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时间:2019-05-12 19:1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第一篇: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1、明确诗歌人物形象分类。

2、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重难点:

1、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2、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归纳、练习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尽管每一个诗人的创作方法和风格不尽相同,但他们都会通过创造一定的形象来表达特定的思想情感。形象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所以要把握诗歌的主旨,形象是必须要把握的,因此,形象的鉴赏成为诗歌鉴赏的一个重点。

2013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是: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鉴赏诗歌要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今天我们主要学习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二、诗歌的人物形象分类

1、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的形象):(偏重抒情的诗歌)在抒情诗中,诗人是通过直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对自我形象的塑造。

2、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在叙事诗中,诗人是通过笔下的人物形象,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性格、志趣、情感或思想观念。

三、了解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

高考古诗歌试题中鉴赏人物形象始于2008年广东卷,在此之后,2009年天津卷,2010年山东卷、福建卷,2011年四川卷、山东卷,2012年安徽卷、湖北卷、江苏卷,2013年辽宁卷、重庆卷都有此类题目。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有以下几种: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及答题步骤

1、例题引路1:(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简析:①抓住表现动作神态的词语:首句中的“逐”,写诗人不惧寒冷,寻觅美景的形象;次句中的“立”,勾勒出诗人在春风中、夕阳里欣赏美景的画面。②抓住表现心理状态的词语:如果说一、二句侧重“外在”形象刻画,那么三、四句则是侧重“内在”心理描写。“最爱”直抒胸臆,陶醉于自然美景的悠闲心境,跃然纸上。)

规范答题:(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步骤二)通过动作与心理描写了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

(步骤三)表达了作者对东山雪景的喜爱之情。

2、反思总结:

(1)鉴赏方法一: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2)答题步骤:

步骤一:说特点——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个什么形象。总体特点(两三个词)+ 身份

步骤二:析例句——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融入表达技巧。(可以翻译诗意)

步骤三:明作用——形象在诗中的作用(主旨、思想感情)即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

3、例题引路2:(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梦江南

温庭筠(yún)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简析:此词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人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答案:步骤一: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思妇形象。

步骤二:通过拟人修辞、环境烘托描写了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步骤三:充分揭示了主人公希望落空之后的失望和痛苦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不幸妇女的同情。

反思总结:鉴赏方法二: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例题引路3: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背景介绍: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他生活的时代,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北方的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陆游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参考答案】步骤一: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步骤二: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步骤三: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反思总结:鉴赏方法三: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五、课堂小结:如何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2、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

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结合诗题、注解和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情感世界

八、作业布置(导学案)

第二篇: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诗中刻画的某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3、请简要地分析某形象。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 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要求:赏析本首诗中的人物形象

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封建士大夫形象,他怀才不遇,得不到重用,只能独自一人登上幽州台,抒发自身的感慨。全诗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2012年安徽高考诗词鉴赏)

最爱东山晴后雪

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诗是《雪后初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的诗人形象

答案:

这是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展现了诗人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送邹明府游灵武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释:明府: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地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2010福建卷)(6分)

访隐者[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游子形象。(要点一)“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要点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要点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⑴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答案】⑴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骚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答案】 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空虚无着、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的思妇(闺中女子)形象。开头景物具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皱了思妇的心;闲逗鸳鸯、揉搓杏蕊的细节,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看斗鸭等动作情态体现了更深的愁苦相思及孤单寂寞。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急盼情人归来的急切心情。

昼居池上亭独吟

刘禹锡

日午树阳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古人写诗很讲究诗歌意象的塑造,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诗中的诗人是一个备受打击,但仍然抗争不屈的形象,诗人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诗人积极参加政治革新,后遭打击,也曾产生过退隐念头,但从蜂、鹤身上汲取了精神力量,并以蜂、鹤自励,表明要像蜂那样勤劳勇敢,像鹤那样志趣高尚,进德修身,心存社稷,诗人有着崇高的生活目标和美好的情趣。在被排挤出朝廷之后,饮酒调节精神,抚琴陶冶性灵,寄托高洁情怀。表现了诗人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作的精神。面对不平的现实,诗人对朝廷的“有士不用”也隐隐透出内心的不平之气。

第三篇: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一、概念解析:

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 “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意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二、鉴赏指导:

1.具体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怎样把握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3.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注意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初学者往往失去重点,分散笔墨,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4.评分标准: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说解,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缺第一方面,扣2分;没有分析,而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容,扣3分;不能围绕中心写,扣3分。5.例题分析:

(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析】(1)诗后附有“幽州台”的注释,这就暗示:诗人登临的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如今昭王不再,贤才无举,登临此地,作者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语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答案】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二、课堂练习: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参考答案】

(1)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闲适孤傲的形象。

(2)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

(3)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误例:

(1)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

(2)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好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

(3)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

误例分析:这是对李白的客观而公正、简洁而诗性的评价,但不合本题的要求,只能判为0分。

三、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四、课外练习:

1.分析诗中“蓑笠翁”形象。

江 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2.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观 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解析】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3.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江雪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解析】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4.“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解析】(崔颢《长干曲》)——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5.“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解析】(李白《从军行》)——有装扮(铁衣碎)描写,有行动描写,于叙事之中塑造了一个勇武过人、凛然可敬的英雄形象。

第四篇:古代诗词鉴赏范文

古代诗词鉴赏

基础知识

思想主题

表现手法 意境形象

鉴赏技巧

炼字赏析

古代诗词欣赏基础知识小结 我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西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源头。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战国时期:

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孕育出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两汉时期:

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东汉时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 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

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建安时代之后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中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

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

乐府诗: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

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 《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田园诗:代表人物是陶渊明,还有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被称为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的谢灵运。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的美丽,歌颂田园

生活的平和,也体现了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的喜悦和辛劳。主要特点:平和醇美,自然冲淡。

唐朝: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初唐: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诗歌由靡靡之音变为清新健康。《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 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盛唐: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两个伟大诗人:李白、杜甫,他们被称为双子星座,李白豪放飘逸,上承《楚辞》的浪漫主义

;杜甫,浓郁顿挫,上承《诗经》的现实主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

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 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王之焕的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 鹤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中唐:

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

山水诗:代表人物:刘长卿、韦应物,是王维、孟浩然一派的继续。

边塞诗:代表人物:卢纶、李益,是高适、岑参的余绪。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元稹,倡导新乐府运动。张籍、王建也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 主张。往往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象,以讽谕当时的社会、政治现象,如《卖炭翁》《长恨歌》。

韩孟诗派:代表人物:韩愈、孟郊。诗歌风格:生硬奇险,开后世宋诗的风气。

浪漫主义诗派:代表人物:李贺。上承李白,下启晚唐的李商隐。

李贺(790--816)在诗歌的形象、意境、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拥有中唐独树一帜之风格,开辟了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浪漫主义新天地。《苏 小小墓》、《梦天》等都是充分体现他的独特风格之作。

此时期的诗人还有:

柳宗元(773--819)的诗如他的散文一样,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郁。他的山水诗情致婉转,描绘简洁,处处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个性,如 《江雪》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刘禹锡(772--842)是一位有意创作民歌的诗人,他的许多《竹枝词》描写真实,很受人们喜爱。

贾岛(779--843)都以“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险,苦思锤炼是他的特点。

晚唐时期: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气氛浓厚,代表诗人是杜牧、李商隐,世称“小李杜”。杜牧(803--852)的诗以七言绝句见长,《江南春》、《山

行》、《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是他的代表作。这些诗于清丽的辞采、鲜明的画面中见俊朗的才思。

李商隐(813--858)以爱情诗见长。他的七律学杜甫,用典精巧,对偶工整,如《马嵬》、《夜雨寄北》等是其中的名作。

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词:词这种诗歌体裁在晚唐已经出现,代表人物:温庭筠、韦庄、李煜(多抒写家国身世之恨,感慨缠绵)。出现第一雍部文人词总集《花间 集》。宋朝:

词风继承花间派的婉约绮靡。“父子词人”:晏殊、晏几道。晏殊的词风容闲雅,有富贵气。晏几道的词风是低回感伤。

婉约词:

柳永:多写男女离别之情和流落江湖的羁旅之愁,沉吟于风花雪月之中。

周邦彦:继承柳永的余风。代表作有《过秦楼》、《满庭芳》

李清照:前期清新婉丽,后期缠绵抑郁。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

姜夔:继续周邦彦的风格,尚风雅,主格律。

秦观:善作小令,通过抒情写景传达伤感情绪的《浣溪沙》、《踏莎行》、《鹊桥仙》等 是他的代表作。

豪放词:

苏轼:启南宋豪放派的诞生。词的题材又得以进一步发展,怀古伤今的内容进入了他的词作之中。

张元干、张孝祥、朱敦儒,上承苏轼,下启辛派词风,同时期还有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

辛弃疾:有抗金报国的壮志,但壮志难酬,郁愤深积。

宋 诗:西昆体:杨亿、钱惟演,学晚唐李商隐,讲究格律辞藻、华丽典雅。

王禹偁、梅尧臣、苏舜钦:反对西昆体,提倡平易流畅。

两位大诗人:苏轼说理抒情,自由奔放;黄庭坚,江西诗派,崇尚杜甫,大多瘦硬生新。出自江西诗派,最终自成一家的有:

陆游:爱国诗人,最动人的作品是表现他老而不衰,死而不渝的爱国情怀。

杨万里:诗风清新活泼。

范成大:善写田园风光,颇有生活情趣。宋末有:

文天祥,多是爱国诗篇,浩气磅礴。

元代

杂剧:

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融为一体。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散曲:包括小令、套曲,多歌唱山林隐逸和男女风情之作,少数作品接触当时重大的社会问题,反映人民疾苦。后期散曲的代表作家有张可久和乔吉,特点:雅正典丽。

明代

诗歌:

台阁体诗派:代表:杨士奇、杨荣、杨溥,特点:歌功颂德、空泛虚浮。唐宋派:归有光

清代

诗歌: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不满清庭的民族压迫和专制统治,特点:悲壮沉郁、感慨深远。此时期的诗人还有:钱谦益、吴伟业、王士 桢。

郑板桥:反映民情;贺知章、袁枚:直抒性情;黄景仁:独写哀怨之作。词:陈维崧:效法苏、辛之豪放,开“阳羡词派”。

纳兰性德:词近李煜,又自成一家,善作小令,长于白描。

我国古代诗歌分类

我国古典诗歌包括“五四”时期以前的诗、词、曲。

1、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指唐以前的古代诗歌。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2、律诗和绝句

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律诗八句四联分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3、小令、中调和长调

依据字数将词划分为三类。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字以上为长调。

考点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意象与意境

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包含了诗人的强烈思想情感,具有象征意蕴的客观物象(或者说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是构织诗歌的主要因素。包括景象和物象。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常常借助于景物形象,渲染气氛,烘托情感。这时的景物形象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我们便可感知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此首词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巧妙组织在一个画面里(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景象,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分析意象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①营造意境方面作用 渲染气氛 奠定基调②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③表情达意体现思想主旨的作用④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⑤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有的意象贯穿始终.诗词中常见意象

1、送别类

杨柳

长亭

南浦

酒杯

折柳

2、思乡怀人类

月亮

鸿雁

捣衣

双鲤

雁书

3、愁苦类

梧桐

芭蕉

流水

猿猴

杜鹃鸟

斜阳

落日

4、抒怀类

菊花

梅花

松柏

黍离

冰雪

草木

5、爱情类

红豆

连理枝

比翼鸟

6、战争类

投笔

长城

楼兰

柳营

请缨

羌笛 其他如表示秋天:金凤、西风、北风、商风

隐逸生活:陶家

意境:是作家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意境往往由多个相关联的意象有机组合而成。“意”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指诗中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由景物构成。开拓意境要立足于诗中的景物描写,分三个层次:一是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二是把画面中没有直接写到的那一部分靠想象补充出来,三是领会画面背后深远的意蕴。例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诗人通过描写阴雨、江草、鸟鸣、柳树等意象,构设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意境氛围。在今昔对比中更让人感受到物是人非,时事变迁的凄凉与感伤。

诗词中常见意境氛围特征

孤寂冷清 恬静幽美 萧瑟凄凉 生机勃勃 春意盎然 肃杀荒凉

雄浑壮丽 幽清明净 沉郁孤愁 和谐静谧 开阔苍凉 高远辽阔

苍凉悲壮 朦胧凄迷 清幽恬静 雄奇优美

考点二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常见诗词语言特色有:

清新自然

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的《山居秋暝》)

平实质朴(平淡自然)

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的《别董大》

再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的《鸟鸣涧》)

再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的《鹿柴》)

委婉含蓄

如“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醉花阴》)

形象生动

如“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幽默讽刺

如“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的《寒食》)

再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的《焚书坑》)

雄浑壮阔

如“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的《使至塞上》)慷慨悲壮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清新明快

如“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代诗人王驾的《雨晴》)

沉郁顿挫

如杜甫的《登高》

豪放飘逸 如李白的《将进酒》

华美绮丽

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的《咏柳》)

典雅工丽

如“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宋祁的《玉楼春》)

缠绵婉转

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的《长恨歌》”

考点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融情与景

以乐景村哀情

描写抒情:渲染 烘托 对比 村托 抑扬 白描 比兴 用典 联想 想象

正 侧面结合

动静结合 托物言志 象征手法 点面结合细节描写

虚实相生(虚实结合)修辞格: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借代 夸张 设问 反问 双关 叠词 互文 补充说明:

1、“虚”包括回忆的、想象的、梦见的(梦境),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像和空灵的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

2、关于诗中的描写角度 视觉 听觉 嗅觉 触觉形态 色彩 声音远看近观远眺 俯视等。

诗词表现表现手法举例

虚实结合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楚山孤”既是写实景,也是诗人孤寂心情的写照。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

再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 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的《武陵春》)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词意转折,配合实字表达,收到尺水兴波,感人至深的效果。实词“轻舟”为下文的“愁重”作铺垫和烘托,使“愁”变得沉重,亦是女词人感情的无比深沉!也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可感。

动静结合 如“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的《漫成一首》)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江夜的“静”,而末句却以鱼跃之声打破了这种静谧,颇有“以动破静、愈显其静”的意味,与“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处。“宿鹭”和“跳鱼”,这一静一动之景,相反相生,互相映衬,显得逼真而又传神。

直抒胸臆

如“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的《菩萨蛮》)江南景人俱佳,让人留恋,没到老就不要离开江南回到故乡,否则一想起江南的美好景色和人就会后悔不及。

托物言志 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的《蝉》)借蝉的形象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赞赏。

再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梅花》)诗人表面上咏物,实际上言志。借咏梅花来表达诗人追求清高高洁的思想品格。

再如“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诗人因“触忤武则天”而身陷囹圄,这首五律以蝉自喻,以蝉之餐风饮露表示自己的高洁情怀。

联想想象

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的《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离情的象征意义。对比对照

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的《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的繁华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藏着诗人深沉的思考。

象征手法

如“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居易《白云泉》)诗人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如“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再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下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的《山中》)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村一、二句之情,以景喻情,用秋风瑟瑟,黄叶飘飞来村托自己的悲苦。

细节描写

如“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再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的《约客》)

还如“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的《点绛唇》)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这一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的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还有如“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晴窗细乳戏分茶,诗人这一细节举止表露出闲散和无聊 的心境,间接地反映出在国家多事之秋,爱国志士却被冷落的沉重的社会景象,也反映出南宋王朝的腐败和衰落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的《赠别》男女之间分离之际,内心因凝聚了太多感情反而不知从何说起,无言以对,显得沉默不语,象是生分的样子,仿佛并无深厚的情意。正如古人说,亲及反疏。千言万语却只能默默无言。白描

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如“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的《田家》)这首诗以小见大,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再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的《天净沙·秋思》)

点面结合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江雪》)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中,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再如“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朱敦儒的《好事近》)三四句从面上对渔父的志趣和生活概貌做了总的交代,后用洗练的笔墨摹写了一个恬淡自适的渔父形象。而在静态的画面上,又加上了孤鸿这个动点。全诗点面结合,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不受约束的闲适生活。”

以乐景衬哀情

如“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杜甫的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诗人把自己的心绪同春色的撩人结合起来写,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诗中恼春烦春的情景,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相仿佛。再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的《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正是眼前这样一幅,触痛了诗人心中的块垒——祖国中兴的希望非常渺茫,因而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

考点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咏史怀古 :今非昔比 昔盛今衰 借古讽今

盛衰无常 物是人非 吊古伤今

壮志未酬(古迹 古人)

2、托物言志(咏物诗):孤傲高洁 志趣高雅 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 光阴易逝 功业无成 象征、比喻、拟人等手法运用。(松 竹 梅 菊 蝉 蜂)如“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李商隐的《流莺》)诗人用流莺的“飘荡”比喻自己转徙幕府飘零不定的生活,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的才干及远大的政治抱负,用“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怀才不遇的深沉感伤。

3、边塞征战:边塞风光 奋勇杀敌 立志报国 报国建功 征夫愁怨 思乡思亲 同情批驳 描写战争场面的残酷。(边关 玉门关 羌笛 胡人 胡马 黄河 长城 阴山

黑山 明月)

4、羁旅思乡:羁旅愁苦 漂泊无依 浪迹天涯 孤寂冷清 思乡思亲 归期遥遥。(驿道 征铎 马 舟船 杜鹃 鸿雁 客 浮萍 飞蓬)

5、送别留恋:离情别恨 留恋思恋 激励劝勉 依依不舍 深情厚谊。(柳 酒 歌

船 长亭短亭 灞桥柳 灞桥 南浦)

6、田园山水诗:寄情山水 愤世嫉俗 隐逸情怀 与世无争

保持高尚节操 超脱凡俗 宁静闲适恬淡

农家乐丰收喜悦。(高山 流水 明月 清风 农家风光 山间盛景)

7、即事感怀

即景抒怀:忧国忧民 战争离乱 仕途失意 讴歌山河 渴望建功立业。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后两句通过写景,揭示了一切美好向上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任何力量都禁锢不了的道理。

8、闺怨闺愁:青春易逝 容颜易老 孤独失落的情怀 对丈夫的思念(或对情人的怨恨)对战争的厌恶。

古诗词鉴赏解题方法归纳

一、答题步骤(一)读懂诗

①古代诗歌大多是先写景后抒情,“情”往往就是十个的中心所在。因此可以往往在前半部分寻找意象,后半部分寻找中心。

②诗歌意象具有跳跃性的特点,理解时应通过想象构设意境。

③为了强调突出,古诗多采用倒装句式。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的《西江月》)“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的《秋兴八首》)

④注意使动、意动、为动等活用词的理解。

⑤律诗前二联多写景,后两联多抒情表意。绝句的情感多在后两句上。词的上阕一般写景,下阕抒情。

总之,在阅读诗歌时,从前半部分找意象,通过揣摩意象的色彩、特点,构设诗歌意境,就能大体把我诗歌的情感倾向了。同时特别留意诗歌中能透露作者情感的一些词,如“悲”“喜”“愤”“思”等

。(二)三必看

①标题必看

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富含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主要表现手法等。)诗歌的题目是鉴赏诗歌的向导,突破口。如李绅的《悯农》,试题“悯”就表明作者对农民艰辛生活的深深同情。元稹的《离思》,由题目看出写的是离别的思念。张继的《枫桥夜泊》,“泊”字可知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羁旅情怀。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思故园就可看出是思乡的主题。②作者必看

知人论世,以察诗情。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作者的经历、作者的命运等有助于理解其诗作。③注释必看

一首诗,一旦给了注解,往往有重要作用:一是暗示背景,就是介绍作者所处的环境,或写作背景。二是解说重点字词、典故、消除阅读障碍。(三)宏观理解 微观深入

所谓宏观理解就是注意诗歌的首尾、前后、上下联在结构上、表意上的内在关系,从而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旨情感。

所谓微观深入就是要求在关键词语、独特意象、特殊句式、艺术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托物言志以及比喻、比拟、借代等修辞的运用)

二、答题方法(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歌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4、诗歌中某句诗展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诗是表达某某某的情感(情怀)的吗?为什么?

5、请谈谈这首诗情与景的关系。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描绘诗中画面)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概括氛围特点)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分析思想感情)的情感(心情、心境)。

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答案: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③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④请比较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的异同。

答题套路:这首诗用了(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要结合诗句具体阐述),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具体化)的情感(心情、心境)。

如: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踏莎行》

请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调调不断如春水”一句的艺术手法。

答案: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把抽象的情感(无穷无尽的离愁)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迢迢不断的春水),(二)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

(三)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③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套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点明语言特点),如(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具体)的情感。

如: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

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1)这首诗语言风格自然清新;(点明语言特点)(2)意象浅近,如“梁上燕”“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口语化,自然质朴。(结合相关诗句分析)(3)作者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后终于获得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此时的闲适心境。(情感)(四)炼字型

炼字所指对象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叠词、数量词等

一、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一个(或两个)?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觉得它好在哪里?

二、答题思路

①画面感强,描述意境画面 ②化静为动,把静的事物写活了

③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

形象生动 ④拟人、夸张手法,修辞效果,形象具体 ⑤突出思想情感主旨

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五)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步骤:

1、分析该词对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方面)

2、分析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形式方面)

如: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王质《山行即事》

注:蘋,一种水草。鸥性,海鸥,性喜在海上随潮迎浪,上下飞翔。狎(xia),戏耍,玩弄。酲(che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问: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议”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两句是说,天空的云块来来往往,忽聚忽散,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笔法轻快,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在结构上,“议”

字统领了颔联和颈联,颔联写“阴”,颈联写“晴”。

(六)判断观点型 提问方式:

1、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2、有人这样认为,你同意吗?请说出理由。答题步骤:

1、表明自己的观点。

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

答题套路:我认为(观点)原因是(举例证明)(从原诗中找理由分条陈述)

如: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问: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说理由。

答案:同意。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不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七)对比赏析型

提问方式:

1、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2、请说出两首诗在某方面的异同点。答题步骤:

1、找出相关的比较点。

2、对原诗中具体句子分别进行分析,分条作答。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试题。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李益《汴河曲》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

注:汴河,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隋家,隋王朝。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不较多,差不多。(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2)这两首诗的表达技巧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答: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

第五篇:古代诗歌鉴赏之 人物形象 教案(定稿)

高考专题辅导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人物形象〈教案〉

杨艳峰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的内涵

2、把握人物形象的常见类型

3、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例题引入

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全国卷Ⅰ)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先分析一下诗歌中塑造的形象,再去做题

(1)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2)答: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二、概念解析

高考专题辅导 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 “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三、鉴赏指导

(一)、具体要求: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怎样把握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鉴赏角度——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三)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注意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初学者往往失去重点,分散笔墨,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四)评分标准: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说解,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缺第一方面,扣2分;没有分析,而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容,扣3分;不能围绕中心写,扣3分。

(五)例题分析:

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高考专题辅导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析】

(1)诗后附有“幽州台”的注释,这就暗示:诗人登临的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如今昭王不再,贤才无举,登临此地,作者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

(2)抓人物语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答案: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3、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提供以下参考答案,让学生评判得分

(同学A)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 高考专题辅导 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闲适孤傲的形象。(4分)

(同学B)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3分)

(同学C)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3分)误例:

(同学D)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

(同学E)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好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

四、现学现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9全国卷Ⅱ)(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土蕃军队七万多人。

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诗中描写了一位不畏艰难困苦,指挥将士们奋勇杀敌、豪情万丈的将军形象。前两句描绘的是秋初边关的清冷,也暗示了局势的紧张。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后两句写将军士部署战斗、指挥将士奋勇杀敌的场面,和对胜利的满怀信心。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报效祖国的决心和誓死杀敌的豪情壮志。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4分)夜晚,秋风、汉关、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秋初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4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决心,显赫必胜的信心。

五、常见艺术形象 高考专题辅导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六、智勇过关:

1、分析诗中“蓑笠翁”形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析】诗中描写了一位摆脱了世俗超然物外、清高孤傲的老者形象。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2、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析】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

3、分析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江雪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高考专题辅导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析】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长干曲 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析】本诗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七、课后练习

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总观全词,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做简要赏析。

答: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上阙借景抒情,透过幅幅画面,能隐隐看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阙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闲人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2、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答: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下载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五篇)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授课班级:高三(4)班 授 课 人:吴亚芳 授课时间: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十九日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教......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三语文《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1、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教学时数:一......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推荐阅读)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执教班级:高三(8)班 教师:黄平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明确诗歌人物形象分类。 2、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难点) 3、掌握解答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方......

    诗词鉴赏:现代诗词古代诗词

    诗词鉴赏:现代诗词古代诗词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窈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2.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4.黄钟毁弃,瓦釜雷呜。(屈原)5.言者无罪,闻......

    高中语文专题:古代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冲刺提要 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鉴赏之 人物形象 学案

    专题辅导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人物形象〈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的内涵 2、把握人物形象的常见类型 3、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鉴赏人物......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 ②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能力目标: ①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②学会解答鉴赏人物形象类题型情感目......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教案

    房山高中生态循环课堂教案 高三语文 第13周第03 总编号:52 主备人:刘君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诗歌的人物形象类型。 2.学会鉴赏人物形象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