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以及国家政策对策问题(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02:3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以及国家政策对策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以及国家政策对策问题》。

第一篇: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以及国家政策对策问题

关于改善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建议

笔者的话:

记得《论语》里有一段“子游问孝”的故事。孔子回答子游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就是,现在的人以为孝顺就是能奉养父母。但这是很不够的,因为动物,人也能饲养它,但是如果对父母只有“奉养”而没有“敬”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看多了那一张张枯老沧桑的脸庞,心里总是隐隐痛着,他们该在耄耋之年享受天伦之乐,而非下田劳作、默忍病痛、独守寂寞……

空巢老人中就有你我的父母、长辈,有一天,你我也会老,可能也会成为空巢老人中的一员。尊老爱老,既是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建设和谐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尤其,农村空巢老人是社会中相对脆弱的群体,他们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养老问题,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才有可能实现他们安享晚年的愿望。笔者认为,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农村老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赡养环境,农村空巢老人将不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请伸出关爱的手,陪他们一起走,在他们老了孤单了的时候,远离困苦和忧愁。

案由: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空巢老人现象日益凸现。空巢家庭是新出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空巢老人”问题已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是全社会亟待解决的社会命题。

所谓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空巢老人即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全国城市地区近一半的老人没有子女陪伴,而农村空巢老人的比重也占到四成左右。由于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空巢化更加严重!相对于城市里的空巢家庭,农村空巢家庭的老人可利用的养老资源更少,养老保障问题更为严重,也更容易被忽视。建立和完善以农民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

当今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它所带来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就是高龄、失能老人养老问题,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2009年年初,全国老龄办发布的《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人状况调查报告》表明,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人家庭总户数的48.19%;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108 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19%。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农村老龄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农村社会关注的新焦点。如何化解他们的养老困境,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By Ivy

一、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

农村空巢老人因身体状况、社会环境的原因,在经济、情感、心理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这使得他们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与问题。(一)劳动和经济负担较重。

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随着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而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使农村人口老龄化状况日益严重。

2007年12月,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到2006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增加到1149亿,占总人口比例11.13%。城市的纯老户(空巢户)为49.17% ,其中,单身孤老户8.15% ,夫妻户41.14%,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居住的占50.13%;农村的纯老户38.13% ,其中,单身孤老户9.16% ,夫妻户29.10% ,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居住的占61.17%。所以,农村空巢老人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经济条件、外部环境方面,其所面临困难远远超过了城市空巢老人。

虽然,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入高于种地收入,但他们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很有限,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特别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重新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他们参加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同时,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数也将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种,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作负担。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们,真可谓苦不堪言。

(二)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

伴随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患病率也随之上升。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据统计,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较城市空巢老人要高出许多,健康状况差的占27.12%,患慢性病的占65.15%,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70%0102-111

第二篇:浅析农村老人空巢问题与对策

浅析农村老人“空巢”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农村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转型较快,农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不断流出,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育儿养老”模式正逐步被打破,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农村空巢老人是农民奔小康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称之为“后方守备大军”,他们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幢幜和希望,为了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心甘情愿承担辛苦劳务、透支付出。但另一方面,农村空巢家庭又确确实实给老人们带来了诸多现实的困难和问题。老年人是社会的长者前辈,他们的生活状况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之一。如何帮助空巢老人排忧解难,走出困境,是一个要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现状

(一)劳动和经济负担较重。

绝大部分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很少的补贴。老人的收入主要靠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老人只好自己干、雇人干,而来自土地的收益扣除成本后收入甚微,且随着年龄增长,劳动能力逐渐丧失,他们只能靠子女的补贴。虽然,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入高于种地收入,但他们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很有限,而且这种补贴方式全靠子女的孝心和收入水平,缺乏稳定性、经常性,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目前在老人的赡养问题上,1 大多是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老人与子女共同协商决定,然而一般这些赡养费都很少,仅能维持日常生活,有的甚至维持不了日常生活。所以,老人们不得不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挣一点收入来贴补。特别是那些男性老人,不愿意给子女增添经济负担,不得不重新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他们参加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这还是在老人健康的状态下才能够维系,如果生病,则会使老人的生活陷入绝望境地。同时,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数也将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种,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作负担,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们,真可谓苦不堪言。

(二)身体健康状况较差。

随着年龄慢慢变高,老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患病率也随之上升,加上没有体检的意识、钱和机会,很多空巢老人积劳成疾,小病不治托成大病现象极其严重。据统计,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较城市空巢老人要高出许多,健康状况差的占27.12%,患慢性病的占65.15%,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70%-80%,很多人还是多病缠身。更严重的是,他们没有退休金和养老保险,57.18%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尽管很多地方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标准线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他们一方面抱怨医院收费太高,每次生病的时候就吃一些廉价的药,他们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子女找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约,舍不得花钱看病。有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的占20%,约948万人;在他 2 们当中,11.13%的老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老人高8.14个百分点。空巢家庭老人一旦患病,既没有儿女在身边照料起居,也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请保姆来代劳。同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经济支持以化解疾病风险和恢复身体健康,导致缺乏幸福感,造成孤独无助。“单身老人病死在床上,待人们发现时已成一堆白骨的事例,近年来屡见不鲜。”这些情况令人震憾,令人心酸。

(三)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精神上感觉寂寞是“空巢老人”的普遍问题。在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是夫妻双双外出谋生,加剧了农村家庭的空巢化与老人的养老难问题。外出的青壮年把小孩接去一同生活后,留守老人不但在生活上受影响,连起码的精神慰藉也没有了。有的带着孙辈一起生活,他们的心理寂寞感有所减弱,但在与孙辈的沟通上又存在代沟,这些都使空巢老人有一种精神压力。留守的老人,长期独处,生活意义不明确,和外界接触越来越少,心里话没处叙说,有时间没事可打发,更谈不上享受大家庭的天伦之乐,最容易产生孤独感。加之,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没有什么娱乐休闲场所,“蹲墙根、找树荫、聊聊天、看电视”成了很多老人的生活轨迹。大多数空巢老人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孤独、抑郁、悲观、痴呆等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常见。另外,随着空巢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有的记忆力下降,行动不便,甚至身患疾病(残疾),常因日常生活行为导致安全隐患,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犯罪,包括人身伤害、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他们迫切需要思想交流、语言沟通,更需要亲情的慰 3 藉。

二、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社会的变迁改变了家庭的各种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生活和经济收入的差距,促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转移,“打工经济”已成为农民可支配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外面的世界使中青年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时间越来越长。大量的农村中青年进城务工,造成许多农村老人留守家中无人照顾,且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仍在加大,这是造成农村空巢老人逐渐增加的主要原因。传统家庭型养老功能在逐步丧失,新的养老模式没有形成,农村养老危机正在逐步加剧。

(二)人口的老龄化和少子女化,使过去几代同堂的情况越来越少。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农村生育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优育观念逐步形成,使农村产生出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家庭规模缩小,也使得代际重心发生倾斜,“宠幼厌老”的现象有所抬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住房条件改善,许多子女婚后拥有自己的住房,与老人分开居住,造成空巢。目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现在已进入青壮年期,在一般情况下,他们婚后与父母同居的时间缩短,结婚时、婚后一二年就与父母分家的情况多起来,致使农村现代家庭结构以夫妻关系为主导,婚姻重于血源,更多的复合家庭则分化为空巢家庭与核心家庭。

(三)现代价值观念的冲击加剧。

在经济的转型期,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对传统家庭文化的冲击很大,4 有“万事孝为先”的传统受到了挑战,年轻农民的家庭责任观念日益淡化,敬老、养老意识淡薄。在市场经济浪潮面前,年轻一代更看重经济关系,家庭成员的地位不再是依靠年龄和经验,而是获取经济资源的能力、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和社会关系网络。而所有这些,恰恰是农村空巢老人相对缺乏或日益减少的资源,这就间接促使了家庭成员角色的重新定位,农村家庭中老人的家长地位正在消失甚至已经消失,进一步加剧了空巢家庭的产生。在农村,不赡养老人的行为,由于当事人常年不在家,根本不怕乡邻和舆论的谴责,把老人丢在家里不管不问,老人一般不会去告自己的子女,也没有机构或组织能出面干预,地位的缺失又更加导致处境的恶化,使这些空巢老人“弱上加弱”。

(四)老人长期养成的生活观念和习惯难以改变。

老人对老居住地有深厚感情,即便是子女进了城或是迁了新居,要求其到新地居住生活,但城市生活是一种与乡土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农村老人很难适应城市的生活。城市高层的单元套房、相对淡薄的人际关系,使得一部分老人对久居的农村生活充满怀念,他们不愿意离开久居的环境,坚持守着老根据地。也有的农村老人虽然希望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但觉得双方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共同居住与子女产生冲突而选择返回农村居住。对于大多数农村老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留在农村。

三、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建议

农村空巢老人的大量出现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5 他们是社会中相对脆弱的群体。这决定了她们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养老问题,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才有可能实现她们安享晚年的愿望。

(一)大抓舆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

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困难问题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牵涉面广,难度大,只有各级政府牵头,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方能奏效。要大力宣传农村空巢老人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宣传“农村空巢老人精神”; 加大《老年法》及老年人优待政策的宣传力度,在广大农民中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大张旗鼓地宣传尊老敬老的先进事迹,表彰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先进典型。唤醒人们对于这个贡献大、困难多,又是长者前辈的特殊群体予以特别的关注,足够的重视,有力的援助,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在全社会形成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深入调查研究,解决重点困难。

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困难是多方面的,但不同的人困难的重点和程度又是不一样的。如有的是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有的是手头经济困难,有的是需要精神慰藉,有的是缺乏生活照料等等。基层组织应该深入实际,摸清情况,公开、公正、分类解决不同人的重点困难,不要搞一刀切。干部是社会组织中的核心,是群众的主心骨,更应该担负起关心照顾空巢老人的责任。材两委应分片包干,责任到户到人,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各种困难,尤其是疾病医疗 6 之类的问题。对于那些生活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单身老人应想办法集中供养和照护。

(三)完善政策法规,保护合法权益。

农村“空巢老人”反映较多的仍然是维权问题。无论是来自社会的歧视、欺侮老年人的违法行为,还是来自子女相互推诿、拒不赡养老人的失德忘本,均可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老人自身合法权益。有关部门应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有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政策落到实处,做好“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建立老年人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制度,帮助老年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统筹城乡建设,繁荣农村经济。

农村大量青壮年民工外流,虽然使农村经济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是也辛苦了留守的“空巢老人”。子女寄回家的钱多数花在了孙辈的生活费、学费和零用钱上面,但老人的经济收入并未因子女外出打工而有明显改善。这些问题,不仅要引起外出农民工的重视,更要引起社会的关注。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外出民工的回乡创业,不仅有利于乡村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步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更主要的是让农村老年人过上真正幸福的晚年生活。老人的今天就是后生们的明天,人人都会老,人人都需要他人的关爱。社会各界人士都应伸出援助之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奉献爱心,共同关心爱护社会的长者前辈,践行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美德。

(三)子女要尽孝道,老人要自我关爱。

孝道是人类道德的基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百善孝为先。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孝为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今后在农村仍占主要地位。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在子女恪尽赡养义务的前提下,提倡“分而不离”的家庭养老模式,要教育分住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点家务,沟通情感,照料生活。为人子女应时刻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时刻把父母的冷暖放在心上。除了充足的物质供养之外,还要十分重视精神赡养,要真真正正做到对老人的至尊至敬,使之精神愉快。要明白亲情的慰藉是他人无法替代的,要常回家探望,常用书信、电话联系沟通,使老人家放心、舒心,不能只付老人生活费,不管老人忧和愁。

鉴于我国目前经济还不发达,未富先老的国情,空巢老人自然不可能坐享清福。对于那些生活还困难的空巢老人,希望他们量力而行,要相信政府会通过“社保”“医保”等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帮助老人们逐步过好日子。而对于那些经济生活还可以的空巢老人则希望他们多注意身体保健,儿孙自有儿孙福,不必为他们考虑太多,操劳过度。总之,我们提倡老人们干活应适可而止,精神上要善于自我调适,要融入社会、自娱自乐。此外,我们建议老人们可以自愿互利为原则,在生产劳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疾病防治等方面灵活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助协作活动,努力使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空巢”而不“空心”。

第三篇:空巢老人问题

空巢老人问题 1定义以及现状:“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2这种社会现象会引起的社会问题: 家庭“空巢”综合症主要的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3解决措施:1).老人:老人要从思想上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建立新型的家庭关系。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要尽早将家庭关系的重心由纵向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转向横向关系(夫妻关系)。适当减少对子女的感情投入,降低对子女回报父母的期望值。特别是子女到了“离巢”的年龄,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逐步减少对子女的依恋状态。其次,老人要及时地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尽快找到新的替代的角色。

如培养兴趣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性劳动等。

2).儿女:儿女应加强对老人的“精神赡养”,常回家看看。

儿女应该在情感上和理智上有体贴父母的习惯,即使 “离巢”,也要增加与父母的联系和往来的次数,以避免父母家庭“空巢”综合征的发生。和父母住同一城镇的子女,与父母房子的距离不要太远。

对于身在异地的子女,除了托人照顾父母,恐怕更加要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了。子女要了解空巢老人在情绪上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应经常与父母通过电话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3)社会:政府应完善服务政策,社会各界人民应给与空巢老人更多的帮助

第四篇: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探讨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探讨

---以江苏省睢宁县何圩村为例

摘要:“空巢老人”现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产物,是新形势下社会工作面临的一个新情况、新问题。本文以睢宁县何圩村为例探讨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以便社会能够更多的关注“空巢老人”生存状态,给“空巢老人”一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使他们的有生之年更加充实而有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关键词:空巢老人;家庭养老;养老问题

“空巢老人”是指那些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其分类按照居住形式可以分为夫妇偶居的“空巢老人”和孤老独居的“空巢老人”。“空巢老人”现象的出现成为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难点。切实关爱“空巢老人”,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真正使老人能够安享晚年,这既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具体要求,又是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江苏省睢宁县何圩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

何圩村有人口397户,约1100人,老年人占21%左右,“空巢老人”约占19%,约九成的“空巢老人”靠种地养活自己,不愿花子女的钱到相关的养老机构养老。这样一来“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比如就医不及时,心理孤独问题等。近来何圩村“空巢老人”数量有所增加,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不能长期陪伴在老人身边是主要因素,独生子女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带来了老龄化现象的加剧以及转移到城市中的劳动力由于收入少,生活成本高,无法将父母接往城市同住也是一方面原因。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约三分之二的“空巢老人”对儿女不能陪在身边的现状很不满意,约三分之一的“空巢老人”老人觉得过节时儿女能回家团聚就行了,毕竟儿女有自己的事要做,极少有“空巢老人”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当然我们不能把原因简单地说成是儿女不孝顺,因为老人感到不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二、江苏省睢宁县何圩村“空巢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

(一)“空巢老人”负担重收入低

何圩村的唯一产业就是农业,大部分“空巢老人”靠自己种田来维持生活,有的 “空巢老人”还要为子女种田。走访中发现有一位70岁高龄的“空巢老人”还种着3亩多田,有部分“空巢老人”自己种菜靠卖菜来维持生计,有的“空巢老人”还要照顾孙辈上学接送、吃穿和就医、看家、护院等。大多数“空巢老人”自食其力,靠饲养牲畜来增加家庭 1

收入。何圩村男性“空巢老人”约为56%,女性“空巢老人”约为44%。走访中发现约八成的男性“空巢老人”养牛、养羊等牲口,约九成的女性“空巢老人”养鸡、鹅、鸭等家禽。原因是子女在外打工收入不高,既要自己在城里买房(一般都按揭贷款)、供养子女读书,又要负担父母生病治疗费用。除极个别当老板的,大多数无积蓄或积蓄甚少,不可能给父母更多的经济支持。在走访的“空巢老人”中,月收入在300元以上的就几乎没有,他们经济来源单一,收入只满足于日常生活开支。

(二)“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心理困境

走访中发现何圩村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留在家中的老人缺少精神慰藉,经

济供养,生活照料。他们不仅要独自从事农业生产,料理家务,还要照顾同样留在家中的孙辈。因此,他们负担沉重,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陷入困境。造成“空巢老人”心理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走访后总结何圩村“空巢老人”心理孤独的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造成的:首先,外出的子女有80%是年初而出,年终而归,与老人相处的时间很少。在空间上的分离,使成年子女一代与老年父母一代,在思想观念上的差异进一步加大,相互之间无法进行沟通;其次,子女外出后,由于经济不宽裕,工作繁忙等原因,近八成的子女一个月内只与老人通一次电话有的甚至不和老人联系,忽视了对老人的精神慰藉;再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没有文化娱乐设施何圩村没有任何一家公共娱乐场所,“空巢老人”只能看看电视,串串门,内心比较空虚。

(三)“空巢老人”老年保障问题突出

第一、目前我国的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健全,何圩村处于相对落后的苏北,当然问题就更加突出。首先,在医疗保险方面虽然徐州市已在农村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合作医疗规定的起付线、补偿比和封顶线仍然是“空巢老人”难以逾越的医疗门槛。他们的收入仅能用来维持基本的生活无法筹到越过起付线的钱,也付不起需要共付的医药费。他们中近七成的“空巢老人”往往是“保了饭碗,保不了药丸;保了药丸,保不了饭碗”,处于吃饭与吃药两难的境地;其次,在养老保险方面目前我国农村并没有广泛施行,能参加的就是商业养老保险,但由于商业保险采用多投多保的方式加之“空巢老人”在经济收入方面的不足,它在老年保障方面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再次,虽然乡里有2个养老院但是其规模小、从业人员技术欠缺不能抵挡未来大规模的老龄化潮流。

第二、土地经营和农业生产分散化,使土地很难发挥其保障作用。何圩村是农业村

土地是广大村民赖以生活的基础。尤其对“空巢老人”而言,土地既是生产资料,也是生

2活资料。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后,农村老人可以依靠土地收入解决一部分生活来源。我国现行土地制度是在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根据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由家庭承包经营。这虽然保障了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但也造成了土地经营和农业生产的分散化,直接影响了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实现,影响了农业的增产和增收,限制了土地发挥养老保障的作用。

三、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建议

(一)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共同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是它也给一

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些问题。因此,要大力弘扬恪尽孝道的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对于那些恪尽孝道侍奉老人的子女,社会要给予表彰,引导人们“见贤思齐”。从建立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帮助“空巢老人”。通过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志愿者组织的通力合作,为“空巢老人”办好事、办实事,想方设法给“空巢老人”带来更多的实惠,充分体现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怀。子女要尽到赡养的义务,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帮助“空巢老人”。配偶要关心老伴,不仅在日常生活方面,而且要关心老伴的心理健康,多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子女应该帮助老年父母安排好日常生活,保持与父母的联系,常回家看看,伸手帮一把,听听他们的要求和需要,即使不能回家,也要经常打电话问候,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够缓解老年父母的困难。

(二)为老人建立支持系统帮助“空巢老人”走出心理困境

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困境主要是因为缺少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而造成的。因此,当地政府与老人的子女应联合起来,建立一个有效的支持系统,帮助这些“空巢老人”走出心理困境。作为“空巢老人”自己也应发挥自觉能动性,重新找回自我。

第一、当地政府在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农村的“空巢老人”经济水平低下、社会保障缺乏、生活、心理、身体等各方面具有

脆弱性。作为政府,要积极地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医。2007年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就农村问题指出,应加大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关心,使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具体来讲,应加快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制度和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的步伐。对于农村生活严重不能自理的老人,政府可以设立老年人生活照料补助金,减轻老年人生活照料方面的负担。

第二、子女要重视对“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以及生活轨迹的改变,对于大多数农村老人来说,他们感觉到社

会与自己的生活之间拉开了距离,常有一种被时代,被社会,被子女抛弃的感觉。所以,他们常常是精神上的孤独者,生活中的寂寞人群,对精神上的关怀有着迫切的需求。因此,外出务工的子女,不仅要在物质上供养老人,给予他们经济支持,还要从精神上“赡养”老人。具体说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首先,精神上安慰,满足老人依存的需求。老年人希望享受天伦之乐,得到家庭的温暖。子女要常回家看看,捎一点老人喜欢的食物,重要节日和老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其次,人格上尊重,满足老人自尊的需求。自尊心,人皆有之,为了抚育子女耗尽半生心血的老人,更希望得到晚辈的孝顺与尊重。作为子女,生活中遇到大事要多和父母商量,征求他们的意见;再次,与老人进行言语上沟通,排遣老人寂寞的需求。不能常回家看看的子女,要多和父母通电话,或是通信交流。这样可以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最后,满足老年人期待的心理需求。老年人大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心愿。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大孝无言”的说法,即儿女要通过自己的人生(事业婚姻家庭)来满足父母的期待需求。所以,外出务工的子女要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勤勤恳恳的工作,踏踏实实的生活。儿女事业上的成功与情感上的良好归宿,就实现了对父母的高层次的精神赡养。

第三、利用社会力量帮助“空巢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想彻底走出心理困境,关键要靠“空巢老人”的主观努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改善“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已摆到了重要的位置上来。对于“空巢老人”,能有儿孙绕膝、精神上能经常得到子女的慰藉,享受天伦之乐,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毕竟儿孙自有儿孙事,不可能时时刻刻陪伴在老人身边,因此,“空巢老人”要学会关爱自己,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就显得相当重要。这就要求“空巢老人”在安排好自己养老生活的同时,也要量力而行,投身到社会生活之中,参加有益活动,关心社会,发挥余热,充实新的生活内容。比如:发展庭院经济,利用房前屋后的方寸之地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就地取材发展经济,增加收人;增强人际交往,向朋友倾诉自己的苦闷与烦恼,抒发感情,开阔视野;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积极参加社会交往,就地帮助村集体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之中;发展“空巢老人”自助产业,满足贫困“空巢老人”的需求,由乡镇政府牵头并按照自愿的原则,组建社会困难“空巢老人”的“老人自我养老所”,让“空巢老人”在此类组织中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做到部分或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养活自己。

(三)建立健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要健全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老人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

险等社会保障制度,让更多的“空巢老人”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针对“空巢老人”就医难问题,要研究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降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起付线,提高补偿支付比例,实行将大额的慢性病门诊费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等办法,减轻困难“空巢老人”的医疗负担,让他们能看得起病,真正享受到医疗保险待遇。同时,在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建立村级专项养老基金,用于老年福利设施建设和特困“空巢老人”的救助及养老补贴等。如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村可设立老年基金会,接受社会各界的捐助,每月按年龄的不同发给老年人一定的生活补贴,有条件的村每年还可以组织老年协会会员到全国各地旅游,费用大部分由协会出,自己出小头,使老年人都参与进来。这不仅可以改善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也可以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甚至整个晚年生活的态度。鼓励发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构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都呈梯度变化趋势,在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对养老保障的需求也就越高[1]。国家仅能为农民建立最基本的养老保障,对于更高需求就需要通过商业养老保险满足。目前,党和政府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有效形式,并提出了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建议,这为商业养老保险开拓农村市场创造了条件。政府可以通过对农村寿险保费减免营业税,个人代理人减免所得税等方式,扶持农村寿险业发展。保险监督机构应加紧制定和完善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为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业发展创造一个宽松有利的环境,鼓励和引导保险公司积极开拓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业市场[2]。

(四)引导“空巢老人”改变养老观念

家庭养老模式是何圩村现阶段主要养老方式,但在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新型的养老模式必将逐步取代传统的养老方式,社会养老机构将成为越来越多“空巢老人”的主要选择。这是减轻子女照料负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有效途径。为此,要引导“空巢老人”更新观念,鼓励有条件的“空巢老人”到养老院安度晚年,以解除子女的后顾之忧。在被访的“空巢老人”中,有意向到养老院养老的老人不多,除经济上受到制约外,观念上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他们认为:“只有无子女的人才会去养老院”,“自己有儿有女去了养老院会让人笑话”,“除非到生活不能自理,子女又无法在身边照顾的情况下,才选择去养老院”等等。因此,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宣传,我们可以宣传一些[1]

[2] 程天赐:《关注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人民日报》2008年6月17日。龚文君:《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研究》,《西北人口》2008年1月3日。

典型,如被访者蔡爷爷据他所说平时很悠闲,而且还能与其他老人聊天、打纸牌比以前自己在家时好多了不会觉得孤独。可以通过这样的事例宣传逐渐改变“空巢老人”家庭养老的传统观念。我们还要通过多种途径为“空巢老人”创造更好的养老生活环境,切实提高“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强强: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留守老人”照料[M].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6期。

【2】杜鹏/杜鹏·丁志宏: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M].人口研究.2006年第46期。

【3】孙娟鹃:劳动力迁移过程中的农村留守老人照料问题研究[M].人口学刊.2006年第16期。

【4】胡灵红/胡灵红·任咏梅: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影响[M].人口学刊2007年第35期。

【5】谢慧娟/谢慧娟·李桂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及对策[M].邵阳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第五篇:“空巢老人”问题调查

关于山东省“空巢老人”问题调查

在广大农村,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儿孙满堂,却孤守晚年;他们年迈体弱,却肩挑生活重担;他们疾病缠身,却硬扛硬撑。他们,就是出现自打工村的特殊群体 ——“空巢老人”家庭。近年来,菏泽市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打工村“空巢老人”家庭数量急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现有总人口 881万人,外出务工的青壮年125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120多万人,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已达5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42%以上。

一、“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状况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发函调查的方式,对定陶、牡丹区、鄄城、郓城等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相对集中的村庄进行了抽样调查。在被调查打工村“空巢老人”家庭 中,有21%老人对女子外出打工表示理解,对生活现状表示满意;有35%的老人仍然存在生活难、就医难等问题,有25%的老人需要承担繁忙的农活劳动和各 种家务;有19%的老人精神生活贫乏,渴盼子女早日回到身边。

1、“空巢老人”生活有幸福感,精神生活充实。青壮年外出务工不但开阔视野,而且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他们大多数都会定期给在农村父母邮寄一定的 生活费用,老人生活衣食无忧,很有幸福感。鄄城县什集镇察庄村,全村1307口人,外出从事建筑、装修等行业的务工青壮年830多人,全村老人427人,其中“空巢老人”家庭38户。这些“空巢老人”子女都会定期为老人邮寄足够的生活费用,老人平时生活也会有在外村的女儿、女婿照顾,生活得很开心。同时,这些务工赚到钱的“打工族”也非常热心村公益事业,他们不但集资修路建学,而且集资兴建了村老年活动大院,配备了各种娱乐设备和健身器材,村里成立了老年 人说唱队、戏剧班,让老年人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又老有所乐。象鄄城县察庄“空巢”老人这样幸福生活的村庄在菏泽市不在少数,如郓城县三屯、唐庙、王老 虎庄,东明县末营、朱洼、王官屯、郝寨,定陶县西王楼、潘楼、中沙海等村。“我们在家挺好的,种地有村里组织的互助组,生活上孩子定期给钱花不完,村老年 活动室能玩能乐„„”调查中,老人们纷纷赞扬这样的幸福日子。

2、多数“空巢老人”仍然从事着繁忙的体力劳动。男性劳动力是家庭的顶梁柱,年迈的农村老人主要靠儿子赡养。大量的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进城务工,使得农村日 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状况雪上加霜。在鄄城县富春乡范庄村,三面崭新的砖房昭示着范士宾老人家道的殷实,但年迈的老人并没有因为富裕而高兴起来。由于三个儿 子都外出搞建筑,老人家平时不但要照顾三个儿子的十几亩地,还要每天给几个孙子洗衣做饭,隔三差五还要拾掇一下屋子。在青年人外出的情况下,本来应该享 “清福”的农村老人们,又重新挑起了操持家务的重担。牡丹区小留镇康庄村,全村846口人,150多名青壮男劳力外出务工做建筑、镀光等生意,中青年妇女 也多在村办企业打工,家中孩子和其他家务多由独守在家的老人承担。在该村调查的13名60-70岁的“空巢老人”中,绝大多数对儿子和儿媳打工表示理解和 支持,生活开销由子女定期邮寄非常有保障。

3、不少“空巢老人”身体状况令人担忧。在牡丹区小留镇抽样调查的两个村发现,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都不同程度地存有两种以上的老年疾病和慢性病,由 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老人犯病后得不到及时护理,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如邢楼村邢继舟老人与老伴都70多岁,三个儿子两个单身儿子外出务工,另一个儿子找了个外地媳妇在家也靠在菏泽城里打短工生活,家庭生活非常困难,邢继舟老人与老伴常年有病,生活不能自理,全部依靠已经远嫁他乡的女儿、女婿 照顾。由于儿子打工也挣不多钱,老人的医药费多靠政府救济和亲戚拆借,基本上是只能停留在延缓病情发展的医疗水平。调查中发现,目前在农村象邢继舟老人这 样因病致贫外而出打工的绝非个别。

4、缺乏幸福感,孤独无助老人心。老人省吃俭用拉扯大孩子,正当他们可以稍稍歇下脚的时候,孩子们却又远走他乡,给老人留下无尽的寂寞与思念。大量农村青壮年 外出后,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水平也随之下降。尤其是当前青壮年夫妻双双外出谋生众多,加剧了农村家庭的“空巢”化与老人的养老难。调查中,老人们感叹:子 女们出去打工有时整年也难得见个面,日子是越过越殷实了,但闲下来的时候却觉得活得很无聊”。可以看出,老人们对子女外出务工的心情是矛盾的,他们既希望 子女进城打工多赚钱,改善不算宽裕的农村生活,又希望子女能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二、对农村“空巢老人”现象的思考 “二亩良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曾经被喻为农民的一种理想生活。随着大量农民的外出务工,这个理想却渐行渐远,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空巢老人”浪潮,“空巢老人”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菏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和注重解决老年人生活困难。去年以来,市政府先后专门下发了三个重要文件,分别就加强老年活动室建设、养老服务业发展和 老年人才开发利用等提出具体意见,给予政策倾斜和工作支持。市老龄部门深入开展了创建百个“敬老模范村”、医疗救助百户农村特困老人、建立百所农村老年活动室、培训百名老年活动骨干、赠送百套图书教材装备老年活动基地、评选表彰百名“突破菏泽”有功老人、选购 百只羊救助百户特困老人家庭、评出百个敬老好儿女、评选百篇老龄宣传好文章和选百名老龄工作先进个人等“十个一百”敬老助老活动,全市新建规范化农村老年 活动场所121处,培训农村文体骨干168人,创建100个敬老模范村,其中9个村为全国模范村,开展了百只羊救助百户特困老年人家庭,医疗救助特困老年 人808人,协调市直单位1000多件淘汰家俱、5000多册图书装备农村老年活动室,评选出了100名敬老好儿女、百名“突破菏泽”有功老年人、百名老 龄工作先进个人和百篇敬老好文章,直接惠及全市10多万老年人,特别是5万多农村“空巢”老年人。

下步就如何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综合有关专家和工作实践,笔者提出如下几点意见和建议。1、强化家庭养老功能,探索新型养老模式。调查中发现,尽管多数“空巢老人”独居在家非常寂寞,但仍都希望住在家里,而不想择入住老年公寓,家庭养老仍然 是在农村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的养老方式。我们要从以德治家入手,从家庭细胞开始,积极营造以家庭养老敬人为荣的良好风尚,督促儿女们细心周到地照顾老 人。要进一步推行协议养老制度,对子女不及时与父母签订协议书,或不及时履行赡养义务的,基层老年人协会要及时督促和帮助落实,必要进辅以法律手段解决,以此稳定和逐步提高“空巢老人”的收入水平,为“空巢老人”养老提供法律保障和持力。要积极探索以家庭为核心,以村居、社区为依托,从城市向农村辐射,为 农村“空巢老人”居住在家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卫生保健、法律援助、精神慰藉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养老模式,也可以建立以村居为单位的集中供养机制。同时,广泛开展敬老模范村和农村老年活动基地创建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2、建立有效帮扶机制,帮助“空巢老人”家庭解决经济困难。从这次调查看,有近1/3的“空巢老人”家庭生活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帮助。要进 一步完善救助机制,对无生活来源,长期患病,久治不愈,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且符合定期救助或低保条件的“空巢老人”,政府部门要及时把他们纳为救助对象,给予定期救助或享受低保待遇。“空巢老人”由于家中无人照顾,常常会面临突发性疾病得不到及时抢救,生命受到威胁的安全问题。有关部门特别是基层老龄组 织,要建立农村“空巢老人”家庭档案,组织志愿者、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采取结对帮扶和集中供养的办法,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要加强老年文化 场所建设,大力倡导和组织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文化生活等各项服务,使“空巢老人”更多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让老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3、完善老年医疗服务需求。调查中发现,疾病风险仍是老人最大的风险,医疗保障是老人首要的保障需求。对于现有农村老人来说,目前的农村医技人员素质不 高,技术水平有限等,使农村老人的健康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缺失,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都是自费,而农民的支付能力极为有限,加上医疗费用上涨,使很多老人本来已经疾病缠身,却无钱看病。所以,要尽快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农村老年保障医疗体系,满足农村老人的基本 医疗需求。

4、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调查中,“空巢老人”反映较多的仍然是维权问题。无论是来自社会的歧视、欺侮老年人的违法行为,还是来自子女扯皮、拒不赡养 老人的失德忘本,均可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老人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一如既往地把《老年法》等有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政策落到 实处,做好“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建立老年人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制度,帮助老年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设立老龄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调查中发现,在解决农村“空巢老人”一系列问题中,单单依靠家庭经济支撑或政府、社会的临时救助往往是杯水车薪,必须设立 相应的基层老龄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有条件的村(居)可由村级集体拨款,并接受社会各界捐款,每月按年龄不同发给生活补贴,改善老年人,尤其是生活困难的农 村“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同时,建立居家养老政府补贴制度。为选择居家养老的困难老人实行家政服务补贴,政府投入少量资金,又给困难老人解决了实际问 题。补贴对象可优先考虑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

6、抓好“回引工程”,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大量青壮年民工外流,虽然使农村经济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是也辛苦了留守的“空巢老人”。调查中不少 “空巢老人”反映,子女按时寄的钱多数花在了孙辈的生活费学费和零用钱上面,但老人经济收入并未因子女外出打工而有明显改善。同时,由于留守老人年老体 弱,又长期从事劳动强度大的农活,他们大多都身患疾病,医药费由子女分摊,仍难以摆脱“小病拖,大病扛”问题。这不仅要引起外出农民工的重视,更要引起社 会的关注。各级各部门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外出民工的回乡创业,不仅有利于乡村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快农村产 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步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更主要的是让农村老年人过上真正幸福的晚年生活。

下载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以及国家政策对策问题(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以及国家政策对策问题(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空巢老人问题综述

    “空巢”老人的生活及健康现状的研究综述 摘要:目前由于社会、经济、文化、观念等多种现代化因素的共同作用,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和空巢化转向是一种必然趋势[1],空巢老人所带来......

    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

    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绪论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推进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空巢老人的数量正以不可逆转的速度不断膨胀。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空巢......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与对策(5篇模版)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与对策摘要:在农村地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工作以增加收入。这种大规模的社会流动在改变农村地区家庭结......

    空巢老人问题分析(五篇)

    姓名:李波 学号:pb11204050 空巢老人问题分析 在我们农村有句话:养儿为防老。可是慢慢地我们发现农村里就剩下了老人和小孩,他们孤独的在家里,精神上极度的空虚,身体上也多是疾病......

    农村空巢老人案例(大全)

    案例正文: 农 村 空 巢 之 痛 ——农村空巢老人的案例分析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尖锐,而伴随着老龄化的问题所带来的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就更让人担忧。......

    2016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2016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一)中国是个多人口国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逐渐完善,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应运而生。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关注老人愉快的度过晚年,......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 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 此次xx社会实践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