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克思传记》有感

时间:2019-05-12 02:38: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马克思传记》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马克思传记》有感》。

第一篇:读《马克思传记》有感

读《马克思传记》有感

读了《马克思传记》这本书,我们小组成员的心里都久久不能平静,由衷地感受到受益匪浅,同时对伟大的马克思先生多了进一步的了解及敬仰。

《马克思传记》由英国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戴维•麦克莱伦所著。文章讲述了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卡尔•马克思的传奇一生,给读者展示了一个个人的、政治的和精神的主人公形象,同时让读者置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深刻地体验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在出生在德国最古老同时地理位置最优越的城市——特里尔城,排行老三。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酷爱知识,但并非是为了分数和奖励。马克思12岁时开始在特里尔读中学,在这里受到了典型而纯粹的人道主义的教育。在这期间,他的数学老师、希伯来语老师及他的历史老师因为卡西诺事件而受到相应的处分,反动的副校长缪尔斯被认为反对当时流行的自由主义。从卡尔离校时只与其他老师道别而唯独没与缪尔斯告别可以看出他他是气愤的,对缪尔斯是十分藐视的。这也反应了马克思耿直、有独立思想、感情分明的性格特征。我想正是因为他有这种独立的性格,他才有自己明确的判断力和自己独到的见解吧,才能写下那本深入工人阶级了解工人疾苦,以深厚的文学功底写出的深厚的《资本论》。也正是因为他有这种独立的性格,他才能大胆剖析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揭示资本家发家致富的来源于相对或绝对延长工人劳动时间,榨取工人剩余劳动力,总结出闻名全世界的利润率和剩余价值论,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世界革命指明方向。

他这种独立鲜明的性格更是让很多人爱恨交织。爱他是因为他可以随时开始男孩子式的玩闹,怕他是因为它能够毫不费力地写讽刺诗文嘲笑他的对手。他曾轻蔑地谈到:“有一些农村来的笨人,他们准备投考教会学校,大多数人领取助学金。”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来上次在校内上看到某一位电白区同学的个性签名:“双休日过得真快,又要去村里那破地方见那些乡下人了。”我想任何一个有修养的人都不会说这样的话,但这恰恰放映了他们不羁的性格。因而马克思在学校期间也没有交到长久的朋友,这也怨不得别人。但他也赢得了未来的妻子——燕妮。只有燕妮真正懂得卡尔•马克思,而且用燕妮的话来说,马克思正是他:“孩童时期和青年时期的偶像”。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在启发着我们一个道理:有着自己独立的风格和造诣才能捕获有才华女子的心,才能获得彼此心理上的默契。

我们知道,事业的成功总是以付出作为代价。中年时期的马克思为了事业,他曾几次四处飘泊,几乎沦为乞丐。尽管历尽艰辛,受尽凄苦,但马克思克服贫穷和困苦,以惊人的毅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完成了《资本论》。古语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没有坚毅的付出,踏实的努力,潜心学术,怎能做出一番成就来?反观我们当下,多少同学平时学习不用心刻苦下功夫,到临近考试考核时才临时抱佛脚,或者想走捷径蒙混过关,又怎能考出理想满意的成绩呢?

随着对《卡尔马克思传》的深入阅读,我们小组成员对马克思的形象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

麦克莱伦笔下的马克思不仅降低为凡人,而且也降低为凡夫俗子。作者从思想、生活和性情等多个不同角度给人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生动且有血有肉的马克思形象。马克思既是伟人,更是一个平凡的人,凡是平凡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都具备。

书中描写马克思孩童时代时她的姐妹们说马克思早先的时候是“令姐妹们害怕的暴君。他全力地奔跑着把她们当作他的马从特里尔的马库斯上坡上‘驱赶’下来,更坏的是,他坚持让姐妹们吃他用肮脏的生面团做成的而用更肮脏的手拿着的‘蛋糕’。她们毫无怨言地忍受着‘驱赶’、‘吃蛋糕’,因为卡尔将会讲故事来酬劳她们的顺从”。看到这里,一个顽皮,甚至还有点邪恶形象的马克思跃然于眼前,让姐们对他又爱又恨。当然,马克思在知识理论方面造诣很深,但也不代表生活上他也处理得十全十美。譬如他只要有了钱,生活便“奢逸”。他并不善于理财,对生活安排的没有条理,房间里十分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年轻时的马克思酗酒,好打斗,曾被学校关禁。而其中,挥霍是他最大的毛病。他的母亲一直劝他适度地消费酒、咖啡和胡椒粉。“我们可敬的儿子不顾一切协不顾一切惯例,一年花了七百塔勒,好像我们是阔佬,可是,就算是最富有的人花的钱也不超过五百。”他的父亲如此埋怨道。事实上有关马克思大学生后的最后一份资料宣称他曾几次求债,并表明他在学校的五年中至少改了十次地

址。而他后半生的经济来源,也大都来自于恩格斯的帮助。这可能都是他不善于理财的结果,又或许是因为难以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导致负债。但有一点很肯定,马克思从来不曾想过如何节约一点生活开支。从这一点来看,这也是我们大学生该反思的,现在各种借贷平台都瞄准了大学生这个群体,正是抓住了大学生经济来源于父母,不善于理财,又想拥有一些高科技产品如单反相机、航拍器等等的心理,进行贷款消费、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的宣传。从而导致了有些学生超额消费,最后还不起贷款而选择轻生的悲剧。这实在警醒我们自己,在自己尚未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时,切勿超前消费,一定要节俭并理性消费,才不会导致负债累累情况的发生。

但在另一方面,马克思也有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的地方。我们知道马克思与他父亲之间的关系比较糟糕,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思想方面也是有很大差异的。马克思曾把一些诗歌献给他的父亲,但都没有获得老马克思的青睐。他甚至鼓励儿子努力写一首渗透德意志精神的颂诗。但马克思的榜样是海涅,歌德和席勒。他的诗歌包括了德国浪漫主义的,除政治上反进步和名族主义之外所有的著名主题。老马克思也曾这样激烈地批评儿子“在昏暗的油灯下胡思乱想,蓬头乱发,虽不在啤酒中消磨放任,却穿着学者的睡衣放荡不羁;离群索居、不拘礼节甚至对父亲也不尊重。与外界交往的艺术仅限于一间肮脏的房间,在那里,也许在异常混乱的情况下,燕妮的情书和父亲的可能是噙着眼泪写的、善意的告诫......难道在这么一个荒唐的、漫无目的的知识作坊里,你和你所爱的人神志清爽的果实能成熟吗?”可见他对马克思是失望透顶了。尽管马克思与父亲意见并不合,但马克思并没有与家庭断绝往来,也并没有因此而讨厌父亲,而是一直保持着对父亲的热爱。爱琳娜道:“他从来都是不知疲倦的谈论他,他一直带着他父亲一张上了年纪的照片,从来不把照片给别人看,他说是因为它已经很不像原来的样子了。”而我们自己与父母意见不合时,又是否在心里鄙夷父母呢?现实中我们所选择的兴趣、职业、朋友,也许不符合父母的要求,产生了误解和矛盾,但是,父母的要求不也正是为了我们好吗?

马克思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压倒我们,因为这是为大家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有限、自私而是乐趣,我们的幸福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1835年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如是说。马克思在该文中阐述了他的择业观,并把“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作为自己的目标,并为此无怨无悔地奋斗了一生。虽然马克思提出择业观的时代离现在已经非常久远,但是它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这段伟大的名言将激励我们脚踏实地地去学习、工作,向目标不懈奋斗,做一名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

纵观伟人的一生,成就辉煌但也路途坎坷,学术造诣深厚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但他们孜孜不倦,身体力行,为社会的进步而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精力的无私伟大精神是十分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而当我们阅读完这本传记,去亲身实践我们的梦想,用实际行动寻求改进社会尚存在的不足之处,才算正真地阅读并内化这本书的精髓。

以上便是我们小组总的心得体验,存在不足之处或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还请老师批评指正,我们小组一定虚心听从老师教导!

第二篇:读《马克思传记》有感

讀《馬克思傳記》有感

讀了《馬克思傳記》這本書,我的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想了很多很多。《馬克思傳記》敘述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卡爾•馬克思傳奇的一生。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在出生了。馬克思從小酷愛知識,從不追求分數和獎勵。在19世紀,資本主義社會工人階級受資本家剝削,面對社會現狀,馬克思深感同情,為解放所有受壓迫的無產階級者,他樹立瞭解放全人類無產階級的理想和抱負,孜孜不倦地忘我讀書。他通過深入工人階級瞭解工人疾苦,以深厚的文學功底,寫出了厚厚的《資本論》。《資本論》剖析了人類社會經濟發展規律,揭示了資本家發家致富的來源於相對或絕對延長工人勞動時間從而榨取工人剩餘勞動力,這就是聞名全世界的利潤率和剩餘價值論。馬克思以他畢生精力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為世界革命指明方向。

事業的成功總是以付出作為代價,中年時期的馬克思為了事業,他曾幾次四處飄泊,幾乎淪為乞丐。儘管歷盡艱辛,受盡淒苦,但馬克思克服貧窮和困苦,已驚人的毅力和堅定不移的信念完成了《資本論》。讀著讀著,當讀到馬克思的學生時代這一部分,說實話,裏面的很多內容我都沒有看懂,可見我是一個多麼淺薄的人。對於哲學,我知道的少得可憐。唯一一次接觸有關哲學的書籍,就是大一是同學推薦我看的《蘇菲的世界》,但很可惜,我看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就放棄了。讀這本書的感覺就像在走迷宮,不停地繞啊繞卻怎麼也繞不出來似的,這滋味並不好受。

以前對馬克思的瞭解除了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識,可以說是零。從小學

到大學,所有老師都讚揚、崇拜馬克思,都用“偉人”一詞來形容他。說他思想多麼先進,見解多麼獨到,為整個社會人類進步做出了多大的貢獻。但是很少有老師對我們說一些馬克思的生活瑣事,好像他是一個聖人,高高在上。

麥克萊倫筆下的馬克思不僅降低為凡人,而且也降低為凡夫俗子。作者從思想、生活和性情等多個不同角度給人們展現了一個真實、生動且有血有肉的馬克思形象。馬克思既是偉人,更是一個平凡的人,凡是平凡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喜怒哀樂,他都具備。

書中描寫馬克思孩童時代的情況就很少。她的姐妹們說馬克思早先的時候是“令姐妹們害怕的暴君。他全力地奔跑著把她們當作他的馬從特裏爾的馬庫斯上坡上‘驅趕’下來,更壞的是,他堅持讓姐妹們吃他用骯髒的生麵團做成的而用更骯髒的手拿著的‘蛋糕’。她們毫無怨言地忍受著‘驅趕’、‘吃蛋糕’,因為卡爾將會講故事來酬勞她們的順從”。看到這裏,我就覺得好好笑。原來馬克思小時候這麼頑皮,甚至還有點邪惡,讓姐們對他又愛又恨。但不可否認,他也的確很聰明,知道如何讓投其所好。要明白,讓他人順從自己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從這段話中,我也猜出馬克思小時候一定讀過很多書。因為肚子裏有東西,才講得出很多生動有趣的故事。調皮、聰明、愛讀書,我想馬克思小時候的性格應該就是如此的吧!

等馬克思上了中學,他的性格更是讓很多人愛恨交織。愛他是因為他可以隨時開始男孩子式的玩鬧,怕他是因為它能夠毫不費力地寫諷刺詩文嘲笑他的對手。他曾輕蔑地談到:“有一些農村來的笨人,他們準備投考教會學校,大多數人領取助學金。”這一句話讓我想起來上次在校內上看到某一位徐匯區同學的狀態簽名:“雙休日過得真快,又要去松江那破地方見那些鄉下人了。”我想無論哪一個人看到,心裏都會不舒服的吧!所以馬克思在學校期間沒有交到長久的朋友,這也怨不得別人吧。馬克思在離開學校前的一個行為讓我很有共鳴。他因為討厭當時的副校長,所以在向所有老師辭別是唯獨沒有理睬那個校長。其實作為學生,我們都有類似的經歷。因為不喜歡某個老師,所以他佈置的作業老師馬馬虎虎地完成,上課也不會像其他課那樣認真聽講,教師節也不會寫張賀卡送給他。也許這種行為看起來很幼稚,但這的確就是我們內心深處的抗議。

馬克思也有很多缺點。他只要一旦有了錢,便生活“奢逸”。他不善於理財,對生活安排的沒有條理,房間裏十分雜亂、骯髒,充滿煙草味。年輕時的馬克思酗酒,好打鬥,曾被學校關禁閉。而其中,揮霍是他最大的毛病。他的母親一直勸他適度地消費酒、咖啡和胡椒粉。“我們可敬的兒子不顧一切協不顧一切慣例,一年花了七百塔勒,好像我們是闊佬,可是,就算是最富有的人花的錢也不超過五百。”他的父親如此埋怨道。事實上,有關馬克思大學生後的最後一份資料宣稱他曾幾次求債,並表明他在學校的五年中至少改了十次地址。而他後半生的經濟來源,也大都來自於恩格斯的幫助。我也不明白他是如何養成愛花錢的習慣的,甚至不考慮家中的經濟條件。或許是因為參加了俱樂部,又或許是因為壓力太大。但有一點很肯定,馬克思從來不曾想過如何節約一點生活開支。

馬克思與他父親之間的關係算是比較糟糕的吧。除了經濟方面的原因,思想方面也是有很大差異的。馬克思曾把一些詩歌獻給他的父親,但都不怎麼附和父親的口味。老馬克思甚至鼓勵兒子努力寫一首滲透德意志精神的頌詩。但馬克思的榜樣是海涅,歌德和席勒。他的詩歌包括了德國浪漫主義的,除政治上反進步和名族主義之外所有的著名主題。老馬克思也曾激烈地批評兒子“在昏暗的油燈下胡思亂想,蓬頭亂髮,雖不在啤酒中消磨放任,卻穿著學者的睡衣放蕩不羈;離群索居、不拘禮節甚至對父親也不尊重。與外界交往的藝術僅限於一間骯髒的房間,在那裏,也許在異常混亂的情況下,燕妮的情書和父親的可能是噙著眼淚寫的、善意的告誡......難道在這麼一個荒唐的、漫無目的的知識作坊裏,你和你所愛的人神志清爽的果實能成熟嗎?”可見他對馬克思是失望透頂了。儘管馬克思與父親意見並不合,而且玩世不恭,但馬克思並沒有與家庭斷絕往來,也並沒有因此而討厭父親,而是一直保持著對父親的熱愛。愛琳娜道:“他從來都是不知疲倦的談論他,他一直帶著他父親一張上了年紀的照片,從來不把照片給別人看,他說是因為它已經很不像原來的樣子了。”其實就像我們和父親的關係一樣,我們所選擇的興趣、職業、朋友也許不符合父母的要求,從而產生了誤解和矛盾,但是,在各自的心裏都還是深深愛著對方的。只是各自的方式不同了。

誰也不能否認馬克思是一個偉人,但誰也不能否認他只是一個凡夫俗子。1841年4月15日,馬克思被耶拿大學在缺席的情況下授予博士學位。對此,作者甚至認為,耶拿大學比柏林大學級別低,比較容

易拿到學位,加之那裏又有熟人,所以拿到學位,並不費多大勁。這不就是我們所說的耍小聰明的伎倆嗎?我們不能太注重“偉人”這個光環而忽視了人性最真實的一面。世上無完人,有瑕疵才會顯得真實,才會讓人有興趣去深入瞭解。

當然,馬克思給我們樹立了榜樣,正如他所說的:“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壓倒我們,因為這是為大家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有限、自私而是樂趣,我們的幸福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骨灰,高尚的人將灑下熱淚。”這段偉大的名言將激勵我們腳踏實地地去學習、工作,向目標不懈奮鬥,做一名對社會、國家有用的人。

第三篇:读《马克思传记》有感

读《马克思传记》有感

读了《马克思传记》这本书,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马克思传记》叙述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卡尔•马克思传奇的一生。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在出生了。马克思从小酷爱知识,从不追求分数和奖励。在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受资本家剥削,面对社会现状,马克思深感同情,为解放所有受压迫的无产阶级者,他树立了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的理想和抱负,孜孜不倦地忘我读书。他通过深入工人阶级了解工人疾苦,以深厚的文学功底,写出了厚厚的《资本论》。《资本论》剖析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家发家致富的来源于相对或绝对延长工人劳动时间从而榨取工人剩余劳动力,这就是闻名全世界的利润率和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以他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世界革命指明方向。

事业的成功总是以付出作为代价,中年时期的马克思为了事业,他曾几次四处飘泊,几乎沦为乞丐。尽管历尽艰辛,受尽凄苦,但马克思克服贫穷和困苦,已惊人的毅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完成了《资本论》。读着读着,当读到马克思的学生时代这一部分,说实话,里面的很多内容我都没有看懂,可见我是一个多么浅薄的人。对于哲学,我知道的少得可怜。唯一一次接触有关哲学的书籍,就是大一是同学推荐我看的《苏菲的世界》,但很可惜,我看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就放弃了。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在走迷宫,不停地绕啊绕却怎么也绕不出来似的,这滋味并不好受。

以前对马克思的了解除了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识,可以说是零。从小学到大学,所有老师都赞扬、崇拜马克思,都用“伟人”一词来形容他。说他思想多么先进,见解多么独到,为整个社会人类进步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但是很少有老师对我们说一些马克思的生活琐事,好像他是一个圣人,高高在上。

麦克莱伦笔下的马克思不仅降低为凡人,而且也降低为凡夫俗子。作者从思想、生活和性情等多个不同角度给人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生动且有血有肉的马克思形象。马克思既是伟人,更是一个平凡的人,凡是平凡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都具备。

书中描写马克思孩童时代的情况就很少。她的姐妹们说马克思早先的时候是“令姐妹们害怕的暴君。他全力地奔跑着把她们当作他的马从特里尔的马库斯上坡上‘驱赶’下来,更坏的是,他坚持让姐妹们吃他用肮脏的生面团做成的而用更肮脏的手拿着的‘蛋糕’。她们毫无怨言地忍受着‘驱赶’、‘吃蛋糕’,因为卡尔将会讲故事来酬劳她们的顺从”。看到这里,我就觉得好好笑。原来马克思小时候这么顽皮,甚至还有点邪恶,让姐们对他又爱又恨。但不可否认,他也的确很聪明,知道如何让投其所好。要明白,让他人顺从自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这段话中,我也猜出马克思小时候一定读过很多书。因为肚子里有东西,才讲得出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调皮、聪明、爱读书,我想马克思小时候的性格应该就是如此的吧!

等马克思上了中学,他的性格更是让很多人爱恨交织。爱他是因为他可以随时开始男孩子式的玩闹,怕他是因为它能够毫不费力地写讽刺诗文嘲笑他的对手。他曾轻蔑地谈到:“有一些农村来的笨人,他们准备投考教会学校,大多数人领取助学金。”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来上次在校内上看到某一位徐汇区同学的状态签名:“双休日过得真快,又要去松江那破地方见那些乡下人了。”我想无论哪一个人看到,心里都会不舒服的吧!所以马克思在学校期间没有交到长久的朋友,这也怨不得别人吧。马克思在离开学校前的一个行为让我很有共鸣。他因为讨厌当时的副校长,所以在向所有老师辞别是唯独没有理睬那个校长。其实作为学生,我们都有类似的经历。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所以他布置的作业老师马马虎虎地完成,上课也不会像其他课那样认真听讲,教师节也不会写张贺卡送给他。也许这种行为看起来很幼稚,但这的确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抗议。

马克思也有很多缺点。他只要一旦有了钱,便生活“奢逸”。他不善于理财,对生活安排的没有条理,房间里十分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年轻时的马克思酗酒,好打斗,曾被学校关禁闭。而其中,挥霍是他最大的毛病。他的母亲一直劝他适度地消费酒、咖啡和胡椒粉。“我们可敬的儿子不顾一切协不顾一切惯例,一年花了七百塔勒,好像我们是阔佬,可是,就算是最富有的人花的钱也不超过五百。”他的父亲如此埋怨道。事实上,有关马克思大学生后的最后一份资料宣称他曾几次求债,并表明他在学校的五年中至少改了十次地址。而他后半生的经济来源,也大都来自于恩格斯的帮助。我也不明白他是

如何养成爱花钱的习惯的,甚至不考虑家中的经济条件。或许是因为参加了俱乐部,又或许是因为压力太大。但有一点很肯定,马克思从来不曾想过如何节约一点生活开支。

马克思与他父亲之间的关系算是比较糟糕的吧。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思想方面也是有很大差异的。马克思曾把一些诗歌献给他的父亲,但都不怎么附和父亲的口味。老马克思甚至鼓励儿子努力写一首渗透德意志精神的颂诗。但马克思的榜样是海涅,歌德和席勒。他的诗歌包括了德国浪漫主义的,除政治上反进步和名族主义之外所有的著名主题。老马克思也曾激烈地批评儿子“在昏暗的油灯下胡思乱想,蓬头乱发,虽不在啤酒中消磨放任,却穿着学者的睡衣放荡不羁;离群索居、不拘礼节甚至对父亲也不尊重。与外界交往的艺术仅限于一间肮脏的房间,在那里,也许在异常混乱的情况下,燕妮的情书和父亲的可能是噙着眼泪写的、善意的告诫......难道在这么一个荒唐的、漫无目的的知识作坊里,你和你所爱的人神志清爽的果实能成熟吗?”可见他对马克思是失望透顶了。尽管马克思与父亲意见并不合,而且玩世不恭,但马克思并没有与家庭断绝往来,也并没有因此而讨厌父亲,而是一直保持着对父亲的热爱。爱琳娜道:“他从来都是不知疲倦的谈论他,他一直带着他父亲一张上了年纪的照片,从来不把照片给别人看,他说是因为它已经很不像原来的样子了。”其实就像我们和父亲的关系一样,我们所选择的兴趣、职业、朋友也许不符合父母的要求,从而产生了误解和矛盾,但是,在各自的心里都还是深深爱着对方的。只是各自的方式不同了。

谁也不能否认马克思是一个伟人,但谁也不能否认他只是一个凡夫俗子。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被耶拿大学在缺席的情况下授予博士学位。对此,作者甚至认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学位,加之那里又有熟人,所以拿到学位,并不费多大劲。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耍小聪明的伎俩吗?我们不能太注重“伟人”这个光环而忽视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世上无完人,有瑕疵才会显得真实,才会让人有兴趣去深入了解。

当然,马克思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压倒我们,因为这是为大家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有限、自私而是乐趣,我们的幸福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这段伟大的名言将激励我们脚踏实地地去学习、工作,向目标不懈奋斗,做一名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

第四篇:读《马克思传记》有感

读《马克思传记》有感

读了《马克思传记》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马克思传记》叙述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卡尔•马克思传奇的一生。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在出生了。马克思从小酷爱知识,从不追求分数和奖励。在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受资本家剥削,面对社会现状,马克思深感同情,为解放所有受压迫的无产阶级者,他树立了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的理想和抱负,孜孜不倦地忘我读书。他通过深入工人阶级了解工人疾苦,以深厚的文学功底,写出了厚厚的《资本论》。揭示了资本家发家致富的来源于相对或绝对延长工人劳动时间从而榨取工人剩余劳动力,这就是闻名全世界的利润率和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以他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世界革命指明方向。

当读到马克思的学生时代这一部分,说实话,里面的很多内容我都没有看懂,可见我是一个多么浅薄的人。应该对加强对哲学方面的了解与学习。

麦克莱伦笔下的马克思不仅降低为凡人,而且也降低为凡夫俗子。作者从思想、生活和性情等多个不同角度给人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生动且有血有肉的马克思形象。马克思既是伟人,更是一个平凡的人,凡是平凡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都具备。

书中描写马克思孩童时代的情况就很少。但从一些细节中我也猜出马克思小时候一定读过很多书。因为肚子里有东西,才讲得出很多

生动有趣的故事。调皮、聪明、爱读书,我想马克思小时候的性格应该就是如此的吧!

在马克思的中学时代,他的性格更是让很多人爱恨交织。爱他是因为他可以随时开始男孩子式的玩闹,怕他是因为它能够毫不费力地写讽刺诗文嘲笑他的对手。他曾轻蔑地谈到:“有一些农村来的笨人,他们准备投考教会学校,大多数人领取助学金。”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来上次在校内上看到某一位徐汇区同学的状态签名:“双休日过得真快,又要去松江那破地方见那些乡下人了。”我想无论哪一个人看到,心里都会不舒服的吧!所以马克思在学校期间没有交到长久的朋友,这也怨不得别人吧。马克思在离开学校前的一个行为让我很有共鸣。他因为讨厌当时的副校长,所以在向所有老师辞别是唯独没有理睬那个校长。其实作为学生,我们都有类似的经历。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所以他布置的作业老师马马虎虎地完成,上课也不会像其他课那样认真听讲,教师节也不会写张贺卡送给他。也许这种行为看起来很幼稚,但这的确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抗议。

马克思也有很多缺点。他只要一旦有了钱,便生活“奢逸”。他不善于理财,对生活安排的没有条理,房间里十分杂乱、肮脏,充满烟草味。年轻时的马克思酗酒,好打斗,曾被学校关禁闭。而其中,挥霍是他最大的毛病。他的母亲一直劝他适度地消费酒、咖啡和胡椒粉。“我们可敬的儿子不顾一切协不顾一切惯例,一年花了七百塔勒,好像我们是阔佬,可是,就算是最富有的人花的钱也不超过五百。”他的父亲如此埋怨道。

马克思与他父亲之间的关系算是比较糟糕的吧。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思想方面也是有很大差异的。马克思曾把一些诗歌献给他的父亲,但都不怎么附和父亲的口味。老马克思甚至鼓励儿子努力写一首渗透德意志精神的颂诗。但马克思的榜样是海涅,歌德和席勒。他的诗歌包括了德国浪漫主义的,除政治上反进步和名族主义之外所有的著名主题。老马克思也曾激烈地批评儿子“在昏暗的油灯下胡思乱想,蓬头乱发,虽不在啤酒中消磨放任,却穿着学者的睡衣放荡不羁;离群索居、不拘礼节甚至对父亲也不尊重。尽管马克思与父亲意见并不合,而且玩世不恭,但马克思并没有与家庭断绝往来,也并没有因此而讨厌父亲,而是一直保持着对父亲的热爱。爱琳娜道:“他从来都是不知疲倦的谈论他,他一直带着他父亲一张上了年纪的照片,从来不把照片给别人看,他说是因为它已经很不像原来的样子了。”其实就像我们和父亲的关系一样,我们所选择的兴趣、职业、朋友也许不符合父母的要求,从而产生了误解和矛盾,但是,在各自的心里都还是深深爱着对方的。只是各自的方式不同了。

马克思是一个伟人,但谁也不能否认他只是一个凡夫俗子。1841年4月15日,马克思被耶拿大学在缺席的情况下授予博士学位。对此,作者甚至认为,耶拿大学比柏林大学级别低,比较容易拿到学位,加之那里又有熟人,所以拿到学位,并不费多大劲。这不就是我们所

说的耍小聪明的伎俩吗?我们不能太注重“伟人”这个光环而忽视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世上无完人,有瑕疵才会显得真实,才会让人有兴趣去深入了解。

当然,马克思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压倒我们,因为这是为大家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有限、自私而是乐趣,我们的幸福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这段伟大的名言将激励我们脚踏实地地去学习、工作,向目标不懈奋斗,做一名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

第五篇:读马克思有感

读《马克思传》有感

读《马克思传》有感

弗兰茨〃梅林(1846-1919)是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领袖和理论家,历史学家和文艺评论家,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读过他所著作的《马克思传》后,让我更深刻的了解到马克思对我们这个世界所做出的贡献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学生时代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律师家庭。1830年入特利尔中学。在中学毕业时写的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初次阐述了道德和人生理想问题,认为选择职业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并提出“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观点。1835年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第二年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但主要精力在研究历史和哲学。1837年起研究黑格尔哲学,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博士俱乐部”。1841年初写成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文中称颂这两位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思想,阐明哲学和生活的辩证统一原则,公开表明自己是同宗教誓不两立的无神论者。同年4月15日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1842年10月任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报纸《莱茵报》编辑。负责撰写有关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的社论,对政府的反动政策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抨击。因《莱茵报》的革命民主主义倾向越来越鲜明,1843年4月1日被当局查封。1843年5月,与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开始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批判性研究,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部著作批判黑格尔对国家和法的唯心主义理论,认为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即经济决定政治,在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中迈出了重大的一步。

1843年10月到巴黎,与卢格筹办《德法年鉴》杂志。1844年2月在《德法年鉴》上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其中《〈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阐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认为无产阶级是惟一能够消灭剥削制度、实现人的解放的阶级,革命理论要和革命实践相结合,主张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尤其是“武器的批判”。表明马克思已经从唯心主义转到唯物主义、从民主主义转到共产主义。

制定科学共产主义理论 1844年4—8月,马克思所写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劳动异化思想,用“异化”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揭露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对立,论证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在这一著作中,马克思还考察了美的本质。认为人类的劳动创造了美,美的本质取决于人类的劳动实践和人的本质。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克服异化劳动,人才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充分自由自觉地全面地创造美,使美得到高度的发展。1844年8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见,从此开始他们的合作。第一个成果是合写《神圣家族》。他们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观唯心主义,阐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重要原理。马克思进一步论证物质生产对历史的决定作用,指出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把生产方式看作是认识历史时期的主要标志。他还进一步论证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并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

1845年到1846年间他曾被逐出法国。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并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

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个提纲标志着马克思新世界观的萌芽。在他与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指出“共产主义是用实际手段来达到实际目的的最实际的运动”,共产主义是个人自由发展的联合体。这一伟大发现揭开人类历史发展之谜,为科学共产主义奠立牢固的哲学基础。1847年发表《哲学的贫困》,认为只有通过政治斗争、通过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才能实现工人阶级的彻底解放。在这部著作中,还第一次把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唯物主义学说公布于世。同年11月,他和恩格斯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揭示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规律,阐明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论述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成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

参加1848年革命和总结革命经验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席卷欧洲大陆。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驱逐出境,到了巴黎。他受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委托在巴黎建立新的中央委员会,当选为主席。德国三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同盟中央委员会拟定行动纲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4月初,他们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月1日共同筹办的《新莱茵报》问世。马克思担任总编辑。随着革命运动在各地相继失败,反动势力日益猖獗,《新莱茵报》在1849年5月19日被迫停刊。马克思于6月初离开德国去巴黎。8月24日又被逐出巴黎,流亡到伦敦,在那里长期定居。

在伦敦,马克思重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1850年到185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主要精力用于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为此创办《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杂志。马克思发表著作《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等论点,并第一次使用“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术语,论述专政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任务及不断革命和工农联盟等思想。马克思指出他在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上的三点贡献是:(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它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同阶级斗争的内在联系。

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从1851年8月到1862年3月,和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了500多篇文章,评述当时国际重大事件,抨击各国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特别是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经过他在50年代和60年代辛勤劳动,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实现了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伟大变革。

1857年7月~1858年5月,马克思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第一次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继唯物史观后完成了第二个伟大发现。1859年初开始在这个手稿的基础上写《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他为该书写的序言对唯物史观作了经典的表述。从1861年8月至1863年7月,又写了一个新手稿,即《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在写作过程中把原来打算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题出版的巨著改名《资本论》。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在汉堡问世,《资本论》阐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基石即剩余价值理论,论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论证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的必然胜利,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把社会主义学说臵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该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的创立。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在埋头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同时,仍同各国工

人运动活动家保持密切联系。1864年9月在伦敦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马克思当选为领导成员,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他为国际起草《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重要文件。为国际制定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在国际存在时期,他始终是国际的领袖,国际的灵魂,在国际内部领导了反对工联主义、蒲鲁东主义、拉萨尔主义的斗争。在国际后期,和恩格斯集中力量同巴枯宁主义作斗争。通过上述斗争扩大了科学共产主义在国际范围的影响,提高了各国工人运动水平,为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为后来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即巴黎公社。马克思尽力帮助公社领导制定正确的政策,动员各国工人声援巴黎公社。为总结公社经验,他受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托起草一个宣言,即《法兰西内战》,论证了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代之以无产阶级专政这个重要原理。

晚年的政治活动 反动势力的疯狂迫害,极端贫困的生活条件,极度紧张的忘我劳动,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他晚年常被病魔缠身,为完成《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继续收集和研究各种资料,不断发展政治经济学理论。1875年德国工人运动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合并时,马克思抱病撰写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通称《哥达纲领批判》一书,对“拿原则做交易”的机会主义倾向,对新纲领草案中的拉萨尔机会主义路线及其整个经济、政治观点和策略思想,进行彻底批判。在批判中第一次指出:共产主义的发展划分为低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并且预言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1881年12月和1883年1月马克思的妻子和长女相继去世。1883 年3月14日马克思因病在伦敦逝世。葬于伦敦海格特公墓。

恩格斯在马克思的安葬仪式上指出:马克思一生作出两项伟大发现,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产阶级社会的运动规律,即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是“科学巨匠”,但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马克思的名字永垂史册,他的学说将永放光芒。

下载读《马克思传记》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马克思传记》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马克思有感

    读《马克思》有感马克思对我而言,我相信也包括绝大多数中国人,更多的只是一种传奇、一种传说,遥远而模糊。以前对马克思的了解只是在书本上那些许的文字,表面上的成就,对于他本人......

    读《周恩来传记》有感

    读《周恩来传记》有感范文一 追寻伟人的足迹,回首历历往事,一口气读完这本《周恩来传记》,令我慷慨激昂,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周总理的点点滴滴。 总理小......

    读《周恩来传记》有感

    看完《周恩来传记》后,我内心澎湃,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周恩来”三个字足以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整个华夏民族为之感动。这三个字不仅仅象征着伟大,更象征着尊严,华夏民族的尊严。......

    读《周恩来传记》有感

    读《周恩来传记》有感 周恩来,这个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人,他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他都为人所熟悉。提起周恩来这个光辉的名字,亿万人民都会从心底油然而生......

    读孙中山传记有感

    读孙中山传记有感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时如果没有前人的牺牲又怎会有我们现在的辉煌,他们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要是我们连他们是谁干过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就太不应......

    读乔布斯传记有感

    读《乔布斯传》有感在课余时间内,我把《活着就为了改变世界——乔布斯传记》全书读完了,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有一些人他的事迹,他的作品,他的人格他的一切都随着他生命的消逝而变得......

    读王阳明 传记有感

    读王阳明传记有感读王阳明先生的文字,还是始从于读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起,作者对王阳明先生的大加赞扬,引起了我对王阳明先生哲学体系的极大兴趣,后来,在网上搜集了相当多的资......

    读《周恩来传记》有感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读史札记” 读《周恩来传记》有感 是一本让我读完了感到心潮澎湃的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与总理一起,经历了他少年时的挥斥方遒、青年时的南昌揭竿、......