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作学习论文[定稿]
让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成为课堂一个闪光的亮点
景秀小学
高颖勇
至今,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在语文课上的一次讨论活动,在教学《捞铁牛》一课时,我按照课堂教学设计布臵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我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时,学生的表现却令我大吃一惊,他们很多时间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他让她说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想法。有些组在不断分工:你读第一段,他读第二段……几分钟过去了,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上的学习。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
这一教学活动看似平淡,却引发了我深刻的思考。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怎样突出教学重难点,怎样设计板书,教学设计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已,但这对于学生来说,未必都有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低效的。
今天,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纷呈,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其中一个闪光的亮点。
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更多的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所以,教师必须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一、如何让学生去进行合作,去开展有意义的合作,教师如何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等等。
要知道,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失败的,最起码对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效果的。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臵,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比如进行记录,代表小组发言等。所以我认为,小组交流应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表述自己的见解看法;二是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人人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这样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
合作学习,不教给学生方法,小组学习就会在一张张叽叽喳喳小嘴的废话中耗掉学习时间,学习行为和方式并没有得到实质的转变,到头来仍然是几个优秀学生在发言,而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小组学习就失去了重全员参与,重情感体验,重人文关怀与合作的真正意义。
学生已经习惯而且总想着怎样去做一个旁观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一个看客是麻木的,是可怕的。这种现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以前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那就是表扬正确,呵斥错误。优秀生在老师不断的表扬声中信心十足,表现欲更强;而大多数学生却在无数次的呵斥下战战兢兢,他们不敢多嘴,怕别人讥笑,怕老师棒杀,怕说不好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快。干脆充当看客,什么也不说。这样的教学行为扼杀了个性,压抑了思想,泯灭了个人发言的积极性。最终中国传统的教育培养了“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从众群体。
很多时候,教师站在讲台上,让下面学生一组组开展学习与讨论,在看似热闹的场景中,实质上学生有没有开展有效性的学习活动,上面讲台上的老师是不知道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全员参与,也包括教师参与,教师的角色不要只局限于讨论的组织者,教师如果能经常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或者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如何发言,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
二、学生的小组学习是否每节课都需要,是否在走过场,或者说流于形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控制讨论的局面,如讨论中是否有人进行人身攻击,是否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是否有人窃窃私语,教师要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及时调控。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适,是做秀还是教学的需要。这不仅需要教师的认同,还需要课程的认同,学生的认同。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投入到研究讨论中去,一句话,要看是不是开展小组学习的时机,这个时机的掌握要看教师教学实际操作,教学的艺术性就表现在这里。教学就应该达到让学生“既竭我才,欲罢不能”的地步,大多数学生都踊跃发言,孩子们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这时正是小组讨论的良机,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有交流的需要时,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不切实际的流于形式的小组学习会给学生一个不好的意识——乱哄哄、热热闹闹这就是小组学习。它给人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觉,以讹传讹。反而诱发学生产生不良的小组学习行为习惯。另外传递出一些不良信息,反正老师也看不见,给某些学生创造了说废话、做小动作的机会。真正的学习过程在这里被歪曲了。千万不要让这种不切实际的形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意识。这种潜意识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教师在这里不经意间,犯下了一个无法挽回的错误。
关注教与学的过程是新课改的基本课题,也是新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经历了一个过程之后,这个过程就是无形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主动性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素质的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唯一出发点。要最大程度尽最大能力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思考状态以及学习方式。某些好看的东西未必实用,这是生活中的常理。
我想,孩子们在做什么,想什么,是否和教师的教学设想一致应该成为我们永远思考的课题。在实践中我们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小组学习,参与到学习中去,始终监控学习的过程,引导学习的方式。这样,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将被我们所左右,学生受益大矣,新课改成功的希望大矣。
第二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记得有个老实写的一篇文章中主要叙述,实行新课改,小组合作起不到相应的效果反而使课堂乱哄哄像个集贸市场,学生学不到东西。针对这一现象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合作学习,即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但是,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很多误区,如:怎样的问题适宜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言堂”怎样处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如何起到调控作用?下面我就谈谈这几个误区以及对策。
一、适宜合作学习的任务
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教师评价一节课的好与坏,是用“新”与“旧”的方法来评价,即一节课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是否贯穿于整节课中。由于受到这种思想的误导,结果有的教师就把不需要合作学习的问题也非要学生合作不可。如最近听了一节《圆的认识》这节课,教师要求学生对“圆的定义、圆心、直径、半径”这些概念还要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一番。其实这是现在教学上的一个误区,对于一些定义、概念等已经定论的知识,提问学生立即就可以回答出来的知识我们就无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是无效的合作学习,是浪费学生宝贵课堂时间的合作学习。所以我们在教学中 不能搞大量浅层次、低水平操作的合作学习。
但是,如果对于一些未定论的,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学习内容有一定难度、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的内容,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的,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我们则应该让学生合作学习。如《圆的认识》这一节,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有一判断题“圆的直径是半径的 2 倍”,这时教师简单地讲解一下就算了。对于这些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不经过合作学习学生的理解是不够深刻的,因为他们就根本没有内化了这些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度”一定要把握好,既不能什么问题都合作学习,也不能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让教师简单传授了。
二、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没有经过个体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在教师提出问题后,马上组织 “ 小组讨论 ” 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与此相对照,更为恰当的作法是首先让学生独立解题,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而只是在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时才依据观点的不同进行分组,并以此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和辩论,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一位老师教“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 0 的除法”这一课的时候,出示了一道题: 90 ÷ 20 先由学生自己计算结果列竖式计算时出现两种情况:即横式的结果也有两个: 90 ÷ 20 =4 ┅┅ 1 90 ÷ 20 = 4 ┅┅ 10 对于这两个结果,老师不是充当裁判的角色立即判断谁对谁错,而是把这个问题抛回给学生,让学生小组讨论,但小组讨论后仍然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这时老师还是不急于表决,而是把两组学生分成正反两组进行辩论,于是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在唇枪舌剑中、在针锋相对中达到高潮,经过激烈的辩论,互相论证,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经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掌握的知识一定很深刻。
如果教师提出问题后,立即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准备不足,无从下手,好长时间课堂鸦雀无声,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是经常见到的。这也是新课程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因为这时个别优秀生抢着回答,部分后进生还不明白时,教师就认为学生全懂了,长此下去,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自然就造成了学生的两极分化。
三、如何处理小组合作 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听课的过程中,有的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个别学生“一言堂”,其他学生只是当听众。另一种情况是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造成课堂秩序极为混乱。合作学习只有形式上的小组活动,没有实质的合作;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只听或看一位好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呢?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把大家的智慧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 “ 一言堂 ” 高得多。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一是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倾听就是倾听别人的见解,要听懂别人说的重点、难点以及解题的方法与思路,听的时候还要分析他的方法和思路与自己的是否一致,从而改进、吸收。二是学会分享。当别人的见解和我不一样的时候,我就反思他的方法是否正确,当他的方法比我还要好的时候,我就吸收过来为我所用,这就分享了别人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成果。这正如肖伯纳说:“如果两个人一人一个苹果,互相交换仍然是一人一个苹果,如果两个人一人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则变成了一人两种思想。”同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四人小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方法,则每个人都学习到四种方法,还可以选择最好的方法。三是加强激励机制。对于后进生,我们要打开他的话盒子,给他们更多的机会,用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再用积极、肯定、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使他们树立信心,大胆发言。四是发挥团队的力量。把小组的整体表现与个人学业成绩挂钩,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体现合作的乐趣。我们可以在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时,优秀生回答出问题奖 1 分,后进生回答出问题奖 2 分。这样可以让小组合作学习里的优秀生主动帮助后进生,使之共同成长。
四、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进行及时调控
在学生合作学习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进行及时调控,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但是当前合作学习教师调控不当的几种表现: 1、低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自己的理解作为标准,代替学生的理解。如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几分钟后提问学生,见没人回答,老师就认为没有学生理解了,结果就用自己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理解。2、过早提示问题的重点、难点和矛盾,使学生对矛盾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的低层面上。如“长方形面积计算”这一节教学中,老师经过拿出长 5 厘米 宽 3 厘米 的纸板推导出它的面积是 5 3=15平方厘米,接着老师提出问题: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何关系?老师不是采用让学生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而是采取自问自答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低层面上。3、急于赶教学进度,提出问题自问自答,以自己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探究。如一老师在教“圆锥体积”这一节时,教师把圆锥的容器装满水倒进圆柱容器的实验过程都包办代替了,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缺乏深层次的感性认识;如果把这个实验活动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完成,则会对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有很大帮助。总的来说,教师要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及时调控,才能使合作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存在其他的误区,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研究对策,对这些误区亮起红灯。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使 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挖掘个体学习的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课题研究论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三官庙镇中心学校
高
鹏 2015年4月27日
第三篇:合作学习课题组论文
二密镇中心小学合作学习课题组材料
一、论文
郭爱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能力(读与写2013.6)
孙艳华: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奥尔夫教学法(读与写2013.6)崔娟: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读与写2013.6)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中国教育学刊2011.8)
浅谈新课标下的美术体验性学习(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9)浅谈美术教育现状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11.9)
于智娟: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读与写2013.6)申艳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读与写2013.6)
吴警:体育训练热点问题综合述评(新华教育研究2011.10)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学习导刊2011.9)浅析小学体育教师因人而异的教学特点(时代青年2011.9)浅析小学体育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时代青年2012.10)如何面对中国濒危体育文化边缘化局面(时代青年2012.9)略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时代青年2013.5)
二、学术评奖成果
郭爱民:《环保式批评》获吉林省第七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吉林省基础教育研究所2012.3.1三、参加各级学术研讨会议课例
郭爱民:通化县首届教师专业成长论坛活动荣获一等奖
通化县教师进修学校2012年5月
通化县“合作学习校本教学研讨会议”上做汇报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通化县教科所2012年11月2日
通化县优秀课题组“教育科研工作经验交流与推广活动”中(二密中学站)作经验报告《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体会》
通化县教科所2013.10.25
在“2012——2013学全市小学教师教学竞赛”活动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荣 获“市级教学优秀奖”
通化市教育局2013.9.2
于智娟:通化县优秀课题组“教育科研工作经验交流与推广活动”中(二密小
学站)作汇报课《周长的认识》
通化县教科所2013.10.25
第四篇:论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李家深高中 张万强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内容提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的条件下生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实施给学生在学习中带来了互动的机会,提高了教学效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出现一些副作用,本文主要从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让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有生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要教会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想,应重视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在我校课堂教学中已被广泛应用。但是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我发现有的老师的做法,降低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对此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及改进见意。
一、目前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比较充分,而课下作业仍然和传统的作业没有两样,合作意识在学生的课下时间里没有得到强化和延伸,合作精神不能很好地体现。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必须要弄明白合作学习的意义,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应当体现在学生的每个学习时间段里,如课前合作——预习: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小组合作预习习惯,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主动性;课中合作——问题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提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可以让学生直接回答,有的则需要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要使合作富有成效,引起合作的问题就要有价值,能引起学生合作欲望,这样才能达到效果;课后合作——作业:我们在设计作业时,既体现合作教学的整体性、统一性要求,又照顾每个小组成员的差异,分层次设计作业,避免“一刀切”。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作业——“吃自助餐”,促使学习有热情参与,有能力参加,达到共同进步;复习合作——总结归纳,进行阶段总结或考试复习中,要求小组成员中成绩较好的同学作为“老师”,主动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补缺查漏,共同做好复习工作,达到全体成员有效地提高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目的。
二、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笔者近期参加了一节小组合作学习的观模课活动,在这节课中主讲老师进行的小组讨论共有11次之多,其中最长的一次讨论时间为1分20秒左右,其他的讨论基本上是在30秒内就要求学生作出回答,学生在讨论时给听课老师的感觉很激烈,作出的回答出十分合理。实际上小组合作学习所指远非“小组讨论”所能涵盖,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很明显,以上的合作在当前课改的前提下有“追星”之嫌,追求一种形式上的表面合作,是一种没有任何价值的形式合作。目前,化学课堂上像这种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依旧存在,要么像本案例那样合作走走过场,一会儿就盲目、草率收兵,要么合作学习之后不进行组际交流、似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关系不大,有脱节现象。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有一种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自主性习惯。这就要求老师要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刻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把握好合作学习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跳出教案的框框,切记不要担心这节课教学任务完不成,影响进度教学计划而抹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让学生的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
三、出现了课堂中的弱势群体。同学在情感智能的各个方面发展不均衡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事实。一些在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方面表现出众的同学在课堂中始终占有优势,经常是包办了所有的学习任务,将原来由老师所主导的满堂灌变成由优秀学生所主持的一言堂,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由于时间有限,老师也只能使部分小组中的部分同学获得发表观点的机会,给那些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可乘”之机。建议老师应多采用随机选取的方式,避免造成小组间和同学间的机会不均等,还可以考虑在课外创造机会,比如在课后将小组合作完成的实验装置设计图或实验报告等成果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展示等。再有应注意分组的原则并不是最优秀人员的组合,而应该是“互补”的,从而实现各小组成员在合作的过程中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小组内的角色分配要清晰,组员的任务明确。小组内角色可以粗略地分为四种:A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分配任务、督促组员完成任务等;B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的过程、结果等;C总结者:负责总结归纳小组观点、实验结果等;D发言者:负责汇报小组合作成果,对外联络等。这样小组内的成员分工明确,每个学生都会以自己的优势去干好属于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工作,就不会出现个别同学总是占据小组的主导地位,有的同学在小组活动中总是默默无闻,从而达到了使每个小组成员共同进步的目的。当然合作小组也不能一成不变,当合作小组已经运作一段时间后,教师就可重新进行角色分配或者指导学生重新分组,让学生学会从事不同的工作或与不同的人合作,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四、滥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但是这种有着优秀学习品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虽然我们在很多教学领域都在试探性地进行合作性学习,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合作性学习并不是万能药,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在化学课堂中进行教学时,也常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比如单从一节课来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在认知容量上比不上传统的课堂,教学的进度也不那么容易把握。但我认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化学学科兴趣和成绩,以及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还是有帮助的。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范围有限、教学时间有限,不同地区、不同生源的学校情况下来进行合作性学习试验,这就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与尝试。我认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越多越好,应在学生个体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学习内容应以以下几点为主:一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每节化学课中,总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值得合作讨论的,有些学习难点由教师讲课或学生独立思考,效果往往不很明显时,而采用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多向交流、沟通,在相互碰撞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容易使难点迎刃而解。二是探究性实验。探究实验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收集证据,对现象和证据展开讨论并得出结论等要素。而通过小组合作制定实验方案,总结实验现象,共同探究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都是常用的且有效的学习手段。三是需要归纳总结的内容。例如在高三复习课中,需要归纳的内容很多,如非金属或金属的通性是什么、相同的反应条件下的有机反应有哪些、各种平衡体系中的守衡关系有哪些等等,学生需要回忆和思考较多的内容,如果只由学生单独思考,要得到完整的答案,显然是困难的,而由小组共同讨论,小组共同查阅相关资料,互相补充,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出完整的答案,学生个体也体会了学习的乐趣。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保持,进行一段时间后,个别小组或是个别同学不再热忠于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转化为自己的个体学习行为,对其他小组成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实践表明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可以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小组的合作表现应做为主要指标。例如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尽可能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发言,让发言人代表本组汇报小组学习的结果;在学业成绩上,教师在公平分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小组平均分加个人成绩做为学习小组成员平时成绩。这种捆绑式的成绩评价有利于学生加强小组合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明确任务——合作探究——交流探讨——反馈结果——评价激励。在具体操作时一定要把握好合作的契机和合作的内容,对于简单的内容或学生自己能够解决是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验、完成,不要让有意义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新负担,不要让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障碍。“合作学习”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教学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新课程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对其它学习方式的彻底否定,也并不意味着只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我们所希望的是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一种最佳协合状态,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五篇:关于合作学习的论文
新课程标准要求,新的教学环境下,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增养才算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呢?从我的教学中,我认为合作学习有以下几种方式,他们在教学中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优等生攻难合作。像数学书中的难题学生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的,我经常要求优等学生合作讨论,最终解决。有时我也从资料中找一些较难的题让学生讨论完成,大大提高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能力。使尖子更尖。提高了优等生的质量。
优差辅助合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智力水平是不平衡的,也就出现了学习差距,为减小这种差距,优差辅助学习无疑是个好方法。给优等生分配辅助人员,让他们把自己所学教给还没有掌握的差生,既提高了优等生学习,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使他们乐于助人,又提高了差生的学习成绩。这时优等生当了小老师,他们很有成就感,而差生在优等生的辅导下,由于他们是学生面对面地讲解,又是用最接近学生思维的讲解,差生自然就容易接受了。
大组合作学习。为了增强大组间学生的凝聚力,有时在课外设置一些课题和问题,让大组学生配合完成,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集思广益,让虽然是一组的学生,却还不了解其他学生的智慧,使同学见长见识,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增强学生的表达愿望。
四人小组合作。这主要用于上课,上课时遇到难度大一些的问题,同桌间无法解决的,就采用四人合作讨论完成,因为四人间坐得最邻近,学生活动起来比较方便。四人合作学习是新的教学环境下不可缺少的合作学习方式。
同桌合作。同桌合作学习是每一位教师用的最多的合作学习方法。他操作方便,学生乐于接受,还不影响课堂常规,合作效果也比较好。
总之,无论那样的合作方式,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合作效果才会好,才会达到合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