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大同区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大同区交通局 2009年12月31日
2009年,在大同区委、区政府和市处养护科的关心支持下,我局严格按照省公路局和市交通局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理清工作思路,狠抓落实,积极稳妥的推进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各项养护工作进展顺利,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责任,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 通过国家继续加大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我区区委政府紧紧抓住机遇,继续广泛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搞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是一项让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顺民意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中将发挥着强基固本的作用,是保障农民群众增收、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奠定坚实的基础。多年来,在省、市交通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支持下,我区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随着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管理养护正成为我区区委政府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的主要工作。为此,我区区委政府和交通局,积极主动筹措管护资金,开拓思路,层层落实责任制,切实采 取有力措施抓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通过两年来的改革,于2009年12月7日下发了《大同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同政发[2009]26号)文。一是目标明确,从而保障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正常化和规范化,做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有路必管,确保农村公路完好、安全、畅通;二是明确了运行机制,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三是明确机构、落实责任、各负其责;四是明确了养护资金的筹措和管理及运行机制;五是建立了管理养护考核制度;六是明确了管理养护技术标准和安全管理工作。对推动我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我区各项目标任务顺利进行
根据区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市交通局管理养护考核责任目标的要求,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农村新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出发,建立起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运行机制。
1、明确目标、设立机构、各负其责:一是认真按照《大同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市交通局管理养护考核责任目标的要求,我区严格按要求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二是根据同编发[2009]2号文件精神成立大庆市大同区公路管理站,管理站隶属区交通局的财政全额拨款的副科级事业单位,撤消区交通局路政管理 所、地方养路费征稽站,合入区公路管理站。管理站下设办公室、生产股、机务股、财务股和路政大队,核定人员编制50人。区公路管理站管理费纳入区本级财政预算,根据乡镇数量和养护工作需要,下设1个养护公司,养护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与区公路管理站签订养护合同,明确责任、自负盈亏。
2、加强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建设。一是制定下发了《大同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细则》同政发[2009]27号。细则明确了养护管理、养护资金的筹措和使用、路政管理。二是制定下发了《大同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办法》同政办发[2009]58号。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标准以及考核奖惩。
3、对原地方养路费征稽人员进行了安置。2009年1月1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国发[2008]37号)、《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监察部、审计署关于公布取消公路养路费等涉及交通和车辆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08]84号)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关于成品油价格和费税改革人员安置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9号)精神,结合我区无二级公路收费人员的实际,我们在地方养路费停征后,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安置原则,于2009年12月8日完成地方养路费征稽人员的转岗安置工作,原地方养路费征 稽站3名兼职人员不再兼职,6名借用人员停止借用,返回原单位工作。
三、坚持养护改革的实效,以改革的实效为群众服务 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对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质量,方便群众出行,促进我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加快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继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我区坚持两手抓“一方面抓养护改革,一方面抓养护管理”的原则,层层签订管理养护责任书,积极探索管理养护的新思想、新途径、新办法,认真抓好日常养护和抢险救灾保通工作,做到改革、养护两不误、两促进的良好态势。
四、存在问题和下年的工作思路
通过认真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丞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配套不足、防灾抗灾能力较弱;
2、农村公路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专业技术不足,难以适应新体制下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3、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人员变动大,并且都身兼数职、工作任务繁杂,无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对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认识不高、积极主动性不够。
针对这些问题,在下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将重点抓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公路管理站和乡(镇)农村管理站的运行机制,完善 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二是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至少应配备一名养护专职人员,建立健全乡、村公路的管理办法和考评办法及奖励机制,使乡、村公路管理养护逐步规范和完善;三是加强县乡两级公路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建设一支业务精通、技术过硬,甘于奉献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队伍;四是加强路政管理工作,建设一支过得硬的路政队伍,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保驾护航;五是严格按照农村公路建设进行监督管理,扎扎实实抓好明年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六是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更加行之有效的新措施、新办法;七是加强相关各部门的联系,确保养护改革顺利完成,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好路率逐年提高,为促进我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努力。
第二篇: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工作总结(精
选多篇)
大同区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大同区交通局
2014年12月31日
2014年,在大同区委、区政府和市处养护科的关心支持下,我局严格按照省公路局和市交通局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理清工作思路,狠抓落实,积极稳妥的推进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各项养护工作进展顺利,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责任,深化农村公路管理
养护体制改革 通过国家继续加大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我区区委政府紧紧抓住机遇,继续广泛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搞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是一项让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顺民意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中将发挥着强基固本的作用,是保障农民群众增收、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奠定坚实的基础。多年来,在省、市交通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支持下,我区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随着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管理养护正成为我区区委政府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的主要工作。为此,我区区委政府和交通局,积极主动筹措管护资金,开拓思路,层层落实责任制,切实采 1
取有力措施抓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通过两年来的改革,于2014年12月7日下发了《大同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
案》文。一是目标明确,从而保障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正常化和规范化,做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有路必管,确保农村公路完好、安全、畅通;二是明确了运行机制,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三是明确机构、落实责任、各负其责;四是明确了养护资金的筹措和管理及运行机制;五是建立了管理养护考核制度;六是明确了管理养护技术标准和安全管理工作。对推动我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我区各项目标任务顺利进行
根据区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市交通局管理养护考核责任目标的要求,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农村新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出发,建立起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运行机制。
1、明确目标、设立机构、各负其责:一是认真按照《大同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市交
通局管理养护考核责任目标的要求,我区严格按要求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二是根据同编发2号文件精神成立大庆市大同区公路管理站,管理站隶属区交通局的财政全额拨款的副科级事业单位,撤消区交通局路政管理
所、地方养路费征稽站,合入区公路管理站。管理站下设办公室、生产股、机务股、财务股和路政大队,核定人员编制50人。区公路管理站管理费纳入区本级财政预算,根据乡镇数量和养护工作需要,下设1个养护公司,养护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与区公路管理站签订养护合同,明确责任、自负盈亏。
2、加强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建设。一是制定下发了《大同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细则》同政发27号。细则明确了养护管理、养护资金的筹措和使用、路政管理。二是制定下发了《大同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办法》同政办发
58号。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标准以及考核奖惩。
3、对原地方养路费征稽人员进行了安置。2014年1月1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监察部、审计署关于公布取消公路养路费等涉及交通和车辆收费项目的通知》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关于成品油价格和费税改革人员安置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无二级公路收费人员的实际,我们在地方养路费停征后,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安置原则,于2014年12月8日完成地方养路费征稽人员的转岗安置工作,原地方养路费征
稽站3名兼职人员不再兼职,6名借用人员停止借用,返回原单位工作。
三、坚持养护改革的实效,以改革的实效为群众服务 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对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质量,方便群
众出行,促进我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加快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继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我区坚持两手抓“一方面抓养护改革,一方面抓养护管理”的原则,层层签订管理养护责任书,积极探索管理养护的新思想、新途径、新办法,认真抓好日常养护和抢险救灾保通工作,做到改革、养护两不误、两促进的良好态势。
四、存在问题和下年的工作思路
通过认真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丞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配套不足、防灾抗灾能力较弱;
2、农村公路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专业技术不足,难以适应新体制下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3、各乡农村公路管理站人员变动大,并且都身兼数职、工作任务繁杂,无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对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认识不高、积极主动性不够。
针对这些问题,在下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将重点抓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公路管理站和乡农村管理站的运行机制,完善
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二是乡农村公路管理站,至少应配备一名养护专职人员,建立健全乡、村公路的管理办法和考评办法及奖励机制,使乡、村公路管理养护逐步规范和完善;三是加强县乡两级公路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建设一支业务精通、技术过硬,甘于奉献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队伍;四是加强路政管理工作,建设一支过得硬的路政队伍,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保驾护航;五是严格按照农村公路建设进行监督管理,扎扎实实抓好明年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六是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更加行之有效的新措施、新办法;七是加强相关各部门的联系,确保养护改革顺利完成,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好路率逐年提高,为促进
我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努力。
第三篇: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2008**区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2008年,在**区区委、政府和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局严格按照省公路局和市交通局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理清工作思路,狠抓落实,积极稳妥的推进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2008年基本结束,各项养护工作进展顺利,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阶段
性成果,现将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情况和全年养护工作总结回报如下:
一、全区简介
**区地处怒江山脉向南延伸部分,横断山脉纵谷区的南部,处于怒江和澜沧江两水系的分岭上。全区辖7乡1镇2个街道,93个村民委员会,9个居委会,居住着23个民族,辖区总面积2652平方公里,总人口达28万。全区境内共拥有公路1647.064公里。其中:国道2条137公里,省道1条42.9公里,县道10条306.587公里,乡道51条610.385公里,村社道路106条530.557公里,专用线3条19.635公里,地方公路管理段纳入管理道路167条1447.529公里。目前,全区农村公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晴通雨阻和抗灾能力弱的问题较为突出。全区农村公路中,有路面里程686.321公里,占总里程的47.41%,无路面里程761.208公里,占总里程的52.59%,等外公路里程920.971公里,占总里程的63.62%,晴雨通车里程占47.41%,农民群众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问题还较为突出。为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质量,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已成为全区各族人民共同的心声。
二、明确责任,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
通过国家继续加大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我区区委政府紧紧抓住机遇,继续广泛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搞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是一项让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顺民意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中将发挥着强基固本的作用,是保障农民群众增收、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奠定坚实的基础。多年来,在省、市交通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支持下,我区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村不通公路的问题得到了较大缓解。随着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管理养护正成为我区区委政府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的主要工作。为此,我区区委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积极主动筹措管护资金,开拓思路,层层落实责任制,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通过两年来的改革,于2008年7月15日批准下发了《**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方案》(临政办发[2008]99号)文。一是目标明确,从而保障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正常化和规范化,做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有路必管,确保农村公路完好、安全、畅通;二是明确了运行机制,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三是明确机构、落实责任、各负其责;四是明确了养护资金的筹措和管理及运行机制;五是建立了管理养护考核制度;六是明确了管理养护技术标准和安全管理工作。对推动我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我区各项目标任务顺利进行
根据区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市交通局管理养护考核责任目标的要求,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农村新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出发,建立起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运行机制。
1、明确目标、设立机构、各负其责:一是认真按照《**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方案》和市交通局管理养护考核责任目标的要求,我区严格按要求成立了相应地组织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二是地方公路管理段为区交通局下设的参照副科级管理的事业单位,管理段下设办公室、工程计划室、路政大队,核定人员编制21人,全部纳入了财政供养;三是全区7乡1镇2个街道办事处,挂牌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站,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20人,全部属行政或事业编制,93个建制村配备兼职管理人员93人。
2、加强养护资金的筹措及管理使用:一是争取省级县道每公里每年补助7000元,乡道每公里每年补助3500元,村道每公里每年补助1000元。其中:80%(县道5600元、乡道2800元、村组道800元)用于养护大中修工程;20%(县道1400元、乡道700元、村组道200元)用于养护小修保养、日常养护。同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每公里每年给予县、乡道养护资金补助200元,区财政配套每公里每年给予村道养护资金补助200元。今年投资完成农村公路小修保养、日常管理养护96万元,完成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投资204万元。
四、严格合同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根据《**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区农村公路的实际,今年各项管理养护工作进展顺利,除养护大中修工程正在施工外,其余各项工作基本完成。
(一)小修保
养、日常管护
1、地方公路管理段具体承担县道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负责养护工程的招投标和发包工作,组织养护工程的实施,对养护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承担县道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的保护,指导好乡道、村道的管理养护和路政管理及路产路权的保护工作。今年纳入管理养护县道306.587公里(其中在建工程57.681公里)。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共签定养护承包合同和安全生产合同各25份(一年一签);(2)管理养护承包经费:按各合同段完成工作和好路率情况相结合进行检查,实行按月计量支付给承包人,1~9月共发放县道养护补助资金 ?万元,对农村公路管理站的管理,养护承包经费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按完成工作和好路率情况相结合进行检查,按季度计量拨付给农村公路管理站,1~9月共拨付乡、村道养护补助资金 ?万元;(3)要求县道各合同段承包人在承包期内,水毁坍方10立方米以下自行清理,10立方米以上由地方公路管理段组织机械进行清理;针对农村公路管理站管理的乡、村道路水毁坍方10立方米以上至1000立方米以下,经地方公路管理段核量、确认,由农村公路管理站牵头组织机械或公路沿线群众投工投劳进行清理,经地方公路管理段组织验收合格后,每立方米给以土方2.5元、石方6.5元的补助;(4)分片、分点组织举办管理人员和养护承包人现场培训13次,培训人数达168人次,投入经费1.2万元。
2、农村公路管理站具体承担乡道、村道管理养护和路政管理及路产路权的保护工作,负责收集相关材料,做好信息报送工作。今年纳入管理养护乡道315.503公里、村道81.219公里。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共签定养护承包合同67份(一年一签),并上报地方公路管理段备案。
3、今年共清理水毁坍塌方县、乡、村道26条,共计18.53?万立方米,投入水毁清理资金46.325?万元。
二、养护大中修工程
为避免养护大中修资金出现“撒胡椒面”的现象,造成资金重复投资或资金浪费的局面。确保我区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健康、有序进行,2008年养护大中修重点处理县道公路基础设施(桥涵、挡墙等)工程,以增强道路抗灾能力,主要以博那线、林勐线为重点,兼顾其他线路危险地段的修复工程。为确保养护大中修工程顺利进行,我局将大中修工程作为全年养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按照农村公路建设和《**区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管理办法》进行监督管理,专门成立养护大中修工程领导小组,于11月底对养护大中修工程以竞争性合同谈判的方式选择有一定技术、资金和机械实力的施工企业负责施工,计划总投资221万元,工程涉及五个乡镇,现正施工,工程计划于2009年2月底全部完工。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将有限资金合理用到项目上,我局实施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在工程实施中,指挥部与施工单位签定《廉政合同书》。同时,严格实行合同管理,坚决按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实行计量支付做到杜绝超付、私付现象发生,既保证了项目资金的有效使用,又增强了资金运作的透明度。
五、坚持养护改革的实效,以改革的实效为群众服务
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对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质量,方便群众出行,促进我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加快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继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我区坚持两手一齐抓“一方面抓着养护改革,一方面抓养护管理”的原则,层层签订管理养护责任书,积极探索管理养护的新思想、新途径、新办法,认真抓好日常养护和抢险救灾保通工作,做到改革、养护两不误、两促进的良好态势。通过管理养护改革,我区农村公路实现了六个方面的提高。一是加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投入,增强了日常管理养护力度,农村公路通行质量显著提高。2008年县道306.587公里,好路率75%(229.94公里),比去年同期增长6%;乡道610.385公里,好路率达46%(280.78公里),比去年同期增长5%;村社道路530.557公里,好路率为11%(58.36公里),与去年相比明显提高;二是管理逐步规范化,建立健全区乡两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充实了地方公路管理工程技术力量,既解决人员问题,又完善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和运行机制,形成了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体,各级农村公路管理部门具体承担,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协同配合,各合同段农民代表工具体实施,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新机制;三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养护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过去受资金、人员等条件限制,乡村公路、村组道的养护基本是靠义务护路,“晴通雨阻”普遍存在,大部分公路处于失管、失养的状态。实行合同管理后,通过采取公路的通行质量与养护资金补助相挂钩的措施,充分调动沿线群众参与公路管理养护的积极性,失管、失养的问题基本解决,农民代表工收入明显增加,养护“比、学、赶、帮、超”活动空前高涨。同时,农村公路通行质量的提高,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又降低生活生产成本,加快了农产品和农村商品的流通,活跃了农村市场,促进了农民增收;四是沿线群众经济收入的明显提高,公路沿线村民通过参与承包农村公路和参加养护大中修工程施工,获得了相应的经济收入;五是通过改革明确了公路的产权范围,为以后公路改扩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侵蚀路产路权的行为得到遏制,农民群众对路政管理、路产路权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六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和交通部门的信任度明显提高,进一步拉近了人民群众与交通部门的感情,群众对政府得满意度不断提升。实践说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确是一项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民心工程,是一项群众满意,政府满意的德政工程。
六、存在问题和下年的工作思路
通过认真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丞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配套不足、防灾抗灾能力较弱,水毁严重;
2、农村公路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专业技术不足,难以适应新体制下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3、各乡(镇、街道)农村公路管理站人员变动大,并且都身兼数职、工作任务繁杂,无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对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认识不高、积极主动性不够;
4、路政管理工作跟不上改革步伐,路产路权被侵蚀现象有所突出;路政人员专业知识有待于提高,工作比较被动等。
针对这些问题,在下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将重点抓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地方公路管理段和乡(镇、街道)农村管理站的运行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二是乡(镇、街道)农村公路管理站,至少应配备一名养护专职人员,建立健全乡、村公路的管理办法和考评办法及奖励机制,使乡、村公路管理养护逐步规范和完善;三是加强县乡两级公路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建设一支业务精通、技术过硬,甘于奉献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队伍;四是加强路政管理工作,建设一支过得硬的路政队伍,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保驾护航;五是严格按照农村公路建设和《**区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管理办法》进行监督管理,扎扎实实抓好今年养护大中修工程;六是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更加行之有效的新措施、新办法;七是加强相关各部门的联系,确保养护改革顺利完成,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好路率逐年提高,为促进我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努力。
二oo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汇报
年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养护、建设项目路政管理、养护资金管理工作汇报
县交通局
各位领导:
年,我县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地方道路建养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交通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认真贯彻“公路法”和公路养护“三十二”字方针,加大道路硬化,公路水毁整修保通,强化路政管理,公路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就我县各项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情况:
2008年,根据青海省公路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本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县为主,分类养护,依法管理”的目标和“精干高效,事企分开,管养分离”的原则,我县按照“分离改制、精简、招标”四坚持的原则,基本完成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转换工作。
分离即事企分离,管养分离,原公路养护队,路政管理的结构转换,将原县路桥开发公司与县交通局主管部门关系彻底剥离,实行企业化管理,原公路养护队、路政管理机构不在从事公路养护生产,具体负责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组织,管理,指导,协调、检查、考核、拟定养护计划,工程招投标,路政管理和超限超载治理工作。
改制即在原有公路养护队,路政管理所机构不变,在原有人员技术、设备等资源的基础上,新组建一个专业化养护公司,公司经理实行聘用制,公司与聘用的养护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按企业用工制度实行管理,分别在日月乡和塔湾乡成立了南向和西向两个养护工区,养护人员以季节用工方式进行从而形成了自上而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的企业化管理网络。
精简即减少管理人员,我县原则上公路养护队,路政管理所有16名职工,有8名职工充实到养护第一线,进行养护作业。
资金问题:
(一)资金构成:由省拨养护费,县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自征养路费,三块资金实行捆绑式使用。
(二)资金管理:年初由交通局统一作出养护计划,养护公司进行区域养护,并每月报送养护工程量报表及工程价款,由交通局组织进行检查验收,报送县财政核算报批下拨养护经费。
二、地方公路管养情况
全县管养总里程422.35公里,其中县道128.42公里,乡村道125.55公里。村道168.39公里。公里养护逐年走向正规化、规范化轨道,在公路养护上我们采取了专业养护与亦工亦农管护相结合的办法,县乡公路由我县公路养护队养护管理,乡村公路由各乡村养护,实行分段包干,资金包干,层层签订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我局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使公路养护工作基本走向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了政府、村委会作用确定专门的养护人员,认真进行了边沟清挖,涵洞疏通等工作,克服了“重修轻养”的观念,树立了“三分建,七分养”的思想,按本地区地质、气候条件进行公路养护,总结出了12个月的养护规律,即:
一、二月抓料,三月份查路况,四、五月补坑槽,六、七月防水毁,八九月大整修,冬季打冰扫雪。做到了日常养护有重点,经全体养护职工的不懈努力,增强了优等路,提高了良等路,减少了次等路,消灭了差等路,经自查量化考核,油路好路率为73.9%,综合值为84.7,砂路好路率为56.65%,综合值为67.4.经过今年的自查考核,我县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近两年公路建设工程越来越多,从四级砂路逐年改造为四级油路的里程达92公里,占全县养护里程147公里的62%,砂路养护里程达37%,由于养护资金严重不足,迫使我县多条油路只能采取油路砂养的办法,加上超载车辆较多,近年来路况越来越差,养护难度越来越大,鉴于地方公路养护里程和工作量不断增强的实际,恳求省、市上级部门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三、地方公路建设项目施工进展情况 1、2008年我县地方公路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2008年我县组织实施的公路建设项目主要是县乡公路建设,村村通桥梁建设,村道硬化工程建设,县乡公路建设茶曲至马场台四级水泥路全长12.9公里,总投资558.6万元,于2007年9月开工建设至2008年9月底全面完工,卡路至北山四级水泥路全长17.5公里,总投资977万元,于2007年10月开工建设,预计到2009年7月底全面完工,大高陵至加牙麻四级水泥路全长12.1公里,总投资531.1万元,于2007年10月开工建设,预计2009年底全面完工。县城109线至315线北过境公路全长4.32公里,总投资1617.1万元,与2008年7月开工建设,预计2009年7月底全面完工。四条公路总里程46.82公里,总投资3683.7万元。新建桥梁8座,其中中桥2座,小桥6座,总投资255万元,于2007年9月开工建设至2008年7月全面完工。村道硬化工程实施24个行政村,建设里程366.9公里,补助投资3965.8万元。与2008年4月开工建设至2008年10月全面完工。
2、地方道路建设管理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及达到的质量标准
我局实施严格的招标制度,总结以往的经验,吸取过去的教训,不断改进,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通过社会监督,委派监理,业主代表监督等形式,一环扣一环,认真督促施工单位文明施工,规范施工,做到科学、合理安排施工计划,使工程施工安排井然有序,做到施工现场文明、形象良好。按照工程建设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了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监理、监督程序,进一步强化了合同管理,杜绝了二次分包等违规分包项目现象的发生。建立和完善了工程建设质量保证体系,及时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健全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措施,明确责任,落实人员,不断强化工程质量管理,保证公路建设项目一次验收合格,加强了施工安全保证体系,通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配合专职安全生产员和专项检查等措施,进一步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防患于未然,今年未发生一次安全责任事故。加强了项目建设资金、资料档案管理工作,认真做好了项目前期规划,招投标文件、设计文件、交(竣)工资料及原始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做到项目建设资料完备,有案备查。
村级道路硬化工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局把这项工程作为“机遇工程、信誉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各乡镇、交通局为成员单位乡村道路硬化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工程建设日常事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把硬化道路建设作为政绩考核和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为确保工程质量,在每个村,每个施工路段安排2—3名威信高,责任性强的现场跟踪监督员,加强检查,竭尽全力抓好工程质量,消除质量隐患,使工程质量均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加强公路工程建设廉政工作,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廉政建设是交通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按照关口前移、预防在先、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的原则,加强了廉政建设警示教育,通过会议,检查等手段落实廉政措施,对道路建设工程转包分包、设计变更、物资采购、资金管理、招投标等都按制度予以严格管理,并在具体的操作中加以落实,要求所有干部职工严格履行廉政合同和廉政制度,严禁用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不搞任何形式的摊派,不给农民增加负担,自觉抵制工作中的不正之风,按照“三农”政策,保证兑现了农民工工资
四、路政管理工作
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依照加强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切实维护路产路权越来越重要。为此,我们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养护,更重要的是加强路政管理工作,督促路政管理人员,经常上路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全县乡村公路的安全畅通,对事故易发地段设置了警示牌16块,对公路漫水路段组织人员、机械集中进行了抢修,共出动装载机18台次,人员200人次。按《公路法》和《青海省路政管理条例》,明确了路政管理的执法主体和管理原则,解决了实际工作中职责不清、相互扯皮等问题,突出了法制与管理为一体、立法和执法并重的方针,为路政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今年共处理违章行为1次,共清理堆放粪土120处。并与当事人签订有关临时建筑协议书,并多次协助公路总段路政科对国道两侧的违章占道经营户进行了清理,从而有效地维护了公路建养成果,也向公路建管养一体化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在管理工作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路政管理经费紧缺,人员不足,人少路多,线长面广,路产路权的全方位保护工作缺乏相应的资金和人力的保障,一些大的违章构筑物的强制拆除十分困难,一些典型的路政违法行为如打场晒粮、挖沟饮水、堆放杂物等现象仍然存在;二是乡镇、土地多头管理违章建筑屡禁不止,有时路政管理人员的执法行为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三是公路沿线开矿较多,车辆超载特别严重,严重威胁公路使用寿命和安全;四是农民爱路护路意识较差,破坏,堆土放粪,挖沟饮水现象比较突出。路政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把群众的自由交通行为,变为有意识的依法交通行为,这不仅需要交通系统的全体职工的努力,而且需要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和配合。逐年增强公路使用者的法制观念,提高广大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争取社会各界对路政管理工作的支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局将加强和提高路政管理的执法水平和业务素质,确保路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五、公路水毁工程的修复及保通
我县地处东部农业区西缘,多数县乡公路在山区峡谷,山高地陡,自然植被条件较差,易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属灾害多发地区。今年我县雨水频繁,雨量大,多次造成我县县乡公路和乡村公路不同程度的冲毁和山体滑坡。从冬季开始大雪造成冰雪加积,2008年8月18日下午突将暴雨,使我县日月乡小茶石浪村、大茶石浪村、巴燕乡巴燕村、西岭台乡村道路,桥梁被冲毁造成不同程度的山体滑坡和堵塞现象,我局及时组织人员、机械抢修,保证了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公路畅通无阻。抢修期间共出动装载机50台次,翻斗自卸车1230台次,民工1200人次,出勤3200多工日,修建挡土墙1509m3 /496米,抢修公路2.7公里,清除泥石流8203 m3,抢修小桥3座,修复资金达167.13万元,保证了全县公路的安全畅通。
六、地方公路资金管理使用到位情况
我局在项目工程的资金使用上,加强了项目资金的财务管理,建立了财务专帐,按规定在银行开户,严格执行专款专用,不擅自改变、扩大、突破建设规模和标准,依照国家审计法规和财经制度,及时编报工程财务决算,并及时邀请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进行专项审计。保证了项目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
截止目前道路硬化资金到位1150万元,占总投资的29%,乡村公路和桥梁资金到位1500万元,资金到位率32%。
七、地方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方公路建设资金标准过低,部分路段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一定程度上将影响今后道路的畅通。
(2)村级道路硬化工程建设补助资金偏少,由于今年水泥、砂石料、油料、人工工资涨幅非常大,再加上今年实施的村道硬化都是地处边远,山区的贫困村,村自筹资金无法落实,工程实施难度很大。
(3)道路养护经费缺口大,养护设备缺乏,简陋。今年虽然省、市、县增加了养护经费,但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公路养护等级提高等原因,养护经费仍然缺口较大,养护设备缺乏。(4)我局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少,只有两名借调和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全县公路建设和村道硬化工程的技术、质监监督等工作,现有人员满足不了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需要。
第五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1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
实 施 方 案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5]49号)和交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通知》(交公路发[2006]400号)的精神,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示范点创建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具体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二、工作职责
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组织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一)县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县道和黑色乡道的养护管理工作。组织编制本地区农村公路养护规划,编制上报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筹集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乡镇公路管理机构的管理养护工作,检查养护质量,组织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公路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
(二)乡镇人民政府乡镇管养办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的砂
石乡道和村道管理养护工作,组织编制本辖区内村道公路养护规划,编制上报村道公路养护建议计划,筹集村道公路养护资金。
三、机构设置
(一)县交通主管部门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站,人员全部从公路段现有人员抽组,主要负责县乡黑色道路和桥梁的管理养护工作。
(二)各乡镇人民政府设立乡村公路管养站,配备站长一名(由副乡镇长担任),专职工作人员1-2名,负责本辖区内的砂石乡道和村道的统一管养。
四、资金来源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通过地方自筹和争取上级奖励补助为主的渠道加以解决,同时积极开展社会捐助和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形式的筹资方式加以解决。
(一)日常养护费:一是收取农用车、拖拉机养路费;二是县人民政府安排的财政资金。
(二)养护工程费:一是争取上级奖励补助资金;二是县人民政府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配套资金。
(三)资金使用
资金使用包括日常养护费和养护工程费两项,标准按照呼政办发[2008]23号文件要求执行。
我县管护的县道全长132.9公里,乡道174.9公里,村
道272.2公里。按照文件标准,日常养护费为191.30万元,市财政配套63.5万元,县财政配套32.15万元;养护工程费364.54万元,其中补贴182.27万元,市财政配套121.49万元,县财政配套60.78万元。
(四)资金管理
1、县财政安排的日常养护费及养护工程配套费,由财政部门按计划、按比例拨付交通主管部门,用于辖区内农村公路的养护。交通主管部门接受县财政部门及审计部门的定期监督、审计。
2、交通主管部门按照县财政部门的拨付比例定期有计划地拨付给乡镇管养站。乡镇管养站接受交通主管部门及县审计部门的定期监督、审计。
3、乡镇人民政府及管养站未能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安排农村公路正常养护经费,或挤占、挪用、截留养护资金,在下一年将不予安排养护资金,下一年的养护资金将由乡镇人民政府自行解决。
五、养护要求
(一)县级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对管养的县级公路和乡镇管养站养护的砂石乡道、村道,按月、按季进行路况评定。
(二)养护质量指标要求
县道平均好路率不得低于70%,乡道年平均好路率不得低于50%,村道年平均好路率不得低于40%,且无影响行车
安全的病害,同时,乡镇管养的砂石乡道村道养护质量要与乡镇年终考评挂钩,对于达到超过养护质量指标的乡镇给予一定的奖励,达不到养护质量指标的乡镇将按养护经费的比例扣罚。
六、工作要求
要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县交通主管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一要尽快制定管养规划;二是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人员职责和任务;三要切实管好养护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