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四川教师资格试讲技巧:《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2016四川教师资格试讲技巧:《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题:《夜莺的歌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呻吟、宛转”等词语,巩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训练要点。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读懂课文,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了解课文1-3自然段和最后2个自然段的相互照应。
难点:懂得“夜莺的歌声”真正含义,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四、学生准备
1.收看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2.搜集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有关材料。
3.了解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硝烟,那里的人们生活情况是怎样的。
五.教学方法:启发法,讲授法等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倾听录音,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夜莺吗?你们听过它们的歌声吗?(板书:夜莺。)2.播放夜莺歌唱的录音。
3.过渡语:夜莺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4.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补充)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检测预学情况,这个故事发生在苏联的卫国战争时期,关于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2.自由读课文,出示朗读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课文围绕“夜莺的歌声”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3)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与以往课文不同的地方吗?全完共有几部分?四个部分分别讲什么?能不能分别用几个词语概括下作为小标题? 3.交流归纳。
(1)战争期间,“小夜莺”巧妙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传送情报,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2)这篇课文每个部分以空行隔开。全文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唱歌巧周旋。第二部分:歌声传情报。第三部分:森林灭敌人。第四部分:唱歌站岗哨。(三)合作探究、交流感悟
1.这个故事很精彩,请大家分小组学习,组内同学一起合作分角色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画下来。
2.各组就课文的四部分,分别进行自学,画精彩句子。3.交流精彩句子,读句子,各小组简单说说自己的理解。重点句子: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2)有时候学夜莺,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3)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
(四)课堂反馈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并且请学生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疑问。(五)课堂小结
教师请学生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六)作业设计,强化积累 1.摘录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推荐阅读:《红红的雨花石》。
七、板书附录 夜莺的歌声(宛转)巧周旋 传情报机智 灭敌人勇敢 站岗哨热爱祖国
八、教学反思 中公资深讲师
第二篇:2016四川教师资格试讲技巧:《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2016四川教师资格试讲技巧:《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能够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与地理相关的科学道理。
二、教学重点 【重点】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难点】
如何运用地图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并了解其分布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英雄是谁?(杨利伟)就是这位英雄代表我们中国人在太空中看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一组杨利伟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的照片。同学们,发现地球有什么特点么?(地球是圆的,蓝色的等等。)那么,地球为什么是蔚蓝色的呢?因为地球上大部分都是海洋。除了海洋呢?还有陆地。那么,大家都知道我们美丽的地球都有哪些大洲和大洋么?学完今天这堂课,大家就会对地球的大洲和大洋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一】:请每个同学拿出自己带来的地球仪,用透明胶将地球仪一分为二(可选择任一方式),要求学生观察任一半球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学生会得出海洋面积大的结论。通过阅读教材,进一步让大家知道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接下来,请大家观察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否均匀,请同学来回来并总结,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活动二】(书写板书:地球?水球?)前苏联宇航员进入太空看到地球后,曾经说过,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应该叫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请同学们同桌讨论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请学生回答并总结,学生们可能会认为二者都有道理,从地球的表面大部分都是海洋的角度,应该叫水球,从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角度应该叫地球。我进一步引导:那为什么古人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不叫水球?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古人受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不知道地球的全貌,可见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人类文明史上,也记载着人类探险与认识世界的历程,请全班同学阅读材料: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活动三】学生一边阅读,老师一边展示课件:屏幕上展示出张骞、马可·波罗、郑和、哥伦布、麦哲伦等一些旅行探险家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同学们读完这段材料,此时你心里最想说的是什么?(他们太勇敢了,我真佩服。佩服什么呢?佩服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是的,老师也很佩服他们,要知道,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来说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像他们这样的人来发现、探索和研究,同学们想不想成为这样的人?(想!有志气,)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地球上既然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人类的未来就不在缺水了,人类移民海洋就不是梦想了,是么?每小组推举一名代表,谈谈你们的看法。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我会下去巡视,讨论热烈的给予鼓励,出现问题的及时引导帮助解决。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并作出评价,鼓励学生们思考和表达的热情。
【活动四】课件展示:图:1.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老师边指图,边和大家一起找出大陆、半岛、岛屿、海洋的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让同学们阅读教材,理解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接下来,请同学们在地球仪找出任一半岛、岛屿、海洋、大陆,并说出其区别。(学生在地球仪找出了很多半岛、岛屿、海洋、并能区别岛屿与半岛的概念)。
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并推举代表上台来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并作出评价。然后让同学们进一步仔细观察地球仪或地图,找出哪些大洲位于东半球、哪些大洲位于西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北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南半球、哪些大洲被赤道穿过以及大洲与大洲之间的界线吗。(学生接着仔细读图,或观察地球仪,边看边说出答案。)
【活动五】拼图游戏。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七大洲几何图形,请同学们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空白图上,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三)小结和作业
小结:同学们,今天你们都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请同学们观察刚才拼好的地图,发现除了南极洲外,其它大洲南北对称分布的,那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希望大家课后能够搜集相关的资料,下堂课请同学们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发现。
四、板书设计: 略
中公资深讲师
第三篇:2016四川教师资格试讲技巧:中学《祝福》教学设计
2016四川教师资格试讲技巧:中学《祝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一、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二、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几篇课文教有所重,形成一个疏密有致浓淡互补的单元教学整体。
三、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可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
四、课余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祝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小说的内容。【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板书)介绍背景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二、检查预习
1.解释词语。
寒暄 尘芥堆 淡然 俨然 咀嚼赏鉴 沸反盈天 不更事 《四书》(见教材注释)2.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
三、研习新课
1.学生自读预习提示,了解小说的教学重点,教师点拨,明确教学目标。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统一意见,形成下面的表格: 提问: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自己的特点? 明确:本文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这是采取了倒叙手法。提问: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
四、讨论归纳:
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呢? 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提问: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 明确:“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3.指导学生研读序幕部分有关环境描写。
学生自读课文第1—2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 讨论归纳: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
感和贬抑。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4.初析鲁四老爷形象
学生阅读第1—2段有关鲁四老爷的部分,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鲁四老爷的?从中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小结:鲁四老爷是一个迂腐保守、虚伪落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顽固地维护封建旧制度旧思想,是没落的封建阶级代表人物。作者刻画人物用笔不多,却正面侧面相结合,虚实相映,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5.学生朗读这两段,进一步体会理解。【布置作业】
1.写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祥林嫂的故事》。2.画出文中祥林嫂前后几次的肖像描写,并体会其作用。3.做“思考和练习”一。中公资深讲师
第四篇:2016四川教师资格试讲技巧:《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
2016四川教师资格试讲技巧:《田野在召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准确演唱的基础上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与加工。并有兴趣以音乐短剧的形式进行表演。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较准确的掌握弱起小节的句法;能听辨出音乐中反复出现的素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弱起乐句的进入,同音反复的音准。2.对歌曲的二度处理。【难点】
1.学习歌曲《田野的召唤》。2.创编音乐短剧《田野之旅》。
三、教学用具 钢琴、PPT、音频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开门见山)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一下歌词,然后思考一下,歌词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 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要把它用歌声表现出来的愿望?如果请你为它谱曲,你打算把这段歌词谱写成什么风格的?(二)新课教学
1.(寻找规律、学习曲谱)(1)先来用“啦”进行模唱,熟悉一遍旋律,看看谁能找出与第一句相似的旋律,找到相同点以后,我们发现这首歌谱简单易学。
(2)同学们,慢一些一边划着拍子一边试着跟钢琴试唱曲谱。试唱时,先两部分唱,然后完整地演唱。
2.激发情感、学唱歌曲
(1)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一起去到郊外郊游的情景,想想应该怎样唱,才能唱出歌曲的情感?(2)跟教师钢琴唱词,练唱重点乐句。
(3)一边唱一边听,想想怎样才能唱的更好听,更能打动别人。谁有好的建议?(4)在衬词的地方加一些打击乐器,还可以加一些类似“号子”似的节奏如:“嘿嘿”增加了歌曲诙谐幽默的情趣。
(5)对这首歌曲,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在音乐中我们把它称为衬词,有意思,不仅中国民歌里有衬词,外国民歌里也有衬词,在这首歌曲里,衬词起到了什作用呢?(三)音乐短剧、加深感受
今天请大家和我共同创编一个音乐短剧《田野之旅》,我来担任编剧和导演,你们不仅要当好演员,还要争当最文明的观众。看看我们的演出能不能成功。
你们肯定在想怎么演啊,没关系就是跟着我做一次假想的游戏。我说到哪,你就想到哪,把真实的自我表现出来就行了。大家准备好了吗?演出开始了。
诗配乐:(田野是五彩缤纷的,是大自然美的融合。他像一幅幅展开的画卷充满了诗情画意。瞧——满山慢坡的鲜花张开了朵朵笑脸,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我在田野中漫步,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呼吸着无比清爽的田野的气息,田野如诗如画,可我总感觉缺少点什么,缺少什么呢——一群像你们一样的朝气蓬勃的孩子。)1.朗读单元词
孩子们,田野在召唤我们呢,我们赶快唱着歌出发吧。2.唱《田野在召唤》
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一大片草地上,大家在草地上尽情的——用你的动作跟着音乐的节奏表演出来。
3.田野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越发美丽。我们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一首歌唱田野的歌曲。深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
4.我们踏歌而行,来到了小河边,孩子们有的在——有的在——《捉泥鳅》 5.田野里有的孩子在放风筝,有的孩子在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还有的凑在一起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如阳光般的脸上写满了快乐与幸福。田野张开怀抱欢迎着孩子们,孩子们也在装扮着田野。他们的歌声飘荡在田野的上空„„
(四)课堂小结
大家熟悉了音乐短剧,那么什么是音乐剧呢?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中公资深讲师
第五篇:《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新课标第八册语文教材第四组中选编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
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学生分析
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很陌生,历史地理知识与课文衔接不上。学生虽然具备一些初步的识字能力和阅读水平,但自主感悟的能力较差,体会语言的表达技巧和体会文章意境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在上本课之前应通过视频、文字资料了解一些有关二战的知识,另外,体会文章的语言也是教学本课的关键。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情感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技能目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结尾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三、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本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采用默读与朗读结合,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精读感悟、开放讨论中理解体会文章中的语句,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或上网查阅,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3、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4、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提问:预习时,你们看到题目,首先想到什么?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出示夜莺鸟的图片 “夜莺”指的是谁?(小男孩)
“夜莺的歌声”在本课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小孩利用夜莺的歌声来传递情报。)
(二)、讲解新课
1、课文题目在文中一般有画龙点睛,或是提纲挈领的作用,思考:
文中出现几次“夜莺的歌声”? 各有什么作用?
2、交流
出示第2自然段:“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1)这段话描述了什么情景?
(2)联系第1、3自然段,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士兵们和军官注意听着”“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等词句,体会小孩唱得起劲是为了引起敌人的注意,才好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表现出勇敢。板书:诱敌上钩
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一边用手打着拍子。”
(1)这里描述的“夜莺的歌声”写的是什么情景?(传递情报。)(2)自读这部分课文,具体说说小孩是怎样传递情报的?
板书:传递情报 第四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
(1)你读懂了什么?从最后一句话你看出了什么?(小孩学夜莺唱歌以假乱真,才能更好地迷惑敌人。)
(2)这两段话和前面哪部分课文相似?分男女生对比读前三段和这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首尾呼应,小孩唱歌实际是在放哨。)板书:再诱新敌
3、提问:孩子面对敌人一诱,再诱,不害怕吗?哪些句子体现敌人的凶恶?
(提示:第一段的环境描写突出表现了德国法西斯的残暴,战争给当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4、多媒体课件,再次简介课文写作背景。体会小孩当时的心境。(憎恨敌人 有胆量 热爱祖国 应变自如)
5、重点句段品读 和凶恶的敌人斗争,不能硬对硬,要巧妙的和敌人周旋,一个战争中的小英雄,年龄与我们相仿的小孩子,却如此沉着机智地投入战斗,在课文的字里行间里,你能从哪些地方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呢?
(1)指名分角色读军官和孩子的对话,思考:小夜莺是怎样想的?
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野兽”实际指什么?(2)由于孩子巧妙的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路上,小男孩又唱起了夜莺的歌。
指名读句子“他有时候学„„”,此时,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3)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小组齐读
(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做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
(三)、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1、练写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2、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战争中的小英雄,给大家讲一讲。和同伴中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五)、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婉转)
诱敌上钩
机智
传递情报
勇敢
再诱新敌
热爱祖国
《夜莺的歌声》教学后记
衡水市人民路小学 闫俊青
这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叫,为游击队员传递情报,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这是一篇关于战争话题的课文,内容离学生似乎有些遥远。也的确,身边是下课后一块拍卡片的伙伴,台上是亲切和蔼的老师,窗外是阳春三月的花红柳绿,坐在明媚阳光里的他们,很难去想象小夜莺的村庄刚刚经历了炮火,一片狼藉;更很难体会小夜莺对敌人的愤怒与仇恨。
因此,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这也是他们理解课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积极调动他们已有的认知,引导他们回忆曾看过的战争电视剧,交流自己看到枪林弹雨,敌人疯狂扫荡杀害那些镜头画面时的感受。设置情境,帮助学生离开当下的生活,穿越回战争年代去,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小孩,在与敌人周旋。
课文题目《夜莺的歌声》是本文的文眼,我把它作为我的讲解主线,贯穿整节课堂。我给孩子们出示了一道思考题: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夜莺的歌声”,其出现的作用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小男孩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还可以从哪些句子能体会出来,并将你的体会批注在书上。我让学生找与“夜莺的歌声”相关的句子,其用意是为了帮孩子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了歌声的作用,也就弄明白了小男孩是如何为游击队传递情报的。“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小男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其用意是让孩子们更深入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文章对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这个情节不吝笔墨,写了小夜莺的很多的语言和动作,此时我注意引导孩子们分析小男孩的心理活动,让他们能展开丰富的联想。文中军官与小夜莺的对话非常精彩,我让学生分角色郎读,来体会敌人的凶恶,小夜莺巧妙周旋,聪明机灵。这些重点句段,我也不忘从作文角度再对他们适时点拨。
以上是这堂课自感还可以的地方。
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之处。有些孩子预习不到位,对课文内容熟悉不够,交流的时候只有听别人发言,没有自己的看法和发现,参与的程度不深。我应该在预习环节中,提出具体问题,具体要求还好一些。其次,在课堂中,由于课文太长,我担心时间不够,预定任务完不成,因此,教学中给孩子们思考的时间不能足够长,有些理解稍慢的孩子尚未有解,就进行下一环节,存在赶时间之嫌。当然,究其原因,仍旧是自己把握课堂能力还有欠缺,有待提高。
总之,一堂课,精心准备,用心完成,有小小的满意,也有稍稍的遗憾。再努力啊,加油!我对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