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风》微课教案(范文模版)
1、(播放风声),今天,我带来了一个谜语: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什么呢? 你猜对了。这就是风。风娃娃的本领可大呢!它能让树叶从树上落下来,能让春天的花儿开放,吹过大江,它能激起千层巨浪,穿入竹林,它能使千万根竹竿倾斜。播放
你看见过风娃娃是什么样子的吗?你没有看见过,我没有看见过,大家都没有看见过,但是 我们看不见它的样子,却知道风娃娃在哪儿。播放PPT录音,出示诗歌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梢点头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多么活泼淘气有趣的风娃娃呀。风娃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只要我们认真观察风娃娃吹过时事物发生的变化,就能发现风娃娃的影子。
(播放)PPT师述:瞧,它正和旗杆上的红旗玩得起劲呢!(风吹旗子的图)看,它又把小姑娘的裙子吹的飘起来了。(风吹裙子的图)听,呼呼呼,它和小女孩手中的风车玩起转圈圈的游戏。(风车转动图)
生活中风娃娃有时像温柔的姑娘,有时又变成了顽皮的孩子,有时候欢天喜地,有时候怒气冲天。你们还在什么时候发现风娃娃在哪儿?它来干什么啦?对照大屏幕上的格式,你也来当当小诗人,创编一节诗歌吧。
PPT出示:放飞想象,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的时候,我们知道风()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裙子飘起来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捣蛋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红旗飘到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敬礼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风车转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帮忙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了
风娃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听听风娃娃的话吧 播放PPT,风娃娃的话
对人们来说,风并不陌生,风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走动。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风像个乖巧的孩子;一会儿,又像个调皮的顽童;一会儿,像个慈祥的母轻拂着你的脸庞;一会儿,又像凶神恶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总之,风是变化无常的。
我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太阳照射着地表的不同区域,空气受阳光的照射后,有的地方空气热,有的地方空气冷。热空气比较轻,容易向高处飞扬,就上升到了周围的冷空气之上;而冷空气比较重,会向较轻空气的地方流动,于是空气就发生了流动现象,这样就产生了风。
你还在哪些地方发现了我的影子,请你拿起画笔,画一画吧,或者也来创作一段小诗吧。
但是蒲公英盛开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传播种子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头发舞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梳头了.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窗帘抖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捉迷藏.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风筝在空中舞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伴奏.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暴雨来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发怒.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水车转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帮忙.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衣服被吹落时候,我们知道风在搞破坏.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蒲公英盛开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传播种子.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头发舞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梳头了.
第二篇:微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4.翻越远方的大山》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刘翔为实现目标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
4、明白人生路上需要确定目标、积极进取、不断超越,有梦想就有可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语言文字,感知刘翔不断超越、挑战自我、实现梦想的过程,学习刘翔敢于挑战、执着追求、不断超越的精神。
难点:理解“翻越远方的大山”的含义,学习刘翔的精神,努力翻越自己心中“远方的大山”。
三、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板块
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1.导入:无数的鲜花与掌声背后,一次次成功与超越的背后,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汗水。“亚洲飞人”刘翔是如何变成“跨栏王”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翻越远方的大山》。
2.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刘翔:
“跨栏王”
两夺世界冠军
曾创造“12秒88”世界纪录。
3.在刘翔心里,有一座远方的大山,那是谁?阿兰·约翰逊。简介阿兰·约翰逊:
美国著名的跨栏运动员
8次夺得世界冠军 统治110米跨栏20年
4.原来,约翰逊是个这么有名的运动员,难怪被刘翔视为一座“大山”。那么,刘翔是如何跨越这座大山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俩之间的交锋吧。
板块二:四个回合,逐步赶超。
第一回合:初战完败,遥不可及。
时间:2001年
地点:埃德蒙顿 比赛:世界田径锦标赛 结果:刘翔:没能进入决赛
阿兰·约翰逊:冠军 第二回合:再战失败,收获信心。时间:2002年 地点:希腊雅典 比赛:国际室内田径赛 结果:刘翔进入决赛,但摔倒;
阿兰·约翰逊:冠军 第三回合:多次过招,信心大增。时间:2003年 比赛:近10次
结果:刘翔屡屡第二,阿兰·约翰逊总是第一 第四回合:巅峰对决,成功超越。时间:2004年5月8日 地点:日本大阪 比赛:国际田联大奖赛
结果:刘翔:创造13秒06的亚洲纪录,冠军
阿兰·约翰逊:第二 板块三:理清层次,小结启示。
学了课文,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刘翔是怎么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第三篇:微课教案
微课
《如何将一句简单的话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目标:
1、通过例句让学生感受将句子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恰当扩展句子内容,巧用各种修辞等。
2、区分“的”与“地”的用法,并能够结合具体的句子正确使用“„„的”与“„„地”,从而将句子写具体。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例句:狗儿跑了。
(这是一句完整的话,但不具体。如何把它写具体呢?)
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
思考:
狗儿为什么要跑?(看见了蝴蝶)这是一条怎样的狗儿?(小花狗)它是怎样跑的?(箭一般地追了过去)
他从哪儿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从我身边追到草丛去了)
好,我们来把这句话写具体:
小花狗看见前面的草丛中有一只黄色的蝴蝶,它箭一般地从我身边追了过去。
二、方法指导
(一)在句子中加进一些词语,如“„„的”与“„„地”,将句子写具体。
1、在名词前面加“„„的”
什么是名词?表示事物的词叫名词。判断绝招:前面能用数量词修饰的,就是名词。
如: 一张 脸
一只 灰雀
一棵 白桦树(数量词+名词)在名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适当的修饰成分,可以把话写具体。
2、在动词前面加“„„地”
什么叫动词?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
在动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恰当的修饰成分,也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更生动。
3、“的”“地”用法巧记:
①“的”的用法巧记:的(联想)→白勺→用勺子的是人→人是名词→名词前面用“„„的”。
②“地”的用法巧记:地(联想)→土地→在土地上劳动,必定要动→动词→动词前面用“„„地”。
4、例句:
①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怎样的? 名词
加进“高大的”
② 她害怕了,(呜呜地)哭起来。
怎样地?
动词
加进“呜呜地”
(二)将句子扩展开:使简单的句子变得丰富起来。比较领悟
原句:葡萄枝叶繁茂。
扩展:葡萄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了一个绿色的凉棚。
这个句子就从葡萄生长的样子(向四面展开),颜色(绿色),整体的形状(凉棚)几个方面增加了句子的容量。所以,给句子扩容,我们可以从形状、颜色、声音等方面增加内容。探究练习
试着将句子写具体:天气真热。
(参考答案:天气真热。三伏天的一个中午,天上没有一点云,地上没有一丝风,太阳像一盆火烤着大地,柏油马路晒出了油,花儿耷拉着脑袋,树叶也蔫了,知了在树上一个劲地喊:“渴啊,渴啊„„”大黄狗躺在树荫底下直喘粗气。)
(三)美化句子: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简单的句子变得优美起来。
比较领悟
原句:那是一个秋日,老榆树下,野菊花开出了黄花。
美化: 那是一个可爱的秋日,老榆树下,野菊花在草丛里绽出了绒球儿般的黄花,一朵朵,一簇簇,宛如哪个画家随手在一幅风景画上点了几颗金星儿。(这个句子生动描写了野菊花开放的美丽画面,主要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来写。所以,恰当运用修辞方法,是写好一句话的一种好方法.)试着把下面的句子写优美: 1.夕阳很美。2.风拂过树梢。试一试:
1.这幢楼房多高啊。2.小溪里的水清得很。3.广场上的人可真多!答案参考:
这幢楼房多高啊,像一把利剑直插云霄。
小溪里的水清得很,连溪里活泼嬉戏的小鱼都看得一清二楚。广场上的人可真多,到处都站满了快乐的人们,真是人山人海啊!
教学反思:
这节微课是讲授如何将一句简单的话写具体。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发现,常常有学生不知道怎样去将句子写具体,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以致于在练习的时候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本节微课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中常出现的错误,重点讲述了用“问怎样”并在句子中加进词语使句子变具体的方法。通过举例示范讲解以及采用“联想”法巧记“的”与“地”,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做到了生动有趣、深入浅出。
第四篇:微课教案
微课教案
活动内容:《夏天的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夏天的美。2.利用图谱,学念、并熟记诗歌。活动过程:
大家好,我的微课内容是中班语言活动《夏天的歌》
一、感知夏天里的声音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了,夏天可美了,夏天还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夏天的歌真好听!你听到了哪些动物在唱歌?它们又是怎样唱的呢?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听一听吧!
二、完整欣赏儿歌
夏天的歌,在哪里?“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夏天的歌,在哪里?“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夏天的歌,在哪里?“咕呱、咕呱”,在清清的池塘里。夏天的歌,在哪里?在我们乐呵呵的笑声里。
三、理解儿歌内容
小朋友,夏天里是谁在唱歌呢?
对了,是:蝈蝈、知了、青蛙。(幼儿自主回答)它们是怎样唱歌的?(幼儿模仿)
真棒!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蝈蝈蝈,知了、知了,咕呱、咕呱,”
它们在什么地方唱歌?真聪明!“在绿绿的草丛中,在高高的大树上,在清清的池塘里”。
四、幼儿学念儿歌
孩子们夏天的歌除了在这些地方,还在我们乐呵呵地笑声里呢?好了,让我们看着图再来说一说吧!
“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咕呱、咕呱”,在清清的池塘里。
五、创编儿歌
小朋友,想一想,夏天的歌还会在哪里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找吧,找到了,也把它们编进我们的儿歌里吧。
第五篇: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
(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积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和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是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和学具
写有练习题的翻转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同数量关系的几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在同学们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下复习。
(一)想一想,议一议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学习了哪些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同位同学互相议一议、说一说。(可给5分钟时间)
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题。如:
“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买来45袋,食堂现在有多少袋面粉?”
(二)分析解答,变换条件和问题
师说:这是刚才同学们在讨论中讲的一题,哪位同学能从条件入手分析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并说出解答方法?
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大部分学生能做出正确解答。
40-16=24(袋)24+45=69(袋)
答:现在还有69袋面粉。
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变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其他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并能做出相应列式解答。学生由于有讨论的基础,又在教师不断启发和鼓励下,因此很多同学能做出正确变换。
变换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第二星期吃了17袋,还剩多少袋?
答:还剩7袋。
变换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
列式:40-16=24(袋)24÷8=3(袋)
答:平均每天吃3袋面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