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时间:2019-05-12 19:5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第一篇: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课题

圆柱的认识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1、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组成及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理解圆柱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想象、操作、讨论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并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侧面与底面的关系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用具

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生:圆柱体实物、圆柱体罐头盒、长方形硬纸板和小棒。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请学生说说它们的特征。

教师小结:我们在认识一种立体图形时,通常从两个方面研究它,即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2、课件出示圆柱体实物图。⑴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

⑵多媒体课件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⑶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柱体? 教师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思考,交流。

复习有关立体图形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用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方法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立体图形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新课的导入,使圆柱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怀来县东暖泉中心校刘世芳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自主学习,了解圆柱的组成部分及特征

(三)、合作探究,理解圆柱底面与侧面的关系。四)巩固练习,夯实基础

(五)轻松游戏,拓展延伸

(六)自主小结

(七)作业布置

1、引导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同时用多媒体课件加以强调。

2、提出问题:你能想办法验证圆柱的两个底面相等吗?

3、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圆柱的高。

1、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剪开圆柱形罐头盒的商标纸,看看圆柱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3、设置问题障碍,激发探究热情:是不是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长方形就可以围成一个圆柱呢?圆柱的侧面和底面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4、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可能是一个正方形吗?什么条件下是一个正方形?

1、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请标出来。

2、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3、下面的哪个图形是圆柱的展开图?

4、解决问题:母亲节快到了,小丽为妈妈准备了节日礼物,她找来了一张长31.4厘米、宽25.12厘米的硬纸板,想为妈妈做一个漂亮的圆柱形礼品盒,可是她不知道该准备多大的圆做底面,你能帮帮她吗?

1、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硬纸板和小棒,把硬纸板的长边粘在小棒上,然后快速转动小棒,说说自己的发现。

2、如果小棒粘在不同的位置,旋转得到的圆柱会一样吗?请同学们试一试。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对圆柱有了哪些认识? 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圆柱体。

⑴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体实物,结合教材内容,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的方法,了解圆柱的组成部分和特征。⑵交流学习结果。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想象,猜测,回答。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观察,交流。

学生继续运用罐头盒上的商标纸,展开,围上,反复几次,观察发现圆柱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关系。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小组内订正。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课下完成。

这一内容比较简单,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对下面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勇气。

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降低难度。

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难点,我通过设置问题障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来理解、掌握学习的难点。这三道题都来源于教材,它们恰好对应了这节课的三个学习内容,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一个回顾。

这个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联系。这个小游戏来源于教材,在此对它的内容进行了拓展,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即面动成体。同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个作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变动笔为动手,动手和动脑相结合,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板 书 设 计

圆柱的认识

面侧面是一个曲面

底面是两个完全一样的圆 高无数条所有的高都相等

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圆柱底面周长 宽=圆柱的高

教 后 反 思

“圆柱的认识”主要包括三部分教学内容,即圆柱的直观认识、圆柱的组成及特征、圆柱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关系。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圆、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相关的几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节课的设计,我依据教材,又对教材内容有所拓展和创新;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讨论、探究与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充分考虑了几何知识直观性的特点,运用实物,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通过动手操作,设置问题障碍,环环相扣,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掌握知识。取得较好的效果。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较大,对于一般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存在一些困难。今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力图求精。

《圆柱的认识》说课材料 怀来县东暖泉中心校刘世芳

一、说教材:

“圆柱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的第一节教学内容。教材分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地编排了这部分内容,即圆柱的直观认识、圆柱的组成及特征、圆柱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关系。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圆、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相关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而且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对圆柱进行了直观的认识,教材通过这部分内容的编写,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对圆柱更深层次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打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组成及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理解圆柱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想象、操作、讨论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圆柱的特征是学生学习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基础,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认识并掌握圆柱的特征。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底面之间的关系,运用了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这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是一个飞跃。所以,我把理解圆柱侧面与底面的关系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学生准备:圆柱体实物、圆柱体罐头盒、长方形硬纸板和小棒。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根据这一理念,结合“空间与图形”这一教学内容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学习新知,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来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六、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请学生说说它们的特征。然后教师小结:我们在认识一种立体图形时,通常从两个方面研究它,即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用这种方法来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2、课件出示圆柱体实物图,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然后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同时教师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这个环节的设计,有三个意图:其一,复习有关立体图形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其二,用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方法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立体图形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三,新课的导入,使圆柱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自主学习,了解圆柱的组成部分及特征

1、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体实物,结合教材内容,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的方法,了解圆柱的组成部分和特征。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圆柱各部分的特征,教师用课件加以强调。了解圆柱的组成和特征,这一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他们交流学习结果的时候,我运用赞赏性的语言来激励 他们,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对下面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在学生了解了圆柱的特征后,提出问题:你能想办法验证圆柱的两个底面相等吗?然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可能会用尺子去量圆柱两个底面的直径;可能会把其中的一个底面画下来,看另一个底面是否与它重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以学习者的身分参与其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适时的引导和及时的评价,不断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学生汇报完毕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学生加深印象。这样设计在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精神。

3、圆柱的高是指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它必须是垂直于两个底面的线段的长度,这样的高有无数条,而且每一条高都相等。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的难点。所以,我运用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三)、合作探究,理解圆柱底面与侧面的关系。

1、请学生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剪开圆柱形罐头盒的商标纸,看看圆柱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由于剪开的方法不同,各小组得到的图形也可能不同,可能是长方形,可能是平行四边形,还可能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但无论是哪种图形,通过割补的方法都能得到一个长方形。在此,顺便引导学生回顾圆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充分感受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

3、设置问题障碍,激发探究热情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底面是两个大小相等的圆,那么是不是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长方形就可以围成一个圆柱呢?圆柱的侧面和底面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设置可以引发学生对圆柱底面与侧面关系的思考,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组学习,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围在圆柱上,再展开,反复几次,仔细观察。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汇报学习结果的同时,教师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4、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圆柱底面与侧面关系的同时,继续发问: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可能是一个正方形吗?什么条件下是一个正方形?这个问题的提出在于引导学生对圆柱底面和侧面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再思考。

总之,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难点,我通过设置问题障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来理解、掌握学习的难点。(四)巩固练习,夯实基础

1、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请标出来。

2、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3、下面的哪个图形是圆柱的展开图? 这三道练习题都来源于教材,它们恰好对应了这节课的三个学习内容,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一个回顾。

4、解决问题:母亲节快到了,小丽为妈妈准备了节日礼物,她找来了一张长31.4厘米、宽25.12厘米的硬纸板,想为妈妈做一个漂亮的圆柱形礼品盒,可是她不知道该准备多大的圆做底面,你能帮帮她吗?这个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服务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联系。对思考细密周到的同学,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肯定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对他们的学习活动起到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

(五)轻松游戏,拓展延伸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硬纸板和小棒,把硬纸板的长边粘在小棒上,然后快速转动小棒,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即长方形快速旋转起来可以得到一个圆柱体。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小棒粘在不同的位置,旋转得到的圆柱会一样吗?请同学们试一试。小棒粘在长方形的长边、宽边或者对称轴上,会得到大小、形状不同的圆柱。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在旋转的过程中,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圆柱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这个小游戏来源于教材,它出现在认识圆柱特征这一部分。因为它与圆柱特征的学习内容关系不大,所以,我对它出现的顺序进行了变动,对它的内容进行了拓展,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即面动成体。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六)自主小结 引导学生自主发言,说说这节课对圆柱有了哪些认识。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形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总结的习惯,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作业布置

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圆柱体。

这个作业,从内容上,是针对学习难点而设计的,比上面做礼品盒的问题更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从形式上,变动笔为动手,动手和动脑相结合,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探索精神,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对于这个作业的评价,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既可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从做工的精致与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手能力,还可以评价他们的审美能力。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依据教材,又对教材内容有所拓展和创新;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讨论、探究与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设计与说课材料的要求:

2010至2011学年第二学期小学语文、品德与社会、数学、科学四学科举行了说课比赛,请你校参加各学科说课的教师根据说课的内容编写成该课的教学设计。将教学设计与说课材料的纸质档案于2011年8月29日交教研室小教组各科教研员,并将教学设计及说课材料的电子稿发送到邮箱lj1428@163.com。

第二篇:圆柱的认识说课稿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7-20页《圆柱的认识》。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圆柱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已经通过实物直观认识了圆柱这种物体,本课是在学习了长方形,圆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立方体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圆柱的基本特征,它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习圆柱表面积必备的基础知识。

基于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侧向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圆柱模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在做圆柱的活动中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体会圆柱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验圆柱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通过同学间合作做圆柱,共同进步,体验成功。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与他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三)我的教学理念是:

“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社会交往的最初方式,《新课标》在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提出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目标,”并且通过“经历、体验、探索三个层次的目标要求。这表明小学数学不但要完成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任务,而且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情感、能力、智力的全面发展。本节课,无论是“直观感知”层面上的观察交流活动,还是“操作验证”层面上的验证活动,还是“应用拓展”阶段的制作圆柱的活动,都是让学生“经历”、让学生“体验”、让学生“探索”的思维指导下完成的,从而使学生对圆柱的特征从不完整、表面的认识向较深层的理解,整体上的把握和发展,实现了课程的“创生”。

(四)本节课我的教学具准备如下:

每组准备彩色卡纸两张、小剪刀一把、胶水,学生自带圆柱物品等。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遵循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作用的教学原则,采用以活动探究为主,设疑诱导为辅的教学方法。适时地点拨,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故应用以下教法组织教学。

①情景教学法;②探究发现法;③活动体验法。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为了在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我应用以下学法组织教学。

①观察操作法;②合作交流法。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3、动手操作,深化知识。

4、实践应用,扩展延伸。

(一)先来讲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上课开始,我以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为话题激情引趣组织谈话,(课件展示圆柱体形状的物体,提问:你们认识这种形状吗?说说身边还有哪些圆柱形物体呢?学生回答。)这样问题情境创设,提起了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我趁这个机会导入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柱。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接下来进入第二个环节: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柱,通过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唤起学生对圆柱的已有知识经验,体会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出圆柱各部分的特征:

两个相等圆面是圆柱的底面,周围是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

为了使学生对圆柱的特征有一个较完整地把握,我利用媒体演示协助引导。从而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圆柱的特征。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圆柱有了初步认识,具体感知,了解圆柱各部分的特征。

(三)接下来是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这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我让学生按要求给圆柱制作美丽的外表。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当一个组织者,在旁巡视给予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时,我发现有的学生可能会这样做:用已有的圆柱先画两个圆,再把物体卷起来,做侧面;有的学生会用物体在纸上滚动一周,先量好侧面,再用圆规画两个圆做底面;还有的学生先卷好侧面,再用侧面画底面。

做完后,我让学生汇报展示作品。通过学生反复的演示,让学生发现并归纳出:(1)圆柱侧面展开是个长方形;

(2)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3)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对“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这一特征进行验证中,期间有的同学发现,如果沿着圆柱的高展开,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如果不沿着高剪下就得到平行四边形或不规则四边形;如果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着高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学生的验证,使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领会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原来的圆柱的底面周长、高之间关系的教学变得顺其自然了。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解决疑难等自主探索活动,对圆柱有了深刻的认识,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在空间观念、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四)、实践应用,扩展延伸。

按照新课标的精神,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力求做到人人学有必需的数学,我把练习内容分为两个层次:

1、基本层:判断哪些是圆柱,并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通过此题的训练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2、开放层:在这个层次的练习里,我将学生探索的阵地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主动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为这个易拉罐设计一个包装纸。并提示:为了不浪费纸张,要量出哪些数据呢?

以上是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课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想象、描述、合作交流,从实物观察、到动手操作做圆柱等多种方式来认识圆柱,突出“做数学”这个数学理念。也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体验成功。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数学信息输出的一个重要途径,简单明了的板书设计,让学生对本课所学到的知识一目了然,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选择了图文结合的方式。

六、说教学评价

本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拘泥于形式,对教材进行大胆的重组和整合,不但活用了教材,而且抓住了课堂的生成资源,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构建了一个可观察、可体验、可参与、可互动的学习环境,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常言道:听过,可能会忘记;看过,可能会记住;做过,才能真正理解。我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一定对圆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三篇:圆柱的认识说课稿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

池湖小学 李义军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到12页《圆柱的认识》。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处理、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处理

1、地位作用

圆柱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的认识,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感性认识了圆柱,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圆柱的基本特征,它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柱表面积必备的基础知识。

2、教学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给学生创设多元化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思考,我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情况,决定把“做数学”这一理念贯穿于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认知过程,形成圆柱的表象。

3、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圆柱模型。

(2)能力目标:在做圆柱的活动中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体会圆柱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圆柱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通过同学间合作做圆柱,共同进步,体验成功。

4、重点难点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认识圆柱的基本特征;难点确定为体会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和底面之间的关系。

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小旗、彩色卡纸、小剪刀、透明胶等教具和学具。

二、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游戏,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应用知识大胆创新。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三、教学程序设计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这张纸站起来”的有趣游戏。

(1)课前我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告诉学生老师想让这张纸站起来,接着给学生演示这张纸横站、竖站都不行的情况。

提问:谁有办法能让这张纸站起来呢?(2)学生动手让纸“站起来”。(3)引出课题----圆柱的认识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授业无趣,必不乐学。圆柱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非常熟悉的几何体,如果课始再拿出各种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辨认,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分散,会失去学习新课的最佳时机。而我这一独具匠心的导入设计,“让这张纸站起来”的有趣游戏,使学生兴趣大增,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自主学习,初步认识

(1)学生自学教材第11页的内容,自主阅读获取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2)提问:同学们通过自学你们都获取了那些知识,请拿起你手中的圆柱来说一说。(3)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出:

两个相等圆面是圆柱的底面,周围是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

(4)长方形以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可得到圆柱,学生拿出学具小旗转一转,然后借助远程教育资源网中长方形旋转成圆柱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再次直观地感知圆柱。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会看书,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感性认识圆柱的基础上,我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初步感知圆柱的组成部分,然后自主阅读获取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让学生按要求自制圆柱模型。要求:

①、同桌两人为一组,借助课本121页附页1的图样用卡纸等工具,自制一个圆柱。②、制作完成后,请量出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2)让学生汇报展示作品。

(3)提出问题:通过制作圆柱我们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与圆柱的什么有关呢?

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并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发现问题,然后借助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归纳出:

①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 ②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解决疑难等自主探索活动,对圆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同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实践应用,扩展延伸。

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准备了两道习题和一个数学欣赏。

(1)判断哪些是圆柱,并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通过此题的训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2)这里有一些圆面和长方形,哪些可以搭配做成圆柱?可以做成几种不同的圆柱?

(这个练习让学生再次明了本课的难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展开是个正方形。同时让学生发现出不同的搭配方法。)

(3)数学欣赏

师:同学们,其实圆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有,无处不在。你看我们的包装盒上有圆柱,我们的建筑物上也有圆柱,还有一些物体的形状也做成了圆柱,看来圆柱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可以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丽!(运过多媒体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柱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美”。)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数学信息输出的一个重要途径,简单明了的的板书设计,让学生对本课所学到的知识一目了然。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选择了图文结合的方示。

五、教学评价

本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进行大胆的重组与整合,不但“活”用了教材而且抓住了课堂的生成资源,恰当的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构建了一个可观察、可体验、可参与、可互动的学习环境,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常言道:听过,可能会忘记;看过,也许能记住;做过,才能真正理解。我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对圆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四篇:圆柱的认识说课稿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

博乐市第二小学

康燕

一、教材分析:

圆柱的认识是西师大版教材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几何立体图形,这部分内容包括圆柱的特征,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圆柱侧面展开图。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掌握圆柱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想象、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创新的能力;同时渗透转化的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运用课件提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初步渗透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辩证观点。并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特点。

二、教法、学法

由于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探讨,本课我采用了适时点拨、引导启发、归纳总结、课件演示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等相关的教法。教师只是以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在互动的过程中充分地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来获取新知识。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口语展示:

1、六五班古丽阿阳尼同学口语展示有关圆柱的故事。

2、图片引入,探索圆柱的特征。

师:屏幕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水杯等)

(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

3、出示教学主题图,让学生从主题图中找出圆柱和圆锥,导入新课。

4、出示圆柱体实物,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通过以上教学,让学生初步接触圆柱,从生活实际感知圆柱,感受数学同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很巧妙自然的引入了课题,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了解圆柱

1、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师引导:拿出自己准备的实物,结合教材,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都有什么特征?

2、生汇报,师订正。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出圆柱各部分的特征,师课件演示加以验证。

(三)合作交流,深化感知

1.小组合作探究,动手动脑。

(1)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把圆柱模型底面剪下,观察形状后再比较。

(2)圆柱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你有什么方法证明?

(3)学生操作后汇报,教师通过课件验证和补充。

该环节是精心设计的,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体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人意识。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展示了圆柱侧面剪法的演变过程,浅显易懂,让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圆柱侧面的特征。

(4)用直尺量一量圆柱体的高发现了什么?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圆柱体的高都相等。

(5)课件出示圆柱体的画法

2、通过观察几何体练习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特征的认识,对新知加以升华。

3、同伴互助,寻求发现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得到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2)教师课件演示展开图加以验证,轻松的突破本课的难点。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乘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乘以高。

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通过形象的课件演示,轻松的分散了本课的难点,突出了本课的重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巩固拓展,延伸应用

课件首先出示:

1、读出下面各圆柱体的有关数据,进一步了解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

2、判断

3、出示课后作业对本节所学新知进行适当拓展。练习的设计,既有对刚刚学过的圆柱认识的运用,也有围绕易混易错之处,让学生用手势判断,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里,勇于发言、敢于辩论。训练说理能力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训练。

(五)自主小结,提升理念

我们初步认识了圆柱,谁能告诉老师,对于圆柱你都知道了什么?

这既是课堂小结,也是对学生的人文培养重要体现。让学生在自主发挥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拓展延伸

妈妈生日时,乐乐和爸爸为妈妈买了一个蛋糕。蛋糕盒是圆柱形,圆柱的底面直径40厘米,高30厘米。乐乐发现蛋糕盒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侧面积是多少?

(七)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圆柱有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还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的宽

圆柱的底面周长 圆柱的高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博乐市第二小学

康燕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圆柱的特征。

通过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曲面与平面的相应转化,给于学生对圆柱的特征一个整体的体验,并能初步感受到圆柱圆锥和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异同,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激发兴趣,产生学习欲望。

二、注意学习方法的迁移。

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有其相似之处。认识圆柱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我们是从哪些方面对圆柱的特征进行研究的?”通过交流学生明白了对于圆柱是从面(面的个数、面的特征)、直观图、高(什么是高、高的条数)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我及时设问:“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圆锥?”通过交流学生对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有效地迁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地激发。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观察、研究之中。对于圆锥,不同的同学有了不同的认识。然后,通过适时地交流和组织阅读课本,学生对于圆锥有了较好的认识。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我认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除了长方形,还可能是什么图形(沿高展开后还可能得到正方形,这是一种特殊现象)。让学生思考还可以将圆柱的侧面怎样展开。“展开之后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把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并把“观察、猜想、操作、发现”的方法贯穿始终,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设计“你发现了什么?”等开放性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思考、研究的天地,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圆柱的认识》评课稿

博乐市第二小学

康燕

一、教学设计层次清晰,教师能切实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

二、注重学生预习。

课前学生收集了各式各样的圆柱物品,并用课本中的圆柱学具材料制作了一个圆柱,这样课前使学生就在感性上对圆柱有了初步认识,建立了圆柱的初步表象。为教学新知做好服务。

三、教学重难点突破

课上老师以学生观察、体会为主,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多种方法探究认识圆柱的组成和特征。通过动手操作,剪一剪、再展开,圆柱体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它的各部分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又有什么关系,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加强对操作过程中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为后继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学习和应用做好铺垫。

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整节课教学很流畅,但语言不精练,过渡不自然。

2.整体上教师对学生抓得过紧,放手不够,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

3.对学生评价不太到位,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

1.在教学圆柱侧面展开图时,教师只是让学生沿着高剪开。我觉得在这块上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发挥想象和创新,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操作时间,学生自然会剪出不同的图形,哪怕是学生用手直接撕开也可以,然后再进行归纳小结,就会水到渠成出现圆柱侧面展开图有可能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如果用手直接撕还会出现不规则图形。同时这样的学习方式是不是更接近我们的新课标理念。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五篇:《圆柱的认识》说课稿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柱的认识》,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圆柱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首先从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实物概括出它的立体图形,然后再研究它的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它是进一步研究圆柱的基础知识。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及本节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柱体的侧面及展开图。(2)让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特征。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认识圆柱的生活经验,但是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所以我把

教学难点: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认识圆柱的生活经验,但是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在认知上是个飞跃,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把学生当成是 一个发现者,先直观认识,再通过动手做圆柱,让学生动眼、动口、动手感官参 与新知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做数学”。

4、说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一个圆柱的教具、圆柱形的茶叶罐、圆柱形的水杯、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学具盒中的圆柱、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二、说教法

整节课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作用,应用以下教法组织教学。①情景教学法;②探究发现法;③活动体验法。

三、说学法

为了在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我应用以下学法组织教学。①观察操作法;②合作交流法

3、自主探索、4、认真听讲、5、积极思考

立体图形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圆柱体,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并通过“激趣——探究——释疑”的方法,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努力做到教法、学法及多媒体资源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导入在整节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上课,我课件出示了生活中的圆柱让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圆柱形呢?这时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圆柱比较美观,容易滚动等等。这样问题情境创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我趁机导入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柱。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数学逻辑性强,教学中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操作实验。本节课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柱,通过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唤起学生对圆柱的已有知识经验,体会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接下来学生自学课本11页中的内容,再让同桌相互交流探究的结果,做到互相启发。最后指名汇报多媒体演示圆柱各部分名称,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高有无数条且相等,教师板书:底面、高、侧面。然后,让学生画出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和圆柱的高,指出它的底面和侧面,最后完成判断题,并说明不是圆柱的理由?经过以上步骤我相信学生对圆柱的认识有了一个初步的观念,发展了空间观念。

以上我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结合多媒体资源形象直观的优势挖掘数学问题,这比单纯学习数学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所以在学习新知过程中我使用多媒体展示课本12页的场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场景来认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的特征。侧面一般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是正方形。(长=圆柱底面周长,宽=圆柱的高)。然后完成板书。

在这一环节中充份运用多媒体资源提供的课件展示,并通过学生观察总结出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及侧面展开图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了空间观念,以此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让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三)、实践应用,扩展延伸。

按照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的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及由浅入深的原则,我把练习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1、基本层:

通过此题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圆柱的特征,此环节我设计了一题填空,让学生完成,共同总结。然后接下来完成一题判断题,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判断,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体会到成功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综合层:

(课件出示练习)

1、一个圆柱高5cm,底面半径2cm,将它的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通过这两道题的设计,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开放层:(课件出示开放练习)

(1)一个圆柱的高是底面直径的π倍,那么将其侧面展开会得到一个()形。

(2)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6.28cm,这个圆柱 的高和底面半径分别是多少?

为了让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深化,我精心设计了这两道开放试练习题。让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这就是伟大的教育家维果斯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

以上是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课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描述、合作交流,实物观察、动手测量等多种方式来认识圆柱,突出“做数学”这个数学理念。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同学们,今天我们已经和圆柱交上了朋友,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学生可能会说我认识了圆柱;我知道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等。

这样的小结既回顾全课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做到了多学科的整合。

(五)实践作业

给圆柱体罐头盒做外包装。

五、说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底面: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高:无数条且相等 长=圆柱底面周长 侧面:长方形

宽=圆柱高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清晰明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下载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一路小学 刘震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研室 张绪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10—12页。 【教......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具准备: 投影仪、图片、一个圆柱实物.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几何体呢? 学生活动:思考......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 2. 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3. 通过观察、发现、交流,让学生体验......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圆柱体。 2、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交流、合作,......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红石学校 尹旭明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建设小学 陈惠丽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2、进一步让学生体验......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推荐]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10—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