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能手赛--毫米的认识(样例5)

时间:2019-05-12 19:39: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教学能手赛--毫米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教学能手赛--毫米的认识》。

第一篇:数学教学能手赛--毫米的认识

授课教师:刘秀伟

上课时间:2018年5月14日

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 毫米的认识

知识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 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2、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 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式、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直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 1 米和 1 厘米各有多长。(出示课件第二张)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同学估一估好吗?再动手测量验证。(出示课件第三、四张)、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出示课件第五张)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师板书: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 毫米”的表象。

师: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教师板书:mm)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 毫米”有多长?(出示课件第6张)师:请学生在尺子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 1 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出示课件第7张)然后,再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 1 毫米有多长。③小组探究:完成填空。(出示第8张课件)④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 厘米=10 毫米(出示课件第9张)

⑤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毫米。

(教师准备 1 分硬币、居民身份证,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 毫米”的体验。)(出示课件第10、11张)

⑥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 1 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⑦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出示课件第12、13张)⑧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 厘米 7 毫米长的线段。)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 3 厘米 7 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 3 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 7 毫米。B、在刻度尺上输出 37 毫米(3 厘米=30 毫米),然后画线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 1、2 题。第 1 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 1 厘米 1 厘米地数,不满1厘米的再 1 毫米 1 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第 2 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出示课件第14张)、(出示课件第15张)完成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出示课件第16张)下面说法对吗?学生举手回答。

4、(出示课件第17张)在括号里填上长度单位。

5、课外知识:教师指名读给大家听。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 1 毫米大约有多长。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mm)

长度单位:米(m)厘米(cm)毫米(mm)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人教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

毫米的认识教案

维吾尔玉其温乡克什拉克塔木小学

授课教师:刘秀伟

2018.5.14

第二篇:人教版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在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会用毫米作为测量物体长度,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毫米的长度观念,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厘米 = 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一把直尺、学生卡一张、光盘一张。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在上学期我们学习过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要精确地测量物体长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

2.请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学生汇报)3.那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4.填上合适的单位(课件演示,指生回答)

5.请同学们看一看,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厚是多少?(生:1厘米)请同学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厚的实际长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数学书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生:大约1厘米)

6.提问: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该怎么办呢?

7.能不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来精确地表示书本的厚度?(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认识新知

1、建立1毫米的概念,认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观察自己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呢?(同桌交流)(1)很多个1厘米。(0-

1、1-2都是1厘米)

(2)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间还有更小的格。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

(3)一个小格一个小格地数(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0个小格就是1厘米。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板书: 1厘米=10毫米,1cm=10mm)。(4)考考你:3小格是多少毫米? 7小格是多少毫米?比1厘米多2格,是多长?(1厘米2毫米)

(5)填一填:2厘米=()毫米 5厘米=()毫米 70毫米=()厘米

(6)你能测量出书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个小格,是6毫米)

2、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1毫米的长度观念。

(1)想一想1毫米是多长?拿出一张光盘,看一看,摸一摸。这张光盘的厚度就大约是1毫米。(小魔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光盘,再慢慢把它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宽度大约1毫米。让学生反复做一做,加深对1毫米的认识。)闭眼想象并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长度接近1毫米。(电话卡的厚度、学生卡的厚度)

(3)说一说,测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会用到“毫米”作单位?(小的物体)

(4)生活中的毫米:①1角硬币、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②人的手指甲大约10天长1毫米,脚趾甲大约20天长1毫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到毫米。

(三)、解决问题,拓展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或数。一只蚂蚁长约3()。

一本字典厚70(),也就是()厘米。2.请量一量下面各图的长度(内容见练习纸)学生量出橡皮、回形针、铁钉的长度并填空。

3.先判断下面哪个图形是正方形,再量一量,看你的判断对不对。学生完成P5第1题。

4.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学生完成P5第二题。5.动动手:

拿出你喜欢的一种文具或者物品,量一量它是多少毫米?

(四)、总结

这节课,你们觉得开心吗?说一说你有什收获?

五、板书设计 毫 米 的 认 识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12毫米=1厘米2毫米

第三篇:教学能手赛简报

青年教师展风采,夯实自我促课改

----先锋小学课堂教学能手选拔活动

为推进有效教学改革,转变教师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引导教师更好的践行“以生为本”的新课堂理念,真正实现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充分挖掘课堂的生成资源,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育更加民主和有效的课堂,促进课堂中有思考、有表达、有合作、有不同、有掌声,同时也为旗级教学能手赛做准备,2018年3月14日,先锋小学在教导处的精心筹备下,在一线青年教师的积极参与下,此次活动拉开帷幕。

一次展示就是一次促进,一次促进就是一次提升。一上午的时间,参赛的青年教师们精神饱满,教态大方,教学形式多样,各有千秋:她们或娓娓道来,或激情飞扬,一个示意手势,一个期眼神、一句精准的评价、一个鼓励的微笑„„都将给整个课堂增色添彩!

英语冯美仙老师用头饰让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在座的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心潮澎湃,个个都想跃跃欲试展示一下哦!

音乐王倩老师执教的《时间像小马车》黑板上边听歌边板书的旋律线是课堂上的一大亮点。

语文上课王鑫老师的整齐的板书,富有亲和力的语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英语课上杨敏老师将“爱家人、爱父母”的思想教育渗透于教学之中,听课老师都为之点赞。

下午第三节课后,听课的领导们、老师们,就上午的四节课进行了研讨、交流。

认认真真做准备,实实在在搞教学;转变观念,改变模式,转换角色,听了点评之后,青年教师表示获益匪浅,今后将扬长避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要在反思中进步,在不断进步中提高。

教学工作永远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本次活动的开展,虽参加人员不多,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课堂展现也都有所不同,但整个活动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并取得得了圆满成功。相信,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这对增强我校教师的学习意识和教研意识,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深化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我校的教育教学的发展,都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青年教师展风采,夯实自我促课改---先锋小学课堂教学能手选拔活动简报

先锋小学教导处 2018 年 3月 14日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也初步学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或估计物体、线段的长度。在三年级(下册)学生还将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学习用千米作单位描述公路、铁路及河流的长度,描述常见交通工具行驶的速度。可见,分米和毫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旧知与新知的有效衔接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对厘米和米的已有认识,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由此帮助学生明确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课拾,我和学生一起回忆已经认识的两个长度单位,通过比划1米,1厘米有多长引发学生对原有经验的记忆。通过随意的谈话式问题引出1分米的概念,我问:测量一支铅笔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好?再问:(手里拿一张纸条)如果测量这张纸条的长应该用什么作单位?学生自然会说用厘米,这时我就让学生测量出10厘米并把它剪下来。当学生剪完后举起来给我看时,我就说:“像这样一根长10厘米的纸条,我们也可以说它的长是1分米。”用已有知识10厘米引出1分米的概念。

二、操作与思考的有效合作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并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对物体长度的把握能力。让学生剪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让学生找出接近1分米长的铅笔,借助银行卡的厚度让学生体验1毫米等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像这种概念教学的课堂,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让学生动手测量,亲身经历,用心总结,才能学得会,辩得请,记得牢。但同时还需要静下来心来思考,有些学生忙了一节课似懂非懂的,练习中却会出现很多错误,所以课末我送给同学们这样几句话:做题之前要思考,拿不定主意先比划,看看哪个更合适,再下手来把它填。

第五篇: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①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②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③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④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重点:毫米产生的意义及用毫米作单位进行实际测量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2、你能比划一下1厘米吗?能估计我手里的()的长度吗?想不想知道它的实际长度呢?它有5厘米。你的手张开,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大约是多少?

二、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

1、估计数学书的长,动手量一量①师:我们每天都接触的数学书,你知道它有多长吗?②你能估计一下吗?指名汇报几个。③怎么知道谁估计得更准确些呢?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放在哪个位置测量会更准确呢?(在投影仪上演示、课件再演示。)④赶快动手量一量吧!每个人都试着量一遍。汇报交流:数学书的长度为21厘米。

2、小组合作,估计数学课本的宽并测量验证①每个人先估计②量前先思考:尺子应该放在哪里测量比较准确呢?③动手量一量测量时,如果发现了什么问题,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一下,把测量得到的结果先记在脑子里。④汇报交流:宽:14厘米多 14厘米多8小格

3、设疑揭题这多的8小格在数学上是怎么表示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三、探究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就要用到毫米这个单位。

1、请大家拿出直尺仔细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请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2、课件演示,建立直观的表象。01厘米之间是1厘米,有10小格,每一小格表示1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毫米可以用国际通用字母mm表示。除了01厘米之间,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呢1厘米就是10毫米呢?能不能用1句话来概括一下?(相邻的两个厘米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也就是10毫米)

3、请学生用毫米这个单位表达数学书的宽(8毫米是哪一部分?再多几毫米就是15厘米了?)问:测量数学书的厚应该用什么单位?为什么要用到毫米这个单位呢?你估计它有几毫米呢?量一量吧!

四、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学生在尺子再来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2、请你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动手比划:用拇指和食指夹住1分硬币,再轻轻将硬币抽出,看拇指和食指间的空隙有多大,就是1毫米有多长。同桌互相比划1毫米,看谁比划的准确?1毫米的长度给你什么感受?

4、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者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

5、你估计几页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把这几页捏紧后用尺子验证一下,多了或者少了就调整一下,然后数一数,大概有几页?

6、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呢?提供资料:自动铅笔芯的粗细、圆珠笔芯粗细、降水量等

五、巩固应用

1、读一读师:多几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2、比比谁的眼力好①先判断两个图形中哪个是正方形?②量一量,看看你的判断对不对?你量的结果如何?量了几次?为什么你只量了两次就够了呢?正方形除了四条边相等外,还有什么特征?③课件显示结果:1厘米8毫米如果以毫米为单位就是 毫米?④反思提升:为什么第二个图形长和宽是不相等的,我们却看不出来呢?明明第一个图形是正方形,为什么看起来却不象呢?(因为同样长的一条线段,用眼睛观察,往往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一些。这就是在生活中为什么穿竖条的衣服让人感觉个子高一些的原因。)因此,我们在判断图形是否属于正方形,不能仅靠眼睛看,还必须用工具来测量一下。

3、比比谁的手更巧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4、小马虎的日记早上,我们坐在长约8毫米的教室里,等着老师来上课。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毫米的认识,老师来了后发给每个人1枚厚度约是1厘米的1分硬币。我估计了一下老师手里拿的粉笔的长度约为7米5毫米,我手里刚开始用的铅笔长度约为15毫米,我估计铅笔盒的高度大约为20厘米。老师让我们量一量橡皮的长度,约为8毫米。你想对小马虎说点什么什么?布置今天的课外作业:写1篇数学日记。

六、小结收获说一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下载数学教学能手赛--毫米的认识(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教学能手赛--毫米的认识(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根据长度单位的米和厘米进行教学。由于课前学生已经被要求回家准备相应的准备,所以本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大多数学生已经建立了1毫米长的概念。在课堂......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合集)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一、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本节课是......

    认识毫米分米教学设计

    认识毫米分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体验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发......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螺洋街道中心小学 吴艳 教学内容:三(上)第一单元测量 本节课的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测量,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加深,在直观--表象--抽象的思维......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毫米的认识》教学实录【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科书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3题。【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使......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济南市玉函小学 寇文娟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2—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

    认识毫米分米教学设计

    认识毫米分米教学设计 认识毫米分米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学生知道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2、知道分米、厘米、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