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合作学习

时间:2019-05-12 05:5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合作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合作学习》。

第一篇:浅析合作学习

浅析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学生间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础,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仅个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交往与成长的过程。因此,有效的合作学习成就了数学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激发了主动参与的热情

合作学习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运用师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让在传统课堂上由教师完成的工作转为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教师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由能力不同、个性各异的同学组成的学习小组中,人数明显减少,他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每一名成员都最大程度地感受到自尊各被其他成员所接纳,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有意识到地安排后进生汇报小组的学习情况,突破了只能让少数人“成功”的教学现状,使厌学者感受到自我的价值,体验到做人的尊严;对于疑难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讲解,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久而久之,他们便没有包袱,没有压力消除了紧张、自卑等心理,敢问敢说,特别是一些性格比较内向、胆子较小、腼腆的“默默无闻”学生也变得大胆开朗起来,自然产生积极的求知和探究欲望,把学习当成乐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主动参与的热情得到激发。

二、强化了合作竞争的意识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给每个小组设置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中的成员是“利益共同体”。学生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他们克服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为解决问题而通力协作、相互激励、共商对策,不允许任何人落伍。当他们集体达标、进步、成功时,便进一步认识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增强了为捍卫集体精神而学习的竞争意识。在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除了小组之间的竞争,还存在着小组成员之间的竞争,竞争的内容包括谁能发现新问题,谁的观点更新,谁的操作更准确,谁阐述的更贴切,更符合实际等等。在些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竞争意识,为在今后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创设了深入探究的时空

以往的数学课堂以传授知识为主,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练,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学只要一种对知识的机械重复,学生是被视为知识的容器,只能机械而呆板地接受教师的灌输,缺乏自主思考、深入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而在合作学习的数学活动中,比较注重学生的感受与参与,增加了学生多边参与学习探究的机会,避免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听”的被动地位。学生每解决一个问题,便会得到一次鼓励,就会产生新的学习动力,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同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竭力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提供充裕的时空环境和热情的帮助环境,并选择时机进行恰当的激励,采取多种方式给予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增加了理解、鼓励和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深入探究的热情更高涨,合作欲望更强,更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四、促进了求异思维的发展

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安全的、融洽的、自由的环境,为他们创造了活跃思维的条件,使每一节课在每一位学生的心目中都成为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合作交流中,由于合作者对活动的想法、观点难免不一,常会导致相互间的讨论、协商或争论,为了向同伴解释、阐明自己的观点,获得同伴的接纳,学生必须认真思考,进行分析总结,由此他们的理解能力获得了提高,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数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在讨论不同的方法的优缺点的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就会越来越明晰,从而诱发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求异思维的发展。

五、搭建了张扬个性的舞台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搭建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在合作交流中,由于教师不包办代替,而是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有选择的自由;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给学生一点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个问题,让他们探索;给学生一种种条件,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去锻炼。学生就更有机会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充分展示他们的自我风采。同时,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提供不同的观点和思路,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促进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有反思性的认识和多视角的思考,从而使学生的个性进一步得到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力争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新理念,合作学习被广泛运用。这种学习方式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它不仅是学生学会有效解决问题的需要,也是学会共同生活的需要。

第二篇: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理论介绍

珠海拱北中学 黄谨

(一)合作学习的历史溯源

1.思想溯源

二千多年前,我国就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思想。《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育名著《学记》中也提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许多私塾都采取“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办法教学;书院更是盛行“切磋”之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小先生制”。这些提法、行为都体现了合作最基本的理念——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奥勒留、托马斯·阿奎那等人都曾在著作里论述过合作学习的思想。如:亚里士多德认为营造一种合作式的宽松的学校气氛,能激发人求知的本性,有利于人潜能的发挥。公元一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们可以从互教中获益,他始终强调一个观点“大家一起学习,可以互相激励,促进学习”。文艺复兴时期捷克的大教育家的夸美纽斯也在其著作中明确提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获取知识。启蒙时期,法国的卢梭、英国的洛克、美国的杰弗逊和本杰明·富兰克林都曾指出过合作的思想。

2.实践溯源

除了在个别教学中小范围实践合作学习的理念之外,十八世纪,约瑟夫·兰开斯特和安德鲁·贝尔开始在英国广泛使用合作性学习小组;19世纪初,合作学习的方式传入美国,并不断发展。教育家帕克和杜威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帕克认为学校是最适宜于实现民主并让儿童共同学习和共同生活的地方,他的“昆西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杜威则把合作学习作为“从做中学”教学方法的组成部分。

而通常我们所现在普遍谈论的,其实是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重新兴起且至今都盛行不衰的合作学习。它的“重新兴起绝非偶然,它既反映了自1957年前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后,美国朝野要求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呼声,也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反思和对传统评分制的批判。”(王凯《论合作学习的局限性》)而它一旦兴起,就迅速发展,现在“合作学习已广泛地应用于美国、以色列、新西兰、瑞典、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英国、德国等国的大中小学教学”。(高艳、陈丽、尤天贞《关于合作学习的元分析》)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国外对合作学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在不同的国家,合作学习的研究角度、实践方式、学习模式、甚至表述称谓都相差甚远。如(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孙伟《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美国明尼明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俩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对合作学习进行了这样定界:“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我国教育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等等。

尽管存在种种不同,但我们不难看出合作学习是以生生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主要的取向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为其共同特征。当然,还存在以师生互动、教师间互动及完全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同时,对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来说,有五个共同的基本要素是不可缺少的(嘎斯基著,王坦译:《合作掌握学习的策略》)。一是积极的相互依赖,使小组成员确信他们“同舟共济”;二是面对面的交互作用,确保小组成员能直接交流;三是个体责任;四是合作技能,即与他人在小组中协同学习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同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五是集体自加工,小组成员采取自我检查或反馈方式考查集体学习进行得如何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

以上述特征和要素为基础的合作学习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广泛传播,并不断发展,甚至被认为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之一”(埃利斯和福茨《教育改革研究》),与其有众多的理论支持是分不开的。能支撑合作学习的理论主要有(张晓玲《合作学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社会互赖论。认为群体是成员之间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各成员之间的互赖有其差异性。(2)选择理论。是一种需要满足理论,学校则是满足学生需要的场所,依照此理论,不爱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脑子笨”,而是“不愿意学”。(3)发展理论。来源于维果茨基本的发展区理论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4)精致理论。认知学的研究证明,如果要是信息保持在记忆中,并与记忆中已有的信息相联系,学习者必须对材料进行某种形式的认识重组或精致。精致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是向他人解释材料。(5)接触理论。认为人际间的合作能提高小组的向心力及友谊。(6)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认为同伴教学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7)自控理论。威廉·格拉塞博士认为人的行为内驱力来自人的固有的需要。学生有3种需要:对爱的需要;对力的需要;对自由、娱乐的需要。(8)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个体是在与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积极建构,改组自己的认知结构而进行学习的,学习涉及到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效仿、协助和激发。等等。

但正如斯莱文在《合作学习与学生成绩:六种理论观点》中所说:“所有这些观点在某些情景下都可证实是正确的,但没有一种观点可能在所有情景下既是必要的又是充分的”。合作学习正是从这些理论中汲取不同的观点并进行相互补充,才为自己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总的来说,这些理论的共通之处在于,人是生活在群体中的,除了竞争还有合作关系的存在。不管是否真正关心集体的利益,群体总会产生互赖的关系。就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个与他人一起进行建构的过程,只有与同伴一起才能更好的认知、更快的解决问题。从学生的心理需要而言,他们也需要被关注、被认同,能够自我实现。

(四)合作学习的研究现状

1.国外合作学习模式介绍

合作学习在西方国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据资料显示,仅在美国,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目前就不下百种,这其中还不包括每一种方法的变式”(高艳《合作学习的分类、研究与课堂应用初探》)。但这些方法和策略可以划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约翰逊等著,刘春红等编译《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

①正式的合作学习

正式的合作学习有固定的小组成员,而且组员之间的关系会持续一段时间,同时小组任务明确。通常来说,其组织方式主要有:斯莱文提出的小组分层计分法(STAD)和小组活动比赛法(TGT)、小组促进法(TAI)、合作性读写一体化法(CIRC)、阿伦森提出的吉格索法(JigsawMethod)、沙兰提出的团体调查法(GI)、约翰逊提出的共同学习法(LT)和小组教学法(Small-GroupTeaching)、FIC模式、结构方法模式等等。这些模式的共同点是它们都试图将学习小组置于某种合作程序中,使学生在积极的相互交往中增进智力和社会性的发展,但它们采取了不同的途径和手段以确保学生协同活动顺利进行,从而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同时也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②非正式的合作学习

这种合作学习也许只持续几分钟已完成简短讨论。如:密友(同伴)阅读法、对话记录法、读书会、思考(同伴)交流法等等。它们中的许多“没有得到充足的研究”(斯莱文著,王坦译《合作学习的研究:国际展望》),但也有资料表明这些模式同样是“经过检验证实是靠得住的”(HareyDaniels等著,余艳译《最佳课堂教学案例》)。

③合作性基层团体

合作性基层团体是指合作基层小组。小组由不同性质的成员的组成,代表学校里不同性别、能力、文化背景甚至种族的群体,他们之间的关系持续时间更长一些。约翰逊等人的研究一般针对大学教育。

总的来说,合作学习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关于合作学习的元分析》):一是集中于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的研究,由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先驱研究者勒温和道奇发展起来;二是集中于实证的研究,由斯莱文等后继者发起;第三个层面的研究中,史蒂文森和斯莱文进行了合作学习的评估工作研究,表明适当地运用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各种类型学生的学习成绩。

2.国内教学实践经验总结

我国对合作学习的研究时间不长,但也创造出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有:①分层-合作学习模式,它是以分层教学、分层评价为操作基础,以小组协作为形式先进性分层指导,并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教学组织形式;②互助-合作学习模式,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的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③建构-合作学习模式,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小组协作为组织形式,以学生合作为主要活动,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的;④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它是将自主学习中学生自主探索的特征与合作学习中学生积极互动的优点相结合的一种合作性学习方式;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这是新课标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

3.合作学习的潜在弱势

西方研究者指出,尽管小组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有用的学习经验,但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它与其他教学模式一样,也存在一些缺点和局限性。如:历史局限性、理论观点与教育实践存在不一致、日常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效果远低于实验室效果、合作学习的使用条件没有得到清晰的界定、合作学习的多元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等等。

在我国的实践中,也有许多问题。如:教师缺乏合作学习必须的技能、没有深厚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者与教师、教师与家长等方面缺乏合作等等。尽管如此,合作学习在我国还是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郑金洲主编《合作学习》)。

[导读] 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的交往,较之相对独立学习中的师生交往,有着截然不同的心理特征

一、合作学习开拓了现代教学论研究的新领域今天的学生毕业后将面对的是一个多元、复合、多变的社会,他们不仅应从学校习得如何竞争,更应当掌握如何合作。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如果学生不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与他人的合作性互动之中的话,那么这些知识和技能都是无用的……这种教育是失败的。”他们还认为,现有的教育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世界反差太大。

合作学习把合作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也是为了顺应教育社会化,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的需要。合作学习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使他们更加热爱学校、友爱同学、爱护班级,具有与他人协同活动的能力,学会自尊自爱,善于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以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能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等,比较好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会学、好学、乐学等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使教学在社会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从此意义上讲,把合作的观念引进教学系统,是对传统教学体系的一次革命,符合时代的需要,代表了现代教学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开拓了现代教学论研究的新领域。

二、合作学习凸显了教学的情意功能

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突出了教学的情意功能,使本来没有学习动机的学生乐于学习,最终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学习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来考虑教学中的问题,颇有启发意义。合作学习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之上,从而使教学活动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斯莱文曾经指出:“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方法。它使学生们在一起共同完成对每个人都同样重要的事情。合作学习还是一种愉快的方法,使学生从事于积极的学习,而不是消极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互相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合作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时,他们得到的更多,学得也更加愉快。

合作学习所采用的合作性奖励结构,是“正性的奖励结构”。在这种奖励结构下,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以他人的失败为前提,一个人的成功能够帮助别人也取得成功,人与人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荣辱与共,息息相关”即是上述关系的概括。合作性奖励结构的采用是合作学习的最根本的特色之一,由此保证了合作学习策略对情意类教育结构的积极影响。

三、合作学习是促进社会化的重要条件

这里所说的合作学习,是指同伴交往的合作学习。灵活运用同伴交往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条件。合作学习能弥补教育中“重独立、轻合作”的弊端。儿童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学生的成长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在T.胡森主编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关于社会化的定义是“人类„接受‟周围环境的文化或亚文化的价值观、习惯观点的过程”。这些观点反映了“适应”、“接受”周围环境是社会化的主要特征。这是一个积极主动地过程,其结果是导致个体在认知、行为上符合社会要求,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并发挥相应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教育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合作学习中的同伴交往担负着学生社会化的使命。因为合作学习中的同伴交往,不仅具有一般同伴交往中年龄相仿、互动平等的特点,还因为同伴成员带有共同的学习目标、需要共同完成学习活动,所以更具相互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正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那样:“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但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儿童健康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事实上,与同伴的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

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看到合作学习给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带来的好处,还要看到在学生主体人格发展过程中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加以引导,如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提高交往沟通技能等,从而促进学生社会化人格的发展。

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的交往,较之相对独立学习中的师生交往,有着截然不同的心理特征。这是由于学生虽然在知识经验、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身心发展方面基本处于相同的阶段,心理氛围比较自由,因而更容易相互模仿、认同或讨论、争议,继而促进相互交流、沟通、互动,共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交往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在课堂师生交往的基础上创设有效的合作学习情境,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第三篇: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理念倡导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下,小组研讨、合作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法。其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在实际教学中,确定骨干、培养典型、带动大家共同进步是合作学习的成功经验。对于小组长,教师应选择具备思想品德优秀、文化课成绩突出、有特长且在同学之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来担任。学习小组一般以4至6人为宜,且男女搭配均匀,人太少、太多都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组与组之间尽量保持相对的平衡性和稳定性,这样既利于学习成员的公平竞争和教师的辅导,也有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心灵的沟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之后,观其合作学习的成效、组织方法的得失,也可让其他有特长、有创意、组织能力强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或小组发言人,但调整要适当,以不打乱全局为重,切忌频繁轮换。教师还要加强对小组各成员的培训,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告诉学生在组内交流中,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意见、倾听别人陈述、询问不明白的问题,从而达到寻求、探讨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不仅是成立个学习小组,而是要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组织训练、逐步引导,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就分组来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学习方式等差异,把学生进行异质分组,这样的搭配更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并促进优生在辅导学困生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近年来,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在小组内确立学习帮扶对象,安排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使他们结成帮扶对子,形成了“兵教兵”、“兵帮兵”的良好氛围,学习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将性格内向型与活泼好动型的同学组合,其目的是通过活泼善言的同学带动少言寡语的同学积极发言,活跃讨论气氛,进而促进其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将不同知识水平的同学组合在一起,在小组学习中对同一问题各抒己见,充分说明自己的所思所想,深刻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坦诚表述自己的认识,这样就加深了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了解,经过他们的互相补充、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学习,增强了组内合作的意识,减弱了自卑感,一个生机盎然、富有活力的学习小组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合作小组的组建,既要依据学生的共同兴趣、特长等个性倾向,使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同时让每个人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使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增值、互补共效。如把好、中、差不同程度的学生混编在一起易使后进生能够得到其他同学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乐于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增强自信心。经过混合搭配,各成员间相互启发、相互合作,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又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总之,合作学习应有助于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他们能够彼此协助、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与此同时,教师要以新课标为指导,牢固树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理念,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置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的课题研究,并成功申报为镇级教改课题。通过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的。问题是以一定的认知为前提,而指向未知领域的命题。提出某个问题就为学生的智能活动树立起一个方向性的障碍,从而对学生的智力活动产生刺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问题提出。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当然,问题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果子”。

1、矛盾型问题。即问题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在教学分数化小数时,当学生发现分母中只含有2和5的质因数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后,让学生判断7/

8、9/

15、13/40、7/

12、6/24中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并把所有分数化成小数。学生惊讶的发现9/15和6/24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判断不符。这时,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讨论。因为这类问题情境是以矛盾冲突为基础而产生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所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特别投入。

2、假设型问题。即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猜测分数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性质,在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容易将学生置于一种非得思考的问题情境中,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会思绪飞扬。

3、发散型问题。既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多种方法解答。由于这类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三、练习设计,在练习中提高效率

练习可以叫人熟能生巧,也可以叫人熟能生厌与熟能生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练习过度。已经很熟悉的内容,再要学生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一些内容反反复复地练习,学生就会形成思维定势,当遇到新问题、新情境时,只会生搬硬套,不会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精讲多练”一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的教学形式,其实,这里的“多练”不仅指练习的数量上,更多是在质量上的要求。而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加大了学生的参与率,另一方面也是实施分层教学思想的有效形式,从而保证了练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合作学习中,教师就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选择和设计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认知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提高同伴间合作的效率。练习作业分为独立性练习和合作性练习,适当增加开放性的问题和习题。

例如在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要求学生:(1)用你自己的方法进行解答;(2)你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并列出算式吗?由于解法的多样性,不同的学生就有了不同的思考方向,同时在小组讨论中,还能互相启发与提示,最后,同学们通过 集思广益便从一道题中学习了多种解法,由一题辐射到多题,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练习的效率,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与积极性。

四、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五、小组合作应注意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观摩其他教师的课时,自己或其他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存在一些问题:

1、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2、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3、组合作学习内容和时机缺乏恰当性。教学中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一个好的研讨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合作探索,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否则可能适得其反。而部分教师却误认为不合作就不是创新,不合作就不是实践新课程,因此每一节课都要挤出几分钟让学生匆匆忙忙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概念的理解要合作,公式的推导要合作,解题方法归纳要合作,甚至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也要合作,却不考虑合作探究交流的内容是否有价值,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这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逐步完善,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高效课堂建设对教学方式的新要求及小组合作学习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小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给沉闷枯燥的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这无疑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的焦虑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许多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偏重于形式,没有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再思考。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不科学

1、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划分不科学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每四人分成一组,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有些班级是直接将座位分成了几个固定的小组,但班主任在分组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各个学科的学习情况,使有些小组在某一学科处于落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并不能很好地达到学习目标。以至于任课老师每上一节课,都要调一次座位,搞得班级乱哄哄。

2、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任命不科学成功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为了实现有效管理,提高小组学习效率,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和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任命,往往各个学科都是同一个学生。有些学生均衡发展,各个学科都比较优秀,还能善于带领小组成员合作学习。但一些组长严重偏科,在某些学科并不能起到带头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各小组成员的各学科学习状况,任命不同的学生做不同学科的组长。

二、学生在课前缺乏有效的预习

预习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提高学习热情都有极大地帮助。许多学生没能结合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了解教材的知识内容及其中的重难点。在新课的学习中不光未做到事半功倍,由于缺乏对知识点的了解和课前准备,小组合作交流时,只能干瞪眼,听别人讨论,自己无所事事。

三、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这是十分关键的地方。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合作学习完全流于形式,造成学习效率低下,最终导致合作学习的失败。

1、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不明确课堂上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立马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每小组里,每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想讨论问题和发表见解,等别人讨论出结果,坐享其成;更多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其他事。到了小组汇报时只是盯着你老师看,说的却是:“我认为? ?,“我想? ? ”,而不是“我们小组认为??、我~f]pb组觉得? ?”,更有好多小组汇报时只能发呆。凡此种种,都是一些走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

2、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起到帮助学困生作用学优生在学习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有的小组学习好的学生不等其他学生发言,抢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虽然当老师提问到学困生时,他们能够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四、教师忽略了教学的主导作用

1、教师对学生还是缺乏足够的信任还是有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信任,不能将课堂学习放开,只是在提出一些思考题时,让学生进行交流,得出最终答案。其实这并不是小组合作学习,仍是满堂灌。

2、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不当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什么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而不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如有的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在适合于学生独自探索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在一节课中安排多次小组合作学习。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逐渐造成学生丧失独立思考,感到厌倦,失去小组合作的兴趣。由于时机不当,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收效甚微。

3、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许多教师一提出某探究活动时,就说“好,下面就由各小组同学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然后就放手让学生讨论,而不在管学生。结果,有的小组成员相互之间大眼瞪小眼,不知该干嘛;有的小组成员在探究讨论时,偏离了内容,乱无目的。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备时,虽说学生在学习氧气的制备时已经了解了气体的制备方法,但很多同学并不能将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如果教师不能引导学生回忆氧气的制备,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并结合二氧化碳制备的原理,指引学生设计实验,很多学生只能无所适从,白白地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4、教师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常常在提出问题后未留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停止”。

这时,有的小组还没有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也是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甚至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我们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能够充分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五、没有有效的评价

第一,有些课堂没有一定的评价结构。

各小组讨论汇报之后,教师将讨论结果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就结束了,没有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生渐渐就会失去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缺乏小组团结,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

第二,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有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应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

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

虽然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提出了好几年,也搞了好几年,但对于我们教师而言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我们还是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并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我们的教学能力才能不断地进步,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第四篇:浅谈合作学习

浅谈合作学习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被教师普遍接纳,并尝试着运用于课堂之中。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在《教育改革研究》一书中断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

1、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要用自己的大脑思考,还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巴说、用自己的双手做。也就是说,学生要用自己的身心经历、感悟和体验。因此,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课堂单

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相互沟通的基础上,从而有效开发了课堂教学的资源。

2、以“要求人人都能进步”为教学宗旨

合作学习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心理自由和安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呼吸自由的空气,体验自我的价值,感悟做人的尊严。良好的心理体验激发着学生的兴趣,小组的学习方式实现了学生心理的互补,新型的评价制度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课堂 的社会心气氛,突破了只能让少数人“成功”的教学现状,实现了教学真正意义上的全面“丰收”,从而真正实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3、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习理念

合作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团队意识引导下的集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中的分工与协作、学习结果以小组成绩作为评价依据的方法,使学生强烈地意识到“我们相互依存、荣辱与共”、“只有我尽力了,大家才能赢,也只有赢了,我才能赢”。因此,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独立打拼、个人竞争的学习现象,使学习过程建立在相互合作、群体竞争的基础上,有效地形成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个体责任。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形成学习与交往的合作技能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内容不但要自我解读、自我理解,而且要学会表述、学会倾听、学会询问、学会赞扬、学会支持、学会说服和学会采纳,等等。因此,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和交往的需要,更有助于形成学生学习和交往的技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发展。正因为这样,合作学习体现了教育的时代意义,实现了教育的享用功能,即为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能自由 1

地享受生活和建设生活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学习的要素

分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方式,对教师而言,它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有以下几个要素:

(1)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2)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告别是面对面的促进与互动。

(3)期望所有小组成员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4)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

(5)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三)合作学习的几个误区及解决策略

1、把合作学习简单理解成分组学习

(1)现象描述。我们经常在公开课上看到,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常常 有“合作”学习的环节。有的老师尚未引领学生感知课文,就开始指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有的老师干脆出示几个小问题,甚至诸如“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本方选自他的哪部作品?”这类教材直接提供答案的问题,也让学生“合作学习”......(2)问题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一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念不甚了解或理解得不全面,在观念上过于迷信合作学习的作用,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误认为合作学习无所不能;二是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文化认真的设计。

(3)解决策略。首先,教师对合作学习要有正确的认识。合作学习并不是万能的,不同的学习方式适合不同的学习任务,因而它们各有优势也各有局限性。合作学习的众多组织形式中,小组学习是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因为小组人数适中,成员相对稳定,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同时也有利于老师组织课堂教学。其次,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的实际,抓住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小组研讨。这样,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索意识、合作意识不断增强。

2、合作学习是学生自发的学习

(1)现象描述。课堂上,教师草草布置学习任务后,立即让“前后桌”展开讨论,结果堂一片喧哗,但教师却放任自流,没有给以任何有效的指导和监控。

在这种表面热闹的背后,有的小组 常常“开小差”,闲聊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内容,而没有互帮互学、共同解决问题。

(2)问题分析。以上现象可称为“自发的合作状态”,小组的组织形式不确定,仅随随便便地限于“前后桌”,学生之间也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交流和讨论具有随意性。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内涵没有准确理解,把一般性讨论、交流等同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不应停留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出现的各种交往状态,也不应限于表面化的讨论和交流。

(3)解决策略。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与一般性小组讨论的概念差别。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确少了讨论、交流,但这种讨论、交流是建立在明确的角色分工和个人责任制基础之上并指向一个共同学习目标的,而一般性小组讨论则停留于意见的随意表达,没有明确的目标。其次,教学策略上教师应预先设计方案,明确教学目标,同时在组织结构上按照合作学习的五大要素来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教学环节上应以合作学习的计划性消除这种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自然随机性;教学过程中应在活动开始前对讨论目标、小组活动规则、纪律要求等做必要的申明,同时加强对合作学习过程的监督和指导。

3、片面认为“合作学习只是学生之间的合作”

(1)现象描述。有些老师只是自己忙着备课、上课,很少和同事们一起讨论、切磋,尤其参加工作多年的老师,容易依据以往的“经验” 教学。还有的老师错误地认为,既然提倡合作学习,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后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2)问题分析。首先,教师对合作的理解不够深入,合作不仅指生生合作,还有师师合作、师生合作,教师之间不善于合作交流,势必也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其次,没有学生个体充分的读和写,就没在良好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独立的思考,学生会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再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只能是华而不实的。

(3)解决策略。教师之间要经常性地开展专教研、备课,与学生一样教师在知识水平、思维方式、个性风格等方面都存在有差异,即使是教同一篇课文,每个老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方面都存在差异。通过研

讨,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补充。老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哪些学习内容需要合作,怎样合作?学生合作学习时,老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并参与指导。老师要放手但不放任,相信学生但不失控,要成为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课堂评价时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更要关注学生团体,对于积极合作、善于合作的小组,老师应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

4、认为“合作学习有学生参加就行”

(1)现象描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比较积极的常常是那些学习成绩好、性格外向、表现欲强的学生,而另一些成绩不好,性格内向或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搭便车”,坐观其他学生活动,基本是参加而不参与。

(2)问题分析。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学习好的学生往往受到老师较多的关注和偏爱,他们的课堂参与度较高;而学习不好的学生或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因为害怕出错,懒于思考,缺乏主动热情,一味地依赖于好学生。教师在合作分组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优势互补,在角色安排上也缺乏明确的分工。

(3)解决策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在教学设计时让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这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有了思考、进步的机会。在组建合作小组时,一般强调异质分组,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的意愿只能作为参考。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小组是一个协同合作的团队,就象我们难以选择与谁做领居一样,我们要学会欣赏别人,尤其要关心那些交往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教师对组内成员做好角色分工,根据每人的特点分配任务,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在人做,使信息资源共享,成功喜悦共享。

合作的方式有多种,合作的手段也有许多,合作学习的价值不仅在于学生通过合作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格的整体培养,将“要我们合作”变为“我们要合作”,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新课程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新课程的理念,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将是一个探索不尽的话题。诚如郑金洲教授所言:“认识了课堂,才算真正理解了教育;改变了课堂,才算真正落实了新课程!”

第五篇:学习合作

学习合作,合作学习

古人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现代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无论一个人多么有才能,总是有所局限的,总有他无法独立完成的工作,因而合作是必要的。当我们遇到无法独立完成的困难时,我们应当寻求他人的帮助,合力克服困难,达成目标。在学习中也是一样,“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因而需要与他人学习合作。前段时间我在准备公开课教学,制作PPT时就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最擅长的可能是语言方面的,而对制作PPT简单的没问题,可想用PPT更好的表达出我所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就不简单了。由于能力有限,我想到了求助同事,在同事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PPT的制作和公开教学。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英语不同于其他科目。作为一门外来语言的学习,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语境和实际运用。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帮助我成立兴趣小组,和他们进行日常的对话操练及四会单词的检测。作为教师我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方方面面,通过小组合作这种形式,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当学生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可以选择同本组组员交流和其他组员交流,也可以同组长交流更可以同教师交流,这样一来他们的选择性变大,不再是单一的师生交流,而是多方面的相互认识了解和交流。因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有必要的。

如何学习合作呢?学习合作,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你只有充分的尊重了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如何尊重他人?尊重他人首先要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其次,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帮助他人,只有这样小组合作才更有效。在小组合作中,没有个人的成功,只有小组共同目标的达成,培养学生不自私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再次,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去,只有参与才有了解和进步。

学习了合作,才会合作,才能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何合作学习呢?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担当重要的角色,合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合作的最终效果,所以教师要在小组合作之前,对合作的内容要充分的了解以及合作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困难教师也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如在人教版《小学英语》4B unit4中,在用What’s the weather like?询问学生天气是,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是地点香港的读音,因为哈尔滨、北京等地名就是拼音学生很熟悉很容易读出,而香港原是英国的租借地所以香港有自己的英文名,教师要提前告知,否则小组活动可能因一个地名而无法开展。其次,教师最好在小组活动前能给出一个正确的示范,让学生有个提前准备,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到各组中进行观看和指导,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后,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因为学生是有差异性的,让每个孩子都有话说,有自己的思考,教师在小组活动后要有一个检测和评价。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和参与者。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补充改进,改善教学现状,改变传统的师生单向或双向交流模式,形成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指导学习方式。其次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培养了他们相互尊重、了解、学习、帮助的好习惯,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进而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集体主义精神。研究显示,合群的孩子在知识范围、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交往的孩子。良好的习惯是在社会立足的基础。生活中,习惯与人为善、懂的合作的孩子总能更好的与人相处,赢得更多的欢迎。合作是做人和与人共处的基本内容,而从小养成善于与人合作的习惯,将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许多益处。再次,合作学习给了他们更多的发言和锻炼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面对的不再是教师而是同伴或玩伴,这样他们交流更轻松不用再担心犯错误,也就敢更大胆的交流。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得到承认,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是学生更加有信心。最后小组合作让学生们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只有能够真诚的欣赏他人的长处,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的愿意接受别人。从实质上讲,合作就是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是双方长处的交融。只有相互认识到对方的长处,欣赏对方的长处,合作才会有真正的动力和基础,合作起来才能顺畅无阻。孩子们在小组合作中收获友谊的同时也快乐的学习知识。

让我们一起学习合作,快乐的合作学习吧。

下载浅析合作学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合作学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一:本课题的核心概念的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

    关于合作学习

    关于合作学习 分组学习,合作学习已成为大势所趋,在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常常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只是一味地听取好......

    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和讲授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以高中《文化塑造人生》一课为例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实施,高中教学开始实行新的课程标准。教师要针对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杨雪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今天观看了庞维国老师的《合作学习》视频,通过三十多分钟的一个教学视频,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我们师范类学生今后的教育指导也是很故意义的。首先,我明白了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

    合作学习演讲稿

    合作学习,共同成长 尊敬的评委,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会江实验学校的张宇;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合作学习共同成长》。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获得知识,......

    什么是合作学习

    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

    “合作学习”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主要理论依据,以“优势互补、竞争激励”为原则,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