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班化教学教学“活”起来

时间:2019-05-12 19:5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小班化教学教学“活”起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小班化教学教学“活”起来》。

第一篇:让小班化教学教学“活”起来

让小班化教学教学“活”起来

新窑镇戚家川小学 吴宏海

目前,一个小班化教学专题教改正在我校积极实施。实施小班化教学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成果。因此,我们的小班化教学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主要应做到三点:即课堂“活”起来,课间“动”起来,课外“松”起来。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做法。

一、小班化教学课堂要“活”起来

所谓小班化教学课堂要“活”起来,就是课堂教学要自始至终充满活力。

(一)创设快活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的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可以说,激情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心理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尊重学生的意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平等地对待学生,以人文的关怀珍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心境中快活。

其次,教师要“讨好”学生。所谓“讨好”学生,就是与学生做朋友,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操作,一起讨论,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教师不仅要作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且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与学生平等交往,倾心交流,让学生在自信中享受快活。

最后,教师要支撑学生。教师要作为学生心灵与学习的支撑者,使丧失兴趣的学生兴趣盎然,有兴趣的学生更加充满激情;使学习障碍者柳暗花明,学习成功者敢问新路。当学生出现错误的认识和偏差时,教师不能全盘否定,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错误所在;当学生紧张、压抑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使学生情绪饱满,敢想敢说,乐于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给予适时“点拨”,帮助他们克服思维障碍;当学生经过思考得到正确的结论时,教师要给予热情的赞赏,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和驾驭知识的乐趣。让每一位学生在教师智慧的支撑中,自我成功,自我快乐。

(二)设计鲜活的教学内容。

创新不是凭空的臆造,而要插上知识的翅膀才能腾飞。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小学语文课本知识早已是人类创造的现成财富,但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自己的探索而获得,仍不失为“新发现”,也是一种创新。可见,创新教育要求教师不能机械地照本宣科,而要动态的传授知识,使教学内容生动、鲜活。然而,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其精力主要放在如何摆布课本,如何把课本知识讲清,很难做到教学内容的鲜活,更谈不上根据培养创新精神的需要科学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因而,我们应该重建“教材观念”,革除“惟书唯上”的陋习。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时,做到以教材为基本素材,以现实生活为保鲜剂,以历史和科学为催化剂。

我认为,其一,课本也好,教参也好,都应是供选材的基本素材,都可以进行加工处理。教师要善于调整和重组教材,充分挖掘创新因素,补充创新内容。其二,选择和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注重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是他们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是他们感兴趣、乐意做的,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是能够使他们提出问题、产生想象的。其

三、要把语文知识和名家名篇这一宝贵的财富和与现代的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使陈旧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鲜活。

(三)讲究灵活的教学策略。

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一切方法,我们都可以叫做教学策略。策略的灵活,有赖于方法的综合。教材是个例子,教学要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关键在于灵活的、综合的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不拘一格地教,学生可以不拘一格地学,让学生感到什么都是新的,形成一种极强的求知欲望。换言之,课堂应该是开放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变的。应该努力做到:“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多想一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多看一看;“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多说一说。学生的想、看、做、说,都是在教师灵活的、综合的策略引导下展开的。可以说,教学策略的活,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只有让课堂教学充满快活的气氛、鲜活的知识、灵活的教法,把每节课都作为学生探索创新的一次历程,才能真正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充满快活,实现鲜活,展现灵活!

二、小班化教学课间要“动”起来

所谓课间“动”起来,就是指要改掉以往课间活动中的重室外、轻室内;重体育游戏、轻科技艺术;重活动本身、轻学科结合等状况,充分让孩子们在各种课间活动中享受舒展的快乐,使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成为名符其实的魅力课间。以往,我们的课间活动无非就是“伸伸臂,弯弯腰,大家来做广播操”,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一盘散沙。记得老版本的小学语文上课本曾有一篇《课间十分钟》的习作例文,文中写到:“‘丁零零,丁零零„„’下课铃声又响了,尽管它有点单调,可在我们小学生听来,它就像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老师一听到它,就下课让我们休息或做游戏。这时,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尽情游戏。哦,我们快乐的课间十分钟!课间十分钟,我和同学常常在一起做各种各样的游戏。‘老鹰捉小鸡’刺激好玩,‘摸人游戏’紧张有趣,‘悠悠球’花样新颖,‘一二三木头人’锻炼了同学们的反应能力,‘踢毽子’、‘跳橡皮筋’、‘打乒乓球’等更是锻炼了我们的体力,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 ”但文中所描写的情景现在在我们许多学校很难看到。小班化教学的课间就要提倡这种具有魅力的课间活动,真正把课间还给学生。

(一)魅力课间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1、坚持教育性、艺术性、健身性、趣味性原则。魅力课间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寓艺于乐。

2、坚持全面性原则。魅力课间活动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魅力课间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要,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坚持全体性原则。魅力课间活动的开展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从学生参与面的大小和人类多少选择好魅力课间活动的项目。形成人人参与课外文体活动,个个都有喜爱项目的魅力课间活动新局面。

4、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魅力课间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环境和氛围。

5、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魅力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要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魅力课间的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可分为班级活动、分组活动。班级活动是指全班级的集中活动。其特点是规模大、人数多、地点集中,内容便于统一安排,能够做到统一领导,督促检查,相互促进。分组活动是指以兴趣小组等为单位活动。分组活动规模小、人数少,地点可以分散,方式灵活,便于组织和区别不同情况,并能发挥文体骨干的作用。

三、小班化教学课外要“松”起来

实施小班化教学,课外活动要“松”起来,这里的“松”起来,就是要还学生一个轻松课外。毕竟仅有魅力课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间再精彩也只有十分钟啊!因此,课外活动是课间活动的必要补充和拓展延伸。学生因整天的繁重学习而精神不振,身体疲倦,这时人人心想一节课外活动(或体育)课轻松一下。所以开展好课外活动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一)课外活动的意义

首先,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社会化。课外活动由于强调学生自主参与、自愿组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才能得到了施展,学生的独立性、责任心、参与意识等也进一步发展。有人认为“交往和社交策略尤其可以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而获得”,校内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在这里,学生渐渐习得一些成人社会的行为,同时,学生还要解决一些与同伴相处的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从童年向成人转化。

其次,课外活动促使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个性化。没有个性化,所谓个性的社会化就失去了现实意义,甚至是不可能的。社会要求各种各样的人才为他服务,在这一点上,个体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一致的,课外活动恰好能够在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体在个性化方面的需要。

第三,课外活动给学习生活增添了乐趣。一般来说,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参加的,他们没有多少心理负担,有的只是探索的愉悦;另外,相对于课内学习,课外活动内容比较新颖,容易给人以新鲜刺激,使人身心得到享受;课外活动也能帮助学生学会利用闲暇,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其精神生活。

第四,课外活动在发挥学生特长发面也有重要作用。在普及层次的课外活动中,通过有计划的丰富多采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发展自己特长的领域,尤其对一些差生来说。另外,在提高层次的课外活动中,一部分学生可以脱颖而出。国内外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学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学校教育虽然给他们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专业方面的成就,往往是与他们在青少年时代的课外兴趣和活动相联系的。

(二)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说到活动内容的多样化,以往大多数教师上课外活动因思想重视不够,所以铃声一响,走到学生跟前说:“你们自由活动”,或者说“做作业去”。小班化的课外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特长进行分组。如音乐组、美术组、跳绳组、球类组、手工制作组等等,如果活动时不分组,老师让同学们做“老鹰捉小鸡”和“猫拉老鼠”或“跳绳”等内容的活动。部分学生喜欢,但部分就不喜欢。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活动中要引导、勤观察,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是非常必要的。

2.对活动内容的阶段调整。为什么要对活动内容进行阶段性的调整呢?因为几周活动内容不变,甚至一学期过去还天天是那两三个内容,怎么能使同学们不厌烦呢?这与人们吃饭相似。连吃几天一样的饭,你肯定会心想今天需换个“口味”另吃一顿吧!

3.要多设计一些新鲜的活动内容,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课外活动中,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实验,制作一个作品,完成一项劳动,研讨一个课题,取得一个科学数据等各种实践,还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努力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团结互助、爱科学、爱劳动、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品德。又如搞科技制作与实验,制作标本、模型、进行种植、养殖试验,植树、种花草等,都需要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在动手中遇到难题,便需要学生动脑反复思索,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就充分体现了把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很好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此外,学生参加各种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和公益劳动,能够发展学生的艺术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调节大脑,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愉快活泼,活跃身心,增进学生的健康。

总之,在课外活动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教育和亲身的实践,往往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篇: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应试教育的樊篱,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脱离生活实际的被动写作,感情虚假的无病呻吟,注重结果的单一评价等使作文教学陷入困境,效率低下。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目标,为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改革,走活作文教学这一盘棋,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 ㈠作文教学观念陈旧

传统的作文教学偏重阅读练习,轻视作文指导。有的教师甚至一学期没有一堂真正的作文评析指导课,不做一次作文的评批。偏重作文技能,忽视品德修养。学生说一套做一套,谎话、假话连篇,形成双重人格。偏重命题要求,忽视学生对写作的内在心理需求。有的教师命题远离学生生活,或反复作同类题型练习,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笔下无物。偏重语言表达,注重文采,忽视学生在文章中所闪现的思维的火花。㈡作文教学环境封闭

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闭门造车”,学生“依样画瓢”。二点一线的学习生活,狭小窒息的写作空间,静态封闭的教学体系,使教师忽视了自身的教学创造力,更扼杀了学生的写作创造力。㈢作文教学目标有偏差

尽人皆知,在中学阶段所要培养的是写作适应实际需要的一般文章的能力。至于文学创作能力,不是中学生作文教学的培养目标。但是,目前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偏离了这个标准,常常以新概念作文大赛为范本,刻意地拔高写作基本要求,使绝大多数学生体会不到成功的乐趣,反而陷入苦恼,厌倦的境地。

而且,在“应试教育”的阴影笼罩下,作文训练也跟着考试指挥棒转,大量类似的应考作文训练,必然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批评最中肯,呼吁最强烈,而作文教学也确实成了语文教师的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

二、整合作文教学资源,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㈠作文与生活体验相结合,提倡“生活化写作”教学理念。

曹雪芹有句名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叶圣陶形象地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他的《中学作文教学导论》中把观察生活作为学习作文重要的基本功,他用诗化的语言告诉我们,“文章不应当是硬做出来的,而应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方?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来自从生活中汲取材料的本领。”

笔者认为:对于中学生来说,好作文在“做”与“不做”之间。所谓“做”就是要遵循一定的写作规范,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所谓“不做”就是文章应当面对生活有感而发,象泉水般从心间流出,而不是无病呻吟或刻意拔高。

新课标中对说真话,对自由表达,对创新精神特别强调:“写自己想说的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念。”“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种理论导向十分鲜明。关键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做到用自己纯洁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好奇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纯真的语言去表达。那就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让学生的写作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那么,如何将这种理念转化为一种具体的教学行为?

写作目标生活化。在教师给出的话题中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如:以“感受校园生活”为大目标,再列出小目标:

1、一扇待开启的门——走近教师,2、同桌的你——走近同学,3、风景这边独好——观察学习环境,4、给我一双慧眼——观察学习活动。对目标的解释(包括子目标)充分生活化,以免在目标转变成教学行为时产生异化。保证写作指导能够顺着生活化写作的方向。

写作过程生活化。作为语文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生活丰富的人并且善于带领学生去开展活动,体验生活。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写作对象,获取更为深入的人生体验,延长写作者 的情感触须,使自己的心灵变得丰富而厚实,使写作与心灵同步成长。

写作形式生活化。鼓励学生用随笔的形式自由的写作,形式的自由其目的在于打开精神的自由之门。用随笔来张扬学生独立的个性。所谓凸现“个性”,其实并非要求学生独树一帜,与众不同,而是希望学生能够真实、客观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真情实感,体现精神的自由。

生活有多广阔,作文的天地就有多广阔。作为教师关键在于为学生搭建自由写作的平台,让他们畅所欲言的表达他们所感知的生活,尊重他们的生活体验,唤回他们的青春话语权,让他们与生活保持最亲密的接触,让作文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㈡作文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提出“为做人而写作”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中各学科教学内容中无处不存在道德教育的内容,尤其是《语文》、《科学》、《思想政治》和《社会历史》等学科。这为作文整合教学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道德教育素材。

如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九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与七年级的《思想政治》课中所安排的学习内容“孝敬与爱心”正好出现了共同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为父母做一件事”,也可以要求学生“回忆父母为我做的事”,来进行道德教育,并借此契机,布置写作任务。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孝敬教育”过程中,自然能体会到父母深情,从而做到“情动于衷,而形于外”。这样的整合资源还有很多,关键在于教师善于抓住时机,适时引导,促使学生诉诸于文。㈢作文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倡“为学习而写作”的教学理念。

在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将学科知识与语文作文教学相结合,有利于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提升思维能力。作文教学与自然学科结合,可进行相关内容的实验报告、自然科学小论文、环境保护调查等项目的训练;作文教学与艺术学科相结合,可进行艺术欣赏评论类的写作训练;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相结合,拓宽作文信息源,指导学生健康地进行网上交流,编写短信等。

不仅如此,如:语文老师与生物老师的一堂合作课“观察落叶”。语文老师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启发学生由落叶联想到季节,联想到人生;生物老师从科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叶面形状,了解落叶特征及其作用,制作树叶标本。最后以《发现与思考》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用入说明、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又如语文老师与音乐老师的一堂合作课课“我最喜爱的流行歌曲”。语文老师从歌词内涵出发,让学生体味歌词所体现的思想美和语言美;音乐老师从音律节奏出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美。最后以《我最喜爱的流行歌曲》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展开联想。

通过课程资源的整合,学生将所接受的知识,延伸到智力思维上,或者说将课堂书本思维适时地切换到学生的智力思维频道上去了。同时,体现了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充分地发展了学生的交互思维能力,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

三、改变作文评价方法,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改变教师是唯一评价主体的局面,让学生、家长也来参与学生作文的评价,注重学生自评、互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评价的方式多样化:将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集中评价和单独评价、综合评价和专题评价结合起来。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形成性评价,可采取成长记录袋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水平的不同时期的习作,记录下学生成长的轨迹,注意发现学生获得的点滴进步,从而获得前进的动力。评价纬度多元化:不只关注学生的作文成绩,还要注意学生在作文时的情感、态度,将考查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尤其要注重学生写作时的兴趣、动机、意志等。

总之,要改正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作文的唯一标准,强调评价的发展功能、诊断功能,既要让学生从评价中得知自己的不足,更要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己所取得的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作文的兴趣,增强作文的信心,在评价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第三篇:多媒体让小学美术课教学“活”起来

多媒体让小学美术课教学“活”起来

张掖市高台县西街小学李爱萍

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推行的今天,小学美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不如语文、数学那样受重视;人们评价孩子美术能力单一,认为画得好看就行了;教师上美术课只让学生临摹作品的不足。如何弥补些缺陷,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生动的形式,强大的容量,互动的特性,丰富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新天地,在这片新天地中,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一名普通的小学美术教师,能在教改和新课标实施的浪潮中,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美术教学的课堂中,与学生一起畅游,是件十分有幸的事。

关键词:

多媒体绘画欣赏课工艺课优化愉快教育情景审美鉴赏力

在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推行的今天,小学美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不如语文、数学那样受重视;人们评价孩子美术能力单一,认为画得好看就行了;教师上美术课只让学生临摹作品的不足。如何弥补些缺陷,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生动的形式,强大的容量,互动的特性,丰富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新天地,在这片新天地中,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一名普通的小学美术教师,能在教改和新课标实施的浪潮中,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美术教学的课堂中,与学生一起畅游,是件十分有幸的事。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小学美术课教学提供了更多方向与做法

1.多媒体教学拓展美术欣赏课、工艺课教学空间

美术欣赏课、工艺课作为美术课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少教师把上好欣赏课、工艺课视为畏途,即便要上好美术欣赏课,也得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学生对这样乏味的欣赏课也持不欢迎的态度。但采用电脑多媒体教学,教师鼠标一点就可欣赏经典著作,鼠标一动,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比如:《民间工艺》这一课中,制作不同地方、不同形式的工艺欣赏资料,给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使学生了解到工艺品的历史背景、蕴意技巧,并对自己的创作也有新的启发。再如:《建筑艺术的欣赏》可以用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形或内部构造,也可以做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还可以按设置路线浏览一座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陈设。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

2.多媒体教学优化绘画教学的新路子

随着电脑的普及,电脑绘画成为美术一个领域。在课堂教学上应用电脑绘画,有着一定的优势。小学阶段的儿童喜欢想象,喜欢幻想,“儿童画”是其绘画的主要形式。传统的儿童绘画要求涂色均匀,色泽浓厚,而孩子常常驾御不好手中的画笔,一会儿颜色涂出了边框线,一会儿涂进了别的颜色中,原本心中的彩色世界到了画纸上转眼成了泡影,长此以往势必会严重挫伤儿童的自信心与绘画兴趣。而画图留言本——网络绘画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它简单便捷的操作、形式的多样化及那种近乎游戏的手法无疑为儿童画创作带来了新的转机。例如:它可以分开绘制和修改的图层

功能优化了绘画手段,即使画错了也可以不影响到其他图层的画面,这样孩子们可以放心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多次尝试,描绘奇妙的内心世界,让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表现力能在不受任何约束的情况下得到极大的提高和发展。

另外,电脑绘画还可以随心所欲改变画面色调,优化绘画色彩,进行色彩练习。利用画图留言本中新颖独特的着色工具就可以轻易地根据需要随时改变前景色和背景色,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喜好和理解给图画添上或擦去各种颜色,让学生在色彩的世界里尽情遨游,无拘无束的感受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季节里或一天中不同的时间里给人的不一样的色彩感觉。如:春天百花盛开,嫩绿点点;夏天郁郁葱葱碧绿一片;秋天硕果累累,金光灿烂;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如《光和色的世界》一课,用画图留言本进行绘画教学,就比其他形式的绘图效果要丰富得多,它新颖独特的着色方法,丰富多彩的处理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为学生的自由发挥创造了空间。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小学美术课实施愉快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各种新颖生动的手段,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学生爱学、乐学氛围。而多媒体是集文字、图片、动画、影像于一身的双向媒体,它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能突破时空限制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的参与教学活动;多媒体还可以丰富小学美术课堂,增强趣味性,优化教学过程,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1.巧妙选用多媒体,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对称的美》一课,我综合运用了电影、图片、音乐等,在课上我先放映了事先准备好的电影《各种各样美丽的蝴蝶》。学生观察了美丽的蝴蝶录像,被蝴蝶那左右对称的双翅花纹、美丽的色彩深深感动了。在教学中,我当堂演示了采用套色剪纸制作蝴蝶的方法,并用图片展示了多种蝴

蝶的纹样供学生参考,加深他们对对称美的认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蝴蝶形象,又在做好的蝴蝶背后加了支撑条和拉杆,当学生们用手拉住拉杆时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就会在他们手中翩翩起舞。计算机辅助教学制作课件,可以把 声音、图像、文字、视频、动画进行非线性链接,资源丰富,可随意选择内容;教学过程可随师生意愿改变;音像、动画,引人入胜,学生兴趣高。

2.巧用多媒体演绎情景,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在教学中不仅能烘托气氛,而且还有效帮助学生去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教材中的重难点受时间、空间等因素影响难以突破时,可以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如:在教学《风来了》一课时,由于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观察力和审美能力低,对不同季节风的认识很浅显,要让学生了解不同季节风的特点,就得让学生在不同季节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观察、感受、体验。由于季节原因,学生只能感受当时季节风的特点,为此,我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制成了大量的动画情景:春风拂面,草长莺飞,千万条展开带黄色嫩叶的柳条在微风中飘动;夏天,人们手摇扇子在乘凉,小孩欢笑着嬉戏于水中,阵风吹来,树梢动了,带来一丝凉意;秋风习习,树叶变黄,随风飘落,漫天飞舞,田野里沉甸甸的麦穗随风金浪翻滚;冬天寒风凛冽,路人举步难行,雪花飞舞,光秃秃的树枝在摇摆……当这些大自然中的景色动画再现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产生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再现了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情感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滋润。

3.巧用多媒体创设意境,探求掌握新知

美术教学中有很多环节用语言并不一定能表达清楚,这时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外显为直观形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知识点。如教学《成群的蝌蚪》一课时,农村学生虽然对小蝌

蚪并不陌生,但是对它们的生活习性疏于观察,并不了解,更谈不上队形如何组织了,教学时,老师用语言是无法描述清楚生动的,但采用多媒体,画面出现蝌蚪的生长规律及日常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它们。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模式,屏幕上出现不同的蝌蚪组织方法,使很多蝌蚪“动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排列方法,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从中概括出:“S”形的排列给人感觉活泼;放射状排列给人集中的感觉;喇叭筒状,有速度和力量感。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发现,主动的去寻求新知,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玩中掌握了新知,取得了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4.巧用多媒体升华情景,提升审美鉴赏力

“作业展评,课堂小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其实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遵循计划性、针对性、趣味性原则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的作业展评区或课堂小结,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出现,使他们有展示自己才华和欣赏别人才华的的机会,让他们在完成创作后,将自己的作品放在桌子上或黑板上,予以展示,并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鉴赏评价,结合多媒体──实物投影的运用对典型问题予以指出、分析、更正,对突出的作品进行分析、点评、鼓励、表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升华情感并提升鉴赏力。

总之,运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优化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具有十分巨大的作用。教师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不断运用、探索、寻找规律,获得方法,最大效能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小学美术教学锦上添花,让小学美术教学在课程改革的百花园里独放异彩。

第四篇:巧用多媒体,让识字教学“活”起来

巧用多媒体,让识字教学“活”起来

摘要: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优势,把拼音、字音、字形、字义以及书写有机结合起来,灵活、生动、形象地展示汉字,既符合汉字识写规律,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巧用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乐于识字、学会识字。多媒体技术参与识字教学,浑然一体地呈现汉字的音形义,富有情趣地展示字的演变过程,鲜活生动地表现汉字的字族,营造字的应用情境,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关键词:识字教学;巧用;多媒体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提出的多识少写就是为学生的阅读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识字的基础打好了,才能顺利地进行阅读和写作。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识字教学在面对机遇和挑战中不断接受着信息文化的洗礼与变革。“识字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综合运用文字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的复杂过程。”我们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才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低年级识字数量多,难度大,要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教会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字,怎样巩固生字,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又学以致用。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改进识字方法,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地识字,让他们变被动的“要我识字”为主动的“我要识字”。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学生生来具有内发的成长潜能,不需要教师刻意指导。”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真正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积极地识字。借助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优势,把拼音、字音、字形、字义以及书写有机结合起来,灵活、生动、形象地展示汉字,既符合汉字识写规律,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汉字识写规律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巧用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乐于识字、学会识字。多媒体技术参与识字教学,浑然一体地呈现汉字的音形义,富有情趣地展示字的演变过程,鲜活生动地表现汉字的字族,营造字的应用情境,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低年级小学生很难将字形与表象统一,那么,如何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字,让识字教学“活”起来呢?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源动力。所谓兴趣就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事物或某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是一种精神活动,是个人化的和内在的,它集中地反映了个人的自由特征和情感特征。一个人做有兴趣的事情,常常会伴随着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种情况就会激发个人的想象力,扩大思维空间,容易出现智慧的火花和意想不到的结果,获得成功的收

获。在学习上,亦意志的努力,而受情绪的支配。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乐学”视为最高境界,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若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忽视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靠强制手段迫使学生学习,将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觉得所学的内容乏味,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就感到厌倦,继而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无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多媒体巧妙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把学生带入了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从主体的自我活动、自我实践中尝试成功的喜悦,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控制了学生兴趣的转移,集中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㈠游戏激发识字兴趣

识字是枯燥无味的,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设计各种与生字有关的游戏——“走迷宫”、“摘水果”、“一字开花”、“打气球”、“猜谜语”、“钓鱼”等游戏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如:“走迷宫”——我根据学生平时喜欢玩“走迷宫”的游戏,在教学时,把生字设计成迷宫,让学生在课堂也能走走迷宫,比赛看谁先走出迷宫。“摘水果”——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一棵果树,树上长满带有生字的水果,学生识字时,读对了,就可以将水果摘下来,反之则不能摘下水果。简单而有趣的识字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学生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课堂更加精彩。

在识字教学中,把识字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自学活动中掌握知识,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㈡直观演示激发识字兴趣。

汉字的表意性很强,每个词都表达一定的画面形象或内容。有些生字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物、动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教学软件将枯燥的汉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更利于学生牢记字形,提高识字效果。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的《识字3》这一课的“尖”“灶”“笔”“歪”“尾”“看”六个字时,我通过多媒体演示实物让学生观察,明白“尖”“灶”“笔”“歪”“尾”“看”这六个字的意思。直观演示法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印象。采用这种直观形象法识字,学生们学得既高兴,又快乐,识得快,记得牢。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3》时,我这一课所学的“舟”、“竹”、“石”、“泉”、“川”、“燕”六个字,我运用多媒体演示 “实物图——象形字——今文字”的动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字,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记牢生字,明白字义,懂得运用。这样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学生利用直观图像的演变很容易记忆字形。这种由图到字,再由字到应用的交互学习过程,符合了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创设识字情境

识字教学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要重视识字教学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识字

教学的有效性。在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乏味,如果每节课仅仅让他们机械地识字,识字教学会陷入一种高耗低效的状况。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在识字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案例:

为了让识字教学更加有效,我在教学中要顺应学生的学习情感与心理发展的需要,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带学生走进情境,让他们在一种形象生动的生活式的空间内学习。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1》时,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识字,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了迷人的春天情境,让学生轻松自如地遨游字词的王国。

在新课导入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动画春天的美景图:“春天来啦,春雨细细地下,春风轻轻地吹过,吹绿了柳树和小草,吹开了杏花、桃花、梨花,吹醒了青蛙。这时,布谷、燕子飞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这样的画面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正当学生陶醉于春天的美景之时,我抓住机会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到郊外去春游,一起去找春天,想去吗?”学生们听了都欢呼雀跃,此时,我又播放《春天在哪里》这首歌,让学生闭上眼睛边拍手边唱歌,不知不觉进入了令人陶醉的教学情境中。

我把学生引入情境后,就带着他们一起去找春天。我先带他们进入了花园,运用多媒体显示了“梨花、杏花、桃花”的图片,让他们来认一认,他们所看到的是什么花?学生们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认出了梨花、杏花、桃花:梨花白,桃花粉,杏花红。学生认出了梨花、杏花、桃花,他们是那么的自信。学生们知道了这三种花,接着,我让他们自己把这三种花的名字记下来。接下来,我带学生来到了百鸟园,学生们一下子就认出了布谷、燕子、蜜蜂。此时,我播放与布谷、燕子、蜜蜂相关的歌曲,学生们都情不自禁地拍手唱起来。这时,课堂气氛变得更轻松,他们在歌声中学会了“布谷、燕子、蜜蜂”这三个生字词。用同样的方法,我带着学生去了气象站,认识了春天、春风、春雨;来到了田野,认识了柳树、小草、嫩芽。课堂学生沉浸在快乐当中,从他们微笑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学得是那样的开心和轻松。

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合作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我运用多媒体,将图画、文字、色彩、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相映成趣,寓学于乐。

三、巧用多媒体,拓展自主识字

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的爱好的。” 识字教学没有捷径可走,仅凭课本中的文字,仅凭教师的讲解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十分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语文新课标》也指出:“要注意跨领域的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沟通课堂内外,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巧用多媒体,可以有效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拓展自主识字的途径,使学生成为识字的主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识字”。传统的识字教学课堂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对机械式的识字毫无兴趣,心不在焉。那么,巧用多媒体能解决传统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自主识字。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识字8》一课中的“包、苞、饱、炮、泡”这五个字时,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包”和“书包”图,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包”、“书包”图和“含苞欲放的荷花”图,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含苞欲放的荷花”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花苞的“苞”字在“包”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说出“草字头”,然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草字头”就飞了过来,与“包”字组成了“苞”字。以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学“饱、炮、泡”几个字。接着运用多媒体上再次出示“包、苞、饱、炮、泡”这五个字,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比较这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忆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最后,通过多媒体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会运用所学的生字。通过多媒体动画去识字,不仅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能把字的音、形、义记得更牢。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此时,我趁热打铁,出示另外一个基本字“丁”,让学生运用以同样的方法自主识字,学生识字的兴致很高,在拓展自主识字中认识了:“盯、订、钉、叮、打”这五个字,运用多媒体,轻轻松松拓展自主识字的空间,为学生带来更多语文实践的机会。这样,巧用多媒体拓展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与提高识字教学效果的双重目的。

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识字之门的金钥匙。多媒体的巧妙运用,把枯燥的识字变得有声有色,动感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吸引着学生把画面与识字联系在一起。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致,而且加深了对字的理解,既形象生动,又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果,真正让识字教学 “活”起来。参考文献:

[1]文学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6 [2]李兆君、李美凤.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 [3]周晓文、李国英.识字教学软件制作中的汉字学理念[N].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11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第五篇: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载让小班化教学教学“活”起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小班化教学教学“活”起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本剧,让文言文教学“活”起来(共5篇)

    课本剧,让文言文教学“活”起来 摘 要:在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教学奉行“字字落实,句句过关”的箴言,重“言”轻“文”;学生被“之乎者也”弄得头昏脑涨,日生厌倦之情。这样的文言文......

    让人物 “活”起来(精选五篇)

    让人物活起来之人物描写训练(作文指导课) 塔中 段海鹰 教学目标: 1.认识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2.训练学生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的能力,并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

    怎样让人物“活”起来

    怎样让人物“活”起来? ——描写方法的妙用 树木岭学校周唯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在老师和同学的启发、点拨下,明晰思路,把握材......

    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赵子惠 【摘要】多媒体是架设在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让......

    让作业批改“活”起来

    让作业批改“活”起来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数学作业的......

    如何让小学生作文“活”起来

    如何小学生作文“活”起来 梧州市藤县岭景镇罗江小学陈宏远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因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发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想......

    让语文作业“活”起来

    让语文作业“活”起来 长期以来,由于认识的封闭、狭隘和应试教育的导向,使得那些强调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作业桎梏着孩子们,压抑着孩子们的个性和创造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

    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阆中市柏垭镇高观中心校: 唐会容田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应该着眼于现实、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应拓宽学生学习的途径和运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