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视问政谈两个舆论场的融合

时间:2019-05-12 02:3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电视问政谈两个舆论场的融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电视问政谈两个舆论场的融合》。

第一篇:从电视问政谈两个舆论场的融合

从电视问政谈两个舆论场的融合

一、两个舆论场的含义和差别

最早提出两个舆论场观点的是新华通讯社原总编辑南振中。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内互联网论坛还不发达,南振中在一次乘车听司机的抱怨中发现,如果每位出租车司机每天向数以百万计的乘客传递信息、发表评论,其影响力不亚于一张日发行两百万份的大报。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老百姓的“民间舆论场”,通过口口相传,关注的是那些刚刚露头的、关系自身利益的、老百姓普遍感兴趣的重要问题和重大社会动向;另一个是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等“主流媒体舆论场”,即官方舆论场,主要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因此,两个舆论场历来就有。

随着网络等现代媒体的出现,论坛社区、微博、微信逐渐成为老百姓意见的汇聚地,民间舆论场从过去的分散发展成为聚合,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个具体问题,也可能会被不断放大,形成超出预期的舆论影响力,打破了主流媒体舆论场掌控舆论的局面。受社会转型、老百姓的价值多元化发展等因素影响,两个舆论场的差异、摩擦更加凸显。当面对社会热点问题、突发事件,主流媒体反应迟缓、没有声音,就极易导致两个舆论场各说各的话,甚至对立。一些学者认为,两个舆论场适度有异合理,但严重对立会影响社会共识合力形成,政府公信力流失。如何有效融合两个舆论场,共同为社会公平正义发声,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电视问政节目的特点

电视问政节目是最近几年电视台兴起的一种舆论监督节目形式,在不少城市播出都有万人空巷的效果。它的优势在于“现场感”,普通老百姓可以面对面地监督官员,督促他们现场解决问题。由于节目中曝光的问题往往带有突然袭击的性质,官员无法提前做功课,这就迫使官员们平日里不能只是坐在办公室听一些报喜不报忧的汇报,得多下基层了解民生疾苦,否则面对问题时可能一问三不知;其次,有的领导干部讲话常年对着秘书写好的稿子照本宣科,电视问政可以倒逼他提高一下自身修养,少说官话套话。一期电视问政节目可以说是一次释放民意、宣传政策、解释施政困难、问责不作为的过程。若运用得当,既可以打破很多老百姓的政治神秘感和隔膜感,增加主人翁意识的快意,也能够增加社会各方对施政者的体谅与宽待,并可能通过角色互换,将心比心,拉近施政者与行政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减少施政的阻碍。这种由官方舆论场主导,民间舆论场直接参与互动的形式,可以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社会舆论环境。因此,电视媒体通过电视问政这种节目形态,找准切入点,完全可以实现两个舆论场的高度融合。当然,如何实现两个舆论场的高度融合,还要电视媒体从四个方面去认真把握。

(一)立足民生,关注民意,实现话题的融合电视问政有三个功能:发现问题,追踪问题,解决问题。问题从何而来?应该从民间舆论场来。把民间舆论场热议的话题变成为主流舆论场集中关注的议题。例如通过政府12345公众服务热线、各大主流媒体的公众信息平台、电视台、电台的热线电话,特别是网络舆论场,寻找老百姓和网民关注度相对集中的社会话题。经过编辑、记者“去伪存真”地筛选、调查、采访,制成短片、设计问题,在节目中探讨,最终解决问题、形成共识。岳阳电视问政自2014年4月开办以来,就非常重视前期的话题征集。在已经播出的四期节目中,共问政了医保卡购物、校园周边小食品、五小门店、城区停车、交通安检、黑的士、营运摩托车、公交车、社区积水、城市饮用水源、建筑垃圾等22个9大类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每期节目播出后,都能迅速成为岳阳老百姓热议的话题,他们通过新闻热线、问政热线、政府12345热线对节目进行肯定,一些老百姓还通过市长信箱,表达他们对问政节目的期待,在民间舆论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作为主流媒体就应该认真研究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了解老百姓的愿望和诉求,以便从百姓的口头舆论中触摸到社会跳动的脉搏。

(二)调整视点,找准痛点,实现“焦点”的融合在中国,主流媒体舆论场使用的媒介基本上是传统大众媒体,其新闻议程的设置和舆论的偏向都控制在把关人手里,整个舆论传播模式是单向的,受众缺乏反馈发声的机会。关注的是宏观的社会效应,服务的是最广大的人民,但实际上大部分公众的意见较难通过主流传媒得到及时、有效的反映。无论是态度立场还是话语方式,往往给公众乏味、不接地气的印象。当普通老百姓的个人利益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却无法找到协商机制和利益维护机制时,民间舆论场就成了广大民众发泄情绪的渠道,甚至产生对官方舆论场的“对抗”。两个舆论场缺乏应有的交集,媒体的痛点在于自说自话,百姓的痛点在于无人关注。电视问政找准痛点,打通两个舆论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2015年武汉电视问政关注了一个5年投诉了100多次无果的案例。郑女士2009年购买的商品房,因开发商跑路,迟迟未交房。与她情况相同的有20户人家。5年来,20户居民向市区相关部门反映投诉100多次,有关部门多次召开协调会,但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大多数人不得不租房度日。武汉电视问政把郑女士请到了节目现场,在主持人和问政代表一再地追问下,最终由武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表态,责成青山区尽快研究意见,不仅要追究相关部门推诿的责任,还要为20多户居民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因为电视问政节目的介入,郑女士等人压了五年的心头之痛终于得以解脱。类似郑女士遭遇的还有岳阳大桥湖社区的居民袁成规。在问政现场,这位四十几岁的汉子谈到大雨造成社区几百户居民房屋被淹、两年来各部门之间踢皮球无人理会时,不禁眼泪纵横。在场的楼区区长表情凝重,在诚恳地道歉后,向老袁做出了整改到位的承诺。当期节目录制完毕后,大桥湖社区的四位居民代表紧紧抓住现场总导演的手:“谢谢电视台,我们回去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三)群众主问,官员主答,实现交流的融合在电视问政节目中,主持人的功能定位相当于体育比赛的裁判,群众问政代表和问政对象是重要的参赛队员。为保证让问者直抒胸臆、让问政直逼真相,问政代表的选择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包括了有切身感受的当事人、热心网友、各类专业人士、当地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党代表、媒体代表(包括民间自媒体负责人、论坛社区版主等)。多层级的选择可以反映更多的民意,拓展问政的维度,促进问与被问的深度交流。把问政现场打造成主流舆论场的“民间舆论场”,让老百姓在这个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节目现场的“民间舆论场”来引导场外的、电视机前的“民间舆论场”。武汉的电视问政一直是武汉电视台的品牌节目,在武汉电视问政中,我们看到专家嘉宾起到了理性介入、释疑解惑、推动决策制定的作用,适当的时候还以权威的分析和引导缓冲了气氛;评论员嘉宾起到了感性介入、推波助澜、在适当的时候以犀利的评说和追问调动气氛的作用;设置的分会场,它的作用则是以观众代表的身份关注全场,并在不同的段落后发表对于问政现场的观感和点评,由此引发观众的共鸣,并实现了与主现场的互动。通过多层级的交锋,显了山露了水,就有了节目的看点,在现场参与问政深受问题困扰的百姓就能尽情舒解心中的积怨,观众也能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节目也就能真正地起到减压阀、稳定器的作用。

(四)曝光问题,追踪问题,实现监督的融合电视问政不能搞“半拉子监督”,如果官员在问政现场承诺掷地有声,节目完后不了了之,失信于民的不仅是政府官员,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也会大打折扣。为防止“舆论监督失效”,一定要做到报道持续跟踪、有始有终,让老百姓感受到主流新闻媒体的严肃和真诚。岳阳的电视问政不仅会在新闻栏目中对问政的话题进行持续报道,并且下一期节目都会对上期曝光的问题有一个集中的反馈,如果部门承诺兑现不到位,相关负责人还将受到市问责办的问责。2014年月17日,时任岳阳市委书记的卿渐伟还亲自到电视问政的暗访现场梅溪桥市场、天岳山酱菜作坊、东方红小学周边、为民医药超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和多家经营户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谈,了解他们对部门整改后的意见。由于岳阳市委、政府重视,市问责办启动了问责机制,市电视台进行了追踪报道,电视问政节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支持。2014年4月至今,岳阳市广播电视台主办了四场“电视问政”节目,包括区长、职能部门一把手在内的20名官员接受了现场问政,300位市民直接参与,1000多个电话诉求得到了回应,数十件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岳阳“电视问政”成为治庸问责与改善民生紧密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工作平台。

两个舆论场的融合意义重大,是新闻舆论工作党性与人民性高度统一的实践样板。笔者认为只要主流媒体放下姿态,尊重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从海量信息去伪存真、在高参与度的民众表达中发掘真相并体现权威,主动融合民间舆论场就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两个场的重叠,从而形成较为强烈的共振效应。电视问政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第二篇:从电视问政看群众利益

从“电视问政”看维护群众利益

从前不久结束的武汉市“电视问政”,到刚结束的洛阳市“电视问政”,参加问政的政府官员在台上紧张冒汗者有之,张口结舌者有之,但是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通过“电视问政”这一形式,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群众利益得到了维护。

现今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如何化解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我们政府面前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人为本,就要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权力的运行要在制度框架下,而制度的实施要公开透明,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我认为通过“电视问政”这一形式,能够及时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也是拷问政府和官员是否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的举措。

我想我们的的群众是宽容的,面对问题,他们需要的是政府的明确态度和做法,只要我们政府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即使问题一时无法完全解决,群众也会理解。我们的群众也是严苛的,官话空话无法让我们的群众满意,专业的问题短时间无法解释清楚更无法让人接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把群众利益放在注定会受到群众的唾弃。以人为本,牢维护群众利益,是我们政府和官员牢固树立的的理念,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所在。

第三篇:《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节目实践媒体融合创新做法

融媒体思维激发节目创新活力

——《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节目实践媒体融合创新做法

《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是由南宁市委、市政府主办,市“两重两问”领导小组、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文新广局承办的广西首档大型问政直播访谈节目。节目在坚持主流价值引领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运用新的技术和手段,牢牢把握内容优势,对内重视节目内容的优化,品牌的打造、人才的培养,对外加强与各种新旧媒体多方式多角度的融合。三年来,《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节目以“融媒体”的思路进行节目设计,通过流程再造和融合打造,不断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呈现方式来全方位、融手法、多元化进行节目制作,在内容生产方式和传播形态等层面进行创新,以媒体融合的思维激发内容创新的活力,逐渐找到了大型直播访谈节目的更大发展空间,走出了一条创新的发展路子。

一、推出创新产品

1、“南宁问政”手机客户端 “南宁问政”APP是专门为《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栏目打造的一款集直播、点播、问政新闻、问题投诉、受理、上线单位反馈及民意调查等功能于一体的手机软件。“南宁问政”APP开发以来,下载量超过七万,注册用户达到了2.9万,且基本为活跃用户。用户通过“南宁问政”APP可以随时点播所有新闻直播视频,可以通过“我来问政”板块向政府职能部门提出问题,同时可以通过消息提醒功能及时查看管理部门对用户问题的回复,此外,用户可以在电视问政节目直播期间,直接参与被问政单位的满意度调查投票,并且可以随时随地与问政栏目组取得联系,保持互动。

2、老友网常设专题

老友网是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打造的以视听互动为核心,融网络和电视于一体的跨地域、多终端的新媒体,具有覆盖面广、容量大、互动性强、多屏(电脑屏、手机屏)同步发布等特点。从2014年至2016年,老友网每年开通《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专题,集成了问政新闻,问政回顾、网友互动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老友网的互联网门户、手机门户两大平台,以及“i老友”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收看和点播电视问政节目,此外,老友网还开通了网上投票、网上投诉咨询功能。

3、中国南宁-南宁市政府门户网站常设专栏

中国南宁-南宁市政府门户网站又叫南宁政务信息网,网站群包括南宁市40个职能部门、5县、7区、4个派出机构、30个重要机构及28个党群部门等114个单位二级网站及分站点,是宣传广西首府形象的窗口,联系全国人民的桥梁和纽带。从节目开办伊始,中国南宁-南宁市政府门户网站就在首页显要位置:“政民互动”板块开辟了《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专栏,专栏集成了“电视直播”、“现场图片”、“文字实录”等信息,并把它作为一个权威的政民互动平台。网民在该专栏可以浏览电视问政最新信息,可以在线收看当期直播和往期直播,可以在线投诉、咨询。

4、微博矩阵

2015年,《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开通了官方微博“南宁电视问政”,同时,作为南宁电视台力推的王牌节目,《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得到南宁电视台旗下数十个官方微博的倾力推广,组成了微博推广矩阵。其中,“南宁电视台”、“NNTV新闻夜班”作为南宁电视台两个传播最广、粉丝量最多的微博,在每期节目的直播前、直播中、直播后,都全程跟进、全力推送问政信息。尤其是粉丝量149万的南宁电视台官方微博已经聚合了大量关注问政的网友,每期直播中推动的微博总浏览量超过40万。

5、微信矩阵

作为传播电视问政的微信矩阵,聚合了南宁电视台旗下的本地热门公众号:“南宁电视台”公众号、“南宁头条”公众号,“新闻夜班”公众号、“南宁问政”公众号等。推送电视问政的文章达到了1200多篇。其中,“南宁电视台”公众号、“南宁头条”公众号均实现了在线看节目功能,在“南宁电视台”公众号界面还开发了“电视问政”菜单,用户通过菜单可以实现投票和留言功能。

6、户外移动媒体矩阵

2014年,《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节目开始使用遍布南宁人群聚集区的户外大屏广告滚动播出预告宣传片,使用出租车顶灯播出文字预告。2016年,新增了公交移动电视、楼宇电视播出预告宣传片和节目内容。

二、创新互动方式

通过互动交融的传播方式,《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节目为受众获取节目信息和内容提供全新的渠道,不断地把新媒体的互动特性与电视节目充分结合起来,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性,使一台直播节目不再是单纯的电视内容,而成为真正的多媒体内容,逐渐实现让不看电视的新媒体用户去看电视,让电视用户去玩新媒体应用,达到电视用户与新媒体用户的融合与转化。

1、新媒体平台与电视同步直播,实现多屏互动。

通过“老友网”、“南宁问政”手机APP、“南宁头条”手机APP等新媒体推出的直播平台,《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节目实现了直播平台的拓展与延伸。根据数据统计,在2016年前八期节目直播中,“老友网”平台同时在线观看人数从最低的第四期9.63万人,增长到第八期的15.98万人,增长率166%;“南宁问政”手机APP在线观看人数从最低的第四期4.16万人增长到第八期的12.05万人,增长率290%。

2、电视平台与网络平台通过“我来问政”实现互联互通。

三年来,《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节目通过不断的流程再造,做实做强了“我来问政”的形式,使电视直播平台和网络平台互相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节目形式。

在“满意度投票”环节,现场大屏除了展示现场观众的投票结果,还实时展现网络投票结果,网络上每一票的变动通过电视屏幕展现给了电视观众,带动了电视观众登录网站和手机APP进行投票和留言,同时,现场投票情况也通过微博微信实时展现给了网民。在“舆情联络站”环节,直播现场设立了舆情联络总站,身处演播室现场的舆情联络员通过技术手段汇集各方舆情信息,尤其是网络信息,即时观测网络动向,收集网民意见和问题,进行舆情分析后,在直播现场进行播报,并选取网民问题现场抛给直播台上的领导进行回应和解决。此外,电视直播还以滚动字幕方式展现网民在网络平台的留言和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节目设计和网台互动,实时解决网民“我来问政”的需求,实现电视平台与网络平台的深度互动。

3、根据不同终端和受众定位推送不同的媒体产品,实现混媒传播。

《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作为长达100分钟的电视专题,主要依据电视传播要求进行制作,难以符合各媒体各终端的采集要求。因此,每一期节目都邀请数十家媒体的记者来现场观摩、采写新闻,适应报纸、电台、网站等不同媒体的刊发要求,同时,节目内部设置有专门的团队进行二次加工,适应新媒体的传播要求。除了保持节目内容的核心不变外,二次加工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不同形态的转换,把原始节目内容打散打碎后整合利用,以满足不同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在微博使用上,利用同步视频链接,成功引导受众点开链接观看视频。同时,通过前期预告、话题讨论与调查、实时跟进“微直播”、精彩短视频回放等形式,对精彩看点进行揭秘,对网民问题进行回应,对节目幕后制作进行介绍等等。截止2016年12月,“南宁电视台”官方微博在新浪微博发起的“南宁电视问政”话题,累计阅读量已经超过了2448.5万。在微信使用上,重点推送与节目主题相关的深度报道,对节目内容衍生话题的延伸报道,以及对特定人物的深度访谈等。网民从微信平台的推送就可知晓本期节目的看点和精彩,受众即便错过电视直播也可通过微信平台的推送知晓一二。2016年,新媒体团队通过加工制作,把整期直播专题剪辑成超短小视频上传至微信群,实现了一键分享,一传十十传百的裂变式传播。在各大官方网站使用上,重点推送直播和点播视频、直播文字实录、网友留言和部门回应、以及开辟滚动微博墙,实现网站与微博的互动。

三、打造四大优势

1、利用技术优势搭建直播平台,扩大“一次传播”优势。

《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搭建的同步直播平台有南宁新闻综合频道、南宁公共频道、老友网、南宁问政APP、南宁头条APP等,在12+2讯道高清转播车、全区领先水平的技术支持下,采用编码器将视频转换成多种格式适应PC端和移动端,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电视、电脑、手机、IPAD任何一种方式观看直播,节目直播突破了传统电视的平台限制,突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且安全性稳定,灵活性高,走向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2、利用内容优势搭建“二次传播”平台,建立新的传播模式。

优质内容是进行“二次传播”的基础和前提。三年来,《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始终把内容打造作为核心,继节目直播之后,“二次传播”逐渐成为重要的传播模式。在“二次传播”中,微博微信的使用,让节目内容和信息大量地以碎片化形式被受众接收和转发分享,大大丰富和拓展了节目的受众群体。2016年,节目制作的“苍蝇拍送县委书记”、“水污染治理”、“电动车上牌”等优质内容形成了热点话题,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技术手段,各种新媒体传播途经,互为补充、互相拓展、共同延伸,迅速形成病毒式传播,其传播速度之快、波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大,远远超出预期想象。

3、利用品牌优势搭建多个联盟实体,开辟新的传播渠道。2015年12月,《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与中国网等7家中央驻桂媒体、3家自治区级媒体、4家市属媒体联合组成南宁电视问政媒体联盟。当月,媒体联盟联合十一所驻邕高校发起”拒绝买黑车 从我做起“大型公益行动,启动当天,十一所高校5000多学生签名宣誓,微博话题“我承诺不买黑车”突破十万阅读量,百度搜索“我承诺不买黑车”词条达到9480条。2016年3月,开年第一期南宁电视问政关注“四风”与腐败问题,群众现场送苍蝇拍的环节引人注目,媒体联盟成员竞相报道,引发全国近300家媒体转载,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新京报等持续跟进发表评论和深度调查,中国日报英文版、环球时报英文版刊登了专题采访,把南宁电视问政推向广西、推向全国、推向了全世界。

2016年5月开始,南宁电视问政网友代表团走进演播室观摩节目并进行网络分享,本土微博和论坛上,立即掀起了以网友亲临现场探秘电视问政的各种讨论,网友代表团的成员也越来越多,与2014年组建的问政代表团一起,改变了单一的媒体传播渠道,形成了自发的网友传播渠道。

4、利用平台优势推动两个舆论场的交汇融合,拓展新的传播思路。

学者认为,现在的舆论格局实际存在着两个不同的舆论场:一个是以通讯社、党报、电视台为代表的主流媒体舆论场,一个是以互联网自媒体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作为南宁市委、市政府主办的政论节目,《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天然具有主流舆论属性,同时,其关注主题的民生视角,批评式语境、社会各阶层参与等特性,又契合了民间舆论场的关注点。三年来,《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节目中的官民互动、官民对话始终是最大的看点,官员、学者、网友、自媒体、吃瓜群众汇聚一堂,聚焦热点话题、探讨社会责任,跳出了“符号化”的宏大叙事方式,用观众和网民喜欢的话语体系、主持风格和表现形式,传播为民服务的理念,塑造了政府官员知错就改、敢于担当的形象,以润物无声地方式拆去了阻隔两个舆论场的籓篱,推动两个舆论场的交汇互动,重构了传播格局。

(作者:南宁电视台 《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制片人 周军)

第四篇:以2015年武汉电视问政节目为例谈主持能力与主持技巧

以2015年武汉电视问政节目为例,谈主持人的主持能力与主持技巧

前言

武汉市2015年上半年“十个突出问题”承诺整改电视问政已于7月6日晚正式“开考”,首场问政的主题为“办理群众投诉如何及时到位”,主持人是大家非常熟悉且非常喜爱的罗路老师。当网易、腾讯、荆楚网等各个新闻媒体聚焦此次电视问政的点都是突出问题、官员解答、现场评论、投票结果时,小编我聚焦的点却是一位优秀主持人在电视问政节目中突显的强大主持魅力!因此,本篇推文重点向大家展示,在一场涉及领导部门多、问题异常复杂且严重、评委犀利且尖锐、观众不满甚至愤怒的情状下,一位成熟的主持人是如何hold住全场、控制节奏、抓住关键、讲出重点,使整个节目流畅、近乎完美地呈现给观众朋友的。

一、电视问政中主持人的角色与功能分析

为了向大家清楚讲解主持人在此次电视问政中担当的角色,小编先给大家梳理一下参与和构成此次节目的各相关方:

第一,现场53名被问政的领导干部——被问方

这次电视问政“期中考”,是迄今为止武汉市规模最大的电视问政:有53名领导干部走进电视直播间接受问政,其中副市级以上领导12人;此次电视问政连续开办六场,每晚一场。无论是接受问政的总人数,还是问政场数,都是2011年武汉市掀起治庸问责武汉风暴、举行电视问政以来最多的一次。在这样宏大的“背景”下,53名领导干部是问政现场最核心的一方,他们是被问政的对象,是民众想得到的承诺的出处,是问题能否得到满意解决的出发点与落实方。

主持人罗路面对53名被问政的领导,适时就视频中反映的问题向他们提问,同时又准确抓住领导回答的关键词句进行确认或强调,不卑不亢,机智从容应对,彰显了一位成熟主持人的深厚功力。

第二,场外记者与提问民众,暗访视频——提问方

将场外记者与提问民众,暗访视频作为第二方,是因为他们全部都从现场的大屏幕上呈现,同时伴有场外记者、提问民众与现场的互动。这一方是提出问题、呈现问题最关键、最有力的的一方,沉积多年而仍未得到解决的问题、民众最关心的问题都从这个屏幕流出,直接涌向现场的领导干部,甚至直接逼问现场的领导、逼迫其必须解决。从现场来看,无论是汉南危房问题、武昌区打发城管就能占道经营问题,还是武汉市长热线电话成摆设问题、江汉区造假房产证问题,都是通过这个大屏幕来呈现。

主持人主要是通过大屏幕来串起整场节目,那么何时看大屏幕、何时该让场外记者、民众发言或提问、何时该放某段暗访视频,这些环节都需要主持人来把控。第三,现场的专家、教授团——点评方

民众负责提出问题、官员负责回答与解决问题,那么现场的专家、教授团负责对整个问题反映出来的实质进行剖析,从而给出更具深度与高度的建议与批评性意见。点评方是整个问政流程中提纲挈领的一环,他们的点评让问题的实质更明晰、让解决问题的方法更精准。主持人面对专家、教授团,则是适时给这个团队点评的机会,不能总让点评团点评,但也不能不给他们机会点评。所以,何时让点评团发言,让哪一位教授、专家发言,针对哪一个问题哪一个点发言,都是对主持人现场的临时控场与应变能力的考量。第四,现场观众——提问、回答、评论三方兼具 观众在现场发言与互动的机会不多,他们是整场节目氛围的直接感受者,是监督被问政方是否解决问题、是否践行承诺的监督者。兼顾现场观众的情绪与感受,控制整场节目的节奏,是主持人面对这一方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五,“掌上武汉”上的网民朋友——场外围观、提问、点评方

网民通过“掌上武汉”提出问题、发布评论,在现场的小屏幕上也能看到。主持人适时将网民朋友的言论呈现在电视机前,同时针对网民朋友提出的一些问题让相关部门领导现场解答,很好地将更多场外观众纳入到电视问政的环节中,扩大了节目的互动率与影响力。

以下用一个图来表现主持人的位置:

总之,电视问政作为一档大型直播节目,题材重大、时间长、环节多,因此对节目主持人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主持人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直播节目主持经验、节目整体把控能力、细节处理等能力之外,对于国情市情、相关部门职能、相关政策法规等也必须有相当的了解。从第一场罗路的主持中,我们看到了他高超的主持能力与独特的主持魅力:提问有的放矢!调度适时有序!发动各方问政准确有力!

二、电视问政中主持人的经典话语

在电视问政节目中,主持人罗路到底有过哪些经典的提问或言语呢?小编简要举几个例子。提问犀利

1.主持人罗路就短片中接线员所说“三环内禁止活禽宰杀只是武汉市领导在创卫期间的一句话”,向江岸区区长黎东辉提问,问其“是否只是一句口号呢?” 2.主持人罗路向武汉化工区管委会副主任孙步月提问“接线员说你要我来我就来,该来吗?” 妙语连珠

1.主持人罗路点评问政中的一个问题时说:“领导‘交办’了问题,却没有‘督办’问题,真是‘一字之差,谬以千里’啊!” 2.在点评某区孩子没有学校可上时,主持人罗路感叹:“教育无小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3.问政第一场临近结束时,主持人罗路向武汉市委党校柯燕凌教授提了一个问题,柯教授回答说主持人这个问题有点“画蛇添足”,但还是给出了精彩的回答;主持人接着教授的回答说了一句:“谢谢您的锦上添花!”

2014年电视问政期末考试是罗路主持电视问政的首秀,记得在节目开始之初,罗路问现场的嘉宾:“第一次参加电视问政的嘉宾,您紧张吗?”嘉宾回答:紧张。罗路接着说:“我也是新人,让我们一起紧张”,这句话反而有效地缓解了现场浓烈的紧张气氛。在期末问政的舞台上,罗路还说过:“今天的哭脸是为了赢得明天的笑脸”,精辟的总结也给了现场很多人以启发。

主持人是一场节目的灵魂,从采制到播出,他既是节目的播出者,也是节目的组织者。一位成熟的主持人,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思想水平),要有良好的精神素质(人格、气质、心理),还要有高超的业务素质(包括深厚的知识积累、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能力与即兴发挥能力等)。从罗路主持的第一场电视问政节目中,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主持功力,鲜明的主持风格,他为想要从事播音主持的后来者树立了一个范本,是千千万万后来者学习的一个好榜样!

第五篇:从舟山网论坛工作实践谈网络舆论的分类监管

从舟山网论坛工作实践谈网络舆论的分类监管

林上军 袁园2009-10-

1受人关注的诸多网络论坛,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种民间的口头舆论,亦是许多网民即时发布信息、发泄情绪、反映情况、举报问题的载体。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突破和网民舆论的一次次“胜利”,越来越多的民间言论诉诸于网络论坛,因而成为最难管理的口头舆论场,被称为“容易脱缰的野马”。无怪乎有的地方网站不敢办论坛。

舟山网的舟山论坛至今注册会员已占到城市人口的近二十分之一,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尤其是近两年来,舟山发生的突发事件、重要事件或在市外发生有关舟山的事件,总能在第一时间在舟山论坛出现,而且有不少是涉及到百姓利益的帖子。

论坛帖子五花八门,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种:

一、咨询类(探讨类)。这类帖子,不等管理员回应就会有网友、版主回答,并就日常所见所想的话题进行相互探讨。这类帖子相对容易把握,但必须密切关注它的发展。因为它容易成为网站服务网友的切入口,也可以成为媒体记者的采访话题。

2008年3月,国内某权威媒体在报道中有“船桅杆碰到大桥”等不准确描述,引起了网民在论坛上对舟山连岛大桥的金塘大桥(当时写成宁波金塘大桥)质量和桥梁设计高度等问题提出质疑。舟山网主要负责人就赶往事故发生海域采访,在舟山论坛上发出“金塘大桥被撞”事件的最新消息,根据网民对事故原因和大桥质量的猜疑,有针对性地组稿,两次通过互联网发布事故初步调查的原因和专家分析等新闻,解答网民的疑问。舟山网的网评员适时配合媒体报道内容,跟帖发布积极救援的动态消息,把网民焦点从过多质疑大桥质量逐步引导到关注救援行动上来,使得论坛舆论热点得到成功转化。

二、博客类,就是一些网友为了满足自己的发表欲,把个人原创文章(图片)发布于论坛,供人欣赏。由于这类帖子往往有一定篇幅,就需要论坛管理员有一定的耐心。有些优秀的帖子,也为网络专栏或非网络媒体编辑所采纳。

三、宣泄类,这类帖子是最常见的,点击率高,往往是网友碰到不平、难堪与冤枉的事情,或是投诉无门的事情,也有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事情,拿到论坛上来宣泄。当然也有为了伸张正义而发帖的。对这类帖子要及时明辨是非,及时编辑,及时联系,或者及时上传到相关领导批示解决,谨防指名道姓,对当事人造成名誉侵犯甚至影响政府声誉。自2007 年以来,舟山网已向省市领导上传各类民生舆情300多期,许多问题得到批示解决。例如,舟山市出租车新的运价方案及打表计费的新政策出台,有网友提出“出租车起步价应下调”的建议,同时还呼吁加快发展城市公交。舟山网将网民相关看法及建议整理成文,随即报送市有关领导。去年以来,舟山网还与市纪委、市效能办联合开通投诉网,24小时开通投诉通道,市民投诉答复率达到100%。这些措施使网络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减压器”。

四、广告类,论坛上的不少版块本身就是为网民提供方便的。如单身情缘、房屋租赁、人才市场等。有的商家看到论坛人气旺,就有意识发广告帖,还给网民小恩小惠,叫网友写广告软文。对于这种帖子,既要仔细分析发帖者的用意,又要考虑对网站经营的冲击。对那些纯粹贪便宜的商家广告贴,坚决删帖。

五、传递类。这类帖子所陈述的内容往往具有新闻性、即时性,管理员要凭借新闻敏感及时作出研判,上传主管部门或相关单位,并告知采编人员,没必要采访的也要及时处理或跟踪关注。对重大事件或有可能演变为社会焦点的事件,应迅速派出记者赴现场采访。如果不做报道也可作为素材、证据保存,随时做好进行深度专题报道的充分准备。

六、转载类。这类帖子虽多为外地信息内容,但是往往关注度高,有的含沙射影、有的政治性误导,同样要进行必要的引导。要注意本地与外地实际情况的异同,对那些不准确、不客观的言论要进行有理有节地回复跟帖。

七、造谣类。这种帖子在论坛上时有所闻,在转载类中也会出现,区别在于转载类中的造谣是不知情的,而造谣类是发帖人主动发难,如果不及时删除就会混淆视听,危害极大。如有人为了搞倒商业竞争对手,故意造谣放风,说某某商家携款潜逃,某某食品有什么质量问题等等。例如青岛啤酒“甲醛说”就是典型一例,好在青岛啤酒的品牌市场忠诚度已很高,一般谣言是很难击倒的,但如果是一家刚刚新办的食品企业,那就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八、以讹传讹类。对一些不明缘由的网民盲目跟帖,舟山网也专门就此进行评论,并在舟山日报发表《网友还是“盲友”》的言论,进一步澄清事实真相。去年,舟山网建立了网络信息员队伍,遍布市属部门及各县区,每天上网看帖,涉及相关部门的内容及时答复。针对网上论坛的错误言论、虚假信息,舟山网及时与相关部门信息员联系沟通,进而一起开展有针对性的舆论引导、澄清事实,有效传递准确信息,解答回复有关问题,发挥正面引导作用。

九、违法类,对这类帖子当然是第一时间坚决删除,但要注意收集痕迹、弄清来源,严重的要移交公安部门追查。当前这类的帖子还存在隐蔽性强的特点,需要管理员仔细认真,不能一目十行,要运用设置关键词等技术手段防止这类帖子出现。

十、宣扬类。这类帖子较少,注意把握分寸就行。

从上分析可以看出,多数帖子还比较容易把握,而宣泄类、传递类、造谣类、以讹传讹类、违法类帖子的监管压力就比较大。这就需要论坛管理员不仅熟悉党和政府在一段时期的方针政策,还要有相当的文字功底、理论功底、新闻业务功底,同时认真专注敬业,善于沟通,熟悉一个地方的各方面情况,更要有把握全局的能力,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处理帖子。论坛管理员还要紧紧依靠各方面的力量,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共同驾驭好网络言论这匹“容易脱缰的野马”。可以举办网友联谊会、热心网友表彰会、网络义工活动等,对网友进行面对面的相关政策宣传,对那些偏激网友进行个别沟通,制止网上暴力和不客观、无限放大的网络审判。对网友提出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可邀请相关部门领导或当事人与网友直接对话,进行针对性的答疑解惑。要借助“两会”、重要宣传活动等时机,动员代表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与网友互动对话。如最近在舟山乃至浙江各地开展的各级主要领导与网友的网上视频直播互动系列访谈,就是有效释放网友情绪、有序梳理网络舆情的好方法,也是一次领导重视网上舆情、共同抓好网络舆论管理的范例。

(作者单位:林上军,浙江日报舟山分社;袁园,舟山网)

下载从电视问政谈两个舆论场的融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电视问政谈两个舆论场的融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