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每到星期一举行升旗仪式时,大队部要安排一名少先队员走上国旗台进行《国旗下的讲话》,如果是讲话之前,一般都会把讲话内容写成文稿,那就是一种发言稿,今天我们来学习写发言稿,板书课题。
二、浏览网页,弄清写法
1、怎样写发言稿呢?下列大家先来看一两篇例文,也可以看看发言稿的写作知识,从班级博客网页中去浏览、思考。
2、学生打开电脑,浏览网页,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阅读后的想法,明确写发言稿的方法。
三、明确要求,选好题目
1、指名读读习作三的写作要求
2、自由选好题目
3、教师举例、如《竞选班长发言稿》如何写?
再次出示网页,明确竞选班长发言稿可以先向大家问好,接着表明自己的观点,分别介绍自己,说明自己为什么要竞选班长,说明自己打算如何当好班长,最后表决心希望大家投自己一票。
四、学生提笔写文
(一)确定题目:
1、提示:可以是×××发言稿,也可以写含有中心的题目,如《伸出你的双手,共建美好校园》、《做一个节约的好少年》。
2、学生交流自己写好的题目。
(二)写开头部分
1、学生自由写开头
2、交流评论,教师点拔
(三)定中间部分
1、学生写明自己的观点,并写出理由来说明观点。
2、交流所写的内容。
3、从条理、语言方面进行评论,教师点拨。
4、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写结尾部分
1、学生写出致谢语
2、交流
五、课堂总结
本堂课我们学习了写发言稿,了解了写发言稿的基本技巧。发言稿写得好,再加上恰当的表演效果,发言稿就具有较强的激励效果,得到人们的赞同和支持。
六、作业布置
继续完成本次发言稿,认真修改,誊到作文本上。附板书设计:
学写发言稿
开头——写称呼、问候 中间——表明自己的观点 ①观点鲜明;②条理清楚;③语言简洁明快 结尾——祝语、致谢 班长竞选发言稿
第二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本次习作要求,通过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2、在写之前,引导学生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
3、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4、完成习作后,相互交流,修改。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写之前,引导学生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
1、课前可引导学生留意身边或媒体的报道,收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
2、课件:教师完成范文。
四、教学过程
(一)认真阅读“提示”,明确写作要求。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次习作的内容。
1、默读课本上的写作提示。出示思考:
(1)这次作文内容写什么?(2)写作思路是什么?
(3)写作时要求是什么?
2、讨论、提问,归纳、明确要求。
(1)写作内容:写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板书:相互关爱的事)
(2)写作中心:围绕相互关爱的事情,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3)写作思路:写之前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
(4)写时要求: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换意见。
(二)根据“提示”,认真选材。
师:课前大家都留意了身边或媒体的报道,收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如,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帮助骑车受伤的你看病;未曾谋面的朋友以书信,电子邮件、贺卡等方式成为你学习、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1、出示课件:
同学们,有一次,我在去往市场的马路上,看到有一群围观的人,我也好奇地挤到人群中,发现一位中年妇女,正在搀扶一位老大娘,原来她昏倒在地,没人敢救。这时,老大娘家里来人,对这位中年妇女连声道谢:“你真是个好人,太感谢你了!”
师: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感受(这位妇女很善良,乐于帮助别人。)
2、下面请同学们互相说说你们收集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或者在你们的生活中经常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都有哪些相互关爱的事呢?相信他们中一定有一个人对别人,或对你有过关爱。你们愿意把这个人对别人或对你,所做的关爱介绍给老师吗?
(学生自由发言)
3.这次习作我们可以写哪些人的相互关爱?要特别注意写出这个人的什么品质?
4、引导学生围绕“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来选择材料。
(三)根据范文,积累方法
佳作引路。为了帮助大家习作,老师带来了一篇上届学生的习作,供大家学习参考。
1、出示课件:范文《相互关爱》
2、自由读一读下面的习作,说一说你学会了那些好方法。
相互关爱
有一首歌唱道:“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动听的爱的旋律,唱出了人间真情。
记得有一次,我们还在教室里学习,天空突然阴下来,不久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放学后,雨还在下,许多家长都来给孩子送伞,我坐在教室里,等呀等,就是不见妈妈来接我,我突然想起妈妈今天有事,不能来接我。我失望的想:看来只好我自已挨雨淋回家了。就在我感到无助时,听见有人叫我,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我的同学——李云。“怎么啦,没有人来给你送伞吗?”我点点头。“没关系,我有伞,我们同打一把伞一起走吧!”说着,她撑开了伞。一路上,她老是把伞向我这边移,我很不好意思,又把伞向她那边移。“没关系,不用关心我,我的身体很健康,只要你不被雨淋湿就好。她一边说一边把伞又向我这边移过来。”她对我说。我顿时觉得一股暖流涌进我的全身。在大雨的洗礼下,我们走到了交叉路口,就快到李云家了。这时,我发现李云的衣服已被雨水淋湿了一大半,李云对我说:“给你伞,我快到家了,你继续用吧!”说完她在雨中向家里奔去。“谢谢!”我大声地对她说。
第二天,我来上学而李云却没来上学,原来她昨天淋了雨发了高烧。放学后,我急忙去看她,给她补习所缺的功课。补课后,她说:“谢谢”。我说:“不用谢!”相互关心嘛。
回家的路上,我又想起那首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3、师:引导学生体会、交 流、总结、点拨。
4、根据范文,讨论写作方法。
师:引导学生体会、交 流、总结、点拨。
(1)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下着大雨)
(2)文章讲了什么事情?(李云与“我”同打一把伞,送“我”回家,被雨淋湿,发烧了,以及我给她补习的事。)
(3)事件的经过怎样?
(4)如果这件事,只写李云与“我”同打一把伞,送“我”回家,被雨淋湿,发烧了。不略写我给她补习的事,行不行?(不行,不突
出相互关爱。)
(5)文中的事例表现了人们的什么品质的?
(6)作者抓住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写事情的过程。(语言,动作,心理)
(四)根据方法,完成习作。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很多。请大家在自己的头脑中过一过电影,回忆我们亲眼目睹,或者是亲身经历的那些人与人 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
1、在写之前,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
2、运用积累的方法,把你的习作拿给我们看,我们看了一定感到很快乐,因为有你善于发现的眼睛,真心实意地赞美,相信你的作文一定很出色。赶快拿起笔来完成习作吧!
3、学生习作,老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4、作文写好后,多读几遍,认真修改。
(五)板书 :
相互关爱的事
读懂提示
积累方法
认真选材
第三篇:四年级第三单元童话习作的教学设计
童话习作的教学设计
北石佛乡中心小学 马欢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弄清童话的特点,能够以多种形式创编童话。
2、通过创编童话,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喜欢习作的兴趣。
3、使学生在创作童话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教学重点:
了解童话的特点,学会写童话。教学难点:
在有限的事物中展开丰富的想象。
一、激情导入,扩展思路。
1、同学们咱们先来看几张图片,看看图片上的人物你都认识吗?学生回答。《白雪公主》《丑小鸭》《小木偶》等这些童话故事伴随着人们一代又一代的成长旅程。老师是一个很爱读童话故事的人,同学们,你们爱读童话吗?
二、掌握特点 ,提出任务:
学写文章,我们首先要掌握它的特点。
1、思考:童话故事的特点?
生小组讨论,师随机指导。
2、指名发言,归纳要求:
①把物当作人来写,②想象丰富真实、合理。
3、小结:其他童话故事具备这些特点吗?
4、过渡:看来写童话故事并不难嘛,我们读的都是别人写的故事,想不想自己也来编一编童话故事?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学写童话故事,写一个试试怎么样?
三、学写童话。
提出任务:认真看故事,我们也来当一回故事大王,试着编一个故事。
1、展示课件。
课件1:小鸟在树林里幸福地生活着。课件2:山秃了,树砍了,草没了,小鸟打算到美丽的城市里去。课件3:来到城里,到处浓烟滚滚,空气污浊。
课件4:小鸟正想休息,却被猎枪打下,充满了对人类的失望。
2、学生以小组形式练说。师随机指导。
3、指名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每个课件的内容,集体纠正。
4、过渡:说得好,再给大家表现的机会,动手把完整的故事写下来。
5、学生练写完整童话故事,师随机指导。
四、比较语言,编写生动。
1、出示语段:“丑小鸭来到沼泽地,望着天上的白天鹅,惊呆了:‘世界上原来有这么漂亮的鸟儿’。他说:‘我要是能和他们一起飞该多好哇!’”
2、出示语段:“受尽欺负的丑小鸭来到一望无际的沼泽地,眼巴巴地望着天上自由自在飞翔的美丽的白天鹅,不由地惊呆了:‘难道世界上会有这么漂亮的鸟儿?’他自言自语地说:‘我要是能和他们一起飞该多好哇!’”
比较一下两段话有什么不同,哪段更好?为什么?
3、教师小结:写出了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里话可以使我们的作文比较具体,运用好词佳句,可以使我们的作文更加生动。
4、现在就请拿起笔,把你创作的童话故事再改一改吧!
五、明确要求,指导创编。
通过编写这个童话故事,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吧,要写好一篇童话故事,需要哪几个步骤?
1、选好主人公
2、设想主人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
3、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4、设计有趣的情节(语言、动作、表情、心里话)。
5、有一定的意义。
6、拟个题目。
自己选择几种动物,或者几件物品,以它们为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编成一个故事。要把故事编得生动有趣,就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里话,还要在交待时间、地点时,说一说天气怎样、周围环境怎样。
六、指导修改。
1、讲故事:让同学们讲讲自己写的童话故事。
2、师随机指导,集体纠正。
3、欣赏佳作 展示写的出色的文章,说说优点。
七、课外延伸
总结说说这节课学懂了什么?为自己喜欢的事物写一篇童话故事。听了这么多的童话,我们班可以出一本童话集了。
第四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秋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采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
2.对照本组课文,学习状物的基本方法,写出秋天植物叶子的形状和色彩的变化。3.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
2、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第三单元习作教学课前预习:
1、布置学生利用周末到郊外秋游,明确到野外进行观察的目的、要求、方法,搜集常见的树叶标本。
2、查阅资料,了解秋天树叶色彩变化的原因,并做好笔记。
第一课时
一、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到郊外秋游,观察秋天的树叶,你观察到了哪些树叶?
2、在我们课本中还有几种树叶的照片,这些树叶我们昨天发现了吗?它们的形状、颜色各有什么特点?
3、小结:秋天到了,很多树叶都换上了新的色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这些树叶,写一篇介绍秋天的树叶的习作。(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1、指名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学生讨论,教师结合讨论情况相机板书:形状、颜色。(变化)
2、拿出自己搜集的树叶标本,边看边思考:你最喜欢什么树叶?它有什么特点?你准备向大家介绍哪几种树叶?
三、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交流。1.出示枫叶标本,问:
(1)枫叶由哪两部分构成?(板书:叶柄 叶片)(2)叶片、叶的边缘各有什么特点?(3)枫树叶的叶柄有什么特点?(4)你知道枫叶秋天为什么会变红吗? 讨论、小结:秋天气温降低,枫叶里的叶绿素被破坏了,产生了花青素,有了它,枫叶的叶子就变红了。
2、小组内练习介绍秋天的枫叶,注意枫叶的形状、色彩,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色彩变化的原因。
3、各组派代表上台介绍,按同样的方法,将另外一种树叶的特点写下来。
四、交流收集的文字资料。
五、指导学生写好全文。
1.通过介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不止熟悉一种树叶,有的熟悉两种、三种甚至更多,那么如果你想把两三种都写下来,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小结:要确定好介绍的顺序,并且在介绍不同的树叶时过渡要自然。
2.讨论:如果把介绍几种树叶的话写下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吗?当然不是,还应该加上什么?(开头和结尾)3.开头可以怎么写? 写秋游时看到秋叶的总印象。
4.结尾可怎么写? 讨论,小结:可以写对秋叶的赞美,也可以写这次活动给自己带来哪些快乐,增长了哪些见识。
第二课时(习作讲评)
一、复习习作要求。
二、欣赏作文。
1、下座位欣赏同学的习作。
2、画出好词、好句、好段。
3、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地方。
4、围绕习作要求给出自己的评价。(1)打出你对它的评价等级。(2)写出自己的评语。(3)给出自己的修改建议。
三、推荐好文章、好段落。
(1)推荐自己读到的好文章、好段落。(2)大家评议。
四、自己修改习作。
第五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本次习作要求,通过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2、在写之前,引导学生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
3、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4、完成习作后,相互交流,修改。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写之前,引导学生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注意把事情写完整。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
课前可引导学生留意身边或媒体的报道,收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确立主题
1、导入:出示图片(天堂的勺子)。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介绍图片。
2、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谈谈。
3在生活中,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双温暖的手,都让人倍感温馨。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板书课题)
二、阅读提示,明确写作要求
1、默读课本上的写作提示。出示思考: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5页,把习作部分读一读,看看习作为我们提出来什么要求。
(1)这次作文内容写什么?(2)写作中心是什么?(3)写作思路是什么?(4)写作时要求是什么?
2、讨论、提问,归纳、明确要求。
(1)写作内容:写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板书:相互关爱的事)
(2)写作中心:围绕相互关爱的事情,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3)写作思路:写之前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
(4)写作要求: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换意见。
3、在这些要求中,关键字眼是什么?(生回答)出示板书。关爱、人与人、写事
4、写事的习作要把握好两把刀,一是真实,二是在此基础上要把事写具体。你们真会抓住题目的关键字眼,请同学们再读习作要求。
5、学生再读习作要求。
三、联系生活,拓宽思路,指导选材。
1:师感情导入:世界到处充满爱,在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感人的事发生,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把课前搜集到的令你感动的故事或亲身经历过的事,用几句话概括咱们交流一下。
2、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看谁的故事最令人感动,谁说的最好,也可以互相纠正补充。老师巡回指导,并参与交流。
3、请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老师给以充分的肯定,给以鼓励的掌声,学生也参与评价,自由发言,激发学生兴趣。
4、同学们,刚才你们说了这么多有关关爱的故事,说的都非常感人。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咱们班也是一个有爱心的班级。
四、指导写作
师:是呀,真情无处不在,最感人的事就是本次习作的好材料,单元的几篇课文写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请同学们静静地回忆,细细地品味,然后交流习作方法。
1、交流习作方法。
大屏出示三个课文中的句子,学生读一多说一说,总结写法,师相机板书。
《穷人》中的“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里采用心理活动描写,我从中桑娜矛盾的心理中体会到她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品质。
《别饿环了那匹马》中的“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过来,让我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这段话采用了言行与神态描写,从而烘托出青
年关心“我”的良苦用心。
《唯一的听众》中“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这句话采用了环境描写,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
师:除了这几个句子,这个单元还有哪些课文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指2名学生说一说
师总结:看来,巧妙地进行环境和人物心理活动这些细节描写,能渲染故事氛围,推动故事情节,更好地反映人物的美好情感:
2、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回忆一下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让我们用笔记录下那一次次感人的经历,把心中的故事写下来,写之前先读一读老师的“温馨小提示。” 出示温馨小提示:
(1)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2)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3)题目自己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师读“温馨小提示”。
3、学生习作,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自主修改。
五、习作评改
1、请同学们写完后,自己先读一读习作,同桌交流,阅读小伙伴的习作,互相之间纠正,修改一下,推选出比较好的习作来。老师参与其中。
2、现在我们来欣赏同学们写的几个片段,请同学们想一想该怎样来评。
3、指名读片段:片段一,开头部分,生评议(运用了环境描写,设问、比喻等手法)老师给此段以恰当的评语。
片段二:结尾部分,学生先说(引用合理,比喻恰当)师给此段的评语:语尽意无穷。
片段三,(师: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生回答,此段运用了环境描写,师指出有关的句子,生读相关的句子。师给此段评语:以小见大,体现真情。
4、刚才我们展示的分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及事情的经过。如果我们写好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及事情的经过,还缺什么?对呀,还缺题目,这才能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今天所写的主题是“关爱”,“关爱”可以作为题目,你们也可自拟题目。
5、老师总评学生本次习作的情况,给予肯定性评价。
6、师:关爱是一轮暖阳,温暖着你那颗潮湿的心;关爱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关爱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让我们将爱进行到底吧,课下互相阅读其他同学的习作,互相借鉴,完成习作,下节课我们再互相交流,评选出优秀习作。板书设计
习作三 关爱 人与人写事
互相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