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小摇篮曲教学设计
《小小摇篮曲》教学设计
西北营小学
孙轶昆
教学内容:聆听《天鹅》、表演《小小摇篮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小摇篮曲》,在音乐活动的体验中,体会音乐所表现的“静”。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感悟到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
3、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特点,感受摇篮曲的风格。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倾听,了解“摇篮曲”的特点。
2、学会用轻柔、甜美的声音演唱《小小摇篮曲》 教学难点:
1、歌曲《小小摇篮曲》的第8、9小节旋律的音准。
2、在学习过程中,对孩子爱的传递,对音乐美的感悟。教学准备:
琴、课件、围巾、布娃娃 教学过程:
一、相识之美
1、瞧、老师手上有一块美丽的围巾,这是妈妈为自己的小宝宝准备的,当妈妈也围起这块围巾的时候,小宝宝和妈妈之间的感情会怎么呢?(更好)今天老师就来当回你们的妈妈,欢迎吗?
2、你们听妈妈在摇你们了,音乐伴奏《小宝宝睡着了》。
二、摇篮之美
1、你们知道这首歌是什么时候唱的吗?那你们知道歌曲中唱到的摇篮吗?
2、让生认识摇篮。
三、母爱之美
1、现在呀,我也成了一位母亲,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看着儿子会情不自禁的唱上几句。
2、请生跟着老师学唱。(发声)
四、歌曲之美
(一)学唱歌曲
1、就这样摇着摇着一首首恬静的摇篮曲诞生了,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同样很美的一首歌《小小摇篮曲》。
2、生静静聆听,谈感受
3、学着妈妈的样子,轻摇怀中的宝宝感受歌曲。(音乐,小小摇篮曲一段)
4、按节奏读词。
5、师范唱和生一起分享歌曲。
6、学唱歌曲第一段,师教唱。
7、第二段先突破难点,然后生随琴唱。
(二)歌曲艺术处理
1、让生感受歌曲,然后一起交流,总结摇篮曲特点。(轻柔、甜美、平稳)
2、感情升华,再来演唱歌曲。(师边唱边评价)
五、天鹅之美
1、生聆听《天鹅》。
2、师,简要介绍《天鹅》这首作品。
3、让生想像天鹅在做什么?
4、师生踏起优美的舞步和天鹅一起飞翔。
六、音乐之美
通过唤起学生,对母亲的爱,扩展到对地震灾区人民的爱,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力量。
七、总结
第二篇:小小摇篮曲教案
《小小摇篮曲》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摇篮曲的节奏特点,感受摇篮曲的风格。能力目标:使学生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小摇篮曲》,体会歌曲所表现的甜美、宁静的情绪;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感悟到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真正理解“爱”的意义。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倾听,了解“摇篮曲”的特性。
2、学会用轻柔、甜美的声音演唱《小小摇篮曲》。教学难点:
1、歌曲《小小摇篮曲》的第8、9小节旋律的音准。
2、在学习过程中,对孩子爱的传递、对音乐美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创设“宁静的夜晚”的美妙情境——(出示星空图)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这幅图给你怎样的感觉呢?
(晚上、静静的、轻轻的……)师:在这静静的夜空下,有一位妈妈正在哄小宝宝睡觉呢,现在请你跟她一起来摇晃她的小宝宝好不好?
(引导用摇摆的动作)
(师要求:注意节奏,一定要用轻轻的、小心地哄)2、节奏、速度体验——跟着老师的歌声、节奏晃动身体
跟着老师的歌声一起来摇晃小宝宝睡觉好不好?看看同学们是不是能够跟上我的节奏呢?生边听边顺着老师的手势进行摇摆。师: 1):你知道老师刚刚唱的是什么吗?
(摇篮曲)
2): 摇篮曲是用来做什么用的?
(摇篮曲是母亲哄小宝宝睡觉的乐曲)3):摇篮曲是在什么时候唱的呢?
生回答(晚上哄小宝宝睡觉的时候…)
4、回忆小时候——激发情感
师:是的,摇篮曲是母亲在晚上哄着孩子入睡时唱的歌曲。优美的旋律,唱出了妈妈的爱!摇篮孕育了一个又一个可爱的孩子,你们,也是在摇篮中慢慢长大的。小时候,你们的妈妈也是像这样慢慢的摇着你们入睡的。此时此刻,你们感到温馨不温馨啊?(温馨)
5、难点提前,模唱 重点旋律:
师:在摇篮中的孩子多么美啊,我现在都要情不自禁地哼上几句了,请大家跟我一起来好不好?
(注意嘴唇轻轻闭起来、放松,用气息顶出来),(用mu哼唱)。继续模唱 1)“2.3 11 2”、“2.3 55 5”。(及时提醒学生对音高的把握)2)“2.3 3 2.”、“3.6 1 2.”。(及时评价)
二、寓教于乐
1、初次聆听
孩子们,摇着摇着,一首首恬静的摇篮曲诞生了。接下来,我们来感受一首很美的歌——《小小摇篮曲》!它是很多摇篮曲中的一小点,就像音乐大世界中一只小小的摇篮。我们一起来带着问题听一听。
2、谈体会:你有怎样的感受? 歌曲的情绪怎样? 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预设:
提到优美温柔安静:是啊,仿佛躺在妈妈的怀里,那样安详,那样恬静。提 到 缓 慢: 缓慢的节奏能帮助宝宝更快地进入梦乡。提 到 熟 悉: 原来,早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妈妈的心跳,听到妈妈那美丽的旋律。
3、学唱歌词——学习节奏 为学唱歌曲做铺垫
师:歌词美不美啊?多美的歌词呀,让我们有节奏地来读一读吧。一句句领读。“也罗罗也”唱,其余地方是读。第一段领读,第二段试着轻声齐读。
2、师:小星星和月亮到底在说什么悄悄话呢?请你们再听一遍歌曲
生自由讲述:(讲童话,布娃娃„„)多美的歌词呀,让我们有节奏地来读一读吧。
3、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三、学唱歌曲(边学边处理歌曲)
1、复听歌曲,——听情绪,聆听式学唱
2、弹琴学唱第一段:
现在,请钢琴来帮助我们学唱歌曲。
师:现在来跟老师的琴声轻轻地学一学宝宝唱的《小小摇篮曲》,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老师在唱到绿色字体“吔啰啰吔”时,小朋友们就摇动起来,其它时候不用摇。能做到吗?
师:指导每一句吔啰啰吔的音高。
师:指导每一句末尾字的唱法:要短促、轻。
3、学唱歌词第二段以及结束句
对比体验情绪:教师用两种不同的情绪演唱歌曲,请学生说说哪种好?为什么?
4、边学边处理歌曲:
孩子们,怎样唱会更好呢!让我们轻摇怀中的宝宝,一起来体会。
一起交流:孩子们,当我们带着真情去唱,感觉真的是妈妈在摇你,当你真的变成了妈妈,而不是假的在模仿。惟有真情,才能使我们的歌声更动情。
5、一起演唱歌曲《小小摇篮曲》。
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气太急,要平和些。再问:“准备好了没?”情绪准备好了吗?
6、展示:
齐唱、表演唱。师引导做动作。情感,音色。(独唱:表演唱:)
四、拓展欣赏《摇篮曲》
师:其实摇篮曲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全世界的许多妈妈都会唱摇篮曲,老师带来了几首《摇篮曲》,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吧。可以随着音乐轻轻摆动。
1、舒伯特《摇篮曲》
2、勃拉姆斯《摇篮曲》
五、谈摇篮曲的内容及情感表达。
总结特点: 生做选择题:(及时鼓励)
六、谈话环节——你想对你妈妈说什么?
老师啊也是一个大孩子,也有自己的妈妈。我很爱我的妈妈,每周末我都去看望她,跟她说说话,说说想念她。我相信,同学们也跟老师一样,爱自己的妈妈。也有话想对妈妈说。一分钟时间准备想对妈妈说的话。谈母亲——感情升华(配乐)
七、总结课堂 音乐中下课
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让我们再次唱起《小小摇篮曲》,感受母爱的伟大吧!
《小小摇篮曲》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引领教学
教学中,我用优美的语言、音乐和教室环境为学生创设了“宁静的夜晚”的美妙情境。首先聆听音乐,在音乐中让学生进入一个安静优美的氛围。不光是听觉,而且学生从教室环境布置的视觉角度进行综合的艺术体验,拓宽了学生的感知方式,令他们的体验更丰富、更完整,在轻松美好的氛围中顺利参与了音乐活动。
然后以亲切、动听的语言,情真意切的语感,把学生带入到小的时候,回忆起那甜甜的,温暖的怀抱,抓住这份感觉从学生感兴趣的律动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学生轻轻的摇晃身体或者做出自编的动作,感受静静的夜,回忆的翅膀也越飞越远。
2、多次聆听,感受引领
多种方式聆听,启发深层体验。音乐艺术离不开听觉,离开了听觉思维,音乐就失去了意义。于是吸引学生去聆听、培养聆听时的习惯、在聆听中启发深层的体验,成了要解决的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激起学生聆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还可能会收到学生们充满创意的回答。还有种方法便是反复聆听,如果每次聆听都没有新的主题和要求的话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只有不断挖掘提升才能引发深层的体验,能让学生体会歌曲情绪、速度、旋律等音乐元素,使歌曲学唱变得事半功倍。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多种不同方式的聆听,听音乐回忆、听音乐律动、听教师范唱等等,让学生不仅一直沉浸在安静的“夜”中,让学生怀抱布娃娃做一次小爸爸和小妈妈,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从音乐和语言中感受到甜甜的、温暖的怀抱。最后让学生拓展欣赏课外的摇篮曲,以聆听为钥匙,引导学生打开世界音乐之门。
3、情感渗透,动情引领。
音乐课要让孩子动起来——从生理到心理,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学要求到教学组织——通过一系列充满关爱的教学活动,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孩子的思维动起来、身体动起来、情感动起来。没有学生思维的活跃、兴趣的投入、精力的倾注、情感的升华和音乐审美经验的形成,就决不是一节优秀的音乐课。因此,唱歌、欣赏,等音乐教学活动一定要强调学生的“动”——“动情”。而“动情”的关键是要找准音乐的动情点,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及对爱的体验。那么,要使学生动情,先得教师动情。教师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感动学生,就先得感动自己。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处处动情——动情的语态,动情的示范,动情的鼓励„„学生只有在充满情感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深切的情感体验,得到丰富的审美感受。如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动情的对唱,以及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和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中,让师生之间的“情”得以体现,得到升华。孩子们的人格在音乐情感的渗透中,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逐步的提高和完善。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与学生互动的环节,低年级的纪律问题、没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更多地展示。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地探索,力求争取做得更好!
第三篇:《摇篮曲》教学设计
摇篮曲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为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突出了摇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的演唱。
2、指导学生以有气息支撑的连音唱法,舒缓、恬静的学唱此首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3、了解《摇篮曲》的曲式结构及这种歌曲的体裁形式,体会它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2、附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过程:
一、导学
同学们,我们小时候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在妈妈怀里,听着优美的摇篮曲甜甜入睡了,母爱是伟大的,不同的只是妈妈嘴里哼唱的摇篮曲而已,同学们,你们听过的、了解的、熟悉的摇篮曲有几首?--------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看看勃拉姆斯用音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教师简介摇篮曲的体裁及创作过程。
简单了解作曲家勃拉姆斯。(课件1~4)
二、自学
1、播放范唱歌曲《摇篮曲》学生欣赏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随琴声心里哼唱歌曲《摇篮曲》。
2、让学生朗读歌词,从歌词中体验歌曲情感。
3、教师范唱,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与情绪。
让
学生欣赏并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情绪来演唱这首歌的?(课件5~8)
三、展示
1、教师:这首歌曲,表现了母亲在哄孩子入睡时对孩子真挚的爱,演唱时要将歌曲中母亲慈爱、安祥的形象用歌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大家解决下列问题:
注意歌曲情感与弱起拍的歌唱呼吸,把声音唱得连贯、柔和。
八度大跳处运用气息支持唱出纯净、柔和的声音效果。
歌词中“贝”“魂”“帝”“你”等字咬字后牙关应尽快打开,声音要自然。
注意长音与装饰音的吐字咬字与归韵,并唱得轻松自如。
(5)随着旋律起伏,要做出自然的强弱变化来表达歌曲中真挚的爱。我们演唱时可以这样:
1、学生逐字逐句练唱,教师听辨并进行对比范唱,学生审听声音效果再反复练唱。
2、教师利用肢体语言及生动形象的比喻,带动学生充分体会与理解声音的感觉后进行练唱。
3、学生进行对比范唱,通过对比分析获得正确声音效果后进行练唱。
四、探究
我们刚才演唱的特别好,母爱是伟大的,摇篮曲的歌词、演唱形式虽不同,但母亲对孩子的爱都是相同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其他几首摇篮曲,(让学生欣赏课件上其他几首摇篮曲),感受并讨论曲子的异同。(课件9)。《摇篮曲》表达了一位母亲哄孩子入睡的情景。我们该怎样做才能回报我们的母亲呢?(课件10~12)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讨论,对摇篮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较完整地演唱勃拉姆斯《摇篮曲》。同学们: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的爱是真挚而无私的,懂得回报爱才能使我们更幸福,因此希望同学们学好技能,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来报答母亲的爱。让我们用真挚的情感、柔美的声音再演唱一遍勃拉姆斯的《摇蓝曲》。
作业设计:学唱其他版本摇篮曲。
第四篇:摇篮曲教学设计
《摇篮曲》教学设计
新密市实验小学 龙建敏
教学内容:
人音版第七册第五课《妈妈的歌》中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摇篮曲》的学习,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艺术人生、艺术魅力及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终身热爱音乐的情感。
2、引导学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和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柔情真挚的爱,培养热爱母亲,热爱生活的情感。
3、感受《摇篮曲》的曲式结构及这种歌曲体裁形式,体会它的风格特点和不同形式演绎的《摇篮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能用歌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装饰音、附点音符的掌握
教师准备:有关舒伯特音乐作品CD光盘《摇篮曲》
舒伯特的生平事迹和有关故事
教学方法: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
教学思路:以《摇篮曲》为本课中心,以音乐家舒伯特的故事为导火线,围绕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为主线,在听,唱,看,演中从音乐,戏剧、美术中感受,将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人文完美的结合渗透,体验大师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共鸣,激发情感,释放情感。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走进音乐大师的人生(出示摇篮曲、拉德斯基进行曲)
师拿出可乐、牛奶,问:“这两种饮料大家都喝过吗?想喝么?”不过今天我们不喝饮料,而是一起来品品音乐的味道。这里有两段音乐,让我们仔细听一听,品一品它们的味道是像牛奶还是像可乐,为什么?并想一想它在你们脑海里会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1:“第一首感觉像牛奶,甜甜的,美美的。”好像看到了天使在飞,一边飞一边在唱着歌、弹着琴,很美好;
生2:“第二首像可乐,很刺激。”感觉像过年,放着鞭炮很热闹!”
生3:“听第一段音乐的时候,我感觉到了夜晚,妈妈在哄宝宝睡觉,特别安静;第二段音乐像来到了战场上,战斗打得很激烈。”
师板书: A、甜美、安详 B、刺激、热闹 ……
2、师出示欣赏有关摇篮曲的图片,想象为图画选择上面的音乐应该是哪一个?为什么?(速度、力度、情趣生回答)
3、引出《摇篮曲》这种体裁――哄孩子入睡演唱的歌曲叫作摇篮曲
4、故事一盘土豆激发情感,走进舒伯特 师:“下面要听到的歌曲就是奥地利誉为天才作曲家舒伯特在菜单上写下的一首摇篮曲,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讲舒伯特的小故事,使学生了解他的生活环境和生平简介,引发学生兴趣。)
师:舒伯特有一天漫步在街头,感觉很饿,不自觉的走进一家餐厅,却发现自己身无分文,想找个熟人,也没有。正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了报纸上刊登着的一首诗,就是这首有克劳谛乌斯写的诗,于是他就叫侍从招来笔和纸,很快谱了曲。就是这首摇篮曲,于是作曲家就用这首歌曲,换取了一盘土豆,解决了肚子问题。他去世30年后,这个作品卖到了4万法郎。
师:他一生创作了14部歌剧、9部交响曲、100多首合唱曲、567首歌曲,他的朋友说,他把看到的都写成了歌,有时候,一个早晨就写5-6首。而且大部分歌曲成为经典作品,还有些作品,在民间广为传唱。由于他丰富的创作,所以人们也称他为“歌曲之王。”
二、学习歌曲《摇篮曲》 1.初听舒伯特的《摇篮曲》
教师:接下来我们就来感受舒伯特的摇篮曲,并用右手在空中画出旋律线。
2、复听《摇篮曲》想象歌曲意境(谈谈想到了什么?)生生交流,情感碰撞,体会母亲的情感
3、再听《摇篮曲》感受情绪、速度、力度。师:要让小宝宝入睡声音应该怎么样?力度是强还是柔?速度?演唱时妈妈的心情和内心的情感?
4、采用听唱法哼唱歌曲,想象入睡的情景
5、观察旋律特点,发现重复句,了解曲式结构
6、难点突破:(采用的方法:体验式)
A、感受摇篮“摇的的感觉”对比不带附点和带附点的不同,引导唱好附点节奏
B、装饰音的演唱
“快”字的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心情怎么样?装饰音演唱自然、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启发学生边演边唱,边体验!解决歌曲难点:装饰音(运用比较法,师唱两种大家听(唱两种都带歌词的),感觉哪种演唱更加突出了妈妈对孩子的爱?学生:讨论选择)
7、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三、深化拓展,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摇篮曲》
师:人们处于对他作品的喜爱,这首享誉中外的《摇篮曲》被编为各种演唱形式,请大家听根据这首歌曲改编的合唱形式的摇篮曲
学生聆听合唱《摇篮曲》。教师小结:改编后的歌曲,更加突出了母爱无私的爱
四、情感升华(激发学生感受母爱的真挚和伟大)
1、学生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师:通过你们的表演和演唱,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结束。
五、课后延伸——进一步走进舒伯特的情感世界
《摇篮曲》教学反思
送课下乡我教授了音乐综合课《摇篮曲》。教学中,我让学生仔细地聆听两首乐曲并比较和分析,概括总结出《摇篮曲》的特点。通过情感导入、体验音乐、参与音乐、情感升华四个环节来学习《摇篮曲》,体会这一体裁的美好意境和情绪,感受到普天下最平凡、最伟大无私的母爱,从而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广泛的时间、空间里遨游,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
一般来说,音乐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其中蕴涵着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它有打动自己,感动别人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音乐的内涵上。在这节课上,我没有过分的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而是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我认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以情感感人,尽量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的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激发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和欲望。纵观全课,反思如下:
一、课堂特点:
1.全课以平凡而伟大的母爱为主线,以情感人,给人美的享受。2.将思想教育不着痕迹的融合于整堂课的教学。
3.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把知识点融入活动中,教学目标基本落实,学生参与性强,跳出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二、教学不足: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演多了一点点。
2.某些细节掌握不是很精确,课堂用语不够精炼。3.应使课堂更为开放,更结合生活实际。
通过这节课前前后后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努力学习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篇:摇篮曲教学设计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摇篮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突出了摇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艺术人生、艺术魅力及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终身热爱音乐的情感。
2、指导学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和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柔情真挚的爱,培养热爱母亲,热爱生活的情感。
3、了解《摇篮曲》的曲式结构及这种歌曲体裁形式,体会它的风格特点,感受不同艺术形式演绎摇篮曲的不同魅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附点音符、装饰音的唱法;
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情景导入
1、导语:(教师轻轻地朗诵)天黑了,晚风轻轻地吹着,月亮象小船在夜空中荡啊荡啊,星星象小灯一闪一闪,听还有什么声音?
2、播放蟋蟀的叫声、青蛙的叫声。突然之间发出了婴儿的哭声,然后是母亲哄宝宝睡觉的声音。
3、听到刚才的声音,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4、那你知道这位妈妈在唱的是什么歌吗? 介绍摇篮曲(出示幻灯片)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5、谈话导入
我们的妈妈白天上班,晚上回到家还要做家务、照顾我们。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你们想为妈妈做些什么?那你们想不想为妈妈唱上一首《摇篮曲》,让她睡一个好觉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唱一唱,舒伯特的《摇篮曲》。
二、寓教于乐
1、舒伯特的介绍:(在出示介绍的同时用《摇篮曲》的伴奏进行配乐)
舒柏特:十九世纪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附近小学教师家庭。他的歌曲常常被称为浪漫主义的“艺术歌曲”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之王”。舒伯特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卜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后,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摇篮曲”流传渗广。体现了一种舒缓安详柔美的意境。
2、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摇篮曲》,感受躺在妈妈怀里睡觉的那种舒缓安详柔美的意境。
3、师问:这首歌曲给了你一种怎样的感觉。(讨论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演唱的特点等)
4、把躺在妈妈怀里、躺在摇篮里的那种感觉,跟着音乐用你的动作表现出来。
5、跟琴心中哼唱歌谱。
6、跟琴轻唱歌谱。
7、指导难点:
(1)附点音符采用小老师教一教。2)倚音,问“倚音应该怎样来演唱?”采用教师示范听唱法。
三、创造表现
1、完整的练习歌谱。
2、教师配乐有感情的朗诵歌词第一段,学生朗诵第二段。
3、聆听歌曲录音,轻声配唱歌词。
4、你能看出歌曲是由几个乐段组成的吗?(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5、教师在演唱第一段时,做拍宝宝的动作。第二段时,做摇宝宝的动作。(作为提示)
6、歌曲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有两个乐句,节奏平稳而规律,充满温馨的气氛;第二乐段开始出现了一个附点四分音符,突出了“摇篮摇动”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温存的柔情。另外,在演唱时要唱出节拍的强弱。声音要轻柔、甜美。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7、导入:刚才我们唱外国的《摇篮曲》,其实《摇篮曲》我们中国也有,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感受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不一样?
(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旋律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舒展、大方;后者通过环境描述进行含蓄的表达,曲调极富中华民族特色。)
四、完美结课
1、母亲对于子女的爱,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2、再次聆听中国东北《摇篮曲》,请学生轻声哼唱。教学反思:
在学歌曲《摇篮曲》时,目标要求学生能把歌曲中温柔、甜美的感情表达出来。我的这节课便忽视了学生了学习能力,先将作曲家的生平简介、创作背景灌输给学生,然后再听赏感受歌曲。这个环节做的并不恰当。反思后,得出,应该先感性认识,听赏入手,激发歌唱的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音乐课中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听觉感知便成了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而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恰恰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听歌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喜欢的,特别是流行歌曲,不管是一年级的,还是六年级的同学都非常喜欢。那么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对我们课内的歌曲感兴趣,喜欢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