习等教法。让学生通过欣赏,并提出问题,然后学生仔细观察、思考为原则,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探究能力的培养。l 自主创新 说学法
采用有目的地,积极自主的学习,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窗外的美丽景色。
l 优化结构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带学生游览我市窗外的美丽风光。(课件展示)
我们就来学习《窗外的景色》这一课。(出示课题)
二、新授
1.看窗
老师:通过窗口可以看到景色,给人们美的享受,那么生活中窗户:a.有哪些形状?b.有哪些部分组成?(投影展示2至3幅图片)。
学生:讨论回答。a.方形、方圆结合等。b.窗框、窗页、窗帘等。(教师同时板书)。
2·忆窗
老师:请同学想想,刚才通过窗口a.看到了什么季节、时间的景物?b.还有描述哪些季节、时间的窗口?c.哪些物体上还有窗口? 学生:讨论回答:a.白天、春天。b.夏、秋、冬、夜晚、雨雪c.汽车、飞机、轮船等。
3,品窗 老师: a.展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各种造型窗口图片。b.展示欧式建筑申窗户图片二、三幅。c.展示我国雅罗申标《到处是生活》、美国罗志威尔《出游》的美术作品。学生讨论回答: a.这几幅画表现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 b.您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4·画窗
老师:通过欣赏,我们可以发现:
a.有直接表现以窗户造型为主的。
b.有表现有人物、景物的窗口。(插播两类较为典型的作品各一幅,并同时板书)学生讨论回答: a.自己想表现的窗口。b.如有近、中、远景应怎样表现?(学生回答时,教师示范)
三、作业要求
1·以线为主,创作一幅构思,构图妙巧且有新意的作品。
2·画面饱满,注意近、中、远景的表现。
四、教师巡视指导
1·教师巡回辅导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帮助,特别是在近、中、远景有层次画面的处理上。
2·鼓励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间接体验,有目的,创造的想象。
教学设计:教师依据学生不同的作业特点,提出好的建议,不仅使作业更加完善,而且有助于美术技能的提高。
五、欣赏讲评作业 请学生自己选择本组二、三幅作业展示,共同赏评。
a.先请作者说说自己的想法。
b.再请学生评优劣或提修改建议(一句话)。
7教学设计:以8人小组为单位,创作时能促进学生交流和推选作业的方便。让学生一句话的点评,是学生再次接受欣赏教学,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
六、观察与思考
a.窗口有什么功能? b.选择一幅打开窗户是一完整景物,关上窗户,窗档又把景物变成独立几幅小景的作品一幅。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你看后有什么的感受。
拓展:课余有时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纸制作可以打开的窗户。
《窗外的景色》教学反思
今天在四年级四班上了《窗外的景色》一课,首先我先让大家欣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窗子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观察的同时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哪一个,并去分析窗子的构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接着让生观察教室内的窗户,分析窗户的构造,如窗台、窗帘等,这样能够形象的去认识窗户。再就是教师演示怎样做一个纸的立体的窗户,边做边讲解,并请生说说老师在做的过程中都用到了那些方
法,如剪、刻等。
接着我又出示了一些用其他材料做成的窗户,如泡沫窗户,硬纸板窗户等。这样能够使学生通过观察拓宽他们的思维,知道还能用哪些材料来制作什么样的窗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了解了窗户的构造和组成部分及形状,并且通过制作培养了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进行设计的兴趣。出现的问题是个别学生知道了窗子的结构和组成部分,但不知如何去表现,作品表现过于简单,针对此情况应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及时进行个别辅导以避免此种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