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第07册教案(北师大版).doc
第一单元:师生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师生”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前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对自己成长的点滴帮助。虽然作者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诗引申的一个小故事,但从这篇课文里我们都能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殷殷关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另一篇记叙的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因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而受到学生的尊重,从而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师生”间感情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的良苦用心,从而以百倍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回报老师的付出。
2、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3、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师生间真正情意,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重点难点:
通过语文的各项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口语和书面语与老师交流感情,使师生间情意进一步加深。教学策略:
课余时间多与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从而增进师生情感,利于课中的学习,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
1、《师恩难忘》 第一课时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了解课文大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坐上标记,试着寻找答案。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根据你预习的情况说说课题的意思。
3.引导学生思考:让作者难以忘记的老师是谁?什么事让他难忘?
三、了解课文大意。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全班交流,弄清课文主要写了“我”的启蒙老师田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教“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给“我”巨大影响的事。
四、指导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课文。1.分小组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2.小组汇报本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在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4.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词语:
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嘎然而止、引人入胜、年近古稀、恭恭敬敬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造句。5.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课文第七段。
质疑:田老师的故事讲得怎样?从“我”的表现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生朗读第七段,找出相应词语理解交流(入迷、恍如、发呆、惊醒)。请生分别扮演田老师讲故事,“我”听故事,再现场景,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6.过渡:田老师编故事讲课对“我”以后有什么影响?
7.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九段。(简介“刘绍棠”,帮助学生理解。)
8.小结:说说此时你对“师恩”如何理解?如果把“恩”换成“情”、“爱”、“益”是否可以?
五、鼓励学生选一首学过的古诗编个故事。第二课时
一、将自己所编的故事全班交流。
二、再读课文,赏析课文。
1.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田老师是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说出理由。2.再读课文,小组交流。3.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4.过渡:作者对田老师的态度如何?
5.生找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
6.小结:田老师用心地教导学生,对“我”有巨大的影响,“我”深深地敬爱着这位老师。7.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三、学写摘录笔记。
将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摘录下来。注意写清文章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以备查阅。第三课时
一、学生交流摘录情况,进行评议。
二、比较记忆字形,巩固识字。恍 畔 杖 描 光 伴 仗 瞄
三、练习写生字10个。板书设计:
师恩 难忘(刘绍棠)编故事 行礼 让我入迷 感念 让我开了窍 终生难忘 师生情深
2、《孔子和学生》 第一课时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识字,把课文读通、读顺。2.边读边圈点自己遇到的问题。
二、导入新课
1.出示“孔子”的画像,你认识他吗?板书“孔子”。2.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请生上台向大家介绍孔子。
3.过渡: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它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4.板书课题:“孔子和学生”,齐读课题。
5.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称他为伟大的教育家呢?
三、理解课文
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点。2.全班交流,说出自己的看法。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孔子教育学生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理解“有教无类”一词。引导学生了解孔子与子夏对话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理解“因材施教”一词。
4.小组交流讨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5.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将疑难问题全班交流。
四、作业:采集孔子的言语,摘录自己喜欢的。第二课时
一、把自己摘录的孔子名言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它的理解。
二、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孔子的认识。
三、拓展思考:
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四、读名言警句,试着背下来。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身边人的态度。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句话表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的特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五、读课文,做摘录笔记。教师指导后进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议。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认词:
富裕、天资、愚笨、选择、谨慎、谦虚
二、比较记忆字形 裕 资 择 谨 慎 浴 姿 泽 勤 真
三、练习写生字10个。《语文天地》 第一课时
一、自读短文《爸爸的老师》
1.引疑:爸爸的老师是谁?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读课文解疑。
3.引疑:“我”和爸爸一起去看他的老师,心情有些什么变化呢?想象当时的情景。4.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圈点。5.全班汇报交流。
6.指名生读短文,评议朗读情况。7.试着将短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综合学习活动:自制贺卡,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敬意。
1.借用教师节到来的契机,让学生自制贺卡,并给老师写几句话。2.制定活动计划。
3.动手实践,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提出建议。4.办展报。第二课时
一、自读短文《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 1.自读短文,边读边圈点。
2.全班交流:影响作者一生的老师是谁?你认为它是怎样的人?为什么?
3.引导学生理解布鲁克斯先生与“我”的简朴交往渗透着他的良苦用心,从而给“我”以巨大影响。
4.将田老师与布鲁克斯先生相比较,他们在对待学生方面有什么共同点?说说你对他们的看法。
5.读、背名言警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此句鼓励学生学习时不唯师是从,要积极思考。
二、口语表达:说说我们的老师
1.过渡:古今中外,有许多老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你的记忆中,一定也有让你印象深刻的老师,向同学介绍一下他(她)吧!
2.结合金钥匙内容进行此次说话训练,学习作重点发言人,要做好准备,向好先说什么,怎样说。
3.小组内进行说话训练,同学互相评议。第三课时
将口语表达的内容记录下来,形成习作,题目自拟。第十二单元 风雪 教材分析:
1、本单元以“风雪”为题,包括两篇主题课文和两篇自读课文。《瑞雪图》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大雪的喜悦之情。《下雪的早晨》写作者在雪后宁静的早晨,想起了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抒发了作者喜悦和期盼之情。《深山风雪路》记叙了邮递员在冬天的风雪里,仍在古长城旁的荒凉险峻的山间邮路上,为人民送书报信件的事迹,赞扬了老吕二十五年如一日,为邮递事业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的无私奉献精神。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篇阅读课文和谐的唱出了一曲雪瑞人美的颂歌。说明文《雪》,对雪的形状、重量,雪的形成及雪对农业生产的作用等,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2、本单元语文天地中的摘录笔记和错别字检阅,主要是复习以前的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读一读”介绍了两句与雪有关的古诗,主要是由今而古,领略雪的意味。
3、口语交际中安排了说雪或想象中雪景的内容,旨在启发学生把平时所见、所想与本单元所学结合起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4、笔下生花安排了写学期总结,既是对总结这种形式的学习,又是学生对自己语文学习的总结,可与金钥匙的内容结合起来。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学写14个生字。
2、学习一些朗读技巧,做到有感情的朗读(朗诵)。
3、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及给人们带来的幸福生活。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联想与想象。
4、学习整理资料。学习写个人总结。
5、“开卷有益”让学生自己品味,培养学生多读自悟,品词赏句。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记准读音,分清字形,了解意思。能够正确、工整、美观的进行书写。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条理、有顺序的进行观察、描写的方法。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 1《瑞雪图》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文。
1、大家喜欢下雪吗?
2、讲述:四十几年前,在我国的胶东半岛上,下过一场大雪。当时,正是自然灾害严重,农业欠收的时候,这时候下一场雪是多么的及时啊!著名作家峻青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写了一篇文章《瑞雪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一)、学习字词
1、师范读,生边听边划记生字词。
2、认读生字,相机释义。
瑞雪 胶东半岛 骤然 彤云密布 簌簌 万籁俱寂 咯吱 嗬 眺望 粉妆玉砌 投掷
3、给生字扩词。
4、比较形近字。
瑞 端;眺 挑 逃 桃;掷 郑
5、默读课文,推荐好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答疑。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生有感情的自课文,对照金钥匙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4、师总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4部分,一、下雪前;
二、下雪时;
三、下雪后;
四、点题,赞扬雪景。
三、再读课文,要求准确流畅。
1、点名读,师生评议。主要侧重字音准确,是否流畅等。
2、全班齐读。第二课时
一、旧知导入。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下雪前,天气有什么变化?
2、齐读课文,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板书:骤然变冷)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齐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雪?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默读课文,找出这一段的的象声词,说说它们模拟了怎样的声音。
3、自渎课文,想想这一段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4、总结:“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读得轻、快。“大片大片”“彤云密布”——读得厚重。“夜里……”——读得轻,脆。
5、师范读。生揣摩,再读。给本段课文加上小标题。(板书:雪大夜静)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105页填空题:雪后的景色,先写(),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先写静,再写();先写(),再写近处。
2、课文,找到写“景物、人物”“色彩、声音”“静景、动景”的句子,读给老师和同学听。
3、读下面2组句子,说说哪句更好一些,为什么?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银条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雪球儿。
4、指导朗读。试一试,怎样才能读好这一自然段。强调读好“嗬”“蓬松松沉甸甸” “毛茸茸亮晶晶”等词语。比较枯枝被积雪压段的“咯吱”声与人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声的不同读法。
5、总结:通过语速语调的轻、重、缓、急表现人们雪后的愉悦心情。
6、根据老师的指导,有感情的读课文。说说这一部分用一个什么样的标题合适。(板书:景美人欢)
(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齐读课文。说说作者向我们描写了哪些“图画”。
2、师生补充“瑞雪兆丰年”的理由。
三、总结全文。
1、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
3、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瑞雪丰年图》 第三课时:开卷有益 雪
一、谈话引入。
学习了《瑞雪图》以后,大家对雪有了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雪的知识的文章——雪。
二、读课文,找找有关“雪”的信息。
1、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师生释疑。
2、分小组学习课文,收集信息。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学习课文的一部分。学习完了,要求把收集到的关于雪的知识汇报给老师和同学。
3、分小组汇报。其他成员相机补充。
三、体会古诗、谚语的妙处。
1、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古诗和谚语,说说它们有什么用。
2、我所知道的有关雪的古诗和谚语。2《下雪的早晨》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
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教师做适当补充。
二、读诗。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正字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流畅。
3、指名分小节读。师生评议。
4、全班齐读。
三、品诗,再读诗。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说说诗人在第一小节写了什么?(2)我们应该怎样来读第一小节?(轻、美)(3)试着背诵第一小节。
2、学习第二、三小节。
(1)老师读第二、三小节。同学们思考:这两小节写了什么?它发生在什么季节?(2)人们经常在冬天想着夏天,在夏天想着冬天,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你觉得他会是谁?
(4)指名读第二、三小节。说说作者在诗中透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两小节。
(5)自己再读这两小节。(6)同桌互读,互评。(7)全班齐读。
四、背诵全诗。
第二、三课时:畅所欲言 说说你见过的雪或想象的雪。
一、看。出示挂图或课件,指导学生观察。
1、留心观察雪花的形状、大小、颜色,体会雪花的外形特点。
2、确定观察的顺序,注意屋顶上、树上、马路上、旷野中下雪后的不同情景。
二、议。小组内议论,体会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情景。
1、在组内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或图片,大家说一说。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并进行补充或合理的想象。
三、说。全班汇报。
1、一组派代表汇报,大家从以下几方面评议。(1)说的顺序。
(2)是否运用了适当的修辞手法。(3)是否生动,具体。(4)有没有感情的表达。
2、师生介绍其他描写雪的段落。
四、写。整理自己的思路,自拟题目,写成一段话话或一篇文章。《语文天地》
第一课时:我的摘录笔记 读一读
一、我的摘录笔记。
1、总结近一段摘录笔记的情况。表扬坚持做摘录笔记的同学。表扬动脑筋作摘录笔记的同学。
2、交流摘录笔记。
(1)读一读别人的摘录笔记,学习别人的优点。
(2)帮助同学查找笔记中的问题。主要是错别字的问题。(3)把检查的结果告诉同学。
二、读一读。
1、读诗句。
2、介绍全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雪梅》。
3、领会两句诗的意思。说说诗人是怎样来写雪的。
4、抄写诗句。
第二课时: 开卷有益 深山风雪路
一、课前谈话,交代学习目的。
今天,我们学习《深山风雪路》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学习主要依靠同学的自学,二、默看课文,弄懂生字词。
1、学生默看课文,划记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找同学老师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三、理清脉络,理解课文。
1、出示思考题:
(1)课文写了谁,一件什么事?
(2)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你要推荐哪些词语或句段。
2、带着思考题,再看课文。解决这些问题。
3、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教老师或同学。
四、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好词好句。
五、总结学法,举一反三。
刚才我们自学时经历了哪些步骤。你在哪个步骤花的时间最长? 第三、四课时:笔下生花 写学期总结
一、看例文,明白什么是学期总结。
1、学生看例文,说说它和我们平时见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2、总结:(1)内容比较单一;(2)没有对过程的描述;(3)分条列出。
二、指导总结的写法。
1、专题总结和综合性总结。
2、突出学期的概念。
3、想一想,自己本学期在哪一方面或哪几方面进步最大,确定写的内容。
4、分析自己为什么会有进步或做过哪些努力,取得了什么经验,分条列出。
5、找出在此方面存在哪些不足或今后努力的方向,奋斗目标等。
三、写总结的格式。
四、动笔写总结。
五、交流自己的总结,师生评议。
六、誊写总结。第二单元 明月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明月”为主,编排了两首古诗,一篇散文和一篇记叙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文体描写月亮,介绍月亮。《古诗二首》借月抒情,寄托了诗人对明月的赞美。散文《月迹》是作家对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回忆,充满童真童趣。《飞向月球》真实地再现了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的过程。学生分析:
学生对月亮有好奇感,在学文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通过多种形式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孩子们在哪里寻到月亮,并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
3、自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在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球的神秘面纱,激发对月球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向宇宙进军的远大理想。重点难点:
1、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是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诗句、文章内涵
1、《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古诗《暮江吟》)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2、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课件演示:游子吟,早发白帝城,清明,望庐山瀑布——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想继续试试吗?)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
3、知道“暮”是什么时间吗?“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吗——表示歌咏、作诗的意思。“暮江吟”就表示歌咏傍晚江边的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评价:(指名3个学生)
字音读准了,看得出你已经有所收获; 读出了古诗的韵味;
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
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课件变红字“残阳、瑟瑟、可怜)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最爱动脑筋;产生问题能解决的孩子更了不起。
(板书:残阳;为什么不说“照”而用“铺”呢;瑟瑟
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这么多的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问?大胆提出你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吗?)
5、残阳——夕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看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词。
6、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受光多呈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你们看!(演示课件——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1-2句)邀请学生来读。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多么美的夜景啊!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想想看,“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你是结合第四句话读懂了“可怜”的意思)
7、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诗句畅所欲言)
(板书:江边残阳月夜美)
8、的确!这般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带着你们的想象,谁能读出它的美?
评价:(指名3—4个学生)
最后一句读得回味悠长;
他描绘的是第二句的景色;给你配上优美的音乐,想试试吗?
我听出你对这幅美景的喜爱——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个好方法;
因为你能读懂,所以读出韵味来了。
9、如今诗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谓物是人非。欣赏着江边美景,我们也来当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夕阳美景让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诗一首……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古诗《鸟鸣涧》)
一、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二、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三、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想想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我这里位同学们推荐一些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李白《关山月》
苏轼《中秋月》
李商隐《霜月》
白居易《江楼月》……
同学们,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美美得读一读,也试着为明月写一写诗。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暮江吟
鸟鸣涧
残阳
江边
美 静
山中月夜
月夜
2、《月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即将来临,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关于月亮的民间传说、月球的知识等。今天我们一起谈谈对月亮产生过的奇妙想法,发生过的和月亮有关的故事好不好?
2、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贾平凹的文章《月迹》 [板书课题] 课件:月亮
二 整体入手 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全文。说一说月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全文,思考:孩子们在那里寻到了月亮?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板书:
中堂 竹窗帘儿里 穿衣镜上 院子里 沙滩上 上湾 下湾
3、小组交流。对照课文,看看自己说的是否合理,并且能概括说出来。
4、全班汇报。
三 抓住特点 感受美丽。
理清了顺序,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月亮的特点,从而感受月亮的美丽。
1、默读全文,想一想:作为一名讲解员,你将怎样把月亮介绍给大家?你喜欢月亮,为什么?你会向讲解员提出什么问题?请标记在书上。
2、放声自由朗读全文,特别要多读读自己喜欢的句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月亮的美丽。
3、讨论课后“思考•练习”
看图,读课文,孩子们在那里寻到了月亮?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吗?
4、全班汇报。
四、回到整体,扩展延伸。老师小结:
本次讲解我们就进行到这儿,请各位讲解员回去后,查找一下有关月亮的相关资料,明天我们接着讲解。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了解月亮的特点。二 分组研讨 总结观察方法。按照空间位置变化的顺序 [板书] 中秋之夜“我们”在院子里听奶奶讲故事,盼望月亮出来。“我们”盼望已久的月亮进了中堂,然后又匆匆走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了进来”先后出现在 全班汇报。
这些变化其实是月亮的什么的结果? 三 口头、习作练习。
1、把你知道的有关月亮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2、选择自己喜欢的按一定的顺序和观察方法说一说,再写下来。
3、各组选派代表,和全班同学交流。检查字词。
利用词语卡片认读,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说清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识记生字。
把你喜欢的描写月亮的词句摘抄下来。老师小结 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1、2自然段。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二、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写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三、学习第3段。(3-23)这一段篇幅较长,我们把它分为 [板书] 望月、议月、寻月
月亮没了踪迹,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奶奶的提示下,追出了屋子,追进了院子。看到了另一番情景:
奶奶的讲述勾起了孩子们对月亮上事务的无尽联想。思考:孩子们在哪里寻找月亮? 葡萄叶 瓷花盆 爷爷锹刃 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吗?
四、再读课文,读中体会;每个人心里的月亮其实就是每个人心里对月亮充满的喜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读课文,预习课文后半部 第四课时
一、复习学法,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前半部,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24-29)
1、请一个学生读一读课文。思考;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吗? [板书] 大家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了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在去找吧 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月亮是我们要的 月亮是个好
月亮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那月亮不是我们印在天上的印章吗?
三、小结谈话:
孩子们在院子外的小河边,看到了映照在沙滩上、下湾里的月光。当孩子从彼此的眼睛里看到小小月亮时,他们突然明白了:“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四、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只要有一颗追求美好的心,不但能拥有美丽的月亮,而且能拥有美好的整个世界。
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各自的体会。
五、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3、《飞向月球》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我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兔,还有漂亮的嫦娥仙子。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上面究竟有些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好吗?(板书课题6 飞向月球)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广袤嶙峋联络牙膏呈现土壤浆糊把食品捏成糊
棕色扶梯百看不厌心驰神往
(2)指名逐行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联络:彼此交接,接上关系。
耸立:高高地直立。
宇航员:本课指乘宇宙飞船在太阳系内空间航行的人员。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百看不厌:长久地看,多次地看,不会产生厌烦情绪。
失重:本课指宇宙飞船在高空摆脱了地心引力而失去重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师相机指点。
3、默读课文,按课后提示划分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
第二段(第5~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三、精读训练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看图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交流,老师评点总结为以下三点:
①在什么时间飞向月球?(1969年7月16日9点32分)
②谁飞向月球?(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柯林斯)
③怎样飞向月球?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理清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向月球加速前进;脱离地球;接近月球;平稳着陆)
(板书:升天加速脱离接近着陆)
指名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语言要通顺连贯。
(3)录音欣赏。
边听录音(第1~4自然段)边回忆一下第一段的内容。
(4)设疑。
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课文中详写了什么现象?请课后思考,下节课讨论。
四、作业
1、描红,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继续精读训练
1、继续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2)讨论,交流:
①“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轻飘飘”、“无法……站稳”、“稍-……就……”、“飘来飘去”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工作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②“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悬着睡。”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息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③出示投影片:“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这里写宇航员们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先……再……然后”表明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次序)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次序,想一想,然后说给大家听,当宇航员们吃硬颗粒状食物时也这样吃吗?为了说清楚,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句子来说明?(用“像鱼儿觅食一样”来比喻宇航员吃硬颗粒状食物的样子)
(3)这些失重现象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好玩。可是,宇航员们携带着工作任务飞向月球的,这种现象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宇航员们的工作非常--(艰难)
(4)工作如此艰难,宇航员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找出反映他工作认真负责的词语。
(“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不时地”……)
(5)经过三天多时间的飞行,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在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合作下,登月舱在月球上停稳了,这个过程容易吗?
读第4自然段,抓住“地面指挥中心命令”、“逐渐减速”、“慢慢下降”、“终于”等词语,体会在月球着陆的困难和现代宇航技术的先进。
(6)小结。
2、学习课文第二段(第5、6自然段)。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写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2)指名读第5自然段,体会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样子。
“心驰神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人类想登上月球已经很久很久了)
“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的谨慎态度)
(板书:小心冀翼深深脚印)
假如你是宇航员,你登上月球会怎么做?
(3)自由读第6自然段,思考:宇航员们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板书:没有……也没有……只能看到……)
指导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①月球上广袤的荒原上高山耸立、巨石嶙峋。
②随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表面呈现奇异色彩。
③站在月球看到的地球的模样。
指名读课文“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
人类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实现了干百年来的梦想,心情该是何等激动!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读好这一段。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宇航员们登上月球欣赏了这独特的美景后又开始了工作。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宇航员登上月球有什么收获?(从课文中找句子回答)(板书:几十种元素)。
(2)“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月球一定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息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③出示投影片:“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这里写宇航员们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先……再……然后”表明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次序)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次序,想一想,然后说给大家听。
当宇航员们吃硬颗粒状食物时也这样吃吗?为了说清楚,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句子来说明?
(用“像鱼儿觅食一样”来比喻宇航员吃硬颗粒状食物的样子)
(3)这些失重现象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好玩。可是,宇航员们是带着工作任务飞向月球的,这种现象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宇航员们的工作非常--(艰难)
(4)工作如此艰难,宇航员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找出反映他们工作认真负责的词语。
(“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不时地”……)
(5)三天多时间的飞行,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在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合作下,登月舱在月球上停稳了,这个过程容易吗?
读第4自然段,抓住“地面指挥中心命令-:……”、“逐渐减速?”、“慢慢下降”、“终于”等词语,体会在月球着陆的困难和现代宇航技术的先进。
(6)小结。
三、总结全文,激发兴趣
1、默读课文,概括段落提纲。(板书:飞向月球登上月球开发价值)
2、这篇课文完整地记叙了宇航员飞向月球、登上月球的经过,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同学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研究、设计让月球为我们服务?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语文天地》 第一课时
今天我们进入语文天地的学习。
一、交流摘录笔记。鼓励学生今后写好摘录笔记。
二、读一读。
开展学生间赛读、赛背。
鼓励学生把这些名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三、畅所欲言《看月亮,说月亮》。
教师巡视,鼓励每个学生发言,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参与小组学习。第二课时
一、开卷有益
共四段话都是摘自著名作家的作品中对月亮的描述。
二、指导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民族之花”,设计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领悟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感情,充分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整体,只有各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本单元既有歌词,也有记叙文,还有说明性的文字。选材也各不相同,教学时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来分析每一篇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有的采用的是直抒胸臆,一气呵成的方法;有的是通过包含感情的方法抒发的,有的是借助于一个简单的饰物来说明的,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每一篇文章都能使读者受到深深的感染。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章的的句子.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引导学生认识五十六个民族,体会各民族的深情;激发学生多民族感情的理解,以及感谢。重点难点
本单元通过对比喻句的理解来把握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诗句、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
1、《爱我中华》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他们相互尊重,情同手足,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放歌曲爱我中华)。
2、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图片,谁来给带大家介绍,展示一下?
3、你们想唱这首歌吗?要想唱好一首歌,首先要理解歌词,那我们就一起到文中看一看吧!
二、初读,读通
多媒体出示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用“_”或“?”画出来。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交流。
三、再读,感知
谈读书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的感受是通过课文中哪些词句得到的?请再读读课文。
四、研读,感悟
根据学情随机反馈。
1、通过研读,感受到不管五十六种语言有多大的差异,但有一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那就是“爱我中华”。
①结合有关语句谈理解,讲感受。
②点击教学软件,通过大屏幕放映⑴奥运会上运动健儿在运动场上雄姿英发的场景,使学生目睹各族健儿在世界 比赛场上为祖国摘金夺银争得荣誉的场面。放映⑵医护人员在非曲时期救助病人的画面,使学生体会到中华各族儿女在爱国热情的激励下,在各行各业中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③指导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那感人的场面。
2、通过研读,体会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过渡:看到这一幕幕动人的场面,我们心潮涌动,激情澎湃,清听作者的感慨。
①出示课件,学生边看边听边体会。
②介绍材料,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爱我中华》这首歌是我国著名的词作家乔羽、著名曲作家徐沛东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的,是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音乐采用壮族民间曲调并进行了发展。这首歌表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它不断鼓舞着中华儿女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的豪情壮志。
③会唱的同学唱《爱我中华》,多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④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民族情,爱国情,更唱出了中华民族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⑤组织讨论,在朗读歌词时,哪句话让你充满激情。
⑥师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时(师读爱我中华其余生读)。爱我中华在文中出现了6次,每次都不同程度地爱到感染,特别是最后一句,在歌词结尾点题,首尾互应,一气呵成将作品中的爱国情推向高潮。
五、总结全文
这么美的歌词,配上昂扬的旋律,更能表达人们的爱国情感,就让我们载歌载舞再一次听听这首催人奋进的歌吧!(放歌曲爱我中华)。
2、《草原》(见教学设计)
3、《中国结》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
教师出示一根编中国结的红丝线,同学们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一个中国结,这优势什么呢? 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教师总结:
"这跟绳子扯的再远,也离不开这个"头".这就形成了这个"中国结". 板书课题:中国结
二、整体认读了解课文内容内容。
1、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解决课文中新的生字朋友。
2、思考:课文中写的中国结都在什么地方出现?
三、细读课文,交流品读。
通过对课文第二段的阅读,对中国结进行进一步的了解。默读二、三段,思考: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
让学生展开想象除了书上的这些描写你还能想到什么?
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通过学生的相互补充达到完美的境界。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民喜欢中国结,在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全班互相交流。指名读一读画出的语句。
指导朗读,通过个别的词语体会中国结的意义,应该读的速度快一点,声音响亮。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上下理解。过渡:
中国结不仅代表着你们说的意义?它还代表着中国心,饱含这中国情.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读完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理解文章中所说的"头"的。
中国结中寄托着所有华夏子孙的浓浓深情,有一种怎样的感情?课文中那些词语表达这种情感?
通过课文的分析让学生试着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
四、总结:
根据板书,由学生总结从课文中学到了写什么?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介绍了中国结受欢迎的原因.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1、你喜欢的中国结,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你都见过什么样的中国结?
2、我们继续来感受文章中给我们怎样来解释中国结的 [板书课文标题] 播放课文录音。
二、重新认识全文
1、速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用笔画下来。
2、你能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吗?
3、小组研究:
它包含了什么样的民族感情?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课文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三、总结全文
1. 再读全文:跟着课文录音轻声读课文。2. 纵观全文,说一说: 中国结代表了什么?
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二句话说出来。
四、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1、学习生词
A、本课中你还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B、集体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叹为观止 憧憬
2学习写本课生字。
A、出示生字“宠 饰
颈 侨 憧 憬 乞”。
B、读字组词。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C、认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模仿写。
D、写完后在班里展示写的好的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五、课堂小结
对于本节课你想说点什么? 语文天地 第一、二课时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通过我们学习了“民族”你对民族深情是不是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你能来说说吗?
你们可真棒,又学到了那么多知识!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部分知识吧!
二、语文天地练习。
1、摘录笔记
本单元教师对学生的摘抄应该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而是让学生把课文中新的词语积累下来,并进行自学.
2、聊一聊各个民族
全班一起来汇报自己的情况,并让学生对都了解什么.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
3、开卷有益: 做客喀什
(1)默读全文。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在小组里读一读自己画出来的词语,比一比谁读得多、谁读得正确。(2)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说一说
(3)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4)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4、金钥匙 大家写完文章后,都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修改它们呢?
丁丁告诉我们:"我愿意把自己的文章给别人看,让别人给我提出意见.
咚咚告诉我们:"习作写完后,我自己愿意大声的朗读,能发现不通顺的句子,还能找到不清的地方 让学生们说说自己还有什么合理的方法.
5、读一读 出示:
语言是花苞,行动才是果实; 决心是种子,实干才是肥料. 维吾尔族言语
想要找到珊瑚和玛瑙,就得下到大海里; 想要找到宝石和碧玉,就得翻过万水千山 裕固族谚语
老师给学生介绍一下这两个民族.
从句子中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在小组里施行合作的方式完成. 对于有困难的字词教师可以加以指导. 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谚语吗? 作业设计:
1、熟读《开卷有益》
2、背诵两句谚语. 第三、四课时(习作略)第四单元 收获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两篇阅读课文。《拾穗》一课是对世界名画《拾穗》的欣赏。表达了 作者对19世纪法国农妇的辛劳的理解和同情。《落花生》一文,叙述了作者一家人自己种花生,又自家享用劳动成果的过程,感悟到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的道理。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 “收获”的愉悦,同时也体味到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的生活哲理
2、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3、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对农民要关心、尊重、敬佩、不要歧视 重点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伟大、体面的人。”对社会有用、对他人有益,是一个人的真正价值。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
1、《落花生》(见教学设计)
2、《拾穗》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收获”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拾穗》板书(拾穗)“拾”是什么意思?“穗”是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弥散晚餐监督遵循搜寻逼真偷窃
欣赏充满
三.理解课文内容
1.从课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获了?(第一段)
板书(收获)读一读。
(出示:拾穗图)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色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象。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我们来进一步欣赏这副油画。
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
默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
4.说说你画的句子
板书: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5.再读课文2-5段,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同学刚才结合油画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副画的?指名读第6、7段
由于米勒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这副画画的十分逼真,认真的欣赏会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
四.情感升华
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和联想?收获的季节属于她们吗?她们能享受到收获的幸福吗?
板书设计
收获
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拾穗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出示课文插图)还记得这幅画吗?你能简单的来介绍一下这幅画吗?前几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著名画家米勒的这幅油画作品,学习了一篇课文,课文的作者也像我们一样欣赏了这幅世界名画,并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描写描绘了画面内容,使我们也学会了欣赏名画,课文的题目是《拾穗》。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课文,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将画面内容写具体的。
二、回顾课文,指导写作方法: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画面主要内容的段落,自由朗读,说说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动作、神态)
2、指名学生说。板书。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了什么?为什么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在抓住动作、神态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之前需要怎么样?(仔细观察)板书。
3、小结: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刻画,就会使你的文章具体生动。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板书)还可以抓住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语言、心理活动)我们应该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你的文章也会具体生动。
4、除了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之外,这三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你认为写得比较好?
5、这句话中描写的内容能够从画面上全部观察的到吗?(不是)这是作者的(联想、想象)还有哪些句子是作者的联想?
6、小结: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和生活的艰苦,所以,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它会使你的文章真实感人。
7、今天,我们就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一个小练笔的练习。
三、创设情景、指导练笔:
1、请两位学生将地面的纸花扫干净,其他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2、说说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3、把你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
四、交流、评议:
1、小组交流。
2、指名读,说说好在哪?
3、从文章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五、总结。
板书:
动作
具体生动
仔细观察 神态
合理联想 真实感人 《语文天地》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三年级时,我们摘抄了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但只这样还不够,本学期,我们还要进行摘抄的练习,而且还要学会摘抄优美的句子,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板书] 写摘录笔记
二、讨论班级每学期进行几次摘录笔记的交流。
三、提醒学生注意: 在课外阅读中作摘录笔记要把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写下来,以备查阅。
四、出示活页卡 问:上面摘录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摘录这些词句? 2 齐读摘录的词句 指读里面的句子,请查资料的学生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
五、在自己的摘录笔记中,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
六、读一读 1 自由读一读。教师简单介绍谚语、古诗文的意思。3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背诵。
七、师小结。
第二课时(自读课文)一 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童年回忆。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到它的童年时光中去看看她的收获。[板书] 柚子树下 二 自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2 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划上记号。三 交流自读情况
四 在自由读课文,出示课件思考题: 再读课文第三部分,划出描写心理变化的句子。说说我实在怎样的情况下和由根子一起去水塘里划盆采菱? 在水塘里采菱时,发生了生么事,我的心理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此时,我又怎样的收获? 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时,回合由根子说什么?做什么? 五 齐读 六 小练笔
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时,回合由根子说什么?做什么?,注意把自己的想象写进去。七 作业: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第三课时(自读课文)一 导入:
本单元的主题是收获,其实就是劳动,是对劳动和农民的尊敬。农民伯伯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农民的诗。[板书课题] 一个农民,在田边走着…… 二 自读课文,出示学习要求: 1 读准字音。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文中的空白地方。3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三 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朗读,注意正音 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四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品位其中的感情,体会老人的普通、平凡。五 写一篇读书笔记,谈谈自己的感受。六 作业:
1从课外阅读中摘抄优美的词句。
做“小记者”去采访身边的农民,为下节课做准备。第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
通过本单元《拾穗》、《一个农民,在田边走着……》我们知道农民的普通、平反,但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们的生活与农民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们。
二、小组交流课前采访或观察到的身边的农民。
三、全班开展交流。
教师要适时评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小练笔
说说农民与我们的关系。第五课时习作略 第5单元:桥 教材分析
桥是最常见的一种人工建筑。桥的功能,桥的发展历史,桥的建筑风格,以及围绕桥引发的故事,都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本单元的学习,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这种最常见的建筑中去发现、领悟对人生奠基有价值的思想素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本单元以“桥”为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两篇自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飞夺泸定桥》记述了红军为夺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而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战斗,使人感受到红军的英勇无畏。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方法。3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4逐步培养学生叙述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能力。5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重点难点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语文天地”通过多种形式注重词汇的积累,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策略
指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资料,与人交流、在动手实践中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实际大胆习作。教学过程
1、《飞夺泸定桥》(见教学设计)
2、《桥之思》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放松一下,注意听啊,听后你可要告诉大家,它唱的是什么。
(播放桥的歌曲)
师:谁来说说,它唱的是什么呢?
师:你听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桥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桥之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桥必不可少,它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种各样的桥吧。
(课件:播放各种桥的图片,师解说其中的几种)
师:这么多形态各异,造型优美的桥,引发了作者樊发稼许多的思考,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它们很感兴趣,也许会引发你更多的思考,那就让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不要忘记正确的读书姿势啊。开始吧。
师:课文读完了,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同位两个比比赛,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同位互相检查)
师:生词朋友们来了,看看你们是不是都认识它们了,注意了,我可不一定叫到谁啊,一个人读——小组读——大组读——全班读。
(出示生字词
幽静碧波粼粼魅力交叉巍峨雄伟构筑和谐)
师:全班同学再来认真地读一读。
师:声音响亮,读得又准确,真不错!生字朋友们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请同学们再来认真的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这篇课文中都了解(知道)了什么?[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引导生用自己的话大体谈一谈)
(生大体谈谈,谈到第一小节中的桥的功能,样式,材料)
师知道了这么多桥的知识,真了不起!那么桥有这么多的功能(样式,材料),你是从哪知道的?
(生:第一小节)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小节,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交流)
(说全了后)
师:读懂了这么多,真是了不起!你给大家读读这一小节吧。其他同学进一步体会体会桥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生读)
师:通过你的朗读,我们听出了桥的确给人带来了许多方便。那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还有些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快快走进课文去读一读、找一找,好吗?(生读)
师:你找到了吗?来说给大家听听。(第二小节的内容)
师:同学们,咱们一块来看大屏幕,谁能起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是从哪些句子听出了桥的美?
师:谁来说说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了桥的美?
师,你是从哪个词上体会到的?
(抓重点词语“碧波粼粼”“回旋别致”“巍峨雄伟”“浩然坦荡”)
师:碧波粼粼什么意思?碧波粼粼是形容桥的吗?那为什么从这个词上你体会到了桥的美?你能读一读这一句话吗?看看书上的插图,体会一下碧波粼粼的感觉。谁再来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小段,你认为还有哪些词能表现出桥的美来?(回旋别致,什么意思?弯弯曲曲的小桥,不同于其他的桥,这不同的风格使它更加的美丽!把回旋别致去掉好不好?
师:你还从哪些句子读出了桥的美?从哪个词上体会到?巍峨雄伟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读一读这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桥的巍峨雄伟?)
师:他读出桥的巍峨雄伟了吗?谁还想来读一读?
师:多么巍峨雄伟的大桥啊!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造型优美,装点乡村和城市,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的桥吧?同学们可以边欣赏边议论议论。
(课件播放九曲桥,立交桥的录象)
师:这么美的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夸夸它?老师给你配上音乐,你来美美的读一读好吗?注意啊,要把你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读出来。谁能第一个充满的自信的站起来?
师:听出美了吗?{享受到美了吗?}(如果读得不好让生评,好的话你觉得的她读的好在哪里?谁还想读?好师评:读得多美啊,我仿佛亲眼看见了回旋别致的九曲桥,巍峨雄伟的立交桥。让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读这一小节吧
师:除了回旋别致的九曲桥,巍峨雄伟的立交桥,你还见过哪些桥给你带来了美的享受?
(几句话谈谈,种类多点)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桥,引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考呢?小组为单位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好吗?(生谈第三小节)
师:谁起来说说由桥想到了什么?
(边说,屏幕出现第三小节)
师:是啊,看不见的桥把我们的世界装点的更加和谐、更加美好。同学们,认真的默读一下这一小节,边读边想:桥引发了你哪些思考呢?(平日里你和老师同学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
(生交流)伊拉克,风俗习惯,互相尊重
师:你们说的真好!老师真受感动!其实这就是一座“心桥”这样的桥不仅存在于心灵和心灵之间,也存在于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无形的心桥吧。
(课件出示“握手”“问好”“互帮互助”等“心桥”的画面)师范读。
三、拓展升华
同学们,路桥必不可少,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装点着乡村和城市,但心桥更为珍贵!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让我们带着美好的祝愿,齐读最后一小节。
四、小结:
同学们,中国的桥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大家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更多的桥,更希望架在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之桥,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我们彼此之间的心桥就会更加的坚固,更加的美好!这节课就上到这,课后请同学们:
五、作业
挑选自己喜欢的词句,选择喜欢的句段背诵。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一座自己喜欢的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课文。
大家回去收集了很多的材料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二、全班交流收集的材料。
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
三、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对“幽”“粼”“魅”“叉”“巍”等字做重点指导。
导语:在本课的生字中,你认为那几个字的书写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学生们自由交流。
指导书写。
四、你是一位设计师,你会建造一座什么样的桥?请先在小组中交流,把你想到的桥写下来。
五、全班交流
比一比谁建造的桥最有特点。
师生共同评价。
六、总结并布置作业
写会生字,修改小习作。
作业设置
学写生字
读课文
写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桥之思
功能、材料、形式
方便
心桥 《语文天地》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语文天地
二、指导练习
1.回顾我们以前学习的内容,采用怎样的方法来写摘录笔记? 2.通过写摘录笔记,你都有哪些收获?遇到了哪些问题? 遇到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 3.你知道字典里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思吗? ~ ①②③(转)(引)(喻)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4.结合书上的插图朗读一下这首古诗,边读边想:你从古诗中读懂了什么,同位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5.试着背诵一下这首古诗 第二课时
1、通过查阅资料,你了解到了那些国内或者国外比较著名的桥梁?
2、你认为人类最需要怎样的桥梁呢?为什么?与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
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4、读一读书中“开卷有益”中的内容,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5、回家以后继续搜集有关桥梁的资料,与同学们进行进一步的交流。第三课时 放音乐《北京的桥》 2 自读课文
《北京的桥》是首歌词,简练、押韵,充满感情。引导学生诵读《北京的桥》 3 引导学生诵读其他六座桥。第四课时
自读课文《看桥人》
1、初读课文。
2、再读课文讨论提出问题。
作者详细写了“刘老头儿”走马上任后都干了些什么? 第五课时(综合实践)
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询问家长、翻阅书报、上网等多种形式了解家乡桥的历史与故事,以及最新的建桥技术。第六单元 方寸之地 教材分析
邮票是时代的一扇窗口,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从中可以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感知一个时代的脉搏。本单元课文风格各异,反映出许多人爱好集邮或喜欢邮票是因为小小的邮票里蕴涵着丰富的知识、无限的乐趣。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对不起眼的小小的邮票的诞生历史和功能作用有所了解,而且通过对邮票内容的理解。体验一种新的求知方法。学习21个生字,会灵活运用。在词句的积累中,注意辨析近义词
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扩大知识视野和丰富文化底蕴。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语文的兴趣。重点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对不起眼的小小的邮票的诞生历史和功能作用有所了解,而且通过对邮票内容的理解。
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扩大知识视野和丰富文化底蕴。进行成语积累,并能用形容词的动词进行正确的搭配。教学策略
结合语言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锻炼自己表现得能力。教学过程
1、《美丽的集邮册》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喜欢邮票吗?小小的方寸之间蕴藏着许多秘密,不知在其中你是否也发现了许多美丽的色彩。
二、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你喜爱美丽的集邮册吗?赶快打开书来读一读。
2、老师提要求:看准生字,读准音,要读流利。
3、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着重指导能力不强的学生。
4、[出示投影] 神圣 庐山 琢磨 轩辕 敦煌 歌颂 不朽 硕果
5、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评选出“识字能手”。
6、老师随机检查生字掌握一般的学生。对每组评选出的“识字能手”,给予奖励。
7、谁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学生初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出示挂图):
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邮票上都有什么图案。
2、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
3、指大面积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其他画面来表达)
4、老师小结,引出下一环节:
是呀!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从这些缤纷的邮票中发现了什么
5、分小节朗读诗歌,你从诗歌中了解到什么?
6、将全班交流的结果在读书笔记中作摘抄。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7、指朗读优秀的学生进行师范朗读,大家来点评。
9、小组内互相朗读点评,评选小组内“朗读优胜者”和“朗读进步者”。
10、全班进行“朗读大比拼”,一人读群人评,评选“朗读快乐之星”。
11、老师小结:同学们在五彩的世界里,快乐的长大。
三、课堂小结:
五彩的邮票给大家带来了快乐,用你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去欣赏吧!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生字。
二、讲授新课:
(一)巩固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1、出示生字卡片
2、随机抽一组学生读生字卡片。
3、出示词语卡片
(二)认识新生字,记忆新生字。[出示投影] 你认识这些生字吗? 谁来带领大家读一读? 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老师根据学生记忆生字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
(三)学习生字的书写方法。出示这三种结构的生字:
小组讨论,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学生说说这几类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重点指导“蔚 乘”的写法。(老师范写)
老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老师根据巡视的情况,指学生上黑板范写。[出示小黑板] 集体交流订正后,学生再练写,并且在组内评选“书写最棒”和“书写进步最大”的学生。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7个生字,同学们通过自己独立的观察,把这些生字写的十分规范,同学们在不断的进步,希望大家今后继续努力,把生字写的更美观。
2、《罗斯福集邮》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知道这是谁吗?
2、指名说说有关罗斯福的资料。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罗斯福集邮的故事。[板书] 罗斯福集邮
二、分层朗读,随文识字
初读感知 此处可灵活机动,也可随文识字。
1、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
2、你记住生字了吗?
3、小黑板出示:依次出现课文的几句话,画出生字,4、强调难读的字:避 供
5、复述课文 重视复述,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谈
6、学生质疑 随机写在黑板上
三、精读品读 略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罗斯福集邮的?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说罗斯福为什么喜欢集邮? 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课文内具体讲了哪两件事?(2)找出令你感动的词、句子谈谈(3)重点理解: 从不买价格昂贵的邮票
把自己的邮票捐给伤员,一直到去世 请不要忘了我是一个集邮者 指导学生读课文 重点理解词语: “从不”“ 一直”
结合词语、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三段
1、学习课文第四段 指名读课文
想想人们被罗斯福的什么精神所感动?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集体交流
2、总结课文
罗斯福是坚持爱好、敢于奉献、为人民造福的人。
3、解决质疑
四、布置作业
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罗斯福的故事?课下找找,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自己复习认识的字
2、朗读课文,选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及时复习巩固。
3、指名复述课文。
二、学习写字:
1、出示田字格,让学生观察构字部件,及笔划占格位置。
2、教师范写这几个字,强调容易错的地方。及时强调易错的地方,防患于未然。
3、在自己本上练写两个,带两遍拼音。教师注意巡视,注意强调书写姿势,表扬写的又快又好的同学。
4、小组合作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其他生字。教师参与各小组的学习交流,适当给予指导帮助,特别注意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
各小组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妙方法、巧方法
5、出示比较练习,对比巩固生字 住 主 拄
三、作业:
1、复习生字。
2、继续查找其他罗斯福的事迹。板书设计如下:
罗斯福集邮
获取知识
快乐
收集整理
普及集邮
关心印制 《语文天地》 第一课时
一、日积月累
1、你都摘抄了哪些优美词语,读一读。
2、写摘抄笔记
3、读成语、名言
体会持之以恒、培养习惯的重要性。你还收集了哪些?
二、阅读
1、《大龙邮票》
进行默读练习,在规定时间内找出文章的主要信息。你的感想是什么?
2、《邮票是怎样诞生的》
在规定时间内找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复述文章的大意,同学评价。
三、巩固复习。1 选择正确的读音 提供(ɡōnɡ ɡònɡ)参谋(mào móu)琢磨(zhuó zuó)秦俑(yōnɡ yǒnɡ)2 选词填空。采用 采取 采纳
班主任()了同学们的意见。罗斯福()了普及集邮的许多措施。我们的书本是()再生纸浆制造出来的。歌颂 赞扬 赞美
美丽的集邮册()了伟大的祖国。游客禁不住()江南秀美的风光。诚实守信的行为应该得到()。第二课时
一、综合实践 在邮票展览会上,我做了准备 我的发言是 开卷有益中的文章,我最喜欢 因为 在记叙一件事情或说明一件事物时,应当真实编造,因为
二、金钥匙
1、你了解到什么,大声读一读。
2、评价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复习
1、读片段完成练习
罗斯福曾经以总统的名义,采取了一些普及集邮的措施。他让人把一部邮票印刷机装在一辆巡回车上,开到各地作示范表演,车上陈列着美国的各种邮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开展了一个捐献邮票慰问伤员的运动,罗斯福积极参加,不间断地把自己的重复的邮
票捐献给伤员,一直到他去世。这段讲了罗斯福为了 做了许多工作,包括
2、给下面的词语找个近义词。不间断 捐献
3、罗斯福做为一位总统,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我对此的看法是 第三课时(大显身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举行邮票展示会,这节我们继续举办邮票展示会
二、学生上台谈我最喜欢的邮票
三、仿写《大龙邮票》写上说明的文字。第四、五课时(习作略)第七单元:地名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开放的单元。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探索自然的历程,记录了战争、疾病、浩劫与磨难,记录了民族的变迁与融合,记录了环境的变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
地名命名的类型:根据自然景观(方位、距离、地理、形态、特征、物产和其他特征)命名、根据人文历史(居民、族姓、史迹、事件、人物传说、寓托思想情感)命名、其他多种形式命名。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道路名称比较熟悉,但对于祖国的地理知识比较匮乏,课外书读得不多。教学目标: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使学生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在收集、介绍地名的过程中,用自己获得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重点难点
掌握更多的有关地名的知识,学会整理信息,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策略
由学生先查找资料,以备上课使用。课堂上通过互相交流,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们学校和家庭的周围,有许多有趣别致的地方,它们有的折射出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影子,有的记载了岁月更迭的变化,有的对应着祖国的锦绣山河……许多地名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出示:丁丁家乡的地图
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三、出示;青岛地图
1、小组讨论:你发现青岛的地名有什么特点?你了解这些地名的文化人文内涵吗?
2、交流:
如:中山路 鲁迅公园 这是人的名字
香港路 哈尔滨路 北京路 上海路等,这些是城市的名字 八达峡 团岛 小鱼山等这是地理的名称 ……
四、日积月累
1、同学们在课余时间收集了不少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地名,现在我们将这些地名进行分类:
含有方位词的: 表示颜色的词: 含有和水有关的词: 含有地方特产名称: 人名: 姓氏:
2、你还知道特别命名的城市的名字和外国城市的名字吗?
3、你在收集、介绍城市名字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样解决的呢? 布置作业 预习初显身手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地名里的学问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一个地名游艺会。
二 按照自己的兴趣小组合作编排游戏,并设计好游戏的规则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可以设计以下的形式:
1、猜城市名 金银铜铁 倾盆大雨 四季温暖 风平浪静 双喜临门 飞流直下三千尺 天无三日晴 水边人家 两个胖子睡一头 戈壁滩
2、找一找诗中的地名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泗水:河名,在山东省。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今在江苏扬州市城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天门:在安徽。楚江:在安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今四川。江陵:今湖北。
3、抢答,说地名
说出三条以城市命名的路名。说出三个用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城市。说出带“阳”字的三个城市名。说出带“海”字的三个城市名。
4、填成语,组地名 至高无____ ____底捞月 人定胜____ ____落石出 语重心____ ____暖花开 金石为____ ____官许愿 难能可____ ____春白雪 人才济____ ____征北战 五湖四____ ____诛笔伐 声东击____ ____如泰山 说东道____ ____死不屈 一步登____ ____津有味
5、查找资料,介绍一个地名
6、将地名串成相声或描述生活经历的文章 三 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布置作业 预习开卷有益 第三课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趵突泉和作者
1、板书课题。
“趵突”是跳跃突起的意思。
2、投影(观察)
使学生对趵突泉有个整体的初步的了解。
3、同学们看,这就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的山东济南的趵突泉。简介趵突泉。
二、自由朗读,思考: 读了课文,你们觉得趵突泉怎样?
三、学习课文
(一)第1自然段
1、齐读本段。
2、“名胜”一词在这里怎样理解?
3、现在单讲趵突泉是什么意思?
4、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趵突泉的?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趵突泉的溪水、大泉的样子,小泉的样子)
出示投影片,图文对照的进行描述。讲读第2自然段
1、什么样的水叫活水?
2、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怎样的一溪活水?“清浅”“鲜活”是什么意思?
作者抓住泉水活,清浅,鲜活这三个特点,写出趵突泉的水很美,这段的最后一句话写什么?
讲读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这一段哪一句是中心句?
2、下面写什么? 先讲什么?再讲什么?
3、读出写泉池的句子。
4、读出写泉水的句子。
作者抓住泉水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划出有关的词语
5、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感受和联想的?请用“~~~~”划出。指名读倒数第2句。这句话什么意思?
6、齐读这段最后一句。冬天的泉更美,表现在哪里?谁能说说自己最欣赏的词语是哪些?
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 讲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
2、“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这是一句什么句式?
3、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几种形态的小泉? 3种小泉的特点是什么?
4、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小泉眼的美丽有趣?
5、作者是怎样描写小泉的不同形态的?
6、结合课文解释 摇曳和五光十色 “摇曳”换个词说可用哪个词? 五光十色是什么意思?
7、指导朗读,提醒学生注意描写小泉动态美的词语。读完后,再对照投影图片找出描写小泉特点的句子
8、朗读课文
七、略读《秦皇岛的来历》 1自由读,1)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的读音。2)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读,检查学生的读音 3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布置作业 : 预习笔下生花 第四、五课时
一、回忆本单元有关地名的文章和游艺活动。
二、明确本次笔下生花的要求
1、回忆初显身手中
“查找资料,介绍一个地名将地名串成相声或描述生活经历的文章”的内容
2、重点指导地名调查报告的写法
地名调查报告,主要是对地名的历史渊源、变迁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经过分析综合,客观的写出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题目、内容来源、报告内容、附件注释等,在报告结尾写明调查人和时间。
调查报告的语言要简明扼要。
3、说说自己打算写什么?
启发学生将调查获取的信息和游艺会上设计的活动内容写下来即可
三、学生构思,一气呵成。
有根有据(真实);有情有意(有中心); 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生动); 有条有理(结构清楚)。把握住衡量的尺度,四、教给学生三种修改的方法——自己读、请人提意见和冷处理。要点:内容与中心是否吻合;是否存在病句;有无错别字。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修改作文。组长要对组员的修改情况作记录:
六、充分展示。再差学生也要念,学生习作需要鼓励的,良性刺激和正面鼓励非常重要。在小组内有所记录,每月公布一次,不管长短和质量。笔下生花的意思是:只要写了,就是一朵花。第八单元 尊严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尊严”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囚歌》写叶挺将军在敌人暗无天日的监狱中终日忍受着敌人的残酷迫害,但是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晏子使楚》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为了他的尊严》记叙的是老妇人启发乞丐的尊严,促使读鄙弃改成了一名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这几篇文章描写的人物背景不同,性格各异,但都很有尊严。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目标
学会28个生字,会运用生字进行组词、写话,在平日交流中使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学习《囚歌》能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叶挺将军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伟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壮志豪情。了解《晏子使楚》这个故事,并能进行复述,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正气。重点难点
能够把自己平日的所见、所闻中与尊严有关的故事和事情,进行所想、所感,然后整理写下来。教学策略
能够继续积累学习中的词语和名言警句,进行运用。阅读《嗟来之食》,并结合此文章展开辩论,在收集资料、处理资料中提高运用资料的能力。教学过程
1、《囚歌》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甚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今天我们要学的《囚歌》,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他们在敌人的监牢里,面对毒刑拷打写下来的。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检查生字
1、形近字组词。
囚(囚犯)
棺(棺木)
敝(敝帚自珍)因(因为)
官(官司)
敞(宽敞)
2、辨析多音字。热血
3、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1)囚歌:被囚禁在敌人监狱里的人写的诗歌。(2)永生:永远活着,永久的生命。本文指革命烈士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永不磨灭。(3)人:坚定的革命者。(4)狗:革命者队伍中的叛徒。
(5)地下的烈火:人民革命的熊熊大火。(6)活棺材:监牢。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三、初读诗歌,了解背景、诗题
1、了解作者生平。
(1)师:《囚歌》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谁呢?(叶挺)谁来介绍一下这位作者?(2)指名回答。(30教师简介作者。
《囚歌》是叶挺同志被囚禁在重庆歌乐山渣滓洞集中营时,用铅笔写在牢房墙壁上的一首诗。
叶挺是广东惠阳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
命军独立团团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1946年3月4日,在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下获得自由。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飞机失事遇难。
2、解题。
(1)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把诗歌读一遍,想一想,课题中的 “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又是什么意思呢?(2)指名回答。
(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3、师:我们知道了作者在恶劣的环境里还能写下这么激昂的诗篇,到底作者是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
一、朗读《囚歌》
1、指名朗读诗歌
2、师:朗读着首诗歌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相信大家在理解诗歌内容之后肯定会明白的。
二、讲读第一节
1、生自由读一读第一节。
师:想一想,叶挺同志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这首诗的?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请把它们划出来。
2、师:这里的“人”和“狗”指的是什么?
(“人”指坚定的革命者,“狗”指革命队伍中的叛徒。)
3、师:读完这节诗,你明白了什么?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是指牢房中的革命者所要走的路被敌人锁得紧紧的。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指为牢房中的叛徒所准备的道路是敞开的,只要你叛变革命,随时都可以爬出牢房。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指国民党反动派在声嘶力竭地叫喊诱骗革命者变节投降充当叛徒。
4、师:当我们明白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威逼利诱的卑劣手段和丑恶嘴脸,朗读这一节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们试着读一读。然后,四人小交流。
5、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一个声音……给你自由!”这句是敌人对革命者的诈骗,“自由”不过是一种诱饵,朗读时要表现出敌人的阴险狡猾。
“自由”二字要读得虚伪、轻浮、声音拖长些。)
6、师:大家都读知道要用读出反动派阴险狡猾的语调,那么,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怒,对叛徒的厌恶和痛恨的思想感情。)
7、师:让我们怀着这种语气把第一小节读一读。过渡:
这一节诗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当时摆在狱中革命者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坚贞不屈,意味着失去自由,甚至生命;充当叛徒,出卖革命,将得到自由。作者选择哪一条路呢?第二节诗告诉了我们。
三、讲读第二节诗
1、指名读第二节诗。
2、思考:作者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作出怎样的回答?
3、如何理解这几句话?
我迫切希望得到自由,但我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革命者是决不会向敌人屈膝投降当叛徒的。
4、师:这节诗中也有一个“自由”,它跟第一节诗中有什么不同?
5、指名回答。
(第一节诗:所谓的自由;第二节诗:真正的自由。)
6、师:诗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该怎样读?
(表达叶挺同志决不向敌人屈膝投降的决心,表现了革命者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读要坚定、有力、高昂)
7、指名读,全班评析,学生再读。过渡:
为什么叶挺同志有这么强烈的决心,是什么支持着他为革命事业而献身?诗歌中哪里告诉我们?(第三节诗)
四、讲读第三节诗
1、全班齐读第三节。
2、师:诗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作者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3、四人小组交流、汇报。(1)“地下的烈火”比喻革命的烈火,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力量。
(2)“活棺材”指囚禁革命者的牢房,又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的旧社会。
4、师: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决不会向敌人屈服,因为他心中充满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所以,诗人决定怎么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叶挺同志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宁愿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5、师;该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的壮志豪情?
(“地下的烈火”、“一齐烧掉”、“得到永生”等词语读时要铿锵有力,语气逐渐激昂,节奏加快。)
6、指名读,全班评析,学生再读。
五、指导朗读
1、确定停顿处。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2、指名读——学生评价——指名读——全班读。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背诵《囚歌》。
3、完成《伴你成长》。
4、预习《晏子使楚》 2《晏子使楚》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题
1、师: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
2、板书课题,全班齐读——《晏子使楚》。
3、师:谁来说一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4、指名回答。
(晏子原名“晏婴”,“子”是古代对男人的一种尊称。使:出使。)
二、扫清生字。
1、开火车组词。
2、由生提问比较难写或要注意的生字。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师: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2、生自读课文。
3、指名回答。
4、师: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3个)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个故事来谈谈晏子到了楚国以后就受到了楚王怎样的侮辱?用复述的形式把它介绍给你的组员。
5、四人小组交流。
6、全班交流,指名回答。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速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引导:
(1)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哪位同学大声读出来?(2)指名回答。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4、从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
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
1、师: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你认为横线上可以写些什么? A、在这之前,楚王(不断地侮辱晏子)。
B、后来晏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挫败楚王的三次侮辱)。C、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指名回答。
4、师:同学们可真认真,把长长的一篇课文就读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5、师: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三、学生交流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就叫人把城门关了,让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1)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2)指名回答。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1)师:该怎样读这句话(瞅、冷笑)。(2)指名读,全班读。
(3)师:这句话表达了楚王对待晏子是什么态度?(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1)师:楚王说这句话是要侮辱齐国人什么?联系上下文解释。(2)指名回答。
(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过渡:
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四、学习晏子反击
1、师: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是哪个句子?
2、指名回答。
3、师:晏子为什么这么回答?他这么说的结果如何呢?
4、生: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狗国。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5、师: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从这次的回答中,我们又进一步体会到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他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把这种侮辱还给了楚王,让楚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番话的确巧妙。
6、小结
是啊,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才能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现在请大家利用这种方法学懂之后的二次反击,四人为一组,读二、三次反击的话。
7、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8、全班交流完成习题。
A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等人访问下等国。
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师:请大家思考,课后的第二个问题。它说的故事是文中的哪个部分?
10、指名回答。(第五自然段)
五、分析人物
1、师: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2、指名回答。
A、晏子才智过人,有善辨的口才。
B、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目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C、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他才会理直气壮。
六、课外扩展——聪明人的题目:
有一次,爱国将领吉鸿昌在街上走,一个美国人走过来傲慢地说:“我去过一座岛,岛上就缺中国人和猪这两样东西。”吉鸿昌听了,不紧不慢地说:“……”
七、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
八、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完成《伴你成长》;
3、预习《为了他的尊严》。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 晏子
(侮辱)—————(反击)————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赔不是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陪着看 3《为了他的尊严》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这个单元,在前两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叶挺和齐国的使者晏子,他们为了真理,为了国家始终坚贞不屈,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课文《为了他的尊严》,看看这篇课文又和尊严有什么关系。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师: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谁为了他的尊严 ?
2、指名回答。(妇人——乞)
过渡: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读读课文。
3、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妇
第二篇:小学语文第07册教案(人教版)
1、卢沟桥的狮子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试着用“„„有的„„好象„„”练习说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结构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才能。
3、了解“七七事变”历史事件,认识卢沟桥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准备:(挂图、有关七·七事变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揭题导入
1、指名介绍卢沟桥及其故事、历史意义,读文,学习生字读音
2、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
1、看全景图: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2、看分图:第二图:这些狮子栩栩如生,个个雄壮威武,非常可爱。
第三图: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多得数不清。
3、说说看完后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新词,说说自然段段意
2、结合图画,自由读读课文,后同桌间说说卢沟桥的狮子是什么样的。〈四〉、学习新字词
1、读准字音。(铺、雕、歇、概、侵、抗)
2、记清字形。(歇、概、侵)
3、理解词义:
(歇后语、联拱石桥、驻扎、望柱、偎依、大概、挑衅、甚至)〈五〉、看图,后想图读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分段朗读课文。〈二〉、读文分段
1、课文中哪几段具体介绍卢沟桥的狮子的,用双竖线在其头尾处标出
2、说明这种分段方法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用最快的速度记下第一段中卢沟桥的相关资料(长度、建筑年代)特点:狮子多得数不清。
2、学习第二段
(1)图文对照说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有何特点。
(2)说说这段话在介绍石狮子时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排比句式)
1)读文,认识什么是排比(连续使用了3个以上的相同句式,集中表达一个意思)举文中例子说明。
2)读排比句,感受其句式起伏,领略其表达作用 3)多媒体出示荷花图,说说荷花的形态及自己的想象
4)练习用文中的“有的„„好像”句式将同学们刚才的话连起来说说,其余同学作好记录。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学习第三段
(1)读课文,了解段意。(2)了解“七·七事变”。〈四〉、总结课文
1、说说喜欢卢沟桥的狮子的原因。
2、看图读课文。
〈五〉、尝试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三味书屋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运用“一面„„一面„„”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味书屋的有关知识。
2、学习并运用课文从中间到四周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
3、学习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准备:(挂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三味书屋的图画,指名说说图画内容。
2、齐读课文第二段,比较同学们的发言,说说课文在叙述上的优点
3、明确学习目的,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声读课文,圈画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说说课文为我们介绍了三味书屋的哪些内容。
3、说说鲁迅的书桌在哪儿。〈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音形,交流记忆方法。
1)检查生字读音:强调:“塾、绍、寿、弛”是翘舌音。2)同音字、形近字比较区别并组词。
塾()墨()砚()弛()熟()默()观()驰()
2、理解词语:
(鲁迅、戒尺、严厉、默默、毫不松弛、奔走、信念、料理、花骨朵)〈四〉、学习第一段。
1、读课文,想段意。
2、理解“书塾”的意思。〈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内容。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看图,说说你对三味书屋的印象。〈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图文对照,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三味书屋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墙上”、“画前面”、“四面”、“东北角”上等词语,告诉学生作者是按空间位置,从中间到四周的方位顺序来观察、叙述的。
(2)讨论:这样写有何好处,有何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如何使用方位词帮助叙述介绍?
(3)理清本段层次
(4)有感情朗读,尝试背诵本段
2、学习第三段
(1)默读本段,说说本段的大意(“早”字的来历及其对鲁迅一生的影响。)(2)根据“早”的形状、来历、作用将本段分为3层。(3)学习“早”字的形状的写法及其好处。
引导学生体会:鲁迅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作者采用打比方的写法,写“早”字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理解:“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4)体会重点句: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体会带点词语及句子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一面„„一面„„”
(5)理解鲁迅为什么要刻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个坚定的信念”。〈三〉、总结课文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总结全文。〈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熟读课文并背诵第三自然段。
师:今天过去,还有明天,时间好像永远用不完,是吗?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了解大意
1、小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在语境中识记生字新词特别是新词词义。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说说课文说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三〉、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音形 1)读准字音:持、梭、奔
2)记清字形:忧、哀、慰、梭、奔、若
2、理解词语:
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欺骗、日月如梭、滋味、假若、与其„„不如里 〈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内容。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小组讨论自然段段意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1—5自然段
(1)说说1—5自然段说了什么事。(2)小组里读文质疑,试着解疑。(3)全班交流解疑。
A、外祖母去世,“我”有何表现,为什么这样? B、“与其„„不如”一句的句式
C、为什么说“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 D、理解关于时间的谚语。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宝贵。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过得很快。(4)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2、学习6—8自然段
(1)图文对照,说说本部分的大意
(2)说说对“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这句话的理解。(3)“我”明白了这个道理了吗?“我”又是怎么做的?(4)朗读本段。〈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
2、交流自己知道的关于时间的谚语、格言。〈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1—8自然段。
2、听写词语。〈二〉学习9、10自然段
1、读文,思考段意。
2、讨论:
1)、既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为什么还要和时间赛跑?
2)、作者为什么要教给他的孩子“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的道理?
3、再读课文,加深理解。〈三〉、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2、对课文最后一句话(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你有什么看法?
3、说说自己学习后的收获。
4、说说自己怎样对到时间?
〈四〉、朗读课文比赛,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比赛。〈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4*加了一句话
一、教学目标:
1、查辞典,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意思,懂得语言的魔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一、读课文首尾2段。
2、质疑:盲妇人前后的遭遇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看图读课文,自由质疑
2、圈画生字新词,小组内讨论理解词义
3、说说课文大意及各段大意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1)轻声读课文,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2)诗人和盲妇人是什么样的人,找出文中有关的词句说说。
2、学习第二段
二、读课文,看插图上画的是什么?
三、这一段写什么?
四、联系上文想想:过路人对盲妇人前后的态度有何不同?
五、读文中语句,理解诗人眼中的“欣慰”。
六、3、学习第三段
七、(1)自学第三段,比较诗人加了“春天到了”后,句子的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说你看到前后2句话时的感受有何不同?
八、(2)诗人加了一句话,使盲妇人摆脱了困境,说明了什么?
九、(3)理解“衬托、风烛残年、万紫千红”等词语。
十、(4)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受与收获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十一、有感情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册。积累·运用1
一、教学目标:
1、积累6条谚语,能熟读成诵
2、阅读成语故事《闻鸡起舞》,能复述故事,明白故事道理。
3、参加集体讨论,意思能表达清楚,能与别人合作讨论交流,适时适当提出自己的看法。
4、能具体、有条理地记下暑假中自己感兴趣的事。
二、教学时数:(5课时)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暑假生活记录、相片或能展示自己暑假生活情况的实物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复习学习过的谚语,背一背
2、出示练习的谚语,明确要求:比一比,谁用最少的时间把它们记下来
3、学生自由读谚语,试着理解谚语的意思,背诵。
4、比赛背诵谚语
5、交流其他谚语,指名学生写到黑板上。〈二〉、阅读成语故事
1、独立阅读短文,借助工具书查词查字,理解短文内容。
2、分小组学习:先读课文再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教师巡视辅导
3、小组派代表在班上讲故事,学生听后评议。
4、交流阅读后的收获。〈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谈话兴趣
1、教师配乐朗读有关秋天的散文
2、导入话题:秋游干什么?
〈二〉、观察图画,回忆过去的秋游活动,拓展话题。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去哪儿玩,玩什么? 2回忆以前的秋游,说说自己在活动中做了什么,有何感受? 〈三〉、小组内讨论:今年秋游我们怎么玩?
〈四〉、在小组形成一个方案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指名一个学生做好记录。〈五〉、全班讨论:哪个方案好?为什么? 〈六〉、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作文兴趣 〈二〉、交流启发,拓宽思路
1、全班交流展示暑假生活见证:日记、相片、实物„„
2、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暑假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事情,要讲得有条理
3、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介绍。〈三〉、读习作要求,明确作文要求。
1、选择的事情应该是自己感兴趣的。
2、必须是发生在暑假的事情。
3、要注意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四〉、学生尝试作文,教师巡视辅导。〈五〉、评议学生的范文,提高作文水平。〈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继续完成作文。
2、完成练习册。
5.珍贵的教科书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3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文磁带、有关延安战役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理解“珍贵”的意思。
2、提问: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朗读(课文磁带)
2、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分自然段朗读。〈三〉、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刷(shua)、抄(chao)、嗓(sang)、睁(zheng)、弹(dan、tan)
2、认清字形:
炮、炸、爆、印、凳、隆、轰、嗓
3、理解词义:
轰隆、爆炸、振奋人心、争先恐后、兴高采烈
〈四〉、巩固练习:
1、认度生字、词,试听写。
2、朗读课文。〈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第二课时
〈一〉、理清课文思路:
1、分段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讨论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盼书——取书——护书——激励前进)〈二〉、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1—4自然段(盼书):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学习条件怎么样?找出相关的词句。(没有„„没有„„没有„„没有„„)3)、讨论理解:同学们渴望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找出表现同学们渴望的心情的词句。这些书是怎么来的?说明了什么?
4)、理解“渴望”、“兴高采烈”、“振奋人心”的意思。5)、指导用不同的感情来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5—7自然段(取书); 1)、指名朗读课文。2)、说说取书的过程。
3)、找出表现指导员和同学们取书时的心情的词语。4)、理解“争先恐后”的意思。
2、学习课文8—10自然段(护书): 1)、齐读课文
2)、讨论理解:指导员是怎样保护书的? “我”醒来时看到指导员怎样了? “一动不动”说明什么? 为什么这捆书能“完整无缺”? 指导员为什么拒绝“我”背他回村? 他看着那捆书,他在想些什么? 指导员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3)、理解“完整无缺”的意思。4)、拌角色朗读,体会当时的情景。〈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说说盼书—护书—取书的过程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内容,体会“教科书”的“珍贵”。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1—10自然段。
2、听写词语。〈二〉、学习课文:
1、理解省略号的用法:
1)、敌人投下炸弹以后,指导员喊:“快卧倒„„”——表示:话没说完。2)、“我两耳一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我醒来,才发觉自己的头部受了伤。”——表示:省略(昏迷之后到醒来之前的事)
3)、“指导员,指导员„„”——表示:省略(呼唤的话)4)、“书„„书„„”——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5)、“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表示:说话吃力、断续
2、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课文。
2)、思考讨论:这捆教科书为什么是珍贵的?
“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 “多少年来”、“一直”说明了什么?
〈三〉、总结全文:
1、分段、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教科书的“珍贵”。
3、谈谈自己的感受。〈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册。
6*、爸爸和书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等工具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读懂《皇帝的悲哀》这本书对“我”产生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喜欢读书,热爱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你们喜欢看课外书吗?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的同学是怎样喜欢上读书的。〈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三〉、理解课文内容:
1、理清课文的思路:
1)、“我”把书看得最珍贵的原因。2)、买书的经过。3)、买书带来的欢乐。4)、爸爸的希望。
2、讨论重点、难点、疑点:
1)、一本薄薄的破旧的童话故事书引来什么?“清晰”是什么意思? 2)、《皇帝的悲哀》这本书是怎么买来的?这说明了什么?
3)、买书的过程爸爸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这让我们想到了什么? 4)、“我”是怎样懂得了读书的乐趣的? 5)、读书的乐趣是什么?
6)、爸爸这样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给孩子买书的目的是什么? 7)、看看书中的“我”,再想想自己,谈谈感受。8)、谈谈对爸爸和“我”的看法。
3、分段朗读课文,加深理解。〈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等词语。
3、谈自己得到的启发和以后的奋斗目标。〈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书,多读、多看、多想。
7、黄继光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黄继光壮烈牺牲的伟大意义,体会英雄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学习英雄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
三、教学准备:
1.有关上甘岭战役的电影或录像片。2.课文的放大插图、幻灯片或教学软件。3.生字词卡片。4.课文录音磁带。
四、教学时间:(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简介时代背景及人物
1.出示课题:黄继光 2.介绍黄继光。3.介绍“抗美援朝”。〈二〉、听课文录音。
思考:这篇课文写黄继光的一件什么事?(本文写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而壮烈牺牲的事。)〈三〉、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1. 字形难点:
“暴”的下方是“笄”不要写成“水”。“规”的右边是“见”,不要写成“贝”。2.理解词义。
(打响、持续、黎明、凶猛、屡次、突击、启明星、照明弹、匍匐、挪动、探照灯、惊天动地、海涛、艰难、艰巨)
战斗:敌对双方所进行的武装冲突,是达到战争目的主要手段。
例:“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
战役: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一系列战斗的总和。
例:“1952年10月,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了。”
〈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概括段意好?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2.默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每个自然段各讲什么内容? 〈二〉、讲读课文
1、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思考:1)、从这段中你了解到什么内容?
2)、这任务怎样?从哪里看出任务艰巨?
2、默读第2自然段。
思考:进攻开始了,我军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情况怎样?(1)我军进攻屡次受挫。(2)时间紧迫。3.过渡,请默读第3自然段。
(1)看到这种情况,黄继光是怎样做的?他是怎样说的?找出书中句子读一读。(2)展开讨论,针对黄继光说的话,想想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3)先指名学生用坚定的语气读这两句话。(可请学生到讲台表演,教师配合)4.请学生用四个字概括本段的内容。(主动请战)
5.黄继光接受任务后,是怎样执行任务的?(1)提出自学要求:画出这两段文字中最使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使你感动?
(2)学生自学课文、讨论下列句子。
“啊!黄继光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讨论思考:①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站起来了?
②找出说明黄继光已身负重伤的词句,分析黄继光站起来的困难。
③“前进,前进!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这里的数字和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④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示什么意思?
(4)指导朗读这一句话,要求读出黄继光顽强战斗的精神及对黄继光的敬佩之情。(5)小结
(6)学生读第4、5自然段。6.总结学习方法。
7.请你用这种学习方法学习第6自然段。讨论思考:①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又站起来了?
②这时,黄继光想到什么?唯独没有想到什么? ③想到这里,黄继光全身迸发出无穷的力量,他怎么做?
④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最后英勇献身了,这表现了他怎样的一种精神?(2)练习演读第6自然段。
8.战斗的结果怎样?请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1)战士们为什么能这么快拿下597.9高地?(2)小结
9.总结4、5自然段和7自然段小标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黄继光是在什么情况下主动请战?他是怎样主动请战的? 2.黄继光是怎样执行任务,英勇献身的? 〈二〉、指导分段,概括段意
1.文章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2.文章该怎样分段?每段各讲什么内容?(1)学生分组讨论。(2)讨论后归纳。
第一段(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攻占597.9高地的战斗命令。第二段(2—3):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指导员答应了他的要求。
第三段(4—6):黄继光顽强战斗,最后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枪口而壮烈牺牲。
第四段(7):黄继光所在营攻占597.9高地,夺取了胜利。〈三〉、复述《黄继光》的故事
1.老师补充有关黄继光的故事。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讲故事,也可以把老师讲的材料补充进去讲。〈四〉、总结全文 〈五〉、延伸教学
五十年代,美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我们这些无辜的国家,企图进行侵略,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使他们的美梦彻底破灭。而今,在世纪末的今天,相似的一幕又在南联盟上演,使无辜的南联盟人民遭受家破人亡的惨运。同学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你们是怎样看待这种行为的呢?你们对此了解多少,期待如何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发表言论!〈六〉、布置作业
1.把《黄继光》的故事讲给别人听。2.写一篇读后感。
3、完成练习册。
8*壮丽的青春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等工具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欧阳海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激励学生做一个为了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谁的什么事?
2、再默读课文。
思考讨论: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第一部分内容。
1)、读课文,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突然之间发生了什么情况?面对这情况,结果会是如何? 3)、理解词语:骤然,瑟瑟,雷霆万钧,风驰电掣,排山倒海。
2、理解第二部分内容。1)、读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2)、思考讨论:欧阳海是怎样把战马推离轨道的? 他的行动换来的是什么?
欧阳海看到火车转危为安,“嘴角上露出一丝微笑,安详地闭上了眼”说明了什么? 说说文中的景色描写和作用。3)、有感情朗读。
3、理解第三部分内容。1)、读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2)、理解:“伟大的战士”、“时代的颂歌”、“青春的乐曲” 3)、“难忘的日子”是指哪天?为什么难忘?说明了什么?
4、分段有感情朗读课文。〈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说说欧阳海是个怎样的战士?
3、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人听。
积累·运用2
一、教学目标:
1、积累12条成语,能熟读成诵
2、阅读故事《绿手指》,能复述故事,明白故事道理。
3、参加集体讨论,意思能表达清楚,能与别人合作讨论交流,扮演不同的角色,适时适当提出自己的看法。
4、能具体、有条理地记下发生在熟悉的人的身上的一件事。
二、教学时数:(5课时)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记下的成语和熟悉的人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复习学习过的成语,背一背
2、出示练习的成语,明确要求:比一比,谁用最少的时间把它们记下来
3、学生自由读成语,试着理解成语的意思,背诵。
4、比赛背诵成语
5、交流其他成语,指名学生写到黑板上。〈二〉、阅读故事,理解内容。
1、独立阅读短文,借助工具书查词查字,理解短文内容。
2、分小组学习,先读短文再说说“绿手指”的含义,教师巡视辅导。
3、小组派代表说说对“绿手指”的理解。
4、讨论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5、交流阅读后的感受和收获。〈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谈话兴趣
1、教师谈自己购书的经历。
3、导入话题:如何购书? 〈二〉、回忆购书活动,拓展话题。
1、回忆以前的购书经历,说说自己在活动中做了什么,有何感受?
2、同桌交流、增加购书经验。〈三〉、小组内讨论:
1、如何扮演各种角色
2、在形成一个方案的基础上小组进行演练。
〈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比赛。〈五〉、全班同学评议,给予肯定与鼓励。〈六〉、课堂小结
1、交流购书心得。
2、作业:自己去体验购书。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作文兴趣 〈二〉、交流启发,拓宽思路
1、全班交流回忆童年与小伙伴的生活。
2、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熟悉的人,要讲得有条理
3、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介绍。〈三〉、读习作要求,明确作文要求
1、选择的人必须是自己熟悉的、喜欢的。
2、选择的事应该是印象深刻的。
3、事情要写清楚,语句要通顺。〈四〉、学生尝试作文,教师巡视辅导。〈五〉、评议学生的范文,提高作文水平。〈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续完成作文。
2、完成练习册。
9、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ꗬÁ‹Љ 勰¿ ꗬ Ѐ 珬 16 橢橢쿽쿽 ꗬꗬꗬꗬ ꗬ 럛 ꗬꗬ ꗬꗬ
ꗬ l Ī Ī Ī Ī Ī Ī Ī ľ 嵢 嵢 嵢 8 嶚 Ŭ 弆 Ŵ ľ 糣ƒ 悆
悆 “ 您 您 您 您 您 您 竮它们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Ī Ī
Ī Ī
ľ 嵢 嵢 嵢 8 嶚 Ŭ 弆 Ŵ ľ 糣ꗬƒ 悆
悆 ” 您 您 您 您 您 您 竮 竰 竰 竰 竰 竰 竰$ 繵Ƞ 肕T 笔Ɖ Ī 您 您 您 您 您 笔 观察1、2句和3、4句,看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2)理解1、2句,重点理解“翠、青、青天”
(3)比一比,看谁说得好:先默读诗句,再闭眼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4)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及在颜色上的捕捉、铺设的精妙。
(5)学习3、4句,重点理解“千秋、含、泊、万里船”(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6)说说诗句的意思
(7)理解作者蕴涵于诗歌中的感情(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8)欣赏体会这首诗歌的美(以讨论形式进行)A、色彩美:黄、翠、白、青 B、声音美:鸣
C、动静相衬美:前2句与后2句的动静相衬
D、远近搭配布局美:第一联与第二联,第三联与第四联的结合 E、寓情于景美: 〈三〉、朗读古诗,背诵。〈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解题《早发白帝城》 〈二〉、了解李白的有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2、记字形,理解词义
朝辞、白帝、彩云间、还、啼、猿、轻舟、万重山 〈五〉、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内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讨论,可以向“邻居”请教。
2、每小组汇报一句,其他小组可以补充,重点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3、指名学生将诗歌大意串讲一遍,力求做到流畅通顺 〈六〉、欣赏诗歌,说说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看法(1)景色之美(2)作者心情的畅美
竰 竰 竰 竰 竰 竰$ 繵Ƞ 肕T 笔Ɖ Ī 您 您 您 您 您 笔 观察1、2句和3、4句,看看(3)节奏韵律美
(4)用词之美:彩云间、轻舟、一日还、万重山 〈七〉、指导朗读
(1)关于本诗的韵脚与押韵(2)本诗的节奏与停顿划分(3)学生试读,老师范读,比较点评(4)比赛朗读 〈八〉、布置作业
10、颐和园
一、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于读文中想象颐和园的景色,2、运用网络查找颐和园的有关资料,懂得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的叙述顺序与点面描写结合
4、熟读课文,背诵自己认为写得好的段落。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2、3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准备:(挂图及相关材料)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读毕小组内说说课文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一些景点,用笔在文中标出
2、说课文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用不同的记号标记
3、交流:读完课文,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说说自己如何记住生字的音形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理解词义:宫殿、神清气爽、耸立、金碧辉煌、朱红、远眺
3、齐读生字新词
〈四〉、交流、了解颐和园的有关资料 〈五〉、讨论学习方向
1、你最喜欢颐和园的什么地方?根据学生的兴趣不同划分学习小组
2、提出各个学习小组的学习目标
(1)读通描写你喜欢的景点的段落,结合资料理解它的内容,说说景点特征(2)划出你喜欢的词句,和小组成员共同欣赏体会
(3)和小组成员共同设计本段文字的朗读,小组内有感情地进行朗读(4)汇报小组学习情况,感情朗读课文
〈六〉、各小组独立学习,教师巡视辅导,引导想象感悟 〈七〉、课堂小结,鼓励继续自学。〈八〉、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汇报学习所得
1、学习理解描写长廊一段
(1)齐读(或个别代表读)第二段,小组成员正音(2)说说长廊的特征及体现这一特征的语句(长、美)(3)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象(4)感情朗读本段(5)其他小组讨论评价
2、学习理解描写万寿山的3、4自然段(1)初读第3、4段,组内正音(2)说万寿山的特征及相关语句(3)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体会。“抬头一看„„闪闪发光。” “葱郁的树丛„„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不留一点儿痕迹。”(4)感情朗读本段。(5)其他小组讨论评价
3、学习理解第5段
〈三〉、学习、理解课文首尾相衔、前后呼应的写法。读读课文开头与结尾,说说这样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四〉、课文小结
1、根据板书简要复述作者在颐和园的所见所闻
2、说说学习课文后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1*、高大的皂荚树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掌握皂荚树的外形特点,体会皂荚树的高尚精神及文中包含的作者对皂荚树的赞美之情。
2体会、学习作者的观察、描写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时数:1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2、读的过程中,你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提出来。
3、全班交流。〈三〉、讨论几个问题。
1、这棵皂荚树有什么特点?从文中找出语句加以说明。
2、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了哪些方便?请加以概括
3、写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方便的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4、何谓“启迪”?皂荚树给了我们什么启迪?文章结尾的“一棵种子”和“生根、发芽”指什么?
〈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收获体会。〈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2、海滨小城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爱家乡、爱大自然的感染教育。
2、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与角度,提高观察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时数:1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以厦门为例,说说自己熟悉的海滨小城,谈谈她的景色之美。
2、导入新课。
〈二〉、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课文,遇到容易读错的字词要注上拼音
2、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画出有关的词句。
3、交流
〈三〉、学习、讨论
1、理解“海滨”
2、读1、2段,说说这2段描绘了海滨的什么样的景色,用什么方法来写的。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仔细读一读。
3、交流阅读收获,品味优美词句
4、作者又是如何来介绍小城的?介绍了什么,怎样介绍的?
5、小结:海滨、小城各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
6、文章结尾在课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四〉、巩固练习〈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积累·运用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背诵《滁洲西涧》,阅读《罗马速写》,理解主要内容,了解叙述顺序
2、总结本组课文的写作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地观察描写的方法,选择一处景物,仔细观察,展开想象,有序描写。
3、了解剪报的意义、方法、步骤,学习剪报,鼓励学生养成坚持剪报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2、3 三: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竞背古诗,激趣导入
1、比一比:谁知道的诗人多,谁会背的古诗多
2、学习《滁洲西涧》
(1)读通古诗,认识生字新词:滁洲、西涧、怜(2)粗知大意(3)诵读古诗,(4)鼓励用简笔画画出诗歌描写的景象。〈二〉、阅读短文
1、自读短文,给生字新词注音。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想短文写了罗马的几样景物,用笔在文中画出。
3、说说作者是根据什么顺序来叙述的?
4、交流学习收获。
5、鼓励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堂
秋天到了,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二〉、回忆秋游中看到的景色,启发作文内容 〈三〉、指导写出景物特征
1、讨论,本组课文是如何写出景物特征的?(细致观察,具体描写,展开想象)
2、说说:我们如何在写作中展开想象?
叶子红了——是秋阳染红了的,是秋风吹红了的;它是秋的贺卡„„ 大雁南飞——它们也要到远方去秋游„„ 〈四〉、指导按顺序来写
1、回忆《颐和园》的写作顺序,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写作思路
2、全班汇报交流。
〈五〉、学生尝试作文,教师巡视辅导。〈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激趣导入,了解剪报的意义
1、谈话:我们平时在阅读过程中会经常遇到我们喜欢的一些知识或优美的语句、图片等。但当有时我们要用它们时却很难再找到它们。你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呢?
2、出示剪报:剪报可以帮助我解决这一问题。〈二〉、学习剪报的方法、步骤
1、认真阅读课本的提示语,2、讨论:剪报的步骤(阅读—剪报—分类—粘贴——装饰——命名)
3、关于剪报的内容收集与分类
4、剪报的装饰与命名
〈三〉、学生动手实践,对自己带来的报刊进行阅读、剪贴,教师巡视辅导 〈四〉、交流剪报的雏形,讨论、发现并修正不足。〈五〉、布置作业。
13、五彩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3)
三、教学课时:(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
1、同学们见过水池吗?(说说见过的水池的样子、特点)
2、见过五颜六色的水池吗?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去看看。
3、导入新课,出示课题。〈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读课文,标出每个自然段。
2、默读课文,找出介绍五彩池的部分。
3、再读课文,讨论课文的段落层次。〈三〉、自学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藏、折(多音字)
折、丈、矗(翘舌音)笋(平舌音)
2、认清字形:
藏、碟、镰、矗、耀、驾
3、讨论如何记好生字、词。
4、同学互相检查自学效果。〈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词,口头组词。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内容。〈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分段朗读课文。
2、听写词语。〈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1)、这段话讲什么意思?
2)、文章开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作者没想到的是什么?
4)、“没想到”和“真的”指的是什么? 5)、理解“腾云驾雾”、“神奇”的意思。
3、全班朗读课文。〈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齐读课文。
2、思考讨论:1)、这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2)、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五彩池的什么?(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
3)、“晴朗”指的是什么?
4)、在晴朗的日子里五彩池是什么样的?
5)、理解比喻句: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象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6)、更让作者感到惊奇的是什么? 7)、五彩池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
3、巩固练习:1)、分段朗读课文。
2)、说说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形状。3)、说说五彩池的神气表现在哪儿?
〈四〉、课堂小结:
1、分段朗读课文。
2、说说五彩池给你的印象。〈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2、理解课文最后部分。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一、二部分。
2、说说五彩池的样子、特点。〈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这个自然段的意思。
3、说说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齐读课文。〈三〉、总结全文。
1、分段朗读课文。
2、为什么说“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3、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1)、课文通过数量、颜色、大小、形状等突出五彩池的特点,帮助我们学习景物描写。
2)、适当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能使文章生动具体。
3)、五彩池的奇特景观,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更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指导背诵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3、试背诵。〈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14*珍珠泉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拼音和字典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珍珠泉的特点,体会珍珠泉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培养爱家乡、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师:你们见过水池?
你们见过五彩的水池吗?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些什么?
3、讨论: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三〉、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分段朗读课文。
2、讨论理解:1)、珍珠泉在哪儿? 2)、珍珠泉的泉水什么样的? 3)、珍珠泉处在怎样的环境中?
4)、珍珠泉的水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特点的? 5)、珍珠泉最有趣的是什么?怎么有趣?
6)、珍珠泉的美丽表现在哪儿?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不用说我是多么喜欢珍珠泉”。为什么“我”会“喜欢”?
怎么“喜欢”?
8)、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有感情朗读课文。〈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说说作者笔下的珍珠泉是什么样子的?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珍珠泉的美讲给他人听。
15、小狮子爱尔莎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了解作者和小狮子爱尔莎之间的亲密关系。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饿顺序叙述的。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你们见过狮子吗?觉得狮子怎么样?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文中的“我”和狮子的感情如何?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些什么?
3、讨论: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三〉、自学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钟(zhong)、程(cheng)、丧(sang)、择(ze)、资(zi)
2、认清字形:
配、丧、抛
3、理解词语:
和睦相处、垂头丧气、教训、资源
4、老师抽查、指导理解。〈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词,口头组词语。
2、朗读课文。〈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说说主要内容。〈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 1)、读课文,说主要意思。
2)、讨论理解:小狮子爱尔莎什么样?为什么它“一刻也离不开我”?
“晚上和我一起睡”说明了什么?
2、学习第二部分:
1)、读课文,说主要意思。
2)、讨论理解:在“我”和小狮子的相处中,都发生了哪些事? 爱尔莎洗澡时的情景如何?说明了什么? 爱尔莎碰到犀牛时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这样? 爱尔莎在换牙时有什么举动?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我用鞭子着实教训了它一顿”? 爱尔莎对“我”的责打是什么态度?说明了什么? “真正的关爱”是什么? 3)、再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感情。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读课文,说主要意思。
2)、讨论理解:“我”为什么要把爱尔莎放回大自然?
“我”都做了些什么?
3)、体会“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感情。4)、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四〉、总结课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说说从什么地方看出“我”真正喜欢小狮子爱尔莎?
3、谈谈人与动物之间应当有什么关系。
4、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5、谈谈自己的感受。〈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说给他人听。
3、完成练习册。
16*朱鹮飞回来了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拼音和字典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濒临灭绝的朱鹮,懂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积极参加保护野生动物。
3、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准备:(朱鹮鸟的标本)
五、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认识朱鹮鸟。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理解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1)、小光路遇科考人员。2)、科考工作得到村民的支持。3)、发现并保护朱鹮,使它得到繁殖。4)、成群的朱鹮在自然保护区快乐地生活着。
〈三〉、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小光生活在哪儿?向往的是什么?小光的腼腆说明了什么?
2、理解“向往”、“腼腆”的意思。
3、小光路上遇到的是些什么人?
4、路人想小光问了哪些问题?
5、路人跟爸爸说了些什么?
6、是什么事情引起亚洲国家的关注?
7、科考人员做了哪些工作?
8、理解“寻觅”、“推敲”的意思。
9、小光和小朋友做了些什么?
10、考察中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对待的?
11、这两只鸟是什么样儿?发现朱鹮后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划出有关词语)
12、小朱鹮的出生说明了什么? 〈四〉、总结课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小光和伙伴们为寻找、保护朱鹮,做了哪些工作?
3、他们的做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4、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叙述的? 〈五〉、布置作业。
1、把这故事讲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2、学会保护珍惜动物。
积累·运用4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几条对子(对联、对句),能熟读成诵
2、阅读短文《四季的美》,了解一年四季景色的变化及短文的叙述顺序。
3、参加集体讨论,意思能表达清楚,能与别人合作讨论交流,适时适当提出自己的看法,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能具体、有条理地写下想对别人说的一件事。
二、教学时数:(5课时)
三、教学准备:一年四季的景色图。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复习学习过的对子,背一背。
2、出示练习的对子,明确要求:
1)、读出韵脚,读出节奏
2)、比一比,谁用最少的时间把它们记下来。
3、学生自由读对子,试着理解对子的意思,背诵。
4、比赛背诵对子
5、交流其他对子,指名学生写到黑板上。〈二〉、阅读短文,理解内容。
1、独立阅读短文,借助工具书查词查字,理解短文内容。
2、分小组学习,先读短文再说说每个季节的不同景色,教师巡视辅导。
3、小组派代表说说每个季节什么景物最美。
4、讨论说说你认为哪个季节最美?(先说后写)
5、说说短文的叙述顺序。〈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谈话兴趣
1、请同学说说校园的环境。
4、导入话题: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 〈二〉、联系实际生活,拓展话题。
1、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如何做好环境卫生,有何感受?
2、说说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
3、同桌交流、增强环保意识。〈三〉、小组内讨论:
1、我们应该选择什么环境生活。
2、当清水变浑浊,空气被污染,草坪被践踏,墙壁被涂抹„„你有什么想法?
3、对于这种种不文明行为,你准备采取什么行动?
〈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综合意见。
〈五〉、各小组派代表就本小组的综合意见进行汇报,全班同学评议,说说哪个小组说得最好。〈六〉、课堂小结
1、如何更好地做好环境保护。
2、作业: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好环保。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作文兴趣 〈二〉、交流启发,拓宽思路
1、全班交流回忆最近自己做过的、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事。
2、向小组成员说说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事,要讲得有条理
3、小组派代表在班上说说自己最想说的事。〈三〉、读习作要求,明确作文要求
1、选择的事必须是自己做过的、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
2、选择的事应该是自己最想对别人说的。
3、事情要写清楚,语句要通顺。〈四〉、学生尝试作文,教师巡视辅导。〈五〉、评议学生的范文,提高作文水平。〈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续完成作文。
2、完成练习册。
17、捞铁牛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明白怀丙和尚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记课文重点段落的内容,能复述怀丙捞铁牛的步骤、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准备:(捞铁牛的各种材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对课题质疑
2、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略知大意
1、指名读课文,余生画出生字新词,读完评点。
2、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介绍了什么内容。〈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生字的字型记忆、书写
3、理解词义:陷、潜、绷、淤泥、笨重、出色、浮桥
4、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意义。〈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要捞铁牛?课文什么地方说明了原因?
2、学习1、2自然段,分析捞铁牛的原因(1)大水冲走铁牛
(2)笨重的铁牛陷入淤泥里(3)重修浮桥需要铁牛
3有感情地朗读怀丙和尚说的话(自信而不外露地),明白这样读的原因。
4、学生质疑:什么叫“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怀丙和尚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结合自己课后的阅读说说
2、指名读课文1、2自然段
3、导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了解怀丙和尚如何捞铁牛的。〈二〉、学习第二部分:准备捞铁牛
1、默读课文,思考:为了捞铁牛,怀丙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分几步?用竖线将它们划分开来。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1)(2)(3)(4)
3、想想:怀丙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准备?结合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
4、试着给每一步的准备工作加小标题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准备工作的不同层次,抓住重点词语。
6、试着复述“准备工作” 〈三〉、学习第三部分:捞铁牛
1、根据第二部分的学习方法,小组学习第三部分
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汇报交流学习收获:(1)捞铁牛的几个步骤(2)给捞铁牛的步骤加小标题。(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复述课文 〈四〉、课文小结
1、怀丙和尚为什么能捞起铁牛?原因有哪些?
2、这说明了什么?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解答。
3、再读课文开头怀丙的话,谈谈体会。〈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8、柯利亚的木匣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会区分并使用“仍然、果然”
2、了解柯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明白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学习用变化的目光看待事物,培养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2
三、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4、全班交流 〈三〉、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的书写、读音
3、理解新词的意义:木匣、躲避、终于、随便、管事
4、齐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 〈四〉、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了解:柯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又是怎样埋的。妈妈呢?画出文中有关的词句并用自己的话说说。
3、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柯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怎样埋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挖木匣
1、谈话导入:战争结束后,柯里亚有没有找到木匣呢?怎样找到的?
妈妈呢?让我们来看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刚才的问题。
3、交流:妈妈是怎样找到木匣的,柯利亚呢?为什么会这样?他后来是怎样找到的?画出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说一说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理解柯利亚说的那段话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看法
3、复述课文的主要情节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21、古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壮丽山川的思想感情。
2、学会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能默写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3)
三、教学课时:(3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文挂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谈话导入:
2.试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试读古诗,用笔划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学习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3.解释诗题,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1)教师板书诗题:望庐山瀑布 2)解释诗题:①望:远远的看。
②诗题:站在远处看庐山瀑布。③这首诗描绘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理解意思:
1.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2.逐句理解各诗句的意思。1)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指:庐山香炉峰。生:生成,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意思: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远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挂:悬挂,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意思: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飞泻的水流。直下:直泻而下。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意思: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可能是,怀疑“九天”是指天的最高处。
落: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意思:使人怀疑(好象)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3.读各诗句的意思,看插图,思考: 1)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
2)诗中哪些语句具体写了瀑布,是抓住什么来写的? 3)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 〈三〉、指导朗读,加深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速度要稍微慢一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节奏要轻快一些,语调高一些)1.齐读古诗,串讲诗的内容。2.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四〉、学生质疑,练习朗读、背诵。
〈五〉、作业:1.写生字、抄古诗。2.背诵、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谈话导入:
2.试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试读古诗,用笔划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学习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3.解释诗题,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1)教师板书诗题:山行 2)解释诗题:在山上行走。〈二〉、理解意思。
1.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2.逐句理解各诗句的意思。1)、远上寒山石径斜,33 远上:向远处伸展。石径:石头小路。斜(xia):曲折不直。意思:深秋时节的高山,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2)、白云生处有人家。白云生处:漂浮着白云的地方。
意思:在山上漂浮着白云的地方,隐约可以看到有住人的房子。3)、停车坐爱枫林晚,停:因为。爱:喜爱、留恋。晚:傍晚。
意思:我停下车子不走了,是因为我喜爱这傍晚时候的枫树林。4)、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红于:比„„还红。二月花:春天的花。意思:被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3.读各诗句的意思,看插图,思考: 1)、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景色?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朗读,加深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齐读古诗,串讲诗的内容。2.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四〉、学生质疑,练习朗读、背诵。
〈五〉、作业:1.写生字、抄古诗。2.背诵、默写古诗。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谈话导入:
2.试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试读古诗,用笔划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学习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3.解释诗题,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1)教师板书诗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解释诗题:在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的兄弟。〈二〉、理解意思。
1.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2.逐句理解各诗句的意思。1)、独在异乡为异客,独:独自一人。异乡:他乡,这里指长安。异客:他乡的客人。意思:我孤独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2)、每逢佳节倍思亲。
逢:遇到。倍:加倍,更加。佳节:美好的节日,这里指重阳节。
意思:每当遇到节日,我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3)、遥知兄弟登高处,遥:远。兄弟:哥哥弟弟。登高:民间风俗,外出登高。意思: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4)、遍插茱萸少一人。
遍:全部。茱萸:一种植物,据说插在头上可以防灾避疫。意思:兄弟们都插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单单缺少我一人。
3、读诗句意思,思考:这首诗讲的什么事?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朗读,加深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齐读古诗,串讲诗的内容。2.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四〉、学生质疑,练习朗读、背诵。
〈五〉、作业:1.写生字、抄古诗。2.背诵、默写古诗。
22、观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3)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准备:(涨潮、退潮的录象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见过涨潮、退潮吗?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钱塘江大潮的变化。
2、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
2、再默读课文,讨论理解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去之后)〈三〉、自学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潮(chao)涨(zhang)沸(fei)恢(hui)薄(多音字)bao(薄雾)bo(单薄)号(多音字)hao(号叫)hao(座号)
2、认清字形:
注意:(昂、沸、屹、罩、霎)的写法。
3、讨论理解词语: 屹立、人声鼎沸、犹如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新词,口头组词。
2、朗读课文。〈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二〉、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1、理解第一自然段: 1)、读课文,说说主要意思。
2)、理解“奇观”和“自古以来”的意思。
2、理解第二自然段:(潮来之前)
1)、读课文,说说潮来之前,钱塘江什么样? 2)、思考:课文还交代了什么?
3)、理解:“笼罩”、“若隐若现”的意思。4)、“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大家的心情如何? 5)、用“等”“盼”的心情读课文。
3、理解第三、四自然段:(潮来之时)1)、读课文,感受潮来之时的景象。2)、讨论理解:①潮来时,先写什么?
②未见其潮先闻其声,说明了什么?(找出有关句子)③江面有什么变化?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
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形成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④谈谈自己的感受。3)、理解其中的比喻句。4)、指导朗读,试背诵。
4、理解第五自然段:(潮去之后)1)、读课文,感受潮去之后的景象。2)、说说潮去之后江面的另一番景色。〈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说说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去之后的壮观景象。
2、再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完成练习册。
23*江总书记来我家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拼音和字典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江总书记冒雨来到灾民家中的一言一行,体会党和政府对灾民的挂念和关怀。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国家主席是谁?你们认为他怎么样? 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江总书记是如何关心灾民的。
2、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层次。〈三〉、自学课文,讨论理解。1、1997年7月发生了什么事?当时的情况如何?“仍”字说明了什么?
2、当江总书记来“我”家时,全家人怎样?
3、江总书记到灾民家是怎么做的?
4、江总书记说了些什么?从哪里看出“江总书记的话在人们心中点燃起希望之火”?
5、“一行行深深的脚印留在灾区人民心里”是什么意思?
6、这篇课文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7、谈谈自己的想法。〈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江总书记是如何关怀热爱灾民的?
3、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江总书记关心人民的故事。〈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人听。
24*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一、教学目标:
1、37
2、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变化,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听说过深圳吗?(请同学谈谈)
深圳的过去和现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2、出示课题。
〈二〉、讨论自学方法,提出自学要求。
1、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2、按深圳的昨天、今天、明天各是什么样的顺序,理解诗的内容。
3、从深圳变化的原因,体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三〉、自学诗歌,讨论理解。
1、“昨天”是指什么时候?昨天的深圳什么样的?
2、“是不过是短短的几年时光”指的是什么时候?
3、深圳发生了什么变化?
4、“探寻的目光已越出国界射向四方”是什么意思?
5、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什么原因?
6、深圳的“明天”将会是什么样的? 〈四〉、指导朗读。
1、抓住诗歌的特点,分节指导。
2、朗读注意有节奏,把韵脚读得响亮、清晰。
3、反复朗读,懂得朗读诗歌的要领,领会诗歌蕴涵的感情。〈五〉、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你对深圳变化的看法。
3、谈谈对我们厦门未来的发展。〈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诗歌。
2、收集歌颂家乡、歌颂祖国的诗歌。
积累·运用6
一、教学目标:
1、积累12个成语,能熟读成诵。
2、阅读短文《雪化后是什么》,能知道短文的主要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3、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动脑的好习惯。能与别人合作讨论交流,回答别人的问题。
4、清楚信的格式及写信封的要求,并通过写信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想告诉他的话。
二、教学时数:(5课时)
三、教学准备:(尺子、信纸、信封)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复习学习过的成语,背一背
2、出示练习的成语,明确要求:比一比,谁用最少的时间把它们记下来
3、学生自由读成语,试着理解谚语的意思,背诵。
4、比赛背诵成语
5、交流其他成语,指名学生写到黑板上。〈二〉、阅读理解短文。
1、独立阅读短文,借助工具书查词查字,理解短文内容。
2、分小组学习,思考:短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小组派代表说说短文的主要内容。
4、讨论理解短文中的三种答案。
5、交流自己的答案,理解。〈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谈话兴趣
1、教师讲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1)、冬天的时候,如果用梳子不停地梳头发,会发现头发会跟着梳子动起来。2)、冬天在漆黑的环境下脱毛衣,会发出类似碰电的声音,还有小火花。
2、导入话题:这是什么现象。(摩擦起电)〈二〉、动手实验,感受科学道理。
1、学生分组做实验。
2、以小组为代表谈谈实验的结果及蕴涵的科学道理。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4、进行你问我答,促进交流、理解。
5、老师小结。
〈三〉、交流其他实验的经验和收获。〈四〉、课堂小结。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作文兴趣。〈二〉、明确写信格式和信封要求。
1、信的开头写称呼,要顶格写,称呼后面要加冒号。
2、信的正文另起一行写,每段开头空两格。
3、要先写问候语,再把要说的事情一件一件往下写,最好每件事写一段。
4、正文写完了,另起一行写祝语,“祝”要空两格,祝语另起一行顶格写。
5、名字和日期写在右下方,日期写在名字的下一行。
6、信封的右上方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详细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要大一些),信封的由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姓名可以不写)。
〈三〉、读习作要求,明确作文要求。
1、写信的对象是同辈(同学、朋友等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人)。
2、内容自己定,但应该是最想告诉他的话。
3、要注意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4、写完要检查内容和格式,把不妥的地方改过来。〈四〉、学生尝试作文,教师巡视辅导。〈五〉、评议学生的范文,提高作文水平。〈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继续完成作文。
2、完成练习册。
25、爬山虎的脚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 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情况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2.、填空:
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
、。
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
3、看插图,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美感来。〈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屏幕显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再一次默读课文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位置、样子、颜色。
5、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仔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1、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触巴拉贴
3、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变”“弯”与“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4、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这些动词,把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生长的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得才这么有序。
5、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6、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1)、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这是爬山虎的一根茎(老师用彩色粉笔画),这是嫩叶(画叶)。让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脚,用动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2)、评议学生在黑板上的演示对不对。(3)、再让学生上台演示爬山虎往高处爬的情景。(4)、教师小结: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只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电脑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边爬,茎紧贴在墙上,爬满整个墙。所以课文第二自然段才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7、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怎么爬的,那么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没触着墙:(板书)萎了 触着墙:(板书)牢固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3、课文哪个自然段也告诉我们这个意思? 〈三〉、总结
1、学生归纳2、3、4、5自然段各讲的是什么内容。
2、复习3、4、5这几段,讲讲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4、总结: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楚这个意思,作者进行细心而有序地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附板书设计
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脚
枝状
嫩红 爬山虎的脚
触着墙——触 巴 拉 贴(牢固)
爬
没触着墙——(萎了)
26*蜜蜂
一、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3、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
作者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教学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四、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读读《昆虫记》这本书。
五、教学时数: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蜜蜂》。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自由发表各自的想法。)
2、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作者提出了一个关于蜜蜂的什么问题,让我们读读阅读提示。〈二〉、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把有关的语句画来来。
2、自由组合或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作者实验的经过。(1)、把捉来的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3)、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4)、检查蜂巢。
〈三〉、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学生就学习小组中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及依据。
2、从作者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呢?
(1)、(勇于探索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给了你这么深的感触呢?(从“虽然手被蜜蜂刺了好多下,但我一直坚持着”可以看出。)
(2)、(对问题考虑得很周密)具体表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1)、捉自家花园的蜜蜂,为的是便于观察。
2)、做白色记号,是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抛弃的。3)、在两里外放飞是为了了解蜜蜂认不认得回家的路。
(3)、(对蜜蜂的喜爱之情)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先读给同桌听。读时教师适机点拨,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之情。
1)、刚放飞时,恰巧起风了,作者观察到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这时,作者想蜜蜂怎么可以眺望到遥远的家园呢?说明作者担忧蜜蜂找不着家。
2)、第二天检查蜂窝时又看到15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想到:“尽管它们逆风而飞,尽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回来了。”这是一种我们人类所缺少的本能,体现出作者对蜜蜂认路本领的赞叹之情。这些地方要多读,读出感情。
3、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写实验结果的?指名朗读。(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对“本能”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能举些例子说说吗? 〈四〉、归纳小结。
1、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2、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受到什么启发?(鼓励学生在畅谈感受的基础上,加以归纳。如,周到严密、多想多思、勇于探索。)〈五〉、拓展作业。
你熟悉哪一种小动物,它有什么习性?做个小实验来证实。验证过程中要做到多观察、多思考。
27、新型玻璃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9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新型、陈列、博物馆、急促、企图、犯
罪、特殊、即使、打碎、改变、集中、对付”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抓住并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3通过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中介绍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三、教学难点
说说新型玻璃的特点及用途。
四、教学时数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
1、课文介绍了哪五种新型玻璃?
2、指名读课文,你最喜欢哪一种玻璃,并把这段课文读一读。
3、齐读最后一段。
在现代化建筑中,新型玻璃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玻璃新在哪儿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读分析第一段
1、引读“夹丝网防盗玻璃”
2、讨论:“夹丝网防盗玻璃”为什么能防盗?读了这一段还有什么问题吗?
3、画出演示图,帮助学生理解“夹丝网防盗玻璃”为什么能自动报警的原理。
4、讨论归纳:“夹丝网防盗玻璃”有那些特点?
5、板书:夹金属丝网连报警器
〈三〉、讲读分析第二段,理解夹丝玻璃的特点。
1、默读课文,注意有关写特点的词语句子,并用心把它记住。
2、合上书,出示填空,指名板演。
这种玻璃非常(),用()砂袋()它仍()。即使它遇到更大的冲击破碎了,玻璃碎片仍然()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检查练习情况并讨论:
100磅有多重?(大约45公斤)猛击怎么击?(用动作表示)
恙是什么意思?(疾病)安然无恙呢?(原指平安无事,没有疾病,现指玻璃没有遭到损坏,完好无损,说明它坚硬。)
什么叫“藕断丝连?粘能改为连吗?(原指藕断了,丝还连着,现指玻璃碎片粘在一起,没有分开。)
齐读填充的内容,注意“仍“和”仍然“两个词的用词准确。
3、讨论归纳:夹丝玻璃有那些特点?(板书:坚硬碎片能粘连)正因为它有这些特点,所以用在高层建筑中,能保证安全。〈四〉、学习第三段
1、自由朗读第三段,想想变色玻璃新在哪儿?
2、教师用第一人称讲述变色玻璃的特点,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
我介绍的这种玻璃有什么特点? 我是用什么口气来介绍的?
3、根据上面的思考题讨论。
4、板书:反射阳光改变颜色 〈五〉、自学四五段
1、要求学生把自己当作是一种新型玻璃,用我的口气来介绍,先读 懂课文,看看它究竟有哪些特点,然后努力把他的特点说清楚,(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任意选一种)
2、自由读课文。
3、同桌交流
4、指名交流
5、讲评。要求: 1)、特点是否抓住 2)、是否用我的口气 3)、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6、概括两种玻璃的特点。
7、板书:吸热玻璃:阻挡阳光、冷空气 吃音玻璃:消除噪音
解释“分贝“——计量声音强度的单位。〈六〉、学习最后一段
1、引读“更多的奇迹”要靠谁创造?就靠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都可以成为未来的创造者、发明家,你们想不想发明更多的新型玻璃来为21世纪建设服务?你想发明什么更新型的玻璃?
2、思考后交流
3、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抄词,书写生字。
2、完成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二〉、课堂练习
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全班学生举手,表示明白了。)不过,我不打算让你们说了,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在黑板上写下了“自述”两个字。)“自述”是什么意思?对,就是自己介绍自己。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夹丝网防盗玻璃自述”,第二组写“夹丝网玻璃自述”,第三组写“变色玻璃自述”,第四组写“吸热玻璃自述”,第五组写“吃音玻璃自述”。现在你们都是新型玻璃了。请把你们各自的特
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作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当然喽,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全班学生写“自述”。)〈三〉、课堂指导、讲评
下面,我请同学到前面来读自己写的“自述”。按着顺序来,先请“夹丝网防盗玻璃”来说。谁愿意来?(指名到前边来读。)
大家注意听,看他写得怎样。特别注意听老师怎么给他评改的,学点修改文章的方法。(学生到讲台前“自述”,老师当面进行评改。)〈四〉、总结
在我们生活中,不但有许多新型玻璃广泛应用,而且还有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在各行各业得到应用,放学后,你可以到附近的
工厂、学校、商店了解、观察,然后选择一项,把他的特点用途介绍给大家。
板书设计:
27、新型玻璃 名称特点
用途
夹丝网玻璃玻璃中夹一层金属丝网
防盗 夹丝玻璃非常坚硬,藕断丝连
安全 变色玻璃反射阳光,改变颜色调节光线 吸热玻璃冬暖夏凉阻挡强光 消音玻璃消除噪声减少噪声
28*、2030年的一天
一、教学要求:
1、认识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想象日记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环境污染的情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情况,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有条件的,还可以看看有关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的新闻报道。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或录像)导入。
1、出示挂图(环境污染图)或播放关于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
2、看到这些画面(情景)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只要意识到环境日益受到污染、破坏,我们要保护环境即可。)〈二〉、读通课文。
1、先请一位同学读读“阅读提示”。
2、自由读课文,遇到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三〉、学生交流,读懂课文。
1、这篇文章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呢?(2030年5月10日这一天人们生活的情形。)
2、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在这一天的各个时间段里,“我做了些什么事?”请大家用笔在书上画出来。
3、日记中讲到哪些环境恶化的情况?(1)空气污染严重,出门要穿抗辐射服。
(2)为了免受温室效应的煎熬,要坐上宇宙飞船到太空上的特殊学校去。(3)水污染严重,水中很难找到鱼,还要躲避酸雨袭击。〈四〉、阅读、理解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为什么小作者的生活方式与我们不同呢?
3、大家从这一自然段中感受到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过渡:看来空气受到污染是人们遇到的一个问题。作者还遇到哪些问题呢?
4、继续学文,请大家边读,边找,边画。
5、师生、生生合作交流探究。
(1)把找到的问题带以四人小组中进行讨论,并结合课前预习中找到的有关资料谈谈造成这些问题的大原因。(2)小组讨论。
(3)交流,每个小组在介绍时,其他小组可提出疑问。(弄清为什么要到太空上的特殊学校,原来叫鱼和油煎土豆片的食品店为什么改名了等问题。)〈五〉、课文中哪个词语说明这篇日记是想像的。
(公元2030年5月10日)作者写这篇日记,想告诉我们什么? 〈六〉、作者在文章最后提出一个问题,大家能回答吗?
(学生可畅所欲言,还可以联系自己身边与环保有关的内容来谈。)〈七〉、总结延伸。
1、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根据自己家附近的环境污染情况,说说你有什么打算?(进行环保宣传,写倡议书,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积累·运用7
一、教学要求:
1、读背《清平乐》,知道这首词描绘了农村的风光和人们的劳动生活。
2、阅读短文《怎样制作树叶书签》,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和说明顺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树叶书签的制作步骤,并按短文讲述的方法,自己制作树叶书签。
3、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成精美的手工制品,将制作过程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乐趣或收获。
4、和同学一起参加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开科技知识介绍会的形式,集阅读、制作、展示、交流为一体,在活动中拓展科技知识,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好
地学语文,用语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阅读短文《怎样制作树叶书签》,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和说明顺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树叶书签的制作步骤,并按短文讲述的方法,自己制作树叶书签。
2、和同学一起参加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开科技知识介绍会的形式,集阅读、制作、展示、交流为一体,在活动中拓展科技知识,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
三、教学时数:5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阅读)〈一〉、完成“读读背背”
1、检查预习,自学这首词。
(1)学生找资料,交流对词牌及作者生平的了解,教师作适当补充。(2)自学字词,注意读准以下字音:清平乐(yuâ)、媚(mâi)、媪(ǎo)、亡(wú)、赖(lài)、剥(bāo)、蓬(pãng)。(3)指名读这首词。
(4)分别找出词的上阕和下阕。
2、学习词的上半阕。(1)学生自读词的上阕。
(2)如果请你根据上阕的内容画一幅画,你会画些什么?(根据学
生的回答,教师相应出示:“茅檐”、“小溪”、“青草”、“正在喝酒聊天的老夫妇”。)(3)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上阕的内容。(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上半阕。
3、学习词的下半阕。
(1)先默读,再讨论下半阕分别写了谁,他们在干什么?(2)汇报讨论情况。
(3)教师出示图,请学生对照课文认真观察,找出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分别在哪里,从而理解方位词:溪东、溪头。
(4)在老农的三个儿子中作者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小儿子的天真、可爱。)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下半阕。
4、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词。
5、指导学生背诵这首词。〈二〉、完成“阅读”。
1、激趣:
展示几枚精美的树叶书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看到这么美的书签,你们一定想知道是怎么制作的,也一定想动手做一做吧。我们一起来
读短文《怎样制作树叶书签》。
2、自读课文。
(1)思考:说说制作树叶书签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在关键词句下面画上横线。(2)讨论:制作树叶书签有几个步骤?
3、用自己的话说说制作树叶书签的步骤。
4、请做过树叶书签的同学谈谈自己制作的经验。
5、布置课外动手实践。
根据短文讲述的方法,自己动手做一个树叶书签。几天后在班上展示,评出优秀作品。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出示题目,明确要求,展示小制作。
1、同学们心灵手巧,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许多有趣的小制作。谁愿 意展示自己的小制作,说一说小制作的名称?(学生上台展示)2、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不少作品与大家分享。(展示:蛋壳制作的小 鸡、笔管制作的三个和尚、废羽毛开屏、易拉罐制作的京剧脸谱等。)〈二〉、学生看着小制作,回忆制作过程。〈三〉、明确习作顺序。
要写好这篇说明文,请看写作“锦囊”课件(或投影)。
1、写明需要准备的材料和工具。
2、分几步写清楚制作的过程。
3、写写在制作过程中得到的乐趣或收获。〈四〉、积极参与,动手制作。
1、这节课,我们一起用蛋壳制作小鸡。先瞧瞧,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教师边出示洗净晾干待用的蛋壳、橡皮泥、热熔胶、清油、剪刀、毛笔、颜料,边请学生说出名称,相继板书。)
2、请一位学生上台制作,其他学生观看。
3、多么可爱的小鸡。谁来说说制作过程,注意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
4、先取一个鸡蛋壳横放在橡皮泥上做小鸡的身体,再小心地剪半个鸡
蛋壳作小鸡头,在边上涂热溶胶与身体粘接,接着用红色橡皮泥捏出鸡冠和尖嘴巴,分别粘在小鸡的头部,然后用颜料画上眼睛、翅膀,最后等晾干后涂上清油,这样就做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鸡。
〈五〉、展开想像,抒之以情。
你们喜欢这只小鸡吗?看到这只小鸡,你们都想到些什么? 〈六〉、整理思路,先说后写。
1、你制作了什么小制作,先准备了哪些材料?(先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说。)
2、你是怎样制作的?请分步说。(先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说。)
3、制作小制作后,你有什么收获?(同桌互相说。)〈七〉、简要小结,指导习作。
1、这次作文要求有三点:(1)写明需要的材料和工具;(2)分几步写出制作过程;
(3)写出制作的结果及完成制作时的心情。2.学生动手写,教师巡视指导。板书设计:
制作
1、材料和工具
2、制作过程(先
再
接着
然后
最后)
3、心情
第三课时:学生习作(略)第四课时:习作讲评(略)第五课时(实践活动)〈一〉、课前准备。
教师要主动与少先队大队部、自然课老师、科技馆、少年宫或图书馆联系,为这次实践活动做好准备。同时,要布置学生参与制作、阅读科普读物、了解科技新成果等活动,并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如,制作组、采访组、读书组。总之,要做好此次交流活动的准备工作,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并给予具体指导。〈二〉、激趣导入。
中队长:“各显神通”科技知识介绍会现在开始。欢迎同学们上台介绍最新的科技知识,展示最美的科技小制作。〈三〉、分小组展示活动成果。
实践活动内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个汇报小组,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成果。
1、小能人展示台。
(1)可以让学生现场表演小制作,一边解说,一边制作。
(2)小发明、小制作大比拼。小发明、小制作的作者,手持小制作上台介绍。
2、最新科技成果新闻发布会。
收集最新科技成果的同学,在组内交流。如:
(1)防开小差的手表
带上防开小并的手表,当学生开小差时,手表会发出微型电波,让大脑的注意力集中。(2)智能眼镜
智能眼镜的镜片摔不破。当眼镜掉在地上时,还会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告诉主人它的位置。
3、最新科技书籍推荐会。
(1)学生甲:不久前,《中国儿童报》开设了《小小幻想家》专栏,深受全国少年儿童的喜欢。《小小幻想家》这本科技书,就是从《中国儿童报》与中国三峡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征文赛中精选出的300篇优秀科技小幻想。幻想是发明创造的萌芽。愿同学们的天真幻想,50
第三篇:小学语文第07册教案(苏教版)
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七册教案
第七册第一单元备课中心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
2、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让学生成为观察训练的主体,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义和注意点,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带学生到图书室实地练习选择读物,体会方法,交流意义。
教学设计:
一、步入实地,激发读书激情。
1、活动:师生进入图书室,安静入座
2、谈话:(体现学生为主,了解学生知识面)
3、小结:选择读什么书,要根据需要而定,请大家活学活用书本上的方法,用最短的时间选择一位书本朋友。
二、看图明法,交流经验名理。
1、看图交流步骤:确定书类,按类查找----通过书脊,发现书名----轻拿浏览,确定办理
2、学生补充借书、购书经验,提请大家注意:
(1)看书架上的标记或者咨询有关人员寻找分类
(2)仔细查找,轻轻抽书----内容提要,大致一看----重新选择,书回原位
三、静静默读,实践结交书友。
1、评选速度奖
2、评选专心奖
四、交流收获,强化选读意义
1、小队交流假日读书活动,评选优胜“读书郎”
2、个人探讨读书选择及其心得,评选“小博士”
3、发下调查表选填
(1)我最想读的3本书是--------、-----------、-----------。
(2)我读过最难忘的书是---------、---------、-------。
(3)我愿意为班级图书角提供-------书。
(4)我希望班级图书角拥有-------书
五、作业:制作名言书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由仿到创活学活用“读书作记号”的学问,实践体会,交流意义。
一、导入:
上一课我们知道了如何选择图书,选后不认真读书那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该怎样读书才算认真呢?(学生交流:四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记号”相机板书课题)
二、自学做记号的方法与要求(看图归类讨论)
1、姿势同书写:“三个一”不能忘
2、不同记号的意义探讨,允许保留意见
生词、疑难----?----妙词佳句。。。重点句段**关键词句————————————————等
3、补充自己所习惯的记号,交流意义
三、交流明法
四、实践深化
1、第一课上做记号,交流评选,表扬得法者(注意姿势)
2、补充材料上自选一文,小组共做记号交流,评选合作小组
3、小结: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
4、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
五、总结提醒:
落笔要轻,保持整洁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张甫七录,善于摘抄
读书动墨,受益匪浅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从图启思,感受“无字词典”的重要,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一缸金鱼、一盆盆景、分组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
问: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怎么做?
板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二、学习观察静物
1、回忆老师带大家观察南园一角的方法,结合第五页下图谈谈观察静物的方法
(1)同桌讨论----男女生比赛----小结板书:
按一定顺序、要有重点、展开想象、勤于动笔
(2)动静结合----象什么----当作活的----观察日记----填写表格
2、实践运用
(1)出盆景观察----默默构思----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小结评优
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
1、根据第四页上、中的图讨论方法
2、交流(南北两组学生对抗)
(1)活动:按照进行顺序,重经过
(2)人物: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留心场面和善于抓住特点鲜明的人来观察
(3)动物:外形、动作、习性(注意动态时的生命力)
3、实践分组
(1)按照小队选择观察对象(如:低年级的体动课、小小鱼缸引力大)-------汇报交流------小结评优
四、总结、作业
1、总结:观察不但要细心,更要耐心、恒心才能从变化中发现乐趣,养成好习惯,练出好眼力。
2、作业:一周观察日记
(1)选定目标反复看
(2)写出所得至少3篇
虎门销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 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 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 抛鸦片 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 再 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 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徐悲鸿励志学画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认知目标: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自学能力的训练及概括分段能力的提高训练。
情感目标:初步走近徐悲鸿,感知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重点难点: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
一、名言听说
师读两遍后,学生复述,练习学生听说能力。、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
因为纵使我的祖国生活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
——裴多菲
2、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二、名画导入
师:同学们复述得非常好,说明你们有很好的输入与精彩的输出。为了表扬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名画。(出示《奔马图》)
1、欣赏名画,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释疑“励志”
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再读课题,学习质疑
4、归纳问题,引入新课。
为什么?怎么?结果?(板书出三大问题)
三、名篇初读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2、边读边做记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怎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
3、讨论上述思考题,划分段落,师板书。
第一段 为什么?(第1——3自然段)
第二段 怎么?(第4——6自然段)
第三段 结果(第7——8自然段)
四、交流活动
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评。、交流词语的理解。
3、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4、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这课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五、学习生字
1、学生交流会与较难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2、描红
3、当堂完成生字与词语的抄写
六、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并利用网络课搜寻一些徐悲鸿的资料。
第二课时
认知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能力目标: 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一、复习反馈
1、默写本课词语
2、交流网络课上搜集的资料。
二、问题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2、生自由朗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师出示本句,研读。
3、为什么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三、情景再现
1、读第二自然段中有关语句。
2、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体会人物心理,说话的语气,把朗读转化为表演语言。
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在感悟的基础上齐读外国学生的话,把表演语言再转化为朗读语言。
四、品味感悟
1、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
2、重点体会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他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也可抓关键词。
3、学习构段
师: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这间的关系。(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
师: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
给一个总分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内化知识。
4、以读代讲
学习第七自然段
五、回归中心
1、读后理解“震惊”
2、前后对比外国学生的态度,体会原因。
3、朗读活动,谈体会。
六,积累内化
练习复述
匆匆走笔,有很多思考的不成熟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
今日看教材,有一想法:
九月一日完全可以先上第十六课,这样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起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其他的习惯培养不上也可。因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节课就可以成就的,关键还在于平时的点点滴滴。
第七册第二单元备课中心
老师,您好!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实验目标:
利用教师节这一契机,以筹备教师节庆祝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调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
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相机引导出诗朗诵。
三、提供诗稿、自由练读
1、师配乐范读。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四、教师指导,提高朗读
1、分句训练。
(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3、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5)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① 指名读;
② 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③ 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④ 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⑤ 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4、齐读。
五、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附后)
六、小练笔
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
2、各自起笔。
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
七、作业:
1、抄写优美词句
2、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
附资料:
您是蜡烛
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您是黄牛
勤勤恳恳在黑板上耕耘
您是春蚕
春蚕到死丝方尽
不,都不对
您比蜡烛的光辉更明亮
您比勤劳的黄牛更朴实
您比奉献的春蚕更无私
对,我知道了
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塑造心灵
净化灵魂
永远不知疲倦
长大了我也要——
做一名老师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说起这个成语,还有个小故事呢: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了,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还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你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呀?”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礼记别话——谦谦的君子之风
路从先生
《礼记》: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之与言,则趋而退。
这是多么敦厚的一道人世风景。你看,跟着老师一起走路,即使遇见了熟人,也不可与熟人一起聊天而冷落了老师。在路上遇见了老师,就恭敬地和老师打招呼,然后端端正正地站着给老师让路。如果老师跟你说话,你就礼貌地回答;如果他不跟你说话,就恭敬地用眼光送着他走远。这是君子的风范。
尊师重教,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不衰。国家要复兴,民族要昌盛,就一定要尊师重教。
君子登堂
《礼记》: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履,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这里说的是君子坦荡。君子出游,拜师访友,要做到走路有脚步声,决不可鬼鬼祟祟。一是说明君子心胸没有邪念;二是提醒室内的人,有客人到了。主人如有不想让外人看到的事,可以防备一下。
还有君子登堂,内室门外有两双鞋,听得到谈话声,才可以入室拜会;听不见说话声,就不能乱闯。门外有两双鞋,则室内一定有三个人(主人与二个客人,古时候客人把鞋脱在门外,到室内席地而坐),三人内室谈话,外面听不见声音,则是密谈,所以君子要避开。
所以古人登堂的礼节,那种君子坦荡的风度,是可以让我们现在借鉴的。三顾茅庐
教学要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领悟文中比喻的妙处。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认知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能力目标:通过神态、语言体会人物性格,并用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情感目标:初步认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电视上曾放过好几次《三国演义》。前不久,还重播了一次。有哪位同学看过?(生举手)。那么,你们一定知道刘备其人了。刘备的军师是谁呢?(诸葛亮)。诸葛亮本是一名隐士,他怎么会成为刘备的军师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2、板书课题:
7、三顾茅庐
3、齐读课题,查字典理解“顾”“茅庐”
4、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生边听边想,听后讨论课题疑问。
2、自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3、交流自读,师生评议。
三、精读顾前,感悟体会
1、过渡: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课文重点写了哪一次?(第三次)。前两次课文只是一句话带过,这就叫略写。不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七回,了解刘备前两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他的结拜兄弟张飞不乐意了,刘备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学习小组分角色练习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生合作朗读,师巡回指导。
3、反馈朗读,学生评价。
通过“嚷”“只要”等词体会张飞鲁莽、轻率的人物性格。
通过“生气”,“一点儿”等词本会刘备对贤才的渴求。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表人物神态、语言的重点词进行体会。
4、全班分角色读,再次感悟
师读旁白,男生读张飞的话,女生读刘备的话。
四、自学生字,完成作业。
1、过渡:那么第三次刘备访到诸葛亮了没有?在《三国演义》中,这也是第三十八回才提到,所以——且听下回分解。我们先来自学一下本课的生字词。
2、分小组自学后,释疑。
3、完成书上描红,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认知目标:通过字词的品味感知人物特点,学会简单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能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情感目标:体会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初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激起阅读原著的兴趣。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默写本课的词语,交换批改。
2、请一同学朗读第一、二自然段,导入新课。
二、赏析顾中,迁移练习。
1、自读思考,学作记号。
要求: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刘备如何动作的词,句用圆点点出。
反复朗读、品味、感悟。
2、交流描写景物的句子。
找出句中的比喻句,讨论体会。适时点出: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进一步体会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3、迁移练习
以学校的后花园为例,用“来到„„只见„„”写一写那里的景色,写后交流。
4、交流表刘备动作的词和句。
从字里行间读懂刘备的求贤心诚,求贤若渴的情。
三、略读顾后,品味妙喻。
1、过渡:第三次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刘备真是高兴啊!请快速读第四、五自然段,看看刘备的感受。
2、体会两句比喻,更深一层地理解刘备的得贤之喜。
四、练习复述,积累内化
1、请同学们按照顾前——顾中——顾后这一顺序自由练习复述
2、请个别同学复述
五、总结升化,延伸课外
1、刘备如此辛苦地求贤,三顾其茅庐,我们从这个小故事中也有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生讨论后回答)
2、是啊,正因为诸葛亮是个旷世奇才,所以刘备才对他苦苦追求。孔明先生也没有辜负刘玄德的厚爱,用他的智慧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三国演义》中提到的就有诸葛亮火烧新野、诸葛亮舌战群儒、孔明用智激周瑜、用奇谋孔明借箭、诸葛亮智取汉中、诸葛亮智取三城、孔明挥泪斩马谡、武侯弹琴退仲达,孔明一气、二气、三气周公瑾,有关诸葛亮的故事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欲知详情,请一定要看一看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
但愿人长久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一 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6 但愿人长久)
二 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 吟诵 悲欢离合 屈指算来
观赏 但愿 宽慰 眼睁睁 隐藏 阴晴圆缺 躺在床上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 埋怨 皓月 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 诗歌诵读比赛
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 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一 复习
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 细读课文
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 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 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c 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师板书:埋怨
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师板书:宽慰
(3)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三 总结课文
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
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四 作业
背诵第4~6自然段 2 抄写书后词语三遍
板书: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练习2
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特别是三拼音节的认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提高运用工具书的能力。
3、变换句式,将“被”字句改成“把”字句,寻找出规律。
4、熟记8条成语。
5、朗读、背诵5条歇后语。
6、观察四幅图,以“奶奶心里照样甜”为题编故事,训练学生仔细地观察,把重点内容说具体。
第一课时
一、明确学习内容。
1、今天我们一起来完成练习2的一至三题
2、板书:练习2
二、自学
1、审题。
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练习
学生四人为一学习小组,讨论、练习。教师巡视。
三、交流检查。
第一题:
1、齐读拼音短语。
2、让学生画出三拼音节,及时订正。
3、复习三拼音节的直呼方法:声介轻短韵母长。
4、“开火车”读三拼音节,再集体齐读。
第二题:
1、齐读词语。
2、学生汇报自己的选择结果,注意纠正汇报中的一些错误。
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选择义项的方法。
(1)回忆词义;
(2)读清带点的字的字意;
(3)放入词中辨别正误;
(4)确认后在所选义项的序号上画“√”。
第三题:
1、出示学生完成的练习
2、学生评议,说明理由。
3、学生谈谈完成了这一条练习,学习到了什么语文知识。
4、小结:改写时要与原句意思一样,词的个数也一样,只是词序有了变化,“被”字换成了“把”。
5、练习:把下面的“把”字句换成“被”字句。
(1)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2)磁铁把水底的图钉一下子吸了上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朗读练习。
(3)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4)集体讨论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
(2)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3)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学生说说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自读5条歇后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是试读,正音。
(3)教师告诉学生这是歇后语,教师范读,学生观察。
(4)讨论,总结:歇后语分两部分,前部分像谜面,后部分像谜底。
(5)小组交流歇后语的意思
(6)讨论结果,教师适当指导。
“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地做了,没有一点收获。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神不定。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形容非常清楚、明白。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比喻什么都不懂。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按好心”讲心怀恶意,但假装关心。
(7)集体齐读。
3、练习。
(1)给学生充分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第三课时
教学第六题
一、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的话题:奶奶心里照样甜
2、学生说说题目的要求。
二、指导
1、出示四幅图,学生观察边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故事中的人物是谁?为什么奶奶心里照样甜?
2、讨论交流,理清故事梗概。
小红给奶奶买冰棒,跑到家里冰棒全都化了。奶奶虽然没有吃到冰棒,可是心里还是非常高兴。
3、观察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指导说话。
(1)图1
①观察画面:图上有谁?她在干什么?图上还有什么?
②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小红为什么跑?方便袋里装着什么?她为什么会满头大汗?
③将观察和想象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教师相机板书。(要以鼓励为主。)
(1)图二
①观察画面:图上画了谁和谁?她们在干什么?图上还画了什么?②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奶奶坐在院里干什么?为什么给小红扇风?她会说什么?小红将方便袋送到奶奶面前会说什么?
③学生说说图二的内容,教师相机板书有关词语。
(3)小结学习方法 出示:仔细观察
合理想象
练习说话
(4)同法学生自己学习图三与图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自由练说。再按图的顺序汇报交流。
4、指导学生把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
三练习
1、学生自练说话。
2、小组内相互练说,要求说出对方的优缺点。
3、学生编故事练说。
教后记
第三单元备课中心《九寨沟》、《雾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用互联网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了解九寨沟自然风光和雾凇这一自然景观的神奇、迷人,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现象,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美,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对九寨沟的美景进行介绍。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文章内容、利用网络进行拓展性学习,了解更多的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人情风俗,和雾凇的美景,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能力目标:通过网上教学和学生网上冲浪,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他们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拓宽视野,全面了解九寨沟的自然风光雾凇的美景。
难点:
1、通过网络考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2、由于学生生活在南方,根本没有见过雾凇,甚至有的同学根本不知道雾凇是什么,因此,在学习中,学生无法找到建构的旧知,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三、实验目标:
能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选择喜欢的景点,当一次小导游。
四、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五、教学准备:网络
六、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为什么?(学生谈喜欢的理由)
2、今天,老师带你们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山水,去了解大自然的奇观,(板书两课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指导:“雾凇”的“凇”是两点水。(学生书写“雾凇”)
(二)、初步感受九寨沟和雾凇的美景
1、你想去浏览九寨沟,去认识雾凇吗?打开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网站,你可以看到许多美丽的图片,看一看,谈一谈你的感受。
(学生浏览,同桌交流观看图片的感受。时间5分钟)
2、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想法,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可以讲感受、也可以提问题)
(三)、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出示生字词,检查效果。
(四)、调查兴趣,自主选择
1、再读课文,说说你想先去哪里玩一玩?
2、根据多数学生的兴趣,决定先学习哪一课。
(五)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
课时目标:
通过学习文章内容、利用网络进行拓展性学习,了解更多的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人情风俗,和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九寨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是啊,如果世界上真有仙境,那肯定就是九寨沟。这是一个佳景荟萃、神奇莫测的旷世胜地;这是一个不见纤尘、自然纯净的“童话世界”。九寨沟的美具体表现在哪儿呢?今天,我们就来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欣赏美丽的九寨沟,欣赏这篇课文是怎样来表现九寨沟的美的。
(二)明确目标及学习方法:
教师揭示网上学习的目标及方法:
(1)读一读最喜欢的内容。
(2)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
(3)查一查相关的资料。
(4)说一说你喜爱的景物。(可以运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
(5)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三)网上学习。
(四)汇报所学内容,随机进行拓展性说话练习。
1、师:有人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看来九寨沟的水可是不可不看的哦!谁来先为大家介绍九寨沟的精灵——水呢?(学生用文中的语言或自己的语言分别描述瀑布、湖泊„„)
2、师:小动物们好可爱啊!那么在密林深处它们是怎样幸福的生活的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那里的景象吗?你还知道九寨沟有那些野生动物吗?(学生用文中的语言或自己的语言分别描述野生珍稀动物资源: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藏羚羊雪豹、金钱豹等,二类保护动物有白唇鹿、岩羊、藏原羚、猕猴、红腹角雉、绿尾角雉、大天鹅等,三类保护动物有鬃羚、斑羚、碉羊、血雉等。)
(五)回归课文:
1、齐读课文。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也仿佛看到九寨沟那神奇美丽的景色了!那书上又是怎么写的呢?让我们把课文读一读,好吗?
2、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手法。
(1)抓住典型的景物,展现九寨沟自然景观的美丽神奇和珍稀动物的活泼可爱。
(2)采用总分的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
(3)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
3、小结:
这篇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选取典型的景物,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手法向我们描绘了九寨沟的美,让我们仿佛真的来到了这个迷人的人间仙境。
(六)作业:
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了解雾凇的更多知识;感知吉林,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一)、学习课文,了解雾凇的形成原因及过程
1、刚才同学们看完图片后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请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为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归纳课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时间:5分钟)
2、自学完课文,谁能来讲讲课文为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学生归纳:课文讲述雾凇的美丽景色和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3、那雾凇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出有关的词句。
(带领学生细读课文第二小节,找出雾凇形成的原因:水蒸汽遇冷凝结。形成过程: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
4、有感情齐读课文第二小节。
5、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你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看看网站上是怎样介绍的。
(学生再次浏览网站内容,进行知识的拓展)
6、浏览完网站,你对雾凇形成原因及过程的内容有补充吗?
7、围绕雾凇,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
(二)、自主学习,协作探究
1、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课本上已经不能解决了,我们利用网络来开展学习,看一看网上的内容能否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如果你还有不理解的问题,进入雾凇论坛,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教师在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并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3、指名说说学习后的感受。
(三)综合实践:
1、师:我们进行了一次精彩的网上之旅,尽情地欣赏了九寨沟风景的美,雾凇奇观的美,文章的美。你最想说什么?
2、师:准备围绕这篇课文进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同桌互相商量一下,你们想搞什么活动?
学生自由讨论,初步生成方案
3、吉林雾凇的奇特景观和九寨沟的美景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你最喜欢哪一处景色,你愿意以“小导游“的身份带领大家边游览,边介绍吗?
(组织学生以“小导游”身份介绍,学生间相互补充、更正。)
(四)、布置作业
尝试把学习所得利用计算机制作成演示文稿、word小报等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你的学习成果。
10.云雀的心愿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对学生进行增强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0 云雀的心愿
要求学生查字典理解“心愿”。
2、质疑。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录音范读课文。
2、读后讨论上面的问题。
三、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表上的字。
要求读难字音,认清字形,联系课文想想字义。
(1)抽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
滥(làn),不能读(lān);瘠(jí),不能读(jǐ);堤(dī),不能读(tí);汛(xùn),不能读(xìn);苔(tái),不能读(tān)。
(2)指名分析字形。
田字格里的生字既要会认,也要会写。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形体。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后,教师提醒注意下面几个字的写法:
厌:与“庆”比较。
乱:与“甜”比较。
伐:与“代”比较。
(3)指名逐段试读课文。
提醒学生注意:表示语气的词要读轻声。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四、讨论分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观察课文插图。)
读后说说云雀妈妈和小云雀到过哪些地方。
2、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
第二段:(第5-10自然段)。
第三段:(第11-13自然段)。
第四段:(第14、15自然段)。
五、作业
1、生字描红。
2、抄写生字词。
讨厌 乱砍滥伐 贫瘠 冲垮 树冠 冲刷
3、练习正确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读黑板上的生字新词。
2、画去不合适的读音。
滥(nàn làn)渗(sân shân)
擦(chā cā)贫(píng pín)
3、回答:云雀妈妈和小云雀到过哪些地方?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
(1)出示幻灯片。(沙漠图)
小云雀和他的妈妈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如果狂风吹来,沙漠上会出现什么情景?
(2)指名读第1-4自然段。
“漫天飞舞”是什么意思?
“贫瘠”是什么意思?
“贫瘠的沙漠”是怎样形成的?
(相机板书:漫天飞舞 乱砍滥伐)
(3)指导朗读。
(“漫天飞舞、睁不开眼、乱砍滥伐、贫瘠”等词要重读。小云雀的话要用埋怨的语气读,云雀***话要用惋惜、心疼的语气读。)指名试读,分角色朗读。
(4)小结段意。
由于人们乱砍滥伐,使茂密的树林变成了贫瘠的沙漠。
2、细读第二段。
(1)出示“洪水泛滥”图。
小云雀和妈妈来到了什么地方?它们看到了什么?谁能说说
洪水会造成哪些危害?
(2)自由读第5-10自然段。
①“咆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河水像脱缰的野马?
②河水为什么会这么凶猛?
理解:河堤、汛期、泛滥成灾。
(相机板书:大河的上空 河水泛滥成灾)
③“蓄水”是什么意思?森林是怎样蓄水的?
理解词语:树冠、苔藓、渗、储存。
④比较句子:
森林就是一座大水库。
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
指名说说这两句话都是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哪句话语气更肯定些。
(告诉学生反问句比陈述句语气更肯定些。)
⑤指导朗读第二句话。
(相机板书:森林 水库)
(3)指导朗读。
(描写河水泛滥的句子要读出气势汹汹的样子。小云雀的话要用害怕的语气读,读***话要显得无可奈何。)
(4)小结段意。
河流上游的森林被伐光,河水泛滥成灾。
3、细读第三段。
(1)自学课文。讨论:为什么说森林是空调器?
(板书:空调器)
(2)指导朗读。
4、细读第四段。
(1)齐读课文。
小云雀说了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从小云雀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我们应该怎么办?(板书:森林重要)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茂密 冲垮 树冠 枯枝败叶
云雀 冲刷 讨厌 漫天飞舞
2、组词区别。
厌()乱()伐()
庆()甜()代()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词语。
mào mì chōng kuǎ shù guān
()()()
yún quâ chōng shuā tǎo yàn
()()()
kū zhī bài yâ màn tiān fēi wǔ
()()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内容
1、讨论:
(1)学过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引导学生从乱砍滥伐、森林会变成沙漠、河水会泛滥成灾、森林是水库、是空调器等方面练说。)
(3)小组练说,指名到讲台前练说,师生共同评议。
2、总结谈话,完成板书。
(来到、看到、植树造林。)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
1、画出课文中的提示语,体会说话者的心情。
2、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
3、指名分角色,表演朗读。
四、指导复述课文
五、作业
1、填字成词。
黄沙()乱()滥()
泛滥()()枝()叶
2、填空。
(1)小云雀()说:“这里的风沙真讨厌!”
(2)云雀妈妈()说:“那是因为森林也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
3、写话。
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要有条理地说说,再写下来。)
9.九寨沟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
4、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了解生活在那里的异兽珍禽。教学准备:九寨沟风景图片、课文录音磁带、相关歌曲磁带。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谈话激情
你或你的亲友有人去过九寨沟吗?把你所了解的九寨沟介
绍给大家。(电视、杂志上看到的也可以,师适时出示相关图片)
3、读了课题后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⑴读生字词
潘、敏、禽(前鼻音)
坪、羚(后鼻音)
宵、县、恰、窜(三拼音)
掬、咀(同声韵不同声调)
⑵读句子
你觉得哪些句子有些难读,你能读好它吗?
⑶指名分节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三、录音范读
讨论:
1、你听了课文录音,仿佛看到了什么?
2、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九寨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4自然段)
3、其它自然段写了什么呢?
4、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4自然段)
第三段(第5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2、思考讨论:九寨沟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要求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3、指导朗读:突出“神奇的”、“因为„„所以„„”、“一„„就„„”、“童话世界”。
4、齐读。
五、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
2、哪些生字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善:上边的“羊”字一竖要出头。
县:里面是两横。
3、范写:善、窜、捷、禽
4、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段。
2、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九寨沟名字的由来,九寨沟是由几条神奇的山沟组成的,如果人们一进入景区,就像到
了仙境般的童话世界。那么九寨沟到底是个怎样美丽的仙境呢,今天让我们跟着导游一起去游览一番。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你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上它,感受到它的美。
2、导游给我们介绍了哪几处景观?逐句找找。
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3、再读读,这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能把领略到的神奇美丽朗读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吗?
4、学生自学。
5、全班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在谈感受时品析词句,理解“宛如、白练腾空、高低错落、蔚为壮观”等词语。
感受雪峰时抓住“插入云霄”、“银光闪闪”想象雪峰高耸,皑皑白雪在阳光下银光闪烁的景象;
感受湖泊时抓住“大大小小”、“颗颗宝石”、“镶嵌”、“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体会湖泊之多,湖水之清,湖石绚丽多彩,身临此山此水真似到了一个“童话世界”;通过“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等词语体会原始森林到处都是;
“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一句点明了“五花海”、“无彩池”的由来;
抓住“白练腾空”、“银花四溅”看图联想那道道激流直下的壮观景象。
结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由练读、齐读、指名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欣赏了插入云霄的雪峰、五彩缤纷的湖泊和壮观的瀑布,我们继续向纵深行
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
没的地区。在这里,你可能有幸结识哪些珍稀动物?
1、请你轻声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里描写了哪些珍稀动物?
板书:金丝猴 羚羊 大熊猫 小熊猫
2、你最喜欢作者介绍的哪种动物?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给大家介绍一下。
3、学生谈感受,读句子,互相交流。
4、小结:在这一自然段中,写了四种珍稀动物,作者抓住了“林深叶茂,游
人稀少”来点明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抓住“体态粗壮”、“机灵的小
眼睛”写出金丝猴的特点;抓住“憨态可掬”、“若无其事”来描述大熊猫的特点;抓住“行动敏捷”、“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写出了小熊猫的可爱。
作者在介绍这四种动物的语句间用上了四个“也许”,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
了什么?
5、有感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6、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找出描写“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的语句再读一读。
3、默读课文,思考:第五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交流小结:
⑴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九寨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⑵使文章首尾呼应:最后一句与前文的“一进景区,就像到了一个
童话世界”相照应。
5、指导有感情背诵第五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欣赏歌曲
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
去看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下面请欣赏《神奇的九寨》。
练习3
教学要求
1.辨读4组形近声母及相应的字词。
2.复习部首查字法,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和习惯。
3.照样子进行对对子训练。
4.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5.熟记8条成语,积累词汇。
6.朗读、背诵诗歌。
7.学习接电话,训练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8.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出示:辉(h_)——南(n n)。
(2)请学生说说这两个声母字形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字形都像门洞,但 h 起笔的竖写得长,在四线三格中占上两格,n 仅占中间一格(可同步出示 h n)。
(3)谁还能记得这两个声母的表形图儿歌吗?(荷花出水h h h,哪吒出关n n n。)
(4)请学生轻声读读,注意读准声母,读准音节。
(5)请学生正确读出词语。
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其余三组词语。学习第四组时,可补充b和d进地区别认读。
3.练习。
(1)分组出示词语,集体认读。
(2)用多种形式反复认读。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复习讨论:
(1)部首查字法应该怎么查?
(2)怎样给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将表中提供的解释放到词中进行比较,然后决定选哪一个意思。)
3.练习。
学生自己查字典,同座位互相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并让学生比赛谁查得既对又快。
4.反馈。
交流讨论查字典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查的,就该选哪一个义项。教师相机点拔:“观”字部首既可以是“又”,又可以是“见”,相应的除部首外的笔画数为4画和2画。“善”字部首既可以是“羊”,又可以是“口”,除部首外的笔画数也分别为6画和9画。“观”的解释应选②,“纵”的解释应选②,“善”的解释应选③。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出示例对:白银对(黄金)。
(2)指名读,讨论例对是怎样对的?(“金”和“银”都 是贵重金属,“白”和“黄”都是表示颜色的词。“白银”和“黄金”的字数又相等。)
(3)教师引导归纳出对子的方法:①逐字分析;②对号填字。
(4)请学生说说“白银”还可以怎样对?(青铜;黑铁)
(5)根据学生答案和书上答案,请学生比较,哪个最好?为什么?
3.练习。
(1)学生根据上述对对子的方法,自己完成对对子练习,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交流对对子答案,答案不唯一,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最好的对子。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出示第一句:小红()年纪小,()很能干。
(2)指名读,讨论前后两小句的关系。“年纪小”一般来说,能力也就怎样?现在句子说小红“很能干”,前后意思不是顺着的,用上哪个关联词合适呢?
(3)请学生选一关联词填入句中,再读一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分析所填关联词是否使原句意思通顺。
(4)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选填关联词语的思考步骤:
①读句,分析前后小句的关系;
②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③读一读,是否恰当。
3.练习。
学生依据上述步骤和方法试做第2小题。
4.反馈。
请学生读填好关联词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二、教学第五题
1.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
2.准确认读。
(1)学生自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练读。
3.了解大意。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已经懂了的成语的意思。
(2)教师重点点拨以下两条成语的意思:
风月无边:风月,清风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极言风景之佳胜。
蔓草荒烟:蔓生的草,凄冷的荒烟,形容情景荒凉。
4.熟读成诵。
(1)指名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同座位相互练习背诵。
(4)集体背诵。
(5)指名背诵。
5.巩固积累。背诵学过的成语。
二、教学第六题
1.读正确.读通顺。
(1)让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试读,教师正音。
2.了解大意,领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主要内容是什么?(赞颂伟大祖国辽阔壮美,气象万千。)
(2)在学生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哪些词句是赞美土地辽阔,哪些词句是赞美祖国“壮”和“美”的?
(3)听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4)练习感情朗读
3.熟读成诵。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练背。
(2)同座位之间互读。
(3)集体朗读。
(4)指名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5)指名背诵,表扬能当堂背诵的学生。
第 三 课 时
教学第七题
1.谈话揭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当你一个人单独在家时,是否来过找父母办事的人的电话?你是怎样接待的?
板书:说话:接电话
(1)指名读本次说话要求。
(2)教师请学生讲清题目要求:①读一读;②分角色表演。
2.指导。
(1)自读课本上的对话,说说接听电话时要注意些什么?
(2)交流讨论。
(3)教师引导归纳出交际说话的要素:
①礼貌待人,开头和结尾要使用礼貌用语;
②要问清对方有什么事;
③要弄清再次联系的时间、地点,包括联系人的联系电话号码。
(4)让学生再读对话,进一步熟悉内容。
(5)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教师可亲自扮演“王叔叔”)。
3.练习。
(1)学生分四人一组,两人表演对话,两人听话评议,轮流进行。(要求学生像师生表演的那样进行练习。)
(2)再次指名一对学生当众分角色表演,以求进一步提高。
4.小结。
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电话时要使用礼貌用语,做到礼貌待人。
第 四 课 时
教学第八题
8.学写毛笔字。(略)
11、古诗两首之《望洞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洞庭湖风光的多媒体课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 dîng、潭tán、螺luï、磨mï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 光 / 秋 月 / 两 相 和,潭 面 / 无 风 / 镜 未 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 望 / 洞 庭 / 山 水 色,白 银 / 盘 里 / 一 青 螺。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
三、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指导写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2、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
3、学生完成习字册。
五、作业。
1、用钢笔完成习字册。
2、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
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第四单元备课中心练习4
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正确辨认容易混淆的韵母。
2.通过比较字形和组词,让学生提高形近字的辨析能力,以减少错别字。
3.采用根据意思写成语的形式,复习巩固学过的成语,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
4.给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让学生学习使用顿号、逗号、书名号、句号、感叹号,重点练习使用顿号。
5.熟记8个成语。
6.读背马克思、鲁迅的名言各一句。
7.根据提供的材料,续编《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继续训练学生合理想象,把故事内容说具体,说明白。
8.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明确学习目标
1.今开我们一齐来完成练习四的1、2、3、4项练习。
2.板书:练习四。
3.投影出示练习四1、2、3、4内容。
二、学生自练。
1.审题。
指名四个学生读四个标题,弄清每道题目的要求。
2.练习。
学习四人为一学习小组,讨论,练习。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教师行间巡视。
三、交流检查
题1:
1.齐读词语。
2.指名读带点的字,及时正音。
3.让学生用笔圈出带点字音节的韵母,比较它们的不同。谈谈自己正确认读的经验,复习复韵母的认读方法:前音滑向后音。
4.出示八个韵母,开火车认读。再集体齐读。
题2:
1.投影出示几位同学的练习,集体评议。(完成得好的,表扬鼓励,对错误及时纠正。)
2.交流正确区分以上形近字的方法,如:“未”、“末”两字是会意字,“欺”、“期”、“状”、“壮”则是形声字,“陪”、“部”则可用儿歌法帮助区别:左耳陪,右耳部。
3.总结区别形近字的方法,投影出示:
(1)利用汉字造字法区别;
(2)利用儿歌帮助区别。
题3:
1.指名读两个成语的意思。
2.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写出这两个成语。(永垂不朽 若无其事)
3.集体评议。注意纠正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别字。
题4:
1.指名一学生读短文。
2.投影出示学生完成的练习。(可选择一人份正确的答案,一份错误的答案。)
3.学生评议,充分讲明评判的理由。
4.教师小结:正确地运用标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语义。顿号是我们刚学习运用的一种标点符号,要记住它是用在并列的词或并列的较短的词组中间的。
5.集体齐读加了标点的短文。
四、迁移运用
读下面一段话,完成以下练习。
夏天来,核桃树上结满了果实,在树上晃悠晃悠的,好像就要掉下来似的,把树枝都压弯了,柴大爷从来不许小朋友乱打,他组织我们一起打核桃,谁能不想到关心集体,心理善良地柴大爷啊。
1.将画线的短句换成成语写在括号内。
2.给短文加上标点。
第 二 课 时
一、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接着完成练习6的5、6题练习。
二、教学第五题
1.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指名一学生读,及时正音,集体齐读。
(3)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学生分组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可查字典。
(5)学生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以下词义供参考: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和才能,形容人饱学而有理大事的才能。
学贯中西:有关中西方的学问都通晓。形容人学问渊博。
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就有了。
著作等身:著述之多,等于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极富。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
文质彬彬: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端庄,从容。
3.练习。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
(2)同座位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4.反馈。
(1)指名试背,说说记忆的经验。
(2)集体背诵。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自读两句名言,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指名试读,正音。
(3)邻近同学讨论两句名言的含意。
(4)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马克思的话是用比喻的方法提示 了这样一个真理:从来科学研究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只有不畏劳苦、坚持不懈、勇于去战胜困难的人,才有希望取得成功。鲁迅的话是针对别人说他是天才讲的,意思是: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抒别人休息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5)集体齐读。
3.练习。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座互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3)课外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马克思、鲁迅的名言,互相交流。
第 三 课 时
一、审题
1.揭示说话的话题:狐狸和乌鸦。
2.学生说说题目的要求。
二、指导
1.回忆学过的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指名一学生背诵《狐狸和乌鸦》。(如记不清,全班学生可一起帮助。)
2.简要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狐狸是怎样骗乌鸦嘴里的肉的?乌鸦为什么会上当的呢?
板书:狐狸 狡猾
乌鸦 爱听奉承话
3.出示练习提供的材料,指名一学生读。
4.学生自由读材料,思考:乌鸦一直很后悔,它会想些什么呢?假设你就是那只乌鸦,你会怎么想?
板书:后悔
5.交流讨论以上问题。
6.指导学生根据材料及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乌鸦又得到一块肉,又碰上狐狸,它会想些什么?狐狸又看到乌鸦叼着一块肉,它又会怎样想呢?它会说些什么呢》故事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同座位的两位同学一个假扮乌鸦,一个假扮狐狸,讨论以上问题。
7.交流讨论情况。教师适当点拨。
8.学生将想到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说。
(2)汇报交流,加以指导。不强求故事的结局一致,只要合理,只要符合角色性格发展的逻辑,都应给予肯定。
三、练习
1.吸取发言同学故事中的优点,学生再次练习说话,完善故事情节,把故事讲具体,讲明白。
2.同座位相互练说,要求能评出对方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巡回指导。
四、反馈
1.请几位同学到讲台前讲故事。(不同结局。)
2.总结全班编故事情况,以表扬鼓励为主,抓住一两点评议。
第 四 课 时
教学第八题:学写毛笔字。
第四篇:小学信息技术第07册教案(人教版)
教学内容:第一课、我们生活在信息世界里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明白生活、学习中充满着信息,从而领悟信息的含义;
2、检索和整理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与同学交流,从别人那里获得“新信息”;
3、按“流程”归纳一下“一日学习与生活”,感知信息的影响;
4、通过事例明白信息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
5、以续画“穿孔码”为载体,进一步感知信息的含义和作用。教学重难点:
明白信息的存在,感知信息的作用,领悟信息的含义。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索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信息
1、观看书上的图片,说说你所接受到的信息有哪些。
在学习中接受的信息;在看电视时接受的信息;在家里家长介绍的信息;放学经过的商业街充满信息;马路上的红绿灯信息;天气信息等等。
2、信息“赶集会”:看谁收集的信息多。
二、信息的影响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P4的图示,整理一下身边的信息。
2、班内交流、讨论“人和信息是什么样的关系?”并将自己的观点填在书上的 方框中。
3、师小结,表扬,鼓励多种意见。
三、信息的重要作用
1、生想象和猜测图中的孩子获得了什么具体信息。
2、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P6的内容。
3、师归纳总结:信息能左右人的情绪、行为和动机等。
4、生再举实例,可以是反面的例子。
四、信息的具体作用
1、启发学生放开思路,大胆猜测箱子中存放的是哪一类物品。
2、师小结:有毒危险品;易碎易泼、不能倒置的物品;医用品;怕潮湿物品。
3、生悟:信息可以与实物挂钩,不是只停留在“人脑”之间的交流。
五、试一试
用上趣味数学中的找规律方法,把符号图继续画下去。你是怎么画的?
六、课后作业
1、平时有哪些信息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一般是怎样应对的?
2、从10条不同的渠道收集10条信息。
教学内容:第二课、信息和信息载体是不同的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道什么是信息载体,信息载体的信息作用;
2、认识了解古今常见的信息载体;
3、知道现代生活中,一些常见信息主要通过哪些载体传播;
4、能正确区分信息和信息载体。教学重难点:
常见信息载体的了解,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信息要通过载体获得和传播
师生合作式教学,共同探讨从化石、文物、书卷、唱片、磁带等信息载体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师小结:通过化石可获取地球远古时期的信息,虽然那时连人类都没有。通过文物可获取早期历史信息,虽然当时的人并没有有意识的进行信息的记载与传播。人类有了书卷以后,实际上就是有了系统的“有意收集、加工、传播信息”的行为。从古今信息载体的发展来看,信息的重要性也是在不断发展,所以导致了人类在信息载体上的投入和创新。
讨论并记载:图中的设备是用来干什么的?哪些是用来记载信息的?记载什么信息?
二、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
1、师以“电视节目的制作传播”为例,介绍声响信息载体及工具。
2、启发学生,组织讨论,互相交流对各类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的了解和认识。完成“填框”,师做适当指导。
三、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
生在书中图画表的启发下,自填表,师巡回指导。
交流答案,领悟“信息”是精神世界范畴的,是看不见、摸不到的,那些看得见、摸得到的事物只是信息的载体。
四、课后作业
你会获取磁带和光盘中的信息吗?你会用收音机或电视机获取信息吗?。
2、至少用3种不同的载体,向同学发布你的生日信息。教学内容:第三课、人们处理信息的好帮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电子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2、增加对计算机在具体领域应用的见识;
3、学习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机房规则”;
4、养成良好的使用、保护计算机的习惯,知道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学重难点:
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及使用计算机的行为规范。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1、结合实例,剖析信息处理中的难度、复杂度。小组讨论并记载:计算机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交流,互相学习。
二、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机房规则”
1、教师带领学生进机房,演练进机房时的规则。
2、观察本校的计算机,并与课本上的“样式”进行对比,然后画下来。
3、教师带领学生出机房,演练出机房时的规则。
三、计算机的使用与维护
开展讨论与辨析:图中的行为对吗?为什么?应该怎么做? 将正确的做法记载下来。
3、师表扬鼓励。
六、总结
教学内容:第四课、玩玩纸牌游戏 教学目的与要求:
复习鼠标的四种基本操作; 学会玩纸牌游戏;
3、通过游戏的操作使学生对鼠标的操作发生兴趣。教学重难点:
熟练的使用鼠标进行四种基本操作。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练习鼠标的四种基本操作
1、鼠标的指向。
2、鼠标的单击。
3、鼠标的双击。
4、鼠标的拖动。
5、小结并鼓励。
三、玩玩纸牌游戏 生启动纸牌游戏。
通过纸牌游戏的“帮助”程序,了解纸牌游戏的规则。玩玩纸牌游戏。纸牌游戏比赛。
四、总结
教学内容:第五课、认识和整理WINDOWS桌面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WINDOWS桌面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学会自定义桌面和整理桌面。教学重难点:
WINDOWS桌面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自定义桌面和整理桌面。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提问:成功启动计算机,进入WINDOWS95后,你看到了什么? 生回答,师鼓励。
二、WINDOWS桌面简介
师谈话:开机启动WINDOWS95系统后,出现在屏幕上的就是WINDOWS95系统 的桌面。就向我们的书桌一样,书桌上的各种书、文具等都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起着不同的作用。那么,WINDOWS的桌面上又有些什么?它们又各有什么作用呢?
通常WINDOWS系统的桌面有下列几部分组成:桌面背景、快捷图标、任务栏。师通过屏幕广播讲解:
(1)快捷图标:通常在桌面左侧排列着许多小图标,这些图标分别代表各种功能程序,用鼠标双击后,可快速打开对应的程序。
想查看计算机李到底有什么东西,就得请“我的电脑”帮忙。
如果不指明保存的位置,你编辑的作品就保存在“我的文档” 里。
它是一种网络浏览器,可以用它在“英特网”上浏览五彩缤纷 的网页。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微机室甚至学校的所有计算机,还可以互相 共享资源呢!
它就象是WINDOWS95系统中的一个“废纸篓”。要删除的东西可以 里扔,想要的时候又可以找回来。
(2)任务栏:一般情况下它位于屏幕底部,你也可以将它移到顶部或两侧,被打开的程序在任务栏上通常有相应的按钮,称为任务按钮。快速启动工具栏
任务栏按钮小喇叭时钟
显示输入法状态
三、巩固练习
小组内完成P37-39试一试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内完成P39练一练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
教学内容:第六课、WINDOWS窗口操作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打开WINDOWS窗口的方法,了解WINDOWS窗口的基本组成; 掌握一个窗口的操作和多个窗口的操作。教学重难点:
了解WINDOWS窗口的基本组成。
掌握WINDOWS窗口和多个窗口的操作。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比一比:将弄得很乱的桌面快速还原。练一练:将桌面背景换成你喜欢的样子。
二、WINDOWS窗口的基本组成
教师介绍:WINDOWS可以运行很多程序,每个程序都是在一个窗口中运行的,这些窗口的组成也十分相似。我们进行的操作,大多在窗口中完成。所以,要学会让计算机完成某项工作,首先要学会窗口操作。打开窗口的常见方法有两个:快捷方式、菜单方式。
2、学生尝试用快捷方式、菜单方式两种方法打开“写字板”窗口。
3、教师简介“写字板”窗口的基本组成: 控制标题栏标题栏 菜单栏 工具栏
工作区 窗口边线 状态栏
4、同学间互相考一考:画笔窗口的组成。
5、小结。
三、WINDOWS窗口的基本操作 将WINDOWS窗口最大化; 将WINDOWS窗口最大化; 将WINDOWS窗口还原; 关闭WINDOWS窗口;
改变WINDOWS窗口的位置; 改变WINDOWS窗口的大小;
多个WINDOWS窗口的显示与排列; 多个WINDOWS窗口的灵活转换;
注意:提醒学生养成随时关闭多余窗口的好习惯。
四、总结
教学内容:第七课、玩玩扫雷游戏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让学生了解“扫雷”游戏的目标、规则和策略技巧;
2、培养学生利用“帮助”菜单进行自学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3、进一步练习鼠标的基本操作。教学重难点:
利用“扫雷”游戏进一步练习鼠标的基本操作。培用学生自学能力和推理能力。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动“扫雷”游戏
1、师提问:如何启动“纸牌”游戏的?
2、生尝试启动“扫雷”游戏。
3、生说启动“扫雷”游戏的方法。
二、启动“扫雷”游戏的“帮助”菜单 师引导生调出“帮助”菜单,并简介如何使用“帮助”菜单。生自学“扫雷”游戏的目标、规则和策略技巧。
三、玩玩“扫雷”游戏 布置学生玩“扫雷”游戏。
通过实例启发学生、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
3、“扫雷”大赛。
四、小结
教学内容:第八课、用一用计算机里的计算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计算器窗口,掌握标准型计算器的用法,了解科学型计算器的用法;
2、会用标准型和科学型计算器进行计算。教学重难点:
标准型和科学型计算器的用法。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计算机里的计算器 生尝试启动计算器程序。
生观察计算器窗口的组成,并与电子计算器进行比较。
二、会用计算机里的计算器进行计算吗?
1、运用标准型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
2、开展小组间的比赛,看谁算得又正确又迅速。
3、教师提醒学生:用计算器执行计算既可以用鼠标来进行,也可以用键盘输入。
4、运用科学型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
教师简介与学生通过帮助菜单进行自学相结合。
三、练一练
四、总结
教学内容:第九课、复制和组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明白图块的含义;
2、学会定义、移动、复制图块的方法; 能画一幅自己喜爱的图画并将其复制。激发进一步学习画笔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复制图块的方法。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作品,激趣导入
1、启动画笔程序并通过屏幕转播观察一图案(奥运五环标志)。
2、分析图案的构成,学生自画。
二、新授
学生作品展示,互相点评。
讨论:要画好奥运五环标志,困难在哪里? 提问:如何解决这个困难?
师或生示范用复制的方法画奥运五环标志。(1)画一个圆;
(2)选择选定工具后,将光标移到圆的左上方,按下鼠标左键不放,向 右下方拖动鼠标,屏幕上出现一个虚线方框,当虚线方框将圆围住 后,松开鼠标,这样就把这个圆定义为图块;(3)单击菜单栏中“编辑(E)”选项,打开它的下拉菜单;(4)选择“复制(C)”,并单击;(5)选择“粘贴(P)”,并单击。在画布的右上角会出现一个和画的圆 一样的圆,外面有一个虚线框;
(6)把鼠标移动到虚线框内,拖动鼠标把复制的图形移到合适的位置,这时画板上就画好了两个圆;(7)重复(5)、(6)步的操作,再复制出三个圆,完成五环标志。
生用复制的方法再画五环标志。看看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得到什么经验。
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经验。
三、练习
自由选择完成师展示的作品,或自己创造。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并将其复制。师生点评。
四、总结
教学内容:第十课、图形的变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会让图形块产生翻转、旋转、拉伸、扭曲等变化;
2、了解如何利用图形块产生翻转、旋转、拉伸、扭曲等变化,加快图形的创作速度; 会利用图形块产生翻转、旋转、拉伸、扭曲等变化。教学重难点:
图形块的翻转、旋转、拉伸、扭曲等变化操作;
利用图形块产生翻转、旋转、拉伸、扭曲等变化技术进行图形创作。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品展示,激趣导入
1、启动画笔程序并通过屏幕转播观察一图案(可爱的小猪)。
2、学生自画。
二、新授
1、学生作品展示,教师作品展示。
2、讨论:为什么老师画的小猪两个耳朵一模一样?老师是怎么办到的呢? 教师提示可以用复制的方法,然后对图形块进行一些变化。在菜单栏的“图像”菜单中,有“翻转/旋转(F)”和“拉伸/扭曲(S)”选项,可以对图形块进行翻转、旋转、拉伸、扭曲等操作。
生自己摸索对图形块进行翻转、旋转、拉伸、扭曲等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生作品展示。
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经验。
三、练习
1、自由选择完成师展示的作品,或自己创造。
2、利用今天所学的方法,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
3、生作品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四、总结
教学内容:第十一课、图案的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图案设计一般遵循的原则;
2、学会分析作品、欣赏作品;
3、能利用图案设计的对称、对比、互补等原则创作图案。教学重难点:
运用图案设计遵循原则,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如何将图案设计从理论上升到实际操作。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任务,学生完成
1、观察教材P119-P121列出的图案,自选感兴趣的作品与同座合作完成。
2、学生自画,教师巡视指导。
二、新授与练习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三幅学生作品(分别能体现图案设计对称、对比、互补 原则的三幅作品)。
2、三幅作品的作者分别展示作画过程,教师表扬鼓励。仔细观察并结合教材中的范例,讨论:这三幅作品有什么特点(从颜色、形状两个方面探讨)? 教师:你能设计出哪些不同图案呢? 生进行作品创作。
学生作品展示,教师表扬鼓励。
三、总结
教学内容:第十二课、保存作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文件和文件夹;
2、理解在磁盘上创建新文件夹并保存文件的意义;
3、掌握创建新文件夹、保存文件和打开文件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如何创建新文件夹、保存文件和打开文件; 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任务,学生完成
1、与同座共同完成一幅自己喜爱的美术作品。
2、学生自画,教师巡视指导。
二、创建新文件夹
1、师谈话:在计算机中,一幅图画、一首歌曲、一片小说或者一个程序等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磁盘上。怎样才能把我们画的图画作品保存在磁盘上呢?磁盘上的文件很多,为了方便管理文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将不同的文件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夹中。在保存图画作品前,先要在磁盘上建立一个收藏图画作品的文件夹。
2、利用屏幕广播,教师示范新建文件夹的操作。
在“我的电脑”中打开G盘的USER文件夹,使用文件菜单中的“创建文件夹”在USER文件夹中创建新的文件夹;
使用文件菜单中“重命名”将“新建文件夹”改名为“TUHUA”
建好文件夹后,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画的图画保存在“TUHUA”文件夹里了。
三、保存文件
再次利用屏幕广播,教师指导一学生保存他作品在指定的位置。单击菜单栏中的“文件”选项,再单击“保存”。将保存位置设置成G:USERTUHUA,以自己名字的拼音为文件名,如:WANGZHE、LIUYING等。
单击保存按钮,将自己的作品保存进磁盘。
生分别以自己名字的拼音为文件名将自己的作品保存在教师指定的位置。师:想看到别的同学的作品吗?可以自己试一试“打开”的操作。
学生利用“打开”的操作,欣赏别的同学的作品。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每个人的作品都是辛勤劳动的结晶,不能打开别人的作品后,不经过别人允许就任意修改,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四、学生作品展示会
五、课堂小结
教学内容:第十三课、指法练习有技巧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输入一段英语短文,提高综合输入的水平;
2、在辅助指法训练的游戏中练习,提高指法练习的兴趣;
3、培养良好打字习惯。教学重难点: 进入“综合练习”,输入一段英语短文。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出手指”的游戏。
2、“贴卡片”的游戏。
二、“反复练四遍”
1、自由输入书中“反复练四遍”的内容。
2、小组间比赛。
三、运用“英打练习”进行指法综合练习
1、进入“综合练习”,输入英语短文。
2、统计成绩,并找出自己指法输入的“薄弱环节”。
3、进入“自设练习”,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按键练习。
4、师提醒打字时的正确姿势。
5、综合练打比赛。
6、师鼓励表扬。
四、小结
教学内容:第十四课、用一用计算机里的记事本 教学目标:
1、学习启动、退出记事本程序的方法;
2、了解记事本窗口的组成;
3、练习在记事本中输入英语短文,并做简单修改;
4、学习新建记事本的方法;
5、激发学习记事本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练习在记事本中输入英语短文,并做简单修改。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想把日记记到计算机里吗?WINDOWS提供了一个小型文字处理工具——记 事本。
二、启动记事本 生启动记事本。
三、记事本窗口的组成
学生看书自学,说出记事本窗口的组成部分的名称。
四、在记事本中输入英语短文
1、英语短文如下:
Hello!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Wang Xiaoming.How old are you?
I’m ten.2、学生小结输入方法:依次输入以上字符,每输入一行按回车键换行。
3、要把这篇短文进行修改,该怎么做呢?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Wang Xiao.How old are you?
I’m ten years old.4、学生小结修改方法: 删除字符的方法; 插入字符的方法。
5、练习,完成课后练习2。
五、退出记事本
六、总结
教学内容:第十五课、神奇的“笔”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切换中、英文输入状态的方法;
2、了解汉字输入的意义以及常用的输入方法;
3、练习在记事本中输入单个汉字; 教学重难点: 练习在记事本中输入单个汉字。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启动记事本
想在计算机上输入中文吗?要在计算机上输入中文,首先要进入中文输入状态,启动汉字系统。
二、进入中文输入状态
1、启动汉字系统。移动鼠标到任务栏上;
单击输入法“En”按钮,此时屏幕弹出对画框; 选择对话框中“智能ABC输入法”,并单击鼠标左键,此时弹出如图所示,表示启动汉字系统成功。
2、生尝试单击各按钮,并在键盘上输入,看有什么发现。
3、生尝试后小结,师补充说明:
字母/汉字转换按钮:标明现在输入的是汉字,如果单击此按钮,则出一个“A”,表示输入英文字母。
半角/全角转换按钮:在全角输入方式下,输入的汉字、字母、数字均占1个汉字的位置。在半角输入方式下,输入的汉字、字母、数字均占半个汉字的位置。单击此按钮可进行半角与全角转换。
标点符号转换按钮:标明当前使用的是中文标点符号,单击此按钮后,标 明输入的是英文标点符号。
显示小键盘按钮:单击此键,可在屏幕上显示一个键盘,可用鼠标点击小
键盘上的按钮,来代替用手从键盘上输入。再单击此按钮,则小键盘掩藏起来。
三、输入汉字
在计算机上输入汉字的方法有许多种,如双拼输入法、郑码输入法、表形码、区位输入法、五笔输入法等,但其中全拼输入法简单、易学,只要会汉语拼音就可以了。生尝试用智能ABC输入法进行单个汉字的输入,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来 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翻页查找当前提示行没有的汉字; 字母输入错误的修改; “女”字的输入;
四、退出中文输入状态
五、总结
教学内容:第十六课、怎样输入得更快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会用输入词语的方式输入汉字,提高汉字输入的速度;
2、了解自定义词组的方法;
3、使用记事本,练习汉字的输入。教学重难点:
1、怎样输入词语。
2、怎样用混拼的方式输入词语。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动记事本,复习单个汉字的输入方法
二、教师利用屏幕广播示范输入词语:中国
1、输入拼音:“zhongguo”;
2、按空格键;
3、提示栏显示:中国,按空格键选中。
三、学生尝试在记事本里输入词语:学生
1、教师表扬输入正确的学生。
2、用不同的方法输入“学生”这个词,看谁的方法多,比一比:哪一种方法更 好一些?把你所使用的方法列在书中的方框中。
生小结:在输入拼音时,不一定要把每个汉字的拼音都输入完整,可以只输 入每个音节的第一个字母,如果音节的声母是zh、ch、sh,也可以取前两个 字母。
四、学生尝试输入词语:西安
1、遇到什么问题?
2、自己是怎么解决的?
3、学生小结。
比一比:输入“切”、“先”、“单干”、“档案”、“企鹅”,看谁输入的又正确又迅速。
五、让计算机记住你的名字
1、用输入词语的方式输入自己的名字。
2、再次输入自己的名字,你发现了什么?
3、能让计算机多记住一些词语吗?
4、练一练。
六、总结
教学内容:第十七课、输入文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练习用输入词语的方式输入文章,提高汉字输入的速度;
2、熟悉自定义词组的方法;
3、使用记事本,进一步练习汉字的输入。教学重难点:
较熟练地用混拼的方式输入中文词语、文章。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动记事本,复习词组的输入方法
二、学生尝试在记事本里输入文章 学生练习输入文章。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经验交流
1、遇到什么问题?
2、自己是怎么解决的?
3、学生小结。
4、比一比。
四、练一练
五、总结
教学内容:第十八课、输入文章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练习用输入词语的方式输入文章,提高汉字输入的速度;
2、进一步练习汉字的输入;
3、按要求保存输入的文章。教学重难点:
较熟练地用混拼的方式输入中文文章并保存文章。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动记事本,复习词组的输入方法
二、学生在记事本里输入文章
1、学生练习输入文章。
2、教师巡视指导。
3、比一比。
三、文章的保存
1、指名学生做示范,其他学生通过屏幕广播观看、学习。(1)单击菜单栏中的“文件”选项,再单击“保存”。
(2)将保存位置设置成G:USERTUHUA,以自己名字的拼音为文件名,如:WANGZHE、LIUYING等。
(3)单击保存按钮,将自己的作品保存进磁盘。
2、生分别以自己名字的拼音为文件名将自己的作品保存在教师指定的位置。
3、学生小结方法。
四、练一练
五、总结
表扬鼓励,学期总结。
第五篇:小学音乐第07册教案(人音版)
人音版第七册教案(全)课题:快快长 总课时数:第1节
教学内容:
1、新学期讲话、复习上学期学习过的歌曲。
2、读谱知识:变音记号:升记号
还原记号
3、综合训练
(一)。
4、歌曲《快快长》歌谱。
教学目标:
1、认识变音记号:升记号和还原记号。
2、结合本课歌曲和综合训练听辨变化音。
教学重点:认识变音记号:升记号和还原记号。
教学难点:听辨变化音。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新学期要求:
1、请同学们讲一讲新学期有什么愿望。
2、教师提出自己的愿望。
3、同学讨论:对上好音乐课有什么好的方法、点子。
4、复习上学期学过的歌曲。
二、发声练习:综合训练一
注意:鼻韵母的发声位置,要保持位置的统一,字与字之间如顺水推舟似地连贯,口形切勿做过大的变化。
力度:mp—mf—mp。
三、读谱知识:变音记号
1、请同学看刚才唱过的发声练习曲《半个月亮爬上来》。在乐曲中,谱例上出现了什么记号,并画出来。
这个记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变音记号。
2、教师根据图式讲解:
变音记号:用来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叫做变音记号,常见的有五种:升记号、降记号、重升记号、重降记号、还原记号。
(1)、讲解升记号:
升记号:表示将本位音升高半音。
请同学们说说,那么《半个月亮爬上来》中出现的变音记号是哪个呢?(升记号)
它代表什么?(将do升高半音)
请同学将歌曲《快快长》中出现的升记号找出来,并说说它应该怎样应用?最后唱一唱。
(2)、讲解还原记号:
还原记号:表示恢复本位音原有的音高。
请同学将歌曲《快快长》中出现的还原记号找出来,并说说它应该怎样应用?最后唱一唱。
四、歌曲《快快长》学谱。
1、教师范唱,请同学们说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听后有什么感受。
2、再听听录音范唱,请同学用手指指着曲谱跟录音哼一哼曲谱。
3、两人一组,将歌曲的曲谱念一念。
4、教师带领学生将歌曲的曲谱念熟。
5、跟琴视唱曲谱。
注意变音记号处的演唱。
反复练唱。
五、教师小结:
请同学们回家在晚上临睡前请妈妈讲一个故事给你听,这个故事必须是你妈妈亲身经历过的。下节课老师会请同学们讲讲这次听故事的感受。
板书设计:变音记号:升记号
还原记号
课后小记:
课题:快快长 总课时数:第2节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快快长》;歌曲处理。
2、综合训练
(二)。
3、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教学目标:
1、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种树时的愉快心情和表达自己快快成长的愿望。
2、通过欣赏歌曲引导学生了解旧社会的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检查复习;综合训练
(二)。
1、集体齐唱歌曲《快快长》曲谱,注意变音记号处。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两种变音记号?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综合训练
请同学看综合训练二中出现的三组音,说说其中出现的是哪种变音记号?并唱一唱。
跟琴唱一唱这三组音。
教师随便弹奏其中一组音,请学生说说老师弹的是哪一组?并唱一唱。看谁听的准,说的对。
三、歌曲《快快长》学唱。
1、集体齐唱《快快长》曲谱。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边听边想想这首歌曲唱的是什么?
3、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跟琴学唱歌词。
5、歌曲处理:
讨论: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
速度应该怎样处理?
教师总结:
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要中速演唱,个别部分适当加快速度。第五乐句与第七乐句的前两小节的断音与后两小节的连音唱
法要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的结束句要唱的饱满,把歌曲推向高潮。
6、在教师指导下练唱。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可以有小表演。
四、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导入:请同学们踊跃发言说说妈妈给自己讲故事时,有什么感受?
下面,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听妈妈讲故事的情景,他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听了以后又有什么感受?
2、初听乐曲:请同学们说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教师介绍:《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是一首叙事歌曲,由管桦作词、翟希贤作曲。它发表于1958年,1980年在“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中获一等奖。
叙事歌曲是叙述故事的歌曲,通常以叙述为主,即用第三人称来讲故事,但也有用第一人称来代替歌中人物讲话的。
3、教师将第一乐段前两个乐句的旋律及歌词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随琴轻声唱一唱。
再请同学说说这段音乐给了自己什么感受?
4、听第二乐段,请同学说说这段音乐与第一乐段在感受上有什么不同?
5、完整复听全曲。说说歌曲中哪是重复出现的?完成听听想想。
五、小结:
每个人将今天的感受写下来,最好能写成日记。
听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 快快长
中速、饱满、充满朝气的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2、那时侯„„
(情绪上有些激动,含着控诉)
课后小记:
课题:小蜜蜂 总课时数:第1节
教学内容:
1、读谱知识:一个升号的调do=G。
2、综合训练
(一)、(二)。
3、学唱《小蜜蜂》曲谱。
教学目标:学习一个升号调的调号,认识该调的首调唱名位置。
教学重点:学习一个升号调的调号,认识该调的首调唱名位置。
教学难点:学习一个升号调的调号,认识该调的首调唱名位置。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读谱知识:一个升号的调。
1、教师弹奏C大调音阶,请同学用唱名模唱。
教师再弹奏G大调音阶,请同学说出这次弹奏的是哪些唱名?(do、re、mi„„.)
请同学们比较两次弹奏在音的高低上有什么差别,并唱一唱。
(使学生明白do是可以移动的)
2、用教材中的五线谱与键盘对照图讲解。
刚才我们唱的do是G调的,G调的do在第二线。
请同学们看书自己再念念。
三、综合训练
1、请同学们看书先将C调的谱唱一唱,说说是哪几个音。
2、两人为一组,在空白的五线谱处将C调的这条旋律改为G调写出来。
3、教师订正,并将正确答案请同学写在黑板上。
分别按照C调和G调唱一唱综合训练一的旋律。
4、同样方法作综合训练二。
教师带领同学唱一唱G调的旋律。说说是哪几个音。
两人为一组,在空白的五线谱处将G调的这条旋律改为C调写出来。
教师订正,并将正确答案请同学写在黑板上。
分别按照C调和G调唱一唱综合训练一的旋律。
四、学唱《小蜜蜂》歌谱。
1、导入:
同学们,有一个小伙伴要和大家今天一起上课,听,它们在唱歌呢。
2、听录音范唱。
这是谁呀?(小蜜蜂)
这首歌有什么特点?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3、观察:这是一首什么调号的歌曲?(一个升号调G调歌曲)
两人一组识谱。
教师带领大家一起识谱。
4、听教师唱谱,请同学跟着小声哼一哼。
5、跟琴唱谱。
反复练习。
五、小结:
请同学们自由结合小组,试着为这首歌曲编一个小节目,下节课来表演。
板书设计: 一个升号的调
do=G(五线谱与键盘对照图略)
课后小记:
课题:小蜜蜂 总课时数:第2节
教学内容:
1、歌曲《小蜜蜂》学唱;歌曲处理。
2、欣赏:《蜜蜂》(小提琴独奏曲)
西洋乐器介绍
(一)弓弦乐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和清晰的咬字、吐字歌唱技巧来表现小蜜蜂的勤劳和欢快,并启发学生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
2、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洋乐器中的弓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形状、音色和演奏方式。
3、通过欣赏,启发学生领悟旋律、节奏、速度和音色等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歌曲《小蜜蜂》学唱。
教学难点:运用正确的呼吸和清晰的咬字、吐字歌唱技巧来表现小蜜蜂的勤劳和欢快。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学唱歌曲《小蜜蜂》
1、集体齐唱歌谱。
2、有感情地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教师带领齐读。(注意咬字要清晰,要一字一音)
3、听教师范唱。
请同学跟着小声哼唱。
4、在教师指导下跟琴练唱。
5、讨论:
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速度来演唱?(练唱)
这首歌曲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按强弱练唱)
注意咬字要清晰。音量要随音乐旋律的起伏作相应的变化。
在教师指导下反复练唱。
6、集体齐唱歌曲。
请同学们上前表演自己准备好的节目。
三、欣赏《蜜蜂》
1、导入:我们学唱了一首小蜜蜂。我们的伙伴小蜜蜂觉得大家唱得非常好,它很高兴,舍不得离开大家,又给我们带来了一首有关自己的乐曲,想不想听?
2、初听乐曲,请同学说说,这首乐曲描绘的是什么?你能给这首乐曲取一个合适的名字吗?
教师介绍乐曲:《蜜蜂》是德国小提琴家,作曲家弗朗索瓦.舒伯特所作的小提琴曲。这个舒伯特不是以“歌曲之王”著称的奥地利作曲家弗朗兹.舒伯特,他们也无任何亲属关系。
你是通过什么联想到这首歌曲描绘的是蜜蜂呢?(乐器的作用)
3、对了,这首歌曲表现得这样明显,是因为乐器音色的特点。是什么乐器呢?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挂图)
教师介绍乐器:
小提琴—分琴颈及琴身两部分,装有四根弦。音色优美、华丽、音域宽广,性能灵活。
中提琴—和小提琴相似,但稍大、音域较低,音色比较柔和、浑厚。
大提琴—形状也和小提琴相似,但琴身比小提琴长一倍,音域较中提琴低一个八度,音色丰满有力。演奏时琴身下端支在地上。
低音提琴—构造与大提琴相似,但体积更大,音域更低,音色深沉、浑厚。
4、欣赏“西洋乐器介绍”
整体听一遍,教师指导学生听出是哪种提琴。
分段细听,请学生自己说出每一段分别是用哪种提琴演奏出来的。
5、完整复听《蜜蜂》。
请同学说出是用哪种提琴演奏出来的。
讨论完成听听想想。
四、教师小结:
小蜜蜂很喜欢大家,决定下节课为我们带来一位新朋友,我们期待着下节课的见面吧,看看是谁?
板书设计:西洋乐器介绍
小提琴—音色优美、华丽、音域宽广—女高音
中提琴—音域较低,音色比较柔和、浑厚—女低音
大提琴—音色丰满有力—男高音
低音提琴—音域更低,音色深沉、浑厚—男低音
课后小记:
课题:鹿 总课时数:第1节
教学内容:
1、歌曲:《鹿》的学唱。
2、综合训练:听辨和声音程
填写旋律的结束音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以宽广的气息、轻柔的声音歌唱,赞颂热爱劳动的人们。
2、进一步熟悉一个升号的调的唱名位置;学习听辨和声音程。
3、通过填写旋律结束音的练习,初步了解旋律结束音的作用及多样性。
教学重点:歌曲:《鹿》的学唱。
教学难点:进一步熟悉一个升号的调的唱名位置;学习听辨和声音程。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第40页综合训练第三条:“跑”
注意:用短促而有弹性的歌声,表达“积极向上、努力向前跑”的音乐形象。八分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要唱准、吐字要清楚。
二、综合训练。
1、教师将第一大组中的每组音分别弹一弹,请同学说说是哪些音,并唱一唱。
2、教师以两小组为一次,请同学听辨教师弹奏的顺序。最后将答案写在书上。
3、第二大组做的方法同上。
4、综合训练二。
提问:G调的do在哪儿?
教师指导学生识谱,并视唱。
5、按照书上规定的两种结束音sol、re分别唱一唱。唱后请同学说说哪种做结束音合适。再唱一次。
三、学唱歌曲。
1、导入:同学们,小蜜蜂把咱们的新朋友带来了,大家听听看它是谁?
2、听录音范唱。
是谁呀?(鹿)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
请同学说说刚才听后有什么感受?
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3、教师带领学生识谱。跟琴视唱曲谱。
4、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5、教师范唱,请同学跟着哼一哼。
跟琴学唱歌词。
四、请同学回家为这首歌曲编一个节目。
听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 鹿
蒙古族歌曲
中速 轻柔
课后小记:
课题:鹿 总课时数:第2节
教学内容:
1、歌曲《鹿》处理。
2、欣赏《天鹅》(大提琴独奏曲)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以宽广的气息、轻柔的声音歌唱,赞颂热爱劳动的人们。
2、启发学生运用学过的音乐知识(如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来感受乐曲的形象和意境。
教学重点:欣赏《天鹅》(大提琴独奏曲)
教学难点:运用学过的音乐知识来感受乐曲的形象和意境。
教学手段:多媒体、VCD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歌曲处理:
1、集体齐唱歌曲《鹿》。
2、请同学回想以前我们学过的民歌在力度、速度上有什么特点?
(比较轻柔、中速演唱、力度随旋律起伏稍做变化)
请同学按照这几点,在教师指导下练唱。
3、有的民歌还有一些显著的特点,比如“对鲜花”,和《鹿》一样,它们在歌词上都有什么特点?(问答式)
那么我们讲过为了更好的体现这一点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演唱方式)
采用各种方式练唱。
4、有节奏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做舞蹈表演。
三、欣赏:《天鹅》
1、导入:
现在让我们去问候一下天鹅公主怎么样?在拜访她之前,请大家先说说你印象中的天鹅是什么样子的?她有什么特点?(语言、形体)
2、初听《天鹅》[播放VCD]
刚才你们用自己的语言、形体表现了一下天鹅,接下来还是让我们来听听音乐是怎样表现了吧!
说说初听的感受:请大家说说对《天鹅》这首乐曲的感受?
这首乐曲是用什么演奏的?(大提琴)
3、说说大提琴音色的特点,简单介绍曲作者。
在电视机画面上左边是一只高洁优雅的天鹅,右边则是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大提琴。它是西洋乐器中弓弦乐器家族中一员、小提琴的哥哥。请说说大提琴与演奏《小蜜蜂》的小提琴相比较,音色上有什么特点?
中间这位年轻的绅士就是这首《天鹅》的作者——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圣桑。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其中管弦乐《动物狂欢节》最为出名。他分别用12中不同的音乐片段表现了12种不同的动物,这其中又以这首《天鹅》流传最广。
4、复听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天鹅》是由大提琴演奏的。那么你还记得除了大提琴还有什么乐器的声音吗?如果说大提琴表现了天鹅,那么钢琴又表现了什么呢?请让我们再仔细地听一遍,除了要仔细聆听大提琴演奏的音乐,还要注意钢琴的伴奏。
5、对音乐要素进行讨论、回答、分析。旋律线、力度、速度、情绪
6、观看芭蕾舞《天鹅之死》[播放VCD]
这首音乐也深深打动了一位俄罗斯的芭蕾舞演员,她为这首音乐创编了一出芭蕾舞《天鹅之死》,请大家看看她是怎样用舞蹈来表现天鹅的?
7、请学生结合《天鹅》音乐创编舞蹈造型。[播放VCD]
请大家说说自己喜爱的几个表现天鹅的舞蹈造型。
结合自己的想象,配合音乐分组摆造型。
8、欣赏芭蕾舞《四小天鹅》。[播放VCD]
观看舞蹈,说说与《天鹅》乐曲中各音乐要素的区别,简单说说这首乐曲的表现。
观看圣桑及管弦乐《动物狂欢节》简介
四、课堂小结,完成听听想想,结合音乐“飞“出教室。
板书设计:多媒体、VCD
课后小记:
课题:甜甜的咧 总课时数:第1节
教学内容:
1、歌曲《甜甜的咧》学唱。
2、读谱知识:切分音。
3、综合训练:填写旋律的结束音。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教学,引导学生表现自己对温馨家庭—尤其是建立在父母双重之爱的基础上的温馨家庭的无限赞美之情。
2、学会切分节奏的唱法,感受这一节奏在歌曲中表现效果。
教学重点:歌曲《甜甜的咧》学唱。
教学难点:学会切分节奏的唱法,感受这一节奏在歌曲中表现效果。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综合训练
1、提问:G调的do在哪儿?
教师指导学生识谱,并视唱。
2、按照书上规定的两种结束音la、do分别唱一唱。唱后请同学说说哪种做结束音合适。再唱一次。
三、读谱知识:切分音
1、教师出示几组节奏,请同学拍手读出节奏。在这几组节奏的基础上演变成要学习的切分节奏。
2、出示切分音图式。
教师讲解:请同学将书上的几种节奏拍手读出来。(得出切分节奏的时值)。
3、请同学两人一组反复拍拍,看谁拍的准确。
4、请同学看黑板上的曲谱,(甜甜的咧)将这首曲谱中所有的切分节奏挑出来,看谁找的快。
跟琴分别唱一唱。
四、学唱歌曲:
1、导入:同学们,老师觉得你们是最幸福的小朋友,谁能说说老师为什么这样讲吗?
对了,因为你们有爸爸妈妈疼着爱着,这样的一家生活是多么幸福、甜蜜呀,今天老师就来教大家一首歌曲,学会了回家唱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他们一定特别高兴。
2、听录音范唱。
请同学说说刚才听后有什么感受?
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3、看黑板上的曲谱,教师带领学生识谱。
跟琴视唱曲谱。
4、出示歌词,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5、教师范唱,请同学跟着哼一哼。
跟琴学唱歌词。
(注意切分节奏处的演唱)
五、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切分节奏
(见谱例,略)
课后小记:
课题:甜甜的咧 总课时数:第2节
教学内容:
1、歌曲处理。
2、欣赏:单簧管波尔卡(单簧管独奏曲)
西洋乐器介绍
(二)木管乐器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教学,引导学生表现自己对温馨家庭—尤其是建立在父母双重之爱的基础上的温馨家庭的无限赞美之情。
2、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洋乐器中的木管乐器(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的形状、音色和演奏方法。
3、引导学生注意乐曲中主题旋律的重复出现,培养学生对旋律的记忆能力。
教学重点:欣赏:单簧管波尔卡(单簧管独奏曲)
西洋乐器介绍
(二)木管乐器
教学难点:听记旋律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歌曲处理:
1、集体有感情的齐唱歌曲《甜甜的咧》。
2、讨论:怎样唱好这首歌曲,利用以前的学过的知识分析,应该注意哪几点?
(速度:中速 力度:稍强
音色:轻柔 情绪:甜蜜)
在教师的指导下练唱
3、重点指导:
歌曲中的前倚音及下滑音要唱的自然、优美。
高潮处力度稍稍强一些。
在教师的指导下练唱。
4、有感情地演唱整首歌曲。
请三位同学扮演一家三口,边听音乐边表演。
三、欣赏
1、导入:上次课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了西洋乐器中的弓弦乐器,谁能说说都有哪几种吗?
很好,今天老师再带大家来认识西洋乐器中的木管乐器。
2、教师出示乐器挂图,结合音乐,边听边介绍各种乐器。
教师介绍乐器:
短笛—是音域最高的木管乐器,形状似长笛,但其长度仅及长笛之半。音色尖锐,有穿透力。
长笛—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音色清澈优美,性能灵活,音域宽广,人们把它比做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
双簧管—音色明亮,带有鼻音,长于感情的表现。常用于表现田园风光,有“抒情女高音”之称。
单簧管—又称“黑管”,音色丰富而明朗。低音区浑厚响亮;中音区圆润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区则较尖锐。单簧管的表现力极为丰富,也是木管乐器组中音域最宽的乐器。
3、完整复听,请同学听到什么乐器就说出来,并做出该乐器的演奏姿势,看谁听的准。
4、下面我们来听一首乐曲,听完以后请你告诉我,这是哪种木管乐器。
(对了,这是单簧管,这首乐曲就叫单簧管波尔卡)
教师介绍:《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单簧管独奏曲。“波尔卡”是起源于捷克民间的一种二拍子的快速跳跃的圆圈舞。
5、复听乐曲,请同学们着重听,这首乐曲有没有重复的地方,可以分成几段?
回答问题(三段,第三段和第一段旋律大体相同)
再分段细听,看是不是这样。
6、完整复听全曲,请同学们随音乐做一做动作,随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
甜甜的咧
速度:中速 力度:稍强
音色:轻柔 情绪:甜蜜
西洋乐器介绍:木管乐器
短笛 音色尖锐,有穿透力。
长笛 音色清澈优美,性能灵活,音域宽广。
双簧管 音色明亮,带有鼻音,长于感情的表现。
单簧管 又称“黑管”,音色丰富而明朗。是木管乐器组中音域最宽的乐器。
课后小记:
课题:如今家乡山连山 总课时数:第1课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1
2、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学唱曲谱
教学目标:练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初步做到两个声部间协调、整齐。
教学重难点:二声部合唱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综合训练1)
1、分声部视唱曲谱。注意二声部合唱的协调。
2、有感情的读词,再跟琴演唱
注意:第一声部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
第二声部以“咩”为主,节奏悠长,注意口形的保持和声音的连贯。
唱断音的时候要有力度和弹性,做到声断气不断。
二、学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1、导入:你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看看这位小朋友他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
2、听录音范唱。请学生说说乐曲的特点?
3、复习G调号的音阶位置。
两人一组念谱。
4、集体视唱曲谱。(先练二声部处)。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如今家乡山连山 总课时数:第1课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2
2、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歌曲处理
3、欣赏《牧童短笛》
教学目标:
1、在歌曲中运用连音和短音的唱法,表现孩子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家乡的感情。
2、指导学生听辨乐曲中旋律的重复、变化和对比,区分段落,感受和理解音乐所刻画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运用连音和短音的唱法演唱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1、集体齐唱歌谱。
2、听录音范唱。请学生跟着轻轻哼唱。
3、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跟琴演唱歌词。
三、歌曲处理:
1、强弱:请学生按照2/4拍的强弱规律来演唱歌曲。
2、速度:中速稍快。
要略带俏皮,音量不宜过强。断音要唱的轻快而有弹性。
练唱。
3、提问:这个小朋友的家乡是怎样的?
有没有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要有感情的、带着喜悦的情绪来演唱。
四、综合训练二
1、教师先带领学生将每组两组旋律哼一哼
2、教师随便弹奏乐曲的其中一个,请学生举手表示教师弹奏的是哪一个?看谁听得准。
五、欣赏《牧童短笛》。
1、初听乐曲,请学生从整体上熟悉一下乐曲。
2、教师介绍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3、复听,请学生说出乐曲分为几段?
4、分段细听乐曲
(1)要求学生跟着哼唱第一乐段的主旋律。
(2)细听第二乐段。请学生将这一乐段的情绪、力度、意境作比较。
(3)细听第三段,请学生说说这段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
5、完整复听全曲,完成听听想想。
听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大树桩你有几岁 总课时数:第1课
教学内容:
1、读谱知识:常用速度标记
2、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学唱
3、综合训练2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明亮而富有弹性的歌声和力度的对比,来表现活泼、俏皮的情趣。
学习和理解几种常用速度标记和它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习和理解几种常用速度标记和它的表现作用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读谱知识: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音乐是有巨大的表现力的。在一段乐曲中有不同的速度标记,它们能够使这段乐曲更加具有生命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种常用速度标记和它的表现作用。
2、教师介绍几种常用速度标记
3、请同学用拍手速度的快慢来表示出各种的速度标记。
请学生两人一组讨论,完成综合训练二。
教师订正
三、学唱歌曲:
1、导入:同学们,老师想问问你,你有多大了?那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大树桩有几岁了吗?
下面,我们来听听,你们就知道了。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跟着哼一哼。
3、复习G调号的音阶位置。
两人一组念谱。
4、集体视唱曲谱。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跟琴演唱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
板书设计:
常用速度标记
慢速(慢板)中速稍快(小快板)
稍慢(行板)快速(快板)
中速(中板)
课后小记:
课题:大树桩你有几岁 总课时数:第2课
教学内容:
1、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歌曲处理
2、综合训练1
3、欣赏:采茶扑蝶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明亮而富有弹性的歌声和力度的对比,来表现活泼、俏皮的情趣。
感知竖琴的音色,了解器乐重奏的形式,扩大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填写旋律的结束音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检查复习:
1、提问:常用的速度标记都有哪些?
拍手表示出来
2、集体演唱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
三、歌曲处理:
1、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情绪演唱。
按讨论的练唱
2、教师指导: 1、2乐句要唱的有弹性;3句弱记号要唱的轻柔
4句的强记号要唱的情绪热烈而又天真活泼。
结束句的渐弱记号和p要正确的表达出来。
练唱
四、综合训练
1、教师带领学生跟琴分别视唱两段曲谱
2、把两个音符分别填入,分别听听看,那个音符合适,将适合的音符填入五线谱。
五、欣赏:采茶扑蝶
1、教师介绍“三重奏”,简介“采茶扑蝶”。
教师介绍竖琴。
2、初听乐曲,请学生跟琴视唱第一乐段的主题旋律
3、分段细听,请学生听听主题音乐有什么变化?
4、完整复听,讨论完成听听想想。
听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
课题:童谣 总课时数:第1课
教学内容:
1、歌曲:《童谣》学唱
2、综合训练2
教学目标:采用以听唱为主的方法学习本课歌曲(一个降号的调),继续加强“流动的DO的首调概念。
通过实践和比较,进一步感受2/
4、3/
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感受2/
4、3/
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综合训练1
1、教师请学生说出2/
4、3/
4、4/4的含义以及强弱规律。
2、把全班分为三组,分别按拍号和节奏口读音节,要突出强拍上的重音。
3、三个声部依次进入,最后构成三个声部。
各组派一个人为代表,在黑板上写出各拍号的节奏。(教师订正)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请学生唱出小时候所唱的童谣,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童谣》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跟着哼一哼。
3、教师视唱曲谱,请学生说说DO的位置在那?(这就是一个降号的调,我们以后会学到,DO在五线谱上是可以流动的)
4、集体视唱曲谱。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跟琴演唱歌曲《童谣》
四、听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童谣 总课时数:第2课
教学内容:
1、歌曲:《童谣》歌曲处理
2、综合训练2
3、欣赏:天黑黑
教学目标:感受“童谣“这类民歌质朴、稚气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歌曲处理:
1、集体演唱歌曲《童谣》
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情绪演唱。
按讨论的练唱
2、教师指导:
歌曲旋律平稳流畅、节奏宽松,唱时要做到气息均匀、连贯,不要有过多的强弱变化。(练唱)
三、综合训练
1、教师将书上的两条旋律分别弹一弹。
2、教师随便弹奏其中一条,请学生说出教师弹奏的是哪一条?
四、欣赏:天黑黑
1、导入:我们学唱了一首《童谣》,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童声合唱。
教师介绍《天黑黑》:《天黑黑》是一首流行于台湾北部和闽南一带的民歌。虽为童谣,但深受人们喜爱,被大人、小孩广为传唱。
2、初听乐曲,请学生跟琴唱一唱。
3、复听,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讲了什么?
4、完整复听,完成听听想想。
听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山谷静悄悄 总课时数:第1节
教学内容:综合训练:二声部合唱发声练习。
歌曲《山谷静悄悄》识谱。
教学目的:对二声部的歌唱,要初步做到声部间音量均衡。
教学重点难点:二声部的演唱要和谐。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综合训练
集体先练唱低声部部分,再练唱高声部部分。
注意:发声要均衡、声部要和谐。注意力度的变化。
二、学唱《山谷静悄悄》曲谱。
1、复习G大调的音阶,作音准练习。
2、两人一组识谱。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识谱,3、先视唱低声部曲谱,再视唱高声部曲谱。
将两个声部合起来练唱
三、听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课题:山谷静悄悄 总课时数:第2节
教学内容:歌曲《山谷静悄悄》学唱。
欣赏: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描绘宁静美丽的山谷风光,抒发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
继续培养学生区分乐曲段落的能力和音乐的记忆力。
教学重点难点:两声部合唱部分的把握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综合训练
注意:发声要均衡、声部要和谐。注意力度的变化。
二、学唱歌曲
1、复习曲谱,请学生用LU来哼唱歌曲。
2、分段朗读歌词。
3、集体演唱歌曲,注意二声部合唱部分。
处理:请学生想一想山谷的美景,可以画下来。
要唱的轻盈而有动感
练唱
三、欣赏:
1、简单介绍苗族的地理风光、音乐特色以及勤劳的苗族人生活和劳动都离不开音乐歌舞的特性,为指导学生理解苗族音乐作品埋下伏笔,从而引出课题:《苗岭的早晨》。
2、完整的欣赏一遍音乐(欣赏前提示学生注意音乐的速度和节奏变化),使学生初步了解作品,并为乐曲分段。
首先,简要介绍乐曲的作者和演奏乐器(课件出示口笛图片)。
提问:(1)乐曲旋律的速度和节奏有什么变化?
(2)根据这些变化,乐曲可分为几段?
3、细听音乐各段落,比较它们之间的变化、对比关系。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欣赏第一段。引导学生说出这段旋律的速度和节奏。
提问:(1)这段缓慢而又舒展的旋律使你联想到苗岭早晨什么样的画面?启发想象,让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出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感受到什么气氛?加深情感体验。
(2)你能说说乐曲开头采用这种速度和节奏有什么好处吗?它让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气氛呢?
在学生回答之后再提出:在这美好的早晨里,苗族同胞在做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第二段音乐。
(1)指导学生对比第一段,比较两者在速度、节奏和气氛上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描绘出苗族人民载歌载舞、愉快劳动的热烈场面。并出示图片,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之后,说说如果它也采用第一段的节奏和速度,你还能感受到这样欢快的气氛吗?为什么?
4、欣赏第三段。
(1)启发学生说出乐曲的结尾再现了哪一段旋律?组织学生讨论:如果没有这段尾声,音乐表现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2)指导小组分角色,用形体表演的形式描绘出苗家山寨秀丽的景色。
5、完整复听全曲
随着音乐一起边跳舞边走出教室。整堂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