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72学时)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 英文名称:Pathophysiology 课程类型: 必修专业基础课(影像专业为选修)总 学 时:72(临床医学76)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24(临床医学2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心电与超声、卫生事业管理、麻醉学、急救医学专业方向、影像学、药学等专业使用 课程简介: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在医学教学中,它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而且也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被国家教委列为医学教学中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对病理生理学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掌握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对这些规律和机制的深入认识不但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疾病,而且,由于近年来对疾病发生机制研究的飞速进展,病理生理学的内容更成为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跟上这种进展步伐的重要基础。病理生理学又是一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桥梁性学科。它不仅与解剖学、组织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密切相关,而且与临床各科亦密切相关。病理生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过渡性学科。学好病理生理学将显著拓宽医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后劲。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全过程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及其机制以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大纲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按照要求程度的不同,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掌握:要求对教材内容能够深入透彻地理解,牢固记忆,并能灵活运用。熟悉:对教材内容以清楚地理解,并记住其中主要内容。了解(或自学):对教材内容一般理解。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熟悉】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地位与内容。发展简史。第二章 疾病概论
【掌握】疾病和脑死亡的概念。
【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的经过与转归。【了解】健康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掌握】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的特征和对机体的影响;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常见原因和对心肌电生理特性以及心电图的影响。
【熟悉】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的原因、机制;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的影响、对酸碱平衡的影响和低钾血症的补钾原则。
【了解】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的防治原则;水中毒的病因、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低钾血症与细胞代谢障碍有关的损伤;高钾血症的治疗原则。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掌握】酸碱中毒的概念;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机制及分类、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特点。
【熟悉】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状态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酸碱平衡的调节;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机制、分类、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
【了解】酸碱物质的来源;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病因和机体代偿变化的规律。第五章 水肿
【掌握】水肿的概念;水肿的发病机制。
【熟悉】水肿的特点(水肿液的性状、全身水肿的分布特点、皮下水肿的皮肤改变)。【了解】常见水肿的类型、特点;水肿对机体的影响。第六章 缺氧
【掌握】缺氧的概念、缺氧的分类;低张性、循环性、血液性和组织性缺氧的常见原因及其血氧变化的主要特点;掌握不同类型缺氧的特征性表现。
【熟悉】各种缺氧指标的含意;缺氧时机体机能和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了解】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氧疗和氧中毒。第七章 发热
【掌握】发热的概念和原因;发热的分期和热型;发热时心血管、呼吸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熟悉】内生致热原引起发热的机制;发热时代谢的改变和消化机能改变;发热的处理原则。
【了解】内生致热原产生的机制及发热的生物学意义。第八章 应激
【掌握】应激的概念,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神经内分泌反应、细胞体液反应)。【熟悉】热休克蛋白、急性期蛋白的概念;应激性溃疡的概念及发病机制。【了解】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应激损伤与应激相关疾病。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掌握】DIC发病机制。【熟悉】DIC分期。
【掌握】DIC的功能代谢变化。第十章 休克
【掌握】休克的概念;休克期(微循环缺血期)的发生机制及其代偿意义。
【熟悉】休克的原因和分类;休克期(微循环淤血期)和休克期(微循环衰竭期)的发生机制;休克时心功能改变以及休克肺发生机制;休克的防治原则及护理原则。
【了解】休克时细胞代谢、功能结构的损害;休克时肾、脑、胃肠道以及肝功能改变。第十三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发生机制:自由基的作用,钙超载,微血管损伤和白细胞的作用;缺血-再灌注损伤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心脏,脑,肠和肾的变化。
【熟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第十四章 心力衰竭
【掌握】心力衰竭的概念、原因及诱因;心力衰竭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和呼吸功能改变。【熟悉】心力衰竭的分类;心力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心力衰竭时心脏及心外的代偿。【了解】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体循环淤血、心输出量不足);心力衰竭的防治与护理
原则。
第十五章 呼吸衰竭
【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肺性脑病的概念;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功能性分流、死腔样通气的概念;呼吸衰竭时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机能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了解】呼吸衰竭时机体代谢的变化及中枢神经系统、肾功能、胃肠功能的变化;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第十六章 肝功能衰竭
【掌握】肝功能衰竭的概念、肝性脑病的概念。
【熟悉】肝功能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五种假说的主要内容。
【了解】肝功能衰竭的分类;肝性肾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病机制。第十七章 肾功能衰竭
【掌握】急性肾衰少尿期少尿的发病机制;少尿期尿的变化、水中毒和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氮质血症;CRF时尿的变化、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氮质血症和肾性骨营养不良;尿毒症的概念。
【熟悉】ARF的概念和原因;非少尿型ATN的特点;CRF的概念和原因;CRF时的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和出血倾向;常见的尿毒症毒素;尿毒症时的机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了解】多尿期和恢复期的变化;ARF的防治与护理原则;CRF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CRF和尿毒症的防治与护理原则。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结果、临床典型病例及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增强授课效果。通过对病理生理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五、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章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合计
内 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疾病概论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 第五章 水肿 第六章 缺氧 第七章 发热 第八章 应激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十章 休克
第十三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十四章 心力衰竭 第十五章 呼吸衰竭 第十六章 肝功能衰竭 第十七章 肾功能衰竭
学 时 1 2 4 6 2 3 3 3 3 3 3 3 3 3 6 48
六、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实验作业及平时测验:20%,期末考试:80%)
七、使用、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
《病理生理学》第七版 金惠铭、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 参考书:
《病理生理学》陈主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7年制规划教材), 2001.8; 《病理生理学》 吴其夏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研究生教学用)《临床病理生理学》金惠铭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4; 《新编病理生理学》金惠铭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6 《酸碱平衡》 克雷格·朗格内克(美),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4.1 第二版; 《病理生理学应试指南》 王立赞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同步辅导)2003.3 《机能实验学》高兴亚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一版 2001.4
2011-4-15
第二篇:病理教学大纲(72学时)
病理学教学大纲
(供本科中医、口腔、心理、护理、医学检验专业使用)
一
前
言
病理学是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学变化,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病理学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为学习临床打下必要的基础,更好地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
病理学分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主要讲述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发展规律。讲授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基本病理过程和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新成就,讲授内容要从培养目标出发,力求少而精,避免造成学生负担过程。
病理学教学时数为7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8学时,实验为24学时。
二 病理学授课内容和学时分配
—————————————————————————————————— 顺序(章节)主 要 内 容
理论
实验
总学时 ——————————————————————————————————
绪论
一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二
组织的修复1
三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四
五
六
七
九
十 炎症 肿瘤 心血管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八
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
0
十一
泌尿系统疾病
十二
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十三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0 十四
神经系统疾病
0 十五
传染病十六
寄生虫病 合计
1 三
课程各章节包括的内容
绪
论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病理解剖学的内容、任务、范围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2、熟悉病理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3、了解病理解剖学的发展史,学习的指导思想、方法及展望。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病理解剖学的内容、任务、范围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2、重点讲解病理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3、一般介绍病理解剖学的发展史,学习的指导思想、方法及展望。
第一章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组织和适应和损伤的类型、概念及形态变化。
2、熟悉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
3、了解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萎缩的概念和原因、分类,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细胞和组织损伤(变性和坏死)的类型及形态学变化。
2、重点讲解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坏死与凋亡的区别。
3、一般介绍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2、熟悉组织的再生能力。
3、了解组织修复与再生的概念,创伤愈合。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点及功能,植物再生的概念和骨折愈合的过程。
2、重点讲解组织的再生能力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影响再生的因素。
3、一般介绍组织修复和再生的概念,创伤愈合的概念、类型(一期愈合、二期愈合)及基本过程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肝、肺淤血的病理变化;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掌握栓塞的概念、类型及后果;梗死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
2、熟悉淤血的原因、后果及出血的类型。血栓形成的类型及结局
3、了解充血的概念、类型及病变、后果、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静脉性充血的概念,病理变化和肝肺淤血;血栓形成的概念及条件;栓塞和梗死的概念及梗死的条件和病变特点。
2、重点讲解血栓形成的类型特点和血栓的转归及其对机体的影响;栓子的运行方向、栓塞的类型和后果;梗死的类型、好发器官、病变特点。
3、一般介绍动脉性充血的概念、原因和后果;出血的概念、原因和类型;血栓形成的过程;梗死的原因及结局
第四章
炎
症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炎症的概念,基本病理变化,炎症的分类及各种类型的病变特征;
掌握炎性息肉,炎性肉芽肿,炎性假瘤的概念。
2、熟悉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炎症的结局。
3、了解炎症的原因,发生机理和炎症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炎症的概念,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炎症的组织学类型(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及其病变特点。
2、重点讲解炎症的局部表现与全身反应,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3、一般介绍炎症的原因、经过及其意义
第五章
肿
瘤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肿瘤的概念,肿瘤异型性的概念、形态及特征,肿瘤的生长与方式与扩散;
掌握良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掌握癌前期病变,原位癌的概念。
2、熟悉肿瘤的大体形态与基本组织结构;熟悉肿瘤的命名原则和各种常见肿瘤。
3、了解肿瘤增生与非肿瘤增生的区别;肿瘤与机体的相互影响;肿瘤的复发,肿瘤的分类及肿瘤的检查方法。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肿瘤的概念、形态特征,肿瘤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与扩散(生长方式及转移途径);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癌前期病变和原位癌的概念,常见的上皮组织肿瘤(乳头状瘤、腺瘤、鳞状细胞癌和腺癌。
2、重点讲解肿瘤的分级与分期;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肿瘤的命名原则和有些常见 肿瘤。
3、一般介绍肿瘤生长的生物学特点,肿瘤的复发,肿瘤的分类及肿瘤的检查方法。了解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风湿病的分期及病理变化,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特点;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冠心病的病变特点,高血压病的分期及各期病变特点。
2、熟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的临床病理联系及后果,急性心内膜炎,亚急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内膜炎三者的区别。
3、了解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了解心外器官的风湿病,病毒性心肌炎;了解心瓣膜病、心肌病和心肌炎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病变特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风湿病的病理变化(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病,包括心内膜炎、心肌炎和心外膜炎)。
2、重点讲解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的分期、临床病理联系及后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类型及病变特征及急性心内膜炎,亚急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内膜炎三者的区别。
3、一般介绍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了解心外器官的风湿病,心肌病和心肌炎的类型及病变特点,心瓣膜病分类和临床病理联系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病理联系和并发症;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并发症,肺心病的病变特征。
2、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大、小叶性病炎的病因和结局;间质性肺炎的病因及病变,硅肺的病因、基本病变和分期;鼻咽癌和肺癌的好发部位,组织学类型及转移。呼吸系统常见肿瘤的病变特点及临床。
3、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和发病机理,支气管扩张的病因、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肺气肿和肺心病的病因、病变、临床;呼吸君迫综合症,了解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支气管炎的临床病理联系和并发症;细菌性肺炎(大、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及并发症;硅肺的病理变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变化。
2、重点讲解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病理变化;间质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性肺炎)的病理改变;硅肺的病因、分期和病变特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 临床病理联系;呼吸系统常见肿瘤(鼻咽癌、肺癌)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3、一般介绍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各种肺炎、硅肺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成人、新生儿呼吸君迫综合症的特点;呼吸系统常见肿瘤的病因、组织类型及播散途径。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胃炎的类型及病变特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掌握病毒性肝炎基本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类型;掌握肝硬变的概念、肝硬变的分类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胃癌、肠癌、肝癌的病变特点。
2、熟悉溃疡病的病理临床联系;熟悉肝硬变的病因、后果,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转移及临床病理联系。
3、了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了解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阑尾炎、非特异性肠炎。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慢性胃炎的类型及病理变化;消化性溃疡的病理变化、结局、合并症;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类型;肝硬化的类型及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胃癌、肠癌、肝癌的病理变化和扩散。
2、重点讲解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和临床病理联系;病毒性肝炎的病因;肝硬化的病因和结局;食管癌、胰腺癌的病理变化。
3、一般介绍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机制;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消化系统常见肿瘤的病因及临床;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阑尾炎(急性、慢性)、非特异性肠炎的病理及临床。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恶性淋巴瘤的病变特点及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disease)的分类。
2、熟悉白血病的主要病理特点及分类。
3、了解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恶性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及病理改变;
2、重点讲解白血病的分类及主要病理变化
3、一般介绍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联系;白血病的临床病理联系;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和朗格汉氏细胞增生症。
第十章
免疫性疾病
(一)目的要求:
第九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1、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类型
2、了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熟悉艾滋病病变
3、了解移植排斥反应及机制、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病变、骨髓移植排斥反应病变
(二)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艾滋病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一般介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和病理变化
3、一般介绍移植排斥反应、机制及病理改变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急性弥漫增生、新月体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肾盂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
2、熟悉肾小球肾炎的分类及各种类型的病理特点,肾盂肾炎的发病机理及结局。
3、了解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了解泌尿系统常见肿瘤。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急性弥漫增生、新月体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重点讲解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及各自的病理特点;肾盂肾炎的发病机理及结局,慢性肾盂肾炎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肾细胞癌和膀胱癌的病理变化及临床。
3、一般介绍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肾盂肾炎的发病机制及结局;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的类型.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宫颈炎的病理类型及病理变化;子宫颈癌的病理变化,扩散和临床;乳腺癌的病理变化及扩散;妊娠滋养层细胞肿瘤的类型及病理特点。
2、熟悉常见的乳腺疾病和前列腺疾病;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病理变化。
3、了解生殖系统常见肿瘤及其分类。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慢性宫颈炎的病理类型及病理变化;乳腺癌的病理变化、扩散及临床病理联系;子宫颈癌的病理变化,扩散和临床病理联系;妊娠滋养层细胞肿瘤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2、重点讲解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病理变化;乳腺增生性疾病和纤维腺瘤的病理变化;卵巢肿瘤的类型。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
3、一般介绍附件炎,前列腺结节状增生和前列腺癌的病理改变;子宫体癌的病理变化;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类型和病变特点。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弥漫性毒性及非毒性甲状腺肿类型及病理变化特点。
2、熟悉甲状腺炎和甲状腺肿瘤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3、了解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和内分泌系统常见肿瘤。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类型和病理变化;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腺癌的病理变化;
2、重点讲解甲状腺炎的类型和病理变化;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腺癌的病理类型。
3、一般介绍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病因和典型类型;糖尿病和胰岛细胞瘤。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结局和并发症。
3、了解脊髓灰质炎、海绵状脑病、缺氧和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及神经系统常见肿瘤。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重点讲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结局和并发症;脊髓灰质炎的病理变化。
3、一般介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机制;脊髓灰质炎的临床病理联系;缺血性脑病、阻塞性脑血管病和脑出血的病变特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及神经系统常见肿瘤。
第十五章
传染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肺结核病的病理特点和分型;掌握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并发症。
2、熟悉结核病的转归、肺外结核病常见部位及特点。
3、了解结核病、伤寒等各种传染病的发病;了解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和性传播性疾病。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特点和分型;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重点讲解结核病的转归、肺外结核病常见部位及特点;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因、传染途径;
3、一般介绍结核病、伤寒等各种传染病的发病机制;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性传播性疾病类型及特点。
第十六章
寄生虫病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阿米巴病和血吸虫病病变特点。
2、熟悉阿米巴病和血吸虫病病因和感染途径、病变后果。
3、了解丝虫病、肺吸虫病和华支睾吸虫病。
(二)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阿米巴病(肠内、肠外)的病理变化;血吸虫病主要脏器的病变。
2、重点讲解阿米巴病和血吸虫病病因和感染途径、病变后果。
3、一般介绍阿米巴病和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丝虫病、肺吸虫病和华支睾吸虫病的感染途径和基本病变。
第三篇:《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第七版)(供临床、麻醉、影像、口腔等本科专业使用)病纲
理生理学教研室 2009年5月
前 言 病理生理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发挥着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医学专业的桥梁作用。病理生理学范畴非常广泛,主要讨论研究大多数疾病的共有的规律和常见病理过程,以及各器官系统疾病的一般规律和某些常见疾病的特殊规律。病理生理学是以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解剖学、病原学等学科为基础,以患病机体为对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条件、规律、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功能和代谢变化的专业基础学科。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病理过程及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生理学知识,为学习以上专业课程、认识和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病理生理学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认识、分析及处理疾病的正确思维方式,它的后继课程是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学科课程,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将为这些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大纲适用于我院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主要由前言、学时安排、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教学内容”中的下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是“目的要求”中“掌握”的细化或补充。该课程为2.5学分,计划学时为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讨论课学时6。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同学们在认真学习本学科的同时,还应复习有关临近学科的基本理论,通过科学的思维来正确认识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讨论课以典型病例为中心进行,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方式为闭卷理论考试,题型多样化,主要有名词解释、选择、简答、论述、判断及病例分析等,占总成绩的100%。学时分配表
章 标 题 学 时 1 0.5 绪论 2 1.5 疾病概论 3 6 水、电解质代谢障碍 4 6 酸碱平衡紊乱 5 3 缺氧 1
发热 自 学 7 2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8 2 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 9 2 应激 10 2 缺血-再灌注损伤 11 6 休克 13 2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14 4 心功能不全 15 3 肺功能不全 16 3 肝功能不全 17 5 肾功能不全 18 脑功能不全 自 学 学时合计 48学时 6 讨论课 第一章 绪 论 【目的要求】 熟悉: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以及基本病理过程与疾病的关系;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常用研究方法。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基本病理过程?试举例说明。2.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第二章 疾病概论 【目的要求】 掌握:疾病、脑死亡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一般规律及基本机制。熟悉:健康、亚健康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脑死亡的判断标准。了解:康复、死亡,临终关怀与安乐死。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疾病?什么是健康?什么是死亡/脑死亡?
2.脑死亡的判断标准有哪些? 3.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4.疾病的基本发病机制有哪些? 5.以外伤使血管破裂而引起大出血为例,说明发病学中因果交替转化、恶性循环的规律。
6.举例说明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7.试述疾病过程中的损伤与抗损伤矛盾斗争规律。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障碍 【目的要求】 掌握:常见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水中毒、水肿、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发病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熟悉:常见水、电解质(水、钠、钾)的正常代谢及其调节;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水中毒、水肿、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病因。熟悉:低钾血症与低镁血症的关系。2
了解:各类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镁、钙磷代谢紊乱的概念、原因、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水、钠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平衡调节的主要机制。2.如何全面理解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 3.体液容量减少见于哪些情况?试比较三种类型的脱水的特征、原因、机制及对机体的主要影响。4.水肿和水中毒有什么区别?基本病因各有哪些? 5.引起钾代谢紊乱的基本原因有哪些? 6.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对机体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7.为什么高钾血症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 8.高钾血症特征性的心电图变化有哪些?怎样用膜电位的理论解释高钾血症特征性的心电图变化? 9.为什么低钾血症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 10.低钾血症特征性的心电图变化有哪些?怎样用膜电位的理论解释低钾血症特征性的心电图变化? 11.为什么必须严格控制补钾的速度而且又一定要“见尿补钾”? 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目的要求】 掌握: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概念、病因、发病机制、机体代偿调节和对机体的影响。熟悉:酸碱平衡的调节、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和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酸碱平衡、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了解: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分类、原因、特点及酸碱平衡紊乱防治的病生基础。【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酸碱平衡紊乱,机体对酸碱平衡是怎样进行调节的? 2.一个病人的pH等于7.4, 他有没有酸碱失衡? 为什么?-3.一个病人的pH、PaCO、HCO均正常,该病人有没有酸碱失衡? 为什么? 2.34.怎样分析一个酸碱平衡紊乱的病例? 5.代谢性酸中毒有哪些特点?对机体有何影响? 6.呼吸性酸中毒有哪些特点?对机体有何影响? 7.代谢性碱中毒有哪些特点?对机体有何影响? 8.呼吸性碱中毒有哪些特点?对机体有何影响? 9.试述代谢性酸中毒时呼吸和肾的代偿作用。10.试述呼吸性酸中毒时血液缓冲和肾的代偿作用。11.为什么呼吸性酸中毒时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一般比代谢性酸中毒时严重? 12.大量输入库存血液,为什么会促使发生代谢性碱中毒? 13.大量输入生理盐水,为什么会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14.严重碱中毒病人出现手足抽搐的原因是什么? 15.为什么只有部分代谢性碱中毒的病人可以用生理盐水治疗? 16.为什么呼吸性碱中毒的病人比代谢性碱中毒的病人更容易出现中枢神经功能紊乱? 第五章 缺 氧 【目的要求】 掌握:缺氧的概念;各型缺氧的概念、原因、血氧变化特点及组织缺氧的机制;发绀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肠源性发绀的概念。熟悉:常用的血氧指标及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了解: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缺氧、发绀、肠源性发绀?各型缺氧的原因和血氧变化特点是什么? 2.急性缺氧时机体有何方式代偿,其机制和意义是什么? 3.慢性缺氧时机体有何方式代偿,其机制和意义是什么? 4.慢性低张性缺氧为何会导致右心衰? 5.所有缺氧是否都有紫绀?为什么? 6.低张性缺氧时为什么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3
7.严重缺氧时细胞可能出现哪些损伤? 8.慢性缺氧红细胞增多的机制是什么? 9.缺氧导致肺小动脉收缩可能的有关因素主要是哪些? 10.严重贫血的病人为什么会心悸、气促? 11.氰化物是怎样使机体中毒的? 12.高原性心脏病是怎样发生的? 13.为什么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会引起肠源性紫绀? 14.为什么吸入煤气会使机体中毒? 第六章
发热(自学)【目的要求】 掌握:发热、过热、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原的概念;发热的原因和基本机制 熟悉:发热各期的热代谢变化特点;发热机体的主要功能和代谢变化; 了解: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复习思考题】 1.何为发热、过热、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原?体温升高是否等于发热?为什么? 2.主要的外致热原有哪些?它们共同的作用环节是什么? 3.发热过程可分为哪三个时相?每个时相热代谢有何特点? 4.试述发热发生机制的基本发生环节。5.EP引起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的机制是什么? 6.根据发热的病因发病学环节,对发热病人可采取哪些治疗原则?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目的要求】 掌握: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熟悉: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和机制及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调节、信号转导异常的原因与机制、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的关系。了解:细胞信号转导调控与疾病防治,为临床防治细胞信号传导障碍疾病补充必要的理论基础。【教学难点】 信号转导异常的原因与机制;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 1.举例说明G蛋白偶联受体改变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2.为什么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可以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两种不同的形式? 3.霍乱时患者发生剧烈腹泻的机制是什么? 4.试以尿崩症为例说明信号转导异常的发生环节。5.试以巨人症、肢端肥大症为例说明受体、信号转导过度激活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第八章
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异常与疾病 【目的要求】 掌握: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概念、细胞凋亡的生理和病理意义。熟悉:细胞周期的调控,细胞凋亡的过程及调控、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的主要变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调控异常与疾病发生的关系。了解:调控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复习思考题】 1.试述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概念、区别以及细胞凋亡的生理及病理意义。2.试述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的主要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变化。4.试述内源性核酸内切酶和凋亡蛋白酶的生物学意义。5.试述凋亡相关基因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6.细胞周期有何特点? 7.细胞周期是如何进行自身调控的? 8.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疾病发生有何关系? 第九章
应
激 【目的要求】 掌握:应激、应激原、全身适应综合症、急性期反应蛋白、应激性溃疡的概念;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熟悉:应激时的细胞体液反应、应激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及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热休克蛋白的概念;良性应激和劣性应激的区别。了解:应激与疾病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应激、应激原、全身适应综合症、急性期反应蛋白、应激性溃疡?为什么说应激是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2.应激的主要神经-内分泌反应有哪些? 3.应激时主要细胞体液反应有哪些? 4.应激时代谢有何变化? 5.应激时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有哪些主要反应? 6.简述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7.如何理解应激的两面性? 第十章 缺血一再灌注损伤 【目的要求】 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及发生机制;自由基、活性氧、钙超载、无复流现象的概念 熟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条件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复习思考题】 1.试述线粒体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中的作用。2.为什么说氧自由基产生过多和细胞内钙超载互为因果关系? 3.试述缺血-再灌注时通过黄嘌呤氧化酶途径引起氧自由基增多的机制。4.试分析白细胞在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5.缺血再灌注时活性氧增多的机制有哪些?活性氧如何造成机体损伤? 6.缺血再灌注使细胞内钙超载发生的机制有哪些? 7.细胞内钙超载对机体有哪些不利? 8.什么叫缺血/再灌注损伤、无复流现象、钙超载、氧自由基、活性氧? 第十一章
休
克
【目的要求】
掌握:休克、SIRS、MODS、MSOF、CARS等概念;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机制;SIRS的原因、病理生理变化、诊断标准与发病机制;MODS的发病机制。熟悉:休克的病因、分类、休克时的细胞损伤和代谢障碍;休克时体液因子的变化;MODS的发病经过与分型;MODS时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变化。了解: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休克、“自身输血”、“自身输液”、SIRS、MODS、冷休克、暖休克? 2.试述休克各期微循环的变化特点及其典型临床表现。3.休克早期机体的变化有什么代偿意义? 4.试述休克各期微循环改变的机制。5.休克与DIC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6.试述MODS的发病机制。7.试述休克第二期微循环改变的后果。8.试述SIRS的原因、病理生理变化及发病机制。9.休克时胃肠功能障碍为什么会促使休克恶化? 10.肺在MODS发生中为什么极易受累? 11.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有哪些? 第十二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概述、凝血与抗凝血功能紊乱(自学)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目的要求】 掌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功能代谢变化(临床表现)。熟悉: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熟悉“3P”试验、D-二聚体测定的原理及意义。5
了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复习思考题】 1.典型的DIC病人病程分为几期?各期有何特点。2.试述DIC的发病机制。3.DIC造成的贫血有何特点。4.引起DIC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DIC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其机制如何? 6.宫内死胎和胎盘早期剥离的孕妇为什么易发生DIC? 7.有些败血症的病人为什么容易出现DIC? 8.DIC的患者后期发生休克的机理是什么? 9.什么叫DI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裂体细胞? 第十四章 心功能不全 【目的要求】 掌握:心力衰竭、心肌重构、心肌向心性肥大、心肌离心性肥大、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概念;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熟悉: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及诱因;心脏代偿、心外代偿、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对心功能的主要代偿作用和不利影响;心肌改建对心功能的代偿作用及不利影响;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了解:心力衰竭的常见分类及心力衰竭的防治。【复习思考题】 1.分析导致心肌收缩功能降低的主要机制。2.分析导致心肌舒张功能降低的主要机制。3.心功能障碍的人早期为何常表现为承受体力活动的能力降低? 4.心肌受损或负荷增重时机体维持心功能的主要代偿机制是如何激活的? 5.试述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和常见诱因。6.心衰患者为什么会发生肺水肿和肝肿大?各有什么后果? 7.心衰患者为什么会引起血容量增加? 8.心肌能量代谢障碍,主要表现在哪些环节?试举例说明? 9.试述钙离子转运、结合、分布异常对心肌兴奋-收缩偶联的影响。10.试述心力衰竭时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有关因素 11.什么叫心力衰竭、端坐呼吸、心肌重构、心肌向心性肥大、心肌离心性肥大、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十五章 肺功能不全 【目的要求】 掌握:呼吸衰竭、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弥散障碍、功能性分流、死腔样通气、真性分流、ARDS、肺性脑病等概念;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血气变化特点。熟悉: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概念;呼吸衰竭时机体主要代谢功能变化;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分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慢性阻塞性肺病引起呼吸衰竭的机制; 了解:防治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复习思考题】 1.阻塞性通气不足中,不同阻塞部位出现的呼吸困难形成有何不同,为什么? 2.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时,造成V/Q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对机体有什么影响?血气如何变A化?为什么?
3.什么是肺性脑病?试述其发病机制。4.试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的血气变化的特点及其发生机制。5.什么叫呼吸衰竭、限制性通气障碍、阻塞性通气障碍、功能性分流(静脉血掺杂)、死腔样通气、换气功能障碍、Ⅱ型呼吸衰竭、Ⅰ型呼吸衰竭? 6.试述肺通气障碍的类型和原因。7.产生肺内气体弥散障碍的原因有哪些?血气变化如何? 8.呼吸衰竭为什么可引起心力衰竭?
第十六章 肝功能不全 6
【目的要求】 掌握:肝功能不全、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假性神经递质等概念;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熟悉:肝脏疾病的常见病因和机制;肝脏细胞与肝功能不全;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了解:肝性脑病的分类及分期、防治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复习思考题】
1.肝功能不全综合征时机体有哪些功能和代谢变化? 2.请说明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氨基酸失衡学说及γ-氨基丁酸学说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3.请说明肝肾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4.什么叫肝性脑病、假性神经递质、血浆氨基酸失衡、氨中毒、肝性昏迷、肝性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 5.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有哪些?这些诱因如何促使肝性脑病发生? 第十七章
肾功能不全 【目的要求】 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病因与类型以及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经过、发生机制、少尿期的代谢紊乱;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及对机体的影响;尿毒症的概念。熟悉: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特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过程及其机制。了解: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原则;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尿毒症功能代谢变化、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复习思考题】 1.简述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展过程和分期。
2.以慢性肾功能不全时钙、磷代谢障碍为例说明矫枉失衡学说。3.常见的尿毒症毒素有哪些? 4.为什么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病人容易死亡? 5.评价肾功能的指标有哪些,何者最佳? 6.试述肾缺血时引起肾入球小动脉收缩的机制。7.何谓非少尿型急性肾能衰竭,其有何特点? 8.试述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少尿的发病机制 9.急性肾功能不全时主要损伤肾内哪些细胞,为什么会导致细胞损伤? 10.何谓肾性高血压?其产生的主要机制有哪些? 11.何谓肾性贫血?试述其产生机制 12.何谓肾性骨营养不良?其发病机制如何? 13.什么叫急性肾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尿毒症、肾性高血压、少尿、多尿、夜尿、无尿、肾前性急性肾功能不全? 第十七章 脑功能不全(自学)主要参考资料与常用网址 1.王迪浔.人体病理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2.杨惠玲.高级病理生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3.金惠铭.细胞分子病理生理学.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4.肖献忠.病理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5.金惠铭.临床病理生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年.6.吴立玲.病理生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7.Chris E.Kaufman.病理生理学精要(英文影印版).北京市: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8.北京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http://jpkc.bjmu.edu.cn/jpkc-sb/bingli%20shenglixue20051011/index.htm 9.同济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武汉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http:// 10阳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http:// 7
:
第四篇:临床医学口腔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专题
临床医学口腔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前言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病理生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临床医学的一部分。学习的目的是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达到对疾病本质的认识。病理生理学分为总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三个部分。总论主要介绍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讨论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是以系统为单位,介绍一些常见共同的病理过程。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疾病的概念、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熟悉、掌握人体患病时出现的功能与代谢的变化和基本机制。根据临床医学口腔专业教学的目标:基础扎实、素质全面、面向临床。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适当介绍学科所取得新进展、新成果和新理论,提高学生的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能力,加深对患病机体的认知。掌握部分专业英语词汇,加强专业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本大纲根据陈国强主编《病理生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主要参考书: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第五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时间安排:
内容 理论课时数 讨论课时数 绪论、疾病概论 1 水、钠代谢紊乱 2 水肿 1.5 发热 1.5 钾代谢紊乱 2 酸碱平衡紊乱 4 缺氧 3 应激 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3 休克 3-12
2.因果交替(形成疾病的良性或恶性循环)
3.局部与整体 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 康复、死亡(临床死亡过程的三期和脑死亡的概念和判断标准)。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病理生理学的性质 2.病理过程、健康、疾病、病因、条件、诱因、死亡和脑死亡的基本概念 3.疾病发生的条件和基本机制 4.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转归
二、熟悉: 1.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2.常见的致病因素和致病特性
第四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水、钠代谢紊乱》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水平衡紊乱
一、脱 水
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紊乱的病理过程。
1.低渗性脱水:概念、原因,及其发生机
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2.等渗性脱水:概念、原因,及其发生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3.高渗性脱水:概念、原因,及其发生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二、水中毒
水中毒:概念,病因和发生机制,水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节
钠代谢紊乱
一、低钠血症
1.低渗性低钠血症
摄入过多、肾排钾减少、细胞内钾释出至细胞外。2.对机体的影响
(1)对神经肌肉兴奋性的影响(轻度高钾血症常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增
加;
(2)重度高钾血症常使肌细胞出现去极化阻滞状态)、心脏的影响(高钾血
症引起心律失常或心室纤维颤动;
(3)严重高钾血症可引起心脏停搏)、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3.钾代谢紊乱的防治原则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低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发生机制以及对机体的影响 2.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发生机制以及对机体的影响
二、熟悉: 1.钾代谢紊乱的防治原则 第五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酸碱物质来源和酸碱平衡调节
一、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
酸性物质的来源、碱性物质的来源。
二、酸碱平衡调节机制
血液缓冲系统的缓冲作用、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第二节
评价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
pH值、二氧化碳分压、标准碳酸氢盐(SB)和实际碳酸氢盐(AB)、缓冲
硷(BB)、硷剩余(BE)、阴离子间隙(AG)。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分为四种类型: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 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
一、代谢性酸中毒
1.原因和机制
2.四种单纯型酸、碱中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代偿性和失代偿性酸、碱中毒的基本特点 4.单纯型酸、碱中毒的发生原因和机制;机体的代偿机制 5.不同类型酸、碱中毒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二、熟悉: 1.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2.机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第六章 水 肿 [教学内容]
一、水肿的概念和分类 第一节
水肿的发病机制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组织间液增多
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4.淋巴回流受阻
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钠、水潴留
1.GFR降低
2.肾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多
滤过分数增高、心房利钠肽减少、肾血流重分布、醛固酮和ADH增多。第二节
水肿的表现特征及对机体的影响
一、皮下水肿的表现特征
二、全身性水肿表现特征
三、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节 常见全身性水肿
一、心性水肿
二、肾性水肿
三、肝性水肿
[目的要求]-78
3.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
四、组织性缺氧
1.原因
细胞中毒、线粒体损伤、呼吸酶合成障碍。
2.血氧变化特点,3.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
三、循环性缺氧
1.原因
2.血氧变化特点 3.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 第三节
功能和代谢变化
一、细胞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1.代偿性变化
缺氧时细胞能量代谢变化;细胞的氧敏感调节与适应性变化。
2.细胞损伤
细胞膜变化;线粒体的变化;溶酶体的变化。
二、器官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1.呼吸系统的变化
(1)代偿性反应
呼吸加深加快、胸廓呼吸运动增加、2.循环系统的变化
(2)呼吸功能障碍
3.血液系统的变化
心输出量增加、血液重分布、肺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增生。红细胞增多、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血红蛋白表型重建。
4.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第五节
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第六节 氧疗与氧中毒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不同缺氧类型的基本概念、发病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2.各型缺氧时血氧变化的特点与区别点 3.缺氧时机体的代偿适应与失代偿性变化 4.缺氧引起细胞损伤的原因和机制-910 2.内生致热原和中枢性发热介质生成、种类及其作用 3.发热机体的功能与代谢改变
二、熟悉: 1.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2.了解热限及其成因 3.了解热型及意义 4.了解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和处理原则
第九章 应 激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念 1.应激原、躯体性应激原、心理性应激原的概念。
2.“全身适应综合征”分期: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
第二节
基本表现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
1.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LC-NE)/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变化
应激时LC-NE的中枢整合和调控作用、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外周效应、机体的代谢、功能改变。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激活
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调节、应激时糖皮质 激素分泌增多的生理意义、应激时GC分泌增多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应激时CRH
分泌的中枢效应。
3.其他激素反应
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激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β-内啡肽。
二、细胞反应
1.急性期反应
(1)急性期反应蛋白:蛋白酶抑制剂、凝血与纤溶相关蛋白、补体成分、转运蛋白、其他蛋白质。
(2)急性期反应的发生机制:APP的诱导生成、神经内分泌的调理作用、其它因素。-1112
交感-肾上腺素髓质系统兴奋、其他缩血管体液因子产生、溶酶体酶释放。
3.微循环变化的意义
动脉血压的维持、微循环反应的不均一性导致血液重新分布。
4.临床表现
二、休克期(淤血性缺氧期、可逆性失代偿期)
1.微循环及组织灌流改变
2.微循环淤血的机制
酸中毒、局部扩血管产物增多、内毒素作用、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3.休克期属可逆性失代偿期
4.临床表现
三、休克晚期(衰竭期 DIC期)
1.微循环灌流变化
2.微循环改变的机制
血流流变学的改变、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组织因子释放入血、其他促凝物 质释放、TXA-PGI平衡失调。22 3.微循环改变的后果
4.临床表现
第三节 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
一、细胞代谢障碍
二、细胞的损伤与凋亡
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1.急性肾功能衰竭
2.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3.心功能障碍
第四节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休克的概念和发生的始动环节 2.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 3.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13-1415
一、心肌收缩性减弱
1.心肌细胞数量减少
2.心肌能量利用障碍
3.心肌兴奋-收缩偶联障碍 2+(1)肌浆网摄取、储存和释放Ca障碍
2+2+2+肌浆网摄取Ca能力下降、肌浆网对Ca的储存量下降、肌浆网对Ca的 释放减少。
2+(2)胞外的Ca内流障碍 2+(3)肌钙蛋白与Ca结合障碍
4.心肌重构的失代偿
二、心室舒张功能异常
1.钙离子复位迟缓
2.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
3.心室舒张势能减少
4.心室顺应性下降
三、心室各部舒缩活动不协调性
第五节 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肺循环淤血
1.呼吸困难
2.肺水肿
二、体循环淤血
三、心排出量减少
第六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心力衰竭的概念、心衰发生的原因和诱因 2.心衰发病过程中心脏代偿和心外代偿的环节、机制及其意义 3.心力衰竭发生的基本机制 4.心衰时肺脏的临床表现
二、熟悉;-1617
三、心血管系统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五、血液系统变化
六、肾功能变化
七、消化系统的变化
第四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六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Ⅰ型和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念 2.呼吸衰竭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及其血气变化的特点和机制 3.呼吸衰竭对酸碱平衡与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4.肺性脑病和肺原性心脏病的概念、发生机制
二、熟悉: 1.呼吸衰竭的分类 2.单纯性肺通气降低、弥散障碍、肺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时血气变化的特点和机制 3.呼吸衰竭对CNS和循环系统功能影响的机制 4.呼吸衰竭时对呼吸系统的变化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6.呼吸衰竭的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六章
肝功能衰竭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病因
二、发展过程和分类
1.发展过程
2.分类
819
2.肝肾综合征的概念与机制 第十七章 肾脏功能不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一、病因与分类
二、发病机制
1.肾血流动力学异常
肾血流量急剧减少、肾内血流重分布。
2.肾小管损伤
形态学变化、功能受损。
三、临床过程与功能、代谢变化
急性肾小管坏死可分为少尿型急性肾衰与非少尿型急性肾衰。
1.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1)少尿期
少尿、无尿及尿成分变化;水中毒;氮质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 毒。(2)多尿期
(3)恢复期
2.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
一、病因
二、发病过程及其机制
1.发病过程
肾功能代偿期、失代偿期。
2.发病机制
健存肾单位进行性减少、肾小管-间质损害、矫枉失衡学。
三、功能代谢变化
1.泌尿功能障碍
021
第五篇:病理生理学复习题
病理生理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病理生理的主要任务是
C A.鉴定疾病的类型
B.描述疾病的表现
C.揭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
D.研究疾病时的代偿功能
2、分子病学是研究
A A.疾病在分子水平上的病理变化
B.核酸、蛋白质受损所致的疾病 C.酶蛋白受损所致的疾病
D.由DNA遗传变异所致的疾病
3、不完全康复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A.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
B.基本病理变化尚未消失
C.主要症状消失
D.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
4、完全康复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D A.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
B.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C.主要症状消失
D.劳动力恢复正常
5、有关体液的容量和分布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A.体液的容量和分布不论年龄、性别都是相同的 B.成人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 C.成人组织间液占体重的15% D.成人血浆约占体重的5%
6、正常成人血清钾平均浓度为
D A.1.5mmol/L
B.2.5mmol/L
C.3.0mmol/L
D.4.5mmol/L
6、正常成人血清钠平均浓度约为
C A.100mmol/L
B.120mmol/L
C.140mmol/L
D.160mmol/L
7、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是
C A.白蛋白
B.球蛋白
C.Na+
D.K+
8、低渗性脱水最主要的原因是
D A.长期连续使用高效利尿剂
B.醛固酮分泌不足 C.大量失液后处理不当
D.消化道大量失液
9、高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C A.细胞外液减少,细胞内液增多
B.细胞外液减少,细胞内液无变化
C.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细胞内液减少更明显 D.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细胞外液减少更明显
10、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紊乱可导致颅内出血
B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中毒
11、成人失钾最重要的途径是
D A.经胃失钾
B.经小肠失钾
C.经结肠失钾
D.经肾失钾
12、低钾血症时心电图的特点是
C A.T波低平、U波增高、ST段抬高、QRS波变窄 B.T波高耸、U波降低、ST段下移、QRS波增宽 C.T波低平、U波增高、ST段下移、QRS波增宽 D.T波高耸、U波降低、ST段抬高、QRS波变窄
13、高钾血症时的心电图特点是
B A.T波高尖、QRS波增宽、P波抬高 B.T波高尖、QRS波增宽、P波压低 C.T波低平、QRS波增宽、P波抬高 D.T波低平、QRS波变窄、P波压低
14、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的主要的发病因素是
A A.肺泡毛细血管内压增高
B.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肺淋巴回流障碍
15、下列哪项不是肝硬化腹水形成的原因
A A.循环血量增加
B.门静脉回流受阻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D.醛固酮、ADH灭活减少
16、正常人动脉血液的pH维持在 B A.7.30~7.40
B.7.35~7.45
C.7.40~7.50
D.7.30~7.50
17、血液中pH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
A -A.H2CO3与HCO3的比值
B.PaCO
2--C.HCO3与H2CO3的比值
D.HCO3
18、BE负值增大可见于
A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19、代谢性酸中毒时不会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D A.心律失常
B.心肌收缩力减弱 C.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
D.神经肌肉应激性增强 20、代谢性碱中毒常可引起低钾血,主要原因是
B A.K+摄入量减少
B.细胞内H+与细胞外K+交换增加 C.消化道排K+增加
D.细胞外液增多使血钾稀释
21、某溺水窒息患者,其血气分析结果为:pH值7.1,PaCO2 10.07kPa(80mmHg),HCO3-27mmol/L,应诊断为:
C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D.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22、慢性肺心病,右心衰竭合并水肿。血气指标:pH 7.52,PaCO2 7.8kPa(58mmHg),HCO3- 46mmol/L,应诊断为:
B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23、缺氧是由于
D A.血液中氧饱和度降低
B.血液中氧分压降低
C.血液中氧含量降低
D.组织供氧不足或氧利用障碍
24、动脉血氧含量的高低取决于
B A.血氧容量
B.PaO2的高低和Hb的质和量 C.动脉血的pH值及动脉血氧分压
D.2,3-DPG的含量
25、最能反映组织性缺氧的指标是
B A.氧容量降低
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C.动脉血氧容量降低
D.静脉血氧含量增加
26、下列哪一种原因引起的缺氧不属于循环性缺氧?C A.休克
B.心力衰竭
C.肺动—静脉瘘
D.动脉血栓形成
27、引起发热的最常见的原因是
A A.细菌感染
B.淋巴因子 C.类固醇物质
D.恶性肿瘤
28、体温每升高1℃,心率平均增加约
D A.20次/分
B.10次/分
C.15次/分
D.18次/分
29、发热时
13、发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
B A.产热超过散热
B.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 C.出汗明显减少
D.产热超过散热 30、下列哪项不属于内生致热原
C A.白细胞致热原
B.干扰素
C.5-羟色胺
D.肿瘤坏死因子
31、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
B A.大量微血栓形成B.凝血功能紊乱 C.纤溶过程亢进
D.凝血物质大量消耗
32、DIC患者出血与下列哪些因素关系最为密切
B A.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障碍
B.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C.凝血因子XII被激活
D.抗凝血酶物质增加
33、下列哪一类不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
D A.失血
B.烧伤
C.挤压伤
D.感染
34、休克I期(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的变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D A.微动脉收缩
B.后微动脉收缩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D.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35、休克I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C 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C.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D.少灌少流,灌多于流
36、休克肺时最早出现的酸碱失衡类型是
A.代谢性碱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 C.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
37、不符合休克早期临床表现的是
D A.面色苍白
B.四肢湿冷
C.尿量减少
D.脉压增大
38、高排低阻型休克最常见于下列哪一种休克?A A.失血性休克
B.感染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烧伤性休克 39.心力衰竭最特征性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
C A、肺循环充血
B、动脉血压下降
C、心输出量降低
D、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大 40 下列哪种变化在急性心衰不会发生
C A、心率加快
B、肺水肿
C、心肌肥大
D、皮肤苍白 41.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的心衰不属于低输出量性心衰
A A、甲亢
B、心肌炎
C、二尖瓣狭窄
D、主动脉瓣狭窄 42.下列哪项是急性左心衰竭的表现
D A、颈静脉怒张
B、肝颈静脉返流征(+).C、肺水肿
D、肝肿大 43.左心衰竭引起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C A、肺不张
B、肺实变
C、肺淤血、水肿
D、肺气肿 44.右心衰竭时不会出现下列哪种表现
D A、皮下水肿
B、颈静脉怒张
C、肝肿大、压痛
D、肺水肿 45.心衰病人使用静脉扩张剂可以
D A、增强心肌收缩功能
B、改善心肌舒张功能 C、降低心脏后负荷
D、降低心脏前负荷
46、呼吸衰竭通常是指
A.内呼吸功能障碍
B.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C.血液运输氧障碍
D.二氧化碳排出障碍
47、I型与II型呼衰最主要的区别是
D A.动脉血氧分压
B.肺泡气氧分压
C.动脉血pH值
D.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48、慢性II型呼衰病人输氧的原则是
A A.持续低浓度低流量给氧
B.持续高流量高浓度给氧 C.间歇性高浓度给氧
D.呼吸末正压给氧
49、I型呼吸衰竭血气诊断标准为
D A.PaO2低于4.0kPa(30mmHg)
B.PaO2低于5.3kPa(40mmHg)
C.PaO2低于6.7kP(50mmHg)
D.PaO2低于8.0kP(60mmHg)50、限制性通气不足主要是由于
D A.中央气道阻塞
B.外周气道阻塞 C.肺泡膜面积减小,膜厚度增加
D.肺泡扩张受限制
51、正常人体血氨的主要来源是
C A.肠腔尿素分解产氨
B.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氨 C.蛋白质在肠道内分解产氨
D.肌肉活动产氨
52、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
D A.引起失血性休克
B.破坏血脑屏障
C.脑组织缺血缺氧
D.血浆蛋白在肠道细菌作用下产生氨
53、假性神经递质的作用部位在 D A.大脑皮质
B.小脑
C.间脑
D.脑干网状结构
54、肝性脑病是指
D A.肝脏疾病并发脑部疾病 B.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 C.肝功能衰竭所致昏迷
D.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55、少尿是指
B A.<750ml/d
B.<400ml/d
C.<200ml/d
D.<100ml/d
56、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至肾衰竭期时,内生肌酐清除率通常下降至正常值的B A.25%~30%
B.20%~25%
C.15%~20%
D.15%以下
9、慢性肾功能不全时,最能反映肾功能的是
D A.高血钾程度
B.血浆尿酸氮
C.血浆肌酐
D.肌酐清除率
57、与肾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无关的因素是
A.促红素生成减少
B.1,25-(OH)2D3减少 C.血小板功能障碍致出血倾向
D.铁的结合能力降低
58、慢性肾功能不全最常见的病因是
D A.肾小动脉硬化症
B.慢性肾盂肾炎
C.尿路慢性梗塞
D.慢性肾小球肾炎 59.急性肾功能不全多尿期,多尿的发生机制是
C A.原尿重吸收减少
B.新生肾小管功能不成熟
C.近曲小管功能障碍
D.远曲小管功能障碍 60、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 A.高钾血症
B.水中毒
C.氮质血症
D.高镁血症
二、名词解释 1.疾病 2.代谢性酸中毒
3.血氧分压 4.DIC 5.休克 6.前负荷
三、问答题.常见的疾病原因有哪些?
2.简述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3.简述休克的防治原则?
4.简述急性左心衰竭时肺水肿的发病机制? 5.试述肝性脑病的分期及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