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阳节》教学设计doc
《重阳节的由来、传说、习俗》教学设计
青松小学
刘瑾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重阳节的由来传说,感受传说故事中的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2.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尊老敬长是社会文明行为的体现,教育小学生要从小尊老敬长,奉献爱心。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重阳节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重阳节的有关资料;课件;有关重阳节的视频。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我国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出示节日名称),春节是我们常说的农历新年,可以放假来庆祝。这些都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节日。人们在不同的节日中可以做不同的事情来庆祝,今天我们就重点来了解其中的一个节日——重阳节。(板书:重阳节)2.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在民间流传着关于重阳节来历的美丽传说,老师也找到一些相关资料,同学们想不想了解重阳节到底是怎样来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动人的传说。
二、重阳节的来历、传说 1.重阳节的来历
在中国,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数字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为阴。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2.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第一则:采自河南
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着几片地,安分守己的过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小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就决定前去拜访。……
(1)听完故事,你体会到桓景什么样的品质?你有什么收获?桓景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想一想,从传说故事中你了解到几种流传下来的重阳节的习俗? 第二则:流传在陕西关中一带
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
三、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纸鹞、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桓景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传说故事中流传下来的登高、饮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的习俗也流传下来,不过这些习俗还有不同的说法。(出示课件)
1.登高: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登高的目的——登高望远,思念家乡和亲人;希望自己生活顺利,步步高升;锻炼身体。
2.吃重阳糕: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做出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吃重阳糕的传说(视频)
重阳花糕的起源有一种来源甚早的说法……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
3.插茱萸辟邪的习俗。
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气味。人常插茱萸辟邪,祝福全家平安。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5.你还知道哪些地方过重阳节的风俗?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1)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2)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6.小组交流收集的重阳节的资料。
三、小组交流
分别说说自家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四、拓展延伸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现在我国把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六、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的只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海洋中的一滴水,只有多读才能获取更多,收获更大。课下,同学们把这些传说讲给家长听一听,再搜集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文章来读,我想,你会为我们的民族而赞叹,为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而自豪。
补充材料
第一则:流传在陕西关中一带
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
庄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
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
吃重阳糕的传说
重阳花糕的起源有一种来源甚早的说法。其中有一种传说则流传于陕西附近。传说明朝的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他参加八月中的乡试后,卧病长安,八月下旨放榜后,报喜的报子兼程将此喜讯送到武功,但此时康海尚未抵家。家里没人打发赏钱,报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来。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经是重阳节了。这时他才打发报子,给了他赏钱,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回程作干粮。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讨一个好兆头。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
第二篇:重阳节教学设计
《重阳节》教学设计 果里镇闫家小学
薛振华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重阳节的由来传说,感受传说故事中的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尊老敬长是社会文明行为的体现,教育小学生要从小尊老敬长,奉献爱心。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重阳节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我国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出示节日名称),春节是我们常说的农历新年,可以放假来庆祝。这些都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节日。人们在不同的节日中可以做不同的事情来庆祝,今天我们就重点来了解其中的一个节日——重阳节。(板书:重阳节)
2.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在民间流传着关于重阳节来历的美丽传说,老师也找到一些相关资料,同学们想不想了解重阳节到底是怎样来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动人的传说。
二、重阳节的来历、传说
1.重阳节的来历
在中国,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数字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为阴。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2.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第一则:采自河南
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着几片地,安分守己的过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小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就决定前去拜访。„„
(1)听完故事,你体会到桓景什么样的品质?你有什么收获?桓景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想一想,从传说故事中你了解到几种流传下来的重阳节的习俗?
第二则:流传在陕西关中一带
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
三、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纸鹞、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桓景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传说故事中流传下来的登高、饮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的习俗也流传下来,不过这些习俗还有不同的说法。(出示课件)
1.登高: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登高的目的——登高望远,思念家乡和亲人;希望自己生活顺利,步步高升;锻炼身体。
2.吃重阳糕: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做出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吃重阳糕的传说(视频)
重阳花糕的起源有一种来源甚早的说法„„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3.插茱萸辟邪的习俗。
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气味。人常插茱萸辟邪,祝福全家平安。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5.你还知道哪些地方过重阳节的风俗?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1)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2)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
6.小组交流收集的重阳节的资料。
三、小组交流
分别说说自家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四、拓展延伸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现在我国把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六、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的只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海洋中的一滴水,只有多读才能获取更多,收获更大。课下,同学们把这些传说讲给家长听一听,再搜集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文章来读,我想,你会为我们的民族而赞叹,为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而自豪。
第三篇:重阳节教学设计
《九九·重阳寄深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源、习俗。
2、感悟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让学生懂孝道,知孝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即将到来的中秋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等。那大家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节日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个历时已久的节日吧!
二、重阳节的来源和习俗(登高、赏菊、重阳糕、饮菊花酒、佩戴茱萸)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小组内交流,整合交流意见,进行全班汇报。
三、知恩,感恩
1、重阳节又称作老人节,重阳自古以来所承载和推崇的敬老活动是节日中心,然而现在却有很多啃老的现象,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社会中有哪些啃老现象(出示漫画图片)
教育家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敬爱其他的老人)
2、反思自我。出示表格图,若果孝敬父母满分10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我们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
3、爱,无需等待。播放视频,引起孝老爱亲的共鸣,唤起沉睡在心中的爱。
4、重阳寄深情。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学生在手中的孝心卡便利贴上写出自己想对父母所说的话语,贴在前面的黑板上。
四、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第四篇:《重阳节》教学设计
《重阳节》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懂得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并努力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学生。
二、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古诗中的佳节指的是什么节?(这里指重阳节)小朋友知道什么时候是重阳节吗?(农历的九月初九)
(二)、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以及习俗。
(1)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我们就知道在唐代,重阳节就非常受重视了。并且,在唐代重阳节人们有登高的习俗。(2)听故事:东汉时期,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送了命。恒景病好后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害。恒景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人。在仙鹤指引下,仙长收留了恒景,教他降妖剑术外,又送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一天,仙人对恒景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来了。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告诉他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九月初九的早晨,恒景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下子就把瘟魔刺死了。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就传了下来。
A:恒景能把这恶魔杀死靠的是什么?他怎么才练出这一身武艺呢?(废寝忘食)了解“废寝忘食”的意思,你对哪个字的意思不了解呢?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B:这恶魔能被恒景杀死,靠的是什么?(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其实插茱萸,喝菊花酒就是重阳节的风俗。
(3)重阳节还有哪些习俗呢?把带来的资料在小组中交流。(4)集体交流。(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等等,重点了解这些习俗的意义。)
(5)分分类:这些习俗如果分类,你认为可以怎么分?(吃和活动)
(三)、感受体会“重阳敬老”之情。
1.吃重阳糕,登高望远,插茱萸辟邪等习俗是以前人们的庆祝重阳节的方式。重阳节到了现代你知道它还是谁的节日吗?(人们把重阳节这天定为老人节,进行尊老活动。)
2.童谣欣赏:红叶飘,黄叶飘,蓝天高高白云绕。九月九,重阳节,我跟爷爷来登高。爷爷老,走不动,我为爷爷。爷爷累,气呼呼,我为爷爷。爷爷乐,笑哈哈,夸我。我们俩,手拉手,登上山顶四下瞧。
(1)这首童谣还没写完,你们能帮我写好吗?(2)大家写得很好,我们来读读我们编的儿歌。(3)你觉得童谣中的小朋友是个怎么样的小朋友?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呢?
3.你们能把童谣编得那么好,相信平时也一定非常尊敬老人。每个小朋友对爷爷、奶奶表达爱意的方式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为爷爷、奶奶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 出示句式:
当爷爷
时,我。当奶奶
时,我。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重阳节,同时还学到了不少语文知识。老师再此提个小小的要求,希望每个同学能尊敬每一位老年人,做个尊老的好孩子。相信你们能做到的是吗?
第五篇:重阳节教学设计
《重阳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尊老敬老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2、了解并积累有关重阳节的诗词。
3、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常识,了解中国传统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难点:了解中国传统的民风民俗,积累有关重阳节的诗词。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问: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有许多传统节日从古代延续至今。你们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学生回答)
2、师:老师这有一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的一首诗,你们看看这首诗指的是哪个节日?(教师读:九月九日以山东兄弟)(生答:重阳节)诗里哪一句能让我们看出是的是重阳节?(出示:日历)
3、师:重阳节是我们中国很重要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重阳节。(板书:重阳节)
二、新授部分
活动一:从古至今话重阳
1、问:你们知道今年的重阳节是哪天吗?(出示:放大的28日)你们找一找今年的重阳节是哪一天?
2、问:孩子们平时你们对重阳节有哪些了解?(生自由说)
同学们了解的并不多,让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资料,看看能从中学到什么?(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看得都很认真,那能不能说说你们都学到到了什么?(教师及时板书)活动
二、尊老敬老过重阳
1、问:刚才我们了解了不少关于重阳节的知识,大家都知道了,重阳节是老年人的节日,在你们家庭生活中有哪些老年人?(生答:爷爷、奶奶、姥姥、姥爷)2问:你和你的爸爸、妈妈平时是怎样关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自由说:经常打电话、周末去看望他们、节日送礼物、节日吃大餐、我给他们捶捶背、捶捶腿、和他们多聊天、一起外出旅游等等)
师小结:听了同学们所说的,让我也感受到了你们家庭生活的和睦温馨。那我们还能为老人们做什么呢?看看屏幕上的图片,看看对你们有没有启示。
3、师:同学们,我们平时不仅要在生活上关心爷爷、奶奶,应该经常地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心,多听听老人们的劝告,这样我们的爷爷、奶奶会更加高兴,你们说是吗?
在家里,你们经常和爷爷、奶奶在一起,那你们知道爷爷、奶奶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听听几位老人说了什么?(课件:小采访)有什么感受? 师小结:是呀,老人们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他们就希望我们能常回家看看,享受那份天伦之乐。
4、师过渡:同学们,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对重阳节远比现代人更重视,也更感伤,重阳节古人留下了很多诗词,下面我们就来读读有关重阳节的经典古诗。
5、出示诗歌,生有感情的朗读。三,总结全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重阳节的很多知识,增长了见识,还积累了很多有关重阳节的古诗词,老师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每一名同学都能争做一名尊老敬老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板书设计: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登高节
菊花节
老年节
尊老 敬 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