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总结与反思》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02:4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总结与反思》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总结与反思》心得体会.》。

第一篇:《新课程总结与反思》心得体会.

《新课程总结与反思》心得体会

辛兴学区刘大娟在参与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觉得我除了是乘着课改的东风成长起来的之外,还有就是我在课改中曾经困惑,也曾经迷茫过,也有很多内容至今我还是彷徨,屡不清头绪。假期里,认真阅读了《新课程总结与反思》这本书。体会非常深刻。先将自己的一些感悟与同行共同交流。

一、本书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在深化改革的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时时停下来,回头看看已走过的路程中的每一个脚印,冷静的思考我们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停下脚步,进行反思,并非是行程的一种中断,而是蓄势待发的环节。反思,是我们对自身、对现状的审慎思考。冷静的反思,让我们能够更清醒的认识解决问题,如此这般,才能不断完善专业理论,给实践提高更大的支持,保证我们的教育发展拥有不竭的动力。现代的教育强调“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仅落实在学生身上,同时也要求我们关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因为只有专业化的教师才能具备优秀的素质,为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提供可能。

二、本书的特点非常鲜明。首先,用通俗易懂的的语言阐释专业理论,易于理解,可读性极强。其次,借助于大量的实际案例,提供可供借鉴的范本,可操作性大大加强。最后,出于对实践的理解与为题的思考,具有冷静的反思性,为今后的实践提供一面镜子,以更清晰地剖析现状与问题,避免困惑与误解阻碍新的实践。

三、本书内容非常广泛。借鉴了众多同行的丰富理论,同时也引用了大量一线教师的实践案例。一共包含了八章,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实践反思、基础教育课程目标和结构、基础教育课程内容选择与课程标准、教材的使用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基础教育的教学变革、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在这里我想重点谈谈读了第七章:基础教育课程评价后的的一些思考和想法。

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必须树立全新的课程评价观,质性评定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传统的课程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作用,“评价主体由上而下依次是政府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成为永不变的被评价对象。”与传统评价相比,成长记录袋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汇集广泛全面的学习证据,多角度地向教师、家长和学生本人展现学生的进步与变化,把学生置于课程评价的主体地位,给予他们充分的机会参与评价、展示自我,把学生视为评价主体,使评价活动处于民主、协作的氛围之中,避免了评价的独断性及片面性。在成长记录袋评定中,选择什么样的作品放入记录袋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因此,他们有机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及时判断自己学习的质量,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长记录袋评定法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参照依据,课程评价主要是由师生相互合作共同建构的活动。课程评价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积极采用并推行学生自评,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的一种手段。学生与教师是评价的平等主体,学生在师生相互信任与协作的基础上,通过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性交往,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教师向学生反馈积极、中肯的评价信息,使学生一方面肯定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对于学习上的不足,学生乐于虚心接受并努力改进。教师应关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评价,使学生在相互评价过程中学会欣赏他人、悦纳自己,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平等化、民主化的师生交往也使教师从学生那里得到较真实的反馈信息,教师通过分析这些信息了解学生发展的质量状况,及时发现现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做出合理的课程决策,有效改进课程。

(二观察记录学生的发展,坚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传统的课程评价是以纸笔测验来检验学生最终获取书本知识的多少,进而衡量课程实施的效果。如泰勒所强调的“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它关注的是一种静态的结果,忽视了过程的重要价值。质性评定方法注重评价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变化进行动态的描述,而不是为了获得

一个终结性的判断。教师通过观察、记录以及隐喻、类推、比喻等手法或方式描述学生的发展性、可变性和教育现象的动态过程。课程评价不再是进行划分学生优劣的标准,而成为了解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评价具有动态性、发展性。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评价,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为了了解学生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与改进教育计划、教育措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估活动。总结性评价是在学生一段时期学习后对学习效果的判断。评价者要重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由分析、推理、假设、判断到做出结论整个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评价中,可以从主旨、语言表达、结构、文章创意、写作技巧、书写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三评价的多向度,全面评价学生发展质性评定方法是对学生个性化表现的评定与鉴赏,目的是为了从各个不同侧面更真实生动地反映学生在情感、态度、需要、兴趣、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的功能不再是区分优劣,选拔适宜受教育的儿童,而是体现激励、改进的作用,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促进发展是课程评价的核心理念与必然要求,也是课程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传统课程评价以学生的学业成就为评价的唯一尺度,夸大分数的价值,降低评价的教育作用,学生在追求高分数目标驱使下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压抑了兴趣爱好、自主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泯灭了个性化特点,使“德、智、体、美、劳”五育发展失衡。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更要重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了解学生的现实发展,更关注他们的未来发展方向、速度及特点,把学生的现实发展与潜在发展结合起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关注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全面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努力与进步,让学生体验自身成长的快乐。质性评定方法要求立体化、多层次、多方位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每个个体,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学生个体千差万别,即便是仅仅在智力单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揭示出

“不同的个体在九种智能方面拥有的量各不相同,九种智能的组合与操作方式更是各不相同,这就应该允许每一个人都有充分发展其优势智力领域的空间。”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学生提供可以获得任何可能发展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得到充分发展。

(四注重问题研讨,强调评价的开放性。苏格拉底式研讨法作为质性评定方法,注重运用问题的方式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对问题的研讨,对问题研讨的答案是开放性的、探索性的,主张答案的多样性。教师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发表观点,对观点具有合理性的一面要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这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独特个性的发展。可以说质性评定方法向我们阐述了适宜学生的年龄特点与个性差异的评价理念,对其进行借鉴,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对于这本书的部分章节,我会继续品读。深刻体会其内涵。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将自己在书里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总结与反思

新课程改革总结与反思

国家教育部早在2001年下发了课程改革条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学校都迅速遵照执行。近几年来,我校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认真学习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以重实际,抓特色,求实效为教学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课堂调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加速学校发展。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1、为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必须彻底改变教师旧的教学观念。我校十分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大力组织教师认真参加各种培训,每个学期语数老师都参加了观摩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其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组织教师看专家教学实录,并对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经常性的反思。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使我校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并将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室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师集体备课与论课活动,强调合作交流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

在校内教研活动中,我校选拔了语文教研组长,数学教研组长。要求教研组长,每学期初制定好该组教研计划,写好教研活动记录,学期末做好教研工作总结。要求每位教师在一学期内都要讲一节校内公开课,教师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本学期,我校举行了教研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研效果。本学期教师均在各方面展示了自己的高素质。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教态亲切、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富有感染力,教师的范读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如梦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学语言流畅,板书美观工整、新颖,教态大方,驾驭课堂能力强。部分教师设计制作的课件很好,运用自如。

本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20节,主任听课不少于30节,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让老师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三、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1、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

2、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四、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实际,重实效

1、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3、积极参与一课多研活动。通过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学习。

4、注意总结经验。在这一学期里,我校的教师能按要求做好教学反思,能积极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有意识的把实践上升为理论撰写成文章。

五、存在的问题

1、由于我校是一所边远的农村小学,大部分教师年龄偏老,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上,他们速度较慢,感觉很吃力,跟不上步伐。

2、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还有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隔代监管不得力。

3、有部分学生家庭比较困难,家长要忙于生计,根本没有时间对学生监管。还有少部分家长自己都不懂,不可能指导学生。

以上情况给我校课程改革带来了很大阻力,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大对老师的课改培训力度;二是要求老师在校多利用早、午自习时间给学生进行各方面能力培养;三是要求学生在校或在家要有一个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

总之,新课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念,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改工作。

小东学校 2011.11

第三篇:《新课程总结与反思》读后感

我国开展基础教育改革的几年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成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把我们的教育变成“优质的教育”,在深化改革的同时,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不时时停下来,回头看看已经走过的路程中的每一个脚印,冷静思考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尤其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课改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困难与疑惑。停下脚步进行反思,并非是行程的一种中断,而是蓄势待发。反思,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解决问题,不断完善专业理论,给实践提供更大的支持,保证教育发展有不竭的动力。

为此我精心选读了《新课程总结与反思》这本书,特别是本书的第五章基础教育的教学变革。在这本书中提到课改一是教学理念的改革,有效的师生交往中,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师生关系,而是师生间的互动对话关系。“对话”不仅指师生、生生间言语对话而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教学是一种理念,强调在教学中师生间的交互性。二是学生观的变革,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具有个性差异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班、不同的人都要不同对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学习方式的变革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从课程变革和实施的角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学习方式改革的目标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含义:倡导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突出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识过程;学习方式的转变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课程改革使得大多数学生和老师都有了可喜的变化,但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如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美国学者齐莫曼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自主学习的框架,即:学习动机(为什么学)、学习方法(如何学)、学习时间(何时学)、学习结果(学什么)、学习环境(在哪里学)、学习的社会性(与谁一起学)六个方面。如果学生在这六个方面均能自己选择或控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为了培养自主学习,就要进行能力训练。包括:(1)目标设置训练。引导学生设置明确的、具体的、近期目标。这些近期目标的设置其实是远期目标与复杂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的放矢,可操作性较强,在这其中学生的每一阶段都能因自己完成了目标而增强自我效能感,促进学习。目标的设置要注意引导学生确立有一定难度的目标,如果目标太简单、容易,学生感受不到成功后的喜悦,容易的目标无须付出多大努力便可实现,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相反,太高的目标,让人觉得遥不可及,难以实现,即使付出努力也收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准确把握每位学生的能力水平是非常困难的,教师应在尽力了解每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设置不同梯度的目标,给学生选择的空间。还要培养学生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估能力,让学生通过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给自己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难度。(2)增强自我效能感的训练。自我效能感会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增强自我效能感的训练有多种:一是提供学习榜样。在班级中帮助学生寻找与自身情况类似的同学作为榜样。当学生看到榜样的学习状态及获得成功后,激发了自己努力学习的欲望,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取得同样的成功。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只有体验到努力后的成功,才相信自己是能行的,也只有在体验成功后,才对学习越发有兴趣,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尤其对取得进步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其每一个小进步都给予真诚的鼓励。(3)自我监控能力训练。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要对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计划的可行性,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时间的分配与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及学习结果等进行分析、评判、即使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方法等,寻找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自我监控应是伴随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的整个过程。通过学习,正如本书所言我知道了自主学习绝不等同于自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存在急躁心理,对学生信心不够,怀疑学生的能力,有时包办代替,抑制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发展。对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随意性较强。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树立新的学生观,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教学中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在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策略。

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物理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对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对人类思维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科学探究是物理学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探究学习是以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为目的的活动,强调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师在活动中要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能力作为探究学习全过程的目标。课程改革以来,自认为在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方面较好的我,通过学习发现很多问题。如将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对立,认为探究学习就是学生自主建构,完全抛弃以往的接受学习;认为探究学习就是科学研究;把指令性的操作等同于探究活动。其实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一步一步进行操作,完全没有体现探究的自主性,学生没有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去构建知识,而是在按老师铺好的路走,没有达到探究的真正目的;将探究学习活动“口号化”,把探究学习只停留在言说上,在真正的教学中,有时认为探究时间多了,讲解练习的时间就少了,考试成绩会下降,宁愿保留以前的教学方式;对于探究学习掌握的不够透彻。我们倡导探究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创造发明,而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解包括科学在内的广阔的生活问题视角,进而使他们在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自我时,能够具备个性化得问题意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和科学方法。探究学习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学生的思维品质不同,面对同一问题的思考的出发点、思路、推理过程是不同的。因此,在探究中会生成许多标新立异的新想法、新结论,从而建构个性化的知识。这是教师提前预设不了的,是在动态过程中生成的。那么牵着学生一步步地走则完全背离了探究学习的真谛。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空间,让学生自由翱翔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而不局限在教师从自身角度设计的一个个环节中;作为教师应积极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敢于面对新课改带来的挑战。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因而在探究学习中教师不是权威,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帮助者;教师要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及反思能力。在知识上不仅要专攻专业知识,还要认识只靠单一学科知识,已难以应对综合开放的探究活动,因此,教师要涉猎不同学科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根基更加广博和宽厚,从容面对挑战。

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涯,有时真感到有些底气不足,总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参加“名优工程”逼着我们去读书,硬着头皮读起来还真是受益匪浅。由起初的被迫到后来的自愿,想读书、读好书成了我追求的目标。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通过读书和教学实践积极反思,提升了自己在专业方面的广度和深度。面对课改有了自己的新想法和新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力争在课改的道路上走的更高更远。

第四篇:学习《新课程深化与反思》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深化与反思》心得体会

白山市第六中学--孙婷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行,将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课改成败,系于教师”,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这一理念愈发深入人心。为了切实提高教师在新课改下的教学程度,锻造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学校进行了《新课程深化与反思》的培训学习,在全部学习过程中,我感触及深。

一、新课程教学观念的改变

教学观念是指人们对教学问题的认识和见解。它是一个内涵十分

丰盛、外延非常普遍的概念体系。大到对教学的目的,功能、作用的认识和见解,小到对某一教学现象、过程、方法的认识和见解。这些认识和见解,不管是体系的.全面的、深层的,还是零星的、局部的、表面的。我们都把它称为教学观念。可以说教学中的每个问题都存在着观念问题,它通常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的观点.例如:过去“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现在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都表现为不同的教学观念,即教学观念有精确与过错、先进与落伍、积极与消极之分。凡是与客观实际相吻合,能增进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教学观念是精确的和先进的,反之,则是过错的和落伍的.教学观念作为一种社会心识形态 必然反映必定社会与时期的特色与需要。因此在教育观念问题上,既要善于继承,更要不断地更新,建立先进的教学观念。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实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情势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实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是对传统教学观点的重大突破。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换、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填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换彼此的情绪、体验与观念,丰盛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力交换。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发明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起分享理 2 解: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增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学习方式及其改变

“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说明的过程”。学习方式不仅包含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素质和心灵的力量。它影响着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更影响着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和发明性,因此,学习方式的改变对增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长期以来根本的教学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的根本模式是:“听讲——记背——再现”,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是处于被动接受状况,学业也重要通过机械模仿的方式来完成,这种学习方式培育出来的学生,思维方式趋于保守,依附胜于自动、独立,缺少创新。特殊是教学大纲规定了过多的知识点,使得不少教师只能有简略机械的“授——受”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就是我们传统的接受式的教学。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由于这种教学方式的滞后,造成学生不能活泼活泼地学习,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改变,特殊是教学观和学生观的改变,这种教学方式逐渐得以改变。当然,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并不完全否认接受式学习,它倡导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要扭转那种单一的 3 局势。不同类型的知识和课程,要求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方式,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不再是一个大纲、教材的忠诚执行者,而应是一个决策者。新课程以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展示在我们面前,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努力把一种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奉献给学生,用一种创新的视野走进新课程,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研讨者、学生学习引导、增进者,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知识探究者、自主发展者,真正领悟到学习的真理。

三、评价观念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是教师的特权,教师通过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肢体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不时给以评价,或以一个结论统全局,或以一张试卷定精良,用一把尺子来量学生。而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下或喜或忧,有得有失,一副警惕翼翼的摸样。他们统一着感受,禁锢着思维,抹杀着禀赋,泯灭着个性。坚持和激励学生的一切发明的欲望。人们呼唤着一种全新的、开放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建立精确的评价观念。要察看学生的学习过程,留意学生的思维方式,器重学生的交换活动,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适时、适度、适当地展开评价,以激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保护学生的求异思维,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第五篇:《新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的反思与重建》

学习心得体会

朱加鑫 2009年8月

《新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是一个说得非常好的公式。

一个好的教具能够在课堂上起到主导作用,因此,制作出活灵活现的教具对课堂非常重要,利用业余时间动手制作教具,不会制作的多向别人学习,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请学校的美术教师及上科枝活动课的教师对自己进行培训。

每个人的心智模式与成长环境、性格、智商、情商有关,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改善心智模式,是学习、自我超越的前提条件。没有心智模式的改变,任何新的改变和发展都不可能。只有不断改善心智模式,才能不断地自觉实现自我超越,不断发挥创造性。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都需要相应的变革,变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其实践活动的反思质量。

凡是对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过的教育教学现象所进行的一番认真思考。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行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反思之后用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用于自己的实践教学就是改进教学的行动。

反思是教师教学中一种内省活动,也是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要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要有自我监控能力:提高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和设计的能力。要求有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认识,评价进而产生的价值感、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要求有职业意识。

要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和变革。

教师把自我作为意识对象,在学习活动中,把学习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自我及学习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1.确立现代化学习观。面对新课程,教师应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学会终身学习,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需要;学会创新学习,能够把知识转化成智慧,在实践中形成新的方法论、价值观;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和研究,快速完善自我、更新自我和超越自我,加快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2.采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保持专业知识的先进性。

总之,通过学习我得到了很多。根据单元学习方案中具体学习活动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之间的差异,可以将课程中的某些具体学习活动分为八类:表征学习(符号学习)、信息知识的学习、数理规则的学习、问题解决、阅读理解与鉴赏、创作、动作技能的学习、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课程设计也就是对学习方案中的上述八个基本方面加以规定。以素质教育的观念审视、反思与重建课程,也就是对这八个方面加以审视、反思和重新设计。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必须从以上八个方面全方位着手;其中任何一个方面背离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都将最终落空。

下载《新课程总结与反思》心得体会.(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总结与反思》心得体会.(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语文新课程教学总结与反思

    高一语文新课程教学反思 ——在传统与创新中跋涉 张永生 2009-10-14 回顾刚刚过去的高一学年,觉得值得思考、总结和改进的地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这当然和新课程的实施这......

    新课程下化学教学反思与总结

    摘要:新课程下如何实施化学的高效课堂教学?从转变教学思想,科学把握教学深广度,精心策划教学设计,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作业布置,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等方面做了反思与总结. 关键词:教学......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的反思与总结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的反思与总结(一) 重庆求精中学江绪华随着新课程在我校深入推进,一月来对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感受较深收获颇丰,新课程内容改变了过去的‘难、繁、偏、旧’和......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总结与反思(5篇材料)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总结与反思 瞩目新课改,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实用为主”,强调终极关怀。首要任务是改变知识传授过重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掌握......

    小学英语实施新课程的总结与反思

    小学英语实施新课程的总结与反思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使英语基础教育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于2001年秋季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

    高中物理新课程培训反思与总结[精选多篇]

    高中物理新课程培训反思与总结 通过十几天紧张的学习,我对物理课改有了深刻 的认识。我的指导老师、班主任给予我具体高效的指导,视频课例、专家研讨、老师现身帮教,使我收益匪......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总结

    《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学习总结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学习与生活的整合,学校与社会的整合。 一、在新课程中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观......

    新课程教学反思总结(合集五篇)

    新课程教学反思总结 岳思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重庆市在2010年终于进入了新课程改革的轨道。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完成了一个学期的教学。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