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
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教师郭丽娟
今年7月14日到16日,有幸在运城中学参加了地理新课程的培训,聆听了北京市大兴区刘彦君老师,宋晶晶老师和王小冬老师分别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与评价,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背景下谈地理教学的实效性的精彩报告,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王小冬老师的《地理课堂设计》这份报告以及一点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因为这是与我们每位年轻教师密切相关,对提升我们的自身业务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本质和内涵,教学设计的功能,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以及编写教学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谈一谈。
综述:教学设计 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怎样教”进行的规划。
地理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一、地理教学设计的本质
是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应用和转化,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过程。因此,地理教学设计是一种应用科学,就是把教育、教学、学习理论、教育技术论、地理教学论与地理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这个意义上讲,地理教学设计也是一门设计科学。地理教学设计的本质在于决策、问题求解和创造。地理教学设计要应用大量的科学理论和已知的教育、教学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新的教学问题。
二、地理教学设计的功能
1、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涵义
教学设计: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去完成目标,并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教学本身是围绕着学习展开的,教是为学服务的。为学习而设计教学即意味着不能仅仅考虑教师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是把学习与学习者作为焦点,以教导学、以教促学。教学设计是为了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力求贯穿两条线索:(1)学生的‘学’(感受、质疑、钻研、讨论、联系等)(2)教师的‘教’(质疑、交流、争鸣、释疑、归纳等)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情感体验和人格熏陶交织在一起
只要我们坚持“为学生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教” 就很容易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的关系,我们就会对课堂中新“生成”的问题和探究有更多的首肯和鼓励
2、地理教学设计的功能
(1)有利于地理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2)有利于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3)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地理科学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地理能力
(4)有利于电化教育的开展,提高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效率
三、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
首先,地理教学设计是以包括地理教学论在内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而不仅仅依赖教师的教学经验
其次,传统的备课主要强调地理知识的传授,地理教学目标具有单维度,平面型的特点。地理教学设计是以知识、技能的获得与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目标,能全面落实新课程的培养标准
第三,地理教学设计要求深入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目标合理,符合“学情”。传统备课时提出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往往重视不够,甚至忽视
第四,地理教学设计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重视“过程与方法”,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体现教与学的双主体。传统的备课往往注重“教法”设计,对“学法”关注不够
第五,地理教学设计注意充分利用地理教学信息和地理教学媒体,重视反馈功能,体现教学信息的双向性,因材施教。传统的备课在地理教学信息的传播设计上,往往是单向性的,封闭性的。
总之,地理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地理备课相比,更新了教学观念,能体现大教育观、学生观、教与学的辨证观、知识与能力统一观、评价观。
四、编写地理教学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应重视研究地图教学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地图,如教学挂图、中学生地图册、插在课本中的地图和填充地图等。地理教师在编写教学设计时,应该认真研究学生认识地图的思维特点
(二)要注意小结、承转与总结。在设计新教材部分时,要注意对各部分进行小结,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注意承转,新课内容结束后要注意归纳总结。此次运城之行,我才终于明白什么是教学设计,如何设计好地理课堂教学以及如何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应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王小冬老师尤其强调了在教学设计中的最后一步教学反思,她认为教学反思在我们每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她给我们例举了很多她自己在作为教师时写过的教学反思,让我感触很深,应该说很多时候都是真情的流露.所以,在最后,王老师千叮咛万嘱咐我们年轻教师一定要做好教学设计,写好教学反思.
第二篇: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
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
唐丽芳(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它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育传播学理论为基础。
它不是力求发现客观存在的不为人知的教学规律,而是运用一个已知的教学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具体产物是经过验证的教学系统实施方案,包括教学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的整套教材、学习指导、测试题、教师用书等,以及对所有教与学的活动和教学过程所需要的辅助工作做具体说明的教学实施计划。
二、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指导性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有效顺利地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而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教师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的整体的比较具体的设想,都清晰地反应在教学设计中。因此,教学设计整体方案完成并付诸实施的时候,它就成为指导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指导方案,教学活动进行的具体步骤、教学活动的具体环节及其衔接、各项具体活动的组织与形式等方面都会受到教学设计方案的约束与控制。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工作时,要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的规划,注重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以保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发挥设计方案的指导性功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整体性
教学活动是由多种教学要素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学设计过程就是在系统科学的方法的指导下,对这诸多要素进行系统安排和统整组合的活动。
整体性要求教学设计活动对教学活动诸多构成要素进行综合与整体的规划与安排。要根据教学设计的目标要求,全面考虑和分析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力求使它们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能够有机地配合,充分体现教学设计的完整性与整合性特点。
(三)操作性
教学设计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提供了现实的结合点,教学设计中理论应用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指导并服务于教学实践。在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中,教学目标被分解成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方案中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调控、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方式与手段等必须体现具体的可操作性。
(四)创造性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机械性或重复性劳动,而是一项发挥教师才智、焕发生命活力的一种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创造性活动。为了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学设计非常强调教师要能够针对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创造性的设计教学。同时,由于每位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教学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及其方案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体现本人的个性化风格和色彩。
三、教学设计的步骤
(一)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
一般指需要评估。“需要”指“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之间的差距,是“教学事件的预期状态与受教育者当前状态的差异”。需要分析是界定现实结果和渴望结果之间的差距的一般过程。1.学习需要的分析(1)什么是学习需要
这是问题解决过程的起点。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学习成绩的现状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异,是指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这种期望是是社会发展对学习者提出来的要求,是学校和班级提出的要求,体现在课程目标中。
(2)学习需要分析的目的 发现学习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以确定在教学设计时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分析现有的教学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 分析问题的重要性,以确定优先解决的教学设计课题。(3)学习需要的类型 ·标准的需要 ·比较的需要 ·感到的需要 ·表达的需要 ·预期的需要 ·批评性事件的需要
(4)学习需要分析过程和方法
教学设计者在分析学习需要时,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着什么问题?教学中的问题是找出当前现状与期望目标之间差距的起点。因此,是学习需要分析的重要环节。例如:学习者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有效吗?所使用的传送信息的方法奏效吗?教学能否使学习获得成功?学习内容的难度如何?等。学习需要分析的步骤:
·规划。确定分析对象,选择收集有关学习需要的数据的方法和策略。·收集数据。要考虑样本的大小和结构、日程安排、分发、收集问题等工作。·分析数据。
·编辑最终报告。说明研究的目的、描述分析的过程和分析的参与者;用表格或简单的描述说明分析的结果;以数据为基础提出必要的建议。2.学习内容的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的目的
学习内容的分析,是要对学习者的起点能力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从属知识、技能和态度等进行详细阐释的过程。所谓起点能力,是指学习者进入教学过程前的学习状态,即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所谓终点能力,是指通过教学活动以后形成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学习内容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学习内容的类型;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打下基础;介绍学习内容分析的过程和方法。(2)学习内容的结构分析
学习内容有一定的结构体系,存在着不同的层次,从课程——学科——单元——课时,不同的单元之间也存在着相应的关系。(3)学习内容分析的过程 ·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 ·首次评估学习内容 ·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学习内容的具体分析 ·再次评价学习内容 3.学习者的分析
分析学习者的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状态、一般特点、学习风格等方面的情况,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安排、教学策略的采用提供依据。
(1)学习者起点能力的分析
学习者的起点能力是教学的起点,对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起点能力一般是指学习者对从事科学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对教师而言,叫做教学的起点。
对学习者起点能力的分析包括知识起点能力、技能起点能力分析、态度起点能力。(2)学习者一般特点的分析
学习者的一般特点对教学产生间接影响。例如,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点呈现以下共同特点:
第一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2岁);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2岁);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时从具体认知到抽象认知的国度,它决定着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采用。
(3)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教学设计者为了向学习者提供适合各自特点的个别化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有关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信息加工的风格;感知或接受刺激所用的感官;感情的需求;社会性需求;环境和情绪的需求。
(二)教学设计的过程 1.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教学目标的定义、特点、功能
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所欲促成的学生的预期的身心变化。教学目标制定的主体是教师,所指向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不是教学内容,是对学生发生各种变化的一种规定,而教学内容则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所依托的各种知识信息。教学目标具有预期性、系统性、层次性、灵活性、可行性、生成性。教学目标对教学具有激励功能、导向功能、评价功能。(2)教学目标的分类
·第一种分类: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行为目标:以行为方式来陈述的目标,或者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生成性目标:生成性目标(evolving purposes)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像行为目标那样重视结果。
表现性目标:是指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项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的评定,也指对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一些测验所无法反映的深层学习指标的评定。
·第二种分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一般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过程与方法。过程就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方法是指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这里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是指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它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态度是学生对事物的看法,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是对人生基本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基础,是学生经历、体验学习过程,形成学习方法的前提;也是提高能力,酝酿情感、形成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
其次,过程与方法是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中介机制,也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关键。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逐步形成科学的过程与方法的动力,它对前两个目标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3)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学习者自身的“需要”进行研究;学习者的兴趣;学习者的能力)
·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健康、娱乐、职业、家庭、宗教、消费、公民)·来自科目专家的目标建议——主要是从内容本身来考虑的(4)教学目标的表述
·行为目标的表述(马杰):规范的行为目标必须是具体的、明显的,要包含四个要素:谁(学习者);做什么(要求的行为);做到什么程度(要求的行为水平,也就是可接受的行为标准);在什么条件下(特定的、限制的、影响可接受的行为的条件)
·认知目标内外结合的表达方式(格伦兰):第一步,陈述一个教学的总目标,这个目标是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这种学习结果包括学生系列的心理过程;第二步,在总目标下具体列出学生达到这个总目标能够表现出来的各种可观察的、外显的行为变化。
·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方式:只规定学生应该参加的活动,并不对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作具体规定。2.教学策略的设计
(1)教学策略的含义及特点
教学策略是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教学策略的设计主要研究教学顺序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组织形式的选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教学策略具有指向性,指向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为完成特定目标而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教学策略的灵活性,不同的教学目标应采取不同的策略。教学策略的多样性,为了满足教学上的需要,应提供多样的教学策略。(2)制定教学策略的依据 ·依据教学目标 ·依据学习和教学理论 ·符合学习内容 ·符合学习者的特点 ·要考虑教师本身的条件 ·考虑客观条件 3.教学媒体的设计(1)教学媒体的定义
教学中的媒体是指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中,能用来传递和再现教育信息的现代化设备以及记录、储存信息的载体,包括硬件和软件。(2)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
·根据教学媒体的特性和功能进行选择
·根据教学目标的类型和学习者的特征选用教学媒体
·不存在万能媒体。媒体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没有哪一种能绝对满足一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
·应考虑获得性和成本问题。要选择既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又易于获得、且成本较低的教学媒体。
·必须熟悉教学媒体的操作技术。教师的操作控制能力较强,媒体的应用水平较高,可以选择一些功能较全、操作较复杂的媒体。
·注意多种媒体的综合使用。各种媒体间相互补充,使知识的表达、传授更加充分,容易理解;刺激学生不同的感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教学过程的设计
所谓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用流程图的形式简洁地反应分析和设计阶段的结果,表达教学过程,直观地描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学习者、学习内容、教学媒体等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给教师提供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教学设计方案。(1)教学过程设计的原则 ·发挥教师主导、体现学习者主体和媒体化作用 ·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 ·体现一定的教学方法(2)教学过程流程图的编制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采用教案的形式来体现教学过程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而教学设计是采用类似于计算机流程图的形式,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几个环节,明显地显示了教学过程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利于与教学过程的展开。可以直观地显示整个课堂活动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比重;教师可以依据学习者不同的反应情况做出相应的教学处理,灵活性大、目的性强。
(三)教学设计的评价
是指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形成性评价,在教学方案推广应用之前,先在一个小范围内进行试用,以了解该方案的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等使用情况,如有缺陷,则予以修正。然后再试用,再修正,以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制定评价方案,选择恰当的评价工具,对评价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做出最终评价报告。
四、教案的编写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呈现形式。
(一)教案的要素要标准
一份优秀的教案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与要求: ·课题名称 ·授课时间 ·课的类型
·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 ·定位准确的教学重点 ·实用必需的教具学具 ·切中要害的学情分析 ·突出活动的教学过程 ·务实灵活的练习设计 ·美观助学的板书设计 ·有利成长的教学反思
(二)教案的基本形式 ·表格式教案 表格1 科目:课题:课型: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教学方法 教具 教学过程一、二、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表格2 学科:课题:班级:时间:课型:教者: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与时间分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配
组织教学01
导入新课05
讲授新课20
小结03
巩固练习12
布置作业05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及目的 教学媒体
·卡片式教案
科目:语文编号:000011 课题:《春天来了》
一、„„„„„„
二、„„„„„„
五、实践案例分析
11—20各数的认识
(二)——卡片式教案 青岛嘉峪关学校魏玲执教
青岛市市南区教育中心解育红评析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江苏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66页11—20各数的认识
(二),第66页、6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学生能正确的数出11—20各数并会读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数小棒,操作计数器,使学生认识数位,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并学会11—20各数的写法。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重点突出。教学目标:
1.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2.能够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3.认识计数器,认识数位。
4.通过动手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5.通过练习形式,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图、计数器图、数字卡片、电脑课件。学具准备: 计数器、数卡、计数棒、数位板(两位)、题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下列数字卡片,学生齐读)16 18 14 10 11 2.看着11这个数,你能用小棒来表示它吗?(学生动手操作后提问)你是怎样摆的?(摆了1个十,又摆了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11)。板书“11”。
[评: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复习11这个数时,提出的问题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师让学生将拿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实际让学生初步体会了11这个数的组成。教具的使用,在无意识中唤起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12的组成(1)认识数位
原来有11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12根)1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和2个一)这1捆表示什么?(1个十)它对着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十位”。十位可以表示有几个十。
这2根表示什么?(2个一)它对着的位置也有一个名字,叫做“个位”,个位可以表示有几个一。(2)认识计数器
12这个数,我们还可以用计数器来表示,你看(出示计数器),这就是一个计数器,你桌子上也有一个,看看,你能找到个位和十位吗?说给同位听听。(请学生到前面找)。
(3)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就是个位,第二位就是十位。(4)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2。
那我们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12呢?
这是1个十,就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这颗珠子就表示(1个十)。请学生拨上1个十。这是2个一,我们怎样拨珠?(学生操作后反馈:在个位拨上2个珠子)个位上这2颗珠子就表示什么?(2个一)。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12)。(5)教学12的写法。2.教学11的组成
(1)11这个数用计数器怎样表示?(同位讨论,学生操作)。(2)汇报拨珠方法:十位上拨上1颗珠子,个位拨上1颗珠子。(3)用数字卡片摆出11。学生操作后汇报。
(4)讨论: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评:教师在让学生初步体会11这个数的组成后,并没有介绍数位,因为这里的两个一表示的意义不同,如果急于区分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困难。教师改变教材的顺序,先让学生了解12的组成,借助计数器建立数位的概念。认识数位之后,再区分11这个数中两个一分别表示什么,显得容易多了。] 3.自学13——19各数的组成
(1)刚才我们先摆小棒,然后拨珠,再把数摆出来,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自学13——19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汇报过程,课件演示。(2)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原来十几的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写的时候就要在十位上写1,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评:在教学11、12这两个数的时候,教师渗透了一种学习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学生可以自学13——19各数。在学具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初步感知十位上始终放了1捆小棒、拨了一个珠子、数字卡片摆的是1,而个位上小棒的根数在变、珠子的个数也变化,同样数字卡片也在变,进而明确了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这样既抓住了重点,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4.教学20的组成
(1)出示1个十,这是多少?(1个十)该放在什么位上?(十位)怎样用珠子表示它?(学生操作)。又添上1个十,现在是多少?(2个十)怎样拨珠?(学生操作后汇报)。
(2)十位上为什么摆2?个位上为什么没有数呢?(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所以写0)。5.小结
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11——20各数的认识
(二)。(出示课题)。
三、课间休息
四、巩固练习,掌握新知 1.抢答: ①1个十和2个一 ②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6 ③④2个十
⑤1个十和9个一 2.看数拨珠: 12 13 20 15 3.猜谜游戏:
教师写好了一个数,说一句话,同学来猜。①1个十和6个一是几?
②十位是2,个位是0,这个数是几? ③比14大,比16小的数是几?
老师说了3句话同学们猜出了不同的数字,同学每人写下一个数,说一句话,请同学猜。4.选择题:
(1)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①12②20
(2)“11”十位上的“1”表示()①1个一②1个十(3)16里面有()
①6个十和1个一②1个十和6个一(4)有2个十就在()位上写2。①十位②个位
[评:练习设计目的明确,层次清楚,有特点。特别是第3题猜谜的游戏,实际是对今天所学知识的巩固,学生完成时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学生的提问有独创性,有的学生提问的内容甚至超出了本节的课容量,可以看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将知识向外延伸,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小结
本节课教案的设计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通过学具操作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主动参与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大量的学具操作过程,能使教材中处于“静止”状态的信息,变得生动、具体,也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讨论的时间和空间。11—20各数的组成以及认识数位都是由学生通过操作、观察主动认识的,教师仅仅是引导学生思考,整节课始终让学生处于探索和发展的状态,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同步的发展,归纳起来有以下5点: 1.教师善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前提。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操作学具、交流想法等活动,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儿童乐于表现的天性得以充分的显露,此时教师由课堂的权威转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成为学生的朋友。
2.通过学具进行实践活动,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不仅应该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要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思想。学生提不出问题,往往是不善于发现的表现。所以在本课中,教师设计了猜谜的游戏。4.突出了学具与多媒体课件穿插使用的特点 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的现代化手段,它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自学13——19数的组成、写数后,课件以清晰的画面用小棒、珠子、数字,直观、形象地展示了操作的全过程,学生看到的画面有助于学生从操作中的直观向抽象过渡,更加引发学生向深层次思考为什么十位没变,个位变了。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在巩固练习中,课件更以声音、颜色、动感的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如5块翻板的抢答练习,看到活泼可爱的小兔子,学生情不自禁的喊起来,兴奋的情绪难以抑制。
总之,本节课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活动中,发展了个性培养了能力。
第三篇: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原理(最终版)
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原理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它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育传播学理论为基础。
它不是力求发现客观存在的不为人知的教学规律,而是运用一个已知的教学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具体产物是经过验证的教学系统实施方案,包括教学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的整套教材、学习指导、测试题、教师用书等,以及对所有教与学的活动和教学过程所需要的辅助工作做具体说明的教学实施计划。
二、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指导性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有效顺利地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而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教师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的整体的比较具体的设想,都清晰地反应在教学设计中。因此,教学设计整体方案完成并付诸实施的时候,它就成为指导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指导方案,教学活动进行的具体步骤、教学活动的具体环节及其衔接、各项具体活动的组织与形式等方面都会受到教学设计方案的约束与控制。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工作时,要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的规划,注重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以保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发挥设计方案的指导性功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整体性
教学活动是由多种教学要素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学设计过程就是在系统科学的方法的指导下,对这诸多要素进行系统安排和统整组合的活动。
整体性要求教学设计活动对教学活动诸多构成要素进行综合与整体的规划与安排。要根据教学设计的目标要求,全面考虑和分析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力求使它们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能够有机地配合,充分体现教学设计的完整性与整合性特点。
(三)操作性
教学设计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提供了现实的结合点,教学设计中理论应用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指导并服务于教学实践。在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中,教学目标被分解成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方案中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调控、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方式与手段等必须体现具体的可操作性。
(四)创造性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机械性或重复性劳动,而是一项发挥教师才智、焕发生命活力的一种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创造性活动。为了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学设计非常强调教师要能够针对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创造性的设计教学。同时,由于每位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教学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及其方案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体现本人的个性化风格和色彩。
三、教学设计的步骤
(一)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
一般指需要评估。“需要”指“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之间的差距,是“教学事件的预期状态与受教育者当前状态的差异”。需要分析是界定现实结果和渴望结果之间的差距的一般过程。1.学习需要的分析(1)什么是学习需要
这是问题解决过程的起点。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学习成绩的现状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异,是指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这种期望是是社会发展对学习者提出来的要求,是学校和班级提出的要求,体现在课程目标中。
(2)学习需要分析的目的
发现学习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以确定在教学设计时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分析现有的教学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分析问题的重要性,以确定优先解决的教学设计课题。(3)学习需要的类型
标准的需要,比较的需要,感到的需要,表达的需要,预期的需要,批评性事件的需要。
(4)学习需要分析过程和方法
教学设计者在分析学习需要时,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着什么问题?教学中的问题是找出当前现状与期望目标之间差距的起点。因此,是学习需要分析的重要环节。例如:学习者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有效吗?所使用的传送信息的方法奏效吗?教学能否使学习获得成功?学习内容的难度如何?等。学习需要分析的步骤: 规划:确定分析对象,选择收集有关学习需要的数据的方法和策略。收集数据:要考虑样本的大小和结构、日程安排、分发、收集问题等工作。分析数据。编辑最终报告:说明研究的目的、描述分析的过程和分析的参与者;用表格或简单的描述说明分析的结果;以数据为基础提出必要的建议。2.学习内容的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的目的
学习内容的分析,是要对学习者的起点能力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从属知识、技能和态度等进行详细阐释的过程。所谓起点能力,是指学习者进入教学过程前的学习状态,即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所谓终点能力,是指通过教学活动以后形成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学习内容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学习内容的类型;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打下基础;介绍学习内容分析的过程和方法。(2)学习内容的结构分析 学习内容有一定的结构体系,存在着不同的层次,从课程——学科——单元——课时,不同的单元之间也存在着相应的关系。(3)学习内容分析的过程
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首次评估学习内容,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的具体分析,再次评价学习内容,学习者的分析 分析学习者的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状态、一般特点、学习风格等方面的情况,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安排、教学策略的采用提供依据。
(1)学习者起点能力的分析
学习者的起点能力是教学的起点,对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起点能力一般是指学习者对从事科学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对教师而言,叫做教学的起点。对学习者起点能力的分析包括知识起点能力、技能起点能力分析、态度起点能力。(2)学习者一般特点的分析
学习者的一般特点对教学产生间接影响。例如,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点呈现以下共同特点:
第一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2岁);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2岁);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时从具体认知到抽象认知的国度,它决定着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采用。
(3)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教学设计者为了向学习者提供适合各自特点的个别化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有关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信息加工的风格;感知或接受刺激所用的感官;感情的需求;社会性需求;环境和情绪的需求。
(二)教学设计的过程 1.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教学目标的定义、特点、功能
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所欲促成的学生的预期的身心变化。教学目标制定的主体是教师,所指向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不是教学内容,是对学生发生各种变化的一种规定,而教学内容则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所依托的各种知识信息。教学目标具有预期性、系统性、层次性、灵活性、可行性、生成性。教学目标对教学具有激励功能、导向功能、评价功能。(2)教学目标的分类
·第一种分类: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
行为目标:以行为方式来陈述的目标,或者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生成性目标:生成性目标(evolving purposes)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像行为目标那样重视结果。表现性目标:是指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项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的评定,也指对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一些测验所无法反映的深层学习指标的评定。
·第二种分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一般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过程与方法。过程就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方法是指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这里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是指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它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态度是学生对事物的看法,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是对人生基本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基础,是学生经历、体验学习过程,形成学习方法的前提;也是提高能力,酝酿情感、形成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其次,过程与方法是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中介机制,也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关键。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逐步形成科学的过程与方法的动力,它对前两个目标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3)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学习者自身的“需要”进行研究;学习者的兴趣;学习者的能力)
·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健康、娱乐、职业、家庭、宗教、消费、公民)·来自科目专家的目标建议——主要是从内容本身来考虑的(4)教学目标的表述
·行为目标的表述(马杰):规范的行为目标必须是具体的、明显的,要包含四个要素:谁(学习者);做什么(要求的行为);做到什么程度(要求的行为水平,也就是可接受的行为标准);在什么条件下(特定的、限制的、影响可接受的行为的条件)
·认知目标内外结合的表达方式(格伦兰):第一步,陈述一个教学的总目标,这个目标是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这种学习结果包括学生系列的心理过程;第二步,在总目标下具体列出学生达到这个总目标能够表现出来的各种可观察的、外显的行为变化。
·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方式:只规定学生应该参加的活动,并不对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作具体规定。2.教学策略的设计
(1)教学策略的含义及特点
教学策略是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教学策略的设计主要研究教学顺序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组织形式的选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教学策略具有指向性,指向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为完成特定目标而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教学策略的灵活性,不同的教学目标应采取不同的策略。教学策略的多样性,为了满足教学上的需要,应提供多样的教学策略。(2)制定教学策略的依据
依据教学目标,依据学习和教学理论,符合学习内容,符合学习者的特点,要考虑教师本身的条件,考虑客观条件 3.教学媒体的设计(1)教学媒体的定义
教学中的媒体是指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中,能用来传递和再现教育信息的现代化设备以及记录、储存信息的载体,包括硬件和软件。(2)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
根据教学媒体的特性和功能进行选择,根据教学目标的类型和学习者的特征选用教学媒体,不存在万能媒体。媒体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没有哪一种能绝对满足一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应考虑获得性和成本问题。要选择既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又易于获得、且成本较低的教学媒体。必须熟悉教学媒体的操作技术。教师的操作控制能力较强,媒体的应用水平较高,可以选择一些功能较全、操作较复杂的媒体。注意多种媒体的综合使用。各种媒体间相互补充,使知识的表达、传授更加充分,容易理解;刺激学生不同的感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教学过程的设计
所谓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用流程图的形式简洁地反应分析和设计阶段的结果,表达教学过程,直观地描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学习者、学习内容、教学媒体等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给教师提供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教学设计方案。(1)教学过程设计的原则
发挥教师主导、体现学习者主体和媒体化作用,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体现一定的教学方法(2)教学过程流程图的编制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采用教案的形式来体现教学过程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而教学设计是采用类似于计算机流程图的形式,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几个环节,明显地显示了教学过程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利于与教学过程的展开。可以直观地显示整个课堂活动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比重;教师可以依据学习者不同的反应情况做出相应的教学处理,灵活性大、目的性强。
(三)教学设计的评价
是指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形成性评价,在教学方案推广应用之前,先在一个小范围内进行试用,以了解该方案的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等使用情况,如有缺陷,则予以修正。然后再试用,再修正,以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制定评价方案,选择恰当的评价工具,对评价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做出最终评价报告。
四、教案的编写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呈现形式。教案的要素要标准
一份优秀的教案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与要求: ·课题名称 ·授课时间 ·课的类型
·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 ·定位准确的教学重点 ·实用必需的教具学具 ·切中要害的学情分析 ·突出活动的教学过程 ·务实灵活的练习设计 ·美观助学的板书设计 ·有利成长的教学反思
六、实践案例分析(略)
七、小结(略)
第四篇:如何编写教学设计
如何编写教学设计?
包河区教育局教研室 王一枝 目前,招考教师的教学设计有两种:一种是单独写教案,纳入总分,是一篇规范的教学设计,要求是详案。另一种是考前抽取课题,临时写教案,提炼出一份提纲式的简案,供上课时作提示与参考之用。有详案和简案之分,都是考查教师的基本功。因此,对于新教师考核,教案的撰写和设计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一、教学设计的意义。
它是教师按照预定的教学目的、计划、经过充分准备和缜密的考虑所设计的关于课堂教学的一切具体措施和设计方案。它包括对这些措施实施效果的评价,是备课工作的具体化、深入系统化的重要结果,是钻研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把握学生情况和选择教学方法的总体现。
二、教学设计的作用。
编写教案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基本技能,对于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位教师必备的能力,其作用不可低估。特别是新教师要明确以下几点:
1、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更有效、更快地提高教学水平。
2、可以让教师在备课中所考虑、计划的多种教学活动(如师生的互动活动、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的设想使之条理化、科学化,明确地写在教学设计的文字中,这使教师备课更加系统、准确和深刻。
3、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思维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丰富教育理论,促进教育教学研究的开展。
4、是决定一堂课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好的教学设计,再有比较好的表达能力和讲课艺术以及对教材内容体系的熟悉掌握,就能保证上好一节课,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条件。现在不少地区的各类考试、评比中都将其列入其中。
三、规范的教学设计程序及步骤:(十大环节)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材依据 :说明版本、章、节等名称。
(三)设计思想 :说明本课题的教学指导思想、设计理念,结合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即从新理念、新思想的角度出发,看是否能体现一定的教学理念,是否能理论联系实际。具体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又不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思想。
(四)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根据学科要求,设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主要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学习现状和兴趣爱好等情况充分掌握的基础上所涉及的教学目标的设置。有人把课堂教学比作一个等边三角形,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恰好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任何的一个顶点得不到重视,那这个三角形就不平衡。这无疑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这三个目标的相互依赖的关系。教学目标设计要把握三点:抓住关键点、突出重要点、写出具体点。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教学重点的确立及实施,不光有知识、能力,还要有先进的理念和富有思辩的方法,强烈地情感态度、人生的价值观体现、民族精神的融合,就一节课来讲要至少要突出一个重点。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教学难点的设计及突破,看是否能够深入浅出、符合学生接受心理,课堂容量是否适当。
(七)教学准备:包括资源的收集、课件的制作、活动的准备等。
(八)课时安排:说明属于第几个课时。
(九)教学过程:也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和步骤,本部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应把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指导策略表达清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用教法是否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能力,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教学结构这一环节出发,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否科学,教学的整体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节奏是否得当等考虑。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体现三种特性:
1、逻辑性;
2、连贯性;
3、节奏性。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要求:(1)目的明确,自然入题;(2)引起兴趣,与教学内容密切。方法:直接导课、故事导课、创设情境导课、悬念导课、新旧知识联系导课、解释题目导课、演练导课、设疑导课等。设计导语要新颖、活泼、精当、简洁。
(二)讲授新课。要求:(1)准确性、科学性、生动性;(2)启发性、感染性;(3)灵活性、逻辑性。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考虑好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要有详细步骤和时间安排。
(三)巩固拓展。要求:(1)时机恰当、自然(2)真诚、灵活、有效;(3)方式多样。做法:
1、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有效拓展?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与创新空间,“迁移延伸”这个板块并不是一个“花瓶”式的摆设,在平时课堂教学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理论与实践中间的一座桥梁。
(四)结课。结课的要求:体现教学目的;要注意首尾呼应;要做到适可而止;要注意形式多样。1.怎样进行结课?如何设计结课语?结课的技能:(1)教学过程的升华;(2)突出要点;(3)产生成功感、引起期待。
(五)作业。练习的要求:(1)深化教学内容;(2)重在能力培养;(3)方法掌握。技能掌握主要是:
1、布置哪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是否有提示语指导?
3、学生是否参与作业的设计和策划?师生共同完成作业布置的活动中来。
另外,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板书设计问题,许多人忽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环节,其实这也是教师教学思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要注意板书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新颖、有创意,是否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教学思路,把握学习重点,获得美感享受,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能小看。
(十)教学反思:新教师要注意两方面:
1、反思的意识,教师在写好教案并进行实际检验后,应该有教后反思的意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2.反思的内容:主要是对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看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看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看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看教学设计是否恰当,看课堂教学流程是否简化,看教学内容是否进行提炼和整合,看多媒体运用是否形象、直观和恰当,看是否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发展学生的智力,看是否正面积极中肯评价、激励学生。当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必须对整个课堂教学预设的方案、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重建。
四、教学设计思路如何创新?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导入—研读—讲解—巩固—作业的机械模式。新课程设计注重三维目标的渗透和实施,教学设计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要求灵活展现,所以要不拘一格,写出个性,写出创意,写出风采。
(一)教学设计要有新意:
余映潮老师对“狼”一课就从多种角度来设计,选取的切入点都很巧妙。如:
1、从“思路清晰”的角度;
2、从“重点突出”的角度;
3、从“线条简洁”的角度(听读—朗读—欣赏—表达);
4、从“情境生动”的角度(让心情激荡—让发现闪光—让想象飞扬)。再如案例:以《春酒》为例谈教学设计——五大板块:
1、认真地搜寻 “家乡味”:作者的“家乡味”中都有哪些美好的回忆呢?
2、用情地诵读“家乡味”:①希望你能读出一个“哟”字的情味。②希望你能读出两个“呀”字的情味。③希望你能读出三个“呢”字的情味。④希望你能读出你喜欢的段落的情味。
3、细腻的品味家乡味:抓住文本的语言特点来品味。
4、精心的拍摄 “家乡味”:窗外,海天之际,几只海鸥向着温暖的夕阳飞去,越飞越远,越
飞越小……(背景)
5、精巧的结课“诗情味”:年年岁岁,花开花落,任世间万象纷繁变迁,唯一不变的是我们这方水晶般透明的心灵家园。
以上这个案例,就是一篇比较简洁、新颖、明晰的教学设计的案例,不妨借鉴。
(二)教学设计要有精美。
我们看到许多年轻教师不太注意研究教学设计,在能写出一篇完整、规范的教案时,还要琢磨如何写的更简练、扎实、精美一些。下面以《社戏》为例来探讨:
1、创意说明:《社戏》之美,美在真诚 自然的人性,美在如诗如画的乡村风景,这些皆是在乡愁蛊惑下绘制出的理想故乡的图景。本设计旨在通过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整体感知的教学思路,教给学生一种以整体感知为主的阅读方法。
2、设计思路:本课的设计,注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与空间。在阅读活动中,学生要开展思维,要体会、理解、感悟、思考,这一切都有赖于对文本的充分阅读。
3、设计理念: 课文教学重在培养能力,掌握读书的方法。本课设计“粗读——细读——精读”的阅读活动,主要是在阅读方法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从课内走向课外。
4、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感知并欣赏洋溢于全文的自然美是本设计的特点。
5、选点切入,聚点成面是本设计的特点。本设计正是将独立阅读与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以展示个性阅读为主。
6、对比阅读,深入挖掘文章美点是本设计的特点。比较阅读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阅读方面。该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式的研究,通过比较阅读,深入地理解。
7、问题解决模式教学设计:第一步:阅读 第二步:查证要点;第三步:查找资料思考;第四步:质疑(讨论)要点;第五步:记录。
由此可见,设计者注重新课改理念的领悟和落实,教学过程要有预设,还要有生成的教学情景,教学时间要充分留给学生,让他们有必要的时间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得当,尊重学生,活动充分,积累丰富,课型新颖,努力追求语文课的“真实为本,朴实为妙,扎实为绝”的境界。
(三)教学设计要精巧
以《雪》为例,下面是一篇原初的教学设计,看看存在哪些问题? 《雪》(第一稿)[教学目标]
1、把握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
3、理解雪的象征意义及文章深刻的主旨。[教学重难点]
1、通过江南与北方雪景的对比,体会作者的态度和感情倾向。
2、品读关键性语句,理解文章深刻的主旨。[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1924年12月30日,北京纷纷扬扬地落了一场大雪,引起了鲁迅先生辽远的遐想。18天之后,鲁迅先生把他的深沉思索,凝结成了《雪》这篇文字优美而又意蕴丰富的散文诗。
(二)读准字音,读顺语句。(不必为了检查而检查,可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相机了解
字、词的掌握情况)
(三)整体把握,初观雪景。文章描绘了两幅雪景,各有什么特点?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 北方的雪:蓬勃奋飞
(四)分片解析,感悟雪情
1、你喜欢哪一幅雪景?
(提问缺少技巧,问题问的较模糊,不够具体、明确)
2、边听朗读,边把你印象深刻的描写划下来。(应点出重点的语句)
(1)滋润美艳的江南的雪:花草色彩斑斓 雪人洁白明艳 蜜蜂忙碌喧闹 孩子欢快活泼(朗读不足,语言品味没有重锤敲打)
小结:江南的雪是如此美丽、充满生机、给人们带来欣喜,它完全不同于人们印象里寒冷沉寂萧条的冬天。
(2)蓬勃奋飞的北方的雪。与江南的雪对比
小结:这就是北方的雪,它在那无边的旷野上和凛冽的天宇下,显得那样孤独和苍凉,但它却傲然奋飞,奏响了一曲雄浑豪迈的独奏!
(这个环节和安排有平分秋色之意,对文本阅读应更深入一些,重点突出,侧重在品读北方的雪部分)
(五)深入探究 领悟雪意
探究“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象征意义。
请注意:(无结课语,无作业,无板书)评析:
1、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两部分教学比例失衡,影响了学生对主旨的理解。应删减江南的雪的教学篇幅,从江南的雪过渡到北方的雪时,不够巧妙、自然,应将重点放在北方的雪上,通过品读语言,感受北方雪的孤傲,并在此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态度和感情倾向,使主题水到渠成。
2、朗读目的性不强,层次不分明。争取一读一问一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读时有所思考,读后能有感悟。
3、设计问题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应注意主要的问题与细节问题结合,力求问得明确具体,又有所启发性。
4、语言品味不深不到位。将由学生零散寻找,改为具体分析几个关键句,品味几个关键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下面是通过第一稿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可知,存在以上诸多不足,再次做了修改,就是一篇比较规范、较为科学、合理的、操作性较强的教学设计。《雪》教学设计(修改稿)教学目标:
1、把握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读关键性语句,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
3、理解雪的象征意义及文章深刻的主旨。教学重点:
通过江南与北方雪景的对比阅读,品味关键性语句,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理解文章深刻的主旨。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咏雪歌。(吟诵与雪有关的诗句)
1924年12月30日,北京纷纷扬扬地落了一场大雪,引起鲁迅先生辽远的遐想,一篇文字
优美而又意蕴丰富的散文诗就诞生了。
(二)整体把握——观雪景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两地雪景各有什么特点?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北方的雪:蓬勃奋飞(2)学生朗读,读出相应的语气。(柔美 刚劲)
(三)解读探究——品雪情。
1、江南的雪
(1)找出能体现江南雪的春意和生机的句子,读一读。
色彩斑斓的花草,忙碌喧闹的蜜蜂,欢快活泼的孩子,洁白明艳的雪人。(2)重点品读。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
“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2、北方的雪
(1)找出能体现北方雪孤独的状态的句子。
遍地枯草 荒无人烟(2)重点品读。
“蓬勃地奋飞” “旋转而且升腾”
“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齐读,读出悲壮的气势。
(四)深入主题——悟雪意。
1、你认为作者对江南的雪、把北方的雪变得孤独的严寒以及北方的雪是何态度?
2、重点品读。“灿灿的生光”
“闪闪地旋转升腾”
“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第3自然段和“但是”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颂雪魂。
谁都向往春意昂然、生机勃勃的理想境界,但若置身于严酷的现实之中,我们是像那脆弱的雪人,轻易地消逝了我们的梦想,还是像那北方的雪一般,不屈不挠、义无返顾?鲁迅先生的文章已经给出了很好的回答:用战斗的精魂抒写自己闪光的人生!作业设计:小练笔:风花雪月,皆可入文;选取一物,寄托情思。板书设计:
暖国的雨———江南的雪———北方的雪 严寒 向往 惋惜 赞美 推崇 《雪》的教学设计流程对比
(一)导语设计
(一)导语设计——咏雪歌。
(二)读准字音 读顺语句
(二)整体把握——观雪景
(三)整体把握 初观雪景
(三)解读探究——品雪情
(四)分片解析 感悟雪情
(四)深入主题——悟雪意
(五)深入探究 领悟雪意
(五)拓展延伸——颂雪魂
总之,教学设计体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是教师研读教材、探讨教学方法的能力。主要为所报学科某一课时内容的教学设计理念、教材的理解与分析、教学流程等。考生要打好这一
基础,方能上好课。
第五篇:《英语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课程标准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标准
适应专业:英语专业、师范方向 课程编号:02415103、02415104
课程名称: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Theories and Applic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72学时(4学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师范)本科生开设的教育设计基本理论以及英语课堂教学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本课程结合理论学习与教育见习实践,为英语专业师范生毕业后从事英语教师职业做好理论与技能的准备。
(二)基本理念。
英语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课程旨在为学生讲授英语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模式以及听说读写四种主要课型教案的结构、教学活动设计以及规范教案的编写格式。通过对英语教学设计理论的学习和分析,教学设计模式的历史沿革的介绍,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用适合教学对象与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模式。同时结合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需求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指导学生写出符合《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的、规范的、有效的、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教案。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结合优秀的教学案例,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合作单位,进行模拟实践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
(三)设计思路。
教学中启发学生反思自身的英语学习经历,结合各类英语优质课堂实录的观摩点评分析,通过小组协作探究讨论,逐步形成和丰富学生自己的教学理论。此外为学生提供各类中学英语教研资源,如关于中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参考书籍、期刊和其他课程资源,使学生加深对英语学科教育的理解、思考及理论积累,初步奠定学生的英语学科教育科研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旨在讲授英语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教学设计模式的沿革、类型和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并从学习者分析、学习需求分析、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等层面引导学生掌握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分析、设计、发展、实施和评价等基本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讲解听说读写四种课型教案的结构、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规范教案的格式。在教学中注重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引导下,结合安徽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结合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最新的理论研究与教学改革成果,注重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类型的课堂课外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尽快地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真正实— 1 —
现合肥师范学院在“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三新三会人才培养目标。
(二)具体目标。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为主要形式,结合学习高中优秀教学案例和学生的教学案例撰写,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教学技能。在教学中还将开展英语教学专题研究(如词汇趣味教学研究、语法趣味教学研究等)、教学技能训练(如英语书法比赛、简笔画比赛、普通话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以实现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
三、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 基础内容:介绍中西方外语教学理论的流变史,重点介绍西方外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流派的演变;其次简要介绍中国解放后的外语发展简史。
§1.2 提高内容: 学生要了解并记住外语教学的流派及英语名称表达,了解中国外语教育家提出的一些教学方法及名称
§1.3 扩展内容: 掌握主要教学流派的核心思想。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理论学习,结合实践讨论研修。
(三)学时分配: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
第二单元 外语教学方法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 基础内容: 具体介绍西方主流的教学流派及它们的核心思想、理论基础、教学设计、课堂实践和优缺点。这些主要教学流派包括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和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1.2 提高内容: 学生要能够掌握并理解主要教学流派的一般理论基础和课堂教学设计思路。§1.3 扩展内容: 学生能够比较不同教学方法的侧重点,能评判它们的优缺点。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掌握理论分析,学会过程设计。
(三)学时分配:2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
第三单元 新课程标准解读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 基础内容: 理解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框架。§1.2 提高内容: 理解新课程标准制定的理论基础。
§1.3 扩展内容: 掌握如何在课堂实践中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理解新课程标准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对当前我国外语教学的反思。— 2 —
(三)学时分配: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
第四单元 外语教案设计和教材分析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 基础内容: 理解教案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教材的主要特点。§1.2 提高内容: 理解“同课异构”的含义,对教材的批判性接受。
§1.3 扩展内容:学会动手设计一节课的教案,学会对教材上一篇课文的分析。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 掌握教案设计的微技能。
(三)学时分配: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学时/实践教学4学时)
第五单元 教案设计实践与课堂微技能实践
(一)课程教学内容
§1.1 基础内容: 学会对听、说、读和写各个技能进行教案设计并能进行课堂微技能展示。
§1.2 提高内容: 能够完整设计一个单元的教案。
§1.3 扩展内容:能够使用各种课堂教学手段来完成课堂教学微技能展示。
(二)学习性主要任务:写教案和微技能实践展示。
(三)学时分配:2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建议。
本课程立足于本教研室的师资力量,主要有三位主讲教师,因为副教授,两位讲师,都是长期从事外语教学和研究的专业教师,本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由三位教师平行兼课,便于授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便于对教师教学效能的对照考核。
(二)考核方式建议。
本课程是英语教育师范生的必修课程,考核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10%)、课程设计作业(30%)、小组合作参与度(10%)和教学演示(20%))70% + 期终考试成绩(30%)
(三)教材选用建议。
【1】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高等学校“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
欧阳俊林主编
安徽人民出版社
【2】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2nd)
J.C.Richards & T.S.Rodgers
FLTRP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2nd)
Diane Larsen-Freema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2nd)
王蔷主编
高— 3 —
等教育出版社
(四)资源开发建议。
网络利用
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
(五)条件建设建议。
4-5个微格教学室提供学生教学实训;
自由活动座位的教室供学生小组活动;
多媒体教室
课程标准编制单位:外语系 英语教育教学教研室
执笔人:蒋道华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