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体会:立足本职 围绕中心 为提升怀柔区域核心竞争力不懈努力[大全]
立足本职
围绕中心
为提升怀柔区域核心竞争力不懈努力
――在区党校培训班集体交流时的发言提纲
区委宣传部
马传辉
当前,“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主题教育,在我区基本上已家喻户晓。全体公务员和机关事业人员,都在力争成为宣传者、执行者、实践者和示范者。作为宣传文化口的一名新兵,虽然到怀柔上班不到一个月,也深受这一轰轰烈烈的“知识革命、观念更新”活动的影响。最近,浏览了一些资料,并就宣传文化口如何立足本职,围绕中心,为提升怀柔区域核心竞争力贡献力量的问题作了一些肤浅的思考。下面,汇报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大力加强理论建设,为提升怀柔区域核心竞争力奠定思想基础
理论建设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为提升怀柔区域核心竞争力指明了方向。只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的政治意识、全局意识、前瞻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不断解决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理论学习的成果应用到推进怀柔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中去,才能把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刻理解,落实到解决“建设什么样的怀柔”、“怎样建设怀柔”的重大问题上,转化为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认识大统一,人人为加快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献计献策的浓厚氛围。
二、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为提升怀柔区域核心竞争力注入生机活力
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要打造休闲旅游、影视文化和会议会展品牌,着力发展六大产业,加快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我们宣传文化口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以影视产业为龙头,培育壮大核心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将影视产业打造成怀柔名片。二是加快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引进功能性项目,实现集聚发展。三是注入文化元素,实现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互动、共同发展。四是以镇村文化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共同发展。五是打造精品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文化氛围,带动产业发展。六是高水平包装项目,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另外,我们将会同区文委、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做大做强旅游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文化 活动拉动旅游,促进发展的作用。比如,办好一年一度的汤河川满族民俗风情节、夏日文化广场等活动,这些活动已经形成品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如何经营好这些品牌,使这些品牌产生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总之,要通过这些努力,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推动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大提升。
三、大力加强新闻宣传工作,为提升怀柔区域核心竞争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一,对内宣传要充分发挥凝聚民心的作用。要利用好《怀柔报》和怀柔广播电台、电视台等阵地,积极主动地教育和引导怀柔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出谋划策、贡献力量。第二,对外宣传要充分发挥外塑形象的作用。王海平书记在区委三届四次全会的总结讲话中指出,今年在对外宣传口径上,要统一到“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上来。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我理解,塑造形象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下功夫:一是塑造“文化古都”的形象;二是塑造“宜居名城”的形象;三是塑造“和谐怀柔”的形象。目的是,要让全北京、全国乃至全世界了解、熟悉怀柔,争先恐后地蜂拥而至,来旅游,来买房,来投资,从而推动怀柔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第二篇:加强疾控服务能力建设 提升中心核心竞争力
加强疾控服务能力建设 提升中心核心竞争力
江西省疾控中心
在省卫生厅的正确领导和厅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按照省卫生厅的部署和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是认真做好基线调查分析工作。按照省卫生厅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要求,中心成立了卫生服务能力领导小组,由中心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行政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对照目标要求,查找不足,进行目标任务分解,确定工作进度,并逐一落实责任人员,使每个指标落到实处。参照《江西省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中心及时制订并下发了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了工程的总体目标、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明确了各部门的建设任务,特别强调做好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基线调查分析工作,抽调专人,对全省疾控用房、设备、技术、培训和管理等基本信息进行调查分析,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基线资料。
二是争取上级领导的有力支持。谢茹副省长、胡幼桃省长助理兼财政厅厅长等省领导,国家卫生部李熙组长、国家CDC沈洁书记、杨维中副主任等有关领导先后20余人次来中心视察指导工作,并给予大力支持。2008年8月,谢茹副省长率省财政厅有关负责同志到中心开展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专题调研,省卫生厅李利厅长等有关领导随同指导,谢茹副省长充分肯定中心加强能力建设的有关举措。同时,强调了各级政府及财政要加大对疾控事业的重视和投入,进一步加强卫生
服务能力建设。同时,中心不断加强和卫生厅、财政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的沟通,加强与中国疾控中心和周边省市联系,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解决经费不足问题。今年争取到国家级重点课题项目经费2120万元,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省财政预算内补助资金1400万元,分三年划拨,今年到位463万元,中央转移支付资金80万元,用于添置仪器设备。在厅领导的支持和呼吁下,其它解决的还有:日元贷款利息2008-2012年予以免除,防疫津贴标准提高,信息网络维护费用从无到有,食品安全应急已解决经费80余万元,同时,中心实施新苗临床试验基地和现场流行病培训项目分别获得经费100万元和40万元。
三是加强考核培训和技术指导。中心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目标手册,完善考核细则,使每项目标都有具体的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在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各部门积极响应,将能力建设与民生工程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和绩效评估工作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了疾控工作的开展。制订了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职责和内容,完成了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培训率达70%的任务。依托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远程医学教育网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服务能力考试系统网络,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动态监控,建立联席会议、每月调度、季度通报制度,实时评价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进度,加强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研究解决能力建设进展中存在的困难。
四是加强科研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2008年中心申请各级各类的科研项目的热情高涨,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首次申报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项,申报省科技厅项目6项,申报省卫生厅重大科技项目3项,省卫生厅普通科技项目24项,项目数量较去年增加77%。中心申报的“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经过多次论证,已获批准,该项目是我省卫生系统迄今为止申报的级
别最高、金额最大的科技项目,项目正在有序启动。2008年新招进硕士研究生6人,通过严格内部培训,要求每科所必须做到每周一讲,业务人员必须做到每人一讲,不断提高岗位人才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有1人被省厅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继续实施课题申报激励机制,加大课题支持力度,提高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促进我省防病工作的不断发展。
五是加强中心制度建设和各项管理。中心党政主要领导调整后,励精图志、奋发图强,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加强OEC管理和督查,理顺业务往来关系,明确分工和职责,细化卫生服务收入分配方案,自行控制成本,优化用人环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采取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等方式,做好干部配齐、交流工作,全年共有16名中层干部履行新职。同时,加强经费使用管理,推行三重一大制度,严格遵守费用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资金使用规定,把好资金审批权限和程序,认真做好专项资金项目的管理工作和国际合作项目执行工作,提高项目执行效率和质量。
六是完善实验室认证认可工作。中心十分重视技术服务能力的提高,认真做好实验室认证整改工作,在实验室制度建设、体系管理、检测质量、数据校准等方面下功夫,完善检验检测功能,进行实验室认可扩项,扩充214个检验项目,进行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等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和研究。改造现有业务用房,增加实验用房面积,改善实验用房条件,增添更新设备,提高检测能力,满足各项实验室检验工作的需要。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及对策
一是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龙头,增强科技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把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作为
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重点,抓紧落实各项保障措施,通过2-3年的不懈努力,抓出成效,达到工程建设目标,使中心真正成为全省疾控工作业务指导中心。
二是做好绩效评估工作。以加强科学管理为抓手,促进中心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建设。主动按照绩效评估的理念去开展和指导工作,将绩效评估指标的内容具体明确为各项工作任务指标。
三是争取政府的支持。以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为契机,努力提高工作覆盖面,提升业务技术水平,通过各种方式和途经努力争取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卫生部及有关单位,省卫生及有关处室的大力支持,确保卫生服务工程的顺利实施。
四是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在开展专项技能培训的基础上,重视提高人员的分析评价能力、政策制定/项目计划能力、沟通能力、系统思维能力的培训,改变现在专项工作技术培训较多,综合能力培训匮乏的培训模式,注重人员基本素质的培养。
五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推行OEC管理,实行日清日毕,强化疾控规范服务,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推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制,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六是提升卫生应急能力。深入学习《食品安全法》,加入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和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应急检测体系,提高应对食源性、水源性疾病及不明原因化学中毒的应急检测能力,保护居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力争应急处理物资储备和人才培训平台立项,以扎实落实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和人才保障工作,为全省范围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基础。
七是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加强各类各级项目/课题的申报、督导与检查的力度,形成管理机制,积极协调并解决项目/课题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或问题,确保科研课题按计划高质量完成。
八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到2010年,计划新增人员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博士2人,硕士48人。继续选派优秀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到时中国疾控中心及有关单位进修学习,开展疾控系统内部的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活动。收集整理典型的现场流行病学案例,组织专家进行评审,2008年至2010年确定5至10名学术带头人及后备学术带头人。2008年至2010年,使全省县级以上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培训分别达到40%、70%和90%的目标。
第三篇:中国海创周:以人才为核心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
打造国际一流环境、助推人才创业发展
2012中国海创周:以人才为核心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 “北有大连海创周,南有广州留交会。”作为全国两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品牌活动之一,6月27日至29日,2012中国“海创周”在大连开幕。自2000年首届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大连)创业周举办至今,中国海创周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探索有利于海外学子归国创业的体制创新和平台建设,在实现区域竞争力稳步提升的同时,也实现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出席开幕式大连市人民政府市长李万才在致辞中说:“海创周对大连全球引进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辽宁乃至全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他表示,当前大连正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及现代产业集聚群的建设。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大连迫切需要数量众多、更具创新力的优秀人才,为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智力资产。
据了解,为了使海归及来华人员得到国际化的创业环境,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接,中国海创周积极构筑了四大平台——项目对接平台、人才对接平台、资本对接平台、信息对接平台,目前,海创周已经形成了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汇聚、高端岗位需求的汇聚、海归创业载体的汇聚、对接合作企业的汇聚、“阳光雨露”政策的汇聚、辽宁省城市群及特色产业基地的汇聚的核心内涵。
在2011年的中国海创周上,大连佳姆公司董事长张建军有幸成为第二批海创工程入选者,其公司项目也被列为大连市海外学子尖端人才归国创业工程一类资助项目。一年之后在与记者聊起项目的推进情况时,张建军仍然抑制不住感恩之情。“去年我们有幸得到海创周第二批海创工程的支持,借助政府支持,我们的企业也在过去一年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海创工程在某种程度上是政府公信力的一种支持,而这个支持力度并不仅仅只是资金的问题,可以说是全方位方方面面的支持。”他坦言,公司已经形成了初步的销售模式,现在已经进入到快速增长期。
走访中多位与会专家对记者表示,在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各地政府应重视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个性化趋势,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丰富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手段,强化人才引进的产业导向。大连以人才为核心不断将中国海创周推向新的高度,在实现区域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的同时,也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建设性思考。搭建高端创业平台 实现人才国际化
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施正荣——世界上第一个攻克“如何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难题的人,引领和带动中国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兵器工业集团季华夏博士主持建成我国第一条“主动式OLED微型显示器生产线”,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家能生产该类产品的国家。
这是6月27日在2012中国海创周上举办的“千人计划”成果展的部分展示内容,作为
重要的国家级海归创业人才引进平台,海创周积极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搭建海外人才与国内用人单位的交流平台,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带动我国人才体制机制创新。
2008年底,中央决定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即用5-10年时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企业和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有重点地引进、支持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
今天的人才结构即是明天的产业结构,12年来,海创周一直致力于搭建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平台,通过人才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以实现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为止,海创周累计吸引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万余名留学人员、1200余位国外客商,与1.8万多家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进行了合作洽谈,共签订4800余项合同;另有6800多名海外学子通过海创周回国就职,有3200多名海外学子通过海创周回国创业,创办企业2100多家,获专利4700余项,累计创造产值5000多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千人计划硕果累累,推动创业国际化
海创周举办期间,会场设置了主题为“为梦想而奋斗,与祖国共成功”千人计划成果展,展出近年来千人计划取得的累累硕果。2008年实施国家“千人计划”以来,海创周成为贯彻“千人计划”的一个平台载体,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
据不完全统计,创新类“千人计划”专家回国后发表重要文章和专著4416篇(部),其中国际顶级刊物Nature、Science论文50篇。截至目前,“千人计划”已引进226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他们归国(来华)后,在科技创新、技术突破、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中国将以实施“外专千人计划”和高端外国专家项目为契机,把引进国外智力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增强效益、优化结构上来,重点引进一批能够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新兴学科建设的领军人才,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探索建立高端外国专家创新创业基地,并引进一批重点领域国际化创新团队。
为了使海归及来华人员得到国际化的创业环境,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接,中国海创周积极构筑了四大平台——项目对接平台、人才对接平台、资本对接平台、信息对接平台,目前,海创周已经形成了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汇聚、高端岗位需求的汇聚、海归创业载体的汇聚、对接合作企业的汇聚、“阳光雨露”政策的汇聚、辽宁省城市群及特色产业基地的汇聚的核心内涵。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助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扩大国际人才智力开放合作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优秀人才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热土,未来十年,是中国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机遇期。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人才国际化趋势,我国将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高端紧缺人才,是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巨大需求。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引才力度,完善引才政策,优化人才服务,为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自从2010年海创周升级为国家级平台后,不仅受到留学人员更加广泛的关注,众多城市、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国内外创业投资机构争先恐后来连抢人才。据了解,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复旦等25所重点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航空研究院等17个国家级研究单位,以及神华集团、中国商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等大型央企都参加了本次展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国际人才的需要,千人计划将扩展成万人目标,将重点逐步设置到吸引外国专家。对引进的外国专家,除享受“千人计划”现有政策外,还将提供国民待遇、特殊照顾、事业平台、经费支持等优惠政策,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人才,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关键靠自主创新。作为重要的国家级海归创业人才引进平台,海创周积极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搭建海外人才与国内用人单位的交流平台,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带动了我国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关于“中国海创周”:
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简称“海创周”)由中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指导,由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辽宁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大连市人民政府和辽宁省科技厅等单位共同承办,旨在加快推进海外留学人员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满足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海外高端人才的大量需求,推动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面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第四篇:优化创业环境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_基于南通市创业环境问卷调查的(精)
聚焦长三角
摘要:未来区域之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区域创业创新能力方面,区域创新创业环境的好坏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基于此,本课题组采用GEM调查问卷针对南通市区域创业环境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目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并针对性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希望对未来城市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提供帮助。
关键词:创业环境;区域核心竞争力;调查与分析
Abstract:The future regional competition incar-nates more in the aspect of entrepreneurial innovative capacity and the quality of the entrepreneurial inno-vative environment relates to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peed and the capac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 this light,we make use of a GEM question-naire to survey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shortcomings in the existing situation and propose some specific mea-sures.We hope this will be helpful to enhance regional core competitiveness for the future urban.Keywords: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regional core competitiveness;survey and analyze 本课题组选取南通市为研究对象,采用GEM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该市的创业环境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寻找出存在的问题,从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对优化创业环境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于2007年7~9月进行,调查对象为南通市的金融、税务、工商、劳动人事、教育文化、法律、科技、开发区、政府党政部门的负责人、部分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及学者,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有所不同是还吸收了已创业或拟创业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加大了创业者对创业环境评价的比重,期望结果更能客观地反映该市创业环境的现实情况。
问卷采用GEM统一调查问卷,结合本地情况,对部分问题进行了微调。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86.7%。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我们通过对研究数据进行了认真的比较分析,在得分低于其他两市的问题中,剔除了一些共同存在的受国家宏观控制的因素,梳理出当前南通市创业环境中存在的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筹集困难
南通市的创业融资问题的矛盾比较突出,得分明显低于其他两市。通常来说,创业资金的来源主要有3种途径,一是私人权益资本,包括自有资金、亲朋借贷和引入私人股权募集资金;二是创业资本融资;三是上市融资。当前,本地创业企业的创业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有资金、亲朋借贷和引入私人股权,其余两个渠道的资金来源很困难。本地金融机构对创业企业股本投入及金融扶持方面的支持严重不足,该市的风险投资机制发展比较落后,数量少、规模小、运作不规范。资金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成为许多创业者难以逾越的第一道门槛。
2.教育发展不均衡,创业教育落后
南通市是我国基础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但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该市社会各方面对创业教育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在创业教育方面所投入的力量还很小,。在中小学生中,创业基础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创业理念的培育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本地的大中专院校中还没有普遍、系统地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根据本课题组的另一项针对本地大学生创业倾向水平的调查发现,本地大学生的创业倾向低于国内其他地区,创业欲望不高。本地针对社会人员进行的创业培训还不能有效开展,创业培训更多的停留在就业培训层面,创业教育的发展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均衡。
3.政策难落实,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总体支持力度不够
政府对创业企业的支持主要表现在行政机构办事效率、政府对企业所处产业的扶植度、创业政策的完善程度、政府对创业的态度等4个关键要素,这四个要素的满意度高低都直接与政府行为相关。
就当前来看,政府这几年加大了行风建设力度,提倡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行政机构的办事效率大为提高,已经基本消除了
优化创业环境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基于南通市创业环境问卷调查的分析 □吴启运1张效东2(1.南通大学产业处,2.南通大学人事处,江苏南通226019 63 2008年10月Special Zone Economy特区经济
过去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南通市政府对符合发展方向的产业都给予较大的扶持,对创业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但具体的优惠政策难以充分得到落实。2006年,南通市政府结合国家、省的有关文件,制定了鼓励创业创新的《51条》优惠政策,内容涉及金融、工商、财政、税务以及规划、城建,政策的力度很大,是历年来所没有的,但根据作者最近参加的一项本市政协的“政府科技政策落实情况题案”的调查了解到,这些政策很多难以落实,还有部分部门和公务员的职能转换不到位。
4.创业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创业孵化能力较弱
国外孵化器的建设经验告诉我们,初创企业必须有一个孵化的过程,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创业孵化体系,创业企业的成功率高达30%多,而我国的创业企业成功率却不足1%。南通市创业孵化器建设起步很晚,前几年才建立并刚刚获得了一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创业孵化器,还没有大学科技园,各区县的几个专业创业孵化器的层次都还不高,更多的还停留在场地出租、代办工商注册等基础层面,全市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数量不多,特别是创业企业最需要的融
资、市场调研、市场策划、企业管理、技术服务等有实力的中介机构还很缺乏。企业遇到困难大多还是依靠企业自己解决,初创企业发展缓慢、成功率不高。
三、对策探讨
1.拓展筹融资渠道,促进创业资本发展
具备完善的促进创业的金融支持是改善南通市创业环境的重点。结合南通市的特点,一方面,要鼓励发展面向创业企业的债务资本供给,制定并完善鼓励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鼓励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多类型的信用担保体系,设立“民办公助”性质的贷款担保公司或基金,运用贷款担保、贴息、帮助开拓市场等办法鼓励和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新成立企业和成长型企业贷款,解决创业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本着创业投资以民间资本为主的原则,由政府主导,尽快建立引导资金,大力发展各类产业基金(比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民营经济发展基金,组建更多的创业基金或创业投资公司,更要采取措施,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创业企业。政府还应当避免以往有些地方对创业基金一次设立,终身不变的做法,逐年增加投入,将创业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做大、做强,保证在本地有充足的创业资本供给,同时,积极探索,培养发展本地产权交易市场,为创业风险投资提供多元退出通道。
2.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创业服务体系
针对当前南通市中介服务机构少、规模小、发展不均衡的特点,要积极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开办民营的中介服务机构,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和倾斜,吸引、组织和协调国内外的优秀中介服务机构来本地,弥补特殊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不均衡的不足,将本地的中介服务机构做大做强。有目的地培养几个优秀品牌,大幅度提升各项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水平。在全市上下,充分认识创业服务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对创业服务的认识,将中介服务体系与孵化器的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完善现有创业服务中心的各项服务设施,以提高孵化能力和提升孵化质量为目标,加强现有创业服务中心经营人才队伍的建设,力争打造国内先进的创业服务体系。
3.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创业教育,形成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创业教育对提高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促进创业的开展。南通市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受教育家、实业家张謇“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拥有很好的创业文化基础,再加上拥有完善配套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为全面开展创业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针对不同的阶段,尝试在本市开展多层次的创业教育,中小学阶段着重注意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的培养,通过定期举办讲座、展览、企业家报告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基本素质,在高职和大学中全面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强化创业意识和素质,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本地创业教育的蓬勃开展,必将对本地的社会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形成崇尚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从文化的层面,为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研究(编号:07SJD710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韩言峰.科技型企业创业环境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 2005.[2]刘涛.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服务体系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 2006,(01.[3]芦岩,陈柳钦.国内区域竞争力研究综述—历程、问题与进展[J].河南社会科学,2006,(07.[4]姜智彬.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竞争优势[J].统计与决策,2006,(10.作者简介: 吴启运(1964年-,男,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产业处副处长,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张效东(1975年-,男,江苏徐州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2008年10月
第五篇:以创“星级”为契机,提升医院核心品牌竞争力
以创“星级”为契机提升医院特色品牌竞争力
----上海虹桥医院品牌建设之路
新年尹始,从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第三届管理学术年会会议现场,传来捷报,上海虹桥医院荣获“上海市首批星级达标医院”、2项“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首批特色专病建设单位”,可谓三喜临门,好事连连。
2010年以来,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启动了社会医疗机构“优势专科、特色专病”评选活动,2012年又创新性地开展了以“不断加强行业自律,持续提升服务质量,确保人民群众健康” 为主题的创建星级医院活动,政府正着力引导社会资本和外资推进本市高端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鼓励其在发挥专长、塑造特色上下功夫,走“品牌战略,长远发展”的道路,为上海社会医疗机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下,正如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先生指出的那样,民营医院一窝蜂的重点炒作性病、妇科等门诊,甚至不惜搬来名家借助权威声势,作用也仅仅是阶段性的,关键是把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丢掉了。其实,民营医院最大的优势是机制活、反应快、决策灵,那为什么不在医疗规范、医疗技术和服务态度上下大力气呢,以人为本其实并不是空洞的说教和虚幻的标签,它需要我们在服务的精细化、差异化上以及推广的人性化、多样化上大做文章。要在技术特色上走高端化、专科化的发展之路。
作为有11余年发展历史的上海虹桥医院,走专科特色和高端技术发展战略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医院的全面品质管理、规范诊疗,尤其是该院的中医胃肠疾病和妇科炎症及良性肿瘤的科学规范治疗于2001年建院之初就开始探索,在11年来的医疗实践过程中,虽然医疗市场竞争激烈,但医院为其积沉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确立了治疗优势,赢得了社会良好的声誉和口碑。
一、以创新理念、真抓实干为出发点,把强化执行力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
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近年来,我院以“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动态管理”、“创建星级医院”活动为契机,在全面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同时探索出了“管理与技术同等重要,员工与患者都是上帝,效益、质量和安全都是生命”的医院管理新理念。一是针对民营医院管理新人多、更新快等特点,医院为管理团队、科室主任、护士长及班组长推荐并购买《海底捞你学不会》,《我在为谁工作》,组织大家认真学习,谈读后感,大家一致认为,医院管理水平经过几代管理者的不断努力,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在逐步向业内先进水平靠近。但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照业内先进水平,在质量、经营、信息以及人力资源各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必须加强合作与交流,不断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成果和科学管理理念,结合虹桥实际,为我所用。在管理中坚持以经营管理为牵引,以质量管理为核心,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根本,以信息管理为手段,不断推进医院综合管理水平。二是根据制定的工作思路,完善管理职责,明确岗位职能,不断修订完善了《上海虹桥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并明确了医院各级管理人员、各级各类医疗技术人员的档案、岗位职责,行政管理制度、医疗管理制度等,分工明确,目标清晰,责任到人,大家从包括员工素质,制度的完善与更新速度以及对于管理行为的贯彻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强执行力的建设,在组织设置、人员配备及操作流程上有效的结合医院现状,将医院整合成为一个安全、有效、可控的整体,要求各职能部门每天坚持到一线、下临床、解困难,实施走动办公,做到无障碍管理,并利用在制度上减少管理漏洞,在目标上设定标准,在落实上有效监督,在日常管理上开展考勤纪律整顿,针对上班迟到、早退以及替人打卡和窜岗现象,采取日巡视查岗,并及时提出整改,有效提高了管理执行力度。三是改变管理作风,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采取管理人员动态化,持续走动,适时监管,面对面交流指导,强调用数据说话。在质量管理中,要做到预防为主的原则,凡事要防患于未然。对质量问题除了有定性分析外,还应尽量定量分析,反馈到了人。
二、以人才培养、引进为突破口,快速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医疗市场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专科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医院“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用人机制促进了专科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努力做到“四重”,重培养:以培养高层次名医为核心,精心选拔与培养德艺双馨的学科带头人。重使用:医院通过在生活上给待遇、管理上给位置、事业上给平台,让知识分子充分施展才华。重引进:为了加快学科人材队伍的建设,充分利用民营医疗机构机制灵活的特点,适时引进合理适用人才。重继教:医院十分重视医学继续教育,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继教项目,促进全员素质的不断提高,紧紧抓住人才这个根本,采取引进、脱产培训,大胆使用人才,引进高素质人才,大大加快了专科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坚持实施与品牌相匹配的人才战略。医院专科品牌是从科室、医生的技术服务特点发展并经过系统化经营而由社会认知形成的。随着新一轮医改的不断深入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竞争对手的模仿和超越,医疗特点的寿命将会愈来愈短,医院优势专科的品牌无时无刻不受到威胁,因此,多年来,医院注重不断的去挖掘、去更新、去经营品牌,并着力从方面下功夫。一是借梯登高,选择从市内外三甲医院专科退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作为学科带头人,努力提高医院优势科室的品质,同时,从全国范围选拨如妇科、中医胃肠专业、泌尿科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使其形成阶梯式技术队伍。二是强化育才,鼓励老专家与初、中级技术人员结对帮助,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传、帮、带”的作用,悉心指导中青年专业人员,鼓励他们主持开展科研项目,积极撰写学术论文。近3年来,医院专业技术骨干领衔撰写的医学论文达20余篇,同时,医院还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中青年专业人员开展各类继续教育和高一级技术职称考试,先后有8名青年专业人员报名参加本科学历教育,5名报名参加高一级技术职称考试。三是用合适合理人才,通过加强医院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让专科人员有英雄用武“之地,尤其是在专科团队组建上,注重合理搭配,取长补短,不唯文凭唯能力,充分发挥专科团队每个成员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尤其是薪酬体系构建上,注重特色专科的实际,注重人才给医院带来的综合效益,充分发挥价值分配杠杆作用,从而也积累了优势专科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三、以创新技术、新业务为抓手,快速提升医院技术实力
医院在对重点特色科室大力支持的同时,以新技术新业务开展为抓手,勇于创先,敢于争优,有力带动了一大批特色科室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优良的技术水平是创专科品牌、树专科名牌的基础,医院为病人解除病痛是医院的根本任务,因此,精湛的医疗技术是创建医院品牌的最主要因素,而一所医院的技术特点也是病人和社会对医院最关注的要素。上海虹桥医院在创建之初,面临一个最大的发展障碍就是知名度和医疗品质的美誉度较低,吸引患者以及对患者的持续影响能力比较弱,无法同市内已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著名的公立医院共同发展。针对这种现状,医院紧紧瞄准市场医疗需求,着眼可持续发展,对专科特色突出、发展趋势好、具有潜力的科室,及时进行重点扶持。以10余年的技术积淀,显现出富有生命力的专科物色和专病特色,有些技术达到在驻地及周边地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医院以重点专科建设为主线,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着力打造中医知名品牌,专科建设再开奇葩,如中医胃肠专业,整个技术团队密切合作,应用中医学的天人合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辩证施治等理论,积极探索最佳治疗路径。建立了为了突出中医药特点优势,做到“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的规范化治疗模式,尤其是完成中药治疗基本方案的基础上,将临床研究与生化研究逐步结合。有目的寻求合作单位对中药基平方以及生化指标进行药理分析和客观数据分析,提高科技含量,形成了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疣状胃炎等三个病种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妇科技术团队采用“前店后厂”方式,建立子宫良性肿瘤射频消融及微创治疗的疾病诊疗产业链,成为周边地区的一种社会医疗需求。
人才队伍和特色专科建设,有力地带动了医院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攀升医院的综合技术实力,大大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使医院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四、以科学、规范的流程为手段,切实提高医院综合效益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逐步推进和市场化深入,医疗市场和医疗产业已随着改革的步伐日趋完善,消费者在这过程中参与和体验逐渐深入,消费行为也就日趋理性,同时医疗市场的逐步规范,医疗行业在原有网络格局和现有服务竞争中不得不面对微利时代的马上到来。医院品牌建设背后是有形的医院和科室,它主要依赖于优势、高效的经营管理。只有具备现代化管理者素质,树立新的科学管理理念,强化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正确领会有关卫生体制改革的精神,才能带领员工实行全员管理创新、开发、扶持、发展和保护医院的品牌产品,真正实现医院的品牌发展战略。医院在优势专科品牌建设过程中,通过“五从五看”措施来提升管理水平。第一是从患者的角度看医院医疗服务“优不优”。针对窗口科室少数医务人员文明礼仪服务存在差距的现象,聘请礼仪专家对全院员工连续两天开展文明礼仪服务培训,同时,针对就诊病人停车难问题,加强了门诊停车场的秩序整顿,动员医护人员把私家车停车位腾出来,方便病人停车。同时,在全院开展了“八多”活动。即:微笑多一点、问候多一点、尊重多一点、方便多一点、告知多一点、沟通多一点、巡查多一点、解难多一点、努力做到“来又迎声,叫有应声,走有送声”。第二是从服务的需要看医生的技术“精不精”。医院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开展不同形式的岗位练兵,全院业务知识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每年邀请市内三甲医院专家到院举办2次学习讲座,组织手术医生对手术病人做好术前病案讨论。第三是从发展的眼光看医院医疗设备“全不全”。医院根据群众反映出的基础设施和设备陈旧的问题,积极向公司董事会提出建议,投资近300万元对医院B超室、胃镜室医疗设备重新更新和配置,投资16万元对医院手术室、供应室、医疗用房进行改造,对院内环境重新粉刷装修。第四是从处方和病历书写看医生基础知识“牢不牢”。医院从医务人员处方和病历规范书写抓起,组织人员对全院医务人员开具的门诊病历、门诊处方、住院病历进行抽查,找出医院医务人员病历、处方书写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市区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对临床医务人员开展处方、病历规范书写培训,对处方、病历书写存在问题的少数医务人员进行重点帮扶。要求药剂科、医务部严格把关,对当日书写不规范的处方,要当日整改,确保当日处方、门诊病历、住院病历书写规范率达100%。第五是从社会评价看医院行风“正不正”。医院组织职能部门对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开展了满意度测评,测评内容主要有,接诊服务、医护措施、医护技术水平、收费人员的服务态度、医疗费用等21个方面。同时,还针对重点科室,请就医群众挑刺,查找服务漏洞,并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医院服务态度、收费情况、药品价格进行检查,设立了举报电话,意见箱等。
五、以品牌建设、文化建设为宗旨,倾力打造现代民营医院品牌形象
医院品牌建设是一个商业化的过程,也是参与市场充分沟通、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的过程,其文化理念不同于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医院创建品牌的目的也不同于这些企业,医院文化的内涵就是以人为本,实现社会主义的医学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因此,医院在拓展与品牌相匹配的文化内涵上,把团结、求实、创新、奉献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努力通过先进的医院文化建设铸造医院品牌,一是从实际抓起,从点滴做起,广泛开展文化活动,定期举办各种体育比赛、演讲比赛、时装比赛、员工座谈会、文艺演出、职工摄影作品展以及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二是提高员工个人素质,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活动,把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和医德医风教育以及建立规范医疗服务流程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医务人员“医者仁术”和“大医精诚”的服务理念。健全医院各岗位人员文明礼仪服务用语和行为举止规范,促使优质服务的观念形态文化潜移默化融入医务人员的行为中,使患者在进入医院的同时,随时感受到人性化的存在,时刻体会到“以爱心换真情,以质量保满意”的宗旨,切实做到 “医院为社会服务、医生替病人着想、医疗使群众满意”。
民营医院今后的发展,除了强化自身的技术、服务外,更要制订系统的发展规划,未雨绸缪才能走得更远,如有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提升自我,也要选择适合的、有实战操作经验的机构合作,并且要充分认清买方市场理智挑剔的目光背后表述的内容是深层次精神需求满足与实现,而不仅仅是以简
单的广告和诊断看病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而是探求更有差异化更独特的视角打出属于自己的品牌。而不要犯类似医疗保健品之类“广告战”、“促销战”、“炒作战”等幼稚手法了,数量式的营销伎俩看似庞大实则苍白,往往有在市场上被边缘化的危险。相反,质量式的带有口碑效应的营销策略应得到巩固和加强。这个时代,不明确战略、不树立品牌是难以真正立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