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技术学习小结(最终版)

时间:2019-05-12 02:1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康复评定技术学习小结(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康复评定技术学习小结(最终版)》。

第一篇:康复评定技术学习小结(最终版)

康复评定技术学习小结

这学期我们康复专业学习了康复评定技术这门课程,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专业课的基础,旨在提供全面、系统的有关康复功能评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确定患者功能障碍的种类及主要的障碍情况、判断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分析患者的代偿能力、制订康复治疗计划、决定承担各种功能训练任务的专业人员、选择合适的康复治疗措施、指出康复服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评估康复治疗效果以及修改康复治疗计划,它为我们康复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

转眼间就大半学期结束了,回想这学期令我印象深刻的课程是康复评定技术,我在这门课上学到了许多令人深刻的知识。康复评定技术分为临床评定和功能评定两个部分。相对来说我对功能评定这一方面了解的比较深透一些。对于功能评定来说跟多的是学习实践操作,每当有操作科,我们总会不由自主的围到老师身边看她如何操作,对于躯体功能评定,这一部分有肌力评定,这一部分我觉得在学习后可以吧书上的表格给记住,这样动手操作就特别方便,同时记住评定是先三四五级再一二级。当然每次再学习关节活动度测评时我都会想我是不是这个关节也是不好的,不知道其他同学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受。

我还记得有一节课老师给我们同学做一些颈椎的治疗,看到他给同学颈椎骨头做了治疗,我觉得特别厉害,很佩服老师。在那一节课我和自己说一定要好好听课,将来也可以给爸爸妈妈做治疗。

学习康复评定技术我觉得再开始学是觉得做一个学习计划,首先得准备一个笔记本方便上课的时候级笔记。在开学的前几节课就是了解这门课程了解个大概,我们可以在网上搜一下看一些视频。然后接下去上完课就会有相应的网上课后作业,我们学校有网上相应的学习网站,那里的题目还是挺好的,最好是每上完一节课就把课后相应的作业写完这样就会加深印象,对于操作部分的学习就要看看网上相应的教学视频,看完后最好能自己实践一遍。

康复评定技术是学习康复之路上必学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很重要,我们要重视这门课程,好好学习,认真学习。学习了这门课程,我也发现它是一门有趣的课程。以上就是我的学习小结。

第二篇:康复评定学复习资料总结

康复评定学复习资料

1.人体形态:是指身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系统的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及姿势。2.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各个部位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它反映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个组织间的力学关系。3.直立姿势的评定:

①前面观:双眼应平视前方,两侧耳屏上缘和眶下缘中点应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左、右髂前上脊应处在同一水平面上。②后面观:头后枕部、脊柱和两足跟夹缝线都应处于一条直线上;与脊柱相邻的两肩和两侧髂脊,也对称地处于脊柱的水平线上;③侧面观:耳屏、肩峰、股骨大转子、膝和踝应五点一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同时可见脊柱的4个生理弯曲,即向前凸的颈屈;向后屈的胸屈;向前凸的腰屈和向后凸的骶屈。颈屈和腰屈最大,胸屈次之,骶屈最小。

4.膝外翻:可以是单侧或双侧,其特点是,在膝外翻时,膝关节的中心在大腿和小腿中线的内侧,两腿成X形。

5.膝内翻:可以是单侧或双侧,其特点是,在膝内翻时,膝关节的中心在大腿和小腿中线的外侧,两腿成O形。

6.上肢长: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桡骨茎突或中指尖的距离。

7.下肢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测量点:从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或从股骨的大转子到外踝的距离。

8.肌力:是指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力量,又称绝对肌力。9.耐力:肌肉持续性维持一定强度的的等长收缩或做多次一定强度的等张收缩的能力称谓耐力。

10.肌力分级标准:5级: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4级:能抗重力、抗中等阻力运动。3级: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运动。2级: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1级: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运动。0级:无可测知的肌收缩。

11.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亦称关节活动度。因关节活动有主动与被动之分,所以关节活动范围亦分为主动的与被动的。12.影响关节活动度范围的因素:①构成关节两关节面面积的大小的差别②关节囊的厚薄及松紧度③关节韧带的多少与强弱④关节周围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状况⑤年龄、性别、职业对关节位活动范围也有影响。13.肩关节:屈曲:170 ;后伸:60 ;外展:170 ;水平外展:40 ;水平内收:130 ;内旋:70;外旋:90 ;

14.肘和前臂:屈曲:135150;旋后:8090 ;旋前:8090 15.腕:掌屈:80 ;背伸:70 ;尺偏:30 ;旋转:45 16.指间关节:外展:50 17.髋:屈曲:120 伸展:30 外展:40 内收:35 内旋:45 外旋:45 18.膝:屈曲:135 踝:背屈:15 跖屈:50 内翻:35 外翻:20 19.肌张力:是指人体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肌肉保持一定紧张状态的能力。必要的肌张力是维持肢体位置,支撑体重所必需的;是保证肢体运动制控能力,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复杂运动所必要的条件。

肌张力分类 :1.正常肌张力分类: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运动性肌张力 2.异常肌张力分类 :肌张力减低(迟缓)、肌张力增高(痉挛)、肌张力障碍

20.痉挛(spasticity)是指在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由于脑干和脊髓反射亢进而使局部对被动运动的阻力增大的一种状态。

(一)痉挛的益处:1.借助伸肌痉挛等帮助患者站立和行走。2.活动过强的牵张反射可促进等长和离心自主收缩的肌力,但向心收缩力弱。3.可相对保持肌容积。4.在无承重和废用的情况下,可因此而预防骨质疏松。5.降低麻痹性肢体的依赖性水肿。6.充当静脉肌肉泵,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

(二)痉挛的弊端:1.由于阵挛、髋内收呈剪刀样或屈肌痉挛而损害站立平衡。2.由于伸肌痉挛和阵挛损害步态的摆动期。3.导致缓慢的自主运动。4.由于屈肌痉挛导致皮肤应力增加,这一现象也可发生在床位和轮椅体。5.由于紧张性牵张反射亢进或屈肌痉挛造成的挛缩危险。6.自发性痉挛导致睡眠障碍。7.由于髋屈肌、内收肌痉挛影响会阴清洁、损害性功能。8.由于痉挛或阵挛干扰驾驶轮椅、助动车等。9.虽然大部分痉挛可无疼痛,但持续的屈肌痉挛可导致疼痛。10.可增加骨折、异位骨化的危险性。

21.痉挛的特殊表现:①巴宾斯基反射:为痉挛性张力过强的特征性伴随表现,巴宾斯基反射阳性时足大趾背屈②折刀样反射:当被动牵伸痉挛肌时,厨师产生的较高阻力随之被突然的一致发动而中断,造成痉挛肢体的阻力突然下降,产生类似折刀样的现象③阵挛:在持续牵伸阵挛肌时可产生,特点为以固定频率发生的拮抗肌周期性痉挛亢进。常发生与踝部,也可以发生于其他部位④去大脑强直和去皮层强直:去大脑强直表现为持续的收缩,驱赶和四肢处于完全伸展的姿势;去皮层强直表现为持续的收缩,躯干和下肢处于伸展姿势,上肢处于屈曲姿势。

22.僵硬:是主动肌和拮抗肌张力同时增加。各个方向的关节被活动阻力均增加的现象。23.肌张力异常的常见形式:痉挛、僵硬、肌张力障碍、肌张力迟缓。24.痉挛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

(一)反射介导机制

(二)非反射介导的机制

(三)痉挛的神经递质变化

反射介导机制中的牵张反射可分为腱反射和紧张性牵张反射。紧张性牵张反射是肌紧张产生的基础。25.Ashworth分级法评定:分01234级?。0级:无肌张力的增加;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突然出现卡住然后呈现最小的阻力或释放。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表现为被动屈伸时,在ROM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均呈现最小的阻力。2级:肌张力较明显的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的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的被移动;3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活动困难;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26.人体平衡:是指身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的、无意识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质心稳定的能力。

27.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感觉输入、中枢整合、运动控制(踝调节机制、髋调剂机制、跨步调节机制)。28.特殊平衡反应

保护性伸展反应 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偏离支撑点时所发生的一种平衡反应,表现为上肢和(或)下肢的伸展。其作用在于支持身体,防止摔倒。

跨步及跳跃反应 当外力使身体偏离支撑点或在意外情况下,为了避免摔倒或受到损伤,身体顺着外力的方向快速跨出一步,以改变支撑点,建立新平衡的过程。其作用是通过重新获取新的平衡,来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

29.平衡反应的形成规律

平衡反应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通常在出生6个月时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7~8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9~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12~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坐位前方、侧方、后方平衡反应建立时间分别为6、8、10个月;立位前方、侧方、后方平衡反应建立时间分别为:12、18、24个月;跪位平衡反应建立时间为:15个月。30.平衡种类:

①静态平衡 又称一级平衡,指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在睁眼和闭眼时维持某姿势稳定的过程,例如坐位和站位时平衡。②自我动态平衡 又称二级平衡,指在无外力作用下从一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平衡状态,例如行走过程的平衡。③他人动态平衡 又称三级平衡,指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包括加速度和减速度)当身体质心发生改变时,迅速调整质心和姿势,保持身体平衡的过程。例如在行驶的汽车中行走。

31.稳定极限:人体在能够保持平衡的范围内,倾斜时与垂直线形成的最大角度。32.协调(coordination)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33.共济失调分为:小脑共济失调、基底节共济失调、脊髓后索共济失调。34.步态:是指人体步行时的姿势,包括步行和跑两种状态。

35.正常步态:事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通过骨盆、髋、膝、踝和足趾的一系列活动完成的,此时躯干则基本保持在两足之间的支撑面上。

36.正常步行必须完成三个过程:支持体重,单腿支撑,摆动腿迈步。

37.步态分析中常用的基本参数包括步长、步幅、步频、步速、步行周期、步行时相,其中步长、步频和步速是步态分析中最常用的3大要素。

38.步长: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紧接着的对侧足跟着地所行进的距离称为步长,又称单步长。

39.步幅(stride length)行走时,由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进行的距离称为步幅,又称复步长或跨步长。

40.步宽(stride width)在行走中左、右两足间的距离称为步宽,通常以足跟中点为测量参考点。41.足角(foot angle)在行走中前进的方向与足的长轴所形成的夹角称为足角。42.步频(cadence)行走中每分钟迈出的步数称为步频,又称步调。43.步速(walking velocity)行走时单位时间内在行进的方向上整体移动的直线距离称为步速,即行走速度,通常用m/min表示。44.步行周期(gait cycle)在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的过程被称为一个步行周期,通常用时间秒(s)表示。一般成人的步态周期约为1~1.32 s左右。

45.步行时相(gait phase/period)行走中每个步态周期都包含着一系列典型姿位的转移。人们通常把这种典型姿位变化划分出一系列时段,称之为步态时相(gait phase),一个步行周期可分为支撑相(stance phase)和摆动相(swing phase)。

46.支撑相是在步行中足与地面始终有接触的阶段,支撑相包括单支撑相和双支撑相。47.双足支撑是步行的最大特点。在一个步行周期中,当一侧下肢完成足跟抬起到足尖向下蹬踏离开地面的时期内,另一侧下肢同时进行足跟着地和全足底着地动作,所以产生了双足同时着地的阶段。一般占一个步行周期的20%,此阶段的长短与步行速度有关,速度越快,双支撑相就越短,当由走变为跑时,双支撑相变为零。双支撑相的消失,是走和跑的转折点,故成为竞走比赛时判断是否犯规的唯一标准。

48.摆动相是在步行中始终与地无接触的阶段,通常指从一侧下肢的足尖离地,到同侧足跟着地的阶段,单位为s,一般占一个步行周期的40%。

49.常见的异常步态模式:①中枢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偏瘫步态(提髋型、膝过伸型、瘸拐型、划圈型)、脑瘫步态(马蹄内翻足、蹲位步态、剪刀步态、舞蹈步态)、截瘫步态、其他神经疾病(蹒跚步态:小脑病变者,由于共济失调,行走时,步宽加大,步幅长短不一,速度快慢不等,东倒西歪,呈鸭子状或蹒跚状。行走时,重心上下、左右移动幅度大,稳定性差,能量消耗大;前冲步态:帕金森病患者,行走时,躯干前倾,双上肢缺乏摆动,步幅短小,越走越快,呈前冲或慌张步态。行走时,重心上下。左右移动风度答,稳定性差,能量大,)②周围神经损伤所致的步态:臀大肌步态、臀中肌步态、股四头肌步态、胫前肌步态、腓肠肌步态;③骨关节疾患所致的异常步态:疼痛步态、关节挛缩或强直步态、短腿步态、假肢步态、平足、老年步态。

第三篇:康复疗法评定重点总结

第一章 总论

1.康复评定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和(或)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并藉此制定出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功能等

康复评定学是研究患者有关身体、心理、社会及其所处环境的功能状况的一门医学学科 2.康复评定的对象主要是功能障碍。ICIDH:残损(心理上、生理上或解剖的结构或功能上的任何丧失或异常)、残疾(由于残损的原因使人的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至于不能在正常范围内和以正常方式进行活动)、残障(由于残损或残疾,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充当正常社会角色并使之处于不利地位)ICF:损伤(身体功能或结构问题,有显著的差异或丧失)、活动受限(个体在进行活动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参与限制(个体投入到生活情景中可能经历到的问题)六类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

3.康复评定的意义

(1)从患者角度:通过评定,可以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活动能力的了解,帮助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目标,增强信心,提高对治疗的积极性,促使患者更加努力地帮助自己、主动地参与治疗。对一些伴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将会鼓励他尽早地向康复医生反映有关情况,以预防和减缓疾病的恶化和功能的减退。

(2)从康复医生和治疗师的角度:全面、系统、准确的评定,可弥补病史和一般临床检查的不足,容易早期发现问题,具体了解患者在哪些方面需要帮助,如何才能提供和得到帮助,鼓励他制定出更为全面合适的康复治疗计划,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和功能变化,指导我们的康复医疗工作。最终,通过康复评定的结果,确定康复的后果,从而控制康复治疗的质量。(3)从社会角度:通过评定,发现在社会康复方面存在的问题,如社会对提供资助、改进服务质量、环境状况以及政策法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为社会对残疾人提供帮助提供依据。此外,评定还可以就残障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新的发病资料。4.康复评定的作用

(1)掌握功能障碍的情况: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了解功能障碍的范围、了解功能障碍的程度

(2)制订康复治疗计划

(3)评价治疗效果:评定治疗效果、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4)帮助判断预后

(5)分析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

5.康复评定的内容

主观资料(S)、客观资料(O)、功能评定(A)、制定康复治疗计划(P)(1)病史:主诉、现病史、功能史(核心)、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社会史、职业史、家族史

(2)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皮肤和淋巴、头和五官、颈、胸部、心脏和周围血管系统、腹部、泌尿生殖系统和直肠、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

(3)功能评定:四个功能(认知、言语、躯体、社会)、三个障碍层次(损伤、活动受限、参与限制)

6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方法: 1.建立治疗目标:

(1)依据:①在评定中发现的问题②心理状况③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的希望④家庭护理、身体和情绪环境、家庭反应⑤患者的职业计划和目标(2)治疗目标的组成: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一个将要实施的目标应包括:①有可测量的结果②使用具体的检查③希望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

2.康复目标的描述:(1)下肢的功能

可根据假肢和支具的有无和种类设定不同的目标: ①不能步行:卧床不起、靠物坐位和独立坐位 ②能乘轮椅:自己驱动、外力驱动 ③在平行杠内:起立、平衡、步行 ④用拐杖步行:能否独立起立 ⑤用手杖步行:有辅助、完全独立 ⑥无手杖步行:有辅助和完全独立(2)上肢的功能

完全失用手:不能主动或被动地用手指固定物品,放在桌子上面的手不能向下推动,但可以上臂、前臂或躯干固定物品

候补辅助手 :呈握拳状态的手指可被动地使其张开且能够握物体;桌上的物体被动地挂在手指上可以拉到靠近身体并使其固定于腹部与桌子之间;依靠自己的力量或用健侧手可将放在桌子上的手向下压

辅助手:不是实用手,但靠自己的力量能够抓东西,固定,放开

实用手:(左)吃饭时虽然不集中注意力也能端端正正地拿饭碗;(右)吃饭时,匙、叉、筷子可以较正常的使用,可以写出能读的字(3)整体功能 :两侧上下肢同时障碍 ①全面辅助②部分辅助③完全独立完成(4)劳动能力

除日常生活活动以外,最好还应预测劳动能力:

①恢复原职②恢复工作,改变原职③改变职业,可劳动④ 帮助家务 3.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⑴治疗安排和医嘱的书写

⑵常用的康复手段PT、OT、ST、PSY、RE、TCM

第二章 人体形态的评定 一.人体形态评定

(一)身体姿势的评定

被测者在直立状态下,两足跟靠拢,两臂自然下垂,挺胸收颌,两眼平视前方,使头部保持眼眶下缘与耳屏点成水平的“眼耳平面”姿势。1.前面观

(1)头下颌骨不对称(发育、外伤)(2)锁骨和其他关节不对称(外伤)

(3)髂前上脊(水平)

(4)髋外旋、髋内旋(看髌骨位置,内则内,外则外)(5)膝外翻(X形腿)(6)膝内翻(O形腿)(7)胫骨外旋(髌骨向前,足趾向外;髂胫束紧张,股骨后倾,后交叉韧带撕裂,骨折,发育)

(8)胫骨内旋(髌骨向前,足趾向内;腘绳肌、股薄肌紧张,股骨前倾,前交叉韧带撕裂,骨折,发育,足内翻,足外翻)

(9)拇外翻(第一足趾的跖趾关节向外侧偏斜;跖骨头内侧过度生长,跖趾关节脱位,拇趾滑膜囊肿)

(10)爪形趾(跖趾关节过伸;近侧趾间关节屈曲,趾长伸肌紧张、缩短)2.后面观

(1)头部倾斜(颈部肌肉)(2)肩下垂(菱形肌、背阔肌紧张)(3)肩内旋、外旋(内旋腋杖,外旋少见)(4)脊柱侧弯

(5)骨盆向侧方倾斜

(6)骨盆旋转(偏瘫,内旋肌、屈髋肌软弱)(7)扁平足(内侧纵弓低,跟骨旋前,腓长短肌短缩)(8)高弓足(内侧纵弓高,跟骨旋后,腓长短肌拉长)3.侧面观

(1)头向前倾斜(颈部肌肉,职业病)(2)胸脊柱后凸(驼背,颈曲深度5cm以上)

(3)平背(直背,胸曲度、腰曲度小于2-3cm,伴骨盆后倾)(4)鞍背(脊柱腰端过度前凸,大于5cm,骨盆前倾)

(5)胸部畸形:扁平胸;圆柱胸;鸡胸; 漏斗胸;不对称胸

(6)骨盆后倾(耻骨联合位于髂前上棘之前,髂前上棘位于重心线后方)(7)骨盆前倾(耻骨联合位于髂前上棘之后,髂前上棘位于重心线前方)

(8)膝过伸(踝关节跖屈,膝关节位于重心线后方,股四头肌、腓肠肌紧张)(9)膝屈曲(踝关节背屈,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位于重心线前方,股四头肌拉长)

(二)体格评定 1.体表标志

头及躯干:头顶点、颈点、胸中点、肩胛骨下角点,脐点、腰点

上肢:肩峰、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鹰嘴、桡骨茎突、尺骨茎突,桡尺茎突中间点、指尖点

下肢:髂嵴、髂前上棘、股骨大转子、股骨内上髁、股骨外上髁、膝关节外侧间隙、内踝、外踝、趾尖 2.身体长度(1)上肢

上肢长:坐位/站位,上肢在体测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肩峰外侧→桡骨茎突/中指尖

上臂长:同上;肩峰外侧→肱骨外上髁 前臂长:同上;肱骨外上髁→桡骨茎突 手长:手指伸展位;桡尺茎突中间点→中指尖(2)下肢

下肢长: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髂前上棘→内踝/股骨大转子→外踝 大腿长:同上;股骨大转子→膝关节外侧间隙 小腿长:同上,膝关节外侧间隙→外踝 足长:踝关节中立位;足跟末端→第二趾末端(3)残肢

上臂:坐位/站位,上臂残肢自然下垂;腋窝前缘→残肢末端 → 前臂:同上;鹰嘴尺骨残肢末端

大腿:仰卧位/双侧腋杖支撑站立,健侧下肢伸展;坐骨结节→大腿后面→残肢末端 小腿:同上;膝关节外侧间隙→残肢末端 身体围度(1)四肢

上臂:肘伸展位 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上臂的中部、肱二头肌最膨隆部

肘屈曲位 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用力屈曲;同上 前臂:最大围度 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前臂近端最隆部

最小围度 同上;前臂远端最细部

大腿: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髌骨上缘→大腿中段,每隔6cm,8cm,10cm,12cm 小腿:同上;小腿最粗部位,内、外踝最细部位 截肢

上臂:腋窝前缘→残肢末端,2.5cm 前臂:鹰嘴→残肢末端,2.5cm 大腿:坐骨结节→残肢末端,5cm 小腿:膝关节外侧间隙→残肢末端,5cm 躯干

头围:坐位/站立位/平卧位;眉弓上缘→枕骨结节,环绕一周,成人54-58cm,胎儿32-34cm,颈围:坐位/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喉结处,软尺平行地面

胸围:同上;胸中点→肩胛骨下角点,绕胸一周;平静呼气末,平静吸气末。腹围:同上;脐/第12肋下缘→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一周。

臀围: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大转子→髂前上棘连线中间上臀部的最粗部分 腰臀比:腰围除以臀围 身高和体重

体重(kg)=身高(cm)—100(身高在165cm以下)体重(kg)=身高(cm)—105(身高在165-175cm)体重(kg)=身高(cm)—110(身高在176-186cm)

(三)体型评定

上腹角→90° 无力型,正力型,超力型 身体成分评定 1.水中称重法 2.皮质厚度的测量:

3.肱三头肌肌腹,男10.4mm,女17.5mm 右肩胛下角下方5cm处,男12.2-14mm,女12.2-14mm 右腹部脐旁1cm处,男5-15mm,女12-20mm 4.生物电阻抗

5.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和磁共振成像 6.三维光子扫描仪 7.组织活检

第三章 神经系统反射的评定 1.神经反射发育的四个阶段

(1)脊髓水平(协调四肢在屈、伸模式中的肌肉,时间界限:2个月内)

(2)脑干水平(姿势反射 影响全身肌张力变化,时间界限:出生后4-6个月内)

(3)中脑水平(头和身体的空间位置,时间界限:出生后至5岁)

(4)大脑皮层水平(皮质、基底神经节、小脑,时间界限:出生后6个月出现)2.屈肌收缩反射

出生后2个月以内呈阳性为正常。2个月以后仍为阳性者可能是神经反射发育迟滞的征候。3.出生后终生存在的反射

大脑皮层水平:仰卧位平衡反应、俯卧位平衡反应、膝手四点位反应、坐位平衡反应、双膝立位平衡反应、跨步及跳跃反应、足背屈平衡反应、跷跷板平衡反应、猿位平衡反应 4.脑干水平的反射

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阳性支持反射、阴性支持反射 5.中脑水平的反射

(1)调正反应:颈调正反射、身体调正反射、头部迷路性调正反射、视觉调正反射、两栖动物反应

(2)自动运动反应、拥抱反射、抬躯反射、保护性伸展反应 6.反射产生的结构基础 解剖学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7.阳性支持反射

出生后4-8个月呈现阳性为正常。8个月以后仍呈阳性者,可能是神经反射发育迟滞的征候。

第四章 心肺功能的评定 1.心脏功能分级

2.呼吸困难分级

3.6分钟步行试验的测试方法

(1)选择平坦无障碍的场地,嘱受检者在主观安全和无症状的前提下,尽力行走6分钟,测定行走的距离。

(2)运动前后测定血压和心率,并前后进行比较。

(3)可独立的预测心衰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因子 :6min内步行距离<150米,表明心衰程度严重、;50-425米之间为中度心衰;426-550米之间为轻度心衰 4.心肺功能评定常用方法(1)对体力活动的主观感觉分级(2)超声心电图

(3)心脏负荷试验(心电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核素运动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5.心电运动试验的目的和种类(1)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2)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3)判定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4)发现潜在的心律失常和鉴别良性及器质性心律失常(5)确定患者进行运动的危险性(6)评定运动锻炼和康复治疗的效果(7)其它

按中止试验的强度分类:极量运动试验、亚(次)极量运动试验、症状限制运动试验、低水平运动试验

按试验方案分类:单级运动试验(运动强度不变)、多级运动试验

按所用设备分类:平板运动试验方案、踏车运动试验方案、手摇功率计试验方案、台阶试验 6.停止心电运动试验的指征

(1)出现症状:呼吸困难、心绞痛、极度疲劳等;

(2)ST段压低或抬高≥1mm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3)运动中心率及收缩压下降超过10次/分或>10mmHg(4)收缩压≥220mmHg(5)舒张压≥110mmHg)或超过安静时15-20mmHg(6)患者要求停止运动 7.名词解释:

每分钟通气量(VE):每分钟出入肺的气量

最大通气量(MVV):以最快呼吸频率和最大呼吸幅度呼吸一分钟的通气量 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后,以最大用力、最快速度所能呼出的气量 肺泡通气量(VA):单位时间内每分钟进入呼吸性支气管及肺泡的气量 潮气量(TC):1次平静呼吸,进出肺内的气量,正常500ml 深吸气量(IC):平静呼吸末尽力吸气所吸入的最大气量,占肺活量的2/3,男2600ml,女1900ml 补呼气量(ERV):平静呼气末再用力呼气所呼出的气量,男910ml,女560ml 肺活量(VC):潮气量+补呼气量+补吸气量,男3470ml,女2440ml 功能残气量(FRC):平静呼气后残留于肺内的气量 残气量(RV):最大深呼气后残留于肺内的气量

摄氧量:耗氧量/吸氧量,机体所摄取或消耗的氧量,是反映机体能量消耗和运动强度的指标,也反映机体摄取、利用氧的能力。

最大摄氧量 :(VO2max):运动强度达到最大时,机体所摄取并提供组织细胞消耗的最大氧量,是综合反映心肺功能状况和最大有氧运动能力的最好生理指标 代谢当量(MET):表示相对能量代谢水平和运动强度的指标

无氧阈:人体在逐级递增负荷运动中,有氧代谢已经不能满足肌肉运动的能量需求,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供能的临界点

氧脉搏:体内氧运输效率,氧摄取量与心率之比 氧通气当量:消耗1L摄氧量所需要的通气量

呼吸储备:最大通气量与最大运动通气量之差的绝对值或百分比

呼吸商:每分钟二氧化碳排出量与每分钟耗氧量之比,反映体内能量产生的来源和酸碱平衡状况

第五章 认知功能的评定

1.认知:是个体对感觉输入信息的获取、编码、操作、提取和使用的过程,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心理过程。

2.认知功能障碍:当各种原因引起脑部组织损伤时,导致患者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和理解判断等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受损,影响个体的日常或社会活动能力。3.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评定方法

(1)意识状态评定:意识状态初步判断(嗜睡、昏睡、昏迷)、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15分以上)

(2)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30分,5-10分钟,文盲≤17≤小学文化≤20≤中学文化≤24)、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ASI,30分,15-20分钟,异常≤20)

第六章 言语功能的评定

1.言语是指说话及表达的能力,是人类交流最基本的部分,其形成主要是由肺部喷出气体,经气管进入声道,通过呼吸、发声、共振、构音及韵律产生声音,实现交流的运动活动和实际过程,其中声道对声音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唇、舌、硬腭、软腭、咽、喉和声带。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与个人的文化程度及认知功能关系密切,是口语、书面语、肢体语言等交流符号的集合系统,是一个自然发展起来的语音、词法、句法、语意及语用的规则体系。语言活动包括四种形式,即口语表达、口语理解、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3.常见语言言语障碍:

(1)失语症:由于大脑半球损伤而导致已获得的语言能力丧失或受损,表现为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障碍,并非发音器官功能障碍所致。

表现:口语表达障碍(发音障碍、说话费力、错语、语法错误、找词困难、刻板语言、模仿语言、持续症、负数困难、流畅度)、听觉理解障碍(语音辨认障碍、语意理解障碍)、阅读障碍、书写障碍(书写不能、构字障碍、象形书写、镜像书写、惰性书写、书写过多、语法错误)

常见疾病: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Wernike失语(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失写症、失读症

评定方法:波士顿失语检查、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

(2)构音障碍:由于神经系统损害导致与言语有关肌肉的麻痹或运动不协调而引起的语言障碍。分为运动性构音障碍、器质性构音障碍、功能性构音障碍。表现:发声和构音不清

常见疾病: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脑瘫、多发性硬化、腭裂 评定方法:Frenchay评定法、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评定法(3)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发育落后于实际年龄水平常见疾病:大脑不全发育、自闭症、脑瘫 评定方法: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法)

(4)口吃:主要指以异常的和持续的言语不流利为特征的并伴有特有的情感表达、行为、认知的特征的临床综合症。

4.筛选方法:多用量表法。标记测验、Halsted-Wepman失语症筛选测验、语言发育迟缓的评定内容。

程序:询问病史、言语-语言行为的评估、言语-语言障碍的判定、言语-语言障碍的评定 第七章 感觉功能的评定

1.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感觉系统可分为躯体感觉及内脏感觉 2.浅感觉传导通路

(1)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2)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3.深感觉传导通路 4.节段性感觉支配

第八章 肌张力的评定 1.肌张力分类

(1)正常肌张力分类:静止性肌张力(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姿势性肌张力(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运动性肌张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2)异常肌张力分类 : ①肌张力减低:低于正常静息水平肌张力弛缓

肌肉表现为柔软、弛缓和松弛,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扩大,腱反射消失或缺乏。原因:

1)小脑或锥体束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为暂时性状态)——如脊髓损伤的脊髓休克阶段或颅脑外伤、脑卒中早期

2)外周神经系统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3)原发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②肌张力增高:高于正常静息水平痉挛

原因: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如见于脊髓损伤、脱髓鞘疾病、脑卒中、脑外伤、去皮层强直和去大脑强直、脑瘫等 特殊表现:

僵硬

原因:常为锥体外系的损害所致,帕金森病是僵硬最常见的病因。

特征:任何方向的关节增加;相对持续,被动运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阻力都且不依赖牵张刺激的速度; 表现:

Ⅰ.齿轮样僵硬

Ⅱ.铅管样强直

③肌张力障碍:肌张力损害或障碍 原因: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遗传因素 神经退行性疾患 代谢性疾患

其他如张力性肌肉奇怪变形或痉挛性斜颈。特征:肌肉收缩可快或慢,且表现为重复、扭曲 2.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3.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维持肢体位置,支撑体重,保证肢体运动控制能力、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复杂运动所必需。

第九章 肌力的评定

肌力,即肌肉收缩产生最大的力,指肌肉在收缩或紧张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肌肉最大兴奋时所能负荷的重量来表示。1先测3级,然后再4、5级/

1、2级

2.上肢(1)肩胸关节 内收:3级 俯卧位,肩关节外展、外旋,肘关节屈曲;肩关节抗重力全范围内收5、4级 同上;肘部施加向下压力,肩关节抗阻力内收2、1级 同上;托住,肩胛骨运动/扪及肌肉收缩 内收、下压:

3级 俯卧位,头转向对侧,被检侧肩关节外展145°;全范围内收、下压5、4级 同上;阻力将肩胛骨下角向上外推,肩关节抗阻力内收、下压2、1级 同上;肩胛骨运动/扪及肌肉收缩 耸肩:

3级 坐位,两臂自然放松于体侧;全范围耸肩5、4级 同上;肩锁关节上方下压,抗阻力耸肩2、1级 俯卧;耸肩/扪及肌肉收缩 外展、外旋

3级 坐位,肩、肘关节屈曲90°;全范围上臂前移5、4级 同上;肩胛下角向下、向内阻力;抗阻力上臂前移2、1级 同上;托住,肩胛骨运动/扪及肌肉收缩(2)肩肱关节 前屈

3级 坐位,肩、肘关节屈曲90°;全范围前屈5、4级 同上;上臂远端向下压,抗阻力前屈2、1级 向对侧卧;托住,前屈/扪及三角肌前部收缩

后伸

3级 俯卧位;上肢抗重力后伸 5、4级 同上;上臂远端向下压,抗阻力后伸2、1级 向对侧卧;托住,后伸/扪及肌肉收缩 外展

3级 坐位,上肢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上臂抗重力外展5、4级 同上;上臂远端向下压,抗阻力外展2、1级 仰卧;托住,外展/扪及肌肉收缩

后平伸(水平外展)

3级 俯卧位,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上臂抗重力外展5、4级 同上;上臂远端向下压,抗阻力外展2、1级 坐位;托住,水平外展/扪及肌肉收缩

前平屈(水平内收)

3级 仰卧位,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上臂抗重力水平内收5、4级 同上;上臂远端向外拉,抗阻力水平内收2、1级 坐位;托住,水平内收/扪及肌肉收缩 外旋、内旋

3级 俯卧位,肩关节外展90°,前臂自然下垂;上臂全范围内、外旋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前臂远端,抗阻力内、外旋2、1级 同上;部分内、外旋/扪及肌肉收缩(3)肘关节 屈

3级 坐位,两臂自然放松于体侧;前臂抗重力屈曲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前臂远端,抗阻力屈曲2、1级 同上;托住,屈曲/扪及肌肉收缩 伸

3级 俯卧位,肩关节外展90°, 前臂伸出诊疗床边下垂;前臂抗重力伸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前臂远端,抗阻力伸展2、1级 同上;托住,伸展/扪及肌肉收缩(4)前臂 旋前、旋后

3级 坐位,肘关节屈曲90°;前臂全范围旋前、旋后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前臂远端,抗阻力旋前、旋后2、1级 同上;部分旋前、旋后/扪及肌肉收缩(5)腕关节 掌屈

3级 坐位,前臂及手置于台面上,前臂旋后位,手指放松;全范围屈腕5、4级 同上;阻力加于掌侧,抗阻力屈腕2、1级 同上;部分屈腕/扪及肌肉收缩 背伸

3级 坐位,前臂及手置于台面上,前臂旋前45°,手指放松;全范围伸腕5、4级 同上;阻力加于背侧,抗阻力伸腕2、1级 同上;部分伸腕/扪及肌肉收缩 3.下肢(1)髋关节 屈

3级 仰卧位,小腿伸出诊疗床边下垂;抗重力屈髋5、4级 同上;阻力加于膝上,抗阻力屈髋2、1级 侧卧;屈髋/扪及肌肉收缩 伸

3级 俯卧位,双腿自然放松于体侧;抗重力伸髋5、4级 同上;阻力加于股骨远端,抗阻力伸髋2、1级 侧卧;伸髋/扪及肌肉收缩 内收

3级 同侧卧位,托起对侧下肢;抗重力内收5、4级 同上;阻力加于股骨远端,抗阻力内收2、1级 仰卧位,内收/扪及肌肉收缩 外展

3级 对侧卧位,下肢伸展,对侧下肢屈曲抗外展5、4级 同上;阻力加于股骨远端,抗阻力外展2、1级 仰卧位,外展/扪及肌肉收缩 外旋、内旋

3级 坐位,小腿伸出诊疗床边下垂;全范围外旋、内旋 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小腿下端,抗阻力外旋、内旋2、1级 仰卧,部分外旋、内旋/扪及肌肉收缩(2)膝关节 屈

3级 俯卧位,双下肢伸展,足伸出诊疗床;抗重力屈膝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小腿下端,抗阻力屈膝2、1级 同侧卧位;屈膝/扪及肌肉收缩 伸

3级 仰卧位,小腿伸出诊疗床边下垂;抗重力伸膝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小腿下端,抗阻力伸膝2、1级 同侧卧位;伸膝/扪及肌肉收缩(3)踝关节 跖屈

3级 俯卧位,腓肠肌伸膝,比目鱼肌屈膝,踝关节中立位;抗重力踝跖屈5、4级 同上;阻力加于足掌,抗阻力踝跖屈2、1级 侧卧;踝跖屈/跟腱活动 内翻、背伸

3级 坐位,小腿自然下垂,踝关节中立位;抗重力足内翻、踝背伸5、4级 同上;阻力加于足背内缘向下、外方向,抗阻力足内翻、踝背伸2、1级 侧卧;足内翻、踝背伸/扪及胫前肌收缩(4)躯干 颈屈

3级 仰卧位,两臂自然放松于体侧;抗重力抬头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头上,抗阻力抬头2、1级 侧卧;托住,屈颈/扪及肌肉收缩 颈伸

3级 俯卧位,头部伸出诊疗床,两臂自然放松于体侧;抗重力抬头5、4级 同上;阻力加于头上,抗阻力抬头2、1级 侧卧;托住,抬头/扪及肌肉收缩 躯干屈

3级 仰卧位,髋及膝屈,双手抱头;抬起头及肩胛部

4级 同上;双手前平举能坐起

5级 同上;抱头能坐起

2级 同上;抬头

1级 同上;扪及上腹部肌肉收缩 躯干伸

3级 俯卧位,胸以上身体伸出诊疗床,双手在头后交叉;抬起上身5、4级 同上;抗阻力抬起上身2、1级 头后仰/扪及背部肌肉收缩 躯干旋转

3级 仰卧位,髋及膝屈,双手抱头;旋转上体使一肩离床

4级 同上;双手前平举能坐起级转体

5级 同上;抱头能坐起并向一侧转体

2级 坐位;能大幅度转体

1级 同上;扪及腹外斜肌肌肉收缩 4.应用仪器评定肌力(1)等长肌力测试(2)等张肌力测试(3)等速肌力测试

第十章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1.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又称关节活动范围,指一个关节从原始端至终末端的正常运动范围。常以度数表示。2.上肢

3.下肢 4.影响ROM的因素

(1)构成关节两关节面面积大小的差别(2)关节囊的厚薄与松紧度(3)关节韧带的多少与强弱

(4)关节周围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状况(5)年龄、性别、职业因素

第十一章 协调于平衡的评定 1.协调评定方法(1)观察法

(2)量表法: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Berg平衡量表 测试、MAS平衡测试、Semans平衡障碍分级(3)平衡仪测试法 2.人体平衡的维持机制(1)感觉输入

人体站立时身体所处位置与地球引力及周围环境的关系通过视觉、躯体感觉、前庭觉的出入而感知。

①视觉系统 提供周围环境、身体运动和方向信息。②躯体感觉 皮肤感觉(触、压觉)和本体感觉。

③前庭系统 感知人体角速度运动和瞬时直线加速运动及与直线重力加速有关的头部位置改变的信息。(2)中枢整合

感觉信息在脊髓、前庭核、内侧纵束、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大脑皮层等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的方案。(3)运动控制

中枢神经系统在对多种感觉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后下达运动指令,运动系统以不同的协同运动模式控制姿势变化,将身体质心调整到原来的范围内或重新建立新的平衡。三种调节机制:踝策略、髋策略、跨步策略 3.平衡的种类

(1)静态平衡 又称Ⅰ级平衡:指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在睁眼和闭眼时维持某姿势稳定的过程,例如坐位和站位时平衡。

(2)自我动态平衡 又称Ⅱ级平衡:指在无外力作用下,从一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平衡状态,例如行走过程的平衡。

(3)他人动态平衡 又称Ⅲ级平衡:指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包括加速度和减速度)当身体重心发生改变时,迅速调整重心和姿势保持身体平衡的过程。例如在行驶的汽车中行走。

第十二章 步态分析 1.自然步态的要点

(1)合理的步长、步宽、步频(2)上身姿势稳定(3)最佳能量消耗

(4)具有稳定行、周期性、方向性、协调性以及个体差异性 2.基本参数

(1)步长: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紧接着的对侧足跟着地所进行的距离,50-80cm(2)步幅: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进行的距离(3)步宽:行走时左右两足间的距离,足跟中点,8-3.5cm(4)足角:行走时人体前进的方向与足的长轴所形成的夹角,6.75°

(5)步速:行走时,单位时间内在行进方向上整体移动的直线距离,65-95m/min(6)步频:行走时,每分钟迈出的步数,95-125steps/min(7)步行周期: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的过程,1-1.32s(9)步行时相:典型姿位变化 3.自然步态的生物力学因素

(1)具备控制肢体前向运动的肌力或机械能。

(2)可以在足触地时有效的吸收机械能,以减小撞击,并控制身体的前向进程。

(3)支撑相有合理的肌力和髋、膝、踝角度(重力方向),以及充分的支撑面(足的位置)。(4)摆动相有足够的推进力、充分的下肢地面廓清和合理的足触地控制能力。4.廓清:指步行时摆动相下肢适当离开地面,以保证肢体向前行进,包括

摆动相早期:膝关节屈曲(60度左右)

摆动相早期-中期:髋关节屈曲

摆动相中-后期:踝关节背屈 支撑相对廓清机制的影响因素包括

支撑中期:踝跖屈控制(防止胫骨过分前向行进)中期-末期:膝关节伸展

末期:足跟抬起(踝跖屈)5.步态分析

是利用力学的概念和已经掌握的解剖、生理学知识 对人体的行走功能状态进行客观的定性分析和(或)定量分析,并为临床及康复治疗进行有益的指导和 疗效评价。

分析方法分为临床分析和实验室分析。

+ 6.步态分析的临床意义

(1)步行是重要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步态以及步态异常的性质和程度

(3)为分析异常步态原因和矫正异常步态、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4)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评定康复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7.步态就是行走时的人体姿势;是人体结构与功能、运动调节系统、行为及心理活动在行走时的外在表现。任何神经、肌肉及骨关节疾患均可能导致步行功能障碍。8.主要分析(1)首次触地

定义 指足跟接触地面的瞬间,使下肢前向运动减速,落实足在支撑相的位置。触地部位 足跟

参与肌肉 胫前肌、腘绳肌、臀大肌。

意义 首次触地异常是造成支撑相异常的最常见原因之一(2)承重反应

定义 指首次触地后重心由足跟向全足转移的过程。参与肌肉 股四头肌、腓肠肌、臀中肌。

意义 骨盆运动在此期间趋向稳定,缓冲、减震,重力轴稳定,保持行进。(3)支撑相—中期

支撑足全部着地,对侧足处于摆动相,是唯一单足支撑全部重力的时相

主要功能 是保持膝关节稳定,控制胫骨前向惯性运动,为下肢向前推进做准备。参与肌肉 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意义 下肢承重能力小于体重或身体不稳定时此期缩短,以将重心迅速转移到另一只下肢,保持身体平衡。(4)摆动相—早期

主要功能 足廓清地面和屈髋带动屈膝,加速肢体前向摆动 参与肌肉 胫前肌、髂腰肌、股四头肌

意义 如果地面廓清能力障碍(如足下垂)或加速障碍(髂腰肌和股四头肌肌力不足),将影响下肢前向摆动,导致步态异常。(5)摆动相—中期 足廓清仍然是主要任务

参与的肌肉主要为胫前肌,保持踝关节背屈。

(6)摆动相—末期

主要任务是下肢前向运动减速,准备足着地的姿势 参与肌肉 腘绳肌、臀大肌、胫前肌、股四头肌 9.异常步态

(1)中枢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①偏瘫步态:提髋型、膝过伸型、瘸拐型、划圈型 ②脑瘫步态:马蹄内翻足、蹲位步态、剪刀步态、舞蹈步态

③截瘫步态:平行杠内行走步态(四点行走步态、二点行走步态、拖地行走步态、摆至步行走步态、摆过步行走步态)、臂杖、腋杖、手杖(两点支持步态、两点一点交替步态)或助行架行走步态

④小脑共济失调步态/蹒跚步态/醉汉步态 ⑤帕金森步态/前冲步态(2)周围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臀大肌步态:挺胸、凸腹 臀中肌步态 股四头肌步态 胫前肌步态 腓肠肌步态

膝塌陷: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为主)无力,膝关节过早屈曲,对侧步长缩短,伸膝肌过用综合症,使用上肢支持膝关节(3)骨关节疾患所致异常步态 疼痛步态

关节挛缩或强直步态 短腿步态 假肢步态平足 老年步态

10..步态临床观察要点

步态内容

观察要点

步行周期

时相合理

左右对称

行进稳定和流畅 步行节律

节奏匀称

速率合理

疼痛

干扰步行

部位、性质与程度与步行障碍的关系

发作时间与步行障碍的关系 肩、臂

塌陷或抬高

前后退缩

肩活动度降低 躯干

前屈或侧屈

扭转

摆动过度或不足 骨盆

前、后倾斜

左、右抬高

旋转或扭转 膝关节

摆动相可屈曲

支撑相可伸直

关节稳定 踝关节

是背屈和跖屈

下垂/内翻/外翻

关节稳定 足

是否为足跟着地

足趾离地

稳定 足接触面

足全部着地

两足间距

稳定

第十四章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的目的和方法 目的:

(1)确定独立程度

(2)拟定合适的治疗目标,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3)评价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4)判断患者的功能预后

(5)通过评定结果反馈,增强患者和治疗师的信心(6)进行投资—效益的分析 方法:

(1)直接观察法(2)间接观察法 2.常用的评定量表

(1)PADL:改良PULSES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评定量表(2)IADL:快速残疾评定量表-2 RDRS2、Frenchay活动指数、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的分类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1.应记录实际完成情况,不是可能或应达到什么程度

2.由评定者给一个总的动作指令,让患者完成某个具体动作,而不告诉动作的具体步骤 3.只有当患者需要辅助器或支具时,才可提供,不能依赖和滥用

4.除非评定表中有说明,否则使用辅助器、支具或采取替代的方法,均认为是独立完成活动,但应注明

5.任何需要体力帮助的活动都被认为是没有能力独立完成

第十九章 环境的评定

1.环境(Environment)

环境因素是ICF的一个成分,它是指形成个体生活背景的外部或外在世界的所有方面,并对个人功能发生影响。分为物质环境、社会环境、态度环境 2.无障碍环境是相对障碍而言,即没有障碍 3.环境评定分级及内容

4.环境的特性

(1)物质环境是一切生命的基础

(2)社会环境和态度环境是群体动物繁衍和发展的需要

(3)人造环境是人类特有的环境,人类的历史就是人造环境的发展史

第四篇:中医康复小结

1.中医康复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针对病残、伤残诸证和老年、慢性病证等的病理特点,进行辨证康复的综合应用学科。

2.最早使用康复一词的是明代龚廷贤的《万病回春》

3.中医康复学的学科特点:①预防与康复结合②长于功能康复③注重利用自然④外治与内治结合⑤药疗与食疗并举⑥提倡形神共养⑦强调动静结合

4.整体康复观:是建立在中医学整体观基础之上,是中医康复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其基本观念包括人与自然一体观,人自身的形神一体观,人与社会一体观三方面的内容。

简答………………..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整体康复观→人与自然一体观→因时间而异的康复变化。人体的功能与自然界气候的变化相适应,随着四时之阴阳之气的升降和寒热温凉的一个变化,脏腑功能,气血运化,精神活动等都随之做出适应性的调节,而“春。阴”指的是对慢性阳虚患者,当借助春夏自然界阳气升发之际以培抚阳气,对慢性阴虚患者,应借秋冬阴气敛藏之际而滋养阴精。

6.人自身的形神一体观:人体的形与神在生理状态下的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以维持正常而协调的生理活动,形体与精神康复相统一是中医康复整体观的又一体现,称。。7.功能康复观:基本观点包括恢复脏腑组织功能,恢复生活及职业能力,功能补偿。

8.综合康复观:以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为基础,是中医康复学独其特色而历经实践检验的重要康复观点之一,其基本观点包括综合康复的优选原则,综合康复的重要意义。9.综合康复的优选原则:①标本结合②动静五涵③内外兼治④医患配合。

10.康复预防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祛邪务尽、防止复发、和谐体用)

11.情志疗法:中医心理康复法,统称为情志疗法,是康复工作者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语言因素,影响或改善伤残病给患者带来的不良认知和情志、行为异常反应,使形神调和,以减轻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全面康复的一类康复方法。

12.五志相胜法:思恐喜悲怒,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 13.情志引导法:顺情疗法、移情疗法、语言疏导法、暗示引导法.顺情疗法:指顺从患者的某些意愿,满足其一定的身心需求,以释却患者心理病因,改善其不良情感状态的一类心理疗法,又称顺情从欲法,相当于现代心理学的支持疗法。

15.十大康复疗法:中医心理、中药、针灸、推拿、传统体育、气功、饮食、自然、传统物理、娱乐康复法。16.移情疗法:即转移注意力疗法,是通过语言、行为或改变所处环境因素等方法,转移患者对病痛的注意力,改变患者思想焦点的指向性,排遣负性情绪,借以调整气机,使精神内守,疾病痊愈的一种心理疗法。17.中医行为疗法:采用中医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消除或建立某些适应性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康复方法。

18.药枕疗法作用机制:①调理经络②调节血管神经③药物作用;适应症:颈椎病、失眠、郁证、胸痹、心痛。

.药酒具有滋补保健的作用,可防治疾病、保健强身、延缓衰老、益寿延年,多用于风寒湿痹证、血瘀等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中药外治法有6种:膏药疗法、熏蒸疗法、烫洗疗法、熨敷疗法、药枕疗法、中药离子导入疗法。19.气功康复法:是患者用意识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以意导气、循经运行、增强元气,调和气血、脏腑功能,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促进身心康复的方法。适应症:老残病证和瘥后诸证以及慢性虚损痼疾。20.放松功:用于预防中风与中风后遗症,高血压,低血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冠心病,青光眼,哮喘,神经衰弱,内脏下垂,焦虑症以及精神紧张所引起的各种慢性疾病的治疗。21.内养功:呼吸方法:第一呼吸法:吸→停→呼

第二呼吸法:吸→呼→停 第三呼吸法:少吸→停→多吸→呼 意守部位:丹田,膻中,脚趾 主要运用于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 凡心痛心悸,出血诸症和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律不齐,心房纤颤等,皆属禁用之列。

22.强壮功:练功要领:练功时必须意守丹田。小周天:有人会产生热气团,自丹田下尾闾,沿督脉上升头顶,然后沿任脉复归于丹田,具有培元固本作用。

简答。。。23.康复食谱作用:①具有康复身心的作用②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③具有瘥后调理的作用,适应症:老残病症和瘥后诸症慢性虚损固疾 饮食康复法分为饮食疗法、药膳疗法。

24.药膳疗法:是用药物与食物相配合,经过烹调而形成的具有康复治疗作用的药膳处方治病的一种方法。适应症:慢性病、老年病、伤残病证及精神病患的康复。

25.自然康复法:是利用自然界具有康复或治疗作用的天然物理、化学因素影响机体促进疾病的痊愈和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

矿泉疗法→化学成分主要为碳酸泉

26.浸浴法:全身浸浴:仰卧→水面不超过乳头水平;半身浸浴:下半身水面平脐或腰。

27.传统物理康复法:①.冷疗法:一为内用包括冷食、冷饮,二为外用冷浴、冷熨、冷敷(20℃以下冷水)居寒处。②.热疗法:热熨法(汤熨、盐熨、药熨)适用于慢性虚寒型腹痛、腹泻、胃痛、痿证、偏瘫、腰痛及咳嗽、哮喘、跌仆损伤等。③.蜡疗法:治疗作用温热效应和机械压迫效应,有利于消炎、消肿、止痛作用,还有消除瘢痕、润肤美容。④.磁疗法:具有平肝潜阳、镇静安神、聪耳明目、纳气平喘等作用。⑤.芳香疗法:用于开窍类。

28.五音五行归类:五行:木火土金水,五声:呼晓歌哭呤,五音:角徵宫商羽,五脏:肝心脾肺肾,五志:怒喜思悲恐,五色:青赤黄白黑,五方:东南中西北。29.书画是一种在纸上进行的气功和太极拳 ………………………………...偏

瘫 :

偏瘫系指一侧上下肢瘫痪,不能随意运动。常伴有一侧面部口角歪斜,久则有患肢枯瘦、麻木不仁的表现,多出现于中风之后。

病因

基础---内伤积损。诱因---劳逸失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等。病机

正气未复,邪气尚留---气血失和,血脉不畅---后遗经络形证。病性

为本虚标实。虚---气虚、阴虚。实---瘀血、痰浊。病位

在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二、辨证要点

1、辨证型

A气虚络瘀: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细涩。B肝肾亏虚: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謇,肢体肌肉萎缩,舌淡红,脉沉细。

C脾虚痰湿:半身不遂,肢软无力,面色不华,爪甲不荣,倦怠乏力,形体肥胖,或伴语言謇涩,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滑。

2、辨病期A急性期:发病后二周以内。B恢复期:发病后二周至半年内。C后遗症期:发病半年以上。

3、辨瘫痪程度

4、结合西医诊断:缺血性、出血性

(二)中药康复法

1.气虚络瘀型,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 2.肝肾亏虚型,治法:滋养肝肾,开窍化痰方药:地黄饮子 3.脾虚痰湿型,治法:益气健脾利湿,方药:参苓白术散 2.中药外治法:药物:具舒筋活血通络之效 方法:药物热熨法;药物熏蒸法;药物浸洗法

时间及疗程:每日1次,每次20分钟左右,10次1个疗程。

(三)针灸康复法 3)头针疗法

顶颞前斜线(中央前回)定位

前神聪→悬厘 主治

对侧运动障碍

顶颞后斜线(中央后回)定位

百会→曲鬓 主治

对侧感觉障碍

(六)气功康复法

强壮功法。采用盘坐式和站式,同时进行形体练功运动,可以配合放松功和站桩功

截瘫

一.截瘫是指两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并伴有程度不等的下半身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或潴留。多由脊柱骨折或脱位合并脊髓损伤而造成 1.病因:跌仆外伤。(①车祸、②坠跌伤)。

病位:在脊柱和脊髓,与肝脾肾等脏关系密切

主要病机:外伤→经脉受损(督脉、肾经等)→阳气不能运行→运动不利。表现: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气虚血瘀,痰瘀阻络,肌肉筋骨失去濡养的状态。

二、辨证要点 1.辨瘫痪程度

完全性截瘫:运动、感觉功能完全丧失

受伤脊髓神经所支配的平面以下两侧对称性完全瘫痪,感觉、腱反射、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预后较差。

不完全性截瘫:运动、感觉功能部分丧失

受伤脊髓神经所支配的平面以下运动、感觉、腱反射、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部分丧失。预后较好。2.辨瘫痪部位

损伤部位越高,瘫痪的部位也越多,预后较差。3.辨临床证型

主证:有脊髓损伤史,肢体痿废不用,麻木不仁。

气血亏虚型:肢体痿废不用,肌肉萎缩,伴神倦乏力,面色不华,爪甲不荣,气短,食少纳差,二便排泄失常,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肝肾不足型:肢体痿废不用,二便排泄失常,性功能异常,舌淡苔白,脉沉细。

气虚血瘀型:肢体痿废不用,肌肉萎缩,伴神倦乏力,食少纳差,肢体疼痛,舌质紫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痰瘀阻络型:病程较久,肢体痿弱,关节肿胀,或伴有疼痛,舌质紫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脉滑

三、康复疗法

(一)中医心理康复法:“形神共养”。

(二)中药康复法::强调化瘀、通络、营养

1.中药内治法

(1)气血亏虚型治法:补益气血,以充化源。方药:八珍汤(2)肝肾亏虚型治法:滋补肝肾,强壮筋骨。方药:虎潜丸(3)气虚血瘀型治法:益气活血,通经活络。方药:补阳还五汤(4)痰瘀阻络型治法:化痰逐瘀,通经活络。方药:桃红四物汤

(三)针灸康复法 1.毫针及灸法

主穴:华佗夹脊穴(损伤平面节段附近)

下肢加:环跳、殷门、阳陵泉、足三里、昆仑、三阴交、解溪、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上肢加: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针法宜用弱刺激,留针时间可较长,加灸。2.其他针灸疗法

穴位注射:穴位同毫针。药用维生素类、黄芪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等。

(四)推拿康复法:手法以按揉、拿揉法为主,结合推按,从远端推到近端。

(五)传统体育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

脑瘫

一.脑瘫是指由于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的脑损伤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语言、视听觉等多种障碍,是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功能活动的疾患。

1.病机:先天因素:禀赋不足;胎育不良。后天因素:产时脑部损伤;疾病损伤脑髓。

病机:各种先后天因素导致脑部受损,神机失用,累及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产生脑瘫。脑瘫的三大原因:窒息、早产、核黄疸。2.辨证

A肾精不足:肢体痿弱,颈软无力,站立、步行困难,囱门迟闭,毛发枯槁,智力低下,精神萎靡。舌淡,脉沉细弱

B肝肾阴虚:肢体强直,筋脉拘急,或手足不自主动作,时有抽搐,手足心热,潮热盗汗,情绪烦躁,舌红少苔,脉弦细。

C脾胃虚弱:肢体痿弱,形体消瘦,面色萎黄,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咀嚼无力,涎出不禁,或智力低下,舌淡,脉细弱。

D气虚血瘀:肢体痿弱,筋脉拘急,肌肤甲错,毛发枯槁,智力低下,神倦汗多,舌黯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三、康复疗法

(二)中药康复法1.中药内治法

(1)肾精不足型。治法:补肾填髓,健脑壮骨。方药:河车大造丸(2)肝肾阴虚型,治法:滋补肝肾,熄风解痉。方药:大定风珠(3)脾胃虚弱型,治法:健脾益胃。方药:补中益气汤(4)气虚血瘀型,治法:益气活血。方药:补阳还五汤 2.中药外治法

药浴:多选用疏经通络、活血化瘀、芳香开窍类中药,如羌活、独活、杜仲、黄芪、当归、续断、赤芍、川木瓜、防风、桂枝、黄芪、五加皮、丹参、防风、艾叶、鸡血藤、伸筋草、透骨草等,上药按等分量打成粉末制包,每包20g的散剂包装,每次1包。将中药洗浴粉剂加人浴桶中,搅匀后置患儿于浴桶中。患儿带颈圈,以避免头部没入水中。每日1次,30次为1疗程

(三)针灸康复法 1.毫针疗法

主穴:颈腰软弱无力:根据部位选督脉穴与华佗夹脊穴

上肢瘫:极泉、臂臑、曲池、外关、手三里

下肢瘫: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解溪

操作:平补平泻法。小于 3岁及体弱儿不留针,3岁以上患儿留针30分钟。

治疗时间及疗程:每周针刺2次,每周灸6次,休息15日,针灸18次为1个疗程。约2个月。轻、中度脑瘫患儿需针刺治疗1~2个疗程,重度脑瘫患儿需治疗2~3个疗程 2.艾灸疗法:以强壮保健穴为主,如足三里、身柱、气海、肾俞、三阴交等。简答题::::;1)头针疗法

组方1:取顶颞前斜线,下肢功能障碍加顶中线、顶旁1线;上肢功能障碍加顶旁2线;智力障碍加额中线;腰脊功能及平衡功能障碍加枕上正中线,枕下旁线。

针法:快速进针,每次留针4小时,留针期间,快速捻转(200转/分)三次。疗程:隔日针1次,每针10次休息15 ~20日,针刺30次为1个疗程。约3个月。组方2:头针四项-四神针、智三针、颞三针、脑三针。四神针:位于百会穴左右前后各旁开1.5寸; 智三针:神庭穴和左右本神穴; 脑三针:即脑户和脑空穴;

颞三针:耳尖直上入发际2寸为第1针,其前后各1寸为第2、第3针。配穴:

语言障碍配舌三针(廉泉上0.5寸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开1寸为第二、第三针)、风府透哑门。听力障碍配听三针(完骨、听宫、听会)。

智力障碍配手智针(劳宫、神门、内关);足智针(涌泉、泉中、泉中内外)。(泉中:涌泉下足正中心凹陷处;泉中内外:泉中内外各1寸处)。

注意力不集中配定神针(印堂穴上0.5寸、左右阳白穴上0.5寸)。

上肢瘫配手三针(曲池、合谷、外关),下肢瘫配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颈、腰软弱无力分别配颈三针(天柱、百劳、大杼)、腰三针(肾俞、大肠俞、委中)。足下垂配踝三针(解溪、太溪、昆仑)。

(四)推拿康复法⑤捏脊法

软组织损伤

一.软组织损伤是机体受到外来暴力撞击、强力扭转或牵拉压迫等造成身体某部位的肌肉、肌腱、韧带等骨骼以外的组织损伤,出现充血、水肿、渗出、增生、瘢痕形成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表现为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

1.病因:外伤、劳损→局部经脉受损,气血瘀滞 病机:经络不通,或经络失养

二、辨证要点

1.部位:常见有颈、项、肩、肘、腕、腰、膝、踝部损伤。2.证型:主症:疼痛、肿胀、可有关节功能障碍

3.气血瘀滞型,最常见。寒湿阻络型,痰瘀阻络型,肝肾不足型

三、康复疗法1.早期宜制动、止血、防肿、镇痛。中期宜活血、消肿、止痛。

后期以恢复和增强关节肌肉的功能为主。

2.软组织损伤的一般处理:A初期治疗:出现疼痛、肿胀、炎性反应等症状,采用“应急处置”,也称“RICE原则”,主要包括:制动(REST)、冷敷(ICE)、加压(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四个方面。B后期治疗:其措施称为功能恢复

1.中药内治法(1)气血瘀滞型.治法:活血化瘀止痛。方药:复元活血汤(2)寒湿阻络型,治法:祛风散寒化湿。方药:蠲痹汤(3)痰瘀阻络型,治法:活血舒筋。方药:跌打丸(4)肝肾不足型,治法:补益肝肾。方药:金匮肾气丸 2.中药外治法

中药熏洗局部,中药熨烫局部,中药外敷局部,膏药外贴如伤湿止痛膏等。中药喷雾局部,云南白药气雾剂

(三)针灸康复法 1.毫针疗法(1)损伤早期 :远部循经取穴为主。祛邪。

(2)损伤中期 :局部取穴为主,结合循经取穴。祛邪。

(3)恢复期 :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适当配以扶正补虚的穴位。祛邪扶正。

肝肾亏虚:肾俞、太溪、三阴交、阳陵泉。

(四)推拿康复法

早期:避免局部使用推拿。中期:以按、揉为主,要轻柔、沉稳。

后期:用推、拿、按、揉、捏等手法为主,结合分筋法,手法宜重;对四肢关节伤筋者,可配合采用屈伸旋转手法。

.高血压

辨证要点常见临床表现:血压升高。

常兼见:头痛、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肢体麻木等。

(一)辨相关脏腑

具有高血压

肝火上炎

兼见头胀痛、面红、心烦易怒。肝阳上亢

兼见头痛、头晕、耳鸣、急躁易怒。痰热内盛

兼有胸闷、脘腹痞满、心烦、苔黄腻。

阴阳两虚

兼有头晕、目涩、耳鸣、腰膝酸软、失眠、遗精阳痿、肢冷、浮肿。血脉瘀阻

兼有肢体麻木、心悸、口唇紫绀、舌紫、脉涩。

(二)辨标本虚实

虚证:凡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伴两目干涩,腰膝酸软,或面色晄白,神疲乏力,脉细或弱。实证:凡病程短,或突然发作,眩晕重,视物旋转,伴呕恶,头痛,面赤,形体壮实。

三、康复疗法

1.中药内治法(1)肝火上炎型,治法:清肝泻火,佐以柔肝。方药:龙胆泻肝汤 2)阴虚阳亢型,治法:滋水涵木,育阴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3)痰热内盛型,治法:涤痰、清热、平肝。,方药:黄连温胆汤(4)阴阳两虚型,治法:益阴助阳,兼以平肝。,方药:金匮肾气丸(5)血脉瘀阻型,治法: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方药:血府逐瘀汤 2.中药外治法:外敷降压膏,药枕

(四)推拿康复法1.头面部按摩2.背腰部按摩:3.腹部按摩:4.按揉四肢腧穴:

(五)气功康复法

练功原则强调“松”、“静”、“降”。要求配合意念和简单的动作。

(六)饮食康复法1.药茶2.药粥

.冠心病:

辨证要点1.本虚

心气不足

心胸隐痛而闷,因劳累而发,伴心慌,气短,乏力,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脉沉细或结代 心阳不振

绞痛兼见胸闷气短,四肢厥冷,神倦自汗,脉沉细。

气阴两虚

隐痛时作时止,缠绵不休,动则多发,伴口干,舌淡红而少苔,脉沉细而数。2.标实:气滞,痰浊,寒凝,血瘀

3.冠心病的诊断1典型症状:(心绞痛发作)

4.心阴亏损型治法:滋阴养心,活血清热。方药:左归饮 5.推拿康复法:

A按揉腧穴:心俞、膈俞、厥阴俞、内关、间使、三阴交、心前区阿是穴,每次10分钟。以拇指或手掌按揉。

B.按压疗法:(1)按摩至阳穴(2)按摩神道穴

高脂血症 1.病因病机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迈体虚,脂质留而不去

二、辨证要点

(一)临床表现:典型表现

(1)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

(2)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等。一般表现:多数高脂血症患者无任何症状和异常体征发现。血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增高。

3.常见四种证型:脾虚痰积、胃腑燥热、痰瘀滞留、肝肾阴虚证型。

4.高脂血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二)中药康复法1.中药内治法

(1)脾虚湿盛型,治法:健脾益气,除湿化痰。方药:参苓白术散

(2)胃腑燥热型,治法:清胃通腑。方药:三黄泻心汤加味(3)痰瘀滞留,治法:活血祛瘀,化痰降脂。方药:通瘀煎加减

(4)肝肾阴虚型,治法:滋养肝肾,化浊降脂。方药:二至丸

(四)推拿康复法:推摩涌泉穴

(五)传统体育康复法 最大心率:220-年龄

七)饮食康复法目的:减轻体重。减少摄入;增加消耗:

.肥 胖 症

1.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2.当人们摄取的热量比消耗的热量多时,多余的热量就在体内积蓄起来,形成肥胖。3.病因病机:脾虚湿盛,脾胃积热,气滞血瘀,脾肾阳虚,脾虚胃热 病机:脾运失常,聚湿生痰→肥胖 相关脏腑:脾、肝、肾

三、康复疗法

1.患者的主动积极参与,是取得疗效的关键。1.中药内治法

(1)脾虚湿盛型,治法:健脾利湿。方药:参苓白术散(2)脾胃积热型,治法:清热泻火方药:防风通圣丸(3)气滞血瘀型,治法:活血化瘀。方药:血府逐瘀汤(4)脾肾阳虚型,治法:温肾健脾。方药:右归丸

(三)针灸康复法 1.毫针疗法

主穴:中脘、天枢、大横、足三里、丰隆、阴陵泉、支沟脾俞、胃俞、阿是穴(1)耳针疗法:基本耳穴:胃、内分泌、三焦、脾、外鼻

(2)电针法:穴位:同毫针,亦可腹部排针。方法:疏密波30分钟,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四)针灸为什么可以治疗肥胖症 :延长胃排空时间。促进脂肪代谢。抑制食欲。

(五)运动康复法:运动减肥提倡“有氧代谢运动”。

(六)气功康复法1.减肥内养功2.瑜珈减肥功

.恶性肿瘤

1.癌细胞的特点是:增生、肿块,毒素释放,浸润、转移

2.病因:正气亏虚,七情郁结,饮食起居不当,致癌物质、致癌因素的作用

二、辨证要点

辨虚实:虚—气、血、阴、阳亏虚。实—毒邪浊气(主要是热毒)、气滞血瘀、痰凝湿阻。

辨证型:

热毒型、气滞型、血瘀型、痰凝型、湿聚型、气虚型、血虚型、阴虚型、阳虚型等。常正虚邪实或几种证型同时存在。

(二)中药康复法

(3)气血不足型,治法:补益气血。方药:八珍汤 无论何种情况,清热解毒要贯穿始终

3.其他针灸疗法(1)穴位敷贴疗法(2)穴位激光照射疗法

(四)推拿康复法

推拿禁忌:癌瘤局部及转移后部位均不宜进行推拿。

(五)传统体育康复法

1.化疗后康复锻炼

可适当作些轻微活动,如散步、气功、太极拳、体操等。

2.放疗后康复锻炼

以气功为宜。

3.手术后康复锻炼

术后尽早活动,根据患者的体质,动作从小到大,循序渐进,以不感到太累为宜。

(七)饮食康复法 常用药膳方主要有:

1.花生粥

适用于气血两虚胃癌患者食用。2.银耳粥

适用于放化疗后阴虚诸证。3.枣糯山药粥

适用于放化疗后脾胃虚弱。4.薏米粥

常服可抗癌防癌。

5.阿胶粥

适用于放化疗后贫血。

6.童子甲鱼沙锅

适用于胃癌化疗后气血两虚,白细胞减少症及贫血者

.退行性骨关节病

.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一个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或破坏为核心,累及骨质并包括滑膜、关节囊及关节其它结构的全方位、多层次、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并在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1.可分为原发性(多发生于中老年)和继发性(可发生于青壮年)两类 2.病机

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

3.临床表现: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活动度下降

4.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边缘增生和骨赘形成或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积液,部分关节内可见游离体或关节变形。X线平片无法反应软骨早期的病变。MRI可显示早期关节软骨退变

5.实验室检查 伴有滑膜炎的患者可出现C反应蛋白(CRP)和血细胞沉降率(ESR)轻度升高。

(一)中药康复法1.中药内治法

(1)阳虚寒凝型,治法:温补肾阳,散寒除湿,舒筋活络。方药:乌头汤 2)湿热痹阻型,治法:祛风清热,除湿通痹。方药:白虎加桂枝汤

(3)肝肾阴虚型,治法:补益肝肾,舒筋活络,强健筋肉。方药:六味地黄丸(4)痰瘀阻络型,治法:化痰逐瘀通络。方药:身痛逐瘀汤

(三)针灸康复法

膝部取犊鼻、膝阳关、膝眼、鹤顶、阳陵泉、足三里、委中; 2.艾灸疗法:适用于寒证。

名词解释:

1.综合康复观:以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为基础,是中医康复学独其特色而历经实践检验的重要康复观点之一,其基本观点包括综合康复的优选原则,综合康复的重要意义。2..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一个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或破坏为核心,累及骨质并包括滑膜、关节囊及关节其它结构的全方位、多层次、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并在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

3.药膳疗法:是用药物与食物相配合,经过烹调而形成的具有康复治疗作用的药膳处方治病的一种方法。适应症:慢性病、老年病、伤残病证及精神病患的康复。

4.气功康复法:是患者用意识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以意导气、循经运行、增强元气,调和气血、脏腑功能,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促进身心康复的方法。适应症:老残病证和瘥后诸证以及慢性虚损痼疾。5.熏蒸疗法:是利用中药煎煮后产生的温热药气熏蒸患者身体,以达到康复的目的的一种方法

6.中医行为疗法:采用中医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消除或建立某些适应性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康复方法。

7.脑瘫是指由于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的脑损伤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语言、视听觉等多种障碍,是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功能活动的疾患

大题:肥胖病症如何达到形神共养

第五篇:儿童康复小结

儿童康复

康复是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恢复,能够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社会。在常见的需要康复的人群中儿童较为常见。

儿童康复的对象是发育落后、发育异常、急性损伤的后遗症、慢性疾病恢复期的患儿。发育落后包括语言发育落后、运动发育落后、社会交往能力落后及智力发育落后。发育异常指出现异常的发育模式,如以运动发育落后和异常姿势、异常肌张力为特点的脑性瘫痪,以严重的社交障碍和语言障碍为特点的自闭症,各种先天遗传代谢病如脊髓肌萎缩症、肌营养不良等导致的发育倒退。其中发育落后在需要康复的患儿中最为常见,现对儿童发育落后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手段、儿童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及各种康复手段的基本原理叙述如下:

一、儿童发育落后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手段:

(一)语言发育落后:

语言发育落后是指在语言发育期的儿童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在预期的时期内,不能够与正常儿童一样用语言符号进行语言理解与表达及日常生活语言交流,是最常见的儿童语言发育问题。男童多于女童。其常见的原因是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自闭症、智力低下、发音器官形态异常(先天性唇、腭裂)、运动功能异常(如脑外伤、脑炎后遗症、脑瘫等影响构音运动)等。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

1、学语迟缓

小儿语言发育的年龄可有个体差异,如果长到2岁仍不会任何言语表达者,称为学语迟缓。常见原因为听力障碍,或与大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外伤等原因有关。病情轻者,表现为表达能力低于同龄儿童,病情严重时,患儿不会讲话。

2、发声困难 多因中枢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或周围性肌肉病变,如重症肌无力时,使舌、软腭等言语器官的肌肉发生痉挛、瘫痪或共济失调而导致。表现为语言表达缓慢、费力、含糊不清。

3、吐字不准

由于腭裂、舌体肥大、舌系带过短、咬合不佳等原因导致语音不清,吐字不准。神经系统疾病、听力障碍、不良发声习惯等也可致病。病情轻者,仅某些字读不准,如舌齿、卷舌音发声障碍。病情严重者,较多字音含糊不清,不能听懂表达内容。

4、口吃 指言语节律异常。可能与大脑对言语器官的支配不协调、不正确的模仿、遗传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首字难发、语句中断或语词重复导致说话不流畅。病情较重者,说话时伴有皱眉、面肌抽搐、摆动手臂等现象,讲话时情绪常较紧张。

患儿出现语言发育迟缓较为常见。一旦发现有语言发育迟缓迹象,要积极治疗,给予语言训练、按摩及针刺疗法。有报道语言治疗配合针刺、推拿或中药治疗对语言功能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语言治疗。针刺常选取哑门、风池、承浆、廉泉、内关、神门等穴位,对缓解口周、吞咽、构音肌群的痉挛有较好的作用[1]。

(二)、运动发育落后

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又称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是指小儿的运动发育比正常同龄儿落后。引起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常见原因围生期脑损伤如脑瘫;先天缺陷,包括肢体畸形、残缺或瘫痪;遗传疾病如脊髓肌萎缩症等。运动发育落后由于病因不同预后差别很大。对于出生6个月以内的小儿出现下列表现应引起重视: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

先天性肌肉病、先天性重症肌无力等患儿,出生后却表现为四肢松软,如同“平摊”在床上。此类患儿不仅肢体活动少,活动幅度也小,学会抬头的时间明显过晚。

2、身体发硬

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1个月时即可见到。

3、行走时步态异常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虽然不会使小儿学会走路的时间延缓,但患儿在行走时表现出异常的步态,如同鸭子走路。

4、不会准确抓握眼前的玩具 一般4-5个月的小儿已经会抓玩具,7个月时还会将玩具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如果一直不会准确抓握眼前的玩具,提示有运动障碍,也可能与智力发育落后及视觉障碍有关。

5、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提示可能为脑性瘫痪。

对于运动发育迟缓的儿童治疗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6个月前发现治疗效果最好。儿童3岁以前脑发育最快,儿童大脑具有可塑性,治疗时机越早,效果越好。治疗项目包括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家长和康复师可以提供不同质地的玩具、织物,提供一些积木、饼干、画笔等,鼓励幼儿在沙地玩耍等。

(三)社会交往能力落后

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落后多见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和脑瘫患儿。精神发育迟滞是以智力低下及社会适应能力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智力低下越重,社会适应能力也越差,生活质量低。儿童孤独症是从婴幼儿时期开始,特有的、严重的、全面的发育障碍,临床特点是严重孤独、对人缺乏情感反应、言语发育障碍、刻板运动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多数患儿智力低下,自我管理能力缺乏,社会交往能力落后。脑性瘫痪患儿,从小接触外界的人或事物较少,社会交往能力落后,重者不具备社会交往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儿社会交往能力落后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家长应具备较强的耐心和细心,为患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利用游戏,使患儿在集体活动中获得合作的经验,逐渐懂得与他人交往,逐渐提高患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四)智力发育落后

智力发育落后多见于脑性瘫痪患儿,约74.5%的脑瘫患儿伴有智力障碍。一般来讲,智商越低,患儿及家长训练的欲望就越差,配合治疗的能力也就越低,恢复的效果也就越差。但这并不是说智商低下的患儿就无法治疗、训练,相反,应根据患儿的情况,应进行强化训练。对于脑瘫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康复治疗尤为重要[2]。取穴四神聪、神庭、本神穴等进行针刺对于治疗智力障碍患儿取得了较好疗效[3]。

对于患儿的发育落后,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基于儿童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

二、儿童康复医学基本理论

康复医学是为了康复的目的,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等问题,促进病、伤、残者恢复健康的学科,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康复医学主要面向慢性病人及伤残者,其特点是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康复医学的内容包括:1.康复预防:包括预防伤病、预防残疾、预防残障三个层次;2.康复评估:是康复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3.康复治疗:往往是多种康复手段的综合应用。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

儿童康复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语言理解和表达、社交能力;矫正异常姿势、异常运动模式、异常张力、异常肌力;预防畸形。儿童康复的原则包括:1.全面康复;2.早发现、早治疗;3.康复与教育相结合、康复与游戏相结合。4.康复治疗与有效药物和必要的手术相结合;5.康复治疗与中医治疗相结合;6.治疗患儿与训练家长相结合等。

根据儿童康复的原则,通过综合治疗,采用相应的康复手段,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儿童康复手段

儿童康复手段包括传统康复手段(按摩、针灸)、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康复等。

(一)推拿和针灸

推拿是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以特定手法技巧刺激人体体表特定部位,运动肢体,由外达内,以防治疾病为主要目的的整体疗法。通过推拿达到用于平衡阴阳、调理气血、温和脏腑、疏通经络、理筋整复等的作用。针灸就是针对人体特定的穴位,通过针刺疗法或灸法,采用特定的手法,进而调节各种器官的功能,达到治病的目的。对于语言、运动、智力障碍的患儿尽早采用推拿和针灸疗法,效果良好。

(二)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以针对性改善躯体、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功能障碍为主要目标,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为主要因子的治疗方法,包括各种主动的躯体活动训练,以及被动的治疗性躯体活动。通过运动疗法能达到以下作用:1.改善运动组织的血液循环、代谢和神经控制。2.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3.减轻异常压力或施加必要的治疗压力。4.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碍。

(三)作业疗法

作业疗法是通过功能训练、心理治疗、职业训练及日常生活训练等,使他们在运动功能上、精神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康复,达到生活自理,为其将来参与社会活动、劳动和工作奠定基础。儿童作业疗法的主要内容包括:1.肩肘关节的伸屈功能和灵活性训练,如推拉砂磨板、拉锯、投接球、套圈等。2.腕指关节的活动能力增强训练,如绘画、折纸、敲鼓、指攀阶梯等。3.手指的协调和灵活性训练如泥塑、弹琴、书法、镶嵌板的匹配、结绳、系扣、解扣等。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

(四)言语康复

言语康复主要采用语言训练的方法,针对特定的语言或者言语问题,采取各种方法促进患儿的认知能力,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促进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等。主要包括注意力训练、模仿能力训练、理解能力训练、表达能力训练、构音器官运动能力训练、发音训练、交流训练。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通常配合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音乐治疗和结构化教学等训练方法。

以上各种疗法不是孤立存在的。运动疗法和中医传统小儿推拿有机融合的运动发育推拿法对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更佳。如果患儿下肢肌张力高,痉挛者可配合关节活动

度按摩和足底按摩法缓解痉挛。将作业疗法配合体针疗法,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训练者。更有医师将药物如神经生长因子足三里穴位注射,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目前我国已将儿童康复工作纳入儿童保健常规工作中。为促使广大残障儿童及其家庭获得有效、便捷和经济的康复服务,提高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应及时对患儿经过科学、有效地康复训练,至少争取患儿生活自理。

下载康复评定技术学习小结(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康复评定技术学习小结(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技术评定工作总结

    电力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工作总结 人系二OOO年九月从武汉电力学校毕业分配到现湖北省电力公司黄石供电公司工作。先后在现铁山供电公司的安装班、生产经营部等部门从事......

    PTN技术学习小结(推荐)

    PTN技术学习 目前,华为、中兴和烽火等厂家分别推出了自己的PTN产品,中国移动目前已大规模应用PTN设备,如华为1900,了解PTN一些技术特点就显出必要性。 一、 PTN技术定义: PTN(Pa......

    康复功能评定学实践技能考核

    《康复功能评定学》实践操作考核内容 一、形态测量 1.直立姿势评定 2.上肢长度测量 3.下肢长度测量 4.四肢围度测量 5.躯干围度测量 二、关节活动度测量 6.肩关节屈/伸 7.肩关节内......

    康复治疗技术习题

    牵引 1、牵引能作为颈椎机械牵引前尝试性牵引的是 A颈椎徒手牵引B颈椎重锤牵引C 电动颈椎牵引D家庭颈椎牵引 E 以上都不是 2、在颈椎牵引中椎间隙增大值最大节段通常为 AC6-......

    康复技术职业规划书

    康复技术职业规划书 康复技术职业规划书1 前言: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铁匠锤打铁砧,铁砧也锤打铁匠;海蛤的壳在棕黑深遂的海洋里变成,人的心灵也受到......

    焊工技术评定规则

    焊工技术评定规则1、 范围本规则规定了焊工技艺评定的组织、考试内容、方法、考试成绩的评定和管理等事宜。2、 总则为了提高焊工素质,加强 焊工的管理,以保证我公司焊接件的......

    技师评定技术工作总结

    技师评定技术工作总结本人毕业于重庆市化医技师学院07届自动化技师班,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学制4年。2010年10月中国北车重庆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来校招聘有幸被聘用,期间应中......

    技术评定工作总结5篇

    电力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工作总结人系二OOO年九月从武汉电力学校毕业分配到现湖北省电力公司黄石供电公司工作。先后在现铁山供电公司的安装班、生产经营部等部门从事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