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5课一个孩子的呼声
第15课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石狮惠安小学
马淑珍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壮烈、牺牲、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凝固、充满、永驻人间”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引导学生树立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在安宁、幸福、和平的环境中(课件),可是,你们知道吗?世界上还有许多孩子无法有拥有这一切!你们再看(课件)一张张凄苦的脸,一双双充满泪水绝望的眼睛,这些都是生活在战争中的儿童!孩子们,看了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生自由汇报)。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中国孩子,感受他的内心世界!
教师板书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自由汇报)
是呀!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有同样的疑问(出示课件:谁的呼声?发出了什么呼声?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孩子们,刚才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谁来汇报一下。(师相机出示课件:救救孩子们——制止战争)
3、这是一个中国孩子发自内心的呼声,是浸满泪水的呐喊,怎样把他们的真情实感读出来呢?请同学们自由练读。
三、默读课文,学习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懂、不理解的词语。
2、结合学生的问题,解释一些词语,读好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3、认读词语:执行、维护、壮烈、牺牲、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凝固、充满、永驻人间(出示课件)
解释:“蓝盔”。
课件:出示维和部队的照片。
维和部队士兵统一戴蓝色盔帽或贝雷帽(蓝色象征和平),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也称蓝盔部队。
四、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请你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生自由汇报)师:这篇课文是书信体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板书:问候与感谢),接着是对爸爸出征前后的深情回忆(板书:倾诉与怀念),最后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板书:发出呼吁)
这篇文章,向我们倾诉了一个孩子失去父亲的悲愤,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的强烈呼声。情感真挚、催人泪下。
下面请你再读课文,看板书(问候与感谢,倾诉与怀念,发出呼吁),选择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来读。
2、学生自由读。然后指名读有关段落,教师相机指导: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之情,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指名学生读全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品细读,感悟内容──动情 2.研读课文,同伴互助。
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师:请同学们读课文一、二、三、四自然段中描写“爸爸”有关句段,想想“爸爸”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找出并画出有关对爸爸描写的句子。(课件)
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课件)
生: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课件)
生: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课件)
生: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一个出色的人才。(课件)
⑵体会失去“爸爸”的悲痛。
师: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如果你是雷利,你的心情会怎样呢?(灵柩课件)
从文中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用具体的句子说一说。(可先默读画出,再回答)
汇报:
①生: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师:事实是多么的无情。你能否带着沉痛的心情读出来? 有谁更能体会雷利的心情?(巨大的悲痛
课件)
你们都是小雷利,请大家沉痛地一起读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到“浸满了凝固的血”。
②师:爸爸是不是就这样离我们远去?还有没有未了的心愿?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在联想中表达失父之痛。)
师:是啊!我听见了,他呼唤的是:请你呼唤:和平; 妈妈听见了,请女生呼唤:和平;
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请男生呼唤:和平; 全世界都听见了,请全班一起呼唤:和平!⑶对“世界并不太平”的感悟
师:“爸爸”在呼唤和平,可世界和平了吗?再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小组讨论汇报。
(“和平之花”指的就是“和平”;“娇嫩的‘和平之花’”,意思是说,和平很容易受破坏。)
师: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交流课外收集到的当代发生的战争。
生:……..师: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市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顷刻间倒坍,死亡两千多人。
印度和巴基斯坦经常为克什米尔发生争端,长期的争端给当事国特别是当地的人民带来的灾难。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长期争端所带来的不断的仇杀。阿富汗的长期内乱给国家带来的破坏。车臣的战争,以及南北朝鲜的长期对峙等等。⑷对渴望世界和平的情感的感悟
①师:和平之花是如此的娇嫩,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②孩子失去父亲是一件多么悲惨的事啊!如何才能避免雷利的悲剧不再其他孩子身上上演,我们该怎样呢?学生随自己的理解说。
(呼吁和平,制止战争。)
③是啊!雷利和我们的想法是一样的。课文中雷利是怎样呼吁的? 默读课文。谁来读读雷利的呼吁?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④为什么要这样呼吁?
为了„.为了„.为了„.全世界„.(课件)。⑤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⑥我们虽然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够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
齐声朗读(课件):“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3.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再回顾前面提到的问题。并回答,总结学法。(1)雷利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3)雷利在为谁呼吁?呼吁什么?
三、即时训练,深化内容──抒情
师:同学们,面对战争给人们造成的苦难,雷利发出了自己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而做为每一位同学,都是和平的使者,为了和平,你能做些什么?
生:(自由交谈)
师: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大胆地写,可以给战地儿童或者联合国秘书长等人写一封信,表达我们的心声。(课件)
生:(自由练笔,写后交流)
最后(播放孩子们手捧蜡烛,祈祷和平图,配以《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让我们代表全世界的孩子大声地呼吁:救救孩子,不要战争!
四、作业。1.感情朗读全文。
2.将自己写的信和父母交流。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问候与感谢 倾诉与怀念 发出呼吁
第二篇:一个少先队辅导员的呼声
一个少先队辅导员的呼声
尊敬的领导您好:
我是河南的一名教师,主任兼职辅导员,另担六年级数学课,全校1400名学生,在这个岗位上已默默奋斗了十四余年,工作自认为做的还可以,近几年,分别获得省、市、县级“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但这些证书在我的(小高进中高)晋级中如同废纸一张,省级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晋级时为什么一点用没有,还不如市劳模,我很郁闷。
少先队工作也是一门学科,辅导员也是教师,从事的工作可以说比一个单纯的学科教师要重得多,何况多数辅导员还同时担任有教学任务。因此,评为“优秀辅导员”,至少应和同级别得“优秀教师”得待遇相同。之所以提出这个“待遇”问题,那是我们的少先队工作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国家一再要求关心下一代,有谁来关心过我们呢,对我们的付出给个公正的评价呢?因此,我们迫切希望上级领导能向团中央提出呐喊、协调,争取少先队辅导员的地位、把我们取得的荣誉能在晋级条件中明确,待遇能得到一个合理合法的解决。
谢谢领导!
第三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雷利
一位企盼和平的孩子
1996年11月,在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开幕式上,一个中国男孩宣读了他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人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回眸。他对我说:‘孩子,等爸爸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和妈妈相约,等爸爸凯旋那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去迎接他。”
这个孩子叫雷棣,他的父亲雷润民——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一名军事观察员,两年前在中东执行任务时牺牲了。得知父亲牺牲的消息后,雷棣非常悲伤,发高烧一连几天不退。妈妈望着沉默的儿子,忍着巨大的悲痛说:“记住,孩子,你爸爸是为维护和平牺牲的。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雷棣一头扑进妈妈的怀里,泣不成声地说:“妈妈,我会记住的。”他和妈妈把爸爸的骨灰盒拿回来,放在爸爸生前读书的写字台上,那顶象征和平的蓝盔搁置在骨灰盒上。书桌上照片里的爸爸一如往日,用平静而深情的目光望着他。
从此,雷棣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像许多孩子一样,雷棣原来也很淘气。爸爸不在了,雷棣却变得懂事了。晚上,他会悄悄为妈妈掖被角,看到妈妈不舒服,会再三叮嘱妈妈去医院。他非常关心国际政治,注意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国际新闻,特别是看到那些妇女儿童在战乱中受伤害的情景,他情绪十分激动。他知道爸爸是为了保护这些妇女儿童牺牲的,他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的人民在饱受战争的苦难。他下决心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他还知道,要继承爸爸的事业,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为此他发奋学习。他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了名次,他的作文获得了奖、登了报,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读了《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爸爸精通四种外语,所以能胜任联合国复杂的维和工作。雷棣从小就注意学习外语,爸爸牺牲以后,他更加努力,初二时,英语已达到大学二年级的水平。
每当站在爸爸的遗像前,雷棣都感觉爸爸在和他说话,往事一件件地浮现在眼前。记得一次在和小朋友玩扑克牌输了之后,爸爸对他说:“记住,没有人总会让着你的,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赢得成功。”爸爸牺牲以后,很多人非常关心他,假期里邀他和妈妈免费旅行,或送电影票、演出票。雷棣一一谢绝了。他说:“我和妈妈没做什么,我们不能凭爸爸的名义享受照顾。”有一天,一位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教授在路上向雷棣问路,雷棣用熟练的英语为他指路。教授提出要到他家看看,雷棣和妈妈热情地接待了他。雷棣还为客人演奏了肖邦的钢琴曲。教授得知雷棣的父亲在维和行动中牺牲了,对雷棣说:“我要邀请你去哥本哈根大学读书,费用全部由我们支付。”雷棣平静地回答:“我爸爸对我说过,‘记住,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赢得成功’。我要像爸爸那样,做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我会去哥本哈根,但我要凭自己的努力去。”教授激动极了,说:“你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我相信今后会在中国驻丹麦大使馆里见到你。”
雷棣正在成长,一个企盼为世界和平做贡献的孩子正在奋发努力。雷棣希望自己长大以后像爸爸那样优秀,像妈妈那样坚强。他说:“我一定要去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
第四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
2、积极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学习目标
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感受小作者对父亲的深切缅怀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知道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呼唤和平,渴望和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学习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学习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灵柩归来)师激情旁白。
2、师:雷利看到爸爸的灵柩时,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二、图文结合,把“画”变成“话”,直入重点,读中感悟
1、读悟第三自然段。
师: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描述的是这一悲惨的画面?
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评议。再试读,读出作者的感情。
师范读。评议。
重点体会下面的句子:
(1)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2)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2、读悟第二自然段。
师:从文章的哪个自然段看出他是一个爱孩子的好爸爸?指导读爸爸的话。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评议。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交流感受。
3、读悟第四自然段。
师:他失去了一个好爸爸,无比悲痛,然而,他又是自豪的,他为什么自豪?
指导读第四自然段。
生自由读,可以读给对子听,也可以自己读,读出作者的感情的变化。
推荐同学读。评议。
齐读。
三、联系生活,把“话”变成“画”,深入探究,突破难点
师:雷利的爸爸已经牺牲了,他为什么还要来呼唤和平?
生读第五六自然段。
(出示句子: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生在小组内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自己的理解。
汇报。
(出示课件)师展示搜集的资料,激情旁白。
交流感受。
四、激情朗读,升华情感
师:雷利正是看到这些悲惨的画面,他才发出了和平的呼唤,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呼唤。
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齐声呼吁。
师:这是雷利一个人的呼声吗?
再次呼吁。
五、联系实际,自主实践
师:为了呼唤和平,让战争远离人类,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出示网址)
师:我相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和平鸽必将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共同祈祷吧!让和平永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
(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行动起来吧,为维护和平献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第五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篇1
【学生视角】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书信,它包含着一个孩子渴望和平的真挚情感,读文后使学生对战争产生强烈的愤恨,同时使学生心中涌出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懂得和平的重要性。
【教师思考】
课文形象地描绘出一位优秀维和战士的儿子对失去父亲的悲痛和对父亲深深的怀念,由此表达对和平的强烈呼吁。教学中紧紧围绕理解词然这一重点引导学生质疑,通过自能读书,课前收集的资料,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内容,了解语言中的呼吁,体会对父亲的怀念。
【设计特色】
激活学生潜在的内动力,使之在自主的阅读实践各,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思路,逐步积累成有效的学习体验,提高利用不同途径庥资料,交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渐入自能读书的佳境,为今后的主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资料】
当今世界所发生的战争,世界地图,战争火花。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并能正确读准本课生字,新词的音。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利用谈话自然引入新课。
二、自主读书,初读感知
1、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并把难读部分作好记号,反复读。
(还学生自主权调动其积极性,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交流读书情况。读书过程中还没解决的困难。
(合作学生,让学生把课文读准确)
3、检测读书情况。
(了解学生读书情况,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研读体悟,合作探究
鼓励质疑,疏导并解决疑难。
让学生质疑,教师帮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利用集的资料结合地图理解弥漫及此句意思。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二十一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现有的资料,合作探究,理解重点词及句子的含义,感悟文章的内涵,培养学生独立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解疑时注意以下问题:
⑴ 教师适时鼓励多读多思,利用多种途径寻找问题的答案,善于引导学生归纳、疏理问题。
(使问题的呈现,由易到难,由分析对综合,不断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起探究的需要并从学习中得到满足)
⑵ 环节之间衔接紧密,使用民主性的语方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去体验、互动解决问题。
⑶ 在交流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涵,从而有事情朗读。
(在疑中读,疑中交流,交流中悟,悟中读,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边读、边议、边悟。
四、导向实践,深化认识
1、深入感悟内容后,引导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
五、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要和平,不要战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
2、积极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学习目标
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感受小作者对父亲的深切缅怀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知道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呼唤和平,渴望和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学习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学习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灵柩归来)师激情旁白。
2、师:雷利看到爸爸的灵柩时,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二、图文结合,把“画”变成“话”,直入重点,读中感悟
1、读悟第三自然段。
师: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描述的是这一悲惨的画面?
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评议。再试读,读出作者的感情。
师范读。评议。
重点体会下面的句子:
(1)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2)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2、读悟第二自然段。
师:从文章的哪个自然段看出他是一个爱孩子的好爸爸?指导读爸爸的话。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评议。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交流感受。
3、读悟第四自然段。
师:他失去了一个好爸爸,无比悲痛,然而,他又是自豪的,他为什么自豪?
指导读第四自然段。
生自由读,可以读给对子听,也可以自己读,读出作者的感情的变化。
推荐同学读。评议。
齐读。
三、联系生活,把“话”变成“画”,深入探究,突破难点
师:雷利的爸爸已经牺牲了,他为什么还要来呼唤和平?
生读第五六自然段。
(出示句子: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生在小组内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自己的理解。
汇报。
(出示课件)师展示搜集的资料,激情旁白。
交流感受。
四、激情朗读,升华情感
师:雷利正是看到这些悲惨的画面,他才发出了和平的呼唤,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呼唤。
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齐声呼吁。
师:这是雷利一个人的呼声吗?
再次呼吁。
五、联系实际,自主实践
师:为了呼唤和平,让战争远离人类,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出示网址)
师:我相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和平鸽必将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共同祈祷吧!让和平永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
(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行动起来吧,为维护和平献出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信中都写了哪些
内容;积累印象深刻的词句。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要坚决反对各种战争;体会孩子呼吁和平、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感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举出例子说明世界并不太平;展开想像,体会中国孩子和平的真挚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展开想像,体会中国孩子和平的真挚感情。
【教具准备】
常规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词;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1月,一个中国孩子给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写了一封信,你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看看孩子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他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写信?
二、联合国简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中国孩子雷利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写信?
2、信中主要写了什么事?
四、自学生字词。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词义。
五、学习课文。
1、学习信的第一自然段,讨论:这段中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读读这一段。
六、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信中都写了哪些内容。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要坚决反对各种战争;体会孩子呼吁和平、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展开想像,体会中国
孩子和平的真挚感情。
教学过程:
一、继续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找出信中哪些内容是作者回忆的?从他的回忆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全班讨论。
3、点拨:爸爸的嘴张着,孩子想到了什么?
4、读最后一个部分课文。
①五十一年前和五十一年后各指哪一年?
②五十一年后是什么情况?读读课文。
③举例说说你对这段的理解。
④老师用现在发生身边的事实说明世界并不太平。
5、讨论对作者呼吁的理解。
二、带感情读课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8个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3、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重点难点:
1、理解信中小作者的呼吁,体会小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准备:
1、学生:查字典了解多音字给血吁丧钉的读音;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查找蓝盔的资料。
2、教师:搜集人们在战争生活中的图片,并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每天都在享受幸福安宁的生活,但是你有没有想到世界许多地方,人们却生活得并不幸福、安宁。今天武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图片,下面就让我们仔细来地看一看这些图片。
出示课件,教师介绍:你们看这张图片,当战争来临的时候,小女孩一脸手足无措、惊恐万分的表情;再来看看这一张,这个年轻人在慌忙逃跑的过程中,他的胳膊被炸弹残忍地炸断了;再看这一张,妇女儿童面对亲人的离去,它们只有哭泣、哭泣、无助的哭泣;还有这一张,受伤的小男孩被一个根本不认识的居官抱着,或许他还不知道他的爸爸妈妈已经永远的离开了人世。这是一个孩子受伤时候被救出的画面。这一张图片里,面对孩子已经冰冷的尸体,这位母亲只有悲伤、无助地哭泣。
师:同学们,看到这一张有一张悲惨的画面,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感受
小结:通过刚才交流,我们的内心都会有同样的感受:战争给人们了无尽的伤痛,给人们带来的是一次又一次沉痛的灾难,我们是多么的希望世界上不再有战争,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幸福、安宁的生活啊!好了,课前我们就先交流到这里。从你的文具盒里拿出一支笔来, 做好准备,让我们开始上课吧!
二、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课前我们交流了有关战争的话题,有一个中国孩子,他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就曾遭受过战争的摧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课文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聆听一个来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师板书课题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学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这个中国孩子是谁啊?(雷利)他发出了怎样的呼声呢?(指着一名学生说)为什么雷利会发出这样的呼声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三、检查预习,生字、句子的掌握情况
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想检查一下,你们能不能把下面的老师要出示的词语读正确。
1、(1、2名学生读词语)卓越这个词语大家读得很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读。
2、教师强调"卓越"的读音
3、读得真棒!课文中有一些句子需要我们先来读一读,你们看一看这些变红的生字,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多音字)这些多音字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一定要特别注意啊!
(第一句谁来读?)
读的不对:这位同学读的对吗?(再找一名同学来读)看来这个字的读音对于同学们来说挺难的,大家看,血:在书面语或者词语中一般读—xuè;在口语中或者作为单个字念的时候读—xiě
钉:读对了的话:(你读的真棒!)这个字在这里就读钉,让我们一起来读钉在。
读错:你同意这样读吗?(应该读什么读音啊?)是啊,读四声dìnɡ,让我们一起来读。 它还有一个读音,组词是气喘吁吁。
丧:老师课前查了字典,请同学们对照字典中的解释,想一想在课文中它应该读什么读音? 课件出示字典中的解释,学生判断,然后再来读。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词语和句子我们都掌握的不错了,相信大家课文会学得更好。下面我想找几名同学接读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这封信,(谁愿意来?)其他同学要一边读一边想,信中都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接读课文
这些同学都读得非常好,相信咱们学习完课文之后,你们会读的更好。同学们,这封信都写了哪些内容?
预设:
1、这个中国孩子叫雷利,他的爸爸牺牲了。
教师:对于一个才12岁的孩子来说,失去自己最亲爱的父亲该是一件多么悲痛的事情啊!(板书:痛失父亲)
其他同学呢?信中还写了哪些内容?
2、雷利向世界发出呼吁,那就是——要和平不要战争。 (板书:呼吁和平)
学生先自己说一下板书,然后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看,雷利在信中先写了他痛失了自己最亲爱的父亲,然后又写到了他在悲痛之余,向全世界发出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五、细读课文
(一)爸爸在雷利心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1、(指着板书说)失去爸爸之后,作为儿子的雷利,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悲痛。在儿子雷利心目中,这位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1——5自然段,一边思考一边划出相关的语句。
2、学生默读课文画句子
3、同学们,在雷利的心目中他,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读一读你们划出的语句。(学生说)
4、同学们,这是我们找出的描写雷利父亲的句子,请你们把这几句话连起来看一看,想一想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一个出色的人)教师:你真会读书,就像你说的那样:爸爸多么优秀啊!
你为什么这样说啊?(学生说)你真会读书,你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中读出了自己的.感受,真棒! 还有吗?你说的非常好。(热爱和平的人)
同学们说得真好,从这些字里行间中,我们读出爸爸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才,还是一位热爱和平的勇士呢!要是你有一个这样的爸爸你会感觉怎样啊?(骄傲)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赞扬一下这位伟大的爸爸吧!
1、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曾经对我的爸爸有如此至高的评价,他说爸爸是:——学生读
2、我的爸爸特别优秀,还精通四国语言呢,读!——学生读
3、让我更骄傲的是爸爸还是一位热爱和平的勇士呢——学生读
同学们,像爸爸这么优秀的人才,如果能生活到今天,一定会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可是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二)回忆临行之前的那份约定。
1、在失去爸爸的日子里,雷利一家人一直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雷利永远无法忘记的是:爸爸临行前与他们家人深情告别的那一幕。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临行前,雷利一家人都相约了什么?
2、学生说(1)带着鲜花迎接爸爸;(2)爸爸对来之后要送我一定蓝盔。
3、同学们,那爸爸为什么要送蓝盔给自己最亲爱的儿子啊?
介绍的基础上:教师介绍蓝盔:(出示蓝盔图片)大家看,这就是维和部队的帽子蓝盔,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地球与橄榄枝图案,蓝盔代表着和平,只要蓝盔回来,就代表着爸爸带着胜利的消息凯旋而归了!
4、想象:同学们,你们希望爸爸带着蓝盔早点归来呀?(音乐响起)让我们和雷利一起想象一下,爸爸带着蓝盔,胜利归来的情景吧!飞机缓缓降落,舱门慢慢打开,爸爸从飞机机舱里面走出来,他手中高高挥舞着蓝盔,冲着雷利高喊: 。见到宝贝儿子,爸爸该是多么激动啊!来体会着爸爸的心情再来说一遍好吗?雷利看到爸爸高高挥舞的蓝盔,激动的说: 。(1名学生说)瞧,雷利笑的是多开心啊!
下了飞机,爸爸亲手把那代表着和平的蓝盔戴在了雷利的头上,并抚摸着雷利的头说: .雷利一遍一遍的抚摸着那心爱的蓝盔,兴奋地对爸爸说: 。)(1名学生说)
多么的美好一幕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重温这美好的一刻吧。我永远都忘不了,爸爸临行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 ;(1名学生)
教师范读: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爸爸出征之前的信心满满,对和平..
无限期盼之情。一起来读。
接读:是啊,我们和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捧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三)爸爸牺牲归来的情景
1、师:盼啊盼啊,雷利天天盼着爸爸这顶蓝盔能够早一点归来啊!
(点课件)现在这顶蓝盔真的回来了,可是它却是......
我们天天都盼着爸爸能早一点回来啊,可盼到的却是......
2、面对眼前的一切,雷利会是怎样的心情,他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啊?(2学生)
随机语言:
(1)我们似乎听到了雷利悲伤的哭泣!
(2)(照应板书)我知道你和雷利一样的悲痛!
(3)、此时透过那泪眼朦胧的双眼,雷利看到了那钉在灵柩上的蓝盔,还会对爸爸说:——!
3、朗读
同学们,相信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为爸爸的牺牲而感到悲痛,为雷利痛失一位这么优秀的爸爸而感到悲痛!下面就让我们体会着雷利这悲痛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几句话吧!(自己先来读一读吧)
谁能通过朗读表达此刻你那悲痛的心情?(1名学生)
我看到了同学们眼中闪烁的泪花,相信你的朗读打动了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
谁能体会着雷利悲痛的心情再来读!(个别读)
爸爸就这样永远的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缅怀这位伟大的爸爸吧!(齐读)
4、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爸爸呼唤的是——(指着课件说)
(1)启发个性朗读:爸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不忘呼唤和平啊。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通过朗读才能替爸爸发出他在生命最后一刻,那对和平的无限企盼呢?你会怎样来读呢?来试一试吧!
谁来替爸爸发出对和平的无限期盼之情呢?(学生读——)你为什么这样读啊?(爸爸的愿望特别强烈)是的,我们听出了爸爸对和平一次比一次强烈的呼唤。同学们,让我们一齐替爸爸呼唤,他呼唤的是:低——高——高
我们还能怎样来读,也能读出爸爸对和平的企盼呢?
(学生说出:请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答)是啊,爸爸是在奄奄一息的情况下用尽全力呼唤和平,让我们一起来读)
学生说不出的时候:同学们,爸爸在奄奄一息的情况下来呼唤和平,又是怎样来呼唤呢?(学生来读)爸爸就这样呼唤着,直到生命的终结,他呼唤的是:高——低——
这句话我们还可以怎样来读?(学生无语)
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大家仔细听,一会说一说你从老师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教师读: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他呼唤的是低——高——低)
同学们,从老师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什么?(很坚定、和平太重要了)
我们体会到了爸爸对和平的坚定信心!
(2)体会之后,再朗读三次和平:
师:让我们通过朗读替爸爸发出他内心的呼唤吧!
此时雷利听见了,他听见了爸爸生命奄奄一息的最后一刻发出的呼唤,爸爸呼唤的是:高——低——低
妈妈听见了,他听见了爸爸对和平的坚定的呼唤,他呼唤的是:低——高——低
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爸爸向世界发出的一次比一次强烈的呼唤,那就是:低——高——高
小结:虽然我们的朗读方式不同,但却表达了和爸爸共同的心声,那就是对和平的企盼之情!
(五)通过资料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1、那么,在我们和爸爸共同的期盼中,我们的世界因此而变得美好、和平了吗?(没有)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的6.7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
2、质疑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问题:
(1)和平之花为什么那么娇嫩啊?
(2)罪恶的子弹是什么?
(3)什么是和平之花啊?
(4)在如今和平的年代,我们却遗憾的看到,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我们痛恨战争,不要战争!
3、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读一则战争的资料,相信读完以后,你对这句话会有更深的体会。(朗读资料)
4、交流感受:读完这则战争的资料,此时你还有什么最强烈的感受?
学生:儿童、妇女死亡的太多了。
教师:你们看,罪恶的战争竟然夺走了35亿人的生命啊!我们痛恨战争、我们永远要远离战争!(板书痛恨战争)
教师:这则资料还有哪些地方触动了你的心灵?
学生:世界各个地方都在发生战争。
教师:我们遗憾的看到,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可怕的是这些战争就发生这和平的年代,在我们的身边一次又一次的上演。
教师:还有吗?
学生:几乎每一年都发生战争或者其他。
和平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就像盛开的花朵一样,美丽、圣洁,然而在罪恶的子弹面前,它却显得那么弱小与娇嫩。
(六)呼吁和平
1、看了这则资料,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学生1,学生2)
2、大家也说出了雷利的心声,雷利向全世界发出了呼吁——他呼吁的是: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谁愿意做雷利向世界发出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雷利1。你就是雷利,说出你的心声吧!2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雷利,共同向全世界发出的强烈的呼喊: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3、教师读:为了——为了——为了——
学生接读:我们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那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真正成为阳光、鲜花的人类家园。
4、合作朗读发出呼吁:同学们,最后让我们一同合作朗读,我读蓝色的部分、同学们读红色的部分,让我们一同向全世界发出我们心底最强烈的呼吁!
六、教师总结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期盼: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痛失父亲
痛恨战争
呼吁和平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篇5
●谈话引入
①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外两位小英雄的故事,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②过渡: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充满了血腥,但它也是震撼人心的、壮丽的。因为在争取人类的和平中,许多战士牺牲了他们的宝贵生命。听一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质疑激趣
①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
②过渡:走进课文,置身于小作者的世界中,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初读课文
①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教师指名朗读,朗读中进行正音指导。
③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品读感悟
①感悟痛失父亲。
过渡:沐浴着和曦的春光,一家三口在涓涓溪流边散步,在美丽鲜花中嬉戏,这是多么幸福、多么惬意的事啊!可这一切对于文中的同学来说,却永远永远地失去了。
a.请阅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痛失父亲的'句子。
b.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抓住重点词、句,想象当时的情景。
C.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d.指导朗读。
②感悟世界并不太平。
a.过渡:可恶的战争夺去了最最亲爱的爸爸的生命,当我们还沉浸在悲苦之中时,回望如今的世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b.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c.联系事例谈谈不太平的世界。
d.同学们,当大量的事实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你做何感想呢?
e.过渡: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
f.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体会书信格式的写法
①每段讲了什么内容。
②全文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③仿照课文写法给别人写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