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3 03:3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篇:《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汪伟

新课程的实施,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改教学课堂上呈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焕发了课堂教学的活力。通过《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平时所听课改研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反思,我觉得当前我们学校教师上课时没能将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落实到教学中,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自身存在以下问题:

一、新课程理念“消化不良”。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新旧矛盾剧烈碰撞、此消彼长的过程。一些教师由于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真正内化为指导自己的教育思想,就很难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目前,在新课程教学中就存在一些误区,一是在优质课的评选中,一些教师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忽视课堂的实效性,认为课堂“动”起来了,学生“站”起来了,就是新课程教学,课堂表面不在是以前的满堂灌了,就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活”的课堂。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学生除了“闹过”、“喊过”,真正收获、积累、感悟的东西很少。教师在这方面缺乏理性的思考,没有把提高课堂实效性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渗透到教育教学行为中去。二是教师盲目开展小组合作,把它作为点缀课堂的“一道风景”。认为有了合作才是新课堂教学,而忽略了合作的必要性和实效性。教师对学生合作小组缺乏有效地搭配和必要的职责分工,对合作探究的内容缺乏精心策划,对合作的情景缺乏有效地创设和渲染,对合作的评价往往侧重个人;三是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变,一堂课,有的教师又是用多媒体,又是用投影机,又是用直观教具等,教师忙个不停,而学生则玩个不息,课堂看似热闹,学生实际上一无所获;四是课堂评价机械单一。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有的教师就是“你真棒”,“好样的”等一些机械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学生也是雾里看花不知谁对谁错。

二、重教学手段变化,轻实际效能

一提起课改,有人就认为要教学手段现代化,而要教学手段现代化,就非得使用多媒体不可。于是教师就说什么学校条件差,没有多媒体,没有投影机,搞不好课改。诚然,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但它毕竟只是一种为教学服务的辅助手段,不可能也永远替代不了课堂教学的本身,使用现代化手段并不等同于新课改,新课改也不仅仅是采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那么简单。新课改改的是内涵,是实质,而不是外在的形式。只要我们真正把新课改的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即使不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能推进新课程改革。

三、课程目标把握不准

新课改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有机结合。“三维目标”应该是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然而有的教师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却弱化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有的教师还在“双基”教学的困境中挣扎,课堂教学中厚此薄彼的现象依然严峻。

四、现行评价体系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矛盾突出

现行的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1、评价内容仍然过多侧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2、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性和个性的发展的价值。

3、评价手段与方法仍以传统的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评价手段与方法。

4、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5、评价的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性评价。

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新课改的极大阻碍,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带来一定的难度。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学生的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除了学科的学习目标,还有一般性发展目标,除了学业成绩,还有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无论怎么的分类,这些都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方面,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所应储备的素质。

第二篇:《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汪伟

新课程的实施,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改教学课堂上呈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焕发了课堂教学的活力。通过《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平时所听课改研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反思,我觉得当前我们学校教师上课时没能将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落实到教学中,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自身存在以下问题:

一、新课程理念“消化不良”。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新旧矛盾剧烈碰撞、此消彼长的过程。一些教师由于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真正内化为指导自己的教育思想,就很难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目前,在新课程教学中就存在一些误区,一是在优质课的评选中,一些教师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忽视课堂的实效性,认为课堂“动”起来了,学生“站”起来了,就是新课程教学,课堂表面不在是以前的满堂灌了,就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活”的课堂。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学生除了“闹过”、“喊过”,真正收获、积累、感悟的东西很少。教师在这方面缺乏理性的思考,没有把提高课堂实效性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渗透到教育教学行为中去。二是教师盲目开展小组合作,把它作为点缀课堂的“一道风景”。认为有了合作才是新课堂教学,而忽略了合作的必要性和实效性。教师对学生合作小组缺乏有效地搭配和必要的职责分工,对合作探究的内容缺乏精心策划,对合作的情景缺乏有效地创设和渲染,对合作的评价往往侧重个人;三是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变,一堂课,有的教师又是用多媒体,又是用投影机,又是用直观教具等,教师忙个不停,而学生则玩个不息,课堂看似热闹,学生实际上一无所获;四是课堂评价机械单一。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有的教师就是“你真棒”,“好样的”等一些机械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学生也是雾里看花不知谁对谁错。

二、重教学手段变化,轻实际效能

一提起课改,有人就认为要教学手段现代化,而要教学手段现代化,就非得使用多媒体不可。于是教师就说什么学校条件差,没有多媒体,没有投影机,搞不好课改。诚然,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但它毕竟只是一种为教学服务的辅助手段,不可能也永远替代不了课堂教学的本身,使用现代化手段并不等同于新课改,新课改也不仅仅是采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那么简单。新课改改的是内涵,是实质,而不是外在的形式。只要我们真正把新课改的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即使不使用现代化的教学

手段,也能推进新课程改革。

三、课程目标把握不准

新课改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有机结合。“三维目标”应该是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然而有的教师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却弱化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有的教师还在“双基”教学的困境中挣扎,课堂教学中厚此薄彼的现象依然严峻。

四、现行评价体系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矛盾突出

现行的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1、评价内容仍然过多侧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2、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性和个性的发展的价值。

3、评价手段与方法仍以传统的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评价手段与方法。

4、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5、评价的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性评价。

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新课改的极大阻碍,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带来一定的难度。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学生的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除了学科的学习目标,还有一般性发展目标,除了学业成绩,还有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等。无论怎么的分类,这些都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方面,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所应储备的素质。

第三篇:学习《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心得体会

学习了《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后,我始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把什么样的教育带入新世纪?这是历史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人们常说:“谁拥有未来的教育,谁就拥有未来”。新世纪的主人,就坐在我们小学的课堂内,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为他们的今后发展做好充分准备,让他们成功地跨入21世纪。为此,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让新课程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逐步繁茂起来。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给学生营造一个新的成长空间。为此,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个方面着手:

一、以人为本,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

新课程理念是以“生命”为逻辑起点,其核心是:教育直面生命。小学教育面对的是处于集中学习的生命活动时期的儿童。这个时期,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宝贵的,但他们自己却并不完全认识其价值。他们缺乏生活体验,各方面都处于形成状态。这个时期,又是学生充满活力和潜力的生命时期,他们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可能。这段时期教育的影响力,超出现阶段而扩展到学生的终身。因此,对学生的热爱和他们多方面发展的关注,是教育不容忽视的价值取向。正因为如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反思与创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重视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和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增强教学设计意识,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工作;要学会充分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营造平等、和谐和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善于开拓和利用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敢于质疑问题;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尝试将“书本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的功能,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

二、注重全方位互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1、控制教师讲授时间

为使教学时间的分配有重大的转变,教师应该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使之占一节课的三分之二甚至更高的比例。也许有人会质疑:教师不讲学生怎么能够理解呢?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其中深刻的内涵,足以说明教学过程中,教师少讲,学生多讲、多做的重要性。在这种教学中,教师所花时间虽不多,而课堂教学效果会呈现质的变化,学生对知识有兴趣了,思维活跃了,教学目的也达到了。新课程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活动”是可以做到的。表面看,时间优化降低教学强度,但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更高了,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正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学的综合实力不仅未削弱,反而得

到加强。

2、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

要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变成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要重视这一过程的设计。通过设计观察、操作、实验、猜想、归纳、类比等活动,提供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对这一过程有充分的体验,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在分组讨论中,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

在分组讨论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启发学生的思维上,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思维方式的训练,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为此,教师要设计优秀的、恰当的、有必要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同一问题还可设置讨论的层次和深度。当有了一种解决方法后,让学生进一步研究,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解题有一种反思,首先验证,然后找原因、甄别、类比归纳。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也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挫折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战胜困难,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最终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大家经历了小组讨论、小组与全班交流、个体与个体交流和个人与全班交流的全过程。这期间教师不是无所作为的,而是全面巡视小组活动;捕捉各种信息;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解答学生的问题。

充分发挥教育智慧还应表现在:当学生提出或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让资源共享;及时判断其正误,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并迅速加以有效指导,用适当方法点拨和引导,让学生恍然大悟。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发展。

叶澜教授说得好:“在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和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我们正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迈进,超越自我,超越过去,以新的教育理念、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构造新的教育平台。在此基础上,将一切有利于生命成长和创造的东西进行吸收和转化,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生命活动更精彩。

第四篇:学习《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心得体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反思实践出现的一些问题。正是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课程改革才他持久的生命力。众所周知,此次课程改革是一次有理论指导的,有组织的实践活动,他需要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实践的反思。最近学了《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深有感触。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正自上而下大力推进的语文新课程改革。众多学校与教师认为:新课程是为中国未来的教育描绘的一幅美丽蓝图。但是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可谓是任重道远。说到底,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把握得怎么样?对新教材特征研究得怎么样?特别是对新理念、新教材实施得怎么样?实施中已取得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反思。

课程改革是一个实验的过程。新,但却不是对旧的经验和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从“语文课内外衔接实验”到“探究式语文学习”,我们的语文教学可以说每一年都有新的突破和成果,对老师和学生各方面的要求更高。

教师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一直以来,我对民主比较赞同,这是人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体现。不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和自己一样的个体。当教师对学生采用某种手段时,应当换位思考一下,教师自己能接受吗?但是,有一句话说的好:物极必反。过度的民主会让学生产生惟我独尊的思想,不利于学生与别人的交往与沟通。所以,课堂上确立了学习目标,应当民主,应当放手,但不能放任自流。

由此可见,民主式的评价,能给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元认知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对阅读教学来说,学生有不同的感悟和不同的理解,教师不能用“标准答案”来禁锢学生的思维,应该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

教师注重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程指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多元评价方式将代替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生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教学中要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只看他有没有掌握,更要看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败的勇气。这样使学生能从多方面来把握自己的现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和潜能的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知道,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说,“有效教学”已成为教学的“永恒主题”。而作为小学最大学科的语文,却在有效性的问题上备受争议。

教师引领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在这个过程中,扎扎实实地品味语言,实实在在地训练语言。在此基础上,再引领学生凭借自身的知识、阅历去体味、感悟文本,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鉴赏文本,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的认同和赞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2 在丰厚学生文学底蕴的同时丰富其精神世界,真正使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言与精神协同发展。

应该说,在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关注,正在逐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在很多时候,它还只是一句口号:充分自主成了放任自流,小组合作只是高耗低效,探索研究缺少思维挑战,从而造成了一种“假主体行为”。老师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变革,却没有真正思考这种新的教学行为的目的与实效。我们的老师不能在课堂上迷失自己,更不能削弱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教师应该实现充分预设和精彩生成的相得益彰。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两者的关系。但在现实教学中,我们有些老师却误认为“预设”就是“牵引”,每谈“预设”色变;而有些老师又认为生成是师生的“即席创造”,它犹如天马行空,不期而至,是无法预约的。于是这些老师课前不作充分预设,课上又缺少对生成调控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讲到哪儿就是哪儿,把“自主学习”与“放任自流”混为一谈。另一些老师也重视预设,但在预设中更多关注的是教学形式多样化、多媒体运用、学科整合、拓展延伸等非语文的东西,反而不重视对文本的深入钻研,忽视了语文本位的东西,导致语文课堂上教学形式花样不断翻新,而语文的本体地位却在逐渐淡化甚至失落。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惹的祸。

总之,语文新课程改革决不是教科书的修修补补,而是从培养目标、课程功能、价值取向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的全面改革。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全新的教材就不会有全新的教法,而全新的教法又必须建立在全新的课程理念之上。教师作为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践行 3 者、新课标教材的具体实施者,都应该从“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出发,让语文教育永葆生机,为提高全市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作出贡献!

学习心得体会

新的课程改革,这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倡导全人教学,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走进新课程,置身新课改,我深深地感悟到:没有与新课程合拍的教育理念,没法教;没有丰富扎实的德才学识,教不了,没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的进取精神,教不好。作为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 “教师”,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具有在实践中反思总结的进取精神,才能尽快地走进新课程,适应新课改,在改革的进程中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一、教师必须转变两个教育观念

其一,由教师教、学生学向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转变。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经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 4 长和共同发展。

其二,由以知识为本向以发展为本转变。课程改革,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创建有利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机制。

二、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加强专业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具体的说,教师要具备三个功底和两种能力:

1.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自己所任学科的知识,不断地探讨知识结构,系统的掌握基础理论,了解该学科最新成就及发展趋势。

2.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功底。教师要学习一些与自己所任学科相互关联的学科知识以便使自己的教学能触类旁通,体现教学上的广度深度。

3.有广博的社会知识功底。教师能运用这些知识,引导学生辨证的了解社会、了解人生,激励学生为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4.相当的育人能力。教师要抓住一切机遇,利用一切空间,创设多种氛围为育人服务。

5.较强的管理能力。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课堂教学管理,教师都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学习和借鉴他人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要在新课程中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并求得新的发展。

三、在实践中反思,于总结中进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通过反思、总结在实践中进步。这里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5 而是思考、探索、分析并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将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使自己由单纯的教学者逐步成长为一名研究型乃至专家型的教师。

上课前教师应认真分析研究,制定最佳教学方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教学思路,尽可能地减少无效的学习或不能实现的主观愿望;要根据教材的实际设计教案,不照抄照搬现成教案,并认真反思自己在教学这一内容时的得失和他人教学的可取之处。

面对教学时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能适时捕捉、及时处理,体现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预测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情绪低落、学习遇到障碍、反馈结果偏离、争议造成分歧等,都需要教师适时做出恰当的调控,而且既不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要全面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下课后教师应进行总结反思,探索内在规律。一堂课下来,总有成败得失,“妙笔”之处可以通过总结,“画龙点睛”形成“亮点”;“败笔”之处通过分析,“亡羊补牢”形成“起点”。教师的反思可包括:反思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教学过程是否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较好地得到转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学结果能否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等。

在学习中实践,在研讨中感悟,在反思中前进,这是我们农村教育人在新课改上的朴实追求。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问题肯定会有,工作难度也肯定存在,关键是参与高 6 中新课改的每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态度迎接挑战,变中求稳地开展新课改工程,为新一代高中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工作。

学习《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以下是我学习新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加强与改进少年儿童思想教育工作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江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的,学生在思想教育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会转化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为祖国发奋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对学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二、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校可以采取众多有效的措施,但我认为,在众多环节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关键,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 7 己心中要有火种。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而高尚师德的表现,我认为首先是行为。

正如托马斯﹒马尔斯贝丁所说:“没有任何人能给我们提供人类社会远景的终极图画,但有一点可以相信,人类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产生影响未来的无穷无尽的后果。”是的,榜样是最好的教员,虽然榜样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它却教给人们许多书本上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榜样的力量在于行动,行动比语言更能说服人、教育人、启示人。行动就是力量。与空洞的说教不同,榜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一个人、鼓舞一个人,他给人一种浅移墨化的影响,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对于学生来讲,眼睛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通道。不管看到什么,他们都会无意识的模仿,不知不觉中,学生与他们身边教师的行为模式就会非常接近。这正如许多昆虫呈现出与它们所吃树叶一样的颜色一样。因此,教师的影响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即使一些看似细小的行为,也不能等闲视之,因为这些细小之处对于学生的品性的好坏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往往是教师谆谆教育的东西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而教师在日常表现出来的有关情感方式、纪律观念、勤劳风范和自我控制等具体行为仍然存留在学生心中并产生持久的影响。一位作家在晚年时曾无限感慨的说起他的一位老师对自己深深的影响:“每当他来到教室里时,那种祥和的道德氛围立即会感染在座的每一个人,每一句话、乃至每一句话的语调都给人一种心灵空洁、浑身舒爽之感。在这种庄严却宽松的气氛中,心灵就象在洗澡一样清爽,人似乎站得更直了。”“每当他在身边时,我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良好的师 8 德对一个人品格的养成是多么重要啊!也许,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改善和提高自己。

三、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地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才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老师,学习新课程的路上任重而道远!

第五篇:学习《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心得体会

鲁屯中学

袁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反思实践出现的一些问题。正是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课程改革才他持久的生命力。众所周知,此次课程改革是一次有理论指导的,有组织的实践活动,他需要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实践的反思。最近学了《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深有感触。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正自上而下大力推进的语文新课程改革。众多学校与教师认为:新课程是为中国未来的教育描绘的一幅美丽蓝图。但是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可谓是任重道远。说到底,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把握得怎么样?对新教材特征研究得怎么样?特别是对新理念、新教材实施得怎么样?实施中已取得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反思。

课程改革是一个实验的过程。新,但却不是对旧的经验和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从“语文课内外衔接实验”到“探究式语文学习”,我们的语文教学可以说每一年都有新的突破和成果,对老师和学生各方面的要求更高。

教师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一直以来,我对民主比较赞同,这是人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体现。不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和自己一样的个体。当教师对学生采用某种手段时,应当换位思考一下,教师自己能接受吗?但是,有一句话说的好:物极必反。过度的民主会让学生产生惟我独尊的思想,不利 1 于学生与别人的交往与沟通。所以,课堂上确立了学习目标,应当民主,应当放手,但不能放任自流。

由此可见,民主式的评价,能给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元认知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对阅读教学来说,学生有不同的感悟和不同的理解,教师不能用“标准答案”来禁锢学生的思维,应该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

教师注重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程指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多元评价方式将代替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生着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教学中要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只看他有没有掌握,更要看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败的勇气。这样使学生能从多方面来把握自己的现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和潜能的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知道,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说,“有效教学”已成为教学的“永恒主题”。而作为小学最大学科的语文,却在有效性的问题上备受争议。

教师引领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在这个过程中,扎扎实实地品味语言,实实在在地训练语言。在此基础上,再引领学生凭借自身的知识、阅历去体味、感悟文本,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鉴赏文本,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的认同和赞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在丰厚学生文学底蕴的同时丰富其精神世界,真正使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言与精神协同发展。

应该说,在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关注,正在逐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在很多时候,它还只是一句口号:充分自主成了放任自流,小组合作只是高耗低效,探索研究缺少思维挑战,从而造成了一种“假主体行为”。老师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变革,却没有真正思考这种新的教学行为的目的与实效。我们的老师不能在课堂上迷失自己,更不能削弱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教师应该实现充分预设和精彩生成的相得益彰。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两者的关系。但在现实教学中,我们有些老师却误认为“预设”就是“牵引”,每谈“预设”色变;而有些老师又认为生成是师生的“即席创造”,它犹如天马行空,不期而至,是无法预约的。于是这些老师课前不作充分预设,课上又缺少对生成调控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讲到哪儿就是哪儿,把“自主学习”与“放任自流”混为一谈。另一些老师也重视预设,但在预设中更多关注的是教学形式多样化、多媒体运用、学科整合、拓展延伸等非语文的东西,反而不重视对文本的深入钻研,忽视了语文本位的东西,导致语文课堂上教学形式花样不断翻新,而语文的本体地位却在逐渐淡化甚至失落。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惹的祸。

总之,语文新课程改革决不是教科书的修修补补,而是从培养目标、课程功能、价值取向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的全面改革。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全新的教材就不会有全新的教法,而全新的教法又必须建立在全新的课程理念之上。教师作为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践行者、新课标教材的具体实施者,都应该从“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出发,让语文教育永葆生机,为提高全市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作出贡献!

下载《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学习《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的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的 心 得 体 会 通过学习让我明白了课程的概念,它是为不同生设计的不同轨道,并着眼于学生个体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构建。素质教育......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心得体会 默认分类 2010-04-09 17:42:11 阅读1547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新课程实验为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给教师提供了自由伸展的空间。但是,在......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总结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学习总结朱加鑫 2010年1月28日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第四章

    (2009年度) 第 十 六 课 时 授课时间:2009年3月16日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内容: 教材的一般理论 辅导人:文家权 第四章教材的开发与管理 第一节 教材的一般理论 一、 教材的......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心得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学习心得 朱加鑫 2010年1月28日 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是学生需要、社会生活需求、学科发......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心得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学习心得体会 ——张 科 新课程的实施,确实更新了教师的一些教育观念,也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教学呈现了活力。通过《新课程推进中的......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总结

    《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学习总结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学习与生活的整合,学校与社会的整合。 一、在新课程中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观......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心得(优秀范文5篇)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心得体会 贯洞二中:梁安成 通过对《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的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对三维目标的落实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