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教学设计
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和主要山脉示意图,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并准确指出山脉的走向和分布。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类地形图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山脉分布的空间概念,进而初步建立起主要山脉分布的“脑地图”。通过珠峰探险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念。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纵横交错分布在广阔的国土上。很多山脉成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各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一些省区的分界线、一些气候区的分界线、其他各地形区的分界线等。要认识我国各地形区的具体分布,首先要了解山脉的分布,记住山脉的走向及其分布。掌握好本节知识,为第三、四节学习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区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第四章中国的气候及下册书中国分区部分做好铺垫。因此教材把主要山脉安排在其他各地形区的前面讲述,可见本节知识在全章中的重要地位。
教材采取图文结合的形式一一列出主要山脉,按走向分为五组,除正文中的三组,还通过“做一做”补充进两组。五组山脉中,又以前两组为主,即“三横”、“三纵”。在众多山脉中,教材选取喜马拉雅山脉做重点介绍,因为喜马拉雅山脉是我国长度最大、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所以教材紧接着进入到对珠峰的介绍。介绍了珠峰恶劣的自然环境、人类征服珠峰的经历,特别是我国登山队征服珠峰的经历,意在颂扬顽强的精神。
“山脉构成地形骨架”部分内容不难,所以教材给出一表格,列出一些做为地形分界线的山脉,要求学生读图找出山脉两侧的地形区。这个安排,既增加了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同时还为第三、四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最后的“做一做”能够使学生及时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头脑中“我国山脉”的脑地图的建立;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正确填写注记的能力。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就知识而言没有难点,但在能力要求上具有一定难度。要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幅我国山脉的分布图,紧凭
一、两次的读图练习是达不到的。因此要精讲多练,多练既要体现在本节的教学中,也要在今后各节的教学中反复训练、巩固。建议以学习指导法和讲授法为主。
关于“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建议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空白的中国政区图,教学分三个环节进行,每个环节都充分利用地图并结合计算机进行。第一环节,读图获取信息:在教师的指导和演示下,学生从图中读出主要山脉的名称和走向;第二环节,画图准确定位:在教师的指导和演示下,学生在空白的中国政区图上,用不同颜色的水笔画出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并提醒学生注意山脉的分布与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关系;第三环节,填图复习巩固:将学生编为两人一组,用各自画出的图互相考察练习,随后再填写上注记。
关于“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建议以学生活动为主,结合教材中的表格,在地形图上查找即可。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起山脉分布的空间概念。
〈教学手段〉
计算机: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教学过程>
上节学习了我国地形的两大基本特征,其中之一是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地形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山地,约占1/3,这节我们学习我国的主要山脉。
第二节主要山脉
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使天山、阴山闪动。
找出画面中闪动的山脉,说出名称和走向。
重复上述过程至三列东西向山脉完成。
(总结板书)
1、东西走向的:(1)、(2)、(3)
再重复上述过程,依次找出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总结板书)
2、东北—西南走向的:(1)、(2)、(3)
再重复上述过程,完成另外三种走向的山脉。
(总结板书)
3、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
、南北走向的:
(讲述)在我国众多的山脉中,位于我国同印度、尼泊尔边境线上的喜马拉雅山脉是最为雄伟壮丽的,也是世界著名的山脉。
(学生活动)参照P23图3,在空白的中国政区图上画出主要山脉。提示注意:
1、不同走向的山脉用不同颜色的水笔画,2、山脉的位置要准确,注意与省区的位置关系、与河流的位置关系。
(练习反馈)教师用计算机显示山脉、学生说出山脉名称。开始速度可慢些,逐渐加快速度,达到熟练。(或让两人一组,用自己画的图互相考查、练习)
(学生活动)在自己画的图上填注山脉名称。
(讲述)我国众多的山脉,纵横交织,把地表分隔成若干个相对低下的地形区——高原、盆地、平原。
(学生活动)对照中国地形图,填出P2做一做表格中的空项。
(总结板书)
二、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讲述)教师在中国山脉分布图上指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位置。
(设计思想)
本节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建立山脉分布的空间观念,所以教学应围绕如何突破这个难点而进行。为此,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读书→画图→填图。第一个环节,要求比较简单,通过画面上山脉的闪动,吸引学生注意力,迅速找出山脉的名称,并对山脉的位置有一个粗略的印象。但是山脉的位置是要求准确掌握的,这对其他地形的分布有定位作用,也对分区地理的学习有重要作用。而仅靠用眼睛去读图是达不到这个目的的,所以第二个环节,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图,这样就能够掌握山脉的准确位置了。当然,在画图前教师要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在画图过程中根据情况随时指导。山脉的分布已经准确落实在图上了,还需要把它们印在学生的脑子里,因此第三个环节,在反复练习后,要求学生填写山脉注记,从而使山脉的分布这张“脑地图”初步形成在学生头脑中。三个环节使学生的眼、口、手、脑充分活动并结合起来,使地图从学生的眼中转移到学生的脑中。
关于喜山和珠峰这部分内容,视觉上的信号刺激比语言上的刺激要强烈得多,所以通过计算机展示一段影象资料,教师就可以不再描述了。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主要山脉
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1、东西走向的:
2、东北——西南走向的:
3、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的:
、南北走向的:
二、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探究活动
堂上将学生分组,人数自定,每组发一块布。
黑板上(或屏幕上)出示下列思考题:
把一块布平放在桌面上,试试看,在怎样的情况下,布会出现纵向的皱褶;在怎样的情况下会出现横向的皱褶。根据这个现象,你觉得我国主要山脉中的三列东西走向的和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组织学生讨论,之后每组派代表回答,最后由教师总结
第二篇:主要的主要山脉教学设计
课题:《主要的主要山脉山脉》
设计人:马胜超 设计说明
本节是在学生对我国地形总的特点和地形的宏观分布有所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山脉分布的知识。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又往往是其他地形单元的分界线和重要的地理界线。因此,学习地形分布的知识,关键要掌握山脉的分布。本节课应注重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具,使学生读图感知获取知识.通过画面的动静结合、问题的设置和填图练习,最后达到在图上巩固知识的目标。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 理解山脉及其走向的概念。
2. 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其分布。3. 知道山脉是地形的骨架。能力目标:
使学生形成我国主要山脉的空间观念。德育目标:
1. 激励学生不畏艰险勇于探索德精神。2.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德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难点: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的空间观念的形成。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大家喜欢旅游吗?喜不喜欢爬山?请几位同学发言:登过那些山?学生查阅地图找一找自己去过的山的位置、海拔等。(播放录像:我国有许多高大而绵长得山脉,纵横交错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装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主要的山脉。
(板书)第二节
主要山脉
(图片展示)学生观察山脉景观图片,思考山脉的形态特点。
(学生发言)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观察的细致性,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归纳小结)山脉多按一定方向延伸。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为走向。(过渡)我国有哪些主要山脉?其走向如何呢?(板书)
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播放图片)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闪烁东西走向的三列山脉。(学生对照图片在教材图上描出闪烁的三列山脉)问题:1.这些山脉是什么走向?
2.教材上把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称为“一列”,你觉得有无道理?为什么?
3.这种走向的山脉共有几列?
(学生读图思考)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走向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回答归纳)东西走向的山脉从北向南共有三列:最北一列是天山——阴山,中间一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一列是南岭。
(教师提醒学生用“最北”、“中间”、“最南”把三列山脉相互间的位置描述出来,有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板图)在中国轮廓图上画出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教师每画一列,学生说出其名称。)(提问)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哪列山脉?它是什么走向?这种走向的山脉有几列呢?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播放图片)先显示三级阶梯分布图,闪烁“大兴安领——太行山——巫山——雪锋山”,再显示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闪烁东北——西南走向的各列山脉。
(学生回答归纳)提醒学生怎样用语言把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描述出来。“最西一列”、“中间一列”、“最东一列”。
(板图)在中国轮廓图上画出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学生说名称)(播放图片)雄伟的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雄姿。
(讲解)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东西绵长达2400千米,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达8848.13米,这一举世无双的高度直到1975年才精确测定。征服珠峰是多少人的追求和梦想啊!
(阅读)“读一读:珠峰探险”,学生讨论,谈感想。
通过谈感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读图)找出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
看一看喜马拉雅山脉得走向,找出喜马拉雅山及主峰珠穆朗玛峰的位置。(提醒学生可联系我国西南面邻国的知识去找)
(板图)在板图上画出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以及尼泊尔的边界。(过渡)我国的山脉除以上三种走向外,还有其他走向的山脉?
(学生完成“做一做)栏目,教师在板图上画出阿尔泰山、祁连山、横断山脉。)(板书)
二、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播放图片)中国地形图,闪烁我国主要山脉。
(讲解)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纵横交织,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巩固练习] 1.抢答比赛:显示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闪烁某列山脉,学生分组抢答。2.在课前引发的空白中国地形图上填注山脉的名称。(教师提醒学生按列填注,填注要准确、规范)【本课 小结】(播放风光片)“无限风光在险峰”。这一座座山脉或雪峰林立,或峻峭挺拔,无不令人赞叹大自然那鬼斧神工的魅力,也给人们代来了美好的遐想和无限的向往。同学们,努力吧,登着知识的阶梯,攀上科学的巅峰。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主要山脉
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二、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第三篇:山脉的变化教学设计(模版)
《山脉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美丽的山脉吗?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壮美绮丽的山脉风光。
2、多媒体出示:山脉风光,学生欣赏后说说感受。
3、师:这壮美绮丽的山脉风光,让我们赞不绝口,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
4、学生思考回答。(视频:山形成)
5、师:地球内部自然力量的作用导致地壳板块运动形成山脉,然后一些来自地球外部的自然力量对像美容师一样对山脉进一步塑造,使山脉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千姿百态。今天我们学习《山脉的变化》一课,探究一下影响山脉形态变化的地球外部自然力量有哪些?
二、猜想假设
1、师:山脉形成的时间是各不相同的,有早有晚,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几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大家看下面两张不同的山脉照片,说说这些山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呢?
2、学生观察、描述两种山脉在外形上的特点。(有的险峻陡峭,有的起伏平缓。)
3、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指向图片)同学们猜一猜像这类起伏比较平缓的山脉大约形成于多少年以前?(学生猜测。)
4、师:山脉不足五分之一,像这类起伏比较平缓的山脉形成于3亿年以前,我们称它们为“老”,而这一类陡峭、险峻的山脉形成于6000多万年以前,我们称它们为“幼脉”。
5、师:同学们想一想,起伏平缓的老年山脉在形成初期是什么样子的?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过的知识大胆猜一猜险峻陡峭的幼年山脉是受到了哪些自然因素的影响变成平缓的老年山脉的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并说出你的理由、根据。
(多媒体出示设计提示:山脉主要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破碎是造成山脉变化的主要原因,岩石破碎的过程是极其缓慢的。)6.大胆猜想。
①学生认真思考,自己做出猜想。
②组内讨论:先各自说一说自己的猜想,讨论是否有切实、合理的依据,从而去除一些不切实际的猜想,然后把本组的讨论结果记录下来,以便交流。(填表)
7.交流猜想。
①各小组交流猜想,并说一说猜想的依据。
(教师适时启发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有可能影响到山脉形态变化的自然力量,并以“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追问学生猜想的理由。)②教师以板书整理学生的发言。学生可能会想到的因素有:
a.温度的影响。b.水的作用。c.生物的作用(如植物根的生长)。d.其他物质的腐蚀作用(如酸)。e.风的力量
三、设计方案
1、师:关于引起山脉变化的原因,你们提出了自己的猜想,那你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用什么办法证明你的想法是正确的呢?(学生会想到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请每组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
(多媒体出示设计提示:①根据猜想首先确定自己的研究题目,可以选择一个题目。)②根据自己的猜想和生活经验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注意:山脉主要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破碎是山脉变化的主要原因,而且岩石的破碎是个十分缓慢的过程,想想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模拟什么样的环境?)③你准备如何操作实验?实验中可能出现什么现象?能说明什么?)
2、学生开始小组研究、设计,师巡回指导。(填表:方案)
3、交流实验方案(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实验方案,相互补充和完善,进而形成1~2个模拟实验方案。(2)、全班交流方案。将小组的方案在全班进行交流和评价,以实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完善自己方案的目的。
(可适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是否有明确的模拟对象、模拟实验材料的选取是否恰当、实验中是否存在危险、应采取什么安全措施„„)
4、确定小组实验内容
师:刚才同学们设计了这么多方案,下面咱们根据这节课时间和分组实验材料看一下哪个方案比较适合咱们今天课上完成?
那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温度变化会不会对山脉的变化构成影响,关于其他猜想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再做实验验证。(玻璃—岩石
冷水—冷环境
灯—热环境)
四、实验探究
1、实验提示
2、学生小组实验。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刚才设计的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在研究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①千万要注意安全!
②小组合作实验,要分工明确,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单的填写。③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3、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实验,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填写记录单)
五、得出结论
1、请各个小组汇报各自的研究和发现,同时还要注意把其他小组的研究与木组做对比,记录有价值的发现。(教师相机板书)
2、通过刚才的研究,你认为使岩石发生变化的自然力量都有哪些?(教师板书学生们得出的结论)
3、揭示风化作用。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实验验证,我们知道了温度变化是造成山上岩石破碎、山脉变化的原因,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原因,像我们猜想的那样,也会对山脉的变化造成影响。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风化作用即引起山脉变化的各种因素:温度变化、空气、水、生物、酸的溶蚀„„)
4、通过实验和影片中的介绍,我们知道影响山脉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5、得出结论: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酸的溶蚀„„
6、这些因素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叫风化作用。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统一过程。
六、拓展延伸
1、认识蘑菇石:试解释形成原因。
2、课下完成实验2结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3、我们周围的山脉属于老年山脉还是幼年山脉?想象一下,再过千年、万年或上亿年后这些山脉会变成什么样子?
七、评价总结
1、自我评价
2、总结
多种内外力作用引起的地球物质运动不断地改变着地球表面的形态,从而使陆地环境更加丰富多彩,山脉的变化就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除了山脉,地球上还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地形地貌,如沙洲、蘑菇石、钟乳石、溶洞、丘陵„„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它们的变化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请同学们课下多搜集一些资料、图片,今后的科学课上我们会继续研究,探索。希望你们成为李四光似的地质学家。
第四篇:初二地理《我国主要山脉》教案
初二地理《我国主要山脉》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山脉的概念,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其分布。
2.通过上述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了解和分析山脉特征的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登山健儿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动人事迹,激励学生向登山运动员学习,树立爱我中华,热爱科学,勇攀科学高峰的思想。
教学重点我国山脉的分布。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练习法相结合。
教具“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空白图投影片、“中国政区空白图”
课时1课时。
教学提纲
一、山脉的概念
1.山脉的概念
2.山脉的走向
二、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横断山。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祁连山。
5.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
三、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全国的2/3。众多的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格局的主要骨架,而且形成地理上重要的分界线,所以学习我国山脉的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叫山脉呢?我国山脉又有哪些特点呢?现在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学习新教材
第二节主要山脉[板书]
一、山脉的概念[板书]
1.山脉:山地绵延很长、有一定走向,好像脉络似的,叫做山脉。[板书]
[展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看“山脉走向示意图”,说明山脉走向的种类。
图2山脉走向示意图
2.走向:山脉的延伸方向称山脉的走向。我国山脉的走向大致有四种: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
例如:贺兰山脉是南北走向的山脉;天山山脉是东西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提问]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我国山脉的主要走向是什么?
[教师归纳]我国山脉很多,从走向看,大致以东西走向的山脉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为主,这两类主要走向的山脉互相交织,大体构成了网格状排列。
[教师讲解]我们学习山脉,不仅要记住主要山脉的名称,还要掌握它的走向和准确的分布位置。下面我们就介绍主要的山脉。
二、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板书]
1.东西走向的山脉[板书]
[读图]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东西走向的山脉的名称。
[教师讲解]教师在空白投影片上边画边讲,并且提示学生注意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位置。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
天山—阴山[板书]
昆仑山—秦岭[板书]
南岭[板书]
[填图练习]指导学生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画出上述三列山脉并注出山脉的名称。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板书]
[读图]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名称。
[教师讲解]在空白投影片上边画边讲。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以下三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板书]
长白山—武夷山[板书]
台湾山脉[板书]
[填图练习]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出这三列山脉及其名称。
前面我们介绍了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脉。除此以外,还有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这些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板书]
贺兰山脉[板书]
横断山脉[板书]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板书]
阿尔泰山[板书]
祁连山脉[板书]
[填图练习]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出这些山脉,并注出名称。
[指导练习]利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帮助学生复习主要山脉的位置和名称。
5.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板书]
指导学生在图上找出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并将其填在空白图上。
[读课文]指定学生朗读课本第14页“读一读”中的短文“珠穆朗玛峰探险”。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有关珠穆朗玛峰探险的彩色图片。看完之后,可让学生简短发言,谈谈感想体会。
[小结]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就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它们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主要骨架。
三、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板书]
[练习]完成课文16页“做一做”中的填表练习。
复习巩固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教师指投影片上所画的主要山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走向和分布位置。关于“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建议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空白的中国政区图,教学分三个环节进行,每个环节都充分利用地图并结合计算机进行。第一环节,读图获取信息:在教师的指导和演示下,学生从图中读出主要山脉的名称和走向;第二环节,画图准确定位:在教师的指导和演示下,学生在空白的中国政区图上,用不同颜色的水笔画出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并提醒学生注意山脉的分布与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关系;第三环节,填图复习巩固:将学生编为两人一组,用各自画出的图互相考察练习,随后再填写上注记。
第五篇: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教材版本】
初中《地理》(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教学目标】
通过视频、地图等资料了解我国铁路的发展状况,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阅读铁路干线分布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整体分布特点,并结合地形图、人口图等相关地图,分析铁路分布的原因,提高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读我国铁路干线示意图、描图、绘图等方式,能够指图说出我国五纵三横铁路干线的名称、起止城市等相关信息。
通过自主学习,找出我国主要的铁路枢纽,并能在实际生活中选择便捷的铁路干线和中转站。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重、难点: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及主要的铁路枢纽。
解决措施:通过阅读中国主要的铁路分布图,运用已有的读图能力分析铁路的分布格局及形成原因。运用中国铁路干线分布示意图,学生自主合作、展示交流,读图、描图、绘图,认识“五纵三横”铁路干线名称、起止城市。通过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找出我国主要的铁路枢纽。
【学情分析】
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学生对铁路有一定认识,而且已经学习了中国的政区、地形、河流等相关知识。另外,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读图能力,因此,在分析铁路整体分布特点及原因时能够联系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在学习五纵三横铁路干线时,运用已学的34个省级行政中心的知识,基本能够找出五纵三横铁路干线的名称、起止城市和沿途经过的城市。但是由于铁路干线比较复杂,学生必须通过读图、描图、绘图等形式,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指图展示交流、点评质疑、绘图感知。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外出旅游过吧?你都到哪去旅游,选择哪种交通运输方式呢?(学生交流)通过咱们同学的交流,可以看出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但是我们出远门最常用而且比较经济便捷的是哪一种?(铁路运输)铁路运输也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我们该如何为我们的外出旅游选择合适的铁路线路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以聊天的形式导入,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一:时间?发展
阅读材料,思考近几年来我国铁路都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材料一:视频《数字十年――我国铁路的发展》。
材料二:1949年和现今的铁路分布图。
学生通过两组材料思考我国铁路所取得的变化,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两组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铁路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引入铁路干线的分布做铺垫。
环节二:空间?分布――整体感知
1.白板呈现《中国主要铁路的分布》图,思考:从全国来看,我国的铁路分布有何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屏幕呈现我国人口、城市分布图及地形图,学生指图分析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分布特点。
3.教师总结分析此类原因要从自然和社会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分布图分析铁路分布特点,锻炼从图中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空间?分布――深入认识
1.通过“五纵三横”图明确铁路干线大致分为南北向和东西向。
2.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93页图4.4和第94页图4.5,绘出南北向铁路干线,注意名称、起止城市和途经城市。
温馨提示:在自主学习前明确学习内容及要求,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内合作交流,达成共识,最后派一名代表展示。
学生运用白板绘图、展示,其他学生点评质疑。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命名规律,并点拨北同蒲线的命名方法。
3.绘图感知:借助课本第93页图4.4和第94页图4.5,绘出我国的“三横”铁路干线,注明名称,找准起止城市和途经城市。
一名学生运用白板绘制,其他学生在导学案中绘制,师生共同修正、完善黑板上的不妥之处,点拨在绘制的时候要仔细严谨一些,需要考虑到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师生共同根据完善的结果进行展示交流,最后共同总结三横铁路干线的命名规律,点拨陇海线的命名方法,同时点拨第二亚欧大陆桥和第一亚欧大陆桥。
4.创设生活情境:新疆乌鲁木齐一批长绒棉通过火车运往连云港该如何走?引出铁路枢纽这一概念。
5.自主学习:阅读课本94页图4.5,找出我国主要的铁路枢纽,并思考分别是由哪些铁路干线相交会而成。
教师检测学生的自学成果,并点拨我们最常用的铁路枢纽。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质疑、绘图感知的形式认识我国的五纵三横铁路干线及主要的铁路枢纽,一方面通过学生动手绘制加深对五纵三横铁路干线的认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展示交流能力。
环节四:整理巩固
一分钟的时间梳理并巩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内容。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转化能力,便于应用。
环节五:联系运用
有一个旅游团,从哈尔滨出发,准备乘火车到以下地点旅游参观:北京故宫、济南趵突泉、上海东方明珠、杭州西湖、武汉黄鹤楼,最后返回哈尔滨。请你为他们设计最便捷的铁路旅行线路。
设计意图: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联系实际迁移运用。
环节六:拓展延伸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结合其他的交通运输方式,为自己的出行设计一个旅游方案。要求:经济、便捷。
设计意图: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以后的生活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S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