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之弘扬诚信之风、构建诚信社会
弘扬诚信之风、构建诚信社会
摘要:“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诚信作为一种美德始终为中华民族所推崇,古人更是将“信”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基础。然而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追逐名利而将诚信遗失。追其原因,一是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已经同传统文化相去甚远,对诚信,对德行的教育有一定缺失,使得人们对传统美德的继承有较大的流失;二是法治,法治不完整无法保证市场,政府体系,教育系统等的诚信,使整个社会于陷入没有诚信的旋窝中。要改变这种状况,构建诚信社会,只能德法并举治理社会诚信问题。
关键词: 构建 诚信社会 法治 教育
弘扬诚信之风、加强诚信社会建设,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诚信无价,诚信——时代的呼唤
纵观古今中外,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形成、生存并发展下去,诚实守信是一种重要的“粘合剂”。当今时代,诚信社会建设的意义又表现为多个方面,并呈现层次性。
1.1、人生因诚信而崇高
诚信根植于善良人性的沃壤,是人类怒放不谢的文明之花。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做事的基本准则。诚实是我们对自身的一种约束和要求,讲信誉、守信用是外人对我们的一种希望和要求。
1.2、企业因诚信而发展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不仅是物质技术的竞争,商品质量的竞争,人才资源的竞争,更是企业形象与信誉的竞争。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是塑造企业形象和赢得企业信誉的基石,是竞争中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是现代企业的命根子。富兰克林说:“信用就是金钱。”企业的活动是经济的活动,为了发展就不能不讲求诚实守信。企业不诚信经营,其结果必然是被市场所淘汰。
1.3、市场因诚信而稳健
诚信与市场经济有内在联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灵魂和道德基石,是市场经济内生的一种伦理原则。市场因诚信而稳健,没有诚信就没有市场经济。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诚实守信”对克服“市场”的消极方面和负面影响、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向前发展,有着特殊的指向作用。我国“市场”发展中的消极因素,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滋生,已经对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1.4、政府因诚信而威重
中国自古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训,这些话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孔子在谈到统治者怎样才能得到老百姓信任时说:“民无信不立”,如果一个国家对老百姓不讲诚信,就必然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只有对老百姓讲诚信,才能够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荀子也认为,政令取信于民则国家强大,政令失信于民则国家衰弱,因此治国从政当以建立信德为主旨和根本。
1.5、社会因诚信而和谐
对一个社会来说,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不讲诚实守信,就没有相互的合作,就没有社会的团结,就不会形成普遍的认同,也就没有和谐的社会。就会导致风气败坏、民心散失,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就会坍塌。
二、诚信创造价值,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2.1现代社会折射诚信缺失,唤回诚信成为必然。
诚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已悄然变质,不少个人和企业为一时之利,不惜损人利己、自毁形象。例如一些执法人员他们收受他人贿赂,做他人保护伞。帮助他人非法偷税,漏税,帮助他人销售非法产品。因此我们应当尽己一份力去挽回失去的诚信,不能为了一时的私利和眼前的利益,自毁形象、损人利己。2.2诚信无价,诚信亦有价
诚信千金难买、万金难立,诚信是无价的,是社会的核心,是市场经济的生命和灵魂,失去诚信,一切都无从谈起。任何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集体,都应讲诚信。
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中,诚信无价,也有价。诚信本身不具备货币属性和经济规律,不能用金钱衡量。它只是基本的为人操守和交易原则,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普遍的诚信是一种境界,一种科学有序的社会氛围。因此,是不能以价格和价值来定义诚信的,诚信是无价的。诚信有价是因为它是不贴商标的声誉,是超越常规价值的无形资产,由其带来的附加价值即说明诚信有价。
2.3良好的诚信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必须要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打造现代诚信理念,加强诚信教育,建立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诚信社会。否则,人际关系会发生许多不协调的现象,经济运行会受到很大阻碍,整个社会发展都会因为诚信的缺失而带来很多不良的后果。
三、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诚信原则
3.1当前的社会现实强烈呼唤诚信道德的回归
诚信是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方面,是修身、立业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和道德规范。诚信,是指诚实而有信用,也就是真实、无妄、不欺。它要求人们为人处世要诚善于心,言行一致,真诚实在,信守诺言。儒家经典指出:“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辄,其何以行之哉?”,可见,历朝历代的圣人们都将诚信看做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诚信是为人之道,是修身的根本和最高要求。
一个人终身的行为要求,概括起来就是诚信。儒家的诚信思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是一致的。然而近年来,失信、造假、欺骗行为犹如瘟疫一般,在社会生活中蔓延。稍不留意,不难发现,市场上的假烟、假酒、假药、假种子比比皆是。
2014年食品安全事件更是频频发生,屡禁不绝。2013年底的“宜家肉丸含马肉”事件还完全淡出人们的视线,2014年初,全球零食商巨头沃尔玛又爆出在华部分店面所售驴肉含有其他动物的DNA‘在杭州广琪贸易公司里,卧底记者发现工作人员将过期食品原料改头换面,变成了合格产品。而这批数量惊人的过期食品原料,其供货对象包括可莎蜜儿、金点、丹比、浮力森林、面包新语、小小涩会、九月生活等杭城多家知名的蛋糕坊和烘焙企业;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行为。这家公司被曝通过过期食品回锅重做、更改保质期标印等手段加工过期劣质肉类,再将生产的麦乐鸡块、牛排、汉堡肉等售给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大部分快餐连锁店;昆明黑心商贩造有毒米线——黑作坊为迎合消费者而滥用食品添加剂来提升卖相、口感。加工环境脏、酸腐臭味扑面、地上污水横流、二氧化硫严重超标。
四、构建诚信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4.1诚信首先要从政府做起
政府存在的根本是诚信,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础,因此诚信首先要从政府做起。
社会诚信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我国,诚信缺失几乎成了可怕的“败血症”,它与文明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
为构建诚信社会,政府除了要做守信政府外,当前的任务主要有: 第一: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指导功能,认真开展全社会的诚信教育。政府应该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手段加强宣传,培养公众的诚信意识,重塑诚信美德,让失信者像“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
第二: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要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和政府干预的关系,处理好“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关系。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政府的调控职能还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在整顿社会主义市场秩序方面,政府的管理职能不是减轻了,而是更重。政府应当依法办事,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治力度。第三:建立健全社会责任公开系统。信息不对称是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要诚实守信,必须尽可能维护信息的对称状态,要有效地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就必须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和机制。
4.2构建诚信社会需要法律调控
道德的内在约束固然重要,但还必须重视法律的强制约束力,要使之成为规范市场秩序、打造诚信社会的基本手段。市场经济应当是道德经济,其本意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市场主体应遵循普遍认同的道德标准,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利而损害社会公德。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虽然道德对经济行为的感化作用十分重要,但道德的约束作用取决于行为人的自身控制能力,如果行为人的道德素养尚未达到一定水平,“道德经济”是难以实现的。
依靠法律的强制力来构建诚信社会有着法理和现实的基础。用法律来评判商家行为具有现实可能性,通过立法者制定出充分反映道德需求的法律规范和执法者严格依法办事的有机结合,就能依靠法律的强制力来纠正失衡和不道德的社会行为。相信通过有关部门的依法制止,能及时消亡社会上诸多不道德的行为,加深公众对此类行为的认知。
4.3构建诚信社会应当加强制度建设 虽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然而生活中,有借无还并非个别现象。我们不能一味去抱怨人们的诚信意识,而应当更多地关注诚信建设。
目前的诚信建设,片面强调了自律和良心。而实际上,社会从客观上鼓励了不讲诚信的行为,讲诚信的人反而吃了亏。只有改变目前这种不合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
4.4将激励机制引入社会诚信体系
诚信不仅是社会公共关系的道德规约,还是社会良性运转的内在需要,然而,社会的信用缺失却是一个令人不容否认的事实。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假药、庸医正毒害着人们的健康,这些无不在昭示着信用危机,开展诚信教育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然而,如果没有激励机制,诚信教育的作用将是非常有限的。与古代中国将诚信作为“信仰伦理”不同的是,西方的“诚信”一开始就建立在商品交换基础之上,植根于市场经济生活中,是与经济效益、成本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责任伦理”。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是采取信用评级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5充分调动有利因素来构建诚信社会
我们应当积极调动社会中的有利因素来为构建诚信社会,尤其是那些起表率作用的群体。当代大学生所受教育水平高,在思想政治、业务技能等方面较其他群体相当优势,他们是综合素质高、诚信潜质良好的群体,不仅需要接受诚信道德教育,同时也是诚信道德的教育者,因此,应当积极发挥大学生的先锋作用,在构建诚信社会的过程中为社会公众起到积极的表率作用。
六、总结:德法并举治理社会诚信问题
治理社会诚信缺失既要依靠道德提升,又要依靠制度建设,即坚持德法并举的原则。道德具有基础性、普遍性、治本性的特点,制度具有规范性、针对性、稳定性的特征,二者相得益彰,交叉互动,相互协调,不可偏废。
解决市场诚信问题必须依靠法律规制。一方面,我国市场主体的数量多、差异大,道德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我国市场诚信缺失的时间久、范围广,危机程度严重。运用道德手段虽可治本,但旷日持久,时不我待;运用法律规制虽有“治标不治本”之虞,但能普遍推行,立等见效。因此,对于市场诚信问题只能依靠制度建设来解决。此外,对于非盈利社会组织事务的诚信问题,显然需要典型的道德与制度并举的方式予以解决。
总而言之,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是社会健康发展的持续动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在诚信需求日益增长的现代社会,不讲诚信是对生产力的破坏,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更是严重损害人民利益。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我们今后将走上社会各种岗位,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发挥力量。因此,加强在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只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大学生完全可以做到先诚信,成为社会的诚信表率。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诚信社会构建与大学生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可见诚实守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华夏子孙引以为豪的高尚品质。然而当今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着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等现象:毒奶粉、毒大米等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直接威胁到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官场和职场贪腐盛行,其涉及金额令人咋舌;不少人缺乏诚信意识,言行不一,于是当今社会中的人们极度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人与人之间相互猜疑甚至暗算。以上种种现象都时刻触动着公众敏感的神经,动摇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所以,面对诚信匮乏的今天,构建诚信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所谓诚信社会,就是指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普遍形成的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社会诚信的形成不仅包括个人诚信,还包括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认可的道德及规则。在我看来,社会风气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良好的社会风气一旦形成,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会受其影响,从而自觉地遵守诚信的原则。但遗憾的是,这样的诚信之风并未出现,即使在大学校园里也存在着种种不诚信的行为,比如考试作弊,无故或借故旷课,欺骗老师、同学、家长,言而无信等,这些现象是不应该在大学生身上出现的。
大学生应当是一个青春阳光,嫉恶如仇,绝不向世俗和潜规则妥协,充满朝气和正义感的群体。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更应当在诚信社会的构建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大学生可以做的事情其实有很多。首先,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杜绝不诚信的行为,以自身的言行践行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做到诚信考试,不旷课不迟到,不欺骗他人,言而有信,积极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在社会上形成诚信的风气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坚决向不诚信的行为说“不”,如果发现别人有不诚信的行为,我们应该以适当的方法进行劝阻和教育。如果是朋友或同学有不诚信的行为的话,我们还可以以自身的言行去感化和影响他们。比如如果发现同学考试前正在准备作弊用的小抄,我们应首先对其进行劝阻,如果该同学执迷不悟,我们则应该向辅导员、老师等人反映相关的情况,面对不诚信的现象决不妥协。此外,校园作为大学生们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我们至少可以让诚信之风在校园里刮起来。构建诚信校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讲座,大力弘扬优秀个人的先进事迹等方式,把诚信的意识深深播种在同学们的心中。最后,大学生不应当只活动在象牙塔中,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在社会交往中也必须坚守诚信。我们要多接触社会,面向公众开展有关诚信社会的宣传工作,向全社会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让诚信之风在全社会刮起来!
第三篇:构建诚信社会论文
构建诚信社会
“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康德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华夏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很早就把诚信作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一,古人说,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以无信;诚信是规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对一个个体来说,诚信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力量;对一个单位来说,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对一个社会体系来说,诚信是正常秩序的运行基础,对一个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树立的基础。诚信是治国理政之道,唯有以诚信为基石,才能民富君安。
那么,诚信是什么?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诚,就是真诚、诚实;信,就是守承诺、讲信用。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关系。处理这种关系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有章必循,有诺必践;否则,个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会就失去运行之规。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诚信的重要。因为,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然而,我们古人将诚信作为待人处事的准则,但在若干年后的今天,这一无形的绳法似乎正逐渐被削弱。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涤荡,人们发现,诚信消退,拜金心态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商场上尔虞我诈,风谲云诡;且不必说市场内小贩们短斤少两,以次充好;也不必说黑心米贩污油兑陈米,自来水掺甲醇,各方面的诚信问题屡见不鲜:个人诚信缺失,政府信用缺失,企业诚信危机浮现等问题正在变成如家常便饭般常见。
回顾30多年来,我国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确实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诚信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让人疑惑的是,为什么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文明社会里,诚信反而被愈发削弱呢?其中包括三方面,政治原因有政治运动及气候的影响、社会转型与社会流动、理想信念的丧失;经济原因有早期资本主义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问题、缺乏惩罚和奖励制度;文化原因有儒家传统文化缺乏外在的约束力、儒家的信仰缺乏有效的实践途径、儒家传统文化使得人格分裂和信仰实用化。多种渊源汇于一点,便致使人们心目中诚信的地位江河日下。
由此看来,当今社会诚信丢失,形势严峻,解决诚信问题刻不容缓。虽然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理想效果,但只要有相应的努力和措施,相信人类文明不会丢弃“诚信”这最闪光的一页。
从较小的角度来说,我们身为大学生,首先要深刻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着良好社会风气的养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许下诚信诺言并付诸行动,把它作为为人的道德底线,不逾矩,不越雷池,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地去宣传诚信的意义,影响他人,促进社会向前发展,为社会的诚信建设而努力。
对企业而言,企业应时时处处以“诚信”为出发点,坚持“服务群众、信誉第一”的经营理念,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准则,自觉维护自身诚实守信形象,在建章立制、内部管理、销售服务、投诉处理及同业合作等方面,宁亏自己,不亏群众,严格自律,依法纳税,重合同守信用,并通过及时披露本企业的信息,取得社会的监督外,严格杜绝违法乱纪、见利忘义、不守承诺等现象,维护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就本企业在诚信方面显现的成绩和问题进行表彰和问责,提高诚信水平,从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了解企业有没有弄虚作假行为、违约毁诺行为和不良投诉,即可得知其信用及口碑。
当然,国家能够搭建法律平台会对社会的诚信建设起到良好的督导和约束作用,通过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信用体系等措施,将对整个社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社会需要以企业为主要平台搭建诚信体系,并纳入战略目标考虑范畴,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满意为终极目标,倡导“优质产品,诚信经营,绿色消费”的经营观,注重品牌建设,引导社会全民参与到质量监督、诚信评价的责任体制中来,为实现诚信至上的宏伟愿景和全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共同努力。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 —诚信
形势与政策---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英语164颜莎莎2016210801083
在四月六日这一天,我们在团支书的带领下上了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了社会诚信建设。什么时候诚信?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和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将诚信与爱国、敬业、友善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更加明确了诚信这一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的建设和个人的发展中处于一个根本和基础的地位。
“诚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诚实,守信用”。所谓“诚实”,即人的言行和内心思想一致,为人处世不说谎、不虚伪;所谓“守信用”,即对他人要做到“信”,通过大家共同缔结契约、制定法律来对群体进行共同约束,不食言、不违约,遵守共同的约定。优化诚信企业行政监管安排
我们应该提供优先提供公共服务便利。在实施财政性资金项目安排、招商引资配套优惠政策等各类政府优惠政策中,优先考虑诚信市场主体,加大扶持力度。在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领域对诚信个人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便利。
对于讲诚信的人可享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在办理行政许可过程中,对诚信典型和连续3年无不良信用记录的行政相对人,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务措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根据监管对象的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价分类,注重运用大数据手段,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为市场主体提供便利化服务。对符合一定条件的诚信企业,在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中优化检查频次。以海关查验为例,我国海关对3500多家高级认证企业进口货物查验率约为0.8%,比一般信用企业低90%,大幅减少了企业物流和通关成本,而对失信企业则实施100%查验。
政府应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鼓励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发“税易贷”“信易贷”“信易债”等守信激励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和商业销售机构等市场服务机构参考使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信用积分和信用评价结果,对诚信市场主体给予优惠和便利,使守信者在市场中获得更多机会和实惠。
政府应该大力推介诚信市场主体。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将诚信市场主体优良信用信息及时在政府网站和“信用中国”网站进行公示,在会展、银企对接等活动中重点推介诚信企业,让信用成为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考量因素。
我们应该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诚信缺失,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假烟、假酒到假冒劣质食品、药品,从无照经营、商标侵权到合同违约、骗税逃税,从工程建筑招标弄虚作假到工程质量偷工减料,从考试作弊、学术文凭造假到以权谋私、政策朝令夕改等,这些现象,都令社会中人际关系日益紧张,彼此互相猜疑、互不信任的危机加剧。2016年,一些引起广泛关注的公众事件,如哈尔滨天价鱼事件、魏则西事件、徐玉玉被骗猝死事件等,都与社会诚信缺失有关。这些现象,严重动摇着社会和谐的伦理道德根基,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主要障碍和突出瓶颈。
经过这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我对诚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诚信考试)
诚信应考背后的责任意识
一个学期的学习接近尾声了,同学们都在忙于期末复习。为了准备期末考试,大部分同学学习热情高涨,早起晚睡,埋头苦学。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些同学连临阵磨枪的姿态都没有,只是在考试来连临时才开始着急,甚至在考试中抱着侥幸心理,采取作弊手段,幻想蒙混过关。作为一名学生,考试作弊是可耻的,诚信应考是我们作为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
要做到诚信应考,我们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考试的目的与意义。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一种手段,其作用除了对我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查之外,就是通过考试让老师了解我们掌握知识的总体情况,为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措施的调整,教学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全面的客观的依据。因此,严肃考风考纪,确保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的公平公正,确保考试的权威性和可信性,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和维护教学秩序的需要。而且,同学们通过考试,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促使自己巩固所学知识、技能,从学习结果的反馈中,及时获得矫正信息,调整自己今后的学习。因此,每一个学生都应在考试中体现诚信的良好品质。
面对一张张白纸黑字的考卷,我们是诚实应答,还是偷偷地抄袭?是以真实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老师,还是以抄袭得来的分数蒙骗家长、蒙骗老师,蒙骗自己?我们当然应该选择前者。我们应该以端正的态度去对待每一次考试,诚诚实实地去回答每一道题,为心灵交上一份诚实的答卷。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考试能取得好成绩,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好成绩是努力学习得来的,知识是平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而不是靠投机取巧得来的,更不是靠考试作弊得来的。作弊得到的成绩是我们心灵的一个污点,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次失败。不管考试成绩如何,只要是自己真正努力地成绩,也虽败犹荣。
考试是对同学们学习成果的检验,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诚信的一种检验。古人说,诚信是一轮金赤朗耀的圆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而我认为,诚信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是当代大学生基本素质的体现。君子修身,莫善于诚信。在现代社会中,国家树诚信,社会讲诚信,校园提倡诚信。对于大学生而言,是否重视诚信考试,是责任感的表现;能否诚信应考,则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质。考试以检验所学内容为目的,也是一种择优的方式。诚信是公平考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如果失去诚信,考试将成为不公平竞争。考试作弊是对自己无能的一种掩饰,是对尊严的一种抹杀,这样的人是在欺骗自己。失去诚信意味着失去做人的根本,结果是得不偿失的—那样的考试成绩将一文不值!
大学是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地方,我们为求学而来,切不可把学习当作完成任务。作为学生,对学校要有诚信,做到诚信考试、诚信做事;对自己更要有诚信,要做到心口如
一、诚信做人,做到学习与能力、思想与素质、道德与品质共同进步。我相信,只要我们拿出信心与耐心,努力拼搏,用自己真正的实力去拼搏,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