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英语学习策略培养的研究课题总结报告
黑龙江省龙江县“十一五” 期间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英语教学中学习策略的培养》
结题报告
广厚乡中心学校英语课题组负责人:迟彩斌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背景:
英语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英语而做出的各种选择和采取的各种措施。它既包括学习者的心理过程,也包括其具体行动。《英语课程标准》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把外语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既考虑到了策略的使用目的,又考虑到策略使用的心理和认知过程。这种分类方法是学习策略研究中使用较多的一种分类方法。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这种策略的主要作用是优化人的认知过程,即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过程。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在其他文献里,这类策略也称为元认知策略,也就是对认知过程本身的再认识。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如主动与他人开始交谈,以及想办法克服交流中遇到的困难并使交流继续进行等。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善于获得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是外语学习中很重要的环节之一。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体。学生的有效学习策略直接得益于教师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才会使学习变得轻松、灵活,教学效果才会大大提高,而且还能为以后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在外语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学习策略呢?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培养学习策略已成为新课改的一种理念,培养学习策略从而养成教育的课堂是我们所追求、倡导的课堂教学。《英语课程标准》把学习策略列为课程目标之一,同时明确指出: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学习策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此,我们提出了“英语教学中学习策略培养”的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的设想。
(二)意义:
学习策略实际上是指学习者个体用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习和保持新信息时所使用的特别想法或行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有意识地选择出来的学习过程。《英语课程标准》则将策略定义为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我们所讨论的学习策略,实际上是语言学习策,《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从中可以看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依据《英语课程标准》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
际策略和资源策略。这种分类既考虑了策略使用的目的,又考虑了到策略使用的心理和认知过程,是学习策略研究中采用较多的一种分类方法。学习策略不仅能够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而且符合现代社会倡导的终身学习思想,使学生能在走入社会后真正实现自主的终身学习,更可以和教学策略相互促进,提高教学效率。这为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训练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基础。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教育原则。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通过学习策略的培养,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同时还为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谈起学习策略,很多人就不以为然,认为学习策略就是学习方法,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
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区别类似于足球中“技术”和“战术”的区别。在足球中,传球、停球、射门等都是技术问题;而什么时候传球、什么时候带球则是战术问题;把球传到左边还是传到右边还是吊到对方禁区里也是战术问题。技术基本不受比赛情况的影响。比如,无论什么情况下,传球都要求准确,停球要求停得稳妥。而战术的使用则取决于赛场情况的需要和变化。比如,左边对方防守队员较多的时候,就应该把球传到右边。
英语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处理具体问题的技术或技巧,类似于足球中的技术;而学习策略则是对何时使用何种技术和技巧的决策过程以及对技术、技巧本身的认识,类似于足球中的战术。
我们以学习中遇到生词为例来说明方法与策略的区别。学习中遇到生词,学习者可以查词典,也可以从上下文猜测,也可以向老师或同学问,还可以干脆忽略不管。这些都是具体方法或技巧。但是,学习者遇到生词时并不是使用所有这些有利于解决生词问题的方法或技巧,而是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或技巧。那么选择哪种方法或技巧呢?学习者需要根据当时的情况作出决策。这个决策过程就是一种学习策略的使用过程。从这个意义来讲,学习策略是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为了解决具体学习问题,比如,理解单词的意思、加深记忆等,而采取的学习策略称为认知策略。
学习策略也可以是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比如,某个学习者说“我认为朗读有利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这里的“朗读”本身是一种学习方法。而“朗读有利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这个陈述则是这个学习者对“朗读”这种方法的评价和认识。这种评价和认识直接影响他是否经常使用“朗读”这种方法。这种对学习方法的评价和认识也是学习策略。
其次,为什么英语教学中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1、使用学习策略能够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策略,英语学习也不例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外语教育界的很多研究者对外语学习策略进行大量的研究。一个比较可靠的结论是:使用有效的外语学习策略,不仅可以大面积地改进外语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还可以减轻学习负担。另外,把学习策略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之中,可以促进学习潜力偏低或智力发育迟滞学生的学习,减少他们学习的困难。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太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可以借鉴成功的外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2、发展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倡导终身学习的思想。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前提,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必经之路。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学会如何学习,以便他们走入社会之后能够真正实现自主的终身学习。
3、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相互促进
教师研究策略可以促进教学。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聚。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是指
学生为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聚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交际策略是指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资源策略的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多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
四、本课题研究方法的创新与特色 1.教给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策略是关键
元认知水平的高低联系着学生是否具有较多的关于学习及学习策略方法的知识,并能否善于监控自己的过程,灵活地应用各种策略去达到特定的目标。因此,教师只有把学法指导落实到实效上,学生才能学会学习。
(1)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模式。它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效率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开拓学生的智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学法,展示学法,化教法为学法。
(3)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最佳学习策略。2.指导学生发展英语学习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改进学习策略。优良的学习策略使他们学得更好,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应用出神入化,创造海阔天空。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学习本来就不是苦役。我们可做下列
努力:
(1)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2)采取适当的竞争方法。(3)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4)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课题研究的措施及做法 课题研究进程或阶段说明
1、第一阶段(2008年4月23日——2008年9月1日)建立组织,制定计划,收集材料;
2、第二阶段(2008年9月2日——2010年6月1日)实践研究阶段;
3、第三阶段(2010年6月2日——2010年10月23日)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总之,要努力创设丰富的情境,促进诸因素的充分互动,以此促进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并实现研究目标。
(一)理论准备先行
首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参研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等理论性书籍的学习。再者是根据研究专题比较学习,从横纵向角度深入地搜集、学习与课题相关的学习材料。比《英语学习策略论》,《元认知策略与外语教学》,《心理科学》《二十世纪国内外学习策略研究概述》,《教与学的策略》等书籍。
(二)研讨课题方案
第一步:达成共识。在全英语组的教师展开研究前,对研究主题达成共识有利于后续工作的扎实推进。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拓展,在拓展中创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强化了课题研究的操作性。
第二步认领课题
(1)学校根据对课题的理解与构想,把课题交英语组迟彩斌老师负责,并由英语组及教务处牵头组建研究小组,设计详尽的实施计划。
(2)围绕主题,系统反思,写科研日记、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及时记录研究中的收获和问题,并在对问题反思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新的想法和研究意见,作为下一堂课的研究问题进一步加以关注。
(3)定期开展小组研讨,形成合力,研讨研究中的进展与困惑,使各部分研究能齐头并进。
(三)建立研究保障机制
(1)课题组长负责制
每周教研制,每周按学科组确定半天时间集中教研,围绕课题教学主题探讨课堂教学的策略。
(2)半月例会制
各课题小组每半月进行一次研讨,交流研究中的收获与困惑。
(3)综合会诊制
我们请有课题研究经验的教师作课题指导,对老师们的困惑进行阶段性会症、把脉,指导研究方向,规划新的图景。
(四)及时反馈交流
为了保障课题研究的扎实有效,为了让教师能及时了解各课题研究的动态,形成各子课题之间的组际交流,教科室采取系列措施保证交流反馈的及时、畅通。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1)明确了学习策略教学的主要特点:
1、学习策略是实践的过程
2、学习策略是体验的过程
3、学习策略是适应的过程
4、学习策略是巩固的过程
5、学习策略是自省的过程
6、学习策略是创新的过程。在整个英语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一套学习策略。要将其化为实效性的策略,是有待学生不断地实践、体验、适应、巩固、自省,不断地以动态的方式去调整,从表层的学习进入深层的英语修养、文学修养、美学修养等去领悟英语本身的价值,发展和创新更优化的英语学习策略。
(二)、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课堂教学理论依据
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而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探索了学习策略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
通过教给学生学习的具体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他们日后进人高年级学校学习的时候,促其进一步发展,自觉运用类似的学习方法,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去掌握新的知识。教师教授单词所采
用的“六步法”,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和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师长期、系统的教导下,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独立学习新知识。
七、成果的社会影响
新一轮课程改革适应时代发展,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创造性思维能力,社会的健康发展也需要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此,我们的学生才会勇敢地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成为21世纪的创新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在英语学习中,学习策略是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已有研究表明:学习策略的运用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成就目标、学业成绩显著相关。由于农村初中师资状况、教学水平、办学条件等落后于城区学校,同时由于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的外部环境,使得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与城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而新教材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也导致了这种差距呈现扩大的态势。为此,我们学校英语组申报了龙江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英语教学中学习策略的培养》,试图在正视现实差距的基础上,帮助农村初中学生培养有效的学习英语的策略,从而为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开辟一条新路。
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因为实践是检验成果的唯一标准,实践检验还需要一个
长期的时间过程;
2、新课程标准的核心任务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能力是目的,如何通过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来提高学生的能力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3、研究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把尽量多的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都包括进来。
九、今后的研究设想
1,把研究的成果切实应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通过教育教学过程的检验逐渐完善这一研究成果,查缺补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真正达到为教育工作服务的目的;
2、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带动相关研究良性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为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做出更大贡献。3.在了解农村中学学生课堂学习策略的现状和因素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一套有效的、适合农村初中教学实际的学习策略。
4.对所提出的策略进行实证研究和推广 5.撰写课题研究中的各种文字材料报告。6.围绕课题继续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由于学校物质条件及课题组成员理论水平有限,我们的研究还显得很肤浅,课题实施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不尽如人意。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同时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不吝赐教!
第二篇:初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探
初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探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应树立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意识,通过有效策略,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同时,还要艺术地处理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为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县东宝中学
【作者姓名】:林楠
【关键词】:初中英语 核心素养 策略
时代的发展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学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如何使得学生具有出色的英语水平,具备较高的英语素质,成为未来合格人才,成了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具体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具有自主的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教学意识,从提高学生的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等具体方面,着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同时,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还要艺术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由此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奠定较好基础。
在明确了初中英语核心素养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就要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实际,采取扎实有效的策略,明确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关键、提升、突破的着力点,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全面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1.语言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的基础,让学生开口“说”
语言能力相当于英语核心素养的“工具性”构成。没有语言能力作为基础,其余三个要素基本“形同虚设”,如同空中楼阁,没有基础,无从谈起。在明确语言能力是基础的前提下,反观我们的日常英语课堂,就会发现,年级越高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表现的越沉默,课堂越来越沉闷,学生基本处于集体“失语”的状态。形成这样的局面,与课业任务越来越重、教师的教法有很大关系。要打破学生的“失语”状态,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和组织大量的专项或综合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开口说”构建情境,搭建桥梁,鼓励学生大胆张开嘴,使用英语、操练英语。构建具体情境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予以讨论。笔者阅读过这样的教学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值得英语教师学习、借鉴。即在讲授Teenage problems一课时,教师就根据教学需要,在讲解主要句型“Do you have any problems in your daily life?”(在日常生活中你有什么问题?)的基础上,与学生展开对话,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说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倾听了学生的心声;同时又循循善诱,鼓励学生找到减压舒缓的方式。在这样的情境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营造了较好的语言学习具体环境,为后续的英语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轻松的英语游戏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使用英语。可以说,一定要鼓励学生开口讲英语,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整体素养。[1]
要做到创设情境合理、有效,教师应该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每一位学生的都不放弃,用教师的真心和热情,激发起学生学会英语、学好英语的信心。
2.学习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的关键,让学生愿意学
学习能力是提升初中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就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笔者的经验来看,当学生对一门学科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之后,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将会相对轻松、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要相信主观能动性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并加以好好利用,使学生好学、善学、乐学。
要着手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足见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养成。“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然处于成长阶段的初中生,对教师有信任感和依赖感,从情感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打破学生对英语学科的畏难情绪。实践证明,学生在初中阶段,情绪化倾向明显,如果其对科任教师有信赖感,就会加大该学科的学习投入力度,也会对该学科有兴趣,良性循环。
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利用英语语言本身的美感,例如英语诗句、英文歌曲赏析等,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培育了文化意识,还提高了学习兴趣,一举多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会“放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学生置于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在学生学习能力之内的知识点,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学,超出学生学习能力范围的,教师及时“出手”,做好引导和点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多给予学生鼓励,善于欣赏学生,点燃孩子学习英语的内驱动力。
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养成。合作与分享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合作学习可以主推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培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上述学习能力的培养,符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需要,应注意推广利用。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通过创设趣味性情境,强化学生的有意注意,形成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和意识,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英语课堂的“视觉效果”,提升课堂的活泼度,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
3.思维品质是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让学生逐渐养成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在正确理解原文含义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知识进行创新和迁移,进一步深挖文本内涵,启发学生形成对文本的独特见解。教师应巧设问题,牵引学生思维,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回答、发表见解,达成学习目标,并且有效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写作是语言运用的书面表达,是思维表达的“外化”。教师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鼓励学生完成由说道写,完成英语的学习过程,实现学习的“闭环”;鼓励学生敢用下笔去写,从最简单的句子写起,找到英语写作的“手感”。体会英语思维与母语思维的不同之处,逐渐形成用英语思考、写作的思维品质。
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思维品质的逻辑性、创新性、批判性等有所掌握,要求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化的规程中,对英语文化的、语言的现象进行分类概括、辨析接受。教师在抓好阅读和写作两答提升思维品质的途径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品质的特点,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模式和接受水平的教学模式。在课文导入、文章细节等方面,均可以做文章,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思维发展,逐步培养起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理解探究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其思维品质。[2]
4.文化品格是英语核心素养的突破,让学生学有所悟
英语课本身就具有介绍异国文化的使命和特质。目前广大英语教师也通常用文化导入来实现文化教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先让学生了解、熟悉单元的话题,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但这种背景知识的介绍和接触,对学生而言,是零散的、破碎的。更多的文化知识附着在字里行间、句子篇章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润物无声、见缝插针地对学生进行文化品格的渗透。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让文化的交际、交流“动起来”,通过文化体验、文化交流等多种渠道,使学生了解异国文化,体验和感受跨文化交际交流的魅力,对外国文化有自己的感悟。具体可以通过讨论、演讲、阅读、欣赏影片等教学方式实现跨文化的交流。
归结起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养成文化品格的有效途径还有: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逐步吸收原汁原味的英语文化;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通过大量阅读,提升学生对西方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的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还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英语学习的提高。
总之,英语核心素养的四个层面相互依存、互相配合,初中英语教师要结合实际,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为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翠娥.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9(2).[2]姚飞.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J].英语教师,2017(06):129-131.
第三篇:初中英语学习策略指导
初中英语学习策略指导
突击扩大英语词汇量,扎实英语学习基础
黄牛蹄中学田忠勤
词汇是英语的灵魂,没有词汇就没有英语。词汇是学习英语的第一把金钥匙。所以,记词汇是学习英语的第一首要任务。
为了尽快提升我们综合运用英语能力,为了中考考出一个好成绩,我们就必须从记词汇开始,尽快扎实英语基础。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对于记词汇,第一,必须要会读,会读才能解决听、说问题,你的听力不好,一是没有词汇的记忆,二是词汇的读音相差太远,人家给你读一个词,你不能产生对应反映;第二,必须记词义,只有知道词义,才能解决阅读问题,阅读能力考查占英语能力考查的50%;第三必须记词类,词类决定用法;第四必须记近义词、同一词的不同短语和相关句型,以便准确运用词汇。
怎样记词汇既快又有用呢?分类记词既快又有用。
两个月能记完初中英语考纲词汇1600个、短语300个吗?不防算一算。1600/60=26.6,大约一天记30个单词,5条短语。
怎样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呢?
第一,定出可行的记词计划,每天至少记30个单词,5条短语,只多不
少。建立一个记词笔记本,分类按天记录每天所记词汇,以便复习
和检测。
第二,贵在坚持,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谁做的好谁就能成功。制定计
划,不能坚持,一事无成。
第三,通过听说读写,反复使用记忆词汇,尽快形成永久性记忆。这一
点也必须坚持做,不然就会前功尽弃,把记住的词汇慢慢忘记。
第四,谁能帮助你更好的完成这一宏伟计划呢?一是自己。建一个提醒
标志,放在最醒目的地方,提醒自己现在该记词汇了,在第二天记
新词之前先复习前一天记住的词,连续反复五天,直到第六天再从
第二天的开始复习,以此类推。二是老师。老师经常监督检查,形
成习惯,督促自己完成。三是自己的家长。在家的时候,由他们负
责监督检查你的词汇突击记忆计划。
第四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课题开题报告
曾集小学刘凤芝
一.题研究的背景
新一轮课标改革已经全面启动,它不仅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同时也是一场涉及课堂内外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愿望,体会数学的作用,从而学会学习,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目前,国内外对“兴趣”教学的研究都有一定进展,但是对于我们农村学校的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首先,教师过分看重分数。一切学习的目标都围绕着分数转,学生本身的一些兴趣被忽视和抑制,学生习惯被动学习而非主动探索问题,长期的被动学习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无法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因此对学习失去兴趣。
其次,输入式的单向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产生认知障碍。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无意中把自己放在知识拥有者的地位,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不管学生差异多大,每天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学生必须全部掌握,所灌输知识量的大小及灌输方式都必须接受,而极少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天长日久,学生接受不了的知识就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的障碍,影响下一步的继续学习,即产生认知障碍,继而对数学失去兴趣。
再次,不融洽的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情绪障碍。在数学学习中,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情感的投入,把讲授知识和考试作为教学的两个核心要素。教师对学生缺少信任,缺少爱的表示。在课堂上,总会看到学生由于回答不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而受到严厉批评的场面。长此下去使学生由不喜欢数学发展到对数学学科淡漠。为此,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此实验研究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古至今,大家对于自己有兴趣的事物都会提课起百分之百的精力去探究。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老师应在教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积极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说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又何谈教学成绩呢?所以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老师应在教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积极创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如何跟上改革浪潮变学生不想学为乐学呢,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其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可是从目前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看,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不主动、不积极的现象。有的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能表现积极,思维活跃,但课后却懒于写作业或作业马虎应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而学习兴趣的强弱又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学生的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现有的知识,更要求学生学会学习,能主动探求世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理论价值:
根据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人只有情感因素在最佳状态下才能最好地对所接受的事物进行理解、判断、分析、归纳、推理和总结,取得最佳成果,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轻松、愉快、有趣,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并能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提高了自身素质和能力。实践意义:
查阅图书资料和电子资料,关于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零散论述较为丰富,但能够指导本地教学实践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较为系统的论著还未发现,本课题试图完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这一环节,以提高我校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
1.让学生知道学习是快乐的,不是痛苦的。
2.让学生知道学习兴趣的大敌是挫折感,从简单做起找到胜任感。3.从自我肯定中找到快乐,及时自我鼓励和表扬。4.找到学习方法和规律,增长学习能力。5.学会主动体会学习的快乐。
6.继续做下去,把学习和快乐联系到一起,形成习惯。意义:
让学生因为有兴趣而去努力学习,并且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刺激学生能更加主动的自觉的学习。在学习上要让学生采取积极主动的而非老师和家长每天的叮咛嘱咐。学生对学习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对知识产生渴望,从而学到的东西就会更容易,更牢固的被学生吸收。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的本质及其对学习的影响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它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教育家赫尔巴特把发展广泛的兴趣视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并认为主要是兴趣引起对物体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它导向有意义学习,促进知识的长期保持,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机。杜威也是兴趣问题最有影响的理论家之一,1913年出版了专著《教育中的兴趣和努力》,提出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与仅仅以努力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有质的不同,他认为,唤起儿童兴趣的最好办法是,发现和儿童目前能力有联系的事物和活动。
六、.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在各科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析研究,揭示课题因果关系的科学研究方法。
3、对所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测验。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计划
准备阶段确定研究目标制定方案组建研究队伍全体成员学习提高认识;实验研究阶段个体开展研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研究,解决是实验存在的问题,撰写课题工作总结;总结验收阶段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完善,结合自己的实验报告和搜集的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撰写科研论文。
八.课题研究需要的资源
学校电脑,教师的课堂教学,学校为课题研究所提供的必要帮助与支持。
九、主要研究方法
(一)比较研究法。观察比较学生平时在课内外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反应和取得的教学效果,加以分析,并得出结论。
(二)调查研究法。向学生调查情趣教学对学生学习英语产生的作用。
(三文献研究法。采用文献检索手段,从有关书籍、报刊、文献中收集相关资料。
(四)个案研究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个体作为长期观察对象,在不同阶段有计划的运用不同观察方法并分析其发展动态,进行科学比对,最终得出结论。
(五)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成果是否具有推广性。
十、研究的步骤
(一)研究准备阶段。制定研究方案。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课题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首先,和学校领导做好沟通,引起校领导对英语教学和课题研究的重视,争取他们对课题研究的支持。其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使自己拥有教育最前沿的理念。最后,大量阅读教育教学的报刊与资料,为课题的研究做好准备。
(二)研究实施阶段。这个阶段是实验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全面开展英语情景教学法的研究,把研究的一些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并不断的总结经验,适时地调整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三)研究总结阶段。主要是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并把它们形成文字,撰写结题报告。整理相关资料,成果。为课题研究的全面验收做好准备。
十、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研究方案、结题报告、论文、教案等。
第五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素质教育论者都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学习过程一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之后,又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为21世纪教育提出了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其中也强调这个目标“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也告诉我们,学生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就必须“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而要能够“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就必须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尤其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更需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使学生具有开拓和竞争意识,健全开放的人格,能够独立自主接纳他人,友爱宽容,健康文明,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使我们的教育与之相适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更好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我在2006年所带班级中确立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研究课题。根据自己对这一课题的确定,我进行实际,有效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深感对此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更加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1、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素质教育还没有能完全真正落到实处,“应试教育”的阴影并没能彻底摆脱。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这一课题而言,教师们都有过研究,但缺乏系统而深层次的探索,这正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并由此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3、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
三、研究内容
(1)常规学习习惯。
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读、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方法的习惯。(2)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3)合作性学习习惯。
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堂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学习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4)自信的学习习惯。
自信心是创新者不可缺少的良好心理素质。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的培养,体现个性发展。
以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归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习惯培养的统一。以素质教育的培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超越和拓展了传统的学习习惯的内涵。围绕这些培养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训练学生,注意扩展到课外家庭、社会,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习惯,是适应时代发展,创新的培养策略与培养方法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1、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
为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我首先在班级中民主推选班委,形成了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教书育人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课题研究能否顺利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而教育科研又是更新教育观念、永葆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的有效载体,是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的必由之路和必经过程。因此在实施研究前,我们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教师深入学习。一方面集中学习有关习惯培养方面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步骤,组织教师仔细研读,认真琢磨,在级组里交流心得,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相关理论经验;一方面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科研经验;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珍惜每一次与专业教研员的交流和研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能力。
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充电学习,我校大部分教师由原来的不知道心理教科研如何下手,成长为具有一定的教科研操作能力的教师,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掌握第一手材料。为了掌握学生的情况,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我校为实验班全体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学习兴趣、课外阅读、家庭学习、交往、爱好等)和问卷调查。通过认真分析综合,在掌握学生在校表现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和生活环境。另外各班还建立了“知心信箱”、“悄悄话”等心理教育信箱,以便及时把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生活心理。一系列的操作使得我们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为实验的实践奠定了基础。
3、围绕课题,狠抓实验工作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集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开发自身潜能,取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格健全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课题在内容上侧重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背景调查、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帮助全体学生获得适应与发展,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矫治的能力。在途径和方法上,侧重于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优化个案者家庭教育的辅导研究,并辅之一次定期教育、适时矫治和过程评价等多种方法。
4、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心理教育活动课,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形式。我校实验班开设每两周一次的心理活动课。课的内容有的选用指导书上的范例,有的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及近期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即兴而定,在认真编写教案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如: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辩论心理陈述等,使心理教育不受传统学科教学的干扰,以期收到更好效果。
把心理教育渗透到各科课堂教学中。课堂40分钟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宝贵时间,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渠道。因此,充分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抓住学科教学这个关键,适时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不仅在备课中列出心理素质培养目标,而且在授课中得到体现。学校在评课中将是否合理渗透心理教育,是否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评课的重要标准之一,有的放矢的教学管理也为我们在课堂中全方位渗透心理教育奠定了基础。
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实际,文道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习惯,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这不仅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无穷。
5、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很大,根据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在对我校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心理辅导时,发现一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良习惯往往根源于家庭的不良教育或家长的不良行为的影响,我们发现要帮助他们克服、矫治这些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习惯,必须取得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开办《家长报》。根据我校家长的特点,在2004年初开办了《长凝小学家长报》。使家长掌握了大量教育孩子及培养孩子好习惯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们认识到要改变以往把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的错误想法和做法,从而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习惯培养工作,把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
启动“走进家庭、同育新人”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全校上下进行集体家访,特别是对后进生、学困生、家庭生活贫困、有残疾的学生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并对于那些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我们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对他们进行心理调整、心理训练、行为训练,在进行个别辅导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建立一种平等自由的辅导关系,在和谐的辅导关系中,引导学生自我探讨,发现并了解自我,纠正不良习惯,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为了将问题生尽快转化,我们还进行问题生跟踪教育,进行个案分析,让孩子们与快乐共存,与幸福有约。
6、将学习习惯的培养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丰富多彩活动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载体,它具有现实生活中所不及的凝练和精神,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校各学科设立兴趣小组,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同时学校也组织了相关系列活动:如勤奋学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晨读、学生作业展评观摩、朗诵会、百题口算大赛、学习习惯童谣创编大赛等等。学校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并根据自身的不足和学校师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出总结,并动员学生们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入生活情景拍成小品、相声、短剧等,在主题班会、中队活动、校本课程、心理培育课上进行表演,使同学们对学习习惯的要求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透彻,提高了师生的规则意识,使学生逐渐形成了善于对自己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与反省,善于及时调控自己不正确行为的习惯。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1、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同学们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原有的一些不良的学习惯得到了改正,逐步养成了多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坚持每天20分钟练字,书写清楚、规范、美观;在学习过程中已能够熟练使用工具书,自行扫除阅读理解上的文字障碍,成为一种基本技能;养成了“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记好听课笔记,写好读书笔记,切实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和读书的质量;养成了朗读背诵的习惯,能有表情的诵读课文,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坚持课外阅读,既拓展了视野,吸收了大量的信息、知识,又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养成了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了创新思维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思维活跃,不人云亦云,不偏激武断,实事求是,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个人看法,并尽可能做到自圆其说„„
2、实验班各学科考试成绩较前有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了明显进步。在全镇每学期末的统考中,各学科成绩都居同年级第一名,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和校领导的表扬。从2001年9月开始,我校先后在两个平行班中以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由一人执教进行了对比实验,到2005年7月实验结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见下表: 学期 成绩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实验班 对比班 实验班 对比班 实验班 对比班
2011—2012年上期 89.5 84.7 100 97 47 42 2011—2012年下期 92.6 90.3 100 94 48 40 2012—2013年上期 92.2 91 100 95 42 42 2012—2013年下期 94.3 92.3 100 98 44 39 2013—2014年上期 95.6 93 100 94 45 42 2013—2014年下期 97.8 94.6 100 96 47 45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会学,而且善学。关于学习中的行为习惯,我们根据学校制定的“良好学习习惯评估细则”要求进行了调查测试,在前测中,全校402名学生中学习习惯良好的占32.7,一般的占40,较好的占27.3,在后测中,学习习惯良好的占70.5,一般的占18.5,较差的占11。
4、学生素质方面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在全市、县、镇各级比赛中获奖达一百余人次。
5、教师会教、善教、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我校是一所镇直农村小学,在研究中,全体教师通过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生变化,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去年的教学质量评估中,我校的教学质量及各级各类活动均名列全镇第一,甚至超过一些城市小学。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一个科研性的教师群体正在我校形成。
六、问题分析与思考
经过几年的深入系统研究,我校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操作模式,以供同行参考借鉴,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同时,希冀得到专家、领导的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臻于完美,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大纲》
2、《叶圣陶教育文集》
3、《中小学课堂教学》
4、《素质教育与实践》
5、《小学语文课堂标准》级别:贵州省级 课题性质:教研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