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战争与和平”单元的第15课,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本文情感强烈,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之催人泪下。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学情分析:
由于小学生对战争特别是战争中痛失亲人罕有情感体验,只能从电影、电视中目睹一些场面,教师可利用音像呈现及影片剪辑、提供数据资料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使学生更能体会作者的失父之痛和渴望和平心情。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2、感受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借助多媒体资源,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提升情感。
4、通过朗读,让学生理解感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涵咏品味,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和平的可贵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难点:抓住世界并不太平和平之花等关键句,感受“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对比导入
1、观看课件,两组图片,形成强烈视听感观冲击,强烈对比,形成基调。师:同学们看了之后有何感想? 学生汇报。
师: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老师想看看大家是不是和这些生字
词交上了朋友。(开火车读词语)
(二)研读课文,品读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个个中国孩子发出了怎样的呼声呢? 预设:学生回答“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2.雷利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呼声?
预设:(1)、爸爸为和平而牺牲
(2)、世界不太平
3、研读“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师:雷利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呢? 现在同学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自由地默读课文2~5自然段,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汇报并说出理由)
生: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生: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深情的目光”理解爸爸的爱,“一定”说明爸爸说话的坚定,他相信自己一定会凯旋归来。通过指名读、齐读来加深理解)
生: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生: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一个出色的人才。(理解精通的意思,通过朗读体会爸爸的出色和“我”的自豪)
4、体会失去“爸爸”的悲痛。
①师: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怎能不让雷利感到骄傲和自豪,他是多么热切的盼望爸爸能早日凯旋归来,可是,他盼呀盼呀······
师配乐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师:(出示图片)加入你是雷利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情会怎么样?(生答)师:谁能带着这一心情读出来?(指名读--小组读--男女分别读)师:看到爸爸那染红了鲜血的遗体,如果你是雷利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生汇报。
师:任凭雷利怎么呼唤,爸爸再也听不见了,一起用情用心的朗读,去感受雷利的苦与痛吧。(师生配合读)
②师:爸爸就这样走了,但他还有许多未了的心愿?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在联想中表达失父之痛。)师:爸爸的呼唤声谁听见了?(引读)我听见了,他呼唤的是——
妈妈听见了,他呼唤的是——
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
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
5、对“世界并不太平”的感悟
师:“爸爸”在呼唤和平,可世界和平了吗?再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师:读了这段话你们有什么疑问? 生提问。
(重点讲解什么是和平之花?为什么是娇嫩的?)
(三)交流资料,深化感情
1、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通过多媒体展示近年来发生的战争,伤亡数据统计。
2、看到这样的画面数据,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生汇报
(四)回扣呼声,指导实践,升华情感。
1、让我们和稳重的雷利一起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2、这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全体起立,让我们向全世界大声的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3、齐读: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4、小练笔:同学们,学了课文,你一定有很多感受,让我们也写几句呼吁世界和平的寄语和心愿吧!(生到讲台上大声的喊出自己的心愿或寄语)
5、写好的寄语(和平鸽)贴在黑板上,飞向和平。
(五)小结
一条条寄语寄托孩子们对和平的渴望,愿和平之鸽永远飞翔在世界的上空。孩子们我们虽然无法阻止战争,但我们可以不但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祈祷,一起努力。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来吧,孩子们,让一起喊出我们共同的心声——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六)作业:作为21世纪的主人,为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你将呼吁全人类怎样去做呢?请你给全人类写一封信,注意书信格式。
(七)板书:
和平!
和平!
和平!
第二篇:关于《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4、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的时候,你是否知道还有许多孩子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有的被战争夺去了亲人,无家可归。今天我们学习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感受一下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孩子的内心世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⑴ 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读。
⑵ 请读一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学生互相纠正错音。
三、自读感悟,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逐段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画出来,留待小组讨论。
3、组内质疑,讨论与交流: 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或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录下来并上交给老师,在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一、提出共同的疑问,明确探究的主要任务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3、作者在为谁呼吁?
二、感悟与交流,解决疑难
1、默读与感悟。
2、小组交流。
3、班上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理解,讲体会,同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⑴ 汇报交流对爸爸的认识:
① 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② 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
③ 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④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一个知识渊博,很有才华的人。
⑵ 过渡: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儿子,小作者面对这一切,心情会怎样?我们怎样把作者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⑶ 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
① 点击软件,听课文朗读录音,体会情绪。② 个人练习朗读3、4、5自然段。③ 组内交流,互读互评。④ 班上展示读,师生共评。
⑷ 汇报交流对当今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
① 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和平的环境没有持久地保持下去。教师点拨:51年前,指的是1945年,全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从那场战争结束后,人们就以为再也不会发生战争,渴望永久和平,希望和平之神永远留在人间。但是现实并不随人愿,近几十年来,局部动荡,战事不断,人民饱受苦难。
②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或资料,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如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美国轰炸南联盟、9·11事件、美国轰炸阿富汗、巴以冲突
B、教师播放一段美国轰炸阿富汗的电视报道录像,学生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及人民的苦难。
C、谈对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一句的理解。教师点拨: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和平之花,但和平的环境还不稳固,还不持久,所以又说是娇嫩的和平之花。
⑸ 感情朗读6、7自然段,把作者的心情把握准确。
⑹ 汇报交流作者在为谁呼吁。
① 在为我的家人及深受战争苦难的各国孩子呼吁。
② 在为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父母、妻子、孩子呼吁。点拨:这是小作者发自肺腑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怎样把小作者的真情实感读出来呢?
⑺ 训练感情朗读,产生情感共鸣。
三、总结全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四、拓展延伸
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还处于战争之中,许多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你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同情与关心。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读出真情实感。
2、把你印象深刻的词句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悲痛 父亲在维和行动中牺牲 忧虑 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呼吁 要和平不要战争
【教案点评】
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集体交流时,教师延缓评价,鼓励各小组亮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自由表述、互相补充、更正,教师相机引导。在探究性学习中,让学生通过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图片、网上查到的资料以及自己的生活积累来谈理解、讲感受。教师提供媒体素材,帮助学生感受现代战争的残酷及对无辜人民的伤害。
第三篇:精品教学设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
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感情,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同时了解信的基本格式。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教学难点] 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前两节课里,我们学习了两个战争中的小英雄——雨来和小夜莺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再来倾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板书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⑴ 同学们,这篇课文的格式和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生:书信。“对,这是一篇书信体的文章。”
⑵ 谁来说一说书信的格式?
屏幕出示:称呼,问候语,正文,署名,日期(说明格式)
“好,你回答得很准确很准确!”
⑶ 下面,老师来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看屏幕,开火车领读词语:
屏幕出示:执行 牺牲 卓越 沉浸 蓝盔 凯旋 灵柩 覆盖 凝固
弥漫 硝烟 威胁 娇嫩 呼吁 丧钟 永驻人间
“很好,大家读得很准确、声音也很响亮!”
解决了生字词,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课文。
二、初步研读
1、找同学起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课文都讲了哪些内容?
(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敬意,接着回深情回忆了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并表示要想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向世界发出呼吁: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请个同学起来回答。(找个中偏上的学生回答)
“很好,你概括的很全面。看来你对课文已经很有了解。”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2、这个中国孩子发出了什么呼声?
3、他为什么发出这一和呼声? 最直接的原因——战争使他失去了父亲
三、细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
因为战争夺走了父亲,使他尝到了战争给孩子们带来的巨大伤害,他才发出这样的呼声,那么他的父亲是谁?用课文里的话说。(我从第几段这一句知道„„)是一位联合国的军事观察员 “好,你找的真准确!”
维和部队(幻灯):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活跃于国际上有冲突的地区。维和部队士兵必须统一着蓝色盔帽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所以也称“蓝盔”部队。
2、那么,父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请同学们细细的阅读第2到5自然段,画出文中能表现爸爸品格的句子,并加上旁批。(3分钟)
3、汇报:
预设
(一):“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做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考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您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军事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的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爸爸是联合国维和部队里的军人、为保卫和平而牺牲。
“卓越”是什么意思? 生: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他的反义词是什么?
“平庸”
(二)我至尽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关爱家庭的好爸爸、好丈夫。补充:蓝盔“屏幕出示”
(1)、爸爸临走前那神情的目光,好像在对我和妈妈说些什么?
导:“你爸爸出差时,会对你和妈妈说些什么?”(2)、从爸爸的话里,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爸爸的自信”
(3)、这句话应该怎么读?你能读一读吗?
“你读的很自信!”
(三)“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到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一个至死都不忘和平、热爱和平的人。(1)、为什么要连说三遍“和平”,而且都用叹号?(2)、爸爸的呼唤该怎麽读?谁起来读一读?
声音逐渐的放慢、重读
(3)、“你读的真好,把父亲对和平的热爱完全的表达了出来。”
男同学齐读一遍,女同学齐读一遍。
(四)“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爸爸是一个出色的人才。
4、体会失去“爸爸”的悲痛。
师结:这么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如果你是小作者,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你从那些话中体会出来的?谁起来悲伤的对读一读? 汇报:
① “两年多来,我们去全家„„” ② “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师:事实是多么的无情。当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来接爸爸,接到的却是——
你能否带着这种无比悲伤的心情读出来? 有谁更能体会雷利的心情?(配哀乐读)
你们都是小雷利,请大家沉痛地一起读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到“浸满了凝固的血”。
“你读的真感人,让我们体会到了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的悲痛。”
5、爸爸被战争夺走了生命,然而,爸爸至死不忘呼唤着和平,但是,世界和平了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一:“五十一年前,全世界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反法西斯的胜利,但五十一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还没有永驻人间。”
“ 你找的真准确!”
五十一年前是哪一年? 1945年,二战结束的时候,人们本以为和平之神会永会永驻人间,但是,和平之花平却没有遍地开放。
预设二:“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弥漫”是什么意思?你还可以用它造什么句子? “和平之花”在这里指是什么?(花,美好,易受摧残)为什么说它是“娇嫩”的?
因为“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现在的和平就像花朵一样美好,又像花朵一样娇嫩,易受摧残。
你还知道现在世界上哪里还有战争? 学生说,教师幻灯片出示。战争会带来什么?夺走什么?
6、和平之花这么娇嫩,我们应该怎么来保护它?
“我们一定要向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的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
所以小作者发出了呼吁:
齐读: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到本段最后。
7、“丧钟”是什么意思
“让二十一实际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你怎么理解? 这是作者的期盼,他期盼和平,希望即将到来的21世纪不再有战争,而是变成一个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美好家园。
四、学完了这篇课文,联系现在生活幸福的你,想一想战中中的孩子,说一说你的感受,也可以对战争中的孩子、或发动战争的人说一说。
第四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二课时。
二、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理念,始终重视“以读为本”,突出感悟,以情促读,以情感人。从而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一次深刻的洗礼,达到与作者的共鸣。
【设计理念】
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重视“以读为本”,突出感悟,以课文为媒介,教学时以情促读,以情促思,以情感人。借助恰当的媒体渲染,在悉心营造的情感世界里,想象场景。
【教材分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感情,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三十六人,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记忆力较好,但对外界的一些事了解比较少。现在中国处于和平年代,四年级的小学生对战争比较陌生,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多少灾难,他们可能不太清楚,因此,教师要搜集许多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方法与途径、1.以读促悟,以读激情。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情感与评价
1.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四)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教室、PPT课件、二胡《二泉映月》及音乐《明天会更会好》。
四、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五、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战争图片、音乐、战争录像)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如果在阳光明媚的春日,我们和爸爸妈妈携手去郊外旅游,在溪边散步,在草地上玩耍,那将是多么快乐、多么惬意的事啊!但是这一切,对于文中的雷利来说,将永远地失去了,留下的只是失去父亲的悲和痛。
2、多媒体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哀婉的音乐与悲惨的景象呼应,为本节课的学习定下了“基调”,激起学生的情感。)
师:听着这哀婉的音乐,看着这悲惨的景象,同学们心情一定非常难过,同学们知道这些都是什么造成的吗?是的,是战争,是万恶的战争让他们没有了家园,失去了亲人。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起去聆听这位中国孩子呼声!
(二)精品细读,以媒动情,体会“失去父亲的悲痛”
师: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什么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小作者的内心世界吧!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思考(出示多媒体课件):
1、雷利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把描写父亲的句子勾画出来,选择一处你最感动的地方,写上批注,写好了再组内交流。
2、大家交流,请同学们一起来说自己的看法。(生汇报)①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让其读相应的句子,指导朗读并体会:爸爸是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②爸爸是一位热爱家庭的人。(说说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导朗读并体会:爸爸除了热爱家庭,还对这次行动充满的信心。)
③爸爸是一名经济学硕士。(体会爸爸是一个知识渊博,很有才华的人。指导读出赞扬与自豪的语气。)
④爸爸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指导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说到哪里,相机指导朗读。)
(3)评价爸爸是一个这样的人
如果你就是一个中国孩子,有这样一位爸爸,你会感到自豪吗?谁能把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连成一句话,自豪地说一说?(借助教材中有关爸爸的描写,通过指导朗诵,让学生领会爸爸身上的优秀品质和素质。不同形式的读、不同层次的读、不同角度的读,教师要巧妙引导,让学生读得沉醉,并能用自己的话去评价爸爸,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交流这个中国孩子失去爸爸的悲痛
过渡:这么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亲的父亲,怎么不让这位中国孩子感到骄傲和自豪呢?他又是多么热切的盼望爸爸能够早日回来,把那顶蓝盔带在自己的头上!同学们如果现在你就是雷利,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爸爸胜利归来,一家人在机场幸福团聚的场面。
(1)学生想象
(老师提示:机场 美丽的鲜花 拥抱 热烈的掌声 醉人的微笑 照相机咔嚓咔嚓的拍照声……)
出示幻灯片:送遗体的图片 哀乐同时想起
师:现在日夜思念的爸爸回来了,我和妈妈捧着鲜花来到机场,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爸爸啊,您不是答应亲手给我带上蓝盔的吗?如果您有信的话,您为什么离我和妈妈而去,你听到我和妈妈的哭声了吗?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雷利,你会对着爸爸的遗体说些什么?(老师要用真情感染学生,营造氛围。)
(2)学生自由发言。
生1:爸爸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死的光荣。
生2:我不仅会哭一场,我还会说;可恶的战争,你不仅夺取了我爸爸的生命,你还夺取了许多无辜人的生命。……
师:同学们,骨肉分离这种痛带给雷利的只有无尽的悲伤。这种痛产生的不仅仅是悲伤,还有对战争的痛恨。同学们,让我们用情、用心去朗读。(师生齐读)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配上低沉的音乐)
过渡:老师刚刚看到了同学眼中的泪花,这眼泪是对爸爸的深切怀念,是对战争的憎恨!同学们,爸爸就这样牺牲了,可他还有许多未了的心愿,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同学们,爸爸在呼唤什么?
(采用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指导学生不仅有声情并茂的“读”,还要有潜心思考的“悟”。)
读第五段中的句子。(指导朗读,可以让学生把“他”改为“你”,来评价,这样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要读出对爸爸的崇敬之情。)
(三)体会“世界不太平”
过渡:可恶的战争夺去了亲爱的爸爸的生命,那么世界是不是因此就太平了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1)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教师点拨:“51年前”,指的是1945年(小作者写这封信是在1996年),全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从那场战争结束后,人们就以为再也不会发生战争,渴望永久和平,希望和平之神永远留在人间。但是现实并不随人愿,近几十年来,局部动荡,战事不断,人民饱受苦难。
(2)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或资料,(出示多媒体课件)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如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美国轰炸南联盟、9•11事件、美国轰炸阿富汗、巴以冲突……
②教师播放一段战争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及人民的苦难。
(3)这可恶的战争夺去了无数的无辜生命,一个个鲜活的人,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万恶的战争化成了一组组数据:(出示:1991年,海湾战争,12.5万人死亡;1994年,卢旺达事件,50多万图西族人被杀;1995年,阿富汗战争,5万人死亡;1999年,科索沃战争,6.5万人死亡,几万人致残;2001年,“9·11”事件,3600人死亡;2003年,伊拉克战争,几万人死亡。1948年至今,有1600名联合国维和人员壮烈牺牲……)
同学们,这就是战争送给我们的礼物,你们此时想说些什么呢?(生回答,教师引导。)这无情的战争,夺去了他们的幸福和快乐,甚至生命,为此,我们禁不住跟中国孩子一起发出呼声:要和平不要战争!(师生齐读)
(四)体会作者的心声
自读最后一段,跟作者一起激情呼吁!(出示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 3
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2)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3)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l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为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这是小作者的美好心愿,是所有中国孩子的美好心愿,也是全世界孩子的共同心愿。
师:这是发自内心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心声。让我们齐读这段吧。(播放《明天会更好》的音乐)
(五)课外拓展延伸
1.摘录课文中感人的句子,用心记住,并自己设计“和平“标语。
2、拿起你手中的笔,大胆地写,可以给雷利,安南,布什或者正在深受战争苦难的小朋友,写一写你的心声。
3、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梦想实现了,世界一片和平,那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拿起你手中的画笔,画一画和平的景象。
任选一题做。
(六)板书设计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让世界充满阳光、鲜花和爱
八、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感人至深,学生通过朗读融入文章的情景,融入作者的心境,激起共鸣的火花。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对课文的内容基本掌握。教学时,我课前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图片、音乐,借助音乐的烘托、图片的渲染引导学生入情入境。通过观看战争的图片及相关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从而突破了课文的难点,最后的配乐朗读,使课文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从而实现了师生与作者之间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由于本人的情感朗读指导不到位,部分学生朗读没有感情,这有待以后提高,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五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
学
设
计
(第一课时)
姓名:刘喜凤
单位:刘集蔡湖小学
电话:***《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正确读写“执行、给予、沉浸、凯旋、维护、素质、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促悟,以读激情。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理解某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2)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教法与学法:
1、通过研读、自悟,互动交流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熏染。
2、借助恰当媒体渲染,通过想象、移情体验等方式激发情感,再通过读、写表达和升华情感。重难点、关键:
1、体会作者痛失父亲的悲伤和愤怒及对父亲的怀念。
2、认识世界,了解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
3、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维护和平的情感。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家庭购物、出游的欢乐图片。战争片段,图片及音乐)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在鸟语花香、无忧无虑、充满幸福的生活当中(观看课件,一家人出游、购物、玩乐。)看了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他们非常幸福!
生:我感到我们的生活非常快乐!
师:是的,在大街上,在公园里,在商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温馨的画面。然而当我们正在享受着幸福和快乐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就在此时,在地球的某个地方,正发生着这样的一幕(播放战争录像片段,定格在一副灾难画面)。师:同学们看了之后有何感想? 生:我感到„„
师:无情而残酷的战争,给人民尤其是儿童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也是孩子啊,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头顶同样的蓝天,和他们相比,我们大多数中国孩子的生活如何啊?
两组图片,形成强烈视听感观冲击,强烈对比,形成基调。师:听着令人揪心的哭声,看着令人心颤的画面,同学们知道是什么造成的吗? 生:战争
师:是的,是战争,是万恶的战争。是战争让他们挣扎在死亡线上,是战争让他们失去了亲人。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孩子的呼声——板书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2.激发感情,引出质疑
师:读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先把生字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然后从中找一找问题的答案。(1)学生朗读课文
(2)汇报检查难读的生字词,难写的字(简要评价)。(3)简要回答以上几个问题。
二、再读课文,质疑全文。(教师归纳成几个主要问题)
1.老师现在交给你们一个任务,再读课文,用笔在书上提出自己的问题。
2.默读课文,自已再提出问题。3.分小组讨论,归纳两个有价值的问题。4.学生汇报
5.教师归纳成三个主要问题。
(1)你认为爸爸是怎样的人?雷利的爸爸又是个怎样的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是怎样的?(3)雷利在为谁呼吁?呼吁什么?
三、默读课文,寻找答案。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寻找课堂留下的问题。
设计理念:《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个中国孩子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信,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对战争的惨忍性感触不深,所以很难体会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也体会不到作者雷利因为战争失去父亲的痛苦心境。教学时,为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始终重视“以读为本”,突出感悟,以课文为媒介,通过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通过读,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借助恰当的媒体渲染,在悉心营造的情感世界里,想象场移情体验,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一次深刻的洗礼,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进而引起强烈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