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学习体会

时间:2019-05-12 02:2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州学习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州学习体会》。

第一篇:苏州学习体会

赴 苏 州 学习心 得 体 会

根据县委组织部安排和部署,2009年10月12日-10月27日我参加了济阳县经贸干部赴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学习培训班。此次的学习培训考察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既有专家、教授授课,又有实地考察参观,这15天的学习考察,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苏州给我总的感觉是:现代化气息浓、经济实力强、发展势头好、人民生活殷实,特别是他们招商引资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使我感受很深,收获很大。现将本次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一、学习概况

在学习期间,我们学习了《招商引资策略》、《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国际经济运行规律与未来发展趋势》、《政府部门如何服务好招商引资工作》等课程;考察参观了江阴华西村、苏州科技城、昆山经济开发区、苏州工业园物流区、及张家港市和苏州的两个工业发展典型村。所到之处,都呈现出一片蓬勃向上的经济发展态势,使我深切感受到了苏州良好的人文环境、全民招商的积极性以及政府的亲商理念。苏州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标准的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民营经济和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以及当地政府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进一步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也使我看到了我们在观念、发展思路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切实感受到了我们需要发展的迫切性。

二、苏州基本概况

苏州是一个地级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东临上海,南接浙江,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下辖7区5市,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占42.5%,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全市总人口630万,其中市区238万人。

近几年是苏州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是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68.9亿元。其次是开放型经济优势特别明显。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008年达到95亿美元。第三是基础设施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同步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应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1.14%。第四是城乡居民生活进入了小康。2008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6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80元。苏州发展如此之快,除了自身的区位优势、人文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等,与苏州人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识密不可分。

三、苏州的先进经验

在苏州学习期间,学了一些理论,也实地到了苏州工业园、高新区及昆山、张家港等地参观学习,切身感受到苏州招商引资之所以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除了地理优势外,更主要的是他们能够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超前思维和政府体制的创新,我觉得苏州有以下经验值得学习:

(一)抢抓机遇,谋求变革

苏州经济快速发展原因之一就是善于抓住每一次历史机遇。正如孙建中教授所讲“抓住一次机会,引来一次发展;失去一次机会,落后一个年代”,“机会在犹豫中消失,差距在等待中拉大”,改革开放30年以来,苏州抢抓机遇,进行了几次变革。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初,土地包产到户,由于人多地少,不能满足生活需要,精明的苏州人就地搞起了工业,办起了乡镇企业,创造了当时的“苏南模式”,为苏州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和人才基础;第二次机遇是上世纪90年代的招商引资,苏州又抢在了全国人民的前面,设立了工业园,引进台资、日资企业,参考了新加坡模式,苏州利用外向型经济打开了经济发展的新天地,用十年时间,再造了一个新苏州。第三次机遇就是21世纪苏州民营企业的发展。当全国各地都在招商引资时,苏州政府又开始谋求变革,因为虽然外向型经济提高了GDP,但老百姓得到的真正实惠较少,所以政府鼓励百姓自己当老板,变打工经济为老板经济,培养真正的民营经济,开始打造温州模式。

(二)转变思路,特色招商

“从众”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态,而苏州人并没有盲目跟风,它“另僻蹊径”,为自己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当上海等大城市以欧美大企业为招商引资重点时,苏州却把招商引资重点定位为“台资”,所辖县级市昆山就吸引了3600家台资企业,约占大陆台资总数的九分之一。当各地都在发展制造业时,苏州却开始“错位经营”,把高投入、高消耗的企业拒之门外,开始集中发展高科技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工业,打造了自己的支柱产业—电

子IT产业,占世界产量约40%的电子产品来自于这里。在发展现代工业的同时,苏州没忘记保持自己的古城特色,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市政府明文规定:“在古城区,不能盖6层以上的高楼”。新苏州、老苏州、洋苏州并存,中间是古色古香的老苏州,一边是电子产业密集的高新区,一边是中新创业园和高档公寓,这种独特的城市特色为招商做了无形的宣传,也使得许多外商留连忘返。

(三)优化环境,亲情招商

亲商、安商、富商,是苏州人的招商法宝。亲商,并不是简单的和投资者搞好关系,无节制地退让和满足客商,“亲”的本质在于为客商提供效率高、信誉好、回报稳定的投资环境,营造出适合投资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真正意义上的亲商是站在投资者角度看问题,也就是站在投资者的立场为企业服务,知道企业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苏州人做到了真正的亲商,“亲”的结果不仅是让外商发财,同时赢得了地方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协调的发展。这种双赢的局面,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引发投资者更大的投资热情,地方的经济发展也从中不断受益。

(四)打造队伍,专业招商

苏州经济近年来能够突飞猛进地发展,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苏州市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注重干部素质的整体提高,对干部全面实施“素质工程”。在提高干部素质上,先后选送上百名中青年干部包括村干部赴新加坡、香港培训,还与

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促进了干部素质的提升和文化结构、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苏州昆山组织部有600多名专职招商干部,每年对3000多名干部进行招商培训,打造出了一支精而强的专业招商队伍。

四、对本地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建议

通过这次学习培训和参观考察,我切实感到,无论从那个方面去评析,我们都存在很大差距,我们应该从深层次进行分析,苏州有苏州的优劣势,我们同样也有我们的优势和长处,我们应该找准立足点,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我们自己的产业。借鉴苏州招商引资工作经验,我认为加快本地招商引资工作步伐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解放思想,树立超前意识。

苏州的发展说明,解放思想是前提。我们要发展,就要坚决破除求稳怕乱、循规蹈矩的旧观念,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干别人没有干过的事。苏州昆山是个县级市,土地面积和人口规模与我县相似,但其GDP是我县的几十倍。早在1985年时,昆山还只是一个穷县,县领导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建立了“昆山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拿出50万财政经费在上海虹桥机场和香港报刊上做了宣传。24年过去了,昆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苏州的落后典型跃居为全国百强县第一名。几十年来,我们一直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方式,即习惯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办什么事情都要等到条件成熟,这样就束缚了思维的飞跃,丧失了机遇。现

代经济飞速发展,机会稍纵即逝,稍有迟疑,别人就会捷足先登,县和县之间,镇和镇之间为什么会有差距?主要是思想上有差距!招商引资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要树立“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的观念。所以说我们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苏州人跳跃思维,树立超前意识。

(二)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招商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政府由管理企业转变为服务企业,为纳税人搞好各方面的服务,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

一是全民亲商理念。亲商、富商、安商,把亲商理念贯彻到为投资者服务的行动中,为投资者营造一个全民亲商的大环境,让其落地生根、安居乐业,以一带十形成集聚效应,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崛起。苏州昆山孙建中教授讲的好,“来帮助我们吸引外资的是恩人,来投资我们的老板是亲人”。第一他们为投资者提供了优惠的政策环境,“老板怎么顺心怎么办”,政府不但给企业地方优惠政策,还为企业争取到了中央优惠政策;苏州的5个国家级开发区,外资所得税率由原来的24%降到了15%,让老板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第二创造了安全的法制环境,“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从街道两旁的公寓就能看出这个城市的治安好坏,他们有很多阳台都是露天的,没有安装窗户,更没有防盗窗。第三营造了一流的服务环境,“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开发区削减了收费项目,降低了收费标准,项目审批制度也进行了大力改革,大大提高了外商办事效率,也赢得了信誉。由于对当地投

资环境,政策,人员素质有了较高的满意度和信誉度,外商们发挥最大热情,不遗余力地向外推荐苏州,纷纷介绍自己的关联企业前来考察投资,取得了“以商引商”,“以外引外”的葡萄串效应。政府还把服务送到企业投资者身边,把培训送到企业,每周一次企业沙龙,请投资者喝咖啡,小聚一次,聊聊天,提问题、出点子,官员与企业一同学习。第四改善了投资商的生活环境。“老板怎么舒心怎么办”,苏州新区是日本投资聚集的区域,为了能让日本投资者适应新区生活,新区投资建立了“日本一条街”,街上有日本料理、酒吧,服务员用日语为客人服务。小街让日本投资者感受到了亲切。昆山是台湾投资聚集地,昆山便投台商所好,建起“台湾一条街”,台商子弟学校,让台湾人渐渐融入了当地的生活。我们济阳有台湾工业园,外商也有一定规模,政府应该从外商生活需求方面考虑,想方设法让外商融入济阳,为其提供一个舒心的生活环境。

二是招商引资要灵活多样。招商引资方式有很多,专题招商、高层招商、委托招商、蹲点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特色招商等,其中效果最好的是以商招商。因为哪里具有让投资者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协同环境”,哪里就有促成投资者下决心的“筹码”。而在这个问题上,先行一步的投资者的话语无异一言九鼎,可信度高。特色招商是充分挖掘自己的地方特色,利用特色进行招商。我们济阳有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机械电子四大主导产业,这些主导产业已成一定规模,那我们就利用我们的特色产业有针对性的进行招商。我们还有资源优势,我们有丰富、廉价的农副产品和劳动力资源,有充足的电力资源,有肥沃宽满的土地资源,有稳定的治安环境,我们可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我们的特色优势。

(三)搞好招商规划,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是招商项目管理规划,项目管理是招商项目确定之前的评估管理,也是为以后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运营打下的基础,能有效避免招商项目的盲目性,确保企业的效益性。招商引资,招哪一类的商,引哪一方面的资,能不能和当地的投资环境相匹配,招进来的项目能不能实施,这就需要对投资环境、产业政策、项目发展前景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去招商,盲目跟风和只顾眼前利益是不可取的。现在每个地方政府规划的都有开发区,圈起来的地不少,但荒废的土地随处可见,有的是项目开工后效益不好,被迫停工,有的是搞投机的投资商为了圈政府的土地,赚取土地租金。造成这几个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前期对项目考察不足,没有做好项目规划管理。所以做好项目管理是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环节。苏州高新区,把招商项目定位为三高:“人力资本高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而我们的开发区,现有企业主要是以劳动力密集、高能源消耗的制造业为主,随着用地的紧张,我们的产业结构应相应转变,以后的趋势应是向高科技的电子信息类企业发展。

二是做好环境规划。搞好亮化、绿化、美化、城建规划工程,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提高城市品位。去一个城市,看规划就能看出政府的服务。苏州工业园区,花了3600万元请设计师为中新工

业园区做规划,所以才会有今天让游人留恋忘返的金鸡湖和几千家落户其中的外企。我们济阳有新、老城区,在新城区建了开发区,挖了澄波湖,堆了小山,搞了绿化,城市规划初显轮廓,围绕澄波湖做好规划,使其成为济阳一道独特的引人入胜的景致,不但会使城市变美,还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带动济阳一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加快招商步伐。

一是确保招商引资人员的数量。要重视招商专职人员的扩充,使招商人员数量与招商引资目标一起增长。

二是提高招商队伍的质量。要有一批年轻、素质高的招商干部,招商人员代表着政府的形象。苏州的干部普遍具备“五懂三会一颗心”:即懂政治、懂经济、懂业务、懂科技、懂法律;会开车、会用电脑、会讲一门外语;有一颗强烈的事业心。在与苏州干部的接触中,我们普遍感到他们的发展意识很强,不仅对苏州发展状况了如指掌,而且对国内甚至国际整个经济状况及发展趋势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干部的管理任用上,苏州的做法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为此,我们要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坚决破除论资排辈的做法,对于真抓实干且出成绩的,该提拔的一定要提拔。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个个争先、人人奋勇的良好工作局面。苏州高新区台办周驿主任讲的好,“招商人员应该是交际大师、语言大师、美容大师、功夫大师、幽默大师和魔术大师”,虽然有点夸张,但证明了招商人员要具备一些必要素质。政府应全面提高干部素质,注重培训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选拔那些政治素质高、有招商基础、协调能力强、有一定业务水平的年轻干部做招商人员,必要时可向社会招聘。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制定考核目标和奖励政策,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除了物质上的奖励外,可以考虑政治上的培养使用。

五、以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应借鉴苏州经验,学习苏州人的创业热情,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机制,贯彻亲商理念,建设创新、服务型政府。招商引资其实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做为政府工作人员,要做到: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每天都在更新,每天都会出新政策、新理论,不学习,就不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学习能力是干部必须具备的能力。

二善于在工作中总结。工作是在不断改进中总结的,经验是在不断总结中得出的。只有不断检讨自己的工作理念和行为、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才能从中获得持续的发展和成长。

做为一名基层招商引资干部,这15天的学习对我来说获益匪浅,这是我成长历程中一段难得的机遇。我要学以致用,树立迎接挑战的信心,拥有一颗干好工作的决心和为人民服务的热心,投入满腔的工作热情,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去完成今后的工作。

第二篇:苏州学习体会

解放思想立足实际创新发展

此次去苏州考察学习,一路走一路看也一路想,我的感触颇深,既看到沿海城市经济发展之快,让人羡慕不已,也想到了我们本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之大。感谢县委给了我这次学经验、开眼界、变思维的机会,让我学习了其先进的创业精神,拥有了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冲破层层阻力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以下便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以前只是听说或者从报纸、电视上看到说苏州的发展有多么快,总觉得媒体在宣传时有虚假的成分,可是这次到实地一看觉得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城市规划、设施配套都是那样的完美无缺,让人羡慕的同时也让人流连忘返。苏州发展的这么快,有人说我们和他们没法比,他们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我本人对这个观点有点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地利是从来就有的,而天时、人和其实都是当地人创造出来的,不是天生就有的。有例子为证,就拿常熟市的蒋巷村来说,他们当时不也是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吗?但是现在富了,发展起来了,我们看到的是现状,而不是它的原始图,在参观中看到他们的老像片和发展简介的时候,我就想到天时、人和是他们干出来的、拼出来的而不是靠等来的,就正如他们的领导所说“天不能换,地一定要改”,他们有干劲 1

十足的决心和信心,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正是我们现在欠缺的地方。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不能在等了,我们要加快创业的步伐。

二、解放思想破旧迎新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也是苏

州改革开放30年取得辉煌发展成就的最重要的经验。实践在不断深化,认识也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永无止境。真正的解放思想,应该是围绕那些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辨明是非,突破那些已经僵化的不合时宜的旧思想、旧理论、旧模式的束缚,为开创新的局面扫除障碍。

改革开放初期,苏州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农村经

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苏州各级干部冲破城乡二元束缚,积极探索发展乡镇工业,实现了苏州经济的第一次飞跃;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决定开放开发上海浦东,苏州利用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又使苏州经济上了一个台阶;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苏州市各级干部群众大胆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开发区经济,使苏州经济再次实现了大的飞跃,奠定了苏州在全国发展中的领先地位;进入新世纪后,面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加快实践“两个率先”,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继续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可以说,苏州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有十分具体的内涵,与解决发展

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紧密结合的,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解放推动下,苏州经济社会才一次次迈上了新的层次和台阶。

善于解放思想是经济发展的先导,“观念一变天地宽”,从苏州的成功实践证明:思想活跃,发展才有活力;思想僵化,必然导致思路不宽、目光短浅、办法有限。只有在解放思想上先人一步,抢抓机遇,才能胜人一筹;只有在思想解放上率先胜出,才能在加快发展上走在前列。种种新观念的产生都是苏州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立足实际科学发展

苏州立足实际科学发展主要表现在高瞻远瞩、运筹帷

幄,准确定位,布局科学上。苏州的城市品位、产业布局都能够站在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的特点上与苏州城市特点相

结合,构筑了各具特色的版块经济带和较完整的产业链。现在的苏州市分为老城区、高新区和工业园区三个部分,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全新城市格局。老城区充斥着悠远的古意,这里是传统吴文化的体现。在它的东西两边,分别崛起了两座以现代化高科技产业为核心的开发区。东边中、新联合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在我国开创了国际合作兴办开发区的先河,创造了与国际合作更紧密的开发区模式。自1994年启动以来,它因为发展高新技术和现代工业而名声显赫,通用汽车、西门子、诺基亚、艾默生电气、三星电子等八十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工业园区,为工业园区带来了信息

流。西面的苏州高新区一面把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和产品引进来,一面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内资科技企业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目前高新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内资科技企业达到了206家,在苏州市占据了半壁江山。苏州已经成为长三角IT信息产业的制造中心。老城与新城的融合、外资与内资、民资的融合、现代文明与古典文明相呼应、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融合,使苏州实现了社会与经济相协调、人文和自然相和谐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苏州乡镇企业,为苏州经济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资本原始积累。80年代中后期,苏州又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为苏州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后劲。面对21世纪经济日益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2003年,苏州又提出要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型企业,与开放型经济、私营个体经济一起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对于苏州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苏州的经济经历了“苏南”模式、“外向带动”模式、“三足鼎立”模式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后,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多种所有制成份并存、竞相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四、创新发展成果显硕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城市生命力的源泉和灵魂。苏州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堪

称奇迹,而创造奇迹的根本原因,就是苏州人民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敢于植根于现实,踏出一条条符合当地实际、大发展大变革的“创新”之路。苏州摸索出了一条依靠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路,创造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苏州工业园区经验”三大法宝。苏州在与时俱进中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使苏州发展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

张家港精神,体现了“硬碰硬”的干劲。在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的条件下,自加压力、负重前行,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注重城市品牌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昆山之路,折射出“先行先试”的勇气。以外向型经济集聚全球资源与要素,以服务型政府提高经济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园区经验,诠释了创新驱动的生命力。在借鉴新加坡政府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效率运行,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园区(新城)模式的升华。

第三篇:苏州学习体会

苏州学习心得体会

宋立鸿

首先,感谢县委、县政府、县组织部能够给我参加苏州学习培训的机会,这次培训时间紧凑、内容丰富,采取课堂教学与讨论交流、经验介绍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等方式,对苏州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开发等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学习考察。回到工作岗位又对苏州的整体情况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现侧重于苏州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苏州经济发展概况

(一)苏州基本概况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傍无锡,北依长江。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古城区14.2平方公里。全市平原占54.8%,水面占42.5%,丘陵占3%,平均海拔4米左右。苏州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京杭运河贯通南北,望虞河、娄江、太浦河等连接东西,太湖、阳澄湖、昆承湖、淀山湖镶嵌其间。

苏州市经过地市合并、撤市建区、区区合并等区划调整后,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全市现辖沧浪、平江、金阊、吴中、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虎丘区)7个区和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5个县级市,121个镇。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83.8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7‰,市区人口212.40万人,比上年增加3.33万人。苏州人口以汉族为主,约占全市总人口的99.9%,还有回、蒙、维吾尔、满、苗等51个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0.1%。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委市府确立了“科教兴市、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了外向型经济、乡镇企业两大优势,培育了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人才、产业、环境等新优势已见端倪。2002年,苏州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大关,达到208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5700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4300美元。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5.3:56.7:38.0调整为4.5:58.1:37.4。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90.82亿元,增长38.1%(同口径增长2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7.03亿元,增长58.2%。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7年持续上升,达到14.0%,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目前,苏州正在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产学研紧密联合、各类人才聚集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基地,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逐步迈向“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基本现代化地区。

(二)苏州经济发展的特点

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长江三角洲,已发展成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最具实力和活力的都市连绵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苏州处于该区域中部,背靠“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并接受其辐射和带动,经济正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其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鲜明特点:

1、经济跳跃式、超常规发展,经济总量几上台阶。改革开放前,苏州经济总量仅为32亿元,所有财富积累只有6亿元,人均年收入634元左右,人均工资500多元,苏州经济的真正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后。苏州经济发展每年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2000年比1995年增加637.5亿元,5年总量增长了70%;2001年比2000年增加219.6亿元,增幅超过14%,6年时间翻了一番;2010年更是高速增长,总量达到8080亿元。

2、外向型经济占主体地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苏州经济外向度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外贸,出口依存度达80%左右。2010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63.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8%。其中出口总额185.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5%,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3.7%。今年上半年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达125亿美元。二是外资。2002年新增合同外资100.6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8.14

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4.6%和59.3%。外商独资、增资项目明显增多,新批合同外资超千万美元的项目571项,增超资千万美元的项目83项,两项合计合同外资78.62亿美元,占全市新增合同外资总额的78.7%。至去年末,全市累计注册外资323.69亿美元,世界500强中已有85家先后来苏州投资兴办了215个项目,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81.54亿美元,缴纳税收104.40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原口径)的38.5%。今年上半年注册外资达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超过上海居全国之首。三是外经。2010年外经合作取得新进展。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80.8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7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0%和25.0%。年末在外劳务人员7026人,其中当年新派劳务人员3127人。新办境外企业8家,其中新开业3家,累计兴办境外企业85家,境外加工贸易企业8家。

3、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发展形势喜人。苏州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动力源,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使民营经济迅速崛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2010年新增私营企业3.79万家,使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5.91万家,从业人员67.5万人,注册资金509.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34.5%和91.8%;个体工商户5.92万户,使工商总户数达18.5万户,从业人员29万人,注册资金5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5%、7.4%

和35.8%。私营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入空前活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7.2%,比上年增加2.7个百分点。新批私营企业利用外资项目125个,合同外资9701万美元,出口额2.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私个经济贡献份额继续加大,上交税金52.96亿元,增长54.9%,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9.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每天新增私营企业70家,到8月份已新增14000多家,累计达7万家,注册资金762亿元。

4、经济发展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高,呈现块状经济特色。苏州产业按产业和地域划分,布局相对集中。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特别是IT产业占苏州产业60%的份额,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世界的1/3。另外轻工、轻纺等主要集中分布在吴江市和太仓市(如太仓市璜泾镇号称中国化纤加弹第一镇,占全国市场18%),钢铁等重工业主要集中在张家港市。以张家港为例,该市创新思路,加快资源整合,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先后组建了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纺织工业园和机电工业园等专业园区,在沿江地区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电炉钢生产基地和优质线材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粮油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木材水运集散地。

同时,苏州市的产业配套化率比较高,IT业、机电、纺织等产业零部件配套率达到80%以上,使企业不出苏州就能配购到所需要的各种零部件,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比如,笔记本电脑的零部件配套率高达90%。

5、城镇化水平较高,注重城乡联动协调发展。苏州市把城镇化特别是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农村非农经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拉动农村消费、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平均每个小城镇建设资金达2亿元以上,使城镇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提升、功能逐步增强。城镇建设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由1979年的18个,至2000年底发展到128个,面积由每个镇0.3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人口由平均每镇800人发展到4000人以上,有的小城镇已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左右的小城市;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公用事业日益完善,比如农民自来水普及率达92%;城镇带动功能不断增强,形成了各俱特色的镇域经济,如旅游文化古镇——周庄、专业市场镇——盛泽、元和等镇,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市区“一体两翼”的格局基本形成,县级市城区功能不断提升,小城镇布局逐步优化,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二、苏州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大胆解放思想,崇尚理性治政,善于抢抓机遇求发展

综合考察苏州经济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进行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创新,追求理性治政,善于发

现机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机遇,是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秘诀之一。

苏州,古代名称有句吴、吴、会稽、吴州、吴郡、平江等,隋臵苏州,延称之今。苏州古城有2500多年的历史,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苏州都是人文汇萃,商贾云集。明清时期,苏州籍状元、进士数量名列江浙前茅,新中国成立后,苏州向国家输送了80多位院士,人的文明程度和生活富裕度都居于全国前列。苏州人人性温和,文化平和,南北文化交流频繁(乾隆七下江南),具有兼容性,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精华。这种悠久的历史和温和的文化导致苏州人睿智、勤奋、诚信、开明开放的品格。正如此,苏州市委市府历届领导都能着眼于促进苏州的经济发展,着眼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善于解放思想,敢于开拓进取,务实创新,总是能够找准中央政策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制定合适的施政纲领和战略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在大胆解放思想中抓住了三次重大发展机遇:

1、抓住了乡镇企业发展的机遇,使苏州的经济总量迅速翻倍。在改革开放初期至80年代末,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或者刚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轨,在那种条件下,商品短缺,企业生产什么就能卖什么。在其他地方还在等待观望中,苏州人率先抓住这一商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形

成村村办厂、户户冒烟的景象。到1983年底,乡镇企业产值占苏州GDP的1/3,1987年底占苏州GDP的1/2,占据农村经济的主导地位,到90年代初占苏州GDP的2/3,几乎是每3年翻一番,使苏州经济总量迅速膨胀起来。

2、抓住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机遇,使苏州的经济质量快速提高。在90年代,苏州人坚持以市场推动为主,以政府推动为辅,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资,鼓励企业增加出口,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和劳务合作,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使苏州的经济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中,提高了经济发展质量。

3、抓住了发展民营经济的机遇,大力发展个私经济,增加了经济发展的动力源。苏州人认为,谁放弃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谁就会落后时代。因此,从本世纪初开始,苏州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再创经济新优势的重要战略,大胆实施新举措,在探索中不断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活力十足的民营企业,使民营经济对财税的贡献份额逐年扩大。在这方面,璜泾镇大胆解放思想,敢想敢做敢闯,走在了苏州前列。璜泾镇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双带”活动,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干部签订合同,规定45岁以下的党员、干部和镇所有党委成员必须自己办企业,外地转回来的党员、干部也必须办企业,要求党委委员以上的干部必须有小轿车,提出“没有企业不是好党员,没有企业不是好干部,没有企业不能当干部”的口号,鼓励大胆投资,并认为储蓄越多,脑筋越死,就越要穷。这样,就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创办企业的局面,出现了嫁女不用洋房、汽车、存款作陪嫁,而用企业作陪嫁的新现象。同时,璜泾镇采取更直接的四项措施推进城镇化,促使农民发展民营经济。一是取消农民户口,全镇逐步消灭农民户口;二是取消宅基地,农民建房必须建到镇上,每年把10%的农民转移出来;三是取消农业税,由镇财政负担;四是实施劳保,农村男60岁、女55岁每月可领取240元养老金。这些措施的实施,迅速推进了城镇化,拉动了民间投资,使农民的储蓄由正变为零、由零变为负,极大地推进了民营经济发展,使璜泾镇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到1560家,资产达13亿,工业销售30亿,农民纯收入10000元以上。江苏省委对璜泾镇的做法采取“不制止、不争论、不干扰、不打击”的态度,允许璜泾镇大胆探索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二)加大改革力度,推进资本重组,积极培育规模工业企业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是不可或缺的甚至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生产要素。任何地区要取得发展,都不可能离开资本,都不得不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重组,并以此培育规模工业企业。这是苏州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考察中了解到,苏州经济的原始积累始于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通过大办乡镇企业,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但在发展乡镇企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比较明显:一是企业经济债务沉重。由于主要依靠政府推动,使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向银行大量借贷,向社会集资,最终使国家的钱变成企业投资,导致政企不分,债务沉重。二是环境污染严重。当时为推动企业发展,提出的口号是“只要金山银山,不要青山绿山”,这样导致水污染和土地污染相当严重。沉重的债务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地制约了苏州经济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政府加大改革力度,进行资本重组,理清产权关系,消除企业债务,培育有规模上档次的工业企业。为此,苏州开始了大胆的企业改革。

1、实施企业改制。从90年代中期到2001年,实施企业改制,将县市的国有企业、乡镇企业纳入改制范畴,进行资本重组,采取股份制形式组建大型工业企业,培育了10家上市公司,将苏州的经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这种改制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最突出的就是国有资本仍然占多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一股独大的状况没有改变。

2、进行企业转制。从2002年开始至今,实行第二次改革,苏州称为转制,即将国有资本全面退出竞争性行业,并成立了产权交易中心,对国有资产进行公开拍卖,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到2004年,在竞争性行业,苏州将不再有一

家国有控股企业。苏州在退出时机的把握上与内地也有很大差别,内地往往是在企业将“死”的时候,才匆忙为国有资产找退路,导致国有优质资产低价变现或隐性流失。而在苏州,国有资产往往是在企业越红火的时候越要退出,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国有资产全身而退,而且还可能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

3、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重点的新兴主导产业,努力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强化企业管理,积极开拓市场,新兴主导产业加速发展,传统产业呈现恢复性增长,产销衔接较好,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5139.44亿元,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4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1%和22.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总产值145.5亿元,集体工业总产值181.3亿元,三资工业总产值1933.1亿元,私营工业总产值38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3%、5.7%、31.2%和22.2%;轻工业产值1545亿元,重工业产值192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5%和26.7%;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7%。全市工业前50强大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337亿元,比上年提高32.5%;农村工业活力增强,实现销售收入1380亿元,利税总额101.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50%和22.4%。

(三)营造优良环境,创新招商方式,拓宽领域吸收和利用外资

苏州能够形成外向型经济格局,与其优良的发展环境、灵活的招商方式和经济发展的载体建设分不开。今年上半年,苏州引进外资已达78亿美元,引进内资383亿元。到目前为止,苏州累计引进外资超过300亿美元,占全国的1/20,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着力优化发展环境。苏州人更深刻地懂得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更充分地认识到环境的本质。因此,苏州营造发展环境,不是孤立地修修路、减减税等外科手术,而是作为一个体系来加以建设。这个体系由七个小环境构成:一是法制环境,通过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市民法制意识,引导企业合法、诚信经营;通过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一切投资创业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公平、公正司法,确保各类企业接受平等的法律服务。二是基础环境,凡是愿意来苏州投资创业者,都由当地政府做好前期基础工作,搞好“九通一平”,确保投资企业很快投产运行。三是政策环境,将政府的所有政策一律向全社会公开,做到及时、准确、全面,不搞“内外有别”。比如太仓市璜泾镇对内对外一律实行“办事零收费”制度。四是人文环境,加强职业培训,向企业提供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政府官员办事效率;加强精神文明

建设,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人的文明素质。五是配套环境,政府围绕主导企业的产品链条,下力气培育配套企业,使苏州零部件配套率达80%以上,形成从零碎部件生产到产品组装、运输、销售等一条龙式的产业发展格局。六是服务环境,完善投资咨询公司、生产服务公司、售后服务公司等中介组织,为投资者提供从政策咨询到外汇兑换,从生产环节到售后服务环节等全方位服务。七是居住环境,按照外商的居住习惯,修建与外商国内居室一模一样的住房,让他们感觉就像住在国内一样,当地把它叫住“开发区中的开发区”,最大限度地吸引和留住外商。目前,有6000外国人在苏州生活或定居。

2、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建设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苏州始终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吸收外资、推动经济发展的载体,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其投资“洼地”的作用。至去年底,苏州已建成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1个省级开发区,130个乡镇也都有自己的工业开发区,这些开发区在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2002年,开发区新增合同外资652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7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5%和67.5%,占全苏州总额的64.9%和74.3%,累计开发面积201.11平方公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0.76亿元,批准进区三资企业4317个。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全区实现财政收入32.6亿元,进出口总额58.52亿美元,其中出口25.57亿美元。目前,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和昆山开发区三个园区的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分别已占全市总量的26.9%、49.6%、47.4%。

3、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苏州利用外资水平逐年提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灵活新颖的招商方式。除实行坐地招商外,苏州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同时进行的方式招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实行公开招商。把外商请进来后,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全市的基本情况(资源、人口、交通等)、产业政策(含优惠政策)等外商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客观介绍,一切按照既定政策执行,杜绝政策解释和执行的随意性,不隐瞒、不截留,由外商自己作出评价进行选择。二是实行流动招商。组建招商队伍,分赴世界各地进行流动招商。比如昆山市,成立了15支招商引资小分队,常年活跃在各地招商,互通情报,每年底进行总结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昆山市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增长幅度居于全市前列,当地有种说法“引进外资看昆山,利用内资数江阴”,使昆山成为经济活、人气旺、三资企业多的地区,财政收入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

(四)遵循经济规律,发挥自身优势,开辟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加快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须遵循一定的经

济规律。苏州经济所取得的成就,最根本的是能够发现和发挥自身优势,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苏州各县市经济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张家港市主要靠政府推动,经济总量和规模占据苏州第一位;常熟市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文底蕴较厚,地税收入占据苏州第一位,社会事业发展较快;昆山市通过建设开发区吸引外资,三资企业多,经济比较活、人气较旺,财政收入每年以以50%左右的速度增长;太仓市把港口建设作为经济发展重点,潜力较大;吴江市的产业集中度较高,丝绸、电缆等是其拳头产品,每个乡镇都有至少一个自己的主导产业。

1、遵循资本积累和增值的规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经济总量做大。苏州人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工业化的路子。但工业化是需要许多条件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因此,谁最先找到一条资本原始积累的道路,谁就会率先发展起来。首先对自身认识要清楚。苏州地少人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资源相对贫乏,“人到哪里去”和“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就成是苏州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急迫问题。但是,苏州也有明显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二是人文优势,三是经济优势。特别是经济优势方面,苏州自古以来就比较繁华,农民的温饱问题早已解决,农业积累还有6个亿(主要表现为村办企业

和社办企业等固定资产),这为苏州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次对社会认识要清楚。当时面临的大环境,一是商口短缺,几乎是企业生产什么就能卖什么,不愁销路,二是国家经济体制处于转轨时期,体制机制上有许多空子可钻。因此,苏州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当时信息和交通相对不便的周庄,没能赶上乡镇企业发展的时机,但通过发挥其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也完成了资本积累,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目前,周庄一年的旅游收入达30多亿元。

资本原始积累不是目的,只有资本增值,经济发展才有强大的动力。围绕资本增值的两个最起码的条件:政企分开和产权清晰,苏州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型企业,二是加快个私经济的发展。这两大措施的落实,使苏州产业结构得到迅速调整,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趋好,群众的富裕程度更高。目前苏州每天新增私家汽车130辆,房价比去年翻一番,达4000元/平方米。

2、遵循市场配臵资源的规律,优化市场经济环境,开拓两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也是市场经济的一条最基本的规律。市场经济需要“短缺”,只有这样才能更懂得交换,市场才能发挥配臵资源的作用。因此,一个地区本身拥有多

少资源并不重要,关键是看谁的市场体系健全完善,有没有优良的发展软环境。谁做到了这一点,谁就能更好地开拓国内国外两市场,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从资本来说,苏州通过完善市场体系,走“借鸡生蛋、负俩增值”的路子;从人才来说,创造了“星期天工程师”这种新的用人机制;从市场开拓来说,发扬了“四千万”精神(走进千家万户、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目前,苏州经济能够做到“两头在外”(原料从外面来,产品到外面去),就是因为具有健全的市场体系,市场在资源配臵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3、遵循社会协调发展规律,积极缩小城乡差别,实施全面城市化。经济是基础,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在中国来说,稳定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要保持稳定,必须缩小三大差别: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在这三大差别中,城乡差别是目前最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苏州紧紧抓住这一关键点,围绕发展经济、富裕农民这个中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按照“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一是坚持抓好规划。按照“增创优势、做强实力,科学规划、做大规模,完善功能、做优环境,突出特色、做美形象”的要求,以完善设施、提升功能、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形象为重点,认真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大力

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比如,苏州城市规划达2000平方公里,将把苏州建设成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和丰厚历史文化传统的现代化城市,成为上海都市圈的副中心,成为国际性旅游城市。二是创新投资体制。采取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式解决城市建设资金,以经营资产和经营资源的办法经营城市。三是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改革户口制度,只要在苏州有固定居住地、有固定收入的都可落户苏州;所有新生儿都是苏州城市户口;消灭村的建制,转为社区和居委会;农民宅基地可与城镇等额臵换。四是加大行政区划调整力度。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苏州先后进行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凡是经济发展滞后、经济总量小的乡镇都要被经济实力强、发展质量高的乡镇“兼并”。比如张家港市由原来的26个乡镇,通过几次合并,现在只有8个镇;太仓市由原来的20多个乡镇并到7个镇。这样就大大推进了苏州的城市化进程。这些措施,使苏州市城镇的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不断提升、功能逐步增强,城镇建设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人口进一步向城镇聚集。

(五)推进行政改革,理顺体制关系,努力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着眼于建设入世先行区,加大行政改革力度,理顺体制关系,着力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体制环境,是苏州经济快速发

展的重要条件。

苏州体制改革主要抓了两个方面:

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一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对市级机关审批事项进行了第二轮清理,审批总事项又削减了32.8%,建立了市行政服务中心,40个部门的596个审批及服务事项在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促使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二是成立国库支付中心,构建起公共财政框架,理顺了财政收支关系。三是改革管理体制,着眼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乡镇和部门的关系,加大乡镇的责任和权力,确立乡镇作为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弱化部门管理职能,强化部门服务职能,促使部门围绕乡镇转,为推动乡镇经济发展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四是为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对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使各项政策、法规符合WTO基本规则,提高了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2、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一是注重培育和重组投融资主体。相继成立了苏州港口发展有限公司、风景园林投资发展集团、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投资融资主体,组建了市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市属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完成了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和区属房管局等事业单位改制任务,使各类投融资主体充分发挥作用,为苏州经

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二是加强金融业监管,积极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改进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在总量扩张的同时保持了健康发展态势,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32.0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90.9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8.9%和40.7%。全年银行现金收入5828.84亿元,现金支出5992.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4%和17.8%。三是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借助资本市场,积极培育上市企业,全市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22家,其中8家结束了辅导期,吴江丝绸、永鼎光缆实现了再融资10亿元。

(六)突出发展要务,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

紧紧围绕推进经济发展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重视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党员、干部的“致富带富”能力,是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和保证。

1、提高干部执政能力。苏州按照中央“靠得住、有本事”的要求,加强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干部的决策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比如在提高干部决策能力方面,要求干部首先必须详细掌握有关决策问题的信息材料,其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材料,再次注重把握因果关系,最后要重视政治形势分析;在提高干部总揽全

局的能力方面,主要从“五个一”入手:一是倡导一种精神。如果精神不振、士气不盛,事业必然难成。要根据形势任务和干部状况,需要什么精神就倡导什么精神。二是确立一个奋斗目标。三是提出一套措施,措施要有针对性、要管用。四是配好一套班子,尤其选好“一把手”,使班子成员具备政治头脑、经济头脑、科学头脑,具备为党为人民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五是制定一套奖惩措施。实行重奖重罚,提倡奖要奖到眼红,罚要罚到心疼,最大限度调动干部积极性。

2、努力稳定干部队伍。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绝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原则,在届期内尽量不调整干部,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一是教育干部坚持自学,引导干部从兴趣和职业需要出发加强自学,提倡开放性学习,要在消化、深化和转化上下功夫。二是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提出了明确的培训目标,即“六懂两会五种精神”:懂马列、懂法律、懂经济、懂业务、懂科技、懂外语,会开汽车、会电脑,具备认真负责精神、实事求是精神、敬业奉献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团结拼搏精神。

4、突出考核重点。在考核指标的设臵上,突出了经济这个中心,体现了发展这个要务,指标简明,办法简便,以发展的绩效来检验各项工作和各级干部。主要考核四大指标:

用电、用地、财税和投入(招商引资),而且这些指标到相关部门单位一查便知,既达到考核目的,又节省了人力物力,使乡镇和部门从应对考核中解放出来。

5、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作用。鼓励党员干部通过创办民营企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发挥“以一带

十、以十带百”的乘数效应,即一个干部带动10名党员创业致富,一名党员带动100群众创业致富,从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璜泾镇一村支部书记通过建立棉花收购加工公司,三年资产达7000万,不仅富了自己,还带富了周围群众。同时还鼓励公务员“带薪下海”,带领群众共同开创致富路。

三、对我县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从进一步解放思想和转变思维方式入手,在兼顾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各项工作都要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县要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思维方式的转变要更快,胆子要更大,彻底摒弃经验主义、本本主义,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没有树立起发展缓慢等于倒退的观念,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思考、来谋划。同时,要努力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善于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创新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善于实行“拿来主义”,敢于创造性地执行上级的政策,把经济发展作为发展要务中的第一要务。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推动县域经济的跨越

式发展。

目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工业方面,要以发展资源型工业为重点,如煤炭、天然气化工、电力等。农业方面,现阶段如果不搞创汇农业、生态农业,农村经济就没有出路,农民不可能靠农业致富。只有跳出农业抓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让农业在市场中自己寻找出路,政府不要干预农民,腾也精力抓好工业。第三产业方面,继续突出劳务经济这个优势,政府加强服务和引导,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劳务经济质量;旅游资源是我县的优势,要充分挖掘旅游业的潜力,加大旅游投入,打造旅游精品,如海南省投入60亿元巨资打造南山旅游文化区。城镇化方面,抢抓中心城市建设机遇,深入贯彻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把握人口城镇化和城镇现代化两大关键,全面落实《中共我县县委关于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决定》,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以骨干产业为支撑,以先进文化为内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提高城镇化水平,形成一心三极、以极带片、层次分明、互动并进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民营经济方面,认识虽然到位了,但停留在口头上多,落到实际的少,要进一步细化硬化措施。

(二)从改革完善体制和机制入手,在加大责任的同时下放权力,强化乡镇领导地区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

进一步加快体制和机制改革的步伐,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建

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运行机制,理顺乡镇和部门关系,强化部门服务经济服务乡镇的作用,大胆为乡镇松绑,使乡镇真正能够承担起作为一级政府应尽的职责,使乡镇敢闯敢冒,大胆探索各地经济发展路子,充分发挥领导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主体的作用。同时,要大力精简各种会议,坚持开短会、讲短话,使各级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发展,去抓大事。

(三)从改革完善目标管理办法入手,在全面考核的同时突出考核重点,发挥考核促进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调整目标考评办法,指标要紧紧围绕发展要务来设臵,做到简洁、科学,突出考核重点,少而精、管用,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使考核真正成为推动发展的动力。

(四)从优化发展(招商)环境入手,在保持政府投入逐步增长的同时,千方百计吸引和利用社会资本和外资 进一步加大力度,把优化发展环境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建立政府与企业的联系机制,定期发布关于审批、办税等方面的政务信息,定期公布招商引资政策,真正营造出公开公平公正的软环境;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使关卡少下来,使门槛降下来,使程序简下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生产领域;明确“三办”职责,创新招商方式,放宽进入领域,配套招商引资政策,同时政府继续增加引导性投入,吸引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参与创业,推动我县经济

发展。

(五)从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建工作活力入手,突出“抓人”这个工作重点,提供加快发展的组织保证

在中国,要抓好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采取切实措施,围绕经济发展激发党建工作活力,突出“人”这个重点,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倡导“党员、干部只有首先致富自己才能致富群众”的观念,积极探索党员、干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实现形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形成一个组织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的格局,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近海经济区招商局长 宋立鸿

2011年12月20日

第四篇:苏州学习体会(本人)

石取他山,为我玉错

――赴苏州学习的几点体会

去苏州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是感触颇深,受益匪浅。苏州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使我感受到了强烈震撼。在新时期城市发展的“吴越争霸”中,我们已经被远远地抛在了后头。通过培训期间苏州市有关领导和专家教授对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功经验的介绍,以及实地参观考察苏州市区、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等,近距离、多角度地感受到了苏州的魅力,对于市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是意识到位。首先是机遇意识,上世纪90年代初,苏州牢牢抓住中央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全国对外开放的重心由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的机遇,高举接轨上海、服务上海的大旗,以各级、各类开发区为载体,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赢得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先机,形成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领先优势。其次是发展意识,培育“不管东西南北风,咬住发展不放松;不闯官场闯市场、不比官职比贡献,有作为才有地位”的新思想,强化“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的新意识,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道路--苏南模式,诞生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三大法宝。再次是亲商意识,牢固树立亲商理念,以高效便捷的服务手段、周到细致的服务内容、热情真诚的服务态度和规范有序的服务方式,全力打造服务型、阳光型政府,营造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投资环境,以“便商、尊商、重商、富商、安商、护商”来聚集人气、吸引外商纷至沓来。苏州的实践证明,只有意识到位,发展才有活力;理念落后,发展必然受阻。只有增强内生动力,才能自强不息,不断进取。

二是基建先行。苏州的规划注重延续性,他们以文化古城为基础、为主体,打造新区、园区,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苏州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增强。苏嘉杭高速公路苏州段、沿江高速公路苏州段、苏州绕城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沪宁高速公路苏州段实施改扩建,“一纵三横一环两射”的高速公路网全面形成。市区建成南环、西环、东环、北环和友新高架、东南环高架、独墅湖湖底隧道等城市快速路,农村公路实现村村通。苏州火车站地区进行综合改造,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中心城市范围得到扩展,平江、沧浪、金阊三个新城初具形态。苏州市区建成区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超过67%。苏州的实践证明,规划要有权威性,不能一会儿建设新城,一会儿又是“古城也要长高”;不能东搞西弄,南丢北杂。基础建设搞好了,经济发展更快、交通更顺畅、居住更适宜。

三是环境优化。一是加强硬环境建设,“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开发区是苏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苏州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核心,相继成立了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开发区等一批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吴江开发区等一批省级开发区和一批乡镇工业园区。同时,加大园区周边环境整治力度,让每个园区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彻底改善了城区和园区的环境面貌,使东方古城焕发出新的光彩,并通过了全国文明城市的验收。另一方面,加强软环境建设,以新加坡经验为基础,发挥“以一带

十、以十带百”的乘数效应。通过职能归并、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压缩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一站式”、服务体系、“电子政务”建设等措施,不断提升办事效能;树立服务第一的观念,倡导“办事高效,信守承诺,不讲不好办,只讲怎么办”的服务理念,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营造与国际接轨的良好投资软环境,以人性化服务、契约型服务等举措吸引外商投资。苏州的实践证明,软硬环境改善是提升城市魅力和竞争力的不二法门,是发展城市旅游业、商贸业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基础工程。

四是扬长避短。苏州的优势是靠近上海,所以他们充分依托上海及周边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自己的人文、旅游资源等优势互补,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苏州做好“上海的后花园”,大力打造文化旅游城市,用古城、古镇、古园林吸引上海客。他们还努力到上海“前厅”去“摆埠”,充分利用“上海阳台”。如在举世瞩目的世博会期间,“苏州厨房”走进世博会、世博动漫宣传片由苏州打造、世博论坛登陆苏州、世博会游客中心落户太仓、世博会“水世界”签约周庄等等,让苏州扩大了影响力,提高了知晓度。苏州作为第二大工业城市,与上海相比,政治影响力、国际知名度、城市自主性等方面明显优势不足,因此苏州不和上海争机场、争港口、争发展项目,韬光养晦,永不当头,做一棵大树底下的小树。苏州的实践证明,善于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是造就辉煌之路。大树底下要正确定位自已,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永续发展的生存之道。

第五篇:赴苏州学习体会

赴苏州学习体会

——德江县委党校2015年春季中青班学员 冯波

这次赴苏州市委党校一周的学习,使我增强了党性、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苏州发展速度之快,发展理念之新,现代化程度之高,令我震惊。对比我县实际,虽然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德江的政治经济文化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和进步,但与苏州市比较,我们的差距十分明显。在学习过程中,让我想得最多的词汇就是:差距,发展理念,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和战略眼光等词汇。这也是这次学习中我体会最深的五个方面:

跟苏州市比,我们有三个方面差距太大,没法比。一是区位差距大。苏州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沿江沿海,区位优势明显,立体交通四通八达,方便快捷,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二是文化差异较大。苏州的老百姓传承着数千年的吴文化,底蕴深厚,人民身心健康,性情柔和,文化修养好,待人诚恳,这无疑是促进苏州的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然要素之一。这也是苏州市600多万外来人口能够安心在苏州务工,创业,安家,与各占一半的热情好客的苏州本地人(约600万人)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是收入差距没法比。苏州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是二万多元,城镇是四万多,都是我们的好几倍。财政收入,GDP均处在全国前列,这些数据都是我们数十倍,是没法比的。跟苏州市比,我们的发展理念是较落后的。苏州人的发展理念十分新,他们以“崇文、融和、创新、致远”为理念,自觉遵循市场规律,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打造服务型政府,政通人和。在发展布局上科学合理,超前意识强,定位高远,自觉与国际市场接轨,努力“走出去”,积极“引进来”,以实际行动践行发展理念。比如在城市建设上,按照“三区三城”规划布局,街道宽敞,建筑恢宏,配套设施齐全,新老建筑相得益彰,网络等现代先进技术设备综合配置标准高,立体交通综合发展,较长时间内不会因落后而被淘汰,也不会出现因重复建设而浪费资源的现象。企业进工业园区,农业建高标准现代农业,布局科学,战略意识强,发展理念新,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好。与之比较,苏州的发展理念提得新,也做得很完美,而我们的发展理念提得虽新,但落实得并不那么完美,不少问题仅流于口头,流于形式。比如我县的城区部分区域卫生较差、街道路面不平整、公共设施不够完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吃力,现代高效农业比例小,等等问题都期待解决。

跟苏州市比,我们的改革创新意识有所不足。苏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三十多年来,他们创造了无数个改革开放的奇迹,创下了若干个全国前茅,全省第一的记录,树立起一面又一面改革开放的苏州旗帜。比如吸引新加坡投资的苏州“新加坡模式”工业园,高新产业园区等现代企业聚集区,勇于先试先行,象红豆集团等大企业成效都十分显著。2014年,其工业总产值达3万多亿元,有20家企业列入全国500强名单。以高新技术和信息为标志的“第四产业”正蓬勃兴起。苏州今天的成果,是苏州人大胆探索,勇于改革创新的结果。与之比较,我们的改革创新意识是明显不足的。比如我们城北工业园区引进来的几十家企业,大家都知道,真正在正常运转,产生经济效益的并不多。

跟苏州市比,我们的科学发展观念较为落后。按照“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苏州市各项事业正蓬勃均衡发展。比如在城市建设方面,苏州做到了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科学搭配,相得益彰,各具风格。他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守住生态和耕地两条红线,做到城中建园林,保绿化率,城外整合土地,建高效现代农业园,保粮食产量。目前,该市高标准农田为108.77千公顷,占67%,现代农业园区总面积63.33千公顷,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7.5%,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排名连续四年居江苏省首位。与之比较,我们相形见拙,差距显然。

跟苏州市比,我们的战略发展眼光较为欠缺。今天,苏州老百姓的生活已经很殷实,幸福指数很高,但苏州人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没有安于现状,他们在超前谋划,提高发展定位,各项指标都在朝着更高的国际标准谋划定位。他们在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增添发展动力和活力;他们在继续转型升级,着力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他们在继续强化统筹协调,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他们在继续坚持建管并举,全面优化城市功能品质;他们在继续建设生态文明,大力营造优美宜居环境。在新常态下,他们没有息气,正在着力打造更高标准的“苏州模式”,为全国改革发展树立一面崭新的旗帜,朝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目标努力迈进。与之比较,在战略发展眼光上,我们也显不足,比如旅游产业方面,我们似乎存在急功近利,布局规划不尽科学,特色文化挖掘不够见底的问题,等等这些还得要向苏州等先进发达地方借鉴学习。

与之比较,我们德江大可不必过于悲观,我们也有很多地方特色和优势,如何用好发挥好我们的特色和优势,需要集思广益,周密谋划,认真思考。一是生态优势。我们有大面积的“天然氧吧”般的绿水青山,如何把它变成金山银山?需要大家思考。二是劳动力优势。我们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把这些劳动力调动起来,留住“雁归”人员,积极为县域经济服务?需要大家思考。三是旅游潜力。我们有象洋山河、乌江风光、扶阳古城等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景点,如何科学规划布局,挖掘潜力,尽快产生经济效益,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速度?需要大家思考。四是其他特色优势。比如天麻、茶叶、核桃等产业,傩戏等土家特色文化,如何做大做强?需要大家思考。

较之苏州的发展,我们的差距是明显的,但与周边的兄弟县比,我们也有区位、政策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心,紧抓机遇,扬长避短,化劣势为优势,把优势做得更强,促进“两加一推”,后发赶超,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只有这样,我们的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才能尽早建成,“大美德江”,“中国梦”才会如期实现。

下载苏州学习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州学习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委书记乡镇长苏州学习体会

    学习苏州经验,振兴乡域经济——在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学习体会xxx今年六月份,我参加了县委组织部在江苏省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举办的培训班学习。在为期十多天的学习过程中,给我......

    苏州南通之行学习体会

    苏州南通之行学习体会 12月9日至11日,在学校领导带领下,高三所有老师前往苏州和南通进行为期三天的参观学习,感慨颇深。苏州和南通是一条长江之隔,尽然隔开了如此不同的教学方式......

    党委书记乡镇长苏州学习体会

    学习苏州经验,振兴乡域经济——在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学习体会xxx今年六月份,我参加了县委组织部在江苏省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举办的培训班学习。在为期十多天的学习过程中,给我......

    苏州新农村建设学习体会

    苏州新农村建设学习体会根据市委组织部安排,我随新农村建设研讨班赴江苏省苏州市进行了为期7天的学习考察。考察期间,听取了苏州市有关领导、专家就《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理论......

    赴苏州基地考察学习体会.

    赴苏州基地考察学习体会 2010年参加了在省委党校苏州培训基地举办的培训班,通过在苏州培训学习,实地考察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小城镇建设样板镇—木渎镇,华西村、蒋巷村等地,受......

    苏州学习体会(第一书记 2篇)(合集5篇)

    赴苏州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村第一书记 *** 我作为市选派第一书记,有幸参加了全市第**期乡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通过这次学习考察,使我开阔了眼界,找出了差距,增长了见识,从其经济......

    赴浦东新区、苏州工业园、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地学习体会(精选5篇)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学习先进经验,按照党工委、管委会统一要求和部署,=月==日至==日,由党工委副书记郑玉霞、管委会副主任梁作芹带队一行=人,赴某省浦东新区、苏州工业......

    苏州导游词

    苏州导游词1 江苏苏州可园又名“近山林”、“乐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人民路48号),与沧浪亭仅一巷之隔。园门朝南,与沧浪亭隔水相望。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