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

时间:2019-05-12 02:5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

第一篇: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应用性

我们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的终身教育的起始站。尤其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学习数学不再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我们的教学更为关注的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方式方法、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数学是否有趣、它能解决什么实际生活问题等等。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也在思考,我也在摸索,我也在不断地提升着自己的认识,我也在不断地改进着自己的教学。通过学习实践,我认为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应用性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有趣的东西,它才是有生命力的;只有有用的东西,才是学生真正想学的。

一、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并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方面,我们的许多教师一直在不断努力。这次我县开展的优质课、展示交流课中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如蒋晓燕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程黎梅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认识”、章平老师执教的“生肖里的数学”在这方面都有很好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立足教材,开发了教材的趣味性。在知识的形成中,注重了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体验。

再如,从美丽的西子湖畔来我们常山送教的陶敏青老师,在这方面的表现就更优秀了。由陶老师执教的“找规律”,充分地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整节课由“幸运串串烧”引入,以让学生猜猜第2串“幸运串串烧”下一朵花的颜色来引出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然后用一句话:“同学们喜欢规律吗?”组织学生进入了挂满灯笼、彩旗飘扬、小朋友在开心地做游戏的活动场面。那么美的地方,那么好玩的游戏,哪个小朋友不觉得有趣那真叫怪了!学生们找啊找,找得很开心,学得很投入。在陶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还创造了有规律的掌声,摆出了有规律的学具,展示了有规律的动作,最后师生一同观看欣赏了生活中时时处处可见的规律:不同颜色的五角星,不同形状的图形,街道两道的绿化带,精心编织的手镯,小朋友衣服的条纹„„真是太棒太精彩了!可以说,陶老师这节课不仅是在引导学生找规律、发现规律、创造规律,更是在教会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发现身边的数学、要从小培养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不仅感叹:人生能遇一位好老师,足矣!通过向别人学习,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感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没有源源流动的活水的危机。

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性

教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学会灵活运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记得我在执教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学第六册应用题——“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时,就比较注重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我是这样设计得:

1、创设生活情境,唤起学生的内需。

师:谢洋(班里学生)过生日那天,在饭店里请了两桌酒席。当时一张桌子坐了12个客人,另一张桌子坐了8个客人。(听到这儿,同学们有的惊奇、有的怀疑、有的笑起来、有的已经在思考)

2、针对生活情境,提出需解决的问题。

师:怎么啦?这样坐有什么不对吗?

生1:坐12个客人的那张桌子太挤了。

生2:为什么不从人多的那一桌请几个坐到人少的那一桌呢?

3、运用已有经验,主动解决问题。

师:是啊,谁有好办法呢?

生:请2个客人坐到人少的那一桌。(全体学生一致同意)

师:你是怎么知道要请2位客人坐到人少的那一桌呢?

生1:请2个客人坐到人少的那一张桌,刚好两桌人数同样多。

4、发挥学生潜能,探究数学方法。

(1)明确要求。

师:刚才那位同学提到“两桌人数同样多”提得真好!同学们也都学得挺棒。不过老师想知道你们是采用什么办法使两桌人数同样多的?请你们独立思考或找你要好的同学商量一下,看看有哪些方法。

(2)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

(3)方法交流。

一样多

1次请1位客人,连续请2次两桌人数同样多。

1次请2位客人,只要请1次两桌人数同样多。

12+8=20(人)

20÷2=10(人)

12-10=2(人)

12+8=20(人)

20÷2=10(人)

10―8=2(人)

12―8=4(人)

4÷2=2(人)

12―8=4(人)

4―2=2(人)

5、合理设计练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①一种游戏卡片,明明有20张,扬扬有12张,明明借给扬扬几张,两人的张数同样多?

②三(1)班有48人,三(2)班有54人,要使两个班的人数相等,三(2)班有几个同学要转到三(1)班?

③妈妈有2包糖果,一包有88颗,一包有24颗,妈妈每次从多的那包拿4颗放到少的那包,拿几次后两包的糖果颗数相等?

如今,教改的春风已经吹遍神州大地,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如何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如何使师生互动动态生成一个美妙的数学课堂呢?加强数学的趣味教学、应用教学应该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各位同仁,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二篇: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让多彩生活融入数学课堂

【内容摘要】

【关键词】问题 生活 解决问题 兴趣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一些涉及“生活数学的内容”,这些具有生活味道的内容及一些“生活问题”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地挖掘教材中所能呈现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培养学生“让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意思,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推动数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拉开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把学生固定在一个看似有趣的“数学世界”里,而排斥在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世界”之外,那么学生只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因此,数学只有与生活“链接”在一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使用电脑制作了课件模拟到商店买商品的情境。

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到商店里购物好不好?

生:好!(电脑显示情景)

师: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这是什么?

生:皮球。

师:看你能根据图的意思编成一道应用题吗?谁来编一编?(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编题高手,现在老师来变魔术(把一部分的红色皮球变成了花皮球)。你能根据图的意思编成另外一道应用题吗?(电脑显示情景,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6个红皮球和18个花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师:同学们越编越精彩。

通过电脑演示情景使生活悄悄的走进了数学课堂。

又如,在例题教学完后的对应练习中,我选择了一道和购物有关的题目,这时就可以继续利用例题出现的情景来强化新知。例如:

师:商店里除了皮球外还有许多文具供大家购买,看看我们还可以买些什么?(电脑显示题目)

生:我们还可以买书包。商店里有蓝书包 40 个,绿书包 30 个。卖出 37 个,还剩多少个?

生:我们还可以卖书包。… …

虽然情景是虚构出来的,但是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的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就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

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上下车问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孩子同样也有上下车的经验,当生活经验被挖掘时,学生会发现“数学就在我身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道乘车问题练习。师:今天我们买了很多东西,一起坐车回家好不好?生:好!(课件显示坐车、上车、下车的情景)师:车上原有多少人?到站后有多少人下车?又上来了多少人?生:车上原有 6人,到站后下去4人,又上来5人。师:那么,这时车上有多少人?你们会算这道题吗?按照小孩子的思维顺序和日常活习惯都会按照条件给出的顺序解答。生 1:会。6-4=2(人)2+5=7(人)答:这时车上有7人。师:6-4=2(人)表示什么意思?生1:6-4=2(人)表示下车后 还剩多少人。2+5=7(人)表示剩下的和到站后又上来的加在一起就是这时车上的人数。师: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生2:有,6+5=11(人)11-4=7(人);生3:还有,5-4=1(人)6+1=7(人)。

又如,教学“小鬼当家”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帮妈妈完成购买任务!课件出示了牛奶大包装5元500克,小包装5元4杯,舒肤佳香皂一块装3.80 元,三块装9元,牙刷2支装3元,3支装3.80元等商品信息。学生在和同伴的交流学习中发现原来当家除了完成任务外,还能花比较少的钱买同样好和更多的物品。这是为什么呢?看,他们已经开始思考了。

牛奶引起的思考:“500克牛奶的价钱是一样的,只不过一种是大包装,一种是小包装。”学生甲自言自语道。

“买大的,因为想喝多少倒多少。”学生乙说。“买小的,因为拿起来方便。”“买大的,因为它的包装是纸盒,喝完可以回收。小包装的包装是塑料的,会污染环境。”学生丙说。答案各不相同,却都有自己的理由。

舒肤佳引起的思考:学生丁说,三块装9元的舒肤佳,能算出其中的一块就是3元,因为9÷3=3元。又因为3.80元>3.00元,所以,我愿意选择三包装的,它便宜。显然,这是用同样的商品比单价。

牙刷引起的思考:2支牙刷3元,1支就是1.5元,买同样的3支只要4.5元,而3支装的要3.8元,说明3支装的牙刷便宜。呦,还能以同样的数量比价钱!

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有各种比较价钱的好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除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外,还要为学生寻找生活中解题的依托,使学生能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

三、回归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夜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它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返回生活天地,让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间长5米,宽4米的客厅,爸爸准备花800元铺地砖。你和爸爸一起去商店挑选材料。其中有3种规格的地砖:

甲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

乙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

丙种: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8元。

你能为你父母做参谋,买到适合你家的地砖吗?

买地砖,关键是要搞清楚所买的地砖应符合下列条件:(1)价格适中,总价在800元以内。(2)质量较好。那么,究竟哪一种地砖符合条件呢?只有尽快地算一算才是。首先算出家里铺甲、乙、丙三种地砖分别需要几块:用房间面积÷甲(乙或丙)的地砖面积。再分别算出铺三种地砖各需的费用,分别为720元、560元、1000元。最后通过比较知道,丙种价格太贵,甲、乙规格相同,价格均在800元以内,但乙的价格太便宜,可能质量不够好,所以选择甲种地砖最合适。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又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之后,可以出示一块不规则的橡皮泥,让学生讨论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在学生的讨论中,一定会出现“把橡皮泥变成长方体”或 “把橡皮泥放在水中”等想法,这时教师同时将学生的想法演示出来,让学生观察橡皮泥是怎样变形的;接着可以出示一杯水,再让学生讨论怎样计算这杯水的容量。最后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要把橡皮泥与水转化成长方体?”让学生在讨论中抽象出这些物体的转化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将未知归结为已知的条件中去。当一节课结束时,全体学生都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高高兴兴地、不带一点遗憾地走出教室。无可否认,这节课确实解决了问题,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但这是理想中的教育吗?对于当今的创新教育来说,这还远远不够。每节课结束时,应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余味,为学生课后自主探究、创新学习提供一点素材,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课前、课后,至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师还可以结合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可让学生回家测量自己卧室的长、宽、高,并计算出墙面的面积和地板的面积是多少;学习了统计图表知识后可让学生自己到校外收集资料,并分析整理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这样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探究学习的习惯。

当代的数学学习已不仅仅是课堂里的事,它应该具有开放性、大众性和社会性。数学教学也应该从单一的课堂探究学习走向多维度的社会化数学探究学习,让更多的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探索数学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应留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让学生的心理处于暂时的不平衡状态,促使他们课后进一步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让有限的课堂时间收到更大的教学效益。

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 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盛群力、全伟民主编:《个性教育的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王红宇:《合作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3)、皮连生:《学与教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张汉昌:赵菡主编《开放式课堂教学法研究》2000年版。

(5)、崔相录主编:《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1999版。

(6)、顾明远 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

(7)、潘如芹、赵世平主编:《教育学》1991年版。

(8)、《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三篇:如何让高中英语课堂充满趣味性

如何让高中英语课堂充满趣味性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英语教师都想让课堂教学对学生有吸引力。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个人认为,要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少不了以下四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不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并适时充分利用迁移思维的学习规律。如果做好这些,必将使英语课堂充满趣味性,进而实现高效率的英语课堂的目标。

【关键词】: 英语 课堂教学 趣味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高中英语的教学越来越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技能,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英语课堂充满欢趣味性呢?我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表一下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备教材备学生,为实现课堂趣味性打下坚实基础

在互联网逐渐普及的今天,各种教学信息也能较为轻易的获得。于是有的教师认为,备课就是在网上下载一些资料,自己拼凑一下就可以了。其实,这就大错特错了。如果这样的课件应用于课堂,也可能会使课堂显得热热闹闹,但是由于教案是直接在课堂上的套用,不一定适用于自己的学生,致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不相吻合,学生收效甚微,教学效率就不会高。我们倡导的教学前的备课应当是,要深入挖掘教材,彻底吃细、吃透教材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知识点。首先,要有自己的灵魂。我们要将“拿来主义”变成自己的知识,这既要看我们对教材本身的熟悉理解是否透彻,又要看能否用我们的思想去将材料细化、整合成自己的“那碟菜”。就像厨艺高超的大厨,同样的原料,不同的人烹饪,自会是不同的味道。

其次,精心预设学习目标。凡事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备课更是如此。学习目标存在的价值不是单纯给教师展示知识和情感价值取向,我们还要把学习目标作为“指挥棒”来引导自己充分挖掘教材,以及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

另外,加强学情剖析,研究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对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不同的人在英语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对每一个学生分层次进行教学,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同时,也要充分“备学生”。教材内容的讲述,离不开它的接受者----学生,所以必须要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才能更贴近学生,更有利于其接受。第一要教学目标分层。教材、大纲中的重点内容力争全体同学掌握。第二要教学活动分层。在单词的教学方面,基本单词、短语的拼写要多照顾班内的英语学困生,促使他们达标;课上造句、板演练习要多关注中等生,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优等生而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锻炼自己发现问题——思考有效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要布置作业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备课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题量和难易度不同的题型,使每个学生有目标、有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班里同学们的共鸣,当然课堂效果也很好。由此我认为,只有教师上课前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并深刻挖掘二者的结合点,才能更好地使英语课堂充满趣味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所问的问题能否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最后终有所得,关键就在于是否有学问。结合在平时积累的经验,我认为要想在课堂上设问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情境创设要真实、开放、贴近生活

对情境的创设要尽可能真实,尽量提供与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有关的、和现实生活类似的或真实的情境。只有真实才富有感染力,才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主题认识和意义的建构。情境的创设还要有吸引力,开放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此外,情境的创设还不能脱离学习主题内容,否则任何情境都没有存在意义了。

(二)、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识结构水平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创设情境时,应尽量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力图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面提供多变和多样化的设计,从而努力使不同能力的学生相应地获得成功。

(三)、问题的提出要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必须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同时要求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挑战性、探究性等,以争取在最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终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四)、教师应多表扬、少批评

皮格马力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应该不断地帮助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努力寻找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有意识地找出他们的积极因素。而不是一味地苛刻指责。当取得成绩时,教师要适时适度地表扬,使他们信心倍增。当出现错误时,教师要推己及人、体谅他们,态度要和蔼、委婉地指出错误,此时,一个鼓励的眼光,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在课堂上,对出现的问题的处理还要把握一个“度”的原则。

三、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趣味性,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应努力从增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意识的角度来研究中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之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为其未来发展和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巧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既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缩短了英语与所表达事物之间的距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并通过视、听、说加深了形象,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鲜明、精确、完整的表象,使抽象词语与感性的材料相联系,强化了记忆。直观的手段很多,形象语言、幻灯片、录音机、录像等都是直观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教材处理及教学过程,力求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适当采用先进的现代媒体教学,令教学直观、生动,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此外还要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知语言材料,理解教学的内容。如在教学:模块2 Unit 1 Tales of the unexplained 中Welcome to the unit这一部分时,以爱因斯坦以及他关于神秘事物的名言为例, 引出本单元话题,同时旨在激发学生探索世间奥秘的兴趣。同时结合一段UFO飞行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未解开之谜的探讨。进而使整个课堂充满了乐趣、充满了活力。

(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英语学科的特色是充分发挥其语言功能,讲究对话的艺术。在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克服羞于开口的毛病,积极参与语言交际活动。如我在处理一些生动的短文对话时,要求学生多做一些Group work,将全班分角色扮演,让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模仿动作进行话练习。长期的训练,使学生有克服了说英语的胆怯心理,变得自然大方,而且不时有出色的变现。

(三)、创设和谐气氛,让学生动起来

教育家夏丐尊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不仅能够缩短师生心理上的距离,还能使他们产生积极学习的动机和激情。“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研究表明,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学生总是喜欢态度和蔼可亲,充满师爱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中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热情。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投入感情,走进学生的内心,与他们做朋友,比如,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教师就要让他们认清英语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体验英语的乐趣和成功。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在学生练习或回答问题时,用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赏的微笑,把尊重和信任传递给学生。只有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发挥禀性和创造力。

(四)、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并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引起的,只有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他们才能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艺术,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如设计悬念、创设情境等,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如组织课前活动时,我通常以听说训练为重点,利用课前几分钟,开展Free talk活动,其中内容包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自我介绍句型、以及日期、天气的正确表达方法,用浅显易懂的问题,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来参与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课堂气氛。

四、充分利用迁移思维的学习规律

温故知新,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迁移思维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能承上启下,温习已学知识,达到掌握新的东西。因此迁移思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学习课文“An adventure in Africa” 时,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英语单词take,然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准备,然后总结这个英语单词的基本用法。结果下边学生特别活跃,积极准备,很快就总结出这个单词的几种用法,进而在黑板上又写出一个英语单词pay,然而写出spend、take,课堂气氛特别好,全班学生都动了起来。趁机我在黑板上又写了一个英语单词cost,并用英语口语连续造了好几个句子,结果学生马上发现cost和spend在结构搭配上不一样,即两个英语单词意思一样,用法不同。至此,达到了本节课我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我认为,这样即巩固了已学知识,学生也体会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乐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用已学知识去解决未知东西,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总之,教学方法各有千秋,教学手段各不相同,学生只有乐学才能学好、学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地充实和完善教学方法,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更好地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并最终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多媒体教育网络的开发利用及若干思考〔EB/OL〕.2、刘不钰

《让学生乐参与、能参与、想参与、会参与》

3、李美华

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J].福建外语,1997(8)

4、冯晓倩

《增强农村英语课堂趣味性初探》,2009年

第四篇:让作文教学充满趣味性

让作文教学充满趣味性

222300

东海县石榴镇埝河小学

孙宜玲

摘要:要想搞好作文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爱上作文。它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因为习作教学中的兴趣性需要教师想尽各种办法引发、提高、升华、拓展。

关键词:习作教学

趣味性

一提起写作文,有些学生就大呼小叫:“怎么又要写作文了!”、“怎么写呀?”、“写什么呀?”、“真烦!”有了这种情感,这些学生的作文不可能写好。他们在作文中,经常东拉西扯,照搬照抄,缺乏真实感,写出来的作文没法看。问其原因,答曰:“不会写,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真的没什么东西可写吗?我想还是兴趣问题。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动力,有了浓厚的写作兴趣,才能唤起学生的思想感情以及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不吐不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写、怕写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呢?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形象导入,引发习作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个环节。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课堂导入是否成功有直接的关系。成功的课堂导入,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可有效地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想象,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垫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写作教学中,生动逼真的导入,能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欲望。作文课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图片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等。这些导入新

课的方式虽然有些陈旧,但它们却比较方便使用,经常交叉使用有利于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

比如,在导入“我的自画像”这篇作文时,我采用了“猜猜他是谁”的游戏方式导入,这种游戏一开始我采取先由老师或学生口述我们班任意学生的相貌特征及爱好,再由其他学生猜出他是谁。然后,再组织学生各自找出心目中想描述的对象,同桌互相描述,猜猜各自描述的对象。这样导入使学生不由自主就进入到习作的氛围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还比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的习作3教学时,我首先出示一幅图画,接着,让学生观察图画上都画了些什么,并要求学生在图画上添上几种小动物,可以是天上的,也可以是地上的,并要求学生给整幅画涂上颜色。最后。问学生:“看着这幅有你自己参加绘画的图画,心理一定很高兴吧?想不想把它写成一篇很有趣的习作?”以此导入写景的训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习作的素材,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习作就再也不是一件难事。

二、自由表达,提高习作兴趣

在习作教学中,三年级学生一开始习作,心中充满了好奇,对习作很感兴趣,但儿童天生活泼好动,要想让兴趣能够持久,还要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思考,充分感受,使课堂内外成为学生自由表达的学习乐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能够使学生有充分表达的欲望,使学生产生不说不快的感觉。

1.利用课文空白,引导学生想象表达。

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优秀的课文,当中都留有想象的空白,这些空白,需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把空白补充实。

比如,课文《第八次》,书后有这样一道题:请你想象一下,当时布鲁斯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在引导学生想象作文时,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布鲁斯亲自看到蜘蛛结网直到第八次才取得成功的事实,布鲁斯就是用它来激励、鼓舞失去信心的士兵,这也是布鲁斯最后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学生在想象时,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布鲁斯动员士兵们起来反抗的动作、语言、神情,以及当中所遇到的困难,学生写得非常好。

2.利用游戏时间,引导学生自由表达。

习作并不一定要在课堂上进行,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说话练习。比如,在课间的时候,学生正在做游戏,这时教师应该走进去加入到游戏当中去,加大游戏表现的强度和力度。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先看大家的动作、表情,再重点看看个别同学的表现,教师可以适时地提供一些词语。我们一边玩一边说,让学生自由表达,这是对口语表达的一种训练,同时也克服了学生作文的畏难情趣,提高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3.作文课上,引导学生边玩边写。

因为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刚接触作文不久,这时就要求他们坐在位子上长时间写作文,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他们活泼好动,教师应该

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指导他们在玩中说,在玩中写,而不要给他们定框框。比如,在要求学生学编童话故事时,我首先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玩具带到学校里来,每人至少带两样玩具。接着,指导学生一边摆,一边玩,一边编童话故事。在此当中,学生编什么的都有,充满了童趣。

三、成功体验,升华习作兴趣

要想让学生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教师多表扬,多鼓励,是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改变了过去批改作文的方式,在学生作文中我尽量保留学生作文的原意,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我会不失时机地给勾画出来,并在旁边眉批写上“用词准确、生动,真棒!”或“这个句子真有趣,老师非常喜欢。”等字样。对于小学生来讲,要想写一篇非常优秀的作文,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在批改学生习作时,只要学生语句通顺,字迹工整,能够表情达意,我就会毫不吝啬地送给他一个“优”字。看到同学们拿到本子后开心的样子,我想作文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使学生真正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提升习作兴趣。

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讲,一篇作文中能出现几个好词好句,比较难得。这时,我就会把这些好词好句,输入电脑,打印出来,张贴在我们班“好词好句栏”上,让大家反复朗读。这样,对于被摘抄的同学是一种荣誉,而对于朗读的同学心理充满了羡慕,也是一种激励,一种学习。而对于整篇作文写得确实不错的文章,我会把学生的作文张贴在班级的墙壁上或者贴在学校的宣传栏上,或者指导学生参加作

文竞赛。这样,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荣誉,一种激励,我们班许多学生就是在这种你追我赶的习作氛围中,创造出一篇篇感情真挚的文章来,写作的积极性更高了。

四、课外生活,拓展习作兴趣

在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有些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是作文,我就出示几篇例文,并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跟你们差不多大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这些同学写得多棒呀!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的新鲜事,无奇不有。如果我们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是作文了。可有些学生对这些事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把生活作为习作的第二课堂,拓展习作的兴趣。只要你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对生活充满激情,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没有写不好的作文。

在这方面,我经常要求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述下来。每天我会在语文课的时候,抽出五分钟作为日记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评判,教师总结。这样,天长日久,慢慢地,学生就明白了,作文就是这么回事,只要你用心体会,用心揣摩,一点都不难。相反,还非常有趣。

当然,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去习作,方法有很多种。但无论你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让学生快快乐乐写出自己心中所想,这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庆.我的小学语文观〔G〕.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229—244

〔2〕杨九俊

姚烺强.小学语文专题研究〔G〕.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180—232

第五篇:如何让识字教学富有趣味性

如何让识字教学富有趣味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那么,如何让学生一开始接触汉字,就对汉字产生兴趣,从而主动识字呢?在实践中,我的思考和做法如下:

一、采取多种形式,激发识字兴趣,培养识字习惯 1、制作“识字乐园”,用剪报的形式识字:

在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常用的识字方法兴趣不是很高,对剪剪贴贴却情有独钟。于是我就让他们动手制作“识字乐园”剪报,让他们将阅读物上认识的字剪贴收集,这样避免因某些字形复杂而给低年级小学生带来的麻烦,便利了他们识字,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过制作识字剪报,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孩子们的每一份作业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2、提供展示舞台,兴趣识字: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给孩子提供展示的舞台,可以使学生理解字义,记住字形,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习“看”时,一边请学生上台表演孙悟空往远处看的动作,一边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把手抬在眼睛上就表示看”看是有“手”的变形和“目”组成的。学习“鸡、鸭、猫、狗”等动物时,让学生戴上动物的头饰演一演,让学生把这些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动作、叫声给表演出来。这样识字教学既给学生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又加深了学生对小动物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的了解。学习“笔”时,可以出示一支笔,让学生观察毛笔上面的笔杆是竹子做的,下面笔尖是动物毛做成的,因此笔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毛字。学习“灭”字,可以用一块玻璃把燃烧的火盖住,火即灭,这样学生很快便记住了“灭”字。

3、引导学生思维,兴趣识字: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持久集中。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的内在魅力,精心设计教法,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利用唤起好奇心,让学生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向未知领域进行愉快地探索。如:在教学独体字时,我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每个生字的笔画、结构,再指导学生用加、减、改笔画等方法来认识更多的生字。我在黑板上先写一个“日”,再拿出一个小棒问“日”加一竖是什么字呢?快摆一摆试试吧!这样安排,激活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课堂教学一下子活跃起来,连平时识字不感兴趣的同学,也在积极想办法,动手拼摆。不久同学们七嘴八舌说开了,有的说:“田”,有的说“目”,还有的说:“甲”、“由”。然后我就趁热打铁提出:“田”字改一笔又是什么字?谁说得好就奖励他。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同学们认识了“田、目、甲、由、申”。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识字劲头更足了,同时让学生把算术中学到的加减法迁移到认字中来,对已学过的熟字进行加减得出要学的生字,不仅孩子们喜欢,也能增强识记的效果。

3、利用电视广告及街头标语识字:

一年级下册其中有个练习,是让学生展示自己从街头店名上认识的汉字,目的是使学生养成通过各种途径自主识字的好习惯。教学完这部分内容后,可依次类推,让学生收集认识各种广告及电视上的字并随时做好记录,以待交流。

二、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在有趣的造字法中识字

汉字是最古老、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识记汉字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在指导孩子们识字的过程中,我也经常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教学。如教学象形字“月”,先让孩子观察象形字“月”和图中月亮,让学生在字与图中产生联想,在对比中发现规律,从而记住要认识的字。在教学形声字“情、晴、请、睛”时,让孩子们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利用形旁去推测字意──“情”和心理有关,所以是竖心旁;“晴”,有太阳的天气是晴天,所以有日字旁;“请”是一种文明的语言,所以有言字旁;“睛”,目就是眼睛,所以有目字旁。在识字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字自然渗透造字法,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地运用这些方法,学生的识字能力在实践中逐步提高。

另外还注意给学生留有自由识字的空间,经常引导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你还有更好的记字方法吗”,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创造能量。例如在学习“青蛙”的“蛙”时,有个孩子说到:“我是这样记它的:青蛙喜欢吃害虫,有个虫字旁,青蛙在冬天时在洞里过冬,里边有很多土,所以右边有两个土字。”多妙的方法,让我意外的还远不止这些。实践证明,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有许多的识字方法:生字加减法、换一换、归类识字等。

三、享受成功欢乐,兴趣识字:

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的教师,才能不断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以不断鼓起学生发奋进取的风帆,享受成功的欢乐。

猜谜语是学生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它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活跃气氛,训练学生的思维。编谜语分为编字谜“一个人本姓王,兜里装这两块糖”,“王老头,白老头,两人同做一块大石头”,这样学生在愉悦气氛中学会了新字“金”“碧”,又巩固了旧字:“人、王、白、石”做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真可谓两全其美。学习“告”和“并”,可以根据字形结构展开联想编谜,“一口去牛尾巴,开字头上长两角”。编物谜可以根据事物的形状、特点进行,使抽象的文字符号与直观形象的事物结合起来。如学习“雪”字时可以编成下面的谜语:“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这样使学生在快乐中认字,有时会久久不忘。此外,还有自编儿歌法和触类旁通法,如一人门里躲“闪”,两人土上蹲“坐”,颜色丰富就是“艳”。汉字中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这个特点告诉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如见到提手旁就很自然的想到手,见到木字旁就很快想到树木,这样学生就会达到独立识字、阅读的能力。

总之,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方法,就有了学习的效率。这对学生来说是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下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题多解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奥妙

    一题多解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奥秒 问题背景: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具有抽象、逻辑性强的特点,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有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枯燥,对数学不感兴趣。因而在......

    论文浅谈如何让识字教学充满趣味性

    浅谈如何让识字教学充满趣味性 汉台区老君镇金寨小学 龚亚军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一、二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

    怎样让英语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范文模版)

    怎样让英语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 专业学科:英语 摘要:只有是学生感兴趣的,他们才会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最必要的知识。因此,一堂生动有趣的英语课......

    小学数学课堂中趣味性

    小学数学课堂中趣味性 一.创设课堂情境: 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学习数学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从而培养学......

    浅议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浅议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明光镇麻栗完小 王恩跃 2018年1月7日 浅议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摘要: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因此,怎样提高......

    浅谈如何增强数学课堂趣味性2

    浅谈如何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学习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是枯糙乏味的,呆板的数学符号、公式、定理、运算、推理、验证…… 容量大、负荷高,抽象思维性强,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

    浅谈如何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浅谈如何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儿童的天性爱玩、爱动,而且注意力集中不持久。在教学过程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 因......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定稿)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自课改以来,为了让数学课堂落到实处,我们每个数学老师都作了自己的努力,我觉得我们教数学是教会孩子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鼓励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真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