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教案1

时间:2019-05-12 19:1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发展观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发展观教案1》。

第一篇:科学发展观教案1

第1课科学理论引领前进路

第1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深化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了解科学 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衍进,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并就科学 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给予方法论指导,从而厘清形势与责任,在实际工作学习中能 够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教学重点】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涵义

2、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衍进

3、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教学手段】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教学时数】2课时 【导入新课】

观查教材中的几幅图片,思考:你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一脉相承

与时俱进

【教学组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开创之作,“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是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这一理论体系的 重要创新成果,它们相互贯通层层递进,体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党理论创新成 果的科学性体系和阶段性成果的内在统一。科学发展观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 新的历史背景下关于中国发展道路提出的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继承发展了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想,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体现。作为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回答的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根本问题。本专题针对什么是 发展、四代领导集体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问题 展开教学。

一、什么是发展

1、发展的内涵与本质

2、什么是发展观

二、建国以来四代领导集体对发展的阐述(理解“一脉相承”!)

1、毛泽东论科学发展(板书)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针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发表《论十大关系》(1956),提 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强调发展是基础。

(1)发表背景:国内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苏共20大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 ;复杂的国际情况使中国共产党必须探索中国式的发展道路。(2)指导思想: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

(3)十大关系::①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②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 系;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④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⑤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⑥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⑦党和非党的关系;⑧革命和反 革命的关系;⑨是非关系(人民内部关系);⑩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是我国社 会主义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十个问题,是在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和苏联经验 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邓小平论科学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是主题、发展是硬道理,有力地推动 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主要观点有:(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 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才是硬道理。“两手抓”。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等。

3、江泽民论科学发展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深刻分析世 情、国情和党情、民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主要观 点包括:

(1)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2)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一条主 要经验。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个文明”等。

4、胡锦涛论科学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到广东考察,在广州首次提出 科学发展观的命题。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综合比较如下:)(1)关于对发展地位的认识:从“硬道理”、“第一要务”到“第一要义”---扭住发展不动摇。

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邓选》中“发展”一词出现1066次。江泽民2002年“5.31”讲话:“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胡锦涛在党16大后多次强调: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 主题,否则就失去意义。

(2)关于对发展内容的认识:从“两手抓”、“三个文明”到“四位一体”---越发注重全面性。

邓小平认为现代化建设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 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三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胡锦涛明确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设“四位一体”;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关于对发展方法的认识:从“先富带后富”、“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到“统 筹兼顾”---整体布局求协调。

邓小平提出“两个大局”思想,即东部地区要加快发展,中西部要顾全这个大局 ;当发展到一定时期,东部要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 这个大局。

江泽民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出“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 区发展差距”方针,并作出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决策。

胡锦涛强调“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开发海西等重大战略决策,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协 调发展。

(4)关于对发展目的的认识:从“富起来”、“人的全面发展”到“以人为本”---落到核心抓根本。

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人们富起来,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

江泽民强调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 要求。

胡锦涛明确指出发展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突出了发展的本质,坚持了经 济建设这“一个中心”,强调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基本特征”,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 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 俱进的关系,最根本的是建立在对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

第二篇:科学发展观教案

第1课:科学理论引领前进道路

教学目标: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

2、让学生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及其重大作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教学重点: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及其重大作用。教学方法:讨论法和讲解法相结合。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

1、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

当前,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国际环境中不稳定因素、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复杂多变。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2、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时代的呼唤 发展的要求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社会主义又是新生事物,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直在摸索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与强国富民之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我们必须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观念的东西。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它进一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增添了全新的深刻内涵。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积极深化改革开放。⑷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三、学生进行自由讨论。

四、老师让学生还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谈感受。

五、总结本课内容。

六、布置作业:谈一下自己学习本课的感受。

第2课: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教学目标:

1、发展中的问题。

2、如何发展才能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教学重点: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是根本。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检查上一节课的内容进入新课。

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证明:坚持发展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让学生回答2008年发生的大事。特别是引导学生体会北京奥运会和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引导学生体会“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怎样才能解决我国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存在于某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干部头脑里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还有的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甚至弄虚作假,贪大求洋,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借“统筹”之名搞新的形式主义,如有的打着“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的幌子,动辄提出搞什么“国际一流”、“超一流”,歪曲和背离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有的热衷于贴“标签”、炒概念,以口号代替对“五个统筹”的具体贯彻落实。这些情况表明,转变发展观念仍然十分艰巨。

五、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活力”?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从全人类的角度看,发展是世界范围内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从中国的特殊国情看,发展则是一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发展观问题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当前,中国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中国的发展成就前所未有,中国的发展难题前所未有,中国处在一个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又处在一个发展的矛盾凸显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发展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

六、老师就“朝核问题”和“军舰护航”让学生体会我国在世界舞台上起的作用。

七、学生进行自由讨论。

八、布置作业。

第3课教案: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教学目标:

1、如何理解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如何如何理解小康社会?

教学重点: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教学方法:讨论法和对比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谈一下身边的变化引入新课。例如:村里路的变化、家中电器的变化等。

二、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发展,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能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2、看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图片,谈感受。

3、从汽车、手机、电脑的变化谈感受。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中国的一切事情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在这个阶段,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践表明,虽然经济发展不是发展的全部内涵,但经济发展却是整个发展的核心内涵。没有经济建设的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其他各方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实现。如果说当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前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要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解决好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等问题。

三、时不我待,加快发展

1、加快经济发展才能使实现国家昌盛、人民富裕

在多媒体上放国家大剧院、鸟巢、三峡大坝等图片,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发展。

2、由青藏铁路建设,让同学们体会国家的实力。

3、老师讲解: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任务;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前进;才能更好地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应对各种挑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对于我国来说,能不能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问题。

四、让学生谈一下心目中的小康社会是怎样的?

五、让学生看课本上的华西村的图片,谈感受。

六、布置作业。

第4课教案:坚持又好又快发展

教学目标:

1、“快”与“好’的关系是什么?

2、现在的发展方式有什么好处? 教学重难点:如何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教学方法:讨论法和展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有滨州的发展状况,引出来。我们滨州发生如此变化的奥秘是什么?

二、老师讲解: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就是要又好又快发展,既要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大起大落,更要求坚持好中求快,注重优化结构,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快”与“好’的关系:又好又快发展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好”与“快”互为条件,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又好又快,要求快以好为前提,忽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势必会造成大起大落,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同时,快也是好的必要条件,较快增长本身就是较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保持较快的增长,才能抓住机遇,不断增强经济实力,使经济增长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好与快的辩证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吉利汽车、海尔创新、联想集团等。

3、为什么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素质也有了相当提高。但总的来看,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时期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

五、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然而现在离节能减排的目标还很远,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还十分严峻。

六、让学生为节能减排进一言。

七、作业。

第5课教案:发展为了人民

教学目标:

1、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的含义?

2、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教学重难点:如何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歌曲《为了谁》引入新课。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1、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

2、由网上热议的“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让学生议论。这是郑州市规划局分管信访的副局长逯军说的。试问局长:你是替谁说话的?是替党,还是替老百姓?如果你是替党说话的,那你就该知道“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句话,你做到了吗?如果你是替老百姓说话的,那么面对经济适用房用地被挪为他用的情况,你怎么还能漠然视之,还会对记者的采访不以为然?

3、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自己的利益。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三、为民发展 造福人民

1、坚持以人为本,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意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2、让学生谈一下电视剧《闯关东》在全国热播的原因是什么?

3、把发展为了人民落到实处。

4、让学生讨论: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儿童医院查看甲流防控情况说明了什么?

四、讲解:始终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兼顾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创造财富和公平分配的协调。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五、总结。

第6课教案:发展依靠人民

教学目标:

1、广大人民群众在发展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国家领导人为什么重视倾听群众的呼声? 教学重难点:人民群众在发展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教学方法:讨论法和展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本课。

二、什么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变革的决定力量,坚持人民群众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主体地位,必须遵循推动发展依靠人民这个路径。只有建立在人民群众热情参与和支持基础上的发展,才是持续与长久的发展。

三、让学生体会,第十一届全运会主题口号:和谐中国,全民全运。在全运会的过程中你做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四、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主体。广大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他们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强大力量。因此,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就成了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五、坚持发展依靠人民。

1、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市长电话热线、民生热线、举报电话等。

2、讲解:温家宝总理一再引用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倾听如金的真话。

3、老师问计于学生,如何管理好我们班级?学生自由发言。

4、最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民群众是先进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创造者,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无穷智慧,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必须最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广泛地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把群众的根本意愿作为科学决策的基础。

5、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讲解: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走共同富裕道路,切实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六、学生自己体会。

七、作业。

第7课教案: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

教学目标:

1、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2、如何理解当前社会公平?

教学重难点: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教学方法:讨论法和展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背诵语文课文《大道之行也》进入新课。

二、财富共创,成果共享

1、讲解: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价值追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追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公平地享有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

2、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3、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5、学杂费的免除、一免一补、防疫针的免费注射等都体现了成果共享。

三、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2、由农民工当选人大代表说起:彰显了人民代表具有广泛代表性这一政治特性。人民代表理应来自人民群众,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生活在社会的最基层,农民工的生存状态从很大程度上可以折射出社会阶层的发展现状。选举农民工为人大代表也是尊重人大代表来自各阶层,有利于国家整体上对各阶层利益的调配,从而使国家宏观决策更趋科学与合理。

3、完善分配制度,注重社会公平。

讲解:“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4、保障改善民生,解决热点问题。

四、作业:请你围绕“科学发展与社会民生建设”这一主题,拟一条标语。

第8课教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2、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重难点:人的全面发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一、从历年奥运会看中国人的进步和发展引入。

二、讲解: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单项发展、片面发展和畸形发展,是指人的活动及其能力、社会关系、个性等方面自由充分的发展。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就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即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二是物质生活的全面富裕。三是精神文明生活的极大丰富。四是民主政治的充分享有。人们能够当家作主,共同管理社会事务,享有平等的权利。五是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解放,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人能够按照自己的个性特长充分地发展,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贡献于社会。六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统一的不断提高不断完善永无止境的过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既着眼于这个目标,又要尊重客观实际,从现实着手,逐步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

三、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坚持落实党的富民政策,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2、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发展的着眼点集中在如何大力开发人的智能,发展人的才能和创造性上。人的全面发展与每个人自身的客观条件有密切关系,人所具有的体能、智能等无疑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对个体人以及群体人的性格、情操、心理等内在素质的形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影响。

4、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四、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将来报效社会。

五、作业:谈一下如何提高自己的全面发展?

第9课教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1、如何理解发展要有全面性和整体性?

2、为什么说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教学重难点: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上一节课的内容进入新课。

二、全面发展关全局。

1、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2、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3、从昆山市的发展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协调发展求和谐。

1、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

2、莱芜市的“四个一体化”: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城乡建设管理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

3、协调解决好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

4、如何解决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

四、可持续发展重长远。

1、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东中西部发展,人与自然界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改革发展稳定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就要统筹安排和处理好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就要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

2、为了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3、想一想,怎样才能根本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五、《寂静的春天》一书给我们的认识。

六、总结这课内容。

七、作业:为滨州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科学发展观教案

黄升中学

第三篇:科学发展观教案

科学发展观

一、导入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请大家认真观看,仔细聆听,透过一幅幅的画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

总结:同学们说的真棒!是啊,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这一切都归功于发展。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聊一聊发展为我们带来哪些变化 齐读课题:看变化 谈发展

一、学文明理

谈变化

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用五方面看看改革开放前后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吧!

(一)师:老师发现今天同学们的衣服都很漂亮,样式各种各样,颜色也丰富多彩。那同学们知道以前爷爷奶奶穿什么样的衣服吗?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穿补丁衣服,一件衣服兄弟姐妹都穿过………..)好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小结:从单一的麻衣粗布到多样的时尚服装

(二)师: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我们经常听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受他们那时候吃的如何如何,和现在比有什么不同?有么有关于吃的小故事呢?就让我们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粗粮:窝窝头(出示课件

图片),地瓜干,各种野菜………….小结:从吃饱到吃好(出示课件)

(三)师:相信同学们现在都有自己的小卧室,对么?那我们的爸爸妈妈小时候是不是也这样呢? 让我们看一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住房发生了那些变化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出示课件

对比表)

(四)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说交通的变化

同位交流(出示图表)

全班交流(出示课件

图片)

(五)现在我们家里用的应有尽有,尤其是家用电器,看一下这一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全班交流(出示课件)

说发展

学生说:通过这些变化你感受到了什么?

总结

二、拓展延伸

展开你的想象力,去畅想一下你的家乡未来会是什么样的?那么你又可以为祖国的发展做些什么呢?(从身边的小事谈一谈)

第四篇:科学发展观心得1[定稿]

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学院党委办公室

xxx 历史与现实向人们昭示:旗臶就是方向,旗臶就是力量。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领亿万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踏上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征程。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不意味着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臵,更不意味着经济建设不重要了。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没有过去20多年的高速增长,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局面。我们既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社会发展,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不能否定经济建设这个党的工作中心。我们必须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方面,促进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来的。首先,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的中心就是要满足人民的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其次,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只是经济的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更

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最后,注重以人为本,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3、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中央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科学发展观问题的,它表明,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言,造成许多现实问题与矛盾的原因固然不少,但关键的一点还是市场经济体制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因此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按“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来深化改革,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4、“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我们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我们的学生即当代大学生。而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与存在的可发展性,就决定了它所被认可的重要性,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后备军与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决定了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成长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如何真正的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与真正起到作用,实现了发展模式由非平衡式向平衡式的根本转变。这一转变集中体现为:从对发展目标、效能、工具的追求转向对发展素质、道路和价值的追求,以力求将发展的各个侧面、层次、环节有机协调起来,从而既保证了发展的后劲,又提高了发展的安全性。从实质上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一发展理念对任何社会事业都具有思想统领的意义,具有普遍的迁移力。就大学发展而言,我认为科研事业发展是事关学校全局和生存利益的枢纽,在对该事业的管理上能否将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用到学校学术风气建设上具有战略性意义。通过对学术风气的诱导、引领和干预,进而营建积极、健康的学术氛围,让学者型教师在其中和谐、自由、迅速地成长,是将大学的潜在人力资源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因此我认为:要增进

一所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绝不能停留在人力物力资源的集聚、学科门类的建设、学校声誉排名的提升等表面工作上,而要更进一步在增强学校的学术风气这一“软实力”上下功夫。学术风气是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的外显,是学术力量整合再生的平台,是大学核心竞争力内聚延伸的履带,是科研潜力现实化的触发器。从外争资源到内炼素质,从人才吸引到学风营建是高校充分尊重人才、高效使用人才、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必由之路。依据学术的科学发展之路来促进优质学术风气的生成和发展,让学者型教师、学术和研究成果在大学校园中和谐共生是科学发展观对大学提出的新使命。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人才是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关键因素,新知识靠他们创造,新技术靠他们发明,新学科靠他们创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对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早已突显出来,创新型人才也早已成为国家发展最宝贵的战略资源。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作为创新型人才,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治学方法,同时,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具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他们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是最新科学成果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未来科学家的培育者。

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创新型人才呢?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上的发展,是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并在这样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因此,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渗透到我们今天的学习中,无疑可以使我们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方法更加科学,更加适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谈创新。可以肯定,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古语说的好:温故而知新,创新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神秘而高不可攀,它是人们在对原有知识和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在对原有知识和理论的实践运用当中,发现原有理论无法解决或解释不清楚的问题时,依据实践经验对原有理论进行改进,甚至创造更加适用性的新理论的过程。因此,在大学期间,一定要重视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以及本专

业要求的基础课程,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切不可一味埋头苦钻基础而放弃了对基础知识的延伸和新知识的发现,抱着臵疑的态度学习,敢于挑战权威,在学习中求创新,是创新性学习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要重视个人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创新型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没有高雅的审美情操,不仅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创新型人才,就是作为一个健全的人也是有困难的。作为当代社会的创新型人才,还要以个性的自由和独立发展为前提,作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种种条条框框的人都不可能成为创新型人才。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要重视自己的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的全面和谐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其次,重视自我个性的培养与完善,增强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在情感、智力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创新性学习要有所侧重。在大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也就是打基础的阶段,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较多的以肯定的视角来学习前人的经验,理论和方法,在接纳学习的基础上求创新;而在大学学习的高级阶段,由于有了初级阶段所打下的扎实

理论知识基础,在这个阶段,就要侧重于自己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思维,扩展思维视角,较多的以否定视角来重新审视以前所学的知识,破除“知识——经验定势”,重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大胆的对前人的理论和经验做出臵疑,提出改进观点,并实事求是的对新提出的观点和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实现真正的创新。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的重任,我们应该紧紧把握时代脉搏,肩负好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培养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人才的骨干力量。

第五篇:科学发展观读书笔记1

科学发展观读书笔记

4月12日星期一 科学发展观读书笔记 《毛泽东 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 第一页,《毛泽东论科学发展》

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有的放矢 规律(性)

1、对于规律的认识:这里,“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规律,谈到了一点,还有一点,自身内部与外部的联系也是规律。那么,研究规律,就是研究“联系”、或者说,就是“关系”,包括,两方面,一,事物内部自身的各方面之间的关系,这是主要的、核心的、关键的,二、自身内部与外部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的具体特征是什么呢?两点:一是有逻辑,二是前因后果可验证。

举例:物理力学规律之一:速度=位移/时间。这就是速度、位移、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是规律性的东西。

社会发展规律之一: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社会的发展,从人类历史进程来看,虽然不能像理科那样以公式表示,但同样具备有逻辑,前因后果可验证这两条。

那么,到底包括,或者到底要搞清楚哪些规律?三大:人关于自身内部的规律,人与人的规律,人与自然的规律。

从现在的发展来看,人关于自身内部的规律,主要有心理学、思维学、灵魂学等,但是远远不够,“认识你自己”,哲人的忠告,很难到达;这里面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第二大类:人与人的规律,主要涉及社会人文学科,《论语》应当属于此类,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这里很大。东方的假设是人与人之间,从“父与子”出发,“父”应该就是“父”,“子”应该就是“子”,自然有一套东西维持这“父与子”,那就是“父慈子孝”。然后,在引申出来夫妇、朋友、上下级的关系该怎样怎样。

西方的假设不同。西方的假设立论点是:“人人生而不等”,“父与子”也应该平等,男与女也应该平等。

东西方的假设不同、出发点不一样,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到底应当是我们关系的理解不一样,由此,到底怎样确立家庭、民族、社会、国家的关系状态也不一样。目前,东西方比较统一的,是第三大规律,即“人与自然”的规律,物理学、化学、天文学、数学等等都有一套公认的符号、公式、公理。

2、根本方法-----如何“合”的问题。这里,毛主席的文章强调的是“合”,理论与实际要结合,“的”与“矢”要结合,主观想象和客观实际要结合。但我想,根本的方法,两条:分,合。统筹兼顾无疑强调的是“合”,和谐社会强调的也是“合”,“天人合一”强调的也是“合”。似乎中国的传统就是偏向、强调“合”的。

搞自然科学的,包括一些社会科学,相反,强调“分”,不断地往下“分”。把事物分成分子,把分子再分为原子,原子再分为电子,直至“夸克”之类。

再对比东西方的思维,很有意思,大体上,按西方人的观念和逻辑,他们总是善于“分”。什么东西到了西方人那里,就要按一些严格的标准“分”成一些对立的东西,“分”了之后,还要不断的往下“分”。物质要“分”成分子、原子、电子、核子,情绪要“分”成乐观与悲观,认识要“分”成感性和理性,性格要“分”成内向与外向,人要“分”成自我与他人,世界要“分”成主观和客观,思想意识要分成激进、自由、保守,如此总总。

诚然,西方人在“分”的领域独具一格,卓有建树,但我们的老传统不能丢,老方法不能丢,一直以来,如前所述,中华文化强调“合”,“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物我两忘”诸如此类。游山玩水,最高的境界是人和山水融为一体;赏花梦蝶,最高的享受是与花蝶合为一身;男欢女爱,醉人的东西也是“融为一体”;习武练剑,最高的层次是“身剑合一”;科学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治国兴邦,最高的理想是“天下为公”,“合”为“大同一”。

我想,统筹兼顾其实也应该“先分后统”,任何事物、人、环境,先仔细分析,抓住性质,分出大致类别,抓住中心,抓住关键,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然后排出各类别先后缓急。如果头绪很多?类别很杂很乱,到底怎样抓住中心,抓住关键呢?比例上只占20%的,却决定了事物80%的性质的,就是关键。比如分析:我的写作能力较差,怎么办?先分,划出类别,提高写作能力靠哪些呢?两大类,自身与外部,内因决定外因,外部的名师指点,好朋友的分析,当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自身内部的天赋、基础、方法、训练、毅力、性格等等,这六大类(当然,还有其他,限于篇幅,没有罗列),关键是什么?这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分析,比如,有的人可能是只要在“毅力”上突破,就可以了,“毅力”就是那只占了20%却决定了的80%。有的人可能是只要在“方法”上突破,就可以了,“方法”就是那只占了20%却决定了的80%。

把“分”这项基础、前提工作搞清楚了,再进入第二个步骤:“合”。就是一起抓,一起“弹”,像“弹钢琴”一样统筹兼顾。少了第一阶段的“分”,心中就有可能没有底气,没有方向,“眉毛胡子一把抓”,“东一榔头西一棒”,费力不讨好。

那么,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如何“统筹兼顾”?两大方面:“人”的统筹兼顾,“事”的统筹兼顾(另一重要的东西,“财、钱、物”的问题,也可划入此类,理财生财、管钱用物从根本上也是“事”)。

先谈人。人太多,有两点不好统筹兼顾,但这又是开展工作的关键、核心、主要矛盾。哪两点?一是 “观念”;而是“利益”。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组织要搞好,所有人的“观念”、“利益”必须要统筹兼顾,否则就搞不好,容易出问题。这即使难点、也是重点。

再谈事。还是“先分后统”的办法,先把所有的“事”理一下:内容、性质、地点、时间、场合。再就是执行,去干,正确的时间、地点、人,干正确的事,“合”起来,就行了。

3、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法宝”,这是规律,中国人在这点上比不上德国佬。平时大家搞的一些东西,“虚”的太多,应付上面的东西太多,“假话”、“恭维话”太多。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如果又是“虚”的,“假”的,“走过场”,就又没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辛辛苦苦搞这个“科学发展观”活动,如果,自身这个活动都不实事求是,不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讲科学”、不“促发展”,滑稽,好笑,名不副实。所以我一直以为,搞这个“科学发展观”活动,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要抓住四个字:“科学发展”。我们自身搞的这个活动一定讲“科学发展”,否则,贻笑大方,滑稽好笑。

那么,什么是“科学发展”?问题来了,我们这帮自身搞“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人,就要“先学一步、学懂一些,学透一些”,就要从好好搞清楚“科学发展”这个概念开始。同志们!任重而道远,来日方长,明天继续。

下载科学发展观教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发展观教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发展观汇报材料1

    各位领导下午好! 我校根据州教育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关精神,我们组织开展了学习实践活动,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活动开始,学校......

    科学发展观演讲1

    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树立服务理念在创新中求发展 尊敬的各们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在全州上下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热潮中,今天我们中心在这里组织此次演讲。我的演讲......

    科学发展观读后感1

    科学发展观读后感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应该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听从时代的呼唤、社会和家长的要求,适应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用科学......

    科学发展观心得1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信用社:***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不但提高了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也更进一步的理解了什么是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人为本,全......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_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 公文一、存在问题的表现 在这次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中,我结合个人工作、思想实际认真进行了自查反思,查找出了问题存在的......

    科学发展观心得1

    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 梅建军 当前,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1

    践行科学发展观开创办公室工作新局面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1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XX中学XXX 科学发展观我理解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