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教研的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
基于教研的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
李春武
(法库县教师进修学校,辽宁沈阳 110400)
【摘要】:为巩固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成果,用系列教研和行动研究的方法,开展了面向全县化学教师的多种教研活动,提高了化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实现了化学教师从培训中学习教育技术到实践中应用教育技术的迁移。探索出基于教研的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模式:培养内容从基础目标到核心目标,培养过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培养途径从传统教研到网络教研,培养方法从系列教研到行动研究。【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中小学教师;教研;培养;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
依据《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1,从2006年到2008年底,我校教研部的化
[]学教研员联合电教馆的技术人员对全县化学教师进行了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经培训后的化学教师回到教学第一线从事教学实践工作。怎样才能使化学教师在培训中形成的教育技术能力应用于教学实践,并使教育技术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提高,我们设计了多种系列教研活动,并在系列教研中进行行动研究,力图通过这些研究,使我县初中化学教师的素质适应实施农远工程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通过从使用、修改到制做课件的系列教研活动,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目标中的一个基础性目标,它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教学设计目标的培养具有支撑性的作用,所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基础抓起,必须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地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1、通过使用课件提高教师的兴趣
为提高化学教师使用课件资源的兴趣,并在使用中学会最基本的和常用的信息技术技能,我们对农远工程提供的大量资源按我县使用化学教材版本的实际进行筛选,将它们放在学科教研网上,为一线化学教师提供直接能在课堂上使用的课件,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既节省了备课时间、减轻了负担,又学会了基本的使用技能,这样的做法大大地提高了教师使用课件的兴趣。
2、通过修改课件提高教师的技能
经筛选提供给一线教师的课件多数能满足教学的直接需要,但也有部分课件资源有着这样那样的缺欠,这使很多化学教师产生了对不太完善课件进行改进的需求,为满足这些教师的需求,我们和电教馆的技术人员共同研究,按实际需要对教师开展片上的或全县的不同规模的改进不完善课件的培训活动,通过多次培训,教师们基本掌握了修改课件的技能。
3、通过课件制做的行动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随着课件资源在日常教学中的大量使用,教师们产生了要在更多课堂甚至所有课堂上使用课件资源的愿望,但由于所用教材版本等原因,还有部分课时内容没有相应的课件资源,我们就势引导教师开展制做课件资源的教研活动。
首先,制定课件资源制做计划。我们对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与现有资源进行对比,对在农远工程提供的资源中没有的、用卫星接收装置接收不着的、在学科资源网上下载不到的部分教学内容制定课件资源制做计划。
第二,开展课件制做的行动研究。将全县化学教师分成若干个组,按组分配制做任务,每个组的教师针对同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制做课件,制做完成后提交给教研员,教研员对同一组内不同教师提交的同一课时的课件逐一进行点评,将点评意见反馈给每个教师,每个教师根据教研员的点评,对自己做的课件进行修改,教研员再把各个组的教师召集到县里,分组进行课件展示观摩研讨,同组内的每个教师都把自己制做的同一课时的课件展示给其他教师,其他教师进行观摩点评。这样每个教师都从其他教师的点评中知道
了自己的缺点,也从其他教师的展示中学到了别人的优点,每个教师再借鉴在同一组内教师相互展示研讨过程中得到的启发,对自己做的课件进行再修改再完善。
第三,通过制做、点评、反思、改进,再经观摩、研讨、反思、再改进的行动研究,不但制做出了好的课件,而且也提高了化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通过开展多次的课件制做行动研究,不但积累了更多的自制课件资源,而且在行动研究中探索出了提高化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方法。
二、通过从实地指导到远程点评再到网上互评的行动研究,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内蒙古师范大学李龙教授
[2]
指出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理论的核心,是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依据”。所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核心目标是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使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巩固和提高教学设计能力,设计了一组基于教研活动的行动研究,由化学教研员具体组织实施。
1、通过一对一的实地跟踪指导,提高个别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研员深入一所初中,针对一个教师的一节课作为研究对象,布置这个教师针对这节课按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时所学的要求,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后,面对教研员以说课的形式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研员听后给予具体的评论、指导,教师根据教研员的评论指导修改“教学设计”,教师再用修改了的“教学设计”上课,教研员深入课堂听课,听课后,教研员再和上课教师共同探讨,再提出改进的指导意见,教师再根据教研员的指导和自己的反思进一步完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这样,通过教研员得实地跟踪指导,切实地提高了被跟踪指导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2、通过一对多的远程系列点评,提高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为提高更多化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研员不满足于一对一的实地跟踪指导,采取网上点评的方式来指导更多教师的“教学设计”。教研员要求几名化学教师提前将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邮寄到自己的邮箱里,对每名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点评,并将点评发回到每个教师的邮箱里,每个教师根据教研员的点评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用修改了的“教学设计”上课并请人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课堂实录”,再将“课堂实录”经过资源网站发给教研员,教研员看后再给点评并将点评发给讲课教师,教师再根据教研员的点评进一步改进“教学设计”。这样,通过电子邮件,教研员能对较多的教师进行点评指导,提高了较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3、通过多对多的网上同伴互评,提高更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教师们对网上教研已不陌生,为发挥全体学科教师的智慧,通过网上教研来提高更多化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方法已被教研员经常采用。每个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传到学科论坛上,请教研员和其他同行提出修改意见,教研员和其他同行将自己的“意见”通过论坛或邮箱发表出来或发给相应的教师,教师将他人意见综合,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用修改了的“教学设计”上课并进行“课堂实录”,将“课堂实录”和修改了的“教学设计”再上传到论坛上,再请学科同行和教研员给予评价,教研员和学科同行观看后给予评价并上传到论坛或以邮件形式发给上课教师。经过这样多次反复的同伴互评,更多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得到了切实的提高。
三、分析
1、提高化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能操之过急而应从兴趣抓起,拿来就用的课件使教师产生兴趣,依赖课件上课使教师产生修改不完善课件的需求,这时教师对使用和修改课件不再认为是负担而认为是乐趣和必要的工作,经常的拿来就用和简单的修改就能节省大量的备课时间并取得比常规教学更好的教学效果使教师产生在更多甚至所有课堂都使用课件的渴望,在教师从有兴趣到有需求再到渴望的心理状态下,本来是件复杂艰巨任务的课件制做现在被教师认为是件应该做的事半功倍的事情。因此,提高化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过程应该是从使用资源到修改资源再到制做资源的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心理适应过程。
2、通过从实地指导到远程点评再到网上互评,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用的都是基于教研的行动
研究的方法。一对一的实地跟踪指导,用的是基于传统教研的行动研究的方法,解决的是个别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高的问题;一对多的远程系列点评和多对多的网上同伴互评,用的是基于网上教研的行动研究的方法,解决的是部分和更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高的问题。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是需要不断地总结实现的,是提高速度较慢的方法;用教研的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通过教师本身和教研员及学科同行共同研讨总结实现的,是比自身努力提高更快的方法;用基于教研的行动研究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通过设计、点评、反思、改进,再经观摩、研讨、反思、再改进多次反复实现的,因而是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基础目标,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核心目标,要在教学实践中使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就必须从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基础目标抓起: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一个从使用资源到修改资源再到制做资源这样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基于教研的行动研究可以总结出提高化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两点启示,一是通过基于教研的行动研究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要比通过教师的自身教学实践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更有效,二是通过基于网络教研的行动研究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比通过基于传统教研的行动研究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更有效。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不但要有理论的培训,更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基于教研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模式:培养内容从基础目标到核心目标,培养过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培养途径从传统教研到网络教研,培养方法从系列教研到行动研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的通知[EB/OL].http://.[2] 李龙.教学设计——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核心[EB/OL].http://www.xiexiebang.com/dep/ jjyf/jspx/info_Show.asp?ArticleID=623.
第二篇:《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数学》学科实施方案
肥西县实验小学万业凤
一、课题的提出
新世纪,信息技术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日益加深,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对教育也不例外,教育改革与发展正面临众多挑战。新环境下,广大中小学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促进专业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就我校研究的本课题从数学学科的出发点而言有三个方面:
1、我校已获得安徽省电化教育馆初审通过,理应在运用信息技术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2、数学知识本身的严密性、抽象性、逻辑性与学生的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是一对矛盾,利用信息技术并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直观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客观揭示知识的本质特征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正确的价值观及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
3、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的保障,通过上网查找、下载,教师们可以在第一时间接受到更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可以欣赏、模仿名师的优秀案例,然后比较、筛选出乃至创造出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样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得以较快的提高,在当今
我国仍班级集体授课制为主的教学体制下,有了良师,才可能谈到提高小学数学整体的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目标
1、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为知识和能力找到更佳的衔接点,为将来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运用信息技术,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动机以及求知欲,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丰富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教师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研究合适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参与培训,并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组织数学教师利用网络教室、远程教育教室、多媒体功能教室开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实践、应用以及培养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与应用,探索出学校教育中有关提升教师基本素养的有效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各年级的数学教师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分别承担本年级的数学学科研究。
因为我校共有四十几位数学教师,各年级平均有七、八名数学教师,可以组织本备课组内完成课题研究。
2、结合我校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农村远程教育教室、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应用观察、经验总结和行动研究法。
3、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行课题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合,教给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调教学过程的优化,使学生学会问题研究,从而实现优质教育。
4、从实践出发,强化理论、重在应用、总结推广,努力做到边学习、边应用、边推广。
5、注重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将经验提炼上升。
五、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时间:2006年6月—2006年12月
内容:做好宣传、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及方案;查阅配备文献资料及设备。课题组成员运用学校现有信息设备进行备课,试教、总结、反思。
成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制定出研究方案;组织数学教师进行有关业务进修,交流课研初探体会,整理成论文集。
2、研究阶段
(1)时间:2007年1月—2007年6月
内容:组织实施数学学科研究计划及方案;实施本学科第一阶段教学实践研究。
成果:课题组成员实践研究总结,并组织讨论评议;形成第一阶段学科论文、阶段研究的总结报告;总结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根据数学学科研究计划及方案做好第二阶段研究实践准备工作。
(2)时间:2007年9月—2008年1月
内容:组织实施数学学科研究计划及方案;实施本学科第二阶段教学实践研究。
成果:课题组成员实践研究总结,并组织讨论评议;形成第二阶段学科论文、阶段研究的总结报告;总结反思本学科研究得失;为结题阶段做好准备。
3、结题阶段
时间:2008年2月—2008年6月
内容:总结研究阶段报告,收集前面研究的相关资料,着手完成结题报告。
成果:论文集、成果资料(案例、课件、有关影视资料等)、形成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万业凤
成员:葛军、张丽、裴珍、谷习卉
其中:葛军负责第一阶段研究;谷习卉负责第二阶段研究;全体课题研究组成员都参加结题阶段研究。
召集人兼资料收集:葛军
记录: 张丽
资料打印: 万业凤
技术指导: 万业凤、裴珍、毛照稳
2006年10月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数学》学科实施方案
武家寨小学刘社想
一、课题的提出
新世纪,信息技术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日益加深,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对教育也不例外,教育改革与发展正面临众多挑战。新环境下,广大中小学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促进专业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就我校研究的本课题从数学学科的出发点而言有三个方面:
1、我校已获得安徽省电化教育馆初审通过,理应在运用信息技术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2、数学知识本身的严密性、抽象性、逻辑性与学生的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是一对矛盾,利用信息技术并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直观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客观揭示知识的本质特征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正确的价值观及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
3、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的保障,通过上网查找、下载,教师们可以在第一时间接受到更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可以欣赏、模仿名师的优秀案例,然后比较、筛选出乃至创造出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样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得以较快的提高,在当今
我国仍班级集体授课制为主的教学体制下,有了良师,才可能谈到提高小学数学整体的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目标
1、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为知识和能力找到更佳的衔接点,为将来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运用信息技术,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动机以及求知欲,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丰富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教师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研究合适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参与培训,并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组织数学教师利用网络教室、远程教育教室、多媒体功能教室开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实践、应用以及培养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与应用,探索出学校教育中有关提升教师基本素养的有效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各年级的数学教师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分别承担本年级的数学学科研究。
因为我校共有四十几位数学教师,各年级平均有七、八名数学教师,可以组织本备课组内完成课题研究。
2、结合我校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农村远程教育教室、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应用观察、经验总结和行动研究法。
3、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行课题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合,教给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调教学过程的优化,使学生学会问题研究,从而实现优质教育。
4、从实践出发,强化理论、重在应用、总结推广,努力做到边学习、边应用、边推广。
5、注重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将经验提炼上升。
五、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时间:2011年3月—2011年10月
内容:做好宣传、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及方案;查阅配备文献资料及设备。课题组成员运用学校现有信息设备进行备课,试教、总结、反思。
成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制定出研究方案;组织数学教师进行有关业务进修,交流课研初探体会,整理成论文集。
2、研究阶段
(1)时间:2011年11月—2012年6月
内容:组织实施数学学科研究计划及方案;实施本学科第一阶段教学实践研究。
成果:课题组成员实践研究总结,并组织讨论评议;形成第一阶段学科论文、阶段研究的总结报告;总结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根据数学学科研究计划及方案做好第二阶段研究实践准备工作。
3、结题阶段
时间:2012年9月—至今
内容:总结研究阶段报告,收集前面研究的相关资料,着手完成结题报告。
成果:论文集、成果资料(案例、课件、有关影视资料等)、形成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王宁
成员:刘社想、黄加玉、孙玉巧、曹丽娟
其中:刘社想负责第一阶段研究;黄加玉负责第二阶段研究;全体课题研究组成员都参加结题阶段研究。
召集人兼资料收集:孙玉巧
记录: 曹丽娟
资料打印: 孙玉巧
技术指导: 曹丽娟、孙玉巧
2011年3月
第四篇:《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
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 《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
研 究 报 告
安徽省铜陵县老洲中心学校课题组
【摘要】21世纪,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知识经济社会已初见倪端,这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我校把《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作为科研方向,旨在通过“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研究”的方式,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关键词】中央电化教育馆 农村教师 教育技术 校本研究
课题报告
一、关于课题的提出:
21世纪,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知识经济社会已初见倪端,这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在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精神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家下决心以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以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为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条件。鉴于上述的指导思想,我校把《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作为科研方向,旨在通过“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研究”的方式,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学校教育的成功取决于三个要件:“硬件、软件、潜件”。所谓“潜件”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程度。这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研究的核心课题。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在教育中的应用,具有丰富而广泛的工作内容,但所有这些工作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落实在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教育活动的整合,以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点上来,这是把教师的教育技
术能力所具有的潜在的教育功能特点转化为现实的教育功能特点的关键。因此,研究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无论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还是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2、实践意义:
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技术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和规模是前所未有的,在国外教育技术发展史上也是闻所未闻的。目前由于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的建设还缺乏系统的成功经验可借鉴,需要我们自己在实践中探索研究。我们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断探求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教学活动的整合的内在规律,并为丰富信息时代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研究的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水平;通过课题的研究,探讨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与教学活动的整合途径、策略和方法;通过 课题的研究,促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农村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化。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计算机教学培训的研究;
2、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整合模式、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3、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远程教育、教育教学资源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4、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学校校本教研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与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的不同,我们将按照 “设计—— 行动—— 观察——总结”的思路,提出课题研究的目标、观点,同时还要对研究的方法和过程设计可行的方案。在研究实践中把课题的研究引向深入。本课题我们将采用以下研究的方法:
1、文献分析法。
主要是通过学习所收集的与课题相关理论和信息,正确地掌握课题相关理论的内涵,从而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并制定课题研究目标和实施方案。
2、行动研究法。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有效的方法体系。
3、实践调查法。
运用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然后对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与归纳,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4、个案研究法。
要求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从实际出发,针对某一阶段课题研究的结果、某一课例等进行个案分析,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
五、课题研究实施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
1、时间安排:2006年5月—2006年7月
2、主要任务: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分工,确定工作职责;设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申报课题研究方案;收集课题研究相关资料。
3、主要工作安排: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做好课题的选题、论证、申报立项工作。
(2)、制定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申报立项工作。(3)、加强课题相关理论学习,认真收集课题研究成果资料。
(二)、调查阶段:
1、时间安排:2006年8月—2006年12月
2、主要任务:制定阶段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筹建校园互联网站;制定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工作,整理分析调查材料,撰写调查总结报告。
3、主要工作安排:
(1)、制定阶段课题研究方案及课题研究调查方案。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并通过阶段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3)、学校校园互联网站的建设。
(4)、开展课题研究调查工作,撰写调查报告。(5)、收集课题研究成果资料。
(三)、实施研究阶段: 第一步:
1、时间安排:2007年1月—2007年12月
2、主要任务:①、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计算机教学培训的研究;②、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整合模式、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3、主要工作安排:
(1)、编制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计算机教学培训的研究方案和编制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整合模式、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方案。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并通过上述两个实施方案。(3)、收集整理与分析相关资料(如培训计划、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等),撰写阶段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第二步:
1、时间安排: 2008年1月—2008年8月
2、主要任务: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远程教育、教育教学资源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3、主要工作安排:
(1)、编制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远程教育、教育教学资源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方案。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并通过实施方案。
(3)、开展相关教学研究活动,撰写相关研究成果报告。(如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体会等)
(4)、收集整理与分析相关研究材料,撰写阶段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第三步:
1、时间安排: 2008年9月—2008年12月
2、主要研究任务: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学校校本教研的研究。
3、主要工作安排;
(1)、编制关于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学校校本教研的研究实施方案。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并通过实施方案。
(3)、组织课题组成员撰写相关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如论文、个案分析等)。
(4)、收集整理与分析相关研究材料,撰写阶段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四)、总结结题阶段:
1、时间安排:2009年1月——2009年8月
2、主要任务:
(1)、编制阶段课题研究实施方案。(2)、启用学校校园互联网站。(3)、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4)、课题研究成果集汇编。
(5)、做好申报课题研究验收结题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为了确保《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下去,征得老洲中心学校校委会讨论通过,首先成立了老洲中心学校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对领导小组成员作了具体明确规定,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分工为:老洲中心学校校长周坚平任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长,主要负责召集课题研究会议和宏观调控、课题经费、课题验收结题等工作。老洲中心学校副校长包柏松任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副组长,主要负责拟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等工作。魏百海、江永生、曹勇、包柏松等四同志主要负责拟定各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以及撰写各子课题研究报告等工作。魏玮同志主要负责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以及向中央电教馆上传课题研究成果材料。铜陵市教育局电教馆馆长殷振平和铜陵县教体局教育研究室李久东为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其次,下设课题管理、方案实施、经费管理3个操作小组,为《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顺利实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为了使广大课题组成员能积极适应基础教育信息发展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方向,正确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大力发展电化教育事业等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并注意从《教育法》、《课程标准》、《中小学电教》、《安徽电化教育》等理论书籍中寻找应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促使课题组成员从一定的理性高度来实
施自己所从事的课题研究活动。同时,以《基础教育发展纲要》、《课程标准》、《中小学电教》、《安徽电化教育》中提出相关的基础教育信息发展的内容为基础,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讨论、交流学习体会,努力提高和培养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3、保障经费投入,确保课题研究如期实施。
自课题组拟定《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校本研究》的课题被中央电化教育馆确定“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启动以来,老洲中心学校在预算外资金中拿出了一笔数额相当大的资金作为该课题研究的专用经费,并单独列入学校教科研专项帐户,从而为该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据初步统计该课题研究到现在为止,老洲中心学校以及辖属的四所小学共投入经费达7万余元,其中老洲中心学校3万余元,老洲博爱中心小学2.5万余元, 老洲成德小学1万余元, 老洲光辉小学8千余元, 老洲白沙小学3千余元。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通过课题研究,强化了多元化的师资培训,提升了教师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
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的普及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离不开教师,要创一流的教育技术服务水平,首先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因此,我们把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定位为课题研究的首要任务,开展多元化的师资培训,通过集中面对面培训、专家学者巡回培训和远程培训等多渠道、多形式,使我乡中小学全体教师经受了现代教育技术观念的洗礼,帮助他们提高教育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了教师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在课题研究的三年过程中,我们引入各种培训项目,充分发挥省、市、县、校系统联动机制,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项目培训,2006年暑期我校有48位小学教师通过专项考试,取得了由铜陵市教育局颁发的《铜陵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率先成为全县15所中心学校第一个教师100﹪参加计算机教育专业培训的学校。2007年10月----2007年12月,我校又利用每周双休日中的星期六对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的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 项目培训,全乡有92位中小学教师通过专项考试,取得了由中央电化教育馆颁发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培训结业证书》。2008年7月“暑期西部农远项目专项培训计划”,全乡中
小学共培训98人。这些工作得到了市县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通过课题研究,完善了资源建设,促进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建设是实现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化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程,丰富合理的教育资源可进一步缩小城乡和校与校之间的教育差别,这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又一个目的。在课题研究的三年过程中,首先抓好基础教育资源的建设规划,既要着眼长远规划,又要
立足本地实际,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比如2006年我们通过向教师借款付高利息的方式,投入1万余元(其余资金由省市电教馆承担)为老洲博爱中心小学新置一台多媒体教学设备,率先成为全县15所中心小学第一个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学校。2008年5月,我们又投入3万余元(其余资金由省市电教馆承担)为老洲博爱中心小学、成德小学、光辉小学、白沙小学新置计算机10台,开通了校园计算机互联网,实行了网络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再上一个新台阶。第二,充分发挥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作用,使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地“走进课程,用于教学,服务学生”。在课题研究的三年过程中,我校通过配备的农远接收系统,计算机互联网等电教设备,大量接收外界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下载、整合、刻录,不断补充光盘资源。到目前为止,老洲博爱中心小学通过下载、刻录,补充光盘资源达100余盘。接收教育教学资源达100G。成德小学通过下载、刻录,补充光盘资源达80余盘。接收教育教学资源达50G。第三,加强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准入制度建设,做好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作,确保课堂的资源产品质量。在课题研究的三年过程中,我们投入2万余元积极引进由省市电教馆推进的电教资源(如教学光盘、教学磁带等),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需要。
(三)、通过课题研究,优化了教师课堂教学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
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面发展的核心是应用。只有调动多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资源建设,使优质教育资源快捷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才能达到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在课题研究的三年过程中,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优化了教师课堂教学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
1、举办了电化教学对外开放周活动
自2006年课题启动以来,我们先后在铜陵县老洲博爱中心小学、老洲成德小学、老洲光辉小学成功地举办了五届电化教学对外开放周活动,有50多人次的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农远”教学资源(如光盘、录音机等)电化教学设备上课,开设的课程主要为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以及小学音乐等学科,全乡先后有500余人次的教师参加了听课、评课以及集中研讨活动。
2、组织开展了市、县、乡级骨干教师(或教学能手)送教下乡(或下校)活动。
自2006年课题启动以来,我们先后组织了市县级骨干教师、县级教学能手、县级农远工程应用新星和乡级教学能手等30多人次的教师开展了送教下乡(或下校)活动,送课达60余节。这些教师无论送教到县辖属各中心学校或乡辖属学校,都受到当地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3、积极组织承办了县级电化课堂教学大奖赛(城关赛区)和县级英语教学研讨会。
自2006年课题启动以来,我们先后组织承办了铜陵县三届小学语文优质电教课堂教学大奖赛(城关赛区)和两届小学数学优质电教课堂教学大奖赛(城关赛区)以及两届铜陵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新星(城关赛区)评选活动。据统计,有来自全县15个乡(镇)的中心学校的50余位教师进行了电教课堂教学才艺展示。同时,我们还成功地承办了铜陵县一、二届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研讨会,参加研讨会达100余人。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铜陵县第五、六、七届小学语文优质电教课堂教学大奖赛和铜陵县第四、五届小学数学优质电教课堂教学大奖赛以及第一、二届铜陵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新星评选活动。
自2006年课题启动以来,我们先后推荐了20多位教师参加了县级以上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等学科优质电教课堂教学大奖赛和10多位教师参加了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或教学能手)等评选活动,有5人荣获市级骨干教师称号,有8人荣获县级骨干教师(或教学能手)称号,有4人荣获县级“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新星” 称号,有10人荣获乡级教学能手称号,有1人荣获市级教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有11人次荣获县级以上各学科优质电教课堂教学大奖赛(或教学设计等)一等奖,有27人次荣获县级以上各学科
优质电教课堂教学大奖赛(或教学设计等)二等奖,有32人次荣获县级以上各学科优质电教课堂教学大奖赛(或教学设计等)三等奖。
5、积极组织开展县级以上电教学术作品评选和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活动。
自2006年课题启动以来,我们先后认真组织教师开展了县级以上电教论文、电教教学设计、电教课件制作、电教课题研究报告等电教学术作品评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有10人次荣获省电教教学设计评选三等奖,并收入安徽教育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有1人荣获省电教论文评选三等奖,并收入安徽教育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有8人次电教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有30多人次的教师的电教论文、电教教学设计、电教课件制作等电教学术作品在市县级评选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同时,在市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中,有6人次的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
(四)、通过课题研究,努力探索出有利于优化与整合农村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的新途径与新方法。
现如今我们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的来临不仅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更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并且后者产生的影响更为深远。现代教育技术以动态的、开放的、交互的新思维方式,为各学科的教学整合提供了多样化方式,大大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在课题研究的三年过程中,我们通过反复的实践,努力探索出有利于优化与整合农村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的新途径与新方法。
1、突破时空限制,创设教学情景,激活学生学习与探索的兴趣。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再现各种事物的细节和变化,有效地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提高教学质量。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直观记忆力远远胜过抽象记忆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电、光、影、形、色等多元素的功能,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情景,能使小学各学科教学突破形象性、注重感染力,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得到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究的兴趣,促使其主动地探究知识。上课伊始,教者通过电教课件创设情景,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激发学生的求和欲望,优化了课堂教学。
2、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传统的教学中,单位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教师的一本书、一支笔,很难最大容易地把讲的知识在四十分钟内充分表现出来。而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广取博览、博采众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大量的接触知识,经过自己的分析理解来取舍,最后形成知识的积淀。这种大量占有教学资源的优势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整合,则可以很容易地做到这一点,从而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四十分钟利用效率,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量的知识。
3、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提供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思考、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学生方能应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其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的同时,更重要地要让他们在课下也“动”起来。要让学生主动去探求,培养其钻研的能力,提高其自学的学习素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有效整合运用,为学生学会“捕鱼”提供良好的学习技术支持,真正给学生创设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展示与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得到满足和认可。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
1、学校信息化水平还是有限的,用于课题研究的现代信息技术实践基础有待进一步发展。由于我校处于农村,信息技术实践基础的发展收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制约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的整合深度。
2、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难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
3、课题经费不足,难以满足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外出学习所需的费用。
4、由于教育人事变动太大,课题组相关成员需要适时更换,难以保持课题研究的持续性。
5、缺乏课题研究的第一手参考学习资料和专家的指导,课题研究不够深入细致。
第五篇:泰山学院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研究
泰山学院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研究
摘要:该文基于问卷调查与访谈,分析了泰山学院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及原因,结合文献研究,总结了泰山学院与国内其他院校培养现状的异同,希望研究结果为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校本培养模式等研究提供依据,从而改进本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现状。
Research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Training About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y in Taishan University
JIA Chun-yan
(Teacher Education College,Taishan University,Taian 271021,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based on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analysis of current status of cultivation about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y in Taishan University and the reason,combining literature,summed up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with the other universities.Then it hopes the findings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studying influence factors and school-based training model abou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y,and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tatus of cultivation about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y in Taishan University.Key words: taishan university;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y; training; present situation 概述
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的隐喻下,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回顾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历程,“亡羊补牢型”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面向未来教师即师范生发展的“未雨绸缪型”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成为必然[1]。目前还没有对泰山学院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相关研究,因此笔者首先对本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为后续相关研究打好基础。泰山学院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与原因分析
泰山学院是2002年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目前共有本科专业59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4个。为了深入了解其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笔者对自己所任教的《教育技术》公共课的三个师范类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历史学、英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选择学生完成该课程学习后进行。调查对象的选择上,笔者之所以选择这三个专业,一是因为与学生相处时间长,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完成调查;二是自己的授课内容、方式等与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有更直接的关系;三是这三个专业涵盖普通文理科专业,所有师范类专业使用相同的教材与课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能够保证调查结果更具有真实性和针对性。问卷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以下简称《标准》),从基本情况、态度与意识、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自我评价与建议六个方面进行设计,共50题,只有一题为开放题,其他均为选择题。问卷共发放218份,回收192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83份,有效率为95.3%。主要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现将泰山学院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调查结果与原因分析如下。
2.1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包括对专业、性别、教育技术及相关知识的认识,以及《标准》的熟悉程度的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2.1.1男女比例悬殊,水平存在差异
在调查的183人中,只有28名男生,这是本校师范类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专业男生比例在5%以下,如英语、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调查发现:“男生偏少”是影响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男生多的班级,其水平偏高些。
2.1.2“教育技术”认识薄弱
对“教育技术公共课之前,您是否了解教育技术”的调查中,只有1人选择完全了解,55.2%的同学选择“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的”只有16人,笔者也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对“教育技术”有一定了解,认为“教育技术”就是学习“怎样使用各种媒体,怎样做课件”,而对教育技术的相关知识体系和教育应用缺乏系统的认知。
2.1.3对《标准》的内容比较陌生,不重视
只有8.2%的同学“熟悉”《标准》内容,54.6%的同学“知道部分内容”,这部分同学只知道《标准》的内容框架,具体内容并不了解。37.2%的同学“不知道”。笔者授课时由于课时限制,只介绍了标准的大体框架,具体内容要求学生课下自学,同时还提供了相关的试题和网址,结果表明对于教师布置的自学的课程资料,大部分同学没有重视。
2.2态度与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97.3%的同学认为“教育技术能力对于师范生重要”;95.1%的同学认为“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地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97.3%的同学认为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100%的同学认为教师应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以及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这说明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教育技术能力对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2.3知识与技能
这部分分别对“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知识包括教育技术基本概念、理论基础、教学设计等理论性知识;技能包括教育教学活动中可能用到的各种技术技能。
2.3.1教育技术知识的掌握喜忧参半
对于基本概念、理论基础,90%以上的同学能够掌握,但是对于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的知识掌握较为薄弱,比如教学设计(48.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58.5%)的相关知识,一半左右的同学不太熟悉,还有个别同学选择“不知道”。分析发现这与笔者授课内容的偏重有直接关系,学生掌握薄弱的知识,授课时笔者只注重基本知识和步骤的讲授,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科内容进行细致设计的案例较少,导致学生在“模仿应用”时,没有清晰的思路。
2.3.2教育技术技能水平各有差异,专业性强、较为先进的技术技能普遍欠缺
调查结果见表1,其中A―D常用软件、工具的使用、PPT课件制作,80%以上的同学都能够掌握,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信息素养,具了解,这些技能主要是通过《大学IT》课程学习和自主学习获得,这说明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需要开设系统的相关课程。对于E―H四种能力,50%左右的学生掌握较差或没有掌握,其中能力较差的一是专业性比较强的课件制作工具:Authorware、FrontPage、Dreamwaver、Flash,80%左右的学生都没有掌握,由于课时限制,笔者讲授的该内容很少,学生又没有选修相关课程;二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只有12.1%的同学基本掌握,所谓的掌握是指理论上知道是什么、其作用以及简单的操作,其原因是本校目前还没有一套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笔者只能借助网络下载的培训视频、大赛获奖课堂实录,让学生具有感性认识,但学生缺少实践经验。此外虽然50%以上的同学掌握了“技术与教学整合能力”(H),但根据作业情况,大部分同学仅是对照课本上的基本步骤完成教学设计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缺少对具体学科内容的深入分析,对教学目标认识不清,“为了用技术而用技术”,设计方案缺乏个性、创新性以及对教学细节的考虑,这样的方案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时,根本无法完成教学目标。
2.4应用与创新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具有应用与创新的意识,但创新应用能力偏低。对于“如果您需要一些课件,您是怎么样完成的?”的调查中,84.2%的同学选择“网上下载,挑选出有用的使用,不进行修改”,选择“完全制作”的不到10%。同时对“您经常使用什么软件制作课件”的调查结果为,91.3%的同学选择PPT,其他制作软件使用的很少,同学们更偏向用比较简单、熟悉的技术来开发和制作学习资源,这和上述“教育技术技能”的调查结果相一致,究其原因还在于对笔者讲授的操作技能,38.2%的同学只在课堂上听,课下从未进行实践,58.5%的同学只对自己感兴趣的进行实践,因此导致多数同学无法熟练应用所学技能。在对“进行课件制作时,需要哪些支持?”调查中,学生需要的支持由高到低依次为技术(79.8%)、素材(73.2%)、设备(49.7%)、时间(47.0%),这说明影响学生“应用与创新”的重要因素是“技术与素材”。
2.5社会责任
泰山学院师范生对教育技术应用的社会责任的认识亟待提高。38.8%的同学不了解使用信息所涉及的伦理及法律等问题,54.1%的同学只了解一些,如不能浏览或传播反动言论、黄色信息等。54.1%的同学在教育技术运用过程中没有注重其版权及信息安全等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笔者在授课时没有重视这方面的知识。
2.6自我评价与建议
为了了解学生对自己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认知,以及学生期望如何培养、培养哪些能力,问卷进行了相关设计,得出了下述结论。
2.6.1自我评价
学生普遍认为个人的教育技术能力一般,还需要进一步提高。83.1%的同学认为通过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学习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还需要继续学习,86.3%的同学认同该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68.9%的同学对《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学习具有很大的积极性,这说明学生已经认识到《教育技术》课程对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具有积极学习的愿望和需求。
2.6.2建议
学生期望以《教育技术》课程为途径提高个人教育技术能力。学生认为师范生需要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有:教育技术理论(50.5%)、课件制作能力(95.1%)、现代教学媒体操作能力(95.1%)、网络运用技术(87.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58.7%)、教学设计能力(60.9%),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选择也呈现出与上述相同的趋势,但教育技术理论(11.5%)、教学设计(50.8%)、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8.4%)三方面的内容选择比例偏少,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对教育技术能力的理解集中在“对技术的掌握”,虽然这与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存在差异,但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生目前的关注点,对今后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指导。学生还对授课类型提出了建议:讲授课(51.4%)、实验课(含上机课)(78.7%)、实践课(78.7%),同时希望增加课时以保证不同授课类型的有效实施,这说明学生期望用更多的时间,通过更多的动手操作、亲自参与实践来提高个人的教育技术能力。泰山学院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与国内其他院校存在的异同
笔者作为泰山学院师范生《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授课教师之一,对《教育技术》公共课教研组的其他教师了解比较深入,对于该课程的授课内容、授课形式、考核方式也非常熟悉,因此在文献研究、访谈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本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与其他院校的异同。其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相同之处,比如:学校重视不够、培养内容不能与时俱进、课时较少、教学模式单
一、教学方法局限、考核方式单
一、实习实践环节薄弱等[3-4]。存在的主要差异见表2。
上述异同的分析,能够为探究本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构建校本培训策略或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反思与展望
本研究在对象选择上没有涵盖音体美专业,因此研究结果还不算完整,音体美专业因其专业的特殊性,笔者会单独进行研究,分析其与普通文理科教育技术能力存在的差异及原因,另外笔者将继续探索本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不同专业提出有效的校本培训策略或模式,为改进本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现状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希望本研究能为师范院校培养和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