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两年了。这两年来,课题组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课题组长的精心指导下,认真地开展了研究工作,通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齐心协力,踏实工作,课题组在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了使我们的课题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更有成效,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现将上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题工作
1.撰写开题报告:背景透视;问题提出;理论依据;课题构想;结果与分析;讨论。
2.举行论文大赛:宣读科研课题的通知;介绍课题申请情况、课题组成员情况;介绍课题整体实施方案;汇报课题前期准备工作。
二.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1.收集相关的课题资料,了解现阶段国内外的教学趋势,提出研究目标,制定研究方案。
2理论学习
3集中学习: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法指导相关资料;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等方面的理论学习。(做好学习记录)分散学习:课题组成员的个体学习。(收集学习资料,做好读书笔记)
5外出学习: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听课学习。
6调查研究
7学生问卷调查:《初中英语阅读活动问卷调查表》调查结果分析:现状分析;成因分析;决策研究;方案制定。
三.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1.根据计划及实际教学情况,在教学工作中对阅读的内容、方法、策略诸多方面进行探索及实践。
2.在研究过程中,及时作出纪录,收集典型材料,积累阅读训练案例,初步确立阅读策略研究脉络。
3.针对初中学生英语阅读学习,试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趣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创编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四.课题研究成果
1.课堂教学:课题组教师每人每学期上一节课题研讨课,重点运用总结的阅读方法、策略指导教学,并对公开课进行反馈、交流。
2.交流活动:组织课题组成员对课题资料进行整理,主持人参加课题交流活动,课题组成员结合本课题开展工作,经常与课题组的其他同行们进行广泛地交流,取得了宝贵的课题研究经验。同时通过外出学习和听课也从教育专家那里学到了许多科研方法。
3.活动开展:课题组成员在校内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英语课本剧比赛、英语书法比赛、英语百词大赛、英语手抄报竞赛等。
4.总体状况:教师自身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推动了学校其他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
第二篇: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总结
《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课题七年级阶段性总结
《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课题本学期为七年级阶段性小结,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即准确感知阅读材料的研究、探询多种阅读方式的研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的研究;英语阅读评价体系的研究。
一、本学期研究成果
1、准确感知阅读材料的能力
a.初步感知短文,思考教师所布置的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b.根据标题,猜测短文内容。
c.找出文中一些关键词和句型,理清短文脉络: 学生能抓句子中的关键词,领会句子大意,以及分意群理解,明确全句大意等。即搞清楚:Who are they?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d.根据上下文猜词解意。
检测效果: 呈现5-10个是非题或选择题,在限定时间内检测学生粗读效果。
2、培养多种阅读方式的能力。
a.限时细读:
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呈现理解性问题(一般5小题)引导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推理、综合、归纳、总结,以便把握短文 的实质和内容的各个细节,然后让学生口头或书面回答问题。
b.倡导合作式阅读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课题组精心设计各项任务,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来合作完成。教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了解对方的观点,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c.复述短文: 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通过复述短文激活学生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知识能力模块,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和言语表达能力。
d.开放性设问。
运用发散性思维,围绕教师布置的话题,在短文的基础上得以启发,开阔视野,发挥想象,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在课堂上进行交际活动,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的能力
a.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b.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挥,培养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判断的能力;
c.培养学生阅读中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训练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4、学生及时反馈对文章的理解掌握情况,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具体方法有:
a.完成课后练习,口头汇报。
b.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c.复述并表演所学故事。d.变换人称重编范文。
5、英语阅读评价体系的完善
a.自评:在评价表的自评栏,目的在于引导孩子着重从这几方面去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发展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行反思和改进。
b.小组互评:鼓励学生团结互助、取长补短。
c、教师评价:每个阶段,老师结合各小组评价和阶段测试的结果进行汇总。
二、问题与反思:
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总结出了阅读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1、学生在阅读英语短文时,已学会从标题、上下文、关键词句等大胆预测文章意义,感知阅读材料的能力有所提高;
2、在合作阅读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个别学生自身能力的欠缺,在小组发言中总是有些被动,需要老师和同学的鼓励,这种现象在高年级教学中相当突出,如果从一开始接触英语时就加以训练,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学生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3、适合初中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材料少,课外补充材料贫乏;教师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下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提高,在引导和讲解阅读材料的方式方法上进行研究。
第三篇: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报告
博兴县吕艺二中 牟庆修
博兴县吕艺二中英语教师牟庆修主持的《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于2007年5月申报并由中央教科所批准立项为“十一五”教学研究课题,计划于2009年7月结题。本学期为阶段性小结,全方位开展阶段,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即准确感知阅读材料的研究、探询多种阅读方式的研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的研究;学生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即阅读教学基本规律的研究、阅读教学基本程序的研究、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英语阅读评价体系的研究。
一、本学期研究成果
1、训练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准确感知阅读材料的研究、探询多种阅读方式的研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的研究)① 准确感知阅读材料的研究
a.初步感知短文,思考教师所布置的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b.根据标题,猜测短文内容,为后面的阅读打下基础: 当拿到一篇陌生材料时,不要急于通读,更不要放弃,而应先看标题,理解标题,根据标题预测文章的大意;其次提取各段的主题句,分析,理解主题句的内容,预测各段的大意;
c.找出文中一些关键词和句型,理清短文脉络: 培养学生抓句子中的关键词,领会句子大意,以及分意群理解,明确全句大意等。即搞清楚:Who are they?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d.根据上下文猜词解意。关键词由教师讲解。e.对意思含糊的段落的处理:
由于词的意思不明,而造成段落的意思模糊不清,这是阅读中常遇到的。解决这一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反复阅读。一般地说,多次阅读的过程是逐渐加深理解的过程。往往开头难但看了几遍之后,就能逐步明白其意义了。
f.检测效果: 用投影仪呈现5-10个是非题或选择题,在限定时间内检测学生粗读效果。如“HALLOWEEN”读完后,我出示了几个判断题让学生讨论:A、They need some clothes。()B、Do they like any flowers? Yes, they do.()C、What do you like ,Ben ? I like pumpkin lanterns.()D、How much are they? Eighty yuan.()学生弄懂了以上几个问题,对课文也就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② 探询多种阅读方式的研究 a.限时细读: 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呈现理解性问题(一般5小题)引导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推理、综合、归纳、总结,以便把握短文的实质和内容的各个细节,然后让学生口头或书面回答问题。如细读完“At a Music lesson”,我出示了几个问题:
1、What time is it?
2、What can they sing?
3、What can Ben do?
4、Where is Mr Green?
5、Are they learning song “In the classroom”? b.倡导合作式阅读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各项任务,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来合作完成。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合作、互动、创新的过程。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了解对方的观点,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c.复述短文: 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通过复述短文可激活学生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知识能力模块,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和言语表达能力。根据班级里学生的差异,可利用关键词、关键句加图片进行分段、分节或整体复述。
d.开放性设问。
运用发散性思维,围绕教师布置的话题,在短文的基础上得以启发,开阔视野,发挥想象,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在课堂上进行交际活动,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My favourite animal ”时,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问题:Which animals do you like? Why?并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每组推选一位代表上台陈述自己的观点。
③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的研究
a.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b.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挥,培养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判断的能力; c.培养学生阅读中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训练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二、探讨初中学生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阅读教学基本规律的研究、阅读教学基本程序的研究、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阅读评价体系的研究)
①阅读教学基本规律的研究 a.读前活动:(Pre-reading)在这一阶段教师通常要适当介绍讲解与本课有关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包括对文章语言结构和词汇的了解等。适当介绍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扫除阅读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和问题,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内容有一定了解,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预测,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兴趣。在这一阶段帮助学生扫除阅读中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是必要的,但是要控制好生词释义的量,有的生词词义是要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的,要培养学生的猜词悟义能力。
b.读中活动:(While-reading)在这一阶段,我们除了要帮助学生理解所要阅读的文段的内容外,更主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此时教师根据需要设计问题,并指导学生综合运用阅读策略。此时教师的角色是辅导者、教学环境的设计者,教学气氛的维持者,而不是教学活动中唯一的主角或操纵教学的决定者。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效果与阅读策略的使用密切相关,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十分重要。把阅读策略的训练细化到每一次阅读活动中,明确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的和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使每一次阅读都对学生有帮助。我们教师有效的利用教材后面提供的小短文或小故事,让学生阅读。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指导学生从短文中检索信息,猜词悟义,完成理解练习。结合学生所反映出的在句型转换方面的缺陷,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法表述相同的意思,并用不同的人称转述信息,从而锻炼学生句型转换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理解阅读材料提供了有力地支持。
c.读后活动:(After-reading)读后提问将学生的理解印象高级阶段,即在学生摄取语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些判断性、评价性问题,训练学生综合概括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启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为每个学生提供陈述自己观点、看法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多种反馈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② 阅读教学基本程序的研究
a.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总的印象。
b.在通读文章之后,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作准备。c.解决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作进一步的理解。对于整篇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
③ 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a.Start是语言环境的创设,即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通过Pre-reading Activity,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帮助其找到阅读定位。
b.Language inputs可有words、phrases或sentences。教师在一开始就进行语言点的输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难点并掌握重要词汇。我们遵循的原则是“从机械性操练→到意义性操练”。机械性操练是从语言的表象出发,解决语言的认知。意义性操练是从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出发,达到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c.Passage的教学,我们要求学生全文理解,再进行语言点的讲解。我们经常采用以下步骤:
A.听录音看范文,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
初次阅读passage时,提醒学生划下范文中的生词、难词,并试着根据上下文推断词的意义,并让学生获得general ideas。教师作为指导者可根据作品风格采用帮助学生理解的方法。对于范文中的生词或难词,主要通过创设真实语境进行Paraphrasing,或采用Body Language,也可给出Definitions/ Relevant Examples and Models,有时也和学生共同使用工具书来解决文中的新词。
B.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我们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或原文内容组织语言回答教师的问题,来检验学生是否对文章有了大概的了解。
C.反馈阶段,让学生及时反馈对文章的理解掌握情况,帮助学生的语言组织和积累,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具体方法有:
a.完成课后练习,口头汇报。b.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c.复述并表演所学故事。d.变换人称重编范文。
d.最后的Output, 即阅读反馈阶段,采用以下的方法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a.变换人称使学生Retelling。
b.让学生对文章进行Silent Movie(配音)或Role Play(表演),配音是最基本的朗读或背诵,表演是学生内化成自己语言后的输出。
c.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文章内容进行扩展或改编。d.给出另一篇相同形式和体裁的文章让学生自行完成,以巩固学生前面的阅读学习。碰到新词可借助于工具书。
④ 英语阅读评价体系的研究
a.“怎样评价”是学生“怎样学”的重要参考依据
科学、正确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选择最终也将取决于评价的标准和形式。学生会根据老师的评价标准和方式来进行自我评定和学习方法与策略的调整。英语阅读教学,尤其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更需要为学生提供及时、正确,并具有鼓励意义的评价方案。我们的阅读评价体系也需要做到全面、准确、有价值。
b.通过形成性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为形成性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它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包括学习情感、学习策略、参与意识、人文意识、协作精神和发展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成为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的主体,评价内容与形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学习实践过程。
c.形成性评价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以阅读任务为途径,鼓励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态度,参与阅读任务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评价,启发学生在评价中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不断发展,体验成功、收获。形成性评价的内容、标准多元化,可以减轻学生在评价中的心理负担,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己,学会不断改进自己参与阅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d.初中英语阅读形成性评价表(附表一,附表二)e.评价说明: a.自评:在评价表的自评栏,目的在于引导孩子着重从这几方面去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发展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行反思和改进。
b.小组互评:鼓励学生团结互助、取长补短。
c、教师评价:每个阶段,老师结合各小组评价和阶段测试的结果进行汇总。
三、问题与反思:
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总结出了阅读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1、学生在阅读英语短文时,已学会从标题、上下文、关键词句等大胆预测文章意义,感知阅读材料的能力有所提高;
2、在合作阅读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个别学生自身能力的欠缺,在小组发言中总是有些被动,需要老师和同学的鼓励,这种现象在高年级教学中相当突出,如果从一开始接触英语时就加以训练,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学生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3、适合初中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材料少,课外补充材料贫乏;教师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下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提高,在引导和讲解阅读材料的方式方法上进行研究。
第四篇:倾听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倾听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面坡中心小学胡志华
一、问题的提出
记得以前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孙子问爷爷:为什么人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两只手,却只有一张嘴巴呢?”爷爷告诉小孙子:“这是让人要多看,多听,多做,少说话呀。”故事很短,却用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耐心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很多时间和途径培养而成的。作为小学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处在学习习惯和学习自主性养成的初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诸多问题中,倾听,是教师容易忽视也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作为小学一年级的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性和有意识地将学生倾听能力的训练与课堂教育有机结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形成一定的倾听能力,这对于学生而言,将会受益匪浅。
二、原因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更长时间去养成一个较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在众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却总是能够发现学生在倾听能力上的薄弱和欠缺。
1)做“小动作”。不少孩子学前智力开发较早,在上学前就认识不少汉字,而低年级小学语文的主要任务是识字,所以,课堂上的知识对这些孩子没有吸引力,于是,他们会在课堂上为自己找事做:一截铅笔头或者一片纸屑、一块橡皮会让他们玩得津津有味、忘乎所以;或者东张西望,或者和别的小朋友偷偷地玩耍等,这些都是孩子没有认真倾听的表现。
(2)很努力让自己“端正”坐好。不少老师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端端正正坐好,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会不断调整自己的坐姿,不时对老师察言观色,会努力表现出自己是在认真倾听的: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版一动也不动。其实,这就是“假”听,因为学生如果真的在认真倾听,就不可能会有时间去注意手应该怎么放,身子应该怎么样。学生之所以要“假”听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
(3)啃咬手指。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出现了有的孩子或者因为紧张情绪,或者因为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渐渐养成了“啃咬手指”的行为习惯。这既是一种心理疾病,也是孩子产生倾听障碍的表现。
(4)频频要求发言。在课堂上,经常见到这样的孩子,每次老师提出问题,话音还没有落,他就迫不及待地举手要求发言,并且不断地用语言提醒老师注意自己。这样的孩子还会在别的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不断“插嘴”,其实,这是这些孩子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给予表现自己的行为,至于老师和同学发出的信息,他往往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通过对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和问卷调查所反应出来的问题,在本次课题研究中,从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两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学生倾听能力习惯养成的方法实施和练习。
(一)从教师的主导性而言,分阶段有以下几个方法:
1.净化学生倾听环境
(1)、净化课桌环境
课桌环境包括多种功能的文具盒,琳琅满目的文具,芳香扑鼻的文具等,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干扰低段学生倾听的不良因素。这些物品在给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影响着孩子的听课习惯。下课时,老师可预先叫学生摆放好桌椅、文具要放在文具盒里、书本摆在指定位置、水杯放在教室后面„„通过这些手段,尽量减少了外界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2)、净化听课环境
培养孩子静心倾听的习惯,与课堂周边环境密切相关。教室外面其他班级上体育课发出的吵闹声,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传出的喇叭声,窗户外面的美景等等,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干扰。作为老师,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关起门来上课”,必要时甚至拉上窗帘,切断了与外界相通的渠道,学生的心就乖乖地收回来。
(3)、净化座位环境
一年级学生自控力差,上课总有一部分同学管不住自己。因此,教师在排座位时,尽量做到“动静”结合,让爱说话的同学和沉默寡言的同学同桌,彼此互相影响,综合对方的性格。
2.创建良好的师生课堂环境。
良好的课堂环境不仅仅是指课堂氛围,还包括师生之间的关系。建议一个让学生自如轻松的学习环境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当老师在学生的心里不仅只是老师也是可以让大家信赖的朋友、伙伴,这样学生就会喜欢老师的课,会主动听老师上课,主动积极地课堂发言,形成良好积极的课堂气氛。
3.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作为小学老师,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标准的普通话朗读能力是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在语文课堂上,老师的朗读对学生有着很深的影响。一次抑扬顿挫的课文范读,不仅会吸引学生的倾听专注程度,还会成为学生心中的朗读目标。因此,教师自身的朗读能力也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养成的因素之一,应该不断地提升自我的语言能力,说得精彩、生动,才能抓住学生的耳朵。
4.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根据低段学生的认知和情趣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理特点结合起来。低年级的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诱发学习兴趣。使故事贯穿教学始终,并且鼓励学生多讲多说,注意力便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教学中。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努力倾听别人的朗读,指出优缺点,同时也对自己有所提高。
5.教师的榜样示范。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于插嘴,除了有自身生活环境的因素外,另一方面便是受到了老师的影响。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如果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不论是否正确都不应该去打断学生的发言,可以等学生回答完了再作评判。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而且可以用这样最直接的行为告诉学生,当有同学在说话或者回答问题的时候,不应该随意插话,这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而习惯于插嘴的学生也往往不能够很好的记住或者是重复先前学生说的话。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提醒学生尊重别人,给别人发言的权利,以正确的行为去引
导学生正确的习惯。当然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时,一定要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绝对没有效果的。也就是不论课堂还是课外,教师都要有意识的训练。真正做到持之以恒。
6.教学中的有意提示。
这种提示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老师发觉学生有不专注听讲的行为的时候,以不停止课堂教学环节为前提的一种隐性暗示,让被暗示的学生能及时将注意力重新回到课堂。当中包括⑴眼神暗示,这种暗示是很多老师的会在课堂上用到的,在某一个学生出现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行为时,老师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提醒学生;⑵手势提示,手势提示学生重新专注于课堂听讲,比眼神暗示更为巧妙。比如老师可以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或者是检查课堂练习的时候有意地走到开小差的学生面前摸摸学生的头,让学生不好意思再继续下去。⑶不定时检查,让没有认真听课的学生毫无征兆地起身读课文或者是回答老师的问题或者转述先前学生的话,都是能有效地将学生的思维拉回课堂而又不会打乱课堂节奏。
(二)从学生的主体性方面而言,有以下几个方法:
1.教给方法,善于倾听。
学生的倾听姿势需指导。手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我们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认真指导。如: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上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一目了然的观察,了解学生听课的质量,即时得到反馈信息,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利处多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互为补充。
2.细化要求,针对练习。
虽然经过老师强调,但是还是会出现学生有意识地倾听但是仍然不能达到倾听目的的情况。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学生倾听之前,老师可以将倾听的要求和目的细化,从简到难,逐步提高。比如,“小熊在一个温暖的春天,离开它的城堡,到山的对面去找妈妈了。”这样一句话,在朗读第一遍之前,可以提问:小熊是在什么时候离开的?学生听后可以回答。朗读第二遍之前,可以提问:小熊到哪里去?学生听了朗读后再回答。朗读第三遍之前,可以提问,小熊去干什么?学生听了第三遍之后可以回答。而随着这样有针对性的倾听练习的增加,可以逐步增加问题的数量,由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变成寻找两个甚至多个问题的答案。
3.运用评价策略,激发学生倾听主观能动性。
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适当、真诚地评价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新课标》的理念是,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应该充分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主体性。在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的过程里,可以不仅让学生听,还让学生对听到的内容通过自我的感知而给出一定评价。比如,在语文
课堂上,进行朗读比赛,这样的场合,评判的权利可以完全给学生,让学生去倾听朗读,请学生评价朗读者的优劣,从而让学生逐渐专注于课堂上倾听老师,倾听同学。
4.“听”与“说”结合。
倾听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有行为的基础,只有认真倾听到老师的话才能作出正确的行为反应。那么检验学生是否有认真倾听,是否在有效倾听,可以通过先听后说的方法来练习学生的课堂倾听能力。可以是毫无预知地请学生起来重复先前同学的话,也可以请学生说出老师某句话中的某个关键点,可以是简单重复一个听到的故事,也可以是一句话,一个词语。当然课堂上多一些小组合作的学习,可以让更多的同学有交流倾听思考的发言机会,让他们真正参与到主动性的学习中,真正将自己听后所得的思考及时和同伴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来。像有的孩子比较胆怯,还不能适应在班级中表述自己的观点,小范围的小组学习中比较容易尝试。总之,通过有意识地练习,让学生从被动倾听转为主动倾听,逐渐养成倾听习惯。
5.“听”与“写”结合。
同样,“写”也是“听”的检验手段之一,最常用的就是平时老师经常在做的听写词语。当学生已经能够较好地写出简单词语的时候,老师可以有意识地提高难度,可以将听写的内容从一个词变成一句话,可以从单一的听写,到寻找听到的内容中的关键点。通过练习,逐步提高的倾听能力和思维内化。
四、课题研究的课堂反馈
本课题研究,从课题的确定,到计划,再到实施,在将近一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对于小学一年级倾听习惯的养成练习对课堂效率的正面作用。
1、课堂纪律的转变
在经过阶段性地倾听习惯养成的练习后,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约束能力已有明显提高,从一开始的会被老师注意到而被动倾听转为习惯性地主动倾听。如此一来,整个课堂更为连贯,教学节奏就更为完整。也正是因为学生能初读地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在课堂效率和作业效率上都能有所进步。
2、学生课堂表现的转变
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倾听习惯养成的练习后,因为倾听的专注程度的提高,使得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相比较之前有所提高,在课堂上的表现,除了在课堂纪律上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也改善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通过比较,之前一些怕举手和很少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因为专注的课堂倾听,使得对教学内容良好掌握而愿意主动发言回答问题。同时,学生在评价同学之间的发言时,也能说得比较清晰,有条理。
3、学生作业有效性的转变
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是检验学生当天的学习知识掌握程度的手段。那么,老师在批阅学生的作业的时候,自然就可以从中看出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认真听讲。经过对课题研究前后学生的作业对比,包括正确率,书写端正程度,很多同学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很多课堂上强调的内容基本上都能完整地在作业上体现出来。而这些在作业本上反映出来有进步的学生,在课题研究后期在课堂上也都有明显的转变,都能够更为正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
五、小结
倾听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素质。我们自然要善待它。让孩子善于利用自己的双耳,也该有我们教育者的一份责任吧。人际交往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会倾听。正如汤姆•彼得斯在其《追求优秀的热情》一书中所说:“倾听是礼貌的最高形式。”因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一种前瞻性——从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而且对学生以后走入社会将是一种财富。相信,学会倾听的孩子会更有智慧,更有修养。
第五篇: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三川小学——凌丹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人类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写作时代。
(二)基于学生一生发展的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
(三)基于我校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我们农村小学的教育历来比较薄弱,尤其是作文教学,教师还采用“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程式。这些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练习中,采用的写作方式是:抄(抄袭习作选上的作文)、编(胡编乱造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临(即像临帖练字般地仿写作文,事件一样,只变换了人物)。而在考试时,他们的方法就更为简单了,那就是“默”——将平时背好的优秀作文有选择地默写在试卷上,以换取高分。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一)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二)通过研究,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的现象,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通过研究,探索提高小学各学段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完善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
(四)以实验为依托,提升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及教学能力,促进教师 个性的健康发展。改变我校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三、研究方法及运用
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观察法、资料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一)调查法:我们针对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作文教学方式等,通过对1—6年级学生的问卷、谈话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查搜集到了相关材料,然后进行分析,找出了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现状的成因。
(二)观察法: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作为理性认识的依据。
(三)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四)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通过教育实践诊断矫正教师的教育方法和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五)个案研究法:从教育研究对象中找出一个有典型性的,加以深入研究。不断调整矫正教师的教育行为,形成理论认识。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四、研究步骤 本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1.根据县级课题,学校确立个人研究子课题。2.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研究方案。
3.学习相关理论,做好理论摘抄,为实验打下良好的理论根基。4.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实验前调测问卷,并撰写调查报告。5.撰写准备阶段的个人专题研究计划。
(二)第二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1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进行个人专题研究,完成本阶段实验和子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根基,落实实验计划。
2.结合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以年级为单位,制订出学生作文训练内容,并安排好各阶段的实施任务。3.与课题组其他教师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他人好的经验,逐步完善个人子课题的研究。
4.进一步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5.及时提炼过程性研究成果,及时做好文件资料的归档。在班级组织学生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创编班级作文集。
6.撰写本阶段的计划、总结。
(三)第三阶段:2016年11月至2016年12月,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1.撰写个人专题研究报告。
2.收集有关资料,提炼个人研究的成果材料及学生的成果材料。3.成果鉴定和验收
五、研究措施
(一)抓住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1.从观察插图中练习想象说话。
2.从编故事中练说话,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1.学校开放图书室,让学生广泛的阅读各种文学作品,积累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2.坚持做读书卡片或读书摘记,组织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
3.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三)激活思维,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2.利用多媒体,启发想象,开拓思维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四)坚持写生活日记。做到实话实说,实事求是,写出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方法。
六、研究影响及效果
本课题研究得到了上级的肯定,产生了较好的影响。课题的成果在奉节县大树镇中心小 学作文教学中广泛的运用,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认同。
七、问题与反思
1.本课题研究的初期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后期这种结合的力度不够,部分人员的研究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少数教师缺乏理论层面的学习与深入的探究,还仅是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层面的浅层次问题的研究,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较少。
2.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取得了显著地效果,教学成绩也不断攀升。但由于诸多因数,在后期的推广中有少部分教师还没真正领悟到“五大策略”的精髓,在教学运用中出现了偏差。
3.课题研究为我校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成长构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但教师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也制约了课题的深入实施。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让课题研究在农村小学普遍起来,使课改在农村焕发新的生机,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
4.有些课题组教师有认识的误区,认识课题结题了,研究就结束了,其实研究不会因为课题的结题而终止,如何将研究的策略运用于教学中去,这是我们今后思索的方向。
八、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1.“赏”之策略,让学生的兴趣浓起来; 2.“记”之策略,让学生的语言妙起来; 3.“联”之策略,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4.“仿”之策略,让学生的经验囤起来; 5.“创”之策略,让学生的构思奇起来;
(二)研究建议
课题研究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在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却永无止境,建议今后还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课题研究不像一篇论文那样简单,是对一个问题的系统思考,其呈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2.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提高自我。
3.在研究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参考其他学校中好的做法,将之加以提炼,有创造性地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
4.分析理论性的问题、得出总结性的结论时,最好由教学情境和教学案例切入。5.在研究过程之中如何保证老师们研究的工作的稳定性,如何收集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如何保证课题开展时对老师们实实在在的关心与鼓励,这些都需要有力的支持。让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课题研究的的快乐。
6.两年来,每一个课题组教师,都伴随着这一课题的研究学习着、思考着、成长着,收获着„„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开始,在作文教学广阔的天地中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话题,如怎样对学生作文评点后进行意见交换、二次作文的评价等等,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