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初中体验磨练英语作文教学_活_起来
引领 训练 放飞
— 让初中英语作文教学“活”起来
开化二中赵文武
【内容摘要】写的能力培养是英语学科能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写作是人们运用英语文字进行记录、传播信息和表述思想的语言交流活动。《新课程标准》尤其突出“能够用英语做事”,特别是强调语言的内化,本文旨在从当前初中学生写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出发,深入探讨作文教学的策略及如何在教学中就阅读输入;阶梯训练;激活写作思维等方式渐进地培养学生用英语书面语去表达自己的思想。
【关 键 词】问题 阅读 训练写作思维
一、学生习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英语学习者受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及教学方法的制约,导致学生在英语作文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请看下面这篇学生习作:
Smokinglike nicotine.Nicotine is a kind of dangerous thing because it’you will be addicted to and can’t stop smoking specially to young people.it’s both good for yourself and your family.上面这篇习作中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1.1.内容表达平淡,缺乏思想性
学生易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尤其是山区学生由于其汲取社会信息的渠道比较狭窄;生活阅历相当浅显;教材中一些话题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与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具有思想性的话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如:Do you think it’s cool to smoke in public? If I had enough money„„Learn to smile等,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在-1-
作文时无法充分表达出一定的思想性。
1.2.词汇积累匮乏,缺乏准确性
在写作实践中,缺乏必要的词汇积累,而无法清楚适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当前新课标教材所含语言材料有限,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独立的话题,且编写方式是非螺旋式的,同步的阅读材料跟不上,导致词汇复现频率低,导致写作时无法灵活运用一些较高级的单词和短语,表达层次较低语言单纯,幼稚.另外,词汇运用也缺乏准确性,如在上面这篇学生习作中: Most of people know smoking was bad 在学生的习作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句子:his watch.No matter what I do,I can’t my grade.He is a 1.3.句型运用单一,缺乏丰富性
学生作文时多用简单句和并列句,句式结构主要是“SVO”或“SVP”结构,因此文章显得单调,句式运用没有主被动语态之分,多使用陈述语序,对时态的把握上也欠准确.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中英汉语言的不同结构特点是造成学生写作时出现病句;错句的主要原因,当然我们不能忽视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教育的功利化,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生怕学生出错,不鼓励学生运用一些经典的,复杂的句式,没有成语、谚语及修辞方面的运用。在中考评价文章时以语言错误少为首要的标准等.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的习作只会越来越”贫瘠”,也就更谈不上利用写作进行语言的内化了.1.4.行文顺序混乱,缺乏逻辑性
学生在写作时思路不清晰,写作的内在结构,中心大意的线索与段落布局不合乎逻辑.学生在作文时没有层次感;在表达自己内在思想时没有暂停、转折、强调、展开和升华。文章基本上由若干个单句合成了事,不注意联系上下文的连词、副词、介词词组和插入语等的运用,基本不具备构段的能力,即使有一定的构段能力,在构段时一些重要的过渡词汇的掌握与运用也显得极为浅薄。.1.5.书写习惯随意,缺乏规范性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清楚地书写,字母书写不规范,不能正确使用大、小写字母,英文标点符号,及正确地将单词移行等。在起始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从而影响书面表达的质量.书写是作文的基本常规,同样是构成一篇优
美文章的要素之一。
二、阅读引领---培养写作思维
英语书面表达是一个英语语言运用的过程.从语言发展的规律上来看,要准确、精密和规范地运用书面语,学生首先要进行持久大量的积累.只有“厚”积才能 “薄”发.在许多英语习作中我们会发现大量的“中国化”的英文句子.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缺乏英语的语感.一篇地道的英文习作是建立在特有的英语思维基础上自如地生成的.要形成英语思维及语感则要通过阅读来培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语言学习的名句深刻地诠释了:阅读-写作的源泉.写作是提高阅读效果的最佳途径(田德新,1993).而当前英语教材中所含的语言材料有限,很多英语课堂仍以纯粹的语法与词汇为主,学生接触到依然是一个个孤立的单词与语法,这样,对学生英语知识快速大量的积聚是相当不利的.只有大量的语料的输入,形成自己的隐性知识,在需要时才能较容易地提取,做到“厚积薄发”。
2.1.要注重输入语料的“量”
要想写好英语的书面表达首先应拥有一定的词汇量,而大量的语言材料输入是积累单词的主要途径,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和读是语言输入过程,说和写是语言输出过程,既然写出是一种输出过程,就需要足够多的语料输入,语料的输入量直接影响着写的输出质量。
2.2.要注重输入语料的“质”.在选择阅读语料时还要注意 “质”与 “量”的关系.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选择内容精湛;语言规范;结构严密;品位深刻的文章,要使学生通过对这些佳作的欣赏与阅读能从中升华思想;汲取营养;积累语言经验.久而久之,英语语感的生成便是自然的了.2.3.要注重输入语料的“析”.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对阅读材料的分析.分析所读文章的宏观结构;写作思路;同时可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经典的例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对英语写作的感性认识.三、分级训练---获得写作能力
写作课教学要有计划性、系统性,不能搞考前突击,希望学生短时间内在写作上有质的飞跃是不现实的。《标准》中关于写的能力目标的设定遵循的是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三级别的要求:三级:能参照范例或
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四级:能写便条或简单的书信.五级:能根据提示起草或修改小作文,要让写作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不能采用“跳跃式”的教学策略。要分级训练,夯实写作基础.3.1.造句训练---写作的“基础”
对目前初中生英语作文稍加分析,不难发现学生在这方面的错误非常普遍其相当严重的,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二点:一是教师认识不到位.二.缺乏科学的训练.许多教师只关注英语词汇的书写,而对词汇的运用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尤其目前正在使用的《GO FOR IT》教材词汇量大,但复现率很低,造成许多学生在写作时提取困难;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多采取例句呈现,图片示例等方式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在写作时养成用词准确的写作习惯.同时在许多学生的作文中,句法的错误也是常见的.如: Now some students think smoking is a very cool thing and start smoking.【Now some students think smoking is a very cool thing and then start smoking.】I think cigarette is a very bad thing for our healthy.【I think cigarette isvery bad for our health】When rains,I usually stay at home.【When it rains,I usually stay at home.】There are 60% of the students think they should have a good rest at weekends.【60% of the students think they should have a good rest at weekends.】除了上述错误之外,其实还有很多.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针对英汉句型的不同,多做遣词造句及句型转换的训练.3.2段落训练---写作的“核心”
许多学生的作文内容单调,主要原因在于在段落写作时没有拓展,教师在对于句子与段落之间的转换要进行运用过渡词的训练.初中英语中过渡性词语主要有如下一些:1)时间过渡:now/soon/later on… 2)目的过渡:so that/so as to/in order that… 3)结果过渡:so/therefore/as a result …4)比较过渡:in the same way/just like…
5)强调过渡:in fact/without questions…6)总结过渡:finally/at last/as we know…7)举例过渡:for example/for instance…教师通过对过渡词的训练促进段落的扩展.另外,也可以通过段落的改写;扩写;说写等方式进行训练.3.3短文训练---写作的“重点”
《GO FOR IT》教材的编排理念是以话题为核心的.每个单元都有一篇以该话题为题材的范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篇文章进行仿写训练,通过每周一次的课文
仿写,.如:根据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新目标初三Unit2)写:My past life/My childhood.根据What would you do?(新目标初三Unit4)写If I were an Olympics volunteer, ……《GO FOR IT》教材里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仿写训练,在学生具备一定的遣词造句的基本能力之后,通过对不同题材、体裁的文章进行大量的仿写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写作能力.3.4.检查润饰---写作的“提升”
在写作教学时,教师往往比较容易忽略学生修改意识的培养.修改是完善学生习作、提升写作能力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改变由老师批改的传统的评价方式,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互相纠错,最后由教师评价这样的步骤,在这样的互动评价中培养使用较丰富的句式;正确地使用复杂的句型;运用得当的句子结构的意识。在修改中形成写作的习惯,彰现自己的语言风采。老师可以从繁重的批改任务中解脱出来,从而把时间投入到创作思路的指导,对作文中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评价。
四、放飞思想---激活写作思维
学生有了大量的语料知识储备,经过一段时间的词汇与句型训练之后,但真正使学生开始独立的去创造,还需一个激活思维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大量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如:Should teenagers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Which is more popular,modern music or classical music?/Do you think it’s good for animals to live in the zoo?在课堂内安排学生自由陈述,正反辩论,提供证据,展现自己独特的观点等方式诱发集体智慧;给学生想像思考的空间,从而激活学生的创作思维与灵感,在诸多思想中获取写作素材,在口语表达中作好语言准备.让学生感觉到创作是一种冲动,一次成功展示自我的机会。
写作是短期内很难培养起来的一项语言基本技能,写作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点滴积累,功在平常,避免急功近利.唯有在词汇的准确运用、句式运用的扎实训练基础上,加大语言材料的输入,并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机会去激活写作思维,排除学生“畏难”的写作情绪,通过词汇句式训练——加大语料输入——激活写作思维——注重评价方式的教学策略系统地解决当前初中英语写作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何安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新课程教学设计》,李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3.《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年第9期,2008年第1期.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Go For It 九年级》,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
第二篇:让初中体验磨练数学课堂活跃起来
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跃起来
靖江市城南中学 侯华芬
摘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数学知识的加深,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变得沉闷起来,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就如何活跃课堂我摸索了一些做法。
关键词:活跃数学课堂
生活虽然丰富多彩、千变万化,但数学的性抽象强、逻辑性高、推理性严密,使得我们的学生望而生畏,特别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数学课堂越来越沉闷、无味。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学说”和“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打开了沉闷我心中已久的问题:如何活跃初中数学课堂,增添数学课堂的气氛,增加数学的魅力,让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学到不同的数学。我觉得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让爱融于数学
陶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我觉得首先得让“爱融于数学”。这里有两层意思,首先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爱岗,更要爱自己的职业。只有爱岗的教师才能专注自己的事业,热心从教;只有爱自己职业的人才能懂得钻研,真正爱学生。其次是爱学生。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老师只有对学生抱有深深的爱,才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亲近,使学生对你说传授的知识感兴趣。当然老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无私的、公正的,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爱,才能在师生间形成亲切、友好的双向交流,才能为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打下基础。
二、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1、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语言感染学生
我们都知道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和熏陶着学生。教师的微笑会带给学生们自信,教师的热情会燃烧学生们求知的欲望,教师的开朗会培养学生们的豁达、坚韧和刚强。教师诙谐幽默的语言能使许多教学内容或难点都被以幽默的方式加以解决。我们的教学,既需要青春活泼的风格,也需要理智的儒雅,同时也需要幽默的轻松。
记得有一天,我连续听了两堂课,第一位老师上课没有表情,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上课过程中没有一点激情,上课平平淡淡,结果整节课死气沉沉,可想而知那一课的效率。而第二课,老师面带笑容地走进教师,刚一上课同学们就各个热情高涨。随着课堂的深入,老师的容颜依旧,同学们在他的感染下,每一个环节都显得很轻松,学得也很快乐。可想而知,教师的音容笑貌对学生的感染力多大,对缓解课堂气氛有着多大的作用。
2、鼓励与激励并存
鼓励质疑问难,鼓励见解独到,鼓励与众不同,鼓励标新立异,鼓励高人一筹。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看到许多学生虽能积极思考问题,但不愿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时我们可在组与组之间建立激励机制,以积分制的形式记录每组的表现,每天、每周都作相应的统计评价。胜利组谈谈自己获胜的感觉,当他们的某些思路或计算方法被大家肯定后,他们就可从中得到极大的满足和信心。暂时失败组谈谈努力的目标和措施。这样学生在相互评价中,相互激励,互补互进。
3、注意因材施教,调动积极因素
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形成“学”的积极心态。人的感情、行为、习惯都可改变的,学生会在自己适应的环境中,并发出无限的热情和积极性。作为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和掌握知识程度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生动的形式,幽默的语言,创造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因人而异、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对活泼好动的学生重在培养注意力;对于性格内向、自卑胆怯的学生多鼓励表扬;对惰性较强,思维较慢的学生,强化自尊、自爱、自强、立志成才的教育,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和热情,以创设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
三、创设科学、有趣的的课堂教学环节
1、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始可以在人们的大脑皮层中建立一个优势的兴奋中心,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是形成良好课堂活跃的切入口。开头的教学方式有多种。有从故事、游戏开头的,以趣为始;也有从生动问题开头,以疑为始;也可以从文学语言开头,以美为始;还有讨论式、问答式等等。学生被生动的开头感染,课堂就顿时活跃起来。导入要求新颖独特,简单明了,切忌啰嗦冗长,要很快切入主题。比如一位教师在 “概率的认识”研究课。课的开头是这样的:三位同学星期日想到电影院去看电影,但老师手里只剩下两张票,那么派谁去呢?同学们决定用抓阄的方式来定。这样既点了题,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做游戏。学生通过玩游戏,在“做”中学会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体验快乐。在此基础上再来教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和积极的学习愿望。
2、课上巧用形式,活动多样。
① 坚持教学做合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陶行知先生一贯主张教师不仅教学生学,更重要的是应该教学生怎样学,就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己去学,做学习的主人。学生能自学的,放手让学生去学;学生能说的,老师不要越俎代庖。学生能自主探究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 2 中掌握学习方法,在交流中提升思维。这样,学生学得很主动,学得快乐。因此,要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活”的数学课堂教学。
②灵活选用讲法,调节学生的味口
在教学中科选用多种讲法法,一题多变法、多题一解、一题多解法等。如一题多解能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他们对中求异,异中创新。就象吃一串糖葫芦,甜中有酸,酸中有甜。如:比较26与2的大小 32638)2=,(2)2=2
3学生甲:平方法(学生乙:通分法262418=,2= 333学生丙:计算器
每种方法各有优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引起兴奋点,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视角,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潜移默化中加强了课堂的凝聚力。
③适当使用教学辅助设备
使用教学辅助设备包括利用实物教具和多媒体技术等。适当的使用教学辅助设备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的内容要用到实物,可以让学生来做一些实物教具。比如: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柱、圆锥的展开图等。学生自己做后体会更深。要多媒体演示的尽量要用,更直观。如函数图像的画法和它的增减性。但演示的时机要把握好,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而有些课没有必要用,不能只为了形式好看,而采用多媒体,而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其它方面,失去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最终目的。
3、结尾也可点燃学生的兴奋点
一堂课快要结束时,学生普遍感觉比较累.若此时在滔滔不绝,长篇大论,不但要说明的问题解决不了,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厌烦.所以一个恰到好处的结尾则犹如登山,虽然很累,但很愿意领略登到高处的那种"一览众山小"的喜悦.三言两语,切中要害.譬如我在讲«比例线段»这一节,结尾归纳为,两个概念,三个公式。在讲«不等式组解集»时,我归纳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一大一小中间找,中间没有为无解。而讲点的对称时,则简单计为,关于x对称,横同纵反,关于y对称,横反纵同,关于原点对称,横反纵反等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
4、作业形式多样化
作业形式多样化可增进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势必会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分层作业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口味;学生之间相互出题,可检测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侧重点;社会实践、调查不仅可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也加强了他们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验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情感,从而真正活跃数学课堂。
四、巧妙设计教学内容 ⑴数学内容生活化
陶先生说过:“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的教育”他认为“课堂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①让生活实例融入数学。
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胆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银行的利率,家用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源素材。如教学《两步应用题》时,结合学校运动会场景设置“三年级3个班各有6位运动员,以及有2位裁判”的场景,请学生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一步计算的问题直接口答解决,我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两步应用题从而导入新内容的教学。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②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事例。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结果,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学概念本身高度抽象概括,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设置让学生“想一想、提一提、跳一跳”便能摘得到的问题。如果你在课堂中能随时注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生活事例的话,学生才觉得有趣,自己和生活才有话说。③让数学问题回归生活,让学生从数学中走出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完《相似三角形应用》后,我们可让学生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知识去探索解决的策略。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时,才使学生拓宽了数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⑵与多学科交叉
课堂教学中,多种学习方式并存,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前面已经叙述,这里不在讲。数学知识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比如垂径定理中的计算与语文中《赵州桥》,函数中许多表达式就是物理中的公式,函数图象与化学中溶解度的图象等等都是有联系的。在教学中,适当引入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学到数学知识,而且把握住学科之间的联系点,做到融会贯通。不至于数学就是数学,和物理化学联系不起来。比如:在讲解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时候,用物理中的路程或密度,压强的公式结合来讲,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其变化关系及其规律在物理中早有介绍,不过是把它抽象为一个公式。这样学生学起来不会感到陌生,理解起来也不会感到困难。在讲解弓形有关计算的时候,可以适当讲赵州桥的知识,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当然其它科的知识引入,要做到适当,不可影响了教学内容。
五、科学调控,有效指导
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生成资源如果调控好,课堂锦上添花,精彩无限,如果不能及时适时调控,学生的个性不能得到张扬,创新的思维可能就被扼杀在萌芽状态,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比如,对优等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下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提问时,简单的问题让中下等水平学生回答,难度稍大的问题则先让中上等水平学生回答。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所设计的问题,能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科学地思维,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在不断的思考和讨论过程中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只有经过了学生的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时,要放手让学生活动,但要避免学生兴奋过度或活动过量,应当具体研究怎样放,怎样收;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保持课堂的张力。比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开始有一部分学生认为3厘米、4厘米能和7厘米的小棒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造成这种现想就是小棒的长度不够精确,有 “误差”。如何让学生相信的确不能围成三角形。教师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再投影仪上验证。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围绕教育对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适当运用教学辅助设备,遵循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就一定能使课堂活跃起来。当然,课堂气氛活跃,不能 5 是形式,应该做到活而不乱,是思维活动的活跃,是学习积极性的活跃,即学生人人开动脑筋,人人都有所收获,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这样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而教师也能从中获得课堂教学的乐趣。
裴光亚.数学教学的艺术.中学数学
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陶玉清.时代呼唤陶行知 初中数学教与学
第三篇: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应试教育的樊篱,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脱离生活实际的被动写作,感情虚假的无病呻吟,注重结果的单一评价等使作文教学陷入困境,效率低下。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目标,为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改革,走活作文教学这一盘棋,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 ㈠作文教学观念陈旧
传统的作文教学偏重阅读练习,轻视作文指导。有的教师甚至一学期没有一堂真正的作文评析指导课,不做一次作文的评批。偏重作文技能,忽视品德修养。学生说一套做一套,谎话、假话连篇,形成双重人格。偏重命题要求,忽视学生对写作的内在心理需求。有的教师命题远离学生生活,或反复作同类题型练习,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笔下无物。偏重语言表达,注重文采,忽视学生在文章中所闪现的思维的火花。㈡作文教学环境封闭
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闭门造车”,学生“依样画瓢”。二点一线的学习生活,狭小窒息的写作空间,静态封闭的教学体系,使教师忽视了自身的教学创造力,更扼杀了学生的写作创造力。㈢作文教学目标有偏差
尽人皆知,在中学阶段所要培养的是写作适应实际需要的一般文章的能力。至于文学创作能力,不是中学生作文教学的培养目标。但是,目前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偏离了这个标准,常常以新概念作文大赛为范本,刻意地拔高写作基本要求,使绝大多数学生体会不到成功的乐趣,反而陷入苦恼,厌倦的境地。
而且,在“应试教育”的阴影笼罩下,作文训练也跟着考试指挥棒转,大量类似的应考作文训练,必然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批评最中肯,呼吁最强烈,而作文教学也确实成了语文教师的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
二、整合作文教学资源,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㈠作文与生活体验相结合,提倡“生活化写作”教学理念。
曹雪芹有句名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叶圣陶形象地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他的《中学作文教学导论》中把观察生活作为学习作文重要的基本功,他用诗化的语言告诉我们,“文章不应当是硬做出来的,而应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方?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来自从生活中汲取材料的本领。”
笔者认为:对于中学生来说,好作文在“做”与“不做”之间。所谓“做”就是要遵循一定的写作规范,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所谓“不做”就是文章应当面对生活有感而发,象泉水般从心间流出,而不是无病呻吟或刻意拔高。
新课标中对说真话,对自由表达,对创新精神特别强调:“写自己想说的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念。”“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种理论导向十分鲜明。关键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做到用自己纯洁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好奇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纯真的语言去表达。那就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让学生的写作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那么,如何将这种理念转化为一种具体的教学行为?
写作目标生活化。在教师给出的话题中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如:以“感受校园生活”为大目标,再列出小目标:
1、一扇待开启的门——走近教师,2、同桌的你——走近同学,3、风景这边独好——观察学习环境,4、给我一双慧眼——观察学习活动。对目标的解释(包括子目标)充分生活化,以免在目标转变成教学行为时产生异化。保证写作指导能够顺着生活化写作的方向。
写作过程生活化。作为语文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生活丰富的人并且善于带领学生去开展活动,体验生活。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写作对象,获取更为深入的人生体验,延长写作者 的情感触须,使自己的心灵变得丰富而厚实,使写作与心灵同步成长。
写作形式生活化。鼓励学生用随笔的形式自由的写作,形式的自由其目的在于打开精神的自由之门。用随笔来张扬学生独立的个性。所谓凸现“个性”,其实并非要求学生独树一帜,与众不同,而是希望学生能够真实、客观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发真情实感,体现精神的自由。
生活有多广阔,作文的天地就有多广阔。作为教师关键在于为学生搭建自由写作的平台,让他们畅所欲言的表达他们所感知的生活,尊重他们的生活体验,唤回他们的青春话语权,让他们与生活保持最亲密的接触,让作文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㈡作文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提出“为做人而写作”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中各学科教学内容中无处不存在道德教育的内容,尤其是《语文》、《科学》、《思想政治》和《社会历史》等学科。这为作文整合教学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道德教育素材。
如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九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与七年级的《思想政治》课中所安排的学习内容“孝敬与爱心”正好出现了共同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为父母做一件事”,也可以要求学生“回忆父母为我做的事”,来进行道德教育,并借此契机,布置写作任务。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孝敬教育”过程中,自然能体会到父母深情,从而做到“情动于衷,而形于外”。这样的整合资源还有很多,关键在于教师善于抓住时机,适时引导,促使学生诉诸于文。㈢作文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倡“为学习而写作”的教学理念。
在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将学科知识与语文作文教学相结合,有利于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提升思维能力。作文教学与自然学科结合,可进行相关内容的实验报告、自然科学小论文、环境保护调查等项目的训练;作文教学与艺术学科相结合,可进行艺术欣赏评论类的写作训练;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相结合,拓宽作文信息源,指导学生健康地进行网上交流,编写短信等。
不仅如此,如:语文老师与生物老师的一堂合作课“观察落叶”。语文老师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启发学生由落叶联想到季节,联想到人生;生物老师从科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叶面形状,了解落叶特征及其作用,制作树叶标本。最后以《发现与思考》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用入说明、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又如语文老师与音乐老师的一堂合作课课“我最喜爱的流行歌曲”。语文老师从歌词内涵出发,让学生体味歌词所体现的思想美和语言美;音乐老师从音律节奏出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美。最后以《我最喜爱的流行歌曲》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展开联想。
通过课程资源的整合,学生将所接受的知识,延伸到智力思维上,或者说将课堂书本思维适时地切换到学生的智力思维频道上去了。同时,体现了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充分地发展了学生的交互思维能力,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
三、改变作文评价方法,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改变教师是唯一评价主体的局面,让学生、家长也来参与学生作文的评价,注重学生自评、互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评价的方式多样化:将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集中评价和单独评价、综合评价和专题评价结合起来。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形成性评价,可采取成长记录袋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水平的不同时期的习作,记录下学生成长的轨迹,注意发现学生获得的点滴进步,从而获得前进的动力。评价纬度多元化:不只关注学生的作文成绩,还要注意学生在作文时的情感、态度,将考查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尤其要注重学生写作时的兴趣、动机、意志等。
总之,要改正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作文的唯一标准,强调评价的发展功能、诊断功能,既要让学生从评价中得知自己的不足,更要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己所取得的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作文的兴趣,增强作文的信心,在评价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第四篇:让英语课堂教学“活”起来[范文]
让英语课堂教学“活”起来
实施目标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二十一世纪教学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从小抓起,从课堂抓起,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充满激情,思维活跃,勇于探索,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进而充分发挥其自身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但目前的课堂教学还普遍存在着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的局面。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互助,只有灌施。这种状况对小学教育,特别是对于小学英语教学为不利,因而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改变这种沉闷的局面,让英语课堂教学“活”起来。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认识谈点粗浅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活”起来。单
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最易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无声、枯燥贫乏的。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数不超过20分钟,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学方法呆板、节奏慢,学生难免会出现做小动作或小声讲话等不良习惯。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机,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游戏、唱歌、编歌谣、做动作、抢答竞赛等,使学生既专心又活泼,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就能 1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不会感到厌倦,学到的知识记忆得特别牢固,教学效果当然更加明显。
二、运用教学媒体,激“活”教材,使课堂活起来。
教材只是单纯的教材,既不能说话也不能动。而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两者难以交流。我们应该根据其特点,想方设法,利用电教器材如电视、VCD、电脑、录像等,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觉得生动形象,趣味盎然,从而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以达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的小学英语第四册Unit 4 It’s warm today.这一单元时,就将“小动物爬山”的情景利用抽拉式投影片制成“小电影”,教师配音,把枯燥的文本内容活化为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有声有色,使学生看得有味,听得清楚,理解得透彻,从而充满激情地完成了从听、读到说,乃至模仿、自编自演对话的过程。条件允许,还可将教学内容制成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将会更好。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参与意识,让学生“活”起来。
1、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中心,知识中心,课堂中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泯灭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我们必须彻底地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正确摆正教师的指导地位,从而从真正意义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以往的禁锢中开放出来,让学生自己行动起来,成 2
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人翁精神,促进其主动参与。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其参与意识,才能使课堂活起来。否则,一切便成为空话。
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英语科的教学特色是充分发挥其语言的交际功能,讲究对话的艺术,这就要求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克服羞于开口的毛病,积极开展语言交际活动。因此,我常常使用表扬和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每一课,我都注意创设大量情景并提供广泛的语言材料,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如每单元的Let’s learn, Let’s talk的教学,我让学生看图、听录音跟读到口述、表演整个故事,再自编自演对话。这样一来,本来只有几句话的内容,经过学生的处理,就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了。长期的训练,不懈的鼓励和引导,学生终于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而且不时有精彩的表演。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老师不是绝对权威,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平等的关系,这样既有助于教学,亦有助于师生双向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力求做到“三带”、“三允许”(1),与学生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创造一种心灵放松、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心灵负担,从而真正动起来。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课堂“活”起来。
高效的学习活动总是由浓厚的学习兴趣引起的,只有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巧妙地安排、设计新课的导入,如:创设情景、设置悬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最佳心理状态,然后因势利导,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到学生中去。
例如课前布置相关的活动情景,认真组织课前活动,利用课前几分钟,开展轻松的听说训练活动,听录音表演说唱等,让学生以宽松、愉快的心情迎来即将开始的英语课。
此外,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做到全身心投入,以最佳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英语第四册Unit 6 At a farm 中的单词“cat, rabbit, pig, duck, dog”时,我一边教学单词,一边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或动作,学生学得意趣盎然,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如。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使教学“活”起来,能使学生从以往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能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兴致,学生能全身心参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能力和 4
创新能力,很好地适应了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注释:
(1)“三带”指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三允许”指允许学生想、允许学生说、允许学生做。
第五篇:让小班化教学教学“活”起来
让小班化教学教学“活”起来
新窑镇戚家川小学 吴宏海
目前,一个小班化教学专题教改正在我校积极实施。实施小班化教学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成果。因此,我们的小班化教学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主要应做到三点:即课堂“活”起来,课间“动”起来,课外“松”起来。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做法。
一、小班化教学课堂要“活”起来
所谓小班化教学课堂要“活”起来,就是课堂教学要自始至终充满活力。
(一)创设快活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的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可以说,激情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心理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尊重学生的意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平等地对待学生,以人文的关怀珍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心境中快活。
其次,教师要“讨好”学生。所谓“讨好”学生,就是与学生做朋友,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操作,一起讨论,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教师不仅要作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且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与学生平等交往,倾心交流,让学生在自信中享受快活。
最后,教师要支撑学生。教师要作为学生心灵与学习的支撑者,使丧失兴趣的学生兴趣盎然,有兴趣的学生更加充满激情;使学习障碍者柳暗花明,学习成功者敢问新路。当学生出现错误的认识和偏差时,教师不能全盘否定,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错误所在;当学生紧张、压抑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使学生情绪饱满,敢想敢说,乐于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给予适时“点拨”,帮助他们克服思维障碍;当学生经过思考得到正确的结论时,教师要给予热情的赞赏,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和驾驭知识的乐趣。让每一位学生在教师智慧的支撑中,自我成功,自我快乐。
(二)设计鲜活的教学内容。
创新不是凭空的臆造,而要插上知识的翅膀才能腾飞。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小学语文课本知识早已是人类创造的现成财富,但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自己的探索而获得,仍不失为“新发现”,也是一种创新。可见,创新教育要求教师不能机械地照本宣科,而要动态的传授知识,使教学内容生动、鲜活。然而,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其精力主要放在如何摆布课本,如何把课本知识讲清,很难做到教学内容的鲜活,更谈不上根据培养创新精神的需要科学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因而,我们应该重建“教材观念”,革除“惟书唯上”的陋习。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时,做到以教材为基本素材,以现实生活为保鲜剂,以历史和科学为催化剂。
我认为,其一,课本也好,教参也好,都应是供选材的基本素材,都可以进行加工处理。教师要善于调整和重组教材,充分挖掘创新因素,补充创新内容。其二,选择和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注重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是他们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是他们感兴趣、乐意做的,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是能够使他们提出问题、产生想象的。其
三、要把语文知识和名家名篇这一宝贵的财富和与现代的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使陈旧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鲜活。
(三)讲究灵活的教学策略。
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一切方法,我们都可以叫做教学策略。策略的灵活,有赖于方法的综合。教材是个例子,教学要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关键在于灵活的、综合的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不拘一格地教,学生可以不拘一格地学,让学生感到什么都是新的,形成一种极强的求知欲望。换言之,课堂应该是开放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变的。应该努力做到:“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多想一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多看一看;“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多说一说。学生的想、看、做、说,都是在教师灵活的、综合的策略引导下展开的。可以说,教学策略的活,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只有让课堂教学充满快活的气氛、鲜活的知识、灵活的教法,把每节课都作为学生探索创新的一次历程,才能真正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充满快活,实现鲜活,展现灵活!
二、小班化教学课间要“动”起来
所谓课间“动”起来,就是指要改掉以往课间活动中的重室外、轻室内;重体育游戏、轻科技艺术;重活动本身、轻学科结合等状况,充分让孩子们在各种课间活动中享受舒展的快乐,使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成为名符其实的魅力课间。以往,我们的课间活动无非就是“伸伸臂,弯弯腰,大家来做广播操”,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一盘散沙。记得老版本的小学语文上课本曾有一篇《课间十分钟》的习作例文,文中写到:“‘丁零零,丁零零„„’下课铃声又响了,尽管它有点单调,可在我们小学生听来,它就像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老师一听到它,就下课让我们休息或做游戏。这时,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尽情游戏。哦,我们快乐的课间十分钟!课间十分钟,我和同学常常在一起做各种各样的游戏。‘老鹰捉小鸡’刺激好玩,‘摸人游戏’紧张有趣,‘悠悠球’花样新颖,‘一二三木头人’锻炼了同学们的反应能力,‘踢毽子’、‘跳橡皮筋’、‘打乒乓球’等更是锻炼了我们的体力,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 ”但文中所描写的情景现在在我们许多学校很难看到。小班化教学的课间就要提倡这种具有魅力的课间活动,真正把课间还给学生。
(一)魅力课间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1、坚持教育性、艺术性、健身性、趣味性原则。魅力课间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寓艺于乐。
2、坚持全面性原则。魅力课间活动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魅力课间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要,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坚持全体性原则。魅力课间活动的开展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从学生参与面的大小和人类多少选择好魅力课间活动的项目。形成人人参与课外文体活动,个个都有喜爱项目的魅力课间活动新局面。
4、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魅力课间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环境和氛围。
5、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魅力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要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魅力课间的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可分为班级活动、分组活动。班级活动是指全班级的集中活动。其特点是规模大、人数多、地点集中,内容便于统一安排,能够做到统一领导,督促检查,相互促进。分组活动是指以兴趣小组等为单位活动。分组活动规模小、人数少,地点可以分散,方式灵活,便于组织和区别不同情况,并能发挥文体骨干的作用。
三、小班化教学课外要“松”起来
实施小班化教学,课外活动要“松”起来,这里的“松”起来,就是要还学生一个轻松课外。毕竟仅有魅力课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间再精彩也只有十分钟啊!因此,课外活动是课间活动的必要补充和拓展延伸。学生因整天的繁重学习而精神不振,身体疲倦,这时人人心想一节课外活动(或体育)课轻松一下。所以开展好课外活动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一)课外活动的意义
首先,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社会化。课外活动由于强调学生自主参与、自愿组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才能得到了施展,学生的独立性、责任心、参与意识等也进一步发展。有人认为“交往和社交策略尤其可以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而获得”,校内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在这里,学生渐渐习得一些成人社会的行为,同时,学生还要解决一些与同伴相处的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从童年向成人转化。
其次,课外活动促使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个性化。没有个性化,所谓个性的社会化就失去了现实意义,甚至是不可能的。社会要求各种各样的人才为他服务,在这一点上,个体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一致的,课外活动恰好能够在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体在个性化方面的需要。
第三,课外活动给学习生活增添了乐趣。一般来说,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参加的,他们没有多少心理负担,有的只是探索的愉悦;另外,相对于课内学习,课外活动内容比较新颖,容易给人以新鲜刺激,使人身心得到享受;课外活动也能帮助学生学会利用闲暇,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其精神生活。
第四,课外活动在发挥学生特长发面也有重要作用。在普及层次的课外活动中,通过有计划的丰富多采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发展自己特长的领域,尤其对一些差生来说。另外,在提高层次的课外活动中,一部分学生可以脱颖而出。国内外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学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学校教育虽然给他们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专业方面的成就,往往是与他们在青少年时代的课外兴趣和活动相联系的。
(二)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说到活动内容的多样化,以往大多数教师上课外活动因思想重视不够,所以铃声一响,走到学生跟前说:“你们自由活动”,或者说“做作业去”。小班化的课外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特长进行分组。如音乐组、美术组、跳绳组、球类组、手工制作组等等,如果活动时不分组,老师让同学们做“老鹰捉小鸡”和“猫拉老鼠”或“跳绳”等内容的活动。部分学生喜欢,但部分就不喜欢。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活动中要引导、勤观察,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是非常必要的。
2.对活动内容的阶段调整。为什么要对活动内容进行阶段性的调整呢?因为几周活动内容不变,甚至一学期过去还天天是那两三个内容,怎么能使同学们不厌烦呢?这与人们吃饭相似。连吃几天一样的饭,你肯定会心想今天需换个“口味”另吃一顿吧!
3.要多设计一些新鲜的活动内容,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课外活动中,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实验,制作一个作品,完成一项劳动,研讨一个课题,取得一个科学数据等各种实践,还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努力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团结互助、爱科学、爱劳动、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品德。又如搞科技制作与实验,制作标本、模型、进行种植、养殖试验,植树、种花草等,都需要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在动手中遇到难题,便需要学生动脑反复思索,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就充分体现了把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很好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此外,学生参加各种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和公益劳动,能够发展学生的艺术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调节大脑,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愉快活泼,活跃身心,增进学生的健康。
总之,在课外活动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教育和亲身的实践,往往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