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32学时)(5篇)

时间:2019-05-12 19:1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大纲(32学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大纲(32学时)》。

第一篇:教学大纲(32学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I-2)》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I-2)

二、课程代码:11001425

三、课程英文名称:Machinery Manufacturing Fundamentals

四、课程负责人:刘英

五、学时与学分:32学时,2学分

六、课程性质:必选课程

七、适用专业:工科本科机械类专业

八、选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九、预修课程:工程制图、金工实习、机械精度设计、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

十、课程教材:刘英 袁绩乾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十一、参考书目:

李凯岭,宋强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倪小丹,杨继荣,熊运昌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杨宗德主编, 柳青松副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十二、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十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按98年“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黄山会议”中所确定的,将原来的《金属工艺学》(冷加工部分)、《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概论》《金属切削机床设计》、《机械制造工艺》、《机床夹具设计》等课程的基本理论部分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一门全新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是培养机械类专业所有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即掌握扎实的机械制造专业理论,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及毕业设计,为毕业后进一步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自动控制、产品开发和机械工业企业管理打下理论基础。它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十四、课程基本要求:

1、机床夹具设计

1)了解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 掌握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

2)熟悉各种夹具的连接元件、对刀装置(或导向元件)的结构和特点。3)熟悉各种典型夹具的结构和特点。4)掌握机床夹具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2、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

1)了解机械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的基本概念,熟悉影响机械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机床误差、刀具误差、工艺系统的弹性变形、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工件内应力(残余应力)、其它因素等),掌握提高和保证加工精度的措施。

2)熟悉机械加工表面质量(表面粗糙度、加工表面硬化和表面金相组织变化)形成及其影响的因素。

3)了解加工误差的性质,熟悉机械加工质量的统计分析方法(正态分布曲线法和控制图法)。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

1)掌握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序、安装、工位、工步的概念。

2)掌握定位基准的概念,掌握粗基准、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3)掌握工艺规程的设计内容:加工经济精度的确定,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阶段的划分、工序集中与分散的安排,工序顺序安排的原则。

4)掌握工序设计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工序余量的确定,简单工序尺寸的确定,时间定额的确定,切削用量的确定、切削液的选用等。

5)了解工艺尺寸链的概念, 掌握工艺尺寸连计算方法。6)了解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的概念、原理和类型。7)了解数控加工工艺的概念、内容和特点。

4、机械装配工艺基础

1)了解机械装配生产类型及其特点,熟悉机械结构的装配工艺性。

2)熟悉制订机械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并掌握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方法和步骤。3)了解装配精度的概念,掌握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解装配尺寸链。

十五、课程描述: 1.机床夹具设计

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夹具的连接元件、对刀装置和引导元件、典型机床夹具、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2.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

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概念、影响机械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机械加工质量的统计分析。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工艺路线的拟定、工序具体内容的确定、工艺尺寸链、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实例。4.机械装配工艺基础

机械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保证机械装配精度的方法。

十六、学时分配:

1、机床夹具设计 8学时

2、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 8学时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 10学时

4、机械装配工艺基础 6学时

十七、能承担此课的教师:刘英,严兴春,郭建,鞫萍华,林利红,周伟

教学大纲制订者:刘英 教学大纲审定者:严兴春 制定时间:2010年11月

第二篇:药理学教学大纲49学时

药理学教学大纲(48/49学时)

供广西中医学院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等中医相关本科专业(49学时)及药学/中药学本科专业(48学时)使用。

适用教材:杨宝峰 主编,药理学(第七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第1章 绪言(0.5学时)

掌握药物、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及药物代谢动力学概念。了解药理学发展史和新药开发与研究。

第2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3学时)

了解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与影响因素、药物吸收的概念与影响因素,掌握首关消除,了解药物分布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掌握药物代谢的作用、代谢部位,了解药物代谢的步骤和肝脏细胞色素P-450,掌握药物代谢酶的诱导与抑制,了解药物排泄途径,肝肠循环。了解一级动力学、零级动力学过程,了解房室模型、了解体内药物的时间-量效关及多次给药的时量曲线和稳态浓度。掌握药物消除半衰期、生物利用度的概念与临床意义,了解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

第3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3学时)

了解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掌握治疗效果,掌握不良反应。掌握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掌握受体、配体、激动剂、部分激动剂、拮抗剂的概念。了解受体类型和细胞、信号转导和受体的调节。

第4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0.5学时)

掌握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了解其他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第5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1.5 学时)掌握传出神经系统按递质的分类及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类型。了解传出神经递质的生物合成、贮存、释放、再摄取和灭活。掌握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掌握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及分类。

第6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1 学时)了解乙酰胆碱的M、N样作用。掌握毛果芸香碱的作用,作用机制、应用和不良反应。

第7章 抗胆碱酯酶药及胆碱酯酶复活药(1 学时)掌握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代表药新斯的明、毒扁豆碱的作用特点)的作用、作用机制、应用和不良反应。掌握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机制与解救原则。掌握胆碱酯酶复活药氯解磷定和碘解磷定的作用和作用特点。

第8章 胆碱药受体阻断药(Ⅰ)一M胆碱受体阻断药(2 学时)掌握阿托品的作用及机制、应用、不良反应、了解阿托品中毒与解救措施、禁忌证。掌握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作用特点。了解后马托品、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的作用特点。

第10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2 学时)掌握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作用机制、应用、不良反应及了解禁忌证。

第11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学时)了解酚妥拉明、酚苄明、哌唑嗪(抗高血压药一章讲述)的作用特点及应用。掌握β受体阻断药(代表药普萘洛尔)的作用、作用机制、应用及不良反应和了解禁忌证。了解噻吗洛尔、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的作用特点。

第15章 镇静催眠药(1 学时)掌握苯二氮卓类(代表药三唑仑、地西泮等)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熟悉巴比妥类药物(代表药苯巴比妥、硫喷妥钠)的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及掌握苯二氮卓类作用机制,1了解水合氯醛、甲丙氨酯、丁螺环酮的作用特点。

第18章 抗精神失常药(2 学时)熟悉氯丙嗪的作用、作用机制、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第19章 镇痛药(2 学时)掌握吗啡、哌替啶、罗通定的作用、作用机制、应用、不良反应、成瘾性。了解可待因、纳洛酮的作用特点及滥用镇痛药的危害性。

第20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2 学时)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和常见不良反应,掌握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的作用、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了解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及抗抗痛风药别嘌醇、秋水仙碱的作用特点。

第21章 离子通道概论及钙通道阻滞药(1.5学时)了解钠通道、钙通道、钾通道的基本知识和离子通道的生理功能。了解作用于钠通道和钾通道的药物。掌握钙通道阻滞药的分类、对心肌、平滑肌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第22章 抗心律失常药(2 学时)了解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熟悉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机制和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熟悉奎尼丁、利多卡因、苯妥英钠、普罗帕酮、普萘洛尔、胺碘酮、维拉帕米的作用特点、临床主要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

第23章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理(1 学时)掌握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代表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的作用、应用与不良反应。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药(代表药氯沙坦)的作用、应用与不良反应。

第24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1.5 学时)熟悉各类利尿药的分类、作用部位。掌握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氨苯蝶啶、甘露醇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了解布美他尼、阿米利洛作用特点。

第25章 抗高血压药(2学时)掌握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掌握一线抗高血压药利尿药、钙拮抗药、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及各类药物的代表药、AT1受体阻断药及代表药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了解可乐定、硝普钠、哌唑嗪、利血平、肼屈嗪的作用特点。了解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原则。

第26章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2学时)掌握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的分类,掌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利尿剂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掌握强心苷类的作用、临床应用、毒性反应及防治。熟悉β受体阻断药的作用特点,了解扩血管药、其他非苷类正性肌药、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在治疗心功能不全中的应用。

第27章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自学)了解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各类药物的作用特点。

第28章 抗心绞痛药(2 学时)掌握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药及钙通道阻滞药抗心绞痛的作用、作用机制、应用及不良反应。

第30章 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20分钟)熟悉H1受体阻断药及H2受体阻断药作用、作用机制、应用与主要不良反应。了解同类药物中不同药物(H1受体阻断药苯海拉明、异丙嗪及氯苯那敏;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主要特点。

第31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20分钟)熟悉平喘药分类及各类药物(代表药糖皮质激素、异丙肾上腺素、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氨茶碱、色甘酸钠、酮替芬)的作用特点。了解可待因、右美沙芬、氯化铵及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的作用特点。

第32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20 分钟)熟悉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分类,熟悉H2受体阻断药(与第30章H2受体阻断药合上)、奥美拉唑的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及硫糖铝、胶体次枸橼酸铋等药的作用特点。熟悉止吐药的分类及各类药物的作用特点。了解抗酸药三硅酸镁、氢氧化铝等及泻药硫酸镁等药的作用方式与临床应用。

第33章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20分钟)熟悉缩宫素、应用及用药注意事项。了解垂体后叶素、前列腺素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了解催产、引产、产后出血时不同的选药原则。

第35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2 学时)掌握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应用、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了解促皮质素的作用和用途。

第36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1 学时)(药学和中药学专业本章了解,自学)了解甲状腺及其激素制剂的临床应用。熟悉抗甲状腺药的分类及各类药物的作用特点。

第37章 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1 学时)熟悉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胰岛素增敏剂、磺酰脲类、双胍类的作用特点。

第38章 抗菌药物概论(1.5 学时)熟悉化学治疗的含义和机体-抗菌药-细菌之间的关系,熟悉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熟悉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掌握细菌耐药性的概念,熟悉耐药机制。了解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熟悉抗菌药物按作用性质分I-IV类及I-IV类抗菌药物联用后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

第39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1.5 学时)熟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类及代表药、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掌握青霉素G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掌握耐酶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的作用特点。掌握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分类及作用和应用特点。了解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药及其复方制剂。

第40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1 学时)熟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的分类及代表药,掌握红霉素、阿奇霉素的作用和应用特点。了解万古霉素的作用和应用特点。

第41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 学时)掌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作用和应用特点、不良反应、及常用氨基苷类抗生素的作用和应用特点。

第42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1 学时)掌握四环素、多西环素、氯霉素的抗菌特点和不良反应。熟悉氯霉素的应用特点。

第43章 人工合成的抗菌药(1.5 学时)掌握第三代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的抗菌作用特点、应用及抗菌机制。掌握常用氟喹诺酮类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及左氧氟沙星的作用特点;了解第一代、第二代的抗菌作用特点和应用。熟悉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菌特点和应用特点、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熟悉常用磺胺类药物的分类和作用特点。熟悉复方磺胺甲恶唑的增效机制。熟悉呋喃唑酮的特点,掌握甲硝唑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第45章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1 学时)掌握第一线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和吡嗪酰胺的抗结核作用特点、不良反应和应用。了解抗结核的治疗原则。

第三篇:《物理化学》教学大纲48学时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总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

物理化学主要研究化学变化和相变化的平衡规律和变化的速率规律,是环境、轻工、食品、生物、材料等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它包括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单独开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等。48 理论课学时:48

实验课学时:0

二、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比较牢固地掌握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同时还应得到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训练和培养应贯穿在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掌握怎样由实验结果出发进行归纳和演绎,或由假设和模型上升为理论,并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物理化学的理论研究方法有热力学方法、动力学方法、统计力学方法和量子力学方法。从研究内容来说包括宏观上的、微观上的、以及亚微观上的,对工科学生来说,热力学方法及宏观上内容是主要的、基本的,后两种方法及内容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增加。理论教学时数少的专业,只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热力学方法及宏观内容。对工科专业,统计热力学初步、量子力学方法一般不作要求或另设课程。

下面按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现象和胶体化学五个部分列出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按深入的程度分“了解”、“理解”(或“明了”)和“掌握”(或“会用”)三个层次。(I)化学热力学

一、热力学基础

理解下列热力学基本概念:平衡状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

理解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明了内能、焓、熵、霍姆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等热力学函数以及标准燃烧焓, 标准生成焓,标准摩尔熵和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等概念。掌握在物质的PVT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计算热、功和各种状态函数变值的原理和方法。在将热力学一般关系式应用于特定系统时,会应用状态方程(主要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物性数据(热容、相变热、蒸气压等)。

掌握熵增原理和各种平衡判据。明了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

二、溶液和相平衡

理解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概念。

能应用克拉佩龙和克拉佩龙—克劳修斯方程进行有关的计算。

掌握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以及它们的应用。理解理想系统(理想液体及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表达式。

理解活度的概念。

理解相律的推导和意义。

掌握单组分系统和二组分系统典型相图的特点和应用。

三、化学平衡

明了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了解等温方程的推导。掌握用等温方程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会用热力学数据计算平衡常数。了解等压方程的推导。理解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会用等压方程计算不同温度下的标准平衡常数。

了解压力和惰性气体对化学反应平衡组成的影响。

四、相平衡

(1)理解相律的推导和定义。了解杠杆规则。(2)掌握单组分系统相图的特点和应用。

(3)掌握二组分系统气—液平衡相图的特点(包括温度—组成图,压力—组成图)。(4)了解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及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

(5)掌握二组分系统固—液平衡相图(包括生成稳定,不稳定化合物及固态部分互溶相图)相图部分要求会填写相图中各区域存在的物质;能用相律分析相图和计算自由度数;能从实验数据绘制相图。

五、电化学

了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和法拉第定律。

理解表征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物理量(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理解电解质活度和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概念。

掌握原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掌握能斯特方程及其计算。了解各种类型电极的特征和电动势测定的主要应用。

六、界面现象

理解表面张力和表面吉布斯函数的概念。了解表面相的吉布斯模型。理解曲面的附加压力概念和拉普拉斯公式。

理解开尔文公式及其对介稳状态的解释。

了解铺展和铺展系数。了解润湿与接触角的关系和杨氏方程。

了解溶液界面的吸附及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理解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及其计算。

了解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含义和区别。掌握兰缪尔单分子层吸附模型和吸附等温式。

七、化学动力学

明了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常数及反应级数的概念。掌握通过实验建立速率方程的方法。

掌握一级和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其应用。理解基元反应及反应分子数的概念。

掌握阿仑尼乌斯方程及其应用。明了活化能及指前因子的物理意义。

八、胶体化学

了解胶体系统的制备、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丁铎尔效应)、胶体系统的动力性质

掌握溶胶系统的电学性质

三、课程适用专业

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制药、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排水工程、食品科学、食品技术、轻化工程、造纸工程、材料科学工程(无机)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1.理论教学部分:

学时安排

根据工科《物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而制定,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一.绪论与气体性质(2学时)(1)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学习目的

(2)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混合气体的性质(分压和道尔顿定律、分容和阿马格定律)。二.热力学第一定律(8学时)(1)热力学基本概念和术语

理解下列热力学基本概念:平衡状态,状态函数,可逆过程,热力学标准态(2)热力学第一定律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掌握内能、功、热的计算(3)热函(焓)

明了热力学焓、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标准摩尔反应焓等概念及掌握其计算方法

(4)掌握标准摩尔反应焓与温度关系。

(5)掌握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的PVT关系及理解其功的计算。(6)了解节流膨胀。三.热力学第二定律(8学时)(1)了解卡诺循环。

(2)热力学第二定律: 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掌握熵增原理

(3)熵: 掌握理想气体PVT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系统熵变的计算方法和环境熵变的计算方法,以及掌握用总熵变判断过程的方法

(4)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

(5)亥姆霍兹和吉布斯函数: 明了Helmholtz函数和Gibbs函数以及标准生成Gibbs函数等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和各种平衡依据。明了热力学公式的适用条件.(6)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了解Maxwell关系。

(7)热力学第二定律应用—Clapeyron(克拉佩龙)方程。能应用Clapeyron方程和Clapeyron-Clausius方程进行有关的计算。

四.多组分系统热力学(4学时)(1)掌握Raoult定律和Henry定律以及它们的应用。

(2)理解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概念。理解理想系统(理想溶体及理想稀溶体)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表达式。

(3)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

(4)了解活度的概念。

五.化学平衡(4学时)(1)等温方程及标准平衡常数。

明了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会用热力学数据计算标准平衡常数。了解等温方程的推导。掌握用等温方程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方法。

(2)理解平衡常数的测定,掌握平衡组成的计算。

(3)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

了解等压方程的推导。理解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会用等压方程计算不同温度下的标准平衡常数。

(4)影响理想气体反应平衡的其它因素。了解压力和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组成的影响 六.相平衡(6学时)

(1)理解相律的推导和定义。了解杠杆规则。(2)掌握单组分系统相图的特点和应用。(3)掌握二组分系统气—液平衡相图的特点(包括温度—组成图,压力—组成图)。

(4)了解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及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

(5)掌握二组分系统固—液平衡相图(包括生成稳定,不稳定化合物及固态部分互溶相图)相图部分要求会填写相图中各区域存在的物质;能用相律分析相图和计算自由度数;能从实验数据绘制相图。

七.电化学(6学时)(1)了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和法拉第定律。

(2)理解表征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物理量(电导率, 摩尔电导率)。(3)了解离子独立运动定律。(4)理解电导测定的应用。

(5)理解电解质活度和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概念。(6)理解可逆电池和极化现象

(7)掌握原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8)掌握Nernst方程及其计算。(9)了解各种类型电极的特征。(10)掌握电动势测定的主要应用。(11)了解把一般的电池反应设计成电池。八.表面现象(4学时)

(1)理解表面张力和表面Gibbs函数的概念。

(2)了解铺展和铺展系数。了解润湿、接触角和Young方程。(3)理解弯曲界面的附加压力概念和Laplace方程。

(4)定性了解Kelvin公式及其应用。解释亚稳状态和新相生成现象

(5)了解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含义和区别。掌握Langmuir吸附、单分子层吸附模型和吸附等温式。

(6)了解溶液界面的吸附及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理解Gibbs吸附等温式。九.化学动力学及其应用(4学时)(1)明了化学反应速率定义及测定方法。

(2)明了反应速率常数及反应级数的概念。理解基元反应及反应分子数的概念。(3)掌握零级、一级和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的积分式及其应用。(4)掌握通过实验建立速率方程的方法。

(5)掌握Arrhennius方程及其应用。明了活化能及指前因子的定义和物理意义。十.胶体化学(2学时)(1)了解胶体系统的制备.(2)了解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丁铎尔效应)。(3)了解胶体系统的动力性质(4)掌握溶胶系统的电学性质

作业要求:有较多的作业并且难度较大

2.实验教学部分

单独设课,根据要求不同开设不同的实验

五、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物理化学(第四版)》,天津大学物化教研室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物理化学(第五版)》,南京大学物化教研室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

六、课程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第四篇:大学物理教学大纲(本科112学时)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lx2001、lx2002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College Physics)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总 学 时:授课学时: 112

上机学时:0

实验学时: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及学时分配

1.力学(20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掌握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能熟练求解质点运动学的两类问题。理解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2)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条件。能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

(3)掌握功的概念,能计算直线运动情况下变力的功。理解保守力做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重力、弹性力和万有引力势能。

(4)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理解质点的角动量(动量矩)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们分析、解决质点运动时的简单力学问题。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掌握运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能分析简单系统在平面内运动的动力学问题。

(5)理解质心的概念和质心运动定律。

(6)理解转动惯量概念。掌握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和刚体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们分析、解决刚体定轴转动时的简单力学问题。

(7)理解刚体定轴转动中力矩的功和转动动能定理。

重点

(1)描述质点运动的四个基本物理量。注意学习矢量运算、微积分运算等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3)质点的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4)变力的功、动能定理、保守力的功、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5)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及其应用。

(6)质点和刚体的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难点

(2)三个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

(3)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刚体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1)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

2.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基础(12学时)

基本要求

(1)理解平衡态、状态参量、热力学第零定律,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统计规律,理解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理解气体分子的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和内能的概念,了解系统的宏观性质是微观运动的统计表现。

(3)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及速率分布函数和速率分布曲线的物理意义。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三种统计速率。

(4)理解气体分子平均碰撞次数及平均自由程。

(5)理解准静态过程、功和热量的概念。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在理想气体等值过程、绝热过程中的应用。能熟练计算理想气体在典型热力学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改变量。

(6)理解循环过程,理解卡诺循环,能计算简单循环的效率。

(7)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了解熵和熵增加原理。重点

(1)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并会应用该原理计算理想气体的内能。

(2)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在理想气体等值过程、绝热过程中的应用。熟练计算理想气体在典型热力学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改变量。

(3)能计算卡诺循环等简单循环的效率。难点

(1)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2)绝热过程及循环过程。(3)熵和熵增加原理。

3.电磁学(38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库仑定律。掌握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电场强度叠加原理和电势叠加原理。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2)掌握静电场的高斯定理及简单应用。理解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关系。

(3)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及其性质。了解电解电解质的极化现象。理解有电介质存在时的高斯定理。掌握电容和电容器的概念及其简单计算。

(4)掌握磁感应强度的概念,理解毕奥—萨伐尔定律及磁场叠加原理,能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磁感应强度。

(5)理解恒定磁场的高斯定理。掌握安培环路定理及其简单应用。(6)理解安培环路定律和洛伦兹力公式。了解电偶极矩和磁矩的概念。能计算电偶极子、简单几何形状载流导体和截流平面线圈在均匀磁场中或在无限长直线载流导线产生的非均匀磁场中所受的力和力矩。能分析点电荷在均匀电、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

(7)了解介质的磁化现象及其微观解释。了解各向同性介质中H和B之间的关系和区别。理解磁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8)理解电动势的概念。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并能熟练进行简单计算。理解自感和互感,自感电动势和互感电动势。

(9)理解电场和磁场的能量。

(10)了解涡旋电场、位移电流和全电流安培环路定理。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重点

(1)库仑定律、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及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注意其矢量性;静电场的高斯定理及其应用。电势及电势叠加原理。能应用微积分解决电场强度、电势的有关计算。

(2)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及其性质。有电介质存在时的高斯定理及其应用。电容和电容器的概念及其简单计算。

(3)磁感应强度及磁感应强度的叠加原理,注意其矢量性;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其应用。磁场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及其应用。(4)洛伦兹力、安培力、磁矩的概念。能分析点电荷在均匀电、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能应用微积分计算简单几何形状载流导体和截流平面线圈在均匀磁场中或在无限长直线载流导线产生的非均匀磁场中所受的力和力矩。

(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动生电动势的一般公式,能熟练计算简单问题中的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和互感电动势。

(6)麦克斯韦关于涡旋电场和位移电流的基本假设,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意义,电磁场的物质性、相对性和统一性。

难点

(1)电场强度及电势的叠加,应用微积分解决电场强度、电势的有关计算。(2)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其应用。

(3)动生电动势一般公式的应用和感生电场。(4)位移电流。

4.振动和波(14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和表述、振动的相位、简谐振动运动方程。旋转矢量法。

(2)理解简谐运动的动力学方程,会证明物体做简谐振动,并能计算一维简谐振动的角频率和周期。

(3)掌握简谐运动的能量。

(4)掌握同方向、同频率的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了解两个相互垂直、频率相同或为整数比的简谐运动合成规律。

(5)理解机械波的基本特征。掌握平面简谐波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能建立一维简谐波波动方程。

(6)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概念。

(7)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理解波的相干条件及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8)理解驻波及其特征。

(9)理解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10)理解电磁波的性质。重点

(1)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和表述、振动的相位,能建立一维简谐运动方程。(2)会证明物体做简谐振动,并能计算一维简谐振动的角频率和周期,简谐运动的能量。

(3)同方向、同频率的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4)平面简谐波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能建立一维简谐波波动方程。(5)波的叠加原理、波的相干条件及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6)驻波及其特征。(7)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8)电磁波的性质。难点

(1)证明物体做简谐振动。

(2)理解平面简谐波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建立一维简谐波波动方程。(3)驻波的有关计算。(4)电磁波的性质。

5.波动光学(14学时)

基本要求

(1)理解用分波阵面和分振幅获得相干光的方法。掌握光程的概念以及光程差和相位差的关系。

(2)掌握杨氏双缝干涉的规律,并能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明确洛埃镜干涉产生的相位突变。掌握薄膜干涉的规律,理解增透膜、增反膜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掌握等厚干涉、牛顿环干涉规律,会分析、确定其干涉条纹的位置。了解迈克耳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

(3)了解惠更斯一菲涅耳原理及它对光的衍射现象的定性解释。理解用半波带法分析单缝夫琅禾费衍射条纹的分布规律,理解中央明纹的半角宽度、线宽度的概念;能熟练地应用单缝衍射明、暗纹的条件,计算波长、条纹位置等衍射现象中的有关问题。了解圆孔衍射及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4)掌握光栅方程,理解光栅光谱的特征。会确定光栅衍射谱线的位置及光强分布规律,会分析光栅常数及波长对光栅衍射谱线分布的影响。理解光栅缺级现象及缺级条件。

(5)理解自然光和偏振光的概念及获得和检验偏振光的方法。掌握布儒斯特定律和马吕斯定律及其应用。了解双折射现象。

重点

(1)光程的概念以及光程差和相位差的关系。

(2)杨氏双缝干涉的规律及其有关计算。等倾干涉、等厚干涉、牛顿环光程差的计算,干涉规律及其应用。

(3)用半波带法分析单缝夫琅禾费衍射明、暗纹分布规律,能熟练地应用单缝衍射明、暗纹的条件,计算波长、条纹位置等衍射现象中的有关问题。

(4)光栅方程及其应用。会计算光栅常数、条纹位置、缺级级数等衍射现象中的有关问题。

难点

(1)干涉、衍射现象中典型问题的光程差计算。

(2)用半波带法分析单缝夫琅禾费衍射明、暗纹分布规律及衍射明、暗条纹的条件。

(3)光栅衍射光强分布曲线的特点。(4)双折射现象。

6.狭义相对论(6学时)

基本要求

(1)了解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掌握洛伦兹坐标变换式及其简单应用。

(2)了解狭义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

(3)理解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即同时的相对性、时空量度的相对性。理解长度收缩和时间延缓的概念。了解狭义相对论时空观与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的区别。

(4)理解狭义相对论中质量、动量与速度的关系,狭义相对论力学基本方程,质能关系,动量和能量关系。

重点

(1)洛伦兹坐标变换及其应用。

(2)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同时的相对性、长度收缩和时间延缓的概念及其应用。

(3)狭义相对论动力学的几个主要结论及其应用。难点

(1)狭义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的应用。(2)狭义相对论动力学的几个主要结论的应用。

7.量子物理基础(8学时)(选讲)基本要求

(1)了解黑体模型、单色辐出度、辐出度的概念,了解经典物理理论在说明热辐射时所遇到的困难。理解普朗克量子假设的内容和意义。

(2)理解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以及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对这两个效应的解释,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及联系波粒二象性的基本公式。

(3)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及波尔的氢原子理论。用玻尔理论计算简单的氢原子光谱问题。

(4)理解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了解电子衍射实验,理解德布罗意公式及其应用。理解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5)理解一维坐标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及其应用。

(6)理解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了解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及薛定谔方程处理一维无限深势阱等微观物理问题的方法。

(7)了解氢原子的能量量子化、角动量量子化和角动量的空间量子化。(8)了解施特恩一格拉赫实验及微观粒子的自旋。

(9)了解泡利不相容原理、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及原子中电子状态按四个量子数的分布规律、元素周期表。

重点

(1)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及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对这两个效应的解释。能用爱因斯坦方程进行简单计算,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及联系波粒二象性的基本公式。

(2)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及波尔的氢原子理论,用玻尔理论计算简单的氢原子光谱问题。

(3)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德布罗意公式及其应用。(4)理解一维坐标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及其应用。

(5)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及薛定谔方程处理一维无限深势阱等微观物理问题的方法。

(6)氢原子的能量量子化、角动量量子化和角动量的空间量子化。(7)泡利不相容原理,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及原子中电子状态按四个量子数的分布规律。

难点

(1)单色辐出度、辐出度的概念。

(2)理解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了解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及薛定谔方程处理一维无限深势阱等微观物理问题的方法。

(3)氢原子的量子理论。

8.代工程技术的物理基础专题(另定)

三、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 应使学生初步具备以下能力:

1.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阅读并理解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物理类教材、参考书和科技文献,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能够写出条理清晰的读书笔记、小结或小论文。

2.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运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联想、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对所涉问题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判断研究结果的合理性。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物理问题的特征、性质以及实际情况,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并用物理语言和基本数学方法进行描述,运用所学的物理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4.素质培养

(1)求实精神——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作风。

(2)创新意识——通过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物理学家的成长经历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探索精神、创新欲望,以及敢于向旧观念挑战的精神。

(3)科学美感——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学所具有的明快简洁、均衡对称、奇异相对、和谐统一等美学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审美观,使学生学会用美学的观点欣赏和发掘科学的内在规律,逐步增强认识和掌握自然科学规律的自主能力。

第五篇:病理教学大纲(72学时)

病理学教学大纲

(供本科中医、口腔、心理、护理、医学检验专业使用)

病理学是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学变化,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病理学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为学习临床打下必要的基础,更好地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

病理学分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主要讲述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发展规律。讲授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基本病理过程和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新成就,讲授内容要从培养目标出发,力求少而精,避免造成学生负担过程。

病理学教学时数为7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8学时,实验为24学时。

二 病理学授课内容和学时分配

—————————————————————————————————— 顺序(章节)主 要 内 容

理论

实验

总学时 ——————————————————————————————————

绪论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二

组织的修复1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四

十 炎症 肿瘤 心血管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八

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

0

十一

泌尿系统疾病

十二

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十三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0 十四

神经系统疾病

0 十五

传染病十六

寄生虫病 合计

1 三

课程各章节包括的内容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病理解剖学的内容、任务、范围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2、熟悉病理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3、了解病理解剖学的发展史,学习的指导思想、方法及展望。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病理解剖学的内容、任务、范围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2、重点讲解病理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3、一般介绍病理解剖学的发展史,学习的指导思想、方法及展望。

第一章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组织和适应和损伤的类型、概念及形态变化。

2、熟悉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

3、了解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萎缩的概念和原因、分类,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细胞和组织损伤(变性和坏死)的类型及形态学变化。

2、重点讲解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坏死与凋亡的区别。

3、一般介绍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2、熟悉组织的再生能力。

3、了解组织修复与再生的概念,创伤愈合。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点及功能,植物再生的概念和骨折愈合的过程。

2、重点讲解组织的再生能力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影响再生的因素。

3、一般介绍组织修复和再生的概念,创伤愈合的概念、类型(一期愈合、二期愈合)及基本过程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肝、肺淤血的病理变化;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掌握栓塞的概念、类型及后果;梗死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

2、熟悉淤血的原因、后果及出血的类型。血栓形成的类型及结局

3、了解充血的概念、类型及病变、后果、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静脉性充血的概念,病理变化和肝肺淤血;血栓形成的概念及条件;栓塞和梗死的概念及梗死的条件和病变特点。

2、重点讲解血栓形成的类型特点和血栓的转归及其对机体的影响;栓子的运行方向、栓塞的类型和后果;梗死的类型、好发器官、病变特点。

3、一般介绍动脉性充血的概念、原因和后果;出血的概念、原因和类型;血栓形成的过程;梗死的原因及结局

第四章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炎症的概念,基本病理变化,炎症的分类及各种类型的病变特征;

掌握炎性息肉,炎性肉芽肿,炎性假瘤的概念。

2、熟悉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炎症的结局。

3、了解炎症的原因,发生机理和炎症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炎症的概念,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炎症的组织学类型(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及其病变特点。

2、重点讲解炎症的局部表现与全身反应,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3、一般介绍炎症的原因、经过及其意义

第五章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肿瘤的概念,肿瘤异型性的概念、形态及特征,肿瘤的生长与方式与扩散;

掌握良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掌握癌前期病变,原位癌的概念。

2、熟悉肿瘤的大体形态与基本组织结构;熟悉肿瘤的命名原则和各种常见肿瘤。

3、了解肿瘤增生与非肿瘤增生的区别;肿瘤与机体的相互影响;肿瘤的复发,肿瘤的分类及肿瘤的检查方法。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肿瘤的概念、形态特征,肿瘤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与扩散(生长方式及转移途径);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癌前期病变和原位癌的概念,常见的上皮组织肿瘤(乳头状瘤、腺瘤、鳞状细胞癌和腺癌。

2、重点讲解肿瘤的分级与分期;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肿瘤的命名原则和有些常见 肿瘤。

3、一般介绍肿瘤生长的生物学特点,肿瘤的复发,肿瘤的分类及肿瘤的检查方法。了解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风湿病的分期及病理变化,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特点;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冠心病的病变特点,高血压病的分期及各期病变特点。

2、熟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的临床病理联系及后果,急性心内膜炎,亚急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内膜炎三者的区别。

3、了解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了解心外器官的风湿病,病毒性心肌炎;了解心瓣膜病、心肌病和心肌炎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病变特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风湿病的病理变化(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病,包括心内膜炎、心肌炎和心外膜炎)。

2、重点讲解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的分期、临床病理联系及后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类型及病变特征及急性心内膜炎,亚急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内膜炎三者的区别。

3、一般介绍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了解心外器官的风湿病,心肌病和心肌炎的类型及病变特点,心瓣膜病分类和临床病理联系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病理联系和并发症;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并发症,肺心病的病变特征。

2、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大、小叶性病炎的病因和结局;间质性肺炎的病因及病变,硅肺的病因、基本病变和分期;鼻咽癌和肺癌的好发部位,组织学类型及转移。呼吸系统常见肿瘤的病变特点及临床。

3、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和发病机理,支气管扩张的病因、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肺气肿和肺心病的病因、病变、临床;呼吸君迫综合症,了解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支气管炎的临床病理联系和并发症;细菌性肺炎(大、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及并发症;硅肺的病理变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变化。

2、重点讲解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病理变化;间质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性肺炎)的病理改变;硅肺的病因、分期和病变特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 临床病理联系;呼吸系统常见肿瘤(鼻咽癌、肺癌)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3、一般介绍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各种肺炎、硅肺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成人、新生儿呼吸君迫综合症的特点;呼吸系统常见肿瘤的病因、组织类型及播散途径。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胃炎的类型及病变特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掌握病毒性肝炎基本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类型;掌握肝硬变的概念、肝硬变的分类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胃癌、肠癌、肝癌的病变特点。

2、熟悉溃疡病的病理临床联系;熟悉肝硬变的病因、后果,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转移及临床病理联系。

3、了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了解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阑尾炎、非特异性肠炎。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慢性胃炎的类型及病理变化;消化性溃疡的病理变化、结局、合并症;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类型;肝硬化的类型及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胃癌、肠癌、肝癌的病理变化和扩散。

2、重点讲解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和临床病理联系;病毒性肝炎的病因;肝硬化的病因和结局;食管癌、胰腺癌的病理变化。

3、一般介绍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机制;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消化系统常见肿瘤的病因及临床;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阑尾炎(急性、慢性)、非特异性肠炎的病理及临床。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恶性淋巴瘤的病变特点及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disease)的分类。

2、熟悉白血病的主要病理特点及分类。

3、了解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恶性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及病理改变;

2、重点讲解白血病的分类及主要病理变化

3、一般介绍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联系;白血病的临床病理联系;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和朗格汉氏细胞增生症。

第十章

免疫性疾病

(一)目的要求:

第九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1、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类型

2、了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熟悉艾滋病病变

3、了解移植排斥反应及机制、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病变、骨髓移植排斥反应病变

(二)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艾滋病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一般介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和病理变化

3、一般介绍移植排斥反应、机制及病理改变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急性弥漫增生、新月体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肾盂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

2、熟悉肾小球肾炎的分类及各种类型的病理特点,肾盂肾炎的发病机理及结局。

3、了解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了解泌尿系统常见肿瘤。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急性弥漫增生、新月体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重点讲解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及各自的病理特点;肾盂肾炎的发病机理及结局,慢性肾盂肾炎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肾细胞癌和膀胱癌的病理变化及临床。

3、一般介绍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肾盂肾炎的发病机制及结局;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的类型.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宫颈炎的病理类型及病理变化;子宫颈癌的病理变化,扩散和临床;乳腺癌的病理变化及扩散;妊娠滋养层细胞肿瘤的类型及病理特点。

2、熟悉常见的乳腺疾病和前列腺疾病;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病理变化。

3、了解生殖系统常见肿瘤及其分类。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慢性宫颈炎的病理类型及病理变化;乳腺癌的病理变化、扩散及临床病理联系;子宫颈癌的病理变化,扩散和临床病理联系;妊娠滋养层细胞肿瘤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2、重点讲解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病理变化;乳腺增生性疾病和纤维腺瘤的病理变化;卵巢肿瘤的类型。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

3、一般介绍附件炎,前列腺结节状增生和前列腺癌的病理改变;子宫体癌的病理变化;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类型和病变特点。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弥漫性毒性及非毒性甲状腺肿类型及病理变化特点。

2、熟悉甲状腺炎和甲状腺肿瘤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3、了解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和内分泌系统常见肿瘤。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类型和病理变化;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腺癌的病理变化;

2、重点讲解甲状腺炎的类型和病理变化;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腺癌的病理类型。

3、一般介绍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病因和典型类型;糖尿病和胰岛细胞瘤。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结局和并发症。

3、了解脊髓灰质炎、海绵状脑病、缺氧和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及神经系统常见肿瘤。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重点讲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结局和并发症;脊髓灰质炎的病理变化。

3、一般介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机制;脊髓灰质炎的临床病理联系;缺血性脑病、阻塞性脑血管病和脑出血的病变特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及神经系统常见肿瘤。

第十五章

传染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肺结核病的病理特点和分型;掌握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并发症。

2、熟悉结核病的转归、肺外结核病常见部位及特点。

3、了解结核病、伤寒等各种传染病的发病;了解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和性传播性疾病。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特点和分型;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重点讲解结核病的转归、肺外结核病常见部位及特点;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因、传染途径;

3、一般介绍结核病、伤寒等各种传染病的发病机制;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性传播性疾病类型及特点。

第十六章

寄生虫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阿米巴病和血吸虫病病变特点。

2、熟悉阿米巴病和血吸虫病病因和感染途径、病变后果。

3、了解丝虫病、肺吸虫病和华支睾吸虫病。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阿米巴病(肠内、肠外)的病理变化;血吸虫病主要脏器的病变。

2、重点讲解阿米巴病和血吸虫病病因和感染途径、病变后果。

3、一般介绍阿米巴病和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丝虫病、肺吸虫病和华支睾吸虫病的感染途径和基本病变。

下载教学大纲(32学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大纲(32学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药学 教学大纲(中药学专业,56学时)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专业、56学时) 《中药学》是介绍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本课程对于中药学专业是一门......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72学时)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 英文名称:Pathophysiology 课程类型: 必修专业基础课(影像专业为选修) 总 学 时:72(临床医学76)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24(临床医......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2010008-80学时

    《机械设计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10008 学时:80 学分:5 授课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近机类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第四版),范顺成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一、......

    数字通信原理教学大纲(80学时)

    数字通信原理 (Principles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s )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介绍数字通信系统的构成、基本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指标的计算与分析方法以及......

    48 学时 结构图集教学大纲

    结构图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一)课程说明(小四 宋体) 课程编号:200490230 学分:3学分 总学时:48学时,学时分配:讲课32学时,16实验学时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本科 (二......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56学时_2010修订版)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课程代码:20100836课程性质: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课 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总......

    网络程序设计教学大纲32学时版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1245851 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网络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课,本大纲适合......

    《综合英语》课程理论学时教学大纲

    《综合英语》课程理论学时教学大纲 院系:旅游与外事学院专业:商务英语作者:高玉飞 审核:高玉飞教学院长:应铭华完成时间:2006-05 一、 课程性质: 必修课 二、 课程设置目的: 商务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