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第八册《第11课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9-05-12 19:3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第八册《第11课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第八册《第11课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第八册《第11课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第八册《第11课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感受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造型、用笔用墨用色的独特技法及人文精神。

2、能力目标:

认识中国画绘画的工具,学习写意中国画简单的笔法和墨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

二、教学难重点:

二、教学重点:认识、感受写意中国画的艺术特色,认识、学习写意中国画的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

三、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简单的中国画笔法和墨法,并可以随意画一张写意花鸟画。

三、学具准备:

毛笔、毛毡、墨汁、宣纸、中国画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组织教学。

向学生问好并自我介绍,让学生简单的了解自己,进行课前材料检查。组织学生以找不同游戏的形式欣赏国画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所欣赏的画属于什么画,画面表现手法有何不同,从中感受工笔画和写意画所带给自己的不同视觉感受。

发给学生生宣和熟宣,让学生亲自在生宣纸和熟宣纸上随手画,从中发现两者材质的不同和各自的属性,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引出课题----认识中国画。、向学生介绍中国画,引导学生从题材、笔墨色彩的运用等角度初步感受中国画的艺术特色。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是用毛[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料和墨在绢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富于传统特色。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也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

中国画的分类:

按技法分:

1、工笔画。

2、写意画。

按内容分:

1、花鸟画

2、山水画、毛笔 生宣:吸水性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主要用于写意画。熟宣:吸水性弱,主要用于工笔和白描。羊毫:质地柔软,携水量大。兼毫:软硬适中。狼毫:质地较硬,主要用于勾线,皴、擦等技法的实施。中国画的形式:

中堂、条幅、小品、镜框、卷轴、扇面、长卷、斗方等。、初步学习简单的笔墨。

1、认识国画的笔法。

简单的演示各种用笔的方法,讲解用笔产生的效果。

中锋用笔是指毛笔笔尖与纸面垂直,笔锋在墨线中间行走,用力要均匀,其效果圆浑稳重。

侧峰用笔执笔偏侧,笔锋在墨线的边缘,笔锋与纸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用力不均匀,时快、时慢、时轻、时重,其效果毛、涩,变化丰富。

逆峰用笔是指笔锋逆行,其效果干涩、稚拙。拖笔一般指笔锋的运行和笔杆的倾斜方向一致,其效果光洁、挺拔。

2、认识中国画的墨法。

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

3、认识国画的墨色。

中国画的五墨: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中国画的六彩:黑、白、干、湿、浓、淡。

4、组织学生赏析《泼墨仙人图》和《墨梅》。

5、教师演示几种笔法和墨法在绘画中的运用。、指导学生尝试运用简单的笔墨技法进行笔墨练习。

1、进行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的练习。

2、要求学生随意画一张写意中国画。、展示创作成果,师生共同评点。、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

经过这节的学习,我也学到了很多,更是注意了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重要,但是在美术课堂中,还是不能忽视教师的演示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但是不能把学生教“死”了,没有创造性。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第二篇: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认识中国画

11认识中国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感受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造型、用笔用墨用色的独特技法及人文精神。

2、能力目标:

认识中国画绘画的工具,学习写意中国画简单的笔法和墨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

二、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认识、感受写意中国画的艺术特色,认识、学习写意中国画的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简单的中国画笔法和墨法,并可以随意画一张写意花鸟画。

三、学具准备:

毛笔、毛毡、墨汁、宣纸、中国画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向学生问好并自我介绍,让学生简单的了解自己,进行课前材料检查。组织学生以找不同游戏的形式欣赏国画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所欣赏的画属于什么画,画面表现手法有何不同,从中感受工笔画和写意画所带给自己的不同视觉感受。发给学生生宣和熟宣,让学生亲自在生宣纸和熟宣纸上随手画,从中发现两者材质的不同和各自的属性,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引出课题----认识中国画。【资料链接】:

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料和墨在绢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富于传统特色。是琴棋 书画四艺之一,也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

(二)、向学生介绍中国画,引导学生从题材、笔墨色彩的运用等角度初步感受中国画的艺术特色。【中国画的分类】: 按技法分:

1、工笔画。

2、写意画(小写意画、大写意画)。按内容分:

1、花鸟画(花鸟鱼虫,飞禽走兽)

2、山水画(亭台楼阁,自然现象)

3、人物画(人物肖像,生活场景)【画材介绍】:

一得阁墨汁、宣纸(生宣、熟宣、半熟宣)、毛笔(羊毫、狼毫、)生宣:吸水性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主要用于写意画。熟宣:吸水性弱,主要用于工笔和白描。羊毫:质地柔软,携水量大。兼毫:软硬适中。

狼毫:质地较硬,主要用于勾线,皴、擦等技法的实施。【中国画的形式】:

中堂、条幅、小品、镜框、卷轴、扇面、长卷、斗方等、(三)、初步学习简单的笔墨。

1、认识国画的笔法。(中锋,侧峰,逆峰,拖笔)

简单的演示各种用笔的方法,讲解用笔产生的效果。

中锋用笔是指毛笔笔尖与纸面垂直,笔锋在墨线中间行走,用力要均匀,其效果圆浑稳重。

侧峰用笔执笔偏侧,笔锋在墨线的边缘,笔锋与纸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用力不均匀,时快、时慢、时轻、时重,其效果毛、涩,变化丰富。

逆峰用笔是指笔锋逆行(也就是说和习惯的运笔方向相反),其效果干涩、稚拙。拖笔一般指笔锋的运行和笔杆的倾斜方向一致,其效果光洁、挺拔。

2、认识中国画的墨法。

泼墨法、破墨法(浓破淡、淡破浓、墨泼色、色泼墨)积墨法

3、认识国画的墨色。(五墨六彩)

中国画的五墨: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中国画的六彩:黑、白、干、湿、浓、淡

4、组织学生赏析《泼墨仙人图》和《墨梅》。

5、教师演示几种笔法和墨法在绘画中的运用。、指导学生尝试运用简单的笔墨技法进行笔墨练习。

1、进行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的练习。

2、要求学生随意画一张写意中国画。(小组实践,老师随机指导,)、展示创作成果,师生共同评点。、教师小结

(四)(五)

(六)五、课后反思: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十一课

认识中国画 教

执教教师:董永宝

2015.4.2

第三篇:《认识中国画》教学反思

《认识中国画》教学反思

学校安排开展公开课活动,我选择了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认识中国画》这一课,至于为什么选择这节课?我认为重要的有两点(1)学生对水墨画兴趣度较高。(2)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国画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值得我们细致仔细的去给学生讲解,让他们了解甚至去热爱这门艺术,使中华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发扬。

这节公开课我从构思开始,准备了一个月的时间,学生和我从购买工具的那一天起全程参与其中,因为工具的准备比较繁琐,价格比较贵,我从开始就要求同学们必须认真(我校的孩子家庭不是牧区孩子就是农民工子弟)要对得起家长为我们提供的工具钱,六十块钱很有可能是我们班有些孩子家里一天的收入,好在学生除了有点兴奋以外,真的很认真很好学,让我倍感欣慰。我的学生虽然已经四年级了,可是中国画他们不认识,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是可悲的事情,我努力补救。我从一支毛笔、一张宣纸、一盒颜料等慢慢讲起,用故事的方式让他们认识到工具的渊源,中国画历史悠久,文房四宝每一件工具都是一种文化,在这一段时间我边教他们认识工具边准备《认识中国画》这一课的教案。

首先导入第一个环节我选择了一位央美学生创作的工笔动画视频,10093幅宋代工笔花鸟作品,临摹三年配上美丽的音乐,呈现的绝美又安逸的画面,让学生感知中国画的意境美,我的预想是这样,可是上完课后,视频效果是有,我的语言不够简练优美没有很好的诠释这部动画作品,这是我要修改注意的方向,第二个环节是两幅作品的欣赏以及对比,我选择《出水芙蓉》、朱耷的《荷花》从画家的朝代、画面内容、以及画家的生平来介绍,我认为效果不错,有启迪学生热爱我们的祖国的内涵在里面。从而引出工笔的特点:细致写实,写意的特点:简洁夸张。讲这一知识点以对比的方式总结出来。第三个环节是制作的小视频环节主要介绍(1)、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和笔法(2)、将技法笔法融入实践中放在我们的教师示范画中展示,讲解中国画的形式美,给学生呈现一幅完整的中国画作品。(3)指导学生尝试运用简单的笔墨技法进行笔墨练习。第四个环节布臵作业,回家完成一幅完整的写意中国画,下节课师生共同点评,从笔法和墨法上进行点评。第五个环节,回顾今天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边欣赏教师绘画作品,边指认那一幅是工笔或写意加深知识点的学习。

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认识和了解我们国家的传统绘画,并且参与其中,勤加练习,传承经典。以上是我这节课的所有环节,我认为是达到了课程标准,但是在细节的融合上还需努力下功夫。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继续努力。

第四篇:美术第八册教学设计

美术第八册教学设计 第1课聚聚散散 教材分析:

在上两册的教材中,都有过以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有趣的课,引导学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构图中的聚与散的关系。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

范例的制作方法。

教学反思:对于吴冠中的作品,多数孩子都不能理解,甚至认为这些画是“乱画”。为了让他们都理解其作品的内涵,我带他们浏览了吴冠中作品的网站,从时代的角度、人文的角度多方面的介绍了作品的寓意,使得孩子们终于从画面中悟出了“聚”与“散”。第二节

一、师生交流: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教学反思:在用喷洒的方法进行作业时,很容易溅在身上,一定要提前嘱咐好学生避让,喷洒时动作幅度小一些,尽量保持好卫生。

第2课小圆点的魅力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上一课的延续,一个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的感觉,通过观察和分析、比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中的奥妙。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教学思路:

本节课教学内容意在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圆点的几种基本形状:圆面、圆圈;发现圆点在纸上不同的位置,给人不同的感觉,产生基本变化:通过对教材创造性的处理,突出一个“玩”字,力求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发现小圆点的魅力,用圆点来创造美。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教学准备:

预习: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收集圆的物品,观察寻找现实生

活中出现的圆的图案。

教具: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

今天的美术课和平时有点不一样,主要有两个方面,其

一、教室里来了许多老师和我们一起来上这一堂美术课,大家用掌声表示欢迎。其

二、就是唐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小伙伴,同学们肯定会喜欢上它的,大家看,它来了-------展示课件动画图片和播放声音,出现一个小圆点,(说话:同学们,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圆点,我喜欢穿各种色彩的衣服,我的本领可大啦!能大能小,位置和大小的变化还能给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在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我的身影!大家都称我为魅力的小圆点呢!)

“同学们,听完了小圆点的自我介绍,它的自我评价还挺高,那今天,我们就让小圆点来展示一下它的魅力吧!”板书:《小圆点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在欣赏小圆点魅力之前,必须知道,怎么样才能算小圆点?谁能告诉老师,圆该怎么画呢? 学生来一个画圆,老师用圆规示范画圆的方法。当然我们在画的时候不可能这么标准,做到尽量而已!

老师加于讲解:固定圆心,半径相等长度,旋转360度就是一个标准的圆了,如果里面是实心(有色彩)就是圆点,如果里面空心的那就是圆圈了!那今天我们画的圆点就是实心的,因为比较小!所以才叫为小圆点。

(一)、大家看见今天的课题肯定会觉得有点奇怪,小圆点的魅力在哪里?怎么体现出来呢?我们马上就可以领略到啦!老师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白纸,粘上一个小黑圆点,并做从上往下移动,出现三种画面效果,让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起来体验小圆点位置变化后产生的不同心理感觉,并把自己的感觉提出来。老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加与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 1.下落感(悬空的感觉)2.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3.安定感(没有地方可以掉了)老师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

(请出2位同学上来进行摆放)并得出以下两点感觉: 4.相互吸引感 5.相互排斥感。

老师总结: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象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出示课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

(主体物---苹果,具有下落感)

(二)、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点、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呢?(张贴两张点的范图)

1.直线、曲线的感觉

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朝一个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直线,朝其它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曲线。所以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2.移动的感觉

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出示课件---火车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在生活中,小圆点无处不在,看:

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图片,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如---衣服、鞋、围棋、人民会堂灯、药丸、被子等等!)

老师加于讲解,并渗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相关知识。

(四)、小圆点不仅仅出现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而且美术作品中,也有他们可爱的身影呢!你们看!出示课件,展示画面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明白小圆点的作用和独特的画面艺术效果。

同学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老师从构图、色彩等审美角度讲解,让学生认识俄国莫斯科画家康定斯基、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老先生及其美术作品,使学生在美术欣赏和审美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最后重点介绍点彩画派的创始人法国画家修拉和其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

(五)、利用小圆点还可以摆放、拼出很多漂亮的图形呢!大大小小的圆点组合在一块,就成了一张美丽的作品了!出示课件,展示小圆点的美术作品、书本范作。

让学生结合美术作品,知道什么是抽象和具象作品。并从作品中发现小圆点有大小之分、聚散之分,有无规则之分等。出示老师的示范作品(2张)

继续讲解抽象和具象美术作品的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的方法。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圆点展示自己的魅力这么久了,现在该轮到我们一展自己的魅力了!但是小圆点还有几句话要给我们交代,它要和我们说什么呢?展示课件图片和播放声音:

老师再复述一遍,并根据不同水平定下三个评价标准(1个红点、2个红点、3个红点)。

1.每位同学用彩色小圆点进行装饰或用小圆点拼出其形状。2.要美观。3.更需要创意。

(播放轻音乐,愉悦课堂气氛)

方法不限,可以大小彩点结合使用,也可以直接点出作品,或点出作品轮廓后再填充彩点,还可以和线条互相结合在一起使用,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灵活机动。

四、作业欣赏、评价

评价小圆点的美术作品,师生共评、自评,好在哪?不好又在哪?互相提点建议!再次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水平。

五、总结、拓展

本节课主要是运用彩绘圆点的方法完成美术作品,小圆点的魅力还远远不仅仅在于此呢!还可以利用其它方法、材料,如布、色卡、圆的小物件等等,都可以展示小圆点的魅力所在,在下一课时中我们会继续学习,采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再次显示小圆点的魅力。

教学反思:小圆点无所不在,美也无所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用发现、审美的眼睛去观察、去创造,美就在我们身边!第3课黑与白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黑白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只有尝试才能了解。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学具: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教学反思:

应多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的美,创作的美。

第4课主体与背景 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

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环境(建筑)——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课件1)

2、讲授新课

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B、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如: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D、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完成整幅图。

(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3、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

5、作业展示、评价

6、学生收拾与整理

教学反思:要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第5课冰川与晚霞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美术知识:本课为色彩构成知识。1.让学生知道色彩构成的意义。2.理解色相及其推移变化 3.色相推移作业的画法要求。

美术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色相的顺序,并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

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

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现代审美意识和设计意识,以及耐心有序的工作习惯。

教学重点:做色彩明度推移学习。

教学难点:明度深浅对比的变化层次。让学生初步掌握调色的方法和技能

及掌握涂色的方法。学法指导: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种颜色逐渐加黑,会逐渐变深,逐渐加白会逐渐变浅的效果。

2、初步学会使用水粉颜色,并初步掌握调色的比例和方法,能均匀整洁的涂好颜色。

3、运用明度推移的方法画出一幅具有推移效果的图案。色彩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通常以色彩的名称来表现,比如:红、黄、兰。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当一个基本色加黑就会变深,降低这个基本色的明度,相反,加白色就会变浅,提高这个基本色的明度。纯度是指颜色纯粹的程度,当一个颜色的色素达到极限强度时,正好发挥其色彩的固有特性,这块颜色就达到了饱和程度。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用具:范画,电脑演示文稿、文字说明等 学生用具:16开图画纸,水彩颜料、毛笔、调色碟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电脑演示一组图片,提出问题:图中色彩有什么变化?欣赏图片并思考问题启发学习动机,初步认识明度和推移效果。得出结果:

色彩由深到浅,由浅到深。小结:色彩逐渐变深或变浅。听讲,记忆。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冰川与晚霞》

2、反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

3、展出示学习目标。听讲,记忆,表述目标主要内容。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按照明度推移的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知道什么是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明度。突出本课重点:

1、提问: 什么是明度? 什么是明度推移?

2、组织讨论

3、电视演示推移的过程。观看录像,课本参考,小组讨论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概念以及推移过程。

直观演示

1、提问:如何绘制《冰川与晚霞》?

2、解决学生预习中遇到的困难。

3、播放录像:明度推移的绘画过程。

思考问题:本课的作业要求,根据什么内容画?注意什么?画面怎么样?

4、绘画重点是调色的方法。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方法。提出预习当中的疑问

作业要求:按照明度推移完成作业,注意调色的方法,画面干净整洁。解决本课难点:逐渐加白色变浅,逐渐加黑色变深。启发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1、展示教师作品

2、比较学生作品 欣赏、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上练习出示作业要求

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开始绘画

利用明度推移的方法进行绘画练习艺术实践 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展示作品

1、组织学生讨论

2、归纳小结

3、欣赏电视中的作品评析作品反馈本课所学知识,肯定成绩,培养成功。第二节

一、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并思考一个问题:图中的色彩有什么变化?(放映录像)学生:色彩逐渐变浅或变深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冰川与晚霞的第二课时(明度推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粘贴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A、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B、运用色相推移画一幅推移效果的图画。

3、请看本节课将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遍:

三、听一组有节奏感的音乐,注意音乐节拍的强弱关系.(出示电视问题)什么是明度推移?书中已经做了解释,请翻开课本,我们分组讨论一下,看看哪一组讨论得最快。

教师:色彩逐渐变深,深的地方即暗,浅的地方则很明亮,这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叫做明度。(电视出示文字)

学生:一种颜色加白,逐渐变浅,一种颜色加黑,逐渐变深 教师:请看一组色彩变化的图,(电视演示“心”分解图。)色彩逐渐变深变浅的有序排列叫~

四、我们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再看第二个:如何表现在纸上呢?(出示范画)这是老师的作品,好看吗?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样画的吗?

(出示轮廓)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做了预习,着色时先涂上色相,再少量加白,按顺序上色,注意看老师的调色板。

老师只演示了“加白”,一会儿,我想请同学帮助我完成“加黑”的任务。

五、(出示学生作业)比较这两张作品哪张好?为什么? 学生:(涂色乱,排序不正确,)那么同学在绘画时应当注意那些呢?

六、请看作业要求(出示电视画面)

七、学生绘画开始 展示作业,讲评

教学反思:学生在调色技法上掌握不够。不是太干就是太稀讲课时应也要侧重讲一讲。

6、画嗅觉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闻一闻”、“说一说”、“画一画”、“评一评”这五个环节,使学生充分感受食物的各种味道,并将味道与色彩、色块等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用美术造型语言来表达各种味道。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打破原始的以说为主的模式,更多的是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嗅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激情。其次,要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能只局限在对食物味道的描绘上,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界中的各种味道。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抽象绘特征,并尝试运用色彩知识和点、线、面知识进行嗅觉的表现性绘画。

2、丰富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点、线、面等方法来表现多种嗅觉。2、学生领会不同的色彩能表现出不同的、嗅觉。教学准备:课件、绘画工具、一些气味大的食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课前老师在教室里喷上清新剂,直接刺激学生的嗅

觉,引出课题。)

师:你们刚才走进教室的时候,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吗? 生:闻到很香的味道。(教师同时板书部分课题:嗅觉)师:闻着这么香的味道,你们想到了哪些爱吃的水果呢? 生:我想到了„„(课件同时展示出各种水果图片)

二、新授: 1、品尝水果:

师: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个水果,不过放在袋子里。想请一个小朋友上来闻一闻,说出这个水果是什么?又是什么味道的? 生:闻(苹果、甜味)

(教师同时再次补充课题:嗅觉)2、讲解甜味

师:还有什么食物也是甜的?你能说一说它们的颜色吗?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甜甜的食物让我们想到了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很能引起人们的食欲。你们瞧(课件展示甜味的颜色)

生:想着这么甜的味道,看着这么漂亮的颜色,真想把这种味道画出来呢!(再次补充课题:画)

师:这种甜味到底怎么画呢?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帮帮管老师,谁愿意做第一位小勇士。生:创作

师:指导,点评(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进行修改。)师:同样的一种甜味,我们可以画出多种作品呢!(课件显示另外四张甜味作品)

师:你喜欢哪一张?有什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味道也可以用点、线、面来表现了,真是太有趣了。3、引出酸味:

师:红红的苹果是甜的,可是当苹果在没有成熟的时候就是青青的,酸酸的。

师:那酸味给你带来的色彩感觉和甜味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对酸味色彩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呢?(电脑显示酸味的色彩)4、闻一闻

师:老师今天要让同学们过把瘾,交换闻一闻自己带来的东西,看看你还闻到了什么味道?通过你的表情告诉大家,并且说一说给你带来了什么色彩感觉。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食物当中还有这么多的颜色呢!而且不同的味道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色彩感觉。(电脑演示体现其它味道的色彩)师:老师这里还有三样东西,想请你们上来闻一闻,猜猜是什么?(大蒜、洋葱、生姜)生:我闻出了„„

师:原来食物当中有这么多的味道,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加留意,还能发现更多的呢!

5、找一找

师:(教师出示一朵花,让学生闻一闻)除了生活当中有很多的闻到之外,自然界中也有很多的味道呢!让我们一起到自然界中去找一找!(电脑演示自然风光图片。如:大海、沙漠、花草、春雨、草原等)生:指名回答 7、再次引申

师:原来自然界中也有这么多的味道,正是因为自然界如此的美丽,我们的生活显得更加的幸福和快乐。你们瞧!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学习是多么的快乐呀;过生日的时候有爸爸、妈妈的祝福,亲朋好友的祝福,还有小伙伴的祝福,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呀!(电脑演示一组幸福生活的图片)

师:可是,在很多偏远的山区还有很多的孩子却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没有宽敞的教室、没有象样的桌椅,有些孩子甚至由于家境的贫穷而被迫辍学!(电脑演示一组贫困山区孩子上学的情景)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这两段片子心里肯定充满了不同的感受。说一说。

三、作业

师:老师今天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本奇特的书,你们瞧,是一本“百味书”,这本书可神气了,它能过散发出多种味道呢!你们想做一个吗?(想)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让每位同学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共同完成一本“百味书”!

生:作业(每位同学可以画多幅、多种味道的作品)

四、评讲

五、小结:

师:我们知道了食物当中、自然界中有各种味道,也知道了生活当中也有酸、甜、苦、辣等多种味道。老师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的生活就象喝着甜甜的饮料,吃着甜甜的食物一样,永远的甜甜蜜蜜,幸福快乐!

教学反思:要让学生去体会生活中的各种的味道,将抽象的味道与具象的味道联系起来,从而使课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7、卡通画

一、教学目标:

1、熟悉“画图”软件;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卡通画;

3、学习如何运用“画图”软件画卡通画;

4、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画图”软件,学会卡通画的绘画方法。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认识一个新朋友,他会领着大家一起去一些好看好玩的地方。

(二)授课:(媒体出现一卡通人物)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

小精灵,想和大家交个朋友,希望大家能喜欢我。今天我会带着大家去一个奇妙的卡通世界,我先到带你们到“卡通影院”看看吧!”

1、播放一动画片段。

师:大家看了之后,觉得怎么样/你们知道动画片是怎么形成的吗?

生:好看、有趣„„是由多个卡通画面连续播放形成的。师:对了,同学们都很聪明,大家有没有发现每一个卡通画面有什么特点吗?

生;各种形象生动有趣、可爱,声音动听,画面色彩鲜艳„„ 师:大家喜欢这样的画面吗?想不想学?那我们再跟着小精灵走一走吧!

2、出现小精灵,背景是一座漂亮的宫殿建筑,门口有“知识宫”字样。“我知道大家都非常喜欢画画,现在我们来到了知识宫,一起来学学怎样画卡通画,好吗?”

(动画打开门,出现画图板)教师简单介绍画图板中的菜单栏、工具栏和调色板。并简单演示在画图软件中画画。在演示过程中阐述卡通画的特点:卡通画就是漫画。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手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图。

3、“走出知识宫,大家一定都会画卡通画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画展吧!”(欣赏从网上下载下来的卡通图片)切换成许多画幅的界面,点击某一幅进行讲解、评析。

这些都是小朋友们的参赛和得奖作品,我们学习了计算机里的“画图”软件,熟悉运用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就可以向这些同学一样画出精彩的画面了。

4、老师发现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露一手了,我们让小精灵带我们去一个好地方,那里什么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大家想去吗?

小精灵:我发现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现在跟着我去“绘画小天地”吧!(找个漂亮的背景,配上动听的轻音乐)

三、布置作业:学生在画图板中画卡通画,题材不限。

四、展示学生作品(将学生的作品在大屏幕上进行评析)

五、小精灵与同学们告别: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相处这么长时间,我发现你们都很聪明可爱,我好喜欢你们的绘画作品,希望大家能记得我。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学生对卡通画的兴趣很浓但临摹的具多,在教学中应多启发学生的想象和创作。第8课双胞胎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对称的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2、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创作一组对称的人物或动物。

3、体验创作的乐趣。教学重点

学会表现对称的人物或动植物。教学难点

用自己适合的方法创作对称的物体。教学准备

师:范作、彩色纸、剪刀、水粉颜料、排笔等工具材料。生:彩色纸、剪刀、胶水及绘画工具。教学意图

对称是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重要法则,它的图案有一定的含义,常代表平衡、和谐,具有优美、庄重的美感。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对称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创作一幅有主题的画面,体验创作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欣赏范画,引入课题

1、师出示几幅范画:观察画面,说说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图案是对称的。)

2、引入课题:物体相同部分有规律的重复,就是对称。对称有单个形体的对称,如蝴蝶、剪刀等,也有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对称,它们就象双胞胎一样。这节所要上的主要是指两个物体间的对称。出示课题——双胞胎

让学生明确课题《双胞胎》与本课学习内容的关系。

二、引导对称的表现方法

1、观察课本范例,说说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双胞胎”的?(生说)

2、师小结课本表现对称的方法:(1)对折剪(如“游戏”)(2)对折印(如“长颈鹿”)(3)对折画(如“新疆舞”)

3、进一步引导表现对称的方法: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方法?(生说)

4、师小结其它方法的应用:铅笔拓印、复写纸„„

让学生自己发现对称的表现方法,并动脑思考,拓展其他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发展阶段

1、小组讨论:回忆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对称的情景?(双人跳水、对着镜子练体操、花样跳水、两个小朋友对面做游戏、打乒乓球、物体在水里的投影等)

2、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主题?(个生说)

本环节主要是要让学生在讨论中挖掘更多的创作主题,进一步认识对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同时也体现了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3、创作步骤:(师示范)(1)选定主题与方法

(2)设计主体造型(注意构图与色彩)(3)可适当添加背景

4、生制作,师辅导(1)构图、造型、色彩

(2)颜料水份的掌握等

提醒学生在作业中应注意的问题,即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鲜艳等,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5、作业展评:评出你喜欢的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四、拓展

1、欣赏一些名作,让学生了解对称也是艺术大师们创作作品的重要法则。

2、课后用其它方法制作对称的作品。

9、藏书票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有关藏书票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用绘画或纸板拓印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藏书票的印制过程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藏书票的知识、收集各种各样的藏书票、绘画用品、纸板、刻刀、水彩颜料、毛笔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知识、设计藏书票的草图 教学重点: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自己构图方式的设计 教学过程:

1、老师出示一张藏书票引入

这是什么?一般放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

个别提问后老师小结:藏书票是用在藏书上的一种标志,它是将图画与文字刻在木板上,并拓印成小幅的版画贴于书本封面内页之处,作为藏书的标志。藏书票源自西方,中国的藏书票是从欧洲传入的

2、学生欣赏交流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课前老师让大家查找有关藏书票的知识,收集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交流

学生小组欣赏交流自己收集的藏书票,要求从图画内容、文字、制作方法上进行观察

学生个别展示自己收集的藏书票以及自己了解的有关藏书票的知识

老师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藏书票,并提问:从这些藏书票中,你发现藏书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一般用什么方式进行制作的? 学生个别回答后,老师小结,介绍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和中国最早的藏书票,以及藏书票上拉丁文的意思

3、老师讲解示范藏书票的制作步骤

先在纸板或吹塑纸上画出自己想设计的图案,然后用小刀把镂空

部分刻掉,最后涂上颜色,再印在自己的作业纸上,最后写上拉丁文

4、学生设计初稿,老师巡视指导

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绘画的形式制作藏书票

5、讲评学生初稿设计情况,为部分作品提出修改意见,活动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一份完整的藏书票 教学重点:按要求做完自己的藏书票 教学难点:刻画稿 教学过程:

1、复习有关藏书票的知识及基本特征

2、讲解初稿设计情况

展示设计有创意的作品,针对部分作品要求学生说出修改意见

3、老师强调这节课要求

注意确定好需刻掉的部分,刻好后涂颜色时要保证画面干净、整洁,最后要写上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还要注意使用刻刀的安全

4、学生继续完成作业,老师帮助学生涂色、印制,最后强调写上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

5、展示并讲评学生作业,活动结束。第10课我和我的小伙伴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和不同姿态。

2、学习用泥或彩泥来表现人物的各种造型。

3、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关系。

2、通过泥工活动,掌握泥塑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如何在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仪器,图片资料,泥塑作品。学具:雕塑泥,彩泥,辅助工具,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导入

2、观看人物雕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了解儿童,少年和成人不同的人物比例。

3、通过观察,交流讨论,认知小学生的比例关系:1站立时约六个头长,2坐在椅子上约五个头长,席地而坐约三个头长。教学意图:从感知到认知,初步掌握人体比例规律。

二、发展阶段

1、学生尝试制作。

2、学生自评,互评。

A、通过纠错发指出作品的缺点。B、通过模特动作的对比指出不足

3、欣赏优秀泥塑作品,感受雕塑的语言,体会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

教学意图:感受雕塑的空间体积感,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感受雕塑语言。

三、深入阶段

1、分小组交流,讨论创作内容,2、分小组合作,添加场景,完成组群泥塑,用彩泥时还有注意色彩的搭配。

教学意图:综合练习。相互帮助,相互学习。陪养协调合作能力,体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

四、作业展评

1、小组自评,互评。

2、师点评优秀作品。

五、课堂小结与延伸

1、师点拨本课教学活动要点。

2、鼓励学生先创作草稿,用绘画的形式来创作一副作品。再通过泥塑来表现自己的创作,通过两种艺术形式的比较来拓宽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第2课时

一、引导阶段:

提问:你喜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什么游戏? 鼓励学生说一说,或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

二、发展阶段:

1、出示教师制作的立体的小纸人,请学生分析一下它们是怎样站住的,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讨论、研究一下还有那些方法可以使小纸人站住。试着做一下,看哪一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好。展示一下各组做的站立小纸人。总结一下使小纸人站住的方法:折、粘。

3、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表现自己和好朋友一起往的形式,最好做出来的是立体的。

鼓励同学们能大胆、自由的运用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表现新同学。

在学生制作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表现出新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思想感情。如:表现几位同学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等。同时强调一起制作时的团结协作。

三、展示、游戏:

随着“你的朋友叫什么”的音乐互相参观作品,并向自己的好朋友献上一句祝福的话。

11、那一刻的我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运动中人物连续动作的画法。

2.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创作一幅“那一刻的我”的作品。教学重、难点:

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跑步、跳远、掷铁饼等动作,或者表现连续的动作。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运动中的人物图片。课件。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引导阶段: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介绍在学校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班级里集体进行交流,拓展学生们的创作素材。教师介绍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那一刻的我”。

二、发展阶段:

课件展示运动中的人物,使画面暂停,分析运动中人物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运动中的人物图像,并讲解人物在运动时的一些主要特点。

创作前,组织学生根据“那一刻的我”的命题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布置作业:

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跑步、跳远、掷铁饼等动作,或者表现连续的动作。如:蜡笔画、白描、吹塑纸版画等。今天完成构图,下节课涂色。鼓励学生用各种形式和方法来表现。第二节

一、交流展示上节课的稿子,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比较谁的作品更能有新意的表现出“那一刻的我”。比较谁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人物的连续动作。看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是如何表现着几点的。

二、修改稿子,涂色完成。

看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中是如何运用色彩表现的。修改稿子,涂色完成

三、作业展示,评价。

小组交流中,能否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能否在作品中表现出运动中的人物。作品是否有创意。

12、愉快的春游 学习领域:绘画创作课

教材简析:本课正值春游的大好时机,绿色的春天万物复苏,春游中的美景美不胜收,令学生印象深刻,是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造的有利时机。引导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游的情景。教学目标:

1、以记忆画的形式表现春游中有意义的情景。

2、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创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1、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一个春游的场面。

2、巩固已学的取景构图知识。

教学难点:春游中有意义情景的构思与表现。教具:课件、录音机。学具:水彩笔、春游的照片。课时:2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节 活动

一、利用课件进行情景导入。请学生观察课件中的景物及人物的动态。(放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想一下,你在录象中看到了哪些地方的景色?谈创作思路。画野餐时引导学生将重点放在人物野餐的动态上,并强调在环境描绘上要突出春的特点。开阔思维还可以如何表现野餐? 活动二:《游乐园》

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谈游乐场里游乐的细节,如打秋千、坐滑梯、坐转盘等

活动三:扩展学生思路。如何在画面中体现“春”字?

小结:画中色彩以“绿”色调为主,加以适当的鲜花、小鸟、绿树作点缀,使画面呈现出春天绿色的勃勃生机。如何体现“游”字的快乐?(学生讨论发言)

小结:将人物的动态表现出来如野餐时的“吃、喝、坐、笑”可以使画面非常的生动形象;

游乐场里的“跑、跳、玩”等能很好的表现同学们在游乐场里的愉快心情,力求构图合理,主题鲜明。

活动四:组织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商量如何表现春游。第二节

活动一:讲解作画步骤

(1)构思,想一想你准备以什么为主题来表现春游,注意主题鲜明。

(2)起稿,将主题物画大,居画面的中心,尽量突出主题。(3)着色,注意表现春天的特征。活动二:小组合作作画 作业要求:

用绘画形式创作一幅春游的情景。活动三:讲评优秀作业。

表扬构图合理,色彩到位,主题突出的学生作业。我们通过春游感受祖国的秀美,生活的幸福。

我们是不是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呢?你打算怎样做呢?(学生自由回答)第13课哪些是相同的

领域:(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绘制)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尝试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来表现相同与不同的

图形。

2.体会相同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用相同与不同的图形来组织画面。

难点是让学生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表现相同与不相同的图形。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示范作品、各种图形、学生作品。学具:铅笔、记号笔、油画棒、剪刀、固体胶等工具。第一节

一、引导阶段:

今天咱们来进行一个小游戏:比眼力。

放课件,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找别扭”,每次都出现两幅非常相似的画,请你从中找出哪些是不同的。学生游戏。

刚才的游戏玩得不错,请优胜者说说自己成功的原因。(观察仔细等)

二、发展阶段:

刚才咱们找的是不同的,现在请你从一幅画中找找哪些是相同的。放课件,大家来辨一辨、认一认。

(让学生欣赏和观察作品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图案的选择可以是学生喜欢的物品或动物,但是图形要相对简单一些。在这个基础上设计一个有点不同的图案,如不同颜色,不同的图形等。)总结:生活中,谁先学会了发现,谁就拥有了智慧和美丽。说说刚才的画面里,相同的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美感。

三、创造阶段:

用老师带来的各种图形摆一摆“哪些是相同的”。

小结,再次体会相同的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美感。第二节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用摆的方法表现了“哪些是相同的”,现在请大家看看小朋友们是怎样绘画“哪些是相同的”。放课件,请学生欣赏。

二、发展阶段: 示范:

制作作品,可以先画一个图形,再反复剪出或印出几个相同的图形,把其中一个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或者将其中一个画成不同的图形,然后贴在底板上做好。

三、创作阶段: 作业要求:

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表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指导中,应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来进行创作。作品完成后,可组织学生互相来辨一辨、认一认。拓展

可利用各种废弃材料来做立体的图形。第14课千变万化的帽子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设计制作)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设计制作各种纸制帽子。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不同的彩纸制作立体的帽子。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设计各种不同造型的帽子。3.体验制作作品过程中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彩纸制作立体帽子。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搜集各种帽子的图片制成课件。学生:各种彩卡纸、制作工具。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今天和我一起来到咱们班一同上课的还有我请来的小朋友们,请看屏幕,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带着各种各样的帽子)他们是来跟我们比赛的,比比谁的手最巧,谁的设计的帽子与众不同。敢不敢接受挑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节设计帽子的课---千变万化的帽子。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才叫千变万化?你能说说千变万化指的是帽子哪些方面的变化吗?(引导学生说出装饰方法、材料、颜色的变化)

2、考考你:在1分钟内,你能把一张彩纸变成几种样子的帽子?

3、同学们,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帽子是怎样做的?帽子上哪些地方最吸引你?想一想这些帽子有什么作用?(表演、装饰美化)

4、你想怎样装饰你手里的帽子?用什么办法?(学生回答)看看老师跟你想的一样吗?(卷、折、刻、挖、穿编、粘贴)

5、分小组竞赛:

刚才学习了那么多的方法,下面我来考考你们哪个组学的最好: ⑴这些帽子上装饰的图形是用刚才教的哪些方法制作的呢? ⑵你还能想出其他装饰的方法吗?

6、图片说明做法

你知道他们的帽子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课件)

7、作品欣赏:欣赏各种学生作品

装饰帽子的方法还真不少,看来要想当个帽子设计师,不光要有灵巧的手,还需要有一个充满创意的头脑。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四个人的智慧肯定比一个强,我们四个人一组,共同设计装饰一顶帽子。比比看哪个组的同学做的帽子即美丽,又形象特殊。我今天还带来了相机,我要把你们当中做的最特别、最漂亮的帽子拍下来,给小朋友们寄去,让他们也向你们学习学习。

三、学生制作阶段

⑴多媒体播放音乐,增添课堂愉快的氛围。

⑵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完成作品。同时对色彩的搭配进行辅导。⑶让全体学生分享个别同学的独特构思和方法,教师参与学生的创作活动,对其创作活动多给予肯定。下次继续完成,并进行展示。第二节

一、继续制作:

在制作的过程中,小组长分配好角色,组员之间既分工又合作。完成后再根据该组设计的帽子角色用肢体语言或声音表演。

二、展示作品,评价作品阶段

1、给你的帽子起个名字

2、评价谁的帽子做的好、色彩搭配最漂亮。

五、课外拓展

想一想还可以使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帽子?

班级组织一次联欢会,请学生们戴上自己做的各种帽子,进行联欢、表演。

第15课漂来漂去的小岛(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利用白色泡沫板制作小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制作能力。教学目标

1.学习用白色泡沫板材料制作作品,体验白色泡沫板材料的特性。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准备一些泡沫板等材料。电脑、动画片。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放动画片《鲁宾逊漂流记》。你想要一座漂来漂去的小岛吗?怎样才能让小岛漂来漂去?

二、引导阶段:

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对小岛的印象。

看课件,分析岛屿的特点,以及岛屿上的动植物的情况。鼓励学生大胆的联想漂来漂去的小岛上都会发生什么事情。

三、创作阶段:

讨论:我们用什么材料,怎样表现漂来漂去的小岛比较好? 从自己组带来的材料中找出最适合做漂来漂去的小岛的,并说明原因。作业要求:

用白色泡沫板做小岛,然后在纸上画人物、建筑物等,剪下粘贴在小岛上。

可以由学生单人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教师应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形状、风格的小岛。材料也可以多样化,以利于激发学生创作愿望。第二节

一、对比哪一组的半成品的质量更好,装饰更加美观。1.看外观。2.看构造。3.看装饰。

二、互相学习后,继续改进,完成作业。做完的作业,可放在水里漂浮进行展示、评比。第16课迷宫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设计制作)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利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制作一立体的迷宫。2.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课前准备:

课前应要求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的硬纸盒。教学过程:

一、玩迷宫:

每组发一个老师制作的迷宫,进行“看谁先把玻璃珠滚出来”的游戏竞赛。

提问:刚才玩的迷宫和平时玩的一样吗? 你像不想利用废旧物品自己做一个迷宫?

二、设计迷宫:

分析教材上的几个图例,引导学生分析这分别是对峙和进行了怎样的改造和装饰才做成的。示范如何将一个纸盒进行改造。

基本的做法是:用硬纸片剪制成各种长短不一的长条,采用粘贴的方法,制作成一个纸立体迷宫。

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创造出样式新颖的迷宫。

三、制作迷宫:

作业形式,可以由学生单人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作一立体迷宫。

四、展示评价:

教学评价:是否会利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作品能否体现独特的想像力与创造力。第17课电脑美术

(设计·应用)(电脑绘画)

本课的要点是在电脑上,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绘制有趣的装饰画。

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学习要求

用笔刷工具进行电脑绘画练习。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有序进入电脑教室,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使用的电脑,并开机。老师检查每台电脑的开机情况,遇到电脑故障及时调整学生座位。

二、引导阶段

1、复习、启发

师:上学期,我们在电脑美术课上学习过运用“画图”程序进行电脑绘画,同学们学会了许多电脑绘画工具的用法,画出了非常漂亮的画。许多同学还在课后自学了许多绘画技巧和绘画工具的用法,现在,老师想问大家两个问题:

A、你还记得哪些绘画工具?学会了哪些绘画技巧?(绘画工具:画笔、颜料桶、橡皮擦、喷枪、放大镜等,绘画技巧:复制粘贴、反色、裁剪、移动图形等)

B、你最喜欢用什么绘画工具?为什么?能不能用你喜欢的工具或绘画技巧在电脑上操作演示给大家看?

(请3-5位学生到教师机上操作演示,同时通过网络广播演示给全体学生看。)

2、老师归纳: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演示很好,掌声给予鼓励!电脑绘画的工具和操作方法很多,只有多练习、多动脑才会掌握更多的电脑绘画方法和技巧,才能画出更多更好的的电脑美术作品。”

3、欣赏图案,复习“复制、粘贴”。

课件出示上面图案:“这张画你喜欢吗?你知不知道怎么画出来的?谁到教师主机上演示给大家看?”

主机上打开“画图”程序,画面左上角显示单个小猫图案。请1-2位学生到主机上作演示复制粘贴的方法。

操作方法:选定工具选择小猫——(编辑菜单)复制——(编辑菜单)粘贴——拖动小猫到合适位置——完成

师:“刚才两位同学复制出了小猫,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复制出很多很多。请看老师制作的两张作品。”

4、课件展示两张(2开图画纸大小)打印出来的四方连续纹样: 师:这两张图案就是运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制作的,漂亮吗?你觉得这两张漂亮的图案纸像什么?

学生发言:象包装纸、象桌布、象花布、象地毯、象窗帘„„

二、发展阶段

1、认识“四方连续纹样”

(1)老师把两张作品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张作品上的图案,图案有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是否发现它的规律?

学生观察回答,老师归纳纹样排列特点:西瓜图案上下、左右翻转重复排列,小猫左右、上下整齐排列。

电脑屏幕显示:上下左右不断重复的图案叫“四方连续纹样”。

2、观察对比:这四张图有什么不一样?(方向不一样,上下左右翻转)

(2)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一张图的方向?

问:“哪位同学能把这张图上下、左右翻转过来?”

请2-3位学生到主机上尝试翻转小猫图像。对学生的操作给予表扬。

方法:用选定工具框选图案——在图像菜单中选择“翻转/旋转”——水平翻转(或垂直翻转)——完成

3、欣赏课本范图

让学生翻开课本,欣赏四方连续纹样作品。

三、实践阶段

1、师示范绘制四方连续:

老师以清晰的演示讲解示范四方连续纹样的绘制过程: A、用矩形、画笔、颜料桶等工具画一幅简洁的图案。

B、选中图案,在“编辑”菜单中分别选择“复制”“粘贴”,在“图像”菜单中点击“翻转/旋转”或“拉伸/扭曲”。C、移动图案,排列成有规律的四方连续纹样。

现在,同学们已经知道四方连续的绘画方法了,动手试试吧?

2、学生实践

A、作业:运用所学方法,画一块花布。B、学生绘画,老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认真作画,大胆创意图形。老师在巡视中注意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C、学生保存作品。(个别学生不会保存的可让学生相互帮助或老师帮忙)

三、作品展评

1、选择10-15张学生作品(包括2-3张不理想的作业),通过网络展示。

引导学生评价交流:图形是否有创意?排列是否有规律?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方法运用得好不好?

2、思考:我们设计的大花布可以制作成什么呢?(衣服、桌布、裙子、地毯„„)

四、时装制作和表演

师:“我们设计的四方连续纹样可以制作成很多东西!老师现在就把这两张花布(西瓜和小猫图案)制作成两件衣服好不好?”

1、老师现场快速制作“马夹”和“裙子”(激发学生兴趣,直观引导学生学会设计与应用)

师:这是两件是什么衣服?哪位同学想穿穿这件新衣服?(让学生轮流试穿)“穿上这件衣服感觉怎样?在电视上有没看过时装表演?能不能学走模特步把你这件“马夹”展示给大家看?

2、学生时装秀表演:

A、让6-8位学生轮流穿上“马夹”和“裙子”,随着节奏明快的音乐绕教室走一圈!

B、分组比赛:男同学穿“马夹”、女同学穿“裙子”比比谁走得最精彩!”评出优胜者,掌声给予鼓励。

五、收拾与整理

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关机,摆放好鼠标、键盘、凳子。教学评价:

能否积极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能否掌握笔刷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否改变笔刷工具的线条粗细、色块形状等设置,结合学过的其他方法,创作有趣的造型和场景,并进行画面的艺术处理。第18课会游的玩具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设计制作)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实际上就是“会动的玩具”系列,通过设计与应用的课程培养学生善于综合运用各种学过的知识的能力。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废弃材料,设计制作简易的玩具。2.运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3.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一种游动的原理设计并制作会游的玩具。

难点:巧用游动的原理设计会游的玩具,并进行造型美的修饰 教学准备:

师:“会游的玩具”的范作、游动原理的课件或范图 生:包装纸盒、三合板、旧TK板、彩色纸、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观察会游物体的原理并进行交流 导入阶段

一、初步感知游动物体的原理及其工艺。

课前让学生了解游动物体的原理,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的交流和讨论。

1、组长汇报:该组讨论探究游动物体的原理的制作报告。

2、师对学生汇报的结果进行小结。

3、欣赏图片:多方位感知会游的玩具的造型特点。

二、利用游动的原理制作会游的玩具。

1、让学生说说游动的物体游动的原理及其造型特点。

2、师出示范例—会游的玩具

3、师小结会游的玩具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a、制作玩具的模型 b、安装游动的设备

c、进行造型的修饰,注意颜色的搭配。

4、生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游动的原理来制作玩具。

5、让学生利用游动的原理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出玩具。

三、提升对会游的玩具装饰性的认知。A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B将作品进行再装饰(小组内互提意见进行修改)。C学生展示、评议作品。D教师小结,及时指出问题。E拓展:“游一游”比赛游戏 第19课光的魅力(综合·探索)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了解光对美术作品的影响。

光有自然光,如太阳光等;也有人造光,如烛光、灯光等。在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光,其实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品也要依靠光,只有在光的映衬下,艺术作品才会显得更加生动迷人。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指导学生采用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作品,并利用光的照射,进行展示。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产生对光的兴趣和对科学的追求。教学重、难点:

欣赏、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用纸或其他材料制作作品。

用不同颜色的人造光照射作品,进行展示。教学准备:

请学生事先准备了各种卡通形象的玩偶、图片等。各种灯光设备。教学过程:

一、感受光的魅力:

请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卡通形象的玩偶拿出来。

让一个学生用一些卡通形象编讲故事,几个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摆放玩偶、图片,或者简单构出画面,另一些学生用光源对已构好的画面或场景进行照射。

引导学生进入到了学习状态,认真地听故事,然后对构图不够合理的大胆提出建议。

教师引导:象不像舞台上表演卡通片?比单纯的画面效果好多了是吧?

请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把光用蓝色的皱纸包住变成蓝色的光,更符合故事情节的气氛。”“光从卡通形象的下面往上照,才能有恐怖的效果。”

在热烈的讨论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光的魅力,兴趣被调动起来。

二、了解光的魅力:

教师再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学生在美的体验中进一步分析总结光影与美术的关系。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了解不同光照射下,美术作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白天太阳光下的建筑,晚上在灯光照射下的建筑;雕塑作品在不同光线下的不同效果。甚至也可以利用画室里的石膏像,在不同光线照射下的不同效果,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光的密切关系。除此之外,还可以列举电影、幻灯、投影片、皮影等艺术,来说明艺术与光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激发学生对光的兴趣。

三、探究光的魅力:

在制作作品前,先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总结出:表面光滑的物体与粗糙的物体,不同材质的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四、布置下一次需要的材料。

布置学生寻找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作品,下次利用光的照射,进行展示。第二节

一、启发思路:

教师归纳总结光影与生活、光影与美术的关系,分析几个相关作品的设计思路并演示一些具体的制作方法。

学生分头设计方案,与组内同学讨论改进方案,并按方案完成作品。

二、展示光的魅力:

作品完成后,可举办一小型的展览,展示学生各自的作品,互相评价、欣赏。提醒同学在展示作品时,要注意用电与用火的安全。教学评价

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能否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作品是否有创意。

第20课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欣赏·评述)教材分析:

本课是欣赏课,主要是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此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的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指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制成课件。谈谈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感受。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欣赏

教师把搜集到的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VCD等各种图像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与此同时,增强学生对我们祖国珍贵文物的重视与爱护之心。

二、理解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看、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以及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方法。1.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说一说:什么是墓俑?人们为什么要造它?你知道的墓俑有哪些?

2.看书上有关秦兵马俑的文字介绍。

引导学生观看、讨论秦始皇兵马俑的图文资料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功绩,以及了解这些兵马俑在秦始皇陵墓周围所起到的作用。第二节

本节课在网络教室上,鼓励学生正确上网自学习。

一、上网学习:

利用电脑进入人民画报网网址:www.xiexiebang.com点击“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再选择“秦始皇兵马俑”,电脑上就会出现秦兵马俑的多幅图片,当鼠标指向某一幅图时,就会出现

此图有关的文字介绍。引导学生在网络的帮助下进行欣赏。

二、了解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每一组同学向大家展示、介绍一幅自己搜到的秦兵马俑的图片或文字,总结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进而引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教师鼓励学生课后对中国古代俑的历史作用,以及主要发展过程作一了解。也可以鼓励学生了解有关“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知识,了解中国目前已经有多少处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教学评价

能否积极地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否主动地收集有关图片资料或文字资料。能否了解欣赏雕塑艺术与绘画艺术之间的不同之处。四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

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

术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第一周聚聚散散

第二周小圆点的魅力黑与白 第三周主体与背景 第四周冰川与晚霞 第五周画嗅觉 第六周卡通画 第七周双胞胎 第八周藏书票 第九周我和我的小伙伴 第十周那一刻的我 第十一周愉快的春游 第十二周哪些是相同的 第十三周千变万化的帽子 第十四周飘来飘去的小岛 第十五周迷宫电脑美术 第十六周会游的玩具 第十七周光的魅力

第十八周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冰川与晚霞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色彩知识系统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已学会原色和间色及调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做尝试性的色彩游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色彩的渐变,让学生体验色彩的渐变可产生的纵深感及节奏美。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的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渐变练习涂色。2.掌握色彩渐变的调色方法。

3.体验色彩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产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色彩渐变的知识。2.掌握色彩渐变的调色方法。

四、教学准备:

师:范画、毛笔、水粉颜料以及制作的小蜻蜓奖品等。生:课本、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请看这两个画面,你知道这是什么景色吗?

生:冰川与晚霞。

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第5课冰川与晚霞。(板书)师:你们觉得这些画面美吗?美在什么地方?聪明的同学,你能找到这几幅画的共同点吗? 生:由一种颜色慢慢地变化。

师:是啊,这就是色彩的渐变。(板书)2.观察,练习,学习新知识:

师:同学们看,在绚烂的晚霞映衬下,老师手中的蜻蜓也变得漂亮了,请你们仔细观察蜻蜓的翅膀,猜猜老师是用哪几种颜色画出来的?你能在你的水彩笔中找到这些颜色并且排列起来吗?谁愿意上来画画?(拿小纸片)

师:现在请你们用其他颜色试着排列起来画画,看看能不能同样产生渐变的效果,谁先画出来老师就把小蜻蜓送给他!学生试画。

师:画出来了吗?给大家看看!将你画的效果展示给大家!师:同学们,看来除了红、橙、黄按序排列,能产生色彩的渐变以外,蓝。绿。紫等颜色的排列,同样能产生色彩的渐变。(板书画)

师:同学们很聪明,老师现在给你们出难题了,只给你一支油画棒,或者只给你一支彩色铅笔,你能不能画出渐变的效果呢?有没有信心挑战它?试试看吧!学生尝试。

师:请你讲讲你刚才是怎么画出来的?(板书画)

师:今天上课同学们都准备了什么工具?同学们喜欢用颜料作画吗?

老师现在要考考同学们,看大家是否忘记了色彩的调制方法。请从颜料盒中任意拿出一种颜色(除黑白灰),挤一些在调色盘里,然后把白色颜料拿在手里,多次与这种颜色调,每次加一点白色,用毛笔调匀,再依次练习,仔细看色彩有什么变化。

同桌两人一起调色练习,仔细观察色彩的变化与平时调出的色彩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

师:这种色彩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色彩的明度渐变。(板书)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幅画,这幅画中的渐变是如何画出来的呢?还是加白色吗?想想,讨论讨论。学生讨论。师:有结果了吗? 生回答。

师总结:也就是说当一种颜色逐渐加入另一种颜色也会产生渐变。这种色彩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色彩的纯度渐变。(板书)3.欣赏课本和范画,巩固新知。

师:这节课我们想到了很多种方法画出了色彩的渐变,你能说说有哪些方法吗? 学生回答。

师:让我们打开课本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学生朗读知识窗。

师:再来看这幅画,你能说说是用哪种方法画成的吗?

学生回答

师:这些知识我们同学都明白了,关键要看看你们会不会运用,请同学们试着用其中一种方法给这幅画涂上渐变的色彩,看谁画的效果最好,我将给他颁一个最佳效果奖,奖品就是老师的这幅画,好吗?

哦,快要下课了,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下一节课再来评选吧!4.收拾与整理。珍爱国宝

──秦始皇陵兵马俑(第2课时)[教学意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人教版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属“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本课教学内容主要针对秦兵马俑悠久的历史文化,卓越的艺术成就,特别是气势磅礴的大型陶塑艺术作品进行铺展,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以唤起学生珍爱国宝的爱国之心。由于本课内容所折射的文化层面既多又广,因此,我把课设计成三课时。第一课时,向学生介绍绘画艺术与雕塑艺术的区别、雕塑的艺术形式与材料,以及了解中外雕塑的主要艺术成就,使学生对雕塑产生表象认识。第二课时,着重介绍秦俑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手法,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写实的艺术特征──形象生动、神态逼真,让学生对古代艺术大师高超的雕刻技术产生强烈的震撼。第三课时,进一步介绍俑的发展历史、泥塑的发展历史,以及陶器艺术的发展历史,使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秦文化艺术的历史渊源,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根据《课标》要求和欣赏课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这一程序由浅入深地分析作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主动探索的机会。[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提高美术鉴赏能力。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 1.过对秦始皇兵马俑的了解,初步感受雕塑艺术的魅力。2.会搜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并能了解它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特色。[教学准备] 师: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相关知识、搜集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制作教学课件、收集陶俑模型等。

生:搜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播放录像(课件1)

1.导入课题“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以威武雄壮的秦军画面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产生心灵的震撼。)

2.描述概况(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简单描述与评述)(课件2)

(1)地理位置;(2)发现时间;(3)规模。3.介绍历史人物──秦始皇(课件3)其主要政绩:

(1)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秦朝)(2)经济上,统一币制(制定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让学生通过预习,描述秦始皇陵及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地理位置、规模,兵马俑的发现时间、过程,以及对历史人物秦始皇的客观评价,使学生对秦兵马俑的产生背景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发展阶段

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课件4)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抽象、夸张变形),比照秦始皇兵马俑的雕塑艺术风格──写实手法。(2)根据录像描述写实的具体体现:A、军阵(气势磅礴、阵容壮阔、布局严谨)B、人物特征(脸型方阔、体态高大、栩栩如生)C、战马、兵器。

(3)概括:兵马俑雕塑的写实手法不仅表现在整体的把握上,而且在细部方面也体现了一丝不苟、形象逼真的特点。2.师生共同探讨学习(课件5)

(1)分组观察图片、模型,分析兵马俑的细部刻画。(2)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适时进行引导。

A、发式;B、胡须;C、脸部表情;D、姿势;E、装束;F、陶马 3.辨一辨,认一认:(课件6)将军俑、军吏俑、士卒俑等

(本环节为本课的重点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了解兵马俑雕塑写实的艺术特色;又通过小组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对秦俑雕刻的细部刻画进行观察、讨论、分析、描述,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解释,使学生逐步学会欣赏雕塑作品的内在本质。最后,通过辨一辨,认一认,学生的判断能力得到了锻炼,欣赏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探索评价(课件7)

1.中外宾客对秦始皇兵马俑的评价 2.学生评价

(1)小组讨论、交流;(2)小组选代表说;(3)写一写感受 3.小结: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在“欣赏评述”课中,“评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不但要学会欣赏,而且还要学会评价,把自己的看法通过口头或书面语言进行表达。教师及时对学生从兵马俑雕塑的欣赏延伸到爱国主义的教育,使他们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四、课后拓展(课件8)

1.说一说:你还想知道哪些与“秦始皇陵兵马俑”有关的内容? 2.有待探讨的问题:

(1)秦始皇陵兵马俑具有哪些历史文化价值?

(2)什么叫世界文化遗产?我国有哪些地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3)中国古代俑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4)泥塑、陶器与青铜器的发展历史又是怎样?

(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阅、询问家长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教学反思]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群体的互动与交流。欣赏评述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欣赏,另一是以理性的方式进行鉴别。针对本课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通过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这一递进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怎样欣赏秦始皇兵马俑雕塑,唤起他们的爱国热情。

课前,我让学生搜集并预习兵马俑的相关资料,在导入课题后,向他们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兵马俑的地理位置、发现时间、规模多大等,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基本上能够把问题回答准确,但这种描述是初步的、相对客观的。

接着,通过录像欣赏,让学生分析兵马俑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手法,学会用语言表达写实的具体体现,如气势磅礴的军阵、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形态逼真的陶马等,为下一步的欣赏活动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重难点是指导学生欣赏秦俑雕塑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特色,让学生感受雕塑艺术的魅力。为了突破重难点,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得到较好的欣赏效果,我有意识地把秦俑的细部刻画分成发式、胡须、脸部表情、姿势、装束等几大块,分发图片和模型让各小组有重点地欣赏、讨论、分析,教师融入其中一起探讨学习。在小组汇报中,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如:通过人物的表情、胡须刻画,你认为他是什么性格的人?从人物的发式、装束和姿势的刻画上,你认为他的职位、职能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判断,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教师凭借学生的回答适时解释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技巧等。最后让学生通过辨一辨、认一认,学会辨认将军俑、军吏俑和士卒俑,这样,学生的欣赏水平得到了根本的提高。

评价阶段是学生在进行了前面的学习活动后表达对秦始皇兵马俑雕塑艺术的具体感受。我让他们先用口头语言表达──互相说,选代表说;然后再用书面语言──用短文或短句进行表达;最后请学生朗读小结部分,引起情感共鸣。学生由衷地感受到秦俑雕塑艺术的魅力,并对古代艺术大师高超的雕刻技术产生强烈的震

撼,激发起浓浓的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教学评析]

本节课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是主观地传授知识,而是尽快地使学生自己活动起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如带着问题请学生课前大量搜集资料,并针对秦兵马俑的历史文化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懂得美术文化艺术的历史重要性。

2.授课教师能很好地采用引导学生怎样观察、解析、评价的方法,突出本课的重点,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状态中感受雕塑文化艺术的魅力,又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渗透课堂美术文化的理念。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获取美术文化知识,体现了教师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促使学生懂得美术学习不光是基本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美术文化的学习与渗透,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美术文化修养、美术审美、鉴赏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

3.组织学习探讨、交流,各抒己见,进一步感受到祖国文化艺术遗产的宝贵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促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突出对美术文化的学习。《黑与白》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3课黑与白 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方法。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方法。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视频展示台、投影机、多媒体电脑; 学生:收集黑白图片、资料、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课件展示)。

(1)生活中常见的黑与白:足球、太极、连续纹样、水墨画等;(2)心理学上产生错觉的黑白图片:人与杯子、房间、会亮的灯;(3)美学上渐变的黑白图片:埃舍尔的一组鱼鸟渐变图。[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欣赏,让学生了解黑白图形应用比较广泛,它们之间的转换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并初步感知黑白图形表现出来的美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探究新知:

第五篇: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 认识中国画 ▏人美版

认识中国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感受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造型、用笔用墨用色的独特技法及人文精神。

能分清中国画的表现技法以及题材。认识中国画绘画的工具,学习写意中国画简单的笔法和墨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讲授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

二、教学难重点:

认识、感受写意中国画的艺术特色,认识、学习写意中国画的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

三、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简单的中国画笔法和墨法,并可以随意画一张写意花鸟画。

四、学具准备:

毛笔、毛毡、墨汁、宣纸、印章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组织教学:

询问同学们平常都有见过哪些画?

(简笔画、蜡笔画、水彩画、油画……)

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中国画。(只有我们中国才有的一种画种)

(二)、传授新识:

1.向学生介绍中国画,引导学生从题材、笔墨色彩的运用等角度初步感受中国画的艺术特色。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是用毛笔、墨汁、国画颜料和墨在绢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富于传统特色。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也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

用PPT展示中国画作品。背景音乐青花瓷。欣赏之后让学生欣赏中国画的特点以及作品所带给你的感受。

2.中国画的概括: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v

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

v

工具和材料: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布等。

v

表现技法(画法):写意

工笔

v

题材: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

之后逐个区分写意画: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侧重心灵感受、笔随意走,写意画不重视线条,重视意象,与工笔的精细背道而驰。

工笔画:用工整细致的笔法描景物。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人物画: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统称。力求人物刻画逼真传神,以形写神,进而达到形神兼备。

山水画:描绘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色。

花鸟画:以花卉、花鸟、禽类、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力求形态逼真。

3画材介绍:

墨汁、宣纸、毛笔。

生宣:吸水性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主要用于写意画。

熟宣:吸水性弱,主要用于工笔和白描。

4.感受中国画的形式:

中堂、条幅、小品、镜框、卷轴、扇面、长卷、斗方等。

5、认识国画的笔法。(中锋,侧峰,逆峰,拖笔)

简单的演示各种用笔的方法,讲解用笔产生的效果。

中锋用笔是指毛笔笔尖与纸面垂直,笔锋在墨线中间行走,用力要均匀,其效果圆浑稳重。使学生上讲台感受墨色。

6、认识中国画的墨法:清、淡、重、浓、焦

7、一张完整的中国画所具备的要素:

诗、书、画、印

(三)巩固训练+课堂小结:

参照书中作品,使学生回答他们的表现技法和题材都是什么?

(四)作业:书中艺术实践。

下载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第八册《第11课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第八册《第11课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 认识中国画 ▏人美版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认识中国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不同种类,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感受祖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丰厚底蕴。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1课 认识中国画 ▏人美版

    《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2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中国画的特点。3提高学生的审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中国画有了初步的......

    小学美术中国画生活化教学初探(最终定稿)

    摘要:引导学生参与中国画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同时在中国画教学生活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以学生的为主体,探索生活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

    人美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 四季的色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色彩变化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应会:认......

    人美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十三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设计靠垫 教学目标:了解设计靠垫应从审美、实用和文化等方面进行。 教学重难点: 靠垫的设计是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还要关注实用以外的审美和文化......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1、了解邮票的发展历史、邮票的的组成部分以及他在生活中的应用。2、利用各种类型的图案设计一枚或一套邮票。3、......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反思1 《用彩墨画鱼》这节课属于中国画教学,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画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技法,初步感受和体会中国画......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反思1 本课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3课,属于“设计应用造型表现”领域,以装饰学生自己的名字为主要教学目标。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黄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