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会材料:家庭教育的方法及重要性
家长会材料
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关注,福禄贝尔曾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深刻指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的作用,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
一、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二、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对应英语是home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teaching in home。家庭教育简称家教。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一、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
1、故事:两种家教,两样人生
这是关于两个孩子和两个父亲的故事。
第一个孩子是班上的优等生,可每次考试总会有几个同学的成绩排在他之前,他从未拿过头名。“爸爸,为什么我总也超不过前面那几个同学呢?”孩子一脸愁云。
父亲没有回答,而是拿来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一条长长的线,说:“你有办法让这条长线变短吗?试试看!”孩子绞尽脑汁,想了许多长线变短的办法,结果都无济于事。父亲依然没有说话,只是拿起笔在那条长线下面画了一条更长的直线„„
“哦,爸爸,我懂了!要胜别人一筹,要超过别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使自己做得比别人更出色,更优秀。”孩子恍然大悟。
第二个孩子是班上的小队长,他总想着怎样尽快熬到中队长的位子,却每每事与愿违。孩子忧心重重地问父亲该怎么办。父亲没有回答,而是兴致勃勃地和孩子下起跳棋来。孩子的棋技绝不比父亲差,可最后还是败下阵来。“这里有个诀窍,要在下棋中获胜,只想着在自己前行中搭桥还不行,还必须在关键的时刻拆别人的桥,让他举步维艰„„”
“哦,爸爸,我懂了,要超过别人最有效的办法不在于如何为自己搭桥尽快前行,最根本的是善于阻止别人超过自己。”孩子茅塞顿开。
多年后,两个孩子已长大成人,走上各自的岗位。第一个孩子以父亲的“长线”理论指导自己,所到之处,单位垂青,事业有成。第二个孩子以父亲的“拆桥”理论做航标,结果不仅没有功成名就,而且根本就没有单位接纳这种小人。
两种家教,给孩子换来的是两样人生。
2、案例:海南海口 9岁小学生造句惊人:想炸学校杀母亲 “如果我有一颗炸弹,我就会炸平我的学校;如果我有一把刀,我就会杀死我的妈妈。”谁能想到,如此触目惊心的话,竟是出自海口某小学一名9岁小学生的造句。
据老师介绍,这位9岁孩子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流,但也从未见过有什么特别出格的举动,没想到内心深处竟有如此可怕的想法。后来家访中了解到,孩子的妈妈怕孩子学坏了,常常用责骂和唠叨的方式纠正孩子身上出现的小毛病时,让孩子感觉在家中处处受限,没有了自由。而内向的孩子又不肯与人交流,积压已久的情绪让他开始仇视妈妈和学校。
因为十多岁的孩子最容易出现“仇亲期”,而对孩子这种特殊的心理时期,多数家长却浑然不知,只是一味的对不听话孩子进行责备和打骂,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如果我们的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仍存有错误的育人理念,以及仍在使用错误的教育方法,这会在孩子的心灵和性格上留下难以估量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存在的几大误区
(一)忽视与期望过切的误区(观念误区)
【互动】
1、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您是否认为教育孩子是以后的事?
2、您希望孩子超过别人或者是超过父母吗?
3、除了开发智力,您是否了解其他对孩子人格与生存更为重要的家庭教育呢?
案例:湖北汉口 武术学校学生火车站广场暴打母亲 在外经商8岁才接儿子到身旁
案例中的16岁的少年小威,以女友怀孕为由向母亲周某索要一万元钱,因为小威经常说谎骗钱,而且一万元也不是小数目,他的母亲没有给他。之后小威独自一人跑到河南,他的父母把他找回来后,小威趁着别人不注意偷拿了哥哥2000元钱和银行卡等物品,想坐火车去郑州。等到他的母亲追到火车站,劝儿子回去的时候,小威执意不肯,母亲扇了小威两记耳光,小威在众目睽睽之下掐住母亲的脖子,对母亲拳打脚踢。整个过程持续了5分钟左右,直到执勤民警赶来把他们拉开,小威仍然怒气未消地说:“她早该死了!”而民警把周某拉起来的时候,周某边哭边向民警求情:“你们可不要为难他啊,他是我儿子。”
面对这样的孩子,很多的父母表现得既生气又无奈。“天下没有狠心的爹娘,只有狠心的儿女”,真是应了这句老话吗?我们从侧面了解到,在小威出生后不久,周某便把孩子送到孩子的姥姥家抚养,直到小威8岁时,她才将小威接回身边。“老人要在生活上照顾他,没时间和精力在教育上下工夫,自己忙于生意,也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周某说,小威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偷东西,对家里人撒谎。无奈之下,周某把儿子送到少林寺附近的一所武校,然而令周某想不到的是,小威在武校一个学期竟然逃学8次,并且经常打架闹事,谁也管不住他。这就是对家庭教育的忽视使家长错过了与孩子建立亲子感情和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有句家庭教育的经验之谈:“如果我们的家长错过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那么,在以后的教育中将要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确实是这样的。
与忽视相反的还有一个家庭教育误区,那就是家长的期望过切。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中日韩美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中显示:
中国高中生表示父母平时关心高中生情绪变化的占31.9%;关心自己交友情况的占44.5%;关心生活习惯的占49.8%;关心身体健康的占79.1%;关心学习成绩的占82.1%。超三成的中国高中生父母希望孩子具有研究生学历。
调查显示,约四成的中国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在校生活,不知道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不了解孩子放学回家干什么,不知道孩子好朋友的情况。美、韩高中生认为父母表扬激励多、批评也多;中、日高中生认为表扬激励少、批评也少。日本高中生最经常和父母聊天的占82%,而中国高中生最少和父母聊天,仅占54%。而且中国高中生最喜欢和异性朋友倾诉烦恼,却不是母亲。
从这些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父母最关心孩子的是成绩、学历。而这种对成绩的高期望不仅仅是表现在高中生父母身上,更是体现在中小学孩子的父母身上。家长的盲目攀比、视分如命、重智轻德、重学历轻能力已经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种社会观念左右家长的认识,进而影响了孩子全面的发展。
(二)父母的教育跟不上孩子的成长(方法误区)
我把这一块归纳为教育方法的误区,主要包括方法单
一、父母情绪化、过多使用家教禁语、教育没有计划性。由于内容很多,在这里我只讲方法的单一和父母的情绪给孩子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多家长反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教育专家提出的教育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就不适用呢?其实,不是每个方法都适合每一个孩子,家庭教育就像是为孩子做的衣裳,要量体定做,要因材施教。
在与一位家长交流时,他说:“我也听了周弘老师的讲座,知道优点越说越多,缺点不说一点一点的少的道理。我也注意孩子身上的优点,那怕是一点点,比方说孩子抄的一篇文章中,有一两个字写得好,我都会跟他说,并且以写信的方式来告诉他,再比如说他在做作业时,注意力注意了多少分钟比昨天有进步,我都有告诉他。可是他好像对这些都不是很在意了,表扬无所谓,批评也无所谓。”然后,我问他:“你平时是不是对孩子的管教、关注、言语过多了呢?”他说是的,而且在孩子上一年级时多是以批评指责为主。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家长一向以批评指责为主,孩子的缺点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当家长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的时候,马上来个180度的改变,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来说,他同样接受不了父母的改变,不买父母的帐,心里会想:“爸爸(妈妈)怎么像变得这么快?”对于父母的表扬也无动于衷了。
现在,我们想一想,是教育专家总结的方法不适用,还是我们的孩子不适用这些方法呢? 由于就业压力、人际交往复杂、家庭内部矛盾等等原因时常侵扰人们的情绪,曾有位智者说过人性中最大的两个弱点是愤怒和欲望。的确,在所有的负面情绪中愤怒是最激烈的一种,并且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
余世维的女儿从五年级开始就收集爵士音乐的碟片,已经收集了整整一箱,有一天她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余世维一火,就把女儿一箱的碟片丢掉了,从此他的女儿终生不再听爵士乐,也不再收集CD。这样的一个结果给余世维留下很大的一个伤痛,非常懊悔,他没有想到他在情绪之下所做的决策,会影响女儿一生。从此以后,余世维就提醒自己,重要的决策不要受情绪的影响,一定要过夜。
自检:
1、您是否有过把自己在工作中、在家庭中产生的不良情绪转嫁给孩子身上?
2、当您在面对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是否对孩子进行过打骂或者把卷子撕毁?您是否意识到这一过激行为将带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
3、当看到孩子发脾气、情绪消沉的时候,您认为这是正常的吗?您又是如何做得呢?
(三)究竟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人才误区)
在现实生活中,我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很多家长一看到别的孩子学什么,也跟着学什么。一看到别的孩子学的那么多,心里就跟着急。而且这种跟从的趋势越来越低龄化。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在一起聊天,一个问:“你家孩子几年级了?”“三年级。”“三年级学没学奥数呢?该学了。”就是在这种互相促进的聊天形势下,很多的孩子就被父母拉去学习。后果是什么样的?真的如人所说开发智力了吗?真的就都能考上理想的中学了吗?反而在这种盲目地学这学那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孩子没等到了初中就开始厌学了,而且这种厌学的现象年龄越来越偏小。这种后果是谁造成的?都是孩子的原因吗?
案例:
徐露露的父亲是一个小学校长,年轻时曾有过“痛失去北京深造”的遗憾,为了把这种遗憾从独生女儿身上弥补回来,他决心“要在我们家制造一个神童”。徐露露在父亲的苦心训练下,7岁学完了小学6年所有的课程;8岁入初中;10岁入高中;13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南京某综合大学生物系,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大学生;17岁直升为该校生物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在徐父为自己成功的教育案例欣喜不已时,却没有注意到,徐露露智力不凡,生活能力却非常低下。最突出的表现是,徐露露根本不懂如何同身边的人交往。有一次,老师指出她实验操作的错误,她当场不服、狡辩,半夜12点多又愤然敲开老师的家门,要求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向她赔礼道歉;她读研究生时成绩落居榜尾,不是设法迎头赶上,而是经常把成绩比她好的同学的课本、笔记本偷偷扔进垃圾桶„„ 在畸形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徐露露没有一个知心朋友,两次恋爱失败后,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于是在宿舍点火自焚,结束了自己18岁的生命。
究竟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家长们有过思考吗?
(四)爱的误区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如果父母过多的爱抚、过多的保护、不当地满足、迁就、剥夺孩子的独立,其实我们的家长就已经走进了爱的误区,这些爱也变成了无原则地爱。
权威教育部门在全国跟踪调查了一万个家庭,当问到家长爱不爱自己的孩子时候100%的父母说“爱”, 当问到孩子爱不爱自己的父母时,仅有22.3%的孩子回答“爱”,中国的父母太爱自己孩子,但又太不懂如何爱孩子!为什么爱到孩子受不了?为什么爱会成为孩子的心中压力? 案例:儿子挨打,母亲雇凶杀人(哈尔滨)
2008年末,哈尔滨市道里区某网吧内发生了一起恶性斗殴事件,一名中学生被其同学的母亲雇凶殴打致死。原因是一名中学生被同班同学打伤,他的母亲得知后,由于爱子心切,没有报警,也没有找到学校,却找到一个“报仇集团”,残忍地将儿子的同学殴打致死。
现在的家长都太爱自己的孩子了,看不得孩子受半点委屈,经受半点磨难。有的家长在看到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学校被人欺负了,这样教育孩子:“他打你,你为什么不打他呀?他再打你,你就打他!”还有的家长甚至会指责嘲笑孩子:“你真笨!”家长这样教导孩子,在心理上没有给予孩子安慰,更没有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处理与朋友、与同学之间的矛盾。
三、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一)教育孩子之前先让自己接受教育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普罗克鲁斯特斯之床”的故事。臭名昭著的妖怪普罗克鲁斯特斯利用他的床杀死过往的旅客。最初他看起来是个和善的主人,他将所有路过这里的人请到家里,放松一下疲惫的身体。但当客人睡着后,他就开始折磨他们。他要求客人的身材必须符合床的大小,如果客人的腿或脚搭在床沿上,他就将其砍掉;如果客人太矮,他就将客人拉长,直到将客人折磨死。
现在我们回想一下,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是不是也在对孩子做着这样的事情?如果您正在承受教育孩子的困惑,请您相信,至少在开始,不是孩子的错。很多父母以爱的名义有意无意地伤害孩子,以负责任的幌子塑造着自己心目中的“孩子”,让孩子已不像个孩子,甚至牺牲了最宝贵的童年,牺牲了母子(父子)之间的亲子之情,当孩子让您感到失望的时候,这能怪谁呢?
所以,您想要收获什么样的孩子,就要先做什么样的人,其实这也是我们为孩子做了最好的榜样示范。现实生活中,具有攻击性的孩子可以说是伤透了父母的脑筋。一个家长就曾焦虑万分地找到我咨询。她说,女儿四岁了,长相可人,人见人爱,可是在幼儿园里却让老师很头疼。脾气暴躁,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把玩具乱扔。一跟小朋友发生矛盾,就喜欢张嘴咬人,不少家长找到老师找到学校,无奈之下学校找到家长让孩子转园。好端端的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多“恶习”呢?我问这位家长:“您的脾气怎么样?”这位家长马上自我检讨起来,因为孩子的父亲经常出去应酬,回来很晚,孩子妈妈脾气很爆,劝他不听,就和丈夫吵闹、打架,而且她最擅长的一招就是咬她丈夫。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很容易影响到孩子。孩子的眼睛就像是一架小的收录机,父母吵架了、不开心了、咬人了都会被孩子统统地收录到他的小头脑中,然后进行加工处理,成为他的生活资源。
(二)教孩子做人比什么都重要
中国传统家教的精华是注重教子做人。家庭教育的目的首先也是“人的教育”,其次是在人的教育基础上的“人才教育”。而我把“人的教育”归纳为两大点,一是做一个生理健康的人。二是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有人会问:“做人就这么简单吗?”我的回答是“是”。
生理健康不仅包括健康的身体,也包括蓬勃向上的精神,以及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心理健康则是指完善的人格、坚强的意志、正常的智力,以及卓越的情商。
讲到这里,我想到在英国金融时报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中国教育绝境》。我们中国的教育怎么就走到绝境了?我真的很气愤。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开始看这篇文章。其中有这样几段话:
“作为起点的大学,成了终点。放松,放纵,他们要把十多年压抑的力比多发泄出来,要补偿自己。性与就业,主宰了校园生活,对真理和智慧的探究,在功利性的目标前,变得如此卑微。可悲的或许是,很多人从来就没有过求知的冲动,因为他们早就没有了那种本能。”
“考上大学之前的日子是可怕的。每一所学校几乎都类似于集中营。压抑的气氛令孩子们终生难忘。那种残酷是渗入骨髓的。„„升学指标造成教师心理失控,把压力转移到无辜的学生身上。处在压力和焦虑中的学生,恰似一座活火山,随时会喷薄而出。”
带着气愤的心情看完这篇文章后,又使我陷入深深地思考当中。我们是不是从中看到了似曾相识的影子呢?学习应是一生的事情,可是孩子到了大学,甚至没有到大学之前,有些孩子就已经厌学了,这是谁的错?有多少青春年少的孩子提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又是谁的错?先让孩子学会做人吧,做人的首要条件是懂得负责任。
(三)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根据经验,我把家长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这种家长的孩子特别容易培养成功;第二种是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这种家庭里的孩子也有成功的可能;最可怕的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第三类家长,不懂教育却有责任心的,大量失败的孩子差不多都由这类家长制造出来的。”(摘自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李跃儿)现在懂家庭教育理论的家长很多,但是,能真正悟进去,坚持学习的家长很少。现实与理论的矛盾常常让家长无所适从,是理论错了吗?不是。是大家的决心和信心不够,是反思与能力的不足。
如果家长们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教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我给大家推荐顾晓鸣老师的现代家庭教育理念:
1、学会向孩子学习;
2、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
3、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
4、没有优良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5、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育人;
6、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的家长;
7、问题孩子的产生主要源于问题家长;
8、关注家长生命成长,改善家长自身素质;
9、学会平等交流是两代人共同成长基石;
10、亲子教育要向亲职教育转变。
冰心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来说,他们都是独特的存在。要做一个合格的菜农,首先,要给菜苗生长空间,其次,在菜苗需要他的时候一定要出现在的它的面前。在关注与放手之间把握分寸,这就是种菜的秘密,也是教育的秘密。
高中生在不同年级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原因
1、高一年级:新环境的适应问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目标不明、人际交往敏感、与家长的代沟问题、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对自我的评价不完整等。
2、高二年级:学习负担与焦虑问题、“早恋”问题、自我形象设计与校规冲突问题、价值观的形成与文化多元性难以调和问题、亲子关系淡漠问题、心理的可塑性、敏感性与教育要求的理性化之间的矛盾问题等。
3、高三年级:学习负担“过重”(主、客观)与学习适应不良、理想的期望与现实的能力之间的差距造成的心理困惑、各种心身疾病(焦虑症、疑病症、神经衰弱、考试恐惧症等)。
当然也有个体差别,不能一概而论。另外一些问题在高中生中也存在,大致有:人际关系紧张、厌学、性格抑郁、暴力倾向、性困惑、脆弱、敏感、辨析力差、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等。
造成以上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有以下成因:
1、社会心理因素:目前高中学生中,95%的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共和国历史上如同其父母是比较特殊的一代。如,生活、教育条件,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值很高,面临的竞争与压力较大,社会生活的变化节奏很快,接受到的信息又是空前的。与此同时,他们缺少困难与挫折的磨练,缺乏兄弟姊妹的亲情体验,人际关系单一。这些因素在客观上就容易造成其心理素质比较脆弱、敏感、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遇到环境变化就缺少足够的心理应付能力,造成心理失衡,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也在所难免,这也可能是近年来社会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2、家庭教育的滞后与缺乏。中国俗语讲:“子不教,父之过。”但是在孩子进入高中以后,有60%左右的家长就已经放松了家庭教育,20%的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只是停留在学习成绩上,有45%的家长对进入高中阶段的孩子如何教育心中没有底,更多的家长则认为孩子已经长大,他们说的再多也没有用,只要学校教育就可以了。事实上家长的这些态度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据调查,在80%的问题行为学生中,其形成原因主要和家庭教育不力有关。(如离异、寄养、放任、溺爱等。)另外,就孩子在校和在家的时间比例来看,在家时间要多于在校时间。若家长不注重创设良的家庭氛围,没有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思想,孩子在家没有养成良的学习、生活习惯,他在校的成长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如调查发现,现在高三学生和父母周平均交流时间不到2小时,有80%的父母孩子现在除了学习还在想什么、关心什么他们无从知晓。60%左右的家长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对策和措施,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严重匮乏。如果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只是一种“教育真空”,那么这期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就有了极高的概率。
3、媒体传播的影响。若将21世纪比作是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进入的再恰当不过了。电视、电话、电脑、互联网等时空网络的普及和影响,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繁小”的信息村,人已经被各种眼花缭乱的视听信息所包围,要生存在“真空”已是天方夜谭。信息的挑战早已来临,但我们的孩子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辨析力,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只是出自一种原始的本能和冲动在欣赏、接受着这些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和诠释的信息,迷恋、好奇、模仿力量是无法抗拒的,他们在与“流行”结伴而行,价值观的异化已不在是没有可能。在笔者的一次偶像崇拜的调查中,有35%的高中学生崇拜各类“明星”,崇拜父母和科学家列在末位,只占1%。“现在的孩子不愿读书”这是目前家长普遍的困惑,答案或许在这里可以找到一些。
4、同伴的影响。如果说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在经济、知识和人格上的话,那么同伴则对个体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等各方面产生影响。同学、朋友之间有共同语言、爱好,学习、生活的内容和规律相似,容易达成理解,马斯洛的“尊重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同伴中间最容易得到满足。所以同伴间人际关系的优劣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5、学校因素。事实上目前学校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相对滞后对个体心理影响较大。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再次成为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素质教育的艰难探索也正说明了学生对真正教育的渴求,素质教育的成功之一就是要塑造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第二篇:浅谈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浅谈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摘 要】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家长作为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独立自强的人格,增强自信。同时,家长更应树立良好形象,做好表率。也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共促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良好习惯 分享 自信 表率 配合在和家长不断的接触和交往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湘火炬六一园艺活动中和家长们一起坐下来谈心时,常听不少父母都不同程度地流露出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及抱怨别人不会教育孩子。全把希望寄托于幼儿园,觉得只要在幼儿园里学好就行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众所周知,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其工作繁忙和紧张是不言而喻。但是,马克思非常重视对女儿们的教育。第一,将星期日留给孩子,跟孩子们共同度过这欢乐的一天。平日,马克思也经常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跟孩子们游戏,比如,和孩子一起折纸船,将船放入水中任其漂浮,还和孩子们一起赛跑,掷石子等,锻炼她们的身体,培养她们的勇敢精神,如摔跤爬起来不要哭。第二,马克思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家庭始终充满朝气,使女儿们形成了活泼开朗的性格,还常用笑声和讲俏皮话等幽默方式,让孩子们尽情享受童年的快乐。第三,马克思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他尊重孩子,注意发挥孩子之间的主动精神,从不干涉孩子们的活动,从不摆父亲的架子和使用父亲的权威。当发现孩子们做错了事时,也总是循循善诱,启发她们认识错误,力求她们彻底改正。第四,要求女儿们独立做事,培养她们从小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第五,马克思自编故事、童话或运用儿女们喜爱的名著,如《一千零一夜》等,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她们学会思考,懂得什么是好的、正义的、什么是坏的、非正义的。这既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启迪了智慧,又让孩子们从小具有鲜明的爱憎情感和懂得粗浅的人生道理。在马克思的精心培育下,女儿们长大后都成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杰出人物。从以上马克思的做法中告诉了我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健康、愉快的成长呢?我有以下几项观点
一、注重幼儿的正常发展,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
人的行为有一种定式倾向,就是喜欢用熟悉的动作、语言和思维去处理事务,因为熟悉的办法最省力,小孩子也不例外。有的孩子挑食,最初常常是偶然因素,看到某些东西没食欲或者吃了不舒服,以后见到它们第一反应就是拒绝,时间一长挑拣惯了,有些食物就再也吃不进
养成习惯需要相对长期的过程,但习惯一旦形成改起来可就难了。同一种行为不断重复,在大脑中渐渐形成固定的神经回路,这种反应模式就会固定下来,难以甚至无法改变。就像小孩子学结巴,开始是因为好玩,等到自己变成口吃,若不尽早强化治疗将致终生无法纠正。俗话说:山河易改,秉性难移。家长一定要从小注意,防止幼儿养成坏习惯。习惯始自生活点滴,生活的点滴表面上看不起眼,但家长的反应和态度却会对宝宝产生很大的影响,将来孩子是仔细还是马虎,做事有条理还是杂乱无章,喜欢读书还是讨厌学习,乐于交往还是我行我素,许许多多的习惯都是通过生活小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积累而养成的二、培养幼儿独立自强的人格,增强自信
1、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孩子的话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教育孩子的第一步是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是聆听孩子的倾诉,当你的孩子能对你说很多很多的事,而你又能花时间认真倾听的话,孩子会很高兴,他会认为父母很在乎他的观点和看法,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心中的信心也就增加了几分。切勿因为孩子年纪还小,所问的问题很无聊或没意义,就给予漠视或不回答。常常得不到答案无法满足好奇心的孩子,长期下来只会造成“思考萎缩”,对他人不信任或对自己失去信心。
2、善于发展孩子的独特之处,放手让孩子参与各种活动,激励孩子树立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的活动时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孩子是在活动中获得发展的,父母要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放手让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不仅能促使孩子的身体和各种能力的发展,而且能使之
产生对环境的控制感并获得成功的欢乐。
3、多给孩子一些赏识、赞扬、鼓励的言语,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当的。”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南京婷婷聋童学校校长周弘就是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把自己双耳几乎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中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周弘常说的一句话是:“哪怕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但你却应该眼含热泪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孩子都喜欢别人的夸赞,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情得到别人的肯定。
4、要相信孩子,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放手让孩子去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千万不要嫌孩子这干得不好,那干得不对,甚至干脆不让孩子插手。否则不但剥夺了孩子学习、发展机会,更是无异在向孩子暗示:你没有能力做好这些而丧失信心,甚至造成孩子处处依赖别人的不良心理。孩子虽小,但也应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帮妈妈擦擦桌子、摆摆碗筷、摘菜、洗菜、甚至洗碗等等。
三、父母应做好孩子的表率,树立良好的形象。
父母要成为幼儿的表率,要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幼儿。幼儿对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想学,父母的语言、行为、待人接物的方式等,都会对幼儿起很大的 作用。有的家长怕孩子到幼儿园吃亏,就嘱咐孩子说:“ 别人若是打你,你就使劲打他。”一旦自己的孩子真的吃吃了亏,就不依不肯,甚至恐吓对方。还有的孩子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家,家长不但不批评教育孩子,反而说说 :“幼儿园的玩具那么多,拿一点回家没关系,省得我还 到商店给你买”等等。这些错误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父母对自己的言行要检点,以防一时疏忽,在幼儿心灵中留下不好的影响。所以,家长需加强自己各方面的学习,并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在德、才、胆、识各方面做好幼儿的榜样。
四、家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孩子入园后,家长应与幼儿园经常保持联系,了解幼儿园对孩子教育的要求及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切情况和表现,征询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并向老师如实地介绍自己孩子的特点及在家庭的表现,以便老师有针对性地教育。如果家园步调不一致,就会使孩子无所适从,甚至养成不良习惯。如老师多次要求新入园的孩子不随地大小便,可有个
别孩子老是记不住,问其原因,孩子竟回答:“妈妈叫我在院子里撒尿。”
家长要注意尊重老师的劳动,大力支持老师的工作。倘若孩子在幼儿园犯错后,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被别的孩子碰着啦,孩子常常会满怀委屈或不满地向家长诉说,家长切记听后应保持冷静,不要随便评价或指责老师,应该把情况问清楚后,耐心帮助孩子,使孩子有正确认识,并改正错误。
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犹如一辆车上的两个轮子,只有同步同向才能形成合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湘火炬幼儿园殷芷
第三篇:初一家长会发言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初一家长会发言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各位家长,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是初一(2)班xx的妈妈。
这次儿子期中考试得了个第一名,领导交给我一个上台发言的光荣任务,我很惶恐,一是因为自己从来没有面对这么多家长讲过话,但是为了给儿子作出一个勇敢的榜样,我克服了不喜欢上台面的懒惰思想,站到了这里。二是儿子在初一年级考个第一实在不是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因为初一年级的第一名是轮流坐庄的,随时会冒出黑马来,只要是认真学习的孩子都有可能考第一。所以,我不是来给各位传授经验的,我希望能抛砖引玉,和各位家长一起思考,一起学习,通过这次发言的机会更好地提升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
陆可嘉进了中学以后,一直能保持良好的状态,从升学考的年级第24名,经过6次主要考试,从第18名,第9名,第2名,一直到现在的第一名。他也许不是年级里最聪明的孩子,但他的努力得到了所有老师和我们家长的认可。一(2)班班主任提出的班级口号是:“让自己优秀起来,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陆可嘉算是把这条政策贯彻得不错的一个同学。我和老公最欣慰的不是他的分数,而是他这种稳中有升的良好状态,当然,要让他保持这样的发展态势直到上哈佛大学,是我要面临的更大挑战。
有些家长可能要说了,你是老师,你们老师比较会教育,所以你的孩子自然优秀。可是我的儿子是我的头生子,当初我也是啥都不懂的。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也就是说孩子是我们这辈子唯一的一个孩子,既然养下他,我想就要为他负责任,否则后患无穷啊,这个大家懂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我一直在学习。负责任的说:我是麻将牌都认不全的人,我也几乎不迷韩剧,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我们一天获得的信息量相当于古人三年的信息量。你不学习,就不知道什么是“皮鞋很忙”,在当今的中国,你想吃安全点都不得不断学习了,更何况面对日新月异的孩子呢。我们的孩子每天从睁开眼睛到上床睡觉,一天超过10个小时都在学习,他每天都在不断的变化,他的知识很快就超过不学习的父母,所以有时候你训他发现根本说不过他,大道理他比你懂,遇到不平等对待,你还会奋起反抗让你恼羞成怒束手无策。所以,要少打麻将多学习。
也有家长对我说:“你家孩子乖,你不需要费心的,我们家的是费心死了。”我跟他说:“此言差矣,我家儿子从小也不是省油的灯,况且半大小子忙死老子,怎么能不费心呢?你只是不了解我们罢了,我操的心一点都不比你少,甚至比你还多!”其实面对青春期的孩子,那有不操心的,我也有为儿子生气着急的时候。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父母。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操透了心动透了脑筋的家长,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儿童的。孩子是一张白纸,如果他不笨,那么学不好就是我们教育方法有问题。
诚然,我在学校这三年的身份有点特殊,我既是任课老师,又是潜伏在办公室的家长。所以我每天都能从多角度观察到形形色色的学生,老师和家长,我既能看到让老师和家长赞不绝口蒸蒸日上的学生,又能看到无心向学素质低下到偷窃的学生,我看的更多的是孩子们让人纠结的起起落落。在老师和母亲的双重身份下,我别在座家长想的要深一点,同时也常常反思:在这个复杂的社会形势下,怎样才能把孩子平安健康地养成有用的人才?
接下来我结合陆可嘉的实际情况,给大家谈几个有用的招术。
首先:不要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比。各位家长今天回去不要跟自己的孩子说:你怎么没考好?跟陆可嘉比差了多少多少名!以后凡是长我家陆可嘉志气,灭自家孩子威风的话都不要说。你应该说:陆可嘉考的很好,你也可以的,他也没长三头六臂不是吗?我们要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爸爸妈妈相信你!通过努力你一定会进步的!如果孩子每次考试你都能这么安慰他激励他,他不上进才怪呢!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而不是批评。没考好他已经很难过了,父母不应该再雪上加霜。
以后,凡是伤害孩子自尊的话,希望家长能动动脑筋换个花样说,要说的既能触动他内心又能不让他反感,这样,你和你的孩子就能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其实,有时候父母只要能克制一下自己,不图一时口快去骂孩子,就能收到孩子意想不到的回报。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都是善良的,父母对他的爱心和诚意能转化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少骂多夸,必定变乖。只夸不骂,清华北大。
我知道,每个家庭要和谐要欣欣向荣都不容易,尤其是父亲,夹在青春期的孩子和更年期的妻子中间,还要努力工作养家糊口,是很辛苦的,但是辛苦来辛苦去不都是为了孩子吗?做爸爸的要多和孩子聊聊人生和理想,因为相对于妈妈,爸爸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安全感,所以爸爸要不吝跟孩子多相处,爸爸的一句话有时候顶妈妈一百句。做妈妈的也不容易,既要照顾老人孩子,还要做家务,还要上班,上有老下有小,所有烦难都压在我们中年人的肩膀上。但是更不容易的是我们的孩子,先不说学习任务有多么重,就每天5点半起床就很辛苦了,5点半,放在冬天就是天还没亮,风里来雨里去,成绩好倒也罢了,成绩不好还要受到家长和老师两座大山的压迫,所以说成绩差的同学是最最不容易的,希望不要一开家长会回去就责备,一和老师接触就说孩子不是。你要换位思考,换你超过8小时屁股不离板凳,吃着食堂难吃的饭菜,忍受着急剧的生理变化,做那么多的作业,还要受你骂,他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能受得了吗?孩子被骂当然不开心,他不开心就要逆反,跟你唱反调,你说往东偏往西的。
所以家有初中生,家长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用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尊重自己的孩子。多多感受他的不容易,给他安慰和鼓励,激发他的斗志。
其次,家长不要只盯分数。
我发现现在很多孩子不爱学习,甚至厌学,其实学习本质上不是一件折磨人的事,而是变未知为已知的喜悦,是实现自己梦想的方法,是苦中有乐的事情,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喜欢学习,就不要只盯着他的分数和排名,而是引导他怎么喜欢上学习和怎么努力,你要给他目标和动力,这需要家长自己有一个目标,你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和他聊过以后想从事的职业吗?有没有让他想过拿到了工资怎么用,想买些什么?这些对未来的憧憬不但是孩子学习的动力,也是我们做父母的辛勤工作的动力。当我们不把成绩和排名视为学习的唯一价值时,一个美好的理想就是他的学习推动力,这是很管用的“目标式”培养法。我们的孩子十三四岁,正是可塑性强的时候,也是建立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时候,也是能理解父母疾苦体会父母辛劳的时候,初中三年,他们还在我们身边,这关键的三年,你不好好抓紧将来也许会后悔终身。再过两年多一点,他们就要去外地上学了,和父母相聚的时间将会非常少,将一个未满18岁的孩子放在外面读书,你放心吗?所以现在起就要和他养成交流沟通习惯,不要错失这样的好时机。能常和父母交流的孩子不会学坏。
我们家一直不太注重孩子的分数,小学时我没有去问过分数。三年级起,对他的语数外三门功课我就不辅导了,到了初中我就更不去过问了,学习是他自己和老师的事情,我不会去瞎教,干扰老师的教学计划。但是对于孩子人格的培养我一直很注重。当他两年后离开我独立生活,培养他适应突然进入的陌生环境,处理好全新的师生关系,建立好自己的朋友网络,判断和处理好纷繁复杂的事故才是更重要的。
前不久,最让我开心的事情不是他又考了个好成绩,而是学会照顾人了。有一个比他小一点的伙伴到我家来玩后,我儿子很负责任地送他回家,这事被我知道后,赶紧表扬他:“你学会照顾人了,这比你考第一名还让妈妈开心啊”但凡他有一点进步,我就赶紧表扬,让他知道那些行为是好的,也是自己今后一直要保持的。考试成绩出来我也经常告诫他:“要低调,要沉稳,不能骄傲,说话要注意,不能贬低同学伤了同学自尊,情商比智商还重要,要处理好和同学的关系,帮助班级其他同学一起进步,这样你才能水涨船高,因为帮助别人能让自己进步更快。”生活中,我也是这样做的,身教重于言教。
讲儿子,给我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可是领导只给我半个小时的时间,那么我就到此为止了,我给大家推荐几本书,这几本教育孩子的书能给我们带来启发。一本是《哈佛老妈的教育笔记》。还有一本是李开复的《世界因你而不同》还有一本是澳大利亚的力克。胡哲写的《生命不设限》。
最后衷心祝愿在座各位的子女成为栋梁和英才,大家一起努力!谢谢大家!
第四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人生观,世界观等的形成。
蔡元培先生说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所谓的家庭教育就是家庭中年长的成员,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对孩子的熏染、影响和教导,家庭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其它亲族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自古以来,人们就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至关重要性。
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家教成功的必要条件。
那么,要如何能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工作呢?我认为应做到三个重视:
(一)重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正确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家长,他们往往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一切都交给老师了,自己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于教育,那是老师的事。针对这个种现象,我们首先应转变家长的这种不正确的观念,通过交谈、讲座、书面联系、向家长推荐一些谈家教重要性的文章等方法,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慢慢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还帮助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子女的表率。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都拍下了父母的形象。家长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都会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有位学生,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妈妈成天在家麻将,不仅不给孩子适当的教育与辅导,孩子正常的休息时间也得不到保障。另外那些麻将人的出言不逊也对孩子产生了很坏的影响。一段时间,孩子不但成绩下降,而且在日记中流露出对妈妈极度的反感,甚至有厌学的心理。该班教师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多留点时间和空间给孩子,分别从教师的角度和孩子的角度给家长提出了些建议。家长认识到了这不单单是玩的问题,这种行为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她逐渐改掉了视赌如命的恶习,还经常带孩子去书店,让孩子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孩子成绩渐渐有了提高。在母爱的温暖下,孩子的性格也变得活泼起来。
要使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做到目标一致,观念一致。然而,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仍有少数家长只盯着学生的分数。为此,教师在与家长联系的过程中,应试图努力改变家长的分数观念,通过家长会、各种机会的谈话等,把学校培养目标、办学思想、教育观念等灌输给家长,提高他们的认识,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
(二)重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要提高家长搞好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光提高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他们产生足够的积极性。教育家马卡连科在《家庭和儿童教育》中曾这样写道:“爱是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东西。”作为班主任的我,对学生总是抱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爱和严,他们的点滴进步都是我的快乐。只要班主任用言行让家长明白这一点,他们就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和高标准、严要求的必要性,理解严和爱是统一的。只要真情真爱,就能获得家长的信任与理解。只有让家长从你说的每句话,你做的每件事中都感觉到你是完全为孩子着想的,你也是信任他的,家长才会尽力合作。
在家庭和学校联系中,教师还应十分注重对家长的信任与激励。家访时,应多采用奖励式家访,即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就去家访。其实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下边两角是家长和老师,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是顶点,因此,无论谈话的方式还是内容都要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分析要入情至理。与家长交谈,首先将孩子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甚至将成绩加以夸大,让家长心里有一种安慰,缩短与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家长对老师家访就是告状的误解,再以平等诚恳的态度指出孩子的缺点,阐明纠正它的重要性,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当我们真正地以平常心与家长进行沟通,对家长产生足够的信任感时,家长才能主动敞开心扉,袒露自己的观点,进而达成共识。书面联系时,也应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归功于家长,造成学生落后的原因首先划给老师自己。如学生进步了,则这样写:“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在你的支持和努力下,你孩子获得成功了!”“你可真是个好家长。怪不得孩子这么有出息。”当学生犯了错误和退步了,就这样写:“出乎意料。你孩子这次考试退步了,也许是因为我平时对他关心不够的缘故吧,今后我一定多关心指导。其实,你孩子是聪明的,只要我们家校共同努力,定会进步!”这些话,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教师对家长的信任与激励,家长参与教育孩子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三)重视教给家长进行家教的方法。
家校联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争取家长的配合。然而家长毕竟一般都不是教育工作者,许多人缺少家庭教育的方法与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家校联系时,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指导,要指导家长怎样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切实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我们可以利用家长会时间集体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做个实实在在的人,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何配合和帮助学校搞好教育等;可以通过家访、写便条、通电话、请家长来校等方法进行个别辅导,针对家长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可以被家长所接受的建议,指导家长解决问题。例如,某班有位学生,父母离异,孩子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其爸爸常年不在家,爷爷奶奶觉得孩子没有母亲,因此对孩子百般宠爱。孩子夜养成许多坏习惯,不做作业,随便拿学生的东西,不爱劳动,还经常无缘无故缺课。一次,教师通过与他爸爸谈话才知,父亲对这一切都蒙在鼓里,恨铁不成钢的父亲回来对孩子就是一顿毒打,其实这根本不解决问题,于是这位教师就把他的父亲叫到学校,一起耐心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让他回家做孩子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对孩子的溺爱就是害了孩子,找到最终帮助孩子改掉不良行为习惯需爷爷奶奶与教师的配合,而不是你对孩子的毒打。最后,家长的观念转变了,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如今,这位学生取得了明显进步。
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在争取家长合作时,如果说提高认识是基础,积极参与就是重点,家教方法则是关键。因此,家校联系中我们应注意这“三个重视”。
总之,教师与家长联系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班级近期的教育内容,孩子成长的教育氛围让教师了解孩子在校外的情况,以便正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共同教育好孩子。在沟通教师和家长思想的过程中,可以尽力克服家长的依赖、应付心理,做到彼此了解,相互支持、互相信任,共同研究教育措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桥梁作用,把学校力量和家庭力量进行整合,把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融为一体,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有灵魂的教育,达到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有底气的人。
为了便于教师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在这里我介绍几种当前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联系的途径和方法供大家借鉴:
1.家长会。根据学校工作进程,一般期中、期未考试结束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集家长,面对面进行沟通。它能使家长了解到整个班级孩子的学习情况、行为表现;也可以单独与老师沟通,了解到自己孩子的表现,找出不足,加以教育。
2.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探索性家校联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一种很好的媒体。我们可以邀请专业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为这些家长进行不定期的理论辅导和专题讲座,探索家庭教育规律给以理论武装;也可以及时召开共同感兴趣的家庭教育问题研讨会,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与教训;还可以经常提供对学生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各种信息,使家长在了解学生共性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子女的个性问题,具体考虑对策措施和教育方法;在家长学校,可以请一些家长代表以现身说法介绍育人的经验,促使其他家长的心理水平由依赖、应付性逐步向合作、目标性转化。
3.家访。家访是一种传统的、最常用的家校联系方式,也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有效手段。家访可分为随访和定期访。随访是发现苗头,即时与家长联系,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定期访是对有问题的学生跟家长商定定期联系,互通情况,随时督促教育。家访作为一项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工作,可以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它可以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合力”;它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更大的作用在于能改变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依赖心理。但它不具备普遍性,如果是要解决一个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家访就难以达到最佳而有效的效果。每学期的家访,老师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部分家长由于工作比较繁忙,家访时还不一定在家,使家访失去意义。
4.电访信访。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每个学生家里都有电话,每个家长也基本都有手机,在这个社会进步,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家长们或工作繁忙,或忙于生计,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更习惯于用电话联系。很多时候,一个电话就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既省去了交通费用,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但它的不足在于,遇上较复杂的问题,电话联系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而有一部分老师索性以此代替了家访,学生一有风吹草动就一个电话把家长叫来,引起家长反感。故不能动辄就电话,要充分用好电话。另外,对一些家长工作在异地的,通信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5.家长来访。能充分发挥家长教育子女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适当地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6.家校联系卡。家校联系卡是学校与家长保持经常书面联系的一种很好方式。一般是每周或隔周由班主任写上该生近阶段各方面的表现、取得的进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求家长支持配合的意见或建议,让学生带回家,再由家长写上学生近阶段的表现,以及对学校的建议等,然后签名,由学生带到学校,以便及时交流信息,统一要求。然而实际情况是一些班主任填写“家校联系卡”往往简单化。有的只填写学生学习成绩、违纪记录等。结果是有些学生不乐于接受,不愿意拿给家长看,收不到很好的效果。
7.班级博客——新颖的家校联系方式。班级博客,就是以班级为主的网络空间,将跟班级有关的活动照片、文字、学生作品、家长育子心得、教师教育心得等上传发表。对家长来说,班级博客可以发表自己个人生活感悟、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及所遇到的困惑和一些育子经验,以网络的形式与其他家长交流沟通、互相开拓思路、取长补短。同时在博客中可以看到较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信息以及其他家长的观点,可以促进家长之间在网络的空间中不受时间的约束、也无须面对面的无限制的深度交流。
对教师来说,为自己进行家校联系找到了一种新的方式,可以将班级的各种信息以网络的形式进行发布,也可以选择较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在网络上对家长进行指导,及时为家长排忧解难,并深入的大面积的探讨教育困惑,只要家长点击就可以看到。另外,也可发表自己的个人生活感悟和教育心得,让学生可以看到课堂以外的自己。当然,目前由于我校学生家庭电脑的拥有率比较低,家长素质有待提高,这种联系法还有局限性,但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家校联系方式将会被广泛使用。
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在争取家长合作时,如果说提高认识是基础,积极参与就是重点,家教方法则是关键。总之,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培养健康健全少年儿童的必然途径。只有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让我们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连心桥,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相互配合,真正达到促进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的目的!
第五篇: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3篇
篇一
人的一生要经历三大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因为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就是这个道理。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
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而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家长“不仅仅是人类发展的传承者,还是孩子健康发展的维护者,更是孩子心灵火花的点燃者。”因此,作为父母,要想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在家庭教育中就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为儿童设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儿童会受到种种影响。尤其是自然性的特点,它有与教育相平行的影响,也有与教育相矛盾的影响,这时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不能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如饭桌上,一位母亲对一个上一年级的女儿说:“你吃水饺要不要醮点芝麻酱?”“麻将还能吃?”女儿回答说。可见,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往往会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作为乡村学校的老师,我对这一点深有感触:曾经问过学生一个这样的问题“妈妈的爱好是什么?”居然有一半的学生回答说是
“打牌!”。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义说明上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迁”,从“其舍近墓”到“迁居市旁”,最后徙居“学官之旁”,终于使孟轲在学官的影响下,成为学者。这说明人们很早就重视环境影响人的作用。
为了使孩子能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地成长,家长应尽量在家创建良好的氛围,如学习氛围,儿童娱乐氛围,而不是经常在家打麻将,玩扑克。
二、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
孔子云:“人之初,性本善”、“人非生而知之,亦非生而贵之”,那么为什么先天区别不大的婴儿,长大后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成长的家庭环境,所受的家庭教育都不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拍下了父母的形象。
记得曾经教过这样一名学生,他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可是语言品行却不怎么样,在班上,一和其它同学有矛盾,就粗野话连篇,甚至于动手打人。作为班主作,我请来他的爸爸,想与其一块儿教育,怎知爸爸一来学校,听说孩子在学校打架,不分青红皂白,先给了一个耳光,然后用粗野话炮轰自己的孩子„„俗语云“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人格修养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其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白纸,关键是父母在白纸上写了什么,因此,作为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以堂堂正正的人——正直、有责任心、言行一致、守时惜时的人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当好孩子的“启蒙教师”。试问道德修养不足,“出口成脏”,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沉迷赌博„„这样的父母,他们的教育言语,又怎能具有威信呢?他们又怎能教育好下一代呢?
三、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好钢是炼出来的,出色的孩子、良好健康的性格是培养出来的。种子发芽需要空气、阳光和水;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民主的氛围,平等、尊重,是家庭健康和谐的生命所在。因此,在家庭中必须尊重孩子,把他当作平等的人看待,尊重他的想法,认真聆听他的意见,哪怕其意见是幼稚、不成熟的,要对孩子充满信任,相信他的上进心、相信他的是非判断。面对孩子的不当看法,像对成年朋友一样,阐明其道理,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当孩子犯错误时,更要表现出家长的民主性,允许孩子申辩自己的行动理由和自己的感受,在听清楚明白后再进行理智的帮助和教育,在这个时候,纯发泄性的责备和带侮辱性的谩骂,是父母形象的“自损”,绝不会收到任何教育的效果。
在几年的教育工作中,曾经有一个学生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那是一个五年级的女生,她学习成绩一般,但是有点小偷小摸的行为,有一次,班级同学交伙食费,一位同学丢失了七十块钱,经过调查,同学们认为是她拿的,我于是一直做她的工作,却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只能和她的父母联系,父母来学校后,一听,对着女孩就是一顿打,虽然很疼,可女孩不哭,在学校老师的劝说下,父母停下了,但他们带走了孩子,第二天孩子没有来学校,当我们到她家里时,她脸上明显有被打的痕迹,她的父母找到了那丢失的七十块钱,在铁证面前,她不得不承认。父母不让她回学校,我们好说歹说,把她带回了学校,在以后和她的接触中,我才慢慢了解到,原来她的家中条件比较好,但父母却重男轻女,喜欢她的弟弟,对她却不太爱搭理,她第一次拿家里的钱,父母不理,后来她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
„„甚至于金额越来越大,偷的对象也不再是家里,可是父母每次处理的方式都是打,她心里越来越叛逆,也越来越倔,面对这样的孩子,我很心疼,也很无奈,只能慢慢教育她,同时,我也和她的父母联系,让他们了解孩子的内心,一起帮助孩子改变陋习。总之,每个孩子的特点各不相同,作为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家庭教育观点,营造宽松、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给孩子留一个独立思考、自我锻炼的空间,让孩子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健康成长,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培养良好的、健康的性格上。
家庭教育专家认为:独生子女教育意味着100%的成功和失败。父母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适合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学习现代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和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对孩子因材施教,重视父母的榜样作用,养成好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按照孩子的接受程度,给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孩子不要过高的期望、过分的溺爱、过多的干涉、过度的保护、过多的指责。
综上所述,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父母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与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我们为人父母者要认真思考这一问题,从根本上彻底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子女健康成长中潜移默化的重要性。“育人”不是养育人,而是教育人。它从来都不只是学校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应该挺起自身的腰杆,敢于向传统的家教说不,还孩子一个健康而理性的成长环境,任重而道远,走好每一步,离不开全社会的努力,而父母们更应深思而后行。
篇二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人生观,世界观等的形成。
蔡元培先生说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所谓的家庭教育就是家庭中年长的成员,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对孩子的熏染、影响和教导,家庭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其它亲族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自古以来,人们就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至关重要性。
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家教成功的必要条件。那么,要如何能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工作呢?我认为应做到三个重视:
(一)重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正确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家长,他们往往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一切都交给老师了,自己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于教育,那是老师的事。针对这个种现象,我们首先应转变家长的这种不正确的观念,通过交谈、讲座、书面联系、向家长推荐一些谈家教重要性的文章等方法,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慢慢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还帮助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子女的表率。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都拍下了父母的形象。家长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都会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有位学生,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妈妈成天在家麻将,不仅不给孩子适当的教育与辅导,孩子正常的休息时间也得不到保障。另外那些麻将人的出言不逊也对孩子产生了很坏的影响。一段时间,孩子不但成绩下降,而且在日记中流露出对妈妈极度的反感,甚至有厌学的心理。该班教师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多留点时间和空间给孩子,分别从教师的角度和孩子的角度给家长提出了些建议。家长认识到了这不单单是玩的问题,这种行为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她逐渐改掉了视赌如命的恶习,还经常带孩子去书店,让孩子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孩子成绩渐渐有了提高。在母爱的温暖下,孩子的性格也变得活泼起来。
要使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做到目标一致,观念一致。然而,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仍有少数家长只盯着学生的分数。为此,教师在与家长联系的过程中,应试图努力改变家长的分数观念,通过家长会、各种机会的谈话等,把学校培养目标、办学思想、教育观念等灌输给家长,提高他们的认识,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
(二)重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
要提高家长搞好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光提高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他们产生足够的积极性。教育家马卡连科在《家庭和儿童教育》中曾这样写道:“爱是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东西。”作为班主任的我,对学生总是抱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爱和严,他们的点滴进步都是我的快乐。只要班主任用言行让家长明白这一点,他们就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和高标准、严要求的必要性,理解严和爱是统一的。只要真情真爱,就能获得家长的信任与理解。只有让家长从你说的每句话,你做的每件事中都感觉到你是完全为孩子着想的,你也是信任他的,家长才会尽力合作。
在家庭和学校联系中,教师还应十分注重对家长的信任与激励。家访时,应多采用奖励式家访,即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就去家访。其实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下边两角是家长和老师,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是顶点,因此,无论谈话的方式还是内容都要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分析要入情至理。与家长交谈,首先将孩子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甚至将成绩加以夸大,让家长心里有一种安慰,缩短与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家长对老师家访就是告状的误解,再以平等诚恳的态度指出孩子的缺点,阐明纠正它的重要性,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当我们真正地以平常心与家长进行沟通,对家长产生足够的信任感时,家长才能主动敞开心扉,袒露自己的观点,进而达成共识。书面联系时,也应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归功于家长,造成学生落后的原因首先划给老师自己。如学生进步了,则这样写: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在你的支持和努力下,你孩子获得成功了!”“你可真是个好家长。怪不得孩子这么有出息。”当学生犯了错误和退步了,就这样写:“出乎意料。你孩子这次考试退步了,也许是因为我平时对他关心不够的缘故吧,今后我一定多关心指导。其实,你孩子是聪明的,只要我们家校共同努力,定会进步!”这些话,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教师对家长的信任与激励,家长参与教育孩子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三)重视教给家长进行家教的方法。
家校联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争取家长的配合。然而家长毕竟一般都不是教育工作者,许多人缺少家庭教育的方法与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家校联系时,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指导,要指导家长怎样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切实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我们可以利用家长会时间集体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做个实实在在的人,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何配合和帮助学校搞好教育等;可以通过家访、写便条、通电话、请家长来校等方法进行个别辅导,针对家长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可以被家长所接受的建议,指导家长解决问题。例如,某班有位学生,父母离异,孩子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其爸爸常年不在家,爷爷奶奶觉得孩子没有母亲,因此对孩子百般宠爱。孩子夜养成许多坏习惯,不做作业,随便
拿学生的东西,不爱劳动,还经常无缘无故缺课。一次,教师通过与他爸爸谈话才知,父亲对这一切都蒙在鼓里,恨铁不成钢的父亲回来对孩子就是一顿毒打,其实这根本不解决问题,于是这位教师就把他的父亲叫到学校,一起耐心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让他回家做孩子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对孩子的溺爱就是害了孩子,找到最终帮助孩子改掉不良行为习惯需爷爷奶奶与教师的配合,而不是你对孩子的毒打。最后,家长的观念转变了,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如今,这位学生取得了明显进步。
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在争取家长合作时,如果说提高认识是基础,积极参与就是重点,家教方法则是关键。因此,家校联系中我们应注意这“三个重视”。
总之,教师与家长联系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班级近期的教育内容,孩子成长的教育氛围让教师了解孩子在校外的情况,以便正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共同教育好孩子。在沟通教师和家长思想的过程中,可以尽力克服家长的依赖、应付心理,做到彼此了解,相互支持、互相信任,共同研究教育措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桥梁作用,把学校力量和家庭力量进行整合,把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融为一体,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有灵魂的教育,达到教有所获,学有所得,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有底气的人。
为了便于教师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在这里我介绍几种当前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联系的途径和方法供大家借鉴:
1.家长会。根据学校工作进程,一般期中、期未考试结束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集家长,面对面进行沟通。它能使家长了解到整个班级孩子的学习情况、行为表现;也可以单独与老师沟通,了解到自己孩子的表现,找出不足,加以教育。
2.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探索性家校联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一种很好的媒体。我们可以邀请专业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为这些家长进行不定期的理论辅导和专题讲座,探索家庭教育规律给以理论武装;也可以及时召开共同感兴趣的家庭教育问题研讨会,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与教训;还可以经常提供对学生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各种信息,使家长在了解学生共性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子女的个性问题,具体考虑对策措施和教育方法;在家长学校,可以请一些家长代表以现身说法介绍育人的经验,促使其他家长的心理水平由依赖、应付性逐步向合作、目标性转化。
3.家访。家访是一种传统的、最常用的家校联系方式,也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有效手段。家访可分为随访和定期访。随访是发现苗头,即时与家长联系,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定期访是对有问题的学生跟家长商定定期联系,互通情况,随时督促教育。家访作为一项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工作,可以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它可以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合力”;它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更大的作用在于能改变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依赖心理。但它不具备普遍性,如果是要解决一个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家访就难以达到最佳而有效的效果。每学期的家访,老师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部分家长由于工作比较繁忙,家访时还不一定在家,使家访失去意义。
4.电访信访。随着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每个学生家里都有电话,每个家长也基本都有手机,在这个社会进步,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家长们或工作繁忙,或忙于生计,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更习惯于用电话联系。很多时候,一个电话就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既省去了交通费用,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但它的不足在于,遇上较复杂的问题,电话联系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而有一部分老师索性以此代替了家访,学生一有风吹草动就一个电话把家长叫来,引起家长反感。故不能动辄就电话,要充分用好电话。另外,对一些家长工作在异地的,通信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5.家长来访。能充分发挥家长教育子女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适当地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6.家校联系卡。家校联系卡是学校与家长保持经常书面联系的一种很好方式。一般是每周或隔周由班主任写上该生近阶段各方面的表现、取得的进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求家长支持配合的意见或建议,让学生带回家,再由家长写上学生近阶段的表现,以及对学校的建议等,然后签名,由学生带到学校,以便及时交流信息,统一要求。然而实际情况是一些班主任填写“家校联系卡”往往简单化。有的只填写学生学习成绩、违纪记录等。结果是有些学生不乐于接受,不愿意拿给家长看,收不到很好的效果。
7.班级博客——新颖的家校联系方式。班级博客,就是以班级为主的网络空间,将跟班级有关的活动照片、文字、学生作品、家长育子心得、教师教育心得等上传发表。对家长来说,班级博客可以发表自己个人生活感悟、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及所遇到的困惑和一些育子经验,以网络的形式与其他家长交流沟通、互相开拓思路、取长补短。同时
在博客中可以看到较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信息以及其他家长的观点,可以促进家长之间在网络的空间中不受时间的约束、也无须面对面的无限制的深度交流。
对教师来说,为自己进行家校联系找到了一种新的方式,可以将班级的各种信息以网络的形式进行发布,也可以选择较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在网络上对家长进行指导,及时为家长排忧解难,并深入的大面积的探讨教育困惑,只要家长点击就可以看到。另外,也可发表自己的个人生活感悟和教育心得,让学生可以看到课堂以外的自己。当然,目前由于我校学生家庭电脑的拥有率比较低,家长素质有待提高,这种联系法还有局限性,但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家校联系方式将会被广泛使用。
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在争取家长合作时,如果说提高认识是基础,积极参与就是重点,家教方法则是关键。总之,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培养健康健全少年儿童的必然途径。只有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让我们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连心桥,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相互配合,真正达到促进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的目的!
篇三
记得有一个教育家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并不是知识和认知的积累。也就是说,教育不是只教给孩子一些知识,只重视文化学习,而应该给予人的培养,即他的情感、意志、信仰、交往、行为规范的培养,也可以说是关于他的心灵和品德的培养。蔡元培说:“教育是一种帮助”,帮助就是给予支持,给予关注,给予关心,提供给他所需要的东西。教师提供的主要是学习知识的经验、方法。教师和家长都是学生行为的帮助者,主动权在孩子手中。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人战胜自我,使每个孩子天天有进步,逐渐向更优秀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我们会比较清醒地意识到:社会发展到今天,教育已经不只是学校的任务,家庭、学校、社会已经融为一体。对每个孩子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少年时代,这是一个人一生成长,发展中的特殊时期,也是一个关键时期,更是一个多事之秋。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能力上讲,学生各种能力如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主选择能力等培养正在加强,而学生对这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仍似是而非,他们都缺乏这些能力,相反,他们向往的是自由一点,更自由一点。可以说,一有机会,他们就要表现,所以,光靠学校教育并不能使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完善起来,除学习上课时间之外,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一些。从孩子自身发展也罢,从学校教育的需要也好,我们都需要家庭的紧密配合,需要家长的帮助。而这种帮助是更重要的。家庭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重要的启蒙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性格特点了解最多,几乎天天在一起生活,父母的言行无时不刻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孩子,对孩子的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教育孩子热爱学校,尊重每一位老师和同学,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主阵地,要教育孩子热爱自己的学校,包括热爱学校的桌椅板凳,一切设施。有的孩子知道保护家里的家俱,而对桌凳却毫不顾惜地任意踢倒,推倒。家里的墙生怕染污,对学校的墙壁却偷偷地踩上一个个脚印,家长要时时注意引导孩子有鲜明的是非观念,树立对真、善、美的正确理解。要教育孩子尊重每一个老师。
“亲其师方能信其教”,所以不管怎么样,家长都要教育孩子尊重每一个老师。同学之间,男同学之间喜欢小小的恶作剧,起外号。女同学喜欢叽叽咕咕,不利于团结,已不欲,勿加于人。观察孩子思想行为变化,及时调节。家长要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学习条件,观察、分析、研究孩子的学习心理,及时疏导,调节,保证孩子有健康的学习心理,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