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反思、说课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王子明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3、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
通过小村庄前后情景的的对比,揭示要爱护环境的道理。【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还记得那个小村庄吗?再一次回到这个小村庄以前,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故事里的词语。
1、出示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2、抽读
二、初读(自由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
(一)原来的村庄是什么样子?(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村庄给你的印象是怎么样?
2、品读句子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自由读、指名读)
(二)小村庄后来怎么样了?
1、就是这样美丽的小村庄,后来怎么样了? 生1: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冲走了。生2:小村庄最后什么都没有了。
2、如此美丽的小村庄没有了,此时此刻你心里有何感受?
(三)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1、品读2-4自然段(汇报交流)
(1)村民是怎么对待这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的?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①自由读句,问:你读懂了什么?(读懂了人们想砍树就去砍了,很随便。)②问: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村民们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了什么?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让我们最后来读读这个句子吧!齐读
(3)大量的树木变成了房子、工具、家具,大量的树木被村民手中锋利的斧头砍伐,山坡变成了什么样子?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引导学生对比原来村庄的美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树木不再郁郁葱葱,变得越来越少;河水不再是清澈见底,变得混浊变黑;天空不再湛蓝深远,变成茫茫一片;空气不再清新甜润,不断被污染„„教师相机擦去黑板上的板书:森林、村前、天空、空气、美丽)
(4)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那个雨水奇多的八月,灾难降临到了这个小村庄。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5)一场洪水过后,小村庄怎么啦?
①“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什么呢?(出示:___________没有了,_________没有了,__________没有了„„的句式,指名说)(从课内的到课外的)
②师:各式各样的工具(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没有了),优美的环境(没有了),眼前不错的生活(没有了),人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了),就连许多鲜活的生命也(没有了),什么都_____(没有了)。
③学到这里,孩子们,你们的心情是怎样呢?请你带着你的感受读读最后一段。
④是啊,我们感到心情沉重的同时也会感到惋惜,假如你遇到灾后余生的小村庄的人们,你会对他们说什么呢?
⑤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致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整个村庄被洪水卷走的故事。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抓住村庄前后变化的对比,凸显情感落差
首先让学生品读第一段(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边读边欣赏小村庄先前的美丽。引: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读书,感受小村庄先前的美丽。再展示课文后部分对比,问“同学们,美丽的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此时此刻你心里有何感受?”在他们谈完感受后,再出示最后一句,让学生试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小村庄的变化,与课文前部分形成对比,凸显情感落差。
二、以“留白”为契机,挖掘文本含义
这篇课文中有许多隐性的语言文字,作为文本的“留白”,如果能够好好地利用它们,孩子们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将更加透彻和深刻。在交流、理解的五个重点句的教学中,我都比较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产生联系,也比较注意抓住文本内部隐藏的信息和“留白”,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展开思维,理解文本词句深层次的含义。比如“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中的省略号,孩子们可以读到很多标点里所隐含的东西;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中的“什么”究竟指什么,让孩子自己来填补书本中的空白,看到文字里的,联想到文字外的,使孩子对留白的理解适时地和画面达成共鸣,进而促进对文字的理解和意义的把握。
三、以“朗读”代解说,体验语言文字
首先,我采用复习词语并运用词语说句子的方法复习前面的第一个自然段,既作为对第一课时学习的检测,这样的复习方式也更符合一篇“故事”的特点。而这种方式由于触动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的思路也更加活跃,之后的学习和理解也更加多元。
在教学几个重点句时,我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后都不忘让孩子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读一读句子,每一次的朗读以文字的解读为基础,同时也把对文字的理解推到了新的高度:在朗读中体会两个“不断”,在朗读中理解三个“变成”,在朗读中目睹那“没喘气的大雨”,在朗读中经历漫长的“一年年一代代”和“多少年多少代”。
四、以情动情,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
最后一个环节我通过小练笔旨在使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后已经认识到了要保护树木,不能乱砍乱伐,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道理。但是在让他们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几句话,并提出环保建议这个环节时,由于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加上词语积累不够,所以口语表达也就不流畅。因此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口语练习,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必要的目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王子明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丽
(出示课件:“美丽的小村庄”)让学生观察图上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美丽的景色,再读一读书上是怎样描述的。在这一环节让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小村庄的美丽,走进文本。
(二)感情朗读,对比质疑
学生感受了小村庄的美丽后,我话锋一转告诉他们:“多美丽的小村庄啊,可惜已经被洪水冲走了。”(出示课件 “正在洪水中即将被冲毁的村庄”)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当时的情景,再找出相关自然段读一读。
在学生充分感受小村庄的毁灭后,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卷走了?”引出第三部分的学习内容。
(三)小组合作,探究原因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依据这一教学理念,采用朗读感悟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首先,我抛出问题:“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冲走了?”然后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2至4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和同桌交流这些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3、讨论小村庄消失的原因。最后,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读这些句子(出示课件: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教学时着重理解三个“变成了”,启发学生思考:“树木还会变成什么?”(课件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在教学这句话时,抓住两个“不断”,引导学生透过画面理解环境的变化。通过这两个句子的对比学习,孩子们就很快明白了,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同学们,面对着曾经美丽可爱而今却变成一堆废墟的小村庄;你们想说些什么?”
第二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讲授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效果。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根据意思写词语:
树木苍翠茂盛。()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许多不同的式样或方式。()每家每户。()
2、导入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美丽)
2、小村庄最后的结局怎样?(消失了)
三、品读感悟
1、这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学生找相关句子,交流并出示。
2、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想象小村庄里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3、最后,小村庄是怎么消失的?(被洪水卷走了)是什么引发了洪水? 读第四段,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没喘气儿”的意思。
4、引导学生质疑:是什么原因让洪水冲走了原本美丽的小村庄?
5、再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段,全班交流。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并知道学生朗读。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6、学生尝试总结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7、再次朗读最后一段。“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四、拓展
1、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
2、完成课堂练习
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致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整个村庄被洪水卷走的故事。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首先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欣赏小村庄先前的美丽。引: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读书,感受小村庄先前的美丽。再出示最后一句,让学生试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小村庄的变化,与课文前部分形成对比。
二、引导学生理解小村庄的变化,带领学生质疑问难:“同学们,看了前后不同的两幅画后,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会问:“老师,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变化?”这样学生就抓住了文章的要领,师生在质疑问难中共同确定了学习目标。接着我又问“想想哪些地方写了小村庄发生变化?哪些地方写小村庄为什么变化?”这一问题旨在使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感知课文大意。
三、细读课文,弄清小村庄的变化。在课中我问学生:“这么美的小村庄怎么会消失呢?”这一问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带着疑问,学生读文的兴趣就浓了,读书的效率也就相应提高了。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我紧紧捉住重点语句进行品析,指导学生情感朗读。如“谁家„„谁家„„”、“拎起”、“一棵一棵”、“不断扩大”、“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这些重点词句,很好地表现小村庄的人们没有节制和约束,上山砍柴很随便,强烈体现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让学生从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之后让学生考虑并发表 “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学生能联系实际告诫村庄的人们以后不要破坏环境,要爱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后已经认识到了要保护树木,不能乱砍乱伐,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道理。但是在让他们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几句话,并提出环保建议这个环节时,由于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加上词语积累不够,所以口语表达也就不流畅。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口语练习,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主要讲了早先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村民为了眼前的利益无节制地砍伐树木,用来盖房、造犁、做家具……然而,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越来越少。一个雨水奇多的季节,村庄不知被洪水卷向了何方,从此无影无踪。
读完这篇课文,我的感触极深。课文中写的不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吗?那个小村庄就是我们可爱的地球,村庄里的村民就是愚昧无知的人类,村庄的命运也许就是地球的命运。现在,因为人们乱砍滥伐,大片大片的森林从地球上消失,而沙漠却以疯狂的速度不断扩大。树木能吸收大量的水分,能防止水土流失,还能抵挡风沙。可是森林被砍,山洪暴发,各种灾难接锺而至。再说,没有了森林,动物也就没有了家园,面临灭绝,人类的末日也就快到了。
现在,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环境问题,可缺乏的是行动!首先,要想使森林资源不缺乏就要种树。可光种也没用啊,人们砍的比种的还快呢,所以还要使人们意识到砍树的危害——课文中的洪灾不就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吗?再有一点就是要节约用纸,因为纸的用途很广,但因价格低廉,所以人们很不注意节约。别看一张纸不起眼,如果每个人一天浪费一张纸,全世界60亿人,就是60亿张纸,差不多有几十棵树,一年就要浪费掉一片森林,多么巨大的数字。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开始,从每一个人做起,都来节约用纸。为了可爱的地球不会有和小村庄一样的命运,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不会生活在荒漠中,请大家保护森林吧!
第四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述的是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里的人们,由于过度砍伐树木导致大面积土地裸露,最终被咆哮的洪水卷走的故事。课文言简意赅,它揭示了这个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
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指导学生朗读的好课例。因此,在备课时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做为主要教学目标。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在读准字词并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后即以“老师想提一个问题,这节课我就提一个问题。你们有信心答对吗?要想答对我的问题,你们得好好读读课文。该怎么读呢?你们先猜猜我会提什么问题,按你们猜的问题使劲儿钻研,钻研得越透彻越好。”在学生再读课文后接着揭示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本想借着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真地去读课文并深刻地去领悟每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然后再以“如果这个小村庄还有人活着,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来进行说的训练,最后再进行一些拓展练习,为学生补充一些资料。
教学是要充分预设的,同样的教学内容,到不同的班级去教,过程也是不一样的,教师最要紧的是现场灵活的调控能力。在细节上,还有很多毛病,比如一开始自己也有些紧张,说明缺少实践锻炼的经验;对多媒体课件的操作不够灵活,导致不小心把后面一张幻灯片提前放了出来;对时间的控制不够完美,导致教学出现了几十秒的多余时间,又让学生提问,使教学又终点回到了起点;对板书的设计虽然比较有新意,但是当时考虑到时间,漏了“和谐画卷”这几个词,我想如果加上,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第五篇:教学反思《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从而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指导学生朗读的好课例,因此,在备课时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做为主要教学目标。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我展开了教学,其中最令我满意的环节是第三个环节:自由读文,分析原因。阅读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间、学生与作者间的审美对话过程。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2 ——4自然段,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做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画出来。如学习重点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一句时,我抓住‚谁家‛问学生:‚你家想干什么?‛学生们说出了 ‚盖新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种种人们只顾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我说你能从两个‚谁家‛体会到什么?学生都说体会到村里的人对树木的任意砍伐。我又说:‚还可从哪个字看出他们任意砍伐树木?‛同学都说‚从‘拎’字也让人体会到那些村民他们想砍就砍,没有人管他们。‛这时我顺势让孩子观察后面的插图,体会村民的无度砍伐所带来的后果。又如学习重点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带着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把找到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这样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文的过程中,也借助了课件的手段,让学生认识了‚犁‛,体会了‚裸露‛,更通过一段真实的影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无情,内心的体验也更加强烈。
整节课我和孩子们的心情都是沉重的,因为美丽的村庄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为了让孩子们从阴霾中走出来,看到蔚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小组合作为保护环境设计一条标语‛当学生看到这一题目时,他们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纷纷开动脑筋合作设计,看到这一现象,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是啊,什么是语文,我想孩子们把我们学习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让语文的精粹浸染他们的灵魂,让他们快乐生活,健康学习,我想那么我的语文的目的就达到了。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语不够丰富,这也是我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二是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分析小村庄消失的原因占用了课堂太多的时间,结果展示广告语的机会就只有一个组。有人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只有在挫折与困顿中不断反思才能成长,但我是个唯美的人,当好一名教师,拥有一节无撼的课是我永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