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天文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五年级
平湖 一 小 走 进 天 文 备 课 教 案
任课教师:刘兴竹
第1课 走进天文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天文与地理的区别,了解什么是天文现象。2.掌握天文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天文知识天探究是兴趣。教学重难点
了解天文与地理的区别。教学准备:天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2—4页 教学目标
1.了解神奇的天文现象,知道天文与地理的区别。2.培养学习天文的兴趣,知道学习天文的方法。教学准备:天文有关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每当夜幕降临,晴朗的夜晚,总是星光璀璨,人们对美丽的天上充满了遐想,你想了解天空的奥秘吗?从今天开始,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去探究那神奇的天空。
2.播放有关天文的图片,学生欣赏后谈感受。
二、教学新课
1.学生阅读第2页的引言部分。问:你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部分:有趣的天文现象 一边课件播放课文插图,一边作介绍。3.你知道了什么?你非常想干什么?
三、学习第二部分:什么是天文? 1.在你的心里,什么是天文?
2.告诉学生,以大气层为界限,以上的属于天文象限,以下的属于地理现象。3.学生默读第二部分内容,了解天文和地理的区别。4.地球属于天文现象吗?
四、学习第三部分,实地观察是学习天文的重要方法。1.学生阅读第三部分内容。
2.为什么实地观察是学习天文的重要方法?
五、小结本节课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5—1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孩子们能区分天文与气象、天文与航天。2.培养学习天文的兴趣,学会列问题清单。3.了解宇宙,知道宇宙的大小。教学准备:天文有关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内活动
1.展示自己找到的天文资料
2.播放第5页图片,让学生说说,那些事天文,那些是气象? 3.播放第6页图片,让学生说说,那些事天文,那些是地理? 4.播放第7-8页图片,让学生说说,那些事天文,那些是航天? 二、一起列个问题小清单 1.你有哪些天文小问题要解决? 2.把你的问题记录在天文记录本上。
3.哪一天你要是能解决了,请把解决的时间、解决方法和过程记录在记录本上。
三、了解宇宙
1.阅读第9页名称解释,初步了解宇宙。2.运用画图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大小。
四、阅读《室女座的故事》
五、布置课外作业
课本第10页的课后实践。
第2课 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地球的运动会产生哪些现象。2.培养学生对天文知识天探究是兴趣。教学重难点
地球的运动会产生哪些现象。教学准备:天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一天,我们都看见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你觉得是我们在动,还是太阳在动呢?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明白了。
二、学习地球的自传。
1.课件播放地球自转的课件,让学生观察。2.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地球在动,像陀螺一样在转到。沿着一条轴在动。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我们没动呢?举例子。
例如:我们坐在前进的汽车上,会很清晰地看到窗外的树木、房屋不断的向后退。这些都只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而不是景物在动,是我们在动。
其实,地球就像一辆高速平稳的汽车,在绕着太阳的轨道上前进着,同时在不停的自传。
3.我们迎接东方日出,目送夕阳西下,又迎来繁星满天,实际上是地球在自传,而不是太阳和星星真的在走,这种视觉错觉形成的运动叫“视运动”。
4.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一天,日月星辰在一天内的东升西落叫“周日视运动”。
三、地球的公转
1.学生自己阅读第13-15页内容。2.你读懂了什么? 方向:逆时针 时间:一年
地球公转一圈是一年,一年中四季星座的交替出现叫作恒星的“周年时运动”。
思考:为什么每天升旗和降旗时间不同呢?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课件出示升起时间表
四、播放斗柄方向图,了解周日视运动和周年时运动
五、拓展
阅读第16-17页内容。
六、布置作业 第17页课外实践
第3课 认识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测量方向的几种方法。2.培养学生对天文知识天探究是兴趣。教学重难点
了解影子长短与方向的关系。教学准备:天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生活中,你掌握了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预设:生:指南针、看树叶,看水的流向…..2.这节课我们来了解集中认识方向的方法。
二、授新课
1.课件出示测量方法,逐步介绍。
(1)
(2)
准备一只指针式的手表,把时针指向太阳的方向,把时针和12点之间的夹角平分,这条平分线就指向南方。
(3)
战国时代的鹖冠子:《鹖冠子》记载 北斗东指,天下皆春; 北斗南指,天下皆夏; 北斗西指,天下皆秋; 北斗北指,天下皆冬。2.介绍北天极
三、拓展阅读 课本第23-24页
四、布置作业 第24页课后实践
第4课 月球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月球表面的有关知识。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对天文知识天探究是兴趣。教学重难点
环形山形成的原因。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天文课件
2.学生准备:鞋盒、沙子、小石子。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赏过月吗?你见到月亮里面的图案了吗?你的想象中月亮里面的图案是什么?
2.月亮是天空中最明亮的天体,从古至今,它引发无数中外文人墨客及科学家的遐想与探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月球。
二、新课 1.荒凉的月面。
(1)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2)汇报交流
人们的幻想:奔牛、读书的姑娘、吼叫的驴子、玉兔……(美好幻想)伽利略发现:毫无生机、一片荒凉、有挺拔的高山、有凹陷的洼地 2.月海。
(1)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2)汇报交流
月球上的月海共22个,面对地球的有19个,背面有3个,最大的面积有500万平方千米。
3.环形山。
(1)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2)汇报交流
形成的原因:火山爆发、撞击
三、课内活动——造环形山 1.师介绍制造方法。2.学生实验。
3.思考:为什么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更多?
(因为月球始终以正面对着地球,月球自传很慢,和公转的周期相同,总是以正面对着我们地球,反面对着外面的星空,当流星冲过来,就把反面打个坑啦,就形成了环形山。)
四、拓展阅读
学生阅读课本第29页内容《著名的环形山》
五、布置作业 第30页课后实践。
第5课 月相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理解生月相变化的规律及原因。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对天文知识天探究是兴趣。教学重难点
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天文课件
2.学生准备:手电筒、竹针、乒乓球。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播放古人对月吟诗图,背诵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在所有天相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月球的圆缺变化了。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月相的变化。
二、新课
1.月相变化的原因
(1)你赏过月吗?请把你见过月亮的样子画下来。学生画月亮
(2)播放不同景象下美丽的月亮。
(3)月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预设:被云遮住了、被地球影子遮住、其他
(4)揭秘 第一步
• • • • • •
第二部
朔月的周期是29.5天
第三步
“月亮”是月球被照亮的部分 揭秘第四步
模拟实验
一手举起乒乓球,另一只手使用打开的手电筒照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阴影和被照亮部分比例
月球
太阳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 地月距离384400千米 体积是地球体积的1/49 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81 重力加速度是地球1/6 年龄为46亿岁
月球围着地球转,地球围着太阳转
假设你的右侧方向是太阳所在位置,举起“月球”,围绕你自己转动,观察月亮被照片部分。
注意:右侧是太阳的话,“月球”的黑白位置该怎么摆布呢? 2.月相变化的周期
3.请总结月相成因:月亮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使得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之间的位置总在变化。4.请总结月相变化规律:
三、布置作业
课本第35页课后实践。
第6课 星星距离我们有多远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太阳系内星星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对天文知识天探究是兴趣。
3.了解天文单位,知道光年的含义及距离,并会计算光年的距离。教学重难点
计算光年的距离。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天文课件
2.学生准备:笔、本子。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交流课外实践活动的收获。
2.仰望夜空,群星璀璨,让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星星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二、上新课
1.学生自己默读课本第39页内容,了解太阳系星星的排列情况,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具体位置和大小。
2.了解天文单位。
从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即14960万千米,约为1.5亿千米,表示为au。
3.教学光年的距离。
1光年即为光在真空中沿着直线传播1年所经过的距离,约为94605亿千米,表示为ly.。
4.阅读第40页太阳系内距离列表,了解星星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三、课内活动 计算一光年的距离。
光速为300000千米每秒,试着计算一光年的距离。学生算,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
----康德
五、布置作业 第41页课后实践。
第7课 万物生长靠太阳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太阳是一切生命的源泉。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对天文知识天探究是兴趣。3.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教学重难点
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天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交流课外收获。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万物生长靠太阳》。
二、学习新课
1.阅读引言部分后,让学生闭上眼睛,以虔诚的心感谢太阳。2.学生默读第一部分——太阳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读后思考:为什么说太阳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汇报交流
(1)地球上的生命物质在诞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液态水。这些条件都离不开太阳,太阳源源不断提供的能量,是生命生存和演化的动力。
(2)生命的繁衍更离不开太阳,植物要在阳光之下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完成生长;而动物则吸收氧气,吐出二氧化碳。同时,植物也是动物生长的必须食物。
3.学习第二部分——太阳能量的来源(1)太阳能量之大 学生读后谈感言(2)太阳能量的来源
第一,太阳有着巨大的质量。
第二,太阳的成分中有着充分的燃料。4.活动,辨别图片的景物与太阳的关系
播放第46-47页图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跟太阳有什么关系?(1)营养早餐
(2)四季变化
(3)奔跑中的田径运动员
(4)下雨了
(5)享受大自然
三、拓展阅读
《木星能够变成太阳系的第二个太阳吗?》、《太阳神的故事》。
四、布置作业 第48页课后实践 手工活动课——制作太阳演示器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了解太阳演示器的制作方法。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对天文知识天探究是兴趣。3.使学生学会使用太阳演示器识别太阳升与落的方向。教学重难点
制作太阳演示器。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卡片
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想知道太阳什么时候从哪个方向出来和落下的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太阳演示器,做完后你就知道了。
二、教师讲解太阳演示器的制作方法 1.把图片上的圆和物品剪下来。2.把黑色的地方挖空。3.沿着虚线对折
4.把剪好的物品和圆组合起来,注意方向对齐。
5.在小圆的正北方向开个口,把口卡在我们这里的维度上(北纬25度)6.把小太阳安置在月份处。7.太阳演示器就做好了。
三、教师讲解太阳演示器的使用方法 月份对着小圆的刻度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四、小结
这节课你玩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把你做的太阳演示器介绍你的好朋友。
第8课 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太阳是一切生命的源泉。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对天文知识天探究是兴趣。3.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教学重难点
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天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太阳打一个喷嚏,地球就要患感冒。太阳给予人类恩惠,但同时也给人类带爱威胁,因此,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太阳活动。
二、探究新知 1.太阳的结构
(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50页(2)汇报交流
太阳的结构:里三层:日核、辐射层、对流层。
外三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这些各层是怎样运动的,想象一下这样的运动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2.课内活动
课件演示,学生观看,谈感受。(1)光球层上的太阳黑子(2)色球层上的日珥和耀斑(3)日冕层上的太阳风
小结;太阳是地球赖以生存的恒星,它的微小的活动也会使地球上产生巨大的躁动。因此,我们要密切关注太阳的活动。
三、解释温度单位开尔文
四、拓展阅读
《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事例》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54页的课后实践
第9课 太阳系的天体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太阳系天体的分类情况。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对天文知识天探究是兴趣。3.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教学重难点
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天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第二篇:天文教案
中国古代天文学
开课引导: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一、星象的知识:
(一)、基本概念
1、七政、五纬
补充: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为它光色银白,亮度特强。《诗经》“子舆视夜,明星有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都是指金星说的。金星黎明鉴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所以《诗经》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木星古名岁星,迳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并据以纪年。水星一名辰星,火星古名荧惑,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
值得注意的是,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所说的水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主要是飞马座中的两星),《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水昏正而栽”就是一个例子。所说的火也不是指行星中的火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大火(即心宿二),《诗经》中“七月流火”就是一个例子。
2、星官
主要星官 三垣二十八宿星官
古代中国的古天文学之中辨别和划分星区的方法自具一格,不同于西方的黄道十二星座的划分方法,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区划分使用的是类似于西方的“星座”的“星官”系统,其中最系统的划分方法是将星空中的一千四百六十四颗星分为“二百八十三官”。中国古代“星官”系统把天空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以及其他星官。(如今可查的典籍中关于星官的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史记·天宫书》之中),“二百八十三官”中就含“三垣”、“二十八宿”等星官。
三垣星官
三垣指上垣(太微垣),中垣(紫微垣)下垣(天市垣)。“垣”指星的区域。
3、二十八宿、四象
四象星官
四象星官即二十八宿星官,又称“二十八舍”。再将“二十八宿”分为四大星区,分别用“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灵兽命名,即是所说的“四象”又称为“四灵”或“四陆”。可以理解为,“朱雀”、“玄武”、“青龙”、“白虎”是四个大规模的“星座”。对于“四象”
“二十八舍住十二州”,是将天文与地理相联系了。“二十八宿”均分布在黄道和赤道带上,日、月的相对运动会划过这二十八个“星官”。二十八宿分成四组,并与东、南、西、北四宫及用动物命名的四象相配,而每宿又以宿名以及按照木、金、土、日、月、火、水的顺序与一动物相配。
其他星官
除了上面介绍过主要星官,我国古天文中仍有一些比较著名的“星官”。
“天狼”,星,是全天最亮的恒星,光色淡蓝。实际上“天狼”有一颗伴星,形成一个目视双星系统,不过伴星比较暗,肉眼无法观测。《史记·天官书》有:“其东有大星曰狼。”就是指天狼。
“北落师门”,是秋季南方星空中唯一的亮星。
“天狗”,有星七颗,位于罗盘座。《晋书·志第一·天文上》中有“狼一星……北七星曰天狗”。
“北极”,又名“勾陈一”,小熊座α星。因为它距离北天极只差一度左右,且为较亮星,所以称其为“北极”。《尔雅·释天》中有:“北极谓之北辰”,所以“北极”又称为“北辰”。“北极”其实也是双星。
“北斗”函“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颗星,即大熊座α、β、γ、δ、ε、δ、ε星。其实确切的说应该是“北斗”八星,因为“开阳”星也是双星,但由于“北斗”自古称七星,今天仍然沿用原来的叫法。《诗经·小雅·古风之什·大东》中有:“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斗”就是指“北斗”。
另外,还有一些亮星、星官。如“南极老人”、“轩辕十四”等;而“天河”、“天江”、“天船”、“天津”,刚好水、船、渡都全了;再,以“亲属关系”命名的,如“丈人”、“子”、“孙”;以动物命名的,如“狗”、“鹤”:还有官衔、身份、器物等等等等。中国古天文的星官系统除了严谨外,用“华丽”“博大精深”等词来形容也毫不觉得夸张。了解越多,其魅力亦无穷。
星官系统组成
曜
说到中国古天文学,就要粗略了解一下“曜”、“垣”、“宿”的意义,以上已经结束了“垣”和“宿”,下面就专门说说“曜”。
“曜”本义为日光,后称日、月、星为“曜”,可理解为明亮的天体。关于“曜”一字,中国自古以来就曾有“五曜”、“七曜”、“九曜”、“十曜”、“十一曜”、“二十八正曜”等之称。
5、分野
(二)作用
1、是古人测定岁时季节的观测对象。
2、古代是把天象的变化和人事的吉凶联系到一起的。
二、宇宙结构学说——论天三家 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是我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学说的三个主要流派,合称论天三家。它们都在汉代形成了成熟的学说。
自古宇宙的结构就是人们关注的对象,历史上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宇宙学说。中国的如浑天说、盖天说和宣夜说。其他国家的如古希腊阿利斯塔克的日心说、统治中世纪欧洲1000多年的地心说、16世纪波兰哥白尼的日心说等。牛顿力学创立以后,建立了经典宇宙学。到了20世纪,在大量天文观测资料和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上产生了现代宇宙学。
在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的结构主要有三派学说,即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盖天说认为大地是干坦的,天像一把伞覆盖着大地;浑天说认为天地具有蛋状结构,地在中心,天在周围;宣夜说则认为天是无限而空虚的,星辰就悬浮在空虚之中。在古代希腊和罗马,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一世纪,关于宇宙的构造和本原有过许多学说。如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中心火焰说(设想宇宙中心有一团大火焰);赫拉克利特的日心说;柏拉图的正多面体宇宙结构模型等等。
进入中世纪后,宇宙学被纳入经院哲学体系,地心说占据正统的地位。十六世纪哥白尼倡导日心说。到十七世纪,牛顿开辟了以力学方法研究宇宙学的途径,建立了经典宇宙学。二十世纪以来,在大量的天文观测资料和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上,产生了现代宇宙学。
三、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一)、西周以前天文历法的起源
远古时代天文历法的起源
(二)、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体系的奠基
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二十四节气形成(三)、秦汉魏晋时期天文历法体系的成熟
《太初历》的编制
(四)、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天文历法体系的完善
1、祖冲之及其《大明历》
2、一行及其《大衍历 》
(五)、宋元时期天文历法体系发展的高峰
1、精确的《统天历》
2、郭守敬与《授时历》
(六)、明清时期传统天文历法的没落和中西天文学的融合(七)、历法的作用
1、指导农业生产
2、预测日食、月食、五星会合等天文现象
四、中国古代的天文机构
五、评价
先进性
落后性
第三篇:小学天文教案
小天文教案 课题 太阳与太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能从资料中获取太阳系的有关知识。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科学知识
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2.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行星的排列顺序。3.了解金星的基本情况。一.教学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乘坐一辆神奇校车,开始我们奇妙的太阳系之旅。
旅途中请大家弄清楚太阳系的组成,并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一些星球的知识,填写好资料卡。向同学提问,让学生先来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太阳知识。二.讲解教材,了解太阳以及太阳系的组成,填写资料卡
1.阐述太阳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强调“恒星”的初步概念——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发热,并且位置不变的星球叫恒星。
2.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和各个行星的特点,并且通过用图片(用磁石固定在黑板上)展示太阳系的全貌和八个行星的独貌以及矮行星和小天体。让学生通过图片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宇宙的神秘和美丽。
讲解:太阳系中有一大恒星和八大行星,他们是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水晶球、钻木取火、陆天海)。八大行星是这个家族里八个大小不
一、性格各异的兄弟。水星是个小个子,和月亮很相似,上面并没有水。
金星在质量、体积、构造方面则和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不过大气很浓密,竟达地球的六十倍。
地球是太阳系里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其它行星不是太热就是太冷,没有维持生命的条件。(同学们可以看一下图片上地球在宇宙中的样子)火星只有地球一半大小,因为又亮又红,人们叫它“火星”。木星是九个行星中个头最大的一个,它比其它七大行星加起来还大。(火星和木星之间有个小行星带,这里有无数颗小行星)
土星是带有最大最亮光环的行星。八大行星中有4颗行星有光环,他们分别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大家找找图片中哪颗是土星,同学们真聪明!)天王星和海王星是离太阳系最远的两颗行星。
八个兄弟的感情都很好,他们各自运行在自己的轨道上,从不发生矛盾。这就告诉我们,要遵守纪律,要是这些星球也像有些同学一样,不守规矩,在宇宙中相撞了,就会发生大爆炸。
所以,我们上课时应该怎么样?(同学回答)不应该怎么样?(同学回答)3.组织分好小组,每个小组发一张资料卡,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填写资料卡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其中教材模仿著名丛书《神奇校车》编写。三.组织交流
1.什么是太阳系?由哪些星体组成? 2.请介绍你印象最深的内容。
3.教师说明书本中定义的太阳系组成。四.回顾课堂 1.概括课堂主要内容。2.预告下节课要讲述的内容。
五.课外作业 观察金星(肉眼可看见)1.提示学生特别注意安全。
2.告知学生金星是很明亮的星体,它常常出现在朝阳和落日的附近。有时,金星在日出前4小时或日落后4小时出现在空中。在深夜是看不到金星的。
第四篇:《地理气象天文》教案
《地理气象天文》教案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
教材:《自然地理学》杨达源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化学02(2)班
生物02(2)班
任课教师:XXX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影响的机制,提高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和开展地理学研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形成过程、基本特征、类型和分布,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自然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方法。教学时数:48学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件演示;学生上网检索、观察记载当地天象物候;讨论。
绪论
教学要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任务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学时数:1学时。
重点难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自然地理学的任务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材P1_____4
第一节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一、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第二节 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形成和发展规律;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地理的空间分异规律;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研究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第三节 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自然地理学与地理学的其他分科有密切关系,而且与地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等其他学科也密切相关。
复习思考题:
1、建立天象、物候观测记载本;
2、你对学习好本门课程有何建议?
第一部分 地球与地球系统 第一章 地球系统是开放系统
教学要点:太阳系,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内部与外部构造,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教学时数:3学时。
重点难点:太阳系,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岁差、章动和极移;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教学内容:P5——20、P35----46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宇宙和天体;太阳和太阳系;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第三节 地理坐标
纬线与纬度;经线与经度。第四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与昼夜;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岁差、章动和极移。第五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球的圈层分化;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的外部构造。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海陆分布;海陆起伏曲线;岛屿;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复习思考题:详见P20、P38“关键词”、“思考题”。
第二章 地球大气和气候
教学要点:大气的成分,大气的结构,大气的热能,大气水分和降水,大气的运动,主要天气系统,气候的形成,气候带和气候型,气候变化。教学时数:14学时。
重点难点:大气获得能量的途径及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热量平衡;大气的垂直结构和对流层的特点,气温的变化及水平分布;空气湿度、蒸发和凝结,云,大气降水的形成过程、时间变化及地理分布;作用于空气的四种力、气压场、三圈环流、西风带、季风环流以及局地环流形成的机制;气团、锋、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的原因;全球的气候带,气候变化的历史及未来气候的变化。
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地10月份天气变化特点以及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综述自己家乡地气候特征。教学内容:P97----165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热能交换
大气的成分,大气的垂直结构,对流层的特点;大气的热能交换。第二节 大气湿度和降水
大气湿度;蒸发和凝结;水汽的凝结现象,云;大气降水。第三节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作用于空气的四种力,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环流;气团、锋、气旋和反气旋等主要天气系统。第四节 气候的形成
气候和气候系统;气候的形成;气候带和气候型。第五节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简史;气候变化的原因;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复习思考题:附后。
第三章 地球水(海洋和陆地水)
教学要点: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海洋的起源与海水的理化性质,海水的运动,海平面的变化,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的保护,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以及冰川。教学时数:8学时。
重点难点:水循环的过程,洋流的模式和主要洋流,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河流补给的形式及特点,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流域的水量平衡,湖泊的分类,沼泽的形成过程,地下水的分类,冰川的形成及类型,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了解水量平衡方程,海洋的起源,海水的理化性质,潮汐、波浪、洋流及大洋水团,海平面变化,河流的水情要素,湖泊和沼泽的水文特征,地下水的理化性质,全球冰川的分布。
教学内容:P167----225
第一节 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
地球上水的分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第二节 海洋起源与海水理化性质
海洋起源;世界大洋及其区分;海及其分类;海水的组成;海水的温度、密度和透明度。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潮汐和潮流;海洋中的波浪;洋面流和水团运动。第四节 海平面的变化(自学内容)7万年来的海平面变化;近百年的海平面变化;21世纪海平面上升预测。第五节 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
海洋资源;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洋环境保护。第六节 河流
河流、水系和流域;水情要素;河川径流;河流补给;流域的水量平衡;河流的分类;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第七节 湖泊与沼泽
湖泊;沼泽。第八节 地下水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岩石的水理性质;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地下水埋藏条件的分类。第九节 冰川
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地球上冰川的分布;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复习思考题:详见P174、P190、P196、P214、P225“关键词”、“思考题”。
第四章 地貌
教学要点:地貌的成因及类型,风化作用,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与冰缘地貌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海岸与海底地貌,区域地貌,当地地貌简介。教学时数:14学时。
重点难点:地貌的成因,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沙作用;内、外营力作用下各种地貌形态的形成机制;识记重力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丹霞地貌;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形态,分类及分布;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与地域分异。海岸与海底地貌的各种地貌形态;自己家乡地地貌特征。教学内容:P321----398
第一节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地貌成因;基本地貌类型;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第二节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风化作用;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第三节 流水地貌
流水作用;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准平原与山麓面。第四节 喀斯特地貌
岩溶作用;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与地域分异。第五节 冰川与冰缘地貌
冰川地貌;冰缘地貌(冻土地貌)。第六节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风沙作用;风沙地貌;黄土与黄土地貌。第七节 海岸与海岸地貌(自学内容)
海岸地貌;海岸的分类;海底地貌与海底沉积。第八节 区域地貌
地貌形体与地貌类型;地貌系统和地貌体系。
当地地貌简介:敦煌雅丹地貌;祁连山丹霞地貌;临泽沙丘;陇西黄土地 貌。
讨论:你所认识的地貌介绍(或家乡地貌)。
复习思考题:详见P329、P338、P353、P397、P402“关键词”、“思考题”。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要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带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规律,地域分异的尺度,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土地分级和分类,土地评价,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教学时数:4学时。
重点难点:掌握对自然地理整体性的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区划的原则和等级系统,自然区划的方法,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教学内容:P403---413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地理耗散结构;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地带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规律;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第三节 自然区划
自然区划的原则;自然区划的方法;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第四节 人地关系研究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反馈;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复习思考题:详见P412、P421“关键词”、“思考题”。观云看图、综合练习、总复习4学时 参考书目:
详见教材“参考文献”;
1、伍光和、田连恕等,自然地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潘树荣、伍光和等,自然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3、丁登山、汪安祥等,自然地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4、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1
5、黄秉维、郑度等,现代自然地理学,科学出版社,1999
6、王健,现代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中国云图》 气象出版社
8、甘肃气象资料、水资源分异状况、地貌特征——网上检索。
第五篇:校本课程教案-天文观测
校本课程教案 课题名称:天文观测
教学目的:
1.了解常见的天文现象;
2.初步学会进行天文观测的一般方法和手段; 3.扩展学生知识面;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天文望远镜
教学目的:了解天文望远镜的种类、工作原理和性能 教学过程:
[介绍常见的望远镜种类] 简易的天文望远镜一般由物镜、物镜镜筒、目镜、寻星镜等部分组成。望远镜主要有折射式、反射式与折反射式三种类型。
1. 折射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天体的光线通过物镜聚集在焦平面上成像,然后由目镜放大。
2.反射望远镜的物镜是凹面反射镜,天体的光线经过它的反射,投射在一个小反射镜斜镜上,经斜镜的又一次反射,再由目镜放大。
3.折反射望远镜基本上就是一架反射望远镜,仅在物镜前面加一个特制的改正透镜,用来克服反射望远镜有像差这一最大的缺点。
[利用光学原理分析天文望远镜的性能] 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空的人,首先得掌握一定的天文望远镜和天文学的基础知识。望远镜的性能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
1.有效口径和相对口径
物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叫做物镜的焦距,用符号F表示。物镜的直径没有被框子和光阑挡住的部分叫做物镜的有效口径,用符号D表示。天文望远镜的性能主要就是以这两个数据为标志。有效口径与焦距的比叫做相对口径,用符号A表示。即:A=D/F,其中D、F用毫米作单位。
2.放大率
望远镜的物镜焦距(F)与目镜焦距(f)之比,叫做望远镜的放大率,用符号M表示。
一架天文望远镜通常配有好几个不同焦距的目镜,从而可得到几种不同的放大倍率。比如当望远镜的物镜焦距为840毫米,目镜的焦距是10毫米,那么放大率就是84倍,若另一目镜的焦距为20毫米,则望远镜的放大率就是42倍了。
但是望远镜倍率的提高是有一定限度的,这就是望远镜的有效倍率。如果选用过高的倍率,成像就会变暗,观测效果反而不好。对普通天文望远镜来说,最高有效倍率约是口径的2倍。例如,望远镜的口径是80mm时,最高有效倍率是160倍左右;口径是100mm时,最高有效倍率为200倍左右。
3.集光力
光线是通过瞳孔进入人眼的,人眼只能收集到相当于瞳孔面积范围的光。在暗处时,人眼的瞳孔直径一般约为7mm。因此,就把望远镜物镜的有效面积相对于瞳孔面积的倍数叫做集光力。即:集光力=(D*D)/(7*7),其中D用毫米作单位。
4.分辨率
由于光的衍射作用,天体在望远镜中所成的像,会成为一个小圆盘。如果两颗星星接近到刚刚能分辨出来,它们的最小角距就叫做分辨率,用符号θ表示,单位为角秒。望远镜分辨率同物镜有效口径的关系可粗略表示为:θ=140/D,其中D用毫米作单位。对于天文观测来说,分辨率往往比放大率更重要。
5.极限星等
在晴朗无月的夜晚,用望远镜能够看到的最暗的星等,叫做这架望远镜的极限星等,用符号Me表示。Me的数值主要决定于物镜的有效口径,有一个经验公式可供参考:
Me=7.1+51gD,其中D用厘米作单位。当然这是理论数值,由于大气层及观测者视力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数值和计算值不一定一致。
6.视场 在望远镜中能够看到的天空区域的角直径叫做视场。用符号ω表示。对于一架望远镜来说,视场同目镜的焦距有关,目镜的焦距越短,望远镜的现场越小。换句话说,望远镜的放大率越大,视场就越小。
天文望远镜的相对口径越大,聚光能力就越强,通过望远镜看到的天体就越明亮。另外,在物镜焦距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口径越大,相对口径也就越大。显然,有效口径越大,望远镜的性能就越好。也就是说,天文望远镜的性能好坏,主要由口径来决定。
[实习] 利用望远镜进行观测 [作业] 搜集资料:了解天文观测的历史;了解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了解常见的天文现象。
第二课时:太阳的黑子观测 教学目的: 1.了解太阳概况;
2.初步学会进行太阳黑子观测的一般方法。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太阳概况,观测前清同学们就自己掌握的一手材料进行交流。[介绍注意事项] 1.不能直接用肉眼上观看太阳,因为太阳的强光会把眼睛刺痛。必须用涂了浓墨的玻璃遮住眼睛去看太阳,而且不能看太长时间。肉眼所能看到的太阳是非常小的,太阳表面的情况及变化必须用天文望远镜观测。2.太阳就好象生物一样,每时每刻都在活动着。太阳表面的黑子数量和太阳的活动有密切关系太阳活动越频繁,黑子数目就越多。因此,根据长时间连续观测的黑子的变化情况,就可以研究太阳温度的变化。
3.观测太阳黑子所必需的物品
用口径5-10cm的小型天文望远镜,就可以对太阳的黑子进行充分的观测了。观测太阳黑子常用有专用镜片的反射式望远镜,最好配备投影板。当然,也可使用有普通物镜的折射式望远镜。
为了便于对太阳进行观测,须准备如下一些小附件。
(1)太阳投影板:对折射式天文望远镜来说,作为附件的投影板,通常在出厂时就配备好了。这种装置安装简单方便,安装好后不会晃动就行了。另外,投影板前后位置可以调整,很方便。
(2)目镜:作为观测太阳用的目镜,可以任意选用耐热类型的高增益式。应准备一个能看到太阳全貌的50-60倍的目镜,和一个能看到黑子深部的高倍率目镜。
(3)太阳滤光镜:直视观测太阳时应该用专用滤光镜,因为滤光镜有隔热减光的特性,望远镜口径在10cm以上肘,物镜前面应盖上一个中间开有直径5cm以下孔的盖子,或用三面反射棱镜,使通光量适当减少。观测太阳千万要注意眼睛的安全。
(4)观测用图纸:在洁白的纸上画好直径15cm(或者10cm)的圆并写好数据,事先制成观测用的图纸。
其他如铅笔、橡皮擦、秒表等都应事先准备好。[对太阳表面和太阳黑子进行观测] 做好观测纪录 [作业] 太阳黑子的观测报告
第三课时:日食的观测 教学目的: 1.了解日全食; 2.学会观测日全食。[课前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日全食产生的原因及人类对日全食的认识过程,观测前请同学们就自己掌握的一手材料进行交流。
[背景材料介绍] 月球在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有时会走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月球的影子落在地球的表面上,在影子里的观测者就会看到太阳被月球遮蔽的现象,叫做日食。
日食分日全食、日偏食与日环食三种。全盘和环食的过程分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等5种,偏食只有初亏、食甚与复圆3种食象。
日食是可以用肉眼进行观测的,当然,在太阳只有部分亏缺时,阳光依然会很刺眼,观测时必须考虑有效的减光对策,千万不要直接用肉眼去看太阳。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简单的办法进行观测:
第一种办法是,找一个脸盆,里面盛满水,再放入些墨汁,日食的时候从脸盆里看太阳的倒影。这是一种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第二种办法是,找块玻璃板,用煤油灯把它熏黑,日食的时候隔着这块熏黑了的玻璃板看太阳。
第三,找几张120的照相底片,把它们重叠起来,R食的时候隔着这些底片看太阳。这种方法可以根据太阳光的强弱随时增减底片张数,还可以装在自己制作的眼镜框上,使用起来很方便。第四,用望远镜观测,但不要直接通过望远镜上看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睛。用望远镜观测太阳,要事先找几张照相底片,剪成合适的形状,装在物镜的前面。要注意装牢,防止移动望远镜的时候底片滑掉。比较妥当的办法还是使用投影板。投影极安装在目镜的一端,调整目镜焦距,使投影板上出现清晰的太阳像以使观测日食的全过程。
发生日食之前,对于日食的时刻、方位以及整个日食的过程,一般都有预报。我们要根据预报作好准备,除了准备好观测用具以外,还要准备一些日食观测纸。日食观测纸上有一个大圆,圆上逆时针方向标有0°-360°。记录的时候,大圆表示太阳的圆面,0°位置表示太阳的北点。为了了解日食的全过程,要从初亏到复圆的各个阶段,每隔一定时间画一张食像图。
对于日全食,从食既到生光只有三、四分钟,有时不到一分钟,要在这段时间内描绘一、二张或者三、四张食像图。
初亏的时刻和方位是比较难测准的,在预定的时刻到来之前,就要密切注意着预报的方位。当出现初亏现象,就立即记下出现的时刻以及太阳圆面和月亮圆面相外切的切点方位。初亏以后,太阳圆面和月亮圆面相交于两点,每次观测时要记下观测时刻和两个交点的方位,并且及时把食像描绘在日食观测纸上。这项工作只要做得很仔细,就会获得一套日食全过程的食像图。
日全食的机会对于天文爱好者来说是十分难得的。因此,参加观测日全食是要注意协作,进行适当的分工。每个人要熟悉所用仪器,掌握操作方法,学会做观测记录。最好预先排练几次,使实地观测日全的短暂时间内不忙乱。能及时准确地记下日全食的种种现象。观测场地要预先选择好,保证自始至终都能看到日食。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观测月球影子
在日全食即将来临和刚要结束的短时间内,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影子由西向东迅速移动。为了观测月影,要登上比较高的地方。事先选择几个大致东西向排列的、到观测点距离不同的远方目标,如大建筑物电线杆、高树、山坡等,并测量出它们到观测点的距离(也可以事后补测)。观测的任务是定出影子从远方目标到达观测点的时间。由于影子移动速度快,计时要用种表或者数数的方法。由距离和时间,就可以计算出月影移动的速度。月影移动的速度大约每秒1公里。(2)观测倍利珠
月球表面有许多高山,所以月亮的边缘崎岖不平。在食既或生光到来的瞬间,太阳光通过月球边缘的山谷射出来,形成许多特别明亮的光线或光点,好象在太阳的周围镶嵌着一串珍珠似的,这就是著名的倍利珠。
观测倍利珠现象并没有特殊的科学价值,但这是一种很有趣而美丽的现象。当发现月面边缘有倍利球现象出现的时候,要记住它的方位、形状和珠的数量,并立即画下来。
食既瞬间,倍利珠一般出现在太阳的东边缘,生光瞬间,倍利珠一般出现在太阳的西边缘。
[作业] 模拟观测日全食,以绘图、照片和文字形势写出观测报告。
第四课时:流星的观测 教学目的:
1.了解流星现象和流星雨产生的原因; 2.学会观测流星雨。[课前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流星现象和流星雨产生的原因,观测前清同学们就自己掌握的一手材料进行交流。
[肉眼对流星进行观测] 注意事项:
观测流星不需那些大规模的工具,用肉眼就可以进行观测。当然,正规的流星观测,还是要根据其观测目的使用天文望远镜,或用照相机及其他的观测工具并用的方法,以及使用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或器具进行观测。
流星是每大都有的,世界各地的夜空部会不时有飞行的流星,而且出现在离地面100公里左右。不论处在哪个地方的您,用肉眼观测流星,只要方法正确,就会得到充分有用的资料和数据。观测流星应注意以下问题:
1.统计流星的数量
根据观测目的的不同,肉眼观测流星也应有不同的方法。观测流星应从数流星的数量开始,应使用计数器来计算1小时内出现的流星数量以及随着时间的逝去流星出现数量的变化情况。可是,我们的眼睛不可能象鱼的眼睛那样可以同时向四处观望。当一个人观测时,只能数在自己视野内的流星数。通常是以观测流星群的辐射点为中心去观看。没有流星群活动时,要选一个明亮的星或星座,向着所选的星座方向去观测。
观测流星最好能够采用小组集体协作进行观测,每个人分担天空的一部分方位去观测。这样就可以对太空的大范围内的流星进行观测了。
例如,6个人合作观测时,每个人分担60°的方位,8个人观测时,每人分担45°的方位。如果还能有一个人专门负责头顶上面的方位(天顶方位)那就更好了。还有一个人专门负责记录,这是集体观测活动的最理想观测方法。
2.目测流星的明亮度
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应把流星的亮度和近处恒星的亮度比较,并记录下来。要在观测方向的星空中寻找一个亮度测定基准星,基准星的亮度等级必须是已知的。但由于这种流星观测是瞬间的目视观测,如不能达到相当的熟练程度,就不可能得到稳定的数据。
3.注意记录流星的其他特征
流星的颜色用肉眼很难分辨出来,但对特明亮的流星可以把对它的感觉记录下来。如果观测到流星爆发的特别现象,千万不要忘记记录下来,还要判断和记录它属于哪个流星群。
[流星群的观测] 背景材料介绍:
有时,您对着天空中的某个方位看了一个多小时,可能只看到一两颗流星。如果您在1小时内看到了几十颗或更多的流星,且这些流星都好象是从同一点发出的,就叫做流星群或叫流星雨。某个特定的流星雨通常每年是在同一个时期出现。平时偶然出现的流星叫做偶发流星。重要的流星群如下:
名 称 可 见 日 期
天琴座流星雨 4月20-24日
宝瓶座η流星雨 5月2-7日
宝瓶座δ流星雨 7月22日-8月1日
英仙座流星雨 7月27日-8月16日
猎户座流星雨 10月17日-25日
金牛座流星雨 10月25日-11月25日
狮子座流星雨 11月16日-19日
双子座流星雨 12月7日-15日
观测流星群时,沿着流星运动的相反方向追寻下去,就会发现它们源于星空中某一点,把这个点叫做幅射点。各流星群有各自的幅射点。有无相同的幅射点是区别流星群与偶发流星的主要标志。
流星群的命名,通常使用辐射点所在的星座或附近某个星星的名宁。例如“狮子座流星群”就是辐射点在狮子星座附近的流星群。
所谓流星体就是指直径大约1cm以下,重量1克以下的微小天体。他们以每秒约10-70公里的速度闯入地球的大气层,因磨擦发热而发光,当我们从地球上看到它们时,那就是流星。
流星物质有些是来自构成彗星的微小天体,它们和彗星一道在相同的轨道上象河水似的流动着。每年的同一个时间,地球横穿这些彗星轨道空间时,这些残存在彗星轨道上的微粒就会和地球的大气碰撞,这就是我们能定期看见流星群的原因。我们把形成流星群的彗星称做流星群的母彗星。
1.重要的流星群 值得特别推荐的流星群有三个:微陨界座流星群,英仙星座流星群和双子星座流星群。
微陨星座流星群每年的1月4日爆发,许许多多的流星飞驰在冬天的星空中,就象庆祝新年元旦一样。这个流星群的幅射点在四分仪星座,因而又叫这个流星群为四分仪座流星群。
英仙星座流星群爆发的日子在8月12日。这一天可看到很多十分明亮的流星。其实,整个暑假正是观测流星入门的最好时间。
12月13日是双子星座流星群出现的时间,虽说这是一个比较暗的流星群,但是每年在这一天稳定地出现。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后半夜流星出现的数量较前半夜要多。2.流星的观测记录
如果您观测流星已经很熟练的话,就请您着手进行科学的流星观测记录。(1)记录流星的轨迹
首先要把流星是从星空哪个幅射点开始流,又流到哪里去,用线条画到观测用的星图上。如果能在相距50到150公里的两个地方,同时对一个流星径路进行观测,就可更准确地定出流星的辐射点。
(2)记录流星的发光时间
记录流星路径的同时,还要记录流星连续的发光时间,以及出现时刻的颜色、有无痕迹等。由于流星的发光基本上在1秒以内就消失,所以计算发光连续时间,就要进行1秒之内能够数多少个数的练习,以便根据自己的语速估计它的发光时间。另外,观测结束时,不要忘记记录天空的状态、云量和月亮的状态。
(3)欣赏火流星
有时,流星物质的直径大到10cm以上,或者更大些的小天体进入地球的大气层,他们在空气中因碰撞而燃烧,发出十分明亮的光迹,有时甚至在白天也可以见到,叫做火流星。如遇流星物质在空气没有燃烧尽而落到地面上,就形成陨石又叫陨星。
太阳系内的物质几乎都是沿着同一个方向,即自西向东的方向围绕太阳旋转。因此,火流星物质也是沿地球公转方向运动着的小天体。看见大火球是难得的机会,不要惊慌,请充分发挥您已经锻炼出来的观测技术,尽可能测定火球的明亮度、颜色、持续时间、出现时刻、观测场所、路径等等。
(4)观测流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了解些有关流星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先勘测选择好合适的场地,主要应考虑视野开阔、没有灯光干扰等因素。其次,应准备好一个手电筒,用红布包住,用于记录时照明。
[作业] 观测流星或流星雨,写出观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