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治理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2分)
1、社区 指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的、形成频繁社会交往互动关系的、产生自然情感联系和心理认同、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2、地理社区 基于地理或空间属性的社区,如一个村落、一个集镇、一个城市、一个行政区等。
3、身份利益社区 身份利益社区:基于身份或利益属性的社区。主要用来指那些非地域社区,是基于民族、种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形成的社区。
4、个人网络社区 基于个人网络的社区,即基于个人的主观连接的群体而形成的社区。5.社区问题 社区问题:社会问题在社区层面上的表现,社区中许多成员共同面临的问题,需要靠大家集体努力来应对解决。
6.社区治理 指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社区公共事务方面的活动或管理机制。
7.社区发展 是社区成员在社会关系和心理认同上的一种转变过程;是达到一定目标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重点围绕卫生、福利、产业或文化等实务而实施的活动计划;是遵循进步原则、具有价值取向形成改革事业的一种运动。(“四位一体”的界定)
8.社区组织 指社会组织在社区中的表现形式;动词意义上的社区组织,含有动员、发动、策划的意
思指社会组织在社区中的表现形式;动词意义上的社区组织,含有动员、发动、策划的意思。(名词意义上的解释)9.社区建设 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10.社区服务 是在政府倡导下,为满足社会成员多种需求,以街道、镇和居委会等社区组织为依托,具有社会福利性的居民服务。
11.社区工作 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活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面貌,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扬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1、街居体制 城市基层民主组织管理主要是通过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来进行管理的一种制度。
5.市场失灵 仅运用市场的手段(如竞争、效率等),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既不能达到“帕雷托最优”。6.政府失灵 仅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如计划、命令)无法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7.第三部门 指除政府和企业以外的第三种社会组织,其性质主要为“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
8.社区党建 即社区党组织的建设,是指以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委或工委和社区党支部为主体的,由社区范围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的建设。
1、居民委员会 是我国城市社区组织的名称,是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2、村民委员会 是农村基层社区实行村民自治的组织,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自治的组织实施机构。
3、志愿服务 指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进为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经验、技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状况,促进社会发展而无偿地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的行为。5.社区服务 在政府的福利资金和福利政策扶持援助下,在社会资源技术的积极支持帮助下,依靠社区居民的组织参与,动员社区内在的资源力量,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6.社会关系网络 人类社会古已有之的互助支持基础,在家族内部、邻里之间和亲属朋友等相互提供着物质帮助、情感支持和服务照顾的非正式组织下的自然的互动关系网络。7.照顾管理模式 是英国社区照顾的实践模式,是一种来自美国的个案管理的社会工作模式的改变。
1.社区治安 也称社区安全,指社区治理各行为主体,依靠社区力量,强化社区控制手段,促进社区环境的有序状态。2.社区卫生 是指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服务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广义上的概念)
3.社区物业管理 指对社区内居住物业的管理工作。主要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4.社区文化 特定社会区域中成员精神生活、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包括社区居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状态、风俗习惯、公共道德的思想形态以及学习、交往、娱乐、健身、休闲、审美等日常活动。5.社会工作者 经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或训练的,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人员。
6.个案工作 是个案社会工作或社会个案工作的简称。是专业工作者在利他主义的价值指导下,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因难的个人及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以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生活质量与福利水平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7.社区工作 又称社区社会工作。指以社区为对象,运用科学的理论和专业的方法,了解社区的问题与需要,动员社区内外的资源,开展的解决社区的问题或满足社区的需要,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与管理工作。8.社会工作 也称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指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1、社区管理主体——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以社区党政组织为核心,由社区党政组织(社区党组织、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社区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和社区中介组织共同构成的社区管理组织系统。
2、社区管理体制——是指社
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及运转模式,即参与社区管理的管理主体的组织结构、职权划分和运行机制的总和。
第二篇:社区概论名词解释
社区概论名词解释2010.10.08
1.社会学: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工作:遵循社会工作价值观念和专业伦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实施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更确切一点说,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动。
3.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区成员在社区社会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社区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家园文化,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群众性的特点。
4.社区经济:社区经济作为一种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可将社区内互不相联的各种经济成份变为利益共同体,建立一种新的经济生产方式,从而带动社区乃至更广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地域性、社会性、服务性的特点。
5.社区发展:广义的社区发展乃泛指国家或者某个地区所有事物的发展与过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包括城市、乡村等居民居住的地理范围等。狭义的社区发展指基层社区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事项与过程,以及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
6.社区服务: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在社区范围内实施的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的各种社会服务活动。主要面向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及其家庭,也包括面向全体居民的公益性服务活动。一般为无偿或抵偿提供。
7.社会发展:以社会大众为基础,以人为本,重点是大众福利的改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8.社区:在一定地理空间内的人群及其社会性活动的总成。3个要素:特定的地理空间、生活在其中的一群人、各种社会性活动。小到一个村庄,大到一个国家,都可以称之为社区。
9.居委会: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和城市基层政权的重要基础,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之一。在中国的城市地区有4亿多居民通过这一制度直接行使宪法赋予的自治权和民主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10.街道办:市辖区政府或县级市政府的派出机关,代表县(市)政府行使管理权。
11.物业公司:专门从事地上永久建筑物、基础设施及其周边环境的现代化管理,为业主或用户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并以此获得报酬,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12.住宅小区:住宅小区也称“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以及自然支线(如河流)划分,并不为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居住地段。住宅小区一般设置一整套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专业服务设施和管理机构。
13.城市社区:城市社区是指大多数人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业劳动的社区,它是人类居住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一定区域内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
立的社会共同体。
14.科层制:又称官僚制,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描述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特征为:① 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② 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③ 组织成员都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④ 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⑤ 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关系只 是工作关系.
15.社区民间组织:在社区内,由社区组织或个人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在社区内开展活动,满足社区成员不同需求的民间自发组织。
16.社区环境:社区环境是相对于作为社区主体的社区居民而言的,它是社区主体赖以生存及社区活动得以产生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人文条件和经济条件的总和。它可理解为承载社区主体赖以生存及社会活动得以产生的各种条件的空间场所的总和,它属于物质空间的范畴
17.社区信息化:
18.电子社区:
19.社区志愿者:以社区为范围,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个人的时间的人。
20.市区街居:
21.虚拟社区: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
第三篇:社区护士名词解释[推荐]
社区护士岗位培训习题(学生用书)
一、名词解释
1.社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内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2.全科医学:全科医学是一门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科学。
3.感染率:感染率是指在调查时,受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的比例。
4.死亡率: 死亡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所有病因的总人数在该人群中的比例。
5.病死率:病死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6.出生率:出生率表示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出生(活产)人数。
7.疾病谱:疾病从亚临床表现或先兆表现到临床表现和结局所呈现的所有表现形式称疾病谱。
8.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指以全民为对象,从不同层次、全方位地针对疾病的自然史的各个环节制定预防措施,把防病为中心的预防服务做好。
9.知情同意:知情同意是指某人被告知事实的真相后,自愿同意或应允某事。
10.隐私:隐私是一个人不容许他人随意侵入的领域,任何人都有一定范围的领域不容别人侵入。
11.社区护理:社区护理是综合应用了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和技术,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融于护理学中,并以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为最终目的,提供连续、动态和综合的护理专业服务。
12.沟通:发送者凭借一定的渠道,将信息发送给既定对象,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理解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沟通背景的影响。
13.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认知、情感的互动和交往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14.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状态。
15.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16.健康促进: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状况的过程。
17.健康相关行为: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18.A型行为模式:A型行为模式是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行为。其特点为高度的竞争性和进取心、易怒、具有攻击性
19.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20.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21.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
22.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至青春期(12~14岁)为止,称学龄期。
23.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称青春期。
24.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数日内,因丢失水分较多而出现体重下降,但通常不超过10%,生后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25.小婴儿过度哭吵:一天中有发作性的激惹或哭吵,总计3小时以上,1周3天以上,除此之外婴儿食欲良好且健康称之。
26.屏气发作:是婴幼儿时较多见的发作性神经官能症,以呼吸暂停为主要特征。
27.足月儿:指胎龄满37~42周出生,体重2500g以上,身长大于47cm,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新生儿。
28.离退休综合征:指离退休后,因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由此产生偏离常态行为的一种心理障碍。
29.精神虐待:指通过威胁、恐吓、侮辱、孤立等语言或非语言的虐待行为,造成老年人精神上和感情上的创伤。
30.药物不良反应:指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31.压力性尿失禁:当咳嗽、打喷嚏、大笑、运动时,因腹内压升高,尿液不自主少量流出。多见于肥胖及中老年女性。
3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非传染性指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
物病因证据、其病因常复杂且不明,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33.高血压:高血压是以血压增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34.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病因不明,称原发性高血压。有明确的独立的病因,称继发性。
35.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
36.缺血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37.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38.日常生活活动——人们为独立生活而每天必须进行的与衣、食、住、行、交往密切相关的最基本动作。
39.良肢位——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
4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其病因可能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41.氧疗:通过增加吸入氧浓度来纠正患者缺氧状态的治疗方法即为氧疗。
42.腹式呼吸:胸廓保持不动,用腹部的起落显示,即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
43.疲乏:疲乏是肿瘤病人常见的症状之一,又称癌因性疲乏,是由疾病本身及相关治疗引起的,表现为虚弱、活动无耐力、不能集中注意力,兴趣减低等一系列主观感觉。
44.传染病:凡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感染性疾病,其中传染性比较强,可以引起传播的称谓传染病。
45.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称为潜伏期。
46.性传播疾病:性传播疾病简称“性病”,是一组主要通过密切的性行为接触而传播的传染病,但某些性病也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污染物间接传播。
47.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物品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减少到不能引起发病。
4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49.医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50.标准预防: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51.精神健康:精神健康不仅仅是无精神障碍。其定义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潜力,能够应付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从事工作,并能够对其社区作贡献。
52.个案管理 : 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医院资源获取病人最好的愈后效果。
53. 群众性看护小组: 群众性精神病看护小组,是一种群众性自助组织,是对病人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系统。看护小组由居民(村民)委员会干部、基层卫生人员、邻居和患者家属等组成。
54.侵权行为: 指医护人员侵害精神病患者的权利而导致患者利益受损的行为。
55.抑郁:是是以显著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表现为患者对平时感到愉快的活动丧失兴趣与愉快感,导致劳累感增加及活动减少,精力下降与明显的倦怠。
56.精神分裂症:是一组以思维和感知的歪曲为特征并伴有情感不协调或情感淡漠的严重精神疾病。
57.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组原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
58.恐惧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
59.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行为为基本特征的神经症。
60.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
61.神经衰弱:是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
62.癔症(歇斯底里):是由于明显社会心理因素与个体易感素质共同作用所致,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个
体引起的一组病症。
63.满灌疗法:对患者突然用能引发其最强烈焦虑情绪的刺激来冲击,以克服患者对某些事物或情境反常的害怕情绪,这种方法称之。
64.社区急救:指在社区范围内对各种急性危重症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突发灾难性事故采取紧急救护措施。
65.晕厥: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突然发生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持续时间一般在数秒钟至一分钟,发作前患者常有明显诱因及前驱症状,发作后多很快恢复且无后遗症的发生。
66.昏迷: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脑皮层受到严重的、广泛的抑制,导致一种持续的觉醒状态、意识内容以及躯体运动均完全丧失的严重的意识障碍。
67.心搏骤停: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搏动突然停止,瞬间心脏的泵血功能丧失,导致以脑组织为首的全身所有的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完全中断,进入临床死亡,如能在数分钟内进行有效的抢救,部分患者可望救活,否则进入生物学死亡,即脑死亡,而无可挽救。
68.猝死:指表面健康或病情基本稳定的患者发生了预料不到的、突然的心跳、呼吸停止,而且于急性症状出现后6小时内死亡(其中心源性猝死于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猝死是心脏骤停的直接结果,是因疾病导致的自然死亡,不包括非正常死亡。
69.中毒:某些外源性物质接触人体或进入人体内后,与人体组织发生物理或生物化学变化,引起其相应器官出现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患者发生暂时或持久性损害的过程。
70.毒物:指引起中毒的化学物质。
71.电损伤:电损伤(electric injury)俗称触电或电击伤,它指一定数量的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产生机体损伤和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
72.烫伤:烧伤指各种热力、化学物质、电流及放射线等作用于人体后,造成的特殊性损伤。通常称热液导致的烧伤为烫伤。
73.临终关怀:是姑息护理的一部分,也称终末期护理,它包含了一种护理理念,也是一种护理方法。通过控制症状,给病人提供身、心、灵的全面照顾,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在有限的生存期间内保持舒适和尊严,并帮助他们平静地接受死亡。
74.疼痛:是伴随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等因素复杂结合的主观感受。
75.脉短绌:指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表现为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
一、心音强弱不等,见于心房纤颤。
76.无菌物品: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称为无菌物品。
77.压疮:也称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至的组织溃烂和坏死。
78.医疗废物: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不论是否剪除针头,是否被病人体液、血液、排泄物污染,均属于医疗废物。
第四篇:社区护理名词解释
社区:是指一定地域内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群,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共同体,它是基于同类型社会生活而形成的共同体,它是基于同类型社会生活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地区性社会。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出生率:表示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活产)人数。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只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和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感染率:指在调查时受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的比例。
亚健康人群:指处在健康和有明显疾病两类人群之间的人群,虽然没有明显疾病,但呈现体力下降、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下降等特点的人群。
死亡专率:按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和疾病的种类等分类计算的死亡率。
zhi患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发生新病例的频率。
死亡率:指在一定期间(一般指1年)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所有病因的总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社区护理(我国对社区护理的定义):是综合应用了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以社区为基础、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融入护理学中,并以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为最终目的,提供连续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的护理专业服务。
社区护理(美国):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
社会公正:主要指对一定社会机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的一种伦理认定和道德评价,具体表现为对一定社会的性质、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章程和惯例等的合理性和合理程度的要求和判断。
医疗纠纷: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原因产生分歧而向行政部门或司法机关提请处理所引起的医患纠纷。
医疗差错: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虽然有差错,但对病人的损害尚未达到(医疗事故处理方法)规定的程度,沟通能力:指在社区护士与居民、专业人士,媒体以及政府机构交流时具备的能力。个人公正:指个人行为的一种根本原则,也指个人的一种优良品德,主要表现在个人为人处世中,能以当时社会的法律、规章和惯例等为标准,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直做人,办事公道,能够保持自己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正当性。
医疗事故: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因医护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人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致功能障碍。
医疗意外: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虽然发生了病人死亡等严重后果,但不是由于医务人员的过失,而是难以预料或无法避免的,与行为主观上有无过失并无因果关系,他不属于医疗事故,医疗机构不承担民事责任。
社区健康护理:是以社区为单位,以社会学,管理学,预防医学及人际沟通等知识为基础,运用护理程序,对社区人群健康和社区环境健康进行管理的过程。
社区健康计划:是社区护士根据确定的社区健康问题,制定相应的活动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的过程。
社区健康评估:是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通过收集与社区健康状况相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的过程,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
结果评估:指针对计划项目实施情况所达到的目标和指标的总体效果评价。
家庭:是由两个或多个人组成的,是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和彼此依赖的场所,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
家庭生活周期:是指从夫妻组成家庭开始,到孩子出生,成长,工作,结婚,和独立组成家庭,而夫妻又回到了二人世界,最后夫妻相继去世。
家庭结构图:是提供整个家庭的结构、健康问题、人口学信息、家庭生活事件、社会问题和信息的图示。
家庭角色: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所占有的特定地位。
家庭价值系统:指家庭在价值观方面所特有的思想、态度、和信念。家庭权利:指家庭成员对家庭的影响力、控制权和支配权。
家庭功能:指家庭自身所固有的性能和功用,它反映了家庭成员间是否满足其生理、心理及社会各方面、各层次的需求。
家庭生殖功能:指家庭具有生养子女和培养下一代,维系人类种族的功能。
家庭结构:指构成家庭单位的家庭成员间互动的特征,分为家庭外部结构和家庭内部结构。社区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健康交于和环境支持,改变个体和群体行为、生活方式及社会影响,降低本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
效能期望:指个体对自己有无能力完成某一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效果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是决定人们能否产生行为动机和产生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教育:是指学校教育以外的针对社会人员的各种教育活动,是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干预策略。
健康教育:是引导人们资源放弃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健康危险因素,维护自身健康,是一项投入少,效益大的保健措施。
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痉挛,心肌缺血和缺氧的常见心脏疾病,严重威胁着居民的健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高血压:是指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有高血压并使得病人,如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
食品交换法:将食物按照性质、来源进行分类,在同类食品中互相交换,使食谱丰富多彩,进而调节病人的饮食。
食品交换份:是指将每种食物按一定热量(90kcal)算出其重量,含90kcal热量的食物就为1份食物,然后每天在食物表中取相应份数的食物。
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感染性疾病,其中传染性比较强,可以引起传播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除体外的热或动物。淋病:是指有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黏膜感染。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SARS: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指禽类动物中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传播途径:病原体微生物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经不同方式到达易感者的路径为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容易受传染的人群。
预防性消毒:指怀疑曾有传染源存在并认为环境中有被污染的病原体存在,或环境中有传递病原体的媒介节肢动物存在时,所施行的消毒与杀虫措施。
随时消毒:指在传染源存在时随时对其分泌物、排泄物及其他被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也包括对可能作为传播媒介的节肢动物进行杀灭。
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离开疫原地后,对疫原地所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措施。康复护理评定:是对病、伤、残者等康复对象的功能状况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评定,以明确病人的残损程度,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使病人最大程度的恢复机体的功能,并在康复过程中和最终阶段评定康复效果。
残疾者:是指心理、生理或人体结构上以及某种组织程度不同的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造成部分或全部失去正常个人或社会生活能力的人。
职业工作能力评定:是指对康复对象在重新就业或恢复工作之前,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工作的能力进行检查和评定。
残疾:是指由于身体组织结构和(或)功能缺损较严重,造成身体和(或)精神智力方面的明显障碍,以致于不能以正常的方式和范围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是个体水平上的残疾。
社区康复护理:是将现代整体护理观融入社区康复,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在社区层次上,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为中心,一人的生命为全过程,社区护士依靠社区内各种力量,即医务工作者,残疾者家属以及所在社区的卫生、教育、劳动、就业和社会服务等部门的合作,对社区残疾者进行护理。
社区康复:是指以社区为基础开展的康复工作,有别于过去一向实行的“医院康复”。残损:指身体结构和(或)功能有一定程度的缺损,身体和(或)精神与智力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对独立生活或工作和学习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个人生活不能自理,是生物器官系统水平上的残疾。
便秘:是指正常排便形态发生改变,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且粪便干硬,便后无舒畅感。老年保健:是指在平等享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以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健康的目的,发展老年保健事业,是老年人得到基本的医疗、护理、康复、和保健等服务。
围绝经期: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指妇女从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期。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到全身个系统恢复或接近非妊娠的一段时期,一般为6周。新生儿脐炎:是指与脐带相连组织的感染。
婴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婴幼儿过敏性皮肤病,俗称“奶癣”。
吞咽困难:是指吞咽之初即出现咽下困难或食物从口腔到胃的推进过程中受阻而出现的梗阻感,是一种主观感觉。
尿失禁:是指尿液不受主观控制而不自主地流出尿道口。
老年自我保健:是指健康或维患某种疾病的老年人,利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和科学的养生保健方法、简单易行的康复治疗手段,依靠自己和家庭或周围的力量对身体进行自我观察、诊断、预防、治疗和护理等活动。
灾害护理:是指在灾害的整个过程中,为那些无法自己解决健康问题的服务对象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当个人经历超过正常范围的,几乎对所有人都会带来明显痛苦的,严重威胁自己生命或躯体完整性的事件后所发生的精神障碍。灾害应对:是指灾害发生后所进行的紧急救援过程。
危机状况压力:指正常人经历非正常状况后所产生的各种情绪变化。
预见分诊:也称类选或验伤,是指评估伤员身体状况的紧急与严重程度,以及必须同时处理多为伤员是的优先顺序。
灾害管理:是指社区针对灾害预防、应对、恢复等所做的计划和实施过程的管理。
第五篇:社区护理学名词解释
社区护理学名词解释
1.1大卫生观:是指在现代社会,各种卫生问题的解决和主要疾病的防治,必须依靠全社会的支持和协作配合,即为“大卫生观”。
1.2社区护理学:是由护理与公共卫生学结合而成的新兴学科,用以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并在护理实践过程中,为适应社会公众的健康要求逐步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1.3初级卫生保健指主要由基层卫生人员提供居民必需的保健服务。
1.9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在发病前期,用增强健康和特殊防护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2.1社区(费孝通的定义):费孝通先生将社区定义为“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民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2.2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理论结合而成,用以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
2.8社区的基本要素:(1)社区是由人组成的(2)社区位于特定的区域范围内(3)社区有其特有的组织和行为规范(4)社区内有其相互沟通的方法(5)社区成员有共同的需要与问题。
3.1护理模式:是从护理角度陈述护理内涵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并围绕护理这一核心来进行概括陈述。
3.2护理理论:是指通过对护理现象系统的、整体的观察,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护理现象。
3.3适应:可以解释为生物体(人体)调整自身以满足环境需求的能力,或促使生物体(人体)更能适于生存的一种过程,也就是生物体(人体)所具有的各种保护性的调节能力
3.4危机:当某些预期或非预期中所产生的逆境,使人的基本需要受到威胁,自我完整性面临挑战或内心中的平衡遭到破坏时,而平时惯用的应对方式无法解决目前的困境,因而导致情绪障碍、惊惶失措或精神失常,这种情境统称为危机。
3.5正常防御线:指对各种压力源做出适当的调节,维持机体健康的稳定状态。
3.6局部适应综合征:通常是指机体对局部应激源所产生的局部反应。
5.8发病率:是指在一定的观察期间,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数。
5.9患病率:指某个时期内某病的病例数(包括新、老病例,但不包括死亡及痊愈者)与同期的平均人口之比率。
5.10罹病率:指暴露于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在短时间内发生新病例的频率,是发病率的特殊类型。
5.11死亡率:指在一定的时期内死亡人数占同期平均人口数的比例。
5.12感染率:指平均每百名受检者中感染某种病原体的人数。
5.13病死率:指一定时间内忠某种疾病死亡的人数在同期患该病而死亡的人数中的比率。
5.14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是指病人能活到桌段时间的生存频率。
5.15治愈率:表明莱病的治愈人数占受治疗的病人数的频率。
5.16出生率:指一年内的活产婴儿数占年平均人口的比率
5.17相对比:是衡量两个因素之间的对比指标。常以倍数或百分数表示。,5.18构成比:是说明某一事件内部组成所占的比重或分布的构成指标,常用百分数表示。
殊的人群。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促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增加其生活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6.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6.2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6.3垂直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染给子代的过程。
6.5国境卫生检疫:是为了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或由国内传出,在一个国家的国际通航地对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运输设备及可能传染疾病的其他物品等进行卫生检疫及处理。
6.6疫区检疫:是指在国内遇到甲类、乙类传染病的暴发及流行时所采取的在疫区内防治及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
7.1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7.2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活动。
7.3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问题的能力。
8.1预防接种;是用人工方法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使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8.2计划免疫;就是有计划的使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
8.3非计划免疫;一般是在流行季节或针对某些特殊群体进行的预防接种。
9.1曲线图法;是将当地不同性别各年龄组的某项发育指标的均值±1个和±2个标准差,分别点在坐标图上而连成5条曲线,作为评价个体儿童或青少年发育的标准。
9.2近视;是指眼睛辩认远方(5m以上)目标的视力低于正常,但视近正常,它是由于屈光不正所致。10.1计划生育;是指采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地生育子女,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0.2见红;是指正式临产前l—2天,出现少量血性粘液自阴道流出。
10.3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及坏死蜕膜组织的血性液体经阴道排出,称恶露。10.4围绝经期是指妇女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是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以及绝经后期。
11.1中年人;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发达国家是45~ 64岁,发展中国家是45。59岁为中年人
11.2高效率有氧运动;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参与活动的关节、肌肉的数量较多,在运动过程中呼吸得到的氧能够连续不断地供给肌肉。
11.10高效率有效运动:高效率有氧运动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参与活动的关节、肌肉的数量较多,在运动过程中呼吸得到的氧能够连续不断地供给肌肉。
12.1人口老龄化;是指社会人口统计中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高的一种发展趋势。
12.2为老龄化社会;世界卫生组织规定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7%以上或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 %以上即为老龄化社会。
13.1社区康复;是指病、伤、残者经临床治疗阶段后,为减少病、伤、残者身心功能障碍,由社区提供有效、可行、经济的全面康复服务,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
13.2社区康复护理;是指在社区康复过程中,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围绕全面康复目标,针对病、伤、残者的整体进行生理、心理、社会诸方面的康复指导,使他们自觉地坚持康复锻炼,减少残疾的影响,预防继发性残疾,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
13.3残疾;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种状态。
13.4残疾人;是指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使得部分或全部失去以正常方式从事个人和社会生活能力的人。
13.5作业疗法为康复患者功能的一种治疗护理方法,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从日常活动、职业劳动、认知活动中选择一些作业,对患者进行训练,以缓解症状和改善功能。
13.6心理疗法;又称精神疗法,是一种心理调整和干预,以求达到改变人们行为、思想和情感的方法。13.7康复;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以减少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
13.8智力低下是指在发育期内,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适应性行为缺陷。13.9具有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特征即为慢性病,其中包括:患病时间是长期的,会成为残疾,起因于不可恢复的病理状态,根据病情需要进行不同的康复训练,需要长期的医疗指导
15.2家庭访视;简称家访,是为了促进和维持个体和家庭的健康,在服务对象里进行有目的的交往活动。它是开展社区护理的重要手段。
16.1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防御性反应,是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引起的体温升高。一般当腋下温度超过370,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oC以上时,即为发热。
16.2社区急救护理;是指在社区,当病人突然发生急症或遭受到意外伤害时,护理急救人员必须立即赶到现场,利用所携带的医疗器械、设备及救护物品对病人立即救治,以达到保护病人的生命、缓解疼痛及防止病情恶化的目的。社区急救护理同时也包括对各种急性事件的预防性护理。
16.3疼痛;是躯体有实际或潜在性的损伤时产生的不适等情绪性及情感性的体验。
16.4咯血;人体下呼吸道及肺部的出血经口咳出者称为咯血。
16.5休克;是机体受到外来或内在有害刺激的强烈侵袭,使机体内环境失调,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而出现的以细胞及微循环障碍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循环功能衰竭。
16.6家庭暴力;是指家庭内部发生的暴力和虐待事件。
17.1褥疮;是由于短时间较强的局部压迫或持续长时间地压迫,使承受压力最大部位的皮肤、皮下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破溃等形成的。
17.2灭菌;不单纯指消灭所有致病菌及其芽孢,还包括消灭病毒等其他致病微生物。
17.3严密隔离;是对经空气和接触进行传播的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危害性的疾病所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