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诚信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诚信问题
信用的缘起与人类的群居生活方式和人类的思想意识密切相关。首先信用起始于人类的社会性存在方式。其次,人的意识性,人们交往行进的基础是社会成员之间的言行一致。惟有如此,思想才能相互传递、接近,从而形成一些较稳定的预测和行为预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活动的活跃,诚信问题以摆放在我们的眼前,它不仅包括 职业信用、政治信用、伦理信用,法律信用、经济信用乃至更细分的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等。
诚实就是忠诚老实。它主要是对人处事时的道德准则,这一准则要求人们与人交往时说真话,向别人传递真实信息,不掩盖或歪曲事实真相。诚实作为最古老最原始的道德要求,它和人类相伴而生,人是社会动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人是在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中生存和发展的,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诚实,说真话,传递真实信息,不掩盖歪曲真相,人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人类也才能修养生息,繁衍延续。人的这种本真状态的生存需要在长期的人类进化过程中沉淀、积累、经人类的心理,情感和文化的作用,积淀为一种原初的道德规范。人类历史发展到现在,诚实品质从来是对人的最基本的要求和规范。是否具备诚实品质,已经成为道德社会化完成未完成的标志,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成员在道德上合不合格的最基本标准。
守信是遵守诺言实践自己的诺言。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精华,守信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所谓信,即诚实无欺。在《论语》中,孔子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鞔,小车无瓤,其何以行之哉?主张与人交往,言而有信。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为信”,自身确实具有善德的人称为“信”。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信,把信作为立人之本,立政之基,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立。“信”也就成为儒家着重提倡的道德规范之一。
诚实守信是我国传统道德大厦的根基,诚信铸成中华民族道德之魂。统而言之,诚信包含了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诚实无欺,主要指人的自我修养以及由此形成的个人内存的道德品质、德性和道德;二是相互信任,主要指信任他人或被他人所信任,这是社会中的一般的道德要求。三是信守承诺,通常指能够履行对他人的承诺,是对特定对象的责任。所以相互信任、信守承诺主要指人们在交往中的行为规范。
当代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思想道德品质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与命运,更关系的社会主义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的伦理的重要内容,诚信,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培养。而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值得关注,大学生要以诚信为学习之根本、人生之根本。诚信应贯穿我们大学生活的始终,涉及到考试、借贷、就业、生活等方方面面。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中把“明礼诚信”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来要求全体公民,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诚信”的今天,作为接受文明教育最充分的大学生,更应该身体力行,领文明之先风,不做有损个人名誉和国家利益的事情。考试作弊、毕业不还贷等失信行为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道德水准,也降低了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度。考试作弊危害的不仅是作弊者本人,它使所有学生都面临道德的考验和灵魂的拷问。对考试作弊、毕业不还贷的理解和宽容,也就是对社会不正之风的淡然和认同,自己也就不知不觉加入其中,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学生中更存在严重败坏了学校和社会风气。各个学校都在积极营造和建设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氛围和风气,陶冶情操、熏陶品格,优良校风对学生科学价值观和正确行为倾向的形成以及心灵情感的升华都起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有道德的人以做假、说谎为最大耻辱,有道德的人也必定会忠于自己的承诺。所以信必有忠,忠能达信。考试作弊、欠贷不还等行为则是对优良校风的败坏,是对学校正面的道德教育的无端亵渎与粗暴贱踏。有的同学明知某同学作弊,但不予制止和报告,而是采取关键时刻写匿名信、打匿名电话的方式予以揭发,滋生不健康的心理。
更重要的是造成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危机。社会把大学生一贯视为高素质人群,给以充分的信任和关心。但是由于考试作弊的屡禁不止,欠贷不还等现象的频频出现,使得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工商银行处长不无痛心地说:“我们不得不认为大学生出现了诚信危机。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对他们的信任度,„„并希望找到有效的制约措施,规避风险,确保银行利益不受损。” 可见,由诚实、守信方面出问题而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的不信任,导致社会信任度的降低,不仅在量的方面大幅减少,在质的方面也大幅下降,会使信任危机强化为社会危机,直到社会系统的崩溃。从而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各个民族的各种文化都把诚实守信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以及危害:1,弄虚作假严重2,信用意识缺失,3人际关系淡漠。当然我们认为造成这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总结起来也就包括三方面:社会,学校,家庭。是社会的一种外部环境造成的我们的诚信问题的欠缺,是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滞后一种表现,社会诚信机制的一种不健全。也包括自身的原因,如:自律意识较差。因此不论是个人,还是学校, 社会, 不论为谁, 为自己, 为他人,我们都要去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去营造浓厚的校园诚信教育环境, 同时也要求政府部门建立诚信约束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同时也要借鉴殴美等国的诚信问题,学习他们的一些先进方法,去管理中国目前的诚信缺失问题。
诚信者也收获诚信。诚信者收获的信任,是诚信者拥有的社会资源,它足以让诚信者安身立命。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把科学认识上的求真精神和做人方面的求真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和人民,人生也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也只有热爱真理、襟怀坦白、诚实公正的人才能为追求真理拼搏和献身。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论大学生的诚信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论大学生的诚信问题
本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仅作为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根据这篇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写出自己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诚实就是忠诚老实。它主要是对人处事时的道德准则,这一准则要求人们与人交往时说真话,向别人传递真实信息,不掩盖或歪曲事实真相。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诚实,说真话,传递真实信息,不掩盖歪曲真相,人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人类也才能修养生息,繁衍延续。人的这种本真状态的生存需要在长期的人类进化过程中沉淀、积累、经人类的心理,情感和文化的作用,积淀为一种原初的道德规范。人类历史发展到现在,诚实品质从来是对人的最基本的要求和规范。是否具备诚实品质,已经成为道德社会化完成未完成的标志,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成员在道德上合不合格的最基本标准。
守信是遵守诺言实践自己的诺言。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精华,守信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所谓信,即诚实无欺。《论语》中,孔子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鞔,小车无瓤,其何以行之哉?主张与人交往,言而有信。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为信”,自身确实具有善德的人称为“信”。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信,把信作为立人之本,立政之基,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立。“信”也就成为儒家着重提倡的道德规范之一。
诚实守信是我国传统道德大厦的根基,诚信铸成中华民族道德之魂。统而言之,诚信包含了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诚实无欺,主要指人的自我修养以及由此形成的个人内存的道德品质、德性和道德;二是相互信任,主要指信任他人或被他人所信任,这是社会中的一般的道德要求。三是信守承诺,通常指能够履行对他人的承诺,是对特定对象的责任。所以相互信任、信守承诺主要指人们在交往中的行为规范。
是否诚信就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如何的重要标准。
当代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思想道德品质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与命运,更关系的社会主义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的伦理的重要内容,诚信,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培养。而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值得关注,大学生要以诚信为学习之根本、人生之根本。诚信应贯穿我们大学生活的始终,涉及到考试、借贷、就业、生活等方方面面。但是,现在大学生的诚信确实成了问题。有部分大学生为走捷径不惜弄虚作假,连需要亲身体验的社会调查报告都东摘西抄,甚至到网上下载一篇,交帐了事。据悉,毕业论文抄来抄去,把现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心得,在大学生中也是公开的秘密。同时,也有相当大部分所谓的“贫困生”在轻松拿到贷款的时候拒不交纳每月应付的利息,就更不用说在到期交还贷款了。其实,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是在整个国人诚信缺失的背景下出现的。被视为相对纯洁的学术领域尚有“腐败”可言,举轻以明重,其他领域的诚信缺失,自不殆言。而大学生的诚信问题,由于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性,其危害性尤其重大。想想吧,大学生是未来的国家栋梁,如果读书期间就缺乏诚信的态度,将来踏上社会,如何以诚待人?诚信的风气,又如何推而广之?
我们大学生的贷款问题也是应该引起大家注意的事,一些贫困生会说:“我的家境很困难,要是没有贷款的资助我是不可能完成学业的”,然而,却有一部分自称贫困的大学生在得到学校 的贷款后并不珍惜读书的机会,反而学会如何挥霍得来的贷款,认为贷款还与否是以后的事现在不用考虑。” 的确,有那么一部分大学生拖欠贷款以至于国家曾一度停放高校的贷款,使那些真正想要上完大学的贫困生感到无所适从。曾在网上看到一篇名为高校悲歌《父亲卖血,儿子挥霍》的文章,它讲述了一位为子求学长期卖血的父亲在看见儿子挥霍大学生活后的泣血故事。这里,我不禁要问,我们的大学生为何要让自己的诚信蒙尘呢?让年老的父母为此伤透了心,操白了一头乌发。
树立诚信,不能只靠个人的道德完善,它还应该形成一种具有约束力的公众舆论,一种体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完备机制。同样是学生的虚假舞弊行为,但中美的教育方法却相差甚远。有一部美国电影讲述了那里处理这一问题的过程:影片中的女学生为写一篇论文而绞尽脑汁,父亲见了于心不忍,便在电脑上帮她完成了这篇文章。学校发现后,校长亲自与女学生谈话,非常严厉地批评她,并警告,只要有第二次,立即开除,因为这是学校的制度。渗透在西方人生活中的诚信意识,就是这样从小训练出来的。它充分说明诚信意识的树立至关重要,假如诚信的行为得不到鼓励和表彰,不诚信的行为也不受到谴责和制裁,谁诚信谁就吃亏,不诚信反而得益多多,诚信的风气是永远推广不了的。回到大学生抄论文的话题上,能否在制度上与品格操行的记录上挂钩呢?这不仅仅为了评定学习成绩,更关系到人才基本素质的培养。诚信要求发至内心的呼喊。因为在中国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那种形式主义者。
诚信是一个遍及全社会的课题,对大学生更是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它代表中国素质教育的程度,诚信问题“何去何从”应引起中国大学生的深思。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中把“明礼诚信”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来要求全体公民,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诚信”的今天,作为接受文明教育最充分的大学生,更应该身体力行,领文明之先风,不做有损个人名誉和国家利益的事情。考试作弊、毕业不还贷等失信行为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道德水准,也降低了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度。考试作弊危害的不仅是作弊者本人,它使所有学生都面临道德的考验和灵魂的拷问。
危机使人反省,而解决问题的现实需要促使人思考问题形成的原因。在我看来,各行业诚信缺失的表现虽有不同,但形成问题的原因却概出一辙。
首先一个是中国的文化传统。谈到文化传统,人们老是说,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中国人很喜欢“瞒”和“骗”,鲁迅先生也曾撰文揭露过。那么,这种现象又是什么造成的呢?我认为,骨子里是的“成者王侯败者寇”的思想在作祟。对成功者和失败者的态度有天壤之别,这导致了人们拼了老命的去获得成功,拼了老命的去避免失败。从而有些人就会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手段都不加选择了,那么什么“瞒”呀“骗”呀自然也就粉墨登场了。在他们看来,他们是为了成功,一切的“瞒”和“骗”都是正当的,是迫不得已的。
再一个原因是中国人目前信仰缺失。现代社会物欲膨胀,很多人受到社会的冲击,追求所谓的钱、权、地位,所以就成了“有奶就是娘”,一切向“钱”看齐。他们没有什么信仰,只是追求他们所要的物质享受,追求
他们要的东西,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他们看来,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所以他们就无视什么诚信了,能有好处就好,一切从“实际”出发,讲求所谓的“现实主义”。现代的大学生就是生活在这种世界里,久而久之,他们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也沾染了这种风气,对他们来说,诚信并不算什么,无畏地“钱”进。
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跟社会、跟教育、跟个人等方方面面是脱不了关系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诚信问题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我们应做的、能做的去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大学生要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不要因为是小事,是习惯的东西,就不去注意诚信问题,就可以不讲信用。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的诚信问题
学号 1422041132
天津城建大学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的诚信问题
学班成生姓名 级 绩
刘星利 14电气11班
指导教师(签字)
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2015年5月7日
摘要
【摘要】 当今时代,伴随着越来越多诸如假冒伪劣、欺诈盗用等现象层出不穷,诚信问题再一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支特殊的群体,是国家和整个民族未来的中流砥柱,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如今,大学生诚信问题凸显,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考试作弊、代考替考、抄袭作业、无故旷课迟到、论文造假等现象在大学校园里比比皆是,不仅不利于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更是不利于良好的学风和校风的形成,不利于诚信社会的建立。诚信,即诚实守信。古往今来,诚信都是作为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诚信是立国经商之根本,无信则无往来;诚信是维系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纽带。诚信是时代进步的代名词,大学生又是未来国家的主宰者,“诚信做人,诚信行事”是对大学生最根本的要求。大学生只有秉承诚信的准则,才能够立足激烈竞争的社会,才能够被社会接受进而发挥所长,有所成就。大学生诚信问题是当今社会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因为大学生中存在了诸如作弊、抄袭等不诚信行为,并涉及到学习、生活、就业等方方面面,阻碍社会的进步。因此,对大学生诚信问题开展研究,并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是构建诚信校园和诚信社会的关键。本文研究的大学生诚信问题主要包括大学生学习诚信问题,涉及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科研造假和虚构简历的行为。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 高校;
【文内图片】
诚实就是忠诚老实。它主要是对人处事时的道德准则,这一准则要求人们与人交往时说真话,向别人传递真实信息,不掩盖或歪曲事实真相。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诚实,说真话,传递真实信息,不掩盖歪曲真相,人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人类也才能修养生息,繁衍延续。人的这种本真状态的生存需要在长期的人类进化过程中沉淀、积累、经人类的心理,情感和文化的作用,积淀为一种原初的道德规范。人类历史发展到现在,诚实品质从来是对人的最基本的要求和规范。是否具备诚实品质,已经成为道德社会化完成未完成的标志,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成员在道德上合不合格的最基本标准。
守信是遵守诺言实践自己的诺言。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精华,守信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所谓信,即诚实无欺。《论语》中,孔子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鞔,小车无瓤,其何以行之哉?主张与人交往,言而有信。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为信”,自身确实具有善德的人称为“信”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信。把信作为立人之本,立政之基,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立。“信”也就成为儒家着重提倡的道德规范之一。诚实守信是我国传统道德大厦的根基,诚信铸成中华民族道德之魂。
统而言之,诚信包含了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诚实无欺,主要指人的自我修养以及由此形成的个人内存的道德品质、德性和道德;二是相互信任,主要指信任他人或被他人所信任,这是社会中的一般的道德要求。三是信守承诺,通常指能够履行对他人的承诺,是对特定对象的责任。所以相互信任、信守承诺主要指人们在交往中的行为规范。是否诚信就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如何的重要标准。当代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思想道德品质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与命运,更关系的社会主义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的伦理的重要内容,诚信,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培养。而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值得关注,大学生要以诚信为学习之根本、人生之根本。诚信应贯穿我们大学生活的始终,涉及到考试、借贷、就业、生活等方方面面。但是,现在大学生的诚信确实成了问题。有部分大学生为走捷径不惜弄虚作假,连需要亲身体验的社会调查报告都东摘西抄,甚至到网上下载一篇,交帐了事。据悉,毕业论文抄来抄去,把现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 2 的心得,在大学生中也是公开的秘密。同时,也有相当大部分所谓的“贫困生”在轻松拿到贷款的时候拒不交纳每月应付的利息,就更不用说在到期交还贷款了。其实,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是在整个国人诚信缺失的背景下出现的。被视为相对纯洁的学术领域尚有“腐败”可言,举轻以明重,其他领域的诚信缺失,自不殆言。而大学生的诚信问题,由于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性,其危害性尤其重大。想想吧,大学生是未来的国家栋梁,如果读书期间就缺乏诚信的态度,将来踏上社会,如何以诚待人?诚信的风气,又如何推而广之?我们大学生的贷款问题也是应该引起大家注意的事,一些贫困生会说:“我的家境很困难,要是没有贷款的资助我是不可能完成学业的”,然而,却有一部分自称贫困的大学生在得到学校的贷款后并不珍惜读书的机会,反而学会如何挥霍得来的贷款,认为贷款还与否是以后的事现在不用考虑。”的确,有那么一部分大学生拖欠贷款以至于国家曾一度停放高校的贷款,使那些真正想要上完大学的贫困生感到无所适从。曾在网上看到一篇名为高校悲歌《父亲卖血,儿子挥霍》的文章,它讲述了一位为子求学长期卖血的父亲在看见儿子挥霍大学生活后的泣血故事。这里,我不禁要问,我们的大学生为何要让自己的诚信蒙尘呢?让年老的父母为此伤透了心,操白了一头乌发。
树立诚信,不能只靠个人的道德完善,它还应该形成一种具有约束力的公众舆论,一种体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完备机制。同样是学生的虚假舞弊行为,但中美的教育方法却相差甚远。有一部美国电影讲述了那里处理这一问题的过程:影片中的女学生为写一篇论文而绞尽脑汁,父亲见了于心不忍,便在电脑上帮她完成了这篇文章。学校发现后,校长亲自与女学生谈话,非常严厉地批评她,并警告,只要有第二次,立即开除,因为这是学校的制度。渗透在西方人生活中的诚信意识,就是这样从小训练出来的。它充分说明诚信意识的树立至关重要,假如诚信的行为得不到鼓励和表彰,不诚信的行为也不受到谴责和制裁,谁诚信谁就吃亏,不诚信反而得益多多,诚信的风气是永远推广不了的。
回到大学生抄论文的话题上,能否在制度上与品格操行的记录上挂钩呢?这不仅仅为了评定学习成绩,更关系到人才基本素质的培养。诚信要求发至内心的呼喊。因为在中国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那种形式主义者。诚信是一个遍及全社会的课题,对大学生更是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它代表中国素质教育的程度,诚 3
信问题“何去何从”应引起中国大学生的深思。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中把“明礼诚信”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来要求全体公民,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诚信”的今天,作为接受文明教育最充分的大学生,更应该身体力行,领文明之先风,不做有损个人名誉和国家利益的事情。考试作弊、毕业不还贷等失信行为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道德水准,也降低了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度。考试作弊危害的不仅是作弊者本人,它使所有学生都面临道德的考验和灵魂的拷问。危机使人反省,而解决问题的现实需要促使人思考问题形成的原因。在我看来,各行业诚信缺失的表现虽有不同,但形成问题的原因却概出一辙。首先一个是中国的文化传统。谈到文化传统,人们老是说,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中国人很喜欢“瞒”和“骗”,鲁迅先生也曾撰文揭露过。那么,这种现象又是什么造成的呢?我认为,骨子里是的“成者王侯败者寇”的思想在作祟。对成功者和失败者的态度有天壤之别,这导致了人们拼了老命的去获得成功,拼了老命的去避免失败。从而有些人就会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手段都不加选择了,那么什么“瞒”呀“骗”呀自然也就粉墨登场了。在他们看来,他们是为了成功,一切的“瞒”和“骗”都是正当的,是迫不得已的。再一个原因是中国人目前信仰缺失。现代社会物欲膨胀,很多人受到社会的冲击,追求所谓的钱、权、地位,所以就成了“有奶就是娘”,一切向“钱”看齐。他们没有什么信仰,只是追求他们所要的物质享受,追求他们要的东西,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他们看来,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所以他们就无视什么诚信了,能有好处就好,一切从“实际”出发,讲求所谓的“现实主义”现代的大学生就是生活在这种世界里。久而久之,他们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也沾染了这种风气,对他们来说,诚信并不算什么,无畏地“钱”进。
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跟社会、跟教育、跟个人等方方面面是脱不了关系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诚信问题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我们应做的、能做的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大学生要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不要因为是小事,是习惯的东西,就不去注意诚信问题,就可以不讲信用。4
[1]刘玲.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2]许运清.我国大学生诚信现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3]田鑫鑫.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8.[4]杜理才.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5]陈丰.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教育及诚信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第四篇: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从实践中见真知——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大多数人对中学生假期打工是支持的,即利大于弊。中学生的重要任务固然是学习,但社会又何尝不是一间教室呢?培根说:“知识本身并没有教人们怎样运用,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外。”我们学习的知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我们终将走入社会。在刚接触这个社会时,重要的是心里承受能力与交际技能和团结的精神。我们希望广大中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假期打工”,不要把它当作天方夜谭,家长们也不要让孩子当“温室里的花朵”,较早接触社会是有益处的。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赚钱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以下是对某同学的采访对话:
【问题】你觉得中学生假期打工好吗?
答:很好的主意。可以丰富生活,搞好社交关系,也可以挣一些零用钱,不必像父母伸手。我这个暑假就要去打工。
【问题】为什么同意?
我认为打工使我们提前步入社会,会有益于我们磨练意志,所以我同意。
【问题】你觉得假期打工对你的意义?
我觉得这是件好事,毕竟中学生总有一天会长大,总要自己经历人生,因此现在步入社会不是件坏事,真的可以锻炼能力。
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许多中学生外出打工赚钱,不用说那些贫困户,就是家财万贯的子女也外出赚钱,据说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子女们在学生时代也有打工的经历。
当然,一方面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那个社会造成的,但我想更多的方面是由于他们教育体制决定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中国社会中,父母做的一切似乎都为了子女,他们不希望儿女再像自己过去生活得那般苦涩,于是就伸出自己强有力的臂膀,尽力为子女们挡风遮雨,含着怕化抱着怕摔,百般呵护。
小鸟都有翅膀,翅膀硬了,就应该离开大鸟独自飞翔了。总不让小鸟飞,它将来能飞得起来吗?于是,许多青少年跳出了“爱”的羁绊,用那双用来迈入“圣殿”的双脚,先踏入社会这块热土——选择在假期打工。当然,对于家长们的担心,也是无可厚非的。
“学生假期打工赚钱”之我见
在这次活动中发现了一些问题,针这些问题,我们根据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向那些还在打工或将要打工的同学们提几项建议。
(建议1)同学们最好找些与熟人或同伴一起工作,这样遇到问题可以相互商量解决,或者及时请教父母,老师等长辈,作好自身保护工作。
(建议2)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社会实践只是学习生活的一个小插曲。我们应该量力而行,否则不仅达不到锻炼的目的,严重的反而会有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建议3)社会上如果有一些好的企业可以提供一些适合我们中学生职位,并安排合理是工作时间,即可以让我们积累步入社会的经验,也可以锻炼我们的品质.总结:
打工只是一种磨练的过程.中学生假期打工得到了许多同学、家长们的认可和支持.一方面,家境相对贫寒的学生,想乘此机会挣些学费,生活费;另一方面,平日消费较大但手头又不大宽裕的学生,想通过打工,挣些零用钱。所以,我们在学习之余应多多的锻炼自己,打工就是一种可行的途径.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如政治活动、社会改革实践、阶级斗争等。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使实践与认识相结合。大学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结合所学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既提高能力又服务社会,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二是志愿者服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三是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形式,以小见大,以细微之处见长,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长效机制。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和很多行业去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第五篇: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言
大学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文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这些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总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融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关于形式与政策课程论文的说明
1、统一用A4纸打印。论文第一页,论文题目用3号加粗宋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请装订左侧。请在论文右下角插入页码。内容摘要和关键词用5号楷体,末尾的参考文献用5号宋体。
2、论文立足于形势与政策课各专题的学习,反映大学生对当前国内外形势与党的政策的认识与体会。字数不少于2000字。
3、杜绝任何形式抄袭。若为抄袭或网上下载的材料,成绩记为零。
4、装订顺序:论文封面、正文、参考文献
5、各班学习委员收齐本班的课程论文,按学号排序,并附上应收论文数目、已收论文数目和缺考学生名单,在X月X日前上交任课教师(学工处信息科)。电子稿由学习委员收齐打包统一发送至邮箱。
6、任课教师需要按照考试中心要求登入教学管理系统成绩数据库,登入学生成绩,学生完成相应学习任务且考察合格者,计相应学分。
7、根据考试中心要求,任课教师需要以教学院部为单位将成绩纸质稿(一式三份)以及学生论文纸质稿于放假前交思政部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8、成绩评定的量化标准
考核成绩评定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
Ⅰ、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包括考勤、实践教学活动的参与和表现。具体参见形成性评价成绩构成审核备案表;并且保留相应原始材料;
Ⅱ、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70%,课程论文形式,细化量化评分标准如下:
以百分制,分四个等级:
一等:(80分以上)切合题意、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分析深刻
二等:(60~79分)符合题意、结构完整、逻辑通顺、分析到位
三等:(43~59分)基本符合题意、结构基本完整、逻辑基本通顺、分析无原则错误
四等:(0~42分)偏离题意、结构混乱、逻辑不清、无分析或分析有原则错误
备注:学生考试答题必须政治正确,否则计零分。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中国由贫困走向初步昌盛,由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由求温饱初步走向小康,发展迅速,大大超出国际上多数人的预想。3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中国正运用他独特的魅力与激情实现着世界的和谐进步之路,实现着中国的自强发展之路。
30年过去了,中国某个乡村发生的事情成为世界媒体的报道焦点,地球某地的中国人成为全球新闻中的主角,似乎已经显得平常。当我们将目光回溯到中国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的起点,并用心去触摸这30年的变迁时,我们尤为深切地体会到,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一个伟大的转折已经完成,中国与世界彼此相互影响的时代已经开启。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刻历史感的民族,对于“历史性的变化”有着同样深沉的感悟。整整200年前,拿破仑率领下的法军大举用兵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狼烟四起。贝多芬于1808年完成了《命运》交响曲的创作,然而叩响中国命运之门的却是又一个多舛的百年。整整一百年,韧性的抗争书写着峥嵘岁月,当光阴又过百年之后,2008年发生的一切告诉世界,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已经、正在并将继续主动积极地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这一作用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一.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7年的5%以上,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07年的约8%。中国的发展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市场,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78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在大幅增长。
二.中国发展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
1978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增速达到16.7%,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2001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额近5600亿美元,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
三.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
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认真履行相应的国际责任。迄今,中国共参与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现正在执行维和任务的有1900多人,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世界大势之下,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四.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出的战略抉择。这个战略抉择,立足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了中国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的统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在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开始学会用世界的眼光思考自己的发展,并以一系列合作共赢的实际举动逐渐打消了各方的猜疑与忧虑,创造了对自身发展更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用自己的真诚,塑造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和平形象。30年来,中国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了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了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五.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坚持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各国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维护能源安全,坚持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推动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六.中国将始终不渝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作为一个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在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领域,中国真正融入国际社会,却始于改革开放。走过30年的历程,中国已经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继续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流行性疾病防治等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成功举办奥运会,从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到推进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从加强东盟与中日韩(10+3)的合作到构建上海合作组织,从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到设立中非发展基金,从中俄、中越边界谈判的进展到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合作政策,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到与全球携手应对眼前的金融危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得越来越积极,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跃然而起。
自强方能自立,自立凝结自信,自信转而推动自强。“自助者天助”,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积极变化得益于30年来锲而不舍的改革开放进程,其要义在于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自觉。历经难以数计、形形色色的遏制、指责、臆断及误读,中国没有停下自强不息的前进步伐,也因而变得更为自信。
30年来,中国在适应世界对自己的心态变化的同时,也在学会如何与世界打交道。在涉及国家主权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敢于斗争、善于应对,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种种制裁,遏制了反华浪潮,赢得了尊重。摩擦与碰撞历练了中国人,中国不断加深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在一个接一个的“威胁论”、“崩溃论”相继破产后,世界也越来越多地体会到了中国发展的不同。从四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世界看到了13亿中国人民的凝聚力;从北京奥运会,世界体会到了13亿中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不懈追求;从中国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世界感受到了13亿中国人民的责任感和这种责任感给全球经济走出危机带来的信心。不止一个西方学者说过,我们无法再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发展,必须重新认识中国的发展道路对世界的意义。
各国关注中国的变化,也是在关注世界的未来。历史表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会对现有格局带来重大影响,极少有西方大国不靠殖民掠夺,不靠战争而崛起。西方对中国的担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不确定感。
以往的历史表明,中国更多的是被动地承受着来自外部世界的撞击,并在撞击中觉醒,在撞击中探索强国之路。21世纪的到来是个伟大的转折点,中国的发展表明,她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是在积极借鉴、学习人类文明先进成果的同时,也为世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宝库不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与财富。
走过30年开放路程的中国人深深懂得,世界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解和认同将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问题、新摩擦甚至新冲突。这将是21世纪几代中国人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同和谐,共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在历史新阶段的一面旗帜。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和平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赢得更多的理解与信任,为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